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024-10-20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精选8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1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果都镇大霞雾联办小学创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验收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果都镇大霞雾联办小学位于柴汶河畔的大霞雾村东,2008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两幢,拥有微机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卫生室和少队活动室等功能室,室内设施全部按省标准化学校标准配备,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设备,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现有学生191人,6个教学班,教职工12人,其中本科3人,专科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规范化学校的争创活动,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整个创建过程中,我们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努力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学生素质的优良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硬件建设,增强办学实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在新泰市教育局、果都镇党委、政府、教办和大霞雾村两委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近几年来,我校通过多种渠道,广开门路筹集资金用于学校发展。2007年底,陈旧、落后的校舍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和需求。在村两委大力支持下,学校另辟新址,在大霞雾村东头,投资40余万余元,新建一处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 面积1330平方米的两座的教学楼,并于2008年9月投入使用。2009年春又投资2万余元种植花草、树木,硬化了路面,绿化美化校园。2010年投资2万余元建设一标准篮球场,增加了4处乒乓球台。2011年,投资2万余元增置了4万余元实验仪器,实验仪器均达一类标准。2010——2012年,新购置了2万余元的图书和2万余元的音体美器材,投资7万余元购置7台班班通,投资10万余元购置教师机和学生机40台。现各功能室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功能室内各种制度齐全,操作程序严格,管理规范、使用率高。图书室藏书6000余册,生均达30册,并订有报刊、杂志近30种,阅览室布置合理,为广大师生阅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设有微机室1口,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符合市定标准,使用率高。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办公室、远程教育办公室都接入宽带网,便于师生上网查阅资料。另外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广播站等,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分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学校重视绿化、美化、净化和知识化,校园干道、甬道路面平整、干净,布置集中绿化地1000多平方米,花坛2个,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草如茵,佳木丰茂,环境清新宜人,文化氛围浓厚。在两草坪中分别设立了学生实验基地;教学楼文化长廊和教室黑板报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新颖,内容立足现实,浓化了育人 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

(一)强化规范管理。

为确保管理规范化,我们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果都镇大霞雾联办小学管理制度汇编》等,其内容科学规范、操作性较强。为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借鉴吸取名校经验,明确学校发展定位,确立以“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学、善思、团结、励志”的校训;“团结、拼搏、勤奋、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勤学、好问、乐读、善思”的学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在《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和调控下,形成了“制度规范导其行、榜样示范带其行、严格管理促其行”的管理格局。成为一所环境优雅、富有朝气、精神焕发的农村小学。

(二)推行民主管理。

学校积极做好教职工全员聘任工作,严格实施校长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坚持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定期进行校务、财务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涉及学校发展和师生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进行民主商榷,力求公平公正,结果通过《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学校还坚持每周行政例会、每月工作总结会制度。通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全校教职工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学校管理走向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我校制定了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切实把师德建设工作与规范教师行为、完善教师考核奖惩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学校还通过组织观看师德报告会、评选师德标兵等活动,不断充实师德教育的内涵。学校还定期就师德建设情况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有力规避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发生。“师德承诺”等多形式的师德学习与交流活动,创造了优良的教风,培育了良好的学风,形成了和谐的校风。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是我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老师们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干部做到的,校长要首先做到。我们坚持校级领导带班、中层干部值班制度。学校还从实际出发,构建校长带头分包学科,其他中层干部分包学科、纵横交错的管理经纬网。在有效的机制引领和浓郁的氛围熏陶下,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1人获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称号,3人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思想,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落实好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教学常规,我校实行由“教导处统一调度,教研组长负责任制、学校领导包组制”,管理标准严、检查过程细、各项结果实。学校教导处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并以教学信息交流的形式及时反馈给每位教师,同时提出整改意见。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及时进行单元测试,及时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期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学校召开 教师学生表彰大会,对达标教师学生进行物资和精神奖励。极大的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四)狠抓安全管理,构建学校内外安全防范体系。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和社会稳定。学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警钟长鸣。

1、制定了各部门的安全制度。调整充实了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了职责分工,并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重大事故处理预案》。学校组织签订了《教师安全责任书》《班级安全责任书》和《学生安全责任书》。落实管理者,防患于未然。使每个管理者绷着安全这根弦,坚持天天讲,时时抓,“安全”入人心。

2、确保学校建筑及设施安全。开学初分管领导牵头检查学校用电线路及各项设施的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一起经常检查校内、体育器具等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同时,加强课间活动,体育课活动的安全管理。定期组织人员对学校建筑及设施安全进行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排除;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先让师生原离危险区,确保人身安全。

3、确保学生往返校途中交通安全。

针对我校实际,为确保学生往返校途中交通安全。学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专项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每周派教师轮流检查四个交通主要路口,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4、安全教育做到长期化、系列化。

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法制教育活动。坚持每周开展一 次全校性安全教育活动。制定了《学生安全教育歌》,聘请司法人员定期对师生及家长做法制报告,上法制课。组织观看了《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关爱明天》、《为了母亲的微笑》等专题教育片,开展“珍爱生命,拒绝邪教”等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三、坚持德育为先,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一)加强管理,整体规划,把德育教育做“实”。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并组织师生学习。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健全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制度,先后出台了《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全员育人制度》、《重大纪念日教育制度》等;制定了《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办法》、《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办法》等,对班级和学生实行量化考核。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也建立健全了各种少先队制度,如队干工作责任制度、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使各中队都能按制度规范队员的言行。为了让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管理、教育自己的作用,大队部组织了红领巾礼仪监督岗、开设了红领巾广播站等,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树先进,扬正气,以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为了加强师德管理和班主任常规工作管理,学校又完善修订了《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等,使学校德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强化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经常化。

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德育系列化活动是我校的教育特色,我校基本上做到了月月有主题。“注重载体,强调参与,突出主题,形成系列”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特色。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少先队、班委会组织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参加报告会、演讲比赛、手抄报、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演讲和让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参加义务劳动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列教育,有机进行“五爱”教育,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学生思想品德得到了升华,使我校德育工作进入科学管理轨道。

(三)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自主教育为中心,以体验教育为特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校对学生的纪律、卫生、礼仪、考勤、两操、自行车排放、路队、安全、环保教育等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优化了学风、班风、考风和校风。

四、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规范办学行为。2008年初,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落实在学校领导班子、科任教师、及学生家长,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阳光体育工程,设立大课间,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改革评价制度,形成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2、打造高效课堂。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减负增效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课堂教学十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 了教研经纬网,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写字教学研讨、“同研一节课”、高效课堂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外出培训汲取外校教改成果中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提高不同层次教师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五、凸显特色创建,唱响个性发展主旋律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的空间。倡导特色,是让每个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在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我校历来重视全面育人,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通过各种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特长、活跃学生身心,挖掘学生个性。

(一)、课程开发挖掘个性

1、倡导经典诵读,建设书香校园。

经典诵读是我们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项目,去年我们在原有“中华古诗文”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国学小书院的诵读内容,各年级还围绕不同的主题,续编了校本课程,(一年级围绕爱心、二年级孝心、三年级感恩的心、四年级诚心、五年级责任心)使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到特色创建的工作中。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诵读中感悟了经典、领会了意境、学会了做人。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为加强个性的发展,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从学生兴趣培养、潜能开发,重置课程的个性化,学校制定开发方案,教师依据特长开发课程,设计个性化培养目标,学生自由选择,通过 问卷调查,召开校本课程发布会,确定各门课程参加人数。在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学生是主体,课程完全由学生根据个性特长自己选择。学校召开校务会,专门研究落实活动课程,成立了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组建班级和校级艺术活动兴趣小组,创设了抖空竹、呼啦圈、竹竿舞、草编艺术、舞蹈、剪纸等十多门课程。各门课程打破年级限制,实行分层教学管理,使学生人人有锻炼的舞台。小班化的理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二)、活动设计,彰显个性。

多彩活动是教育育人的主渠道,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校园四大节活动的开设使学校教育的育人功效发挥到了极致。

学校每年开办一届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为期一周的四大校园节日,给学生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结合“六一”、“元旦”等节日,学校还向家长和社会全面展示艺术活动成果,“草编”“剪纸”等乡土气息浓郁的节目、常演常新的“古诗诵读”和“课本剧表演”,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样平台的搭建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释放

六、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耕耘一片希望,收获硕果累累,果都镇大霞雾联小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得到了政府各部门和群众的认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学校历年来是镇“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运动会历年来都是镇名列前茅;教师中有5获新泰市级优质课奖;2人获新泰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 4人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有20余篇论文分别获省、泰安级、新泰级奖励。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校在建新校之初就明确提出了争创泰安市规范化学校的目标。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指导下,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促提高,学校的内涵建设得以丰富,办学特色得以形成,学生素质得以提升。在总结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以这次评估验收为契机,正视问题,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诚请各位领导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指导!谢谢!

2012年11月9日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2

再加上社会消极暗示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学生身体、心理年龄的矛盾,升学压力的与日俱增,不少孩子逐渐变得内向起来,常常是年级越高越不愿意开口,越不愿意与人交往,结果是语言表达能力呈下降趋势,人际交往也越来越闭塞,这势必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未雨绸缪,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开口,让他们有话说,敢说话,说好话,通过有效的训练,帮助他们逐步培养起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终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巧设话题,让学生乐于表达

要想让学生有话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首先要抓住学生普遍比较好奇的这一心理,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其次要对学生的发言予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从言语和肢体上激励学生,多管齐下,才能够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的语言教学中来。

如在教学《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我首先读给孩子们一组散文诗:像云一样柔软 / 像风一样轻 /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 不是天上的仙女 / 却是人间的女神 /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写给谁的呀?”“白鹭!”部分孩子大声喊道。“不对!”“哦?”看得出来,孩子们都很惊奇:今天不是要教《白鹭》吗?“大家想知道是写给谁的吗?”望着孩子们一脸的企盼,我故意顿了顿,“这是写给一位伟大的舞蹈演员的……”“哦!”“看来大家有些失望,那我们就来模仿模仿刚才这首诗歌中的某些句子,也写上几句,来夸一夸咱们的白鹭,好不好?”思考一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我来!”于是,一首首清新自然的小诗诞生了:像花一样美丽 / 如歌一样动听 /似诗一样精致……像玉一样晶莹 / 像花一样洁白 / 比笛声更悠扬 / 比阳光更灿烂……也许有些句子还很稚嫩,但那一张张笑脸似乎在说:“我表达,我快乐!”

二、巧创情境,让学生言之有物

在认知结构中,情境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引入时要重视情境创设,这样往往能激发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兴趣,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预设一个快速入场的情境。而角色表演在情境创设中也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常常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帮助他们清晰地体会小骆驼由委屈转而自豪的情感变化过程。在通读并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角色表演;并在此后要求他们想象一下,如果小骆驼第二次与小红马相遇,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有了刚才的扮演,他们个个是跃跃欲试,有的说小红马不信,要与小骆驼一争高下;有的说小红马听了小骆驼的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也不嘲笑小骆驼了……孩子们的想法很自然很生活化。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教师抓住一定的契机,创设一定的情境,孩子们便会乐于表达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长此下去,一定程度上定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应该是营造一种“对话情境”,要能够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弯下腰耐心地倾听,在平等互动的对话情境中彼此敞开心扉,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

三、巧用佳句,让学生流露真情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好多朴素到极致的句子让我们浮想联翩。如《第一次抱母亲》,文中有这样一句:“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教学时,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的艰辛,激发他们孝顺母亲的情感,我让他们谈谈自己背着比较重的东西行走时的感觉。问题刚抛出来,教室一下炸开了锅,有的说累,有的说热,还有的说干脆不背了。“课文中的母亲呢,她怎么做的?”“生活中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我们如何孝顺我们的妈妈?”随着交流的深入,感情的递增,孩子们流露真情的一句句肺腑之言如泉涌一样流淌于整个教室。我和孩子们被一种浓浓的母爱包围了,不少孩子的眼睛红了,有的甚至哭了。

除了巧用课本上的佳句,我还每周抽出一堂语文课,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中的名篇,背诵那些经典的句子。学期结束的时候,举行“我最喜爱的佳句”学习汇报会,通过个人展示小组合作,以说、唱、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积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当中,我们应尽量降低门槛,给那些一堂课上几乎不开口的学生创设更多的契机,尤其是难度不大的或他们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尽可能把机会留给他们,不要让他们在愉悦的课堂中成为观众、旁观者、沉默者。而事实上,犹如看风景,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到阳光普照的山坡春风和煦、鲜花争妍,而忽略了山坡的背面那阴冷、萧条、冷寂的一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3

强思想,创机制,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化

学校以“两个注重”统一思想认识,以制度建设构筑长效机制。

注重法律法规的强化作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将规范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融为一体。注重良好氛围的情感熏染。“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做文明学生”的宣传语,把师生带入语言规范、书韵飘香、安全文明的绿色校园;文化展板、温馨提示、手抄报、书画作品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和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明确规定班主任是所在班级第一责任人,各学科教师是直接责任人,学生家长是直接参与者。先后制定出台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教师管理制度》和《学生语言文字行为规范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将教师讲普通话与教案书写、作业评改、课堂板书等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与规范汉字书写能力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强研训,创载体,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科学化

学校重培训、重研究、重评价,提升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抓学生、抓教师、抓课堂,搭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习惯。

每学年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三笔一画”培训与比赛,开发了校本教材《好习惯养成——快乐学习》,在建校10周年之际还创办了校刊《阳光实小》。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开展立体式评价,并将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作为重要依据。

开设特色课程。学校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专门开设了早读课、写字课,配备了专业的写字教师。早晨,一踏进校门便会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是学校每天早上20分钟的“班级共读书”时间。每天下午到校后20分钟为专门的写字课。

设立“迷你书架”。课间,随意步入学校的任一教室,都会看见这样的情景:三三两两的同学聚在教室的后面,或站或坐,翻阅着,交流着,那就是我们的“迷你书架”。教室真正成了小小图书室、小小阅览室。

强实践,创特色,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成效化

学校不断拓宽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实践空间,彰显特色,全面提升,打造书香校园。

升旗仪式、班队会活动等,尤其是自采、自编、自播的“校园广播站”成为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力阵地。

在“推普周”、教师节、元旦、“六一”等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美文诵读赛、故事大王赛、读书擂台赛、组织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

拓宽校外实践活动的有效空间,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与多所农村小学建立了长期的“手拉手”挂靠关系;我校教师多次被高平市政府聘为特约解说员。学校还与高平广播电台“青青校园”栏目联合推出了“我爱高平”演讲征文活动,由我校学生与主持人同台播出,受到广泛赞誉。

积极组织参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和各级各类语言文字竞赛,提高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形成了学校有制度,班班有计划,人人读经典,个个都参赛的新局面。“每日警句”“每日一故事”、“课前三分钟” “流动日记本”等成为学生读书、交流的平台。

我校被授予“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平市实验小学)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4

经过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以及历届图书馆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努力,我校图书馆拥有可供162人和212人阅览的阅览室两个,宽敞明亮,干净整洁。2007年以来,我校阅览室订有报纸50多种,期刊200多种,涵盖政治法律类、教育教学类、文学艺术类、生活娱乐类及中学教辅类等等,2008年又增加商报等。其建设和配备堪称一流,是我校最集中、最丰富、最新的信息资源宝地。而其独特的功能在于:搞好教师阅览或借阅,可以为教师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时事动态、教改动态和教研资料。通过搞好学生阅览,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最新时事动态及高考动态,了解当代科学领域的重大课题与最新进展;通过搞好学生阅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重建知识结构,平衡各学科,提高综合智力水平,锻炼全方位思考问题能力;通过搞好学生阅览,可以使学生学会阅读(逐步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学会管理。即通过搞好学生阅览,可以贯彻我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方针,配合学校其他各项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因此,阅览室又是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它有着网络技术所不能代替的育人功能。那么,如何充分利用阅览室这一资源宝地,切实、合理、科学地搞好学生阅览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呢?

众所周知,阅览室工作是一项业务流程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降低工作效率,导致资源闲置,不能有效利用,最终达不到良好状态和最佳效果。因此,阅览室工作需要每一个参与阅览的老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阅览室工作更加需要管理人员有奉献精神,甘为人梯,有较高的科学管理素养,求真务实,长期规范管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业务流程及科学的管理规范。

以下是我在搞好学生阅览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首先要搞好班级阅览工作,这是进一步搞好学生阅览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图书卡和读书板,表面看来使用了道具,有制度,但耗时多,效率低,管理难度系数很大,还书仍然很乱,更有学生嫌浪费时间而不再对阅览感兴趣并放弃阅览。我做了相应的改进,原则上学生只要穿校服、戴胸卡就可以在阅览室进行阅览。并在学生第一次阅览前对所有学生进行培训:介绍阅览室、规章制度(一人一书,自己取书,自己放书,开架阅览,爱护室内财产,保持室内整洁卫生等)以及阅览过程中进行登记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主角,鼓励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对自己负责,学会自我管理,督促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养。即以人为本,以每个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素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在学生阅览过程中,对任何学生不采取防范。当然,最好能配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那样,学生可以更加放心、更加自由地进出阅览室。在学生阅览时,我只是告诉学生阅览室的所有期刊报纸供大家在阅览室内阅读使用,不能带出阅览室,并且告诉学生,我相信每个学生的品质和素质,一定不会把书带走,而且能够把书保护好、放好。整个阅览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有序的、紧张的、和谐的。阅览结束时,不少学生离开阅览室时都要和老师打声招呼“老师,我们走了”,“老师再见”。我能体会得到,他们是在告诉老师,我们没有把书带走,我们把书放到了该放的地方。多么可爱的大孩子们!同时也发现,学生们为了能看到书,能多看到书,他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您有什么事我们帮您做”“老师有我的工作吗?”……我们又如何能够拒绝孩子们想要看书的要求呢?

事实上,学生阅览工作组织、管理的好,学生阅览有收获、效率高,学生们就越有兴趣阅览,其结果是必然的:学生不仅从阅览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了知识层面,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智力水平,而且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阅读,学会了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逐渐养成良好的、规范的行为习惯;学生自己实践、自己体验和感悟,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即良好的素质。这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最终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也必然为学校其他管理工作乃至学校教学质量的再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览室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生阅览工作对学校而言不仅仅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而是实实在在地对学校对师生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千秋事业。

设立学生管理员并培训的目的有以下三点:

(1)协助素质仍然不达标准的少数学生,及时清点、整理书籍;

(2)最快速地上下传递信息;

(3)为进一步开放阅览室做准备。另外,还可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和品位,继续加强阅览室管理建设,使阅览室切实有效地为师生服务。

★ 以人为本论文

★ 《为人生奠基》读书笔记

★ 以人为本下的医院管理发展模式论文

★ 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 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

★ 为生命奠基的感想作文

★ 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模式论文

★ 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和生态社区发展研究论文

★ 以人为本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研究论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5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我终身的追求 王发成(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050011)

摘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和价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扩展。”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基础教育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成长历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幸福人生。为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基,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基。

关键词:全体学生

学生成长

幸福人生

奠基

自1984年大学毕业从教至今,我走过从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到教学副校长的所有阶梯,足迹遍布初高中职中、厂办校国办校、普通校重点校、乡村和城市,享受了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市级省级名师、河北省劳动模范的幸福体验。由于环境变迁、机缘巧合,接触过学业水平、智商、能力、性格差异较大,类型不同的学生及其家长,曾任职过“重点班”、“奥林匹克竞赛班”班主任,也带教过普通班、“乱班”,辅导过多名被他人或他校“抛弃”的学生。我在学习成绩优等的学生那里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我在被别人定了性或判了升学“死刑”的学生身上发掘闪光点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自信心,成就了快乐而幸福的教师职业人生。“不给学生留不便,不给家长留非议,不给工作留漏洞,不给学校留遗憾,不给社会留隐患。”是我庄严的承诺;“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做家长的亲朋好友。”是我给青年教师树立的榜样。丰富多彩的教学人生经历,使我逐渐形成“为全体学生终身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和价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扩展。”的教育理念。

近30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作为一名热爱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始终将“学习、实践、反思和积累”视为必修功课,不断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在反思中提升,在积累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苦苦追寻教育的真谛,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行走方式。受苏霍姆林斯基、顾明远等教育家的影响,我在学校提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并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列入学校教育科研规划。多年来,我带领着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全面开展幸福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感受幸福为什么,怎样才能创造幸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应该成为每个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工具”,“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者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这即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又是基础教育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我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作好知识、能力、体力上的储备,长期坚持顾明远教授提出的三方面行动实践与研究。一是为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奠基。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才和发展,为了学生的终生幸福。”因此,我校倡导“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武装学生,用优良的校风学风影响学生,用崇高圣洁的教师品德感染学生,用优雅美丽的班校环境陶冶学生,用齐备健全的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六条育人途径。“发展学生的优势心理素质,努力营造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校园文化”等深入人心的理念,已经成为我校每位领导和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例如,我们始终坚持开齐开全心理健康课、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其时间”是我校刚性规章制度之一。再如,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唱响绿色歌曲,健康生活伴我成长”活动,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将养成教育蕴含其中,形成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统一。

二是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基。我校要求教师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作为座右铭,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把自己看作道德典范,把课堂视为与学生共同行进的生命历程。走进学校能够深情地投入,教并快乐着;走进教室能够创造出培养兴趣,鼓励挑战的教育环境;走进课堂能够注重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走近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更深刻、更具广泛意义的学习之间搭桥铺路。例如,我校在学生入学伊始开展的“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丽人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方式和方法,以满足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时代需求。

三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基。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要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中国人民活得更加有尊严。为了实现这个民族大目标,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全力开发学生的核心潜质,培养其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能力。为此,我校教师采取的做法之一是“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方向,注入动力”。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行为都必须关注学生和学生的活动。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开创未来、驾驭未来社会的人;其次,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体会付出和收获,从而健全他们的性格;第三,坚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心,对自己的责任心。有计划地利用主题班会、社团、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自律与团队合作精神。例如,通过自主管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我生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使学生能够从容的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再如,每学期我校都开展“家校合作,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等主题活动,以便于加强家长、教师和学校的联系,增强多向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研学校发展规划,共商学生培养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6

“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 张道正 摄

中新网天津12月24日电 (记者 张道正)由天津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学习学研究分会主办,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承办的主题为“做好养成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现场会24日在南开区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天津教育界的近400嘉宾参加,观摩“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

始建于的南开区实验学校,是一所集中学、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公办学校,现拥有一个中学部、两个小学部和两个幼儿部,在校学生3000余人。多年来,该校秉承“明德启智强体尚美”的办学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在实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采取的是螺旋式上升原则,并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由易到难,由低到高,做到了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比如,将学生良好习惯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并在众多习惯中确定9个重点习惯。每个习惯分为七个培养阶段。

该学校将学生要掌握的各项习惯分解,坚持21天落实一个习惯,由于坚持这种螺旋式上升,使习惯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另外,该校不但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而且还与学科挂钩,每一个老师的教案中,都有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提示内容。

“一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来,多高的墙就要有多深的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谈及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初衷,司乃祥校长说:“现在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来做教育?我觉得应该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作为孩子教育的奠基性工程,最重要的一点是习惯养成。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使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教育。”

为了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科学地进行礼仪教育,从开始,学校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并聘请专家,编写了一套《礼仪修养大家学》的`校本教材。为了让每一个走进南开区实验学校的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又专门编写了一套从幼儿园到初三的《阳光读书》的校本教材。

为让家长配合学校实施习惯养成教育,学校还专门编辑出版了家长学校教材《家庭教育学应用读本》。,又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版的《家庭教育知识集萃》,作为家长学校的专用教材,免费发放给家长学习。

在当天的观摩完班会课之后,与会者来到此次现场会的主会场,大家观看了该校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情况的视频后,天津南开区实验学校校长司乃祥做了“做好养成教育,就是为孩子的未来提供优质教育”的主题发言。实验学校毕业生、现为南开中学学生干部的王楚涵,更是以自己9年在实验学校学习和成长的经历,谈了学校开展的习惯养成教育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今年我们小升初工作实现了公平,但是出现了实现大公平以后的局部不公平,部分学校对生源变化不适应,解决这个问题的杠杆在哪里?今天南开区实验学校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华,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南开区实验学校坚持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认为这次现场会开得很成功、很有意义。

王洪华特别强调,天津南开区实验学校真正使养成教育成为一个教育体系,有抓手、有内容、有目标。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希望通过今天的现场会,大家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操作方略、研究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两大任务的具体办法。

来自各区县学校和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更是觉得不虚此行,用他们的话说:“南开区实验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中,做到了校本课程与学科渗透相结合、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了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完)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7

那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做到“四重”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就这一问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其旨在于抛砖引玉。

一、重内涵

把握编者意图, 理解教材结构,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内在属性, 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算理的推演。在教学新知识时, 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 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 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 教学两位数乘法, 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 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 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 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 不仅印象深刻, 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二是注重公式的推导。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而且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 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操作推导过程, 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公式,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三是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从而找出解题思路, 所以应用题教学要注重数量关系分析, 客观上, 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训练和运用的过程。

二、重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 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思维

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给学生创造出思维的良好环境, 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并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 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形成内驱力, 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 适度启发引导, 保持学生思维积极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但以这种积极性, 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才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而思考问题是需要时间的。思考时间若非常短, 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 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 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地回答问题。当然, 思考时间的长短, 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 甚至要求学生立刻回答, 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 教师便“直扣主题”, 自顾自地按照教案做起问题分析、论证来, 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一言堂”的教学方式, 损害了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动性。

(2) 启发要适度。教师的启发要贴近学生思维的水平, 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喧宾夺主。

(3) 设置多个引导点。教师应该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是教学思维的动力, 也是思维的方向, 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 在数学课堂学习中, 教师要适当地设置引导点, 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 使学生数学的思维活动持续不断。

3. 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

思维的感性材料, 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对于小学生, 教师应提供具体的感性材料, 让他们通过声音、颜色、图像、动作获得充分的感知。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 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常见的是利用课本上的插图, 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 让他们看一看、摆一摆, 通过比较、观察、分析、综合, 获得数学的初步概念。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应是充分的, 而且要有思维阶梯。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 就可以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填表、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学具盒里的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分别把它们的长、宽、高、体积填入表中, 观察比较每组数据之间的关系。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 而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时, 可让学生拿着一个实物长方体或正方体 (或者展开图) ,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出长方体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样的教学设计, 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足够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最易混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区分开来, 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训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 必须通过练习, 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 培养思维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但一两次的练习、训练并不能达到效果, 因为学生思维方向是单一的, 存在某种思维定势, 需要反复训练, 多次实践才能完成, 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因此科学的训练成为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的途径, 这就要靠教师长期地科学地训练和培养。培养和训练首先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 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即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 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 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 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 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做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 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 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 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 以后就很难纠正。其次, 要注意分层要求、逐步培养。低年级可多采用边让学生操作, 边说思路或教师先说出关键性指导词, 然后由学生接着说的方法进行。中高年级教师讲完例题后可逐步让学生自己有根据有条理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 并说明理由。例如, 列方程解应用题, 可让学生先思考设哪个量为x最恰当, 然后说说数量关系和思路后再列式解答。还要注意结合教材, 精心设计一些训练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习题, 让学生进行练习。当然, 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不能一下要求学生说得有条有理, 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得有条有理。但只要坚持训练, 逐步地会有较多的学生能够进行有根据的思考和有条理地说明问题。

四、重检查

教师除了查结果是否正确外, 还要查思维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教师在检查学生回答、板演、作业时应多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作业和回答问题中发生错误, 教师要注意先帮助他们找到错误的原因, 看学生在理解知识方面有没有问题, 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没有问题, 只有找到了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纠错防错。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有长期的打算, 要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始终。低年级可以, 中、高年级也可以, 应用题教学可以, 计算、概念教学也可以, 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中得到全面充分的提高。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从内涵、方法、训练和检查四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率,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诚然,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很多, 在这里仅谈谈个人观点, 不对之处, 恳求专家赐教。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勃.《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 (6)

让主题班会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篇8

一、参赛班会呈现的主要特点

任何竞赛都是一种引领,班会竞赛亦然。虽然参赛课都是“做”出来的,且必然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但如此“做课”,往往“做”出了我们探讨的样板。因此,归纳“样板”的特点,有利于提升当下中学生主题班会的品质和效率。笔者认为,此次参赛班会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主题鲜明。本次参赛的14堂班会课,堂堂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诸如“Hold住幸福”“战胜挫折”等。活动中,同学们都是围绕这些主题或唱或演,或思或议,因而重点突出,效果良好。

第二,贴近实际。从主题的确定,到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多数参赛课都能以学生的生活为原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直面现实问题。所以活动中,学生大多激情参与,有话可说,且能畅所欲言。

第三,推进有序。班会设计符合学生生活逻辑和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层次性强,并能逐步推进,显得有序、自然、流畅,让人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感,从而保证了活动的实效性。

第四,触及心灵。本次大赛中,几乎每堂课都有自己的亮点或高潮。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活动触及到学生心灵的深处。例如,“Hold住幸福”班会课上,学生在做“谁是最重要的人”这一游戏时,3名学生泪流满面,情染全场;“向幸福出发”班会上,某学生朗读父亲的来信,接着其父现身课堂,父子拥抱,感人至深;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可以说,这些特点,为我们平时召开班会提供了一个基本而又清晰的思路。

二、本次大赛引发的思考

本次大赛带给我们一些兴奋,同时,它也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那么,中学生的主题班会到底应该怎样开才能“更上一层楼”?笔者结合大赛课例,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在目标达成上,班会应做到既能深化认知,更能震撼心灵。

班会都是有主题的,而对于这些“主题”,如“幸福”“宽容”“感恩”等,学生虽然并不陌生,但一般都识之甚浅。因此,班会应围绕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同时走进学生的心田,在其心灵深处播种善良、爱恋与希望。

例如,长沙市曹老师执教的“Hold住幸福”这堂课设计了认识幸福(讨论)、感受幸福(故事)、传递幸福(互助)、珍惜幸福(游戏)四个活动,从而让学生远离麻木,理解幸福,热爱生活;湘潭市余老师执教的“向幸福出发”这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我把幸福弄丢了(反思与述说)、谁“偷”走了我的幸福(情景剧)、敲开幸福的大门(探究——找秘诀),从而让同学们明白了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心态才是关键,懂得了“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幸福”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因此,从主题的确定,到情境的创设,班会一定要有冲击力,能够震撼学生的灵魂,使课堂上呈现出:回首往事时的深度反思,发言交流时的争先恐后,情到深处时的泣不成声,憧憬未来时的豪言壮语,等等。

第二,在价值取向上,班会应重视学生个体的幸福生成和班集体的文化建设。

幸福与道德具有一致性,良好的道德,即是幸福获得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享有的欢乐和幸福”。所以,班会课上,学生德性养成的过程中,既要有沧桑在肩的厚实与沉重,又要有清风拂面的惬意与畅快。培养学生的道德,便是引领学生创造幸福。班会是一种灵魂的洗礼,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更是一种价值的提升。同时,班会应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当然,这里的“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软文化”,包括班级规约、价值观念以及言谈举止等,如向上的精神状态、合作的团队意识、求真的探索品质、爱美的人格魅力,等等。

例如,益阳市彭老师执教的“放飞理想”这堂课通过认识理想(相声《谈理想》)、畅谈理想(成长路线图)、放飞理想(现场采访)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明确不同的理想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从而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理想,并能为理想的实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的幸福感,又有利于创建富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使道德教育与文化传承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三,在内容选择上,班会应着眼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性的培养。

班会同其他德育活动的功能一样,主要是引领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实现道德自觉,以及人格的成长与完善。丰子恺先生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分别为思想的真、品德的善、情感的美,可见,一个人要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三者缺一不可。

大赛中,有一堂班会课的主题是“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活动中所涉及的案例有天津许云鹤案、南京彭宇事件、广东小悦悦事件等。整堂课中,学生多数时间都处于一种无助、伤心、恐惧和冷漠之中,因而无法达成班会课的目标——传递温暖。

班会内容包括主题的确定、素材的选取,应尽可能突出思想性、正面性和愉悦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同时,班会还应着眼于学生品性的培养,因为品德教育在培养人的“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英国思想家罗素认为,品性教育的功能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品性教育应基于现实并归于现实;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应重视健康教育(身体和心理)——增强学生的活力,重视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大赛中有一堂涉及到中学生生日聚会且大额消费的问题,同学们只谈“消费”,而老师却没有给予正确的价值引领。德成于行,学生的品性是否养成,关键看学生怎么做。当前,中学生的生日聚会相当普遍,其实是很有必要引导的。此外,有些专业性太强(如“食品安全”)、学科特征非常明显(如“消费”)的内容不宜作为班会的主题。

第四,在方法运用上,班会应重视主体对于生活情境的体验与反思。

毫无疑问,班会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所以,应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增强体验,深入反思。这样的道德课堂才可能有学生德性的自主建构。长期以来,班会课中,尤其是德育故事或案例的教学,往往存在以附带刻板结论替代思辨的现象,从而试图将需要宣扬和确立的价值观直接植入学生头脑。显然,这样的德育课堂是低效的。品德立于生活,源于反思。所以,班会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和他人经历过的生活,反思教师提供的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从而获得感悟和认知。

例如,常德市刘老师执教的“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一课就做得非常好。这堂课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再现生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最让你感动;二是反思生活——两个连续的情景剧(《一碗面,两句话》《两行泪,一颗心》);三是践行生活——(孝敬与感恩父母);四是升华生活(师生同唱歌曲《母亲》)。遗憾的是,本次大赛中只有少数几堂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多数课堂上,学生作为道德生成的主体,往往置身“事”外,成为他人道德的旁观者和评判者。其实,只有经过反思和内省的道德,才可能具有力量,才可能被真正内化,才可能蕴含新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在活动设计上,班会应坚持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的有机统一。

从活动内容来看,班会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本次大赛上,有一堂高中班会选择“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就显得不够贴近学生;有的班会课中让学生体验的故事情境,都是古代成人的经历,显然既不贴近生活,又没有贴近时代;有一堂主题为“战胜挫折”的初中班会课上,学生活动——表演小品《招聘》,就明显没有贴近学生,也没有贴近生活。

从活动形式来看,常见的班会活动形式有情景剧、小品、故事会、讨论交流、访谈、朗诵、讲座、竞赛,等等,主要由学生主持,也有教师主持。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好的主题应有好的形式,无论什么内容的班会都不能硬套形式,牵强附会。班会,其实就是要利用这种特定的德育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所以,采用何种形式,一是看内容的需要,二是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本次大赛有一堂“放飞理想”的主题班会上,有一个“相声”活动——“谈理想”,根据其内容,角色应是两位男生,但课堂上实际表演时则是一男一女,显然,内容与形式就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

总之,我们要以生为本,选择恰当的主题,采用合适的形式,经过精心的设计,让主题班会成为一种心灵教育,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性,对于社会现象的公正心,对于异质事物的宽容度,对于个体生命与基本人权的伦理观,对于个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自制力等,从而使学生具有丰富的心灵和人性,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常德市教科院

湖南常德 415000)

上一篇:写景800字作文下一篇:党员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