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市场

2024-09-24

体育经济市场(共12篇)

体育经济市场 篇1

摘要:本文以我国体育人口现状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将其特点与发展趋势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分析得出体育人口、市场经济以及产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国体育人口的提升主要依托在体育社会化、赛事化与市场经济环境下, 以此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体育人口,体育市场经济,体育人口现状

体育运动得以形成规模是因为体育人口的存在, 同样也是组成体育市场的重要因素, 以此来看体育人口的总数与发展形势是直接关系到体育赛事、体育市场以及体育经济发展的, 这其中的内在联系也是紧紧相扣的。只有掌握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情况下, 才能够更好的推进体育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本质上实现强国强民的发展目标。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人口发展现状

1.1现状

体育社会化、市场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是与体育人口有着密切联系的, 我国体育人口的发展现状与特征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人口所涵盖的范围是我国社会整体中与体育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口,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来解读体育人口的话, 那它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化生活中体育已经成为各个项目的主体成份, 就当下的现状来看是呈体育人口数量多、体育范围较小且发展较快, 这是体育市场化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 同时也是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鲜明特征。

1.2特点

体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方式, 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在体育活动进行中能够将物质与精神作用相结合, 这是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人类需要的一种活动形式, 这也是在社会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同发展下体育人口的特征之一。

1.2.1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竞争力度都需要通过体育人口来显示, 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体育发展是主体构成是体育人口, 同时也是推进体育发展与体育生存的关键因素, 同时对社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也起到持续推进的作用。

1.2.2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体育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是推动体育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体彩和足彩能够显示出体育发展中的货币资本市场, 那么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这使体育人口的发展力度逐年加大, 在体育人口中参与体彩和足彩的人数也是占有相当多一部分的, 那么体育人口的增加, 体育人口队伍的不断壮大是离不开体育市场化发展的, 反之体育人口的增加也是推动体育市场化经济进程的重要因素。

1.2.3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

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依托在体育市场化基础上, 同时促进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当中不论是直接参与体育事业管理的, 还是间接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活动的人口都在大幅度的明显增加。这一过程中使体育的体制发生了改变, 有计划经济体制过渡成为市场经济化体制, 以往工业性的体育也转换为经营型体育, 在管理方面有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 这一过程中体育人口在明显增加, 这对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无疑是一种良性的助推作用。

1.3发展趋势

第一, 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比赛的趣味性, 具体的赛事方案可以通过“时代列车”、“巧夺西瓜”、“木鞋外人”、“三人两代”等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命名以及趣味内容来体现, 保证参与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心得到放松, 使其健康的发展, 以有效增加体育人口。

第二, 农村化体育运动的发展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社会化进程中要将这一运动项目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以我国的国情来看农民人口的数量非常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与结构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会对体育人口的增涨起到助推作用, 所以要讲体育运动发展成为农村生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第三, 体育比赛的行业化发展是依托在体育社会的基础上。我国多个省市举办的运动会中都是有多样化行业代表队的参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运动会传统的构建布局, 使体育运动的竞赛性变得鲜明, 同时有效增加体育人口。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人口社会功能

第一, 我国体育人口的提升对社会功能性的发展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其一是体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有计划经济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其二是体育经营模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打破粗放型、事业型的特征, 塑造集约型与经营型的存在特征, 于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来说是一种良性促进作用。

第二, 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口的增涨, 这使得体育在全方面的展示上显得十分充盈, 其中包括管理、经营以及观赏主体, 使体育市场更加活跃。

第三, 体育人口的提升、体育人口队伍的逐渐壮大是发展我国体育运动的有利支撑点。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就能够充分的体现这一点, 这就是我国体育人口提升所带来的重要社会价值。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人口发展方式

第一, 于城市来说需要借助体育市场的经济性活动来组织社区范围内的体育进程发展,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城市的体育人口数量。

第二, 于乡镇县城等农村地区来说需要调查研究地域性居民的喜好特征, 以此来开展体育活动才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兴趣, 继而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与赛事当中。所以针对这部分地区的体育运动落实来说, 是需要具有群众性、大众性以及趣味性的, 引导农村居民能够自主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质量, 从而构建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体育人口发展战略。

第三, 使体育资本经营达到最大化, 具体的落实措施是体育彩票的群众基础性, 在拓展这一领域过程中要讲体彩中的福利性与获利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其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带动更多的人自主参与, 以拓展我国体育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 就是对体育人口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的简单分析,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需要体育人口的增加作为后盾力量的, 所以, 在提升我国体育人口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以其自身的现状与特征入手分析之后确定体育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此来确定目标进而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 在体育人口的发展过程中主体对象应该确定为农村地区的居民, 所以在提升体育人口过程中需要以地域性的特色来具体拟定实施的战略, 以保证体育人口的质量与数量。

参考文献

[1]董昆.浅谈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商贸.2009年17期.

[2]聂磊.论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1期.

[3]叶桂萍.我国发展体育经济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年20期.

[4]张海燕.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8年14期.

体育经济市场 篇2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消费能力是我们评价教师体育消费能力的重要内容,笔者以云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研究,力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云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体育消费状况和消费因素进行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云南省高校教师体育教师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在家庭消费或者在娱乐消费中的重要性是我们看消费能力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从我们最基本的体育消费的重要性上来看,大约五分之一的体育教师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体育消费在自己日常生活消费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体育教师认为这很重要,所以从现有的调查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消费不重要的和不是很重要的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从比例上来看,在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心里,体育消费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师的体育消费心态会影响到教师在同事和学生教学中的体育消费观念,对于地区体育消费和经济发展已经消费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而言,其年均体育消费占日常生活消费的比例占到十分之一左右,从消费的内容和消费的形式来看,主要是实物消费,从具体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服装、娱乐消费,而在个人消费上,他们大多数主要集中在体育信息消费和娱乐消费。从消费的额度上来看,大多数教师显示,年均消费占到收入的十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体育消费方面,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消费的问题持积极的态度。

体育实物消费主要是指用于购买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娱乐设施等实物方面的消费。这类消费一般具有较大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大多数情况下都非一次性消费,所以往往这类投资属于长时间的或者一段时间的投资。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实物消费上来看,运动服装的消费占到被调查消费内容三分之一左右,运动饮料的年均消费占到全面体育消费的五分之一左右,一般器材的消费占到全面消费的百分之二左右。我们调查还发现,还有一些体育教师选择购买体育纪念币,他们购买纪念币的主要原因在于纪念币可以保值。

从云南高校体育教师的消费金额来看,家庭体育消费在伍佰元以上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家庭年体育消费的金额不足伍佰元,在这个群体当中,消费超过两千元的占到四分之一左右,超过五仟元的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从整个消费层面上来看,很多体育教师认为自己的体育消费额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但是消费的内容发生变化的并不多,主要在于物价的上涨和商品质量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中需要考虑购买力,但是即便年消费伍仟元以上的消费教师群体,其购买的主要还是体育服装。对于信息和器材方面的投入还是很少,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群体在日常生活消费中能够在健身和娱乐方面对体育的投入超过一千元,其余的群体都不能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这部分消费,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体育劳务消费是指用于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些相关消费。体育教师用于体育活动门票消费在体育劳务消费方面算是投入比较多的,调查显示,大约占到被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十,还有六分之一左右的调查教师表明在自己日常的劳务消费里面,体育旅游消费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在于体育旅游可以观光还可以对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教师说参与体育赛事也是自己的消费内容之一,这主要发生在一些比较年轻的体育教师当中,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和自己的`同事或者朋友去参与活动。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体育教师把自己的健身交际作为体育劳务消费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体育的形式促进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成为他们比较推崇的消费内容之一。

运动健身器材的购买和使用是家庭体育消费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分部花销,而健身器材的投入往往属于长久性投入,调查发现,家庭购买体育健身器材的占到被调查的体育教师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在这个器材价格方面超过伍佰元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而低于一百元的占到拥有家庭器材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这说明,在家庭器材方面,家庭购买器材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器材数目的多少关系着家庭使用人数和家庭使用频数,对于相对比较昂贵的一些体育器材,我们发现,大多数家庭认为费用比较贵,使用不太可能,所以投入如此多不划算,所以他们往往选择在其他方面上进行选择,比如借用或者租用或者直接去健身场所,这样投入的相对较少,比较符合他们的消费需求和经济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文生.发展“参与型”体育产业市场的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张晓春.探索现代农村体育消费的新思路[J].安徽体育科技.1期.

论市场经济下的高校体育产业 篇3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高校体育 体育产业 发展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也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体育消费群体增加,高校体育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和高校体制改革中,如何把握机遇,利用高校现有以及潜在的多种有效的发展途径,加快发展高校的体育产业,使之逐步走向社会化、生活化、产业化、多样化就显得更为重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学与创收的双赢之策,是目前高校体育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与分析

1.受传统思想束缚,不能与市场接轨

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不够开放,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受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限制了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的速度。整个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高校体育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校的体育设施主要是为了教学,市场取向动机不强烈,难以转变“教学体制”的格局与工作思路,忽视市场配置资源的要求;在教学之余,过分闲置,不能使其得以充分利用,不能增创收入来弥补体育场馆维护、管理经费的不足。

2.产权关系不明晰,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小

学校是体育设施的拥有者,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是体育场馆的经营者,但二者往往混淆不清,产权界限摸糊。有形资产和無形资产的所有权不明晰,部分资产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责、权、利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减弱,致使经营管理效率差,造成资产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约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管理,它的开放也仅在体育健身和培训、体育比赛、场馆的出租方面有所发展,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也未能开发体育产业相关配套服务,使体育产业经营范围偏小,没能达到高校体育发展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意识和手段

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思想保守,缺乏产业意识,对高校体育产业潜力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经营管理形式单一,没能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目前市场经营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体育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少对市场深入调查;第二,由于市场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经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差,市场分析能力差;第三,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组织内耗大,资源严重浪费,效益不好;第四,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适应市场。这都严重影响高校体育产业的深化。

4.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一个窗口,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来发展。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不仅要懂得体育知识,还要有企业、市场、科学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办法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弥补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二、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1.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思想体系

体育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一项生产性事业,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体育器械、设备等物质的消费品,同时也提供体育服务这一非物质的消费品。体育产业不只是指直接和体育器械、设备等生产、销售有关的活动,也包括体育表演、体育设施建设、经营等。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策略,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同时高校应加快自身体育运作机制改革,以便经营管理高效、快速、透明、规范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求。

2.必须有宽松的政策,法规保障及完善的体育市场

政策法规和完善的体育市场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政策的支持,就没有体育产业,没有法规的保障,体育产业就不能顺利地实施,没有完善的体育市场体育产业就无法进行,三者缺一不可。对培育高校体育市场应加强政策扶持,多一点优惠,少一点收费,不断优化“政策环境”。1993年,国务院明确把体育列为全国第三产业中18个主要行业之一,在200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李岚清同志提出:“要把体育产业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这一指导,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高校要利用好政策和自身优势,与社会建立协作机制,广泛吸取社会资金,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通过对体育产业政策、技术及市场运行机制的综合调查、研究,来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使高校体育产业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经营活动,配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服务业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全民健身蓬勃兴起,人们的体育消费出现了空前的高涨。通过营销体育服装,体育器材及出租运动场地,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愿望。有条件的高校根据学校和社会需求,办起相应的体育产业,如运动减肥中心、按摩康复中心、健身、舞蹈、武术、游泳、体育服装厂、体育百货商店等相关配套的服务和培训。因此,大胆地开发高校体育产业,拓宽高校体育的经营项目,增设各种不同项目的课外业余活动俱乐部,培育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加体育消费人口,必将成为解决高校体育经费短缺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可以成立有偿体质测试服务,对外全方位开放,定期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和体育咨询服务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4.采用校企联合,共扩校企知名度

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运动队,由于运动队在参加比赛时所需的经费都是学校自己来负担,使各高校在经费支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进而运动队外出参加比赛、交流的机会减少,有时不得不放弃参加一些比赛,这样的情况,高校应主动将运动队推向市场,开展与企业联合办队,由企业出资解决比赛、训练的费用,运动队冠名企业的名称参加比赛,既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可不断提高运动队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同样,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积极争取企业出资赞助学校系际联赛和校际联赛,如“麦当劳” 广州大学生足球联赛和“广东电信200”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等。争取费用的也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工会活动,指导企业体育文化活动和运动队的训练,这样就丰富了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

5.充分利用场地设备齐全的优势,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面临缺少活动场所和专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人士除在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后,其余时间则被闲置起来,如果利用课余时间及双休日时间来为社会大众开放,提高有偿服务,既解决了社会大众参加体育锻炼无场地设施、企事业单位举行比赛无场馆等问题,又可为大众健身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理论指导,避免设施闲置而造成资源浪费,应充分发挥场馆的综合效益,为学校实现创收,扩大影响,赢得声誉。

6.加强高校体育产业化专门人才的培养

在体育市场中,最重要的资产是人,解决体育市场人才资源短缺和提高运作人的素质,是体育市场向成熟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体育经营者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决定着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水平。高校体育的产业的发展必须具有懂得市场取向的体育经济、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否则再好的市场策略也没有意义。建立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速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这也是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是高校体育深化改革,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也是高校体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以福利体育为主,商业体育为辅助的,经营业余的特征。高校体育产业有着其他体育产业所无法代替的优势,高校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优势的有利条件,使高校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武斌:论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实施途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3]朱飞: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7)

[4]王菲:浅谈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

市场经济与高校体育 篇4

在我国高等院校,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后备人才的地方, 学校规模在扩大, 生源在不断增加。然而, 各级领导不重视体育 (或应付上级检查做表面文章) , 体育经费短缺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表现的尤为突出, 致使高校体育工作停滞不前。加之学生体育意识淡化, 普遍不重视身体锻炼, 造成学生体质普遍下降。面对这一问题, 学校领导爱莫能助, 广大体育教师只能唉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这种情况如不加以解决, 势必制约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现“十六大”的宏伟目标。同时在高校体育中看不到体育的价值和经济效益, 确存在着体育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应怎样来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高校体育事业呢?

一、市场经济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1. 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 学校培养造就适用性人才的地方, 要向市场推出合格的优质人才

一个时期以来, 人们认为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属于智力投资范畴, 是一个长期行为, 不能直接作为经济效益产出。因此, 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得不到重视和保证。限于国情,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制约, 导致各高校人均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经济体制改革, 实行条块分割, 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一带经济发展很快, 一些地方财政困难, 特别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僧多粥少, 矛盾就表现得更为突出。

学校体育是教育事业的基本保证, 它除了完成体育教学所规定的目的、任务, 提高人的自身身体素质, 建立体育的基本意识、兴趣、习惯外, 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市场培养的人, 具有敏捷思维、顽强意识、努力进取、奋进拼搏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 保证优质的生产力, 为市场经济提供适用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化正呈现出高科技、高速度、高强度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凡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劳动者, 必须成为高质量的劳动人才。高质量集中表现在高智力和高体质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高智力是前提, 高体质是基础。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比如说一个高水平的外科医生, 他不光要具有精湛、高超的医学技术, 而且还要有强壮的体质。因为一个大型手术, 有时一上手术台, 就是站在手术台上连续几个小时, 甚至十几个小时紧张的工作, 如果没有强壮的体质和坚强的毅力根本不可能完成手术。

2. 经济制约着体育, 体育又促使了经济的发展

体育运动的设施、条件, 需要经济, 没有经济作坚强的后盾, 体育设施建设、环境条件的改善, 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的消费, 而体育的消费又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提高、体育意识的建立。球类运动员的职业化, 人们对大型运动会的观察, 体育器材的使用, 运动服装的穿着、娱乐、旅游的兴趣、健身、保健的练习方法, 都来自于人们对体育运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体育兴趣的培养, 完美协调的审美观, 良好的身体素质, 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合理运用。这种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校体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说体育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3. 市场经济的发展, 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 体育运动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民族文化素质上, 人们已经认识到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 可以给自己带来富裕经济、精神财富的资本。要达到这一目的, 也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 充沛的精力, 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素质。科学地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学校就是通往这一目的重要途径。要发展学校体育就离不开经济, 设有经济做后盾, 就谈不上什么发展学校体育。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要提高全民素质就离不开体育运动。他们把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1-4%用于发展学校体育事业, 进行体育投资, 其收效显著。早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江泽民同志更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概念, 其内涵的侧重点在于指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交换行为具有等价补偿的关系, 它反映了这种交换行为的商品性。”这些理论指明了我国各行各业在其社会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商品性的交换行为规律是一切商品交换行为的普遍规律, 对学校体育工作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解决经费短缺,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如何促进高校体育的市场化发展

1. 首先, 必须正确认识体育经费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政府、企业在高校中投入适当的经费, 建设体育设施, 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 他们都是学校体育的产出或部分产出, 其本身就是效益。运用等价交换的补偿原则, 作为学校体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国家财政拨款投入, 必须适时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偿性再投入, 如果忽略这一点, 就会影响这一产出的质量。久而久之势必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末。所以, 国家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改变投入观念, 增强投入意识是解决学校体育经费的关键之所在。

2. 学生最终步入社会群体, 他们要向用人单位、工厂贡献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体力, 他们的这种投入, 势必给工厂或单位带来效益性产出, 一个人救活一个单位、一个工厂、一个企业的报道屡见不鲜, 所以作为企业或单位是直接受益者, 应该饮水思源, 给学校等价交换以回报性投入。

3. 学生作为直接受益的主体, 他们在接受这种投入 (教育) 后, 将在自己的一生中产生长期效益, 按照等价补偿的原则, 学生进校时, 在交纳学费中应包括一定数量 (比例) 的体育设施费, 应名正言顺地作为体育设施器材的专款专用。作为产出前的基本投入。一些低差学生, 由于教师的个别辅导, 他们还应负担教师的劳动报酬, 即个别投入。学校代表队训练, 学校提供器材设备, 运动员应负担教练员的一部分训练费, 优秀运动员还应将获得奖金分一部分给学校和教师。周末、假期开放体育器材, 应进行有偿服务。在沿海一些城市的大、中等学校中,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采用有偿使用体育器材的服务, 收效十分显著。

4.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学习体育基础项目-----田径运动, 从第二学期开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爱好、兴趣选择项目学习。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开设普遍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对有些投入资金较多的运动项目 (如:器械健美、网球、高尔夫球等高消费运动) , 可采用收取一部分体育设施、器材费用的办法, 以维持正常运转。

5. 提高学生的体质, 加强审美关的教育, 培养学生娱乐、休闲的兴趣, 鼓励体育消费。利用高校体育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 可以公开向社会开放体育运动场所、设备、器材, 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如:健美、健身、武术、足球、网球、旱冰、游泳等体育休闲项目进行锻炼和娱乐, 积极创收。把发展高校体育工作与经济收入给合起来, 建立高校体育市场经济意识。

6. 随着加入WTO, 我国各行各业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们高校体育市场也不例外, 应积极宣传奥运精神, 参与、举办各种形式的运动会, 在不影响教学的基础上向外租借运动场馆。西方国家和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高等院校, 积极参与举办高水平、大型运动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很多高水平比赛放在高校, 既发挥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 又节约了运动会费用开支, 使该校在经济上受益。同时提高了该校的知名度, 又促进了该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可谓一举五得, 何乐而不为呢!

7. 高校体育部门应主动开拓学校体育市场成立体育产品公司 (或产品代销点) , 搞活高校体育经济。在有条件的高校可利用高校学生多, 现代青年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喜爱和购买力大的这一优势, 积极开拓高校体育产品市场, 增加经济收入。各高校可根据本校学生的爱好、爱好和需要积极与厂家直接联系, 以代购代销的形式 (可避免缴纳税收) , 以最优惠的价格, 最好的质量, 最好的服务献给广大师生和体育运动爱好者。这一措施应该受到大家的欢迎, 其经济效益也比较好。从而为开拓高校体育经济市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 市场经济和学校体育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作用。要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 建立体育经济观念, 充分认识、理解体育的潜在价值,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让学校体育为市场经济培养优质人才服务,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的需求。以它独特的方式、效果参与市场竞争, 开拓高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摘要:市场经济和高校体育工作存在着相互相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作用。要使人们建立体育意识, 体育经济观念, 充分认识、理解体育的潜在价值, 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利用高校优良的体育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 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中, 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参与体育市场经济竞争, 发展高校体育事业, 开拓高校体育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体育,市场经济,经济效益,开拓

参考文献

[1]于光远:政治经济学[M].人民出版社, 1979年6月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篇5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道德感.随着社会的进步,信用这一道德因素同时上升并扩展为法律因素,成为立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即诚实守信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既是个人的品德,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核心.商品买卖、借贷、租赁等所有制度工具、制度手段都是信用经济.

作 者:金台临 作者单位:刊 名:今日浙江英文刊名:ZHEJIANG TODAY年,卷(期):“”(21)分类号:F2关键词:

体育经济市场 篇6

[关键词] 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召开,这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体育产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问题,而体育产业如何融资更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我国体育投融资的发展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受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建国初期,社会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要发展全社会的全民体育,从运动员的选拔培养,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比赛的各项投入都依靠政府支出,政府作为当然投资者是必然的,这是由政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决定,也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技体育投资方式。其结果是政府集中了有限的财力、国力、物力、人力,保证并迅速发展了新中国体育事业。传统“国家投资”竞技体育融资体系的特征是各级政府和系统内部的财政拨款是最主要和唯一的经费来源。在当时情况下,国家投入体制有其必然性和先进性,而且也是唯一可行的,但是政府一元化的竞技体育投资体系也使我国体育丧失了社会化、经济市场化、全民所有制化的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和生存模式,使得我国体育运动水平同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体制的建立,随着足球俱乐部制为试点的竞技体育新体制的建立和推行,运动竞技招标和商业性比赛不断涌现,特别是竞技体育赛事同企业和商业赞助招标的引入,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启动和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项目的推进及与国际竞技体育体制的靠拢和接轨创造了良机。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政府有限的投入,不论体制上还是比赛安排都靠政府独家操办,毕竟政府财力有限,而且在市场条件影响下,投入的非持续性和低回报,使政府最终也无力承受巨额的支出,最终导致投入的严重短缺,投资方向的偏差,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显著是必然的,这些因素必然成为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障碍,所以,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竞技体育产业融资体系势在必行。

二、加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基础和条件

1.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竞技体育的体制改革创造了面向社会与推向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举国体制”发展到今天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不适应性,这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靠拨款来维持训练和竞赛在当今全球只有极少数的国家还采用,而且运动水平名列世界水平落后之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地方行政分割,在政府职能转变的环境下,在国家提出实施“奥运战略”的背景下,为我国体育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创造了条件。

2.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的转型、观念的转变,个人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体育消费也不断增加,随着思想道德意识的发展和提高,人们需要多渠道、多方式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不仅吃好喝好,还要生活好,其中体育娱乐和健身就是其首选。在锻炼的同时还要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实惠和乐趣,包括观赏竞技体育比赛和观看电视转播。

3.社会经济基础的日益壮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投资比例在竞技体育中的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大大上升,集体和个人投资在国家竞技体育领域增大投资,拓宽投资渠道提供了可能。

4.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大力推进

全民健身意识的形成对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无法估量的经济价值。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走“社会筹款”这条路,在奥运会、世界杯这样重大体育赛事都是由奥委会牵头,而委托其他代理机构具体操办,资金方面的问题由政府、企业、赞助商共同解决。实践证明这种由政府牵头组织并进行一定投资,而大量资金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募捐并提供赞助的结合性投资模式是举办大型赛事十分可取的,效益也是显著的,其做法为当今各国所普遍采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正是按照此模式在进行。其优势就在于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和个人的积极性,在组织力量、人员和资金上给竞技体育资金缺口最大量的补充和提供。促使各竞技体育项目积极挖掘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让全民、全社会共同参与进来,真正实现体育产业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水平的目标,向世界高水平竞技体育看齐,缩小与世界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

三、拓宽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

1.体育产业股权融资

在国外,证券市场股权融资是体育产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证券市场上,体育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体育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要快速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利用证券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办法,借助证券市场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在深沪两市众多上市公司中,只有中体产业一家体育公司。虽然由于上市资格的限制,主板股票市场能否成为中国体育产业起飞的发动机现在还不容乐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即上市以后,通过市场的监督机制,企业行为得以规范,现代企业运营制度得以确立,从而达到使体育产业真正产业化的目的。

2.体育产业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体育产业债券是体育产业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对外发行的借款凭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体育债券筹资成本较低,资金使用期限较长,资金来源更加稳定。在其他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利用体育债券融资是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例如,国际足联曾公开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用于确保每届世界杯赛的前期开销;美国发行体育债券为NBA球队筹集体育场馆的修建资金。目前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很小,只有诸如铁路、电力、三峡等AAA级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出台将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奥运经济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体育产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将是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的必然选择。

3.体育产业基金融资

为有别于财政、银行、股市的融资手段,体育基金是伴随体育产业发展起来的带有行业色彩的准金融机构。他通过向社会公众和企业事业单位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开放性基金的受益凭证不能上市,也无须上市,所以它不仅不会加剧股市资金供给不足的压力,而且可以避免投资基金的受益凭证在二级市场上被投机炒作,充分发挥其为体育产业融资、促进体育存量资产盘活和广泛开展资本营运的应有功能。

4.商业银行贷款融资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的提供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小额贷款,由一家商业银行独自贷款;另一种是金额较大由几家甚至几十家商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为了分散贷款风险,以数额较大的贷款,大多采用后一种做法。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到80年代初,这种贷款曾发展成为国际上中、长期贷款融资的主要形式。

5.体育赞助融资

体育赞助是一种新兴的经济行为,其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把企业和体育组织者或参与者连接起来,使两者的现有资源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重新配置以达到双赢之目的。体育赞助自从出现以来不断被各类企业加以利用并完善,发展至今,体育赞助在体育市场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使日趋壮大的体育事业加快了规范化和市场化的步伐。本文从体育赞助的本质入手,通过对体育赞助的经济效应、体育赞助的经济性表现、体育赞助的供求状况等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企业进行体育赞助策略选择做出了探索性分析。

6.体育彩票融资

体育彩票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融资手段已经为目前全国上下的体彩热所证明。西方人把体育彩票看成是“无痛税收”、“微笑纳税”。同样,我国的体育彩票也是潜力巨大。实践表明,发行体育专项彩票开展博彩活动,既有利于增加体育消费,也有利于增加投资,吸引社会游资,支持体育发展。如足球彩票,除了融资以外,还有利于刺激体育消费,培育体育市场。同时,把发行专项彩票制度化,通过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来规范体育彩票的经营,使得体彩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洪流中茁壮成长。

7.BOT融资

BOT融资方式在我国称为“特许权融资方式”,其涵义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利兹: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开明:融资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卢汉林:国际投融资[M].武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探究 篇7

高校是体育经济市场建立的制定领域,其所提供的也并不完全符合传统 “商品” 的基本意义,也正因如此, 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国家计划投入。所以,传统意义上经济活动的三个主要形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体育经济中,其主要目的与主要功能也无法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进行界定。

1.1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

传统意义上进行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当前我国教育尚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种条件下,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仍然有赖于计划经济,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改变。所以,在短时间内想要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计划经济的体制的制约。但从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体育教育目的、体育市场发展以及体育经济前途来看,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

1.2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

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 其一, “自我造血”,沿袭计划经济的惯性,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经费预算基本都能够保持在计划以内,虽然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实际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比如,沿袭计划的套路抑制了高校体育发挥创造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充,体育经济的负担也日益加重,高校体育已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在很多高校中,体育教育经费负担重、压力大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二,体育服务由于体育经济活动的环境是高校,加之体育的 “商品” 特殊性,高校体育经济活动还需要在劳务需求方面满足高校师生。

2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

明确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是对高校体育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由于高校体育具有特殊性,所以,其发展过程必须要依照现代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相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校体育人口的日渐密集, 在物质方面已经为高校体育经济市场提供了应有支撑,只是在运作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涉及了高校体育市场的培育。

2.1消费市场

体育消费主要指的是参加体育活动时付出的成本。如果将体育也看成商品,则体育消费需要提供用品、设施、 技术指导、活动机会、观赏机会、相关信息等服务,这也能够看出在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中,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商机。

2.2竞技市场

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都存在大量的体育竞技活动,但进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市场机制的形成与运作,绝大多数是高校体育竞技活动只单纯地服务于社会效益,而没有为经济效益服务。高校体育经济市场完全可以以学生为基础,辅以高校教职员工,开展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能以 “冠名权”等方式将外来资金吸引进来。

2.3人才市场

高校中的体育人才相当集中,在完成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可以对高校师生进行有偿的体育指导与组织工作,如竞赛或健身。另外,还可以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对社区体育进行有偿或无偿的指导工作。

3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的主要程序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市场环境的分析也就是对高校中与体育相关的劳务产品和流通场所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可行内容与主要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方便决策层将相关决策控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二,对经济目标进行明确。经济效益的提升是进行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目标,在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后,便需要分析与评估其经济目标、效益以及手段,从而使得出来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更好地指导经济活动。

第三,制订活动方案。在进行完以上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作为活动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每一项内容完成综合策划,进而制订出最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

4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

4.1服务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明确服务观念; 其二,有针对性地安排服务内容; 其三,完善网点的服务管理等。

4.2资金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强化财务管理,指的是刨除计划资金以外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的相关资金管理,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体系,以保证其高效运作; 其二,提升经济活力,高校中不是经济专业的相关体育人,也需要明确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并学会运作资金的相关技巧,以保证高效体育市场可以健康运作。

4.3竞赛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竞赛的预算编报,主要目的是明确竞赛经费,也为费用的申请与开支的执行提供重要依据; 其二,竞赛的财务审核,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 根据竞赛的预算编报进行严格审核; 其三,竞赛的执行监管,这个环节需要体育、财务、项目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完成,在管理过程中,切记要依照人性化的管理艺术进行管理,不能太过僵硬,以免影响竞赛的顺利进行。

4.4场馆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操作场馆市场经济要建立在对教学任务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 其二,尽可能降低对学生的收费力度,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有偿服务; 其三,对场馆的成本进行严格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场馆管理。

5结论

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体育精神 篇8

一、体育精神和其价值意义

体育精神是一种多功能的社会精神现象, 体育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 其本质是促进人的解放和全面的发展, 这是体育的深层次的体现。体育精神的文化让人们看到了不但超越的进取精神、团结友爱的精神、公平竞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竞技运动的灵魂所在是体育精神的价值的体现, 相应的体育运动决定了体育精神的独特性。体育运动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应的体育精神表现了不同民族的国性, 其是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精神的体现。我国传统的体育是以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为基础, 主要的是追求人和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主要体现了民族独立创造性。体育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虽然体育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不同, 但是其主体都是人, 体育运动的发展的思想价值观的体现的是以人为主的时代精神。体育精神是相应的体育运动多层次动态发展的本质上的反应, 其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其还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体育精神随着人们的进步和发展, 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体育的本质是具有鲜明的创造性, 体育运动以身体的运动为基本组成, 通过各种战术的应用达到取得胜利的目的, 实现了自主创造的本质, 相应的创造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体育精神

1、体育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所在,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其基础, 以消灭压迫和剥削,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其主要的目的。其要求社会提倡团结和服务人民的原则, 其表现在道德建设上主要的是要求人们要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体育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的, 在竞技体育运动当中, 运动员和教练员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的精神, 是当前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体育精神不仅能够促进体育运动的自身的发展, 同时还给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当前体育竞技已经成为鼓励人们斗志和激发人们奋进精神的原动力。所以弘扬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的精神动力, 其对于人们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体育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建设和运行, 对于人们当前的经济生活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其会引发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以及相应的精神状态的变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让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并且还能够增强其自主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的竞争精神;其次市场经济的以利益为优先的特性也会给人们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 当前一些人的心态是比较浮躁的, 没有了相应的信仰, 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思想滋生, 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始终的坚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 会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升华, 当前我们不能回避其所存在的问题。当前体育精神的主要的目的是育人为主, 其可以帮助人们确定正确的价值观, 让人们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其可以最大程度上挖掘人的创造力和潜能, 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弘扬体育精神可以很好的抵制和克服当前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利的消极因素, 整体的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发展。

3、体育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新的经济体制的建设使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还处在无秩序的状态。为了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需要有强力的法律手段来进行控制, 依靠相关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行为, 体育运动的规则和制度是社会法律的缩影和模拟, 无论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有何等差异, 在体育运动的竞技场上都是平等的。这就表示体育比赛中的胜负是公平竞争的结果, 具有相应的不可争辩性, 体育运动的这种公平竞争的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的应用, 可以促进其良好快速的发展。弘扬体育精神的保障市场经济稳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筑的良好的基础, 其对于人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其可以有效的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的能力, 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体育精神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1、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

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 其能够更好的被人们所接受, 使人们能够产生良好的共鸣。体育精神的弘扬需要各种有效的宣传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宣传, 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良好的宣传, 可以鼓舞人们, 给其相应的教育和激励, 从而达到促进社会整体的道德品质的提升。公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其工作的积极性有所提升, 并且更能够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相关工作, 减少了不少事件的发生, 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2、有助人们积极向上生活方式的形成和精神风貌的加强

体育精神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是人们之间和谐的理想的支撑, 现代人们的生存已经离不开体育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随之也不断的提升, 人们的业余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样人们就迫切的需要精神生活的丰富提升, 体育成为保持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手段。省会中的各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等各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 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人们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可以实现不同的需求, 比如:健康需求、健美需求、长寿需求等, 其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充实, 实现自我需求的目标。所以弘扬体育精神就必须提高全民族对于体育价值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是人们在参加相应的体育活动的时候能够自觉的培养其体育精神, 在观看相应的体育节目的时候, 本身也会受到鼓舞, 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3、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体育精神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经过长期的努力共同所创造的精神上的财富, 体育精神得到弘扬和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相应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在以物质利益为基础, 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这是对他们所创造的价值的一种肯定, 也充分的体现了市场经济当中的分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相关的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促使更多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当前国家体育事业做出贡献。所以要抓好对教练员和运动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便他们进行自我的约束, 促进其向榜样靠拢。这样就需要相应的更重管理机制的完善, 运用多种的教育方式, 以便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是体育精神成为时代的精神, 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应的体育精神的培养, 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体育精神的支撑, 体育精神有助于人们整体素质的不断的提升, 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以及公平竞争的意识增强,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快速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体育精神的支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需要相应的体育精神的弘扬。以下就主要的探讨体育的本质、体育精神以及其价值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并且对如何弘扬体育精神做探讨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赵云娇.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比较分析[J].改革与开放, 2011, 04 (07) :14-19.

[2]杨琳琳.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2012, 01 (06) :67-71.

[3]陈榕, 黄丽涵.建设体育强国视域下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 2011, 06 (01) :97-104.

[4]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J].中国体育科技, 2007, 08 (05) :147-154.

[5]张杨.如何在大学体育课中培养体育精神和意志[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07 (05) :37-45.

[6]徐琳.论现代体育竞争精神的人文价值[J].作家, 2009, 14 (16) :10-18.

体育经济市场 篇9

1 体育经济的概述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 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体育经济和产业化逐渐被认识和开发。体育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产业已被视为中国的朝阳产业, 存在极大的潜力,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 问题分析

应该看到, 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意识、体育健身娱乐经营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地域差别等因素的影响,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拓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1 营销手段和方法单一传统

调查表明, 各俱乐部的基本经营手段相差无几, 多数俱乐部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单一、传统、原始、随意, 营销人员不注重对销售产品特点的理解, 着重进行的是商品的宣传和推销, 主要通过价格的竞争来争取顾客。从促销方式看, 主要是采用印刷品广告宣传的形式和人员推销, 几乎是对顾客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 把顾客看成是被动的接受者;从形式看, 多数注重对场地机械、服务设施等硬件情况的介绍, 并未把握宣传产品的特色, 不具有健美健身业的行业特色, 针对性差;从服务内容上看, 产品单一, 大多数健身俱乐部只有健身操、瑜伽等, 缺乏一些综合性的服务内容和设施。

2.2 利益组合不明确

很多企业虽然名为俱乐部, 也实行会员制销售, 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会员只不过因消费额高而得到一定的折扣而已。提供如此原始而简单的利益组合 (或者干脆说根本没有进行组合) , 在现在价格战越打越激烈的情况下, 根本不可能真正打动顾客的心。

2.3 目标市场不明确、市场开发程度低

俱乐部营销应有明确的目标顾客, 而现有的俱乐部还往往停留在以大众为目标市场的阶段上, 没有或很少根据不同顾客的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定位, 市场开发程度很低, 远远没有满足各类顾客的需要。

2.4 服务深度不够

服务深度不够和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开发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服务深度不够, 没能和顾客建立起一种一对一的个性化结构性关系, 这样就不能充分满足会员的各种要求, 不利于培养企业的忠诚顾客, 这可能导致好不容易发展的会员被其他企业轻易挖走, 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2.5 对大客户的营销方案和能力欠缺

大客户营销是当今营销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体育健身俱乐部也可以实行大客户制, 满足集体的消费需求, 也扩展了自己的业务量。调查发现很难找到一个俱乐部有成建制的专职大客户部。行业大客户、单位大客户、集团大客户没有专门的团队来发展、维系, 就会白白丢掉了一个大市场。

2.6 宣传推广观念不强

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营销一般以平面广告为主, 在推销方面很难有所创意, 动态宣传力度不强。没有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体系的宣传, 没能有持续的曝光度, 没有明晰的品牌健身思路。同时, 产品的生产、营销也与宣传行为结合度不够, 针对性不强。

2.7 经营者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众所周知, 经营管理不仅是整个俱乐部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力量, 而且他们引导着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及运行轨迹。调查发现大部分中低档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人员既不是学体育专业的, 也不是学经济专业的, 而且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不明确。在访谈中, 当问及“俱乐部的经营理念”时, 居然多数的经营者无言以对, 不知道何谓理念。

3 健身市场的营销策略

3.1 注重引导群众的健身意识和消费观念

健身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体育作为商品是用于满足人们高层次需要的, 因而体育消费需求的弹性极大, 社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量、需求结构和消费水平等都与消费者对体育商品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直接相关。而人们要把购买欲望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 必须具备一定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因此需要加强人们消费意识和闲暇消费行为习惯的引导,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使居民改变旧观念, 形成现代生活方式。

3.2 针对不同的市场调整营销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作为体育健身、娱乐、消遣的卖方市场, 其发展须遵循市场规律, 根据对市场与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细分, 确立市场定位与市场进入策略。而体育健身市场大小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收入情况、常住和流动人口情况、年龄构成情况相关。即使是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 由于居住环境、人口构成等因素的影响, 健身体育市场也有很大差别。因而, 俱乐部要善于分析和掌握当地经济和收入状况及增长趋势, 以便进行市场拓展, 随时调整营销及服务策略, 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体育健身需求, 从而在最大范围和最广的项目领域内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

3.3 积极推广差异性会员制营销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收入人群、享受不同的服务待遇的人群可采取不同的会员制营销方式。如至尊卡、商务卡、SOHO卡、阳光丽人卡、白领卡、情侣卡、单身贵族卡、百姓实惠卡。这些不同的会员卡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服务业产品的特点、不同的服务项目、不同的服务人员、不同的服务时间的组合都可以形成不同的产品。服务行业面对的顾客有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研究目标顾客的特点, 提供相应的产品, 是服务营销的重要任务, 也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3.4 运用战略性眼光开展体育健身俱乐部营销

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大多数规模较小、实力不太强大, 他们习惯于立竿见影的短期操作, 在体育营销的理念上也是如此。基于此, 体育健身俱乐部应该运用战略的眼光开展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营销, 包括制定营销战略、目标战略、实施战略、营销策略的推广和方案制定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模式等, 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开发与战略决策, 从而促进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3.5 立足高端消费群体, 覆盖大众消费区域

俱乐部选择地址是客源充盈的重要保证, 高端消费区域和大众消费区域要兼顾。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便利性原则——主要是指俱乐部的所在地应该离高端客源区要近, 离大众消费区交通要便利;绿色环境原则——在倡导“绿色”为主旋律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看重俱乐部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和内部环保环境, 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顾客参与健身的动机和情趣, 更影响他们的健身效果;网络化覆盖原则——运用“网络化”经营模式, 形成以总店为核心的多分店横向连接网络化局面, 实现客源覆盖的最大化, 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菁, 黄晓灵.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求分析[N].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王辉, 王毅.体育经济视角下的河南健身市场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 2005, (10) .

[3]高阿平.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5, (10) .

[4]刘平江.健身俱乐部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1) .

体育经济市场 篇10

1 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旗帜

1.1 奥林匹克运动萌发了爱国热情

体育源于人类生产与生活,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体育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文明社会的普遍道德价值取向。

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 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融合, 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和共同财富, 其旺盛的生命力, 不仅仅来自强健体魄的现实需要, 更源自人类对其精神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和不懈追求。《奥林匹克宪章》开宗明义:“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合起来, 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 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的一系列口号、格言如“更快、更高、更强”、“团结、友谊、进步”、“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公平竞赛”等等, 从不同角度, 引导、激励、教育人们奋斗进取, 团结协作, 恪守规则, 摒弃偏见, 放弃暴力, 公正平等地交流、竞争, 释放和表现人类最美好的品行, 促进建立基于崇高道德水准之上的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2 社会的发展加强了体育精神的国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体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 体育事业历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激励着人民群众勇敢顽强、超越自我、勇于迎接挑战的品质和意志, 培养着人民群众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特别是在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方面更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

2.1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有效发挥了强身、健心、益智、乐群的积极功效, 为移风易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竞技体育屡创佳绩, 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巨大荣誉。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义勇军进行曲雄壮地奏响时, 澎湃的爱国热情就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汹涌而起。“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博”、“从零开始”等一系列鼓舞人心的警句、格言和故事, 被人们经久传诵, 成为宝贵的社会精神财富。许许多多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优秀运动员和英雄集体, 表现出的顽强斗志和良好道德风尚, 创造并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励着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工作。

2.2 审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

体育运动不仅受到大众广泛喜爱, 热情参与, 而且其积极、健康的思想内涵也代表了进步的价值观, 所以成为大众精神寄托和道德追求的特殊载体。正因为如此, 那些优秀的体育人物成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楷模, 那些激动人心的体育故事令人热血沸腾, 感染、浸润着人们的道德情怀。但是, 我们也必须对一些负面的问题高度警觉, 形形色色的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也渗透到体育领域, 侵蚀着体育的肌体, 伤害着大众的感情。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之下, 个别体育运动的参与者无视国家、集体的荣誉和群众的利益, 见利忘义、虚假比赛, 不择手段、寻衅滋事, 甚至铤而走险、使用兴奋剂, 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这些违背体育精神、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不但破坏了体育秩序, 损害了体育形象, 更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时刻提醒我们务必警钟长鸣,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把体育道德作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2.3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

体育工作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 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要高举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旗帜, 激励运动员团结协作, 努力拼搏, 为国争光;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 倡导科学健身、科学训练, 把握规律、积极创新;要坚持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文明参赛, 公平竞争。要坚决打击弄虚作假, 徇私舞弊;努力克服娇骄二气, 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要高度警惕、坚决打击愚昧、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借体育之名迷惑群众, 戕害百姓。我们要在体育实践中, 知荣辱, 明是非, 坚决纠正体育行业的不正之风, 夯实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道德根基, 并在维护社会公德、净化社会风气的过程中, 切实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3 实现现实意义的措施

第一, 完善竞赛制度, 弘扬体育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 大型体育赛事应当成为外树形象, 内聚人心的社会活动。全运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体育赛事, 在服务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的同时, 必须承担起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第二, 要充分认识公平、公正是体育的灵魂。第三, 要充分认识体育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精神, 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第四, 弘扬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社会风尚中的作用。

总之, 认真研究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 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体育工作的任务, 进一步完善竞赛制度。要坚持一个原则, 就是不管什么竞赛制度, 不管什么样的记分办法, 其宗旨都是弘扬体育精神, 提高竞技水平, 培养新人,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任何与此相背离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我们都是坚决反对的。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竞赛制度, 使国内竞赛更好地调动全国的积极性, 更好地为体育事业服务, 更好地弘扬团结协作, 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为建设小康社会,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学艺.社会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1, 6.

[2]王蔷.组织行为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7.

体育经济市场 篇11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高校 体育产业 发展对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也将随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生影响,他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如何加快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改革步伐,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发展形势,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随着国际体育市场的开放,我国体育市场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其主体将演变为政府社会、力量和国际力量共存的三元结构。虽然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赢得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而国际体育市场的进入,需要真正的高校体育市场主体,这就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第一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不规范,法制不健全,产品归属及销售不合理,还处在两种体制共存的制约下,发展缓慢且不均衡。第二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还较保守,还处在各自为阵的“堡垒式”状况,而国外高校体育产业可充分利用融资,集蓄资金,利用自己的营销网络、人才优势,加上较丰富先进的管理经验,同国内体育市场进行竞争。而我国“堡垒式”的高校体育产业,资金缺乏,管理欠规范,经营方式单一,易被体育市场攻破这弱小的“堡垒”,无竞争力和生命力。第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成的不合理不科学产业结构配置,一时还难进行彻底的转轨,缺乏市场经济条件的产业结构调整。第四,在体制转轨时期,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还缺乏整体的市场操作运行的环境,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能实现产业化经营。第五,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还面临着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加入WTO后,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贸易 营销管理等体育产业的骨干人才。所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应尽快了解世界经济产业调整及发展形势的需求。首先在理论方面要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国际体育产业特点的规范性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加快探索步伐,建设符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体育产业化模式体系,并且尽快进行产业重新调整组合,建立一些较大的联合体,发展自身产业的竞争实力。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历史中,体育经济政策是政府管理、调节和发展体育工业的准则手段,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加强了政府对体育事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体育事业的发展活力。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是体育产业的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也是一项全民的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事业,对物质生活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体育市场经济的建立已迫使体育面向市场。作为我国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其适应体育市场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本身的产业化,这也是高校体育本身适应体育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在“地方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高校体育竞赛市场管理办法”、“高校体育健康俱乐部市场管理办法”“高体社会赞助体育事业管理办法”“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管理条例”等,确实把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从而保障高校体育产业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

2.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化。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培育有自身特点的体育产业来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服务为突破口,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一批社会分工明确、服务配套规范、经济运作独立的体育服务机构,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横向联合,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产业服务机构。

3.加大高校体育产业信息市场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群众体育、休闲体育都与高校产业信息有一定的联系。信息就是市场的组织性及其内外关系变化状态和有序程度的标志,体育产业信息商品市场以无形商品作为交易对象,具有重复性、同时性和流动性,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主要问题在产业信息需求不足,对产业信息的有偿使用存在着较多误解,产业信息市场传输能力不平衡,供给质量有待待进一步提高,产业信息市场专业化程度较低。高校体育产业信息市场的开发,应该从高校体育娱乐业、高校体育相关产业、高校体育竞赛转播权的销售、高校体育广告业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出发,不断调整和规范体育产业结构,强化体育产业信息商品意识,缓解体育产业信息商品的供求矛盾,科学管理体育产业信息市场。

4.重体育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

体育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经济规律的宏观与微观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样也就迫使体育走向市场。高校体育产业化概念的确定应符合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积极开发其本身的经济功能,将高校体育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的内循环机制,努力实现其自身运作发展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5.注重培养国际化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提高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国际体育产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体育产业的人才竞争。为缓解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流失,关键在于要提供一个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发展环境,要解决利益机制、创新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因此要建立人才评判评估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形成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具有相关经济和法律知识的专门性人才队伍。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在世界服务贸易商海中得以不断成长壮大的基本条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品牌和产品的競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晓强:21实际初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2001.(1)

[2]鲍明晓:我国体育市场投资前景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2000.15

[3]刘晶:以科学的体育经济政策保障体育产业的发[J].安徽大学,2003.(3)

体育经济市场 篇12

一、体育产业的消费需求与经济效益分析

(一)体育消费增长与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当今社会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脑力劳动比重逐渐增加,以及工作、生活的压力等诸多因素,新陈代谢功能与体适能降低、神经衰弱等各种亚健康症状,同时,也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及“富贵病”的流行。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健身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健康成为人们的基本目标,这也是人们的对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从而也加快了社会体育发展的前进步伐。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部分,而体育消费则成为体育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消费是人们用于体育活动及相关方面的消费,如购买运动器材等的实物型消费,或用于观看比赛的观赏型消费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等参与型消费等。随着体育消费人口的增加,体育的参与型消费、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大大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增长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证,而体育消费增长有赖于公众健身意识的增强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与微观层面经济效益分析

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产业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即所取得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效益,反映体育产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状况。一种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另一种表现为体育经营者的经济收益。微观层面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从事体育活动而直接获得的经济收益或体育单位经营的经济效益,例如,体育用品销售收入、体育广告费收入、体育劳务收入等方面;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是商品,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在经营过程中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公平竞争、自主经营的原则,通过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等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以利益为导向下,不断提高经营个体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整合和优化配置市场的体育资源,从而能够保证体育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良性发展。因此,从微观层面进行分析,体育产业的经营者必须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优化体育用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体育消费需求,进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体育产业与宏观层面经济效益分析

从宏观而言,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强化宏观调控,坚持体育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在宏观上层面的经济效益是良性的,而且经济结构调整和GDP均会产生较为积极的作用。体育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体,促进内需的重要力量。我国体育消费市场非常可观,能够产生很可观的经济效益。衡量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在于体育产业的经营中,尽量减少和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体育用品生产、体育服务、体育赛事营销等。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二十年来,体育健身服务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体育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从宏观层面来讲,体育产业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好地拉动了内需,同时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创造了大量社会就业岗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则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了充分的法律保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公益性,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投入大,周期长,收益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这些社会效益是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消费观念随之发生很大改变,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不断提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增速发展,高于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0.5%。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员达400 万人,实现增加值3 200 亿元,占当年GDP的0.6%,低于发达国家的1%~3%。目前我国体育参与型消费、健身休闲业呈现出由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由城市向乡镇发展态势,健身休闲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新兴项目不断涌现。根据2014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到2025 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将达5 万亿元,新政策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

二、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策略

(一)建立体育产业市场开发的网络平台

为促进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必须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开辟体育企业建设的新载体、新阵地,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规律,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服务营销,培育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网络经济将促使体育产业运营进一步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并以此推动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二)借鉴国内外体育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的GDP产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的经营机制需要制定相对应配套的政策、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的体育事业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2014 年9 月,国务院会议部署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优化环境,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盘活体育设施,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体育赛事审批等。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要借鉴国内外体育产业管理模式,提高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专业教练的执教水平,促进本土与国际健身界的对接、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成熟与发展。

(三)社区体育和社会力量推动体育市场化

社区体育和俱乐部体育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近年来,社区体育得到高速发展,消费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社区体育成为体育社会化的重要阵地。社区的公益性与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性相结合,用经营性促公益性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国家的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对体育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宏观调控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吸引社会力量经营体育产业、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合理配置体育资源等,既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能加速全民健身产业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创新健身形式内容和营造良好健身环境

为满足锻炼者的各种需求,健身的种类和练习的形式呈多样化的趋势,在训练方式和训练量方面都有针对性,不断创新全民健身形式内容,最大程度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健身环境也是影响参与者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俱乐部在采光、空气流通、环境等硬件设施上要凸显个性化的设计,提供优良的服务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消费者。以新时代全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体育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市场规律,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日益个性化的趋势,针对性地开发市场需求的项目。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政府和高校应帮助企业培养既懂全民健身服务,又懂营销的专门人才。

(五)体育产业相关附属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主要局限在体育用品、俱乐部经营、竞赛表演、健身指导员、教师、教练员培训等主体产业上,而发展较好的只有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其他产业如参与型的体育旅游等还未充分开发。实物型产品,包括运动鞋袜、演出训练服、健身器械、比赛音乐、音像制品和广告等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体育产业具有极大的市场化潜力,在品牌、规模和专业方面还有待加强,对相关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更高的需求,要使体育产业真正实现市场化,必须挖掘体育附属产品、体育服务、体育消费等的市场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消费需求的提升,体育产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于服务于广大消费群,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对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市场化运作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分析,市场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凤新.中国大众体育消费问题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5).

[2]黄瑞苑.论中国加入WTO后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3]蒋宁.全民健身服务业市场开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

上一篇:初中英语的任务型教学下一篇:DDS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