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研究论文(精选12篇)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1
一、法律保护与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 一) 市场经济概述及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市场规律是一双看不见的手, 对市场经济发展起着调节作用, 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是自由、平等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性的特征, 它既能起到利益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还能有效的利用价值规律进行自我调节, 但由于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且滞后性的特征, 又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 国家必须对市场经济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的调控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结合, 能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制度的转型时期,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 传统的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还有待开发, 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经济秩序面临着一定混乱的局面。这些混乱现象给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财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损失,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有序的市场行为关系到我国的根本利益, 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 二) 加强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
1. 完善立法。进一步完善行政立法和民事立法, 对促进经济社会规范化运转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根据不完全统计,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定关于经济发展的民法已达40 多部, 立法的目的主要是为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发展秩序以及调整市场化行为, 为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提供法律保障。虽然我国已制定了较多的法律,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系统化的民法法律, 这限制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发展。经济行政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制定的行政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法律也存在着可操作性差、不规范、不公开等方面的缺陷。努力提高立法质量, 完善立法规范, 转变政府行政机关的职能, 制定真正适合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法律规范。
2. 加强行政执法。行政机关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是主要的执法机构, 市场交易秩序的完善能有效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以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 应用法律手段来规范行政, 加强行政机关的执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机关严格加强执法, 能促进良好的执法环境建设。
二、市场经济法律观念探析
( 一) 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条件———以权力为本的法律观念
权力是在相对自由的法律情况下运行的, 以获得合法权益为可能的, 权利的运行主要以利益为核心, 以自由为本质, 保障权利能为市场经济获得更大的利润, 市场经济法律要首先确定以权利为根本的法律观念。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本质上是区别, 市场经济并不是仅仅受到行政权利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受到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影响,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 市场经济主体要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 让企业真正的享有自主运营的权力, 减少对国家的依赖, 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和竞争规律, 有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要求市场主体具有相对的独立自主权, 确立以权利为本的观念, 着力完善民事立法与经济立法体系建设, 为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 二) 市场经济竞争法则要求———公平、公正的法律观念
市场经济竞争的基础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的, 主要包括: 竞争参与的全面化、竞争规则的公正性以及竞争过程的透明化、竞争结果的有效性。计划经济体制是对上级要求的绝对服从, 对个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排斥, 计划经济在我国的发展, 其公平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一些问题是由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来决定的,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消费活动也受到供求关系及价格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不公平、不公平的竞争导致市场经济不能平稳的发展。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与计划经济相比较而言, 是对“质”和“量”两个方面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增加市场经济法律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 分析经济建设中的不足, 借鉴其他国家在经济建设中法律观念的建设, 并将其中优秀、成功的经验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建设中, 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 建立健全法律规范, 保障市场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研究框架中, 法律观念、体制以及理论的调整与变革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权力的运行是法律观念下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 市场经济竞争下公平、公正是其法则要求。本文主要是从法律保护与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着手, 对市场经济法律观念进行深入化探究, 以安全、信用的法律观念来保障市场经济安全运行。
关键词:市场经济,法律观念,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尤春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野中的契约文明与法治政府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2]于彤.中国法制现代化与法律移植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 2002.
[3]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 2004.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2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有效扬抑竞争的正负能量强调某项工作,一般来说有两重含义。一方面表明最重要,另一方面又表明做的还不够。党和国家的一次次重要会议都不断地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话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有着许多说不完的地方,更有着做不尽的实践。
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是自利,外在表象是竞争。市场与竞争是一对利益捆绑的“孪生胎”,没有利益的竞争是伪竞争,没有竞争的市场是伪市场。计划经济时期,在理论上不能说“市场经济”和“竞争”,在实践上不能干“市场经济”和“竞争”。全国统一定价,变动一分钱都要上报批准,任何生产经营者如果自主涨价或者降价,都是违法。现在听起来真是耸人听闻,但在当时,这既是国家政策,也是“全民共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竞争”二字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禁区,也需要人们去冒着理论、思想、甚至政治风险去“创新”和“突破”。在那个时代,笔者也成为改革开放伊始最早对“竞争理论”进行拨乱反正者之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突破口在于一个“放”字,就是放开市场,而放开市场的核心效应在于立即形成数量、品种、质量、价格、服务、规模等方面的竞争,竞争的自发高效传导又使得市场的规模不断膨胀。这就是竞争的神奇力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党的十八大报告80多处谈到“改革”二字,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示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道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最强音,也迈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而沉稳步伐。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篇3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使高校的经济活动也呈现出多样性,除教学、科研任务外,还有部分对外投资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高校的快速发展,面临师资、教学设施紧缺、生源竞争加剧等问题,尤其经费紧张的状况十分突出。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壮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高校财务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管理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一)成本管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积极性, 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职工都普遍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在日常业务活动中,成本控制不严,“跑冒滴漏”及铺张浪费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
1.高校的社会定位造成其缺乏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外在压力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计算利润,只需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其资财提供者政府、捐赠人及其他出资人也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不要求获取相关的利润信息,这必然使高校缺少了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外界压力。
2.高校教育经济效益的特殊性造成其缺乏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内在动力
高校作为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其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受教育者知识的增长和劳动能力的提高,是为社会再生产过程不断输送能够从事各种劳动的专门人才。高校教育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长期性和潜在性,这就使得高校在生产期间内无法用货币对其产品的经济效益进行直接地测算和计量,当然也就无法体现高校一定期间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成果,所以认为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没有意义。
3.高校的发展目标使其忽视成本核算与控制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其发展目标不在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在于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实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的最大化等。因为只有实现这些内涵因素的最大化,高校才能不断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才能拥有充足的生源,才能筹集到更多的资源,才能保证其自身再生产流程的循环往复。而在现实中,这些目标必然会刺激许多高校偏向注重社会效益, 不计投入与产出,全面追求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社会声望及影响力的提高。高校不仅不会去考虑控制与降低成本,相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反而会不断加大投入,增加成本,甚至表现出教育成本最大化的倾向。
4.现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制约着高校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性的发挥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对高校的资金缴拨方式进行了改革,对高校预算内(外)资金实行了统一收归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制度。但这并未改变国家对高校核定收支、定额(定项)拨款(上缴)、超支不补的资金管理体制,相反,在财政部门对高校当年预算资金结余不结转下年使用的刚性约束下,各高校不是把精力放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上,而是在努力地寻求如何尽早地将预算资金花完,有的甚至还有用完后再向财政部门要求拨款的心理,不断加大投入,不计成本,忽视效益。
(二)分配行为扭曲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教市场新的竞争挑战,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谋求发展机遇,整合与优化资源,努力以深化内部分配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也应看到,我国高校收入分配改革在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绩效挂钩、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不能得到贯彻,部门“小金库”损害整体利益问题相当严重等等。究其原因:
1.高校收入分配机制不科学、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的收入分配机制尚不够完善,分配考核体系尚不科学、不合理,分配考核的过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走过场,这必然造成高校分配行为很难兼顾效益与公平,分配不平衡当然也在所难免。
2.小集体利益驱动,财务监督与控制不严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调动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普遍采用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设立小金库,划分小集体,鼓励甚至纵容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利用学校资产搞创收,来谋求事业的发展。但这种小集体的预算外收入在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造成这部分收支完全游离于高校财务管理之外,这必然造成高校各部门、职工之间分配的不平衡、不合理。
(三)预算松弛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预算比较松弛,还存在着许多非理性、非科学和盲目性问题。如预算编制不严肃、经费安排不合理、控制不严、管理混乱、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不统一等等。究其原因:
1.预算的编制方法不科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基数+ 增长”的编制方法,这使高校经费预算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赤字预算”现象普遍,而且还会受到各部门经费预算时互争基数的干扰,不能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经费预算与使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弱化了经费预算的参与机制,从而不能达到合理配置高校有效资源的目的。
2.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定额测定不合理,没有充分的基础资料,无科学的测定方法,无科学的项目投资取舍机制,对项目投资缺少总体和长远规划,只是停留在“纸上画画、口中说说、心中有数”的水平上,人为影响因素较大。
3.预算编制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由于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编制预算时没有考虑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四)财务信息失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高校财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严重,如原始凭证失实,项目管理混乱,收入、支出、资产、负债、会计报表虚假等等,究其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从客观方面讲,高校会计制度改革滞后是造成高校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如对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采用以现金是否收到或支出为标准的收付实现制原则,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应负担的全部成本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高校隐性债务的财务信息;从主观方面讲,主要是高校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管理混乱等等。
二、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为了更好地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财务管理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加强改革和创新。
(一)更新高校财务管理观念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如智力资本、科学生财、风险投资等观念。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重视资金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资本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两部分,具体包括科技、管理、人才素质、专利、商标、商誉、软件和科技成果转让等。高校的财务管理要注重知识资本的开发、筹集和管理,要注重知识资本的使用效益,要注重对知识资本的监督与控制。这已成为未来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理财内容。
(二)建立积极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高校财务机制的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管好资金的源头,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二是建立资金投入效益保证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各高校财务运行机制也会有所不同,但不论何种情况,均应保证财务运行机制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自主经营功能。高校应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的法人理财模式,其机制应有利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风险收益均衡原则自主安排、自动运行其财务管理活动,保证其财务自主权的充分实现,并自主承担相应的财务责任和风险。二是自我调节功能。高校的财务机制应保证高校财务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不断理顺高校内外各种关系,确保高校成为法人实体后能根据其面对的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作出及时而恰当的各种反应。三是自我发展功能。高校要有充分的发展资金,同时要有正确的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体系,以增强高校财务自我积累能力,保证高校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三)建立健全财务组织机构
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是财务活动的主体,机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财务机制运行的效率。我国目前各高校大多采用以会计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结构,其特点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职能混合,在机构内部根据会计的核算功能来划分各子部门及岗位的职能。随着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财务管理地位的日益提高,这种重核算、轻管理的财务机构设置已不适应高校财务机制运行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尽量把财务管理的功能单独设置出来。目前,可考虑在会计机构内部设立与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岗位,实行会计核算职能与财务管理职能的分离,将来条件成熟之后,可进一步设立完全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部事宜。这种机构创新将促使财务功能重心由原来的核算反映单一职能转移到校内校外资金运作,财务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以及为各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等复合职能上来。
(四)加强财务约束管理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犯罪,现状,成因,对策
一、市场经济下经济类犯罪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商品的生产、交易、流通和消费环节, 经济类犯罪案件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 从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旧的体制尚未被取代之前, 新的经济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市场经济的管理过程中, 存在大量的问题和漏洞, 使得犯罪分子抓住时机,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最终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市场经济下经济类犯罪的特点
(一) 主观故意性
在经济类犯罪当中, 犯罪分子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形态。其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金钱和私欲而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在经济类犯罪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犯罪主体具有身份特定性, 他们利用职务之便, 以权谋私、贪图钱财, 最终走上不归路。
(二) 技术性
经济类犯罪案件当中, 犯罪分子的行为大多侵犯的是国家、企业或者个人的财产利益, 并未对被害者进行人身方面的损害。而且在犯罪的过程中, 往往利用高科技为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比如犯罪分子作案的交通工具、手段、和方法, 大多甚至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用于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现。从而加大犯罪侦查的成本和时间。
(三) 团队性
由于经济类犯罪的复杂性, 大多数的犯罪分子为了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 往往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作案。走私毒品罪就是团队协作的一种典型经济犯罪。
三、市场经济下经济类犯罪的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 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经济主体能够通过合法的行为获取最大利益。但是, 在市场经济允许下的自由竞争能够谋取到的巨大经济利益却容易导致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因此, 市场经济对于经济类犯罪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导致市场经济主体滥用职权
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市场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的经营权, 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能力才能成为企业法人。而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由于经济的独立性, 使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弱化, 使得企业内部员工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萌发犯罪意图, 最终导致犯罪的发生。
(二) 市场经济的营利性助长了犯罪意图
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 生产经营者生产商品并不是满足消费者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而是在买卖的过程中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市场经济的营利性导致许多人趋之若鹜, 为了追求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惜铤而走险、采用非法的手段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从而构成犯罪。比如走私犯罪、毒品犯罪、信用卡诈骗罪等, 都是由于犯罪分子在市场经济营利性的驱动下, 萌生了犯罪的意图。
(三)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导致犯罪分子不法行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 其允许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一定的自由当中展开公平竞争。竞争促使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不断的创新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争取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时刻威胁着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 一旦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便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一些企业就在竞争当中, 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致使不法行为的产生。
四、预防和控制经济类犯罪的对策
(一) 加强舆论宣传, 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由于社会舆论对于公民的行为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我们要通过报纸、电视、讲座和活动宣传的方式, 在思想上进行宣传教育, 向群众普及国家打击经济犯罪的决心和举措, 以及预防经济类犯罪的常识, 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鼓励公民举报经济类犯罪案件线索, 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相结合, 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 通过强化社会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 最终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减少经济类犯罪的发生。
(二) 不断完善经济立法,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当前, 经济类犯罪案件的层出不穷, 使得市场经济受到很大的波动。因此, 在经济立法的过程中, 应当适当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 把握经济类犯罪分子的心理, 努力调整立法规范, 争取让犯罪分子五可乘之机,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在法律层面上, 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发展。
(三) 强化司法执法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侦查水平
经济类犯罪案件的特殊性使得执法机关必须培养一批能够严厉打击经济类犯罪案件的队伍。因此, 必须重视执法司法队伍建设, 对其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 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 转变执法观念, 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强化法学专业素质。专业的执法司法队伍的建设将对社会形成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深层上解决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
(四) 加大科技手段的投入, 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由于现代经济类犯罪大多依托高科技进行犯罪, 使得在实际操作中调查取证和侦查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 执法机关要主动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 主动适应新形势。在案件侦查和取证阶段, 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获取犯罪信息和线索, 积极探索打击经济犯罪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通过对经济类犯罪案件的严厉打击,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时期, 既存在经济类犯罪案件的经济基础, 也存在诱发经济犯罪案件的思想因素。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经济犯罪的客观条件,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类犯罪案件的发生, 依据市场经济和经济犯罪的共生性原则, 充分认识到严厉打击经济类犯罪案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断加强经济犯罪知识的教育宣传, 强化执法司法队伍建设, 利用高科技手段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增强公民法律意识, 减少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 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扬春洗, 高格.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J].北京大学出版社
[2]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破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研究[J].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3]朱兴有魏赛娟新型经济犯罪研究[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
[4]任克勤.经济犯罪案件侦查[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管理研究论文 篇5
1.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搞个是顺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需要
市场经济是在社会化进程当中的商品经济的前提下演变出来的,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之下的商品经济是需要遵循市场经济体制的,这就使得发展成为必然。
2.公路运输经济的监管革新是引导运输行业进行经营制度变革的外部依据
公路运输市场是商品通过交易地方变换以及交易对象两方的经济关联的综合。这就必须要拥有较为全面的外部市场氛围作为后盾,只要拥有较为良好的运输市场体制,那么就能够进行经营制度变革。
3.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变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以及发展的过程当中关键步骤
当前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够抛开公路运输而存在的,同时较好的相关管理手段才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前提,公路运输在经济管理方面需要进行随时的革新,这样才会使得发展成为可能,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的前进。
二、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公路运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在进行运输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以中部以及西部地区还有内陆等在经济方面较不发达的区域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虽然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当中占有者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行业当中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不发达地区的公路运输发展起来后,能够有效地推动该地区相应的产业以及项目得到进一步的推动,从而能够给与当地更多的就业的机会,最终实现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另外,也为国家经济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动力。
2.公路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公路运输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对地区经济的发展的贡献也是非常突出的。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原因导致了一些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在进行发展能力的拉距战当中,公路运输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大力发展不发达地区的公路建设项目,形成完整的公路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从而使得地区经济能够跟上国家的发展水平,进而走向世界。另外,还能够受到外资关注,能够很好的推动推动该地域的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反作用于公路运输的发展,这就产生了一个好的依托效应。
3.公路运输对外资的吸引作用
良好的公路交通网络能够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也是提升投资环境的重要措施。多层次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共存能够改善当地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能够加速良性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这对于我国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的措施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利润,通过销售来进行预估,随后在生产、成本以及资金支出等方面进行预估,同时制定好盈亏表、预算资金表以及资产预计负债表,这就能够很好的对一个企业今后的财务数据进行直观的表现。这样的预算方法不仅能够给与监管提供更多的依据,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环节内部管理问题。首先需要从资金的收支两个方面进行管理,将成本的控制作为最根本的前提,将资金的流向作为管理的重点。另外,还要与目标成本的监管相联系。从而深入对成本的管理,以实际情况作为基本点,把握好企业经济发展的中心,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手段,构建一套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盈亏规划、目标以及方法,要鼓励企业员工参与到成本降低的工作当中,强化对成本、费用标准的管理。
2.加强外延合作扩宽营销渠道
伴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旅客以及货主对服务的简化要求迫在眉睫,将两地的运输方式进行良好的衔接。现如今各个交通运输企业在销售以及运营方面所采用的方式都大同小异,只是依靠自身的企业产品来进行营销,给与客户的选择空间很少,并不能够满足客户的多样性的需要。要想有效地解决以上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扩展营销网络的方式才能够解决。一是强化交通运输行业当中的内部合作,凭借已有的运输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给与客户更多的选择空间。二是强化同外资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利用对方强大的销售渠道来帮助自己扩展自身产品的销售市场;货运以及物流相关企业要强强联手,形成战略伙伴关系,运输环节由货运公司负责,短途的运输工作由物流企业负责,这就使得一站式的服务成为可能。最终使得企业在盈利方面得到最大化。
3.建立运输企业适应市场的内部机制
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同另外各个企业的发展态势一样,企业能够得到发展以及完善,就需要构建能够顺应市场要求的内部体制。在这里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构建运输行业当中的市场应对机制。建立企业发展部门,其主要进行市场的调研、预测以及市场的开发。市场部要不定时的对客流以及货流进行调研,实时掌控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而预测未来的走向,并以市场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积极扩展企业的市场份额。第二,构建运输企业的人才机制,如若企业拥有优秀的管理人才,那么企业才能够使得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推动企业管理者的水平提升。积极寻求拥有创新思维、拓展能力、有抱负和责任心的青年员工加入到核心管理团队当中,这就使得公司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得到发展。第三,强化企业自身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建立更为合理的,操作性强的岗位标准,将工作效率与奖励联系到一起。将责任分配到人,奖惩分明,加强企业的自身素质,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掌握运行的机制,以此来使得企业的内部监管以及经营方式得到提升,要进一步的做到依法经营和管理。
四、结语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公路运输行业要想顺应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引入高科技实现自身的转型是很有必要的,从而就需要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管理探析[J].知识经济,,(11):87.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体育产业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尚有十大新兴产业亟待开发,体育产业包括其内。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体育是人类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其实,体育活动也有市场,通过培育和开发,完全可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体育产业已经融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范畴。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中,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相比,体育业具有持久发展的潜力。目前,国外资本市场无不青睐体育产业,而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体育的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际体育商业化冲击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还处于十分稚嫩、不完善的阶段。目前,体育产业的产值大约占GDP的1%~2%左右。我们满怀希望地看到,中国的体育产业前景无限好,是一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产业。足球是我国最早步人市场的项目。1998年足球甲A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2.13万,门票总收人1亿多元。2001年沈阳十强赛,组委会获利超千万元,光是门票收入就达到5400万元。尽管在商业开发方面亚足联实行全面垄断,而组委会只能夹缝中求生,利用所剩不多的商务权开辟商源,球迷的着装、挥舞的旗帜、十强赛的宣传画册、秩序册以及十强赛举办的好新闻评选、摄影大赛、门票、街道灯箱等都成了商业广告的载体,最后广告收人达到600万元。在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目前能把体育作为产业来做的企业首推首钢。2001年,首钢成功承担了北京第二十一届大运动会主场火炬的制作和I5辆彩车钢结构的制作。为增进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了解,首钢出资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中英文百科全书。首钢主要领导是北京奥申委中唯一来自企业的代表。首钢以篮球为中心迈出了走向体育产业化的决定性的一步。早在1988年,首钢与原北京市体委共同组建北京首钢篮球队,这是国内第一家由企业出资的篮球队。1995年,首钢篮球俱乐部挂牌,并很快取得了经营开发权。沈阳十强赛和首钢的成功经验充分向国人显示:体育产业在中国同样具有强大的经济潜力。
三、体育产业的内涵
1.体育产业的内涵
体育产业Sport Industry,指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社会部门。体育事业被国家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具体讲是向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以满足人们健身、观赏和娱乐等需要的体育事业。各类产业中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如运动服装、器材、用品等的生产和经营,可称为“体育复合产业”。
2.体育产业的分类
第一,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第二,供观赏的各类高水平运动竞赛和体育表演服务。第三,为培养竞技运动人才而提供的各层次的运动训练服务,向社会提供健身、健美、体育娱乐的知识与技术和锻炼方法的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第四,向某些慢性病患者或肢体损伤患者提供的运动处方、体育医疗康复手段等。
3.体育产业化的概念
所谓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体育思想观念的革命和制度的创新,是要在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又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把体育与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
(1)中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全方位积极影响,更是给中国体育产业的腾飞带来了机遇。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各种体育活动、竞赛、交流的日益增多,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体育产业的兴起。
(2)中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世界范围内看,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人民生活中所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相对而言,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体育产业的产值还很低,但广大群众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中所包含的健康、娱乐等现代消费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加强,花钱买健康成为时尚。可以预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2.对未来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策
(1)首先应改革行政机制,强化规律运行机制。过去那种庞大繁杂,过分集中,包揽一切,长官意志的行政机制,应让位于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商品经济客观规律。主要职能部门,应从侧重于管理微观转变为侧重管理宏观。主要精力应从过去管物、管钱、管人、管审批等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转为研究经济形势、市场动向和制定政策上来。
(2)改革高度集中的训练体制。应当实行体育局、企业、公司、行业和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优秀运动员训练点,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训练体制,在社会上形成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体制。
(3)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如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体育饮食、体育培训等多种服务行业。
(4)使体育设施成为综合实体。对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一些辅助设备,如健身房、棋厅、台球室、舞厅等,逐渐办成经济实体,使它们具有法人资格,有用人、用物、分配资金等一切权利。放开手脚,让它们到市场中竞争,逐渐完善体育职业化、体育产业化。
(5)对一些群众喜欢的项目实行俱乐部制。对俱乐部国家应给予必要倾斜政策,如减免部分税收,俱乐部队参加比赛可以门票按收入比例分成,队员收取出场费、广告费和电视转播费分成。允许俱乐部发行彩票,出版刊物,接受正当赞助,建立球队科研所等。
(6)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尽快的培育、发展体育市场经济体系。如人才市场、竞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等。在适当时机开展体育邮资、体育股票、体育债券等市场。另外,还应建立有利于体育市场的各种中介组织,如体育市场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公证处等,这些中介组织不仅为进入体育市场的各单位服务,同时保护它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7)鼓励企业、公司大力赞助有影响的运动队和俱乐部,购买体育电视节目的广告播映权,以及利用体育竞赛作商业广告。其结果是有影响的运动队和俱乐部可以从中获得较多资金来不断完善自己,还可以高薪聘用超级体育明星,从而使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也就提高了比赛的档次,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观看比赛,使竞赛市场更加繁荣,为体育产业的形成创造较为雄厚的购买潜力。
(8)体育运动商業化必然导致体育运动职业化,这在国外以成为现实。我国要想加快体育职业化的进程,对职业化运动员应有较好的训练条件、丰厚薪金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象商品一样估价转卖(当然这不是买卖运动员的身体,而是买卖附于他们身上的运动技术),这就与其它市场上的商品一样,存在着竞争和流动,存在着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陆瑞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开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
[2]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中国体育市场研究[M].2000(7)
[3]刘新卯:市场经济与现代体育[J].经济论坛,2004(6)
体育人口与体育市场经济的研究 篇7
关键词:体育人口,体育市场经济,体育人口现状
体育运动得以形成规模是因为体育人口的存在, 同样也是组成体育市场的重要因素, 以此来看体育人口的总数与发展形势是直接关系到体育赛事、体育市场以及体育经济发展的, 这其中的内在联系也是紧紧相扣的。只有掌握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情况下, 才能够更好的推进体育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本质上实现强国强民的发展目标。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人口发展现状
1.1现状
体育社会化、市场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是与体育人口有着密切联系的, 我国体育人口的发展现状与特征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人口所涵盖的范围是我国社会整体中与体育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口,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来解读体育人口的话, 那它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化生活中体育已经成为各个项目的主体成份, 就当下的现状来看是呈体育人口数量多、体育范围较小且发展较快, 这是体育市场化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 同时也是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鲜明特征。
1.2特点
体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方式, 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在体育活动进行中能够将物质与精神作用相结合, 这是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人类需要的一种活动形式, 这也是在社会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同发展下体育人口的特征之一。
1.2.1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竞争力度都需要通过体育人口来显示, 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体育发展是主体构成是体育人口, 同时也是推进体育发展与体育生存的关键因素, 同时对社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也起到持续推进的作用。
1.2.2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体育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是推动体育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体彩和足彩能够显示出体育发展中的货币资本市场, 那么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这使体育人口的发展力度逐年加大, 在体育人口中参与体彩和足彩的人数也是占有相当多一部分的, 那么体育人口的增加, 体育人口队伍的不断壮大是离不开体育市场化发展的, 反之体育人口的增加也是推动体育市场化经济进程的重要因素。
1.2.3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
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依托在体育市场化基础上, 同时促进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当中不论是直接参与体育事业管理的, 还是间接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活动的人口都在大幅度的明显增加。这一过程中使体育的体制发生了改变, 有计划经济体制过渡成为市场经济化体制, 以往工业性的体育也转换为经营型体育, 在管理方面有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 这一过程中体育人口在明显增加, 这对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无疑是一种良性的助推作用。
1.3发展趋势
第一, 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比赛的趣味性, 具体的赛事方案可以通过“时代列车”、“巧夺西瓜”、“木鞋外人”、“三人两代”等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命名以及趣味内容来体现, 保证参与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心得到放松, 使其健康的发展, 以有效增加体育人口。
第二, 农村化体育运动的发展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社会化进程中要将这一运动项目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以我国的国情来看农民人口的数量非常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与结构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会对体育人口的增涨起到助推作用, 所以要讲体育运动发展成为农村生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第三, 体育比赛的行业化发展是依托在体育社会的基础上。我国多个省市举办的运动会中都是有多样化行业代表队的参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运动会传统的构建布局, 使体育运动的竞赛性变得鲜明, 同时有效增加体育人口。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人口社会功能
第一, 我国体育人口的提升对社会功能性的发展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其一是体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有计划经济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其二是体育经营模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打破粗放型、事业型的特征, 塑造集约型与经营型的存在特征, 于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来说是一种良性促进作用。
第二, 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口的增涨, 这使得体育在全方面的展示上显得十分充盈, 其中包括管理、经营以及观赏主体, 使体育市场更加活跃。
第三, 体育人口的提升、体育人口队伍的逐渐壮大是发展我国体育运动的有利支撑点。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就能够充分的体现这一点, 这就是我国体育人口提升所带来的重要社会价值。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人口发展方式
第一, 于城市来说需要借助体育市场的经济性活动来组织社区范围内的体育进程发展,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城市的体育人口数量。
第二, 于乡镇县城等农村地区来说需要调查研究地域性居民的喜好特征, 以此来开展体育活动才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兴趣, 继而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与赛事当中。所以针对这部分地区的体育运动落实来说, 是需要具有群众性、大众性以及趣味性的, 引导农村居民能够自主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质量, 从而构建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体育人口发展战略。
第三, 使体育资本经营达到最大化, 具体的落实措施是体育彩票的群众基础性, 在拓展这一领域过程中要讲体彩中的福利性与获利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其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带动更多的人自主参与, 以拓展我国体育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 就是对体育人口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的简单分析,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需要体育人口的增加作为后盾力量的, 所以, 在提升我国体育人口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以其自身的现状与特征入手分析之后确定体育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此来确定目标进而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 在体育人口的发展过程中主体对象应该确定为农村地区的居民, 所以在提升体育人口过程中需要以地域性的特色来具体拟定实施的战略, 以保证体育人口的质量与数量。
参考文献
[1]董昆.浅谈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商贸.2009年17期.
[2]聂磊.论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1期.
[3]叶桂萍.我国发展体育经济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年20期.
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运输通道研究 篇8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能源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煤炭作为现阶段我国主要消费能源,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消费比例为72%,且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煤炭依然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目前晋陕蒙地区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域,而消费最多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这种产销不一,空间错位的发展现状,大大增加了煤炭运输通道的压力。当前我国货物运输的重点为煤炭运输,必须进一步建设贯穿东西南北的煤炭运输通道,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才能为煤炭运输行业发展提供动力,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1我国煤炭运输通道发展现状
2014年,我国共新发现煤炭大中型矿产地43处,增加资源储量536.2亿t,与2013年相比减少20.3%,截止2014年底我国查明煤炭储量1.53万亿t。其中,新疆2014年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43.7亿t、内蒙古新增184.7亿t、河南新增36.1亿t、山西新增33.7亿t、贵州新增13.7亿t。据国土资源部编制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4)》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我国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749亿t、616亿t和673亿t,3年累计新增煤炭资源储量2 038亿t。由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济库存高企,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出现下滑。统计局2月份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7亿t,同比下降2.5%。
准池铁路已于2015年7月建成通车,每年约2 000~3 000万t的准混煤炭将由秦皇岛港分流至神华黄骅港,准混下水港口将有所改变;黄骅港将发挥煤三期、煤四期效益,增加港口煤炭吞吐量,黄骅港煤炭运量将大幅提高,将由以前的1.3亿t水平提高到1.83亿t,充足的货源与其发运能力相匹配,尽管今年黄骅港运输形势不好,但未来黄骅港运量还要增加。
瓦日铁路即将投产,山西南部炼焦煤转至日照港下水。晋中南铁路西起山西兴县瓦塘镇,东至日照港,晋中南铁路山西境内沿线煤炭品种多样,既有喷吹煤、肥煤、主焦煤,又有动力煤。沿线煤矿发运能力为7 200万t,除部分留在京九线,剩下的货源大概4 000万t左右,进瓦日铁路转到日照港下水,对大秦线冲击不大。此外,进口煤炭压力不减,今年进口量虽比去年有所减少,但今年进口规模还将达到2亿t左右。据了解,中国已经与澳大利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至2017年免除进口煤关税,进口煤炭价格优势再现,预计澳洲煤炭还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今年1~10月份,我国共进口煤炭1.7亿t,同比减少29.9%,预计全年进口煤炭2亿t。
2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分析
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中国道路建设的一个侧重点。“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建成通往沿海的铁路通道、蒙西煤炭集散基地运往南方的铁路通道。这样就能在原有的2个煤炭运输的通道基础上,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运输老大难的问题。在铁路运输瓶颈打破之后,之前给煤炭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将逐步减弱或消除,建设煤炭运输通道必须本着投资省、周期短的原则,避免出现线路工期长、投资大、能力小的问题,确保煤炭运输通道建设能够又好又快进行。当然,也会给煤炭市场带来一系列新的影响。将更容易形成全国“统一”的煤炭市场,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将获得发展空间,煤炭物流成本有望整体下降,煤炭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煤炭市场。这里的“统一”仅仅是指交易地点,供需双方或贸易商无论在哪交易,均可以通过较为快捷的铁路运输将煤炭由产地运至中转地或消费地。之前,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建设全国性的煤炭交易中心,但是受制于铁路运输瓶颈,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止步不前。铁路运输瓶颈的打破无疑为建设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奠定了基础。
2)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或将脱颖而出。我国煤炭运输距离长、环节多,涉及铁路、港口、航运以及汽运等多个环节,非常需要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有效组织。之前由于铁路运力不足且高度垄断,多数铁路运力配置给了重点合同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制约。当运输瓶颈打破之后,铁路运力紧张状况将得到显著缓解,第三方煤炭物流企业或将脱颖而出。煤炭供需双方直接签订供需合同之后,把从坑口到用户的整个物流环节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有效协调铁路和港口各个环节,最终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3)煤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近年来,由于铁路运力持续紧张,煤炭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铁路运力的竞争。往往是哪家煤炭企业拥有铁路运力,其煤炭产品就能卖上一个好价钱,而那些申请不到铁路运力的企业,只能看着煤炭卖不出去,或者即便卖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当铁路运输瓶颈彻底打破之后,任何煤炭企业都能从市场上比较顺利的获得铁路运力,或者能够很方便的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组织运输,此时煤炭市场竞争将更多回归本质,由运力的竞争转变为管理、效率、品质、价格等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且随着东部地区煤炭减量替代的深入,将直接导致煤炭消费减少。2014年底,中央政府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的珠三角等地区确定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的重点地区。估计到2017年,列为重点地区的8省市与2012年相比煤炭消费合计将至少减量1.23亿t,降幅超过8.5%。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结构改善,鼓励东南地区使用来自外省的特高压电力,减少本地煤炭消耗;同时,核电、水电也在积极发力,替代了大量煤电。
未来几年,我国煤炭运输格局将发生变化。北方港口运煤码头中,黄骅港主运神华神混、准混煤,天津港主运内蒙煤炭和神华煤炭,曹妃甸港以中小户贸易商和蒙煤为主;而秦皇岛港主要发运晋北大同、朔州以及伊泰、蒙泰等大矿煤炭。
北方港口运能增量过快,已经高于下游实际需求水平,促使北方港口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港口之间对日益减少的用户以及“三西”优质煤炭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秦皇岛港继续维持在2~2.1亿t左右水平,黄骅港吞吐量将达到1.8亿t,天津港煤炭吞吐量将达到1~1.1亿t;伴随蒙冀铁路建设及投入使用,曹妃甸港运量将得到保障,吞吐量有望恢复增长态势。
3结语
在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煤炭产业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紧密,能够充分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现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鉴于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必须对煤炭运输通道建设进行深入认识,并依据我国经济事件的实际数据,分析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柯晓阳,斯敏.基于北煤南运新通道的湖北能源发展研究[J].中国煤炭,2012(7).
[2]易可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动力、瓶颈及对策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4).
[3]朱稳吉.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北端集运系统方案研究[J].中国铁路,2012(5).
[4]尹燕君.我国蒙东地区煤炭外运通道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2(2).
[5]赵克.2012年“北煤南运”运量及装港结构分析[J].水运管理,2011(12).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9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
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非常快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而使得房地产经济不协调,拉大了贫富差距,这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利的影响。 鉴于此种情况,如何解决房地产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焦点。
1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协调的体现
(1)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以及价值之间出现部分不协调。房地产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价格的波动比较大, 而且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价格和价值之间一定程度不协调的情况,此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市场经济的秩序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房地产价格的上升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导致此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房地产开发商采用不法销售手段来提高其价格。这样就使得房地产经济成为泡沫, 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成为对立, 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2受泡沫经济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是高利润以及高风险并存的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经济风险,这样就使得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1]。另外,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这样就加剧了资源浪费,从而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政府过度干预。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所以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 但并没有有效地解决房地产价格问题。 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国家政策对其影响不大。有部分人将购房作为一种投资,所以有些比较富有的人就大量购买房子,这样就使得一人多房以及多人一房的情况出现。面对以上的情况, 国家应该从政策方面进行限制,但实际情况却是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这些政策对于市场的了解并不深入,所以制定的政策很难解决市场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民意来进行控制,进而导致政策流于形式,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2]。
(3)资源利用不合理。房地产经济属于粗放型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对土地进行不断的开发利用。这样一方面导致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并且对占用的土地也没有进行合理地利用,从而导致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使得环境污染更加严重,房地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后果,导致房地产行业想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具有一定的难度。
2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1)控制房地产的市场价格。房地产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昂的价格使其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想要实现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进行严格地控制。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控制,并不是意味着要降低房地产的价格,而是应该保证其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以此来保证房地产价格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我国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控制的力度不断加强,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房地产的价格是低于正常水平的, 这样就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在金融危机度过之后,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这些情况都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3]。因此,国家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来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其稳定地发展,从而降低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另外,房地产的价格波动还是引起泡沫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来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有效地控制,使其价格可以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以此来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 保证市场经济以及房地产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对房地产价格进行控制的情况下, 2015年以来全国整体的楼市销售温和回暖。1 ~ 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359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2%; 商品房销售额达到24409亿元,同比增长3.1%,已经回正。虽然销售数据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从整体分析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然呈现的是下降。1 ~ 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32292亿元,同比增长了5.1%,增速比1 ~ 4月累计完成额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2)加强对房地产经济的金融监管力度。想要确保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可以协调发展,相关部门就应该对房地产经济进行严格地金融监管。比如说, 对房地产企业的借贷的还款能力以及市场效应等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既可以保证银行资产结构更加规范科学,还可以推动银行改革的进行,对房地产行业中存在风险的项目进行回避,以此来降低市场经济所要面临的金融风险。
(3)加快房地产经济的转型速度。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的发展理念,并且还要求房地产行业在发展中也进行环保以及节能。 面对这样的情况,房地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节能并且环保的要求来发展。而房地产企业想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需要进行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4]。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政策以及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推动房地产经济的转型。政府可以对坚持低碳环保的房地产开发商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也可以利用对贷款利率调整的方式,来吸引传统房地产开发商转变发展理念, 进而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国家应该提高对房地产经济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房地产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而促使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通过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有效地控制,来促进其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玉明.探讨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11+49.
[2]黄海平.分析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4,(7):53.
[3]尹荣.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11):172.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10
我国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经济职能干预, 一个好的政府经济管理模式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对政府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界定以确定其对市场失灵的干预和控制范围,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与市场相融以及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市场经济潜能。同时,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不成熟、不完善, 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特别是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其变化频率还有可能会非常快, 由此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根据市场失灵、管理制失灵和政府干预失败来适时界定并调整政府经济管理模式,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
2 市场经济对政府经济管理的要求
2.1 行政体制简单明晰
我国原有的行政体制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带有诸多弊端, 与当前经济全球化下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已经格格不入了。政府仍然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过宽、过细, 行政执政不够规范、执法混乱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机构庞大、效率极其低下、行政环节多、办事程序复杂、透明度很低、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可预见性都相当混乱, 这些所有的一切陋习都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我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获取竞争的优势。
2.2 法律体系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以及法制环境的建议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也保障了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在经济建设方方面面的实现。但是, 我国法律和政府法规体系的建立还远远不够完善, 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与国际通行惯例和做法还远未接轨, 差距还很大, 有些法规、法制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在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已经明显表现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了, 某些法规仍然按所有制成分来管理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 许多地方政府制定的基本法规、法案以及行政法规都明显地带有强制性的地方保护色彩, 分割了本应该统一的全国市场, 这些弊端都已经开始非常明显地滞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 因此完善当前的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2.3 管理方式市场化
市场经济一定要市场化, 包括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是违背了这一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行政垄断、行业部门垄断盛行, 不仅在我国内部表现出严重的地域分割, 而且在行业与行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独立性, 这就必然导致某些部门和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贫富差距悬殊, 内部矛盾日益突出。同时, 政府凭借其无所不包的资源垄断地位, 一味地、过分地干预正常合理的经济运行, 使经济偏离正常轨道, 导致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严重地扰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完善。因此, 只有管理方式市场化, 充分调动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效率,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2.4 政府政策服务化
市场经济体制, 其实就是社会分工的市场化, 包括投资、贸易、生产的市场化, 特别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 政府对于市场分工模式的相关政策出台前, 就要有服务型理念, 政策执行时要体现人性化角色, 要促使我国政府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的经济政策重点放在为我国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方面, 特别是建立起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促使资本、技术以及专业人才朝向我国利益方面流动, 尽力提高本土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因此, 政府政策服务化才能吸引投资, 扩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增值空间。
3 结束语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领导
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党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对党领导经济工作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党领导经济的工作方式进行有效的阐述。
1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相关概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理论中,一直存在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化、调节作用,将市场作为看不见的因素,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其二,主张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党专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进行发展,可以说政府主导者经济社会一切活动,在政府主导下我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纵观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在集体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都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作用,建立强政府、强市场的关系格局。
2党领导经济的工作方式
2.1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
现阶段,我国发展目标在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党领导国家进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需要将发展方向进行统一。具体来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模式;同时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及时的分析,把握经济运行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在稳中寻求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此外,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把握住了经济发展的方向,才使得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谋划全局
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好谋划,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特别是信息时代,承担着复兴中华的重担,必须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家经济发展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并及时的关注国民经济产业分配比例、经济增长速度、结构等,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对于关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包括城乡建设、产业链结构调整等问题,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找出问题的解决思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保障。
2.3制定发展战略
在制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经济发展中必须明确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重大举措。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进程中,不仅需要根据我国阶段性经济发展任务以及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更需要结合我国重点行业、区域发展等问题,提出行业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目标等。例如,我国经济可持续战略、走出去战略等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对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4政策的制定
相对于战略来说,政策的制定要求更加具体,但具体化不是体现在对日常琐碎事务的处理上。党领导经济工作过程中,需要制定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能够解决全局重大问题的政策,包括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等。对于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经济发展工作,共产党有义务提出政策性的建议。这些有效的方针政策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前进方向正确性的保证,也是保证共产党关于经济基本战略、重要任务实施的。
2.5推动立法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方针,依法治国早已深入人心,我国法律法规也不断的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就是通过立法程序转变为国家的意志,用法律和制度,保证党的方针政策有效的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但这一过程还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进行保障。经济全球化、经济市场化发展狼长中,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现有的法律也逐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作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共产党必须从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劳动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法制建设,形成有效而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体制。
2.6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需要将各方面的力量源于一点,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等。党领导经济发展,还需要在制度、发展理论、科技等方面强化创新,树立创新促发展的理念,鼓励人们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经济因素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我国生产力的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党中央应该关心民众的真实需求,不断的出台相关的政策,激励制度等,加强对经济环境的宏观调控,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党领导下的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全局的角度出发,做好经济发展谋划工作,确定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推动立法,为社会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会走向辉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晓东.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与实践路径研究[J].郑州大学.2015,14(2):122-123.
[2]张乾元.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12):65-66.
[3]张文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利益整合研究[J].兰州大学.2015,24(2):71-72.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 篇12
1 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分析
1.1 资金管理意识不强
一是资金时间价值观缺失。主要表现在: (1) 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盲目采购材料、库存占用比例过高、产品不适销对路、资金周转缓慢; (2) 在分析投资项目时, 对不同时间的收支同等看待; (3) 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实际可运作的现金流量, 但企业很少对现金流入流出进行预测, 造成大量的胡子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或流动资金不足而停产的项目。上述种种原因表明, 无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 造成资金浪费, 资金短缺的严重后果。二是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对资金循环过程的控制, 导致资金比例失调, 不能及时根据资金控制过程中反馈的市场产品供求、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信息去及时更新产品, 进行相应价格调整, 去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不注意防范资金被人为侵吞、流失。总之, 不能及时传递资金控制过程中反馈的信息, 容易造成生产和流通脱节, 措施滞后。
1.2 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货币资金管理不严, 造成资金不足。有的企业缺乏计划或预算安排, 过量购置固定资产, 导致无法应付生产经营急需的资金;有的企业在购货环节大量预付货款, 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造成货币资金回笼困难。许多企业为了促销采取赊销政策, 盲目发货, 随之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或收不回, 将形成呆账、坏账, 而企业的催款体系又不完善, 最终形成“三角债”“多角债”。随着企业间相互拖欠面的扩大, 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游离出生产流通环节, 滞留在结算环节, 加剧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三是存货环节控制不严, 造成资金呆滞。许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 造成资金积压、周转困难。四是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 导致对报废的物资不能及时发现, 生产过程中由于原始记录、定额管理、出入库手续不完善等, 造成存货消耗大, 家底不清, 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1.3 融资渠道狭窄
一是向银行借贷难。企业大都希望能及时得到银行更多的贷款来支付货款, 但由于银行银根紧, 能够真正地从银行贷到款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而且银行不会轻易地放贷给资力较弱的企业。原因主要有: (1) 少数企业信誉不高, 使银行有钱不敢放贷; (2) 企业缺乏可靠的担保, 造成银行不敢放贷; (3) 企业规模小, 银行不敢轻易放贷; (4) 成本高、手续复杂、贷款额度小, 银行不愿放贷; (5) 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银行不敢放贷。二是融资渠道少而窄。一方面, 与国有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另一方面, 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商品, 在它的出租或委托经营中极易受到侵蚀, 使资金得不到归还, 因此资金所有者或金融机构在资金融通上都普遍采取谨慎性原则, 审批手续比较严格, 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比国有大企业融资难。此外, 由于资金的零售比批发的成本要高, 相应的价格也较高, 不仅使企业融资的代价增大, 而且使银行对放贷给“利润不大、风险大”的企业并不热衷, 这进一步增加了融资的难度。
1.4 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款
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重销售轻回款。许多经营一线人员, 甚至是企业高管人员往往片面地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把产品卖出去是一切工作的龙头, 销售才是硬道理, 而回款则是以后的事情, 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由于这种销售至上观念的影响, 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问题越积越多。二是缺乏风险意识。许多企业对市场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 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客户管理层的人品等信息缺少基本的调查了解, 盲目赊销放账, 最终形成逾期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款, 甚至产生坏账。还有一些企业, 对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书面凭据缺少法律角度的考虑和设计, 导致在应收账款不能回收而诉诸法律时, 因证据不足而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三是责任不清。一些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 内部责任划分不清, 相互推诿, 推卸责任, 导致应收账款缺少及时有效的跟进管理。四是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应收账款制度, 但没有落实到实处, 制度要求和实际完成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2 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策略
2.1 增强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应增强对资金运动规律的认识, 并运用规律合理配置资金, 保证资金周转畅通无阻, 做到供产销平衡, 按资金支出的性质和用途, 合理分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所需资金, 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 尽快投产并回笼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要合理利用对方信用政策中的期限政策, 获取其他企业的产品和原料, 在进出口贸易中, 可利用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筹措资金。在树立现金流量观念方面, 可根据企业不同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计划, 以及短期、长期现金流量预测。进行项目投资时, 科学预测项目现金流入, 避免投资失误, 预测偿还长、短期债务现金需要量。
2.2 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要科学地预测资金需求量,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预测方法, 要科学地选择筹资方式, 保持合理的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比例。在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时, 首先应合理分配资金的占用结构, 合理确定经营、投资、筹资活动资金之间的比例;其次要合理确定流动资金内部各种资金形态的占用比例。资金分配要考虑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面利益, 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 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要基本满足其期望值;对于职工, 应随企业效益的增长, 其收入及待遇要相应增加或改善。
2.3 建立财务预算机制
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 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保证, 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预算编制一般可采用上下结合、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 预算制定要围绕资金收支两条线, 将进、销、存各个环节纳入预算的范围, 在此过程中应减少讨价还价, 避免预算编制周期过长, 削弱总体预算的战略性。在预算执行中, 注意预算的刚性约束, 如月度各预算项目发生值和预算控制值差额在一定比例时可由部门经理掌握, 超过该比例的应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原批准机构审议通过后实施, 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应及时调整预算。预算监控时, 对一些影响公司资金和其他重要的内容要进行适时监控, 财务部门应将每月销售、折扣、资金回笼情况等汇总, 编制销售日报和收款日报, 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对于一些次要内容可进行定期监控。预算考评要以客观事实和预算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奖罚, 要重点分析预算执行结果的形成原因, 整个预算过程应严格按控制程序办事, 防止流于形式。
2.4 拓宽融资渠道
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是自创性的融资渠道。具体形式有:一是自有资金的不断扩充。企业自有资金越多, 生存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争取到的市场机会就越多, 才能良性发展;二是增资扩股、出售股份或吸纳新资本。在其他融资渠道不十分畅通的情况下, 适当出售企业股份, 吸纳新资本、新股东, 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三是经营利润滚动投入。中小企业经营利润的不断投入也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和保证企业安全成长的重要条件;四是职工持股式集资。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另一方面职工因身份发生了转变、成为企业的股东而增强了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对企业未来发展十分有益;五是出售劣质资产。在企业急需资金时, 出售劣质资产或闲置不用的资产, 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内部融资方式。
充分利用民间借贷方式是一种较快捷的融资方法。民间借贷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纯属个人行为, 企业是凭其在商场上摸爬滚打所建立起的良好资信, 向有关企业人士和亲朋好友筹措资金, 这种方式手续简单、快捷方便, 但是, 只能是那些资信比较好的企业才可以做到;二是商业化较浓的民间借贷, 这种借贷相对来说成本较高, 利率往往大大高于银行利率, 而且到期偿付本息时, 刚性较强, 财务风险也颇大。但是, 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燃眉之急, 解决企业所需短期流动资金也不失为一种快捷方式;三是民间担保, 担保公司以自己的资产以及在银行方面的信用, 替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担保, 以赚取担保费用, 这也是一种可充分利用的融资方式。
有选择地利用银行贷款是直接融资渠道。尽管目前我国的各类商业银行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 但是, 银行目前仍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中小企业在与银行交往时, 必须采取慎重的策略, 第一, 在确定银企关系时, 要慎重定位。一般来说, 大企业应找大银行, 中小企业要找中小银行、分行或信用社, 易得到这些银行的礼遇。第二, 在选择银行时, 要在深入了解银行业务特点和本企业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如有的银行在国外有分行, 开办有外汇业务, 而企业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可选择。再如, 有的银行正在开办中小企业贷款部, 这样的银行对中小企业是较为适宜的。第三, 要关注银行经理的能力, 要找准银行的关键性人物和实权人物, 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才能使贷款成功的机会增多。
2.5 及时催收欠款
欠款难收, 怎样才能将欠款减少到最低, 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应收账款要及时收回, 在催款时可以电话催收、开门见山正面与债务人交锋、调动债务人的积极性等各种方法来及时催回欠款。应收账款收不回的问题总是存在的, 所以, 在应收账款发生时, 就应致力对方信誉的调查, 确保应收账款到期如数收回。一旦到期不能收回, 应采用严肃的收款措施, 只要所收货款金额大于在收款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一切的收款措施都是可行的。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倒闭, 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要注意保持公司财务资金的充裕, 定期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要保持应收账款占用比重的合理性, 就要做到既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又不失去应有的销售机会, 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摘要: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有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就必须规划好并合理地使用资金,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本文针对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资金短缺,融资
参考文献
[1]姜园华, 金桂兰.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融资困境[N].中国企业报, 2005-12-16.
[2]王静.企业标准化财务管理解决方案[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黎仕兵.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J].财会研究, 2006, (11) .
[4]江雪.小公司筹钱必读.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M].2007.
【市场经济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公路工程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07-10
市场经济与林业革新农科论文08-12
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物流运输经济管理论文09-11
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论文08-31
浅谈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思考的论文08-25
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关系论文11-04
关于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问题的分析和研究07-27
市场经济与企业经济06-09
经济市场05-18
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