林业技能培训论文(精选9篇)
林业技能培训论文 篇1
洮南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建设的持续和稳步推进, 必须有强劲的后续产业支持, 否则难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大力发展后续产业, 是退耕还林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提高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 提高退耕农户科技文化素质, 洮南市林业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退耕农户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1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退耕农户林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提升技能、巩固成果、促进发展”为主题, 每年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举行集中授课与现地指导班10场次, 培训退耕农户416人次。
目前, 洮南市初步形成了以林业产业协会牵头, 专家学者、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主的授课教师培训体系, 培训的专业覆盖林业生产的各方面, 比如育苗、中草药种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下经济发展等。通过加大后续产业技能培训力度、拓展了退耕户的致富空间与财产性收入, 切实解决了退耕农户的吃饭、烧柴、增收等问题, 在长、短利益结合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通过技能培训, 使退耕农民至少掌握一门或几门劳动技能, 提高了致富本领和就业能力。
2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上下形成合力
按照工作部署, 洮南市林业产业协会具体负责培训工作。根据安排, 洮南市林业产业协会同各相关单位和科室研究了退耕农户培训工作, 讨论培训方案, 制定工作措施和培训内容。形成了林业局统一领导, 产业协会牵头, 计财、营林、林场、森防、计划等相关科室和单位配合, 全林业系统参与, 分类培训的培训体系, 同时林业局巩退领导小组还将退耕农户培训工作纳入了相关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 保证了培训任务的全面完成。
2.2 精心组织, 注重实效
洮南市地理条件千差万别, 退耕农户地域分散, 文化层次参差不齐, 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培训比较困难, 根据“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的原则, 对各受训单位退耕农户进行调查摸底, 整合师资力量, 按照各单位退耕农户地域特点分别进行不同培训方式和内容, 调动了退耕农户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在深入调研, 了解情况的前提下, 根据林业产业发展和后续产业技能培训要求, 结合退耕农户意愿, 开展形式多样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每年举行中草药种植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育苗和造林、如何开展好巩退项目等方面知识技能培训10场次, 发放《中草药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后续产业技能培训资料》1 000多本, 对416人次的退耕农户进行了全方位、多渠道引导培训, 极大的提高了退耕农户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造就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3 创新培训机制, 提高培训质量
为了把退耕农户后续产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培训体系、扩展培训范围, 延伸培训链条, 强化政策措施, 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了新突破。坚持服务产业, 按需培训。按照产业发展需求, 就业市场需求和退耕农户的现实需求, 适时、适地、适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和质量。
3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退耕农户培训意识不强
多数退耕农户比较“务实”, 只追求眼前利益, 没有长远打算, 他们认为培训既花钱又耽误挣钱, 不合算, 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 使培训人员难以组织, 许多应该参加培训的退耕农户没有参加培训。
3.2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退耕农户培训需要大量的有专业技术、懂得现代知识的师资队伍, 但目前具备条件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更为突出。
3.3 技能培训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领导
办学条件偏低, 培训规模、培训质量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些差距。
4几点建议
4.1 组织开展退耕农户技能培训需求调查
根据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退耕农户的现实需求, 对我市林业产业拓展项目和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要摸清底数, 了解和掌握动态, 并进行短期或中长期预测, 为制订后续产业技能培训计划和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2 加强师资力量的资源整合和培训基地建设
聘请的老师应具有专业技术和实际经验, 能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建立一到两个实习培训基地。将后续产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 同时, 我们还应当拓宽工作思路, 加强与市内外培训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和提高培训质量, 为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服务。
林业技能培训论文 篇2
(一)林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潜力不大
由于信息滞后,广大林农对信息了解不够。林农有盲目种果林的现象,影响了林农收入。调研显示,岭区和原区退耕后栽植的桃、杏、花椒等挂果周期短的树种,补助期满后,绝大多数能产生稳定的经济收入,林农生活暂时不用操心,但是随着树木的老化和品种的退化,还需引导农户及时更新树种。在中、高山区退耕后栽植的油松、国槐、侧柏等生态林树种,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在短期内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收入,农户由于经济信息少,只知栽经济林能赚钱出现盲目栽植现象,如葛牌镇石梯沟村史占曹、刘红卫等户退耕后栽植的核桃实生苗,因产地条件差,估计到20以后才能初挂果,现在他们在砖厂拉加椰车挣苦力钱维持生活。
(二)信息跟踪服务不够,管护力度不大,影响退耕效益
除桃、杏、花椒、板栗等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树种外,部分农民从思想上认为“植生态林是为国家栽树给国家植被子”,退耕后长期在外打找工,家中只留老人和小孩,无人从经济信息上多了解多重视,对自己造的林进行抚育、管理、施肥、修剪,任由树苗自生自长。加之没有信息传播机构,退耕办几名兼职干部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新任务的实施上,不能及时搞好信息咨询和信息跟踪服务,农户普遍缺少经济信息,致使后期管理不到位,直接限制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导致退耕农户难以从还的林中得到回报,对全县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后期事业来生活上的困难。
三、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负面影响的分析
1、思想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不少干部群众对经济信息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对做好退耕还林工作、解决退耕林农长远生计的难度思想准备不足,造成工作措施不力,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2、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把退耕还林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兼顾起来。部分退耕还林组织者没有用市场信息观念、价值观念去分析形势,解决问题缺乏致力于培植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的意识,使退耕还林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兼顾不够,给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造成了较大难度。
3、缺乏信息的引导和服务有机的统一。在退耕还林政策宣传方面,林木培育技术,抚育管理知识,退耕地立体开发,林副产品市场培育等方面有机的统一,造成退耕还林成效不显著。
4、部门配合协调机制不健全,对信息宣传重视不够,没有形成活力。各有关乡镇、各职能部门未能很好地发各自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在广泛宣传经济信息方面,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真正发挥经济信息对退耕还林的最大效益。
四、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不仅充分肯定了蓝田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工程建设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和因素,并恳切地提出如何加强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对策与建议,供各级决策者参考。
(一)建立完善农村价格信息服务网络,从县、乡、村组都要有专人负责价格信息的宣传和收集上报,及时将退耕还林中价格高,见效快,适宜当地栽植的经济作物及时传递给林农,增加农民充分利用价格信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确保林农增收节支,不断提高林农收入。
(二)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物价局要及时安排物价检查所,定期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国家对林农的政策扶持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坚决查处那些对林农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办不到位和克扣农民钱、粮的人和事,确保农民收入不受损失。
(三)加强信息宣传力度,鼓励林下开发,提倡复合经营通过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提高认识,大力推广林下开发和复合经营,进一步增加林农收入。一是实行林蔬、林果间作。提倡在退耕初期、树木尚小时,在林下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等特效经济,实行多配置,立体开发,复合式经营,使林农有一个好的收益期并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实行林豆、林瓜间作。豆类作物低矮,且有根瘤菌,种植后根瘤菌反而对树起到施肥作用,促进树木生长,并可种植如西瓜、南瓜等一些藤蔓植物,反能保护地表,增加林农短期收入,解决以短养长问题;三是推广林下种草,在退耕地内种植黑麦草,鲁美克斯、百喜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草养牧,开展舍饲养畜,妥善解决好林牧矛盾,促进养殖业发展;四是推广林药间作。在退耕林下按照市场需求,如种植黄芩、柴胡、丹参等多年生的中药材,长短期效益综合统筹,解决农民生计问题。
(四)坚持信息服务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一是推广使用林业实用技术,对在工程建设中发展起来的林木加强抚育管护,如对实生毛栗、核桃进行嫁接,引进矮化接穗,逐步改良品种使其迅速产生经济效益;二是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一些如桃、杏、花椒等近期虽有部分经济效益的树种进行空间更新改造,以防树木老化、退化给退耕农户带来更大损失;加强培管,使其尽快发挥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在退耕区培养农民技术人才,使他们对经济林果懂管理会经营,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不断推广果树管护的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
林业技能培训论文 篇3
摘 要:本文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进行论述,提出选择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统计汇总数据实施评价等四个步骤进行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
中图分类号:K90-4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5年5月4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明确部署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按照文件精神,到 2020 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2. 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能有效加大高职院校办学的透明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使高职院校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关注毕业生职业岗位中需要的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而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客观认识人才培养结果,把办学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同时,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也是与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接轨的需要。
3.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
以林业工程类专业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方面还处于真空状态,还未构建和制定科学、公认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方法、途径、体制与机制等缺乏。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评价体系主要以卷面考试作为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准,这种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国内学者提出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档案”为载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以项目为主导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能力或决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理论。其中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站在全新视阈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具有公开、透明、全面、真实的特点。
4.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的实施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可以称为社会评价,其实施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
4.1 选择具有良好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
第三方评价的参与层面可以包括高职院校、政府、行业企业、教师、毕业生、家长、社会舆论等,那么由谁作为评价的主体是需要首先确定的问题,借鉴国内不少高校的经验,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可以交由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进行。目前最为知名且比较具有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为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已与国内近700余所高校建立了研究合作关系,是中国首家提供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解决方案的专业公司,也是高校、社会大众、用人单位和政府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
4.2 建立切实可行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要考虑其专业特点,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反馈系统,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机制。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凸显林业工程类专业的特点,突出人才培养的绩效评价,兼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具体实施林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时,第三方评价机构应针对专业特点设计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三套问卷,问卷应按照指标体系,同时体现专业特点,设计第三方评价指标权重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问卷对应人才培养内容指标的设计,林业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均应涉及。
4.3 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三方评价实践中,各评价主体相对分散、独立,各具特点,因此,采用开放性、便利性的渠道与方式,能够让大多数利益相关者都能充分参与评价。当前现实而可靠的做法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评价,即设计评价问卷,开发评价软件,然后引导、组织评价者参与网络评价。网络评价相对便利,没有确切的时间限定,有利于参评者深入了解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问题的策略和建议;十分易于组织,运行成本较低,也便于统计数据、分析原因、归纳结论。建立毕业生几页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信息录入,就业信息发布,信息资料检索和在线咨询等功能,从而实现就业信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4.4实施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在第三方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互信机制,针对毕业生的信息采集,可以尝试“情报员”机制,每个顶岗实习或毕业班级选取1-2名责任心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级情报员,负责统计班级同学相关信息,并每月向学校信息管理员汇报,以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学校可向班级信息情报员支付相应经济报酬。
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工作,进行问卷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对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给出结论,并反馈给相关高职院校,院校责成相关林业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评价结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实训条件、创新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5. 结语
第三方评价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育行政评估和学校的自我内部评估的教育新评价方式,既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举措,又是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方式改革的有力措施。构建第三方人才培養质量的评价体系对林业工程类专业真实有效、科学、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顺.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M].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2] http://www.mycos.com.cn/index.php/Index/about_info/nav/1
林业技能培训论文 篇4
如果说2008年我们经受了百年不遇的“两灾一危”考验, “两灾”是指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 “一危”是指国际金融危机, 历艰履险, 取得了行业认可、社会赞誉的成绩的话, 这是中央重视、党组正确指导、部门支持的结果, 也蕴含着林业计财系统的奉献付出, 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中, 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全面准确把握厅局长会、计财会局领导报告精神, 底气就更足, 审时度势, 开拓创新, 扎实奋进, 就一定能统筹好当前各项工作, 并把握好未来的态势, 再创佳绩。只要我们科学运筹、组织计财工作,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 发挥计财工作的职能作用, 确保现代林业的科学发展。
刚才还传达了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贾治邦局长最近对计资司工作一系列的批示和会议指示, 我领会这不仅对计资司、也是对全国林业计财系统工作的充分肯定, 并体现了局党组对计财工作在新条件下的定位、要求和希望, 这是我们做好计财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通过贯彻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学习落实祝列克副局长重要报告, 把林业计财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这次会议完成了相关会程, 统一了思想、部署了工作, 明确了要求, 会议精神要迅速向省 (区、市) 厅 (局) 党组系统地报告, 并请大家认真结合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的贯彻, 围绕祝列克副局长报告所作的工作部署, 把本省 (区、市) 的计财工作谋划好, 给厅 (局) 党组当好参谋, 并抓紧布置、分解任务、狠抓落实。
关于今年的计财工作的组织, 请大家进一步消化、理解、落实祝列克副局长的报告, 在计财系统内进一步学习并着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请各地把学习贯彻计财会的情况在2月中旬以书面形式向计资司予以反馈。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反馈情况, 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服务。
同志们在讨论中, 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我们已经组织力量认真梳理, 并结合当前工作还要进一步研究、协调、统筹。
下面, 我将就计财工作的操作和组织运行的层面, 说明和强调几方面的事情, 这也是对祝列克副局长报告的再领会和再落实。
一、扩大内需的问题
一要切实抓好第一批36.5亿元项目的实施工作。要深刻认识扩大内需的重要意义, 迅速将扩大内需投资转化为消费行为, 转化为优质的固定资产和优质的建设成果, 因此要求有关省区将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三北等防护林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一定要抓好落实, 要求扩大内需投资在今年二月份要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月份要有一个成果。当然,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 南北差异较大, 南方要精心组织好整地和造林工作, 北方要组织好苗木种子供应、整地等造林准备工作, 棚户区改造项目要组织好施工准备、原材料采购、施工队伍、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 等天气回暖后迅速组织施工建设。
二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因为肯定还会有拉动内需的新举措, 我们要尽早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争取国家的更大投入。只有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才能在下一步争取投资中谋得主动, 我局已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了2009—2010年林业扩大内需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棚户区改造、重点防护林、森林防火、防火道路 (林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茶基地建设等。这里要强调两个问题, 即, 一是为什么只谈五个方面?这就是扩大内需投资与正常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的不同, 预算内投资是为了维持林业方方面面的正常保护、巩固和发展需求, 而扩大内需投资是为了拉动国内市场需求,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当务之急。如果扩大内需的工程项目与常规项目一样, 那么就失去了扩大内需的意义, 我们也就站不到这个新增投资的队列中去;二是考虑到现代林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薄弱环节, 以上五个方面都是我们在现代林业建设和行业民生中要重点予以解决的突出或薄弱问题。
三要强调几点:一是地方配套资金、政策的问题。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 取消生态工程西部县级及县级以下配套资金, 我们林业的生态建设工程原则上应立足于省级配套, 包括棚户区改造、防护林建设, 总体上不要逐级地向下搞配套;二是要理直气壮地在省本级扩大内需的举措中谋取主动, 眼睛不光要向上, 更要争取多层次的投入, 一定要向省政府和有关综合部门把理由阐述清楚。主要理由有以下3点, 第一个理由是林业的需求是可以延长产业链的, 如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林区道路、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拉动钢材、水泥等建材消费, 直接拉动内需;第二个理由是全力推进本省区造林绿化工程, 可以吸纳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民领取造林费后再购买生产、生活资料, 这也是拉动内需, 在城市市场饱和的情况下, 更大的消费群体是8亿农民, 农民不是没有消费需求, 而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造林绿化工程在争取到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后, 将对拉动农村消费市场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拉动内需作巨大贡献;第三个理由是生物质能源林、木本粮油原料林建设等可以趁势加大培植基地, 比如把油茶产业做大了, 实际上是在为农民培育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 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三林问题”、改善国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增加立足国内的有效供给具有当前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如果搞好生物质能源和食用油原料林, 就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可以减少对国外的长期依赖, 减少受制于人, 一举多得, 对行业、对农民、对国家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谋取地方政府在扩大内需中对林业的支持, 要取得应有的合法地位;三是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问题。前段时间, 由中央纪委牵头,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等多个部门参加, 派出了24个工作组赴各地督促检查新增投资落实情况。国家林业局也采取措施, 派出了10个工作组检查落实情况;四是新增投资任务量的测算问题。对需要新增2009年造林任务的省区, 要认真测算、准备新增任务量的材料, 如所在区域各在建工程规划剩余量、宜林地的情况、适合的造林方式、种苗调剂量等。贾治邦局长、祝列克副局长多次强调要突出重点, 不要“撒胡椒面”。各省区要突出重点区域的任务量,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三北局要负责本工程的跨省方案, 要把能切实消化投资的、没有水份的造林任务确定准, 准备待报。
二、棚户区与危房改造的问题
国务院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高度重视, 并在专门会议上形成决定。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部门全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在实施安排上, 将国家补助标准确定为300元/m2, 是很大的理解和扶持。在这里还有三个问题需要强调:一是2009年将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范围, 因此希望各国有林区省份要抓紧搞好实施方案, 按照会议部署的时间、质量和深度要求及时上报;二是国家发改委要求我局牵头搞一个管理办法, 但是因为棚户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需要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我们近期拟会同有关部门, 如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开发行等开展联合调研。各地林业部门对棚户区改造试点工程涉及到的一些政策, 如土地使用、税费优惠、基础设施配套等进行研究。同时, 我们在安排国有林区非经营性投资时会尽量将给水、供暖、学校、医院等项目与棚户区改造、城镇建设等相结合起来, 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政策调整、局 (场) 址调整等结合起来, 避免重复投资, 避免投资后因出现新的变化造成投资浪费。另外, 还要研究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企业筹资、财政贴息支持下银行贷款等政策。三是协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建设部尽快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这项工作涉及面很大, 据我们初步匡算, 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涉及职工96万户。
三、“十二五”规划思路问题
要按国家发改委的专门部署, 并结合林业行业的情况统筹。此事各省 (区、市) 林业厅 (局) 要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组织专门班子, 早谋划、早着手, 在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基础上进行,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按现代林业建设的思路, 就存在的主要问题、障碍、薄弱环节找准, 要对重大领域、重大战略、重点工程、重大政策有深入研究, 要突出重点、全面统筹, 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把握好发展、改革、稳定等需求, 更要着眼于体制创新和长效政策的设计。在适当时候, 视情况专门布置。
四、关于生态补偿问题
中央关于生态补偿问题有明确的政策精神。如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逐步提高补偿标准”;中央2009年1号文件“提高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启动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财政部谢旭人部长报告提出“健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上共性的提法就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基金制度, 目前在口径和推进进度上, 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 我们就要根据局党组贾局长多次要求的“并轨提标”和祝列克局长在昨天报告中所提的要求来实施。“并轨”就是在立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 做好与林业其他补偿政策的并轨工作, 如研究天保工程的森林管护费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补偿) 与非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并轨, 现在就要谋划好, 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 在“延长”上作文章, 研究如何并轨。“提标”就是把现有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逐步提高。这里有几个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系统研究中央的这些提法, 研究其共性, 研究林业行业在中央国家一系列文件报告中的定位, 顺势做大;二是要守住已经建立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守住”有两个意思, 即一是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不仅中央要补, 地方也要补, 一直到县, 分级管理。这是分级的财政体制所决定的, 有的省已经建立了县一级的补偿机制。福建省表示今年起补偿资金每年每亩增加3元, 到2012达到20元/亩, 广东省和浙江省早就达到8元/亩和12元/亩的标准了, 但是有的省区至今分文未补, 没有建立补偿机制。因此, 我们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补偿体系, 这也是中央9号文件, 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所明确要求的;二是要研究在情况有所变化时, 如何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所谓健全, 即把应纳入补偿范围的要全部纳入, 标准应提高的, 要有充分的理由予以提高, 包括提高中央的补偿标准。今年还有3.7亿亩应纳入中央补偿范围, 包括非天保工程区的灌木林和宜林地有1.46亿亩, 天保工程区人工造林转过来的1.17亿亩, 漏划的地方, 还有西藏纳入中央补偿范围的8 685万亩。今年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 争取全部予以兑现。提高标准, 最现实的就是由5元/亩提高到10元/亩, 远期目标是由10元/亩提高到20元/亩;三是着力在大口径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谋得更高的位置、占更大的盘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创了生态效益补偿的先河, 大口径 (包括森林、草原、水土保持在内) 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应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为基础来扩大做强, 而不是受到挤压。
五、关于油茶规划及实施问题
一是请大家认真学习刚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扶持木本油料生产, 并明确要将油茶生产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有关部门编制规划, 指导油茶产业发展。目前, 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审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我认为这是林业可以提供的多功能多产出中的一个亮点。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 去年在湖南召开了全国油茶现场会, 回良玉副总理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我局将《油茶规划》提交会议并作了讨论审查, 尽管油茶规划只涉及了14个省 (区、直辖市) , 但事关全局。初步匡算, 将改造和新造油茶林9 700万亩, 中央财政补助将不低于200元/亩, 国家发改委将在种苗能力建设方面给予支持。我们还要谋求更多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对油茶产业, 我们既要高度重视, 又要理性推进, 科学发展油茶产业, 一定要切合实际地编制本省区的油茶产业实施规划;二是2009年油茶林建设任务要自下而上地上报, 完成好2009年任务的前提是要足够的优质种苗, 请各地一定要重视, 并不是一开始不切实际的安排得越多越好;三是中央补助的方式上要研究。如考虑不再是事前补助, 而是事中或事后经验收合格后再申请中央补助等办法。
六、经济运行统计调度的强化工作
我们的统计工作也在与时俱进, 去年会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林业产业统计分类目录》, 并着手对《现代林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希望各地给予高度支持和配合。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我们更要强化经济运行的统计调度。昨天讨论时有的厅 (局) 长提出要注意大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 这是一个很及时很好的建议。最近, 我们对外经贸出口较多的省份进行了调查显示, 金融危机对林业行业的生产、销售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视。在此, 请各地的领导重视统计工作, 加强力量, 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林产品的市场情况、价格情况、进出口贸易情况等, 更好地发挥出在新形势下统计的及时和前瞻性的参谋、咨询和服务的功能。
七、“两灾”后的相关工作
一是雨雪冰冻灾害后的相关工作, 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对我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的8项政策、2项建议全部通过, 不仅将对受灾的林业基础设施给予恢复重建, 而且对林业长远的发展也取得了政策上的扶持, 如财政支持下的森林保险、财政补贴下的林木良种繁育制度、设立林业救灾专项资金, 国务院同意我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该规划要注意体现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理念、体现森林经营的理念, 把局党组提出的森林经营作为永恒的主题、作为实施载体。我们要变灾害为机遇, 19个省 (区、市) 搞灾后森林恢复重建, 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该规划进行评审, 即将报国务院审批。因此, 要请地方做好分省的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我们正在进一步争取中央财政专项的补助。2008年中央对雨雪冰冻受灾省补助了7.3亿元, 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对雨雪冰冻受灾地区继续安排财政专项补助, 因此, 我们还要积极沟通财政部门落实此项补助政策, 同时要相应开展财政扶持下的森林保险、林木良种繁育的试点工作等。
二是地震灾后的相关工作。国务院已经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切块到省, 包干使用, 即实行总量包干、分类使用。2008年11月, 我局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5个部委联合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整个生态修复规划投资规模是201亿元, 其中林业131亿元。目前, 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落实规划, 抓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分解下达。希望3个受灾省区全力落实好规划内的林业资金, 做好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 确保规划已经确定的林业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八、有关规划动态和工作要求
林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是坚持要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 必须长期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这是林业发展的立业之本, 没有这一点,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 林业部门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有作好生态的文章, 才可以分层次的争取政策, 加速推进改革、稳定、发展中体制、机制的创建问题。林业发展的一些主要难题, 很难依靠市场手段来解决, 如国有林场的困难、国有林区木材大量减产、停产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因此, 只有坚持生态立本, 才能协调更多的政策。生态的建设、林业的发展、包括宜林地造林、林分结构的优化、内在质量的提高都要通过生态立本来作文章。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就是要以规划为基础和前提, 一旦规划批复就不需年度作大量的协调工作, 按规划确定的年度任务和投资实施即可, 而且, 有了规划才能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据合理位置, 才能集中力量解决一段时期内的突出问题, 才能确保现代林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完成十七大确定的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现在的规划不再提林业6大工程, 而是林业重点生态工程, 这是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进步和发展, 体现了规划的开放性、推进的连续性、发展的层次性, 原有工程需要延续的可申请延续, 阶段性工程该收尾的就收尾, 新的需求需要规划指导的就及时编报组织实施。根据林业事业发展的需要、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确实需要不断地增加新的项目。我们的计划财务工作是与时俱进的, 规划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与原六大工程相对应, 现在也有六大规划, 即已批复的《汶川地震灾后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待批复的《全国森林防火规划》、正在履行评估程序的《全国有害生物防治规划》和《雨雪冰冻灾后森林恢复重建规划》, 已经编制完成准备上报的《国有林区棚户区 (危旧房) 改造工程规划》和《林区道路工程规划》, 还将考虑布置安排一些规划。所有这些规划将迅速转化为争取扩大内需投资的依据。
我们还要处理好各专项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关系。“十二五”规划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指导和遵循, 因此, 要求我们将正在实施的专项规划、将要实施的专项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有机的结合统筹起来。
九、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监管问题
贾治邦局长批示“要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投资效益”, 祝列克副局长的工作报告将此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强调, 这也是我们计财部门的基本工作, 现在资金多了, 更要强化基础工作, 抓好制度和规范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 要求我们计财部门研究新的措施和办法来解决新问题, 要与相关部门联动, 严把资金使用关、专款专用、严防截留、挪用、骗取情况的发生, 强化环节监管, 健全“两基”管理, 即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基层管理就是要健全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 基础管理就是包括我们本级在内的各项基础工作的管理。
林业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根据《全省林业系统举办新进及转岗人员林业基础知识培训方案》,云南省林业技能开发站下达了《关于2015年全省林业系统新进及转岗人员林业基础知识培训班集中面授的通知》,两次培训,历时半个月,却让我收获颇多。以下,我便将谈一谈此次培训后的心得体会。
在某地,我们学习了森林植物、森林环境两门课程;在某地,我们学习了森林培育技术、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森林调查技术、林政执法务实等几门课程,在各大专家教授的生动形象地讲授下,让我感悟最多的就是森林培育技术这一方面。
森林培育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却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地位尤其重要。没有苗木的大量产出,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大片的森林,苗木是森林的基础,是植树造林的先决条件。因此,森林培育技术就成了我们必须学习并且最终掌握的技能,这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师的讲解下,我结合实际经验,终于知道了培育技术的重点所在:
第一是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一套科学性的容器苗培育技术,是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成功后才全面性地推广使用的,它所要考虑到的范围包括种子催芽、育苗基质准备、容器的选择、播种覆盖、浇水施肥、基质PH值及盐渍化控制、苗木封顶控制、炼苗、育苗环境控制、出圃等等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要做得非常细致,才能保证培育出的苗木规格整齐、活力旺盛。
第二是林木种子的处理办法。一个地区该选择怎样的林木种子,不仅要从种子的发育特征、休眠特性、贮藏特性、萌发特性等方面考虑,还要结合当地海拔、气候等特征考虑,找到最适合当地并且生命力最旺盛的种子。
第三是林木体胚苗技术。其培养技术全面合理,技术含量高,但由于受到树苗的培养限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是林木苗期施肥技术。根据林木苗期生长过程营养需求状况,确定是否采取施肥措施以及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第五是林木种苗用水水质的掌控技术。对于林木种苗培育期间灌溉用水水质的问题,一般采取的办法是测PH值,并分析水中其他物质的含量。但现在,大家对林业苗圃灌溉用水水质缺乏了解,并未采取过多措施调节灌溉用水水质。
第六是用地平整。要植树造林,就要对用地的平整工作做得细致,平整时间和方式也要做到严格规范,这样才能提高树木成活率和生长率。
然而,森林的培育技术虽然摆在那里,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会遇到种种困难,这也与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有关。例如:首先,林木种苗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缺失。现在,林木种苗的培育主要为个体性培育,缺乏监督与管理机制,假冒伪劣产品依旧很多,种苗交易市场混乱。其次,林业品种宣传推广管理不严。部分商家利用各种媒体大肆炒作,引进一些没有经过试验的所谓的好产品,误导林农,影响造林质量,造成诸多损失。再次,育苗技术不高。一是用来种苗的生产设施很差,生产环境的条件不理想;二是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了解,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影响了造林质量。最后,就是苗木期病虫害严重。林农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培育技术,仅凭经验办事,却又因经验不足导致多施或错施肥料,抑或无法及时发现林木疾病,错过最佳撒药时机。因此,如何恰当地使用肥料、农药等,是一门亟待普及的学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生态青华、强林富民”方针的指引下,林业在生态青华战略中已处于重要地位。林业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保护型林业,时代赋予它新的内涵,要求它更要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和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怎样才能让农民增收,怎样才能使农民确实“喜”林,打心眼里愿意“兴”林,这是我们林业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实用的林业技术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先进的技术更要依赖人的熟练运用,人才是实现既定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我们这次培训把各乡农办主任以及发掘出的乡土拨尖人才全部召集回来学习意义非凡:林业的发展只靠满腔的热情和高昂的干劲是不够的,这次培训等于是从最基层切断了盲目务林的根源,为我们打造出一支遍布各个乡镇的技术人员队伍,这为我们林业技术的交流、推广和发展无疑是垫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更为我们许多工作在林业系统但却对林业技术所知甚少的职工真真正正上了一堂专业课。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觉得受益匪浅,我们经常说要解放思想,而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这句话只是被当做了口号而并未落实到行动上,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忽略了学习,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是“按需学习”,很少主动要求去学习除了自己工作以外的知识,缺乏林业全局、大局观念。
在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也有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森林培育技术的想法,但仅为抒发自己所想。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一是协调好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的关系;二是协调好森林保护与森林利用的关系;三是协调好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四是协调好重点工程和一般造林的关系;五是协调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六是协调好增加投入与深化改革的关系;七是协调好护林与建林的关系。这几条途径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每一条途径在实际操作下来,都会被细致地分为好几块,每块都是实现目标的关键部分,缺一不可。总体调整下来,从政府到个人,每个人的观念与学识都要改变和增长,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只能慢慢来做。
综述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 篇6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产业步伐的逐渐加快,我国绿色资源面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林业的发展,还有效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从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营林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对我国林业产业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在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其森林资源可以可持续的发展。下面我们就对我国当前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和林业造林方法和内容进行介绍。
1.林业资源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绿色覆盖面积也已经达到了全国总面积的20%,可见我国的森林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乱砍滥伐的现象十分的严重,这不仅大幅度的减少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占有面积,还对全球的生态平衡系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使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近年来,人们在林业资源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带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将许多先进的科學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到林业资源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采用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相互结合的方法,来保障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从当前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的森林资源也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就给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由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森林资源是人们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在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对林产品和森林资源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
1.2竹资源丰富
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竹资源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和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数据同时,在我国竹资源是最为丰富的林业资源之一,而且对竹类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也是最早的国家之一,其中当前的我国竹林面积已经达到了700万公顷以上,占全世界竹林面积的1/3。而且从当前我国竹林资源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竹类产品无论是在质量、工艺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是世界领先水平。
1.3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林业市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人们已经将林业产品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比如建筑业、室内装饰以及家具等,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不仅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还有效的促进我国林类产品的发展。
1.4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理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5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蕈等原阗,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组织,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2.造林方法
2.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县,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付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坟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绿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3.造林要点
3.1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珲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小,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3.2播种方法
播种方法: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裸露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4.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林业造林方法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幼林的成活率,还有利于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幼林在生长的过程中,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使其林业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科]
【参考文献】
[1]苏剑才.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9).
林业技能培训论文 篇7
1 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类课程的必要性
1.1 开设“互联网+”类课程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要措施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同年7月1日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这些表明政府将从国家层面建立“互联网+”发展战略,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相关课程,是深入学习国家政策、落实国家战略、了解国家未来发展动态的必要措施。
1.2 开设“互联网+”类课程是顺应林业发展的必要趋势
张建龙局长在第四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推动林业现代化,林业改革发展、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依托“互联网+”,服务林业8个领域,实现林业深度发展。
2016年3月22日,国家林业局印发《“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林业信息化发展要全面融入林业工作全局,“互联网+”林业建设将紧贴林业改革发展需求,通过8个领域、48项重点工程建设,有力提升林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支撑引领“十三五”林业各项建设。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相关课程,是深入贯彻林业规划、顺应林业发展趋势的必要途径。
1.3 开设“互联网+”类课程是提升干部能力的必要手段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交往方式、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革命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林业干部应开拓视野领域,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时代发展。互联网思维的变革推动了一批新型企业的成功崛起,对服务业、制造业甚至传统农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逐渐渗透至社会管理、政府管理等多领域。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使固有思维走出局限、实现突破,使生活方式颠覆传统、创新发展,使传统企业升级转型,适应时代。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相关课程,是打破传统固化思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林业干部能力素质的必要手段。
2“互联网+”类课程与传统培训课程对比研究
2.1“互联网+”类培训课程可实时动态掌握培训需求
传统的林业干部培训课程,授课之前培训学员和培训教师无法直接沟通,所以基本不能选择培训内容。有时,培训组织单位可以跟随培训通知发放学前调查问卷,等到上报培训回执时一并回收,再经过统计、汇总和分析,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培训教师。但这种方式也存在问题,一是由于信息层级传递,有可能失真;二是由于信息传播途径,反馈周期长。这样很难把握培训学员的内心想法,了解培训学员真正的培训需求,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互联网+”类培训课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借助移动互联网,利用智能手机、网络平台、通信软件等工具,建立起培训教师与培训学员的实时沟通。报到时学员通过扫码进入培训教师预先设置的网络平台,填写调查问卷,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培训教师直接获得培训需求分析报告。课堂上学员通过微信、网络平台等方式,直接与培训教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更加真实、快速的了解培训学员的需求,便于培训教师调整授课内容。
2.2“互联网+”类培训可实现实时交流与线上线下互动配合
“O2O”是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商务模式,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体现,是“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传统的林业干部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和学员几乎全程在线下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培训教师的授课过程以面授为主,培训学员跟教师的交流以面谈为主。而“互联网+”相关课程,将课前的需求调查、授课中的实时交流和课后的培训总结放到线上,大部分集中面授过程放到线下,线上与线下的互动配合,使得培训课程更加丰富有趣,既能激发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员直接感受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的魅力,深受学员欢迎和喜爱。
2.3“互联网+”类培训课程可实现“智慧众筹”
众筹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传统的林业干部培训课程一般是由培训学员提出问题,培训教师给予解答,或是提供咨询。“互联网+”相关课程,可以由培训教师或学员提出问题,大家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解答问题。培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学员利用网络平台和通信软件,提出自己的思路或看法,最后由教师将大家的回答归纳总结,以供参考。或者可以由培训学员提出问题,发动培训教师和其他学员“智慧众筹”,最后依靠大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这种培训方法既可以调动学员积极参与,又可以更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3 关于“互联网+”相关课程的思考
“互联网+”相关课程具有很多优势,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基于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这类课程有如下思考。
3.1 培训教师聘请困难
首先,“互联网+”是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类培训课程是新课程,以往的师资库里基本没有讲授这类课程的教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其次,由于工作关系,接触林业方面培训教师较多,很难接触“互联网+”方面的授课教师,只能通过网上查阅、互相推荐等间接方式接触认识一些培训教师,对其师资水平了解不多。最后,一些互联网公司或咨询机构“互联网+”方面的培训教师,虽然授课水平较高,广受学员好评,但是受限于干部培训的相关规定,经费不足,聘请困难。
3.2 学员水平差异较大
培训学员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所在城市发展水平不同,这些因素造成学员水平差异较大。相对来说,年轻、学历高、来自大中城市的学员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快速接受培训教师的授课内容,快速融入培训课堂并能很好参与互动。而一些年纪偏大、学历偏低、来自偏远地区的学员水平相对薄弱,对于授课内容虽然认可,但是接受速度较慢,理解难度增大,跟老师和其他学员课堂互动相对较少,甚至个别学员没有智能手机,也很少体验过互联网的应用和便利,思维相对僵化。
3.3 培训覆盖范围较小
目前,“互联网+”类课程只在部分培训班中开设,学员覆盖较少。第一,“互联网+”类课程大多面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涉及较少。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信息技术人员或林业产业人员,在整个培训课程设计中所占比重较小,没有面对林业管理人员、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第二,“互联网+”类课程大多在一线城市开设,二、三线城市覆盖较少。由于师资、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以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为例,大多数“互联网+”类培训课程在北京、浙江等地开设,而其他城市的林业干部除外出参加培训,几乎很难听到知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培训覆盖范围有限。
通过近几年开展信息化和林业产业培训工作的总结,开展与信息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产业干部和林业企业管理者的相关座谈和反馈,了解到“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等内容广受学员欢迎及好评。林业干部培训工作者应该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结合林业行业发展,通过师资库建设、分层次培训、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寻求适合的方法使“互联网+”相关课程更好地融入林业干部教育。
摘要: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林业干部培训开设“互联网+”类培训课程十分必要。“互联网+”类培训课程与传统培训课程比较,具备很多特点和优势,更加贴近培训学员的需求。“互联网+”类培训课程,为林业干部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一名林业培训工作者,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实践,寻求适合的方法将这类课程更好地融入林业干部培训工作中来。
关键词:林业干部培训,互联网+,课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
[2]黎丽,谢伟,魏书传,等.中国制造2025[J].金融经济,2015(13).
林业技能培训论文 篇8
1 积极构建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林业类专业向前发展的生命力。林业工程类专业普遍存在着开设院校少、在校生人数少、办学规模小、企业人才缺口大、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及招生困难大等特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招生人数、就业率高低和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等, 及时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和难点。第二, 积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对专业课程和教学的科学设置与管理,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 能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通过对人才质量进行科学评价, 能够准确把握专业未来发展方向, 深刻分析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 从而对教学和管理进行科学规范。同时通过企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深度分析, 能够帮助学校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对教学计划进行完善, 丰富和充实整个教学内容, 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 影响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因素分析
第一, 专业课程设置。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配置比例等几方面内容。近几年, 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企业都反映现阶段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陈旧, 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动手能力差, 协调组织能力欠缺, 反映出当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课程体系不能很好地紧跟社会发展。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功能较差, 对企业不忠诚, 学生在顶岗实习及工作期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第二, 专业教学水平。主要涉及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等方面。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 教师的责任心和亲和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对职业人才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 要求专业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较高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保证学生能够形成综合职业技能。现阶段, 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丰富, 但是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 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学生被动地听讲, 严重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 教学管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其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管理工作包含了如教学计划的制定, 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务管理等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能够很好地监督教学工作, 直接影响整个教学体系的运转和发展, 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3 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途径分析
首先,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键要摒弃过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质量评价理念, 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不能仅从某一个单一层面对人才质量做出衡量, 还要注重不同人才之间的个性化差异, 避免用统一的尺度进行评价。同时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作为构建体系的重要依据, 在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应确保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其中, 并对林业工程类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规划、师资力量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同时, 还要重视对职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以林业工程类专业中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现有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人造板、家具、木质地板、木质门窗、制材等行业企业, 培养从事产品生产、质检、销售等工作的, 具有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道德过硬, 掌握林业工程领域关于木材加工、制作等多种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的高素质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学校要加强同企业、社会和家长的沟通联系, 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等具体方面的要求与评价方式, 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 建立校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对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学习的质量进行评估, 确定职业学生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趋势, 校内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 教学资源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学校教学资源、仪器设备等是否满足教师教学科研需求进行评价。二是从学校是否具有与林业类专业人才学习相关的图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及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做出评价。第二, 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 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并向教师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建议及教学需求, 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第三,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主要是专业教师通过笔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教学改革,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专业课程内容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评价。
最后, 积极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体系, 涉及企业对实习生进行的评价、企业对毕业生进行的评价及学校利用就业学生进行的评价等方面。可以采用电话访问、问卷调查和深入企业走访等多种形式, 就企业对本院校毕业生满意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对毕业生的调研, 获取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4 结语
构建科学完善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应将企业、学校、家长、社会、学生和教师等结合在一起,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为依据, 采用多方面的评价方法对多元化主体进行评价, 不断提升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翠.建立科学质量评价体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01) :120-121.
[2]聂爱丽.高职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依据浅析[J].职业教育, 2014, (10) :39-40.
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技术 篇9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
0.前言
本文根据我国现今林业资源状况,提出了有关造林、整地、造林季节以及树种的选择方法,并将其与造林技术紧密结合,加强林区间合作,促进林业发展、培育林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
1.1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的森林总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均增加2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逐渐卖出了林业负增长的“低谷”时期,维持了森林生态资源的平衡,实现了森林蓄积与森林面积的共同增长。林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森林资源,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林产工业虽然受到了经济冲击,但林业产品却是竞争焦点,而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林业产品来源,其生产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2我国的森林资源存量较小、质量较低
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贫乏,它存在森林分布不均、资源存量小、森林质量逐渐下降、森林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高水平的经营管理、林木的生长存活率不高。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森林无法满足人们对木材以及生态平衡的强烈要求。森林资源的短缺,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满足人类需求,引发了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稀缺、价格昂贵等众多问题,从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降低了我国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人造板工业水平落后
我国的木材加工工业,尤其是人造板制造业均存在规模较小,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外加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木材价格较高、生产原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拉开了我国与世界的人造板之間的距离。在竞争力低下的人造板工业,将难以维持工业的稳定发展。
2.培育森林资源的几点技术措施
2.1森林资源的几种培育方法
为了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保证林业潺潺的市场供应,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增强林业产品的竞争力,培育优良的森林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从当今森林资源形势来看,采用多种植苗培育更新法,对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2树种、造林季节的选择、造林地的整理
造林前首先要进行一道环境改善工序,就是整地,选择优良的造林树种、选择造林的季节,整理造林地,整地可以改变孰料的生长条件,清除在林地的杂草、采伐剩余物以及灌木可以增加地面温度,提高土壤肥力,进行小范围的环境条件改善,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高林木质量。
清理造林地是为了顺利进行土壤的翻垦整地。清理造林地主要有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三种方式,也可将其分为化学药剂清理、火烧清理和割除清理。割除清理即可选用人工清理也可利用机具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杂物,可以集中焚烧。也可以喷洒换血药剂杀死杂草、灌木丛等。
整地的方式方法大体分为局部整地与全面整地两种。而局部整地又可细分为块状整地与带状整地。翻垦造林地周围的全部土壤就是全面整地,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平坦区域的土地平整;局部翻垦就是翻垦造林局部地带的土壤。水平带状、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等山地带状土壤整地法,平坦地则需要块状、穴状鱼鳞状的山地土地整地法;平原则适用高台、坑状和块状土地整地法。
3.造林方法
3.1直播造林法
也叫做播种造林,这种方法是把林木的种子直接的播撒在造林地上面。其好处是将育苗工序省去了,另外还容易施工,大面积造林时较为方便。然而这种方法对于造林的立地条件以及造林之后幼林管理抚育的措施有严格的要求。这种方法适合于种源充足、比较发芽容易、种粒较大的树种,比如核桃、橡栎类、山杏、油桐和油茶等。要求造林地有充足的土壤水分,灾害较少。其方法主要有: 穴播、块状播种、撒播、条插和缝插等。
3.2选择最佳的造林时间
春季是主要的造林时间,近些年来因为造林树种的多样性,技术推广工作与引种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造林的季节普遍都提早了,而且成活率也都有所提高。春初冬末的蒸发量小,气温比较低,地上部分的苗木都是休眠的状态,栽苗起苗不会失掉过多的水份,而且容易成活。另外树苗的根系冬末就已开始活动,造林以后, 后长叶,先扎根,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当年的生长量要比春季大超过20%。要选择雨后晴天阴雨天进行栽树,连续大雨、土壤过旱或霜冻、结冰期间和刮大风天的天气都不适合种树。
3.3混交林的营造
随着商品林开始更加重视追求经济效益,松、杉的造林面积持续扩大,纯林最脆弱的环节在于适应不良环境能力较差,不利于改善土壤的地力,容易出现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所以,从植物与生态的稳定林型结构及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更加倡导发展以阔、杉、松为主的多树种发展的模式,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运用在经营方面。
如果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变化比较大,可以依照土壤的变化状况,可采取不规则块状进行混交,例如山脚、山洼、山窝的部位造阔叶树纯林,其他的部位可以选择杉树或松树,也就是做到适树适地,实现混交的效果。另外,为了克服丘陵低山栽松、杉早衰、早退的状况,造林的时侯要注意选择种源,生产与试验实践都证明了,从邻近的山区或者附近中心产区采种的效果比较好,其最大的优势为远缘杂交。
4.结束语
造林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加强林区间信息的有无,选择正确的造林方法和方式,进行树种的优质栽培。我国林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际民生,提高我国的生活水平,可以保证充足和优质的林业资源,增加森林覆盖面,实现森林资源的补充。 [科]
【参考文献】
[1]刘明亮,刘京鹏.浅析山区播种与植苗造林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2]王付.如何正确掌握植树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3).
【林业技能培训论文】推荐阅读:
林业改革与林业增长论文09-21
林业体系论文09-02
林业措施论文09-16
林业育苗论文10-12
林业论文格式07-28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点”林业职称论文05-31
林业资源开发论文10-26
林业职称论文08-20
林业生态工程论文08-22
林业系统干部培训心得体会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