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024-09-18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共12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由于有较强的应用性、广泛的服务性以及复杂的管理性, 使得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过程。因此, 培养社会体育事业上缺少的综合素质高而且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就必须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积极开展的各项实践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 不仅使得在校大学生们开始认识社会, 更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学习经验。不仅如此, 通过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 可以帮助引导该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明确的定位, 以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涵义

而今时代,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 生活态度与生存理念的改变, 社会体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社会文明的发达程度在不断地提高等, 这些因素促使社会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的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环节内容包括:常见的社会调查、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第二, 非专业实践环节。

非专业实践环节内容形式包括:有组织、无组织、社团组织等形式。

在以上两个实践环节改革中, 要保持与时俱进, 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最大成果, 取得最佳效果。因此, 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不断改善, 不断发展使其在社会发展中保持相对的合理化。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现有问题

2 . 1 学校没有对教学实践给与重视且实践教学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的教学, 以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开展现状来看, 本科阶段大一至大三主要以课本为主, 主要是传授一些基础理论知识[1]。在大四阶段, 因为专业课的课业减少, 到下学期才会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习, 同时学生还要面临对毕业论文的撰写。

不仅如此, 在本来就不多的实习时间里, 学校并没有给与重视, 不仅是敷衍了事, 实践教学形式更是单一。

除此之外, 学校没有就实习时期间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答, 总结, 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写写实验报告而草草了事。

由于在学生实习过程, 学校没有能及时对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给与及时的解决和帮助, 从而使其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达不到实际效果,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 更是对学生生命的不负责。

2 . 2 实践教学内容质量不高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选择面很窄, 多年都是固定内容没有改变, 缺乏特色与实际, 使得学生千人一面, 没有个人特色。

于是在实践中重要的毕业论文的撰写时, 许多学生就敷衍了事, 在一些已有发表的论文上增删添减后直接成文。这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所写论文的内涵, 使得论文质量长期不高, 最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造成较坏的影响。

2 . 3 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较少, 学生自主性不高, 论文撰写中很少经过了详尽的社会调查, 以数据说话的情况。这导致了学生的能力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校教学的单调和专业发展的滞后, 使得学生面对社会上多样的社会体育时只能重新学习, 而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措施

3.1 准确的专业定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运动训练专业等有着很大的不同, 该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环节中要有着重的体现, 以免使得不同专业在实践环节中有趋同化的倾向。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定位时, 要综合现在经济社会下, 市场资源配置导致的社会流动性增加的新形势, 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其能够拥有较高的职业能力, 能具备独立从事与该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活动。

3 . 2 健全有关实习管理规定

健全的实习管理制度是不仅是毕业实施顺利进行的保证, 更是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第一, 建立和健全实习管理规定, 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实习的操作和流程, 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2

第二, 规范实习过程管理, 加强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

3.3 细致的内容构建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社会实践就要占据大量的教学时间, 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 在每一学期都要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外, 安排一定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 相互印证, 能够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继而改善和总结, 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4 专业的教师培训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中, 其存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在于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本身就缺乏足够的企业社会实践经验, 因此, 其教学单调, 质量不高, 知识面窄, 无法就当前社会体育的发展给予学生以足够的指导。

对师资力量进行针对性培训, 使其教学从单一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知识教育, 扩大到实践与理论结合, 进而扩大知识面到相邻专业和多个学科,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以及指导方法。

3.5 完善的实践基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复杂性, 使得它的会实践环节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质和财力[3], 才能使学生在对该专业实践的过程中, 各个环节都有了解, 进而积累经验, 提高实践能力。

3 . 6 扩大的实践选择及范围

为了更好的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适应社会, 在选择上可以扩大范围, 增加多个模式, 把经营管理和健身竞赛进行细致分类, 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

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保障措施

4.1 建立专业的体系

要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的教育理念实现, 就要形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环节改革的课程专业体系。[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课程专业体系, 需要综合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的需要与目标, 制定出包括诸多教学上的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 同时体现出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它要在承担社会体育人才的实践和知识的培养上, 结合评价体系外的环境, 达到实现实践结果的目的, 以此完善整个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课程专业体系。

4 . 2 加强对高校评价、监督体制建设

再好的政策、理念或者是方法, 不能切实的落实到实处, 也仅仅是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 产生不了积极的作用。因此, 要不断加强对高校评价、监督体制的建设与完善, 保证高校所实施的各校改革措施、宣传理念等, 能切实的落实到实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学风、做风建设, 更能增大教师、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与尊重感。

4 . 3 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

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但是当人的精神领域丰富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过多的关注自己的精神建设。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等, 均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一定水平的人文素质, 因此, 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中, 不仅要注重对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等物质性的激励, 更要关注对他们精神领域的鼓励。

4 . 4 注重对校园文化的建设

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对高校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校园文化, 不仅能够有利于浓厚学习气氛的形成, 而且可增强高校管理人员的归属感。不仅如此, 其还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益于高校员工专注于自己本职工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奋进意识, 为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5 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 不仅要求高校要对此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指导, 更要求高校在具体的实践改革中能给与高度的重视, 建立起完善的评价监督体制, 把改革的具体事项能够一一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顺利进行, 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的实习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永航.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优化研究[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5 (4) .

[2]林勇, 潘淑坤, 赵振浩, 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的优化策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 (4) :45-50.

[3]李庆军, 钟波, 杨连波.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优化研究[J].民营科技, 2013 (9) :246.

[4]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报告[R].四川民族大学, 2012 (10)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2

一、目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的目的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巩固和扩大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达到如下目的:

1、了解专业,定位角色: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业务活动内容,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管理过程及技术方法。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意义和特点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在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中应该学什么和如何学。

2、消化理论,提高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工作及重要作用,熟悉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特点和意义。

3、了解社会,学会工作: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实际工作中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具体工作流程及不同模式。训练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内容

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教学过程。其基本内容是:

1、了解实习单位的概况及组织机构,绘制组织结构图。

2、了解实习单位的主要业务。

3、了解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4、参与实习单位的信息处理过程,了解实习单位的信息处理流程。

5、分析评价实习单位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应用工作中制度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

6、实习生应尽量多参与实习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如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维护等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参与实习单位的信息管理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活动。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安装与网络建设以及系统培训和使用指导等工作。

三、要求

1、要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必须服从实习单位安排。

2、学生在实习中,要注意安全。

3、严格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借阅实习单位提供的各类文件、数据等资料,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妥善保管,用毕完整归还。

4、虚心学习,勤奋探索,认真求教;善于总结并尊重实践工作经验,尊重实习单位员工。

5、学生必须认真参加实习,不得弄虚作假。

6、学生记实习周记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将每周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以及所思所想的内容记入实习周记中;实习周记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主要资料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的一个重 1

要依据。实习4周,共4篇周记,每篇周记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7、学生写实习报告

在实习结束时,学生撰写书面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单位所在行业及行业中的地位、主营业务等;

(2)实习单位组织机构,并绘制组织结构图;

(3)调查业务流程的结果,选择一个业务,用文字描述该业务流程。

(4)实习心得

(5)给学校的建议:通过实习,对本专业的认识及对学校在专业教学计划设置方面提出建议等。

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能反映出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所有资料真实可靠;有自己的见解,独立完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8、学生填写实习总结表

实习结束时,由学生填写实习总结表的有关内容;实习单位填写鉴定;实习总结表上的成绩由学校指导教师在实习结束后综合各方面的表现给出。特别提醒:实习总结表一定要实习单位盖章。

四、组织形式及时间安排

1、实习单位由学生本人自行联系,所联系的实习单位尽量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系。

2、实习时间共4周,安排在第4学期之后暑假进行。

3、下学期(第5学期)开学第1周内,由学生本人将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电子稿发送到学校指导教师邮箱中。各班学习委员将实习总结表及实习报告打印稿收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过期不交,视为放弃,以零分记载。

五、考核标准

1、成绩的构成成绩由实习表现(实习单位鉴定)、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三部分构成,所占比重分别为20%、40%和40%。校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表现情况,计算学生的实习成绩。如在实习过程中有弄虚作假或违反其它校纪校规者,除取消实习成绩评定外,将按学校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学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3

我出生在闻名遐迩的农民体育之乡——江苏海安北凌,也许是受父辈运动基因的遗传,也许又是受到北凌农民体育特有环境的影响,一路历经了从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到大学体育系录取再走上体育教育岗位已18个年头。而今,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我依然深爱着那几套朴素的运动服,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总爱享受着那份晨曦的曙光与黄昏的夕阳。我运动!我快乐!十几个年头就这么一直坚持着,我时常感慨:也许是上天赋予了我与运动的不解之缘,养成了我终生锻炼的习惯,成就了我强健的体魄与超脱的精神;也许是自己的不安现状,也许是对运动的执着与热情;也许又是时代赋予运动与健身的机缘。在搞好学校体育的同时我走上了社会体育的大舞台,合格地成为一名国家级社会体育员,担当起了一名体育健身志愿服务者角色。

作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体育教师,成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也许是不足为怪的事,然而,要想真正做好社会体育的引领者,要想真正实现一个体育指导员真正价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总结自己成长历程主要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自己能坚持常年锻炼,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在我们身边确实不少体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已不能做到这一点,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妙不可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你去实证实行,才能知道他的味道。否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坚持不容易,运动贵在坚持,这里也是我首先要提倡和呼吁的!

第二,作为一个在职教师,本职工作一定要认真做好,不能丢失。总结自己从一个普通教师成为市级教学骨干,再从学校课堂走上社会大舞台应该说是个人价值上一个质的飞跃和量的提升,关键要能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多年来,在课堂上我始终以一种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双重思维去安排教学和课外活动,目的就是要激发每一个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能更多地掌握些科学的健身知识与方法,并能形成终生体育意识,为将来的社会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准。作为一名指导员,我深深知道,不仅要做好指导服务,还要能跟上时代的健身步伐,以便更好地引领人群参加健身。多年来,我先后参加了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健身气功、广播操、啦啦操和排舞等专项技能的培训,并取得了国家健美操二级裁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级健身气功指导员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多项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及时将新的专业理念运用于健身指导实践之中,并定期进行总结。其中,2012年撰写的《健身气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一文,在参加江苏省首届健身气功论文评比赛中获奖。

数十年来,在自己身体力行,参与培训,积累知识,享受健身快乐的同时,不断感悟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与健康同在的真理。网络上有句话说得很好:“人需要快乐,快乐的来源多种多样,但奉献的快乐却是其他快乐不能比拟的。”从事社会体育指导的志愿服务就是一种生活信念,选择做志愿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从何着手,又如何让人接受呢?我曾一度茫然与深思:首先,我根据自己掌握的健身知识,结合现代人健身心理需求,按照不同的健身人群创编健身项目并获得大奖:如参与创编的《海安健身花鼓》多次在国家、省、市健身活动展示中获得大奖,并进入人民大会堂展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创编的《手足球健身操》获海安县首届校园新优特色项目创编奖;创编的活力健身啦啦操参加南通市学生阳光体育节获奖;与时俱进,创编校园特色的骑马舞,在学校大课间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第二,根据现代健身和传统养生动静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选用音乐动感,动作简单,充满激情,富有活力的大众操的有氧运动形式,激发了不同人群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感受了大汗淋漓后的畅快和激情运动后的心理释放,随后将健身气功八段锦和五禽戏作为调整身心、恢复放松的主要内容,其优美的音乐和舒缓的动作让他们在激情之后感到那份宁静与舒坦。第三,在健身指导中注重了骨干的培养,骨干的作用,给了我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指导更多健身点的健身人群。

近年来,我凭着一颗火热的心,长年利用早晚和节假日时间,义务指导健身人群近万人次,进行了有氧健身操、简化太极拳、健身气功、排舞、广播操等项目的锻炼;先后开辟了政府广场、火车站广场健、时代超市广场、海州花园、锦绣花园、海陵公园、河滨公园等数十个晨晚健身点;培养各类健身项目骨干一百多名,确保了更多健身点的指导质量和锻炼效果。我在健身指导过程中深深感知健身者不仅渴望运动,更渴求懂得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养生的道理,所以在锻炼休息的间隙也会给他们进行一些理论方面的讲解与指导,有时甚至自费复印一些相关的资料赠送给他们。

“历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几年来默默耕耘,播种着自己信念,却也不失收获,让我品尝到了那份甘露美味:先后被省体育局、省妇联表彰为体育健身家庭;被省体育局评为江苏省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被评为南通市体育骨干教师;被表彰为海安县“十佳体育健身家庭”称号;曾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体育贡献奖和嘉奖等荣誉。

当然,在累次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也曾遭到一度非议,许多人会质疑我到底图的是什么?得到了什么?他们关注我的收费问题,甚至断言我要卖碟片资料、卖运动服装等。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对我而言当我看到一群身着亮丽的大妈随着优美的节拍,舞动身腰;当我看到一群大伯用他们努力的汗水与微笑,陶醉其中;当我听到他们那句发自肺腑的谢谢,我便觉得实现了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价值!

总结自己社会体育指导的得与失,感慨于播种的那份信念,我想随着人类物质需求与精神文明不断提高,我们社会将需要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此,我们必须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1.掌握科学的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理论是人们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方法则是为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手段或途径。社会体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包含着丰富理论与方法的体系。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将指导者已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或作用于被指导者。所以,做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要掌握科学的社会体育指导理论与方法。

2.了解现代人群的心理需求和运动渴望

与时俱进,研究了解现代人群的内心需求与运动渴望,观机应教。例如,在我指导实践中,我每次选音乐会花很多时间,群众需要好的激情的活力的,也需要舒缓宁静的音乐,音乐是灵魂,很多人参与活动是被好的音乐吸引的。事实证明,老百姓不但需要能带大家运动的指导员,更需要能真正懂得健身养生知识的指导员,现代人有知识水平,你讲懂了,他接受了,他就乐于参与,也尊重你,也能坚持。

3.从事社会体育指导要有一颗真正奉献的爱心 从事体育指导,让人健康,让人快乐,是善事,善事要有善心才能做好,这颗善心就是奉献的爱心。几年来,我深深地感到,做好志愿服务一定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之心,要有“不期望以任何方式得到好处”的奉献精神,更要有“矢志不渝”的坚持。我想,当我们每位社会体育指导多有一颗真正奉献的爱心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将成为香飘满园的和谐家园。

总之,从学校体育走上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尽管我多流了一点汗水,但我的精神很充实,也很幸福,因为我为他人的健康尽了心、出了力。我深深体会到,只要你拥有“我心有你、助人悦己”的理念,你的人生就一定会有意义。高尔基曾经说过:“给永远比拿好”。这个感觉在我真正实践了健身指导服务之后才有了获得和理解。把社会体育指导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作为一名普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真谛吧!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4

经过20年的办学历程, 根据社会与就业需求的不断变化, 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调整各自的培养计划, 而实践环节作为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从各高校对该专业学生实践环节培养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过程来看, 虽然实践环节在整体培养计划中占据相应的比例, 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还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但在真正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 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 需要学生在实践环境中进行反复的实践性训练, 如果实践时间不足, 学生的理论知识就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加强。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进行, 实践学时及学分占总学时及学分的比例不足20%, 在四年本科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开设的门数较少, 总学时不足, 不同实践环节之间不仅缺乏连续性, 而且针对性也不强。

1.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办学以来, 很多高校对实践教学的内容都尝试着进行了改革, 根据健身市场的实际需求, 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某些陈旧的教学内容被淘汰, 开设了一些新兴的健身项目, 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受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健身市场的社会需求变化较快, 而很多高校对这种需要的变化反应比较迟缓, 实践教学的内容没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新发展, 显得相对滞后, 甚至严重脱节, 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1.3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 社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师除少数是该专业毕业的以外, 大部分都是由其它体育专业的教师转到该专业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尽管这些教师的学历层次相对较高、专业理论比较扎实, 但他们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 大多数没有在社会体育市场一线工作的经历, 对真正的体育市场需要了解甚少, 几乎是从学校到学校, 从理论到理论, 使这些教师缺乏相应的职业实践能力, 造成其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1.4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差,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缺乏实效性

通过调查, 大部分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教学环境差、器材老旧, 硬件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很薄弱, 对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和相应的保障体系。由于学生自身实践技能较差, 在实践基地的实习时间又较短, 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时间成本较高, 而学生实习结束后能在实习基地工作的概率又很低, 实习基地一般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实习基地的核心工作, 只参与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工作。

1.5学习目标不明确, 职业规划不具体

目前在校的绝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几乎不知道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向, 不知道在校所学课程与就业需求及职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无方向、无目标, 因此, 对实践教学更是缺乏重要性的认识。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都采取应付的态度, 尤其在毕业实习环节中很多同学是被动接受安排, 而且集中安排的俱乐部实习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与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一致, 所以影响实习效果;即使是自主选择实习单位, 也因缺乏专业的指导, 学校监管困难, 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 很多时候也是敷衍了事, 甚至只是出具实习证明而已, 学生并没有真正参加实习, 同样不能取得较好地实习效果。

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不断完善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等实践环节的结构体系, 突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不断构建和完善具有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协调联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 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 不间断地在本科四年学习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环节, 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科学严谨、规范有序、合理有效的状态下运行。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指导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及办学水平。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 首先, 优先选用那些具有社会体育专业市场工作经历的优秀教师;其次, 鼓励现有专业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健身行业的进修, 让教师深入健身行业第一线, 培养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从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定期选派素质好、业务精的专业教师参加健身行业组织的各类正规的职业培训及资格认证。

2.3整合现有资源, 不断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充分利用高校现有条件资源, 逐步加大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先以校内实践基地为辅,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身技术原理与操作方法, 再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完成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实践技能的提升, 最终形成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平台。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机制, 解决校内资金不足的现实, 促进校企联合办学,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良好平台, 进行学生定向培养, 实现校企资源互补, 互惠双赢, 在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与创业机会。

2.4明确学习目的, 完善职业规划

加强入学教育, 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备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为社会体育事业服务应用型专业人才, 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积极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职业培训, 明确今后就业方向, 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社会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和执业能力、具备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凤月.提高社会体育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 (5) :115-118, 124.

[2]赵翼虎.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域研究[J].体育学刊, 2007 (8) :74-77.

[3]王向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素质教育课程结构目标体系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87-89, 93.

[4]黎晓萍, 刘巧玲, 赵芳.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优化的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 2013 (5) :147-151.

[5]李娜.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20) :143-14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5

从目前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的专业定位角度可知,它属于新兴、交叉性发展的学科。尤其是在近年来,人们对健身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性。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可知,从一九九三年我国的天津体院首先开设此专业以来,截止二零零八年,此专业所招收的人数逐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各大体育院校也在积极建设此专业。然而在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处在不断完善与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这些问题,然后根据该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提出具体的建设意见,期待能够更好地提升社会体育对人才培养的能力,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积极帮助。

一、分析专业设置所出现的问题

(一)目标设置出现模糊性

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部门所主编二零一二年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目录可知,将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角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更好从事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1]。通过阅读此目标可知,教育部只是对此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大的发展方向,而各个院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例如当前三明学院在此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定位是:更好促进社会体育人才能够参与组织、管理、策划以及表演等活动中,由此可知,这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不同的院校中,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也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价值。

(二)职业教育目标不显著

根据我国9所院校对此专业设计情况分析,其中2所院校缺乏明确发展规划,而其他七所院校则主要在选修课程中稍微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目标。如某学院在课程设计方面,将肚皮舞、瑜伽以及拉丁舞所需要的学时均设置为32学时,在这些学时中,学生只能够掌握一些入门的技能,从而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此外,学生在学分的比例方面也较为偏低,难以满足学生在就业中所需要的各项专业能力。

二、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做好专业发展的定位工作

根据社会体育发展逐渐走向产业化,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好定位工作,这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导向。经过实践思考,首都体育学院的赵立教授提出了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和学生的`就业情况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结合学生即将从事的事业而积极做好规划。第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此背景下,体育产业与市场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这就需要在层次结构日渐清晰的背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第二,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还有一类职位具有公益性,如体育指导员,这些职位进入一些街道或者是体育局才能够拥有就业的前景,除此之外,其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因此,这就需要体育院校严格地控制学生招录工作,并逐渐开发具有商业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2]。

(二)做好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专业在课程设计方面,就需要根据体育事业发展情况而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从而使得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强调社会性和职业性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如在二零一二年中,我国教育部门对在本科专业介绍当中,就把“社会体育”的名称改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这就使得课程设计方面需要体现出应用型[3],不仅要重点考虑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体育院校在课程设计方面,还要结合职业教育的思想,把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上,构建出“通才加专才”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进而有效提升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在专业课程方面,可以展现出模块化以及体系化,同时使得学生在此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视野;最后,学校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还可以同时设计及选修课程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为选修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情况以及自己能力发展情况而自主选择,这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体系中更好地拓展学习内容,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能力。

(三)增加专业实践教学

这主要是根据当前体育市场发展情况分析,对应用型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学校在设计体育教育课程中就需要增加一定的实践性,并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许多学校积极地构建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体系,如不断创新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其中“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就重要体现。这不仅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学校教育逐渐走向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式[4]。除此之外,学生中自主组织和创办的健身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等,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并能够在校内、校外交叉、融合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根据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不断调整当前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更好地提升学生体育知识的能力,并能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因此,本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推动该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该专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广学,赵嘉宜.四川省高师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05(05):132-133.

[2]罗曦光,林明洪.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0):931-933,930.

[3]王伯超,刘永光.“多位一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社会体育专业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04(21):3-4.

[4]苏近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适用性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運动精品(学术版),2016,35(02):30-31.

★ 大班体育:趣味跳圈

★ 大班体育:“一物多玩”-圈

★ 中班体育教案:《好玩的圈》

★ 文案圈

★ 求职信的格式布局

★ 最新体育教学论文

★ 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 重庆市农村客运发展战略研究

★ 《狼圈》读书笔记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篇6

了解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有助于幼教工作者正确认识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有效完成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活动 组织形式 指导策略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采用课堂教学形式,以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为内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传统意义上是上体育课,是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幼儿园体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年龄班通常每周安排1~2次,大多采用基本动作加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讲解示范法、练习法、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游戏法、比赛法等,也通常遵循经常化、适量负荷、多样化、全面发展、循序渐进等原则。它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也不同于一般的身体锻炼,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在给儿童传授体育活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完善儿童人格和个性,为儿童终身健康打下基础。

一、体育教学活动主要的指导策略

要熟悉活动目标,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遵循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

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知识准备,活动前的场地,器材和玩具的置备与布置,熟悉活动计划及做好活动前幼儿及场地的安全、卫生工作。注重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的教育,既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同时又发展幼儿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通过建立活动常规,利用活动的有关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师幼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活动的游戏化,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绪、语调和姿态等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情绪兴趣的影响和感染,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中去,并有执行活动计划的高度责任心和灵活性。教师在幼儿活动时,要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更要灵活自如地做好各种角色的转换,通过游戏的方式指导儿童在玩中学,提高学前儿童的活动兴趣。

组织形式多样,手段、方法合理有效。可以按照学前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教学活动也可以采用活动区,活动前应提要求,区内材料要不断补充更新;讲解时要用精彩的放松吸引儿童注意,教学方式要形象且直观,课堂气氛要活跃;活动中应启发学前儿童多动手。

活动即面向全体,又应注意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指导方式,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可以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做好个别教育。多让儿童发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让儿童从操作中学习。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控制好活动的时间。一般小班为15~20分钟,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30分钟左右。注意做好活动后的复习辅导和检查评价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指导能力和教育质量。

二、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建议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和知识、技能准备。活动前,教师要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置场地,方便活动,还要做好安全检查。同时,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幼儿知识、技能的准备情况。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的。如,体育活动《有趣的气球》,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气球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的。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对自己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场地、器材的性能有充足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开展活动前选择适合运动的服装,并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点,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状态出现在幼儿面前,用自己的活力带领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创设问题的情景和轻松、自由的氛围,引起幼儿参与锻炼的兴趣

体育活动教学很特殊,它具有空间大、活动强、无关刺激多的特点。因此,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的指导策略应着重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准备。教师首先要运用语言或环境的创设、角色的分配和选择等手段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如:“今天我们来做哪吒,练本领,去战胜敌人?”其次,带领幼儿运用律动、模仿操、小游戏等做热身运动,提高机体的活动状态,以便于尽快适应较大运动量额活动。在活动练习过程中同样要设置情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来激发调动幼儿活动运动能力的兴趣,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善于组织,精心设计。

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与幼儿的态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而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是引起师生积极态度的重要方法。如,在“穿过小树林”的体育游戏中,教师在操场放置障碍物,让幼儿练习曲线运动,模仿小白兔、蝴蝶、小鸟、蜻蜓的姿势,就能引起的兴趣。新鲜、活泼的情境,将会给体育教学带来轻松、欢快的教学气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质、能力、个性的差异,安排不同的难度,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练习跨跳时,可以让幼儿自行设计不同的宽度和高度,使活动内容具有难度和负荷量得差异。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给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以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结束时要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 轻松有趣的模仿动作、小运动量的游戏,或收拾玩具、整理衣服等使幼儿的身体和情绪逐渐恢复到状态。让幼儿在这样的融洽、安全的心理氛围中身心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完成动作的学习

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新动作技能时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机械的模仿,而是要让幼儿在比较轻松自由的体育活动情景中,通过独立的观察、模仿、探究、发现、相互学习和相互纠正等方式去进行学习。以幼儿学习踢足球为例,一开始教师并不示范,而是启发幼儿动脑筋:“足球可以怎么玩?”由此引出幼儿多种创造性的玩球方法。然后进一步提出:“你会用脚玩球吗?” 带着问题,积极地尝试着学习踢、运、停球等,经过练习,观察,最终掌握了踢足球技能,获得成功。这样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又使其身体各部位得到了锻炼,动作水平得到了发展。又如我们在幼儿对某一活动建立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往往通过增加活动量或活动难度的办法,给幼儿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幼儿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潜力和功能。以从高处往下跳为例,一开始,只是让幼儿自由选择高度较低的平台,然后请几位能力强的给大家示范,再由教师把要求示范给幼儿,诱导幼儿练习。随后,教师出示各种高度的平台,放在场地四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高度。这样,不管能力强弱,还是胆量大小,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都对自己产生满意的感受。

(四)加强基本动作练习方法的指导

体育教学活动中应使幼儿在练习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首先应注意指导幼儿学习分析动作。如新学动作与哪些已经掌握的动作有联系;完成该动作时身体哪些部位和器官参与,身体各部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的。第二,想与练结合,它是提高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很注重直观教学,采用动作示范、运用教学挂图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运动表象。教学中十分重视动作练习与表象练习的结合。表象练习是在头脑中演练动作技术(主要指动作的速度、力量、方向、路线、节奏、时空等多维因素在大脑中的再现),这有利于幼儿记住所学的动作,增加了幼儿思维形象的保存量。而大量的形象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将动作练习与表象练习相结合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先进行动作练习,再进行表象练习;二是先进行表象练习,再进行动作练习。练与想结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教一个动作,教师都有意识地采用讲解、提问、评价及语言强化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记住所学动作的名称、要领、连接方法、动作节奏等。幼儿一旦将运动表象与一词语联系后,对运动表象的回忆、加工、理解、修正与重复处在语言指令的制约下,对运动表象的形成与要领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nlc202309022129

(五)合理调控活动过程中的运动量

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与健康,影响到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如果活动量太大,超出了幼儿的生理负荷,会有损于幼儿的健康;如果活动量太小,对幼儿施加的刺激太小,就不能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因此只有在体育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宜的运动量,才能达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和幼儿生理机能的特点——活动量上升快,最高阶段延续时间短,承担急剧变化的负荷能力差,必须合理调节控制幼儿体育活动运动量。运动量的调节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体质、季节、器械、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做到高密度、低强度,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使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六)注意安全和保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给幼儿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去参加各类活动,又要保证活动场地、器械的清洁、平整、稳固,同时对幼儿活动的方向、路线做以选择,教师还要对幼儿的着装、情绪、擦汗、喝水的适时适量进行指导和调控,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幼儿的体育活动能有序、安全地开展。

(七)组织形式多样,手段、方法合理有效

体育教学活动不一定都要集体进行,而要灵活加个人、小组等组织形式。体育教学活动不一定在幼儿园里进行,可以在社区、公园、社会机构等等。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充分使用各种媒体手段,多途径,提高学习效率。活动内容与材料不一定统一,即使同一内容也可多种层次,以便幼儿选择。活动内容不一定全部指定,可让幼儿充分行使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实现因材施教最基本的方法。每一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形式、时间、空间等要有较大的开放性和教育活动的弹性,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提出的“计划外”问题以及出现的其他意外,就能够很好解决,同时要抓住一切有意义的可生成课程的契机,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注意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讲解和示范。由于学前儿童学动作、做游戏大多凭感觉学习,而不是先议论以后开始学习。如果看见同伴玩跳橡皮筋游戏,自己便也想玩。例如,在学习跳橡皮筋时,儿童不是先让教师或同伴介绍怎么玩,而是边看边学边跳。当跳得不顺利时,同伴不会去讲解,而是跳着说,“你看,就这样跳”,以此进行身教。这主要是因为儿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较差,抽象思维处于萌芽状态,不能抽象地进行思考训练,必须用具体的行动、动作直接做示范才有效果。示范动作是最生动、最具体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儿童直接地感知动作的全貌,能够实现儿童模仿的愿望,容易被他们接受。例如:让学前儿童排队,虽然喊出“面对黑板站成一排”,儿童还是手忙脚乱打转转,不知如何是好;如果组织者面对黑板一站,并说“大家像我这样排好”儿童就会立即排成一行。总之,儿童与成人不同,对语言的指示不太理解,必须直接做给他们看,即先示范,后讲解。但是,示范动作不宜过多,否则也会影响他们用脑思考的锻炼,限制他们的创造性。最好在有助于学前儿童理解的范围内进行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要适当地穿插上讲解,并进行适当的提问,以启发儿童积极思维,同时又能检查他们理解的程度,便于针对性的教学。讲解应力求简明扼要,口齿清楚,突出重点,生动形象,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专业名词术语。

(八)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回顾与反思

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回想整个活动过程,分析自己在此过程中的行为得失,也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掌握自己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优、劣势,从而能有针对性地改进缺点,有利于自己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同时,当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能对自己的经验作系统总结,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常的方法是勤思和多记。反思的方式:对照自己之前的活动设计,回顾活动的过程;抓住活动中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为提高反思的有效,教师要多与人交流;多看他人的教学活动;多看书学习;自己多思考。对于幼儿的评价,要看幼儿的参与情况,获得的锻炼和发展情况,及时肯定和鼓励。培养兴趣是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注意为幼儿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7

1 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1 . 1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最早于1993年在天津体育学院创办。作为开办时间较久的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的人才。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比如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就业岗位不对口等。2012年教育部在原社会体育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力求使该专业更贴近市场实际需求。各高校随后纷纷开办新设立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1 . 2 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该文在重点调查研究了我国40多所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等综合信息基础上,在查阅收集和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基础上,着重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等专业建设总体状况,进行归纳与综合比较。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2.1 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突出

绝大多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依然按照传统的项目进行培养,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雷同,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突出。

1.2.2 人才培养“低端化”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大多集中在传统的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没有面向较高层次的项目,导致学生就业一般在低端就业市场。

1.2.3 毕业生就业难

由于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突出,人才培养“低端化”等问题的困扰,导致该专业无法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在2014年发布的我国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中,社会体育专业名列其中。

2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 1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管理产业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对于健康管理的定义有很多,较为普遍的定义为:“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个体及群体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系统的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持续加以改善的过程和方法”。健康管理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建立国内首个健康管理学院,并开始招收第一届健康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2 . 2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存在的问题

2.2.1 市场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市场上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公司已有约200家左右。虽然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健康管理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观念很淡薄,没有强烈的健康管理意愿。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少数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还没有真正形成成熟的健康管理市场。

2.2.2 人才缺口较大

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健康管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人才极度短缺。特别是与健康管理产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健康管理人才缺口更显巨大。201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扩大供给、创新发展模式、提高消费能力,促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推算,这么巨大的健康服务业市场需要的健康管理相关人才在百万人左右,而目前我国拥有的健康管理相关人才不足十万人,这说明我国健康管理人才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3 开设健康管理方向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完善

首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以前社会体育专业出现的问题,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找不到对口就业的岗位,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学校又没有进行培养。因此,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可以更好地与社会需求衔接,避免出现社会体育专业曾经出现过的问题。

其次,各个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与文化区域特征,以及学校的师资条件等,将那些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专业方向设置到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健康管理作为新兴的事物,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国民的健康需求等原因,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将为健康管理服务在中国逐步形成一个产业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

最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因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健康管理方向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管理与运动干预、促进健康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就可以改变医疗机构的体检中心或专业体检机构那种只能满足疾病的筛查,而对于身体机能状态的测试评估以及后续的运动干预指导等跟踪服务极为缺乏的传统体检模式,能够极大地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同时也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完善。

4 结论

(1)健康管理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健康管理人才需求量巨大。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是成为合格健康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2)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错位,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完善,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具有差异性,更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3)健康管理行业欢迎高校开设健康管理专业方向。调查表明,专家们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持完全认同和基本认同的比例为100%,充分说明了国内健康管理产业蓬勃发展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进一步印证了健康管理专业方向开设的可行性和美好前景。

摘要:通过调查目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健康管理人才需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对健康管理人才需求量巨大,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是成为合格健康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康管理方向是可行的。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8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就业,现状,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身、休闲成为人们当前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钱买健康, 体育消费成为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这也促进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 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因此, 有必要深入研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发展。

1. 研究对象

对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广泛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相关论文文献, 对网上的论文进行文献整理, 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2.2 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邮件、访谈的形式对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大学、东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 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拓展策略对教师进行咨询。2.3 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沈阳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在校学生100 人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 份, 回收100 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97 份, 有效率97%。2.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SPSS等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就业的工作去向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工作去向的问卷调查, 从表1 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就业倾向于一些比较稳定的事业单位, 其中有23.7% 的学生想去健身俱乐部工作, 有35.1% 的学生想当教师, 有12.4% 的学生想当社区指导员, 有20.6% 的学生想考公务员, 另外有8.2% 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工作去向。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的多是一些关于休闲、健身的内容,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都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兼职工作, 健身俱乐部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另外, 教师、公务员、社会指导员也都是学生比较向往的工作。从学生的就业倾向来看, 学生还是比较向往一些稳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3.2 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影响就业因素的问卷调查, 从表2 的调查结果来看,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还是比较多的, 其中有23.7% 学生认为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28.9% 的学生认为自身综合能力不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33% 的学生认为缺少对口的工作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有14.4% 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上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不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分析这些数据, 通过对近几届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很多的学生都改行易业, 从事与体育不相关的专业, 这些学生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学生能力不强, 虽然社会的实际需求量大, 但是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较少。学校的“供”与社会上的“需”出现了对接的问题, 如何提高社会上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 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式比较严峻, 很多体育院校都取消了社会体育专业,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遇到了问题。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 都向往一些稳定的工作, 而实际上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课程设置。学校的一些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离。为了更好的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促进学生高质量的进行就业, 要对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进而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 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力争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6) .

[2]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1) .

[3]王树宏, 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10) .

[4]舒云久, 陶冶.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5) .

[5]陈章玉.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置及其培养目标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6)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9

1.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途径,其中课程设置是核心部分,学生能力是目标,根据衡水学院专业课程现状,建议采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三位一体”是指:课堂教学-课外练习-校外实践。课堂教学的讲授过程中以各学科基础知识为导向,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能够模拟情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课外练习是指学生在校内利用业余时间就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模拟练习的过程,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模拟练习、教师点评的过程。校外实践是指通过学校平台将学生推向社会,为社会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的数量与质量

目前根据衡水学院社体专业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分为三个培养方向:俱乐部健身教练,体育市场营销与管理,少年体育健身培训。我们目前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俱乐部健身教练方向上,并且此方向实习基地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建议增设经济较发达省市区的健身俱乐部,增加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在体育市场营销与管理,少年体育健身培训上目前还没有实习基地,所以我们要增设这两个方向的实习基地,比如:体育传媒公司、体育用品,还有一些体育的培训学校,青少年培训中心等等。

根据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在校生的人数,就三个方向列出实习基地名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实践基地,并形成校企双方对学生的监控体系,保证实践的质量为解决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3.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主要是负责指导学生课外练习和校外实践的主要成员,根据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培养方向和教师所学专业方向来进行分组,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5-10人,社会指导教师要给学生制定实习的目标和计划,指导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及时进行评定。因此,要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应具备丰富工作经验、较强的责任心;具备一定的指导教学学历,其专业研究方向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范围之内;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等遴选条件。

4.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会活动的参与情况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接近社会,与社会衔接的专业。在学校参加社会活动是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且得以锻炼实践能力。然而这就需要在社会活动的参与情况建立一种评价体系,来约束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根据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级别的不同建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尝试和探索,也是不断完善理论、升华理论的重要渠道。但是实践教学由于环节多、周期长、分散性强、可控性差等特点,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就起不到督促和监督的作用,实践教学也流于过场,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这是由于对实践性教学认识不够,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课程教学要求严格,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环节也仅仅停留在“认识状态”,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即要及时的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来督促教师、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这样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余体育社团的建立

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建立相对于社会活动而言,课余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是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选择方向或学生的兴趣,按照班级、按照性别、按照的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建立的课余体育俱乐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充分的进行锻炼,进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课余体育俱乐部还可以通过比赛、竞赛、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潜质,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李克建,王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探析[J].体育研究,2014,24(288):112-113.

[3]刘璐.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D].沈阳师范大学,201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10

1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重构建设基本思路

1.1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与通识教育的渗透并存

培养符合本地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育人的主要目的。根据广泛适应、重视创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使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与通识教育的渗透并存, 再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落实到教育的每个环节。目前, 学分制以被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 通过改革完善学分制, 构建起文理通识的平合, 改善狭窄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如大庆师范学院的通识课选修有22门, 主要是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与学科交融面向全校开设。学生在校期间须修读至少8学分通识选修课程, 其中文科类 (含艺术) 学生应选至少4学分自然科学课程, 理科类 (含体育、教师教育学院) 学生应选至少4学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有学生在校至少修读1学分艺术素养课程。

1.2 重视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课程重构以培养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准则,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有极强的服务性和高端性。目前, 中国正从以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转向以服务和研发为基础的产业, 面临的困境是缺乏大量合格的毕业生而不是岗位。在中国160万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中, 只有约16万人拥有在跨国企业所必备的实践技能和语言能力, 每年毕业生中也只有1/10的毕业生具有在跨国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 可大学不但没有培养出大科学家, 而且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不多, 这是教育的一大诟病。现在大学生没有综合知识的熏陶和自由的学术氛围, 完善自由的人格精神就难以建立。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缺乏, 使创造性成果的出现无从谈起。上述问题不仅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 在中国整个教育也存在。只是伴随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中的种种混乱和困境, 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3 课程重构要与培养人才的能力结构相适应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重构必须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结构相适应, 这样的课程体系才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当今社会的体育现象特点是人员构成复杂、参与动机多样、选择锻炼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活动地点和范围不确定。这也预示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是多元化的, 运动产业、体育娱乐、体育管理、体育营销和开发等等。社会体育也从以健身为价值取向休闲、娱乐、健身、康复及体育产品的经营开发发展;从单一的政府行为向地方团队行为、民间团队行为和个人行为协调的全社会行为转化;从单一的福利型向福利型、经营型和消费型相结合方向转化;从传统的单位举办活动向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空间转化[2]。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 必须了解社会体育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社会体育人才的能力结构由基础素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三方面组成, 其中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道德修养水平、完善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构成了社会体育人才的基础素质;人体科学及人文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锻炼指导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构成社会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市场开拓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健身技能指导能力构成了社会体育人才的专业能力[3]。

2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途径

目前, 多数地方高校都是新建的本科院校, 办学的定位主要以地方特点和需求为前提, 为地方建设和社会服务, 为地方着重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是其主要办学目标。因此,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学科的专业性、又要体现地方高校的特殊性, 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做到产、学、研、用实践教学一体化。

2.1 加强管理稳定秩序

教学管理自古有之:“古之教者,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管理是一个学校领导层的职责, 是学校有序发展的保证。学校教学部门要设有相应的教学督导, 定期的听课检查教学基本文件, 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督促检查与管理并存制度, 使教师从被动的接受慢慢养成自律。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新引进教师多数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 因此, 导师制的实施及管理也是必要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 青年教师有学科前沿的知识储备、旺盛的精力和工作热情, 二者结成对子, 在教学中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2 合理制定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

要保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科学、合理, 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科学的教学体系结构是一个关键。以“加深拓宽课程资源、优化改革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人文教育、提高适应能力”为依据, 以“整体优化、因材施教、学习分成、方向分流、增强适应性、办出持色”为原则来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结构, 要体现“少而精的基础课、广而浅的专业课、多而泛的选修课、新而实的实践课”的特点。

针对高校所在地不同, 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同, 各个地方高校要进行充分的调研, 制定出符合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保证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 与实践教学环节相互结合。在落实制定好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 还要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 全方位的考评其运行效果, 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

2.3 建立与完善校内外课程资源

地方高校教学资源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利用, 是对现有教学资源不足的缓解和补充, 更是解决学生“学”“用”严重脱节的重要途径, 是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桥梁和纽带。

在校内可以建立助课机制, 完善体育社团和第二课堂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按照专项分组, 为低年级专业课或公共体育课进行助课;组织、领导体育社团进行各种活动;开展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的第二课堂训练等都可以充分发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由于地方高校经费紧张, 投入到实践教学建设的经费有限, 校方不可能为各个院系每个专业的学生提供模拟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即使有也是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不尽完善。因此, 学生无法得到专业的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训练。通过与校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能够最快捷地补充和完善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经费、场地、设施更新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依托校外企业资源, 学校既能够缓解校内资源不足的压力, 又能够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健身会所, 它只是体育产业中的一小部分, 还有一大部分像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人等市场, 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各个地方及企业发展状况, 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与地方企业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外, 与社区建立学生志愿者服务实践实习基地, 扩大学校在地区的影响, 为全民健身工作普及开展进行指导, 也是一个实践教学训练的好去处。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设立运动康复方向, 也可与地方医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3 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时, 要把专业实践课的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提出“时间上贯穿, 空间上拓展, 课程中渗透”的全方位实践理念。实践课程能为职业能力提供服务, 为内化知识提供服务。要大大提高实践课的学分比例, 并在每一学期穿插一项社会实习内容。甚至可以和实习基地联合办学, 课堂直接设在健身中心, 开放实践课教学。在体育市场营销学、体育管理学等主干专业课中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明确将实践成绩记入这类课程的总评成绩中, 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在具体实施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中,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重要问题, 这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主动出击, 多方努力, 才能把实习基地建设好, 取得多方共赢的结果, 真正做到“产学研用”一体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Z].山东企业宣传网, 2014-03-13.

[2]陈永军.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0) :1398-141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体育 学生自主训练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72

高中体育教学自主训练与评价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里,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确定由学生自主选择部分训练内容和项目,学生相互合作、自主训练的教学形式,已经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和训练的主要形式。高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与训练中,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指导学生自主训练和自主评价,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变教师带领训练为学生的自主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一、用自主训练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积极性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训练内容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新的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规定,高中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只有40%,而学生自主选修内容(限选和任选)超过了60%。这就要求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式都要进行改革。在教学中要发挥体育教学独特的功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多少年来,由于传统高考的影响和习惯教学方式的束缚,教学基本还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学生练,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难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长期以来,体育教学都是按统一的教学目标,由教师统一示范,统一安排训练,很少有学生去自主训练,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后,高中的体育在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以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体育课中去,是教学组织的新探索点。体育高考的改革,也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学习和锻炼主动性,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对于学生的锻炼和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学习中,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训练内容是学生个性特点决定的,高中的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对体育项目的爱好和学习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学习课程要求的规定内容后,应该适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项目。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爱好去安排学习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训练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引导学生自主锻炼的前提,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选取适合自己个人的训练内容。

根据高中体育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主锻炼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主动性教学模式,必然带动新一轮次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锻炼内容,自主选择训练项目,不是让学生去盲目选择,而是根据课程要求,根据学校场地和条件去开设选修课程。自主选择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实际情况,可以开设的体育课程和训练项目,学生能按自己身体素质的实际,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积极主动地参与。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体育课中,这是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探索点。

二、高中体育自主训练和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主选择锻炼内容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内容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选择学习内容去自主锻炼,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锻炼。学生在教学内容中选择适当的自主锻炼项目与内容,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有效指导

学生的自主锻炼,不是放任自由,教师要加强指导,自主锻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学生自主锻炼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自主锻炼提供条件。在教材内容的统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考核方法等方面开展有效的指导。

3.学生自主锻炼内容及自主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诊断学生掌握了多少技术、达到多高的运动水平,而是对学生锻炼价值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投入教材内容、学习更多的锻炼方法,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选择自主锻炼的项目与内容,要重视教学实践研究。在结合学校体育教师资源情况,采用教学实践对象,在教材内容的统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考核方法等方面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和指导。

[ 参 考 文 献 ]

[1]刘云娜.体育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30).

[2]于静.体育中专学生自主学习的探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王海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15).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篇1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三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自己所学专业无论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技术技能的掌握都趋于成熟,从搜集的数据上来说为预测学生择业适应性更符合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查阅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硕博论文,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自制《大学生择业适应性量表》,经相关专家、教授审定,以及信效度检验和项目分析,保留5个因子,每个因子10题作为正式测验题目,采用5级记分法1-5(分别为完全不符合、不大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对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三共38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份,有效回收率92.1%。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统计分析

对收集《大学生择业适应性量表》数据各因子及总分进行基础性描述。估计数据的集中程度,离散状况和分布情况,描述统计的结果如表1。

2.2 因子分析

对收集的《大学生择业适应性量表》五个因子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因子间相互关系。

从表1来看,我校学生人际交往和学习能力集中程度较高。从均值来看,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择业规划方面较差。

表2中显示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752,它解释了总变异的55.032%;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023,它解释的总变异的20.453%;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为0.890,它解释总变异的17.792%,从累计特征值来看,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3.276%,即约为93%的总方差可以由前3个潜在因子解释,本研究提取前三个主成分进一步进行分析。

2.3 频数分析

对“择业规划”、“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进行频数分析,了解三个主成分取值分布状况,更好了解学生择业适应性。

2.3.1 择业规划频数分析

择业规划因子共设计10个有效条目,分别标注为:①我有意识地为以后的就业加强各种训练;②我对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要求、内容和责任非常清楚;③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需要那些知识技能;④我已着手参加各种与本专业就业有关的培训或实践活动;⑤我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⑥我经常和老师、家人、同学讨论有关未来工作的事情;⑦我平时常看与本专业有关的书;⑧我知道哪些知识技能是以后工作所需要的;⑨我知道怎样撰写(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制定的)专业计划;⑩我常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频数分析结果如表3。

从全距上、均值,结合百分位数分析说明,我校学生大部分有意识地为以后的就业加强各种训练,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以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要求、内容和责任并不是非常清楚,同时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需要那些知识技能,学习较为盲目;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着手参加各种与本专业就业有关的培训或实践活动,但由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掌握不足,加上不是很清楚哪些知识技能是以后工作所需要的,实践缺乏针对性;虽然大部分学生常和老师、家人、同学讨论有关未来工作的事情,但还是不太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指导,很难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

2.3.2 学习动机频数分析

学习动机因子共设计10个有效条目,分别标注为:①我有很强的获取知识的热情和学习动力;②喜欢学习新知识或新学科,它给我新鲜感,能调动我积极性;③对本专业学科有浓厚的兴趣;④我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⑤在学校学习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很有用;⑥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⑦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成就就要好好学习;⑧进入更高一级的院校继续深造而努力学习;⑨不甘落后,使自己保持强者的地位和形象;⑩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频数分析结果如表4。

从全距、均值,结合百分位数分析说明,我校学生在亲情上都表现出不辜负父母的希望而努力学习;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成就就要好好学习;但是在谈到是否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不容乐观,学习缺乏主动和积极性;在对学校学习的知识对以后的工作是否有用时,学生也表现出所学知识用处不大,说明我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市场需求的针对性;部分学生把进入更高一级的院校继续深造作为学习的目标,希望通过考取研究生为将来更好就业寻找途径。

2.3.3 学习态度频数分析

学习态度因子共设计10个有效条目,分别标注为:①我有一定的抱负,并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作为;②我做大部分事情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③只要我答应的工作或任务,我都尽职尽责地完成;④我对现在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⑤面对大学里激烈的竞争,我总是不懈地努力提高自己;⑥我总是精力充沛、精神饱满;⑦我上课时比较喜欢坐在前面;⑧我上课时经常做笔记;⑨我上课时很少玩手机、或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小说;⑩我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因而更加努力学习,频数分析结果如表5。

从全距、均值,结合百分位数分析说明,我校学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抱负,并相信自己可以有所作为,做事情也保持积极心态,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但也由于专业特点,学生爱玩的天性,大部分学生上课常玩手机或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小说等,同时也没有上课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1.我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较好,但是学习目标较为盲目,社会实践针对性不强,对自己将来从事的专业岗位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不理想。建议学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奖学金制度,增加实践、参加比赛等获得名字的奖学金比重,减少纯理论考试评奖学金的束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大力度培训与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实践。

2.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人才市场化需求,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就业用处不大,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把就业希望寄托在考研上。建议学校对课程教学大纲改革,鼓励中青年教师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如健身俱乐部、各社会团体、社区等,合作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

3.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抱负,但学校考试制度的简化、易化,加上体育专业学生爱玩天性,学生容易受不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较为堕落。建议对主干核心课程管理规范化,严格考试制度,同时学校也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股息,应该向国外大学教育一样,不是培养大众化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

参考文献

[1]陈立农,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困惑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7-10.

[2]劳毅.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培养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40-41.

[3]程致屏,等.我国体育系学生择业态度相关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3):3-12.

上一篇:博客空间下一篇:猪场的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