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体育经济

2024-08-09

假日体育经济(共11篇)

假日体育经济 篇1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 使得我国体育旅游业在数量与质量上, 均有稳定和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假日经济属性的分析, 进一步讨论假日经济对体育旅游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 人们对个人的健康标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体育的需求增加了, 这使得体育与旅游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人们外出游玩时到草原去骑马射箭, 去海滩划船、打沙滩排球, 去参加或观赏各种体育比赛, 根据季节可以冬天到北方滑冰、滑雪。另外,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参加登山、漂流、滑翔等极限活动。从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了体育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也进一步证明了旅游与体育联系的紧密性。

1 假日经济的本质属性

“假日经济”本质上是在节假日空闲时间内的一种消费现象, 也是人们在特定时段内消费的集中体现。人们的闲暇时间, 即:每天工作以外的时间, 包括:周末和节假日。由于各个时间段的时间长短不同, 人们的消费倾向也不尽相同。短时间居民一般用于日常性的消费, 而对于时间比较长 (暑假、五一和十一等等) 的消费则属于非日常性消费, 人们要到离居住地比较远的地方去进行非日常的的消费也就是假期移动消费。

旅游动机、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这三项内容是发生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在国家对节假日没有调整以前, 由于休闲时间条件的限制, 长距离和长时间的旅游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移动消费根本无法形成, 居民的消费只能限制在居住地, 由于无法形成移动消费, 所以“假日消费”也无法形成。旅游消费是移动消费的一种, 必须在“五一、十一、和春节等等”长时间的假期进行消费。在长假期间, 由于旅游消费需求拉动, 交通运输业、各地商业等都有不同的增长, 因此, 旅游消费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根据上面的论述, 可以定性的认为假日消费的本质就是在节假日时间内的旅游消费, 根据推论假日经济的本质也就是旅游经济。

2 发展体育旅游经济的社会背景及相关理论分析

2.1 假日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社会背景

首先,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的文化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社会的文化条件是假日体育消费和假日旅游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其次, 现代人的消费观念, 消费时尚是假日体育旅游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原因。当今社会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 希望自己在现实社会中不会落伍, 要想成为社会当中最为幸福的人, 就必须拥有理想、文明、快乐、美好的闲暇生活, 这是任何人所期盼的。有品味、有情调是现代社会的时尚, 同时也是人们进行消费和度假方式, 也是社会发展的潮流。现代人一到假期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去哪里玩?或者去哪旅游?”假期出去游玩已成为城镇居民不可缺少的事情, 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社会富有了, 经济发达了, 娱乐休闲已成为时尚, 也为假日体育旅游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这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了色彩, 同时假日体育消费也对假日体育旅游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再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整天忙着为工作和事业奔波, 再加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进步, 对人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更高了, 为了适应社会, 跟上社会的节奏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激烈竞争。在这样长期激烈竞争的状态下人们都渴望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得到休息、放松和调整的机会。假日体育是人们休息和调整的最佳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促使人们从事各种体育消费活动, 同时也对假日体育旅游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 经济的发展, 社会节奏的加快等等促进了假日体育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2.2 发展假日旅游的理论基点

按照体育旅游产生原因可以将其供求非均衡分为两类:

第一, 由于技术性因素引起的非均衡称为技术性的体育旅游供求非均衡, 技术性因素包括:国家、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等因素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旅游供求非均衡的原因, 比如:旅游者的需求不同, 要想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就必须要求旅游具有多样性, 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的话就会产生矛盾;旅游者的需求随着时间的变迁使得他们的需求具有多变性和发展性, 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就会产生矛盾等都可以划归为影响体育旅游的技术性因素。

第二, 由于制度性因素引起的非均衡称之为制度性体育旅游供求非均衡。它包括:文化、体制、发展战略等因素。比如由于选择的旅游发展战略导致旅游供求非均衡, 给旅游供求非均衡成为可能创造了条件。具体的谈到假日体育旅游供求非均衡制度性原因, 是指国家对节假日时间的规定安排所导致的体育旅游供求关系非均衡的。体育旅游的需求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当中, 体育旅游与多数产业一样, 供给状况跟不上需求的变动, 从而导致供给状况的改善往往带有滞后性, 也就是说, 供给往往表现出来的固定性, 而对于需求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发展的具有可变动性。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共同协调发展的产业,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正是由于体育旅游的特殊性, 使得更加突出了供给的滞后性, 而且体育旅游的开展与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到节假日体育旅游的需求量开始增加, 而对于旅游的供给根本无法采取地区间移动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再加上体育旅游供给有一种天然的区域分割性特征, 地区结构也是造成体育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非均衡的原因之一。

2.3 发展假日体育旅游的心理动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假日经济的本质属性以及假日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指出了我国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发展假日体育旅游经济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的理论基点与社会心理动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假日经济,体育旅游,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明.中国“假日经济”发展初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荆彦宏.试论假日经济下体育旅游业的开发[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梁利民.假日经济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罗永义, 林民牛.对体育旅游概念的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 2009.

假日体育经济 篇2

在假日旅游经济的内容选择中,旅游带着它特有的亲和力脱颖而出,它不仅成为假日旅游经济的首选突破口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假日旅游经济的主要内容.假日旅游能作为启动假日旅游经济的首选突破口并成为其主要内容,是有它的客观必然性的.首先,它符合了富起来的中国人的心愿,是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具体表现.其次,它也顺应了国际潮流和我国改革的要求.作为一门新兴的“无烟工业”,它在为国家创汇、解决就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知名度、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假日旅游启动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它所具有的巨大诱惑力和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这无疑会使我们对假日旅游充满热情,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的美好前景.但是,发展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假日旅游火爆景象的背后,也有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第一,由于消费的过度集中引发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一些企业来讲,一年中过度集中的几个消费时间把消费需求明显地区分为淡旺两季,由于消费群体的规模、消费的投向等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大,所以极易造成企业投资决策的困难,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投资取向等不易准确把握,形成淡季时企业服务能力供过于求,旺季时又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影响了旺季时对服务需求的满足,而且旺季时的旺盛需求也会带来一些企业从经济效益考虑而产生的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特别是某些经营者,面对汹涌而至的巨大获益机会,本能地、不可避免地要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采取一些短视行为,像强行售卖、暴利经营、欺诈经营等,既扰乱了市场秩序,又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这些都会对消费者假日旅游消费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使消费者对旅游消费的心理预期值大打折扣,消费热情随之降低就是必然.第二,目前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新的增长点不多,旅游市场细分工作做得不够,市场尚处在发展初期的较为混沌的粗线条发展阶段.今天的旅游,更多的还是靠激情消费来支持的,旅游业的经营者也更多地还是把目光集中在对旅游产品实施激情消费的这部分人身上.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来讲,一个普遍规律是,要想延长其市场生命周期,必须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改进产品,不断开发和推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假日消费包括四个层次:第一是满足生理需要层次的消费,例如日用商品、食物、衣物等方面的支出;第二是满足健康娱乐层次的消费 例如体育活动、旅游活动、个人爱好需要、家庭娱乐、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支出;第三是满足发展需要层次的消费,例如图书、技能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第四是满足精神需要层次的消费,例如献爱心等公益活动、赠送礼品等情感领域的消费。从假日消费的四个层次看,第一个层次与平时消费内容是相同的,只是消费时间上相对集中而已。节假日的消费主要体现在后三个层次上,即闲暇消费。因此,假日旅游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主要是闲暇消费,这是对消费层次性质上的分析,但并不等于说假日消费就是闲暇消费,也不等于说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不重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稳步的提高,物资生活的改善,使人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占家庭和个人的收入的比例逐渐降低,即恩格尔系数也逐渐下降。根据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需求依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且他认为当生理、安全等低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有资料显示,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元,增长比率将到达 4.1%,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货币收入也由1978年 343.4元上升到了2002年的5793元,是1978 年的近17倍,平均实际工资逐年提高。这些都表明消费需求的支付能力显著提高。对要求效用最大化的城镇居民来说,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求精神生活的轻松、休闲,早在1996年的先富起来的广东省工人、农民就曾有过包飞机旅游的事情。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年收入达到500-800美元时,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从上述资料可知,2002年我国的居民人均收入就已达到5793元,居民存款余额达到 8亿多元,并还在不断增长。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的门槛。

假日旅游经济的形成条件

第一,假日旅游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休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或曰大众休闲时代 是假日旅游经济形成的基础。从世界范围看,假日旅游经济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休闲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一部分人的特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休闲已经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经过21年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初具规模 人民生活获得了巨大变化,休闲也具有了大众化趋势,可以看出,从少数人炫耀式消费到大众休闲消费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第二,假日旅游经济的直接原因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够创造出可供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假日旅游经济是不可能形成的。

第三,居民收入的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判断,当国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00-400 美元时,居民就产生了在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800-1000美元时,则想去邻国旅游。而超过3000美元时,便有了去远方国家旅游的要求。如1999 年北京市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82.8 元,折合1110.4美元,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判断标准,北京人已经具备去邻国旅游的财力和需求,作为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注意北京市居民收入和旅游需求的变化。

第四,生活时间分配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劳动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的增加。劳动时间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市场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非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就市场劳动时间而言,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每周工作时间都低于50 小时 即不到每周全部生活时间168 小时的三分之一。

第五,闲暇设施的供给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假日旅游经济必要充分条件。假日旅游经济不仅受时间的限制,还受到空间和设施的限制,假日旅游经济不是生活必需消费,而是选择性消费。换言之,可以消费也可以不消费,可以多消费也可以少消费,但是,闲暇设施的供给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从几次长假看,我国的闲暇设施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以及结构上都不能满足国民休闲的需求

第六,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消费贷款制度的确立。保障水平低的居民要为养老 医疗进行储蓄,保障水平高的居民则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建立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 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贷款制度是适应如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大额消费的一种贷款制度,是鼓励居民适时消费的一种政策。

第七 假日旅游经济与新的闲暇观的确立。因为假日旅游经济与人们的闲暇消费密切相关,从经济学角度看,至少在19世纪以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闲暇消费是反经济的,有害于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认为闲暇消费没有产出,并且需要消费的时间,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同时,与必要的节约和资本积累相对立,因此,休闲与传统的劳动伦理观背道而驰。但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时间的缩短并不意味着生产相应减少,生产率的改进,补偿了生产的不足,休闲活动所带来的闲暇消费成为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没有消费生产将不能够继续下去;另一方面,消费的增长,也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因此 假日旅游经济对于社会生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功能。

假日旅游经济积极影响

1.扩大消费需求。微观经济学对需求的定义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要形成现实的需求,消费者必须同时具备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这两个基本因素。可是两个因素要兼而得之,时间长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时间和货币的多少正是决定购买欲望和能力的两个方面。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只赚钱,不消费的想法已经淡化,提前消费、信用消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这些都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也说明延长假日刺激消费具有了极大的可行性及现实性。一旦放松假日约束,我国居民仍有较大扩大消费的余地。

2.增加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购买物品可以获得满足,用经济学术语来衡量就叫效用。在一种商品的消费过程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会发生作用;在多种商品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追求的是总效用最大化,往往会用每元边际效用大的商品去取代每元边际效用小的商品,从而增加总效用。以上均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济学常识理论。依据此理论,我国居民过去可享用的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对闲暇时间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满足程度尚处于上升阶段。尤其是很多高薪阶层,在赚钱的方面已没有太多的感觉,工作的效用与效率已呈递减趋势。休假制的应运而生,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激励。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不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适当的延长假日时间的消费都可以促进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趋于最大化。

3.降低时间消费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通常指当某种生产要素有多种用途时,选择其中一种用途所必然要放弃的其他用途中的最高收益。比如某人工作一天的工资是100元,那么他休息一天的代价即机会成本是100元。薪水越高的人在应出勤的时间选择休息,则休息的机会成本越高。所以一般他不会轻易休息,更谈不上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期间,他享有节假日而不会损失其他收入,选择休息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这时他完全可以任意地支配这段时间,养精蓄锐,也有利于节假日结束后的工作效率提高。

4.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有资料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百元级、千元级迈入万元级。在物质生活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努力寻求更多能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方式。旅游、教育、培训、卫生、保健、装潢、参观、娱乐、运动等都是长假中涌现的消费热点,从而带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

5.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假日旅游经济实行后,人们在生活、生产方面要求得到的服务都与日俱增,使第三产业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要求,生产者会努力调整自己的人力、物力、技术,追加资金投入,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阶梯形式转换,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6.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999年第12期)撰文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的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也许10年~15年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亦将紧随其后。因而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专门提供休闲的第三产业在2015年左右将会主导劳务市场,它们为社会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岗位。比如休闲经济学家、旅游信息预报人员、休闲计划制订人员、时间银行工作人员、休闲陪同人员等,这些既弥补了经济生活中的空缺,又会连锁性地产生新行业,极大地解决因传统产业衰退而可能产生的失业问题。

假日旅游经济消极影响

1.资源配置的失调。假日旅游经济往往会引发集中式消费。在节假日期间,人们可能出现趋同行为。譬如大多数人几乎同时选择去旅游胜地饱览风光或涌入某大型超市狂购狂买。这可能会导致在极短的时间内,人流、物流、车流、财流等诸多资源疯狂聚集于某一个场所,导致空间上资源配置过于拥挤。而“花红无三日”,假期结束后可能出现长时间的寂静冷清现象,一盛一衰间反映出资源配置严重失调。短时间内资源的过于拥挤会使消费者享受程度下降,而旅游胜地、商场的人力物力也应付不过来,甚至引致大家都滞留于某个过程中,得不到预期的结

果。长此以往,人们会选择逃避假日消费,使假日旅游经济无用武之地。

真实的价格可以引导消费者与生产者双向选择。在一种动态的调整、理性的追求中保证市场交易的正常进行。但在假日旅游经济中,可以因为消费者一哄而上的购买冲动激发厂家、商家的乱涨价行为,也可能因为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抛售存货而出现频繁的降价行为。前者有损于消费者的福利也可能影响生产者的实际收入;后者同样可以伴随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等问题,更有损于生产者的长远发展。虽然“假日旅游经济,商机无限”,但把销售产品的希望全放在假日期间,只会造成短期行为,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衡。如何过假本来是个人的事,但长假往往造成人们对过假的期望值有所增加,如何安排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要过好假期离不开经济支撑。在群体消费中,人们普遍存在攀比、炫耀心理。甚至有“掏尽腰包、潇洒几日”的盲目行为。在这突如其来的消费浪潮中,经济地位不稳定、收入偏低的下岗工人、老人、民工等可能遭受心理上的冲击。要么尽其所能地卷入狂潮,影响假日结束后的正常生活;要么闭门不出,成了假日旅游经济中被遗忘的角落;要么可能经不起诱惑,做出危害社会的举动,这些都可能成为社会长期稳定的隐患。

畸形消费的泛滥。中国历来是一个勤俭节约、重积累轻消费的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已饱尝了缩紧裤带过苦日子的痛楚。对于消费问题,人们虽然充满了向往与好奇,但忽然间时间与收入都有所宽裕时,很多人仍会有初期的不适应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中,某些人利用社会进程中的某些转型、转轨的机会成为先富起来的人时,他们对金钱的控制与运用欲望也达到了顶峰。一掷千金、狂吃滥喝、歌舞升平、寻找刺激成了这些人在假日旅游经济中缓解心理压力、挥霍钱财的常见方式。这些都是畸形消费的一些表现。在这种消费中,人们只得到了短暂的快感。接踵而至的是更大的空虚与寂寞,又要寻找更多的方式来排遣。与之对应,每每长假结束时,很多人生理与心理方面有时非但没有得到放松,反而引发了更多的新问题,假日病便是畸形消费结成的恶果之一。

正效应减缓乃至停滞。假日旅游经济刚产生时,可能利大于弊。但若不及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可能会使其产生正效应的波及链条中断裂某一环节,从而使其积极影响复归平静,甚至又如一潭死水。假日旅游经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假日旅游经济的消费内容贫乏,度假设施不齐全,竞争手段单一化、短期化等都可能成为假日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阻力。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反映了单纯的假日延长可能会造成人们从放假中得到的满足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已证实了假日旅游经济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能会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假日经济在中国异军突起,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从我国现阶段来看,主要是以旅游消费为主。可以说,在我国,假日旅游经济就是假日经济的核心。

法定传统节假日旅游方面对中国经济起到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及影响。首先谈谈它的积极作用:①有利于人们利用假期进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其消极作用也有很多:①对消费市场的影响。②对旅游产品质量的影响。③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黄金周”带来的旅游热潮,人流和车流的猛增,使本来就拥堵的交通更加不堪重负,带来了交通运输方面的安全隐患,拥挤的车道,人山人海的车站旅客,给交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额外的压力④对食宿餐饮业的影响。假日的集中旅游客观上加大了食宿餐饮行业的经营成本。⑤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

假日体育经济 篇3

关键词:假日体育 体育消费 体育事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也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体育的理解已经不单单是进行简单的锻炼,人们更注重假日出游等新型的锻炼方式,在领略世界各地不同风景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假日体育的发展让人们从心理和身体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带动了我们体育经济的发展。

1、影响假日体育消费的因素

1.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随着我们经济改革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人们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支出,可以有一部分资金用来自由分配,这就为一些体育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提供了出游的经济基础。以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除了正常生活所需要的开支外,基本没有什么钱可以用来娱乐或者出游,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在小区锻炼或者是平时散散步等,现在生活条件普遍都提高了,所以在节假日时,大家都愿意在周围的景点或者和好友相约一起去其他城市游玩,散心、出行游玩除了可以开阔视野,使人心旷神怡之外还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人们通过旅游、观光不同的风景,缓解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调节身心,强健身体。

1.2、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80年代初人们的思想都是努力的工作,挣钱,养家,在休息时间都是在家休息,很少安排出去旅游或者出去郊游,而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从思想上改变了过去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之余,人们更愿意享受假日出游给我们带来的快感,从而缓解生活中和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压力。在平时的休息时间或者是五一和十一等小长假或者大长假,人们基本都会充分的利用假期时间给自己安排一些出游计划或者登山计划,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更多新鲜的空气,来充分的享受假期给心理和身体带来的自我放松。如今体育已经不仅仅代表体育运动和体育项目,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产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对体育事业的发展的影响

体育事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要发展好体育事业就必须解决好当前所遇到的问题。

2.1、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不同,体育事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体育产业更多的是注重获取经济利益,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体育竞技业。大众健身业、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旅游业、体育博彩、体育建筑、体育广告、体育赞助、体育保险、体育消费者等。其中体育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的主导力量,假日消费体育必然带动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人们在出去游玩时都喜欢穿一些运动服装或者专业的户外服装,户外活动的发展也带动了体育用品的发展,户外项目是一项比较专业的项目,所以在进行户外活动是人们都喜欢穿着专业的户外服、拿着专业的户外手电、户外水壶、户外拐杖等。为了让消费在更好的了解户外品牌,户外商就会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自己的品牌这样也就带动了体育广告也的发展。假日体育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链的发展,为我们体育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丰富的利润。

2.2、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事业相当体育产业来说更加注重社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人们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可以强身健体,提要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对身体的侵害,同时在一个轻松、自由、快乐、安静的环境中锻炼也能使人忘记痛苦,改善不良情绪,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创建良好的心态。女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者舞蹈运动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气质,使自己变的更加美丽。

2.3、促进国家体育经济发展

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体育经济事业的发展,人们在假期出游时,会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会在当地进行消费,比如人们出去游玩时,首先会购买出行所必须的衣物、日用品、购买机票、火车票、汽车票、预定宾馆、购买特产、去有名的景点参观,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消费活动,带动了国家的服装产业、日用品产业、交通产业、酒店产业、农副食品产业、和旅游产业、广告产业等多个行业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体制的共同发展,带动了国家级经济的繁荣发展,假日体育消费在近年不断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必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突破,我们应该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充分的发挥假日体育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总结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的革新,电子化的办公设备,减轻了人们的繁琐的工作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人们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全自动等家用电器的使用,也减少了人们做家务的时间。小时工、钟点工、家庭保姆的出现也减少了条件较好家庭的家务时间,人们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体育休闲活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休闲时间的充裕,在节假日人们更愿意选择在近距离或者远距离的旅行,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缓解生活中带来的不快乐,这必然带动了我国体育产业、体育事业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向发达国家看齐迈出了更近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田林.我国假日体育消费的若干思考.商场现代化[J].2008年.第21期.

浅谈体育产业与假日经济 篇4

一、假日经济及其产生的背景

所谓“假日经济”其实质是由于假日的出现而体现出的一种短期、相对集中的消费经济。“假日经济”就其本质而言, 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 以消遣娱乐、饮食文化、旅游购物、体育休闲等为目的的消费经济。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 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 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 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 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 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 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 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年收入到500至800美元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 已达500美元左右, 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 可以说我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期的门槛; (2) 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 全年达到114天, 占全年总天数的31.2%。从某种意义上说, 假日消费情况的好坏, 决定了一年消费市场的阴晴; (3) 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 轻消费, 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实际上, 这是与较低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恩格尔定律表明,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低档品、基本生活消费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下降, 用于高档品各文化教育支出的比重将大幅增加。伴随着我国迈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 在政府和媒体相关措施的影响下, 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没有这一点, “假日经济”是无从谈起的。 (4) 我国大多数市场进入买方主导态势, 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假日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 各大商家在此时都重仓蓄势, 以罕见的低价投放市场。好多厂家还推出返现加赠、以旧换新等活动, 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高端平价带来的震撼体验, 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引起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基于以上原因, “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出现遂成为必然。

二、假日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1. 假日经济的发展为体育产业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 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少, 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 消费者追求生活质量, 渴望满足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化, 并日益趋向理性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体育价值的新取向。由于人们对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加。健康加快乐等于幸福的理念正在被国人所认同, 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 也为体育产业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假日经济的特点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假日经济, 它本质上是一种休闲消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 运动娱乐消费将成为假日经济消费的新热点。居民节假日消费选择的变化趋势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潜在市场。体育消费者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对体育消费内容、消费方式的选择也不同。现代人在体育消费中注重参与性, 注重寻求刺激、新型、新奇的运动项目。人们在休闲消费中追求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 而是追求一种经济和体验。而体育这种运动娱乐消费既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同时又能起到健身、休闲和娱乐的多重作用。如果根据假日经济中游客活动量大的特点, 与旅游部门协调配合, 把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假日经济融为一体, 做到互动、互补和互助, 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 这一切都将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舞台和发挥空间。

3. 假日经济的系统性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扯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可以与体育及其他行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例如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结合, 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开发组合。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它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和健身性, 有会使旅游者情不自禁地产生融入和参与的欲望, 使游客在亲身体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 深刻地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 可以丰富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 拓展假日活动空间, 振兴民族地区经济,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假日经济环境下体育产业开发对策与设想

1. 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 保障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的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做保障。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建立健全促进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并加强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 做到思想统一, 有法可依, 为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 体育产业在假日经济中的发展应该走与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等相关的服务产业具有强烈的产业关联效应。因此, 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主要是把它融入到旅游等产业中去发展, 从而互相推进, 谋求共同发展。同时, 旅游和体育部门及政府应加强体育市场的法制化, 制定规范的体育市场发展政策, 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手段, 使体育市场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通过开发使体育产业在假日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开辟自然安全的健身路径

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 开辟公民走向自然的健身路径, 在野营路线上, 建设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 采用国建民营的方式, 让体育产业滚动发展。

4. 促进体育消费知识化, 增添假日消费文化内涵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时代, 开辟体育消费市场, 丰富假日经济还需掌握新知识、新方法, 提升体育消费的文化内涵, 增加吸引力。

5. 借西部大开发之际, 发掘西部传统体育项目, 发挥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 形成独特的西部旅游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仅以云南为例, 该省分布16个民族, 这些民族的体育活动, 渊源流长, 千姿百态, 体现着特定种族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每逢喜庆节日, 男女老少集在一起.载歌载舞, 打鸡毛球, 扔石头, 顶竹杆, 划龙船等, 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情, 让人觉得古朴有趣。同时, 西部地区山青水秀, 风光无限, 适合旅游。若把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旅游中, 形成独具特色的西部旅游, 将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一方面可以促进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又可以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

6.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 体育产业经济超常规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把知识与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 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文化修养高, 既懂体育知识, 又有经济头脑的专业管理队伍, 为假日经济环境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基础。

7. 加强宣传促销, 拓宽客源市场的覆盖面

宣传促销是推动保障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因此, 各地要强化宣传促销。在宣传促销战略方面, 要注重客源市场的针对性, 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的渗透宣传。

8. 加强联合与协作, 加快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步伐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还不协调, 水平很低, 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合作。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形成共享客源、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利益的互惠模式。

摘要:近年来, 假日经济和体育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假日经济产生的根源、假日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假日经济的环境下开发体育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产业,假日经济

参考文献

[1]佳佳:“假日消费”是篇大文章[J].中国第三产业, 2000[2]:6~7

[2]自玲:《体育西班牙旅游业中的地位[J].国外体育动态, 1998[45]:372

田头也有“假日经济” 篇5

据报道,2000年“五·一”期间,余姚农民就稍稍尝到了一些田头“假日经济”的甜头:

一是他们精心组织了“江浙沪万人摘杨梅”活动。在半个月的杨梅成熟期内,迎来了省内外游客2.1万多人,其中两个双休日每天都有4000名游客登杨梅山。这批游客总共“消化”新鲜杨梅30多万公斤,拉动了2000年当地杨梅市场价格。

二是余姚有10多个村的农民用“土里土气”的农家菜吸引游客。让那些城里来的“假日游客”坐在依山傍水的农家晒场上,在炊烟袅袅、鸡鸣狗叫的环境里,啃香喷喷的烤芋艿、喝黄澄澄的南瓜汤,享受一番别有风味的农家丰收乐。尽管他们每桌只收一二百元,但成本不高,“进账”也很可观。

三是余姚城郊有个农民开发“假日农业生产基地”,他把自,己的承包地用竹篱芭切成一个个小块,每小块20平方米,以每块每年150元的价格向城里人出租,让他们种瓜种菜、自由发挥,居然一下子租出200多块。每逢双休日,他的田头总是最热闹。那些城里人放着凉丝丝的空调问不“双休”,偏要携着妻儿到这里来“汗滴禾下土”,给了种田人一个赚钱的机会。

由此可见,开发田头“假日经济”,对于“消化”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都大有好处。同时,对于“分流”假日里涌向名山大川和各大城市的庞大游客群,减轻这些地方“吃住行”方面的压力,也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开发田头“假日经济”,办法远远不止上述余姚农民所创造的那几种。在美国,就有一位农民开办娱乐农场发了大财。

说来你可能不会相信,美国亚利桑皇后溪农民史耐普,一个周末可赚到1.5万美元。他靠的不是那600亩农田上种的棉花、马铃薯和水稻的丰收,而是仰仗他自己那片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农场里的干草堆迷宫、三轮车和小牲畜园。

纽约市郊区农民荷格森的事,也许更让你惊叹不已。荷格森的农场有一块3亩大、状如飞碟的玉米地迷宫,吸引了众多好奇者“到此一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有3万多游人造访了他的玉米地迷宫。

他山之石,给人颇多启迪。如果我们能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中,在玉米、高粱、水稻、蔬菜、果树、牧场、渔塘中,别出心裁地搞出我们的“观光农业”,就一定能做好田头“假日经济”这篇大文章。发展观光农业是提高都市郊县农业经营品种和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常见的都市观光农业形式有:

农业公园 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融为一体,供游人观赏。日本有个葡萄公园,将葡萄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及葡萄制品加工活动,与有关葡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歌舞、竞赛及庆典活动结合起来,吸引了很多新人,宾客长年不断。农业公园多为大型的综合性公园,园内设有生活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各种主题景观区及有关展览区等,也有迷你型的农业主题公园,如花卉、珍禽、水果公园等。

教育公园 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式。农园所种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均具有一定教育内涵,如生态农业、特种养殖、温室栽培、喷灌系统、家具展示等。教育农园是适应农业科普和中小学课程需要开设的,孩子们通过教育农园的现场学习,可学到一些黑板上难以描绘清楚的东西,效果要深刻得多。发达国家几乎都有教育农园,法国巴黎郊区有座教育农园,占地7万多平方米,开放了牛圈、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场地,向游人展示奶制品生产全过程,供观赏和现场教学。

采摘农场在作物成熟季节,吸引都市居民前来挑选采摘,购物尝鲜,感受丰收喜悦。对农场主来说,虽需添置必要的休闲设施,但节省了作物的采摘、整理、运销费用,产品价格仍然具有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这种自采自买方式不仅满足了休闲娱乐目的,体验了农场乐趣,而且产品也买得放心、如意。

垂钓农庄垂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户外活动,所费体力不多,又使人有一定的成就感。农庄不仅为钓翁们提供握杆垂钓的场所,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聚会的机会,深受都市中老年朋友的欢迎。垂钓农村可巧立名目,与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团合作举办各种钓鱼竞赛。

民俗旅游利用乡村特有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作为观光休闲活动的内容,如乡村民居、乡土社戏、人文古迹、民间祭祀、庙会赶集、婚嫁庆典等。既可让游客观赏。又可让游客参与其间,使之亲身体验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情景,感受农家生活变迁和农业文明演变。人们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可得到最大程度的身心放松。

刍议假日经济对体育旅游的影响 篇6

关键词:假日经济,体育旅游,自然环保

1 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背景

随着生态经济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人类对体育锻炼的自主认识越来越高, 生态体育旅游演变成为一种适应人类潮流发展与需要的经济发展形势, 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起飞, 另一方面加强了人类体质锻炼, 取得了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双赢。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高负荷催生了绝大部分的旅游经济发展, 人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都需要一个安宁的地方释放心灵, 也是现在旅游业的发展日益迅速的原因之一。而体育旅游属于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势, 是社会体育的一种重要产业分支。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活动, 体育旅游得益于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 是现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字面上看, 体育与旅游是两种基本不沾边的人类活动。体育活动是一项全民运动的社会活动, 是一个聚集人气和宣传效力的有效平台, 而旅游则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自主选择性, 是人类释放心灵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同样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具有活力的行业, 体育和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共振效应。因此在生态经济背景下, 需要把体育旅游摆在当前经济、文化、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

2 假日经济下生态体育旅游的内涵

作为一种社会效应较广的活动, 体育旅游主要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竞技竞赛、体育文化交流与旅游过程中各个元素之间关系的综合。既是为了满足旅游主体的专项需求, 也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一项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活动, 是以一定的体育设备和体育资源为条件, 以旅游为商品形式, 为旅游主体提供包括健身、娱乐和休闲的服务形式。

在生态体育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观, 适应时代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 并且有效的保障生态价值的持续增长。

一般来说, 生态体育涵盖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多种形式, 形式多样, 但是这些体育形式都是建立在生态绿色的基础上的。在当前生态体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 在体育实践中加强生态理念的渗透十分必要。

胡小明认为:“生态体育就是以自然的活动方式, 在自然环境下, 按照生物发育的规律来开展的一些身体活动。生态体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自然, 亲近自然, 贴近自然, 它是人文体育、绿色体育、环保体育、天然体育, 更重视阳光、空气、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价值。”

顾名思义, 生态体育旅游则是在自然的条件下, 以体育活动为目的, 以旅游为基本形式的社会活动。是在具有完善旅游系统的条件下, 加强全民身体素质, 提高体育水平, 同时达到身心释放的双赢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提高的表现形式。

郑晓祥认为:“所谓生态体育, 就是指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 即通过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的体育运动。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也就是说生态体育旅游是集人类发展、体育运动、环境保护与旅游事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发展模式, 是体育、环境和文化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并实现共同发展的体育运动或者旅游形式。

因此, 可以概括地说, 生态体育旅游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第一, 体育活动是在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发生的, 通过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融合, 并达到一定的适合体育旅游的发展环境, 形成的一项社会活动;第二, 体育旅游的主体具有一定的自主生态意识, 具有自然、和平、进步、和谐的绿色体育发展理念, 在参与体有活动的过程中, 能够自主进行环境保护, 捍卫生态平衡, 遵守一定的体育伦理和体育道德;第三, 体育旅游的活动目的是生态和谐的, 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自然条件与体育人文的和谐统一、体育旅游主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统一;第四, 是一种以旅游为形式的体育竞技活动, 旅游者通过参与多种健身体育活动进行旅游, 得到身心的释放。

3 生态体育旅游在假日经济中的必然性

生态体育旅游是一项环保、绿色、健康的体育活动, 在旅游地举行的旅游者踊跃参与的体育互动, 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和人类社会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提高的前提下, 生态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特别是在节假中, 假日经济的推动了体育旅游的迅速发展。

3.1 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距离正在逐步缩小, 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发展的步伐都开始密切相关。我国的体育事业正从突破与国际水准的体育事业望其项背迅速发展。特别是2009年, 我国承办了奥运会, 迎接了一个奥运时代的到来, 使我国逐步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要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必须要激发广大体育爱好者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建立优质的人才储备和欣赏消费市场, 继而使体育事业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就目前来说, 我国体育事业受到了场地、设施和资源等条件的制约, 体育运动项目与大众的体育发展观不相适应, 因此相对来说我国的体育运动开展的并不是十分活跃。而生态体育旅游则能恰到好处的解决这一当前矛盾, 激发了广大旅游者在休闲过程中加强体育锻炼的热情, 仅仅围绕着旅游者的个性选择和自主因素设置体育项目, 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点, 利用得天独厚的体育生态环境, 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国民的体育发展水平, 加快我国进入体育强国的步伐。

3.2 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

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 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层次的提高, 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 对社会生活的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的健身服务业体系, 以体育服务业, 体育竞赛表演也和体育用品业得市场框架体系, 使得生态体育旅游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在实践上取得了可行的机会。特别是21世纪以来, 人们对于绿色、健康、生态的生活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大, 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也在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 生态体育旅游面临的是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 是时代烙上的印记。生态、健康、环保是时代的标签, 也是体育旅游的关键字。生态体育旅游要求旅游主体具有生态环保理念和自主运动的意识, 同时对旅游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 与国家中长期规划步伐相一致, 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建立健全的生态体育体系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因此说生态体育旅游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

3.3 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假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生态体育旅游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生态体育具有独特的运动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断充实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同时, 生态体育崇尚的遵循自然规律的体育馆, 以人、自然和的和谐统一为最终的发展目的。“生态体育体现自然、率直、娱乐特点, 在自由、自然、自愿、自乐的状态下, 追求调节、娱乐。它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载体, 也是消除寂寞、拓展交际, 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润滑剂。”而当前, 和谐社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目的, 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需要加强人们的整体素质, 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而生态体育旅游则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可能, 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有效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促进人们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因而, 生态体育旅游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推进器。

4 当前假日经济中体育旅游存在缺陷

假日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是一直新型的旅游方式, 也是形势独特的体育运动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供需矛盾的升华而产生的一种是是适应时代需求的运动方式, 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发展很不成熟, 因此依然存在很多缺陷。下面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滨体育旅游发展为例, 分析当前生态体育旅游存在的缺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滨体育旅游是在投资者没有对市场进行全面调研的情况下开发的, 形成了产品单调、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善的尴尬局面, 同时缺乏政府的支持, 导致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精英的各体育项目设置不科学, 缺乏个性和创新性, 2008年底被评为AAAA级景区的黄岛金沙滩是我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水浴场之一, 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但是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 因此, 目前的生态体育旅游依然处于开发比较紊乱的阶段。

另外, 生态体育旅游还存在旅游格局不突出、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滨休闲、旅游开发在沿海一线遍地开花, 但各地海滨浴场的滨海体育休闲产品设置雷同, 规模都不大, 基本是零散的个体经营, 没有依据各地海滨体育资源情况, 形成各自符合游客需求且具有特色的某一类型的以核心产品和辅助产品为体系的产品。”缺乏专业人才主要是由于生态体育旅游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大部分都是比较廉价的初、高中劳动人才, 缺乏一定的专业培训。

5 如何利用假日经济促进体育旅游

5.1 依托国家政策为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后奥运时代是体育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国家旅游局曾经提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口号, 因此, 在开发体育旅游地之前需要得到政策的支持, 才有继续发展的前景和可能。生态体育旅游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开发, 持续发展。

5.2 加强假日生态体育旅游的整体规划

开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必须坚持整体规划、系统科学的原则。促进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科学的综合平衡。需要在租金课题的前提下开发旅游项目, 是生态体育旅游与旅游规划的步伐相一致, 然后通过高标准、高起点来制定相应的计划, 科学实施, 实现生态体育旅游的科学有效发展。

5.3 树立假日经济的品牌发展意识

品牌化发展是一种经济发展趋势, 因此, 可以将这一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到生态体育旅游的应用中。品牌化发展, 科学规划, 根据当地的实际打造品牌, 形成品牌效应。

5.4 在假日旅游据点建立具有专业素质的生态体育旅游人才队伍

打造一支基础过硬的生态体育旅游人才队伍, 需要从思想上提高、从专业技能上加强, 从技术上增加投入等多方面进行着手, “加强旅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在岗培训, 重视他们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的提高, 提升旅游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在服务品质上大下功夫。”

6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假日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 我国的体育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适应时代的需求, 但是依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本论文提出从政策上加强, 从方式上更新, 从管理上突破等多方面进行改善, 随着假日经济的不断提升, 相信未来的体育旅游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背景下秦巴山地体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11) .

[2]王瑞静, 沙磊, 牛婷, 孙刚, 韩江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2) .

[3]马卫东.沿海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优势及路径[J].中国商贸, 2011 (08) .

假日体育经济 篇7

“假日经济”主要指人们利用假日期间集中开展文化娱乐、购物、休闲旅游等消费活动, 带动市场的繁荣与经济快速发展。也就是说, 假日经济是人们集中在假日期间消费, 造成销售量大幅上涨, 市场短暂火爆等经济现象。以我国实际国情为出发点, 可将假日经济定位于三大层次:一是重大节日经济, 假期时间长、消费额度大, 成为价值经济的主体;二是小节日经济, 如中秋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元旦等消费;三是日常双休假日经济。但是假日经济并不单单是“节日经济”, 同时包括休闲、娱乐、旅游等形式, 涉及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商品消费等各个领域。

假日体育经济主要指群众在节假日期间产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以我国当前体育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 体育旅游; (2) 体育竞赛表演; (3) 运动装备、服装、器械的市场销售; (4) 开发体育场地或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随着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 人们休闲时间增多, 体育逐渐成为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 对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假日体育经济的特点分析

假日体育经济建立在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础上。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晚, 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 体育经济仍处于相对滞后水平。在这一特殊条件下, 我国假日体育经济发展体现出下面几方面特点。

2.1 主体年轻化

一直以来, 我国体育作为福利事业, 由国家垄断。因此, 很多年长者不愿自费参与体育锻炼。因此, 假日体育经济的消费对象始终以年轻人为主。由于年轻人对新潮、时尚的消费领域较易接受, 因此对体育经济需求迫切。在假日体育经济的今后发展中, 应该找准突破口, 除了保证年轻人的需求之外, 还应激发中老年人在体育领域的消费欲望。

2.2 短期集中性

假日体育消费大多集中于短期假日消费, 随着节假日的到来而快速增长, 又随着节假日的结束而日益消退。虽然经济有一定的持续, 但是产生的效益不明显、时间过短。在节假日期间, 商场中的体育服饰、体育用品专柜等销售量激增, 也是消费快而短的集中体现。

2.3 消费领域时尚性

以社会学角度为出发点, 在过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被推崇“劳动最光荣”, 而将“休闲”视为好逸恶劳的表现。自上世纪60年代之后, 随着劳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强度下降, 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的自身价值也逐渐由劳动过渡到休闲与劳动并重, 并将此当做一种时尚。目前, 假日体育经济作为一种高层次消费, 具有一定先进性、时尚性。

3 我国假日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假日体育经济观念

一方面, 很多经营者、管理者缺乏对体育经济现象的充分重视, 没有认识到假日经济的巨大潜力。例如, 体育旅游具有比普通旅游高出几倍的利润, 但是很多旅行社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 或者由于准备不足, 而放弃了诸多机会;另一方面, 大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没有转变, 仍停留在普通商品消费阶段, 再加上宣传力度不足, 假日体育经济的重要性没有体现, 很多消费者没有及时获得假日体育信息。

3.2 市场运行不规范

目前, 我国假日体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一些项目的费用比较高, 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 再加上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

3.3 假日体育项目缺乏专人指导

在节假日期间, 很多体育项目火爆起来, 但是由于设施过少, 难以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尤其在一些具有特色的项目中, 如滑雪、索道、蹦极等新颖、刺激的活动;另外, 还有一些生态特色旅游、民族特色旅游等项目尚未开发, 如健美操、网球、羽毛球等技术较高的体育项目, 登山、漂流、攀岩、越野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 如果能加强专业人员的组织指导, 可进一步激发消费欲望。

4 改革假日体育经济的几点对策

4.1 树立大众假日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经济消费既是消耗时间, 也是消耗人力资本。在整个体育经济消费过程中, “健康资本”已成为重要的基础与前提。经相关调查显示, 当前我国居民应将“健康”纳入最关心的事件中, 甚至位居第一位。若想进一步扩大体育经济消费的影响力, 应加强媒体宣传, 正确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方向, 提倡“花钱买健康”的体育观念。以经济学角度为出发点,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 需求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以我国民众目前的经济实力以及闲暇时间来看, 对健康需求越来越多, 因此合理发展体育市场, 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4.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以当前体育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 必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以法律、政策等手段加强规范。出台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 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管理权限、管理范围等, 规范体育市场发展, 维持市场竞争秩序, 实现体育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体育活动的特殊性, 与人类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若想促进假日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 必须建立健全服务标准, 实现体育市场的依法管理。

应该认识到,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 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国民健康的基础保障, 同时也是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全民体育发展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政府应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与“文化产业”政策扶持类似, 出台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包括金融、财政、税收等多方面手段。例如, 对于投资体育事业的项目, 可以比其他项目更加优惠, 包括贷款利率、征收税费、土地转让等。另外, 有关体育商品生产、体育产业发展等, 都应采取低征税、低费率手段, 提高体育投资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3 营造良好的假日体育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全面开展“奥运计划”、“全民健身规划”等活动, 民众体育健身意识越来越强, 更多人走出家门, 积极参加体育休闲锻炼、体育旅游, 对体育热情日益增高。因此, 大力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具体到各个省市地区, 借助“全民体育运动”良机, 以本地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全力打造体育旅游产业, 不断提出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体育旅游管理体系, 鼓励旅游投资, 加大融资渠道建设, 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规范从业条件与服务水平, 让更多社会先进行业、境内外企事业单位等加入到旅游市场开发行列中, 共同发展体育旅游产业, 另外, 社会应加强对体育旅游的重视, 加大体育旅游资源宣传力度, 在体育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等方面, 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全面带动体育旅游行业发展, 给假日体育经济发展提供契机。

4.4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假日体育经济

以各地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实现假日体育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首先, 整合省内、各市区的旅游资源, 将山水等自然资源与体育赛事、体育场馆、民俗体育等有机结合, 发挥体育交流、体育竞赛、强身健体、放松身心等功能, 通过系统开发、统筹规划, 突出当地旅游资源特色, 从高水平、高质量角度加强体育旅游规划;其次, 积极开发旅游资源, 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 加强体育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维修、供水供电、环境保护等各方面,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另外, 为了刺激假日体育经济消费, 还应制定与规划发展相适应的宣传策略, 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广告形式, 加大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宣传, 树立地方体育经济发展的品牌效应, 刺激消费行为, 形成我国体育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4.5 全面推行生态旅游建设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加, 再加上中国“低碳经济”建设的大环境, 生态体育旅游已成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国际热点旅游项目。在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保护自然的情况下, 既不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同时体现度假、观光、修养、探险、考查等各项功能。在假日体育经济消费中, 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旅游者真实体现自然美景,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近年来, 很多地区举办休闲体育竞技互动, 如龙舟大赛、漂流竞赛、赛马等。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经济建设, 可将一些游乐项目融入到体育运动中, 实现体育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平衡, 吸引更多消费者。但是在此过程中, 应该避免短期效应, 不得盲目开发利用, 而是以生态保护、自然平衡为前提, 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4.6 拓展体育培训工作

鉴于体育运动的专业性, 亟需开展系统化、安全化的体育培训业务。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培训教育中, 大多针对普通运动, 如游泳、舞蹈、球类、健美操等, 满足大众化要求。但是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适当拓展体育培训教育领域非常重要。例如, 加强体育差生或体育中考学生的辅导教育工作;给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体育运动专业培训;承办运动会、开设运动保健论坛讲座等, 拓展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领域, 提高消费能力。

4.7 加大体育经济开发人才的队伍建设

若想提升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品位与质量, 必须加快体育旅游从业人才的队伍建设, 组织并规划体育旅游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的规范化市场运作、服务管理等。开发假日体育经济市场, 需要一批既懂基本体育知识、具备一定体育技能, 又懂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旅游学、体育学等复合型人才。因此, 加强体育旅游的学科建设, 深入分析体育经济发展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我国高校的体育院校中, 开设体育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实现体育竞技与旅游管理的结合, 以人才的力量推动并规范假日体育经济发展。

由上可见,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在假日体育经济市场中具有较大潜力。随着“假日经济”的日益成熟, 带动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如何利用假日机遇, 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空间, 已成为当前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发展假日体育经济过程中, 应充分调动正面因素, 减少不利因素的制约, 促进假日经济和体育消费的有机结合。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促进假日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炜, 张惠萍.假日体育经济中体育旅游业的存在问题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 (13) .

[2]孙华义.我国城镇居民假日体育消费市场探析[J].中国商贸, 2009 (21) .

[3]薛涛.休闲体育产业与假日体育消费探析[J].体育与科学, 2006 (6) .

[4]王秀英.经济发展与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9 (19) .

[5]王卫国, 李辛田.论假日经济促进体育消费的因素[J].商场现代化, 2006 (35) .

[6]王翔, 孔军峰.对我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互动关系的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8 (4) .

[7]沈喆.假日体育消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假日体育经济 篇8

假日休闲体育是指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娱生活, 在充满欢悦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格、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

“假日休闲体育”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物, 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为体育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商机,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为假日休闲体育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国家实行“双休日”、法定假的延长, “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出现对物质和精神文化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以拉动内需, 启动消费, 为“假日休闲体育”奠定了借鉴基础, 假日休闲体育经济是以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文化业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 整合成一个体育休闲产业系统, 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假日休闲体育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 客观的历史原因造成了认识上和管理上的滞后。

由于我们过去未能预测到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必将导致人民大众对文化精神生活以及全面发展自我的渴望, 所以, 在我国迅速步入闲暇社会时, 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 休闲体育服务的引导等问题却略显滞后, 关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政策扶植, 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非常有限。管理者、经营者对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过速准备不足, 不能给与充分认识, 不能抓住假日经济这一商机, 充分发展假日休闲体育经济。

2. 管理体制、交通拥挤、有限资源被分散分割困扰体育旅游。

体育活动与假期紧密相连。假期是休闲的最佳时间。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常有体育休闲的乐趣, 那人们的体育、娱乐和假日旅游等活动方式将发生变化, 内容将丰富多彩。然而, 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 涉及的产业主管部门较多, 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国家工商局、旅游局、交通局等部门, 只是在管理体制上形成多头管理的格局, 相互之间缺乏高效协调和沟通。这种体制性制约很难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步伐;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时常得不到有效调节, 严重阻碍了我国假日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 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 假日休闲体育产业支持系统建设中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1) 收入。大众假日休闲体育活动需求的增加, 其背景就是大众收入水准的迅速提高。根据近几年进行的消费调查显示, 读报、看电视仍然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打发日常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从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情况来看, 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的活动上。

(2) 空间。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场所和设施、一定的组织和内容等, 因此, 空间也是休闲体育的基本资源。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 以往考虑专业性强的竞技运动的场地设施多, 而用于休闲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缺乏;对于休闲体育的多头管理体制最终却是谁也不管, 谁也使不上劲;我国旅游业的组成链中缺少体育旅游, 形成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城市空间中, .缺少像以体育为主体的公园或普通公园那样的休闲空间以及社区休闲空间;休闲体育产业的科技开发力量薄弱, 休闲体育项目缺乏个性和创新, 专业人员极度匮乏。

(3) 时间。对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问题来说, 时间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七天的长假中, 人们并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玩上, 更多的人们选择一至三日的休闲娱乐, 所以发展假日休闲体育仅靠“黄金周”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而做好所有假日, 特别是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的大文章, 继而做大假日经济才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对策

1. 研究休闲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休闲体育产业与发

展假日经济的关系, 构成在理论、实践、政策、宏观调控等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

2. 作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规划。

通过政策的实施, 重点解决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资金、人才投入, 迅速形成自己的产业队伍, 做出规划和部署, 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依托, 使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突破发展的瓶颈。

3. 国家主要应从立法上给休闲体育教育以保证, 并对休闲体育教育从整体上加以规划;

各体育院校应该成为休闲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地方各级政府则应成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发动、组织、协调、整合者, 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加强理论研究, 从深层次上提出见识, 在某些观念上达成共识, 提出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对策, 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

政府应做的工作有三:一是利用和规范各类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及现代国际互联网, 对于大众休闲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指导, 提高他们确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行为, 引导他们健康生活的资金投入;二是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 体育、文化、旅游、工商等通力配合, 满足大众休闲体育的需求;三是政府要加强社区建设, 加大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 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 配备具有相当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员从业、任职, 免费开放公园和体育场馆, 对所辖区域居民的休闲体育生活提供帮助和令人满意的服务。

企业应做的是配合假日休闲体育经济需求, 开拓休闲体育市场。一是要对休闲体育市场进行细分;二是要搞竞争与联合, 实施网络化结盟, 推动休闲体育服务业的一体化;三是融入假日经济的发展链, 在策划和开发假日休闲体育旅游的项目和服务的同时, 做好每周一个双休日的假日休闲体育活动的大文章则是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明健:假日休闲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发展论坛

假日体育经济 篇9

关键词:假日经济,河南省体育旅游业,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假日购物、旅游、娱乐等休闲消费活动,从而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体育旅游是假日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刺激假日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体育旅游的发展已普遍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体育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年”的开展,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而带来的奥运热等,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为促进体育与旅游的共同发展,规定2004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为“体育与旅游——促进相互理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可见,旅游业是举办奥运会最直接的受益产业。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浓缩了中华六千年的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兼有“北雄南秀”之特色。2005年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了“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并确定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要让体育旅游成为河南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就要求体育和旅游主管部门,全面整合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探索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途径。

1 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的区域优势

1.1 丰富的自然资源

河南省位于中原腹地,境内地形分布多样,既有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嵩山等山脉,又有黄土丘陵区和辽阔的黄淮平原。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依据山水资源,河南建有嵩山、龙门等5个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白云山、石人山、石漫滩等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宝天曼、黄河故道湿地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旅游风景区(嵩山旅游风景区、伏牛山旅游风景区、太行山旅游风景区、大别山旅游风景区)和18个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精品景点。这些资源均可结合景观建设,开发出登山、探险、攀岩、蹦极、滑翔、定向越野、铁人赛等体育旅游活动。广阔的水系为河南发展潜水、游泳、帆船、冲浪、漂流、龙舟、激流回旋等运动休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

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和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中国人文始祖黄帝就出生在河南新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现于河南安阳,共有20个朝代的帝王在河南建都。夏商遗址、战国青铜器、两汉石刻、三国古战场、北魏禅林、隋唐石窟、北宋古城、明清祠庙、都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河南还有灿若星河的历史名人,如轩辕、老子、杜甫、张衡、张仲景、包拯等人,他们的历史业绩和文化遗存为后人留下众多的精神资源。

河南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日繁多。有名扬天下的少林功夫、温县太极,还有蹴鞠、踩高跷、划旱船、五禽戏、投壶、斗鸡、盘鼓等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健身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无论在民间还是在繁华城市,既活跃了群众的业余生活,锻炼了身心,又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观看、参与,体现了体育和文化以及旅游的融合。

1.3 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河南省境内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是中国内陆铁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可到达全国各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千公里)。河南省现有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国内外航班往返。交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迅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每到旅游季节从河南到国内外很多知名风景区都开通有旅游专列和包机,为出门游玩的人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全省现有旅行社778家,星级酒店和涉外宾馆338家,可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要。

1.4 中部崛起的良好机遇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3月18日,由国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中部(河南)旅游交易会暨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这是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第一次以中部旅游发展为主题的盛会。全国各地及世界部分国家的旅游人士齐聚河南,共话旅游发展大计。这些都为河南省体育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 河南省体育旅游业市场开发的前景分析

2.1 体育旅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城镇化给人们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许多对人类身心健康不利的因素,由于缺乏运动而使身体机能下降,甚至出现疾病。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强,人们十分渴望从压力中解脱。体育运动则能较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河南省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具有开展体育休闲游的资源和生态优势。体育旅游将成为现代人追求新型生活方式的时尚选择。

2.2 体育旅游将有效拉动内需,刺激假日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GDP的持续增长,群众经济收入不断的提高,消费观念和结构的变化,城镇居民在运动休闲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体育旅游消费不仅是假日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假日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先导性作用。体育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活动,它包括了食、住、行、游、购、乐,体育旅游促进了娱乐业、饮食业、酒店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节假日里,体育旅游消费表现出比日常性体育消费更加旺盛的特点,较长的假期为体育旅游消费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条件。体育旅游业促进了假日经济的拓展与繁荣,成为了假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3 体育旅游业将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近年来世界旅游群体中,以运动休闲、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比例最大,体育旅游这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已被大众普遍接受。北京举行2008年奥运会,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据专家推测,全球39亿人次通过各种媒体关注比赛、关注中国,且对我国体育旅游的积极影响持续到2012年。这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客源和良好的市场条件。作为“中原崛起”的突破口,旅游产业已被省政府列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符合河南省产业政策的布局。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构成中的一部分,从体育旅游入手,与旅游经济挂钩,会增加国民经济与体育产业相关联的途径,拉动体育需求,从而促进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3 河南省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首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总体开发策略,在对省内体育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更加适合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区域,形成体育旅游的核心地带,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强、人强我精”的原则,实施精品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进而达到资源、效益、品牌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3.2 项目设置要适应假日经济消费的特点

体育旅游业要了解假日经济消费的特点,建立适应消费者口味的体育旅游消费形式。大众假日,男女老少皆欢庆,体育旅游要以快乐为基调,创造轻松、愉快、祥和的节日气氛。让大众在旅游中享受运动之乐,既陶冶情操,又强身健体。体育旅游项目在设计上要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的需求,争取做到内容、形式多样化。在价格、档次定位上,要尽量追求大众化,做到好而不费,有利于普及体育健身计划,提高全民体育健身意识。

3.3 畅通投融资渠道,开拓资本市场

从长远看,深层次的体育旅游开发需要强大资本作后盾。社会化投入和多元化融资是资本来源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河南各级地方政府要拓宽思路,充分发挥河南体育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引资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时,制定相关的体育产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体育产业和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以形成依靠社会、依托市场、多元化、多形式的体育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3.4 加强宣传与营销,不断提升河南体育旅游竞争力

产品的品牌优势要树立宣传和广告意识,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大河南体育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在全社会中倡导“体育休闲、健康生活”与“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营造崇尚体育休闲的氛围。积极申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使河南成为国内外体育赛事的热点,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精品,才能使河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3.5 完善制度、规范体育旅游市场管理

体育旅游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旅游活动,应具备较高的安全保障条件。体育旅游项目与路线的推出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要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并不断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训,实行专业导游上岗证考核制度。对体育探险活动设施的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严格把关,以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3.6 强化环保意识,确保体育旅游业持续发展

21世纪的体育旅游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在体育旅游开发中,要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把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河南体育旅游业发展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对各种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做到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久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决不能以浪费体育旅游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3.7 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培养专门型人才

体育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河南体育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一是加强体育、旅游、经济等院校的合作,扩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以培养专门型、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来满足河南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现有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4 结语

假日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体育旅游、购物等产业。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体育文化素质的提升,都是我们亟待大力研究的领域。总之,河南省的体育旅游业还处在初级开发阶段,是一项新的课题。随着假日经济的深化和成熟,如何发挥其潜在作用,真正把体育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促进体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广明.河南省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及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1):167-169.

[2]吴小明.探析我国未来运动休闲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5(4):30-31.

[3]武胜奇.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现状及开发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24-27.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探讨 篇10

[关键词]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就是以当地行政区域的气候为依据,根据最佳气候选择黄金周时期,避免全国在统一时间、统一放假带来的旅游、消费的供需矛盾,从而达到对假日经济分时、分流的目的,促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的主体和关键是“五一”、“十一”、“春节”3 个黄金周。2006年“十一”黄金周是第18个旅游黄金周,我国实施的18个黄金周共取得旅游收入6267亿元人民币,出游近14亿人次。实践证明,黄金周假日制度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黄金周结构性供需矛盾引起了的交通、旅游生态、安全管理等诸多外部性问题。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兼顾了黄金周长假的特性,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黄金周旅游客流量进行分流,而且从气候上、人文环境上更适合居民旅游与消费,更有利于调动消费者的假日经济消费欲望。对假日经济实行区划分时制是解决当前假日经济矛盾,实现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一、建立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必要性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有效缓解黄金周交通压力,降低安全隐患。全国统一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致使全国上亿人的人口大流动,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如高速公路堵车,机场、车站人满为患,而且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据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统计,2006年仅10月1日至10月6日这六天里,广东全省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14宗,死亡132人,受伤901人。而这一数字已经是比去年同期大大地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而这一下降幅度的出现,得益于广东全省节日期间出动6万人次警力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这一行动。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以使大量旅客分时,分流,缓解目前的黄金周制度的交通、安全压力。

现今的假日经济模式导致旅游接待困难,基础设施跟不上,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黄金周膨胀式的客流量使各旅游景点接待产生了较大的困难,使旅游服务质量全面下降。即使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蜂拥而来的庞大出游人群使旅游相关产业各方面普遍感到措手不及,一些原本就很薄弱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更加不堪重负。面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间几千万人次的旅客量,各地旅行社出现了客满为患的局面。一些旅游行社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顾自己的接待能力,来者不拒,强行组团,其结果是导致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对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才能吸引住消费者。但是节假日之后的旅游市场突然间一片萧条,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又将面临消费淡季闲置带来的损失,“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旅游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过多的旅游客流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假日旅游井喷式的消费使许多著名的景区严重超载,对旅游生态破坏严重。特别越是世界遗产、国宝级景点超载越严重,这必然加速资源的损耗、设施和环境的破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另外,过度拥挤的人群、环境的污染、疾病的流行和基础设施供给的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当地生态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导致经济发展短期急剧膨胀,需求大于供给,出现假日经济规模负效应。“假日经济等于涨价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国内旅游热线价格普遍上涨三成,一些地方涨幅更高,个别城市还有价格成倍增长的现象。一些商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经营出现短期行为,成为制约假日经济整体繁荣的瓶颈。有的商家趁机抬高价格、以次充优,还有不少行业服务质量下降,更有一些旅游线路“高价格、差服务”,使得原来准备出游的人望而却步,严重的挫伤了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发展。

由于黄金周客流量过于集中,消费者不能得到效用最大化,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限度而增加的游客会降低每一个游客的旅游享受,处处人满为患使游客不能达到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目的,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合作实施的调查(3021人參与)结果显示,一提到黄金周,73.6%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景点人满为患”,50.6%的人会马上想到“火车票、飞机票成了抢手货”,49.4%的人对黄金周的印象是“可算是能放个长假了”。调查发现,56.7%的人“哪儿都没去,在家歇着”,只有10.4%的人选择了“去外地旅游度假”。同时有61.2%的人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了”。

可见,黄金周制度曾是提升我国旅游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从旅游消费与欲望来看,其假日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但现在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制约了旅游潜力的进一步发掘。

二、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建立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建立的关键就是利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大的特点,根据各行政区域最佳气候选择黄金周。当然,这还要考虑到当地人文、风俗等多种社会、经济条件,要从全国范围内分时间段、分层次地将黄金周时间错开,从而达到对黄金周区划分时的目的。下表是对2006年度我国29个城市,“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的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可分三个区间,其中,25℃左右为一个区间、15℃左右为一个区间、10℃左右为一个区间。很显然,15℃-20℃这个温度占了大多数,说明“十一”黄金周对全国多数区域是适用的;25℃这个区间可适当将时间推后或不变;但是平均温度10℃这个区间,大约有9个地区是不适合出游的,而且这些地区如太原、乌鲁木齐、西宁等城市最低温度都已达到-4℃左右,已属于初冬季节,不适合出游。这些区域的黄金周要将时间提前到九月才更适合出游,如还须考虑国庆节,可以将其提前到九月底至十月初,这样既实现了区划分时制,又兼顾了国庆节。

表 2006年“十一”国庆黄金周国内城市气候平均温度

资料来源: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同样,黄金周的“五一”长假,对海南来说已经很热了,但对新疆来说,还不是适合出游的季节,这里多数的旅游景点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青草也只是刚刚长出新芽,这个季节对新疆的旅游业发展促进并不大。建立区划分时制后,新疆的“五一”黄金周可延长至“六一”,这时正是新疆春暖花开的季节,特别是和“六一”儿童节相结合起来,更多的家庭会带着孩子一起出游,无形中又创造了更多的旅游机会,这将对新疆的旅游业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做好假日经济黄金周分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从启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入手,对我国的清明、端午、中秋、元宵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放假,进一步扩大假日经济市场。我们可以采取将传统节日的周末调减一天到传统节日的方式,使全体国民能真正过上自己民族的节日。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春节假期制度还不尽合理,每年的春节假期都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正式放假。可能考虑到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认为春节假期主要是过年、拜年,而将这一时间的消费习性所忽略。其实,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一次全民集体消费节日。春节前的消费是主要消费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反而是我们的黄金周还没有启动,大家消费只好集中在过年前的几天里,导致我们的商场等消费场所爆满。如果我们能将春节黄金周延长至春节前几天,我想我国的消费将进一步上一个台阶,这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松涛:61%受调查者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EB/OL].http://news.sohu.com/20061016/n245807070.shtml

[2]金果林:反思十·一旅游黄金周安全事故:喜忧何时不相伴 [EB/OL].http://www.51mgt.com/news/2/10/n/2006-10-09/9312.html

[3]王凤科:假日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旅游经济.2006,15(3)

[4]冯琼兰:假日旅游的外部不经济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 3(2)

假日体育经济 篇11

一、我国节假日调整的原因

1. 假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假日经济是随着“黄金周“同时出现的字眼,1999年,为了拉动内需,调动人们的消费积极性,把人们从传统的“紧缺型”消费观念中拉出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消费。银行的利息一降再降、消费品的价格也降低到了最低点,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出现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就在此时,“黄金周”政策给了广大民众充足的节假日时间去消费休闲,主要带动了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1)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假日经济的季节弹性大,对资源的需求不稳定。“黄金周”持续7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谓是一年当中不可多得的长假了。于是,人们扎堆儿出游、购物,人山人海的现象让商家和旅游服务行业措手不及。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商家和旅游、休闲等服务行业逐渐学会了以充足的服务储备迎接长假的到来。虽然商品和劳动力这样的资源可以采取节假分离和弹性工作时间的方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休闲设施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集中长线出游和探亲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许多商品服务的价格在长假期间纷纷打折促销,也有许多会随波上涨。

(2)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假日经济的需求弹性较大,导致节假日质量的下降。从人们需求出发,除了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人们大多数在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假日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们不愿花钱去买罪受,去旅游景点和商业区挤来挤去,于是长假成了“麻将周”或者是“吃喝周”,出现了一系列的假日病,极大地影响了节假日的效果。质量的下降使人们长假少了很多期待,多了许多无奈,有人会说,还不如少放几天呢。

2. 假日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假日经济是一年中刺激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黄金周”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除了作为假日经济的支柱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是中国人向来就是重积累,轻消费,这主要是与我国多年的紧缺经济和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对低档品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减少,相反,用于高档品和文化生活的支出不断增加。从简单的旅游、休闲、娱乐,到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假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提高着人们消费的层次和水平。

二、假日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一假日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在假日中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这样一来,原来每年的3个长假变成了2个,多出了三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假日,如果借上周六周日,就会出现许多3天的小长假,整体假日比原来增加了1天。这样,与假日经济紧密联系的各部门都在为明年的假日经济发展调整着安排。所谓:假日经济、商机无限,这次的调整将会对假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 科学发展假日经济,促进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国家对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国家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科学的发展宏观调控体系。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首先,从消费的习惯上可以看出,人们已经从紧缺型的攒钱消费,逐渐变成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增加的三个小假期均匀的分布在每年的年初、年中和年尾,拉长了假日经济作用的时间,从而引导人们调整消费行为,适时适当消费,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持续发展的假日经济,给政府增大财政投入兴建公共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提供了依据。假期增多,均匀分布,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消费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明年举办奥运会,兴建的场馆可以供大众节假日使用;国家歌剧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休闲娱乐场所的建立也使得人们的假日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最后,节假日的调整使得与假日相关的行业及时转变经营策略,转变经营模式,比如一些旅行社现在就筹划一些短程的旅行、生态旅行、文化旅行等,抢占2008年的假日旅游市场。假日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成为期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2. 弘扬中华文化,假日经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想推进文化的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我们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入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今的年轻人,喜欢过国外的节日,吃国外的快餐食品,追捧国外的品牌,这些都是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严令禁止恐怕会适得其反,大力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给与假日经济相关的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在2008年,我们肯定会看到传统文化的大发展,清明、端午、中秋假日的出现,会给假日经济带来新的增长亮点。

摘要: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间细微的变化使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行业提早对明年发展形式做分析和预测,调整计划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对于2008年而言,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变化,也必将对假日经济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

上一篇:子女入学下一篇:ANSYS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