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体育论文

2024-06-27

管理与体育论文(共12篇)

管理与体育论文 篇1

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 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其根本目的是协调各种资源, 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体育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体育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功能, 而体育和企业的结合将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 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也将就体育和企业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企业体育的概念, 对企业体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做更系统的研究。

一、国内外企业体育研究概述

1. 国外企业体育发展现状

企业体育在国外发展比较早, 到目前已有近40多年的历史, 企业体育也从最初锻炼身体的功能上升到教育和宣传的功能。在组织上, 公司有专门的体育协会, 新进公司的员工可以以会员的身份加入体育协会, 并缴纳一定的会费。在国家层面上, 有专门的企业体育行对企业体育进行组织和管理, 每个企业是企业体育行会的成员国, 企业体育行会定期组织一些赛事, 达到体育锻炼和培养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群众体育的一种补充。

2. 国内企业体育发展现状

在国内, 还没有提出比较完整的企业体育的概念, 通常是用职工体育来代替企业体育。在实践上, 企业体育主要局限与企业内部的职工身体锻炼;在组织上, 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协调和管理企业体育活动;在理论上, 一些学者开始发现了体育强大的功能, 并把企业和体育联系来研究, 比如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体育对提供员工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以及体育对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等。在《对企业体育基本理论的探讨》 (刘文董, 韩开成:福建体育科技, 2002, 21卷2期) 一文中, 作者对企业体育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等基本理论做了探讨,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 理论界对企业体育研究比较完整的一篇文章。

3. 国内外企业体育研究的不足

通过对国内外企业体育研究现状, 我们发现企业体育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 企业体育的概念及特征的表述不够完整, 目前学者对企业体育概念的界定及特征的概括并不能完全表达企业体育的内涵;第二, 企业对体育功能开发的不够, 没有充分挖掘体育强大的功能, 从而真正的让体育为企业服务;第三, 企业体育的开展缺乏合理明确的组织结构, 没有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正是基于此, 我们结合多年对企业研究的成果和体育工作的实践,

并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对企业体育的概念, 特征, 功能, 组织实施及具体应用做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为企业利用体育功能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些借鉴。

二、体育营销

体育营销是指把营销原理和过程专门运用到体育产品和那些借助于体育来营销的非体育产品上, 由企业体育协会下设的体育营销中心负责。具体有以下实施途径:第一, 产品宣传。企业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 比如近距离射门, 投篮比赛, 踢踺子等。顾客通过体育游戏充分放松自己, 企业对每个参加游戏的顾客可以视比赛的名次赠送企业的产品, 达到宣传的目的。第二, 理念宣传。企业在做产品广告时, 可以把产品和体育理念结合在一起, 比如生产汽车的企业通常是在广告中体现汽车的动感, 与奥林匹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相吻合。第三, 体育赞助。体育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体育竞赛象征着公正、和平、进取、拼搏等积极健康的正面形象, 集中而庞大的观众群又使营销目标十分清晰, 因此体育赛场一直是有企业赞助的焦点。体育赛事有最广泛的观众和最直接的体验, 企业通过赞助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 可以扩大自己品牌影响力, 提升企业形象。第四, 体育明星代言。体育明星大多有健康、亲和的形象和广大的知名度, 因此, 通过使用体育明星代言, 可以使产品本身也具备这些健康的理念, 而健康是每个顾客都需要的。而且体育明星还能唤起顾客的爱国主义思想, 尤其是一些在国际赛场取得优异成绩的明星, 比如NBA篮球巨星姚明, 跨栏巨星刘翔等。

三、结束语

体育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 体育本身蕴涵着巨大的价值和功能, 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然而体育的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体育的理念和企业的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如何更好的挖掘体育价值和功能并为企业所用, 是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今后要研究的问题, 让体育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美)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 管理学 (第七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美)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 管理学 (第十版)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著, 《微观经济学》, 华夏出版社, 1999

管理与体育论文 篇2

公元前776年----公元394年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有开闭幕式,比赛日程,比赛项目,比赛规则,授奖仪式以及圣火点燃等更方面的严格规定。古代奥运会是古代人类社会运动竞赛发展的最高峰。古代奥运会的“五项全能”比赛(赛跑、跳远、铁饼、标枪、摔跤)

运动竞赛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精神力量,现代运动竞赛更是成为社会进步、文明程度及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三)现代奥会运

1894年6月,在法国人顾拜旦的努力下,经过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协商,历史名城雅典赢得了首届现代奥运会主办权。1896年4月6日,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开幕,应邀参赛的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德国、丹麦、美国、法国、智利、瑞士、瑞典和东道主希腊13个国家的300多名运动员。

(一)现代运动竞赛的特征

1、世俗化:今天主流运动形式不与宗教信仰和仪式直接相关。它是娱乐的方式,而不是崇拜的方式。例如: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亚运会、亚洲杯、全运会、各国联赛等

2、平等化: 所有参赛的比赛者都给予相同的竞赛条件,一切平等。例如: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年龄限制等

3、专业化:今天主流的运动形式由专家和观众参与所支配。运动员经常只能参加一项比赛。

4、理性化: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由复杂的规则和策略组成。

5、科层制:今天主流的运动形式为国际的、国内的、地方层次的复杂机构所控制。例如:奥运会举重比赛,足球比赛等

6、量化: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的特征充满了测量和统计数字。

7、纪录:今天的主流运动形式强调创造和打破纪录。最重要的是世界纪录。例如:博尔特2破世界纪录,伊辛达耶娃破撑竿跳高纪录

(二)现代运动竞赛的分类

1、以赛事规格为标准:国际性赛事、洲际性赛事、地区赛事、国家级赛事、国内赛事。

2、以赛事规模为标准:综合大型运动竞赛、大型单项运动竞赛、一般运动竞赛、小型运动竞赛。

以赛事区域为标准:世界性运动竞赛、地区性运动竞赛。

4、以赛事项目设置:综合性运动竞赛、单项运动竞赛。

5、以赛事功能为标准:竞技运动竞赛、群众性运动竞赛

6、以赛事性质为标准:营利性的商业比赛、非营利性的公益比赛以及教学与交流性质的比赛等。

7、以运动员身份:职业选手赛事、业余选手赛事。

8、以运动员年龄:儿童赛事、青少年赛事、成年人赛事及老年人赛事。

运动竞赛(运作)组织与管理的含义一定的组织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向社会提供运动竞赛的全过程,其实质是用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将运动竞赛运作与管理视为由输入到输出地转化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效率和效果的追求。效率:对于给定的资源投入,如果赛事运作管理者能获得更多的输出,就意味着提高了效率。同样,如果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同样的输出,也是提高了效率。运动竞赛效果:运动竞赛的效果是运作必须达到赛事的预定目标。当赛事运作管理实现了赛事目标时,运作是有效的。

运动竞赛运作与管理面临两大挑战:其一:在效率和效果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这对赛事运作管理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二:提高运作效率水平,使赛事运作系统的设计更合理、业务更流畅、工作人员更努力等等。

(一)运动竞赛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1、积极的工作态度

2、能够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

3、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5、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7、具有不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8、具有竞争意识

(二)运动竞赛运作管理者的从业领域

1、运动竞赛竞赛管理领域

2、运动竞赛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3、运动竞赛市场营销及开发领域

4、运动竞赛后勤保障领域

5、运动竞赛风险管理领域

一、运动竞赛运作管理战略的含义对一项运动竞赛进行定位,使它区别于其他运动竞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实现赛事既定的运作目标。挖掘、整合、运用运动竞赛管理机构的资源,发挥、完善、提升赛事运作管理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实现赛事运作目标。2008年奥运会中国共获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100枚奖牌

一、运动竞赛的选择

(一)政府机构对运动竞赛的选择

1、考虑地区的体育传统因素广州:2009年苏迪曼杯等羽毛球比赛天津:2007年世界杯女子足球赛;

2、考虑地区的地理及人文因素江西宜春:2004年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宁夏:2007年少数民族运动会。

3、考虑地区经济实力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F1、女足世界杯、上海网球大师赛和高尔夫球亚巡赛等。青海: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山东:2009年全国运动会

(二)非政府机构选择赛事

考虑以下三因素:

1、政府对该赛事的态度

2、该赛事运作的现金需求

3、运动竞赛运作的人才与经验

申办程序:由省级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或教育部提出申办请示,通过考察和评估,提出评估报告,由总局或教育部办公会提出明确意见,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类:非奥运项目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行业体育主管部门审批,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需报国务院批准。

单项运动竞赛,申办者向单项体育管理中心提出申请,由单项体育管理中心发出批准文件。军队的运动竞赛,由总参军训部体育训练局审核,中央军委领导批准。

2005年10月在江苏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为第一次采取申办形式确定承办单位的全运会。申办程序包括申请、考察、评估、确定公布四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1、由主办单位向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申办通知;

2、申办单位向主办单位递交申请书,同时报省一级人民政府同意申办的批复文件;

3、主办单位接到申请文件后,认为符合条件的,及时复函申办单位,接受申请。

4、申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内容、格式要求向主办单位递交申办报告;

5、主办单位对申办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后完成考察报告;

6、主办单位召开申办工作会议,听取申办报告、考察报告、对申办单位进行评估;

7、主办单位初步确定承办单位,上报国务院批准。

8、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签订综合性运动会委托承办协议书。

对全国运动会申办单位候选资格的确认一般从以下标准进行衡量:

1、申办地政府的支持和可靠的财政保证

2、申办地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3、场馆设施已初具规模,无须再大量投入资金新建场馆

4、接待、交通、邮电通讯设施等方面基本具备条件

5、具备较高的竞赛组织管理水平

运动竞赛总体计划就是定义运动竞赛运作管理的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1、总体计划的主要内容

总体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赛事的名称及组织机构的表述,赛事的背景与“亮点”的规划与描述,主题与指导思想的表述,赛事内容、规模与安排的表述,赛事资源与取得资源方法的表述,整个运动竞赛中的大型活动、主题活动、相关活动的表述和其他表述。

3、制定总体计划的要点

第一,赛事总体计划拟定的目标要明确 第二,赛事总体计划涉及的内容要全面。第三,赛事总体计划安排的进度要合理。

第四,赛事总体计划要明确责任单位或责任人。

运动竞赛规则是为了避免运动竞赛中人为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所有参赛的运动员在条件均等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竞赛,需要对竞赛中所采用的技术和器械等做出一定的限制和规定。运动竞赛方法

一、顺序比赛制

1、分组顺序比赛法

参加比赛人数较多时,将参赛组分为若干组,按预赛、次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等几个赛次,按顺序分组进行比赛,最后决定名次。

2、不分组顺序比赛 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地内不能有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同时进行比赛的项目,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如:田径比赛中的跳高、跳远及投掷等项目。

二、循环比赛制

循环比赛制也称“轮流比赛制”。所有参赛队(或个人)在全部比赛中都有相遇的机会,事先定出每场比赛胜、平、负的得分,最后以全部比赛的得分决定名次。循环赛的种类

1、单循环

2、双循环

3、分组循环

循环赛的特点: 采用循环赛,总的优点是参赛队机会均等,实战和观摩学习机会多,能准确地方映出参赛队之间真正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客观地排定参赛队的名次,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和机遇性小。上述优点正是淘汰赛的主要缺点。

三、淘汰比赛制

淘汰赛的基本原则是比赛的负者即被淘汰出局,胜者按赛前轮次的安排继续比赛,直到最后争夺冠亚军。这种比赛不允许平局,每场比赛都必须决出胜负。

1、单淘汰

2、双淘汰赛

四、混合比赛制

五、轮换比赛制按规定的项目顺序,参赛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一个项目结束后按顺序轮换进行下一项比赛,直至把所有项目轮换完为止。例如:竞技体操的团体赛,艺术体操的团体赛等。

六、佩寄制佩寄制是将第一阶段采用循环赛制比赛产生的前四名或分组循环产生的前两名,按以下顺序进行淘汰: 运动竞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动竞赛运作机构为了成功举办一项运动竞赛,实现运动竞赛的特定目标,在运动竞赛运作管理过程中组建、培训、调配、激励、保持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

运动竞赛运作人力资源的构成(1)付薪工作人员借调、委派、专职、兼职等人员(2)志愿者愿者是指在运动竞赛运作过程中自愿提供无偿服务的工作人员。(3)合同商工作人员合同商工作人员是指在运动竞赛运作过程中,受赛事的供应商、赞助商及其他签定合同单位委派,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工作人员。(4)技术官员技术官员是指竞赛裁判员、辅助裁判员及相关技术人员。

1、竞赛规程内容:竞赛名称和简称 竞赛日期和地点 竞赛项目 参加单位 运动员资格兴奋剂检查、血液检查和性别检查 录取名次和奖励办法吗 比赛成绩公布 报名和报到 技术官员和仲裁委员会 未尽事宜和规程解释权

2、竞赛秩序册内容:比赛名称 比赛日期和地点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竞赛组织结构图 竞赛规程和补充规定 组委会、各部名单 各场馆、竞委会和仲裁委员会主任和裁判长名单 参赛单位名单 竞赛总日程表 单项竞赛日程表 竞赛场馆分布示意图 世界、亚洲及全国纪录

运动竞赛市场开发,就是运动竞赛管理机构运用赛事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通过市场交换行为,尽一切可能增加赛事收入的过程。

1、运动竞赛无形资产资源:排他性营销权;视觉识别系统使用权(赛事名称、会徽、吉祥物等);赛事比赛冠名权;奖杯冠名权;赛事专用产品专有权;赛事合作伙伴、各等级赞助商、供应商、服务商的授予权。

2、运动竞赛有形资产资源:特许经营权 电视转播权 比赛场馆广告资源 比赛印刷品广告资源 门票 相关活动经营权 体育彩票 社会捐赠 举办地户外广告 举办地政府特许专卖区域 举办的政府市场准入支持 税收优惠政策 举办的政府支持和扶持的其他资源

一、奥林匹克合作伙伴计划(TOP计划)TOP是The Olympic Programme的简称

TOP计划是国际奥委会接受世界知名企业赞助的主要有效形式之一,其收入甚巨,是现今国际奥委会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奥林匹克伙伴的条件:(1)知名品牌 企业及产品具有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商业形象,其产品信誉和企业形象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每个行业只接受一家赞助。(2)跨国公司 该企业必须是跨国公司,在国际上拥有众多的生产和经营网点,拥有充足的全球性资源。(3)承担责任 成为奥林匹克合作伙伴,不能仅从商业利益出发,而且要热衷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协助推行国际奥委会的营销计划。4)赞助底线 并不是什么企业赞助奥运会都可以接受,国际奥委会明文规定,经营枪支、烟草、和烈性酒的厂家不能成为奥运会赞助商。

TOP计划从1985年开始。以4年为一个周期实施,到2008年奥运会是第六个TOP计划的完成期限。

有60余家中外企业以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等不同身份与北京奥组委合作,其数量刷新了奥运赞助史的纪录。

(四)、奥运会的收入类型

1、政府投资型

2、结合投资型

3、私人投资型

体育微型课题的研究与管理 篇3

一、选好一个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是保障课题研究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题目信息要准确。论文题目仅一句话,不可能涉及太多内容,但一般要反映主要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或结果等。本课题中的研究对象为小学生,研究方法主要为实验研究,研究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要有研究的价值,微型课题要用实践验证理论,所阐述的内容实在且言之有物,必须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每节课的体育教学中安排一定量和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证明“课课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最后,要便于操作。

二、制定一个方案

一个课题的研究方案也称为研究计划,基本内容包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及预期的研究成果等。概念及界定要言简意赅,说明课题的主要问题即可,不必面面俱到;研究现状一般指国内外或本地区(市、区、县等)对本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如何,自己的课题在此基础上要有发展和创新;课题研究的价值有短期价值和长久价值,如:通过“课课练”的实施,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能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则是长久价值,这个价值显得更为重要;研究内容一般都是课题的关键部分,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身体素质“课课练”开展的现状分析,二是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内容搭配,三是身体素质“课课练”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四是实验对比的结果、分析与教学建议。其中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内容搭配和身体素质“课课练”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是着重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一般有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法、跟踪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成果一般应有阶段性研究成果和终结性研究成果等。

三、组好一个团队(教师、学生)

课堂教学,学生永远是关注和研究的主题,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对课题研究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参与实验学生的数量,取决于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课课练”的实验研究中,我们选取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二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涉及学生近300名。这样四位教师和近300名学生就组成整个课题组的团队,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学生通过“课课练”检验自身的成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管理好一个网页

一般微型课题的研究年限为一两年,所以我们要把研究的过程以文档和网页的形式加以保存和呈现,体现研究的过程性和连续性,网页的资料也作为课题结题的重要依据。课题网页包括的栏目主要有:课题研究方案、研讨活动、学习资料、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等。本课题是双学年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每学期进行三四次集中研讨,每一次都有专人进行记录研讨过程、主要收获及下阶段打算,并把活动记录首先以文档的形式存放在课题的文件夹内,然后把该文档(文字或附件)及活动的相关照片上传到课题网的相应栏目里。

五、完成一定量的研究体会与反思

课题研究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在研究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感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改进和完善体育教学。一要有一定的数量。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体会和反思,一般在课题组集体研讨后一周内每人上交一份近阶段的研究体会,一学期或一学年课题组集体完成一篇中期研究成果。二要有一定的质量。网络在方便大家的同时,也给教师的创新型思维带来了阻碍,很多教师不愿自己思考,而是直接从网络上搜索别人现成的东西。所以,课题组从第一次集体活动时就特别要求,我们每一次的研究与反思甚至困惑都要是我们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参考别人怎么写,我会把成员上交的材料进行网上比对,如有抄袭则返回重写。一路坚持下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的反思质量在学校一直位于前列,多次获得学校组织的“一月一思”优胜奖,并有四篇随笔发表在《苏州教工》和《吴江日报》等报纸杂志上。

六、至少完成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

微型课题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是至少完成一篇课题研究论文。经过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研讨活动的正常开始、实验步骤的稳步推进及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体会与反思等过程性活动,完成研究论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本课题最终的实验报告发表在《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上,一篇随笔发表在《吴江日报》上,还有两篇相关论文分别在江苏省和苏州市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课题研究者不要等到快要结题的时候急促的拼凑一篇文章出来,不仅文章的质量不高,而且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关联度不强。所以我们要早做准备,边研究、边整理,课题研究结束,论文也写好,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时间加工和修饰。还可以把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向杂志社投稿或参加省市级的征文评比,这些都可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为成功结题增加筹码。

管理与体育论文 篇4

健康就是生产力, 青少年现在的健康就是东莞未来的健康, 促进青少年健康就是促进未来东莞的健康, 对青少年的体育健康促进管理关系未来东莞前途和命运。在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 在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视域下, 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作用。

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重要性, 推动每个家庭都践行家庭体育, 促进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 不但可以使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更好的实施, 可以更好的培养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给家庭带来体质健康;而且还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与互动, 增进家庭和睦, 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 达到协调全面地发展, 进而起到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然而, 现实情况是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水平的持续滑坡和公共医疗费用的大幅支出都一再提醒人们, 家庭体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改革、创新青少年家庭体育健康促进管理模式, 完善青少年家庭体育健康促进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基于体育学、管理学、健康促进等相关理论, 结合东莞市家庭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的实践, 探讨建立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及个人“四位一体”的东莞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模式, 以期丰富家庭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2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2.1 调研的对象

东莞家庭在东莞市内以家庭为调研单位, 统计家庭体育的开展情况。

2.2 调研的内容

体育锻炼的观念、习惯, 时间及经济的投入等。

2.3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搜集相关资料。

(2) 问卷调查法:设计、拟定调查问卷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

(3) 专家访谈法:市内外相应的专家或主管部门直接就相关问题问询。

(4) 数理统计法;搜集来有效数据经过SPSS数理分析处理。

(5) 逻辑分析法:将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 谋布局、定结构、撰报告。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 . 1 东莞市家庭体育的现状

3.1.1 家庭体育普及性的调查

随机选择5个大型超市, 5个菜市场, 并每处随机选择并配合完成问卷调查的群众20名, 总计完成问卷200份。结果详情见表1所示。

3.1.2 家庭体育“遗传度”的调查

随机对10个公共体育、中心广场体育设施, 每个场地随机选择正在进行体育锻炼并完成问卷调者10个, 总计完成问卷100份。再随机挑选爱好体育活动并完成问卷调的学生100名。发现:家庭存在至少一位其他成员也进行体育锻炼的高达89%;学生的父母双方都经常体育锻炼者占58%, 父母双方有一个爱好运动的占37%。这说明是否有体育锻炼的喜好受家庭的影响巨大, 且存在家庭成员喜好体育锻炼者越多, 其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就越大。结果详情见表2。该结果与表1中问题3“家庭体育活动时大部分家长多带着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的结果相印证。

3.1.3 东莞市家庭体育存在的问题

(1)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家庭还较少。这是由于多数家庭的体育健康促进的观念淡薄, 正确体育观缺失。

(2) 家庭体育多进行的是散 (跑) 步、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篮球等这些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资金投入少的项目, 说明家庭体育受社区体育条件影响较大。

(3) 家长怕体育锻炼影响子女学习, 认为体育锻炼没必要, 对体育没兴趣, 或无擅长的体育项目等主观原因如;以及工作、家务忙, 缺乏体育场地, 体育器材太少等客观因素, 都影响家庭体育的开展。

(4) 喜好运动与否与家庭其他成员有否体育锻炼习惯之间的关系来看, 家庭体育具有很强的“遗传性、家族性”, 即是青少年否有体育锻炼的喜好受家庭的影响巨大, 而且家庭成员喜好体育锻炼者越多, 其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 依然。那么。怎样动员没有任何家庭成员喜好体育锻炼的人或家庭参与到社会体育锻炼的大军中来?就成为促进家庭体育的难点, 也是关键。

(5) 虽然参与体育消费的家庭比较多, 但消费数额较少, 说明家庭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很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结果和功能单位, 家庭体育不但可以使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 给家庭带来体质健康;而且还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增进家庭和睦, 促进家庭成员心理健康。东莞家庭体育存在体育健康促进观念淡薄, 正确的体育观缺失, 体育锻炼的家庭少、消费层次低等不足。

4.2 建议

(1) 学校多布置假期体育家庭作业, 并要求家长监督执行并签字;社区多组织以家庭为参与对象的社区体育活动。把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机地结合, 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2) 充分发挥家庭体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遗传性”, 促进“体育锻炼家庭传递链”及“体育锻炼代际传递链”;努力阻断“运动缺失家庭传递链”及“运动缺失代际传递链”。

摘要:目的 基于体育学、管理学、健康促进等相关理论, 结合东莞市家庭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的实践, 探讨改革、创新东莞青少年家庭体育健康促进管理模式和机制, 以期丰富与完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分析法等。结果 东莞市家庭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工作尚有诸多不足。结论 东莞家庭体育存在体育健康促进观念淡薄, 正确的体育观缺失, 体育锻炼的家庭少、消费层次低等不足。建议学校多布置假期体育家庭作业, 并要求家长监督执行并签字;社区多组织以家庭为参与对象的社区体育活动。把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有机地结合, 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家庭体育在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遗传性”, 促进“体育锻炼家庭传递链”及“体育锻炼代际传递链”;努力阻断“运动缺失家庭传递链”及“运动缺失代际传递链”。

关键词:家庭体育,健康促进与管理,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 :158-160.

[2]宋杰.家庭体育:发展我国现代农村体育的着力点[J].体育学刊, 2010 (3) :37-40.

[3]石旅, 王丽水.家庭体育在促进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 2008 (2) :86, 141.

体育课程学分计算与管理办法 篇5

一、体育课学分计算办法

1.公共体育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综合评定分值在60分以上就获取规定的1学分/学期。无公共体育课学期在完成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规定的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取得相应成绩,并计算0.5学分/学期。

2.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综合评定分值在60分以上就获取规定的1学分/学期。但要加注“保健”字样,以说明是体育保健课成绩。无公共体育课学期在完成达《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规定的早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取得相应成绩,并计算0.5学分/学期。

二、申请体育免修和参加体育保健课的条件及有关规定

1.学生因病(或特殊原因)申请免修公共体育课的,需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的证明,凭病历卡经学院医务室同意,报基础部核查,由教务处审批。

2.学生因病(或特殊原因)康复后不能上体育课程的,需经学院医务室同意,教务处核查,教学院长核准后,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办理编入体育保健课学习的手续。

3.特殊身材的学生,经本人申请,体育教研室审定符合特殊身材相关条件,可编入体育保健课班学习。学院规定的特殊身材条件如下:

1)女生身高不满1.50M;男生身高不满1.60M; 2)女生体重在75kg以上;男生体重在90kg以上; 3)其他特殊情况。

三、免修和参加体育保健课学习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学期学习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

四、补考及重修时间安排:第七~八节课、双休日。原则上每次课两学时。

五、学生参加系(部)级以上的体育比赛获得名次的相应的奖励学分分值根据院有关规定获得任选课程学分。

六、说明

1.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主,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为依托,娱乐身心为目标。进行内容组合安排:以一学期为周期,结合上下肢、基本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运动形式(跑、跳、投)、考核方式(考试、技术评定)等相结合。

2.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心理需求分析与管理建议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心理需求 管理建议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体育教师承受的压力相较以往增加了许多。而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及其心理状态等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有直接影响。本文对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建议,以期为高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提供帮助。

1.体育教师心理需求分析

心理需求是体育教师积极工作的主观心理基础,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心理需求一般包括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两方面,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也不例外。精神需求是教师追求职业发展的体现,是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来源;而物质需求是教师追求生活物质水平提升的体现,是大多数年轻教师的追求。不同教师对精神需求及物质需求的看重程度不一,较发达地区的教师大多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则更希望物质需求得到满足。

1.1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体育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艰苦性及创造性这三个特点。体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教师要在体力、智力及意外处理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艰苦性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场所多在室外,冬天寒冷、夏季酷热使体育教学具有艰苦性。创造性则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创造性,以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主动性与积极性。

1.2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的内容组成

1.2.1精神需求

体育教师是社会人,每个社会人都渴望受到社会的尊重,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受到尊重的程度。教师职业是较受人尊重的职业,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们一般对语、数、外等主学科的教师较看重,而对体育教师并不是太看重,这就导致体育教师的社会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尊重与以往相比较已经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体育教师的待遇仍与其他主学科教师的待遇有所区别。这是人们的思维定势所致,甚至是体育教师的想法。然而,学校的鼓励与尊重是教师不断追求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学校要对教师希望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给予高度的重视。

自我尊重是体育教师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关键。所有外在的尊重与肯定只是一种附加激励,而自我尊重则是满足自尊心理的主观方面,对客观尊重的转变具有积极的影响。自我尊重与体育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素质、学历水平、工作能力及资历职称等密切联系,因此,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是自我尊重的重要途径。

1.2.2物质需求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教师的待遇得到较大改善,体育教师的物质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与保障,其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业、生活及医疗等得到保障。一般情况下,年轻教师的物质需求更强烈,因为他们初出社会,有的还没有成立家庭,或是没有住房,生活压力自然相对较大。此外,一些体育教师的物质需求较强烈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没有享受到与其他主学科的教师相等的待遇,他们因为自己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感到失落。因此,对于体育教师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其实是一种对教师的劳动与付出的肯定,更是教师职业成就感的重要来源。

2.管理建议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搞好学校体育教师管理,体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重视体育教师内在因素的激励,了解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满足体育教师的合理要求,是体育教师管理的关键。

2.1学校的客观因素与体育教师的主观需求相统一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应做到对体育教师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在对教师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有所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满足,最终实现学校的客观因素与体育教师的主观需求相统一。

2.1.1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新时期,学校应对体育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体育教学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做到对体育教师的劳动的尊重与支持,满足体育教师的合理要求,由此在学校逐步建设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最终达到提高体育教师地位的目的。

2.1.2关心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

学校应注意关注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在了解体育教师的生活或是工作中的困难之后,及时帮助解决,以使教师在工作中保持较好的状态。

2.1.3保障体育教师的基本权利

在体育教师管理中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保障体育教师的发言权,尊重体育教师的意见,采纳其中的合理化建议,以调动教师的工作与主动要求进步的积极性。

2.2体育管理与体育教师实际相统一

体育教师在个人身体素质条件、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做到对体育教师潜能的最大化发掘,促进教师价值的最优化实现。

2.3奖惩制度与教师的实际劳动与付出相统一

学校的奖惩制度应在参考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做到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以对教师的激励与鼓舞为主要宗旨,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劳动与付出的肯定,并由此产生更大的教育热情。

本文对体育教师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建议。此外,在现在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应该做出一定的姿态,表明自身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并付诸实践,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实现体育教师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谭华,主编.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管理与体育论文 篇7

1、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首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在体育教学事业中,网络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普遍。在此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求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体育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体育实践教学与体育行业的有效对接,可见高职体育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充分运用,发挥其强大的信息获取与储存等各方面优势,将涉及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类管理信息,以及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竞赛、成绩评判等体育教学信息统一地纳入到同一系统之中,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实现高职院校体育管理中人力、财力以及信息资源等的合理分配,提高管理的精准性,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可见,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是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此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与普及,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当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率相对较低,虽然在学生体育成绩的计算过程中,已普遍运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计算,但前期的学生成绩的整合,系统录入以及核对与储存等工作仍然采用的手工方式开展,高职院校体育管理中的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的解决。虽然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积极地改进,加大了对学生体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对学生体育成绩的统计与高效计算的方面的投入,但这些改进措施依然需要借助于人工管理方式进行,无法实现体育管理模式的真正变革,因此,创新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模式,加大体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有效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体育管理中问题的必由之路。

2、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思考

2.1、课程信息化管理与系统开发设计

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体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学的有机对接,实现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新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理论的萌芽,从而为学生个人发展以及高职体育教学提供更多机会。基于此,在高职体育管理中,首先要立足于体育教学课程的特点,强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整合,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的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多个板块,例如体育课程教学项目、师生信息化管理等,变革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教学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高效的体育课堂。

另外,对于加强信息化手段在高职院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应积极加强体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以方便学对生具体体育学习内容、课程知识、学籍信息以及体育成绩的统一管理,以全面减少高职院校在体育管理工作中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以学生体育成绩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能够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在体育成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实践中,就系统的模块而言,可设置课程选择模块、成绩查询模块以及学生基本信息模块等,在查询模块中,还可灵活设置查询方式(模糊或精确查询),同时,在信息查询的输出模块,还可相应设置预览打印等人性化功能等,就系统的主要内容而言,可包括与学生成绩相关的各方面基本要素,如课程名称、系别班号、具体成绩等,同时该体育成绩信息管理系统还应支持各类信息输入、重新统计、信息订正与调整等要求,以提供与学生成绩最为及时的信息。此外,该系统设计与开发中,还需设定相应的权限,为师生的设置接入权限或者体育课程调整权限等,从而确保系统设计可全面满足师生的应用需求。

2.2、体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创新

网络资源以及文献资料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获取主要体育知识信息的两大主要来源,是高职院校体育知识传递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因此,加强体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对于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在实际的信息化管理中,一方面,要促进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共享性是网络资源最为突出的特色,基于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利用网络各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共享的体育资源信息,如相关CAI课件以及相关体育教学的视频资料等,同时也可以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搜索并分享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体育信息,如网络上的篮球、排球以及足球等精品课程,或者将学生的校级篮球或足球比赛等影像资料通过网络进行分享,使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技巧,积极改进在体育训练中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文献资料等的收集、维护与储存,或积极加强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建设,积极建立高职院校体育文献资料数据库,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3、教师资源以及科研活动的信息化管理创新

在高职院校的额体育管理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与管理模式,对于体育师资档案管理、体育教师绩效管理以及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管理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体育教师的各项基本信息实现可公开透明化,并能及时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与进度,从而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对高职体育教学的状态、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以及高职体育教学效果实施全方位监督,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完善体育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还可对高职院校中与体育相关的科研活动进行高效管理,如对体育科研项目、成果等统一查询与管理,实现高校的体育科研信息统计、填报以及确认,提高高职院校体院工作效率与质量,减少体育管理中的投入,确保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实施。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在体育管理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体育信息化管理以及体育管理模式创新,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体育课程设置、体育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教师、体育教学资源等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高职体育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茵.关于体育信息化与大学体育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2,(30).

[2]崔学臣.对高校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22).

[3]温钦.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信息化项目建设研究[D].中山大学,2009.

[4]徐建刚.基于网络化管理模式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评价的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俞华.上海大学体育教学信息化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9.

管理与体育论文 篇8

1 深刻树立科学的体育工作观

(1) 高校体育工作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体现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作为一种精神, 一个品牌,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 社会越进步, 经济越发展,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越提高, 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就越来越高。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 可以说是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它对终身体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和长远效益。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四个突出的内容:一是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二是高举了一面伟大的旗帜;三是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四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必然性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行动指南。从体育工作宏观上讲, 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工作全局,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体育事业的各项工作当中, 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着力推动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作为体育事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要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卓有成效地领导和实现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牢牢掌握领导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讲,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到体育工作实处。

2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目标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的具体目标, 把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作为体育工作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两个不同的层次以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和心理健康”这五个目标要求。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思维的重新定位, 必然会在根本上引起教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将彻底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目标, 而将素质体育、终身教育、健康和个性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所以, 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的方式也会被重新确立, 从而在不断的完善和改革中得到创新与发展。

3 健全体育院、部的师政管理班子与健全管理机制

3.1 健全体育院、系的管理班子

(1) 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 理论指导薄弱, 思想观念落后。 (2) 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 (3) 师政管理工作没有纳入法制轨道。 (4) 从事师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无法适应现实需要。 (5) 管理技术因素。 (2) 提升高校师政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师政管理任务的迫切需求。 (2) 是充分发挥师政机关综合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3) 是实现师政管理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4) 师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对高校改革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3) 提高高校师政效率的方法和途径高校行政效率的高低, (1) 牢固树立师政效率观念要提高行政效率。 (2) 改革和创新高校师政管理机制和工作规划。 (3) 深化人力资源的开发, 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 (4) 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人员的流动方案, 使师政管理的工作持续保持较高效率, 并且充满活力。 (5)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实现师政和管理现代化,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管理。 (6) 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效率提高师政效率测定。

3.2 制定科学可行性的体育工作管理机制对提升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是新环境下普通高校行政管理的任务的迫切需求。高校的行政机关是为教学以及科研直接服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是高校对内和对外进行交流的平台和窗口, 在学校的管理系统中起着协调左右的纽带作用。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张、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和内部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深化, 师政机构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突出, 而工作任务则日渐复杂和繁琐。不断改变的新条件、新形势对高校的具体行政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对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 此外, 更与高校的社会形象和信誉息息相关。所以, 行政机关应当抓好自身的工作质量建设, 提升工作效率, 从而保证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具体工作。

(2) 是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综合职能的重要保障。高校师政机关是普通高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具有参谋、监督检查、沟通协调以及后勤服务等具体职能,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充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普通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内部的管理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政机关相关的工作范围也相应不断的扩大, 管理对象的内容、复杂性、难度迅速增大, 只有不断的提高工作的效率, 才能积极发挥师政机关各项职能的作用。

(3) 是完全实现师政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必然的结果。高速、顺畅、方便的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公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方式, 在信息量膨胀, 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 现代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办公的科学化、信息化严重冲击着高校中的传统的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模式, 使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以诞生, 同时带来了行政机关的重大变革, 促使师政管理具体工作更具意义、更富挑战, 因此提高其工作效率是这一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4) 师政管理效率的提升激励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师政管理所具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对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予以监督和检查。高校的师政管理机构通过构建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 对不能按计划完成工作个人或机构提出督办意见以及改进的方案和要求, 从而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提升师政管理的工作效率。这必然能从侧面激励高校各个部门和各教职工努力投入工作、提升工作的积极性, 促使高校的改革发展等各项具体工作目标的顺利进行。

4 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

建立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 尽快提高队伍素质对教师不仅要使用, 更重要的是培养。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培训机制, 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在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 积极参加培训。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学历低的问题不仅对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同时也使国际间的体育交流无法顺利进行。因此, 应当有计划的引进和培养高学历的体育人才。打破传统的从本校的毕业生中选择体育教师这一近亲繁殖的教师选择模式, 拓宽师资来源的渠道。可利用相对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 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的人才纳入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严格人才引进的手续, 做到仔细认真考核, 择优予以选择, 做到宁缺勿滥。对于相当紧缺的高端人才, 要积极创造更好的条件坚决予以引进, 并为引进的教师确实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 真正做到既留人又留人心, 使高端人才有积极发挥才能的空间。此外, 还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方案和计划, 加强政策的导向以便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深造, 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5 党政服务教育工作更迅速发展体育教育的有序性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只有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指针,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摘要: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管理工作也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广大体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阐明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和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紧密关系, 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任务决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从抓好领导班子, 建设好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重视科研、发展群体和党政服务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以此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高效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良好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薇薇.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教师的应对措施及教学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3 (87) .

[2]陈岩, 张水莲.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几点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 (4) .

[3]王军, 郑大明.高校体育目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

[4]李闻馥.跨世纪体育名师工程的研究[C]//第5届大运会学术论文集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5]刘金林.学校体育中几个管理问题诌议[J].体育与科学, 1998 (3) .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探究 篇9

高校是体育经济市场建立的制定领域,其所提供的也并不完全符合传统 “商品” 的基本意义,也正因如此, 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国家计划投入。所以,传统意义上经济活动的三个主要形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体育经济中,其主要目的与主要功能也无法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进行界定。

1.1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

传统意义上进行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当前我国教育尚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种条件下,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仍然有赖于计划经济,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改变。所以,在短时间内想要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计划经济的体制的制约。但从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体育教育目的、体育市场发展以及体育经济前途来看,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

1.2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

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 其一, “自我造血”,沿袭计划经济的惯性,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经费预算基本都能够保持在计划以内,虽然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实际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比如,沿袭计划的套路抑制了高校体育发挥创造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充,体育经济的负担也日益加重,高校体育已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在很多高校中,体育教育经费负担重、压力大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二,体育服务由于体育经济活动的环境是高校,加之体育的 “商品” 特殊性,高校体育经济活动还需要在劳务需求方面满足高校师生。

2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

明确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是对高校体育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由于高校体育具有特殊性,所以,其发展过程必须要依照现代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相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校体育人口的日渐密集, 在物质方面已经为高校体育经济市场提供了应有支撑,只是在运作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涉及了高校体育市场的培育。

2.1消费市场

体育消费主要指的是参加体育活动时付出的成本。如果将体育也看成商品,则体育消费需要提供用品、设施、 技术指导、活动机会、观赏机会、相关信息等服务,这也能够看出在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中,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商机。

2.2竞技市场

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都存在大量的体育竞技活动,但进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市场机制的形成与运作,绝大多数是高校体育竞技活动只单纯地服务于社会效益,而没有为经济效益服务。高校体育经济市场完全可以以学生为基础,辅以高校教职员工,开展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能以 “冠名权”等方式将外来资金吸引进来。

2.3人才市场

高校中的体育人才相当集中,在完成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可以对高校师生进行有偿的体育指导与组织工作,如竞赛或健身。另外,还可以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对社区体育进行有偿或无偿的指导工作。

3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的主要程序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市场环境的分析也就是对高校中与体育相关的劳务产品和流通场所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可行内容与主要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方便决策层将相关决策控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二,对经济目标进行明确。经济效益的提升是进行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目标,在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后,便需要分析与评估其经济目标、效益以及手段,从而使得出来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更好地指导经济活动。

第三,制订活动方案。在进行完以上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作为活动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每一项内容完成综合策划,进而制订出最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

4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

4.1服务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明确服务观念; 其二,有针对性地安排服务内容; 其三,完善网点的服务管理等。

4.2资金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强化财务管理,指的是刨除计划资金以外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的相关资金管理,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体系,以保证其高效运作; 其二,提升经济活力,高校中不是经济专业的相关体育人,也需要明确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并学会运作资金的相关技巧,以保证高效体育市场可以健康运作。

4.3竞赛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竞赛的预算编报,主要目的是明确竞赛经费,也为费用的申请与开支的执行提供重要依据; 其二,竞赛的财务审核,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 根据竞赛的预算编报进行严格审核; 其三,竞赛的执行监管,这个环节需要体育、财务、项目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完成,在管理过程中,切记要依照人性化的管理艺术进行管理,不能太过僵硬,以免影响竞赛的顺利进行。

4.4场馆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操作场馆市场经济要建立在对教学任务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 其二,尽可能降低对学生的收费力度,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有偿服务; 其三,对场馆的成本进行严格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场馆管理。

5结论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 篇10

1、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目前,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体能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身心健康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弱化,给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场地不足,体育活动内容安排不尽合理,体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升学压力大,体育活动时间太少,课间操、课外活动只求形式不求质量,导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运动负荷达不到健身效果;休闲时间缺乏体育锻炼指导和管理,等等。

2、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和保障机制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能人才,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其价值,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势在必行。

2.1、学校体育管理的目的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学校体育及其目的任务,国内有关论述很多,也有很多建树。就其目的而言,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对于激发人们积极投入体育实践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宏观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技能”、“体质”、“人才”均不能单独构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学校体育以青少儿为对象(其年龄一般在6-7岁至21-22岁),其目的在于促进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说,帮助学生形成健身、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精力学习,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生活奠定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地位与意义非同一殷。为此,务必加强全面管理,努力完成下列任务:

(1)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术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健身与养护身心的方法;

(2)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体格健壮、姿态优美,身体健康,全面发展体能、机能和心理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审美能力;

(3)加强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与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作风及坚持体格锻炼的习惯;

(4)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娱乐生活,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社交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2.2、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明确了学校体育管理的目的,能否具体实现体育目的的关键在于管理。所谓管理,泛指对学校全部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与监督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全日制小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国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两个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工作,体育骨干队伍,体育图书情报,学生体质测试与评价以及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管理。其中,应以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为根本,而以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尽职尽责为保障。为此,对学校体育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1)体育教学基本要求。

(1)根据教师的专项优势,实行专项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年龄性别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体育教学实行高中一、二年级普修,高中三年级专修制,并遵循下列原则排课表,即各年级各班的每周两节课,必须至少隔日安排,并且高中三年级各班的每节课,必须安排在同天同节,这样便于实现按兴趣爱好编班专修。

(3)通过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意识和习惯,奠定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

(4)通过体育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喜爱体育、懂得体育,了解人体和珍惜生命,掌握体育的基本原则和原理以及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健康、安全地从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以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5)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学生爱祖国、爱集体、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和帮助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勇敢顽强的拼搏搏精神、公平竞争的生活态度、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2.3、学校体育管理要求

(1)课外体育活动。

为了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条例》和学校实际情况规定每周一、二、三、四第七节课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确定一位或多位体育教师专门负责课外体育活动。

(2)体育达标。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规定,凡身体正常的学生,必须参加一年一次体育达标运动会,并达到下列要求:每一单项达30分;总分250分以上(含250分)。

体育达标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定为50米、立定跳远、铅球(男5千克,女4千克),男1000米、女800米,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1分钟)。

凡达标运动会成绩不达标者,安排一周时间进行补考一次,仍不达标者,参加补差培训,再安排一次有偿补考。

凡个人总分400分以上(含400分)给予奖励,但每项必须达标。即特等奖500分;一等奖:465-495分;二等奖420-460分;三等奖400-415分。

单项设立破纪录奖。

团体总分取前十名。即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凡团体达标率达96%以上给予奖励。即特等奖99%;一等奖99%以上;二等奖98%以上;三等奖96-98%之间。

凡团体达标率低于96%以下给予处罚。

凡因病或残疾者,可向学校提交免试申请,申请有效后,可以免试。

凡身体过于肥胖或瘦弱者,虽然平时努力锻炼,但仍不能达标,可向学校提交降低标准申请,申请有效后,降低幅度,一般每项目不超过10分。

2.3、学校体育管理的保障机制

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金投入,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工作,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课程标准,大力开发校本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搞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工作,创新体育竞赛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体育比赛;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体育特长生招生、学生体质监测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3、几点建议

3.1、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

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运用多种体育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3.2、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

各类学校要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要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公布学生体质检测结果,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达标情况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初中毕业生体育科目测试成绩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的权重。

3.3、加强管理、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布局

各学校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健全管理机构,有专门人员负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各学校要成立由分管副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每所中小学校都要确定2个以上重点训练项目,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运动技能。要把加强体育教师队伍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体育教师要切实履行职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及时向学校、班级和家长报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要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各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师和带队教练的聘任工作,加强职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切实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

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合理统筹各类资源,坚持不懈地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将二线运动队、体育传统特色项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人才训练培养体系,形成我区项目训练链,解决初中升高中再训练的瓶颈。根据郊区的特色,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项目,组队开展专项训练。

3.4、定期举办学校运动会及单项性比赛

学校要继续组织好运动队参加全区年度青少年学生运动会及各单项比赛。积极申办二线运动队学校,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积极参加市、区级相应项目比赛,并广泛地在校内或校际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比赛,通过群众性的运动竞技活动,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加强对二线运动队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管理和考核,不搞终身制,对经考核合格或优秀的要进行奖励。对申办二线运动队学校,要给予支持和必要的保障。

3.5、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检查与督导

在教育督导中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定期开展以保证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根据《体育法》的有关规定,定期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监督。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动全社会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铁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4.

[2]雷志灶.体育与体育教学论[M].湖南体育科学,1996(12).

[3]郇昌店,孙国方,李长勇.中国体育管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管理与体育论文 篇11

关键词:驻济高校 竞赛管理 校园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17-0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文章以驻济南市的39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竞赛管理为搜索主题,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辅助条件,通过中同知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查阅近5年各学术刊物中有关学校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文献,掌握最新的研究趋势和动向,为本文的研究做好资料的准备和积累。1.2.2问卷调查法分析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与有效的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对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文章的要求设计《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问卷,针对驻济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完毕后,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100%的专家认为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随机选取29名被斌进行两次重复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问卷中相关系数R=0.796,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设计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驻济高校,现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问卷共发放7800份,回收7800份,回收率100%,经过回收筛选,有效问卷为7720份,有效率98.9%。2研究结果与分析2.1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大部分驻济高校的调查,走访高校相关体育竞赛管理方面的领导,对他们进行咨询,了解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和学校体育委员会组织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存在,满足了不同水平体育竞赛爱好者的需求。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各种体育社团为活动地点,采用学生会员制,其活动完全是社团白行组织。但是这类管理模式存在社团活动较少,规模和活动连续性不足,并且活动精分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发展。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较体育社团有了较大的提高,此种管理模式以各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为组织依托,学校体育部门全力配合,提供场地、技术和裁判的支持。团委和学生会是平常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两个部门,学生也比较重视此类活动,加之此类活动一般经费是各院系提供,保证了活动的规模、学生积极性和活动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所以此类体育管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的主要形式。以学校体育委员会为主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是在全校规模的大型比赛时才会出现,这类体育比赛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和组织,全校师生都高度重视,体育比赛的影响力巨大。此类比赛的经费主要南学校、各院系和赞助单位提供,活动一般有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联赛等。各高校每年都要组织3-5项此类比赛,这充分说明学校对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这便促进了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通过走访各高校体育主管领导了解到,现阶段困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主要还是经费的来源问题。通过走访发现,学校体育竞赛行政经费支出仍然是学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经费主要来源,由于学校体育竞赛大部分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导致外来的赞助经费较少,有赞助也只是一些冠名、场地广告、运动员服饰、器材等方式获得一些微薄的收益,并且主要集中在全校性的大规模体育竞赛活动中。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对于缺少公益赞助资金情况时则很难开展活动和竞赛,致使学生自己组织的比赛较少。2.2驻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2.2.1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体育的内在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体育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也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锻炼意志品质、社会交往、个性培养、教育等等方面的价值。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知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学生体育行为的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是存在较大偏差,认知不够全面,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表1显示,对于体育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增强民族意识的作用方面,认知度很高,分别达到92.5%、87.6%和83.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仍然停留在表面。而学生对体育深层次的功能、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分别只有55.4%、45.6%和34.5%的学生知道和了解体育的这些价值功能。在体育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认识上,大多数学生还难以领会。这一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仍需要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学校应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培育,通过举办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从而促进校园体育的参与度,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2.2驻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否齐全,关系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程度。现阶段,驻济高校都比较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关系到体育运动发展的体育场馆设施成为了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各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室内、室外体育场馆和设施,满足学校教学、竞赛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为体育运动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成为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驻济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表2数据显示:尽管现阶段驻济高校基本都建有运动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可运用与体育场馆建设的土地有限,导致现阶段体育场馆的平均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健身需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8%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影响了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另外,有60.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不足,因为没有适宜的场地和器材,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是场馆建设的速度难以适应扩招带来的资源需求,这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存在不利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驻济高校的体育运动开展都能做到依托社团组织、学生会、各院系团委、学校工会组织和学校体育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校的有利资源,努力营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活泼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环境。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目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各不相同,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一般包括4各方面:自我锻炼习惯、受同学影响、社会交往方式、应付体育考试。自我锻炼习惯的,男生占32.7%,女生28.2%;受同学影响的,男生占52.1%,女生占64.2%;是一种社会交往的,男生占32.4%,女坐占9.3%;应付考试的,男生占35.6%,女生占47.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习惯的学生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坚定的体育锻炼意志,只是盲目跟风或将其作为一种交际方式,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已。可以看出,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主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理想体育风气还没形成,尤其是女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更加缺失。有组织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驻济高校应加大对校内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提高奖励机制,多多举办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并下拨转型资金,形成固定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形成良好的校内体育竞赛传统,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意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2.2.4驻济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现状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运动项目中,存在男女项目上的较大差异,男生比较喜欢球类等对抗性强、比赛激烈的运动项目,像篮球、足球网球、排球、乒乓球等,男生分别达到57.9%、48.7%、24.2%、26.1%。女生参与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排球、乒乓球、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隔网或露天有氧项目方面,比例分别达到45.8%、30.6%、18.3%、47.8%、56.4%和43.2%。这说明竞赛对抗性强且普及性较强的项目深受男生欢迎,而趣味性高的、简单的、对抗性弱的项目则受女生喜欢,这对校同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赛活动项目设立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条件基础。3建议3.1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自主力量高校体育竞赛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度是体育竞赛生命力的保障,体育竞赛要想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高度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因此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力量,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3.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经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驻济高校很多都是“新校区与老校区想结合”办学的模式。大部分新校区的校园建设都是还不够健全,很多问题都导致校同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体育竞赛的举办和开展还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因此,应该继承自身校同体育文化中历史沉积的优秀部分,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泛吸纳先进文化,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3.3坚持项目设置多样性、形成全校参与的风气参加某一项体育运动,参与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否则参与其中一是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二是参与过程中极易受伤,给自己带来不便。因此,校同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上就要考虑此项因素,在项目的设置上,除了设置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还要设置一些技术要求低,参与度高的项目,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努力增大活动的覆盖面,让不同体育能力水平的学生最大范围地全面参与,使他们都能得到施展才华、培养素质、陶冶情操的机会,从而实现校同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形成全校参与的良好体育文化氛围。3.4整合体育资源,打造校园品牌现阶段驻济高校必须意识到,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将高校各种分散、零星的赛事进行有效整合,各学校要通力合作,进行赛事产品合作,建立互助机制,营造大家共建各类赛事的氛围。打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3.5立足校园体育竞赛,形成校企合作,促进校园体育竞赛发展以整合的校园体育竞赛为立足点,建立全方位的赛事管理模式,形成周期化的体育赛事,校方应全力支持,发挥体育竞赛的社会价值,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各种赛事的持续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进赛事增值,打造独特品牌,以提高赛事的市场价值,赢得市场,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赞助到比赛中来,增强赛事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校园体育竞赛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0-44.[2]张宏成,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61-62.[3]向家俊.论竞技运动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5):49-50.SportCompetitionManagementandCampusSportCultureConstruc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CityZhanqLitianSunQianqAbstract:Withthemethods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s,interviewsandothermethods,thepaperdoesthesurveyofsportscompetitionmanagementandcampussportscultureconstructionin39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city,todostatisticalanalysisofthestrengthsandweaknessesofthese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Combinedwithlocalcharacteristicsofjinancity,thestudy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thesportcompetitionmanagementandcampussportscultureconstructionofthese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ollegesportscompetitions,toformagoodcampussportscultureatomosphere.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jinanSportcompetitionmanagementCampussportsculture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调查研究张立天孙强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驻济39所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和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济南市的地方特色,提出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促进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的发展,促进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关键词:驻济高校竞赛管理校园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17-03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文章以驻济南市的39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以体育竞赛管理为搜索主题,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辅助条件,通过中同知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查阅近5年各学术刊物中有关学校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文献,掌握最新的研究趋势和动向,为本文的研究做好资料的准备和积累。1.2.2问卷调查法分析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为合理与有效的问卷调查法为研究方法,对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根据文章的要求设计《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问卷,针对驻济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完毕后,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100%的专家认为问卷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并随机选取29名被斌进行两次重复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问卷中相关系数R=0.796,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设计完毕后,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驻济高校,现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次问卷共发放7800份,回收7800份,回收率100%,经过回收筛选,有效问卷为7720份,有效率98.9%。2研究结果与分析2.1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现状调查分析通过对大部分驻济高校的调查,走访高校相关体育竞赛管理方面的领导,对他们进行咨询,了解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和学校体育委员会组织管理模式。三种模式的存在,满足了不同水平体育竞赛爱好者的需求。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各种体育社团为活动地点,采用学生会员制,其活动完全是社团白行组织。但是这类管理模式存在社团活动较少,规模和活动连续性不足,并且活动精分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发展。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组织管理模式较体育社团有了较大的提高,此种管理模式以各院系的团委、学生会为组织依托,学校体育部门全力配合,提供场地、技术和裁判的支持。团委和学生会是平常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两个部门,学生也比较重视此类活动,加之此类活动一般经费是各院系提供,保证了活动的规模、学生积极性和活动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所以此类体育管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驻济高校体育竞赛管理模式的主要形式。以学校体育委员会为主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是在全校规模的大型比赛时才会出现,这类体育比赛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参与和组织,全校师生都高度重视,体育比赛的影响力巨大。此类比赛的经费主要南学校、各院系和赞助单位提供,活动一般有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联赛等。各高校每年都要组织3-5项此类比赛,这充分说明学校对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这便促进了学校体育竞赛的开展。通过走访各高校体育主管领导了解到,现阶段困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主要还是经费的来源问题。通过走访发现,学校体育竞赛行政经费支出仍然是学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经费主要来源,由于学校体育竞赛大部分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导致外来的赞助经费较少,有赞助也只是一些冠名、场地广告、运动员服饰、器材等方式获得一些微薄的收益,并且主要集中在全校性的大规模体育竞赛活动中。由于受资金来源限制,对于缺少公益赞助资金情况时则很难开展活动和竞赛,致使学生自己组织的比赛较少。2.2驻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分析2.2.1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体育的内在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体育除了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也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锻炼意志品质、社会交往、个性培养、教育等等方面的价值。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知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的学生体育行为的选择。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现阶段驻济高校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是存在较大偏差,认知不够全面,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表1显示,对于体育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增强民族意识的作用方面,认知度很高,分别达到92.5%、87.6%和83.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还仍然停留在表面。而学生对体育深层次的功能、智力、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分别只有55.4%、45.6%和34.5%的学生知道和了解体育的这些价值功能。在体育的深层次的人文价值认识上,大多数学生还难以领会。这一调查数据告诉我们,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的体育认知仍需要进一步的正确引导,学校应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的培育,通过举办体育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从而促进校园体育的参与度,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2.2.2驻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使用状况调查分析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否齐全,关系到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程度。现阶段,驻济高校都比较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关系到体育运动发展的体育场馆设施成为了高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各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室内、室外体育场馆和设施,满足学校教学、竞赛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为体育运动开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成为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的基础。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驻济高校在体育场馆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表2数据显示:尽管现阶段驻济高校基本都建有运动场馆和各种体育设施,但是由于各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学校可运用与体育场馆建设的土地有限,导致现阶段体育场馆的平均面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健身需求,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6.8%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影响了自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另外,有60.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不足,因为没有适宜的场地和器材,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开展。究其原因是场馆建设的速度难以适应扩招带来的资源需求,这对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存在不利影响。通过调查发现,驻济高校的体育运动开展都能做到依托社团组织、学生会、各院系团委、学校工会组织和学校体育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校的有利资源,努力营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活泼向上的体育文化生活环境。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目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各不相同,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一般包括4各方面:自我锻炼习惯、受同学影响、社会交往方式、应付体育考试。自我锻炼习惯的,男生占32.7%,女生28.2%;受同学影响的,男生占52.1%,女生占64.2%;是一种社会交往的,男生占32.4%,女坐占9.3%;应付考试的,男生占35.6%,女生占47.8%。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习惯的学生人数较少,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坚定的体育锻炼意志,只是盲目跟风或将其作为一种交际方式,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已。可以看出,目前驻济高校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主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理想体育风气还没形成,尤其是女生在这一方面显得更加缺失。有组织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驻济高校应加大对校内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提高奖励机制,多多举办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并下拨转型资金,形成固定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形成良好的校内体育竞赛传统,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意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2.2.4驻济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现状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俩的运动项目中,存在男女项目上的较大差异,男生比较喜欢球类等对抗性强、比赛激烈的运动项目,像篮球、足球网球、排球、乒乓球等,男生分别达到57.9%、48.7%、24.2%、26.1%。女生参与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排球、乒乓球、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隔网或露天有氧项目方面,比例分别达到45.8%、30.6%、18.3%、47.8%、56.4%和43.2%。这说明竞赛对抗性强且普及性较强的项目深受男生欢迎,而趣味性高的、简单的、对抗性弱的项目则受女生喜欢,这对校同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赛活动项目设立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条件基础。3建议3.1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自主力量高校体育竞赛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参与度是体育竞赛生命力的保障,体育竞赛要想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高度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因此驻济高校的体育竞赛管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力量,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建设者。3.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经调查发现,现阶段的驻济高校很多都是“新校区与老校区想结合”办学的模式。大部分新校区的校园建设都是还不够健全,很多问题都导致校同的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体育竞赛的举办和开展还不能跟上学生的需求。因此,应该继承自身校同体育文化中历史沉积的优秀部分,并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泛吸纳先进文化,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3.3坚持项目设置多样性、形成全校参与的风气参加某一项体育运动,参与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作为基础,否则参与其中一是不能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二是参与过程中极易受伤,给自己带来不便。因此,校同体育竞赛的项目设置上就要考虑此项因素,在项目的设置上,除了设置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还要设置一些技术要求低,参与度高的项目,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努力增大活动的覆盖面,让不同体育能力水平的学生最大范围地全面参与,使他们都能得到施展才华、培养素质、陶冶情操的机会,从而实现校同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形成全校参与的良好体育文化氛围。3.4整合体育资源,打造校园品牌现阶段驻济高校必须意识到,整合现有的体育资源,将高校各种分散、零星的赛事进行有效整合,各学校要通力合作,进行赛事产品合作,建立互助机制,营造大家共建各类赛事的氛围。打造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3.5立足校园体育竞赛,形成校企合作,促进校园体育竞赛发展以整合的校园体育竞赛为立足点,建立全方位的赛事管理模式,形成周期化的体育赛事,校方应全力支持,发挥体育竞赛的社会价值,得到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各种赛事的持续性、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促进赛事增值,打造独特品牌,以提高赛事的市场价值,赢得市场,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赞助到比赛中来,增强赛事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校园体育竞赛的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许玲,王岩,刘文董.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0-44.[2]张宏成,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61-62.[3]向家俊.论竞技运动在我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5):49-50.

Sport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Campus Sport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an City

Zhanq Litian Sun Qianq

Abstract: With the methods ofliterature,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e paper does the survey of sports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39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an city, to do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nan. Combine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jinan city, the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port competition management and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competitions, to form a good campus sports culture atomospher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jinan

谈A3思维与高校体育管理 篇12

高校, 在中国一直是集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最高学府, 改革开放以来更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动着校区周边经济、文化的发展, 形成了多功能社区化的核心单位。体育作为交流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校多功能社区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体育部门也担负着教育科研、训练竞赛、大众健身、场馆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体育管理工作繁琐细微, 环环相扣, 又通常表现在竞赛、表演等这样一些即时见效的活动形式中, 因此既要求有较完善的统筹规划, 又要求备有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和实践更新我们的管理方法, 甚至是管理系统和管理思维方式。

日本丰田公司是全球知名汽车企业之一, 我们曾一度对它的管理体系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了解和探索中, 我们发现丰田模式的两个支柱中, “尊重员工”是比较常见的, 而“持续改善”在其他公司或单位却很少被提起。但恰恰是这个很少被提及的词语, 提醒了我们丰田管理模式的核心———PDCA (计划plan, 实施do, 检查check, 处理act) 是一种多么杰出的持续改善流程, 它的报告要求将所有内容放在一张A3纸的一面, 被称为A3报告, A3报告不只是一种报告写作方法, 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身为中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 我们深深的感受到, A3思维是一种严谨的、非常有助于持续改善的思维方式, 在我们的工作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在我国的高校体育工作中, 除了教学,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演出活动也是屡见不鲜的工作内容, 很多相关的工作流程甚至已经有了固定模式, 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已经习惯交由组织单位、组委会或者仲裁委员会这些权力机构来解决, 而忽略了改善管理, 固定模式没有改善, 导致相似的问题在下一次活动中重复发生。我们疲于应对的同时, 也在不断寻求改善方法, 可是往往受困于地域差异、人为差异等客观因素造成的难度, 而有所阻滞, 但我们欣喜的发现A3思维或许正是我们期待的改善方法。下面就结合A3思维的要素, 谈一谈A3思维与高校体育管理。

我们以高校承办大型体育活动为例, 来看一看A3思维的七个要素在体育管理中可以怎样结合, 我们并不需要设置这个活动的具体范畴, 就是因为A3思维并不是具体方法的操作技能, 而是一种适用面非常广的思维方式。

1、合乎逻辑的思维流程与体育活动预设

我们在调研中非常叹服A3思维深入人心的丰田公司是多么强调和重视用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因果关系, 他们认为不能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是做出很多糟糕决定和很多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高校在承接活动的最初期也常犯这样的错误, 例如很多管理者都已经非常习惯高校占有优越的资源, 建设优良的场馆、熟悉的组织流程、教师就能组成裁判组等等, 认为举办方无论条件多么不满意还是会坚持举办, 而忽略了在现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下, 活动形式已经大大丰富,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举办方大可以换用其他活动方式或者换一个举办地点。忘了市场规律也许会令举办方望而却步的, 甚至多年后也不再考虑相同的活动形式了。这不仅仅是错过一次机会而已, 这对维护学校形象、社会交流与发展、带动周边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造成长远影响———然而并没有多少管理者意识到这仅仅是因为在预设之初就没有合乎逻辑。

2、客观性与体育活动的形势分析

计划、报告、分析等等都是由人来完成的, 而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 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内的成员可以达成共识, 可以顺畅的交流, 一起将事情做好, 但同时涉及到事情的细节时, 成员之间的共识就会出现分歧, 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就马上凸显出来, 在争执中不断放大, 最终影响事件的完成。所以, 在分歧产生时客观性变得尤为重要。

细节令共识产生分歧是非常常见的, 我们也经常在高校承办的体育赛事中发现类似的情况发生, 例如一个级别不高的小赛事, 参赛者都不是专业运动员, 赛前已经达成共识组成仲裁委员会, 但具体执裁时发生分歧的时候, 运动员或者领队还是常常采取激烈的方式进行抗议, 而不会冷静的提出申诉, 使得场面混乱不堪。因此对赛事的级别、参赛人员等情况等都属于形势分析的范畴, 承办方需要客观的进行分析, 在筹备会上就可能发生的问题预下备案并告知参赛人员。同时发生突发情况时问题解决者也需要本着客观的精神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 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客观性是A3思维方式的核心部分, 高效的问题解决者能够持续地检验自己对形势的理解, 发现其中臆想、偏见和误解的成分, 提出以整个组织的利益为着眼点的补救措施或行动方案, 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3、结果和流程与体育活动的设置

“结果”需要从合理规范的“流程”里得来, 而不是巧合或者运气。

管理者经常会在承办体育活动中发现“幸运”的事, 例如在一次较低级别的田径运动会的跳投项目中, 由于赛前组委会的失误没有更新破纪录的成绩, 使得某运动员以为现有成绩已经打破了记录而没有再继续冲击更好的成绩, 当被告知并没有破记录时该运动员所属的代表队被取消了原因破纪录而加的团体总分, 正在管理者焦头烂额的担心这此而影响各代表队的团体总分时, 幸运的发现分差很大, 区区10分并没有任何影响, 就不了了之了。其实这样的幸运并不是真正的幸运, 反而是持续改善管理流程的巨大阻碍。

结果和流程都很重要, 不能将结果的重要性置于流程之上, 并不是只要结果好就可以忽略流程的不合理, 因为我们的初衷是管理的持续改善, 而不仅仅是一次结果。同时也不能将流程的重要置于结果之上。两者对于高效的组织提升和个人能力的发展都必不可少。

4、综合、提炼和图形化与体育活动计划书

这是运用于体育管理流程最具体的一个要素。A3报告的样式很简单, 但是没有系统合理的一系列筹备就不可能完成一份好的A3报告, 质量不好的A3报告不但不能在实施中解决问题还会隐藏问题, 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们经常为一个大型活动的筹备写出多达几十页的策划方案, 页数繁多可能使得重要的信息被放在不起眼的脚注里, 或者重要的观点被掩埋在几十页中的最不起眼的一页里, 审批者和执行者都觉得很头疼。想要简洁和提炼, 却无法实现, 其实其中的关键就是图形化。这在体育管理中有着先天的优势。体育活动、赛事都被放在各个场馆里, 以场馆简图为基础, 器械、设施、时间段、人员等都能在图形中标注清晰;或者以时间段为基础, 同一时间的赛事、人员、场馆安排等也能在时间图形中标注清晰。我们曾在2011年尝试用3份A3报告囊括了一个大型赛事的三个单项的全部安排, 事实表明效果非常明显, 组织者和执行者都能明了并迅速各司其职。

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往往是图形, 这与多年来盛兴的速记法有异曲同工之效。A3思维倡导关键综合信息的图形化, 以实现清晰、高效地交流信息。其实很多情况下, 图形绘制本身就对信息有综合和提炼的作用。

5、校准与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内部共识

校准是A3思维的第五要素, 属于交流和沟通的范畴, 它强调在执行前让相关各方先获得共识是非常必要的, 各方获得共识之后就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共同设法实现目标。

这种内部共识需要的是一种很实际的共识, A3思维的理念也承认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实现百分之百的共识, 所以当不共识发生时, 计划执行者或者问题解决者需要找到那个不共识的人。

6、内部的相关性和外部的一致性与体育活动的实施保障

这也是属于交流和沟通范畴的要素, 它提醒执行者和问题解决者在统筹和撰写报告时都要注重内部的相关性和外部的一致性, 它们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问题发生了一定是内与内、外与外或者内与外的某个连接点出了问题, 重视内外逻辑关系是找到问题关键的保障。

这是我们在体育管理中常常忽视的环节。在任何一个活动或竞赛中, 组织者总是容易将内部和外部分隔开, 造成活动信息不流通, 执行效率降低。

7、系统观点与体育活动全局观

系统观点强调每个参与者都应该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参与者不能全面的了解计划, 那就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没有准确的把握, 这很容易在计划实施或解决问题时造成偏差, 也会让管理者陷入混乱。

一个好团队组织的体育活动会让参与者有精神统一的感觉, 执行者有着相同的视角, 清晰的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执行环节中流畅的移交和传递, 发生了问题也能顺利直接的找到解决机构, 这就是管理者让执行成员们有统一的全局观的效果。其实它并不难实现, 但效果却非常的好。

A3思维的上述七个要素既可以彼此独立, 又能够互相整合, 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我们在一些体育管理中也尝试使用其中一项或者两项, 来改进和完善我们现有的管理机制, 颇见成效。我们也将收集和统计资料,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8、结论

经过对A3思维七个要素的分析, 结合高校体育管理的一些实例, 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 A3思维并不是只适用于企业, 在我国高校体育管理范畴也有应用于实践的可能。 (2) A3思维是一种严谨的制作计划、实施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而我们的高校体育活动管理正需要这样的方式来组织。 (3) A3思维的各个要素在高校体育管理中都能有其对应, 既彼此独立又能相互整合。

综上所述, 身为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 我们有责任寻求持续改善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而在丰田PDCA这个根本理念下应运而生的A3报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报告撰写方式, 更多的体现着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 将其适当的应用于我们的管理工作, 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研究探索中有更多的学者丰盛这一领域, 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佐藤正明 (Masaakii Sato) .丰田领导者[M].清华大学出版社, i2010:12-41i (IniChinese) .[1]佐藤正明 (Masaakii Sato) .丰田领导者[M].清华大学出版社, i2010:12-41i (IniChinese) .

[2]日野三十四.丰田DNA[M].先锋企业发展管理中心译, 2009:73-165 (IniChinese) .[2]日野三十四.丰田DNA[M].先锋企业发展管理中心译, 2009:73-165 (IniChinese) .

上一篇:牲畜口蹄疫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