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

2024-05-18

经济市场(通用10篇)

经济市场 篇1

一、市场

关于市场这个知识点的话有两个小点:一个是含义,只需简单的知道和了解市场的含义有两层,狭义的指的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指的是有形加无形的市场;另外一个是市场要素,换言之就是市场由哪些部分所构成,这个知识点在重庆是一个比较高频的考点,要求学员务必记住市场有四个要素:市场主体(商品生产者、商品经营者、商品消费者和有财务分配权的政府管理机关);市场客体(有形的商品加无形的商品);市场行为(购买行为,销售行为,竞争行为);市场秩序。

二、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这个知识点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具体如下:第一,市场经济的含义(常出判断题);第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常出判断题或单选题);第三,市场经济的三规律,四大机制和五大功能。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一部分内容总的来说比较简单,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的考点知识是: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得到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这是一个重要的多项选择题的考点。其实这个知识点主要就是在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有哪些不同之处,要求考生记住有以下不同之处——赖以存在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经济运行的目的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同。第三,这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希望各位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也可以去找到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争取能够早点上岸。

经济市场 篇2

一、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

1. 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和谐的社会, 其中经济的和谐是基础。因为,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要处理好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协调好人们的各种利益, 使人们和谐相处, 充分激发社会活力, 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经济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只有首先协调好经济利益关系, 满足了物质生活这一最基本的需求, 人民才能更好地追求和享受其他利益。因此, 社会是否和谐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利益关系是否和谐, 只有从经济利益关系出发来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才有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 应该是在市场经济和谐运行的基础上, 构建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由此可见, 市场经济和谐运行, 是理顺我国现阶段经济利益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 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外, 还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既要促进效率的提高, 发展生产力, 又要防止两极分化, 注重社会公平;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作用要受到社会和谐目标的约束;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竞争都要受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协调和相应政策的引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和谐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经济。

3. 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 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它在促进经济增长、带来高效率的同时, 其自发性、盲目性的缺陷会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从而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 带来经济增长的盲目性、收入分配的悬殊, 乃至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以及其他不和谐因素。市场经济的缺陷不仅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对立, 而且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要求相对立。改革开放30年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虽然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这就为市场经济消极性、缺陷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更多空隙, 从而产生竞争无序和失范、不讲诚信、假冒伪劣、欺诈活动等不和谐现象, 而这一切都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 越迫切需要和谐机制来引导、规范、推进和保障, 以维护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秩序。

二、发展市场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市场经济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市场经济。事实上, 市场经济与社会和谐有密切的联系, 发展市场经济, 有利于不断增加和谐因素, 消除不和谐因素,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1. 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相容性

2005年2月,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这些要求与市场经济的某些属性有着共通的地方, 因而是可以相容的。

首先, 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本质上是一致的。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个要求。发展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民主法治的问题。因为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如果没有完善的法治保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市场经济是不能够运行良好的。同时, 完善的法治体系也需要民主作为保障。发展市场经济, 能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增强人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促使国家民主法治体系的完善。市场经济越发展越容易促进国家完善民主法治, 这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必要条件。

其次, 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与和谐社会要求的公平正义具有统一性。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公平竞争的经济, 它要求所有的人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尽管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 在公平竞争中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公平, 但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生产者经营者都以平等的身份进入市场竞争, 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实现优胜劣汰。因此, 发展市场经济,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平等意识和公平竞争观念, 从而能较好地解决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

再次, 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诚信友爱的建立。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 通过契约为纽带来维系的, “诚信为本”是现代市场经济长期生存的法则, 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调节着商品运动, 一切商品的价值和质量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 这有利于树立人们的质量意识和诚信观念, 为和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建立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通过发展市场经济, 还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要求创造必要的条件。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充满活力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为了追求利益, 相互竞争, 不仅使社会充满着活力, 而且也能很好地解决效率问题。同时市场经济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 还能促使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这就为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另外, 市场经济承认并肯定人的利益, 而对人的利益的承认和肯定, 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 没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长, 和谐社会将无从谈起。尽管物质财富的增长不会自发地导致社会和谐, 但社会和谐却离不开物质条件。因为和谐与贫穷落后是不相容的, 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永远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和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同样, 贫穷也不是和谐的社会主义。因此, 社会和谐的程度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并受其制约,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而要发展生产力, 就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 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在宏观上, 它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 在微观上它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总之, 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是殊途同归的, 是相容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市场经济。

三、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

和谐机制是指为市场经济和谐发展提供的利益均衡引导手段和控制杠杆。尽管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相容性, 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但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和特征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和谐是不能自发形成的, 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

1. 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

经济运行机制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人类活动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此,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首先从人出发, 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充分保护和激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确保人的权益得以实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机制的核心, 它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形成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原有的道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 因此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着力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营造扶正去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在人类的道德体系中, 诚信友爱对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 要建立企业、个人的信用档案, 完善现代信用体系,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 加强法制建设是保证

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维护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 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 实现公平正义, 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保证。要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市场交易秩序, 规范市场行为, 保证公平交易、平等竞争,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界定各市场主体的产权, 明确各自的活动规范, 使市场活动在法律规则的框架下展开, 引导人们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目标, 自觉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解决所遇到的矛盾;要坚决打击市场不法行为, 真正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运行。

4. 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是关键

社会公平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和优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表现。而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要促进社会公平, 就必须健全收入分配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构建科学、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要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规划”方法指导下, 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 制定社会普遍能够接受的分配政策;要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 并以法律形式来调控收入分配差距。

同时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器。因此, 必须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制度,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失业者给予资助、对困难群众给予保护, 实现全社会的社会保障, 满足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

总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的经济, 也应该是和谐的经济, 既具有竞争机制, 也应该有和谐机制, 只有把竞争机制与和谐机制有机的统一起来, 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奠定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永昌:《坚持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北方经贸》, 2005年第10期

[2]顾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纵横》, 2008年第1期

[3]燕传林:《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消费导刊》, 2007.12

真的市场经济和假的市场经济 篇3

如果我们问“为什么是西班牙人获胜而非印加人?”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因为西班牙人拥有更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为什么西班牙人会拥有更先进的武器呢?”我猜很多人对答案就开始不自信了。如果我们再问“为什么是西班牙人出现在美洲的土地上而不是中国人?”我想很多人会觉得我疯了,因为中国人本来就不该出现在那里。

事实上,西班牙人或整个欧洲拥有更先进的武器是一个必然。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整个西欧都是由日耳曼人建立的大大小小的公国统治着,他们经历了一千年的仇恨和厮杀,西方史称为“中世纪”,我更愿意称之为“战国”,因为它和我们的“战国时期”尤其相似。在近百个公国接近千年的不断竞争和战争中,每一个依旧活着的王必然保证其足够有雄心、足够进取、足够聪明,以及足够凶狠,不然“丛林法则”自会淘汰他。淘汰很残忍,但淘汰有一个好处,使强者的基因得到繁衍,使弱者死亡。

日耳曼人其实比罗马人落后得多,甚至比阿拉伯人还愚昧,但他们无意之中信奉的“生存哲学”使他们的基因在500个代际中得到迅速升级。到16世纪,依旧活着的日耳曼人已经是相当健硕和相当聪明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西欧国家,其祖先都是日耳曼人的各个部落,只有爱尔兰还残留着一些当年的高卢人)。这些日耳曼人大量投资新技术和新科技,因为这样做会使他们在竞争中获胜。他们也试图不断从邻国掠夺黄金、土地和女人,但他们发现这样做的成本越来越高,因为邻近活下来的人也是聪明和凶狠的人。这造成了在1492年当哥伦布向西班牙国王费立南尔请求其资助他的航海计划时,获得批准几乎是个毫无悬念的事儿,因为一个理性且有强烈危机感的君王知道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是需要适度冒险的,他有强烈的扩大收益以保证自己安全的动机。

但在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明朝人刚刚焚烧1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资料,并确定了海禁政策。他们这样做也有充分理由,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缺少一个强敌环视的环境已经太久了。

当西班牙人叩开南美洲的大门,带着他们经过千年残酷竞争之后的野心和力量微笑面对浑浑噩噩、自以为是“太阳王”和“全宇宙中心”的印加人时,这一切都已经注定了。竞争带来的不安全感和强烈的进取心,宿命般地决定了这一切。竞争也势必带来混乱和厮杀,这一点通过欧洲的中世纪史就可以一览无遗。但混乱和厮杀的成本远远小于自以为是“中心之国”和在和平的幻觉下停止升级的成本。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前者失去的是安全感,后者失去的是进取心。再后来,欧洲人信奉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他们不是用枪炮而是用交易延续了对这个世界的统治,长达近500年。

市场经济从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天起,就带着对竞争的信仰,带着对适度失去秩序的宽容,带着因胜利而生、因失败而死,且要淡定从容的强烈自信。它既是竞争的儿子,亦是秩序狂的冷酷掘墓人。以信仰竞争抑或信仰秩序为标准,我们其实已经能够定义不同生物体、不同经济体的基因差异。

当有人引进了所谓的市场经济制度,但出于对竞争的恐惧和对秩序的无理由狂热而抑制竞争时;当他们大量提高入行门槛,各行各业都设置批文时;当他们限制资本和实业的结合使市场胜者不能成为真正胜者时;当他们蓄意让国企把握关键行业而刻意清除民企时;当他们用执政权决定资源分配而使僵尸不死,使适者消失时……你其实很容易区分谁是真的市场经济,谁是假的市场经济;你也很容易区分谁将赢,谁将输。

因为他们娶回的是一个充气娃娃,虽然当下使用功能齐全,但不能生育,不能用来繁衍骄傲、光荣和永不破灭的胜利之光。

经济市场 篇4

宝洁公司开发一次性尿布的决策是在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科学且严密的市场调研后,从而把握到顾客和市场的真正需求,进而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市场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宝洁公司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了解到顾客和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并且通过选择合适而正确的开发市场以及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对产品进行改进,使之更满足顾客需求,另外,宝洁公司设法通过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以更好的适应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终使宝洁一次性尿布在与其他品牌的尿布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个决策和开发过程,是一个面向市场、了解顾客——满足顾客的过程。现代市场营销是以消费需求为中心,在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又追求企业的长期合理利润的基本精神,其强调面向市场、注重满足顾客需求。而宝洁一次性尿布的这个开发过程,就是一个面向市场、了解顾客——满足顾客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

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任新农 篇5

(二○○五年十月)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体系的特殊重要性、必要性和关键性,并将这两项内容直接纳入宪法,从法定角度给予了绝对肯定。

十六大以来的六年间,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体系在国家管理、经过、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全面。特别是市场经济要素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更加迅速地覆盖了整个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主导了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改革和发展的脉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与此同时,依法治国体系中的法制建设,也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建立和完善高效经济建设体系当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关键性作用。

一、对市场经济基本概念的认识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大致具有三个阶段的发展期。

一是初始期,即改革开放以来截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一段时期。这一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阶段。其中,由于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建设上的闭关自守,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一时难以形成固定的市场经济概念。虽然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从1993年起我国就确立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左”的思想和“右”的思想、姓“资”与姓“社”的争议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束缚,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市场经济无法顺利挣脱旧计划经济的紧筘,形成一段时期的半市场经济体制半计划经济体制的变相发展态势。

二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发展和转型阶段。即我国加入WTO之后的头一两年期间。中国于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此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国际间的经贸协议合作与竞争的组织,它的重要特征是,世界各国在实行和遵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管理和动作机制下,共同依照经贸协议框架和条款及相关国际管理事务和经济方面的法律,形成一个市场运作和经营的整体大格局。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的五个有利因素,决定了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发展和转型的实质阶段。这五个有利因素是:1、有利于改善我团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权益。2、有利于我国平等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贸活动,促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更多地扩大出口。3、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更好地利用外资。4、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5、有利于我国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的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突出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的活力。

三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定型期,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未来十年内。这一阶段通过综合初始形成期和全面发展期间内外市场管理、运作机制的磨合,基本形成了一种固定发展模式。从原则上讲,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后来居上,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因素。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的竞争更直接、更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些重要因素将成为国内市场竞争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只有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不足,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只有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努力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才能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针对这些因素,我团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做出了积极努力,逐步修改和废除一切与WTO形势不相适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增补了一大批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世贸要求的新政策和新法规,从而使我国基本具备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二、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一)从宏观上而言,市场经济是在法治的前提下,才能得以顺利运作。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将起到直接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7993年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所长改革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规则和秩序,并使这些规则和相应的经济规律获得法律的形式,通过法律规范来表达。进一步完善对外经贸政策,必须要紧密结合和依靠相关的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法规办事,既要依法约束对方保护自己,又要依法履行权利和责任,避免非法经营行为,否则,就会遭受不可弥补的重大经济损失。如,我国近两年棉花市场价格,正是受WTO国际市场左右而出现降低的浮动。彩电、摩托车、电脑和小汽车等各类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都是WTO国际市场因素直接影响的结果。

对此,我们要在市场经济中赢利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必须要弄清社会主义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法确认并保护公有制为主体我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确认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力量。

第二,运用法律形式确认主场主体的资格和法律地位,明确产权,平等地保护以公有制经济为的多种经济成分作为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证多种市场主体的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第三,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法律秩序,规定相应的竞争规则,创造竞争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和保障平等公平的竞争,制裁不正当竞争,建立和培育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

第四,确认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主要原则的多种分配制度,运用税收等多种经济法律手段调整市场经济的分配关系,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第五,以法律方法解决市场主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纠纷,制定解决利益冲突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对各种利益冲突进行法律疏导。

第六,建立劳动及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保障广大劳动人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社会经济利益,开辟更多的就业形式,形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第七,运用法律的手段,确认和保证政府对建立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八,建立并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制度,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营造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和利用空间的外部市场。

第九,坚决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二)微观经济效益中法治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也直接主宰了整体经济建设的`制动因素。

一是开放格局和区域性封锁所形成的效益差别问题,已十分突出地决定着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遵照法律规定,打破区域性行业垄断和市场垄断,使各类产品市场任意流通,或千方百计采取招商引资和招投标的办法,不断引进、利用和融合外界先进文化、技术、产品等,同时,积极参与反对和打击不正当竞争的非法行为,利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这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效的。比如说,新疆兵团农一师三团在近几年当中,仿造法律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管理机制,对产品销售实行协议制,首先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避免了不正确地定市场因素造成损失。对工程项目及引进的开发项目和采购物资,一律依法实行招投标制度,争取了以最低廉的开支创造最大的价值。对大宗商品建筑实行拍卖,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团场经济建设增强了无限活力。

二是依法正确地划分个人行为与政府行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合同法》、《土地法》、《水法》等各类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新的市场行为约束性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和实施。特别是在企业、集体当中因个人行为或政府及领导机构的行为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越来越明晰而更易于界定。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等新罪名的界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人们市场行为的约束力也逐渐加强,人们通过依法监督、处理这些存在于个人和集体行为间的违法犯罪行为,使法治手段逐渐在市场经济管理当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遵守和依照法律规则而避免遭受经济损失的作用更大程序地体现出法治对市场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种协议经济、使用经济和竞争经济,它最为重要的特征,必须是在法律的相互制约下,双方利益才能得到充分保障。这也充分说明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第一个发展步骤,都将紧密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脱离法律的约束框架,或不遵循市场经济的法治规则办事,只能导致盲目发展和错误决策,其结果必将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如我国近几年象河南亚细亚商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大批国有、集体企业的破产倒闭,就是计划经济的影响所造成的严重结果。

当然,同样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和避免自身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失误性问题,也同样是避免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力保证。如,从宏观上讲,中国海尔集团公司由于努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不断研究国际市场形势,从而成为全球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赢得骄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比如从微观上讲,在近几年里,新疆兵团一师三团高度重视发挥团场司法行政工作的作用,稳步实施依法治团策略,使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为团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前年,该团14连一个外来承包户陈富平雇用了30余人承包了连队1000余亩棉田,年底奖金兑现时,该大户拖欠雇工保留工资及拾花款0余元,并携带兑现款40000余元逃匿,引起了14连秩序大乱。雇工闻讯后,在找连队处理未果的情况下,欲到团机关集体上访、闹事。团党委得到消息后,及时组织司法所等有关部门立即赶到现场,将30余名雇工拦截在上访的路上,通过讲政策、讲法律,把上访、闹事的人劝回。然后又通过司法所多方调查、了解,终于在阿克苏的一个外来人员杂居区把雇主陈富平找到,并将陈富平拖欠雇工的保留工资和拾花款全部追回;再如该团水泥厂被外地用户拖欠水泥款12万余元,长达五年时间不还,该团党委及时委托团司法所,前往喀什、巴楚、阿合奇等地追缴欠款,历时40余天,行程20000余公里,终于将12万元欠款全部追回;该团原甘草膏厂被新疆库车县龟兹制药厂拖欠甘草膏款20万元,通过司法所先后4次赴库车县调查、取证、谈判,最后通过法律手段,为甘草膏厂追回了20万元的欠款,近两年来,随着团场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保障团场良好的经营秩序,该党委始终把依法治理作为振兴团场经济的保障力量,积极利用司法所、法庭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在先后3次基层企业单位的改制和先后6次企业的招、投标当中,在司法所的全方位参与服务下,避免了合同纠纷和经济损失。此外,在企业各部门的对外经济活动中,从合同的起草、签订到合同的履行,以及合同纠纷的解决,委托司法所层层把关,为企业挽回了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近三年来,该团党委针对WTO形势的影响,变被动为主动,坚持委托团司法所为全团37个单位担任法律顾问,并以100%签约的形式使法律大顾问服务事项有章可依。委托司法所参与团场相关被告方诉讼和非诉讼代理39件,为企业和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5.7万元,避免经济损失535.6万元,仅在在团与阿瓦提县土地开展权的争议中,通过依法处理,一次性为团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四、进一步为市场经济构筑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改革和发展取得良好成绩的根本保证。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原则,是无可驳斥的规律,那么,我们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新的形势下取得市场经济的节节胜利,就必须紧紧围绕法治的框架,为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为也是我们决胜未来,取得一切成绩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首先,我们必须要努力为发展市场经济和进一步的改革,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这个环境的本身,说到底就是不断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和体系,全面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理目标,使各项管理、经营和服务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这一目标的实现,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始终树立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思想,从上到下高度重视法治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必要性和关键性,认识到只有在法治保障的前提下,市场经济才能取得良好成绩,经济建设才能实现突飞猛进的目标。

二是要依靠法治,确保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要坚持不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法治和市场经济,宣传它们之间的密切内在联系,宣传这两大因素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大影响力和操纵力。特别是要结合“四五”普法教育活动,真抓实干地把法治宣传抓上去,使企业和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能够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身利益。

其次,要把努力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法治人才,作为进一步实现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提前。有效利用普法教育和干部法律资格论证制度,确保一个党员干部都率先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一是通过党员干部普遍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取得一定法律资格,确保在市场经济的操纵、管理和运作过程中赢得更大程度地主动权和竞争力。

二是以点带面,发挥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全社会、各族群众都自觉地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提高全民整体经营和创造的素质,为发展市场经济奠定坚实地人文基础。

三是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行政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变强制命令为照章办事,全面实现政事分离和企业分离目标。

四是依照市场经济和发展规则和法治的需要,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包括依法保障经济秩序和人们生活、工作秩序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公共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

>五是要始终把保护农业的产业地位作为一项特殊的市场管理和法治任务。正确认真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又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的弱质产业,需要国家和其他产业的保护和扶持。要通过法律保障措施,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开放与国际合用,需要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农业法律制度。世贸组织的规则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经济法则。如在美国与欧盟的“香蕉贸易战”和韩国与我国间发生的“大蒜贸易战”等所产生的结果,就说明这一点。

六要认识到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特殊重要性。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无法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实现市场经济高效运作的目的。因此,要依法保障社会稳定,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需。

第一专题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篇6

经济学第一、二课是基本理论部分,属于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本单元首先介绍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一般知识;继而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阐释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和功能、市场的缺陷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最后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其中第二课又是建立在第一课的基础之上的。

复习本单元应善于找出该部分知识点与后面知识的联系,比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就与后面的企业、产业、商品服务市场以及世界市场等内容紧密相联。复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知识时,应能高屋建瓴,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角度进行思考,因为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只有把握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才能弄清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现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本单元应重点把握的知识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

本单元应弄清几对易混概念:商品的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与纸币;价值与价格;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外资经济与三资经济;市场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本单元易错的知识有:商品、价值和货币这些概念本质上反映的都是社会关系;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不能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而可以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公有资产占优势不是国有资产占优势;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说成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不能说成是有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文献综述 篇7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贾国雄 (2005) 指出, 所谓好的经济制度, 就是能够尽可能合理地把有限资源配置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中去, 使社会生产达到限制条件下的最大产出, 人们的需求也达到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现代社会存在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模式——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

1 计划经济的概念

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基础, 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从事社会劳动。马克思虽然没有提出“计划经济”这一概念, 但指出了计划经济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其后, 列宁最早使用“计划经济”这一概念。他在1906年所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 同时把所有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 才能消灭一切剥削 (《列宁全集》第10卷, 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第407页) 。之后, 何新著 (1995) 总结在早期的中国学者认为的计划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 计划经济是“统制经济”——统一管制经济。在旧式的公有制经济中存在。这种体制中不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地位, 或认为私有民营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全部资源由中央计划和国家官僚组织严密控制。当然这样的一种观点是比较旧式的, 也确实和中国成立之初是比较吻合的。不过, 陈经著 (2000) 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计划经济, 他认为计划经济就是“期货生产”。即产品没有生产出来就定价及按照需求生产多少产品。以上便是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的计划经济, 各有特点, 各有所长。但较一致公认: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 中国选择计划经济的原因

武力 (2003) 总结,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 除主观认识因素外, 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同时, 在这个时期,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 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 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这是从中国当时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外部环境来论述的。更为直接的强调这一观点的是章百家 (2008) 认为冷战时代的外部环境对中国迅速走上计划经济道路的影响更直接些;同时他还认为中国走上计划经济道路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原因, 那就是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而且有管制, 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贾国雄 (2005) 指出计划经济制度对宏观有效率的强调对于落后的国家有着比发达的国家更大的吸引力。其次, 是否拥有一个中央威权政府作为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所必需的资源配置中心, 是能否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现实条件, 因此, 计划经济体制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3 计划经济的成绩及弊端

武力 (2003)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 它在集中资源加快独立工业体系的简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保持了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申立平, 申忠民 (2010) 从对社会稳定来看, 这一体制在建国初期曾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并有效地调动了全国的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 初步奠定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朱佳木 (2007) 则认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毕竟把中华民族与世界先进工业国的差距大大缩短了, 而且在很多方面走完了西方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路。这是很值得我们肯定计划经济的作用的重要方面。同时, 沈秀伍和徐涛 (2009) 从工业筹资方式来看计划经济, 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 在短时期内, 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创造卫星上天, 原子弹爆炸, 成为钢铁大国这样的业绩, 以及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没有一个高度集中的体制保障是很难实现的。

4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性

苑林娅 (2008) 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其缺陷, 在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以后, 向市场经济也是历史必然的。赵大兴 (2009) 则从一个历史发展合理转变角度来看, 如果说新中国建立时面临的压倒一切的发展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加强国防, 为此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那么到20世纪80年代, 实现经济现代化, 彻底摆脱国家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 (这一点在“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上得到了清楚的体现) 成为我们新的发展目标总之,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使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再适用, 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又为经济体制的转换提供了可能。正是这一原因使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浮出水面。

5 市场经济的定义及取得的成绩

韦伟然 (2008) 指出市场经济是以契约为本质基础的契约经

中国大学科技园出资、融资方式思考

北京工道投资有限公司鲍圣伟

首都经贸大学吴桐北京联合大学林海军

摘要:30多年来, 我国的大学科技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呈现出蓬勃、规范的发展势头, 成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出资模式、发展瓶颈及资本整合模式方面进行研究, 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出资模式资本整合

中图分类号:F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2) 07 (c) -255-02

1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阶段 (1986~1992) 、成长阶段 (1992~1999) 和发展阶段 (新世纪之交至今) 。1987年, 武汉市政府兴建的东湖大学科技园, 标志着大学科技园的诞生。30多年来, 我国的大学科技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在数量和质量上, 都呈现出蓬勃、规范的发展势头, 成为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载体。特别是2006年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确立以来, 全国各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如雨后春笋, 其中尤以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势头迅猛, 各地方政府和大学或独立或联合纷纷举办大学科技园。但和国外相比, 我国的大学科技园整体的产业规模还较小, 占GDP的份额还不足1%,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科技园的产业形态一直比较复杂, 产业规模大小不一, 导致其社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不一, 究其原因, 都和科技园的融资模式密切相关。

2科技园出资模式

通过对现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营费用的调研, 本文

济, 契约和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形成的必要条件, 市场经济制度是典型的契约制度。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则是典型的契约型的社会。曹钢 (1993) 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则是一种国家指导型的市场经济。所谓国家指导型市场经济, 不仅是说在未来市场经济模式中国家计划指导仍是有着无可替代性, 而且是说, 市场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同国家计划的作用以及国家计划的自我更新相伴随的。中国市场经济实行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6 市场经济的问题及解决

苑林娅 (2008) 指出, 上学难、就业难、医疗费高、买不起房和两极分化等问题的出现, 使人们开始反思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韦伟然 (2008) 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契约精神的缺失。陈刚 (2008) 则指出目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不公平, 现实与理想有些脱节。改革的好处多落入强势群体之手, 而工人农民等普通劳动者成为相对弱势群体, 处于强势的是权力、资本, 其次是技术。另一方面, 权力腐败和贫富分化现象非常严重。王冰和陈钢 (2008) 认为, 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二重性, 经济利益也导致市场经济后果具有二重性。

市场经济问题的克服思路韦伟然 (2008) 指出, 要实现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化, 保护私人权利, 实现经济关系的契约化。归纳总结科技园的出资经营模式出有如下三种。2.1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承担科技园区建设的绝大部分费用及运行费用。如中国光谷, 武汉市政府承担了建设的所有费用, 首年又投资研究经费近54亿元。同样, 2010年安徽芜湖的戈江科技园, 建设用地、规划设计和运营费用等各个环节都由政府来筹措, 当然管理运营也有政府来主导, 各个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以孵化项目的方式进入园区。

2.2高校主导型

高校主导型是指一些综合性实力比较强的大学不借助政府资金, 为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而发起兴建的科技园。大学作为主体, 设计确定科技园的运营管理模式, 承担建设费用, 提供运营孵化资金。如始建于1992年的北大科技园。北大科技园公司作为北京大学科技园区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主体, 主要业务涵盖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孵化投资、园区建设管理等多种领域, 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 目前已形成北大科技园创新中心、北

同时树立契约信念和意识, 构建并完善契约道德体系, 并最终建构契约制度。陈刚 (2008) 认为对市场经济负面的东西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努力采取措施限制与减少它。

参考文献

[1]贾国雄, 曾朝夕.计划经济构想与现实选择悖论及其在中国的形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5 (09)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4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3]列宁全集 (第10卷) .人民出版社, 1958.

[4]何新著.何新政治经济论集[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5]陈经著.都等着中国买单, www.talkcc.org.

[6]苑林娅.中国经济发展奇迹:计划和市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报, 2008 (06) .

[7]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03 (07) .

[8]章百家.资本市场的重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案例初探[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8 (08) .

[9]赵大兴.中国计划经济的特点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 2009 (09) .

内需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篇8

我们早已意识到单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局限性,提振内需是中国经济的关键也早已成为共识。但内需屡提不振,无论是以低息手段推动民众消费,还是以公共产品市场化的方式让民众花钱,到最后迎来的都是假振兴、真问题。民众对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怨声载道,而民众的这些沉重负担,恰恰是中国内需全面萎缩的重要因素。

目前重新以高分贝呼吁提振内需,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币升值使中国以出口为生存根基的中小企业遭遇困难,以压低资源价格、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糊口型”外向型经济走入了死胡同。次贷危机显示,中国依靠外向型经济走强国之路危如累卵。由于中国低成本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等原因,导致全球资源价格提升倒逼中国制造品成本上升,像海尔这样的中国品牌企业都只能靠越来越多的贴牌生产谋生。中国制造业再不寻求突破,将成为没有前途的夕阳产业。

2007年前后,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说过:“家电行业的利润就像刀片一样薄,我们必须走出去。”在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不到5%;服装行业整体利润率只有3.9%左右。根据广交会等资料显示,纺织服装业正是出口寒冬中最受打击的行业之一,到2007年底,全国服装库存达到120亿件,完全可以满足全世界人民一年的服装消费。

从7月份的经济数据看,我国的投资、财税、经济增速都处于失速阶段,有关方面抢救中小企业免于破产的行动四处开花,可见“奥运经济”并没有开花结果,其间中国经济的下行周期还表现得更加明显。

只有看清楚形成出口经济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内需不振的根源,才能找到转向内需经济的可能道路。

在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呈现连续四年的爆发性增长,也对国内投资需求形成强劲的拉动,地方政府间日趋激烈的增长竞争是投资过热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竞争以土地、税收等巨大的优惠条件为代价,这被称为“竞次选择”,谁敢压价,谁压得狠,谁就能收获外资,而民众没有得到实惠。以苏州为例,节节上升的GDP并没有让當地民众的生活、消费水准同步提高。对内资、外资实行不同的政策,这是内资的悲哀,也为内需不振埋下祸患。2008年,政府花大力气实行两税合一,内外资企业统一实行25%的所得税率,这对内资企业是个极大的利好,但对于享受惯了20%以下优惠税率的外资企业来说,则可以通过注册新公司享受三减两免等待遇继续规避统一税率。

内需不足的最大障碍是国有经济的分量太重。按照陈志武教授的说法,国家对要素和资源控制得太严,比例太高。按测算,现在中国75%的资产(包括国有企业、土地和矿产资源)掌握在国家手里,而不在民间,由此付出的代价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永远是投资驱动型,而不是消费驱动型的,并且是国企投资与外资投资驱动型,而不是令人欣慰的民间资本投资驱动型的。国家掌握绝大部分的固定资产配置权,迫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只能由出口来带动,从而让出口驱动型的经济模式继续得以强化。

国家掌握资源过多,对股市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占70%以上的国有控股权理论上可以流通,却在非流通的情况下享受高溢价,导致市场价格体系被破坏,股市大跌不止,使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亟需的直接融资市场失去信心。

我国政府财税收入高到让人脸红的地步。近年税收节节攀升,增幅远超当年GDP的增幅。如果这样的局面继续下去,到2050年,国家税收将等于GDP,我国将第二次成为“全民国有”的国家。事实上,中国目前财税收入增加幅度所占GDP比重,已经与改革起步时持平,改革30年后,政府的财力控制反而回到改革的出发点。

同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连续下滑。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析师徐平生提供的数据,我国居民最终实际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9年到2005年7年共下降13.79个百分点。

如何提振内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民间投资的比重,降低政府与外资投资比重,概而言之,建立内需经济的重点是发展内生性的本土市场经济,调动民间力量,并且藏富于民。

当务之急是把“非公经济三十六条”落到实处,在各个行业真正对民营经济进行市场准入;同时,把政府的财税收入压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居民与企业的收入,使民间投资与收入增长形成良性循环。要知道,美国与日本历史上国民收入振兴的10年也是民间投资倍增的10年;最后,现实的做法是积极降税,把一直停留在纸面上的增值税改革从部分地区的试点推广到全国。没有市场化的由宪政约束的税收体制,中国不可能建成内需经济,不可能有拉动经济的大量民间投资。任何制约不够的权力的本性,就是竭泽而渔。

德治・法治・市场经济 篇9

德治・法治・市场经济

德治和法治的主要功能都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客观公正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与人之间、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十分剧烈,因此更需要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

作 者:周丽琴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年,卷(期):“”(9)分类号:B82-053关键词:德治 法治 市场经济 市场主体 行为规范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篇10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一天,大队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一件节日的盛装。可是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马上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合作探究1】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种观点?

(1)共同出发点:继承毛泽东思想。(2)不相同。

(3)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毛泽东思想;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4)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展开。

二、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3】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4】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则: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实行: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试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作用: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合作探究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区别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②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④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6】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内容(采取的措施):

①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②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意义:

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

②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这一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经过,还要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

上一篇: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下一篇:奇幻电影返老还童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