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2024-07-20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通用12篇)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功能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同,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指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在20 世纪6O年代随着大众体育和职业体育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如,在美国体育产业总值超过千亿;在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产值达到上百亿美元;在我国自20世纪8O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迅猛发展,被誉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体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指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的体育生活和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为一项特殊的产业来发展。而相对的体育产业,指的就是以活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是体育服务业的总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体育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全球化趋势增强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伴随着体育运动国际化的深入,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诸如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国际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出现了全球化、集约化趋势。

2、垄断程度不断加深

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来看,体育产业已经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竞争阶段。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运动用品的经营公司已发展成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占有了全球运动服、运动鞋市场的8O%,各公司的年销售额都已达到数十亿美元。其次,大型体育赛事的广告经营权也呈垄断趋势,且赛事规格越高,广告经营垄断的程度就越高。

3、更加突出体育的主体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体育产业结构中,许多国家注重发展最能体现体育活动本质功能市场需求最大与体育产业其他部门关联度最高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如健身娱乐、健身技能培训、健身辅导与咨询、体质测试和评估、体育康复和医疗等),使体育健身服务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主体产业。

4、加大运用资本市场的力度

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体育产业与其资本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体育产业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资产越来越多,体育股票在许多国家二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资本在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2

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 不仅是现今人们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 也直接影响到国家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近些年各高校的普遍扩招, 大学生日益增多, 随之带来各种各样的就业问题, 就业难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时面临的首要问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我国许多体育院系重要的专业支撑, 为我国各岗位输送了许多人才, 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难也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由相关部门发布数据可知, 近几年体育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到百分之三十, 不到同时期所有专业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一半。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 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是需要尽快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本研究着重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为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及毕业生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际依据。

2. 高校体育院系社会体育管理专业概况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 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社会体育活动”通过对专家意见的综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涵义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技术,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教学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我国体育院校的主干专业, 多年来为社会各岗位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 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对此将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肉体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三重奏, 社会生命是产生、维持精神生命的基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对于学生的肉体生命的作用显而易见, 它能够强化学生的肉体生命,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如此,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对于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作用也不容忽视,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然而, 当我们理性地分析观察当今中国社会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重视程度, 却发现几乎到了可有可无的悬崖边缘。所以, 提高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重视程度, 强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社会价值, 对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3. 影响社会体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3.1 社会环境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由于社会环境因素多样复杂, 对各专业的就业影响就会各有不同。在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都徘徊在各专业的就业率排行后面。如果能更好地了解复杂的社会环境, 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对该专业的影响, 审时度势定会较大的帮助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率。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就业制度变革。国家也提出通过人才劳务市场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 并最终决定要将国家宏观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逐步建立和健全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正确对待这一制度的变革, 主动谋求职业, 做到先就业再择业。

(2) 人才资源过剩。在全国就业市场不断变革的形势下, 在各院校人才资源存量大大增加的同时, 社会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没有明显增加, 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因此,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面临较大,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3.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 学生专业面较窄,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入学文化课分数相对较低, 自身的外语水平也不高,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打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进一步求学的愿望。另一方面往届毕业生签约后毁约、跳槽等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 造成毕业生在社会中满意率不高。

(2) 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失衡。毕业生的价值取向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就业意向上几乎没有高校毕业生愿意到乡镇中学去就业的, 存在着就业期望高的倾向, 在当今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 毕业生对月收入的期望也明显偏高。

3.3 高校培养模式因素的影响

(1) 课程体系不合理。从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来看, 难以形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有的优势。这一特征导致了培养出来的人才一致性强, 难以体现综合素质的差距。

(2) 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由于大部分学校和教师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学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 却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对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影响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 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当前的就业指导比较单调, 更多的仅仅是教育学生如何去找工作, 而没有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就业意识和观念, 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宋惠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现代化的含义与实现途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0 (2) :16-18.

[2]王远林, 刘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本真价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8 (8) .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对策

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对于我国的高效专业设置而言,是相对较早且较为基本的专业之一,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是培养可以进行学校体育方面的教育与教学或者相应的训练与竞赛等方面工作的人才。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成为了我国培养体育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该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具备较为专业的能力,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旧观念的阻碍

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就业观念老旧以及国家政策在转型方面存在的矛盾。要转变统包统分的就业观念,通过自己选择、相互选择的就业方式实现就业,这才是当今时代的现实情况,也成为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可是有很多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并没有意识到就业的紧迫感,且每天依旧“循规蹈矩”地完成所有的学业,希望毕业时能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等待着自己。但是,当真正需要面对就业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慌张,毫无对策。

2.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与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社会需求存在矛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教育观念的持续转变,体育教育模式亦应当随之改变。以往在体育教学方面比较重视国外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对我国自身的民族传统项目却视而不见,只是加强了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的学习,并没有重视其在人文知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

3.社会竞争力较弱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因为自身专业的特点,体育成绩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高出很多,可是文化课方面的成绩就会相对较弱。而且,当前因为学校对于体育教师所需的数量逐渐降低,地方教育局也提高了入行的门槛。由于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使得学生较为欠缺社会经验,这也是间接令此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4.高校就业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的就业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没有系统的人才所需预测体系,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没有及时同社会各界进行积极的交流,大多存在重招生、轻就业指导工作的现象,只是将学生招到学校里,而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问题则不予关心。这样,学校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信息交流也不够畅通,学生对就业信息市场了解非常少,只能等着参加人才招聘会。如此不仅过于盲目,也同时加大了求职的压力与难度。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1.政策导向引导体育事业的发展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高校招生,而且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率以及招生计划相协调,通过社会的需求来协调体育专业学生的毕业人数、课程设定和培养目标。还要结合学术组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养标准,对高校教师进行适当培训。这些政策的推进都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所帮助。

2.用人单位要合理利用人才,公平对待所有人

很多体育教育专业方面的学生在毕业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转行,而不会从事同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同时也是因为专业问题阻碍了发展。所以,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可以通过求职者的特点以及优势进行安排,特别是专业技术不强的单位更要合理利用人才,给毕业生提供一个较为自由的平台。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具有肯吃苦、不怕输的精神,所以只要用人单位能够公平对待所有人,就一定会让他们体现出自身的独特风采。

3.制约办学规模,降低就业压力

教育部门应当通过社会对体育方面人才的需求来提高审核力度,通过择优录取的方式,对办学条件较差或者问题较为严重的院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一些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当地对该专业的招生。这样,就会缓和供求关系,降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

4.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人才。所以,体育教育专业要创建和实施科学的发展观及人才培养观。将市场与社会需求作为指导方向,加大学校和社会的交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只有根据社会的需求积极调整办学形式及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转变当前的思维以及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才可以真正转变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强,周明星,周超群.江西省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4

崔博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更低。因此,国家要重视体育事业,为体育教育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和机会;学校要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限制体育教育专业扩招人数,减少就业压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去基层单位工作,去西部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对策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是学校完成了学校教育任务后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所有高校师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本文在对陕西省4所师范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控制扩招速度、加大教育投入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陕西省4所普通高校2003——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电话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

二、结果分析

1、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03-08年招生情况

对陕西省四所普通高校03-0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电话访谈法调查得知,四所高校里的体育教育专业几乎全是本科生,因此,陕西生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学历上的竞争是比较公平的。由调查可知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03-08年招生情况有增有减,但总体来说还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扩招后带来了高校办学资源的全面紧张,教学管理压力巨大,由此引发的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

件的约束成为高校稳定问题的新因素;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当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也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方面。最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不很乐观,原因有多方面,客观的是体育人才相对过剩,整个社会处于饱和阶段,另一个方面是全社会对体育事业的不够重视,体育是一项高雅文化,而我国的全民素质不是很高,对体育这项高雅文化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育事业在民间相对处于一个落后位置。主观原因在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大的发达城市,条件不好的乡下落后农村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可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而不愿意去,导致发达的大城市人才“通货膨胀”。

据调查的4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统计(截止时间为2008年),07年的就业率平均42.5%,08年平均就业率37.1%,平均下降了5.4%。从扩招后就业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分析有,第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选择体制外的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少。第二,当前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而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第三,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第四,就业渠道单一,由于是教育专业毕业,大多数选择当老师,而且选择去中学,这就缩减了就业面[2]。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1、限制办学规模,减少就业压力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审查力度,对各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应取消其办学资格;控制和停办一些地区设置重复、毕

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的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审批新的学校设置体育教育专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缓解供需矛盾,减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3]。

2、挖掘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行业等发展较快,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就业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在专业与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做到既能就业,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3、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工作

毕业生应正确判断自身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念,不能好高鹜远,盲目追随。理性而又客观地评价自身条件,科学地进行就业定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合理地降低就业的期望值。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去工作,或许更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4]。

4、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

各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主动出击,努力开拓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单位的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实践和面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7]。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结论与建议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篇5

2、会展公司及会展服务公司,从事会展策划、公关、设计、制作、现场运营管理工作;

3、会展场馆、酒店和各类文博馆,从事会展策划、会议与活动管理、现场运营管理工作;

4、目的地管理公司、旅游公司或旅行社,从事大型活动策划和管理、会展工作;

5、参展商企业,从事企业参展策划、会展设计、广告推广工作;

6、会展教育、科研、咨询和出版机构,从事调研、教学组织、辅导及研究工作;

7、特别适用国际性大型会展项目的运作。

★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求职信

★ 会展经济的论文

★ 会展专业自荐信

★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个人简历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浅谈 篇6

随着各类高等院校招生数量扩大,院校考试机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虽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但是当今社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

虽然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类专业中的主干专业之一,但是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却依然严峻,就业形势亦不容乐观!我总结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2.进入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3.支援西部大开发4.从事专职或兼职健身俱乐部教练5.从事其他与专业相关职业 6.灵活就业。就业现状:

(1)当前就业形势下,选择继续深造在所学专业上有长足的进步也不失为一种就业的良好途径,2010年考研人数为142万,2011年估计还会有所增长,可能会有150万左右的考生考研。其中社会考生(就是工作后参加考研的)占40%--50%的名额,但是总的报录比例在3:1--4:1之间。竞争很激烈,有机遇也有挑战!(2)2007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随着国家对国民体质特别是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加强,增强学生体质已经成为了一个教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将体育成绩列入初中升高中考试、高考升学考试之中。总之,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前景。因此在实现“增强学生体质”这一目标的同时也为为我们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契机。但是当前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折射到体育教育中表现为:城市,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对体育人才需求不平衡。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主要分布在非中心地区及农村,市内的需求主力则主要是民办学校。在中心地区学校体育教师已经基本饱和。这又为我们就业制造了一些障碍。

(3)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健身高潮,国务院也正式批准设立了自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社区体育、休闲体育、户外运动、登山运动等越来越受广大群众喜爱。而不同层次、类别的健身俱乐部、健身中心等则急需一定数量的具有突出专业技能(健身操、健身舞蹈、器械健身、游泳、小球、武术、散打、贻拳道等)和科学指导能力的专职或兼职健身指导员和体育人才,这都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巨大契机,我个人认为这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较理想的就业方向。

(4)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既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不变的一项基本政策,为确保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国家正在大力培养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利用人才。扎根西部,为国家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为一名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种种期望的大学生,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创业已成为社会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国家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后初步计划到2013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然而据统计,我国现阶段平均近100万人才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而这一现象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健身意识的持续增强,形成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这个矛盾一定条件下为我们创业提供了机遇,但是创业需要极丰富的社会经验,需要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创新,机遇等条件,需要更多的专业以外的知识,有时候甚至要摒弃自己的专业,这个就业选择必定要面临巨大挑战。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了《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调查问卷》,通过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完成并回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前的准备和就业期望两个大方面。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综述法

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上查阅近几年国内有关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在该校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就业、择业的书籍。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90份,其中有效回收率95%,充分满足了分析的需要。

1.2.3 统计分析法

收集、整理数据,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1.2.4 观察访谈法

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对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的现状以及就业期望。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调查

目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硕果累累,涉及“大学生”和“就业准备”“就业状况”等各方面,如:龚正华等[1]在《地方综合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状况调查》一文中对地方综合院校的大学生就业准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定向不明确,就业准备不充分,职业规划不及时,就业观存在偏差,是地方综合院校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张建奇等[2]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一文中指出: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的整体状况并不乐观,存在着忽视就业准备的“ 全程性”“ 主动性”“ 全面性”“ 根本目标”方面的误区。

董世杰[3]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中用实证调查与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在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率下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不成功的原因。并提出了作好就业准备、端正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2 . 2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就业知识准备情况分析

学习知识是指人们在学习中对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认识。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学习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4]。我们知道,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是非常看中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因为知识越广泛,思维越开阔,创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知识准备主要有专业知识准备(包括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准备、人文科学知识准备、面试知识准备等内容。基于此,对我校体教专业学生的就业知识准备情况进行了相应调查和统计(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190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就业知识准备最多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面试知识。这说明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知识准备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专业知识和面试知识方面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调查的190名体教毕业生当中,对社会生活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准备相对不足,尤其是社会生活知识准备方面,仅占12.1%。考虑到体教专业学生从中学时期文化底子就比其他学科的学生薄弱,在文化知识方面不占优势,应对社会上的各种考试的竞争力下降。所以,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引导。

2.2.2 就业能力准备情况分析

能力,指的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5]。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该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大致包括:第一,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其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是核心。第二,沟通协作能力。第三,组织管理能力。第四,创新能力。第五,社会适应能力。

由表2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在体育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做了准备,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技巧。但是在沟通协作、组织管理、创新能力的准备远远不够。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光有一项专业技能是不行的,社会更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由于体育教育的专业性质在就业范围方面比较狭窄,想要跨专业就业十分困难。所以,提高我校体教专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面向市场,灵活开设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提高体教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显得更为重要。

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主要重心还是在体育知识准备和教育专业知识上,而对于一般知识方面的准备比较少。这是因为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身作为一名体育生,首先得对体育专业知识要更多,其次因为读的是师范类,大多数毕业生的期望是从事教师行业,所以对教育专业的知识也会了解的比较多。但是,在此,学生对一般知识了解太少,不重视一般知识的准备。

由表4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技能方面要准备的内容较多,绝大多数学生重视运动技能,还有76.3%的同学都把重心放在体育教学技能上,单对体育竞赛、体育训练和组织管理技能方面的准备较少。

2.2.3 就业信息准备情况分析

就业信息一般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招工或用人时所提供的可供择业者选择,并具有一定价值的有关就业的资料和情报[6]。就业信息离不开就业渠道,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现有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准备不充分、不改善,市场化程度低,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影响就业。根据就业信息内容,我们可以将就业信息准备分为就业形式信息准备、政策类信息准备以及需求类信息准备。

从表5可以看出,在体育毕业生绝大多数学生对就业信息关注较多,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就业信息渠道了解到有关就业的信息。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对需求类信息准备了解不够深,对政策类信息理解有误,模糊不清,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就业形势感到悲观,消极地认为毕业就将代表失业。

2.2.4 就业面试准备情况分析

就业面试是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形成了用人意向后,根据就业意向约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以直观的方式考查用人对象的过程。面试不仅可以考查应聘者的文才、举止、形体相貌、思想素质、口才、和应变思维能力。就业面试准备包括了自荐材料的准备、形象仪表的准备、面试技巧准备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93.7%的毕业生能够认识到自荐材料对于面试的重要性,并且在形象仪表方面也有一定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自荐材料没有新意,难以吸引用人单位。学生在自荐材料中未能清晰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及特长,对于一些面试技巧了解不多。因此,赣南师范学院体教专业学生想要在就业大军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清晰地展现出来。(如表6)

2.2.5 有关就业其他方面的准备情况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课余时间里联系专业技术的较多,占55.2%,还有18.9%的学生自学攻读其他专业学位,为毕业以后找工作多一个选择,但是也不排除仍然有一部分同学上网聊天,没有及时去了解就业形势。一小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兼职,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从表8不难看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或社交活动的动机是为了挣钱,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准备从事相关职业,或者为了拓宽人脉关系,为以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有10%的学生也有其他原因。

由表9可以看出,只有6.8%的毕业生参加过除校内统一培训考核外的各种体育职业资格的培训或考核(如:健身指导,一级裁判员证等),其余93.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多参加一些体育职业的培训和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就业时,很多企业都是要求应聘者有资格证。

2 . 3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分析

2.3.1 就业单位期望分析

由表10可以看出,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的毕业生大部分希望以后在国家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就业,而只有15.8%的毕业生愿意在企业单位就业,8.4%的毕业生选择在基层组织机构就业。

2.3.2 就业职业期望分析

该研究调查显示:目前,毕业后从事体育教师行业仍然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职业,在所调查的190名体育毕业生中有37.9%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除此之外,也有相对一部分学生选择公务员作为自己的期望职业,这样符合当前毕业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很受青睐的现象。此外,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当一名健身教练也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方向。(如表11)

2.3.3 就业区域期望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首选生源地的学生所占比重最高,学生认为生源地工作环境熟悉,可以照顾到亲戚朋友,为以后成家立业等各方面做准备。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31.1%。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选择吴西部边远山区的学生少。从这些调查中可以发现,有极少数毕业生愿意去西部地区,对于这样的就业期望的选择,就需要相关政府和学校根据实际颁布相关就业激励措施,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鼓励大学生毕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如表12)

2.3.4 薪酬期望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大学毕业对自己将来就业薪酬的期望水平与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收入相差并不大。通过以上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每年的毕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是迫于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放弃高工资高待遇的就业心理,转为低工资较稳定的就业期望。(如表13)

3 结论

3 . 1 关于知识准备和就业能力准备方面

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准备相对充分,但在其他方面,如:社会生活知识、人文科学、面试知识方面的准备不充分,沟通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薄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提高。其中,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来说,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力,大部分学生专业对教育和体育专门知识了解较多,对一般知识了解远远不够。大部分学生重视体育教学技能和运动能力,但忽视看体育训练竞赛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3 . 2 关于就业信息和面试准备

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于就业信息的获取有一定准备,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对需求类信息准备了解不够深,对政策类信息理解有误,模糊不清。在就业面试技巧知识方面还需要引起关注,做好充分的就业面试准备。

3 . 3 关于就业其他方面的准备

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都能认真练习专业技术,有的学生还辅修其他专业,为毕业找工作多有一个选择。通过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或社交活动的动机是为了挣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适的,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拓宽人脉圈,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校外的体育职业资格的培训很少。

3.4在就业期望方面

赣南师范学院2015届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大学生实际工作水平相差不大。但也存在有小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求职技艺。在对职业期待中,有着岗位认知偏差、狭隘地区倾向、收入补偿心理等显著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定位,并且程度不低。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有着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赣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准备及就业期望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做好相应的就业准备,同时提出相应建议供大家参考。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8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招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体育教育专业,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男女就业不平等的现状,分析男女差距,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男女不平等的就业误区,目的在于使女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自信心,明确就业方向。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女生 就业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通过访谈了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去向,就业困难,就业方式,从而获知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现状。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男女大学生存在的差距,从而推断出来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就业的方式。

4.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及特点

1.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2]

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体育教育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2]。

(二)体育教育专业男女生的比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男生在思维品质,科研实践能力极其显著的优于女生;女生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的好于男生,在情绪调节能力上也较男生更好[3]。

在发展目标上,女生比男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积累,而男生则更加倾向于获得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男女在职业定位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

(三)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现状

1.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有关研究发现,一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但是有一定的压力,70%以上属于正常[4]。研究表明从2008到2010年就业率呈不同程度的递减。

2.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体育教师就业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从事教师行业的更是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从事教师专业的比例却明显要偏低[5]。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大环境下,报考公务员、研究生是大学生寻找就业出路一项明智的选择。

(四)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因素

1.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即是指男女生面对就业共同遇到的因素,它包括供需矛盾突出,期望值过高,就业信息不畅通[6],体育专业受到偏见,毕业学校知名度的影响,及毕业生个人因素等。

2.特殊因素

特殊因素即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不公平因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对男女性别的偏见[7],男女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8],用人单位考虑的现实原因及用人误区等。

三、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一)一般对策

个人主观准备方面:根据社会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坦然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良好的个人能力是成功人生的开始。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事业生涯始终。增强就业选择的机会就要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入手。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有利于克服择业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客观条件方面:提高培养价值观的效能,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二)特殊对策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除了需要一般对策以外,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女生更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灰心气馁,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女生就业的竞争力,社会各界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正确看待男女性别问题,摒弃社会遗留对女生的歧视,企事业单位要更加注重能力,选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2] 杨松花,朱家新,吴佳玲.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透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9.6.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9

【摘要】

2010年两会期间,200多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影响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一个大问题,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相对来说更是比较困难,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就业对策.两会期间,200多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国每所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类院校开设的主干专业之一,是体育专业中的第一大专业,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研究分析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寻求对策,对体育类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对象

北华大学体育学院2005届、2006届、2007届、2008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登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大量大学生就业的文章。查阅2000年-2009年所有中文体育类期刊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择业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对省内体育类院校的相关部门、部分教师、我校体育系 2007届、2008届毕业学生及部分其它院系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

3、问卷调查法。为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共设计三种问卷,毕业生问卷、体育系教师问卷和在校学生问卷。发放毕业生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为80.00%,发放教师问卷30份,有效问卷29份,有效率为 96.67%,发放在校学生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合计发放问卷总数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率为92.73%。

三、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毕业生人数逐年累计增加,社会需求趋向饱和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资源的数量大大增加。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大学生的存量迅速扩大,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创出新高。但社会用人需求没有明显增加,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临重要困难。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积压现象越来越严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要素配置的特征是:重实践轻理论,重术科轻学科,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等。这样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的统一性突出,灵活性较差,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开拓思路,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出现毕业生择业的困难处境,导致毕业生就业率偏低。

3、就业期望过高很多的大学生则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择业意识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在毕业后择业方向的选择上有82.6%的选择“学校、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只有9.8%的选择去“私营、民营企业”,仅有4.9%的选择“自主创业”。有22%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个别毕业生找不到合意的,甚至宁可呆在家里。

4、自身素质影响就业由于入学时文化底子薄,面对各类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各类考试体育专业的学生

显得力不从心,以今年选调生考试为例,成绩好的同学也未能进入我校参加考试的前三分之一;专业素质方面,大学期间运动量减小导致身体素质降低,专项技术的不突出,导致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优势。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要

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对现行的体育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应适当缩减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扩充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康复保健专业,开创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传媒等专业。同时,必须加强体育教育专业自身建设。首先,在目前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要彻底改变“重术科轻理论,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传统竞技项目轻非竞技项目,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的传统认识,增强人才培养体制的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其次,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强化计算机和外语教学,拓宽专业口径,以适应社会和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按需生产”;再次,提高现有专业的办学层次,适量创办本专业的博士、硕士教育点,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体育教育人才

2、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文化素质教育中,传统的单学科教育,只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与社会全面进步相适应的渊博学识教育,只重视基础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素质教育。致使培养出的一些学生,既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又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和创造的能力都偏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加强通识教育,努力为培养基础宽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设置辅修专业,开设选修课,特别应增加针对公务员考试一类的选修课,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展益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校园文化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学得知识,陶冶情操;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总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学生要以专业为基础,努力学习社科类的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拓宽自己就业的渠道。

3、努力培养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实施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创业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特别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创业知识包含三个方面:综合性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因此,加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尤为重要。在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可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史学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拓展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增强选修课的弹性。可增设体育创业指导课,把创业综合性知识和所需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增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程。同时,对教学内容也要做相应调整,减少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强的内容,实施案例教学。

4、调整就业心态,要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

转变学生非体育教师岗位不去的观念。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首先是面向体育教育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寻找就业机会。而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小。目前,高中以上学校需求较少,体育教师基本饱和,需求大部分是初中和小学。城市人才需求不多,广大的农村缺额较大。特别是这几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民办教育异军突起,急需补充大量的师资力量,这既是社会需求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毕业生服务的新领域。毕业生也可以在体育产业、社区体育、健身咨询服务、教练员、考研、读二学位、公务员、管理者、从军、公司企业、自主创业、营销等领域进行就业尝试,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10

4月24日:大一7班——大一4班一号场地大一1班——大一3班二号场地大一2班——大三5,6,7,8班三号场地 4月25日:大一7班——大二1,2班一号场地大一1班——大二5,6,7班二号场地大一2班——大一5班三号场地 4月26日:大一4班——大二1,2班一号场地大一3班——大二5,6,7班二号场地大三5,6,7,8——大一5班三号场地

每组淘汰1队,晋级2队,若有两队分数相同,加赛一场,安排在4月27号,具体通知。晋级的A组第一为A1,第二为A2,以此类推,大二3,4班为D1,大三3,4班为D2,进行淘汰赛。5月6号:A1——D2一号场地C1——B2二号场地A2——D1三号场地B1——C2四号场地④ 5月7号:胜—— 胜一号场地⑤胜—— ④胜二号场地⑥

5月8号:⑤胜——⑥胜一号场地1、2名⑤负——⑥负二号场地3,、4名

备注:

1.如有下雨等突发情况,体育部会通知各个队取消比赛,赛程就相应往后移动;若是没通知,比赛照常进行。

2.参加比赛的需要自己派人计时计分,提前到食堂借好桌子。

3.希望大家能够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公平竞赛。

4.每天下午六点开始比赛,请各队准时到。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11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就業;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不断突出。其中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就业率低和专业不对口两大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不同于一般文科具有的明确分类,其没有统一的专业划分,社会也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接口。因此,其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学科自身的问题所导致的就业难;二是该专业的人才自身的问题;三是总结改善该专业当前就业困境的可行之策。

一、学科发展困境

1.缺乏统一的归属划分

教育经济与管理由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三门学科结合而成。可以说,这一学科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必须结合三者的优势,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偏向了教育学,远离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学科划分时偏向管理学,而在学术界又把它划分为教育学,将其置于教育学的体系之下。因此,其究竟从属于管理学还是教育学,对学科划分的不确定,导致了学生就业时无所适从,社会在接受高校人才时,也是一头雾水。

2.专业与社会脱节

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集教育、管理、经济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但实际生活中,社会对这一专业的需求并不多,或者说,专业极其不对口。在实际生活中,社会整体对这一专业的需求远远低于人们预计的需求量。一方面,无论与管理学相比还是和教育学相比,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的竞争力都是较低的,再加上相关的岗位在教育学和管理学这两大专业体系之下,已处于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教育经济和管理这一专业和大多数文科专业一样,理论性较强,特别是该专业发展不成熟时,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持,这就严重导致这一专业过分的理论教育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市场并不相符。

3.学生培养问题

因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划分不确定、不统一,加上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导致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无论是本科生的培养还是研究生的培养,都存在一个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授要么来自管理学,要么来自教育学,但大多数是教育学。这就导致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无法将教育学与管理学进行很好的结合,无法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师,更需要专业的案例与实践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关的专业能力。总而言之,师资的问题和专业教育资源的问题导致出现学生的培养问题。

二、专业人才自身困境

1.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境况以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往往盲目的跟风追求某一行业的发展,以此选择自身的职业追求。更有甚者,对于职业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乃至没有自身的职业规划。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而言,学生多选择留校或进入科研机构工作,极少有学生选择创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招聘需求在不断的饱和,留校可能性减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在读研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如管理学和教育学基础,这便导致学生在读研或科研机构中,极难适应其所处位置。

2.不正确的择业观

不正确的择业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就业目标的选择太高,都倾向于寻找待遇高而又轻松的工作,这对于刚出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从本质上加重了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就业的压力。二是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生自己对这一专业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就业中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一般而言,私人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校是这一专业的理想就业选择,而非市场企业和公司。

3.自身能力的困境

自身能力的困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因为专业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师资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培养自身能力过程中存在误区和缺陷。二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经济学与文科专业相类似,均注重理论的探讨和学习,因此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欠缺。此外,实际和理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达不到教育培养的期望目标。

三、结语

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而言,改善当前就业形势除了和一般专业一样加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建设,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全面探讨分析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划分其专业归属,同时加强其理论和案例的假设和研究,以改变这一专业的尴尬地位。

参考文献:

[1]柳叶.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欧军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57-58.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篇12

针对就业问题, 我国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毛振明教授 (2011) 认为是学校体育发展存在很多问题, 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强化体育教育功能。季克异、黄汉升 (2003) 认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要培养全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增强就业市场竞争力。潘家武 (2007) 认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毕业应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根据就业需求按排课程。谢欢 (2010) 认为高等学校应多开展体育社团活动, 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创业精神。不同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 而改变就业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经过不断研究、不断完善。

1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问题分析

1.1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由近两年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比较分析可知, 人们泾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健身休闲运动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 体育社团、体育倶乐部、社区体育馆、大众健身房等各种体育场馆设施日益完善, 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多, 就业渠道比较广, 就业对口率也较高。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中小学体育教师由教育主管单位统一招聘, 对毕业生就业时间和需求数量有较大限制, 体育教师专业大学毕业生求职竞争更加激烈。但农村义务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政策性就业渠道, 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缓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扩宽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

1.2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针对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2.1 毕业生选择少, 信息量少, 就业渠道窄,

由于教育专业毕业, 大多数都选择当老师, 而且选择去中小学, 这就缩减了就业面。除此之外, 还有不少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进入企业、服务行业、在家待业、自主创业等, 另外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持续开展,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选择入伍人数也有所上升, 而行政事业单位类就业比例最低。此外虽然还有包括考研升学、自主创业、西部计划等就业去向, 但依然选择太少。

目前, 我国高校的就业市场大多数是建立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小规模的临时性市场体系, 市场供求量小, 而且信息量不足, 体育专业的信息量更显不足, 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3.45%是通过熟人介绍, 11.74%是通过人才市场, 26.81%是通过网上查询, 而50.42%的大学毕业生需要靠自己去寻找信息。通过对照, 大学毕业生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就业信息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得到的信息就更少。

1.2.2 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

目前, 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 尤其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较, 各种体育硬件设施还不到位。这就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多数都选择到较发达的地区任职, 导致这些地区人员相对饱和, 不能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1.2.3 学校体育的处境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虽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有大多数人会选择教育系统, 但由于不喜欢选择在中小学当体育教师, 毕业生在择业时一心只想到高等院校工作、大城市和富裕地区谋求职位, 很少考虑到需要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结果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1.2.4 大多数就业单位用人要求

当前, 大多数就业单位用人要求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 有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 普通劳动力就能甠任, 这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而就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类型来讲, 越来越倾向于时尚体育、体育舞蹈、武术、篮球、健美操等热门专业, 而其他体育专业的同学则在同等条件下相对竞争力较小。用人单位在专业的选择性上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1.2.5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

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由于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足, 就业的盲目性增加。

1.2.6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要求偏高

受社会制度的影响, 多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毕业生的家长依然希望他们选择体制内就业。比如政府机关、垄断行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因为, 总体而言, 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 收入相对稳定, 也有利于个人发展, 所以, 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相反, 选择体制外的大学生就业相对较少、

1.2.7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文化素质的缺陷

由于受体育教育专业限制, 该专业毕业生本生文化知识相对较差, 又因长期致力于体育方面训练、技能、理论等相关学习, 致使其在文化素质上大打折扣, 对其他专业知识缺少接触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 即使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摆在面前, 也无法把握, 因为缺乏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去承受这份工作。例如:公务员的考试和其它公招考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相当困难, 文化素质的局限也是本专业毕业生择业一大影响因素。

2 对策和建议

2.1 建立健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当积极调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坚持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体育专业, 多开设热门的体育专业, 坚决砍掉不实用的专业, 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逐步走向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体育专业, 以社会需求定培养方向的道路, 增强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使学生学有所用。

特别是在当前体育产业化的浪潮中, 高校可依据社会需求适时培养一部份体育经营人才和体育经纪人, 在体育专业中增设体育经营管理方向、时尚体育、体育舞蹈和体育经济等人才培养方向, 引导体育专业学生以体育专业为基础, 努力学习各门文化知识,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核心竞争力, 满足职业发展需求,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2.2 拓展工作思路, 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

开阔视野, 拓展本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途径, 逐步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和社会化, 形成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工作格局。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运用现有的科技资源, 如手机、微信、qq、微博等, 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信息, 与大学生多沟通、多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 并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独立面对问题, 实现自身价值。学校应建立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 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提供个性化、深度信息服务, 为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起畅通、直达的沟通渠道。

加大本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力度, 通过自主创业可以为本专业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和兼职就业平台, 全面提高本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改善本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就业现状。

2.3 思想教育引领, 指导本专业毕业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教育工作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高校和谐稳定大局。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宣讲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鼓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调整就业心态, 调整就业期望值, 准确定位, 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结合实际, 完善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提高大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今的就业市场, 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学校应引导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珍惜就业机会,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多学习、多操作、多磨砺。鼓励毕业生走入基层, 走入广大劳动群众当中, , 服务农村教育和民办教育。除传统体育岗位和相对集中的竞技体育工作外, 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全民健身领域, 拓展就业渠道。与此同时, 学校要培养毕业生吃苦耐劳、勇于挑战和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积极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 调整专业发展思路, 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 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 整合教学资源, 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1]。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发挥各自的优势,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大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 2003 (3) .

[2]张辉.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知识经济, 2010 (24) .

[3]陈晓星.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 (6) .

上一篇:督察队工作职责下一篇:塘村学校教研教改工作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