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

2024-10-10

体育经济学(共12篇)

体育经济学 篇1

体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是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体育经济学不是简单地研究体育或经济,也不是某个运动项目的经济学研究, 而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体育资源实现价值的各种规律的学科[1]。20世纪80年代,以《体育科学》及众多体育院校的学报为代表的刊物先后刊出了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文章,并且部分刊物还开辟了“体育经济学”研究专栏。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体育经济学》。此后,部分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了体育经济学的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和讲义。

目前,南京体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了体育经济学,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体育经济学是应用型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体育经济的发展规律、作用规律等,从而从经济学的角度解决体育问题。

1.研讨式教学概述

18世纪 ,研讨式教学出现在德国的课堂上 ,并且对近代德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1988年,我国对研讨式教学展开探讨。武汉大学谢平仄教授首先对“研讨法”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所谓“研讨法”是一种改进型的“课堂讨论”,力求突出“启发”和“研究”。1997年,郭汉民教授系统提出研讨式教学法。他认为,研讨式教学法是指坚持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重在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贯穿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并提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2]。

概言之,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以教师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探索解决为方法的教学模式, 其强调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研讨式教学的提出和实施,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传统教学理念向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

2.体育经济学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学 生条件分析

我院体育经济学课程主要对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该专业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配合体育经济学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进行与完成。首先,该专业学生为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本科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其次,该专业学生在学习体育经济学课程前,系统学习了西方经济学,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深入学习了体育概论、体育产业概论等体育专业课程,专业基础扎实。

2.2教 师条件分析

目前, 我院承担体育经济学教学任务的为体育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张建明副教授, 张建明副教授为河海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且教学实践经历丰富,可很好地把握课程教学。其次,我院新晋教师的招聘均要求学历在硕士研究生之上, 这保障了新晋教师系统的学习并研究了其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绩,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可以很快进入教学角色、完成教学任务。

2.3学 校条件分析

创新推动发展,改革促进成功。目前,我院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对教学、科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鼓励创新,鼓励教学改革,并且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为体育经济学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实施与推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物质基础。

3.体育经济学研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3.1制 订计划

如哈罗德·孔茨等所言:“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3]科学、完整的教学计划有助于保证研讨式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制订计划前,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理解,并对学生的知识状况、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有整体认识。制订计划时,教师要统筹安排研讨的主题、研讨的方式、阅读的资料、时间的分配等,对基础的知识性问题、具有分析和启发精神的思考性问题和体现学科前沿的研究性问题的研讨循序渐进。

3.2指 导选题

此阶段通常在研讨专题的初次授课。教师概述课程性质、基本内容及学习要求, 并根据教学计划就第一专题的某一方面进行讲解示范,其重点为小组研究、讨论的基本方法,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根据教学计划分配研讨小组,布置研讨内容。

3.3收 集资料

此阶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传授的方法,查找索引,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在此阶段,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研究进度,并对学术论文的书写格式、结构布局、研究思路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把握学术前沿、追踪学术热点的能力,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只指导、不干涉原则”。

3.4分组研讨

召开小组会议, 小组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情况、发表观点,其他同学对其发言内容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小组研讨结束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总小组研究成果,总结小组发言情况,并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

3.5全 班交流

小组代表依次在全班发言交流,阐述本小组的研究情况,教师和其他同学就发言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讨论。交流结束后,教师根据各组发言情况总结,客观分析此次研讨活动中的优点和缺陷,指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3.6总 结提高

全班交流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教师及同学建议,修改各自研究报告, 并根据切身体会写一篇评学议教文章, 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强化教学效果,从而保障下一专题高效率、高质量地实施与完成。

4.结 语

研讨式教学在体育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开拓意识,而且妥善处理了与前续课程的关系,使原有定势能在新知识的学习中顺利迁移,做到学以致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摘要: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经济学课程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再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因该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有部分重合,按部就班授课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对本院体育经济学课程进行研究,并初步总结了体育经济学课程研讨式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研讨式教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体育经济学 篇2

目前住地:佛山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佛山身 材:170 cm 57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4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市场营销、动漫/游戏/手机、百货/连锁/零售服务:

工作年限:1职 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3500希望工作地区: 佛山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起止年月:-07 ~ -04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担任职务:市场推广

工作描述:1、卖场预装PP助手

2、线上推广PP助手

3、执行策划主题活动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体育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学士毕业日期:2013-06-01

所学专业:体育经济学

自我评价

体育经济学 篇3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Sports Economics

GAO Hai-chao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Fully integ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with those of sport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original teaching methods of Sports Economics, this article explores compatible with the system and the principle of sports economics, effectiv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by building intertwined, mutual penetrated and mutual influencial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ing -- practice – evaluation so a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ports economics, and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nalyze economic phenomena and economic issues.

【Keywords】sports economics,teaching system,teaching reform

1 构建“《体育经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体育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组成部分,是用来分析体育经济问题和规律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为满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经营人才的需求,许多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体育经济学》作为体育经营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到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关系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自2004年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专业,体育经济学被定为专业必修课以来,7年间经过课程优化、教材跟进、理论创新、实验推动等环节,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我院的体育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独立的、鲜活的、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健全,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同时缺乏一些互动性、启发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经济学的学习掌握效果,也造成学生在学习、工作和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结合体育院校特色,构建《体育经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通过体育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任务。

本研究充分结合经济学特点与体育院校学生特点,针对《体育经济学》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和改进,通过构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评价环节”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探讨与体育经济学体系与原理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图?摇《体育经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基本框架

《体育经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解决了目前体育经济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组织缺乏创新、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经过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经济学立体化教学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和阅读了相关文献近30篇(部),为本次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教学实践效果,本研究设计了网络调查问卷,共发放50份。

2.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立体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访问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校业内专家6名。

2.2.4 实验法

《体育经济学》立体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和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专业学生为试验对象。

3 “《体育经济学》立体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结果

3.1 在教学环节上,建立了“四位一体”的体育经济学教学综合改革体系

(1)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研究发现法等众多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融合,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学效果。(2)在教学手段改革上,运用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3)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增加了上游学科的介绍和植入,以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构建比较系统的、独立的学科教学体系。(4)在教学组织改革上,改变单一的、传统的行政教学班组织形式,尝试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3.2 在实践环节上,建立起“校园—实习基地—社会”高度关联的体育产业技能立体培养体系

(1)在学校组织理论基础较好、对体育产业具有较强兴趣的学生组成体育产业实践小组,联系相关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赞助、校园特卖会、小型友谊赛运作、校园广告资源置换等校园体育产业实践活动。(2)联系知名体育用品公司、体育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作为学生的就业实践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引导和毕业设计指导。(3)对已就业学生的用人单位开展跟踪调查,详细了解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各类表现和工作能力,对学生开展就业的后续指导,注重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

3.3 在教学评价上,形成“五个结合”的全方位教学评价体系

在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上,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起来,将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结合起来,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结合起来,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将在校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结合起来。

4 “《体育经济学》立体教学体系”研究方法及特色

4.1 增加上下游学科的立体授课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方式,在把上下游相关学科理论融汇在一起,通过生动的描绘、陈述,有启发意义的设问等,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全面掌握基本原理和知识。

4.2 全面运用多种多媒体分析工具

建设体育经济学网络教学体系,利用多种分析工具,一个理论可以用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等多种方法来表述和说明,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清晰地表现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而且还可以生动描述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过程,降低授课难度。

4.3 穿插使用讨论法

教师进行创造性、开放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局限于现有的理论解释,勇于进行创造性思考,在明确各种解释方案的前提假设、约束条件下,为某一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结论或解释,并等通过讨论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

4.4 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热点的结合

时刻关注学生视野的培养,重视对国民生活和区域经济中热点的剖析和关注,并积极与所授知识相结合,不断拓宽研究方向和研究视野,如对奥运经济、后奥运经济、中原经济区建设、体育产业转移、体育产业聚集区建设等社会经济热点给予充分关注和及时跟进。

5 “《体育经济学》立体教学体系”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体育经济学》立体教学改革试验研究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和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专业学生为试验对象。

5.1 在教学上,结合专业培养特点,因材施教

将所授理论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密切结合,做到从应用的角度教授体育经济学的有关内容,注重分析经济学理论对体育产业、企业经营的意义。在进行理论讲解中,通过大量与体育经营相关的案例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从体育经营企业的视角出发,思考理性的生产者行为决策,研究和分析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5.2 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有力结合

教学是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在课堂上向学生全面系统地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的同时,精选教学内容,结合时事介绍前沿领域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研究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上来。

5.3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突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间的良性互动,在教学中在把基本经济理论讲解清楚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探索事物,强化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避免 “满堂灌”,引导学生自学部分内容,养成学生多看、多思、多想的好习惯。

5.4 加强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引导

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即期末统一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 ,包括课后作业和课堂成绩。在考试中弃用选择题,而采用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和论述四大题型,从《体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相关知识点着手,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着重考察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运用情况。任课教师课堂认真检查和记录学生的上课、作业情况, 每堂课按照课堂回答课后作业的情况,给出科学合理的平时成绩, 共计10%;此外, 布置学生分组撰写研究报告和策划方案,占20%, 并于考试结束后与卷面成绩并计。

5.5 注重教学中相关案例资源、视频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共用

形成体育经济学案例库,收集各类案例100余个,相关影视、视频资料40余个。

6 “《体育经济学》立体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结论与建议

《体育经济学》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 培养模式逐步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其核心思想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为此, 《体育经济学》立体教学体系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 使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贯通, 在时间上全程化, 在结构上层次化, 在形式上多元化。经过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并借鉴外地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些做法,特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6.1 建议成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人文社会学科教学实践体验中心

人文社会学科教学实践体验中心可采用分期建设,首期可先购置数量较少的计算机和较为成熟的软件模块和沙盘系统,如ERP(资源规划管理)等供学生实践体验。解决体育经济相关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实践问题。后期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课程设置,逐步增加体育俱乐部经营(职业体育俱乐部、商业健身俱乐部、社区俱乐部、体育会所、高尔夫俱乐部、网球俱乐部)、体育赛事的运营(F1赛车、NBA商业赛、足球世界杯、奥运会、国内职业联赛、其他商业体育赛事)、体育项目市场调查、体育场馆运营、体育经纪公司运作、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体育传媒中心运营、体育项目投融资分析、体育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各种体验模块,建成覆盖全院所有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平台,最终建立在国内领先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心。

6.2 建议成立中原经济区体育产业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体育综合性高等院校,设立中原经济区体育产业研究机构不仅优势明显,同时也对推动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热点,密切参与、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成立中原经济区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的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点:一是有利于增强我院教育科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二是有利于凝聚我院科研力量,提高科研和教学的显示度。三是有利于为我院培植新的区域性学科基地,争取各类科研支持。四是有利于促进各类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实践机会。

6.3 建议建设校内体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做好各院系、各专业、各学科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工作,促进不同专业师生交流,做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加强资源建设使用的良性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涂宇清.关于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分析与思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 6-9.

〔2〕徐华.经济管理类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4) : 147-148.

〔3〕周红刚,曾五一.研究型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28(7):13-15.

〔4〕陈永泰,何有世,李守伟,等.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中心建设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89-91,98.

〔5〕钟守机,张晓青.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4):67-71.

〔6〕刘翠红,陈秉岩,王建永.基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 2011(1):151-152.

〔7〕郑旭煦,罗 勇,骆东奇.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12.

〔8〕涂宇清.研究型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技术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 225-227.

体育经济学研究对象综述 篇4

1与体育经济学相关的几个概念

1.1 体育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体育的概念及含义迄今尚无一致看法, 1992年通过的《欧洲体育宪章》认为, 体育是指为了宣泄或增进身体舒适和精神愉悦, 通过偶尔的或有组织的参与, 在各种层次的竞争中形成社会关系或获得结果的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在国外, 人们通常认为体育是休闲活动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颁布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的第2条中指出:“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 必须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所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就个人来说, 体育运动有助于维持和增进健康, 提供一种有益的消遣, 使人能克服现代生活的弊病。就社会来说, 体育运动能丰富社会交往和培养公正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但对运动本身是必需的, 而且对社会生活也是必要的。”由此可见, 要从教育和文化两个范畴来认识体育。这样一个体育定义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层次来认识体育, 可谓是一种新的广义体育观。《中国大百科全书 (体育) 》认为:“在中国, 体育的广义含义与体育运动相同, 它包括身体教育 (即狭义的体育) 、竞技运动、身体锻炼三个方面。”该分类方法背离了逻辑学的规则, 是从场所、目的等不同标准对体育进行分类的, 该分类只是对体育这一事物特有的属性的堆砌, 并非体育本质属性的表述。本文在确定体育经济学的对象时, 是从广义上去理解体育这一概念的, 把体育概念界定为:体育是有意识地以身体练习和运动为手段, 以增强人的体质, 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的健身和精神要求的文化现象。

1.2 经济学的含义

对于经济学的含义, 人们一般引用1932年L.罗宾斯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处理可以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同它们的实际用途之间关系时的行为的科学。”O.兰格认为:“经济学是关于人类社会中稀缺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有效配置的科学。”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资源的各种不同用途之间作出选择的一门科学。经济学包括的学科很多, 大致上可概括为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两个层次。理论经济学是论述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 理论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就是以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近几年来正在成长中的生产力经济学也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主要是将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用来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若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 主要是专业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国民经济运行中有不同的领域, 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个领域、环节要素和侧面, 也各有不同的经济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研究对象就形成了若干专业经济学, 如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属于专业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某一部门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及其特殊的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 阐明社会经济规律在该部门中作用的特点, 如旅游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 属于部门经济学。这些部门经济学和专业经济学都是以理论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的, 是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分支学科。

1.3 体育经济学

如果从产业分类来看,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部门, 研究体育经济活动的体育经济学可视为若干部门经济学的一个学科, 如果将体育视为一个特殊的文化部门, 那么研究作为一种特殊文化领域内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体育经济学, 就是一门专业经济学。体育经济学研究体育领域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不仅需要体育科学知识, 也需要经济科学知识。体育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层次, 是理论经济学与体育经济活动实践之间的桥梁。在理论经济学指导下, 体育经济学从体育部门经济活动的实际出发, 通过研究概括,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再用以指导实践, 应用于实际工作, 为制定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服务, 为改善经营管理服务。在体育经济学的研究中既有理论的探索, 又有应用的研究, 两者不能完全分开。

既然经济学是探讨如何选择稀缺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 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门科学,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体育经济学也即探讨如何优化配置稀缺的体育资源, 以提高体育资源的配置效率。这里所说的体育资源可以理解为与体育有关的各种非物质产品和物质产品、各种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包括各种体育场馆、设施、经费、人才 (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体育医务人员、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等) 、各种专利权、技术、知识产权、商标、徽标、特殊经营权、体育广告、广播电视转播权等。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运用体育领域的各种资源 (人力、物力、财力等) 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得到合理分配, 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体育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是探讨体育领域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 说到底是如何让有限的体育资源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发展体育事业服务。

2不同时期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一些学者率先开始了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 1984年在福建泉州市召开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 宣读了由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撰写的20多篇有关体育经济学的论文, 首先提出了创建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倡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1985年在福建省永安市召开的“全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上, 又一次交流了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成果, 探讨了体育经济学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也受到了我国经济学界的关注,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在此研讨会上的讲话中, 就提出要重视研究体育运动中的经济问题, 创建体育经济学, 在1987年由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与首都经济学团体联合共同召开的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 于光远先生又一次提出重视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他说:“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劳动, 而且任何事情都有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这就是建立体育经济学的依据。”“不管外国有没有, 我们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体育经济学。”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岩等编辑的这一学科的第一本专著《体育经济学》, 199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钟天朗等编辑的《体育经济学》一书。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 为了北京奥运会管理人才的培养, 以及我国体育管理人才和相关机构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 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3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的《体育经济学》, 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丛湖平主编的《体育经济学》, 同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也出版了由钟天朗主编的《体育经济学概论》。从20世纪80年代末体育经济学已列入了许多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 规定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1998年发布的由国家科委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已将体育经济学列为体育科学所属的12个子学科之一。20年来, 我国体育经济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期间, 对于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研究对象。

2.1 体育经济学创建时期的研究对象

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岩先生的《体育经济学》中, 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以及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 经济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该时期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体育事业单位的经济现象, 我国体育的基层组织机构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的支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体育事业单位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体育经费;如何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如何多渠道筹集体育资金, 开展“创收”和有偿服务, 如何增强体育事业单位的活力。对于营利性体育机构经营活动的研究当时还无从谈起。该时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并且今天所谓的体育产业在当时还被称为体育事业, 此时期主要研究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单位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全被纳入国家计划。体育政策的制定、指标的下达、经费的拨付均实行计划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体育服务产品是按计划生产的, 很少考虑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因而不研究或少研究体育市场、体育消费和市场经营问题。

2.2 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992年初,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依据这一论断,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并将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理论与实践上的这一突破, 对体育经济学研究带来重大影响, 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即改变原来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 国家调控, 依托社会, 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1993年初又组织起草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 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 作为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的基本文件之一, 该《意见》提出了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改革目标确立后, 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 国家体育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性质未发生变化, 但其中的大多数不能不面向市场, 走向市场, 通过市场向社会提供适合民众需要的各类体育服务, 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活力。一部分易于产业化的运动项目 (如足球等) 走上了产业化道路, 成为自主经营的职业运动俱乐部。同时适应市场消费的需要, 各类投资者投资兴办的健身中心、保龄球馆、网球场 (馆) 、高尔夫球场等营利性体育健身娱乐企业大量涌现。与上述体育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职业运动俱乐部以及体育健身娱乐企业等在市场经济下的经营活动和运行机制有关的经济问题, 取代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单位有关的经济问题, 成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3 21世纪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表使我国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体育领域的经济运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也使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党的十六大确定: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该项政策也将推动体育经济学的发展。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预示着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经济影响的研究将会使中国体育经济学前进一大步。因此该时期, 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并不仅仅是体育本身, 而且还是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 是从体育理论和经济理论的相互结合中来考察体育产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作为新世纪的体育, 更应该最大限度提高体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包括拓宽体育投资的来源、渠道、优化投资结构等等;如何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健康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各种体育设施的结构、规摸和布局如何与我国的体育发展战略相适应;各种体育场馆如何完成由行政管理向经营管理的转变, 如何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如何建立评价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体系;如何建立各类体育人才的流动机制、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体育人才的劳动积极性;各类体育无形资产如何开发利用, 以便更好地为发展体育服务;竞技体育在当代日益高水平化、职业化、国际化;各国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化, 竞技体育中的商业化色彩也愈益浓厚, 如何认识并开发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 提高竞技体育的经济效益, 这些研究都是体育经济学不容推辞的任务。

3小结

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指体育产品 (劳务) 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设施与组织机构的营销运行等。体育经济学应把关注点集中于体育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体育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体育经济运动规律的考察上, 并通过体育生产、体育供求、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体育商品 (劳务) 价格、体育资源、体育投资和体育经营管理等一系列范围的具体分析, 揭示体育产业自身矛盾运动与发展变化的特殊规律性, 使体育经济学与其他部门经济学区别开来, 成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经济学。因此, 体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体育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从与体育经济学有关的几个概念出发引出了体育经济学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研究对象,体育,经济

参考文献

[1]熊斗寅.什么是体育[J].体育文史, 1996, (5) :8-10.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体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 (体育)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34.

[3][美]L.罗宾斯.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1935:4.

体育经济学 篇5

我国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体育运动实践的推动和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首先,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自1988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张岩等编著的该学科的第一本专著(体育经济学》,中国已出版了10多部体育经济学的专著。以《体育科学》等为代表的刊物发表了众多的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已发表的体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有近万篇。第二,体育经济学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从学科、专业及课程设进行了调整,突出了体育经济学的位置。20世纪80代末体育经济学已列入许多体育学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199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已将体育经济学列为体育科学所述的12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体育经济学与经济学整体联系不断增强。

2.体育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理论体系不明确,教材多,专著少由于我国体育经济学学科建制较晚,受西方体育经济思想的影响和制约,这些研究文章和著作缺乏对体育经济深层次的研究,而且学科的细化和内化程度不够,造成教材不少,但真正的具有中国体育经济特征的专著并不多的现象。因此,我们应树立体育经济学学科意识,对体育经济学学科领域进行全面筹划、全方位决策和根本性指导,在借鉴西方体育经济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梳理、内化,然后形成文章和著作,形成一种不断追踪学科前沿,跟踪国际体育经济发展动态,不断思考更新研究领域的学术氛围。

2.2缺乏研究环境,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体育经济学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科学研究,使其整体发展受到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不仅缺少高度完善的基础理论体系作为支持,而且缺乏学科战略意识和学术研究环境与氛围。研究者们过多注重的是规范研究,而涉及的实证性研究成果则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研究所需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体育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典型的如体育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和体育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匮乏,已成为体育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瓶颈制约。

3.体育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对策

要发展中国的体育经济学,需要对学科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体育经济学的发展需要体育科学,尤其是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共生群落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推进。体育经济学本身就是学科交融化的产物,加上现代体育运动和体育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其他学科发展的制约,其他学科如体育社会经济统计发展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体育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与体育经济学密切相关、对体育经济学研究颇具影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人类学、比较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学科,通过促进体育社会科学的繁荣共茂,为体育经济学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体育经济学学科内部结构还需进一步细分化和完善化,任何学科的发展进程,都必不可少地伴随着研究对象由整体到局部、由笼统到具体的分割细化过程。体育经济学是一个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年轻学科,随着研究对象的细分化,体育经济学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细分化趋势,其内部亚学科会渐次增多:(1)从内容看,可细分为体育消费经济学、体育投资经济学、体育组织经济学、体育产业经济学、民族体育经济学等;(2)从体育活动的性质看,则包括观赏体育经济学和参与体育经济学;(3)从具体的体育产业活动看,包括体育赞助经济学、体育电视转播经济学、大型赛事经济学等。

体育经济学已列为体育科学所述的12个二级学科之一。目前,成都体育学院等一些体育高等院校也已经设置经济学本科专业(体育经济方向),但数量不多,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全国统招本科生专业招生简章中就没有设置该专业,而有社会体育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体育经济学受到的重视不够。根据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体育学科下设4个专业,即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同样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人文社会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方案中,下设的研究方向都没有包括体育经济学,这种专业设置与中国目前体育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和培养体育经济人才的紧迫任务是极不相称的。

最后,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作用,体育经济学及其所属的体育社会科学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是体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和学校应充分发挥作用,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条件。

南非的体育与经济 篇6

自1984年结束种族隔离后,南非被称为“彩虹之国”,而且到处充满希望。2010年,在成为由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五国”第五个成员国后,南非得到投资者的高度认可,金砖五国其他成员国还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尽管南非的经济和人口结构与其他金砖四国有所不同,但其与巴西、俄罗斯和中国有一个共同点,即曾主办重要的全球体育赛事。南非在五年前主办过足球世界杯,在20年前承办过橄榄球世界杯并夺冠。与运动团队相似,具有光明前景的经济体有时也不能充分发挥潜力,南非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中有所衰退。

南非人民热衷于运动,很多研究者发现,20世纪70和80年代禁止南非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对结束种族隔离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很多南非人民而言,万恶的种族隔离年代最终结束的标志时刻,就是身着跳羚队(Springbok)球衣的新任总统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将橄榄球世界杯奖杯交给南非国家队队长的那一刻。

今年是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二十周年纪念。尽管南非能否在今年的橄榄球世界杯突围并不确定,但体育在南非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南非已连续举办了大量国际体育赛事,包括2003年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联合举办的板球世界杯,以及2010年的足球世界杯。

在举办这些世界级赛事的过程中,新建和翻新体育馆、运输和居住设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发展专业人才并获得宝贵经验。这些赛事展示了南非在世界舞台上组织和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同时向国际观众呈现南非多姿多彩的各个方面,因为观众们在其他时候并不会过多关注南非。这类赛事在经济上的持续影响更多地反映在旅游业方面。例如,开普敦的确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拥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包括天然美景、精美的食物,甚至是探险运动。

经济增长重回正轨

今年南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为1.5%,与2014年相同。尽管这一数值为正,但我们认为该国拥有强劲的基础和潜力,能够令经济以更高的速度增长。电力危机是阻碍本年度增长的一个因素,因为为了减轻输电网压力而切断或中断电源控制将会限制生产活动,尤其是工业。

南非及其邻国(包括今年的橄榄球世界杯的参赛国纳米比亚)拥有丰富的黄金、钻石甚至是铀等自然资源。尤其是在南非,矿业占2013年名义GDP的8.3%,其中主要矿物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2.7%。显然矿业对该国整体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力生产不足和很多矿山的基础设备老化导致成本上升,工业已严重落后。在商品价格下跌期间,公司致力于管理成本,从而倾向于重点关注效益。此外,部分采矿资产在价格下跌的环境中完全无法继续运营,从而对就业造成压力。

毫无疑问,我们认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约为25%)是南非当前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并且是提高大部分人口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企业盈利下降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面临压力,因此,税收压力更多地转移到所得税和消费税上,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儿童和养老补贴等多个政府支持计划。

由于商品行业增长放缓,该行业中很多公司被迫管理成本,从而对就业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我认为,政府、工会和雇主的首要任务是齐心协力,创造一个更灵活的就业环境,即不再过分执着于提高最低工资,而是专注于提高整体的就业水平。

我认为,南非的领导人需注意有建设性的批评,并且愿意承认和改正错误。近期颁布的签证规定就是一个关键的例子。目前为了采集生物识别数据,来自中国等主要旅游市场的游客需要亲自申请签证,使得申请流程耗时又昂贵,如果潜在游客距离签证办理中心较远,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更多。此外,携带儿童的家庭游客除了提供儿童的护照外,还需要提供完整的出生证明,这是今年颁布的规定,旨在协助预防非洲大陆的儿童拐卖,但对于游客来说,流程却变得更加复杂化,并且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南非的货币兰特贬值后,南非理应成为国际游客心中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但实际上该国的游客人数在减少。

应对市场波动

尽管全球市场波动以及国内基本面不利,南非股市今年的表现相对较好,年初迄今涨幅达5.6%。通过观察近几个月股票表现良好的公司,我们发现一个相对常见的主题:有关公司的境外业务。由于南非兰特兑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下跌,非南非公司的盈利变得更重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应对货币变动的对冲策略。相关盈利加上整体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强大的管理团队,对很多投资者而言,南非的投资比巴西极度动荡的市场环境更具吸引力。

尽管兰特兑美元和其他主要贸易货币大幅贬值,但南非在很大程度上免受近期全球市场波动的冲击。经证实,近期油价下跌对南非而言是极大的利好,因为这对南非通胀的影响有限。消费支出相对有所回升,尤其是较高收入阶层。这些人群的薪资较高,通常其工资上涨速度高于整体通胀率,因此这往往转化为较高的支出。由于在利率较高的环境下融资成本较高,新车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这在短期内有可能对非耐用消费品有积极的影响。在公司方面,我们已在南非发现管理稳健且负债水平极低的公司,因此我们认为,再次加息预期将不太可能对本土公司的财务造成重大影响。

油价对非洲的影响

纵观非洲大陆的其他地区,由于国际油价下跌,进口石油相关产品的非洲市场(如肯尼亚)可能会面临通胀下降的压力。同时,因安全问题(导致游客减少)和咖啡等主要出口商品的减少,肯尼亚的外汇收入面临下跌压力。整体而言,我们认为肯尼亚的财政状况相对稳定,因为相对于上一轮令消费者和企业震惊的快速且大幅加息而言,央行这一次采取更稳健的加息方式。

对于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非洲石油出口国而言,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油价下跌导致外汇收入减少,政府将需要解决当前价格环境下不断膨胀的预算赤字。特别地,尼日利亚试图防止其货币贬值,但发现难度越来越大。同时,投资者信心也受到打击,因为总统布哈里(Buhari)迟迟未公布其内阁成员名单。然而,这种现状带来一些不错的机会,这些机会存在于当前具吸引力估值的消费行业和银行业。毫无疑问,尼日利亚可能将面临更多的短期冲击,但鉴于其有利的人口结构和在长期内创造较高整体财富的潜力,我们认为尼日利亚依然是具有吸引力的市场。

经济学视野下体育竞赛产品论 篇7

一、体育竞赛产品的概念

体育竞赛亦称运动竞赛或竞赛表演, 也有人称之为体育赛事。狭义的运动竞赛是指以体育运动项目为内容, 在裁判员主持下, 依据统一规则进行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能力较量。广义的运动竞赛是指“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是一个特殊的过程, 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竞技特征, 以及完善的规则和一整套竞赛办法及决定竞赛胜负的法律依据。”如果把体育竞赛作为表演, 则是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 使得体育竞赛有了更多的表演性质, 指的是“以运动为本质, 以竞赛为形式, 以健身娱乐和个体社会化为目的的体育手段, 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可以满足社会的体育文化需求, 也是社会文化产业的分支行业。”如果从赛事的角度考虑, 则把体育竞赛当作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 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 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 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 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 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 并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体育赛事这一特殊事件的内涵: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 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外延:具有项目管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

无论是体育竞赛、竞赛表演的概念, 还是狭义上和广义上的运动竞赛概念, 都是从体育运动比赛角度来定义体育竞赛的, 而体育赛事概念更多的是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综合视角来定义的, 因而造成了认识上的不同。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 社会产品从形态上可划分为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 体育竞赛属于服务产品。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 笔者认为, 体育竞赛产品是指运动员通过人体运动动作的组合 (含各种技、战术) 向消费者提供满足其观赏需求的服务产品。产品核心是提供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需求的服务。产品形式是各类可供观赏的人体运动动作组合———体育比赛。这种比赛, 既可以是为健全人举办的, 如奥运会, 也可以是为残疾人举办的, 如残奥会;既可以是单项赛事, 如世界杯足球赛, 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赛事, 如奥运会;既可以是全球性的, 也可以是地区性的;既可以是冬季项目的, 如冬季运动会, 也可以是夏季项目的, 如夏季运动会;既可以是职业选手参加的, 如我国的CBA联赛, 也可以是业余选手参加的, 如我国的CBA联赛等。由于大型体育竞赛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该产品在实现交换的过程中还将衍生出诸多无形资产, 即附加产品。如奥运会五环标志的特许使用权、体育比赛的冠名权、媒体转播权等。

由此, 体育竞赛产品的丰富性必然带来体育竞赛市场的丰富性, 不同性质目的的体育比赛及由此衍生的各种产品构成的市场。

二、体育竞赛产品的经济学特性

作为服务产品的体育竞赛除了本身的激烈性、对抗性、观赏性、竞赛结果的难以预测性等运动竞赛学特性外, 还具有经济学特性。

1. 体育竞赛产品的不可感知性。

首先, 体育竞赛产品的服务很多元素看不见, 摸不着, 无形无质, 消费者看到的是服务的载体———体育比赛。其次, 消费者观看体育比赛之前, 往往不能肯定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因为大多数服务都非常抽象, 很难描述。第三, 消费者观看比赛后通常只是精神享受和情绪的波动, 很难察觉或立即感受到服务的利益, 难以对服务的质量作出客观的评价。当然, 服务的不可感知性也不是绝对的。相反, 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服务都具有某种有形的特点。但对于消费者来说, 更重要的是这些有形载体所承载的服务效用。这也是现场观看比赛和观看体育比赛录像和电视转播的区别所在。

2. 体育竞赛产品的不可分离性。

有形的产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 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 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体育竞赛产品则与之不同, 它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性的特点, 即竞赛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也就是说竞赛产品的生产人员向消费者提供竞赛产品时, 也正是顾客消费产品的时刻, 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体育竞赛产品的这一特性表明, 消费者只有而且必须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如现场观看各类体育竞赛、自身参与的体育锻炼等的生产与消费无法分离, 时间和空间具有一致性。

但是, 可以通过录像形式可以使一些体育竞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上分离, 但决不可能使体育竞赛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性消失。人们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体验赛场的整体气氛, 这种氛围在观看比赛录像和电视转播过程中是无法感受到的;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强身健体, 增进社会交往, 观看录像和电视转播是无法替代的。

3. 体育竞赛产品的差异性。

体育竞赛产品差异性是指体育竞赛产品无法像有形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 每次服务带给消费者的效用、消费者感知的服务质量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由于服务人员的原因, 如心理状态、服务技能、努力程度等, 在服务的不同次数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中, 即使同一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在质量上也可能会有差异。如一支球队有时可以赢实力超过自己的球队, 有时可以输给实力稍逊自己的球队。

第二, 由于各个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年龄、民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自然就形成了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消费者群, 对同一产品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具有不同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群, 对同一产品的购买也有着不同的选择, 这就构成了产品差异化的现实基础。体育竞赛产品的差异性是其在体育竞赛市场产生竞争的前提。

4. 体育竞赛产品的不可贮存性。

服务与有形产品间的重要差别是贮存能力。产品是有形的, 因而可以贮存, 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服务则无法贮存。篮球、排球、足球比赛都无法在某一年生产并贮存, 然后在下一年进行销售或消费。一次比赛结束后, 与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交易完毕, 无法进行再次交易。虽然科学技术现代化, 尤其是传播媒体的现代化, 可以用录像设备将比赛的全过程储存下来, 但这只是把体育竞赛产品进行有效的再加工, 变成了体育比赛的录像产品, 并且人们通过观看录像和电视转播, 无法体验到赛场的气氛和心理的刺激, 这是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目的所在。

5. 体育竞赛产品所有权唯一性。

这是指体育竞赛产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东西的所有权转移, 体育竞赛产品的所有权属于竞赛的组织者, 具有私有产品性质。由于体育竞赛产品所提供的服务是无形的又不可贮存, 体育竞赛产品在交易完成后便消失了, 消费者并没有实质性地拥有体育竞赛产品, 不存在所有权的转移, 如我国2007-2008赛季CBA联赛总决赛, 观众通过购买门票的方式, 在观看广东与辽宁的比赛过程中, 充分享受了比赛带来的心情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 但并不是哪一个观众拥有竞赛产品, 而是所有的消费者共同拥有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 体育竞赛产品具有公共的性质。

6. 体育竞赛产品的延伸性。

体育竞赛产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即时效应, 还将带给消费者延伸性效应。这种特性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体育竞赛产品在交易后, 即观众观看比赛后,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产生即时效果 (给观众以娱乐、刺激和文化享受) , 这种效果还将在消费者的头脑中留下记忆, 延伸持续一段 (甚至很长) 时间。这种产品效果在消费者身上产生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效应, 对消费者之后的生活与工作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7. 体育竞赛产品的劳动边际收益递减性。

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 即边际收益递减律 (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 。根据这一法则, 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 (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 , 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 也就是说, 边际产品将会减少。体育竞赛所提供的“服务产品 (含各种技、战术) ”, 若在投入资本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要增加产品数量, 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代替资本, 此时存在劳动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时, 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 若想使运动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等级) , 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更为艰辛的训练 (劳动) 。由此可见, 体育竞赛产品的劳动边际收益呈现递减规律。

8. 体育竞赛产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多样性。

生产要素弹性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后, 它与另一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变动率。体育竞赛产品也存在着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情况, 如美国NBA联盟的运动员, 无论他们的薪水有多高, 都无法用更多的篮球替代运动员去完成比赛, 即体育竞赛产品运动员这种生产要素具有非替代性的, 也就是说, 体育竞赛产品生产要素———运动员的替代弹性为零;另外, 体育竞赛产品的某些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的情况, 如美国NBA联赛使用的篮球、地板、篮球架等运动器材设备, 相对于我国的CBA联赛来说, 其价格比较昂贵, 而我国则使用价格相对比较适宜的运动器材设备来替代, 即可以用价格较低的生产要素代替价格较高的生产要素, 这是体育竞赛产品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的另一种情形。

9. 体育竞赛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特殊性。

生产要素供给弹性是指其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从经济学理论出发, 体育竞赛产品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殊的情形。

第一, 有些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处于0—1之间。运动员是专门的体育竞赛产品的生产者, 有些特殊运动员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 如美国的篮球巨星乔丹、阿根廷的球王马拉多纳等, 他们的供给弹性几乎是零, 当价格上升时, 供给量不可能相应的增加。但大多数运动员无法像这几位体育明星具有无法替代性, 而且此类运动员的数量相对较多, 当运动员的价格变动时, 其供给量有一定幅度的变化, 所以大多数运动员的供给弹性处于大于0、小于1的范围;运动场馆的配置周期较长, 技术含量高, 投资大, 在它的价格发生变化后, 调整生产、增加供给的难度大, 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故各类运动场馆的供给弹性小于1。

第二, 一般运动器材、用品的供给弹性大于1。生产体育竞赛产品的过程中, 运动器材和运动用品是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 如运动鞋、运动服装等, 由于这些要素的生产厂家和品牌较多, 当这些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后, 其产品的供给量变动的幅度比价格变化的幅度大, 所以, 此类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于1。

三、结束语

体育竞赛作为市场流通小的产品, 其经济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运作及营销策略, 只有遵循体育竞赛的经济特性和市场规律, 采取有效的市场开发策略, 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竞赛产品的市场能力, 取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璐, 付小春.论体育赛事的内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6)

[2].国家体委训练竞赛综合司.运动竞赛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3].刘建和等.运动竞赛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0

[4].陈云开.赛事经营管理概论[M].复旦入学出版社, 2003

[5].王守恒等.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6].杨铁黎等.关于体育产业产品特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2000 (3)

[7].丛湖平.体育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篇8

所谓奥运经济, 就是为满足举办奥运会的相关需要或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主办国或举办城市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从广义的角度讲, 奥运经济就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 以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为基础, 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与营运、奥运无形资产经营、奥运广告活动 (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推销、企业知名度推销、奥运设施与活动的冠名等) 等, 以奥运为支撑点引发的一切产业经济现象和效益的总称。

“奥林匹克”从来与“金钱”密不可分:早在1896年的雅典首届奥运会时, 组委会就因经费困难而接受了希腊慈善家阿维罗夫捐资修建体育场馆, “柯达”也经常为在相关体育赛事的纪念品上作广告而提供赞助。1900年的巴黎、1904年的圣路易、1908年的伦敦连续二届奥运会的开支都来自同时召开的世界博览会的收益。1981年萨拉热窝奥运会组委会签署了国内外447个商业性合同。从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起, 奥运会不仅仅再是体育盛会, 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奥运经济”这个词汇逐渐成为体育经济学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词。

二、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般而言, 体育经济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 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发达国家体育经济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 体育经济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体育产业也在逐渐壮大发展, 已被视为我国的朝阳产业, 存在极大的潜力,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这意味着我国体育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申奥成功更是为体育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将对我国体育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业包括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 如体育物质产品 (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 和体育信息产品 (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彩票、体育信息的传送等) , 以及体育劳务 (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等) 。

(1) 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化。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商业服务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外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体育管理咨询公司和体育俱乐部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之机, 一方面学习国外的技术、经验;另一方面, 也要注重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 力争进入国际市场, 和外国人一争高低。有助于中国企业包括体育企业借奥运会快步走向国际, 走向世界。

(2) 有助于体育产业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完善。奥运会, 将对政府做什么、支持什么的效果进行检验。这对我们调放结合发展体育产业有很大好处。比如是否要重点支持竞技体育, 放开其他体育办的产业;是否应从产业政策上鼓励民间私营企业投资体育产业, 特别是一些便于市场化运营的项目。如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是否应对从事为主体产业服务和为提高大众身体素质服务的项目和单位, 国内企业要在奥运经济中找到商机, 就要与外商企业进行竞争, 制度健全与科学, 是进行竞争的基础。因此, 奥运会将促进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这可能会使一些有条件的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加快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 加快体育产业中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构筑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

(3) 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完善。奥运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配套发展。目前, 我国体育产业还存在产权关系不明、资产管理不顺、市场发育不全、管理不善的诸多问题。我国体育的产业化水平还很落后, 与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称。为了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 政府要引导体育产业发展, 扩大体育经费来源, 在其税收政策上向体育产业倾斜。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 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 促进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加快完善体育产业政策, 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近几年来, 体育行政部门在建立体育产业政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中的许多方面仍因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 使发展受到限制和制约, 这对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4) 为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为企业营销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举办奥运会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受益的产业和间接受益的产业, 前者主要包括建筑业、交通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交通业、电信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 后者涉及的面更广一些。但综合起来看, 举办奥运会主要还是对新兴产业特别是包括体育在内的服务业的影响最大。企业可利用奥运会树立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 加快企业发展。奥运会是企业品牌推销的最佳时机。有助于促进我国内企业加快形成体育产业龙头企业的进程。奥运会将有助于我国体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体育企业。有助于我国企业的科技进步。在科技奥运下, 加快提高企业科技进步, 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面对的竞争是一种科技竞争。体育产业要想进步和发展, 必须借助高科技。有助于将体育产业与社区建设结合。

(5) 有助于全民健身运动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在北京举办奥运会, 将有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奥运会带来了对体育的兴趣, 对健身的重视, 对各种有助于身心健康的锻炼方式的推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而且也是培养体育消费群体, 从经济角度讲, 是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 培育体育市场的主体, 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传统体育和新运动项目开拓。

2. 奥运经济对体育旅游业的促进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事业, 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国都会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北京也不例外, 2005年, 北京已确定2006年~2020年间, 将把旅游业打造成北京支柱产业。在奥运期间, 将会有数以万计的运动员、教练员, 以及大量的观光游客云集中国, 中国地大物博, 文化古迹非常多, 通过奥运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中国来参观旅游, 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优美风光。在未来几年中, 旅游局将采用光纤宽带技术, 建立中心数据库, 通过互联网为全国各地的旅游点进行旅游咨询, 想到北京或到国内其他大城市旅游, 只需在街头点击鼠标, 就能将北京与国内其他旅游点的信息尽在掌握之中, 从而促进国内各大旅游城市的酒店餐饮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3. 奥运经济提升体育经济的科技含量

21世纪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互联网的极快发展, 让人难以想像几年后深入社会的广度和深度。2004年以IP网为基础的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将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届时将通过电视和宽带互联网直播奥运会, 让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都可看到奥运会在网上直播。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 有力地促进世界科技间的互动, 为了实现北京“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目标。它的运动场馆和奥运村的建设、通信、城市交通及绿色环保都离不开高科技技术的支持, 如环保技术、建筑节能技术、节水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网络宽带技术等等, 这给体育高新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势必将促进体育高科技产业的巨大发展。面向全世界进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合作, 促进人才的汇聚与使用, 高新成果的转化与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组与合并, 推动我国的体育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 并且带来无限的商机, 为以后我国体育经济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4. 奥运对我国体育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体育产业本身是本体, 围绕体育产业, 还有很多服务业, 体育服务业也需要有很大的发展。这次申办成功, 对我国体育领域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 围绕举办奥运会, 包括律师、咨询、媒体、金融、旅游、交通、IT行业等等, 各种各样的服务业的介入, 给举办国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就会。

5. 奥运文化对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是中国难得的一次历史机遇, 文化的交流也将更为频繁和开放, 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 北京加快了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率和规模, 对外文化交流数量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40%左右, 2008奥运让世界史好地了解中国, 让中国史好地走向世界, 把奥林匹克“更快、更强、更高”的精神, 切切实实地渗透到中国的体育文化中。

奥运会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全球性体育盛事, 受世界瞩目, 中国应该抓住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 迎接入世挑战, 实现中国体育产业质的飞跃。可以预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我国体育经济必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玲华:北京2008“:奥林匹克——体育经济”呼唤金融创新[J].中国外汇管理, 2002, (08)

[2]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3]刘福安, 李笋南.北京奥运文化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26 (3) :15~20

[4]符亚明.奥运经济对北京市产业发展直接影响研究[J].中国软件, 2003. (7) :37~38

体育人口与体育市场经济的研究 篇9

关键词:体育人口,体育市场经济,体育人口现状

体育运动得以形成规模是因为体育人口的存在, 同样也是组成体育市场的重要因素, 以此来看体育人口的总数与发展形势是直接关系到体育赛事、体育市场以及体育经济发展的, 这其中的内在联系也是紧紧相扣的。只有掌握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情况下, 才能够更好的推进体育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本质上实现强国强民的发展目标。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人口发展现状

1.1现状

体育社会化、市场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是与体育人口有着密切联系的, 我国体育人口的发展现状与特征也会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体育人口所涵盖的范围是我国社会整体中与体育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口,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来解读体育人口的话, 那它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化生活中体育已经成为各个项目的主体成份, 就当下的现状来看是呈体育人口数量多、体育范围较小且发展较快, 这是体育市场化整体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素, 同时也是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鲜明特征。

1.2特点

体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方式, 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在体育活动进行中能够将物质与精神作用相结合, 这是满足社会需求以及人类需要的一种活动形式, 这也是在社会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同发展下体育人口的特征之一。

1.2.1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社会化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竞争力度都需要通过体育人口来显示, 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体育发展是主体构成是体育人口, 同时也是推进体育发展与体育生存的关键因素, 同时对社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也起到持续推进的作用。

1.2.2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市场化之间的关系

体育市场化的发展进程是推动体育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体彩和足彩能够显示出体育发展中的货币资本市场, 那么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这使体育人口的发展力度逐年加大, 在体育人口中参与体彩和足彩的人数也是占有相当多一部分的, 那么体育人口的增加, 体育人口队伍的不断壮大是离不开体育市场化发展的, 反之体育人口的增加也是推动体育市场化经济进程的重要因素。

1.2.3体育人口发展与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

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依托在体育市场化基础上, 同时促进了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当中不论是直接参与体育事业管理的, 还是间接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活动的人口都在大幅度的明显增加。这一过程中使体育的体制发生了改变, 有计划经济体制过渡成为市场经济化体制, 以往工业性的体育也转换为经营型体育, 在管理方面有粗放型转变成集约型, 这一过程中体育人口在明显增加, 这对体育产业化发展进程无疑是一种良性的助推作用。

1.3发展趋势

第一, 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比赛的趣味性, 具体的赛事方案可以通过“时代列车”、“巧夺西瓜”、“木鞋外人”、“三人两代”等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命名以及趣味内容来体现, 保证参与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心得到放松, 使其健康的发展, 以有效增加体育人口。

第二, 农村化体育运动的发展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社会化进程中要将这一运动项目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以我国的国情来看农民人口的数量非常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在经济与结构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会对体育人口的增涨起到助推作用, 所以要讲体育运动发展成为农村生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第三, 体育比赛的行业化发展是依托在体育社会的基础上。我国多个省市举办的运动会中都是有多样化行业代表队的参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运动会传统的构建布局, 使体育运动的竞赛性变得鲜明, 同时有效增加体育人口。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人口社会功能

第一, 我国体育人口的提升对社会功能性的发展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其一是体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有计划经济发展成为市场经济;其二是体育经营模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打破粗放型、事业型的特征, 塑造集约型与经营型的存在特征, 于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来说是一种良性促进作用。

第二, 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口的增涨, 这使得体育在全方面的展示上显得十分充盈, 其中包括管理、经营以及观赏主体, 使体育市场更加活跃。

第三, 体育人口的提升、体育人口队伍的逐渐壮大是发展我国体育运动的有利支撑点。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就能够充分的体现这一点, 这就是我国体育人口提升所带来的重要社会价值。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人口发展方式

第一, 于城市来说需要借助体育市场的经济性活动来组织社区范围内的体育进程发展,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城市的体育人口数量。

第二, 于乡镇县城等农村地区来说需要调查研究地域性居民的喜好特征, 以此来开展体育活动才能够激发参与者的兴趣, 继而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与赛事当中。所以针对这部分地区的体育运动落实来说, 是需要具有群众性、大众性以及趣味性的, 引导农村居民能够自主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以此来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质量, 从而构建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体育人口发展战略。

第三, 使体育资本经营达到最大化, 具体的落实措施是体育彩票的群众基础性, 在拓展这一领域过程中要讲体彩中的福利性与获利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其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带动更多的人自主参与, 以拓展我国体育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 就是对体育人口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联系的简单分析,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需要体育人口的增加作为后盾力量的, 所以, 在提升我国体育人口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以其自身的现状与特征入手分析之后确定体育人口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此来确定目标进而制定相关的措施。以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 在体育人口的发展过程中主体对象应该确定为农村地区的居民, 所以在提升体育人口过程中需要以地域性的特色来具体拟定实施的战略, 以保证体育人口的质量与数量。

参考文献

[1]董昆.浅谈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商贸.2009年17期.

[2]聂磊.论奥运经济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1期.

[3]叶桂萍.我国发展体育经济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年20期.

论体育与经济 篇10

1 体育的价值与功能

体育的价值可以以三个不同的体育表现形式和体系来体现:

1) 运动健身。为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健康, 运动健身就成为人们追求以善为朱德的人类活动形式, 在体育的大系统中, 运动健身是其最具本质性的体现。运动健身镇对人的身体, 从改善体质入手, 增进健康, 提高素质, 增强适应能力。虽然它在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相异的内容和方式, 但通过专门性的身体运动达到健身的目的却基本相同,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人们运动健身活动所体现的价值具有合目的性, 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善”, 是对个体的健康有益、对群体的生存有益、对民族的发展有益、对人类进步有益的“善”。

2) 体育教育。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它是以求真为主要目的人类活动。体育教育 将体育的方式融入教育体系, 成为使受教育者在自身、知识及精神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体育事件中, 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 经过对体育活动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形成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构成了丰富的知识体系, 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 使之达到求真的目的。无论是源自人类萌芽期劳动教育的身体教育本身, 还是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中的御、射, 直至现代已经形成完整体系的学校体育教育, 都表现出探索人体运动规律, 获取体育知识, 乃至科学地进行运动的求真目的。

3)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其特点是主体间以竞争为手段, 通过对某种极限的挑战以及对自我的超越而达到精神的满足。竞技体育是体育系统中最体现美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它融体育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于一体, 追求着一种超功利、美好的理想境界。

体育的功能产生于它的本质, 体育的功能体现在人的活动中。具体而言, 体育具有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体育的功能和体育的价值之间就十分密切的关系。体育的功能是体育的价值的内在基础, 是实现体育的价值的前提。当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体育活动时, 体育的功能就得以表达和发挥, 并在实现主体需要的过程中, 体现出对于主体的价值。

2 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 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 受经济的制约, 又反作用于经济, 这也是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拓宽了实现体育经济价值的途径。经济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决定体育发展规模和速度。体育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发展和保护劳动力;体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培养劳动力, “修理”和恢复劳动力, 延长劳动力;体育在经济增长中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体育与经济的这种关系已为人们所公认。目前, 我国的体育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体育市场正在建立, 体育潜在的经济价值是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了无限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体育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是一种社会存在, 体育作为一项生产性的文化事业, 既有社会效益, 又有经济效益。体育经济既是社会消费性经济, 又是生活性经济, 体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相互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一个以体育服务为宗旨、以体育经营为手段、以体育产品为内容的专门交易场所——体育市场应运而生。它可以为社会提供体育消费服务产品、为社会提供体育信息、为社会提供体育健身娱乐场所, 它能够调节体育市场的数量与规模, 能够提供就业机会, 为国家增加税收。此外, 举行大型国际比赛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采用民办的形式, 通过出售电视广播转播权和发行纪念币、赞助券等, 盈利2.5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也通过企业赞助、出卖电视转播权等盈利3亿美元等等。随着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体育经济产业, 已成为一些国家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 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讲, 体育虽不直接参加物质生产, 不出产社会物质产品, 但劳动者因接受身体教育而强身健体, 增长相关的科学知识, 形成多种身体技能, 体育运动参与者明显受益,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体育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客观存在不可低估的。

3 体育与经济的未来展望

利用体育运动去激活市场, 发展经济已进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系列之中, 如何发挥体育运动的自身优势, 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 是体育部门及各行业部门应该注重的重要课题之一。体育与经济效益的联系现在愈来愈显示出它们自身的价值, 体育对经济的发展也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中, 它所产生的效益从有形和无形方面都是不可低估的。两者之间有其相互推动的作用, 也有相互依赖的作用, 这样促使着体育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壮大。

3.1 改变思路, 以体育产业为龙头, 带动经济的逐步增长

体育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体育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体育产业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产业, 体育消费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欢愉、享受的消费。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是无限制的, 因此, 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制的。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 必须积极主动地同市场经济接轨, 尽快建立和完善体育市场经济体系。使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与世界体育的时代潮流更进一步地协调起来, 按现代企业体制建立和运作, 实行政事、政企、政群分开, 体育行政机构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 建立产业管理部门, 使体育稳步走向社会, 进人市场。体育的产业化, 为社会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 对社会就业、旅游及对外宣传起到了推广作用。体育产业化的形成, 吸引了众多企业的青睐, 使被动的、单一生产销售途径以高质量的生产销售渠道所代替, 起到主动占领市场的作用。

3.2 体育走企业化道路, 建立体育市场经济体系

体育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要走企业化道路, 它们对运动场馆和器材设施等国有资产拥有使用权和管理权, 并要承担使这些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义务。它们应是独立核算单位, 有掌握人、财、物的权利, 并具有法人资格。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 提高经济效益, 又对体育运动的设施、器材、设备及运动员或运动队的窘薄的经济投入起到了改善作用。因此, 体育管理者和决策者应加快我国体育企业化的进程, 尽早促使体育同市场经济的全面接轨与联手, 以推动我国体育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以竞技体育为突破口, 实现“科学兴体”

体育运动的广泛发展, 为竞技体育奠定了基础, 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因此, 应建立科研和训练联合机制, 科研为运动队提供有偿服务, 使体育科技从公益型走向经营型, 面向社会, 面向市场, 面向需求, 参与竞争, 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 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科技训练效果, 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 也要积极培育和开发群众体育的消费市场, 建立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和群众体育自我投资的运行机制。使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 达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水平的目的。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体育的经济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体育虽不直接参加物质生产, 但它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客观存在的。为使体育与经济能更好的相互促进, 笔者对它们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体育,经济,展望

参考文献

[1]颜天民, 熊焰等.体育概论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法规、[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卢元镇.中国社会体育学[M].北京:业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3]梁有明.浅析体育与经济[J].广西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1:52-55.

8月,体育经济的“情绪” 篇11

情绪化的球市

8月7日,情绪化的一天,情绪化的北京,情绪化的中国体育。

在决赛前的几天已经买不到工体现场的门票。那个晚上,记者穿行在三里屯的酒吧街,为的是要在一个很有气氛的环境中,深切的感受中国足球队离冠军之巅最近一次的荣耀与激情。

记者的设想没有错,三里屯的酒吧街已经被中国队的决赛煮沸。一家一家的搜寻,已经没有容身之地了,不用说座位,能够远远的——甚至只是透过玻璃窗——看到电视镜头的立足之地都已经没有了。

这就是那个情绪化的晚上最为经典的场面。在北京的大街上,到处是身上裹着五星红旗脸上涂贴着五星红旗欢呼雀跃的人头,狂放激昂,仿佛一个小时后的胜利已经稳操在手。

谁又能想到半个多月前,亚洲杯还曾异常失落的感受不到北京球迷的脉搏。同样是北京工体6万人看台,开幕式上寥寥的人群,一次又一次的嘘声,就曾经让稳坐亚足联秘书长高位32年的维拉潘心生不快,愤而出言相批。维拉潘言辞的不当还因此引发了北京球迷的抗议和不满。也正是在维拉潘和北京球迷的这番交锋中,本届亚洲杯才更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情绪化的票房

8月7日,午夜11点,中国球迷情绪跌入低谷。11点40分,当记者裹挟在人群中走在工体北路上的时候,遗憾甚至愤懑的情绪清晰可感。

不过,抛开一场球赛的胜败输赢,抛开球迷中间或许失当的民族情绪,单从一场体育赛事的市场成效来说,这届亚洲杯球市的火爆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意料之外。

中体竞赛管理集团是本届亚洲杯北京赛区的票务总代理。当中日对决即将开始的时候,外界在揣测中国队胜算几何,中体竞赛已经在为火得不能再火的球市而心花怒放了。8月5日,中体竞赛集团就宣布,中日决赛的球票几乎全部销售一空。而在两天前的8月3日,也就是中国对阵伊朗之前,冠军赛门票销售还不到20%。

中体竞赛管理集团总裁助理王奇告诉记者,8月3日晚上,中国队点球赢了伊朗,球迷一出来,就把售票点200元的球票当天晚上一扫而光。而中体竞赛集团在半决赛前还亏空三四百万。

在亚洲杯决赛前一天,对于这次票房的火爆,王奇喜形于色:“我告诉你,这次绝对是中国体育竞赛产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票房操作。我们当初花2000万元承包亚洲杯的票房,现在仅决赛这一场球,票面价值就是3000万元!” 在这之前记者等待王奇接受采访的3个小时之内,王奇的小办公室一直有人进进出出,他的手机和桌上的座机交替而响几乎没有间断。记者算了一下,来找他的人不下10个,打给他的电话超过40个。几乎所有找他的人都是要买决赛球票的。当时球市的火爆可见一斑。

虽然最后的统计结果还没出来,但是王奇粗略地为记者算了这次亚洲杯比赛的账:中体竞赛集团买断北京赛区10场比赛票务销售花了2000万元,用于广告宣传和人员开支600万元,总开支为2600万元。在半决赛前门票收入已到2200—2300万,而最后一场决赛票面总价格更是在3000万元左右,所以中体竞赛集团此次亚洲杯盈利将超过2600万。一次单项赛事的门票利润能达到这么多,这在中国体育产业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本届亚洲杯的票房也是如此的情绪化。从决赛时球市的火爆,人们无法想象开幕时的冷清。揭幕战上,即使有中国队的参赛,上座率不到8成;7月18日,开赛第二天,印尼队与卡塔尔队的小组比赛,能容纳6万人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只坐了不到2000人,工体门外票贩子手中的票最低价格已经跌到10元,依旧无人问津;7月21日,中国队对印尼队,在中体竞赛的票务销售记录上卖出还不到1万张……对于这种低迷的状况,亚洲杯的组织者此前是没有想到的。

一前一后,一冷一热,球市变化的起伏跌宕,投资其中的市场企业也随之情绪化。首都体育学院管理系体育经济专家杨铁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了一个例子。阿迪达斯和耐克都是国际体育界的著名品牌,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和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上,他们分别赞助了法国队和巴西队。1998年,法国队最终以3:0大胜巴西队夺得大力神杯。之后,法国队的赞助商阿迪达斯因此销售业绩大增。而在2002年,巴西队2:0力克德国战车,第5次捧起大力神杯,同样,巴西队的赞助商耐克销售业绩在此后直线上升。

体育竞赛的结果就是这样难以预测,而体育经济的投资者是否盈利也就多少多了一份商业之外的因素。以这次亚洲杯买断北京赛区票务的中体竞赛集团来说,最初也多少有些偶然性和赌一把的心态。王奇介绍了他们当初介入亚洲杯票务的经过,“我以前是中体广告公司总经理,我们公司一直在做女足的五大赛事,去年砸了,‘非典’把女足世界杯耽误了,不在中国改美国了,我们前前后后赔了大概500万。中体公司有规定,哪个总经理赔钱,哪个总经理下台。那帮女足姑娘看我受罪特别过意不去,后来任丽萍她们跟北京足协商量,把亚洲杯分给中体一点吧。于是就开始谈判。开始定的是我们和另外两家公司合办,一家出50万。后来中体竞赛集团想,干脆‘垄断’了算了,2000万元,亚洲杯的票务就归我们了。当时还觉得有些冒险,因为工体一共10场球,体育圈没人做过这么大的项目,现在看来,比做一个联赛挣的都多。”

狂热商机背后的遗憾

事实上,一场体育赛事所能带来的也的确不只是一两家企业的经济收益,也不只是一两个行业的经济收益。杨铁黎介绍说,当今,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大有成为支柱产业之势。亚洲杯这样的体坛盛事,其巨大商机不仅体现在酒店、交通、餐饮方面,还体现在吉祥物、纪念品等相关商品上。据了解,在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上,有关商家就因此而大赚一把。但我国的商家在利用体育赛事发展体育经济方面还非常的不成熟。

以刚刚落幕的亚洲杯为例,狂热的商机背后,可圈可点之处就很多。亚洲杯结束,各方都开始忙着盘点盈亏。但记者发现,自始至终,包括北京赛区组委会在内都将赚钱的重心偏向了票务销售。每每说到炙手可热的亚洲杯球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也都将目光投向中体竞赛集团在票房上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大有可为的远不只是这一方面。就拿相关纪念品开发来说,这本不应是被冷落的一块大蛋糕。但据了解,此类商品生产、销售的授权都被山东一家公司抢得,这直接增加了北京商家销售此类商品的成本,而有些商家甚至不清楚进货渠道,以致在亚洲杯期间要想买到本届亚洲杯的吉祥物“贝贝”及相关的商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由于需要从山东进货亚洲杯纪念品成本较高。记者发现,工体附近的其他几家体育商品店铺都没有此类商品销售。

天意市场的部分零售商告诉记者,市场内根本没有亚洲杯纪念品销售。有商家表示,亚洲杯纪念品的宣传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球迷的消费热情。

此外,杨铁黎在谈到本届亚洲杯经营运作方面的问题时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像他这样一位体育经济方面的研究者,竟然在亚洲杯即将开赛的时候还不知道亚洲杯究竟在哪一天开幕。而且,同样的情况不只出现在他一个人身上。这直接反映的当然就是亚洲杯在宣传策划上的不到位,更深层次则反映了本届亚洲杯在商业化运作上的严重不足。

体育经济学 篇12

关键词: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经济学

一、引言

体育消费是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购买体育相关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需要的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于健康重要性以及体育价值功能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亦不断增加, 体育消费已成为人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通过经济支付的方式参与体育相关活动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大学生体育消费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亦是大学生自身爱好培养和能力锻炼的内在需求, 同时亦是拉动经济建设与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消费群体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对于实际的体育消费倾向产生重要影响, 正是基于此, 本文试图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展开分析并揭示其经济学特性。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

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区别于一般消费行为, 表现为其主观消费意识较强, 感性成分较多, 且其本身并非生产者而属于绝对的实际支付能力却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 等等。大学生体育消费与传统消费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如表1所示:

1. 支付能力的差异性

以付费的方式来实现体育消费已经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但从体育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来看, 体育消费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仍属于奢侈品消费。作为奢侈品, 体育消费的经济特性首先表现为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1, 即因为体育消费相对于大学生其他消费品的价格水平较高, 导致诸多大学生通常难以支付体育消费的高额费用, 从而使得体育消费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较大。从大学生实际生活水平 (对应于体育消费的支付能力) 差异性的角度出发,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的体育经济理论上是部分家庭富庶的“贵族”经济, 是在对大学生的收入水平与支付能力进行充分细分之后所确定的市场, 并且收入水平越高, 大学生用于生活必需品的开支也就越少, 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就越大。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 正因为大学生支付能力差异性的存在, 同类型体育消费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是不相同的, 并且间接支付体育消费的主体并非大学生本身。基于此, 对于实际支付能力的细分是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展开分析的重要前提。

2. 产品消费的拓展性

体育消费 (尤其是竞技型的体育活动以及群体型的体育活动所构成的体育消费) 使得产品消费表现出一定的拓展性。亦即诸多体育消费均属于互补性商品或者关联性商品, 一种体育消费或者一次体育消费将引发种类更为繁多、活动更为频繁的体育消费。如对于篮球爱好者而言, 其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篮球的购买, 同时还包括运动服、运动鞋、篮球俱乐部、篮球比赛等。同样, 对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消费活动必须建立在团体活动的基础上, 因此一旦该类体育消费热潮形成将引发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消费。体育产品消费的拓展性揭示出, 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突出表现为互补性消费与群体性消费, 对于厂家而言其营销策略在于尽可能地开发体育产品的延伸产品或者相关产品, 从增加体育产品的消费深度拓展到增加消费频次与消费宽度。

3. 消费习惯的跟随性

从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程度出发, 体育消费品市场是为满足不同大学生 (体育特长生、体育爱好者、体育活动跟随者等) 的体育偏好或者不同大学生的实际支付能力而存在。从供给的角度而言, 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体育用品厂商经过市场细分之后所确定的机会市场, 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消费习惯容易受到身边消费者 (主要是同学) 的影响而表现出跟随性。从大学生非正式体育团体的着装一致性、行动一致性, 大学生体育消费团体消费的跟随性特征更为明显。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及其行为特征在大学入学前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时同样是不确定的, 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形成的非正式团体所具有的对于团队成员的无形约束和影响使得个体的消费习惯逐渐被同化。

4. 消费路径的依赖性

大学生消费路径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媒体报道、海报宣传、个人崇拜、网络资讯等均将诱导大学生乐意选择通过体育用品专卖店、网站、俱乐部活动等多种渠道参与体育消费。此外, 大学生对于体育品牌的忠诚度同样会导致大学生持续地选择相关体育产品的消费习惯。以上均表现为大学生消费路径的依赖性, 即大学生一旦形成对某体育明星的热爱或者某体育活动的偏好, 该意识形态将被不断强化和放大, 使得大学生将更为倾向和依赖于该类型的体育消费。消费路径的依赖性具体表现为, 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对于某体育明星的崇拜而乐意购买以该明星命名的体育用品、参与以该明星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以及与该明星相关的体育宣传活动;大学生同样会因为对于体育品牌的钟爱而乐意选择由该体育品牌所延伸出来的系列体育用品。在大学生价值观与理性消费意识与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建立之前, 其对于体育消费路径的依赖性将演变为持续的体育消费与经济支付。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学特性分析

体育消费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其与传统商品存在诸多差异性, 从而表现出与一般商品的差异性, 如表2所示:

1. 需求层次差异性

经典经济学中将需求定义为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不同的价格水平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产品的数量。当前的大学生仅属于消费者而非生产者, 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支付能力, 显然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火爆市场无法用传统的需求理论加以解释。因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 对于体育消费 (尤其是体育品牌产品的消费) 而言, 绝大多数大学生体育爱好者具有强烈的购买意愿但却并不具备对该商品的支付能力, 因此理论上体育消费仅属于部分大学生的真正需求。但从当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来看, 体育消费并不完全是家庭宽裕的大学生的专利品, 普通大学生尤其对于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爱好的大学生的消费偏好使得其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层次不断增加。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以及量入为出的思想对于当前的许多消费者而言已经不复存在, 大学生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以必要的生活支出换取体育消费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求理论悖论揭示出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别是传统消费者的感性消费者, 其所具有的需求层次差异性为体育相关产品厂家获得了无限商机。

2. 效用体验差异性

按照萨缪尔森给出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不难发现, 从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出发, 对人本身影响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 而是幸福本身。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 人们是否幸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同样, 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 其生活水平的高低并不直接对应于幸福程度。当大学生在有限生活收入来源条件下对于体育消费的追求能够获得足够的效用并且该效应能够逐步接近于其欲望水平, 甚至超出其欲望水平时, 其幸福程度不断增加。当然, 这一效用既可以是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所获得的客观满足程度, 亦可以认为是体育消费并无实用性但其可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炫耀资本而使大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程度 (如虚荣心得到满足、团体归属感得到满足或者偏好一致性得到满足等) 。另外, 大学生获得效用的渠道是多方面的, 如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社会团体等, 从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来说, 当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过于单一,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将迅速产生作用, 消费者最大化的总效用自然会降低, 当从消费者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时, 各种效用不会迅速递减, 并可能会实现总效用的最大化。因此根据效用理论可以预测, 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的塑求将逐步趋向于向多元化消费特征发展。

3. 弹性表征差异性

从现实来看, 所谓的奢侈品在很多情况下的价格要高出其价值本身很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奢侈品的炒作抬高了奢侈品的价值。根据弹性理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商品 (奢侈品和必需品) , 厂商所采取的定价策略亦将随之不同。比如在一般情况下,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 (必需品) 由于其价格弹性小于1, 厂商将提高价格从而获得更大收益,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 (奢侈商品) 由于其价格弹性大于1, 厂商可降低价格从而获得更大收益。以上结论产生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偏好趋同的特定条件下。然而对于现代大学生消费群体, 由于不同消费个体之间即使对于同一种体育消费, 由于收入水平与消费偏好差异性较大, 大学生对于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差甚远, 亦即厂商通常无法判断大学生的具体支付愿望 (而非支付能力) 以及消费偏好 (而非消费倾向) 而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收入弹性。另外, 由于当代部分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影响, 提高体育消费价格时反而会使得体育消费需求增加, 价格较低时却无人问津。因此, 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中, 体育消费品反而被定义为缺乏弹性的商品。

4. 外部经济差异性

大学生体育消费同时具有正向外部性与负向外部性, 其中正向外部性表现为体育消费带动了大学校园的积极消费, 因为体育消费要远优于上网消费、旅游消费、购物消费以及非理性的攀比消费等。此外, 体育消费建立在正常的体育爱好以及消费习惯的基础上, 其作为团体活动必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可见体育消费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 同时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锻炼大学生的体魄, 愉悦大学生的身心, 即体育消费有益于大学生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负向外部性表现为, 大学生体育消费所具有的攀比特征以及跟风特征可能会误导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尤其是当体育活动的适应性特征因为盲目的体育消费而被忽略时, 其可能会束缚大学生天赋的发展以及潜能的突破, 甚至会引发非理性的生活消费习惯 (比如透支生活费以及放弃学业而选择体育活动等) 。大学生体育消费所具有的正负外部性对于高等教育的启示在于, 正常、合理的体育消费必须建立在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基础上, 切不可盲目攀比与跟风。

四、结束语

体育消费是社会文化现象和表征, 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体育消费取决于特定的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习惯、消费水平与消费意识等, 同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文章的分析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及其经济学特性区别于传统消费, 因此引导正确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包括: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意识, 提倡量力而行的节约型消费, 避免炫耀型体育消费;考虑体育消费的个性化、差异性、适应性特征, 量体裁衣, 避免跟风型体育消费;培育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杜绝因为明星崇拜、精神寄托等出现的非理性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韩燕万建红: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与消费行为[J].商场现代化, 2006, (26) :171~172

[2]邓小林涂绍生海宛平: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06, 25 (5) :132~134

[3]王奕全: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06, 28 (2) :62~64

上一篇:大学社团下一篇:五味子木脂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