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

2024-10-10

大学社团(精选12篇)

大学社团 篇1

社团是一个具有制度规范性的,基于共同理念、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有内在部门及成员等元素及各元素间的相互协调作用关系组成的,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些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由于社团文化的多元化和自由性,有85%左右的大学生会在大学期间选择参加社团活动。现在各高校普遍认识到社团在校园文化和能力培养方面的重大作用,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社团。有的社团,老字号了。按理说应该有很好的社团文化传承下来,但事实是,老字号的社团和新成立的社团一样,没有历史。或者说历史没有被记载和传承。很遗憾,有的老字号社团已经像没落的贵族了,想保持风度,但又显得力不从心,有的社团,新成立的,按理说,应该很有朝气,但事实是,一届不如一届,也许几届一过,加上新任社长没有积极运作,也就名存实亡了。例如西安工程大学“绿风”环保协会,是成立1999年的老社团了,虽然有自己的大事记和资料库,但是在2007年,最为核心的社员人员却不知道会徽的含义,可能当时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了,也把报纸存档了,然而在换届的时候或在学校管理集中的时候,某些原因遗失了,以至于我们还需要重新就此问题咨询老会员。

学生社团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流动性强和传承性弱。流动性强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由学生这个团体属性所决定的,而传承性弱这个问题就需要依靠完整的社团文化传承来实现,社团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要把社团继续作下去,不仅仅是坚持环保社团这样一个基本宗旨,更要在明确本社团优势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社团的特色,坚持把自己社团的特色活动坚持下去,把社团的特色文化传承下去。

1、社团文化的组成

(1)社团的宗旨

社团的文化,首先体现在建设社团的目的上,每一个社团都应该很明确这样一个宗旨,这样在社团成员流动的情况下,不至于让整个社团迷失自我,失去前进的方向,针对各个学校的条件和学校的优势,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社团的特色和主办活动的方向。

(2)社团的管理

社团的管理体制是社团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部门制、项目制和理事会制等,个别社团采用部门制与项目制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所谓部门制,即基本上采用各个部门有部门固定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分别处理不同活动中同一内容的管理办法,部门一般分为宣传部、外联部、网路部、秘书处等。在部门的命名和具体工作上,不同的社团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在社团传承时,部门的职责一般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管理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同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有些时候会造成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而项目制一般应用与规模较大的社团,这些社团由于拥有较大型的长期活动,需要相对固定且了解整个活动的人员的参加,采用项目制能够更好的将活动继续下去。

(3)社团刊物

根据网上关于大学生社团的社刊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成熟社团都拥有自己的社刊。社刊是社团文化的承载形式,也应该是社团人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社团辛辛苦苦经营的结晶。社团不是活动的清单,也不是文摘似的剪贴报。有些社团很注重社刊的精美的包装和文章语言的流畅,但却往往忽略了社会的内涵。社刊应该体现的是社团人的活动和思考,一届一届的社刊连接起来应该展示的是社团的发展历程和其中的曲折和艰辛。在报刊上报喜不报忧或者不敢于在社刊上深刻反省社团活动中的错误和不足,是最不真实于事实的表现。

2、如何有效地进行社团文化传递

针对以上的社团文化组成,提出以下建议:

(1)社团的宗旨

社团的目标和宗旨是需要上下届会长和协会固定的指导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无论是社团的宗旨不够明确还是总指挥跟随人员的变化而理解出现误差,都将对社团的发展造成极为不便的影响。

以环保社团为例,大部分的环保社团的宗旨体现了高徒的一致性:提倡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提高大学生和公众的环境意识,立足校园,辐射社会。这样的宗旨针对广大的环保社团来说,是很好的概括,但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社团来说,有些空而泛了。如西安交通大学环保协会的宗旨就是“为热爱自然,关心环保的同学提供一个舞台,共同去关注我们的环保事业”.所以,具体的某个学校的社团。宗旨应该包含对本社团的优劣势的认识,移民和该包括对本社团如何立足校园,提高公众意识的活动方向和特色.

(2)社团的管理

社团的管理体制一般在社团的传递的时候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有些时候由于社团规模的变化可能会有适当的调整,在调整中要注意人的因素,重视梯队的建设可以尽可能避免传承人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团队应该是社团现在的主要负责人。第二梯队应该是社团内部的部门负责人、骨干,第三梯队应该是普通会员,也就是要对社团内部成员进行广泛的能力培训、思想交流。

整个梯队呈金字塔型发展,第一梯队的各种原因退出日常工作后,第二梯队能够接上来,他们了解社团的发展情况,可以顺利传承。对于学校内部的社团,估计两个梯队之间共同在社团内部的时间在半年左右,能够按接班的在社团内部时间需要一年以上才能保证顺利传承,第一梯队离开后,第二梯队接上来作为第一梯队,以此类推,后面需要培养新的第三团队。

关于第三团队的培养,我认为第一;在招新时期就尽快是新人融入社团氛围。如有些社团会在招新出其创造机会,让社团的新人和老友有机会一起去郊游或野营等,以期尽快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有些社团会在赵新初期社团大型活动,期望社员能够在活动中尽快熟悉社团情况,尽快加入社团的活动中来,种种办法不同,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消除陌生感。

第二;由老团队向新社团人讲述社团历史和社团宗旨、定位、活动范围等。并翻阅记录社团历史和活动历程及活动经验总结的社刊;

第三,会员培训,可以由社团自己来作,也可以由社团联盟里边经验比较丰富老社团人来做,使新会员树立社团理念,增强工作能力。

除了社团的管理体制以外,社团管理者如何与相关社团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如何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还有社团的固定联系网络等也都是社团管理的重要内容。

部分较为熟悉的社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会员在外面有了一定的个人发展,但人关心社团的建设,就把退位的老社长及老的社团干部继续吸收到社团的社团管理中来,成立了理事会,来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和财务监督等。这样的体制对于避免新社长由于不清楚情况偏离社团宗旨,做出一些不利于社团发展的决定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社刊的组织机构

目前很多社刊流于形式,往往是社团为了完成任务而在社刊出版之前进行拼凑之后的效果,其中虽然并不缺乏社团活动的报告,但缺深度,缺乏自我评价与自我批评。虽然不乏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但较多情况下是对新闻事实的摘抄,很少加入舍断自己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思考。虽然有时会刊登信任感受,但也是好话说得多,而真正对社团有实际用处的批评和冷眼旁观的冷静评价都十分缺乏,社刊应该是一个社团的精髓所在,更是一个社团文化的结晶所谓假、大、空或者临时拼凑出来的社刊,是不能给他的社团的社员以亲切、真实、富有凝聚力的感觉的,而应该对每次活动有成体系的记录,把社团对此次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刊登出来,对活动进行有效总结,避免下次在活动中重复犯错。

3、社团文化传承中的一些其它问题

针对现在的信息化社会,建立社团自己的网上平台(即社团网站如绿风环保协会的www.lvfeng.ngo.cn等)无论是对于加强内部联系,保持于已毕业的社团成员的联系,还有地区性社团联盟的网站都是提供资源和交流的平台(如http://www.gsean.org济溪网络;www.msc.ngo.cn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http://fund.green-stone.org绿石基金等),还是对于社团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其他活动,都不无裨益。

另外,社团的自主学习性较强,以相关院系为依托结合学院特色的社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是针对一些非相关专业同学主办的社团来说,有时候往往会在科学性上犯一些错误或直走一些极端。这样缺乏背景的专业知识的依托而盲目社团活动,有时往往会造成错误的舆论影响,并且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所以,在活动筹备之初,都应该做好可行性分析,从想达到的结果逆推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如何促进这些条件的出现,从而实现社团活动的计划性;在活动开展中细心观察学习,把握活动的各个环节,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在活动总结中,要对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看是否已经做到最好,讨论此环节的完美状况是什么,作为下次活动的目标,周而复始,就能达到社团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摘要:社团文化具有其独特存在性, 在某些程度上是一个社团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社团的健康法杖的内在无形动力, 针对大学生社团文化传承性差的特点, 分析了社团文化传承体系的组成部分, 指出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社团宗旨、社团管理和社刊等几个部分, 对这些部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并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社团文化,社团宗旨,社团管理,社团干部,社刊

大学社团 篇2

1、制度建设上

我社拥有完整的**文学社管理制度,包括历年不断修订的《**文学社章程》,还有《文学社内部奖惩条例》、《文学社财务制度》和《**文学社会员制度》等规章制度用来辅助我社会员和机构成员的行为规范及指导我社成员学习本部工作职责。

在我社每年举行的会员代表大会上,我社都要宣读《**文学社章程》,目的是让我社全体会员能够很好的学习章程,了解我社,共同建设我社。为我社注入新的后备力量,为召集机构成员作

准备。经过第一轮面试的机构成员都要在全社及相关部门进行两次以上关于章程和内部管理条例的学习,新机构成员都要求写进社心得,从中选择比较优秀的学习心得作为范文在全社进行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促进社员共同进步及社团的长久发展!在经过机构成员的面试会之后,我社都会要求每个新成员对社团制度提出新意见,好的建议通过常委会讨论通过后会写入下一届章程,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关于内部学习交流方面:我们社团每周举行的周五例会,目的是团结全体机构成员,将全体成员的人心统一到社团建设上来;我社每月举行的常务委员会,目的是探讨社团高层管理及解决社团中的常见及突出问题;我社不定期举行文学知识讲座,目的是提高文学社会员的写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每个学期末举行会员茶话会和机构成员座谈会,目的是放松学期末的心情和对文学社提出一些建议。

2、社团内部思想和组织生活的建设上

**文学社内部思想不只是通过周五例会、常委会、文学知识讲座、会员茶话会、机构成员座谈会,还通过qq群、飞信等联系方式将会员与常委会和部长更好的交流与联系,使全体成员能够很好的团结在文学社左右。

通过各位机构成员的工作表现,文学社在每月评选出五名“工作之星”,选取副部长代理及部长代理,通过交流会发一些小奖品等方式来奖励机构成员以提高工作激情。

社团内部组织生活方面在XX年管理是严格按照《章程》的各项制度执行,在社团中的一些矛盾,比如:对于新的机构成员不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在开会的时候给予退社;对于新的活动负责人当活动举行的不是很成功时,活动总结时批评太多,导致一些优秀的机构成员自动退社。

3、社团外部学习和交流方面的建

设上

**文学社不仅是我院成立最早的社团,也是我院第一个走出学院的社团。

在校内:**文学社与图书爱好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成长协会都共同举行过大型的活动;与资源工程系团学会、测绘工程系团学会、工商管理系团学会、公共课部等都进行了办《潮韵》杂志、《潮韵》报纸的合作。在合作中实现了优势资源互补、共享。

在校外:**文学社与**大学文理学院**文学社、**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临渊文学社、中医高专**文学社、**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社合作放映dv剧《怎么了》,从中学习了周末影院的放映及幻灯片的制作和杂志的征稿及办理,交流的从中所得到的经验。学习了其它学校的先进管理和办杂志的方法,为我们《潮韵》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和提供了借鉴的方法。

我们社团主要的活动方式是以新会员入会所交的十五元钱会费作为社团 的流动资金和活动开支。

4、社团内部的管理建设上

我社的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文学社章程》,它分为八章: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奖励与处分第四章:组织机构第五章:职务升降第六章:各部工作职责第七章:财务管理制度第八章:负责章程内容全面,涉及面广,工作明确细致。

浅析大学体育社团的发展 篇3

【关键词】体育社团 体育教学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5-01

现代大学体育课程是一种广义的课程概念,是一种大课程概念。大学体育课应不只局限于体育课堂内的教学,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参与和浓重的校园体育文化气氛三大局部,应融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有特性、有个性、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社团活动形成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纽带,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水平,推动了校内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加速校内体育工作深化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

一、高校建立体育社团的意义

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精神、社团品牌、价值观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高校體育社团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在追求娱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该团体组织者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参加社团的成员当中大多数都是抱有满足消遣娱乐和提高精神情绪的修养、增加社交机会、寻找伴侣、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锻炼自身的能力为目的。高校体育社团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各高校体育社团之间通过各种友谊赛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如三人制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健美操赛、排球赛等),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给社团成员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基础。每周上一次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通过协会活动延长了学生锻炼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悟和巩固课上所学的体育技术知识,并逐步达到熟练运用与掌握的目的,把体育课、课后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提高了体育课教学质量。

二、大学体育社团发展对策研究

1.加强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构建,首先是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味和喜好的需求,有组织地大量展开体育社团的体育竞赛活动,吸收了大批相对固定的会员,运用竞技竞赛剧烈的竞争和不同方式的互动,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再认识过程,也就是引发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全了对高年级学生停止体育教育的构造,较系统地衔接了一、二年级体育课,并把体育社团的“专项课”和“裁判员培训班”按正轨课程布置在课表的下午或晚上,依据学生的兴趣、喜好组建相对固定的教学班。教学内容以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内容为根底,偏重增强体育理论学问的传授。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转变等方面,都需求有较丰厚的体育科学理论学问为指导,利于运用已知去探究未知。大学体育社团的设置打破了大学体育课时数的限制,把高校体育教育贯串于大学四年的高等教育之中,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动身点,让学生在系统教育过程中理解本人,懂得所学的各种体育技艺对本人会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具有终身体育的意义。

2.把服务作为学生社团工作重点,拓宽社团发展平台。学校的相关部门必须完成职能的转变,一个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体育类社团是由学生兴趣爱好特长而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学生在一起往往是为了分享体育带来的快乐,自主管理表现得格外明显,有着一定的排外性,如果一味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很难切实做好社团工作,应当主动去服务他们,与他们分享更多的社团信息,提供足够的社会商家资源,切实解决他们的对外交流与资金来源问题。

3.加强学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争取政策支持。场地器材条件落后,学生活动兴趣受限,社团开展活动受限。体育社团办活动的原则是:“以最少的经费,办最好的活动”。社团活动经费来源有限,怎么样以有限的经费开展活动,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是目前高校社团现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院校的体育经费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不断上升,体育器材的价格也有明显的上涨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配备。学校的占地规模过小,致使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受到制约,场馆已无法满足来锻炼的学生的需求。应该引起学校对学生社团加强重视,适当的划拨活动经费,同时紧密结合社会,吸收社会资源,增强社会经验,争取必要的活动经费兴建活动场馆和更多的开放体育场馆,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支持。

4.树立正确价值观,加大培训教育工作,加强监督。定期举行相关会议,弘扬社团文化,端正社团工作意识。学生社团是学校、社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组织”,它在学校、社会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在如今的的信息化社会,交流变得方便快捷,社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了很多对外交流合作的机会,尤其是有着较强表演性的体育类社团,经常有机会参加演出。很多社团为了扩大影响力,在对外活动的选择上有很大的盲目性,时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加大监督力度,社团联络人应时刻了解社团动态,防止不必要麻烦的发生。

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生群体性组织。适应了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巨大工作潜力,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在组织管理上将单项体育协会纳入体育管理系统,使其与校内体育教育实现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翟弈轩.浅析高等院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大学社团 篇4

1、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因与发展研究

1.1、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因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影响因素是一个多方面构造的多维度体。它的形成受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身的影响。从家庭的方面分析, 主要总结为家庭积极引导的作用未能发挥, 对家庭环境、健身意识的方面。从学校的方面分析, 归结为体育与其他课程的冲突、体育自身设施条件的缺失、学校教学观念的偏重。从社会的方面分析, 社会层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不良诱惑、社会体育设施缺乏。从学生方面的分析, 学生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缺乏性指导和不良的诱惑, 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健身意识与健身实践。综上所述,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成因是多方面的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1.2、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研究概述

随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增加, 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增多。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研究, 除了形成因素以外, 主要集中在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对现状的研究包括全国性, 地区性的研究, 代表性的是反映了一个大学具体现状的研究。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对策的研究, 根据成因主要从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与理念、改善生活方式、建立参加运动的心理研究的宏观干预以及丰富的体育项目的引入, 如健美操等, 改善营养, 实施体育管理以及体质健康信念维度创建等等。

综上所述, 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研究趋向于多方面的整体化的研究, 然而, 在研究的过程中, 一方面, 未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时效性的解决方案, 单纯从“运动”讲“运动”, 缺乏其他的借鉴, 未能建立相应的联系。另一方面, 具有体质健康相关的“运动”之外的联系, 不能很好的藕连与嫁接。

2、大学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2.1、大学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藕连的可能

大学体育社团对大学生运动能力的开发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方面。第一, 大学体育社团的形式多样且地区普及广。如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健美操、健身跑等及一些项目的协会、俱乐部社团、还有一些裁判协会、单项体育沙龙等等。不仅包括本校所有院系学生, 而且跨院系, 跨学校。社团辐射面广, 社会影响大。第二, 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广泛。由于社团成员来源广、交流多, 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 速度快, 在同学中更容易被接受。这些大学生成员将成为大学生社团的二次媒介, 既是参与者, 更鼓励了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三, 意志品质和能力方面的培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中对规则、规程等的运用, 培养大学生体育相关的在顽强参加运动时的行为方面约束。大学生通过参与体育社团, 亲身体验, 自己动手组织参与等方式增强了感性认识, 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性格, 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

2.2、融入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大学体育社团模式的建立

大学体育社团模式的建立确实以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提高体质与健康为宗旨进行。主要包括基本建设和特色化建设两个大的部分。

(1) 大学体育社团的基本建设

大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的基本建设包括:规范化的管理;组织建立竞技体育、娱乐与体育教育两个不同的分社, 如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考虑, 可以将每个分社内分为长期坚持或短期坚持不同的群体;设立会员、干部队伍、核心骨干的分工;根据社团内的不同分工采用不同擅长的相对应管理、组织、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专业人才;社团活动的数量与质量的保障;因针对提高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为宗旨, 采取“一年2次校内大活动, 一次校际交流, 一次社会实践, 每月一场集体比赛”等。在项目选择中, 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目标, 项目选择传统的操类及新奇项目, 如韵律类项目, 以及适当的娱乐项目, 增加大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

(2) 大学体育社团的特色化建设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特色化建设, 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题进行的专门化建设。主要包括:数字智慧体育运动中心建设、学生体质检测标准模拟中心建设以及互联网影响下的社团特色建设。数字智慧体育运动中心建设是对大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数据化的统计与记录、分享相关的运动的知识与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的建立的集合。学生体质检测标准模拟中心建设是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内容进行的专门性的测试的部分, 分为单一项目的集中提高方面、同类型项目的延伸与提高方面、专门化的标准测试模拟与提高方面。互联网影响下的社团特色建设, 创建学习专区、交流专区与分享专区。从互联网中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及运动记录, 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大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中向教练及其他体育教程的网上视频进行学习, 方便快捷。在交流方面, 开通大学体育社团的QQ群、微信群、官方微博等加强社团内部成员的交流。对运动进行记录,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体育社团的活动及每个成员参加的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 共同协作, 辅助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的大学体育社团的特色化建设。

3、结论

(1) 大学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应加强对大学体育社团促进大学生体育健康进行研究,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 融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大学体育社团模式的建立, 有利于在大学体育社团通过运动链接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具体的对策。

(3) 对于大学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有待在实践中验证。

参考文献

[1]胡景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吴键.健康第一创新发展:高校体育科研新主题——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评述[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10.

大学社团联合会新社团申请章程. 篇5

社团联合会

2012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学生社团的成立

第三章 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 学生社团的注册、变更与注销

第五章 学生社团活动与管理

第六章 学生社团宣传方面

第七章 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

第八章 社团联合会换届制度管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校学生社团的登记与管理,维护学生社团的正当权益,促进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所称学生社团,是指由我院学生在共同志向、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的依照其章程开展活动并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的非营利性群众组织。

第三条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得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学校利益以及其他学生组织和学生的正当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第四条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五条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的成员应当是具有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学生。

第六条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通过会费缴纳、学院学生活动经费及企业赞助等其他合法方式获得。学生社团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七条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由学院党委领导,在团委的指导下开展活动。

第二章 学生社团的成立

第八条 成立学生社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10名以上的学生联合发起,发起人应当具有开展该社团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且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学生社团的名称应冠以“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XX协会/俱乐部/社”等字样,不得违背校园文明风尚,且应当与其性质相符,准确反映其特征;

(三)有相对固定的社团指导教师或指导单位;社团指导老师应当是我校正式教师;社团指导单位应当是我院相关院系、研究所或机关部处室。指导老师和指导单位须熟悉该社团的活动内容并能胜任对其工作的指导。学生社团可以聘请学院内外专家、学者、教师、企业家等担任社团的名誉职务,但须事先征得院团委同意。第九条 社团成立手续

(一)申请筹备成立学生社团,发起人应当在学院社团联合会的指导下向院团

委提交下列文件:、筹备申请书;2、章程草案;3、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情况登记表;

4、社团指导教师(指导单位)情况登记表(新社团的申请表格)。新社团经社团联合会审核,报院团委批准方可成立。

(二)学生社团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1、名称;

2、宗旨、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

3、社团成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

4、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及权限;

5、负责人的条件、权限和产生、罢免的程序;

6、章程的修改程序;

7、社团的终止程序;

8、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筹备:

1、申请筹备的学生社团的宗旨、任务不符合本章程第三条、第四条的规定的;

2、已有性质宗旨相同或者相似的学生社团;

3、发起人、拟任负责人受过纪律处分的;

4、在申请筹备时弄虚作假的;

5、有学院规章制度禁止的其他情形的。经批准筹备成立的学生社团,应当自批准筹备之日起两周内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和负责人,并申请成立注册。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

学生社团不得刻制公章。在征得院团委同意后,可自备一个代表本学生社团的艺术图章或其它标志,以便开展工作。图章只能是椭圆形或方形,图章的图样须报院团委备案。

第三章 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

第十条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应当在社团成员内部依照其章程在学院进行。

(一)学生社团活动应当奉行公开原则,出具广告、公告等需要署名,任何学生社团不得盗用指导部门或其它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

(二)学生社团活动的相关责任和义务由学生社团和社团负责人自行承担。

(三)社团联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全体例会,时间定于每周三晚上。

第十一条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需要提前1周上交策划书将有指导教师和社团负责人签字的活动方案提交给院团委审核备案,在开展活动。对于不符合学院和学生社团有关规定的活动,院团委将不予以备案,该活动不得举行。

第十二条 学生社团经费由各学生社团自行管理和支配,社团经费由社团联合会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全部用于社团举办活动所需的各项合理支出。社团的财务工作接受校团委和该社团会员(代表)的监督,实行财务公开。社团负责人和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向院团委和社团会员(代表)报告财务工作。社团成员可对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财务收支情况提出质疑,社团负责人需要予以准确答复。

第十三条 学生社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院团委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并撤换社团负责人;情节严重的,予以注销登记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一)活动范围、内容与社团宗旨、章程不符的;

(二)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院团委监督检查的;

(三)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四)侵占、私分、挪用社团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五)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六)由于保管不善,导致社团资产严重损失的;

(七)财务制度混乱的;

(八)社团执行机构有严重违纪行为的;

(九)社团成员滥用社团名义进行活动的;

(十)社团在一学期内未进行活动的;

(十一)对于参加学院团委、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各项会议多次迟到、未到、早退的。(三次迟到视为一次未到,三次未到将对社团负责人进行一定的处罚)

(十二)有其他违纪行为的。

第十四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学生社团的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学 生社团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学生社团继续以学生社团的名义进行活动的,由院团委会同学工部及其他有关部门予以取缔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四章 学生社团的注册、变更与注销

第十五条 学生社团注册:学生社团须在每学期初到院团委办理注册,未参加注册的社团不得开展社团活动。(递交本学期社团活动流程)

第十六条 学生社团变更学生社团须修改章程的,应提前7个工作日报批准部门审核备案。第十七条 学生社团注销

(一)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社团或持续一学期不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院团委将责令其解散,并追究该社团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会员大会决议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被责令关闭或解散的;

(五)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十八条 学生社团在提出注销申请后,院团委将对其财务进行审核。审核期 间,学生社团不得进行与审核无关的活动。学生社团应当自审核结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院团委办理注销登记并向审批部门备案。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由社团负责人签名、指导教师或指导单位签名盖章并经会员大会通过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注销申请表》。

第五章 学生社团活动与管理

第十九条 社团活动

(一)按时向社团联合会提交活动申请,并在及时上交活动报道稿;

(二)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以上的社团活动,至少有一次是较大型的社团活动;

(三)各社团应提前一周向社团联合会及时报送社团活动场地申请。

(四)100人以上的室内活动和所有室外活动,除提交社团活动申请表和场地申请表外,还需提交大型活动申请表,并依次报社团联合会、团委、学工处审批。

(五)室外悬挂横幅或需要向社团联合会宣传部申请绘制海报的都须提前上交申请;

(六)举办各类出游、社会实践、外出考察等活动项目,需要提前7天向院团委提交申请。第二十条 社团活动的策划:

(一)社团活动策划的几个原则:

1、活动要在服务于会员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并且要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活动要尽量本着倡导节约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2、最初倡议者构思完毕并给出合理的策划初稿后,对于较为重要、参与人 数较多、影响力较为大的活动,团委、社联相应负责人召集不少于七人的社团活动会议,对整体情况进行讨论,对活动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应有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不应该在活动出现突发性的意外时不知所措,影响活动的进程,避免带来负面的影响;

3、活动策划时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并向社联财务部进行通报;

4、对于社团承办院团委或社团联合会所交给的活动,社团负责人应提前一周向社团联合会报送财务预算表;

5、活动策划书应尽可能详细和具体,写明相应时间地点活动主要负责人等情况活动策划书应包含活动的整个部分,包括活动前期准备方案、宣传方案、实施方案、后期新闻报道、活动财务预决算、活动总结等。

(二)社团成员服务

1、定期召开成员代表大会,提高社团成员的交流;

2、致力于为社团会员服务是各社团理事会干部的重要职责,严禁如有会员反映如“收取会费不搞活动”等情况;

3、积极建立社团内部的精英团队,面象全院展示社团风采;

(三)财务监督

1、财务管理及档案管理科学有序,按照社团联合会要求及时报送财务报表;

2、社团内部有专门的财务负责人,有明确的财务条例,财务清晰,; 开展活动可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利用社团内部合理资源争取活动资金,但需经团委同意方可;

3、禁止在回报赞助单位时,违规将全院综合资源、团委场所资源、社团综合资源等不属于该社团内部的资源许诺给赞助商;

4、紧急私下承诺给赞助商可以在学院不允许的地段摆摊、宣传等;

(四)学生社团的机构设置与建设

1、学生社团新一任负责人应在社团原负责人推荐和社团联合会监督基础上由成员选举产生,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对于不符合程序选定的社团负责人,社团联合会将不予承认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理;

2、学生社团理事会应实行集体决策,对重要问题还应广泛征求会员意见;

3、根据我院学生社团目前发展现状,建议与分校区的社团联合会加强交流,互相吸取经验;

4、各负责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注意对成员和干事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传承秩序;在选择下一任负责人时要广泛征求成员员意见;

5、各学生社团应形成明确和谨慎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允许财务不透明现象的发生,社团负责人要以身作则,社团财务负责人应定期向社团联合会报告社团财务状况,对于出现财务问题的社团,社团联合会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于通报、撤换负责人、注销社团等,情节严重的将上报学校给予相关责任人处分

第二十一条 社团的活动场地使用情况说明

(一)社团的活动场地包括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阶梯教室、操场等;

(二)举办大型活动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时相关社团可按照申请程序申请社团属场地;

(三)经社团联合会和院团委分别审批通过后,符合要求的活动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举行

(四)、社团需使用场地时要按照各场地的相关要求进行活动,且需提前一天以上告知办公室,方便场地的租借。

第六章 学生社团宣传方面

第二十二条 社团活动前期准备

(一)社团海报设计

1、海报是根据特定场景特定目的设计的,海报首先要突出主题;

2、一份出彩的海报靠的是其标新的立意,海报特色尽量不要太规整,要敢于创新,鼓励涂鸦创作,从而为社团提供一个展露才情的平台,亦为校园添加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3、海报是一种宣传工具,同时也是社团才艺实力的比拼,所以海报设计宣传部要积极筹划配合各社团制作,彰显各社团海报风格,突出社团,宣传社团;

4、海报规格,覆盖率,风格特色均由各社团自主决定,但不可违反学院的规定,社团联合会将对各社团海报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5、各社团在审批活动合格后。可将其海报张贴于学校许可的位置,未经批准的地方不许张贴;

6、为保证海报宣传质量,海报自张贴之日起,各社团应注意对其维护工作,活动举办当日应保证海报的完整性;活动结束当日各社团应解除对海报的维护戒备,避免妨碍其他社团的海报宣传。

(二)社会赞助社团注意事项 与院外企业或个人进行相互合作、吸引社会赞助是社团争取资金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团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在与赞助单位合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应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进行,要符合学校和社团的整体利益;

2、在商谈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拿出能够代表一个社团干部聪明、果敢、机智灵活的良好形象进行沟通协商,在商谈过程中能够做到不卑不亢;

3、协议签署前应把合作协议的详细内容报送校社团联合会审批核实后报校团委批准后方可签署,未经同意不得开展商业合作与宣传;

4、协定签署前要仔细核对责任、义务,要做到责任义务的平衡。社团为企业提供的只能是本社团范围内的宣传和活动资源,不能将学院和整体社团的公共资源提供给赞助单位,不能承诺给赞助单位在学院露天地点摆摊设点,乱挂横幅,乱贴海报等;赞助单位提供的支持资金和实物应与社团提供的宣传服务相对等;要注意将赞助单位的商业宣传与社团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要本着诚实互助、合作双赢的原则进行合作,不允许欺骗行为的发生,以免给学院带来负面影响;

6、赞助经费:社团独自主办活动留为协会发展基金费用,支出必须有详细、准确地记录,协办或承办的活动由主办方按照合理原则分配。

(三)举办活动注意事项

1、相关活动申请表必须在集中办公时间交到社团联合会办公室。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举办符合规定的活动。不允许未经社团联合会和院团委的同意而私自举办活动。

2、活动总结:对于社团举办的面向社团内部的活动,活动的主要负责同学应于活动结束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完成活动总结;其他活动(社团品牌活动、社团风景线、团委或社团联合会主办的活动)需在活动结束一周内将活动总结报送社团联合会存档,同时将电子稿件报送社团联合会网站发布。

第二十三条 宣传后期报道

(一)社团网络建设

对于有建设社团公共主页的社团:

1、根据“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社团负责人和网站负责人须对本社团网站的上网信息负责,各社团应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管理;

2、各社团不得利用社团网站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有损国家和学校声誉的;宣传伪科学及暴力,淫秽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民族团结的;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3、各入网社团要定期对管辖的社团公共主页, 进行内容更新。管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

4、未经学院学工处批准和备案,各社团不得提供下述网络服务:FTP文件上传和下载、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论坛、留言板、网上视频点播等。

(二)社团新闻宣传与报道

社团新闻是学生了解社团活动的重要渠道,通过社团新闻可以向大 家展现社团特色,吸引目光。因此,作为一个社团的会长,要注重社团新闻对社团发展的作用,充分利用这一片空间,带动社团更好发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每次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报道稿上交社联,由社联交由指导老师上传至校园网站。新闻报道的要求

1、社团负责人将社团活动的新闻发送到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办公室邮箱中;

2、社团活动新闻注意突出本社团性质和特色,营造社团自身发展的氛围,努力构建社团的大环境;

3、撰写新闻要坚持新闻的切实性和及时性,但是新闻要讲求报道效果,要讲求艺术性要善于发掘;撰写新闻,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题突出,结构合理,切忌冗长、罗嗦;

4、规范新闻的格式;标题:最好不要超过13个字,个别情况除外。要做到简洁明了,通顺,不得出现歧义或语法错误以及杜绝错别字;

5、注意图片在新闻中的重要性,拍摄活动或会议照片时注意对主要人物的拍摄、角度及灯光等问题;

6、拍摄的照片要另存一个文件夹以压缩包发送到邮箱中;

(三)社团品牌活动建设

提高协会实力,打造高质量、高档次的品牌的社团文化活动既是学校内涵特色的体现,也能展示社团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既是学院学生社团的形象化展示,同时也是社团同学们校园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众多社团联手合力,将社团的整体形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

1、社团负责人要秉承发展协会、服务会员的宗旨,致力于打造、经营立足山大特色和本社团特色的品牌性活动;

2、品牌活动不一定需要很大的规模,但一定要精心策划,细致安排,通过一些有创意的主题、口号宣传造势,以富有特色的内容增加其吸引力。可以从小处着眼,通过每学期几次的活动增强社团的凝聚力,营造温馨愉快地氛围使所有的会员乐于参加并从中切实感受到快乐和充实;

3、品牌活动要坚持定期举行,形成系列,打造成本社团对内发展会员素质,对外塑造社团形象的窗口性活动,并作为社团的优良传统一直继承发展下去。

第七章 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总则

(一)本条例的制定诣在规范我院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协助学生社团更好的发展和完善财务制度。

(二)一切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须遵守财务透明的原则,并统一受学院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社团经费的使用管理规定

(一)各学生社团的经费为学生社团公共财产,任何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用于超出学院以及本社团章程规定以外的活动。

(二)各学生社团的财务应由该社团负责人之外的专人管理,记账人和持款人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特别是有对外开放收费的协会一定要做好账目管理,如何收费、收支情况都要告知财务部。

1、学生社团可在每学年初向会员收取一定会费,会费标准不得高于人民币五十元。每学期初各协会上缴的经费,要进行记录。一个协会多少人。每人交多少,都要写清楚。然后由上缴人签名即可。

2、为了以防钱的真假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因此收钱时,应该让个负责人在每张钱上写上自己的协会名称。

3、每笔收支应附有收据或发票,收据上应记载收入或支出的日期,金额,用途,付款人姓名及收款人姓名或盖章;如有发生发票丢失等问题,需指导老师签字证明。

4、财务部人员将收据或发票按日期排,以便上级领导的检查。

(一)为简化工作,各社团在每次纳新后,要统计新成员人数和各成员所交 金额全部交到财务部。财务部会以书面形式张贴公式。并在每次审批经费做到一下几点

1、每笔支出都先经过申请,申请审核通过方可施行下一步活动的进程与活动所需物品的采购;

2、每笔支出报销均应附有收据或发票,收据上应记载支出或收入的日期,金额,用途,付款人姓名及收款人姓名或盖章。五拾元以内可以使用收据,五拾元以上的必须使用正式发票。

3、若发现个各协会上缴的金额与人数对不上,会马上与该负责人联系。希望各负责人积极配合。

(一)学生社团可以通过举办活动获得赞助的形式筹集经费,一切活动所得赞助必须向社团联合会如实汇报。学生社团接受的任何捐赠、资助,必须向院团委如实报告,经学院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同意后方可接受。

(二)有涉及到对外开放场馆活动的协会不得擅自收取费用,涉及到费用应该跟上级领导商量。收费情况,都要告知社联具体情况,并做好账目,财务部会场馆开会的协会随时进行抽查。

(三)由于宣传部是服务于每个社团,乃至于大型活动所需的物品都需要由每个协会中抽取50元作为一整年的费用。

(四)每月月末各学生社团财务部长须向社联报送一份当月财务支出情况总结。总结中应分析一下本月经费支出情况是否是本着节约的原则,并合理计划下个月的支出,学会利用有限的资金开展各项社团特色活动。

(五)每学期期末,各社团财务负责人有义务在社联工作人员以及社团成员的监督下公布财务支出情况,各成员有权知道自己所缴会费的具体用途。

(六)每月月末要求各学生社团上交财务每月汇报表,同时要附有正规发票,发票后面要附有负责人和使用人的签字,并在其后面用铅笔写明具体用途。经学院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审查后,发票归还社团。

(七)各社团负责人要严格审核制度。任何一项支出都要有主席、财务负责人和使用人的签字。经费的管理应做到收支明确,账目清楚,并保留原始凭证。学院团委和社团联合会将定期对社团的账目的进行审计。对于账目混乱的学生社团,将责令其进行财务整顿,并在年终的社团评比中给予相应扣分。影响恶劣的,将严格追究社团负责人和经手人的责任。

(八)若出现不配合的或是经费未经批准擅自使用,再者不上缴经费的协会。一律按以下条例进行处分:

1、取消该社团负责人的各项评优资格;

2、若有涉及到场地、场馆的将进行关闭;

3、罢免该协会会长职位,更换会长;

4、取消该协会;

第八章 社团联合会换届制度管理

第二十五条 总则

社团联合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聘有志于学生工作、群众基础良好、且有较强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的同学,公开选拔院级学生干部成员。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各部门、各学生社团应在院团委及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社团联合会统一安排部署,开展社团换届工作。若社团未经申批擅自换届,则换届结果无效。

第二十六条 换届时间

原则上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为社团统一换届时间,换届持续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一般为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具体时间以社团联合会下发的换届通知为准。

第二十七条 社联干部任期

社联干部任期原则上为一年,任期满后将换届竞聘。社联干部若工作合格,社联将为其颁发任职聘书。如社联干部连任需由社联通过并报院团委审批同意。

第二十八条 社团换届职位设置

(一)社联主席团主要负责人: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理事三名;

(二)社联部门:办公室、财务部、宣传部,各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

(三)社联社团:各社团设会长一名,副会长视社团自身情况而定,但不得超过两名。

1、协会成员在20人以内设会长一名、干事一名。

2、协会成员在20-30人以内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

3、协会成员在30-40人以内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干事一名。

4、协会成员在40-50人以内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

5、协会成员在50人以上设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干事一名。

第二十九条 社团主要负责人换届程序

(一)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组织进行换届。换届面向全院公开招聘,原则上由社团联合会副部级以上干部担任,但也鼓励个别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的同学积极报名参加竞选。换届由学院老师担任面试官,进行竞聘演讲、面试等,最终由院团委统一公布结果。

(二)社团联合会部门以及协会换届,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社团联合会统一组织各协会会长、各部门部长,对下一届进行换届竞聘,进行竞聘演讲、面试等,最终由社联上报院团委统一公布结果。

(三)部门、社团在非换届时间如需更换负责人,必须经过社团联合会的审核并报校团委批准。经同意后,严格按照换届程序选举产生会长。

(四)社团负责人发生其它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完成换届的,可向社团联合会提出延迟换届申请,如未按照要求举行换届,视该社团为未换届,不承认社团自行换届结果。

(五)社联将选举结果报院团委审批,若有不合格的将驳回,重新选举。

(六)主席团、各部门、社团组织机构的主要人员名单上报社团联合会。经过社团联合会审核通过后交由院团委审核,审核无误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公示期满无异议后,进入试用期。负责人的试用期自公示期满起至纳新工作结束止。

第三十条 社联主要负责人候选人条件

(一)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

(二)未受过任何处分,组织纪律观念强,集体荣誉感强,能为学生社团争得荣誉和创造效益。

(三)能确保信息畅通,服从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调度,积极响应学院各项号召,拥护各项决定。

第九章 附 则

1、学院团委、社团联合会将根据各社团管理者每阶段的工作及社团建设情况(例:开会满勤,活动开展情况等)予以综合评定,并酌情加减分;

2、评分结果将接受全院师生的监督;

3、该细则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学院团委和社团联合会有权对该细则的有关条例进行合理解释。

4、本章程适用于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校内所有经合法程序审批成立的学生社团(院级学生社团由所在学院团委参照本章程给予指导)。如有与学院制度相抵触的,以学院制度为准。

5、本章程的解释权在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委员会,本章程的有关细则,各学生社团可以依据本章程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

大学社团 篇6

尤金。尤金是个大学城,坐上西雅图飞尤金的小飞机,就会意识到怎样小的一个城市,机场只有一个行李传送带,但不是依附于大城市的卫星城。尤金很美,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秋天一地金黄,冬天雨后的空气沁人心脾,可以尽情感受美国北方冬天的湿冷,太阳一出来春天一样,甚至很晒。一天得换几套衣服。尤金以俄勒冈大学橄榄球闻名,吉祥物迪斯尼的唐老鸭,所以尤金又叫鸭村。在佛州时,佛罗里达大学短吻鳄篮球队全美厉害,现在一下子由一条鳄变成一只鸭,是不是有点奇怪。

学校。美国大学大体上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两种,公立学校一般会比私立的便宜,老美选学校也是就近原则。我在的俄勒冈大学,综合排名一般般,但我喜欢的一些专业很不错,教育啊商科啊新闻传媒啊,学校的体育在全美排名很靠前,一个橄榄球一个田径。去年美国大学橄榄球大学联赛,我们学校拿到第二,在佛罗里达就听说了。住家爸爸特别喜欢看球。在现场看,情绪真不一样,会感受美国人喜爱橄榄球的程度。

俄勒冈大学,很老,一百多年;很小,大概15分钟就可以从东走到西。大一不要求住校,学校宿舍又小又贵又不方便,浴室厕所公用,冬天从浴室回寝室是件很遭罪的事。寝室两张床一个书桌一个顶到天的柜子,就没多少地方了,对两个女生来说,真不够用。剩下就两件事儿可以做,第一件就是把东西使劲塞进柜子里,第二件就是再不要买东西了,所以新生老生都愿意自己租房住。开学后不久就约了朋友打探房子,协议签了,定金交了,房子独立,有家的感觉,一个月所有加起来600美刀,离学校远些,公车10分钟。

图书馆。真的不大不显眼,很普通的四层楼,书非常多。书对全社会开放,登个记任意借。往往找不到座位,尤其期末考试前,天天爆满,往往两节课之间因为有个空档才去图书馆。羡慕国内大学图书馆,标志性建筑,十多层的样子,不小家子气,每天去一个楼层自习不是很美的一件事吗?说到标志性建筑,俄勒冈大学的应该算棱柱体运动中心,美轮美奂、晶莹剔透、四四方方,在水上,像国家大剧院,供学校运动员使用,贵族啊,因为他们给学校带来了巨大收益。

洗衣。洗衣房两个宿舍楼一个,周六是没有位子的。把衣服扔进洗衣机里面,半个小时回来再扔到烘干机里,不是每次都有烘干机的空位子,洗一次衣服最少跑三趟,忘了拿洗好的衣服,会有被扔出来的可能,自己设一个倒计时做提醒,或者索性搬着电脑在洗衣房耗上一个半钟点,洗衣房除了嘈杂和热也没什么不好。老美喜欢用洗衣机洗鞋,太不讲究了,鞋子内衣一个桶里滚,实在不能忍受,国内内衣用手洗可以晾干,美国不行,许多州室外晾衣服是违法的。

花钱。学费是和学分捆在一起的,一个学分大约670美刀,再加一块国际学生费。日常比国内省,大部分饭在学校吃,偶尔会约朋友中午下了课吃小馆子。不常去逛商场,尤金的商场实在小得不好意思,大部分东西从网上买。有大手大脚的中国学生,奢侈品几千美刀,不眨眼就买,也有玛莎拉蒂豪车。俄勒冈是免税的州,超市里标价的东西不再加税,之前佛州是7%,一块钱的东西另加7分钱的税,也比国内低,国内好像17%。尤金坐公交车免费,不用准备零钱,实在方便,差不多20分钟一趟。

吃饭。一般吃饭服从上课的时间,早上时间紧,喜欢到离着最近的餐厅接杯咖啡,走在路上又暖手又清醒,11点多下课看情况吃中饭,来不及就等到再下一节课吃,或者吃点水果对付到晚上。周内的晚上都是在学校吃,像带泡菜的米饭、炒面味道大,只好在餐厅吃,沙拉呀没有味道的,就搬回宿舍吃。学校食堂饭菜单一,没有国内大学琳琅满目,花样少,除了汉堡三明治之类的,再除了寿司意面沙拉之类,好像就没有了,也有符合老美口味的米饭和包子。吃一段时间够够的。

教材。真的挺贵,很少有每本下来50美刀的,数学化学物理这些学科的新书要200美刀以上,旧的也要100多美刀,我用的所有书都是二手的,用完可以再卖给学校。课本挺厚,老师也讲不完,我们怎么可能看完。没有教科书又是不行的,也可以买亚马逊电子版或者借同学的书去复印扫描,复印、打印在学校一张纸8分钱,扫描是免费的。目前还没有排上大量阅读的课,室友这学期选修了一节妇女权利的课,每天都有大量阅读,弄得她很头疼。

上课。这学期点了早八点的数学课,周四的赖床就没有了,数学课不去,下次就接不上,这就是一个文科生上微积分的痛苦,骨髓里的痛,每天都是缺觉。早上10点的课是室友叫的,每天她9点的课,她起床化妆啊之类的就开了大灯,我自然醒了。一般10点的课

不会有起床气,8点的课看谁都烦,也不会和任何人讲话,直到那杯咖啡喝进嘴里,整个人才清醒过来。最远的课至少10分钟的路,一路快走小跑。

课堂。这学期我有四门课,三门都是300人以上的大课,数学有五百多人,语言课不到20个人。语言课老师严厉,看到你玩手机会管,大课的老师不会管你上课到底在干嘛,实在是有太多的学生了。上厕所喝水进出课堂来去自由。学校是无烟学校,不允许吸烟或者抽大麻,俄勒冈大麻合法化,其实就算是这么说还是有抽的。美国大学没有辅导员、系主任之类,也不存在一个班级的概念。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课,好些人大二、大三才选专业,上两年基础课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再定专业,转专业递交个申请就好。找到一个每节课都和你相同的人是大海捞针,每次课的座位又不一样,所以课上不会结交新朋友,顶多聊上两句搭个话而已,所以也没有同班同学的说法。

老师。所有的课件、作业、笔记老师都会放在网上,有时课前小测验,考试的成绩也会在网上公布,你要是不上网就等着挂科吧。老师很少有大篇大篇的板书,全部课件上课。绝不会有老师黑板上写题下面抄题的动作,数学老师会把讲解的题投影到大屏幕上讲,所以数学老师要一直在讲台上做题,其他老师会满教室地走东走西没个停,很少有滔滔不绝脱离课本或者课件的。有的课老师会查考勤,有的完全不管你来不来,和总成绩也没有关系,也有直接说这个课不是必要的,想来想走随你,把书看好,把小测试做好,把考试考好就可以了。

nlc202309080944

压力。学校有语言辅助课程,听课没有问题。自己现在面临两个瓶颈,一个是文科的阅读和写作实在是太多了,上起来真得很费力气;第二个,理科课程本来就是弱项,又没有系统学,微积分听得有点儿吃紧。数学课一定会坐在前面的,态度很端正。数学作业是网上写网上交,你做一次它就会告诉你对错,你就可以做好多次直到做对为止。经济和新闻没有作业,会有小测试,写作偶尔布置作业也不多,预习和复习的东西多,平时会和最后成绩挂钩。在美国写作业,不提前做点功课不翻书,是没办法弄的。美国大学自由度大选择多,压力反而大,一切得靠自己。

社团。参加了一个社团叫做CPLA,全称“美国俄勒冈中国青年慈善领袖会”,做慈善项目,然后把筹到的钱暑假带回中国,在国内再做慈善项目,花掉这些钱。每年主题不一样,关爱留守儿童啊、爱护母亲河啊等等,社团和学分没有关系,加入这个社团两个原因,一是自己一直希望做一些支教之类的慈善活动,二是想认识更多的人、交些朋友。我在策划组,还有宣传、筹集资金和公共关系组,每周开小组会和社团的会。

感觉。来美国念大学,拖着两个巨大箱子,从北京开始,孤独的十几个小时飞行、西雅图转机,到这个犄角旮旯的州、各种入学手续地办,一个人。再看美国新生,一家人跟着屁颠屁颠忙活,老爹老妈鞍前马后,不亦乐乎,真不知道那些咋呼美国孩子独立的人去哪儿了。还有一个感觉,尤金就两个电影院,其中一个却经常播中国电影,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趋势啊。在尤金看中国片子感觉特别好,8.5美刀一张电影票。

——爱你的小疯丫头

小丫头:

实在不好意思,从老爹所在的微型大学向丫头那所美国大学张望时还品头论足。

“把人生最珍贵的一段时间搁在大学里要干什么?”中国人讲到教育常常会用一个词:灌输。一个病人,失去了进食功能,用一根管子,硬生生通过鼻腔插进去,叫“鼻饲”,身体必须的营养经过鼻腔进入胃肠。

大学。老爹念大学时最深恶痛绝的几件事:死记硬背,没有道理好讲,记住就是,从训练驯化到接受服从;没得选择,你不能在受教育上说三道四,学校、老师和家长没有给你这个权力和机会;教材千篇一律,教学千人一面,单一、死板、权威、标准。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课程、规定的内容、规定的老师,离开规定教育是没法进行的,规定之外的是不被允许的,太多禁锢的力量和约束的前提。大学的老爹已经在拒绝被人被事强行而随意地占用时间,课讲得不中意,老爹会在课堂上翻课外书,还被教“组织胚胎”的老师提溜起来惩罚性回答问题,但不思悔改、屡犯纪律,也是对大学强输硬灌的一种反抗吧。

教育。大学的教育在于唤醒,在于带入,在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可行性,而不是生拉硬拽,不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和理论守成,不是一清二楚、非黑即白、因果有序;教育的“有用”“管用”常常和“无用”“无为”相链接,没有一杆子包揽到底、精确产品制图、线性成长规划等等的大学教育路线图。大学教育应该带来朴素和优雅,老师打开一本书,因为自己喜欢,和学生一起分享;打开一扇窗,因为曾经流连忘返,和学生一道揽胜。教育的姿态是教和学的互道有无,是对话和互访,是教与学双向由此到彼的流动,从而叠加双方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产生“教学相长”、弃短补长,从而引出、引导、引向各自寻求的目标;对话是缠绕而不是捆绑,是紧跟而不是依附,是疏通而不是割断。大学的教育要鼓励越轨、离谱、离经叛道以及学习上的放纵;既要有自主宽松、灵活多样的平台,也允许存在刻板教条、雷打不动的我行我素。

老师。老爹念大学时,一个生物老师,矮胖、声音嘶哑,又皱又黑的脸上只记得有个巨大的黑框眼镜,但那黑框眼镜后面全是生动和热情,磁性的声音里夹杂着煽动性、鼓惑性和刺激性,课堂上她成就着关于生物学的一个演员的盛大演出,既丝丝入扣、眼花缭乱,又充满着智慧的细节。她让你看到一个生物世界,而不是看到一个生物老师;让你用生物学的知识看待世界,而不是让你仅仅掌握生物学知识。生物课的内容全忘光了,但生物课成绩是老爹大学里的“最高纪录”。

真正的老师,手上有一大把好牌,化繁为简、循循善诱、举重若轻、诱敌深入。厦门大学一个教授把一门枯燥的“概论课”,变成一场宏大的趣味盎然的游戏,包括角色扮演、场景模拟,每次上课都是在和学生一场约会,授课对他来讲是一种创作,有快乐和痛苦在里面,老爹觉得很有道理。这个时代,有太多貌似老师的人,有太多的渠道接受知识或类似于知识的东西,也有太多的似是而非和自以为是。一不留神,老师就会掉进无知无为无奈无能的教学困惑里面,在即将消失的职业里面,好像老师这个职业也排在队伍当中。

学生。好学生不仅仅是对已确定的合理知识进行收集储存,不仅仅是对他人的思想观点进行整理和分类,而是要有理解和运用、批判和质疑,我们积攒了太多的述而不作、存而不论、会而不能;好学生不是在教科书里找到知识点找到标准答案,然后把它转移到试卷上然后再把它忘掉,而是找到兴趣和想象力、思考和超越方式。一个踩着标准答案到标准答案的轨迹一路走来的孩子,符合大多数人关于好学生的定义,但这个轨迹不是从能力到能力的轨迹。好学生在于把一个不同于他人的“我”找出来,学会成为“自己”,成就一个我们中的“我”,不是自私的、自我的,而是一个社会的“我”。

感觉丫头的大学离教科书离课堂讲授比国内远了,离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学校教育也远了。丫头的大学拥有如此之多的选择:课程学分的、阅读写作的、时间安排的、住宿生活的,老爹甚至感觉像一个市场,双方买与卖的行为。美国人也在检讨大学里民主的“滥用”,检讨大学生在学校应享有多大的接受教育的自由度,在多大程度上应该由学生说了算,放手和控制的界限在哪儿,是否给了老师、学生太多的自由和宽松,但正像丫头所说,“更多的选择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丫头有属于自己的不少优势:乐观、自信,悟性、灵活,兴趣、热情,安静、专注等等,这些令人振奋的特点,转换角度、不加节制、挥霍浪费,就会变为弱点,甚至妨碍成长。比如丫头的自信就带来了没有危机感、干事拖沓、不着急,像是在用自信心打水漂儿玩,由着自信擦着水边儿漂。老爹就觉得自信不是这么用的,是往前走的动力,是在慵懒的时候可以食用的精神食品,是在自己需要鼓励的时候给自己掌声的力量。

nlc202309080944

学习。学习是一种真正自主的行为,一种可以享用的自我权利。大学里学习最好的学生,排在前面的肯定不是

那些高分学生,老爹就不是高分生,学校和老师欣赏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特别适应学习和学校,从知识到知识,从标准到标准,但对社会对生活的适应就有些吃紧。学习的最高奖赏是课程结束后,你发现自己改变了看待和理解问题的方式,你由生涩而成熟、由模棱两可而清晰、由点头称许而摇头生疑。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角度不同答案会呈现惊人的不同,关键在于你自己的答案,哪怕一个错误答案,可它经过了你的深思熟虑,有时候得出一些错误结论比只知道正确答案来得有意义。当你产生问题的时候,学习才真正开始,当你在课程之外寻找参考书的帮助时,改变就开始了。分数在衡量能力时,越来越捉襟见肘,当然决不能一概而论高分低能,绝大多数情况下,高分数之下是强能力的。

今天大学学习的全部重点似乎都是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庞大,大有人一生下来就开始操办就业的趋势。其实相称对等的专业与职业、所学与所用是不存在的,据说韩国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的比例占一半以上,美国、中国恐怕也不是小比例。没有比较宽的专业方向,就没有足够多的职业机会,没有做人的铺垫怎么会有做成事的道理,大学之后不仅是职业生涯,更是人生历程。专业在强调深度之前,更应该讲究宽度,更应该注重学科、课程的融合和相互介入,可以给自己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多积攒些更富裕、更厚实的东西。

大学一个顶要紧的学习环节是课外阅读,某种程度比课堂听讲还要紧。如果丫头已经开始阅读老师指定书之外的文字,那么丫头将来的职业就闭着眼选吧,尽着挑。面对选择,内心没有热情,专业没有兴奋点,课程没有趣味,阅读没有感觉,既便是专业顶级学习顶尖,将来也不会有多少阳光。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学习中感觉到快乐的学习,因为阅读听课而幸福而充满感激,即便在老爹的大学时代,老爹也曾经感受到许多阅读和听课的美丽。

建议。学会提问,有时候找出一个疑问来,比解决一个疑问还重要,一个不断发问的孩子比一个因为得益于记忆储存而没有疑问的孩子更有前景。学会倾听和阅读。从一堂课、一本书、一席话当中找出关键部分、找出可能性、找出自己最需要的部分,就是找到了离收获和成功最近的距离。

改掉几个学习中的坏毛病:边听音乐边学习。多项研究证实,音乐越是吸引人,学习效果就越差。充足的睡眠。极度缺觉的时候,一定不要再去翻书,没有任何作用。运动。有规律的锻炼使大脑里面一个叫“海马体”的物质发生变化,这个东西对记忆产生影响,学习效果提高明显,但必须是有氧运动。注意力。专注于做一件事的能力,专注于不看手机的能力,专注于没有完成规定动作不做其他事情的能力。

自己有没有进步,常常查看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有没有变化,而非在意分数;对课程有没有兴趣,常常留心一下自己的作为,哪怕对自己喜欢的事,是不是也有转瞬即凉,也有做不扎实、深不下去、热不起来的时候。

——爱你的老爹

大学社团 篇7

中世纪,大学就其产生来说是学者的社团[1]。大学是知识生产、选择和传播的重要场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的主流阵地。那么,什么是大学文化,它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必然联系,又如何实现社团文化的发展,使之与大学文化的发展相协调呢?

大学文化是指大学作为社会组织所独有的、为大学人共同持有的价值、信念、规范、基本假设与行为形态的综合体系。大学文化一般通过大学内的物质、制度、精神等多方面要素表现出来,如大学的理念、愿景、使命、信念、价值、态度、假设、组织规范与组织制度、组织仪式、故事、传说、英雄人物事迹、组织符号、口号、标志物,以及组织运作程序与模式等。可以说,大学文化是大学围绕教学和科研而形成凝聚力、形成组织的统一行动的显性的和隐形的价值体系。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状态的晴雨表,是大学软实力的标志。大学文化由若干亚文化组成。其中,大学生社团文化就是大学文化的显性表达。

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一个主要群体,有其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和特点受所处时代的大环境影响,也受大学文化中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学生处于校园、教室、宿舍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极易接受同伴影响,这决定了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而建立的以自发、自愿为原则的学生团体,主要包括各种协会、学社、书社、娱乐部、俱乐部等形式,其类型按照功能来分,主要有学术型团体、公益服务型团体、能力培养型团体、娱乐型团体、兴趣型团体等。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在学生层面的表现,其表现形式多样化、显性化。大学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往往通过社团文化来贯彻、传播和体现。大学社团具有群体民间性、结构松散性、活动自主性和成员广泛性等特点。大学生社团的发起者大多是大学生或大学老师,因此,社团的宗旨大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合作交流,这也是大学生社团深受学生喜爱的原因。

大学的生存发展主要通过其文化的社会功能来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这些功能也要通过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来贯彻和体现。每一所大学都要合理定位自己的文化,要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发展历史,这也对大学生社团文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文化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以培养有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为主要任务。

大学文化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传承知识。传承知识、传播真理、发现新知始终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使命。大学通过其教育教学体系、学术研究、管理制度、课程实施、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实现这一功能。大学社团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功能的有效补充。这些活动有利于强化课内知识和拓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形式多样的各种学术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兴趣活动、体育赛事,以学生自愿为原则,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个人爱好,展现了其个人才华,丰富了课余生活。

大学文化的第二个基本功能就是培育人才。育人主要通过品德铸造、专业发展、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等来实现。价值观教育、品德铸造不能单凭口头说教,要在实践中锤炼。大学社团的各种文化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品格和人格的陶冶。大学生社团形成的良好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活动的有效组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强化了职业定向。社团较为松散的组织结构,使成员之间具有平等关系,能将成员分散的智慧集中起来,群策群力,有助于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社团活动还能有效地实现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防范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于未然。

大学文化的第三个功能就是服务社会。大学通过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来服务整个社会。不少大学生社团组织面向社会,如向企业拉赞助、提供勤工俭学活动、公益性活动、社会服务等等,为大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打开一扇扇窗口,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心、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而且,社团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强化指导新生、引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以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技能培养为宗旨的社团,更是在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着导向作用。此外,社团还可以充分利用区域性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展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生活教育,通过“在做中学”,增强大学生的服务社会意识和工作能力。

二、大学生社团文化建构的几个维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多数本科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学生比例都在一半以上。这就是说,如果一所大学的社团文化具有先进性、自主性和创新性,那么它的文化也同样会显示出良性的发展势头。要实现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建构大学社团文化上就要关注。

(一)自主发展,培育特色,全面繁荣

首先,大学生社团的发展要有自主性。大学生社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原因就在于它是大学生自己的,其活动宗旨符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社团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活动参与的自由度。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常常出于自愿。因此,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自主性原则是社团发展的根本。失去了自主性,社团就没有了生机活力。当然,社团的自主发展必须以遵守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政策、学校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为前提。

其次,社团发展应形成鲜明的特色,或侧重学术研究、或侧重社会服务,或侧重专业发展,或偏向艺术活动,或偏向运动与健康。特色是社团发展的生命线,管理社团的上级机构,在社团审批上要避免出现职能相同或相似的社团,避免社团间产生冲突。在社团的分类上,要规定不同级别的社团在职能和活动范围上的不同,要区分好校级、院级、系级社团的职能,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防止恶性竞争,互相争夺资源,导致特色丧失。

再次,要全面繁荣社团文化。强调特色并不是不要百花齐放,大学生社团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类型,是因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只要社团的宗旨有利于学生发展,活动的内容健康向上,不管是学术型的社团还是娱乐型的社团都要大力支持。定位好社团的发展目标,强化对不同社团的分级、分类,才能协调好社团之间的关系,实现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实现大学文化的功能。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指导

社团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社团内部来说,主要涉及到社团申请成立的手续和审批程序、社团的活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制定、社团职能的定位、社团活动的策划、活动经费的收支和使用、社团成员的义务和权利等等。[2]从社团外部来说,主要涉及到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协调好与校内和校外相关机构、部门、团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强化社团管理中心的宏观管理,进行分类指导。通过项目管理,对那些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有显著绩效的社团在活动经费、项目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强化对社团发展规划的指导,及时对社团工作进行总结和监督,确保社团活动朝着内容健康、形式活泼、促进交流、扩大影响的方向发展,使社团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学校文化的特色发展。通过建立社团的社会实践基地,对实践基地进行资格认证、挂牌、各种奖励,强化社团品牌活动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其次,要重视对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培训,形成科学合理的任免制度和奖惩机制。要发挥社团指导教师在策划、参谋、指导和监督方面的作用。社团指导教师的筛选、任用要形成科学的选拔和管理程序,明确指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对工作出色的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彰和奖励。

最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相关的社团管理政策法规,使之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相协调,防止有法不依、有令不行。要规范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重视社团资料的整理和保存,重视社团传统、特色活动的传承,实现学校对社团各项活动的宏观监督和具体指导,确保其活动的实效性。

(三)面向生活,铸造品牌,服务社会

首先,面向生活的教育是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高等教育也要为大学生的幸福人生作好准备。社团文化要面向社会生活,就是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生活管理能力、面对挫折、失败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大学社团开展的宿舍文化评比、模拟应聘、技能大赛,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功人生作好准备。只有面向生活,才能全面实现大学文化的基本职能。

其次,社团文化需要铸造品牌[3]。大学之所以得以延续,是因为它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来实现其价值诉求。不同大学培养的人才受社会接纳的程度不同,主要与大学的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度有关。而品牌,就是大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品牌是一个商业范畴的概念,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标志和信誉。标志通过文字、图案标识出来,而其后更为重要的是信誉,即一种承诺、一种质量品质的保证。“211”大学的毕业生之所以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正是因为“211”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品牌。

再次,服务社会要通过社团的品牌活动来实现。社团活动要形成品牌,是因为社团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于社会,品牌活动有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培养社团成员的荣誉感和归宿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服务性、公益性的社团品牌活动,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平台。通过各种地区的、全省的乃至全国的各种大学生社团联谊活动,推出自己的品牌活动,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大学生社团文化特色发展的几个问题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的集中表现,近些年来各所大学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建构创新型社团文化,实现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一)以政治导向突出社团文化的先进性

当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时代主题,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社团的骨干分子成为社会发展未来的中坚力量,因此,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应突出政治导向,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这成为社团评价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社团文化不但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还要彰显时代前进中先进文化的要求。这种先进文化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也就是说,社团文化要体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体现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这就要反对社团活动过分功利化、低俗化、肤浅化,要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寻找喜闻乐见的形式,铸造人格和品格,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大学文化特色统领社团文化的全面发展

大学文化应体现学校的个性,这种个性受到学校周边地域文化的影响,深藏于学校的办学历史中。大学的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都是形成学校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的社团管理机构应大力支持、扶持那些有助于实现自己学校特色发展的社团,例如,对那些有助于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术能力的社团;对师范院校来说,对那些有助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教师技能训练的社团,在活动经费、活动场地等方面都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应纳入并服从大学文化特色发展的总目标。大学生社团文化应体现特色性、全面性、全员性的特点,即突出特色社团。通过不同类型的社团,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每一个人的发展。这就要强化不同社团在锻炼学生方面的不同作用和功能。全面发展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建立、规范社团的评价制度,通过开展社团的鉴定、评比活动,实现社团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专项研究突破制约社团文化发展的瓶颈

社团的主流群体是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品味、兴趣、价值追求和表征形态体现了大学生的品味、兴趣和价值追求,它也是大学文化、教师文化的显性表现。这就需要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专项研究,使社团文化服务于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实践的阵地,及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进行社团文化的调查和专项研究,还在于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心理特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社团活动的开展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杜绝社团不正之风,防止拉帮结派,将社团当作实现一己私利的手段。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研究普遍得不到重视,研究成果也较少。其实,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大学生。不同时期的大学生都会彰显出不同的发展潜能和创造能力。这就需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主动创新能力,实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创新[4]。开展社团专项研究,发现社团的品牌和优势所在,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于发展目标与学校特色发展相一致的社团,有助于强化发展优势,有利于凸显社团特色,强化社团发展的定位,强化目标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网络平台,实现与各大高校社团的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及时获得各种指导和扶持,实现大学生文化的全面繁荣。

总之,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清大学生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大学生文化建构的几个维度,实现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将大学社团文化的发展纳入到大学文化的特色发展轨道上,才有助于实现大学文化的全面繁荣。

摘要:大学生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文化通过传递知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实现其发展。建构社团文化是大学文化特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社团文化要自主发展,培育特色,全面繁荣;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指导;要面向生活,铸造品牌,服务社会。当前,社团文化必须突出文化的先进性,以特色发展为统领,开展专项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文化,大学文化,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超.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6).

[2]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J].青年研究,2005,(4).

[3]陆志华.社团文化与大学文化品味的变量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大学社团 篇8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艺术社团,建设,价值

引言

“素质教育”一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被提出, 在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在《决定》中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随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中国的教育思想和体制慢慢地从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当前,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当今被高度提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学生艺术社团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现也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开展。普通高校音乐公共课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成为了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代表之一, 也为建设大学生艺术社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为提高其质量起到了奠基作用。

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和高校艺术团的现状

(一)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含义和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为高校音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 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音乐、艺术院校里的专业音乐教育, 这一类音乐教育旨在培养音乐艺术领域里的专业技术和音乐理论人才, 例如钢琴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的培养等;第二类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学专业或是音乐教育专业, 这类音乐教育是培养学校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文化传播或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例如中小学音乐教师、文化馆、群艺馆、青少年宫、唱片、演艺公司、艺术团体的工作者或管理者;第三类便是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 这一类音乐教育起步较晚但又比以上两类的音乐教育更为普及, 其作用和意义是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陶冶他们的情操, 丰富他们的内心, 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 而是以公共必修或选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认识和感受音乐。如今, 在大多数的普通高校中, 公共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戏曲及舞蹈作品的赏析, 部分高校还会开设如声乐、二胡、竹笛、萨克斯等音乐技能课。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能, 都是含带了解和感受性质的学习, 更多地是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教育部办公厅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摘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 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至少要选修1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且通过考核;或者至少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在这种形势下, 更多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教师投入到这项大众音乐教育中, 使这门“年轻”的课程不断地朝着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也正是因为公共音乐教育体系的稚嫩, 暴露出了如课程专业单一、课堂教授刻板、专业教师缺乏或一肩多职等弊端, 这是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除了公共音乐课, 高校还会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大学生艺术社团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

(二) 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现状和意义

在我国的高校中, 各类社团犹如雨后春笋, 又似百花齐放, 有艺术类的、语言类的、科技类的、体育类的等等。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一轮轮的音乐狂潮席卷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音乐在人生活中的须臾不离的情况让许多音乐类的社团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同学们可以在这些社团里施展自己的才华, 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 挖掘自己的潜力, 同时这项活动也推动着当代大学生爱美、审美。因此, 国家教育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从2005年至今已举办了两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三年一次的大学生艺术盛宴成为了年轻人的聚会, 也给高校艺术社团一个更高、更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从各类主题晚会到比赛, 从校内到校外, 广阔的的舞台带给当代青年人更多的机遇, 也让他们实现了许多儿时就怀揣着的音乐梦想。当下的艺术社团不仅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到了丰富和宣传作用, 也锻炼着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 为学生开拓了更广的发展前途。在我国现如今的艺术社团中, 声乐类、器乐类和舞蹈类的具有表演性质的团体成为了主力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些音乐创作类、戏曲、戏剧类的社团也开始走进了大学校园。艺术团的建设也由一开始学生自己策划、排练发展到现阶段音乐专业老师也介入并进行指导, 因而使艺术团的质量日益提高, 这一点在前两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让人瞠目结舌。大学生艺术社团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学校的重视, 它在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与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关系

(一) 公共音乐课是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基石

1.技能基石

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以实践为主要途径的学生文艺团体, 因此音乐、舞蹈等表演技能是组成一个文艺团体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技能的展示, 一个艺术团也只是躯壳。然而普通高校的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大多数是没有音乐技能特长的, 大多数学生单纯地向往、渴望去学习表演一种音乐技能, 因此技能的基本学习和提高是艺术团建设的首要条件。由于大学繁忙的学业和课程的开设, 不可能让同学们像专业艺术团体那样去学习和训练, 因此公共音乐课这个第二课堂便担负起了重要的责任。专业音乐教师以几十人的大课、十几人的小组课和一对一的小课来传授音乐技能, 这种形式的教育和课程的设置为大学生艺术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条件。这种教育模式改进了早期由学生纯粹地依托兴趣去自学、自排、自演的雏形, 使学生业余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有了一个专业的指导, 也推动了高校社团的建设逐渐趋向系统化、规范化。

2.理论基石

艺术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并都是以技术、技能为主要手段的, 但任何形式的表演如果只是单纯的炫技就变得单调乏味, 情感的表达才是艺术的灵魂, 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我们在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中也不能只注意表演技术、技能的培养, 而是始终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 培养学生在艺术中表达自我情感、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因此需要我们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教育层面即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层面。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的设置中, 音乐欣赏、中西方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等音乐理论课程向大学生传播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 丰富了学生文化底蕴。我们只有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才能够正确理解和表现各类音乐作品, 只有对音乐作品的含义和表演形式进行多方位的了解才能够在新时代下承前启后, 创造出大学生自己的优秀剧目和品牌社团。并且, 普通类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 吸取新知识的欲望也比较强烈, 音乐理论课程不仅满足他们对知识拓展的要求, 也使艺术社团的成员们在训练音乐技术技巧的同时学习如何理解音乐语言, 为今后的表现、创造、欣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铺垫。

(二) 公共音乐课是大学生艺术社团质量提升的有利条件

在高校艺术社团活动参与的学生中, 有部分是曾经业余学过音乐等艺术技能的, 比如从小学过钢琴、器乐、声乐、舞蹈等。有些高校是招收艺术类特长生的, 因此给社团的组建和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 这些特长生在业余学习艺术技能阶段所获取的知识总是不够完善的, 对提升大学生艺术团的质量和影响力的帮助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当给社团的学生排练时发现, 在如今社会音乐水平考级现象普遍的大环境下, 多数学过音乐技能甚至有十年以上功底的学生仅是停留在音乐作品的表面上, 即便能够基本完成一部作品, 也并非能准确理解和诠释作品的含义。或者说一些学生只是在迷恋和炫耀基本技能, 而没有深入去分析和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我们仅限于作品的“复制”而没有在音乐表演中进行“第二创作”, 我们便无法在音乐海洋中寻找到自己的“欢乐岛”;没有音乐情感和心灵的沟通, 我们也无法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 也就更谈不上艺术审美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了。而公共音乐课的开设, 为这些音乐素质还不够全面的大学生补充了新的养分。在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赵弘光老师编著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音乐鉴赏》中, 我深深地感到音乐知识的全面和深入已经成为当今普通音乐公共教育的目标之一。教材以“中国篇”、“外国篇”为主要框架, 涵盖了音乐的起源、内容与功能、中外音乐家简介、民族民间音乐、中外器乐作品、中外声乐作品、中国外歌剧、中外舞剧、交响乐以及当前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等内容。本书仅是当代中国高校普通公共音乐众多教材中的一个代表, 但书中丰富的音乐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当代大学生殷切的期望。尤其作为艺术社团中的表演者, 更应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背景。就如美国音乐家默赛尔所说:“音乐鉴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 是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出发和归宿”。我想, 通过以音乐欣赏为代表的理论课程的开设, 极有利地提高了艺术社团成员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从而稳固提高了社团的水平。另外, 技能类的公共音乐课在表演技术上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提高。由于大学生多数是寄宿在学校, 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校外拜师提高技艺, 所以我们公共音乐课的老师们在这一点上也能给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

(三) 公共音乐课为丰富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内容开拓了新领域

当我们不断完善公共音乐课课程和教材的同时, 学生所接受到的信息量也在不断的聚增。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也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的公共音乐课音乐欣赏的教材中, 内容不断地丰富, 尤其是流行音乐的发展也被纳入了音乐教育的重点之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给学生们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 广阔的音乐知识和文化也给社团建设带来了新的启迪。在课堂启发和社会影响下, 学校组建了一些新生的艺术社团, 在新民乐、街舞、音乐剧、乐队等领域都有了新的突破。甚至有些学生在吸收了古典音乐和戏曲知识后, 将其巧妙地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形成了新颖的表现形式。在我校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色经典歌咏比赛活动中, 某学院的学生合唱团依据历史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巧妙地将自编的情景剧和舞蹈融入了演唱当中, 将红色经典文化以新时代青年的理解更好地宣传和传承下来。九十年代, 中国内地校园民谣的创作便开始风行, 以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还回响在大学校园里。二十年过去了, 校园歌曲的创作有了飞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乐队组建起来, 乐器编配和作品内容创作也变得五花八门, 很多优秀的原创作品迎合了时代的主题, 展现了新世纪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我校音乐社团的建设中, “音极社”以新颖的乐器配置、丰富的和声编配和良好的台风深受校内外大学生的喜爱。这不仅是当今媒体、网络传播影响的结果, 也是我们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和社团专业指导以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果。

(四) 公共音乐课程体系在思想上引导学生科学地建设艺术社团

虽然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以兴趣爱好为基调的业余文艺团体, 但单纯凭借兴趣是不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 应该有专业的指导和系统的学习体系。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的同时提高自己严谨治学的学术和管理思想, 要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手段是兴趣式的, 但我们的培养模式和管理却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 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下去的建立与时俱进的音乐教育体系;要养成规范学习的良好习惯。公共音乐课和其他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大学生在建设艺术社团时有“法”可依, 树立了他们在社团建设甚至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理论引导实践的思想。笔者在和学校新进合唱团成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中的部分人一开始只是抱着娱乐的想法加入了合唱团, 因此难免有些学生在合唱中个性化较为突出。但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尤其是在音乐公共课中了解到合唱及其他相关知识后, 他们深深地感到音乐也是有章法的, 合唱的宗旨是要相互协作寻找共性的。更可贵的是, 学生们渐渐理解到音乐课的教授和艺术团的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是具有科学性的一个完整体系。我们热忱地希望学生在社团中娱乐身心, 但更期望学生在娱乐身心之余能够快乐地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去提高, 我想这也是我们教育者一直所追求的育人目标。

(五) 大学生艺术社团是公共音乐课的实践载体

在育人途径中, 我们始终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大学生艺术社团在高校校园里创造了一个综合发展的实践平台, 从设想、策划、组建、管理等各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并将这个平台延伸到了社会领域。实践性较强是艺术的一个特性, 学生在课堂上获取音乐知识技能后总是渴望一个锻炼和施展的舞台, 而音乐素养也是在实践的大力配合下慢慢提升的, 因此艺术社团不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也是有利的实践环节。同时, 音乐会、巡演等社团活动也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 师生共建的绚丽舞台实现了音乐业余学习者的音乐梦想和成就感。

三、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与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现状的几点不足

(一) 公共音乐课设置与教学单一, 内容和体系需完善

目前我国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内容范围不够宽泛, 大都是以音乐欣赏课和音乐史论课为主, 内容也多以中外歌曲、器乐曲、交响曲、戏曲、歌剧、舞蹈等欣赏体裁为主, 较少地涉及到与时代相接轨的流行、电子音乐及音乐戏剧等更广泛的内容。由于每门课仅修满一学期便可结业, 更多内容和形式的音乐课程得不到拓展, 加上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开设不全, 大多数的学生只是了解了“皮毛”, 没能深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另外, 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多以讲授法为主, 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课堂。笔者认为, 教师可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优点, 在课堂上以互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专业指导力量比较薄弱

虽然高校艺术社团是在校团委的组织管理下发展起来的, 但现如今社团的类别和内容更多是学生自发创建的, 因此社团的提高需要更多艺术专业的老师来指导。然而, 目前多数学生艺术社团主要是以兴趣爱好为主, 专业老师指导的力度相对薄弱, 并且由于师资有限, 有些具备单一技能的老师还要兼职其他类别的指导工作, 因此对艺术社团的进步和提高有一定的制约性。公共音乐课的教师也是身兼多职, 很多欣赏课的老师也要教授音乐技术课, 如此以来, 公共音乐教育很难形成一个较完整、系统的体系。除以上问题有待解决, 高校还应该加大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艺交流的力度, 为学生创造广泛的艺术氛围, 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艺术名家来做专业的指导。

(三) 公共音乐课与艺术社团建设相脱节

中国现阶段的普通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公共音乐选修或必修课, 艺术社团也相继被建立起来, 但仍有很多高校因师资、理念等原因将两者独立地发展或者仅建设其中之一者。尽管公共音乐课是一门学分制的课程, 艺术社团是学生组织, 但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作用。若能将两者相结合去建设, 不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种科学的教育结构使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也为公共音乐课的开设和艺术社团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

最后, 作为从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和社团建设工作的笔者深感近几年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突飞猛进, 还有更多的音乐艺术工作者将投身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当然, 更要感谢国家、政府、教育部门和校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正因为有了国家的政策和领导的大力支持, 教育工作者们才更应当严谨治学、拓展思路。虽然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但我们要将这个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构建得专业化、系统化, 时刻以学生为本, 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 并结合学生和教师自身与专业的特点去开创教育的新模式。

(本文2011年获得上海市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参考文献

[1]赵鸿光.音乐鉴赏[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 2007.

[2]王晖.江苏省部分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社团现状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张骞文, 黄牡丹.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EB/OL].http://www.paper.edu.cn.

[4]詹怡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之我见[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1, (3) .

[5]林晖.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大学音乐课[J].现代教育教研, 2008, (12) .

大学生社团目标管理研究 篇9

目标管理理论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 (P.F Drucker) 提出。他认为: (1) “一个组织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如果一个特定的领域没有目标, 则这个领域必然被忽视”[1]; (2) 各级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 并以实现目标的程度来衡量每个人的贡献大小, 才能保证一个组织的总目标的实现。因此, 他提出每个人都要根据组织的总目标制定个人目标;组织要充分信任职工, 实行权利下放和民主协商;目标实施成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必须按照职工的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进行。他倡导目标管理的宗旨是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他人统制的管理”。

德鲁克的主张在企业界和管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对推广目标管理起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 目标管理开始在我国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应用, 并取得较好的实效。又经过20多年的实践、充实和完善, 这一科学的管理理论正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出其强大的管理作用和巨大效益。本文着重阐述了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社团管理中的应用, 力图为大学生社团的实践研究提供一个理论平台。

一、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目标不明确, 缺乏计划。

大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设置依据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判断或主观意志来制定, 结果造成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 要么过高, 超过现实而使社员失去完成目标的信心;要么过低, 影响社团长远发展。具体来说, 比如在对社团活动计划的把握上, 许多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能立足于实际, 使参与者得到实践的机会。34.22%的学生认为“很多社团都徒有虚表, 学生没有得到实践”, 只有8.55%的学生表示“很满意”。因为许多社团都只是盲目跟风开展活动, 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 而在组织策划过程中却缺乏全面、实际的考虑, 对活动的效果也不能做出大概的估计。

(二) 目标实施不力。

绝大部分社团在学期初都会制定计划, 但具体实施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许多学生反映社团只有开学初开展社团活动, 其余时间活动很少。而且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能产生最大范围的良好影响, 不能让绝大部分学生获得知识或启发。首先是社团活动的内涵问题。27.89%的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意义及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表示置疑, 认为活动仅仅就只是形式化或娱乐化的东西, 只考虑活动的规模、活动的吸引度, 却忽视了其本质——为学生服务, 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造成了低品质活动泛滥的局面。其次是社团活动的形式问题。44.46%的学生对社团活动开展的形式表示不满意, 认为太枯燥单一、没有新意, 每次活动都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 参与的也都是同样的人, 而不能引人入胜、让人有轻松快乐新奇的感觉, 使学生对下次活动的期待值一次比一次低。

(三) 内部协调沟通不足。

目前, 大学生社团一般“进出都不设卡”, 学生只要交纳一定数额会员费, 甚至不交会员费就可以成为会员, 大都不接受资格审查, 也不会拥有具有效力的身份证明;离开社团更是随心所欲, 随时随地都可以单方面宣布退出;部分社团缺乏科学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指导, 造成社团内部人员更换频繁, 使社团组织松散、内部协调沟通不足, 社团发展滞后。

二、大学生社团目标管理对策

(一) 合理设置目标, 做好相应规划。

大学生社团目标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尽管各个高校社团管理的方式不同, 其主体目标还是一致的, 如下:

适度发展, 不可一味求大。再大的社团, 其能量能有效辐射到的也是中心层的人员, 而从里到外社团的影响力是迅速递减的, 常常使处于外层的学生感受不到加入社团所带来的实际效果, 影响了学生加入社团的积极性, 甚至给社团带来负面影响。另外, 社团布局要合理, 有重点、建精品, 形成自身的特色。

追求质量, 坚持高品位, 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社团活动应避免“为活动办活动”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要在理性上下功夫, 注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要帮助社团建立一套具有社团自身特点的活动机制, 使社团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迪, 从而进一步发展巩固自身素质。

加强创新意识, 注重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观念创新主要是指社团发展的观念创新, 它需具有时代意识、融入时代气息、适应时代的发展;方法创新是指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2]这种方法应把理论与实践、社长与社员、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社团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统筹起来, 在探索中创新, 在创新中求发展, 形成具有自身社团文化特色的新模式。

立足校园, 走向社会。如文学社, 可以与各级文联、作协、校外文学社等加强联系, 与传播媒体保持良好关系。同时, 还可以寻求商家的资金支持, 制作自己的网页, 通过网络与外界保持联系, 并且可以发展网上虚拟社团, 使社团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 积极实施“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 具有自主效应。这样不仅有利于社团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工作, 而且有利于促进管理者的成长进步。社团的主要负责人的能力、综合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社团的发展。因此, 我们要做好社团负责人干部培训工作, 提升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最好要求社团负责人由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废除社团负责人“世袭制”, 实行社团负责人公开竞聘制。

抓好会员的招生工作, 是把好会员质量的第一关。我们要在会员招生前, 结合社团的自身特点, 结合开展社团活动的实际需要, 科学核定招生名额, 招生时要认真做好会员资格审查, 确保生源质量。同时, 我们要重视平时对会员的关心和培养, 引导会员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对会员高标准、严要求, 严格执行会员的奖惩制度。

(三) 改善社团管理工作机制。

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 (理事会) , 直接隶属于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负责人要处理好内部责任的分工, 由主席统筹管理各项大型事务, 管理各个部门;秘书部管理资料和主持社团日常事宜;财政部负责把关财政支出, 受理各类投诉;宣传部负责宣传造势的工作, 扩大社团的影响。[3]

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提高活动层次为着力点。学生社团活动首先要做到全校一盘棋、全年一盘棋, 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和规范性, 做到宁精毋滥。其次要重视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筹划、设计、包装, 保证活动效果, 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再次要充分调动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应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 有条件的社团可以为学生社团聘请专职指导教师, 建立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考核制度, 为指导教师计算工作量, 按教学工作量的标准发给指导教师适当的劳务津贴。

在经费管理上, 社团联合会应执行严格控制管理, 保证用有限经费资源来产生最大的效益, 以追求实现会员利益的最大化。制订大学生社团经费管理条例, 规范社团经费的审批、预支及报销, 确保经费能够用到实处, 真正地做到“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同时通过制订学生社团活动审批管理条例, 搞社团活动不提倡“规模大”、“影响大”, 但要求各学生社团的活动能够符合自身社团发展的需要, 符合全体会员利益, 真正做到为会员办实事、做好事, 达到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对于办公场地的问题, 社团联合会对学生社团进行归类, 精品社团每两个社团安排一个办公室, 其他社团分四类, 每类集中一个办公区, 可以增强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社团联合会专门成立档案办, 负责收集整理社团的资料, 进行档案管理, 以确保社团资料的保存。

(四)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定期对社团、社团干部进行考核, 对表现好、受学生欢迎的先进社团进行表彰、奖励;对社团活动不突出、组织结构不完善、问题较多的学生社团予以批评、清理或整改。我们应建立社团活动学分 (加分) 制度, 把社团干部和社员在社团期间参加、组织的重大活动纳入其“艺术课”、“德育课”、“文体课”等课的成绩, 享受加分, 并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

我们应多方面多角度建立对学生社团的监督评价体系, 包括社团规模、社团组织结构设计构成、社团活动举行次数、会员参与社团生活 (社团活动) 程度、活动在学生之中产生的影响力、社团参与社会程度、社团活动资金来源、社团资金使用情况, 等等, 并每两周一次对全校所有学生社团详细评比, 结果进行公布。另外, 每月一小评, 每学期一总评, 按照评选结果, 对排名前十 (视学校社团总数而定) 名的社团予以明确表彰, 并在下一学期资金、场地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对排名连续两个月都在后十名, 学期总排名倒数第一的学生社团勒令定期改进甚至注销。

参考文献

[1]Peter F 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M].New York:HarperPress, 1954.

[2]赵朝发, 徐志军.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3]李志权.简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引导与管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 (7) .

[4]秦军, 苏国红.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研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14, (3) :97-99.

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模式探析 篇10

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是高校大学在校园生活中必须培养的能力。在压力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各种焦躁情绪也覆盖在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使得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较少的大学生产生了许多困扰[1]。 而心理社团则通过各种心理活动的开展,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正常轻松的人际交往, 从而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信任和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有利于提供有效依据,深入把握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复杂化,独生子女作为现今高校的学生主力承载了过多的关注和期望。在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 SCL- 90)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时,居首位的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敏感,这是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不适应校园生活的主要表现[2]。 随着学业压力和竞争关系的加剧,焦虑、强迫、偏执、敌对、抑郁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定位模糊、逃避竞争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 有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不了解,认为心理健康没有必要普及;有的学生因为思想观念保守,即使知道自己有了心理疾病碍于面子也不会积极地去接受治疗,从而耽误时机;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相信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就是普通的聊天说话,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而心理社团则是大学生自行组织的团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吸引着学生参加,在一些团体辅导中很多学生愿意吐露心声,释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得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成员活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线,为各个部门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使心理社团活动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有利于减轻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产生的不良情绪。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自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关系着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但是整个社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严峻紧张。 这种情况下, 高校毕业生不仅要经受就业的巨大困难,更要经受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此时,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便有所展现。 例如其中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选择逃避,自身的性格也导致其缺乏竞争勇气,就业中稍微遇到一点儿挫折往往便放弃努力;另一部分毕业生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目标不清、没有规划,无法将自己的特点与条件与相关工作和职业配套,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浪费很多社会资源和机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遭受就业碰壁后不懂得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反而怨天尤人,故步自封,整天抱怨,却从来不付诸行动等等[3]。 而高校心理社团就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职业生涯指导和规划,帮助大学生对自身情况有最大程度的调试和整合,利用模拟情景剧、团体辅导等形式使大学生对当今的就业形势有更明晰的认识,培养职业生涯选择的能力,科学的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其实,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大学生的视野,给予他们其他学生社团所达不到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健全稳定人格的完善。 在高校心理社团的各项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更多交流和倾诉的机会,增强存在感和归属感,在真情实感的流露中体验接纳、信任和支持的力量,从而降低消极想法,缓解负面情绪。

二、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现状与分析

( 一) 影响力不强

在大学校园里,各种社团组织数不胜数,心理社团如何增加吸引力,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校学生参加和了解,是心理社团发展的关键问题。 唯有品牌活动,系统的策划、明确的目标和连贯有趣的活动内容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活动才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其实现实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心理社团只是大学校园中一个普通社团,对学生而言没有甚多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心理社团的活动学生的认知度低,活动缺乏深度还没有形成品牌化,影响力上大有欠缺[4]。

( 二) 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目前, 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利用传统媒介普及心理知识外,还经常举办各类专业型的辅导活动。但有不少心理社团活动流于形式而缺乏内涵,导致活动现场冷清无趣,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际价值和对学生的现实意义。 在心理社团的管理方面,常常出现“ 来去自由”,缺乏一些必要的规范和制度,导致心理社团内部建设显得过分单薄,换届时交接工作的仓促也导致许多优良资源流失,心理社团的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 三) 大学生对心理社团存在认识偏差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认识上的偏差是高校心理社团发展的一大阻碍。 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在不了解心理社团的功能和作用时,认为心理社团没有太大作用,对学校学院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和辅导工作漠不关心。

此外,还有不少学生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习惯从医学角度考虑,将常见的心理状态统统归结于精神疾病,不能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5]。 在实际生活中,高校大学生处在心理成长活跃期,同时面临的压力也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异常脆弱。不少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常常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运气不好、心情郁闷等,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了解了心理社团的功能,但由于碍于面子不会积极地参加到心理社团的活动中,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社团敬而远之,原因竟是怕自己的秘密在活动中得不到保护。 正是由于这些对高校心理社团的认识偏见,导致高校心理社团工作缺乏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创新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模式的对策

( 一) 创新模式,扩大影响

高校心理社团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它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学生本身的参与和体验,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实践中实现真正完整的放松,培养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中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本着“ 自助、助人、互助”的原则,以大学生实际生活状态和基本心理需求为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地就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就业、恋爱等经常会产生困扰的方面进行心理状况调研,结合全校性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新媒体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有特色的品牌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 二) 完善制度,加强引导

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是确保心理卫生活动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社团管理制度在内部机构设置上主要分三类: 一是日常事务类;二是活动组织类;三是调查类。 日常事务类往往是从事学生社团日常事务兼有有办公室的职责。活动类是心理社团的主要部门, 也是宣传心理知识的主要实践基地,经常开展的活动有春秋两季的健康活动月、主题纪念日宣传等。 调查类主要是深入学生内部,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心理普查、测试等。

此外,心理委员与心理社团制度也是及时获得学生心理状态的主要途径。只有心理委员在心理社团中培养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在工作中尽心帮助身边遭遇心理问题或遇到挫折的同学,那么就占领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阵地。 另外,高校心理社团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内容选取的丰富化以及活动主题的新颖化都是能够真正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手段。

( 三) 朋辈互助,消除疑虑

心理健康教育朋辈队伍包括受训过的学生骨干、学生心理协会的学生成员等。年龄相仿总是有更多的共同点,在高校学生追求个性的今天,相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想法经验往往使同龄人有更多的话题,也有更多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朋辈辅导更容易建立信任感,处理的效果也会更加完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想要做到全员覆盖、全程覆盖和动态覆盖, 只有学生的全面参加才能取得成效,保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想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并能够取得时效性,就必须把握好朋辈队伍的建设,不仅因为他们是学生,更是因为他们是心理健康教育基层战线的直接参与者, 能够提供具体的、最新的学生心理状态[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朋辈队伍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还可以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中发挥作用。

高校心理社团一方面能够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度和普及面,另一方面能够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解决很多实际的困扰和迷茫。高校心理社团的规范发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扩大影响力的快捷的保障渠道,不断创新心理社团的发展形式,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又能挖掘学生骨干,是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要通过扎实求真的体系扩展心理教育的途径,使高校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中青联.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R].2005.

[2]王斌,赵露.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6.

[3]王晓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9.

[4]肖志伟.高校学生社团会员满意度测评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6.

[5]梁吉.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建设[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6).

大学社团 篇11

关键词:大学;体育社团;困扰因素;评价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156-03

体育社团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19世纪末,发端于欧洲的现代体育借助于体育社团转播到了全世界,20世纪50年代体育社团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1]。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当前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2],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必然凸现出来,社团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的教育意义与功能[3]。因此,有关社团组织发展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否健全,需要详细评量、检验与考核,从问题的发现,针对缺失,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以达到高校体育社团的品质提升,真正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我国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本研究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当前新一轮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对我国部分高校的体育社团及相关专家进行调查分析,建构评价体系,使我们进一步了解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因素。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在确立量表的基础上,就部分高校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每校寄出50份问卷给各校学生体育性社团干部(包括部分教师,以帮助顺利调查),共寄出1 000份问卷,实际回收716份,回收率为71.6%(表1)。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发展困扰及评价因素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表2),效度采用验证性因素的方法(表3),最终确立了财务运作、师资辅导、联合活动、组织章程、活动成果、场地器材、安全考核、传承纪录、档案资讯等九个维度,并进一步就模型的拟合指数进行了计算,其中:CFI=0.96, TLI=0.97, X2/df = 2.94, AGFI=0.86,GFI=0.87RMSEA= 0.04 RMR=0.05 ,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通过数据与理论假设模型之间的吻合程度来表示一个测验构想效度的高度,假如总的来看,各项拟合指数都较好,说明测验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4]。从模型拟合指数来看,TLI和CFI均大于0.95,此外RMSEA小于0.08,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体育性社团学生对社团发展困扰因素分析

从表4结果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活动经费、社员人数、学校行政、比赛活动、指导老师、活动场地、器材装备、活动时间、学业问题、运动伤害、专业技术等。结果表明:大学体育社团组织当中,能否以有限的经费预算,合理支配及筹募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困扰因素,其次社员人数、学校行政及比赛活动等的作用占据了主要困扰因素,学校行政是提升大学体育社团作用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比赛活动是活跃学校气氛和发展社团的重要方面[5],由于目前在高校中的体育竞赛活动,尤其是普通大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体育社团担负的活跃学校体育气氛、培养学生人际交流、传播体育文化及培养学校体育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造成体育性社团学生发展困扰原因还有:1) 学生对体育性社团及其活动重要性的认知不足,这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如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宣传、学校行政的管理等;2) 学生社团管理规范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3) 学生对体育性社团活动、时间、场地和指导老师的限制。4) 社团学生不能在有限的预算经费内,合理支配及创造筹募。5) 社团学生缺乏应对大环境之改变,适时做出有效改革与创新。

2.2大学体育社团学生对社团评价要素分析

表5可见,财务运作是大学体育社团评价的重要因素,师资辅导、组织章程及联合活动应该成为社团评价的重要因素,为此进一步提出该九项指标作为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评价因素。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院校体育社团存在财务运作问题,经费成为发展发展社团的重要因素,从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经费的来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 社团成员交纳经费(96.7%);2) 得到赞助(42.7%);3) 申请学校经费(23.8%);4) 其它(1.02%)[6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社团成员交纳经费”成为体育社团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也是由社团性质决定的。其次是得到赞助这一项,由于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进行小范围的广告宣传,所以寻求了一部分的赞助经费,当然,这一点存在项目上的差异,对有一定影响的、基础较好的足球、篮球等社团,定向越野等社团除了参加的人数多外,还可以较容易的得到社会上的一些赞助,所以这类社团开展的活动也较多。另外,由于向学校申请经费的程序又相当的复杂和繁琐,因此,所以申请学校经费排在了第三位。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校体育社团面临的两大难题是辅导师资和联合活动,由于目前存在多方面的原因,辅导师资在体育社团中是比较缺乏的,辅导师资主要出现在体育学术类社团中,如裁判学习、裁判过级、运动康复等。联合活动在目前高校体育社团中也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校社团得不到互动,不能充分的发挥体育社团间应有的互动作用,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能够有效的形成。

2.3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体育社团评价要素差异分析

表6表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社团评价要素的差异情形为,组织章程、场地器材及档案资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场地器材及档案资讯两方面的认可度女性高于男性,显示出女大学生对这两个要素更加认同的特点,这可能是女学生在体育社团发展工作中,扮演社团各项活动资料保存,通过网络收发文件等因素有关,在财务运作、传承纪录、活动成果、安全考核、辅导师资、联合活动等六个要素方面,重要性认同程度趋于一致,未见显著性差异现象的存在。

体育社团女学生在组织章程、场地器材及档案资讯三个方面的平均得分高于男性学生,并达到显著水平(p<0.05),显示出女学生对社团评价在这三个方面,其认为重要性程度高于男生。组织章程与档案资讯的差异原因,可能与女学生在体育社团工作中,扮演社团各项活动资料保存,收发文件等资讯作业有关,同时,注重建立明确的社团组织,适时修订章程等角色有关。场地器材上的差异表明女性更注重对社团活动器材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女学生而言,她们更注重通过器材的多样性来参与活动。

2.4不同入团年限差异比较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大学生是否随着入团时间的变化在评价因素上产生变化,在这里就不同入团年限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表7),入团年限主要分为,1年、1~2年、2~3年、3年以上,结果显示:在场地器材、传承纪录、安全考核、辅导师资等四个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财务运作、组织章程、联合活动、活动成果及档案资讯等五个因素上达到显著差异(p<0.05), 并且明显表示出入团时间长的学生得分高于入团时间短的学生,在通过对参与社团3年以上的学生和一年以下的学生比较中,参与社团3年以上的学生,在财务运作、组织章程、联合活动、活动成果及档案资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对社团发展困扰因素高低排序为:1) 活动经费(64.9%);2) 社员人数(58.7%);3) 学校行政(58.1%);4) 比赛活动(53.1%);5) 指导老师(43.6%);6) 活动场地(38.1%);7) 器材装备(35.15);8) 活动时间(29.7%);9) 学业问题(25.9);10) 运动伤害(23.9%);11) 专业技术(14.5%)。同时在对社团评价因素的调查中,其认同度依次为:财务运作、辅导师资、联合活动、组织章程、活动成果、场地器材、安全考核、传承纪录及档案资讯。

在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入团年限的比较中发现,在性别方面,组织章程、场地器材及档案资讯3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认可程度明显不同,并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对不同的入团年限的比较中,在财务运作、组织章程、联合活动、活动成果及档案资讯等5个因素上达到显著差异(p<0.05), 并且明显表示出入团时间长的学生得分高于入团时间短的学生。

3.2建议

1) 完善社团评价体系。健身娱乐、扩大交往、增强体质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需求,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目标中,要相对地高于体育求知和全面发展需要,更利于其兴趣、爱好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7],由于目前社团的评价主要是由学校社团联合会一手操办,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和不公正性,社团之间的相互评价根本就不存在,会员没有参与到对社团的评价当中去,评价体系还不是很完整,完善社团的评价体系对社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高校体育社团组织的发展,是未来高校体育活动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突破我国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8]。由于现有的学生体育社团在管理制度、发展目标、组织结构与活动内容与形式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财务运作方面尚需进一步的开发与培育,因此,高校体育应在符合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目标与规律的同时,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和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求,给于足够的扶持与帮助指导,以努力开发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相接合的区域性体育市场,形成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办校园体育的新局面

3) 高校体育社团与教学有机结合。体育社团组织成员中,因“兴趣、爱好、亲和”型逐步向“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增多,希望掌握更多体育知识的参与者数量不断增大,为普通高校成立运动俱乐部、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及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

4) 加强学校的管理。在提倡社团学生的主导性和学校的宏观指导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由团委和体委协作,对体育社团统一管理,使社团管理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是社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团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55-157.

[2] 毛振明.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研讨会的讲话[Z].扬州,2006.

[3] 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39-41.

[4] 赵书祥.实用体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 孙汉超,等.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6] 王向东,李梦义,马宝铃等.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及管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4):73-75.

[7] 梁俊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J].体育与科学,2001,1.

对高校大学生社团的认识 篇12

一、大学生社团的科学内涵

1、大学生社团的涵义

大学生社团是以高校学生为群体自发组建而成且相对独立的群众性团体, 是按照团体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 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2、大学生社团的特性

(1) 包容性。大学生社团的包容性综合体现于其成员加入的自主性、成员来源的广泛性、成员活动的自发性和成员思想的开放性之中。

(2) 流动性。作为一种学生群众组织, 大学生社团的成员来去自由, 人员流动较为随意。此外, 大学生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流动的群体, 老生毕业新生入学, 这就使得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和运行成为了一个非静止而动态的过程, 体现出明显的流动性。

(3) 趣味性。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 开展社团活动时善于标新立异, 无论从内容还是到形式, 总是彰显青年人的特点, 丰富多彩, 趣味恒生。

(4) 脆弱性。学生社团的自发性和自愿性决定了社团活动的规模大小不一、时间不固定、形式自由、内容灵活, 活动较随意;且大学生群体本身所具备的流动性, 也加剧了社团的脆弱性。

二、大学生社团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社团的特殊属性, 使得其在三个层面中扮演着三个不同的角色:国家层面、高校层面和自身层面。理解并遵循此三个层面的不同定位, 有利于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

1、国家宏观支持与引领层面

以共青团和教育管理部门为代表的国家大学生社团宏观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在支持大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与行为的引领, 彰显出国家对大学生社团的角色期待, 即以高校党团组织为主体, 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此角色定位是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本质体现, 是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本质性定位, 是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因此, 每一个大学生社团, 都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局意识, 明确社团的发展方向、成长目标和作用发挥, 努力追求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自身逐渐打造成为培育人才、发展人才和锻造人才的广阔平台。

2、高校具体管理与引导层面

担负具体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责任和义务的高等院校, 建立起以培养和锻炼人才为导向的社团管理机制, 在为大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关心与教育、管理与指导时, 所表达出的对大学生社团的角色期待, 即以大学生社团为抓手, 充分发挥和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并通过大力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社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和繁荣校园文化和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的水平, 为加快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此角色定位是大学生社团得以良性发展的基础, 是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完善性定位, 是大学生社团发展与成长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为实现其最高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因此, 大学生社团应当在发展过程中, 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拓展新渠道, 探索新途径, 实现社团的稳定、快速和持久发展, 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作用, 为学生成长和高校改革发展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3、大学生社团自身发展与运行层面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 在高校的关心和引导下, 大学生社团以社团个体的发展为准则, 依据社团现实情况, 从自身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和社团成员要求等方面, 寻求社团与社团成员的和谐共生和科学发展, 体现了社团成员对大学生社团的角色期待, 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为社团成员提供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展示个人魅力的广阔舞台, 进一步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增进社团成员的社会化程度, 在社团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转中实现个人与团体的和谐, 完成二者共赢的基本要求。

此角色定位是大学生社团的基础性定位, 是保障和加快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坚固基石。因此, 大学生社团应当在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中, 牢牢跟随和把握社团成立的目的、发展的预期和成长的内动力, 充分发挥和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使社团成员共同推进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积极主动地为广大同学的成长与成才服务, 为实现和超越大学生社团的完善性定位打下基础。

三、大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大学生社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大学生社团由于参与人员广泛, 志趣一致, 情感易沟通, 信息易交流, 深得大学生的认同、信赖和支持, 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带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以社团为媒介有效地把课堂与课下相连接, 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能够更加顺畅地内化于学生心中, 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使大学生社团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凝聚青年、武装青年、培育青年的重要途径。

2、大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中的活跃因子, 在校园中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辐射力的“社团群”、“社团圈”, 其举办的既受学生喜爱, 又弘扬主旋律、有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社团活动, 常常见诸于校园的各个角落, 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精神面貌的象征, 标志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准和所达到的高度。持续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 有力促进着校园文化向主旋律、深层次与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为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同时, 长期的社团活动所展现出来的社团文化、社团精神, 有益于进一步推动学校的优良校风、学风的固化和渗透, 也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生长环境奠定了基础。

3、大学生社团是培养和锻造拥有综合素养人才的广阔平台

大学生社团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个人兴趣、展示个人特长、表达个人思想的广阔空间和舞台, 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情操, 培养和转化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与素养上, 起到了显而易见的良好效果。此外, 来自不同地区, 学习在不同的院系、专业的社团同学, 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探讨、取长补短, 增加了学习多种技能、完善知识结构的机会, 有利于形成互为促进、相互激励、共同提高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促进社团成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要:加强大学生社团的深度研究, 明晰大学生社团的内涵, 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社团做出科学的角色定位, 努力实现大学生社团作用发挥的广泛性、针对性与深刻性的有机统一, 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内涵,角色定位,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 2005-6-10.

[2]中共天津师范大学委员会.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求是, 2005, (23) .

上一篇:异步串行接口下一篇:体育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