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024-09-04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共10篇)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1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田士彬2011年7月26日 10:13 焦念勇于11-7-27 15:20推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初中生在校期间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初中生对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还未形成,因此学校应该多灌入终身体育的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

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2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正确的选用教材是关键,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而不只是作为雨天的教材,可有可无,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夯实“健康”基础,成就“健康”人生

——小议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获得什么

刁镇中心中学焦洪涛

学习完了专题一的内容: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感觉真是受益匪浅,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对于专家老师的诸多理论与观点,我是边看边暗

自点头。我的认识远不如专家老师的认识有深度有内涵,但我做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依然想就这个专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薄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需要获得的就是两个字:健康。当然这个健康包括咱们大家都熟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毋须质疑的,有人认为两者同等重要,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而我始终认为在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学生获得的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许多年前有位专家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人的一生就好像

“100000000……”,“1”代表的就是身体健康,后面的“0”代表的就是你创造的财富呀,职位等等,只有你的身体健康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后面那数不清的“0”,没有了前面的“1”作为保障,后面不管有多少“0”,依旧是毫无意义的“0”。专家老师的举得这个例子,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我也始终把这个作为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当然我并不是说心理健康不重要,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我感觉它的地位不应该在身体健康的地位之上,最起码应该持平吧!我这么认为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在学生们的其他课程中同样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却无法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如果连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一共45分钟的时间,把心理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我们又拿什么时间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呢?

其次就是对于专家老师提出的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却依然兴奋不已,为什么一说这节课咱们练习中长跑,却个个无精打采,谁又能说中长跑的训练比球场上的满场飞更能锻炼学生们的健康呢?所以对于体育与健康课上,对于那些学生不太

感觉兴趣的项目,有时候方法可能比技能与技巧更重要一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达到“乐学”锻炼身体的目标。比如,我在锻炼学生的灵敏性的时候,我会设计好多小游戏,比如“抓尾巴”,把一根跳绳折叠放在自己背后的腰带上,围在一个大圈中,听哨声,抓别人的“尾巴”,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所以这个游戏对于学生的灵敏,速度要求就比较高了,但因为好玩,有趣,学生们玩的是不亦乐乎,这样的锻炼方法在我们体育与健康课上应该是多多益善的。

再有,专家老师说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加个前提,前提就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的时候”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一下。为什么加这个前提呢,因为我在学校带过女生篮球队,女生本来就对这种球类运动就不感兴趣,让这些还没有什么篮球基础的学生去打比赛,结果只能要么“抱成一团”,要么“拿着球满场跑”,篮球队里的学生都会这样,更何况班里那些与篮球几乎从不亲密接触的学生呢,这样的激发只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乱成一锅粥,能达到老师设定的目标吗?肯定不能。所以在篮球课上,基本的篮球技术做为基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跨的步子太大,咱们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运球”?什么是“传球”?更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方法,等学生们把基本的技术学的有点意思了,再通过比赛进一步加强巩固技术,同时掌握一点战术策略,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篮球教学的大概程序吧!否则,我们的篮球课可能真的只是一场闹剧而已。至于如何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技术练习的有点意思,就又回到了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的观点上了,那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多动动脑筋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于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的一点小小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正。

浏览:110评论:26专家浏览2指导教师浏览11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2

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学会生存, 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的理论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终身教育思想也影响到体育教学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转变。学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场所和实现途径。

一、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现状分析

1. 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1) 对全面健身的了解:了解占24.8%;一般占10.6%;不了解占64.6%。 (2) 体育教学对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认识:肯定占23.6%;不好说占35.8%;否定占40.6%。 (3)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很重要占87.3%;可有可无占10%;没有必要占2.7%。由此我们看出, 对于全面健身的了解总体上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也不能够深刻地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一般学生对于体育相关知识的掌握很有限。全面健身计划在学生中虽然进行了广泛宣传, 但由于其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忽视了全面健身计划。

2. 学生对体育的情感

(1)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频度 (每周) :没有占31.3%;1~2次占40%;3~4次占9.1%;4次以上占19.4%。 (2) 闲暇体育情况:上网占35%;学习、看书占30%;什么都不想做占21%;打篮球、踢足球等占14%。从上我们看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态度还是比较积极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但是, 对体育有较深刻情感的学生不足三分之一。在调查中我们得知,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薄弱, 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 也没有太多的情感, 35%的学生和30%的学生选择上网和什么都不想做。

3.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力

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意志力, 这也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前提条件。学生在校期间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旦离开校园踏入社会, 就很难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从上我们可以看出, 每周锻炼1~2次的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40%, 这个比例还有许多学校各种规定约束的成分。另外,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 怕苦、怕累、怕出汗以及怕麻烦等, 这都是体育锻炼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二、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原因分析

1. 学生自身的原因

(1) 是学习的压力。当前家长望子成龙的教育观、学校升学率的灌输、社会舆论导向等, 迫使学生拼命学习, 学生仅有的一点精力和时间差不多都用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上, 体育锻炼和其他一些活动都成了学校的点缀品。

(2) 是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越是年级低的学生, 体育锻炼越自觉, 随着年龄的增长, 到了高年级,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慢慢衰退。例如, 低年级学生做操, 跑步整齐划一, 而且很积极, 高年级的学生做操懒懒散散, 跑800米, 一半的学生要走400米。特别是女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更加明显, 害怕太阳、不想出汗, 体育活动怕脏、苦、累等, 表现出强烈的惰性。

(3) 是学生对体育环境认识的偏差。2008年奥运会, 我国金牌总数第一, 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国金牌总数也是遥遥领先, 但在金牌的背后, 我们全民健身意识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 可见终身体育意识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2. 教师的原因

(1) 体育教师的原因。首先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如果我们的体育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 就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 学生的运动技能有了提高, 他们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其次是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体育教师首先要全面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并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对体育教学要不断更新观念,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这样才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使体育教学见到实效。

(2) 其他教师的原因。首先是班主任。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要立足于平时在学校中多参与体育活动, 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要得到班主任的鼎力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讲, 班主任对体育重视的影响力有时更能胜过体育教师。其次是其他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体育锻炼的意识对学生同样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 提前到学校进行体育锻炼, 或者同学间一起进行晨练, 还有, 不要随意占用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用来补课等。只有学校形成了一个体育锻炼的氛围, 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慢慢形成。

3. 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1) 教学内容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体育教学中如果我们在教材的内容上以学生为本, 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与意见, 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锻炼, 教师借助体育课这个平台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长期的体育锻炼行为。

(2)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要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必须要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我们应当合理应用教学理论指导我们建立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上不断开展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的研究。在实践中, 应建立多种体育教学活动的范例, 并使之以简化的形式固定一个时期, 体现出其简明性、完整性、稳定性、示范性和实践可操作性等特点。

(3) 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双方有计划的外部行为或操作体系, 因而,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要获取“做的经验”需要学习者的直接参与, 要获取“观察的经验”需要为学习者提供间接的感性材料, 要获取“抽象的经验”需要学习者明确教师的语言符号等, 完善的教学方法能直接体现出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改进对策

1. 注重教学的设计

(1) 加强体育理论教育。人的生命在于运动, 体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价值, 进而指导学生终身体育锻炼, 在学生时代就打下牢固的基础。

(2) 教材的选用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育教材的选用要能够向学生传授科学、合理的锻炼原则和练习方法以及预防和处理一般运动损伤, 还包括各类体育比赛的规则。体育教学要采用分层教学法, 男生的教学内容采取对抗性的项目, 而女生可采用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形体美内容, 使体育锻炼充满趣味和娱乐性, 学生只有享受到了体育的快乐才能终身坚持锻炼。

(3) 从体育竞赛中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竞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情感, 而且, 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能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生的锻炼意识。例如, 组织趣味运动会、拔河、跳绳、乒乓球等比赛, 以及篮球、足球和排球对抗赛, 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锻炼, 让学生的锻炼意识更为深刻。

2. 开放型教学的实施

开放型的教学是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例如, 我们在排球双手下手垫球教学中, 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身体状况同体育教师商量着来制定训练的目标个数。在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上可以改变以往的限制学生个性、特长发挥的做法, 不再强调步调一致和整齐划一, 而采用能放则放的某些限制的体育教学。例如, 每次的体育训练准备活动, 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分散、自由慢跑, 整队慢跑不是必须的要求。轻松的体育锻炼环境能保持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 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是极为有益的。

3.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加大健身意识的宣传

(1)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学校体育的工作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加大健身意识的宣传, 大力提升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 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应积极营造良好、热烈的体育锻炼氛围, 设立体育节、健康教育课以及体育选修课等, 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体育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 充分调动一切宣传手段, 如校园广播、校园网、墙报等宣传媒介来宣传体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另外, 可以通过体育知识竞赛和知识讲座等活动, 来熏陶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例如, 适当设置羽毛球场地、排球场地、纵跳摸高器等, 方便学生随时能参与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器材能更多地向学生服务, 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乐趣和参与意识。

(3)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创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关注, 特别是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正面、热情的鼓励。

参考文献

[1]王跃浅.谈如何培养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2) .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3

关键词:终身体育;必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79-02

中职体育课不仅可让学生在校期间打好身体基础,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所谓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人一生都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行为,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这是中职体育必须重视的一项教育目标。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势在必行。

一、培养中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1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机械化大生产逐渐在各个领域取代了小作坊的个体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但是,人们的健康状况却没有因此而提高,甚至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势。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导致缺乏体育锻炼,部分人出现了肥胖、抵抗力差等现代病和亚健康状态。同时,工业及环境污染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工作后的体育习惯主要来自在校期间的学习,尤其是中等及高等学校的体育学习。另外,终身体育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体育锻炼无疑是一种最大众化,也是最实用且时尚的活动,体育活动是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可以使人愉悦身心,增强体魄,陶冶性情,增加乐趣。简而言之,体育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和增强人际交流。

2 中职教育的职业要求。

(1)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开始工作,这个期间的体育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趋近成人化,也是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阶段。中职期间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也是学生向职工过度的重要桥梁,对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阶段的体育学习,能够为学生的学业和将来的工作创造健康的体格,乃至为终身的健康奠定基础。

(2)中职生的就业特点。未来的工作性质,需要良好的体魄来支持。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为企业培养技术性实践性人才。这种人才的工作强度需要健康的身体,除先天遗传外只能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这不单单是工作需要,更是人一生的生活需要。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接受体育知识是中职期间体育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中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1 中职体育必须强调育人育体。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是育人,以传授体育知识为主要目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目标,以健康为核心,以获取体育知识和养成体育习惯为目标。通过系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身体锻炼学习体育技能,此时教师应注意教学气氛的民主和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情,体育教师以情动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付出真情,形成和谐的情感环境,使体育课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重要载体。2,创新中职体育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就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创新的模式中,教师可以选择“动作教育”模式、“快乐体育”模式、“体适能”教学模式等多种,但不管选择哪种,主要的教学目的是重视认知水平的提高。要根据体育学习的学习动机、思维和人际交往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模式,还要兼顾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体育水平、实施的可行性,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更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体现情感体验、人际交往等特点,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开阔视野,广泛借鉴国内外同类教育中的体育教学方式,融合自身教学特点,做到取长补短,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之愉快学习。体育活动有时很单调,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另外,中职体育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体育技能、加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动力就是源自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笔者的做法是将无趣的运动项目变为有趣的体育活动。比如,中长跑形式单调,是学生最不喜欢的体育项目。但对于终身体育的延伸来说,该项活动是最实用和普遍采取的锻炼方式。只要采用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同样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采用接力或分组竞赛的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乐趣。丰富多彩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懂得学习体育技能、培养锻炼意识为的是现在,更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都会乐意参加练习。

4 优化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模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而设计教学。以保证学生乐学、自觉、主动学习为教学方式的标准,创设轻松活泼、愉快平等的学习环境,在此情境下去学习各项体育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一套总体的战略思路,确定总目标: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核心,以促进健康、养成习惯为体育锻炼的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确定大目标:以全面锻炼身体为宗旨,以学习和掌握“三基”为目标,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确定中目标:在大目标的指导下完成各年级体育教学要求:确定小目标:具体完成各年级各类教材的具体教学要求;确定具体目标:确定每一节课中的具体教学任务,掌握一种体育技能,加强健康卫生知识学习。

体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使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宋伟华,浅谈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能力[J],华章,2009,(20)

[2]李源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4

3.1高中学生的体育意志力普遍较弱。体育意志力是指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主动性,是在体育锻炼中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意识。当下我国高中生的体育意志力普遍较差,是因为高中时期学习压力较大,严重缩短高中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高中生体育意志力异常薄弱,例如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考试科目不达标,日常体育锻炼时坚持时间短等,成为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难题。

3.2高中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降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强化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增多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顾忌,如:男女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时,他们会极其担心自己做体育锻炼时的形态,担心自己出丑;一部分女同学因为性特征发育较明显,导致参加体育锻炼时较笨拙。由于以上原因,使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大打折扣,降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3高中生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指导。学生从小到大深受各种各样的学习压力,以及教师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使学生从小养成重视文化课,忽视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忽视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的关注。因此学生除去在体育课堂的锻炼时间以外,没有其他锻炼时间,加之体育场地不足等因素制约,使学生难以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无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篇5

在许多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着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的现象,错误地把体育行为好等同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学生只注重文化课,忽略了体育锻炼,形成了只要学习成绩好,不要身体棒的观念, 造成了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锻炼和健身认识的错误;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已拥有足够的健康,没有必要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影响学生从事体育锻炼不积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教学设施严重匮乏

由于很多小学存在体育课上课班级过多,场地、器材缺乏,人员拥挤,许多体育项目得不到良好的设置,而且体育课主要以实践课为主,忽略了理论课在体育课中的.作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理论课缺少,甚至有的学校取消理论课的开设,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又由于场地、器材不足造成学生无法开展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

当其它课程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时,体育课的理论课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体育的发展。实践课教学往往满足于讲解和示范法, 完整和分解法重复练习与比赛法等传统教学法,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散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未被众多教师所接受。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单一重复,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体育文化的追求,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激发不了学生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

(四)专职体育教师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渗透到体育科学中来,出现了许多以现代化科学为依据的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以及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新的检查、评价办法等,从而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小学缺乏甚至没有专职体育教师,采用其他课程老师兼任体育教师的办法,而大多数体育教师仍停留在原来水平上,不注重学生的课余锻炼,造成学生在健身活动中较难得到正确的、积极的、有效的指导,打击了学生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五)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不感兴趣

许多小学体育设置的内容大多是一些传统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五大项目,它们永远扮演着主要角色,这就容易造成任课教师在这些项目的教学组织和方法上没有创新成份,永远保持一种模式,一本教案打天下的消极态度,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佳,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减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如何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首先,学校行政领导要重视体育,把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到整个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首先学校各个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运用现代立体思维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和提高深层次的价值,从智力上心理上全面认识体育的各种功能,将单一增强体质观转变为多功能的体育观并给予行之有效的宣传。

其次,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体育资源,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渠道排课形式,打破以往第一、二节课不排体育课的传统模式;扩建和维修场地设施,改善场地条件,改变器材缺乏状况,保证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动机培养的起点,它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动员其心理的积极性。小学体育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坚持终身的体育锻炼,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注重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切不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抹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强制体育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体育锻炼产生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健康、体质、心理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

第一,改革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有利于掌握两三项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的运动项目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建立健全的课外体育激励评价制度,创造课外体育活动的氛围。我们在强调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的习惯,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主动积极地走向终身体育。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与方法;体育锻炼的技能;自我设计、检查、评估体育锻炼活动的能力;自我组织管理集体运动的能力。

第三,体育成绩的评定。应进行客观、公正的多维评价,包括体育理论知识的评价;某项运动的技术、技能的评价;进步幅度的相对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性的评价。

例如:在进行30米加速跑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起点或终点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创编游戏通过游戏进行练习。总之教师在课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调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做到“课始,趣生;课中,趣浓;课后,趣存”。

(三)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通过体育的实践与理论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懂得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长寿在于运动,明白为什么要锻炼身体和怎样锻炼,克服盲目性,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懂得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和事业的辩证关系,懂得怎样遵循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以及根据年龄、性别、体育锻炼基础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的安排好运动量。遵循全面、经常、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兴趣、能力和水平。在培养兴趣、爱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多种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制定锻炼身体处方能力,自我评价医务监督能力等。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逐步培养能力,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提高了体育锻炼的能力,因此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四)教法注重多法结合,互配使用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育现代*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现在,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如:教师在一节课中可多次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和讲解保存到多媒体课件中,然后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反复播放。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难度大、复杂的动作过程,甚至学生练习的动作等,都可以用录像的方式把它们录下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一些重大的体育比赛、精彩优美的体育动作、学生普遍喜欢的体育项目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这样,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使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用的又一重要手段,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使他们喜欢体育,乐于参与。

(五)教学内容丰富,不枯燥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律性缺乏,活拨好动;具有好奇心强,心理活跃,易疲劳,易兴奋,疲劳机体恢复快等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间歇性的教学。使学生接触多的内容的同时兴趣不减。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等,并从实践课放手进行活动练习,在练习中抓学生学习的敏感点,即时点拨释疑;抓学生的闪光点,即时表扬,以点带面;给学生提供多个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抓好场地器材的布置,诱发学生练习的热情;抓学生和谐的人际氛围,在民主的气氛下完成练习。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同样的行为,共创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六)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视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根据体育教师的不同特点,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在职和脱产,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法,多方面、多形式、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积极为体育教师提供和创造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体育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定期进行体育教师业务水平考核,促进体育教师工作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是实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

四.结论

(一)小学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仅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6

论文摘 要:本文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机会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

2 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7

1、终身体育的概念、意义、地位

1.1、终身体育的概念

终身体育主要指人们根据个人意愿而进行的贯彻一生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与学习或者接受各种体育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终身体育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织部分, 其与终身学习教育相同, 均是人的自主自发的并且贯彻终生的教育, 其要求个体的人根据自身主观条件开展自主体育锻炼, 并且其进行的体育锻炼以及活动等大均是在没有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的前提下自主进行。简而言之, 终身体育主要有二层涵义: 一是要把体育学习和参加身体锻炼作为人们一生中的重要内容;二是以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依托, 以体育的系统化和整体化为方向, 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和时期开展体育参照学习, 参与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1.2、终身体育的意义

终身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共同目的都为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并为人们从事其他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从而提升人们的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并且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改善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解决现代社会高速快速发展而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 丰富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使人们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在我国高校, 终身体育的推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相对欧美国家而言, 我国的全民体育的开展成效并不显著, 人们的整体身体体质都不高。而欧美国家大学时期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环境, 高校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然而我国高校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以后, 大部分学生放弃了高中阶段的“敢闯敢拼”的精神, 而选择“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 不仅学习上有所松懈 , 而且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也不高。由于缺乏良好的体育环境, 加之外界条件的制约, 导致大学生的身体体质呈现出下滑趋势。这种情况下, 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3、终身体育的地位

目前,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认识到终身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最后环节, 能否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显得尤为关键, 并且针对大学教学而言,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也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所在。许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已经从过去的课堂体育动作训练与考核等, 转变为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方式、使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等方面上来。这就要求,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帮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自主自觉地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 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身体体质, 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高校体育课堂仍然是许多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获取体育知识的关键场所, 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兴趣、形成体育运动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基本途径。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切实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好落实, 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 提出以下几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2.1、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都只强调学生开展基础体能与技能训练, 却大都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这种情况下想让大学生自主自觉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显然无法实现。所以, 要求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结合实际帮助学习树立体育学习的兴趣, 通过理论学习和体育实践活动等让大学生热爱体育, 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强化其体育认知能力, 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2、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要求立足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客观实际, 科学设计, 合理安排, 为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提供基础条件。此外, 必须对现有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进行创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出发, 开展好基础体育教育, 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 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让高校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理论知识以及运动技能技巧等, 养成自主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体育学习内容和方式, 发挥体育特长, 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学习的积极性, 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就感,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3、实现课内课外结合

高校体育教育的课堂教学时间极其有限, 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因此要求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 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各种体育比赛、成立体育协会、举办体育培训讲座等, 为学生体育锻炼和学习提供更广泛的平台, 从而形成与体育课堂教学相互补充和加强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有效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逐步形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4、强化体育文化建设

纵观我国高校的整体情况, 大都高校在体育文化建设上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要求修满学分的课程较多, 而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强化体育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培养体育精神, 展现体育魅力, 提高体育素养, 从而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结语

总之, 高校体育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身体健康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提, 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其身体体质的强弱事关民族的发展与未来, 事关民族的魅力与活力, 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切实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来抓好落实, 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 逐步探索更多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娅.浅谈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河南教育 (高校版) , 2010, 02.

[2]王林.高校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重构[J].江苏高教, 2011, 04.

[3]余丁友.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构成及培养途径剖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1.

[4]郑淑华, 吴玉刚.浅谈学校体育如何与终生体育接轨[J].大众文艺;2010, 01.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8

【关键词】 高中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73-01

0

高中阶段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意识是指接受了体育思想教育后,在未来的一生中都将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并将体育意识贯穿于生活的始终。通过以下几点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1.以激发学生兴趣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只对感兴趣的东西激起较大的好奇心和热情,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由于高中学生正步入青年初期,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能力,对于趣味性较高的体育活动会有较强烈的参与欲望。对此,教师应捉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趣味性较高、个性化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快速融入到体育学习氛围中。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有足球、篮球、赛跑、排球等有限的体育活动可供学生参与,极大限制了教师体育教学的范围,同时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针对此现象,教师应深入研究以开发出更多可供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时,以往传统、简单的跑步练习,已难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同时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的跑步爱好与跑步方式,从而研制出有效的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学生喜欢边听歌边跑步,教师便可以通过将音乐与跑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音乐比赛,谁能在音乐停止前达到终点,谁便获得奖励。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变得容易。

2.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当中;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够使教学有效的进行。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最终使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在教师在营造良好体育学习氛围与教学氛围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开展和实施。

例如,高中学生具有爱凑热闹的心理特点,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与课间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每周一个特定的时间组织各班级学生开展一场篮球、排球或足球等比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资学生继续积极参与;同时组织女生以拉拉队的形式到场为比赛的学生加油助威,而其他学生则实行自愿到场观赛的原则。在这过程中,爱凑热闹的学生均会跑到赛场观赛,从而逐渐感受到体育比赛的激烈与热血,并且逐渐激起参与的欲望;而比赛的学生感受到更多人的加油与助威,则会更乐于沉浸在体育比赛的魅力中。如此,才能够逐渐实现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标。

3.运用开放型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新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作为支撑点。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需求,从而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限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自由学习时间。教师可通过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体育运动相互结合,来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教学以外的体育知识,从而将体育运动扩展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无处不在,从而逐渐树立起终身的体育意识。

例如,在讲解跨栏知识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奥运会百米跨栏比赛的视频或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知识讲解方式,使学生在开放型的教学中,充分学习到体育知识。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奥运会冠军的励志事迹,向学生讲述冠军运动员“永不放弃、拼搏到最后一刻”的体育精神,以激发起学生向奥运冠军精神学习的意识,从而逐渐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时下风靡全球的时尚极限运动相关视频或图片,如跑酷等,运用各种极限运动视频,不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开发学生丰富的体育思维,从而为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9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现代社会与现代体育飞速发展,学校体育面临新的挑战。学校体育的性质逐步地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教育转化。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娱乐性将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社会实践的发展需

3、“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课堂实验法

2、实验对比法

3、调查访问法

4、统计分析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使学生获得锻炼身体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便指导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觉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通过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4、建立学生“体育成长”档案。

5、跟踪学生在社会中的反响。

五、课题研究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3月份):

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立总课题,成立课题组。

2、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4月份):

制定目标、操作体系,组织实施,展开研究,调控研究过程。

3、研究反馈阶段(2016年5月份):

小结反馈,资源整合,调整、部署下一阶段实验和研究方案。

4、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7月份):

总结提升,形成实验报告、课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知识教育。要重视体育理论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终身受用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同时,我们所建立的体育理论体系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如介绍体育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在生活中应用价值、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学习运动处方的相关知识,懂得体育评价和监督;了解常见体育运动损伤和防治知识;运动医学常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通过各年龄段锻炼项目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健康与运动的关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2、加强体育情感培养。只有当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深切的爱好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自觉地参加体育实践,才能产生积极的表现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体育情感的培养通常围绕体育道德、理智和体育美感三个方面。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缺乏情感便难以使认识深入,只有当学生的思想被终身体育浓厚的情感所渗透时,才能唤起对终身体育的追求,从而积极地参与、认真地探索。而在体育美感的教学中,突出体育和美的教育。体育和美,自古紧密相连,体育美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的总和。由于体育项目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运动中的美更是不胜枚举,使体育世界成为一个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卷画。所以加强中学生的体育美的教育和审美价值的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加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该努力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体育运动以及活动中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3、加强意志品德的培养。体育意志品德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而作出意志决定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意志水平从盲目性向自觉性、选择性不断发展。实现体育意志的心理因素是运动中的动机,它是激励人行为的心理因素,它能引起兴趣和维持人的主体活动,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意志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需要,激发动机,加强体育意志力的培养,对体育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果断性与坚持性以及勇敢顽强精神的培养,来实现体育意志品德的养成教育。

4、从事运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时会把注意力局限在某个运动技术的传授上面,忽视了把我们的教材变成运动技术学习的范例,在教学中对学生举一反三的启迪不够,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新运动项目的学习。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运动本体的感觉和认识,通过程序化的教育和学习动作过程的演示,提高学生从事运动项目学习的兴趣,培养从事该项目活动的能力。

5、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这是学生自学和自觉锻炼能力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怎样练、练什么,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教学中应当在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怎样去适应环境,学会如何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练习项目,怎样去练习、学习,如何自觉独立地从事新项目的锻炼以达到自身的需要,这才是我们对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6、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运动处方,怎样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量、运动负荷,怎样去设计安全措施和进行身体恢复,如何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教会学生如何在体育运动中进行正确的医务监督,并让学生在余暇中或学习过程中进行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些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身体娱乐能力的培养。体育运动的很多内容是从娱乐中发展起来的,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体育娱乐的作用。体育运动乐趣中的文化价值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日益显示出生命力。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把体验运动乐趣、把握运动特点、创设娱乐情境等,作为培养娱乐能力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运动项目,能够灵活地运用和改进规则,能够创造新项目,挖掘新方法,并在活动中寻求乐趣、获得满足。

8、体育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和先进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欣赏高水平的运动比赛和体育运动项目的表演,日益成为现代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乔丹的空中飞人技巧、健美操和冰上芭蕾之称的花样滑冰,等等。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因此探讨体育欣赏和鉴赏水平的能力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9、加强对学生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创造和利用体育社会环境条件的能力培养,以及锻炼习惯的养成教育等。让终身体育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扎下根,这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启迪、诱导、优化教育等形式,采用各种方法最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改进了传统的课堂模式

通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我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家更新思想,踊跃使用这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一改过去呆板、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只是桥面地引导,便能使学生轻松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了。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按好、中、差自愿结合,适当调整的原则,注重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的调空作用及团体的凝聚力对学习的影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满足学习需要的同时,友谊、自尊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把重点研究教师如何讲得好,改为重点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的好,重点研究学生的双向思维。把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改为双面传递,即把只有师问生答改为既有师问生答又有生问师答。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体育知识也不例外。以往理论课教学内容少且旧、设计的知识面较窄、教学的形式单调而沉闷、又多是老调重弹,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现代的体育科学也不是单一的学科,他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医学保健理论和教育学的范畴,而且综合现代生物学、电子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学和现代化医学的综合性学科。这就相应的要求体育教师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把各类知识综合起来灵活的运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理论课要综合现代体育的高科技、体育欣赏、全民健身、专项理论知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一些富有时代动感、竞争激烈、使用性强、娱乐性和趣味性更浓厚的健身方法。消除以往体育理论课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培养。因此,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待于体育教师运用现代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教授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

1、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从4月份—6月份我们组老师多次开公开课获得好评,例如:蓝明山----立定跳远教学、梁永兵----篮球自主探究等。

2、在不断的实验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锻炼出一些高素质的教师。

(四)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惜言如金”,鼓励学生多说多练,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技巧能力。

(五)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会了怎样学习。在“好学”、“会学”、“乐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

通过学校体育,有利于从小打好基础,逐步形成体育人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进而不断地增强学生们的体质一个人如不在学校打下坚实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础,在他离开学校后是较难成为终身体育者的。所以,在学校期间,对于部分不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有必要组织一些带有主动性或强制性的集体体育活动,逐步培养这些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为他们奠定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个既系统又科学的教育引导过程。体育意识和体育综合能力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和从事终身体育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主要内容,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随着体育教改的深化、终身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向工作和活动服务的价值取向,要求我们的实践教学除了提高体育课的质量、确保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运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的功效外,更要扩大锻炼身体和学习的领域,切实抓好课外体育,发挥群体活动的特殊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综合能力和体育意识,使终身体育发挥其终身效益。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实验,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篇10

摘 要: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为高职体育教育指明了方向,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贯彻落实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终身体育思想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 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 从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如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如何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 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 思想 兴趣习惯

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与国际终身教育思潮密切相关。 在国外, 早在 20 世纪60 年代 , “终身教育 ” 一说 , 经由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首次提出, 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终身教育顺势分娩自不待言。 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的提出, 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体育学者的赞同, 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体育思想。 在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 “终身体育” 伴随中国改革和发展正式诞生, 随时空延伸而拓展。

从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 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落实还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 一些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另一方面, 许多体育教师对终身体育思想认识模糊, 没有把终身体育思想真正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 我国中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 在此阶段, 学生应该具备的体育意识、知识、习惯和方法并没得到, 因此, 待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落实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1、终身体育

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 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 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 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 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青少年时期, 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 “黄金时代”。 从人体自身的发展来看, 这一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这一时期里应当得到的锻炼而没有得到, 到了成年以后, 时过境迁再进行锻炼, 虽然也有效果, 但由于基础未打好, 往往是事倍功半。 我们要放眼未来, 首先要从现在做起。 保证现在精力旺盛地学习, 同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也为将来从事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准备。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 6-22 岁年龄段, 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 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 促进身心健康, 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 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 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 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 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 而成为终身的缺陷。 所以,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3、从理性角度加以灌输强调

终身体育这一思想的提出, 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体育学者的赞同, 并逐渐形成为一种新的体育思想。 为了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思想得以贯彻落实, 必须安排一定的体育理论课, 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 以典型的体育案例, 从理性角度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认识, 具体来说, 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3.1、人体自身发展, 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

人体自身的发展, 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时期, 即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由于体育锻炼具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 对人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身体健康, 都具有积极影响。 所以, 体育锻炼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人体发展的特点, 提出相应的要求。生长发育时期的要求, 是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成熟期的要求, 是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 衰退期的要求, 是延缓衰退、延长工作年限、延年益寿。

不同的发展阶段锻炼的要求不同, 锻炼的内容与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 人的一生都应当伴随着体育锻炼, 不同的时期, 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不同的内容与方法。 锻炼身体不可能 “一次完成”, 更不能一劳永逸。

3.2、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体力活动减少, 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 精神过度紧张, 生活改善, 摄取的热量过多等一系列的变化, 造成了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神经官能症等现代文明病的产生,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防治文明病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4、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 学会自主学习、锻炼

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 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 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 不仅具有近期 (在校期间) 的效果, 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 的影响。 但是 , 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 差异, 锻炼身体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教师有必要学生在校期间教会且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方法, 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 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例如, 在已往的保健知识的教学中, 基本上是教师讲解, 学生在听, 很多学生认识模糊, 遇到创伤之后不知如何是好, 我在教学中, 是以小品的方式, 让学生编排一些在体育课中意外受伤的`情景短剧, 然后让学生处理受伤的运动员, 在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讨论, 说出救治的方案和办法,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给予评价和修正。 以小品编排的形式上课, 学生容易接受, 印象深刻。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并能够学有所用, 终生受益。

其次要教会学生把握好运动强度, 告诉学生如何监测心率, 不管是跑步还是游泳、打球, 所有的运动归根结底都是靠心率的变化来控制运动强度的。 如果强度高于平均值就不能获得好的健身效果。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 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测量脉搏最好的选择是颈动脉部位的脉搏。 其测量方法是让学生用一个手的食、中二指触摸自己对侧颈动脉部位的脉搏。 在未运动前先测量 15 秒自己的安静脉搏乘以 4, 知道自己安静脉搏/分; 然后开始有氧运动 20 分钟, 运动结束即刻测量脉搏15 秒跳动的次数, 然后乘以 4, 可以据此推断运动中的每分钟脉搏。 目前计算运动适宜心率的方法是很多的。 一般常用的一种: (220-年龄) ×60%~85%, 例如 : 20 岁的男子运动后适宜心率为 (220-20) ×60%~85%, 即运动后每分钟心跳次数为 110~135 次比较合适。 学生掌握此方法之后, 在自身的锻炼中可以科学的检测训练强度的合理性。

5、培养兴趣、爱好, 养成锻炼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中学以下的学生, 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要倾向, 表现为以直接兴趣为主, 即体育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 如喜欢游戏和球类活动等。 高职学生由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明确, 间接兴趣逐步成为主要倾向, 即对体育活动的结果发生兴趣。 如认识到参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虽然跑起来感到又苦又累, 但仍然能坚持参加长跑。 高职阶段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努力培养间接兴趣和爱好, 并且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课堂上我会安排一定时间, 把长跑作为课练的内容, 首先要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距离,第一次课我安排跑了 500 米的 “长跑”, 学生很惊讶, 感觉这么短的距离, 太容易了, 最后学生都高兴并愉快地跑完了全程, 第二次安排 550 米的 “长跑”, 每一次课逐渐增加距离, 每一次课挑战新增距离, 每一次课学生都在轻松和愉悦中坚持跑完全程, 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坚持跑下 2000 米的距离, 一年时间的坚持不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坚持跑到了 3500 米的距离,而且没有一个掉队的同学。 在课堂上, 我会告诉学生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潜能, 鼓励学生到达极点之后, 往往再坚持一会儿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 唤醒自己的潜力, 战胜困难的信心, 这样学生总能在每一次挑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此项目产生乐趣并能很好的坚持下来, 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6、培养情感、行为、个性以及有关体育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等能力

感觉、评价和调控等心理过程。 “自我体育意识” 是终身体育的核心, 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 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和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体育意识呢?

6.1、要在已经培养起来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基础上, 提高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高职生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 而应当对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 进而积极自觉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变被动为主动, 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 在教学工作中, 我采取以下五个方式:

6.1.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和谐统一

课前我会给学生准备学习的机会, 培养预习能力。 比如: 在一项技术动作学习前我会把动作要领及需要掌握的知识告诉学生, 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观看视频、小组合作讨论, 课堂展示, 评议等, 教师找出优缺点, 及时给与指导与帮助。

6.1.2、学生自我管理

体育课堂采取 “多体委制”, 即在一个班级内, 由教师任命 4-5 名体育课堂负责人, 由这些体育课堂负责人 “轮流坐庄”, 协助体育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特别在体育器材领送、准备活动、课堂管理等方面, 以体育课堂负责人为主, 组织班级同学完成,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现自我管理。

6.1.3、采取小组学习方式

每个教学班分成 5-6 个教学小组, 小组长由优秀身体素质学生担任, 其职责是辅导组内学生巩固、完成技术动作要领, 带领本组与其他各组进行比赛, 其次比赛的安排、秩序册的制定、裁判工作都交给学生来完成, 各小组负责人要及时向老师反馈各组学习与活动情况。

6.1.4、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后延伸

各种技术动作要领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完全掌握, 需要课后反复练习才能达到, 这种情况下,教师给出任务要求, 在小组负责人的带领下, 课余时间完成任务要求, 并且在下次课的时候, 各小组要进行总结, 针对课后的学习遇到的困惑与教师交流, 教师给出合理的建议及注意事项。

6.1.5、实施教学监督检查、评价、激励、反思

学完技术动作后, 教师要检查监督、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各小组及学生之间要互相评价, 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 哪些需要改进和提高, 对完成好的小组及个人给与适当加分和奖励。

6.2、要了解自我 , 认识自己身心发展的具体状况和身体素质

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水平, 特别是要了解自己与同龄人相比较的特殊性, 善于分析、判断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层次和水平, 以便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取长补短,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比如: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我会给学生建立运动档案, 包括身高、体重及一些身体机能指标等基本数据和身体素质的各项成绩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 通过三年的学习与锻炼, 哪些数据得到提高, 分析学生运动优势所在,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体育项目。

6.3、自我体育意识是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

在反复不间断地实践中, 加深对体育的情感体验, 不断提高体育的水平, 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

总之, 体育意识是在漫长的体育学习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教师要在教学中, 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和各种体育活动的主体, 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 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努力培养间接兴趣和爱好, 并且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为步入社会也能够更好的自觉、主动、积极、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身心完善的人才。 学校体育教育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 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更好地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乃林.关于终身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江苏高教, (4)

[2] 袁贵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北京成人教育.1999 (1)

[3] 钟振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中国体育科技. (3)

[4] 朱琼等.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 》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5, 3

上一篇:春节复工方案下一篇:校园演讲比赛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