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与管理

2024-10-30

体育服务与管理(共12篇)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1

体育场馆是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资条件和载体, 也是全民健身必要的物质基础, 其设施和服务状况将直接影响群众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场地条件、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开展群众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是发展群众体育的三大支撑条件。体育场馆是三大支撑条件的物质基础, 对全民健身的普及起关键作用。因此加强对体育专管管理与服务情况的调查, 对合理配置体育资源, 促进全民体育健身的开展有积极意义。

1 温岭市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情况

1.1 温岭市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截止2007年10月, 温岭市现有9个省体育强镇, 面积超过两百平方米的大型体育场馆763个, 其中教育系统583个, 其余180个主要分布在机关部门、工矿企业、农业系统等。全民健身路径617条, 其中全民健身苑107个, 详见表1。

温岭市大型的体育场馆设施比较好, 完成村村通健身路径的目标。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 体育场馆建设和设施配备与居民人数的日益增加同步增长, 基本能满足人民对运动场馆的需求。户外场地与室内场地的比率比35:2, 室内游泳馆、羽毛球馆、跆拳道馆、射击馆、健美健身房, 户外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负担量过大, 详见表2。

1.2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体育场馆大部分来自教育部门, 温岭市明文规定学校的体育场馆必须无偿提供给社会各组织单位人员使用。学校在正常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所用的场馆, 为社会体育人的健身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寒暑假期间, 一些学校在难以保证健身安全和场馆维护经费的困境下, 也会使用一些不合作的态度对场馆进行封闭和部分拆除。如在假期时将篮球圈摘下, 封闭体育场馆。

体育局的场馆服务全部参与了使用, 篮球馆和羽毛球馆分别提供给羽毛球协会和篮球协会成员服务, 每年组织甲、乙级联赛, 非赛事期间进行非自主性服务, 对协会人员开放。游泳池常年非自主型服务, 对社会所有人员开放。

工矿企业、机关封闭式场馆每年除开展内部的赛事外, 其他时间提供给各个协会进行经营管理。但人员相对局限于同行同类工作人员。

社会上的健身会所、健身俱乐部、运动单项协会、道馆、户外运动基地的服务面向所有的人员, 在服务内容的性质方面, 健身性项目占42.85%, 健身娱乐型项目占17.85%, 娱乐性项目占39.28%。

1.2.2 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温岭市教育系统有十个综合性的体育场馆, 里面包含有10个室内篮球馆, 1个排球馆, 10个乒乓球馆, 10体操馆, 1个跆拳道馆和2个羽毛球馆。在使用上这些体育场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晚间基本上处于不开放状态。其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没有有效利用。学校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智力优势和时空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社区的社会指导员的上班时间正好与社区人员体育锻炼的时间项错开,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职责, 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 因管理人员大多数并不是体育科班出身, 而只是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 考个社会指导员证。管理人员常常充当一般管理员的角色, 技术指导性的能力有限。

乡镇室内的体育服务场馆服务的内容主要以娱乐为主, 健身为辅。整个温岭市乡镇超过200平方米的大型台球场所有7个 (小型的台球馆不在统计范围) , 乒乓球场馆6个、羽毛球场馆2个, 跆拳道馆3个, 旱冰场4个, 大型舞场1个。在乡镇户外运动场所主要以健身为主, 活动场馆主要集中在篮球场、足球场和健身路径上。乡镇相对缺乏以健身为主的体育室内场馆。

市区的市民体育锻炼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晚间和双休日。针对晚间开放的18个体育场馆的市民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是:市民在晚间的体育活动健身类的主要集中在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三类。满足此三类运动的室内场馆在晚间开放有6个, 周末必须预定才可能有场地, 而平常一半也需预订, 否则等待场地进行锻炼的几率很高。其他12个场馆为:2个健身俱乐部, 1个瘦身会所, 1个跆拳道馆, 1个保龄球场, 3个大型台球场馆, 2个旱冰场, 2个大型舞场。这些场馆为娱乐类和健身娱乐类的体育活动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空间。市区市民户外的体育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篮球场、足球场和健身路径上。市区室内场馆的数量相对与乡镇来说是充足的, 但因为市民的喜好的差异, 导致羽毛球馆和篮球馆天天爆满, 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

2 体育场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对策分析

2.1 建立乡镇体育场馆共建联盟, 充分利用乡镇体育场馆, 提高服务效益

在体育场馆硬件设施改善的情况下, 同时也面临着场馆主体的运行和管理成本急剧增加。乡镇中学因为远离城市中心, 服务对象主要以学生为主, 免费是当然的。但在晚间居民的健身性的场所除了台球和健身路径外, 球类项目这些集体性的运动场所非常匮乏。学校不能因为没有人员管理为借口而关闭场馆, 应加强与社会社区、机关等部门的联系, 建立合作共建联盟, 为群众夜间锻炼身体提供良好的场所。

3.2 优化健身场馆结构, 改善户外健身环境条件

温岭市各大系统的作息时间一般是早上在7:30左右上班, 下午在17:00下班。市民在早上进行晨练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小型的舞厅、户外公园、健身路径和田径场。市民在下午锻炼的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 锻炼的目的健身为主, 娱乐为辅, 人群以青少年为主, 室内和户外场地的数量相对比较充足。市民在晚间健身的项目主要有球类、健美形体、健身路径、舞场。锻炼的目的以娱乐为主, 健身为辅, 室外的灯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有待改善。近来城市开始流行跳排舞、滑旱冰。需要大型的户外场景和良好的音乐效应, 这些场所在则必须在大型的场地, 比如公园内得以体现。因此优化健身场馆条件建议从优化硬件设备和补充大型健身设施入手。

3.3 以人为本, 根据群众健身的项目和时段需求, 对健身的环境进行多功能设置

一些健身场所可以根据群众时段健身的差异进行调整, 一馆多用, 配置好音乐、器材等必须设备。比如, 在早上篮球馆可以改成舞场, 旱冰场也可以改成门球场。

3.4 场馆服务要迎合群众的口味, 提高服务的内容和专业化程度

体育锻炼目的是健身和娱乐。有好心情、好环境自然就会来锻炼。现在温岭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水平等级大部分在三级水平, 二级水平的很少。只有5%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自正规体育院校毕业, 其他都是半路出家, 体育专业化知识和能力有限。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养学习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9.

[2]罗静.中国市场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研究) [J].中国市场杂志社, 2008, 5.

[3]赵文瀛.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6) .

[4]李明利.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与管理实务手册[M].河北音像出版社, 2004.

[5]http://www.lj-edu.cn/jxfwzx/ty.htm.

[6]http://www.sports.gov.cn/hnfiles/lunwenji2/lunwenji063.htm.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体育产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展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要敢做天下文章,努力扩大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对外合作,充分发挥高校拥有的资源优势,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既要敢于打破区域性和行业性界限,打破所有制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更要力促扩大对外交往,努力提高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开放度,不断推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的新发展。

3.2 高校与社区的合作运营

高校与社区合作运营的目标,是以高校与社区互动,实现“双赢”为出发点,在确保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高校社区安全为原则前提下,做到开放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建立高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机制,高校要同社区积极探索高校资源开放的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创造出高校资源开放、整合的特色,提高高校体育资源使用效益。为维护广大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强化服务为主线,把向社区群众提供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作为高校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体育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力度。

3.3 健全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机制

当代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问题是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如何从政府直接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型过渡,实现体育产业的社会化。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到今天,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法制化正成为其重要的特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纯行政管理高校体育的计划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产业化的体制模式,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必须依靠各行业体协和体育社团的共同努力。走行业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是我国高校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自身发展规律,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必要途径。

3.4 制定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地经验表明,高校体育设施服务社会要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很多的条件,其中之一便是确立政策与法规框架。积极引导大众体育健身作为基点,呼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政策、社会集资政策、税收政策、体育基金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系统的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为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 展 望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3

[基金项目:吉林省体育局2014年度体育科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标号:14C06]

摘要:目前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研究很难将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立即付诸高校改革的实际。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强调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高校应当将学生的意见作为其发展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满意度;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管理

学生满意度的调查作为长春市高校场馆服务满意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配合以针对调查中高校所存在问题而采取的改进行动,并整改状况进行反馈,这是圆满反馈循环所必不可少的,也是能够持续获得学生意见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意见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长春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研究很难将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立即付诸高校改革的实际。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强调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高校应当将学生的意见作为其发展的唯一标准。毕竟,学生们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评估训练,其评判标准往往受到其个人背景、个性、倾向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尽量排除或消除不利和有误导作用的因素影响。

一、学生满意度与场馆服务质量

(一)满意度的概念界定

欧美等学者认为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怀有的吸引、自豪或积极的情感。满意度的水平依据学生寻求适当发挥自己学术和社会兴趣及才能的能力,以及将自身定义为学生。而学生能够获得这些能力的程度则是学生在特定学校中学习和社会经历的直接函数。我国专家认为学生的满意度是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一种总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想法和看法。它与学生的行为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都有密切的关系。

(二)场馆服务质量的界定

从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方式,服务质量可分为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部分。技术质量是指服务过程的产出,即顾客从服务过程中所得到的东西;功能质量是指顾客如何得到这些东西。就一般实物型产品而言,总体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质量,但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服务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客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它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构成,但由感知质量和预期质量的差距所体现。

从感知的方式上看,服务质量可分为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两部分。技术质量是指服务过程的产出,即顾客从服务过程中所得到的东西;功能质量是指顾客如何得到这些东西。就一般实物型产品而言,总体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质量,但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服务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客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它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构成,但由感知质量和预期质量的差距所体现。体育场馆服务质量是指以设备、设施和有形产品为依托所提供的劳务适合和满足顾客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程度。体育服务的技术质量包括体育场馆的设施设备质量和安全状况;体育服务的职能质量包括劳务质量(技术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比赛表演的水平和精彩程度、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项目、服务效率、服务方式、卫生状况等)和环境氛围。

二、服务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一)管理人员因素

经营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管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同样需要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以及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是现代管理者要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得知,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多为临时聘用人员,学校对他们的管理往往不够重视,在服务质量上对他们没有明确要求,这也使得他们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缺乏工作热情,场馆服务质量的下降就会导致消费人群的流失,从而影响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同样,由于对场馆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约束,在体育场馆的开放过程中,利用和管理人员的私人关系免费使用场馆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这不仅仅影响了体育场馆的效益,更破坏了场馆的管理制度,为场馆的正常运行埋下了隐患。因此,对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管理是保证场馆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

(二)财务因素

高校场馆的有偿开放多是在学校正式批准下才运作的,其场馆开放的收入有比较严格的管理,许多场馆在允许有偿开放的前提下,都被学校限定了年创收额度,只有完成定额才能提取奖金,因此其收入的大部分是要上交的。而无偿开放学校并没有明确利用场馆创收的任务,学校也不会关注其场馆利用是否有偿,因此收入多能自行留用。这也反映出一种观念,明确了有偿开放任务的学校,就要以多为学校创收作为首要目的,而未明确有偿开放任务的学校,其收入多流入个人手中。两类学校留用资金用途排序是完全一样的,都以发放奖金劳务为主,说明不同开放学校留用资金用途基本一致,只是比例上有一些差别。我国体育场馆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革财务管理制度,使场馆增收节支的收入能用于职工福利和奖金,在这一前提下,发放奖金就成为最大的开支。

三、基于满意度下的场馆管理

(一)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的创建

结合长春市高校的自身特点,深入分析国内外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文献,建立起长春市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考虑到有品牌效应的高校,学校形象对学生满意度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在模型的研究过程中,将学校形象作为一种形象因素加入到整个满意度模型中,并假设它对学生预期质量、学生感知质量、学生感知价值、学生满意度均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得出学校形象、学生预期质量、学生感知质量、学生感知价值、学生满意度、学生忠减。

(二)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给出的长春市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中,学生预期质量、学生感知质量、学生感知价值、学生满意度、学生忠减都是不能直接测量出来的变量,因此称为潜在变量,其中学校形象是外生潜在变量,其余是内生潜在变量。由于各个潜在变量难以直接测量,因此需要对各个潜在变量进行分级展开(一般为四级),直到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测评的指标。长春市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设计包括:学生满意度指数为一级指标;学校形象、学生预期质量、学生感知质量、学生感知价值、学生满意度和学生忠减为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展开得到三级指标,为了增加调研问卷的信度、效度,有关量表的设计结合高校实际。

【参考文献】

[1]王良炬.我国现代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3.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4

关键词:体育服务与管理,健身俱乐部,赛事组织策划,社会体育指导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余暇时间的增多、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全民健身有了实质性的长足发展。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等市场蓬勃兴起,市场上对公共体育服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了顺应市场人才的需求,许多职业院校设立了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产业输送更多的人才。[1]

目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对体育服务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3届毕业生共有9人,有2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2011级学生共有18人目前在外实习,仅有4人从事体育相关工作,1个是体育休闲娱乐业,3个是体育教育业。其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做为高职院校要本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根本,与用人单位积极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的办好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特色人才,解决就业困难。[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粤西地区(湛江、阳江、茂名、肇庆、云浮)的健身会所及各地级市体育局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相关人员。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找文献,了解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相关研究成果。

1. 2. 2 专家访谈法

随机抽取2~3个健身会所,访谈其经营者,了解体育健身会所的经营状况、教练来源、课程设置及对教练的要求等相关知识;了解健身会所方面对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质量和素质需求情况。访谈体育局与赛事有关人员,了解当地体育赛事开展情况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健身教练的来源、开设的项目、对从业人员要求。通过对体育局相关人员调查,了解粤西地区体育竞赛活动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了解粤西地区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开展情况。

2 研究结果

2 . 1 粤西地区健身会所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粤西健身会所的调研,了解粤西湛江地区体育健身会所最多,有19家。然后依次是肇庆13家、茂名12家、阳江8家,云浮市最少,只有6家。健身项目与之也基本相对应,湛江最多,云浮最少,但是相差不是太大。主要集中在综合健身器械、瑜珈、跆拳道、动感单车、肚皮舞、现代舞等项目。教练的数量和项目基本相一致,项目多,专业教练就多,项目少,专业教练就少一些。(见表1)

教练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来自于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退伍军人、退役运动员。对于教练的要求,经营者一致认为,首先要经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能够根据来锻炼的不同人群设计运动处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次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能够较快的进入角色,承担教练任务,与他们在学校内系统学习运动解剖、运动生理等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专业运动技术经历有关。

2 . 2 粤西地区各种体育赛事开展情况

通过对体育局相关赛事方面的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各地方每年举办的赛事情况如表2所示。从数字来看,每个地区举办的体育赛事相差不是太大,并且也不多平均为6次。其中通常有1次是综合性体育赛事,其他均为单项体育赛事。赛事举办形式也比较单一,如各市的运动会;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传统项目。体育局举办的赛事基本上都是由体育部门负责竞赛的的人负责制订竞赛规程、组织策划工作,很少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赞助单位也是比较单一、较少,说明赛事的影响力没有充分被调动起来。

粤西地区经济相比广东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各地区基本没有体育经济公司。当被问及如果当地有体育经济公司,赛事能否对外承包。赛事举办方均认为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对赛事的承办单位要求是具备大中型体育赛事的宣传、组织、策划、编排工作能力。

由体育经济公司承办,负责赛事的前期推广、宣传;赛事的举办及赛事的收尾工作。赛事举办的越精彩,影响力越大,越能吸引更多的赞助商赞助赛事,从而赛事的规模也可以扩大。把赛事举办成一种盛会,而不仅仅是比赛的本身。通过这种盛会,体育局、体育经济公司、商家均能从中获益。

2 . 3 粤西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由表3可以看到,粤西的健身活动站点数目很大,平均约为50个左右,并且大多数为松散的、临时性的组织,一二十个人,一块空地,一套音响设备。这种组织随时都有解体的可能,并且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健身项目也呈多样化,很少组织有专业人士指导。

目前全国有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大约有70万,可是这70多万当中,有实际一线指导能力的、真正去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少。只是形式上的,并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比较混乱,登记制度比较混乱,实际参与指导的不多[3]。实际在全民健身省活动站点进行指导的人群主要为一些热爱健身的中老年人,他们没有受过专门培训,仅凭经验组织大家一起活动。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健身意识的提高,越来越需要一批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随着健身项目的细化,健身人群的增加,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口明显。并且这些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是指那些经过系统运动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具备科学健身基本常识,能够掌握一至两项健身方法,具务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对锻炼人群时行身体评价的人员,并且是经常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定期审核评定的人员。

3 结论与对策

3. 1 结论

3.1.1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与社会需求脱节

通过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生和2011级顶岗实习学生调研,了解学生大部分从事工作与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不符,只有少数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和休闲体育运动,大部分学生分散在各行各业工作和实习。通过对其他学校的调研,也基本存在同样的问题。

3.1.2 粤西地区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数量与质量上严重缺乏

通过对粤西地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赛事的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到粤西地区严重缺乏专门性的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只要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技能,符合社会需求,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

3. 2 对策

根据调查情况及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市场需求调研,了解社会需求[4]。培养人才具有体育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社会体育服务能力,能够承担健身教练;体育赛事宣传、组织策划、营销;专业社会体育指导能力。使培养人才完全符合社会需求。

(2)课程设置方面改革。课程设置通常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三个部分。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必修课程,缩短部分专业课程学时,增加专业选修课程比例。专业选修课程可以采用健身教练、体育赛事组织策划、社会体育指导员三个模块,适当增加每个模块学时,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5

摘要:以南京市为例,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的现状,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重视程度、强化主体职能、明确评价目标、构建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法、多元评价模式等策略。旨在构建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体系,促进高校体育公共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

一、引言

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的研究是高校服务社会的目标与功能的要求。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以要通过系统评价“以评促改进,以评促建设,以评促发展”。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居多,规模较大,体育场馆综合服务功能系统完备,现代化程度高。因此,以南京市高校为例,在调查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实优势与评价过程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构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体系,促进高校体育公共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服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2.研究方法(1)调查法。5月至8月,通过问卷与访问,调查南京市25所普通高校体育部门领导与体育教师。共计发放问卷调查表160份,回收158份,回收率98.8%。(2)文献法。运用中国知网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作为参考。(3)统计法。对问卷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4)逻辑法。运用体育管理学与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1.重视程度的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重视程度为:很重视为0,重视占8%,一般占20%,不太重视占32%,不重视占40%。因此,重视程度在一般以下的高校占92%,表明南京市高校对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不够重视。根据访问调查,主要是高校管理者认为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经济效益低,评价没有价值,让体育院系部自己总结就可以了。由于对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认知不到位,反映出具有专项评价体系的高校很少,客观上导致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始终处于低级层次,社会的贡献率偏小。从管理学的视角分析,重视一项工作的管理评价,就会给这项工作的开展赋予努力目标与实施动力,其效益将会逐步体现。因此,开展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工作主要取决于决策管理者。

2.评价主体调查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认为评价主体是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的占6%,省体育局体育产业处的占35%,高校后勤产业处的占38%,高校教务处的占2%,体育部门的占3%,社会评价机构占16%。同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的认知具有准确的定位。省体育局体育产业处与高校后勤产业处应该是评价的职能主体,体育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对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工作质量与效益进行科学管理,实际上该部门每年都下发相关统计表,要求高校上报相关数据;各高校后勤产业处是代表学校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因此,应以政府与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或社会评价机构为评价主体,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专项评价。

3.评价目标调查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关于评价目标,认为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占22%,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占45%,提高高校社会地位的占23%,相关政策要求的占5%,体育院系部职责的占5%。评价目标的确立对整个评价过程具有导向作用,选择以履行社会服务功能放在首位,说明高校体育教师对高校“培养人才、教育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的理解到位。履行社会服务功能同样是高校体育院系部的办学目标,要通过体育的专门化服务,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大众,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体育资源,联结社会服务平台,营造体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服务氛围,促进社会人群正确认知和评价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存在的社会价值,支撑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4.评价方法的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对评价方法选择定量的占28%,定性的占13%,综合的占32%,专项的占19%,第三方的占8%。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实施客观评价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类评价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受此影响,教师认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合适,同时选择定量的评价方法也比较客观,但对第三方的评价不够了解。第三方评价是指由独立于高校及政府之外的外部评价,包括研究机构、专业评估组织、中介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采用第三方评价具有一定的可性行,最为有利的是能够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可以减少许多负面因素的干扰。

5.评价内容的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对评价内容包括场馆管理硬件、场馆管理软件、场馆管理人员及场馆管理效益,其中场馆管理效益一级指标的认可程度为非常认可占18%、认可占45%、一般占26%、不太认可占8%、不认可占3%。总体上反映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的内容体系,同时也反映了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目标、过程管理、服务内容、社会与经济效益。当然一级指标确定后,还要设定二、三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并且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及本质性,能够如实地展现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效益。评价内容应该简单,易于操作。

6.评价模式的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关于评价模式,选择采用百分制的占52%、等第制的占26%、评语式的占14%、达标式的占8%。评价模式的选择对评价高校体育社会服务质量与层次,具有客观性的评判价值。评价模式要在科学的指导思想引领下,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结构、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百分制评价主要是定量的或定性转定量的结构评价,采用所占百分比例对相关分列指标赋分评价,能客观地反映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子因素所产生的效益。等第制评价主要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与不及格五级对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效果进行评判。评语式评价完全是一种描述性地评价其服务过程与目标达成结果。达标式评价是将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的评价分为达标与不达标两级。

7.评价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对评价影响因素,选择学校领导的占48%、学校职能部门的占8%、政府职能部门的占34%、社会服务对象的占5%、体育场馆规模的占5%,反映出高校体育社会服务工作评价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与政府职能部门。学校领导如果要把体育社会服务纳入高校社会服务体系之中,就会重视对自身体育社会服务的评价;而政府职能部门如果对管理职能范围内的体育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加以重视,就会对高校体育社会服务给予重视,并开展相对应的评价工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的现状是学校领导与行政职能部门不重视;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的主体是政府职能部门;评价以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为主要目标;选择定量评价方法为主;评价的内容包括场馆管理硬件,场馆管理软件,场馆管理人员,场馆管理效益;评价的模式以百分制为主;评价影响因素主要是学校领导与政府职能部门。2.建议(1)提升重视程度。高校管理团队应该充分认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趋向刚性化作用的重要性。通过规划设计、工作计划、指导方案等,把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纳入其中并进行实施。(2)强化主体职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重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工作,要从一般的数据统计状态转向到定期实施评价的状态,通过发文件、调研现场、校际交流等方式履行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主体评价职能。(3)明确评价目标。高校管理团队要明确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的目标,通过国家相关文件的学习、省教育厅体育局的工作布署、高校自身的管理实际等建立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评价目标体系。(4)构建评价内容。高校要科学地选择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内容体系,在场馆管理硬件、场馆管理软件、场馆管理人员及场馆管理效益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减部分内容。(5)优化评价方法。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可实施“第三方”评价方法,选择权威的评价中介机构,主持评价过程,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价结果。(6)多元评价模式。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评价可实施多元评价模式,包括正常的检查监督运行,反馈方式可采用评语式的达标式的评价,年度或多年的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等弟制评价。

参考文献:

[1]姜武成.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长沙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31(1):13―20.

[2]张艳华,王建军.大型体育场馆管理者执行力系统特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1(5):47―52.

[3]黄滨,俞剑龙,骆红斌.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讨[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6.

[4]陈瑜.地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对策研究―――以常州某高校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26(2):70―73.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6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城镇化进程;陕西省;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的发展需政府转变职能,构建新型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加大对城镇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质量提高方面的重视的同时,还应具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管理的能力[1]。我国在公共服务理论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经验有限,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为对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本文以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为切入点,就陕西省体育部门的体育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改善、提高与深化研究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理论性参考,对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促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管理及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本文以政府职能转变与建设和谐社会为背景,对城镇化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现状进行系统性研究,以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为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提供参考。

据调查,部分发达国家其体育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0%[2],较之于国内外发达省市,陕西省体育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仍较低。通过资料采集到的历次体质测试报告的结果显示,陕西省的中小学生在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等方面所呈现的身体状况均不容乐观,而调查结果中成年人的身体机制状况也令人堪忧。此外,通过访问和问卷调查到的当地人其健康保健观念也相当落后,科学锻炼知识、技能及手段等方面均尚未全面普及,体育消费意识相当滞后,体育消费水平也较低。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陕西省市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帮助市民塑造良好身体素质,必须大力发展完善陕西省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有效提高陕西省市在国内外的综合竞争力。

二、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

根据图文资料查找、实地考察及各种途径调查了解的相关资料,并综合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针对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创新完善问题进行全方位系统实证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假设,而后采访业内人士并与之进行讨论,综合专家论证及各项经验,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测试项目框架,确定测量指标与工具,进而进行实测研究,最后根据测试所得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证实假设对策具有可行性,从而为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策略的促进提供可行性参考。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调查得知,在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不仅仅是市民在体育健身的需求方面缺乏,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和供给方面也存在严重缺乏,因此,要实现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进一步完善。这就要求:

1、在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体育相关主管部门的各种服务功能须最大限度予以发挥,部门服务人员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政府部门应努力加大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辐射面积力度及影响力。针对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场地及设施缺乏又落后这一现状,政府需鼓励居民积极健身,提高其健身意识,此外,政府部门还需要着手扩大城镇居民健身规模,以确保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体育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3、结合国内外发达省市实现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弥补不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方可促进上述问题的有效结局。此外,要想成功解决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及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还需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加强协调;

4、针对分析所得出的应对策略是否为广大市民所接受并全面推广这一问题,应积极争取相关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及相关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协助,尽最大努力、以最大程度将课题研究出的具有实践意义与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并将之反映呈现到陕西省的各级相关体育事物的管理部门及执行部门,以期在理论参考方面为相关部门在陕西省的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提供可靠依据。

三、陕西省城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调查与操作过程中,就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是否落实了政府所制定的有关方面的法制法规文件;是否合理到位的落实相关财政投入;考察当地城镇中体育公共服务相关场地场馆设施的布局合理性;询问当地居民了解当地所具备的体育设备的品种与数量能否满足当地城镇居民的健身需求与愿望;同时了解城镇居民一般会选择参加的体育锻炼场所分布情况,以及居民参加健身锻炼是否有一定的规模组织,是否有社会公益性体育指导员知道。将多方面调查结果予以综合发现,陕西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想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可从几下几方面着手:

1、需要提升市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需求,增强市民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提升的意识,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进而扩大城镇居民健身锻炼的规模;

2、积极号召具备体育指导能力的社会人士加入,以提高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3];

3、合理安排布局健身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增强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和器材供给,同时综合民意设置一定的健身场地并对场地进行合理分布。此外,相关部门也可定期组织相对规模较大的健身锻炼活动以鼓励城镇广大居民的积极参加;

4、在实现政府相关部门职能转变过程中,主动要求部分领导起带头作用带领居民共同进行定期的体育活动,主动行动起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可以利用网络媒介各种途径传播正能量加大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辐射力度及影响力,并真正着手扩大城镇居民的健身规模,以确保城镇中社会体育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5、省市中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需积极合作,帮助广大城镇居民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达省市其成功实现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经验,将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管理过程中政府制定的有关方面的法制法规文件落到实处,将相关财政投入落实到位[4-5]。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陕西省的城镇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在省市城镇化进程中,就陕西省而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有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城镇居民的身体素质与人文素质,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从而实现当地省市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管理和建设上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城镇居民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过程中自然改善提高城市形象的同时引领当地建设加快走向国际化强省的步伐,提高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戴永冠,林伟红.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结构及人本思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0):5-10.

[2]夏贵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2013,34(6):82-83.

[3]钟华,宦达,杨栩.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转型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6-7.

[4]夏悦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5]吴玉磊.鲁西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陕西省体育局课题 课题编号15076

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服务互动研究 篇7

一、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现实

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是公共体育服务事业重要内容。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报道已经多次见于报端,其结论是“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要求学校与社会从各方面进行基础性建设、教育工作”。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成部分,是保障、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所以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也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在1995 年,国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面向全体公民,重点是青少年与儿童。尽管这样,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现状仍是很不乐观,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2006 年指出: “从1985 年至今,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查,普查显示: 近20 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导致普通青少年的体力劳动、活动减少[2];二是目前教育体制、就业观念、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各大、中、小学为了防范安全事故,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内的体育锻炼时间、空间、强度等,这些过度的保护与限制行为直接造成了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公共体育服务改革的进展,应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权利。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应将课内、校外、假期、家庭、社区、社会体育活动连接起来的交点,构建符合国情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这样才能保障青少年成为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的受益者。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公共体育服务构建是,满足民生需求的表现,是国家综实力提高到一定阶段的具体表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项基础性工程。

二、公共体育服务与学校体育互动的必然性

在现阶段,我国的基础公共体育设施主要都是由国家投入资金,各级学校建设并使用。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完善,劳动、生活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健身队伍中,致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凸显出来。

( 一) 除学校以外的公共体育资源相对匮乏,严重制约着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担心因群众在校内进行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情况,所以大都回避此类校园开放。学校设施作为国有资产,应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学校正常教学、训练等活动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体育设施资源的优势,向社会开放体育资源,既满足群众的基本体育需求,又避免因资源闲置产生的资源浪费,通过实实在在的公共体育服务基础工作,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 二) 通过学校体育资源把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整合

以学校体育资源为基础、家庭为单位、社会为组织,把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社区体育依托学校体育资源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可以为促进全民体育健身起到重要意义[3]。第一,学校与社区相互协调、整合、发展,形成了公共体育服务最基础和广泛的发展模型。第二,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形式、渠道。学校体育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等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 社区主要是通过社区文体活动,小型竞赛等进行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如果将学校的体育场馆等硬件资源,体育教师等软件资源与社区的群众资源、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势必可以增加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形式、渠道。只要学校与社区之间相互支持、互动发展,必将构成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一元化供给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体育服务的蓬勃发展,因此,应丰富供给多元化格局,挖掘培养可承担公共体育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如学校中的学校体育,学校有着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健全的管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发展有偿或低偿服务,开拓公共体育服务新渠道、模式。学校还可配合体育俱乐部、企事业单位承办多种健身活动和体育赛事。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具有稳定、庞大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是支持公共体育服务走出困境的重要渠道。

( 三) 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服务存在共同的交集

在校学生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交集,所以,两者应该进行有效的合作、互动,是完成各自工作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校体育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依赖性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体育工作者忽视了社区、家庭体育教育,特别是学生在校外体育活动,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延续性,也影响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贯彻、实施。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学生的体育教育工作不是仅凭学生在校的“每天一小时”,几节体育课就可以满足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要在公共体育的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 一) 公共体育服务便于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得到延续

公共体育服务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社会体育中,这与学校的体育活动有着明显的差异,学校体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意过程中的安全性、激烈性、原则性等,公共体育在这些方面是相比逊色的;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各个时间,接纳各种社会人群,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所以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会具有一定的灵活应变,同时在竞赛的过程中由于竞技水平参差不齐,激烈程度、安全风险有时会超出管理者的预想,不如学校体育教育执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整体竞技水平的了解,便于管控[4]。公共体育服务是在依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活动空间,充分利用各方面体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社会性、开放性、实战性的体育教育、教学。

( 二) 将公共体育服务引入监督机制,构建合理的育人环境

在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其进行相关培训,深入了解体育教育的本质,了解学生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生活、学习、参与等情况,把体育教育落实到每个家庭中,同时家长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教育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家庭是社会的单元,家庭教育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公共体育,形成家庭与学校间的互动,将构成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服务互动构建

( 一) 基本原则

1. 公益性原则。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服务都属于公益事业,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全民健身”五大公共事业的目标。这是满足、提高国民生活需求,满足国民基本体育权利的表现。公共体育服务是以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健康、共同享有国家发展成果为目的,和学校体育同属于非营利性行为,在服务收费上保证免费或是低廉的费用。

2. 公平性原则。公共体育服务的目的是要将基础体育资源平均分配,是国民都能够享受到同样服务,公平性原则应包括三方面因素: 一是公共体育服务受益者的机会均等、利益均等; 二是享有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大致相当三是提供公共体育的服务标准大致相同,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支出相对平衡。

3. 以人为本原则。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目的是以保障国民生活,满足国民需求为根本目的,在现代社会以民主、法制、人文等价值为基础,通过社会监督有效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优质、高效、公平、合理的服务为目标的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公共体育服务与学校体育的要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文明程度的体现,还是国民健康水平的体现。

4. 功能对接原则。公共体育服务的优势在于组织活动、提供体育设施、检测体质健康等功能; 学校体育的优势在于参与人力资源丰富,具有一定数量师资。将两者的优势项目对接,可以促进两者的良好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二) 互动模式构建

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分析,公共体育服务可以将具体性的公共管理交与学校体育完成,这样既减轻了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压力,也使学校获得发展空间,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的良性互促发展。

1. 合作模式。合作模式是指通过公共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商,将部分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由学校体育来承担。这样既可以使学校体育与公共体育各自发挥优势,又通过密切的合作,提高两者的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以及相互的协作能力。例如: 政府向学校提供资金及相关支持; 然后,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估; 最后,根据学校与社会的反馈信息进行相关工作调整。两者合作的前提保障是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法规、条文的形式规划出两者在合作过程中的权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发生。

2. 授权模式。授权是指公共体育管理机构以授权的形式,将部分具体职能转交于学校体育负责。例如: 首先,学校参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依照各项法规、制度开展相关活动; 其次,学校接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及相关支持,也可向社会募集赞助,补充资金不足; 再次,学校接受政府管理,相关机构、社会的监督; 最后,学校要与政府、社会保持信息交流,接受监督,改进具体工作。

( 三) 互动协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场馆设施开放有限。首先,部分体育场馆的管理者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将国家投入财力兴建,为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场馆,进行其他的商业运营,这与国家的初衷明显背道而驰; 其次,部分体育场馆的管理者由于其工作重心在其他方面,体育场馆仅仅作为其主要业务的配套设施,主管领导为了避免因群众在体育馆进行活动过程中,发生管理问题、意外伤害等,严格控制外部人员进入锻炼,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2. 专业人员不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国民进行体育锻炼,享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服务、指导服务、科普宣传服务的前提。专业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较少,青少年远比成人更加需要专业匹配的服务指导人员。现在,主要承担青少年体育锻炼指导任务的是社区有锻炼经验的居民、离退休人员,其次才是聘请专业院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其中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教师比例不足10% ,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5]。

3. 互动环境受限。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机构是各级体育局,学校体育的主管是各级教育局。所以两者在合作过程中缺少共同的协调、监督、管理机构,出现了权力分散、管理混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是利用主管权力,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部分体育服务错位; 二是缺少监督制度,滋生腐败现象; 三是公共体育服务与学校体育在互动过程中权责不清,容易产生推诿或矛盾。

五、结论与建议

( 一) 制定完善可行性的公共体育决策执行体系

政府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最高权力机关,必须通过公共决策体系制定关于公共体育服务受益者利益均分的制度。确保在决定过程中,保证社会各阶层充分发表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部人群的需要,均等化享有国家福利。但部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依靠公共体育服务的个人或组织,与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者进行协调和沟通来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6]。

( 二) 加强培养公共服务专业人才

对基层公共体育需要的专业公共体育人才,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吸收满足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需要[7],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使用,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评价机制、奖励机制,加强上岗后针对实际工作要求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人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列[8]。

( 三) 体育场馆的布局、开发、建设、改建

首先,体育场馆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政府在设计规划阶段要着重考虑学生体育锻炼需要,需要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其次,开放所有体育场馆,以免费或低廉费用供给学生或学生社团的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 最后,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改建、扩建体育场馆,为学生提高便捷、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 四) 提高家长参与意识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8

因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参加人数较多、规模较大, 组委会为了比赛能够顺利进行, 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集中住宿服务, 如奥运村、亚运村、全运村、大运村等。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住宿需求与一般顾客相比, 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这一角度出发, 提高运动员住宿服务水平, 可进一步提高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服务管理的核心和本质是“服务质量”管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判断取决于他们感知的服务与他们期望的服务的对比。顾客的“感知”和“期望”都是他们的一种体验状态。顾客从感知出发, 对服务流程、服务人员行为和专业判断三者不同程度的要求, 决定了服务的类型和服务质量的属性。服务流程主要指服务流程、服务范围、服务的及时性等;服务人员的行为和交际主要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态度、礼貌、衣着, 对顾客的关注, 对顾客需求的预见、投诉处理、问题的解决等;专业判断主要指给顾客的建议、指导、诚信、服务创新、服务灵活性、服务知识和技能和对事件的判辨等。单一强调服务流程虽然使服务及时、有效和统一, 但是会使服务人员迟钝、冷漠和对工作不感兴趣, 把顾客仅当成一个符号, 机械地用流程为顾客服务;单一强调服务行为虽然可使服务人员友好、提供个性化服务, 但是会使服务不一致、混乱。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服务要将这三类属性进行平衡, 选择其中恰当的属性进行组合。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住宿服务管理的特点

1.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临时组建

大型体育赛事一般都会为运动员提供集中住宿的场所, 如奥运村、亚运村、大运村等, 赛事组委会通过集体招标的方式, 确立在村内进行管理的专业酒店集团, 北京奥运会、北京亚运会、历届的大运会和全运会都采用类似的办法。而一线服务人员的主体则主要由面向社会招募的志愿者组成, 因为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全民盛事, 国民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志愿者的加入。这样看来, 由竞标成功的酒店集团和志愿者组成的运动员村住宿服务团队, 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的统一。不同的酒店集团虽然各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 但是要满足各个体育赛事的要求, 在管理流程和方法上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志愿者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酒店服务人员, 要通过短期培训上岗, 并且提供合乎要求的服务, 就必须有一套可行的培训方案和明确的服务标准。

2.运动员村住宿服务项目和服务要求复杂多样

与一般酒店的客房、前厅、康体娱乐服务显著不同,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和住宿服务功能相关的项目更加复杂多样。比如, 在公寓楼客房服务中, 除了有运动员用于休息住宿的房间, 还要为体育代表团安排医疗室。由于运动员会根据其比赛时间进行作息调整, 因此房间的清扫时间、频率与一般酒店不同;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会导致布草等高频率更换;医疗室的医疗垃圾需要特别处理, 医疗冰水需要及时补充等, 这些都对客房的物资储备和清扫的要求更高。此外, 与一般酒店的洗衣房不同, 运动员村的洗衣房在洗衣时要将运动员的一般衣物与专业运动服, 如柔道服、摔跤服、击剑服等分开。对于这些复杂多样的服务项目, 在明确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的基础上, 岗位的安排显得更加重要, 这样更利于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3.运动员村住宿服务重点和服务频率的特殊性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的住宿服务和管理, 在服务重点和服务频率上与酒店有很大区别。一是会议室的安排和使用。在大型体育赛事过程中, 各代表团对会议室的需求频率很高, 有的需要对当日比赛进行分析总结;有的是进村探访的要人和某代表团会见;有的是代表团召开庆祝会等。因此对于各种规模会议室的准备一定要充分, 并有一套完善的预订和调配方案。二是运动员村内住宿区安全管理, 尤其是钥匙管理。在大型体育赛事期间, 体育代表团随身携带的物资和设备都会放在运动员村内, 运动员村各公寓楼门、单元门、房间门、卧室门的门锁类别众多, 而运动员忙于比赛, 赛时丢失钥匙现象频繁, 因此一定要有一套高效的钥匙管理和修配方案。三是冰水供应和布草更换。运动员在日常生活和锻炼中都要求提供大量的冰水服务, 不管是在房间还是健身中心, 对布草的需求量也极大, 因此一定要做好冰水、布草的预测、储备和更换。这些服务重点和特殊的服务频率都提高了对于服务判断的专业性水平。

从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住宿服务的这些特点看, 运动员村的住宿服务管理属于服务流程、服务人员行为和专业判断“三高”的类型, 这在以往的酒店住宿服务中不曾集中体现出来。

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员村住宿服务管理策略

1.标准服务提升服务效率

严密执行服务流程的首要任务就是, 统一服务标准和建立科学的服务质量体系, 同时使各项服务活动处于标准、规范的控制之下, 以提升服务效率和绩效, 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满意度。比如, 北京奥运村除了有完备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外, 为了员工便于学习和掌握服务技能, 还专门编制了服务问题《百问百答》手册, 内容涉及运动员村内的服务基本需求、服务内容、典型性问题应对等, 是服务培训和应急服务指导的有效工具。为了落实服务培训结果和贯彻服务标准, 还建立了自检、暗访、测评、专项测评和整合测试等多层级的服务质量控制体系。

2.个性服务传递人文关怀

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目标, 不仅是各代表团体育竞技水平的较量, 更主要的是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增进和平友谊的平台。尤其是在运动员村内, 通过个性化服务不仅能体现东道主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 也为各国运动员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互动环境。比如, 北京奥运村的住宿服务一直坚持传递“人文奥运”的理念, 为运动员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 如公寓管理人员拜访各代表团, 赠送欢迎卡和联系卡, 为运动员准备生日卡和祝贺卡, 在运动员房间内张贴环保画;在运动员服务中心为运动员提供冰毛巾, 在娱乐中心为运动员组织友谊赛, 并设置友谊赛“金牌榜”, 为友谊赛取得名次的运动员赠送具有北京奥运特色的明信片、徽章等奖品。通过为运动员提供温馨的服务, 在亲情服务和快乐服务的过程中, 不断传递着浓厚的人文关怀。

3.大胆创新彰显服务水平

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管理, 组委会应根据本届赛事的具体情况, 只有大胆创新, 才能体现本届赛事的特色, 不断提高体育赛事的举办水平。比如, 在北京奥运村的住宿服务管理中, 就第一次将金钥匙的“为客人提供满意加惊喜的个性化服务”、“尽管不是无所不能, 但是也是竭尽所能”、“友谊、协作、服务”的服务理念引进奥运村服务中。北京奥运村住宿运行团队招募了来自15个省市的36位“金钥匙”, 他们的加入为整个奥运村的住宿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种创新服务也再次彰显了中国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和水平。

4.及时补救提高服务绩效

大型体育赛事规模庞大、管理体系复杂, 再充分的准备工作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 再高的服务水平也不能保证“零失误率”, 因为服务工作毕竟是通过人对人来完成的, 并不是通过机器来完成的。因此在运动员村的住宿服务管理过程中, 必须重视及时的服务补救, 妥善处理服务失误, 建立服务补救数据库。比如, 在北京奥运村内, 通过及时调整员工班次, 临时延长洗衣房和游戏室的服务时间;及时补充雨具, 方便运动员出行等服务措施, 不断提升服务绩效。

RSS与体育信息聚合服务 篇9

1 什么是RSS

RSS 是一种用于共享网页( WEB )内容的数据交换格式,一种由网站直接把信息送到用户桌面的技术,用户可以通过RSS阅读器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网站内容更新时,用户会看到新信息的标题和摘要,并可以阅读全文。RSS是Rich Site Summary(丰富站点摘要)或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信息聚合)的简称,是新闻出版、信息发布、互动交流领域新技术的奇葩。

网络用户可以借助于RSS 阅读器软件,有选择地在提供RSS 服务的网站订阅聚合自己感兴趣的网络信息,在RSS 阅读器中仅浏览已订阅的主题信息(标题、摘要等)无需上网,尤其是RSS 阅读器引入了智能更新引擎,能自动对用户已订阅的R S S 频道进行更新而不会影响用户阅读。新信息源源不断地被实时“推”到用户面前,而毋需用户访问众多网站,避免了无谓的时间、精力的浪费。

2 RSS的技术特点

2.1 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内容个性化的“聚合”特性

由于RSS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内容包装定义格式,所以任何网站的任何信息源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发布信息,包括专业综合性体育站点、体育院校站点、科研机构站点、体育协会站点、甚至个人站点等。用户可以使用RSS阅读器软件按照用户的喜好,选择性地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来源“聚合”到该软件的界面中,为用户提供多来源信息的“一站式”服务。

2.2 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强

RSS技术秉承“推”信息的概念,更新的内容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出现后在第一时间被“推”到用户端阅读器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

2.3 无“垃圾”信息和便利的本地内容管理特性

RSS用户端阅读器软件的特点是完全由用户根据自身喜好以“频道”的形式订阅值得信任的内容来源,完全屏蔽掉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内容以及弹出广告、垃圾邮件等令人困扰的噪音内容。此外,对下载到阅读器软件本地的订阅RSS内容,用户可以进行离线阅读、存档保留、搜索排序、相关分类等多种管理操作,RSS阅读器软件不仅是一个阅读器,更是一个用户“信息资料库”。

3 RSS 阅读器

如果从RSS阅读者的角度来看,完全不必考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要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方便的信息获取工具就可以了。RSS获取信息的模式与加入邮件列表(如电子杂志和新闻邮件)获取信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就是可以不必登录各个提供信息的网站,而通过客户端浏览方式(称为“RSS阅读器”)或者在线RSS浏览方式阅读这些内容。例如,通过一个RSS阅读器,可以同时浏览新浪体育新闻,也可以浏览搜狐或者百度等体育新闻(如果你采用了RSS订阅的话)。

在许多新闻信息服务类网站,会看到这样的按钮,有的网站使用一个图标,有的同时使用两个,这就是典型的提供RSS订阅的标志,这个图标一般链接到订阅RSS信息源的URL。当然,即使不用这样的图标也是可以的,只要提供订阅RSS信息源的URL即可。

使用RSS获取信息的前提是先安装一个RSS阅读器,然后将提供RSS服务的网站加入到RSS阅读器的频道即可。大部分RSS阅读器本身也预设了部分RSS频道,如新浪体育新闻、百度体育新闻等。

著名的“看天下新闻资讯阅读器” (免费软件,下载地址http://www.kantianxia.com/download/KTX3.EXE)就是一款功能强大、简单易学的中文RSS 阅读器。新添了众多优秀的中文RSS 内容源,丰富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引入了智能更新引擎,采用了多线程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更新效率,该引擎能够使得系统自动在后台对所有的站点进行更新而不会影响用户阅读。使用它能简捷高效地在第一时间获取网站上的信息。RSS 技术使体育工作者能够通过网站提供的RSS 订阅功能,全面、及时、准确地获取感兴趣的网络体育学术资源。本文分别介绍最新体育资讯的RSS订阅、网络学术期刊的RSS 订阅、体育专业图书的RSS 订阅。

4 最新体育资讯的RSS 订阅

利用RSS 订阅可实时阅读体育新闻,及时了解最新体育资讯,发布体育新闻的站点定时发布一个包含最新体育新闻列表及相应链接的文档,而这个文档可以被其他站点收集并显示在其索引页面上,并且这个站点自动同步更新,以获取最新的体育新闻。目前Yahoo、BBC、CNN 等国外新闻站点,以及新华网、新浪网、人民网等著名的国内新闻站点,都提供R S S 体育新闻频道。

以新华网为例,介绍其体育新闻的RSS订阅方法。进入新华网的新闻聚合页面(http://www.xinhuanet.com/rss.htm ),如图1 所示,新华网提供了包括体育新闻等在内的2 5 个R S S 频道。可在新闻聚合页面下右键点击所要订阅频道“”,“使用看天下订阅此RSS频道地址”即可完成体育新闻频道订阅。可在R S S 阅读器中浏览文章标题、摘要,还可单击“我要立即阅读详细内容”,进入新华网阅读全文(如图2)。

5 网络学术期刊的RSS 订阅

5.1 CNKI的数据库的RSS 订阅

CNKI 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动态知识库、知识服务平台。它涵盖了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博硕士论文、报纸、图书、会议论文等公共知识信息资源,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4 年至今约7400 多种期刊全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每日更新的动态数据库。CNKI 已推出RSS期刊/杂志订阅和RSS关键词订阅服务。按刊名订阅:可以在期刊库中任选一种用户喜欢的期刊订阅,第一次订阅的是CNKI 收录的该期刊最新一期的内容,以后打开R S S 阅读器,只要新刊被收录,R S S 阅读器会自动更新,让用户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按关键字订阅:无论是新闻、学术论文、学术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只要是对您有用的、您想知道的,都可以订阅。以后打开R S S 阅读器,已更新的与关键字相关的资料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到用户的面前,使您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信息,可以大大节省查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打开看天下R S S 阅读器,再进入CNKI主页(网址 http://www.cnki.net)。单击最上方的“RSS订阅”,进入R S S 订阅方式选择页面(http://rss.cnki.net/grid20/rss.htm ),将会出现“RSS期刊/杂志订阅”和“RSS关键词订阅”两个按钮供用户选择,例如:订阅“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单击“R S S期刊/ 杂志订阅”按钮, 在刊名栏输入“体育科技文献通报”,再单击“检索”按钮,在图3 中单击“RSS 订阅” 按钮,则已将RSS 地址复制到剪贴板上,然后在RSS阅读器中执行“新建”→“频道”命令,在先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再依次单击“下一步”、“完成”按钮,就完成了该期刊的RSS 订阅。如图4 所示,在“看天下阅读器”选中期刊的一篇论文,单击“我要立即阅读详细内容”即可显示论文下载页面,凡有CNKI 使用权的用户输入帐号和密码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RSS关键词订阅的方法与RSS期刊/杂志订阅的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需订阅的文献是符合相关关键词检索的文献。

5.2 SPORTDiscus 运动科学全文数据库的RSS订阅

SPORTDiscus运动科学全文数据库是由加拿大体育信息中心(SIRC,成立于1973年)建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体育信息数据库。它以每年25000条记录的速度递增,每月更新一次。截至2005年其数据量已经超过50多万条记录。它覆盖自1975年以来世界范围的2000多种体育期刊,内容涉及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体质、娱乐、体育史、运动场馆与器材等。数据库主要采用英语,少部分内容为法语,有的文摘字段是英法对照。还有些是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文摘。

首先进入EBSCOhost 主页(http://search.ebscohost.com),点击右上方“新增功能”,选中“一步式快讯”功能。这时进行相关检索,您就可以直接通过“结果列表”、“搜索历史记录”或“出版物”列表创建快讯。单击桔黄色的 RSS 数据源图标(联合传播)可即时创建 RSS 数据源快讯(如图5)。同样还可以进入ebscohost本人文件夹进行“检索快讯”及“期刊快报”的RSS订阅(如图6)。

然后在RSS阅读器中执行“新建”→“频道”命令,在先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再依次单击“下一步”、“完成”按钮,就完成了本次检索的RSS 订阅(如图7)。

6 体育专业图书的RSS 订阅

信息时代,图书文献的出版数量和出版速度飞速增长。为解决信息的快速增长和用户无法及时准确获取所需知识之间的矛盾,RSS与书目情报服务的结合,克服了传统书目印刷本时效性差,利用率低的缺点,将所需书目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到用户的桌面,大大提高了书目的时效性和利用率。

读秀网站率先推出最新最全的书目信息RSS 订阅服务( http://www.duxiu.com:8080/rss/)。按照主题和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分别组织、建立书目RSS 频道,共收录220 多万种中文图书,每周新增发布3 0 0 0 余本新书目。实现了找书、读书、购书的一站式专业服务。如图8 ,当用户按上述RSS订阅操作步骤订阅了某类书目频道后,即可在“看天下R S S 阅读器”中,浏览全部书名、作者、内容摘要。还可单击“我要立即阅读详细内容”,访问读秀网,订购选中的图书。每周在该频道新增书目会自动推送到用户面前。

7 结语

RSS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热点,其信息来源多样的个性化“聚合”特性、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便利的本地内容管理特性正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信息提供者和用户所接受。广大体育工作者掌握了网络体育学术资源的RSS 订阅方法,对及时了解和跟踪当前最新体育科技进展、搜集科研资料、激发科技创新的灵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rss订阅[EB/OL].http://rss.cnki.net/grid20/rss.htm,2007-06-08.

[2]新华网RSS聚合新闻[EB/OL].http://www.xinhuanet.com/rss.htm,2007-06-08.

[3]RSS知识库[EB/OL].http://www.kantianxia.com/,2007-06-08.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体育管理职能,管理体制,服务体系

一、研究目的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 国家的总体结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要求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打破国家“全包式”的方式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只是进行宏观调控, 把管理交给社会与体育经营者, 叫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体育管理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计划、指导、协调、评估和服务方面。

二、结果与分析

由于体育管理机构职能的转变, 国家会减弱对体育事业资金的投入, 主要通过政府主导作用来控制社会自主状态和调节市场的自主行为, 以达到服务与协调的运转。国家投入很少, 相应各基层单位要想站稳脚跟, 就得有自己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体育市场不够成熟规范, 虽然近年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在经营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思维和方式, 尚未充分意识到建立规范合理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对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深远意义, 没能够运用国际化的标准来推动体育产业科学化的管理。由此造成了体育服务产业管理水平的良莠不齐, 与其他国家相比, 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的相当大的差距, 这无疑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顺利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 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科学化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使得我国体育产业必须建立与国际化水平接轨的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 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成长以及适应国际体育市场的运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此外, 我国体育产业不仅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也是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 不但要保持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 还需要规范市场的运营, 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三、策略

(一) 转变体育管理职能, “全包式”的智能服务向“指导协调方便服务发展”

引入市场机制, 使得有限的资源在配置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政企、政事的分离来提高管理效能, 改变政府权责失衡、职能不清的现状。这就要求打破政府全包和统管的格局, 政府只是体育行政管理的主体并帮助促进管理形式的多元化。其主要的职能应是着眼于体育的宏观调控, 为社会体育组织服务。社会体育组织享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但也必须做到自我约束和发展以保证市场的规范。鉴于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的调控是宏观的过程, 同时考虑到政府、社会体育组织各自的特点, 为改变政府传统的“全包式”的职能观念所造成的职能失衡等弊端, 政府对社会体育管理职能转变的重点应放在政府限职能和法定的权限内, 规范能够管辖的社会体育事务。这种管理职能是有限的, 相对集中于社会体育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二) 保证协调服务的基础上, 应用法律、法规做后盾

市场经济有促效性, 也有滞后性。所以政府在宏观服务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其滞后性, 帮助各社会体育组织避开他, 同时也应该用法律严格约束, 要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对各种竞争活动进行必要干预, 以使其能够在符合国家利益和体育事业的范围内进行。1996年7月国家体委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 之后一些省市也根据自身的情况陆续颁布了体育竞赛管理方法等一些法规和条例。这些措施为进一步服务和规范市场, 加强体育产业的管理, 促进体育产业快速有序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执法监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定要把各社会体育组织的利益放到第一位, 在兼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需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 清晰规定各执法部门职责和权限。体育是社会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事业类型, 这就使得多主体共同参与执法是十分必要的。较为适宜的共同执法模式应以政府管理为主, 公共管理为辅。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行业执法管理负主要责任, 而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则对与其他行业具有共同性的内容负责。同时, 体育行政部门内部应该设置一个强有力的执法机构, 建立一支既有完备的法律知识, 又熟悉体育专业技术的执法队伍, 一方面要监督各社会体育组织, 另一方面要监督各体育行政部门,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

四、结论与建议

健全体育服务业质量管理体系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也是政府服务各社会体育组织的一个重要措施。体育相关企业内部应明确每个人各自的职责, 了解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这也能够从客观上使得企业的最高经营者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 转而更多地考虑企业经营问题, 更多地为员工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汉超, 秦椿林等.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1]孙汉超, 秦椿林等.体育管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11

摘 要 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职能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需要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 体育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海口

一、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概念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指以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益、满足基本体育健康需求为目的,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下,形成的各种公益性体育机构和服务部门,向社会提供公共体育产品、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

(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包含:组织管理、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活动和指导、效益评价五个内涵要素。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机构和政策法规。经费投入包括政府财政、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包括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的物质保障。活动和指导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效益评价即从需求者即社会公众的角度,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绩效评估和监督。

二、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现状

(一)相关政策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统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努力形成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体系,逐步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可以享受的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建立公益性体育场馆服务标准,完善政府对各类免费、低费提供公共服务体育场馆的补贴制度。”

(二)经费投入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5.5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000元,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32元,同比2013年分别增长9.2%,7.7%,10.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年度海口市共支出体育彩票公益金1086.13万元,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农村群众体育设施建设。

(三)场地设施

截止2015年海口市共建有各类体育场馆1450多个(其中室内体育场所共150多个,室外体育场地则有1300多个),还建有一批市级体育基础设施。众多学校、机关、企业、居住小区里都有体育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每个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镇群众体育活动中心)。拥有帆船帆板、举重等冬训基地及多个高档次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每年吸引国家、省市区以及国外运动员来海口冬训和比赛,已成为小有名气的体育冬训大本营。

(四)竞赛活动

2015年先后举办了869场次群众性体育活动。其中,农村群体活动举行了共13个78多场次,参与人员1377人次以上;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了1个42场,120人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共12个411多场次,参赛人数达4087人;大众体育活动举办了6个172多场次,参与人数3857人以上,同时支持四个区参加第四届海南省全民健身趣味体育运动会。品牌体育赛事新引进3个和常态化国内国际体育品牌赛事4个,7个活动34多场次,共7208名运动员参与。

(五)体育社团与社会体育指导员

2014年在海口市4个区、10个乡镇举办了70多场广场排舞下乡辅导培训活动。每年都举办各种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培训体育骨干500多人。截止到2015年底,在海口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拥有17个市级群众性体育协会、11家注册体育俱乐部,全民健身活动点550多个,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500人。

三、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策略

(一)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制度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依法监督政府的投入、依法监督体育社会组织的运营,保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持续性和均衡性。要着眼于保证群众的体育权益,解决公共体育服務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逐步建立一事一法。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公共体育服务的属性看,其投入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的有限性限制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规模和质量,要满足公民多元化的需求,就必须改变公共体育服务单一性供给模式,就要在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三)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既要重视资金投入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还要重视软件建设,合理规划与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首先,要多种方式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形成合理的杜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梯队,多选拔全民健身活动一线骨干,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培训和定期再培训;其次,培训对象向农村地区和山区倾斜,要分项目和服务人群特点进行培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最后,要选派有潜力、有基础、热爱体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高一级别的培训,派驻到农村乡镇或欠发达地区指导全民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 戴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

[2] 李秋初,李艳萍.株洲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6):12-14.

[3] 郑家鲲,黄聚云.基于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1):9-13.

体育服务与管理 篇12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活动又包括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两个主要的方面。

2 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延续与发展, 在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环境中, 在终身体育的“耳濡目染”下, 自然学校体育也会做得更好。

3 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因素

终身体育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 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 但是各人在遗传、营养、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不相同制约了终身体育的发展, 导致了终身体育的手段、意识等各不相同:

3.1 体育健康知识的薄弱, 缺乏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

制约这一因素的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意识, 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锻炼的指导, 而在现如今的体育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质、学生的技能, 恰恰忽略的就是体育健康知识, 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笔者发现在许多学校基本上就没有体育健康知识的专门性教学, 最多就是利用雨雪天气在室内进行简单知识的简单讲解, 而这一点对于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

3.2 缺乏锻炼身体的习惯, 对运动锻炼不感兴趣

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最重要的, 兴趣的持之以恒就成了习惯。缺少了这种习惯, 就导致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许多学生在学校中除了参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其他的体育活动就不怎么参与;在毕业之后少了体育课, 就更少参加体育锻炼了。那就更加不具备在各种环境下自我锻炼的能力。经过调查, 有明显体育兴趣爱好, 有锻炼习惯的人, 在中老年期间也坚持着体育锻炼, 保持着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部分地区运动场地和设施的欠缺

各地经济、文化的差异也是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学校体育阶段到社会实践, 各地区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都有较大的区别。东部发达地区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还是比较充足的, 能够满足人群锻炼身体的需要。但是在一些其他地区, 运动场地、设施、器材都严重不足, 大大制约了人群的终身体育的发展。

3.4 部分地区师资力量的缺失

在很多地区, 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都是有其他的一些教师担任, 对于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练习都是一种遗憾, 因此, 师资力量也是制约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

4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衔接

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要有效结合, 主要是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服务。学校体育不光要解决学习体育技能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主要从体育课堂和体育课外活动这两大方面入手:

4.1 体育课堂方面

4.1.1 教材体系要“序”

在小学阶段, 要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 重在让学生参与各项体育练习, 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加工, 帮助小学生熟悉运动, 知道各项运动的名称、以及简单地参与到各项练习, 要广泛参与、重点学习, 帮助小学生建立动作模型, 打好运动技能的基础。在中学阶段, 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多种项目的选修课,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去练习、去提高、去深化。在高校阶段, 高校的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可以根据学校的已有条件, 去开发一些运动项目, 提高参与性, 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长的健身手段, 内容要体现终身性、娱乐性, 为终身体育做铺垫。

4.1.2 教学内容要“乐”

教材内容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 让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学在其中。有很多学校采用了选项课这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 来选择自己要学的项目, 这样一种手段对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可以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1.3 教学手段要“变”

现阶段, 体育课中很流行的是探究式教学, 相对于授受式教学, 是以学生为本, 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 这种过程包括自己探究、相互探究和老师一起探究等。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 老师更多的是用引导、疏通等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 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的使用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是复杂的, 用语言来描述是抽象不具体的, 如果采用电教的形式展现出来, 有的动作甚至是可以用慢镜头进行展现, 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电教手段也要在学校体育中普及使用。

4.1.4 体育检测方法要“新”

为了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应该要建立新的检测体系, 建立考核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有利于养成锻炼体习惯的评估指标, 例如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兴趣和态度, 学生在课后自觉锻炼的时间、内容等等。应该对众身多的项目进行检测, 以检测促健身, 以检测促兴趣的终身性。体育检测的手段要由单独的老师测评转而化为老师评测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与家长之间评议三种手段相互结合使用, 才能得到学生更多的关于体育的情意评价。

4.1.5 体育课堂氛围要“活”

体育课堂氛围要生动活泼, 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 对于保证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学生的“朋友”, “引路人”。体育课上教师的情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 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 氛围会变得轻松活跃, 相反如果教师课堂情绪不好, 会给学生造成压抑的感觉, 使课堂气氛沉闷, 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

4.2 课外体育活动方面

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 还必须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体外课等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这些活动的时间里, 许多传统和时尚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参与进来, 传统的项目譬如说抖空竹、太极武术等, 现代时尚的项目包括打陀螺、轮滑等等。这些运动项目的加入使课外体育活动增色, 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操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摘要:本文从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内涵着手, 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资料法和访谈法了解调查制约终身体育的因素, 从而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二者之间的衔接, 从学校体育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方面加以改进, 以期学校体育能更好为终身体育服务。

上一篇:微弱信号放大下一篇:双层摊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