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教育

2024-08-08

社会体育教育(精选12篇)

社会体育教育 篇1

摘要:由于教育体制的持续改革, 学校也逐渐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给予重视, 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 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文章通过对体育教育评价与体育教育改革的阐述, 分析了我国目前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育评价,体育教育改革

在传统教育体制中, 并没有对体育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对学生的体制质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一、对体育教学评价及考核的看法

(一) 建立合理的评价观

运动作为人的天性, 应当尤为引起青少年的喜爱, 可是由于年龄的增长, 学生越发对体育课感到厌烦。而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错误的教学评价方式, 让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在进步或者在锻炼中获得的成效。较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 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有所影响。所以, 创建合理的评价观, 通过将单一的评价观转变成多角度、多方向的综合评价, 重视学生在体育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及身心的发展, 加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尤为重要。

(二) 运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结合的不同评价形式

素质教育的提出令体育教育更为繁琐, 其具有较多人文因素, 不只是发展身体、加强体质, 还要培养完善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顺应社会能力等。而这些人文因素并不容易被量化, 因此单一的定量或定性评价并不科学。而对于使用单纯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体育教育活动进行评定, 只会对应试教育更为误导, 因此一定要使用过程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评价形式, 才可以对学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 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和评教制度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属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者, 只有亲自体会的内容, 才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 比如爱好、情感、毅力等。只有透过自评才可以获取真正的材料, 这在较大程度上, 也建立了学生指导自身制度目标进行体育锻炼, 提升本身素质的能力, 对于终身体育的构成和贯彻更为有利。为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还需要进行他评, 也就是综合老师的考核内容, 依照评价准则对学生的健康与否进行评价。

因为教和学是双向的活动, 定期有学生对老师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展现出教学的民主性, 提升教学质量, 转变教学工作, 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相互促进。

二、体育教育评价是加快体育教育改革的有效方式

(一) 将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摆在首位

这是由于当前人们越发加强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 而健康素质包含的范围较广, 主要有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这些均是学生在成长阶段一定要掌握的, 只有在学生学习的阶段, 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打造, 才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而对于体育教育的改革而言, 则是给学生打下良好身体基础的方式, 也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体育教育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利, 也为学生美好的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并成为加快教育改革的前提。

(二) 将社会评价体系当做评价学生健康素质的表现

当前, 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 对学生近期状态的评价分析, 探讨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 为综合学生实际状况对学生的健康素质进行评判, 这样的形式主要处在教育评价的中期和远期。可是, 对于体育教育评价还具有一些问题, 如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 就不再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 进而令学校的体育课失去意义。在调查评价过程中, 因为需要考量的因素较多, 并且统计方面也较难做到统一, 这些问题始终对体育教育的发展造成影响。可是这些并非无法解决, 只是通过以上问题可以了解,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欠缺一个完善的体育教育调查体系。所以, 体育教育的发展及改革, 应当从这方面着手。

(三) 加强对学生不同体育实践能力的评价

目前学生的体育达标程度依旧是评定学校体育课以及学生体质的重要根据。这些数据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体现体育教育质量, 至今还说法不一。在执行学校体育课程评价里, 关键问题并非是要透过改革单一的体育考试制度来权衡学生素质, 而是还需要科学测定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乃至实际参与锻炼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 一定要转变当前由于不同因素影响而必须执行的“大锅饭”式的教育方式, 并且要将重点摆在评价学校是否对学生健康素质进行了培养方面。

三、结束语

体育教育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一个分支, 其具有本身的规律及特征。所以, 创建现代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一定要综合学校体育改革, 从整体上审视当前体育教育体系, 不论是制度方面还是结构方面都要仔细分析, 完成体育教育系统的结构优化。体育教育逐渐具有了产业的品质, 所以, 应当通过市场的视觉来评价培养学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脱离了社会与市场, 学校的体育教育只能称为空谈, 变成单一的发展形式。

参考文献

[1]杜健康.“新课改”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109-110.

[2]梁斌, 文建生.高校体育教改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 :87-90.

社会体育教育 篇2

三年前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体育学院选择了体育教育专业。如今已是临近毕业的大三学生,对体育教育也有了颇多的看法。“体育”一词与“教育”,都不是陌生的词眼,然而将他们融为一个词——体育教育之后,却有多少人能明白它真正的意义呢?

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论》一书中,对体育教育做出如下解释:“体育教育”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辅助性的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和专门体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教育性和教学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育是教育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很多人才都是从体育领域走出来的,相信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心中存在很多。所以在我看来,体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体育教育主要包含了几门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等。实验类课程有人体解剖、人体生理、体育保健。有些课程以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看来体育教育专业丰富的教学课程涉及各个方面,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例如社区的体育指导员,运动员的训练员,公司的活动策划,健身教练,以及体育教师无一不能胜任。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考虑的一定是未来的发展的道路是否能畅行无阻。很多人刚进入体育教育专业前一定都犹豫过,害怕过。当今国民体育薄弱,就拿足球为例,注册人数不过十万,而日本却有上百万之多,这个差距是明显的,因此有这样的害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三年来我对体育学习的逐渐加深,让我越来越觉得自己选择的体育教育道路将使我终身受益。生活条件富足了,人们享受生活得方式也就不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现在全运会已经顺利进行之中,全民健身已是大势所趋,这场全民全运,将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健身行列之中。当然对于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国家“阳光体育”活动的普遍开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也就成了全社会关注的体育教育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保证孩子们有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又如怎样科学合理的指导他们锻炼身体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但此重任。所以说作为我们体育生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把眼光放大,高瞻远瞩,才能看得更远。因此我们不能松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将体育事业进行下去,让跟多的人从事体育,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体育,让祖国未来的一代健康成长。当然体育教育不仅仅只对课堂内,在我看来,体育教育专业的人们应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小到社区活动,大到国家体育局,都有我们发展的空间,所以我们不能把眼光放的太低,要将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即使在专业不通的岗位,我相信作为一个体育教育专业的人都能游刃有余。

当今社会逐渐夸大了社会体育的概念,例如现在的阳光体育,全民健身,不再仅仅是校园内的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区别从目的上来看,社会体育是亿万群众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的身体活动过程,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交友合群的效果。而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高校教育不仅仅是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关键是通过高校学习,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并通过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与指导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能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并影响和带动他人参与体育锻炼。社会体育对应的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而体育教育对应的人群仅仅是学生,看似毫无关系,实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学校体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意识,一般理解为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只有认识了终身体育的价值,锻炼才能成为自觉的行动,也只有在一定兴趣的前提下,身体锻炼才能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成为终身的行动。有量的事实表明,成年人走上社会后,那些能够坚持终身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都是在学校期间养成的。

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就能促进他们在身体朝正常的方向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其次,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此外,学校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高了实践环境,并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正确的体育观点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自我设计体育锻炼计划和自我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的能力,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己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在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政策下,促使体育教师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意识,努力更新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由过去的侧重传授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现代化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的传授,由“技术型”向“智能型”转变,由传习运动技艺向终身受益的体育教学转变,成为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组织者,学生科学锻炼的咨询者。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应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发挥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要因材施教,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以终身体育教育为前提的学校体育要将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外活动等协调地统一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的职能在完成教学,实施单纯的教学职能外,还将指导校外活动与竞赛,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促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形成最佳衔接,那么,体育教师应成为学校体育多样化教学和多种职能的组织者与实施者。

社会体育教育 篇3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文教育;体育教育本身含有独特的人文教育元素,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教化、审美情趣的培养、内心精神世界的引导和个体的社会化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与意义;人文教育是高校体育历来就有的育人成分;高校体育“重体质、轻灵魂”、“重技能、轻文化”、“重课上、轻课下”、“重功利、轻人文”的现象积弊很深;高校体育人文教育能够有效地弥补高校体育乃至高校科学教育的缺陷,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体育文化教育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经过规范设计的高校体育文化为载体,濡化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形成和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文化教育。具体含义包括:

第一,人文体育观,或称体育人文精神,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内容之一,即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归宿,高校体育要全面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突出学生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关怀学生的生命健康,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二,体育文化内涵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内容之二,包括体育本身所蕴涵的哲学、艺术、历史和文学知识,以及体育理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规范等。

第三,它具有人文性、隐蔽性、濡化性、高等性、多样性、持续性和依附性特征。

第四,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载体是大学体育文化,经过规范设计,濡化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而成为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要素,包括高校体育精神文教育要素、高校體育物质文化教育要素、高校体育制度文化教育要素和高校体育行为文化教育要素。

第五,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全面的、系统的体育文化教育,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是科学与人文有机融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系统教育。

首先,科学教一育与人文教育人者不可偏废,倘若有一方有所缺失,那么教育势必会受到限制。就大学体一育而言亦是如此,人文教育是体育原本就有的一育人成分,也是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体现的一种特有的育人价值,如果偏重于科学教育,那么高校体育就会徘徊于一门体育技术课程、或几项身体机能运动等教育的怪圈之中,只有融入人文教育,体育才能真正成为大学之教育,发挥其育人的本质功能,有一效地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次,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对体育的需要是多元的,包括增强体质、健身、键心、休闲、娱乐、社交和健全人格等等,如果仅仅依赖于体育课程教学这种单一的体育组织形式,是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的,因此需要与课下(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除了鼓励学生自发地组建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竞赛活动以外,学校也要定期组织开展如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讲座、校运动会,以及校际之间的体育比赛等活动,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强调不但要通过有形的、多样化的体育组织形式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训练技艺和增强体质,还要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隐性的文化环境建设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核心思想是“文化育人”,其机理是,高校体育文化濡化的发生机制和大学生主体内化的接受机制构成的互动机制:发生机制是通过暗示、感染、模仿和从众等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持续不断地接受外部信息刺激,并获得适应的过程;接受机制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现象,是一个由接受主体对外界体育文化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感知、选择、整合和内化多环节构成的连续整体的认识过程。

高校体育人文教育要素设计应遵循原则,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相结合原则,“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相融合的原则,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原则,理论指导与实践反馈相结合原则,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社会体育教育 篇4

单纯的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要的是学生在业余时间也能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才能从真正上塑造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终身体育教育的概述

终身体育就是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独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进行独立组织体育比赛或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得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在业余时间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使得这种体育意识贯穿于其一生。

同时,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方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内容中,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习惯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实现人才培养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2、我国大学终身体育教育现状

2.1、成就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课程设置越来越多样化,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和需求,如设置了常见的羽毛球、篮球、长跑、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同时,增加了诸如健美操、武术、网球等体育项目。而且在班级设置方面设置了专门的兴趣小组让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在一起锻炼,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大学积极鼓励学生自创体育爱好社团,如跆拳道社团、滑板社团、街舞社团等,通过社团进一步提示了学生业余时间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技能。

2.2、存在的不足

尽管在终身体育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一,终身体育意识有待加强。从教师方面看,很多体育教师只是进行了相关的体育技巧教学, 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养成开展体育锻炼的习惯。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对于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体育课只是走过场而已,缺乏重视程度。

第二,在体育设施方面,部分学校由于资金问题,在体育设施及配备方面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体育教学需求,很多体育课程很难展开,使得终身体育思想仅仅是纸上谈兵。

第三,考核制度缺乏。受到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体育课的考核仅仅是走过场而已,体育技巧及专业知识考核力度较差,这些考核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体育教育游离于整改教育要求之外,同时加大了对体育锻炼的轻视程度,使得终身体育思想难有生存之机。

3、终身体育教育对策

3.1、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性地位只有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质,才可能在实践当中加强锻炼身体,使自己的身体状况达到最佳。 为了使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锻炼,可以自由选择锻炼项目,以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可以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加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3.2、有效应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不但要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而且要重视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达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如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比赛、足球俱乐部篮球协会等。 在有效应用这些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引起了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有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

3.3、大力建设校园体育文化

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意识到体育文化氛围在教育当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得以保障。 当前,很多学生在大学中需要面对很多压力,自己认为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况且本身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自身健康状况受到了严重影响对于这一现象,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有效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秀的体育文化环境。

摘要:在大学教育中体育教育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国民体育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终身体育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叙事(体育任天水) 篇5

----------体育教育叙事

我们学校是县重点初中,体育课一直按国家要求正常开足开齐,作为体育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的我,基本做到体育课大胆创新,务必每次课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健身锻炼效果。我在上课的开始部分习惯于让学生喊出口号:“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实践证明,口号能调动学生体育课的激情。

我们学校的田径操场在修塑胶跑道,体育课只能在教学楼下和楼前的广场和树林下,进行体育课教学。冬季提倡适当跑步锻炼身体,冬日暖阳的天气里,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热情很高,非常想在阳光下游戏、做运动。我上午第四节课是七年级30班的体育课,学生们提前几分钟就在教学楼下整齐的站好队,体委整队检查出勤情况,并向我报告。我和学生师生问好,说明本次课教学设想、目标和要求,然后按照惯例由体委带领学生成一路纵队绕教学楼慢跑五分钟,我播放跑步音乐在后面跟随,绕教学楼和小广场一圈大约300米,五分钟大约五圈,学生慢跑下来基本能达到热身的效果。冬天里最好的运动就是慢跑,学生们大约跑3圈的时候(我跑的慢落后到队伍的前面了),有个男生气喘吁吁的跑到我面前说,有个男生头碰到了墙角上,流血了!我迅速跑到出事地点,看到一名男生手捂住额头,手缝里流出了好多血,血流到脸上,其他同学帮忙用手纸擦,学生围拢过来,场面失控,男生女生都惊讶的不知所措。我急忙疏散围观的学生,并招呼体育委员把学生带回教室,看着上自习。我小心的搀扶着受伤的学生前往班主任的办公室,同时询问受伤原因,观察伤情,安慰学生不要害怕,鼓励学生坚强面对。班主任不在办公室,可能在上课,我让一名学生去通知班主任,又让一名教师打电话给校卫生室余医生,让校医做好准备。我呵护着受伤学生很快到了校卫生室,余医生给受伤学生清洗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这时候班主任也及时赶到,班主任了解情况后及时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要求家长尽快来学校一趟。十分钟左右家长到了,校医说明了伤情,额头撞墙造成的开放型伤口,大约一厘米,已经清洗、消毒包扎好了,过几天就愈合了,请家长放心。班主任又向家长说明学生受伤的原因,跑步的时候和其他同学打闹着玩,猛一回头碰到了墙角上,是学生本人不小心造成。家长听后,态度也很诚恳,对班主任和校医表示感谢,然后向班主任请假,带着孩子就离开校园。家长还对班主任说,心里还是不放心,打算去县医院进行缝合,这样伤口愈合的快一点,并强调医疗费用自己可以通过农合报销,决不会给学校添麻烦。校医说,学校学生都有意外伤害保险,住院和药费也可以在学校通过保险公司保险。

学生家长走后,我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疏忽造成学生受伤深表歉意。同时,我也进行了体育课的反思,开始部分我没有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身为体育教师,没有能够时刻监护着学生的安全,这就是最大的责任。我应该预见到,围绕教学楼跑步,学生距离墙壁太近,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学生缺乏自我保护,很容易受伤。另外,校园的地面都是坚硬的水泥地,不适合学生长时间跑跳,对学生的骨骼发育不利,地面坚硬,学生摔倒很容易造成受伤。

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高涨,需要体育教师适当的控制运动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在教学楼前的广场做轻松的游戏,或者做广播体操,让学生在教师的监控范围内健康快乐的做运动才是最安全的。正是我的疏忽和懒惰,没有预见到可能的安全事故,没有陪伴学生一起跑步,才出现学生打闹,以至于出现意外伤害,我很惭愧和自责。

学生体育课意外伤害事件时刻警醒着我,时刻提醒我端正教学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体育课做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让学生健康快乐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希望。

在我校体育组教研会上,我也把自己的课堂感悟分享给了其他体育老师,并要求他们引以为戒,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尽可能的上室内课,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体育课学生伤害事件。

利辛中学:任天水

2015年12月1日

描述:

在体育教育中实施终身体育 篇6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的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目的,着眼未来,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体育课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欲望,进而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魅力,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悲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主动地、创造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做好铺垫。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教师要努力发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模仿力很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

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体育知识、基本的人体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以及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

要促使学生养成自律性锻炼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认真锻炼,从点滴做起,引导学生落实自己的锻炼计划,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

总之,终身体育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要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终身体育基础。

社会体育教育 篇7

早读书声琅琅, 跑操口号震天, 上课聚精会神, 自习鸦雀无声, 讨论热火朝天, 活动生龙活虎……使人意想不到的是, 这竟是一位体育教师出生的校长所领导的学校面貌。

带着无比的崇敬与仰慕, 笔者今年暑假以来多次拜访和电话采访了浙江省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的潘永祁校长。下面就是潘校长的成长轨迹和他的治校治学理念以及他所领导的学校取得辉煌成绩的采访写实。

不懈追求进取赢得成功人生

潘校长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 人生的黄金年代——中小学学习阶段正赶上大跃进结束恢复期和文化大革命初期, 中学毕业即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 下放到农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体力劳动。由于下放农村期间劳动勤恳、思想表现突出, 于1974年被县推荐进入湖州师范学校体育专业学习, 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安吉姚村中学任教, 三年后调往安吉孝丰小学任教, 同时完成了体育教育专业专科函授学业;因体育教育工作出色加上安吉三中扩大招生规模需要, 于1985年被县教育局破格抽调进入安吉三中任教。因教育工作踏实肯干且初步显现出领导才能, 潘校长从担任学校体育教研组长开始, 很快被学校破格提拔担任德育处主任, 且其担任学校中层领导期间,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市德育先进工作者;199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并显示出卓绝的领导才能被市教育局提拔为安吉三中副校长, 1999年再次被提拔担任安吉三中校长, 任校长期间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完成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和教育管理硕士研修班函授学习。2000年因安吉三中教育的整体成绩全面超过当时的省重点中学, 被调任至新建的省重点中学安吉高级中学担任第一任校长。2007年因年龄超过规定, 在安高校长换届之际被调任安吉县人民政府专职督学, 2010年临危受命担任私立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校长。

潘校长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 为人正直、工作努力、成绩突出, 几乎年年都获得各种先进荣誉称号, 并且在担任安吉高级中学校长以来还不断兼任重要社会职位, 其中市级及以上的就多达十项次, 如:浙江省优秀教师、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州市名校长、湖州市人民政府督学、湖州市人大代表、浙江省六校联谊会会长等。

深挖体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

受传统体育观念影响, 很多人一贯将体育的主要功能单纯地锁定在健体、爱国等层面上, 而潘校长认为, 体育功能远远多于这些, 学校体育教育除了具有身体教育功能以外, 还具有品德、智能、心理教育等功能, 只有充分重视、挖掘并发挥好体育教育的功能, 满足学生品德教育、智能教育、心理教育的需求, 才能更好地拓宽素质教育的渠道, 才能使体育教育成为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动机, 并真正推动素质教育。

潘校长认为:中学阶段的学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缓解这种压力, 使学生能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是中学教育的目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体育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可以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 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这也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办学理念。尽管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样繁重, 但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热情却是空前高涨的, 只要在课外活动期间走进校园, 就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健美操和跳绳等, 组织形式有学校、年级、班级、个人……亮丽的校园体育文化风景总会让来访者啧啧称道。

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 以“晨间跑”为抓手, 拓展学校的德育途径, 推进德育和文化教育

学校将学生晨跑不仅仅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的一项举措, 而且将其拓展为学校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和学风建设的一个载体。为健康的身体而跑、为班级荣誉而跑、为良好的校风学风而跑、为祖国工作50年而跑、为与家人幸福生活一辈子而跑, 晨跑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实际行动。因此, 每次晨跑各班都能呈现出一片“步伐一致, 口号震天, 精神抖擞, 气势如虹”的景象, 通过晨跑及其评价和反馈, 培养了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激扬了学生的蓬勃朝气, 树立了优良的班风、学风, 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教育和学风建设, 也为进一步搞好文化教育打好了思想基础。

第二, 以俱乐部为载体,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的喜好, 学校逐步建立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跳绳等体育俱乐部, 并与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务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群体性“阳光体育”活动。通过开展春季足球联赛、秋季篮球联赛、冬季拔河比赛、体育节、校运会等一系列体育活动, 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队参与县、市、省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在提高体育特长生运动水平的同时, 也张扬了他们的个性魅力, 并为普通学生树立了榜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勇于教学改革优化体育教育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革新, 体育教育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和持续发展, 当然也离不开改革与创新。

早在1996年, 安吉三中就先于国家体育新课改开展了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按学生兴趣分专项进行选项教学, 这项改革就是时任副校长的潘永祁老师提出来的。

根据当时的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配备的实际情况, 学校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羽毛球、健美操6门专项课程, 拆开原有行政班按兴趣重新编班, 并在全盘选用高中相关教材的基础上, 适量引入大学相关合适教材开展专项课体育教学。但考虑到师资不足等实际情况, 当时只在高二年级进行了尝试。在教学改革探索中, 全校体育教师分专项不分家, 不断在一起深入探讨, 并逐渐形成共识, 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教学效果看, 这项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年就基本做到了“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1997年4月, 湖州市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安吉三中举行, 6位体育教师同时分专项开课, 令全市观摩的同行们耳目一新并获得一致好评, 这对安吉三中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是一种鼓舞, 也为学校以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坚定了信心, 而且, 现已开发了校本教材。

这项体育教学改革领先于全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5年, 领先于按学生兴趣分专项进行选项教学的同类学校10年左右。潘校长的这项教学改革至今仍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活力, 也为安吉三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功绩。

正因为安吉三中体育教学改革走在了当时全省的前列, 体育特色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被省教委确定为杭州师范学院和湖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等院系的教育实习基地。安徽宁国多所兄弟高中学校、嘉兴三中、萧山中学、桐乡市中学等省内中学也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实抓软硬建设打造体育特色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物质基础, 体育师资等软件条件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文化基础, 在搞好体育教育的同时打造学校体育特色品牌离不开这两个基础。

潘校长一直非常重视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他任职过的三所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都达到了国家一类办学条件。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只要是学校体育教育和打造体育特色所必需的, 都会一律给予满足。充足的场地器材配备, 拓展了学生体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 为学生发展体育兴趣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为学校的体育特色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大力投资建设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同时, 潘校长也非常重视体育教育软件条件的提升, 尤其是在提高体育师资水平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 制订各种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保障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并形成一整套体育教师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 按照学校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高水平、有一技之长的体育教师;

第三, 组织安排在职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

第四, 给予体育教师工作成绩相衬的待遇和奖励。

在潘校长所任职的学校, 体育教师深刻感受到“有为才有位”的真正含义, 体育教师在他的领导下, 无一不心甘情愿地主动努力工作, 无一不在短短两三年内就成长为出类拔萃的教师。

有了良好的体育软、硬件做基础, 打造出自己的体育特色教育品牌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所以, 潘校长历任过的学校有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的, 有被确定为省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集训基地的, 并全部成为省级体育特色学校 (安吉三中体育特色是田径, 安吉高级中学体育特色是羽毛球和足球, 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体育特色是篮球) 。

比如现在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的篮球特色教育, 就是以年年举办篮球文化节显现其学校对篮球特色教育的高度重视, 以“班班有球队”充分彰显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的普及性, 以“周周有球赛”显现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的常态性。

善用体育规律助推文化教育

最佳体育竞技状态的形成有赖于训练体系对运动员所施加的影响 (包含训练手段与方法、各训练周期运动量与强度的控制以及生物钟的调整等) 。把体育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引入到高考文化考试前的调整, 帮助学生调整了高考期间的生物钟, 把高考前的心理状态、思维活力调整到最佳状态, 使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潘校长在介绍他的经验时说:“在高考前一个月开始按照高考的考试时间安排作息, 对学生进行生物钟调整, 具体细化到上课时间、睡眠时间、每天体育活动时间都按照高考的时间进行调整;安排一周作为一个周期搞一次模拟考试, 以保持考生的思维活力和高考考感。同时, 为避免学生因高考临近导致压力过大的心理失常和休息不足, 为保证考生有充分的休息调整时间, 以保持优良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在保证不间断课间操的情况下, 学校推出了一些积极的休息方式并给予充足活动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地休息, 比如, 要求学生人人必须参加每天至少一个半小时的体育活动, 班主任全程参与, 体育教师全程监控学生参与情况、运动量和强度并给予必要指导;学校安排课间、午餐和晚餐期间、体育课外活动时间播放轻松悠扬的轻音乐等。”

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手段使得学校高考、中考成绩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实施这种调整方法的前几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中2000年高考就以普通高中全面完胜省级重点高中的神话而被领导、同行、家长所称颂, 一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成为当地教育奇迹和高考神话。

这是潘校长把体育规律引入到文化学科的一个成功之举, 十多年来, 潘校长的这个经验不断被省内外上百所名校效仿学习并推广出去。

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育改革 篇8

一、体育教育改革的背景

目前, 我国体育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迅速发展时期, 面对体育教育改革深化的浪潮, 体育教育在深化改革中获的新的积极成果。在深化改革实践中, 人们已经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要彻底摆脱封闭状态, 必须从体育的教学目的在深化改革中活的新的发展思路, 从体育教学的目的, 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等全方位开放, 将体育教育融入到全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坚持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注重体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使体育教育从专业走向综合的发展势态。把体育教育中的技术专业与体育内涵的知识和智慧有机的地结合起来, 形成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 使专业性的体育教学向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发展, 这样能够使体育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要把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引入到体育教育中去, 将体育教育贴近民生, 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这就是体育社会化的要求。

二、体育社会化的价值存在

体育社会化是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是指体育向全社会各界渗透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指它是一种教育和健身的手段, 而且是丰富人们的文化交流, 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半个世纪以来, 新中国在高水平竞技体育取得辉煌的同时, 全民健身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大大地促进了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举例来说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已有5亿多人次达标,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和企业高达50多万所, 城运会、农运会、公运会等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活动, 都新增加了大量的群众喜爱的项目, 有利于鼓励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热情, 有利于促进体育社会化, 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从大的方面来讲, 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象征, 而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 全民参与, 全民健身。因此在提升国家公民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众所周知, 国际奥运会的各个国家的参赛运动员水平可以说都是代表了本国最优秀的身体素质, 而在1959年, 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男子单打冠军, 以后,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又相继为中国夺得了几十个世界冠军,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乒乓球也被誉为“国球”。更是在别的项目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又何尝不是体育社会化所带来的好处。总体来说体育社会化是大势所趋的, 是利国利民的, 是势在必行的。

三、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育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制订主要是国家行为, 全国在一个模式的培养下, 不仅不利于人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还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还抹杀了体育教育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满足不了社会丰富多样性的需求。体育社会化是体育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的, 是全民化、终身化的教育, 是体育内容、形式、功能日益丰富多样化的反映, 它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创造型的人才,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同时呢, 我国民族较多,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显然, 我国目前统一的体育教育模式, 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针这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两方面来入手, 一方面在学校有关体育教育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灵魂, 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适应21世纪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提高教师待遇, 稳定师资队伍。其次, 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技能训练, 引进高层次人才, 改变当前教师知识结构不合乎现代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讲, 体育教育要面向全社会, 就代表它不只是属于学校的活动, 社会上的各界都应全民参与到其中。“体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体育教育要向着大众化、小龄化方向发展。在地方应多修建健身器材, 以便于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些运动。多组织和举办民间体育活动, 例如农村的秧歌队、地方人民的运动会等。这些都有利于体育教育面向社会化, 加强体育宣传, 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到体育锻炼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新世纪体育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体育教育专业要积极适应面宽、应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体育社会化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符合当今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是一种必然的要求。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 对体育社会化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 从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态势和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全新视角, 论述了体育教育目标以及其面临着社会化的必然进程。由此得出, 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深入改革的形势下, 体育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渠道。

关键词:体育,社会化,教育改革,体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76-77.

智慧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 篇9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 “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促进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推动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教育社会化服务势在必行。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跨界协同、模式创新, 全力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总部设在北京丰台科技园的云校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推动“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进程, 深入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实践, 将“互联网+”与学校传统教育全方位结合, 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质量, 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经过几年的发展, 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域2万多所学校, 四百余万学生群体, 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教育信息化智能平台之一。

融合创新 共享发展

立足“三通两平台””教育规划的实施, 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坚持创新、融合、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把创新摆在智慧教育云平台发展的核心位置, 以开放的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撑的关键,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推进学习模式、学校形态、教育管理的创新, 把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面向全国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平台, 促进区域共建共享,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国集中供给。云校为各省市教育局构建专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方便对各个学校进行全方位管理;云校为学校提供集学校信息发布、教学教务管理、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化管理服务, 为老师提供集备课、教学、进修、交流为一体的一站式办公服务, 为家长提供全方位了解孩子成长的家校互动服务, 为学生提供集上课、答疑、测评为一体的一站式学习服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 为教育部门产出学业诊断、教育智能、区域教学质量评估等教育教学优化解决方案。

根据智慧教育云平台的顶层设计, 云校为学校管理者、教学研究者、教育行政人员、学生、一线教师、家长等六大人群提供服务。

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云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校园内不同业务系统的服务综合集成平台。从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家校互动、移动办公、考勤系统、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帮助学校提高教学教务管理效率, 将学校管理、OA办公、运营管理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在设计理念、功能设置、内容提供方面满足了学校的实质需求。云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功能:1.学校管理平台:校务管理、教学管理、考勤系统、OA办公、统计分析系统;2.家校协同教育平台:家校即时通讯系统、家校协同教育系统;3.学校微网站平台:手机微网站和PC端双网站;4.移动办公平台:基于手机及PC信息共享的校园APP。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已经覆盖全国十几个省市区域, 帮助一万多所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

云校教学资源综合系统包括文库、视频、题库、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云校文库整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课件素材、备课教案, 为老师提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 还提供权威的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材和课件下载, 为老师提供强有力的教研工具。同时支持文库、视频、题库、数字图书的上传以及管理。

云校教学资源综合系统将更多的资源进行传递, 打破班级的围墙、学校的围墙、城市的围墙, 通过云校的这个平台, 让资源流动起来, 让边远地方的孩子也能共享共用, 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师生互动 学生为本

云校慧学系统围绕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互动展开, 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相互之间, 以及与学校空间、学生空间可以互联互通, 形成教教互动, 教学互动;空间资源也能自动汇集和相互推送, 是老师开展学习、交流、分享活动的实用平台。

教师空间功能包括:我的课程、公告发布、我的任务、我的资源、电子作业、记事本、学生问答。帮助老师的日常工作更加清晰、有条理, 方便沟通、简化工作流程。是为广大教师量身定做的教学空间。

学生空间功能包括:快速问答、教学公告、我的任务、弱项分析、天天练习、错题本。方便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业, 对自己功课上的薄弱环节了如指掌。

社会体育教育 篇10

关键词: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民族传统体育

1 前言

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因此,无论是从学校体育教学,还是从人民群众的全民健身来看,都非常需要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人才,作为以培养体育教师为主的体育教育专业,就更加有学习民族传统体育的责任了。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教学方面的论著和文献。

2.1.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为:以山西大学、运城学院、晋中学院、长治学院等4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380名在校本科学生。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现状

认识度是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程度。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程度对于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导向作用。经调查,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现状为:非常了解占18%,比较了解占31%,略有了解占44%,不了解占7%;对传统体育养生的认识现状为:非常了解占7%,比较了解占10%,略有了解占60%,不了解占23%;对民族民间体育的认识现状为:非常了解占8%,比较了解占19%,略有了解占53%,不了解占20%。

由此可以看出,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武术的了解程度较高,不了解的很少。对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不了解程度都达到了20%以上,说明山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对民族传统体育了解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对这一点也非常认可。山西省4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认识情况显示:学生对套路和散打的了解较多。而对于舞龙、舞狮、空竹、风筝等具有特别浓厚地域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情况一般。通过上述情况,说明多数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技术课程的认识局限于武术套路和散打,而对舞龙、舞狮、空竹、风筝等娱乐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现出很少的兴趣。

3.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兴趣程度的调查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无论是以何种组织形式参与的,多表现为自主性与非自主性和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结合。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是影响学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较高的兴趣就可能导致较积极的行为。

通过调查表明(见表1):対武术“非常喜欢”的占12.2%,“喜欢”的占26.2%,“无所谓”的占52.4%,而选择“不喜欢”的则占到9.2%;养生气功类项目“非常喜欢”的占9.3%,“喜欢”的占25.2%,选择“无所谓”的占49.5%,而选择“不喜欢”的则占到15.1%;舞龙、舞狮、空竹、风筝、毽子等传统项目“非常喜欢”的占10.2%,“喜欢”的占33.3%,“无所谓”的占41.7%,而选择“不喜欢”的则占到15.9%;面对选择“无所谓”、“不喜欢”的学生相加已达到60%左右,说明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深入学生心里,有必要也必须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探索与改革。那么他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哪些项目感兴趣呢?依次是武术、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养生。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选择首先是实用性和健身功能,同时也显示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3.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掌握情况

根据表2显示,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掌握1-3种武术套路,而对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根据与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访谈显示多数学生只会踢毽子。这与学校对武术课时设置多,武术方面的教师相对数量多而民族民间体育课时设置少,教师数量少有直接关系。所调查到的学校都没有开设有关传统体育养生的课程,从少数掌握一些传统体育养生的同学访谈得知,他们掌握的民族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多数都由课外学习得到。通过对学生和体育教师的访谈,说明领导重视,保障经费投入是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前提。同时理论、技术教学两手抓,教师定期、间断性校内外交流学习,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思想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之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重竞技、实用,轻传统的现状比较严重,对区域性强、娱乐性强的民族民间体育的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对传统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课程了解一般,对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也一般,没有达到对课程应有的积极态度。

4.2 建议

我省各高校应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课,使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开展得更加顺利。应该加强对于区域性强、娱乐性强的民族民间体育的传播,改变学生重竞技、实用,轻传统的观念,加深学生对国内外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程度和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李日成.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几点思考[J].益阳师专学报,2002(5).

浅析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 篇11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

一、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 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 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 “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解放军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 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 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长征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 “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 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 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 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 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 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 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 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 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 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 年级或学前班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 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心有德育场地宽

當前,一般的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激发学生兴趣。如短绳:除各种手摇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游戏:几条接起来做“四角拔河”比赛;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过独木桥”等等。再如实心球:除面向、背向投掷 外,也可做头上、胯下传球比赛;还可做“赶猪”、打“保龄球”游戏等。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蓝球场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边有树,可用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攀爬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品质。

社会体育教育 篇12

1、社会体育学视角下体育教学的目标

1.1、打破严格的竞技标准,突出人性化发展

社会体育学是让社会大众全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属于大众化教学,社会大众都是社会体育学的教学对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社会体育学对于体育精神功能及社会功能十分关注,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上面所存在的局限性,体育教学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整个体育教学围绕学生体育素质所开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及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素质。将社会体育学与体育教育相连接,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体育教学所具有的局限性,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真正落实到素质教学上面,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

1.2、更加强调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社会体育学的价值观点不断融合到体育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水平,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在竞技上面所制定的严苛标准,积极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态态度,关注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身体及情感的变化,在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人情感的健康发展。社会体育学在与教育教学真正连接之后,体育教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借鉴社会体育学所具有的优势,为学生构建起全面的体魄及精神结构,提高学生体魄的同时,保证学生精神的健康,对于学生今后成长具有无可踢打的作用。基于社会体育学视角下的体育教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并不需要在遵循严格的竞技标准,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身心发展,对于学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2、基于社会学视角下体育教学研究的意义

2.1、于政治有利

大部分人都认为,体育与政治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就好像天和地一样,怎么连接一连接不到一起。但是并不是这样的,在现如今社会内,政治与体育之间还是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并且二者之间也有着很深的渊源。科研人员在长时间的研究之后发现,体育实际上就是国家政治的一种服务方式,能够充分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意志,并且国家对于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作用是充分认可的,并且对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十分关注及支持,所以,体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都会将政治因素考虑在内。

2.2、于经济有利

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状态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体育现在已经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我国一直提出全民运动的口号之后,社会大众对于体育运动关注程度也显著提高,所以对于体育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进而体育运动所拥有的资金成本也就显著提高。体育运动做所拥有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政府及商界。体育界在商界加入之后,生机及活力显著提高。研究人员在研究之后认为,体育界想要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必须拥有专业商界人员的介入,这样才能够保证体育界一直充满活力。主要原因是由于商界在进入到体育界之后,不仅仅能够获得上级,还能够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

3、目前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1、一味的以竞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内出现最为显著并且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仅仅按照竞技的标准对于学生进行要求,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较为忽视。竞技仅仅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主要判断标准之一,并不能够代表体育教学的全部内容,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经常对于这个问题较为忽视,常常认为以竞技判断体育教学的质量,并且认为竞技考核是体育教学的真正含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及技能的训练过于忽视,对于考试及测试的结果过于关注,这种教学模式对与学生个性化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造成了严重的限制。所以,想要真正在体育教育内融入社会体育学,首先就需要对于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及观念进行转变。

3.2、从观念上忽视社会体育学的价值

我国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较为严重的认识,就是对于社会体育学认识程度较低。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及学生经常将体育能力与竞技与考核的成果化成等号,对于体育素质及体育能力训练较为忽视。从某种层面而言,体育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体育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对于体现出体育的精神功能及社会功能,并不是通过学生体育成绩对于学生体育水平进行判断。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中,增加对于体育精神及体育素质的提升,让体育与学生价值观念相融合,这才是体育教育在进行素质改革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

4、如何实现社会体育学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4.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重心由竞技向精神层面的转化

想要真正让社会体育学与体育教育相结合,首先就需要将体育教育的中心进行转化,由原有的竞技为核心转变为精神层面上,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精神,逐渐让学生这体育精神形成一种习惯,在今后的生活内应用,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动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体育教育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真正将社会体育学融入到体育教育内,逐渐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简而言之,体育教育并不是竞技,而是个人竞技精神的提高,这是一种理念,并且还需要将其体现到生活及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上。

4.2、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体育能力发展

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对于学生个人体育能力的发展给与充分的尊重。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对于学生体育精神及体育能力上面,通过制定针对性的体育锻炼,真正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并不是仅仅重视训练的过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体育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对于学生个体上所存在的差异充分尊重,不在使用生硬的体育竞技标准及指标对于学生体育水平进行衡量。个体上的差异决定着学生体育水平,同时也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在专业运动员所擅长的体育运动也仅仅为一项或者是两项。所以,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尽量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4.3、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体育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社会体育学在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表现出社会体育学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及价值。体育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训练,更多的是需要与社会相连接,也就是让体育具有实用性,进而对于社会发展建设具有推动性作用,这样也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性开展。社会体育学能够让学生明白体育训练的真正含义,对于学生抗压能力及调整生活状态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将社会体育学所具有的实用精神发挥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及宗旨都应该体现出该店,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学生今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5、结论

在体育教育内融入社会体育学,不断将社会体育学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及精神功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能够有效突破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局限指,真正实现人性化的教育。对于学生在体育能力上面的发展给与充分尊重,真正体现出体育教学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不在仅仅提高体育竞技成绩。

参考文献

[1]邱亚君,梁名洋,许娇.中国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的质性研究——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J].体育科学,2012,08.

[2]凌占一,董爱霞.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3]刘淑彬.基于全民体育视角分析休闲体育与大众体育教育的改革思路分析[J/OL].体育科技.

[4]覃英.社会文化学视角下湘西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研究[J].现代交际,2016,05.

[5]赵文昌,张丽艳,邵金龙,李琳.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6]梁利民.休闲体育学的学科形成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上一篇:金融失衡下一篇:党和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