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的意义(精选12篇)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一次很好的尝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调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促进学生的形态, 全面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 学生往往只按照教师提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 学生普遍认为体育课只是身体的锻炼和素质的提高, 不需要提问、质疑、思考, 因此对动作技术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从而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必须体现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 才能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平台, 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把人生中的身体锻炼活动分成若干个环节的话, 那么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整体中, 刚好处在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是学校教育工作顺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影响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因素的基础上, 试图提出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重要意义以及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在体育课中, 对全体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 做到不偏爱、不歧视、不袒护、不冷落。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 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 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 往往思想放得快, 动作协调, 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而体育教学有其更直接, 更易于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的积极效应。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
在学校期间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统身体教育最长、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此外, 学校体育还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 提供了实践环境, 要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 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 是终身体育的一环, 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
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学习和实践中, 他们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在面临各种问题时能有根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常常产生疑问, 喜欢争论和议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可以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 相互团结合作完成各种练习任务,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 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成为一种习惯。其中,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 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才能称得上是良好的锻炼习惯。
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 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 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认真贯彻课堂常规,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 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 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 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 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使之更好地为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作出贡献。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2
[摘 要]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时刻。因此高校体育应做好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工作,转变观念,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 大学生 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它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终身体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大学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而终身体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它意味着在结束学生生涯之后的漫长人生旅途中,始终要接受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因此对大学生来说,终身体育教育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之一。
大学体育改变大学生传统体育观念。强调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思想体育的发展表明,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价值取向各不相同。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较多的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强调传授体育基本知识,体育基本技能,体育基本技术,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虽在组织教学规范化、传授知识技能系统化方面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它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负面影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心理、生理,认知水平的提高,忽视了终身体育和提高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内容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体育效能的发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尤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增强体制为中心的思想转变已有多年,但实际的教学改革,还是以技术为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应是我们教学思想仍以技术为中心的旧的课程体系在作怪。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新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即在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必须废除传统的单一的普通体育课的类型,建立诸如基础课、选项课、专项课、选修课和保健课等多种形式的体育课,积极有效的把学生正确地引导到体育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从事体育锻炼的欲望,使学生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乐趣。终身体育思想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教育的内容,使之与将来社会接轨,培养学生自主自发进行体育活动地能力和习惯,使体育经常化,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进而把兴趣爱好变为学习地动力。
大学体育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
1、自我意识增强是大学生阶段心理变化的核心。进入大学后,首先改变了过去家长,老师所给塑造的“自我”,而强烈的要求重新塑造并建立“真正的自我”。虽然在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控方面较过去时代有所提高,但总体发展水平参次不齐,有的自负自尊,却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有的能控制自己;有的却易受情绪波动的左右。为了塑造一个完美地自我,他们逐渐认识了自我教育的重要,并朝着追求的方向,目标而不断进取。
2、大学生正处在风华正茂之年,在情感方面他们犹如急风怒涛,表现出强烈、跌宕、不协调的色彩,因而是体验人生情感最激烈的年代。这阶段的情感不像以前那样天真,而是较为内向含蓄,好表现也是大学生阶段突出的情感特征。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的情绪波动逐渐减少,情感也日趋丰富复杂。
3、在意志品质方面,大学阶段标志着一个青年已踏上了独立生活与成人社会的桥梁,为祖国做贡献的时刻就要到来,全社会对大学生早日成才的期望越来越浓。在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独立倾向明显,自觉性明显增强,并在行动中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和社
会意义。从果断性和自制力来看,发展较为缓慢。不少学生常表现出优柔寡断,动摇不定,分不清主次和事情的轻重缓急,在意志性方面,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表现为经受不起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4、由于大学时期个性趋向日趋形成,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大学生在性格方面基本形成和较为稳定。对待现实所持的一贯态度和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大学生性格的主导方面。这也是大学生个性本质的根本所在。另外,在性格的意志、理智、情绪等特征方面,大学生也表现出了逐渐稳定并自觉培养良好的“自我”性格。但是,从大学生性格总体的发展上看,还尚不成熟,性格结构的四个部分也不协调。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这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和易变期,这也是客观因素形成的必然结果。高等学校体育不仅是发展大学生体力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大学生心理,实现自我完善的需要。根据大学阶段的特点,高校体育要以奠定终身体育思想和追求长期效益为出发点,除了专业性体能与技能必须的要求外,学校应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放到重要位置,在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培养中,只有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亲身感悟到体育的益处与乐趣时,才会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追求。
终身教育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篇3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现实意义;分析
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之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为了很多国家与地区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性原则。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这两个概念有着一定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理念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终身教育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的发展思潮
终身教育的理念包括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与终身学习三个理念构成,关于终身教育的概念,曾经有多个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实体,而是一种原则与思想。概括而言,终身教育就是强调人的一生教育与社会生活全体教育的综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研究专员戴维提出:“终身教育是每一个人活着其集团为了自身水平的提升而接受的一系列的带有启发向上目的的教育理念。”
在整个社会中提倡终身教育可以促使个体的自我完善,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继而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终身教育强调教育的连续性和开放性,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推行终身教育对于每一个层次的人都是非常有益的,其现实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多元化教育
儿童教育、中学生教育、大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都属于学校教育的一个层面,有着意严格的条件限制,虽然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半文盲和文盲的比例依然很高,这无疑对科技水平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而终身教育理念的落实和实施可以让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社会需求与人力资源发展情况开展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如职业技能培训、科学知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老年人教育等等,为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可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个人的教育程度主要是由社会、经济、教育水平、个体因素来决定,在很多发展中国家,步入社会的综合学历水平偏低,人才知识老化和陈旧问题严重,这无益于社会的发展脚步是不协调的。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可以让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根据自身的爱好和要求来接受继续教育,实现边工作边学习的目的,这可以有效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国家来说,也可以用多样化的大众教育模式渠道传统的精英式教育,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能够合理调节教育收入与资源
中学及其以前的教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一直保持的20%~22%,如果其他的教育依然要政府来承担的话,无疑是不现实的。终身教育既可以由政府来承办,也可以由教育机构来承办,并且还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的调整教育模式,这就为教育引入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让各类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应用在发展中国家。
4.是适应整体化与个性化的要求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很多人在自己的一生之中,都会多次调整工作角色,即便是在同一个岗位,也需要及时的更新知识。社会中的成员都可以利用终身教育来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而国家则可以利用此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进步,因此,终身教育理念也是适应整体化与个性化的一个必然要求。
5.终身教育促进了学习的社会化
终身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学习社会。学习社会建立的标志是全民学习观念的普遍树立,这必然经历一个由教育社会到学习社会的过程。在教育社会中,人们的教育意识和学习意识不同程度地分离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存在正相关。但在学习社会里,人们的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否则终身教育将成为压迫人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贯穿于个人一生的那种认真选择、目标明确的学习:学习不仅限于学校机构,而且广泛存在于家庭、社会中人们的学习需求和满足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尺度之一。
三、结语
在新世纪,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每个人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的话题。终身教育允许和提倡人们多次、多样的选择,从而有利于人们各展所長,各得其所,以各种方式发展、提高、完善自己。这样就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和提高教育功能的释放效益,使终身教育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塑造、完善人类自身方面,发挥更大、更好、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捷,颜良举.终身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王根顺,王彬斐.试论终身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2)
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意义 篇4
1.1 树立学生体育终身思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物资文化的高度要求,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已经是群众的迫切要求, 现代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代替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为此人们的身体活动相对减少, 根据“用则进, 废则退”学说, 人体活动的减少必将导致生理功能的危险, 所以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 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质水平。也只有依靠体育锻炼 (终身体育) 才能达到这一点, 因此说终身体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最近不同省 (市) 地区上报的中小学体质健康材料和中小学的体育情况分析, 有10﹪左右的学生贫血和营养不良, 体育达标完全合格的仅占15﹪, 余下的学生因身体体质不合格、成绩不达标受到了升学的限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平时缺乏锻炼, 甚至没有锻炼, 整天被困在教室、书本、雪片的试卷里, 特别是高三年级的学生, 一天睡眠时间只有五、六个小时, 个别的甚至通宵达旦, 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展, 体育不仅是一个人, 更是全民族体质的基础, 所以说我们只有拥有体育、拥有健康, 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2 体育兴趣对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作用
2.1 体育兴趣对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起着准备性作用
童年时候对某项活动的兴趣, 可以转化为将来对此活动的学习和研究, 例如, 邓亚萍小的时候, 特别喜欢体育活动, 经常喜欢收集球星照片, 比赛资料, 有一次在自己的日记写到, 自己长大后一定要当世界冠军, 这对她以后的乒乓球生涯以及取得的可喜成绩起了重要的作用。
2.2 体育兴趣对树立体育终身思想起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而集中的注意, 并保持经常性的参与, 即使遇到困难, 也会努力去克服, 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人积极、主动的锻炼。
3 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兴趣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所以应了解学生的运动兴趣特征, 并掌握培养这种兴趣的方法, 这样才能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所以应考虑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便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运动兴趣主要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的, 根据学生的特点, 正确合理的组织教学和参加体育锻炼, 使学生对于体育有直接、间接的兴趣, 为此还要遵照循序渐进原则, 由易到难安排教材内容,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广泛兴趣, 克服片面发展, 防止兴趣主义。此外要提供必要的活动设备, 方便学生锻炼, 使其在体育课以外有锻炼的机会, 从而在直接进行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活动有浓厚、稳定的兴趣, 最后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5
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田士彬2011年7月26日 10:13 焦念勇于11-7-27 15:20推荐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是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初中生在校期间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初中生对终身体育的观念及意识还未形成,因此学校应该多灌入终身体育的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
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2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正确的选用教材是关键,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而不只是作为雨天的教材,可有可无,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夯实“健康”基础,成就“健康”人生
——小议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获得什么
刁镇中心中学焦洪涛
学习完了专题一的内容:学生需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感觉真是受益匪浅,眼界又开阔了不少,对于专家老师的诸多理论与观点,我是边看边暗
自点头。我的认识远不如专家老师的认识有深度有内涵,但我做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依然想就这个专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薄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需要获得的就是两个字:健康。当然这个健康包括咱们大家都熟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是毋须质疑的,有人认为两者同等重要,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而我始终认为在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上,学生获得的身体健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许多年前有位专家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人的一生就好像
“100000000……”,“1”代表的就是身体健康,后面的“0”代表的就是你创造的财富呀,职位等等,只有你的身体健康了,你才有可能去创造后面那数不清的“0”,没有了前面的“1”作为保障,后面不管有多少“0”,依旧是毫无意义的“0”。专家老师的举得这个例子,多年来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我也始终把这个作为我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当然我并不是说心理健康不重要,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上,我感觉它的地位不应该在身体健康的地位之上,最起码应该持平吧!我这么认为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那就是在学生们的其他课程中同样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却无法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如果连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一共45分钟的时间,把心理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那我们又拿什么时间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呢?
其次就是对于专家老师提出的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我是举双手赞成的。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却依然兴奋不已,为什么一说这节课咱们练习中长跑,却个个无精打采,谁又能说中长跑的训练比球场上的满场飞更能锻炼学生们的健康呢?所以对于体育与健康课上,对于那些学生不太
感觉兴趣的项目,有时候方法可能比技能与技巧更重要一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达到“乐学”锻炼身体的目标。比如,我在锻炼学生的灵敏性的时候,我会设计好多小游戏,比如“抓尾巴”,把一根跳绳折叠放在自己背后的腰带上,围在一个大圈中,听哨声,抓别人的“尾巴”,同时还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所以这个游戏对于学生的灵敏,速度要求就比较高了,但因为好玩,有趣,学生们玩的是不亦乐乎,这样的锻炼方法在我们体育与健康课上应该是多多益善的。
再有,专家老师说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加个前提,前提就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的时候”可以用比赛的形式来加强一下。为什么加这个前提呢,因为我在学校带过女生篮球队,女生本来就对这种球类运动就不感兴趣,让这些还没有什么篮球基础的学生去打比赛,结果只能要么“抱成一团”,要么“拿着球满场跑”,篮球队里的学生都会这样,更何况班里那些与篮球几乎从不亲密接触的学生呢,这样的激发只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乱成一锅粥,能达到老师设定的目标吗?肯定不能。所以在篮球课上,基本的篮球技术做为基础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跨的步子太大,咱们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运球”?什么是“传球”?更要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方法,等学生们把基本的技术学的有点意思了,再通过比赛进一步加强巩固技术,同时掌握一点战术策略,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篮球教学的大概程序吧!否则,我们的篮球课可能真的只是一场闹剧而已。至于如何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运球”“传球”等等的技术练习的有点意思,就又回到了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的观点上了,那就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多动动脑筋了。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于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获得什么的一点小小的体会,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正。
终身体育呼唤高效的体育教学 篇6
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合作;探究;评价
终身体育的任务应是学生获得必要的体育基础知识,形成运动健身意识,掌握健身方法,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运动行为习惯,最终拥有终身体育必备的素养,使学校体育教育过渡到社会体育,体育能够有机延续和发扬。然而,大多数学生离开学校,告别了体育课后,才发觉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并未给自己留下多少价值,其体育影响也就告结束。由此可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将是实现终身体育思想有效途径。
一、更新学生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减负”的要求任重道远,但在许多学校并非真正贯彻落实,方方面面的人们都在围着应试教育转。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种种不良的生活生活方式使尤其是城市的少年儿童成了温室的花朵,从生理机能到心理适应都在发生衰退性变化。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健身行列之中,并进一步使这种积极转变成长期付之实践的终身习惯,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校体育工作及教学的开展要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学习为主导,注重长远效益和实际功效,使学生真正认识体育的内涵,自觉积极地参与健身活动,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为了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既要有知识、技能及兴趣目标,又要考虑效果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技术技能的传授应同等对待。并根据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地调整,加大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选择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学生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并通过适当的“强制性”手段,强化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二、激发学生主体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技术、技能的积极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老师在真正爱护他们时,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即使老师偶尔给学生以严厉的批评,学生也会虚心地接受。那种动辄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觉悟,反而会加剧师生之间的对立。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讲究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由不练、怕练向爱练、多练的转变。让他们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学技术、练身体。并对性格不同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对好胜心强的学生采用“激将法”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可采用心理暗示法、鼓励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要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入手,从主观上促进自身锻炼能力的提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首先应教会学生记录自己的各种生理指标,找准自己的生物钟,观察和体会自身运动中的身体反应。其次是培养学生锻炼计划的设计能力。再者就是要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环境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三、培养学生探究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力
探究性学习是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可充分发挥“引线”作用,让学生集体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结果怎样,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比如,学生人手一个手提小体操垫,课的内容是前滚翻,上课时,老师提示同学每人在自己的小垫上成功地做一次两个前滚翻并回到原位,且还不能移动垫子。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探究其方法,最后老师根据大家探究学习的过程,综合较为合理的一种方法;前滚翻交叉腿转体180度前滚翻回到原位。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做到创设一个情境,增强一次体验,引发一个思考,寻求多种思路,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种方法,获得一次成功。从而达到乐学善学,爱动多思,使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四、积极的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的锻炼兴致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7
强健的体魄是人生中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保障, 综观古今中外, 无数伟大人物在完成丰功伟绩的同时, 都是十分重视体育的。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 常常在参加体育盛会, 做体育活动宣传时引用, 很多人都会以为, 这一定是哪位体育名人说的话, 但很少有人知道, 这句话却出自世界文豪, 大文学家———伏尔泰之口。
“运动太多和太少, 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 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出自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口。柏拉图死后, 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从公元前343年起, 他给当时的马其顿王国王太子亚历山大当老师。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办学。
他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智育、德育、体育”三方面的教育, 并且提出了划分年级的学制。他主张, 对于7岁到14岁的儿童, 国家应该为他们办小学, 让他们学习体操、语文、算术、图画和唱歌。对于14岁到21岁的青少年, 国家应该为他们办中学, 教他们历史、数学和哲学。体育是为培养强健的体魄, 德育是为了培养自尊心和勇敢豪放优秀分子继续培养。因此, 他创办了吕克昂学园。这个学校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 可见亚里士多德对体育的重视。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出自大艺术家绘画大师达·芬奇之口。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雕是一位思想深邃, 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达·芬奇创造了许多著名惊世之作,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等等。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都和他拥有强健的体魄有关。如果没有好的身体, 试想从事长时间劳神劳力的绘画工作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 很多伟人从小就重视体育运动。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谁能想到, 作为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 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 居然是1917年4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 提出了“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 “体育者, 养身之道也”, “善其身无过于体育”, “体育一道, 配德与智育, 而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等著名论断。毛泽东身体力行, 早在长沙师范读书时, 就坚持用冷水洗澡。最喜欢到江中游泳击水。1936年, 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起自己青年时期体育锻炼的情形时说:“寒假里, 我们就脱掉衬衫让雨淋, 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 我们脱掉衬衫, 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大声叫喊, 说这是一种叫做‘风浴’的新体育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里, 我们露天睡觉, 甚至于到11月份, 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
从广义上来讲, 体育一词, 其英文本是Physicalleducation, 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 直译为身体的教育, 简称为体育。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 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 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对体育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1.以发展体力, 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 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
2.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 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和自行车等各种项目。体育一词具有两种解释的证据还可以从其翻译上找到, 即体育一词有Physicalleducation和Sport、Sports两种不同的翻译, 例如, 国家体育总局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l Administrationlofl Sportlofl China;《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英文刊名为:Chinal Schooll Physicall Education。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8
终身体育, 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 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 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活动又包括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两个主要的方面。
2 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延续与发展, 在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环境中, 在终身体育的“耳濡目染”下, 自然学校体育也会做得更好。
3 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因素
终身体育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 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内在需要, 但是各人在遗传、营养、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不相同制约了终身体育的发展, 导致了终身体育的手段、意识等各不相同:
3.1 体育健康知识的薄弱, 缺乏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
制约这一因素的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意识, 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是体育锻炼的指导, 而在现如今的体育教育模式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体质、学生的技能, 恰恰忽略的就是体育健康知识, 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笔者发现在许多学校基本上就没有体育健康知识的专门性教学, 最多就是利用雨雪天气在室内进行简单知识的简单讲解, 而这一点对于体育健康知识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
3.2 缺乏锻炼身体的习惯, 对运动锻炼不感兴趣
什么事情兴趣都是最重要的, 兴趣的持之以恒就成了习惯。缺少了这种习惯, 就导致终身体育意识的缺失。许多学生在学校中除了参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其他的体育活动就不怎么参与;在毕业之后少了体育课, 就更少参加体育锻炼了。那就更加不具备在各种环境下自我锻炼的能力。经过调查, 有明显体育兴趣爱好, 有锻炼习惯的人, 在中老年期间也坚持着体育锻炼, 保持着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部分地区运动场地和设施的欠缺
各地经济、文化的差异也是制约终身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学校体育阶段到社会实践, 各地区的运动场地和设施都有较大的区别。东部发达地区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还是比较充足的, 能够满足人群锻炼身体的需要。但是在一些其他地区, 运动场地、设施、器材都严重不足, 大大制约了人群的终身体育的发展。
3.4 部分地区师资力量的缺失
在很多地区, 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都是有其他的一些教师担任, 对于体育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练习都是一种遗憾, 因此, 师资力量也是制约终身体育的重要因素。
4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衔接
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要有效结合, 主要是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服务。学校体育不光要解决学习体育技能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主要从体育课堂和体育课外活动这两大方面入手:
4.1 体育课堂方面
4.1.1 教材体系要“序”
在小学阶段, 要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 重在让学生参与各项体育练习, 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加工, 帮助小学生熟悉运动, 知道各项运动的名称、以及简单地参与到各项练习, 要广泛参与、重点学习, 帮助小学生建立动作模型, 打好运动技能的基础。在中学阶段, 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进一步提高动作技能和运动能力。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安排多种项目的选修课,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去练习、去提高、去深化。在高校阶段, 高校的教材体系更多的是可以根据学校的已有条件, 去开发一些运动项目, 提高参与性, 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长的健身手段, 内容要体现终身性、娱乐性, 为终身体育做铺垫。
4.1.2 教学内容要“乐”
教材内容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 让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学在其中。有很多学校采用了选项课这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 来选择自己要学的项目, 这样一种手段对培养终身体育思想可以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1.3 教学手段要“变”
现阶段, 体育课中很流行的是探究式教学, 相对于授受式教学, 是以学生为本, 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 这种过程包括自己探究、相互探究和老师一起探究等。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 老师更多的是用引导、疏通等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 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它的使用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是复杂的, 用语言来描述是抽象不具体的, 如果采用电教的形式展现出来, 有的动作甚至是可以用慢镜头进行展现, 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电教手段也要在学校体育中普及使用。
4.1.4 体育检测方法要“新”
为了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应该要建立新的检测体系, 建立考核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有利于养成锻炼体习惯的评估指标, 例如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兴趣和态度, 学生在课后自觉锻炼的时间、内容等等。应该对众身多的项目进行检测, 以检测促健身, 以检测促兴趣的终身性。体育检测的手段要由单独的老师测评转而化为老师评测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与家长之间评议三种手段相互结合使用, 才能得到学生更多的关于体育的情意评价。
4.1.5 体育课堂氛围要“活”
体育课堂氛围要生动活泼, 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 对于保证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学生的“朋友”, “引路人”。体育课上教师的情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 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 氛围会变得轻松活跃, 相反如果教师课堂情绪不好, 会给学生造成压抑的感觉, 使课堂气氛沉闷, 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
4.2 课外体育活动方面
学校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 还必须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体外课等活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这些活动的时间里, 许多传统和时尚的体育项目都可以参与进来, 传统的项目譬如说抖空竹、太极武术等, 现代时尚的项目包括打陀螺、轮滑等等。这些运动项目的加入使课外体育活动增色, 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操场上挥洒自己的汗水,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摘要:本文从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内涵着手, 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问卷调查法、资料法和访谈法了解调查制约终身体育的因素, 从而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二者之间的衔接, 从学校体育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方面加以改进, 以期学校体育能更好为终身体育服务。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9
一、终身教职制度概述
终身教职制度,是指全职教师在试用期满后,经过学术评议,达到预期的学术标准,即可获得终身教职。考察期通常是6年,届时必须接受评审,通过评审者同时获得晋升和终身职位。是否授予终身教职的决策主体是已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然后由院系主任和学校领导最终批准。候选人的学术潜力、个人发展志向、教学能力、公共服务表现甚至脾气秉性都在考察范围内。
获得终身教职的教授在一定范围内有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自主决定权,同时也对学生负有知识传授、技能指导、思想启迪、职业引领等学术责任,对学术共同体负有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遵守共同体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组织行为规范,并承担共同体所需要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职责。“非有充分理由,如受聘者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有超出雇佣合同中经双方同意约定的条例的行为,学校不得任意解聘”。终身教职制度主要基于学术自由,其潜在意义正如AAUP在声明中写道的,“为学者提供经济保障和自由,是学院完成自己对学生和社会的使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如今,终身教职制度在美国已获得广泛认可,它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共同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大基石。据统计,2009-2010年度,全美90.9%的四年制学院实施了终身教职制度,其中47.9%的教师获聘终身教职。而在具有研究生教育的公立院校,这个比例达到了98.6%和53.5%。
二、终身教职制度的存废之争
尽管终身教职制度在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及职业稳定、促进大学与教师建立共荣共生关系等方面成效显著,对促进美国高等教育在二战后迅速发展功不可没。但自该制度设立之日起,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并逐步形成了主张改革以至于废除“大学终身教职”的一方和以终身教职制度与学术自由相辅相成为由支持保留该制度的一方。
从主“废”方的观点来看,对终身教职教师的业绩、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批评最多,且最令人关注。他们认为,终身教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保护伞”,鼓励平庸,使获聘者缺乏进取动力,出现懈怠情绪,滋养和保护了一大批缺乏研究激励的“懒惰”、“平庸”的教授。此外,由于教师市场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年轻教师希望有更多的位置和空间,而终身教职制度的稳定性却恰好成为可能存在的阻力和障碍。
尽管反对声此起彼伏,但有趣的是,许多大学,包括公立和私立院校,都自愿接受并实行了终身教职制度。从1993年到2010年,实行终身教职制度的院校数量并没有大量减少,同时,获聘的教师人数也基本保持稳定。在1994年的AAUP的调查报告中显示,98.3%的具有研究生教育的公立院校实施了终身教职制度,这一比例在2000年、2008年和2010年的调查中,分别为95.5%、98.6%和98.6%。而私立院校的相应比例也基本处于70%。
实际上,从终身教职制度的基本含义来看,它并不是对教师职务的终身庇护。终身教职仍是合同制,只是一种时间较长的合同制。它的意义在于获聘教师只有在“条件充足”、依据正常的学术程序下才能被解聘。而在绩效方面,也没有任何数据显示终身教职的教师逊于非终身教职的教师。AAUP1998-199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在班级授课上略微逊色,在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中,终身教职的教师在过去两年的论文数和委员会供职数明显高于非终身教职教师。
终身教职制度体现了“教授治学”的原则。终身教职人员的聘任与否,完全由学术委员会和全体教授会决定,通过集体评估新人的研究方向和潜力,并综合考虑学院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保证了这一工作的公正性和成功率。因此,终身教职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青年新鲜人才的引进质量,并促进出色的团队建设。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于2005年就终身教职的存废问题在全职教师中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2%的全职教师仍然支持终身教职制度,他们认为,终身教职制度并没有过时,且对吸引优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的人认为终身教职制度虽已过时,但对其在吸引人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持肯定态度。
三、终身教职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人事制度改革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师资队伍建设又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我国,从2002年开始,少数研究型大学在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上,引入了终身教职制度,设立了类似于“终身教授”的长期聘任岗位,以达到稳定优秀学术队伍,促进学术持续发展的目的。探索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使命及策略,综观终身教职的发展脉络及争议,可得出如下启示:
1. 终身教职制度与用人机制
尽管对终身教职制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终身”聘用期限上,但实际上,终身制与合同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以共存于同一管理体系中。终身制并不是“铁饭碗”,只是一种聘用时间较长的合同制。
我国高校在进行教师岗位设置时,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终身教职岗位,对一部分学术造诣高、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实行终身聘任,鼓励他们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研究方向,从事具有挑战性、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工作。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将终身教职岗位的聘用与职务晋升或人才计划挂钩。通过考核和评价等手段,规范终身教职岗位的聘用合同,在一定程度上将终身教职岗位“非终身化”,激励和促进终身教职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和成长。
2. 终身教职制度与激励机制
终身教职的激励作用充分体现在学术自由对教师创造力的激发上。学术自由是与大学自治一脉相承的,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同样,没有学术自由,教师的创造性不可能得到发挥。大学负有知识创新和探索的使命,但是新知识的探索与创新却是一件冒险的事业,往往意味着对传统观念、信仰的拒斥和对传统习俗的抛弃,学术权力和自由往往会受到行政权力和学术组织自身的威胁和牵制,不仅使教师不能潜心研究,影响教学,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甚者有损教师的身心健康,从而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借鉴以学术自由为基本理念的终身教职。
“非升即走”是终身教职制度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方式。终身教职的推行不能简单地以“末位淘汰”来实现“非升即走”。师资队伍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教师的个人发展。而个人发展的驱动力则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和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多形成的外部推动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个人的成长主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终身教职,可以通过其可提供的学术自由和职业保障,甚至还可作为一种荣誉,激发起个人的内在发展动力。因此,终身教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而可以起到“拉”或是“推”的作用,促进教师思考个人定位,找准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专业发展和成就。然而,终身教职制度所提倡的“非升即走”,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末位淘汰”来实现。终身教职制度的精髓在于职业保障和学术自由,旨在完全客观地从学术角度来评价应聘者和获聘者。而“末位淘汰”则将功利主义无限膨胀,通过“危机感”来“鼓励”科研和教学活动,不利于个人及整个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3. 终身教职制度与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于终身教职制度来说,一方面,可以提升终身教职制度作为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则可以进一步发挥终身教职制度的激励作用。评价机制与终身教职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完善。
20世纪90年代,终身教职后评估在美国高校蓬勃发展,得到了众多高校的采纳。1999年,AAUP在终身教职后评估报告中提出了实行终身聘任后评审政策应遵循的最低标准。终身教职后评估制的最初目的,旨在消除终身教职中的“朽木”现象,之后则致力于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从通常意义上讲,该制度是指对已经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制度化的、综合性的评估。这种聘后评估制包括三种类型:面向所有教师的年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给予加薪;对所有教师进行的定期的评估,通常每5年左右一轮;仅对问题教师的特殊评估。
终身教职后评估是教师考核评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可续而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估体系,首先,要明确考核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指向,而不是简单地甄别、区分优秀教师和不合格教师。正如AAUP在终身教职后评估报告中确立的原则: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实施应着眼于教师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对教师实施制裁与惩罚。通过考核,在建立必要、合理的退出机制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增强教师,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到岗工作的意识,增强教授治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由于评价学术成就和评价普通商品不同,因此,教师考核一方面可以采用有效可行的评价方式,推动学术评审和行政审核相结合,鼓励教师参加到考核评价中来;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年度、中期、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侧重汇报交流。对一部分学术造诣高、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可、社会影响大的教授,可在一定年限内不进行评估,以免除他们年复一年“记工分”式的年度考核,从而潜心研究高深学问。最后,建立灵活的评价指标,对教师进行分类考核。岗位不同,考核的侧重点也不同。
参考文献
[1]1940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on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 with 1970 Interpretive Comments.http://www. aaup.org/AAUP/pubsres/policydoos/contents/1940statement. htm.
[2]Newly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s.http://www. academic.umn.edu/provost/faculty/tenure/.
[3]HUMAN RESOURCES DIVISION I EMPLOYMENT, GENERAL.http://www.uiowa.edu/~our/opmanual/iii/ 10.htm.
[4]The New Tenure Track.http://harvardmagazine. com/2010/09/the-new-tenure-track.
[5]Percentage of full-time instructional staff with tenure for degree-granting institutions with a tenure system,by academic rank,sex,and control and type of institution:Selected years,1993-94 through 2009-10.http://nces.ed. gov/programs/digest/d10/tables/dt10_274.asp.
[6]Donna R.Euben.Post-Tenure Review:Some Case La.http://www.aaup.org/AAUP/programs/legal/topics/ post-ten-review.htm.
[7]陈锋.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之反思[J].教育与现代化,2010,(9).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10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网络资源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网络上的大量信息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课件、视频等网络资源,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心理学表明,相对于静止物体,动态物体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将声音与图片有机结合的视频短片,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教学中,有一个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概念———电离。教材只是展示了三张氯化钠(NaCl)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此时若用传统讲课法就概念讲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的,从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倘若用两个动画来演示,一个是氯化钠(NaCl)晶体在水分子作用下很快离散成一个个自由移动的钠离子Na+和氯负离子Cl-,然后又被多个水分子包围形成水合离子。另一个动画演示氯化钠(NaCl)晶体在熔化状态下导电实验,从而很容易让学生总结出电离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散成一个个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即电离,从而避免了学生死记定义而不会应用的弊端,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向书本学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强调:“年轻教师每月务必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学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如学习普通心理学会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充满不同个性的青少年,只有利用心理学原理抓住影响他们个性不同的心理因素,“对症下药”,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就会使教育工作充满艺术性和人文性。另外,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够胜任、驾驭的,学生的兴趣、情绪、意志和品质都会影响到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的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科学地运用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原理,增加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
优秀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优秀教师尽管各有特点,但几点应是他们共有和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1. 长期、扎实地实践。
2. 顽强、自觉地学习。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为了弥补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科班学习的缺陷,吴正宪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
3. 联系实际的思考。优秀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
4. 充满个性的创新。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
所以身边优秀教师在几年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总结出许多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很好地借鉴和学习,博采众长,“采百花而酿一蜜”。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利用学校组织的外出考察和学习的机会,向其他同类别的学校学习。
将其他学校好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以借鉴,然后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教“兵”,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
总之,“教育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启迪他人的智慧,要启迪他人智慧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大智慧”。智慧从何而来,即从学习中来。只有学习他人先进的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从而快速成长起来。
摘要:本文提供了不同的学习途径来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从而说明树立终身学习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222-01
一、终身体育的科学内涵
所谓终身体育就是体育锻炼和体育受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从人的生命周期来说,我们可以把“终生体育”定义为,人的一生中受到的体育教育和培养的总合。终身体育按人成长的顺序和接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儿童在家庭影响和家长帮助下进行的一些简单活动,教育的任务是保育和培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目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体育主要是由社会、单位或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强身健体。
二、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终身体育中间环节的高校体育的“奠基”功能在终身体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促进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并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当中,得到最佳的放松与调解,在体育活动中充分享受清除活力。另一方面通过高校体育体育考核,对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进行系统量化评价,全面反映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以促进大学生了解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得习惯,以达到真身受用和受益终生的根本目的。
三、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进入了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进入21世纪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生产方式已经逐渐由过去的体力劳动为主过渡到以劳力劳动为主,不仅如此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强,这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终身体育的特点和内涵,无疑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劳动者体素质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保持良好的体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1.对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
要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必须转变两个方面的观念。首先是要抛弃“体育运动只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内进行的观点”,即阶段性体育的观点;确立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连结,成为终身体育入门期和基础环节的观点;其二是必须放弃学校体育就是要学生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的单纯肌肉作用的观点,即纯体力主义的观点;确立生命与健康第一是整个人体个性有机组成部分和支柱的观点,将体育从文化隔离的状况下解放出来,使之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起来。从追求短期的利益,向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张其效益转变。
2.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应明确其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应改变体育教学是“学习技术,锻炼身体”的片面认识,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中要把对学生的教育和学生体育能力的多元化培养放在首位,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和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3.对学生体育爱好的影响
要想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坚持从事体育锻炼和乐意接受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出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学校体育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注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需要的结合,进行多种灵活的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体育运动,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体育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以达到“通过学生时代的体育运动和良好的运动经验,养成用积极快乐的态度渡过余暇”的目的。
4.对改进和充实教学内容的影响
学校体育必须改变教学内容往往以竞技运动为主线“蜻蜓点水”的状况。在学校体育,尤其是在中学以上阶段要选择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的运动项目,即“某些较不受年龄限制的运动,由于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对于需较高强度生理负荷的运动,可能局限于某一年龄阶段;反之,较低生理负荷的运动,可参与的年龄限制则较小”。在学校体育内容中可多增加一些个人活动项目,减少集体项目,并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锻炼手段和身体娱乐手段。还有,为了提高学生将来从事体育的自觉性和自我锻炼的理性认识,学校体育应传授有助于学生终身保持健康的相关知识。
5.对体育技能培养的影响
终身体育能力是指个人具有自我从事体育运动的本领。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一般都是在没有教师,更无体育课的情况下从事体育锻炼。他们将来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中对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方法、保健和体育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我设计、检查、评价体育锻炼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和集体运动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和有效地创造和运用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的能力。
五、结束语
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实现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的转变。
2.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保证体育教育的终身性、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林诗娟. 论终身体育[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
终身体育的意义 篇12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健康
体育能力的培养, 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即人类个体终身进行体育学习以及身体锻炼, 它根据不同的个体身体发展变化的规律, 不同个体身体锻炼的作用及现代社会对不同个体提出的不同要求来进行体育活动。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特别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 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学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 如何在这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对于广大高校体育教师而言, 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而终身体育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的过程, 大学生需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坚持体育学习、锻炼身体。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涵, 同时也是强化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大学生体育课程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需要, 逐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坚持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发展绿色、可持续、健康的体育事业, 这是目前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 激发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
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促使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学生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竞争性中体验乐趣, 激发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致和欲望。终身体育思想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快乐教育的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 使体育生活化。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 并且确立可以满足学生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为体育活动目标;另外, 注重挖掘、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注重因材施教。
2 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自我意识增强是大学阶段心理发展完善的表现。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人们按照理论和实践中所获得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 作用于终身体育锻炼而产生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的基础平台, 它的培养和发展, 依赖于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习, 以及体育实践的情感体验, 教师辅助学生在兴趣中实践, 掌握1~2项喜好的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育课程的特色是灵活生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终身体育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发展个性化的终身体育项目, 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观念、信念。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大学生内在的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 它对学习行为和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兴趣在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是每个个体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形成的固定化行为过程, 其中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 也是有效学习、健康身心的保证。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有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体育活动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必经之路, 当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初步形成后, 体育教师就可以依据他们的实际, 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4 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
终身体育是现代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 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潮流。大学时期是个体个性形成时期, 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大学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并组织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讲座和竞赛, 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 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当务之急。提升个体独立探索的能力、丰富知识和技能, 检验自身的参与能力, 不断地为学生提供了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 为他们提供可以展示才能的舞台。大学体育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 鼓励他们担任运动竞赛裁判、指导健身活动、课余锻炼辅导, 组织完成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 将课堂所学的理论联系到实际, 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逐步地完善、检验自己的组织、评价能力, 最终实现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亟待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 迫切需求掌握现代科学健身的方法、技术、卫生保健和医务监督方面的知识。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 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不断地加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 消除消极情绪, 促进各项体育项目成绩的稳定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日常艰苦的训练和比赛磨练出来的。另外, 大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 提升自身素质, 创新教学方法,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大学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以拓宽体育教学为目标, 切实践行“教育要立足现实, 面向社会, 面向未来”的指导。教师要构建体育活动运行体系, 有计划、有特色地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另外, 高校要适当地增加场地、设施、器材建设, 开发有利于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项目, 不断地提高广大学生的参与度。高校还需增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组织, 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保障, 构建良好的竞赛体系, 以“淡竞技、重参与”为指导思想, 体育工作者要设计适合学生体能的规则, 吸引全体大学生加入体育锻炼中来,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育乐趣, 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日渐提升他们的体能, 锻炼他们坚毅的品格, 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6 结语
高等学校体育不仅是发展大学生体力需要, 而且也是发展大学生心理的需求。大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石, 而终身体育则是大学体育的延续。教师应以帮助大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 不断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帮助学生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 以及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大学体育应大力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 提高其育人价值, 不断地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和终身体育的接轨。”
参考文献
[1]黄丽秋.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及教学引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卢澎涛.影响河南省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行为形成的因素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 :114-117.
[3]朱湛军.树立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 2003 (1) :86-87.
[4]任莲香, 尹克丽, 李航.学校体育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 :99-101.
[5]王筱松.浅析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435.
【终身体育的意义】推荐阅读: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09-04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08-19
高校终身体育分析05-24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06-26
如何促进体育教育终身体育07-29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10-02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08-18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论文09-16
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论文08-08
做终身学习的教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