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林业革新农科论文(精选3篇)
市场经济与林业革新农科论文 篇1
市场经济与林业革新农科论文
1993年g月2旧一23日,由中国林经学会和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林业改革”学术讨论会,来自管理、企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40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们就林业市场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间题综述如下。
1.要从总休上把握林业市场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是要明确产权界定清晰的市场主体;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包括通过市场形成的明确的、非扭曲的价格信号和由价格信号引导的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三是要建立林业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有效的政府干预。林业市场经济新体系的形成,要对上述三个方面加以总体把握,进行配套改革。
2.林业产权和市场主体
市场交换实质上是市场主体间所有权的交换。林业完整的市场主体的确立,要从改革林业产权入手,这就是要有明确的林地与林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林木及其它林产品的出让和收益权、各类林业市场主体对自身财产与收益的合法的处置权(以下简称“三权”)以目前面临的问题看,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计划生产、计划调拨、计划价格的层层约束下艰难地生存和发展,企业在“三权方面缺乏自主性,企业发展缺乏动力,长期酿成的后果就是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力近乎于丧失的结局,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在集体林区,目前在资源经营中所存在的三种主要经营形式(分林到户、乡村林场、股份制经济)在产权上均有模糊不清的现象,要么受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困扰,要么受权力经济的干扰,要么在林农产权的实现上陷入农村集体经济原有痛疾的漩涡中难以落实。这是长期以来林业生产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的根本原因之一。
林业产权的改革和完整市场主体的形成,目前可有重点有步骤地着手进行。在国有林区,应着手有步骤地推行企业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实行政企分离(应十分关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无主管”企业的试验,并及时总结经验),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并实行股份制试点,逐步在有条件的企业落实“三权”,在集体林区,立足于落实产权前提下的联合,走.三权”独立的股份制合作道路,对乡村集体林业经济组织则要排除权力经济的干扰,真正办成林农自己的经济组织。
3.林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
目前在改革森工企业管理体制和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间题有待解决。突出的是,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得不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如企业应享有的投资决策权、机构设置权、人事调配权、留用资金支配权、产品自销和定价权,以及减轻企业社会负担等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加之森工企业在长期采取“取之过重,予之不足”政策的作用下积重难返的资源危机、企业负担等问题,使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活力。围绕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这一核心,林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简政放权。
改革的长远目标是通过清产核资,建立‘股份制”的‘三权”落实的‘主体”企业,从目前看,应按照《条例》要求,把该放的两权全部放给企业,主管部门重点管好: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恢复;企业的承包合同,企业法人。还要在政策上对陷入危困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企业内部管理,重点是按现代化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力争在转变观念,增加科技含量,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内部竞争机制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森林资源管理
目前突出的向题主要是两个:一是木材采伐限额,二是木材流通管理。在采伐限额方面,一是统得过死,二是下达指标的.间隔期过长。
一方面,部分森工企业在原定采伐限额的压力下不得不向中龄林开刀,造成过伐,另一方面,有一些进人主伐期的林子(如一部分国营林场)受限额制约而不能采伐。5年不变的限额制度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矛盾。在木材流通方面,集体林区的独家收购、独家经营虽然是林政管理中一种相对有效的手段,但权力经济的渗透和由此造成的对林农产权利益的侵蚀,还在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些都干扰了林业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运行。对上述两方面存在的间题,从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背离现象,但从现阶段看,由于存在短期行为和现实经济利益的推动以及集体林区林业政策不稳定的后效应等因素,保留资源和林政管理的上述手段仍是必要的。但要对政策进行相应的修订:在采伐限额管理方面,现阶段应着手在下列几方面进行调整:
①原则上在5年的计划期内,下达采伐指标采取“总量控制、适当浮动”的方式,同时,这一期间每年的采伐量由地区一级(或大型企业集团)根据市场和资源变化情况灵活掌握,
②核定采伐限额应充分考虑以工业纤维利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以及低产林改造的采伐量,条件成熟时可实行计划单列;
③对国营林场的采伐限额实行计划单列,
④在采伐限额的计划管理上,实行“限量不限价”制度,⑤限额指标实行总量控制,取消对树材种和规格的结构控制。在木材流通管理方面,国有林区主要是减少行政性的中间环节,在集体林区,对独家收购和经营,要实行严格管理,杜绝权力经济的渗透和对林农经济利益的侵占,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办木材交易市场,使产销直接见面、自由流通,同时开展这方面的试点工作。
5.林业市场的建设与发展
林业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市场培育,要给予支持和引导。从目前重点来看,第一,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有意识地培育森林资源市场。林地市场和木材市场,资源市场的建立,将缩短单个经营者的经营周期,分散经营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并有利于增加资源再投入。为此,要做好基础工作,如森林资产(林地和林木)评估,林经学会愿承担这方面的工作。第二,有计划地建立木材和林产品专业市场。第三,要培育林业生产要素市场,当前的重点是林业技术市场(提供技术服务)、资本市场(通过股份制吸引投资、投劳)和信息市场(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第四,逐步取消价格双轨制及各种限价,实行市场调节。
6.林业市场经济与林产品贸易
在林业市场经济建设中,要把与国际市场接轨放到战略位置。目前由于国际产业分工、资本流动和许多国家对林产品出口的限制性政策,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复关”的机遇,给发展林产品贸易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间题,一是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要突破各行其事的行政壁垒,逐步实现区域性的进出口贸易集团(可与企业集团的建立相衔接),统一协调,并建立稳定的出口生产基地,先期可选择有条件的重点林区实行试点,二要加强国际商情信息的调查和经贸人员培养工作;三要对那些有较大出口创汇能力的地区和产品在运力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了.林业宏观调控
第一,要建立企业发展的经济补偿机制。国有林区企业生存危机的产生,既不是企业本身的责任,更不能归咎于林区的干部和职工,而是长期以来国家.取之过重,予之不足”政策的后果。企业当前除直接生产力的衰退外,还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负担。因此,国家应给企业以必要的补偿和扶持。一是对以综合利用“三剩”或以安置劳动力就业为主的生产项目减免税费,二是建立“两危”企业专项补偿基金,实行贴息有偿使用,重点支持那些面临生存危机企业的有效益的建设项目;三是在投资结构上,加大对速生丰产林和有一定规模的木质纤维利用工业项目的投入。
第二,逐渐打破林业市场体系中的垄断性经营和各种壁垒。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性垄断和体制壁垒、区域壁垒及权利经济的渗透。应以建立区域性企业集团为契机,打破行政和体制界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通过立法,约束各级林业管理机构对林业生产单位或林农的不合理干预和经济利益的不合理占有。
第三,对林业的外部性经济,由国家承担起补偿责任,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进外部经济的内在化。目前主要是生态林业建设和沙漠治理间题,各级财政要根据建设需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由林业主管部门集中使用,实行直接投资,对有条件的生态效益项目,如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由林业部组织重点调研,制定计量和计价标准,由国家制定相应的办法,逐渐实行收费制度,以逐步实现外部经济内在化。
第四,制订和完善林业产业政策,要把林产工业企业,全面推向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但目前存在着项目建设盲目性和规模经济性差、区域市场混乱的状况。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林业生产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等提出政策性意见,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稳步推进林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同时,还应制订专业性产业政策,如松香发展产业政策,林业制浆造纸产业政策等。
第五,要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各级林业管理部门要负担起这样的责任:为林业企业和各类林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及其它社会化服务。这就要求与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同步,着手考虑上述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间题,组织人员,建立机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整套服务网络。
市场经济与林业革新农科论文 篇2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定义。流行文化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 以一定周期, 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 在不同层次、阶层和阶级的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文化。
流行文化是一种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大众文化, 它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鉴于流行文化已然成为整体文化领域中的最活跃部分, 研究流行文化随之成为研究整体文化发展动向的前沿阵地, 把握住了流行文化, 便把握住了整体文化的发展脉络。人们时常把它简单地定义为:老百姓追随与实践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
一、流行文化的特征
1. 广泛传播。
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势头迅猛, 流行文化借助传播媒体的传播, 在不同阶级层次、不同层次的人口中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开来, 由于流行文化在人民大众中的广泛传播, 让我们可以进一步借助流行文化的研究, 进一步深入了解民众的生活方式、普遍心态以及心理动向。流行虽然贵为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 但它无一不在社会时尚中器物层面、行为层面以及观念层面有所体现。流行文化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加工, 从而获得新成果、新理论, 它通过融合系列设计手段, 慢慢演变发展成催生流行概念的源头。就像现今社会刮起的一股手绘墙设计风潮一样, 它通过在物化形式建筑空间和装饰设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创造出甜蜜温馨的室内环境和舒适宜居的情调空间。其独有的造型语言、特殊的创作理念、丰富的画面效果、充沛的情感表达, 不断启迪人们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美观性能等要求越来越高, 在室内装饰设计时, 对手绘墙的喜爱, 就俨然发展成一种新的时尚。
2. 因时而变。
随着时间的变化, 流行文化也迅速发生着变化, 从装饰、家具行为、衣着、娱乐、体育等领域潜移默化地发展着, 由此引发的心理、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渐渐影响着一代人, 它的发展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
透过流行的表面看本质, 我们能够对当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流行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种心理状态, 又是一种消费趋向, 它的本质是精神的, 但载体却是物质的。从最初社会热情高涨的“哈日文化”到如今的“哈韩”现象, 这正是全面具象地诠释了什么是流行文化。购物商城中, 标有“韩国城”字眼的商城越来越多, 人们体验着韩国料理的美味, 体验着韩国服装的潮流气息乃至对韩国明星的狂热追捧, 这都反映出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物质、精神消费手段。
二、设计思维与流行文化
生活在快速变化的时代, 体验着周边事物的层出不穷, 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思维也似乎早已成为了一种潮流, 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创意灵感的来源于有创新思维的头脑, 在其思考的过程中结合的知识点越多, 联系相继越多, 继而设计的创意就越多。
人类文明要进步, 就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而创造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创造性思维是设计方法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必然是传统思维方式“异化”的结果, 它贯穿于设计活动的全过程, 早在遥远的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 它的这一解释包括物质世界, 还包括精神领域。
设计中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 有其独有的目的性、发散性、主动性、灵活性等特征, 把握设计方法的主体———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活动, 对设计方法的逐步形成及运用有着深远的正面影响, 以下是设计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
1. 发散式思维与设计。
追求思想的活跃、开放是发散式思维的一般特征, 亦可称其为求异思维, 它以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为前提, 采取系列措施, 从不同角度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 借助求异、扩散的思考, 获取多种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文明更好更快发展, 政治文化、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淡化, 流行文化的发展是迅猛的, 强有力地占据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流行文化以其前卫的行为、语言及表达方式与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最终导致在不违背道德原则的前提下愈发趋于对个性的追求。在流行文化的格局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时刻挥洒着自己的个性。表达艺术重点在于表达创新, 必须不停地打破束缚, 用全新的认识去感知这个我们生活的世界。因此, 个性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产品愈发同质化的时代, 产品设计要突出尊重消费者的个性, 本着这个原则, 不仅可以不断获取商机和机遇, 也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设计新型产品并引领市场是索尼公司得以兴盛长久不衰的法宝, 它推出的便携式收音机“walkman”, 不仅预见到产品将会迎合青年人的消费需求以及心理依赖, 继而大力生产销售, 最终大受欢迎。现如今, “walkman”系列已经发展壮大, 在世界的各个领域拥有无数的追捧者, 它引领了小型、轻便的设计潮流。
发散式思维不仅要求设计师以新颖的视角创造出耳目一新的产品, 而且要改善甚至解决先前存在的问题。但并非所有的求异性思维都算是发散式思维, 具有创意性的思维还必须具备客观上的可行性, 才可以称为发散式思维。因此, 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创造在设计这一探索过程中并存, 且缺一不可。
2. 联想式思维与设计。
联想式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密不可分,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它运用联系的原理,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由一种事物思维扩散至另一相关的现象。这一思维方式的运用, 可以使得设计的理念内涵与表达方式得到拓展与深化, 将设计想要表达的灵魂进行更加饱满、生动、形象的传达与诠释, 辅助设计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现如今, 设计过程中对形态的关注研究热度不减, 且与日俱增, 研究内容的宽度与深度得以不断开发与拓展。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及“结构”等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在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有选择的借鉴, 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由此设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以不断发展。人们在对自然形态的研究中, 仿生学、动力学及构造学等的出现也是其体现, 他们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特质、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等各式优异的特征, 把他们转换到技术系统, 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为人类优化造福。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 人们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由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等等。
联想式思维, 有别于无根据的瞎想及胡乱的遐思。通过联想, 在已存在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形象, 这不仅融合了设计师以往的设计经验与设计情感, 还需要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谨慎分析, 全面了解市场需求与供应、同类产品与替换产品等的信息, 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才能推陈出新, 清晰掌握新产品的流行趋势与发展方向, 提高产品创新的成功率。它为人们解决设计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 促使感性和理性相融会, 用不断丰富、完善的科学设计去创造未来更优秀的作品。
3. 头脑风暴式思维与设计。
现代创造学的鼻祖, 美国人阿历克斯·奥斯本, 亦是头脑风暴的发明者。头脑风暴法, 相同于民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典故。它强调集体思考, 通过相互激发, 在不同的头脑中引发创造性的风暴, 进而产生更多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曾广泛流行于美国广告界及工业设计界, 在现行的设计中也逐渐被广泛应用。经广泛调查, 大部分设计类的专业同学, 通过学习设计这一专业, 仅仅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及软件, 在思维活跃度及创造性上几乎是一片空白, 即便是有想法, 也与现有的市场、产品需求相脱节。头脑风暴法可以有效发挥集体智慧, 奥运火炬的整体设计就是设计团队运用头脑风暴法的成果。
在这个流行文化广泛传播的社会, 设计师应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集思广益, 不断练习, 时刻争做有创新思维能力的设计者。因为很可能因为自己的创新创造出改变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产品, 推动人们生活的快速发展。流行文化产品有其精神上的内涵,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它才可能流行, 但是这种精神不是提升人内心世界的动力, 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我们要把思维变成生产力, 这就要求设计中要考虑到综合原则:即充分了解市场、消费、需求、工业技术等诸多因素, 通过设计和创新来不断满足这种种需求的变化, 体现出时代精神。因此在设计中设计思维显得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好的设计离不开前瞻性的分析、策略, 它需要不断地想象, 同时要有激情的工作态度, 最终通过得当的表现技巧以视觉化的语言将艺术表达出来。严谨而创新的设计思维是设计师通往成功之路的钥匙, 必须时刻保持创造性的思维, 唯独这样, 设计产品才能逐渐臻于成熟。流行文化深刻着影响着艺术设计,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 中国设计正逐步打上独有的设计标签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从设计理念、选材、色彩等角度, 无不体现别样的“中国设计”品味。作为艺术家也应时刻站在技术时代的前沿, 以更高的要求借助高科技及创造性思维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经典。
摘要:现今社会, 流行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着我们这代人, 以其主流性的思维不断构建着我们的文化, 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维方式, 它是平实的、朴素的, 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现象, 同时也被我们的生活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市场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 设计思维似乎也演变成了一种潮流, 各式各样的新产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设计方法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而把握设计方法的主体, 即设计师的思维活动, 对设计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流行文化,创新性,设计思维,发散式思维
参考文献
[1]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柳沙.设计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资本运营与林业投资机制革新 篇3
1.林业投资的基本特征
林业投资是为实现林业资本运营的社会化、高效化、市场化目标,将一定数量的资财(有形的或无形的)投放于营林基础产业、林产工业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以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是林业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投资的成败在微观上直接影响投资主体的收益和损失,在宏观上影响林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林业投资具有的基本特征:
1.1投资周期相对较长
这是由林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对象—森林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培育森林包括造林、育林,这是一个需要较长时期投资的土地生产事业,造林、营林投入的资金,在生产领域运行数十年后,才能实现资金形态的转化,从而获得森林资源再生产所需资金。林业生产的周期性,同时也造成生产资金占用多,资金周转时间长,投资收效慢的结果。为此,进行林业投资就必须研究造林、育林、培育森林投资信贷的特殊问题,政府有必要制定林业投资政策倾斜措施,加强政策鼓励与扶持力度,强化林业产业的竞争能力。
1.2林业投资风险性大
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的复杂性和与外部的广泛联系是投资的主要根源,投资风险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经济风险范畴,如建设风险、经营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任何一项风险都会对投资项目产生不利影响。林业生产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另一方面林业生产的社会性很大,乱砍滥伐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林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很难从今天的市场信号来准确预测若干年后市场的价格、供求情况,决定了林业生产风险性大。林产工业项目的投资也同样面临风险,林产工业投资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由于考虑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等目标,投资项目越来越大,高额的投资使林产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2.林业投资体制及其改革目标和任务
林业投资体制是指国家组织和管理林业投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方式、方法,通常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的简称,而非包括存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在内的广义投资概念。根据林业投资体制改革的宗旨,改革的目标应是:①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政府及林业行政部门的社会管理者职能和资产所有者职能要分离,投资的经营管理权和行政管理权也要分开;②建立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确定林业企业为基本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③改革投融资方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规范资本市场,适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④建立“诱导型”的林业投资宏观调控机制,以林业产业政策为依据,用经济、法律、市场、计划手段,对不同林业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间接调控,形成投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效益提高的宏观调控机制;⑤加快林业投资领域的法制化建设,依法保护林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使林业资产投资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⑥健全与投资活动直接相关的市场服务体系,使林业投资活动更科学、市场化。林业投资体制改革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目前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规范林业投资主体行为,强化对市场竞争的约束力;②实行林业投资结构管理,增加林业产业政策对投资的导向力;③进一步推进国有林业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集团化改造;④努力改善林业投资环境,提高对投资主体吸引力,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素质高的产业队伍,完善林业教育、科研、生产体系。
3.林业投资体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用市场经济原则来分析和审视现状,不难发现,现行的林业投资体制中,依然留有传统体制的烙印,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解决。
3.1林业投资的外部关系不顺,宏观管理体制不健全,调控能力薄弱
林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虽然已经形成,但实质上林业企业与政府及林业行政部门的依附关系尚未摆脱,林业企业在很大程度还处于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地位,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投资主体。政企不分在投资上表现明显,一方面是大中型林产工业投资项目仍由政府直接投资,另一方面是一些项目虽由企业投资,但决策却出于政府机构,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投资的干预、限制过多,以项目审批制度层层控制住企业。政企职能不分,造成政府包揽过多,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好宏观调控、制订中长期林业发展战略和改善林业投资环境上来。投资的宏观管理多头化,林业的投资规划无法落实,如林业贴息贷款,就因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不愿承担贴息,或因银行将专项贷款混同于一般商业贷款挤占挪用,使林业投资和优惠政策落空。
3.2林业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由于林业企业的法人财产制度没有真正形成,资产所有者、资产支配者、资产管理者、资产监督者相互之间的权责利缺乏制度安排,造成“产权关系不清”,不仅使得投资行为缺乏实现产权权益的动力,而且也缺乏维护产权权益的风险意识,因而扭曲了投融资行为。另外,政府预算约束的软化和商业银行风险意识的淡漠,对国有林业企业和建设单位的行为缺乏必要的外部约束机制。由各级政府和林业行政部门审批权限构成的项目决策体制,从内部而言缺乏明确的责任约束和足够的风险意识,从外部而言缺乏必要的民主监督,使决策工作易受局部利益、短期利益、甚至个人意志的影响。也就是说,从投资决策到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严格有效的责任约束和法律约束机制未能正式建立,造成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以及无效或低效的林业投资项目无责任主体,对提高林业投资效率和有限配置林业投资资源产生不利的影响。
4.林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远景展望
林业投资体制改革贯穿于林业经济活动的众多领域,改革必然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使林业投资体制改革与国有林业企业改革同时进行。其核心问题是促使林业企业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和合格的资本运营主体:应进一步缩小政府投资范围、相应扩大林业企业投资范围,政府一般不对林业竞争性项目投资;落实林业投资主体的重大决策权、收益权、选拔经营者三项权利;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扩大直接融资;减少和取消政府对林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
【市场经济与林业革新农科论文】推荐阅读:
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经济农科论文05-14
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论文11-04
林业与低碳经济05-24
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10-08
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05-08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06-09
市场经济与会计改革08-12
市场经济与体育精神10-23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07-27
林业产业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