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精选7篇)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 篇1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
一个学校的生存价值和发展空间,并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和经费投入,其根本支撑点是因学校发展历史传统而积淀和师生共同努力而构筑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以学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共同培育和营建的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总和。学校文化渗透于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贯穿于学校工作实施的各个阶段,并通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氛围、校园环境等所蕴涵、表达或体现出来,得到学校师生共同认可,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构成学校文化的诸要素中,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关键,物质文化是基础。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既是学校文化的创建者,又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新者和发展者。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构成学校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一所学校,可以没有大楼,但不可以没有名师,不管这些名师是校级的、区级的还是省级的,都对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起到核心的推动作用。“名师”如何造就?由于性格、学识、经历、兴趣、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每个人成才的途径各各不同,探寻教育大家的成长之路,会发现他们都基于教学实践的反馈与总结,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创新,走具有学科特色和人文探索精神的专业发展之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成绩的评价反思、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与研究等实践和理论的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绩效与风格、科研成果及特色。专业发展能力既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实现教师自身价值的主要载体。随着学校发展逐渐从物态化的显性扩张走向人本化的内涵发展之路,教育对教师的综合教学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专业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迎接的挑战,必须逾越的标尺。如果说校园是培植文化教师的基地,那么专业发展则是塑造文化教师的主要途径。
1.职业责任意识。
职业责任意识是从事职业活动时遵循道德规范和工作规则所表现出来的修养与品德,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如医生的职业责任是救治伤病,抚慰众生;警察的职业责任是保障平安,惩治犯罪;军人的职业责任是保国安民,保卫和平;教师的职业责任则是传承文明,教书育人。教师站在三尺讲台,放眼大千世界;对学生培养立足于知识学习的三五年,放眼于人生成长的三、五十年。教师的道德引领和文化传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行业的职业者所不具备的,因此社会对教师寄寓着厚重的希望,对教师工作的评判和教师形象的塑造也就有着近乎完美的苛刻标准,这也给教师的人格塑造和心理世界的构筑带来极大的影响。许多教师就生活在物质条件的清贫、工作的巨大、社会评价标准偏失带来的精神痛苦中;孤傲、清高、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就成了社会有些人头脑中教师形象的代名词,这种偏见的根源,在于社会某些方面对教育认知的缺乏和对教师工作的蔑视。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带来的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教育对人才成长的关键作用、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共识,科教兴国战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评价逐步回归到客观与理性,教师的群体形象有很大改善。教师自身价值的提高,也促使教师强化对自我要求。如何增强职业责任意识?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增强认同感、亲近感,消除排斥情绪,主动融入教育工作中,从干一行讲一行,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干一行爱一行的境界的提高。三尺小讲台,人生大舞台,教师职业也许不是理想的职业,但肯定是崇高的事业,其意义就在于传播知识,消除愚昧;传承文
明,生生不息。二要具有“博爱”的情怀。投入工作,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因投入而热爱,因爱教而爱生,因爱生而奉献,因奉献而成就辉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大情怀,正是教师美好人格的升华。三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主要通过三种力量:一是知识力量,渊博的学识是学生信赖和拥戴的基础;二是情感力量,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是学生认同和感恩的源泉;三是人格力量,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榜样示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不为经师为人师”,教师身上所具有的诚实勤奋、乐观旷达、幽默睿智、深厚学养、爱生敬业、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让学生终生受益。
2.专业知识储备。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教书”,完成教学任务,更是“用教材教学生”,达到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育生标准的提升要求教师必须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力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除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研究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性气质,加强对学生的个案研究以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心智构建。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没有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全面学习和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在学科教学中取得理想的绩效。一方面,教师要全面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教学发展动态及最新理论成果。教师对学科知识理解的越深刻,在日常教学中越能有效驾驭,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理想,额外负担就越轻。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完善的专业学科知识结构可以帮助教师胜任本学科教学,而多元知识储备又可为教师的教学和自身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学校教育中,学校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教师加强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了解,扩大边缘学科的把握,提高校本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驾驭能力,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指导作用。如无锡市天一中学开发的校本课程《研究太湖蓝藻的成因及对策》就用到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知识,如果指导教师的知识面不宽,就无法指导该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博观而得取,厚积而薄发”。对自己本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的适当学习可以拓宽教师的文化思维,可以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更加自信。
3.探究创新精神。
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成为教学中的骨干;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终身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自己的教学实绩和构建理论研究特色,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胜任教学是基本功夫,驾驭教学是自我提高,研究教学是发展能力,终身学习创造特色则应当是教师矢志以求的成长目标。
兼收并蓄和谐包容是教师发展的心理基础。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精神世界的变化过程中,教育面临的挑战最大,因为构筑人的精神世界、文化素质的工程是最复杂的工程,因此,教师也必须适应形势,更新观念,研究学生,发展自我。一是打造学习型团队,同一备课组、教研组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团结协作,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长补短;二是要虚心自省。“人不服我是我无能,我不服人是我无量。”摒弃狭隘的自满自大,多学习同事优点、特色,在主动请教中提高能力,在自我反思中砺炼品行,在指导学生中教学相长,在同事互助中追求卓越。三是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价值在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生对知识的占有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度是检验教师教学绩效的主要标准。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得到学生的认识理解、趋同直至转化为学习能力。首先要驾驭教材,研究学情,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为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教学;其次是致
力于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先自行学,然后施教,解题答疑,研究讨论,灵活运用教法,以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教学的主要标准,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捕鱼的技术”;再次要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要在面向全体之余更要关注于学习能力有差距的学生,为这些学生制定因人而异的训练标准和训练内容,引导他们鼓足信心,认真学习,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因此得到优化。四是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既然你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应当在这种工作中投入心力,做出效果,享受成功。矢力工作永不言败,博采众长永不自满,学以致用永不浪费,追求卓越永不放弃,教学改革积累经验,相互学习提高能力,理论探讨达到深邃,争先创优创造价值。“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的话,强调了真才实学在赢得地位和声望中的作用。只有自己永不放弃,才能不会被抛弃。
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文化建构中,学校的作用不可或缺。首先,校长作为学校行政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设计者和引领者,要当好 “推车人”,帮助教师行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为教师的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教师安心工作;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出主意,谋计策,使教师便于教学;努力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开展校本研究,开发科研课题,参加专业竞赛,接受专业培训,使教师乐于探索。其次,要建立较为系统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从班子建设、岗位责任、奖惩措施,实施细则、过程督查、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调控和量化,督促、引领教师树立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观念,培植教师自我发展的勇气、智慧、毅力和信心;架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公开示范课、专题汇报、学习培训、教师论坛等方式,借助校本文化阵地,让教师的文化智慧得到展示,让教师的工作经验成为团队的共享的成果,让浓郁的文化学识成为教师最优美的风采。学校的形象是学校的无形的资产,教师的形象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因此,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最有力的选择,更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创造学校文化品牌的主要途径。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广大教师要立足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做认真准备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追求教研工作的精细化,自我提高的内蕴化,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宽容悦纳、民主尊重、乐教善教、和谐育人,自觉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把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作为自身教育责任和教研价值的统一体,做一名具有前瞻思维、发展理念、专业素质的导师,做一名追求绩效、感动学生、超越自我的现代文化人。(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 篇2
一、强化专业技能永不懈怠
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而言, 美术教学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核心竞争力, 教师能否胜任这项工作, 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专业的美术教学能力。美术专业技能可从以下方面来提升———
1.美术基础理论及实践技能。教师对美术基础理论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自身素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美术教师就应多角度、多方面地来把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美术史、美术概论、艺术概论、书法、美学、解剖学等应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各学科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加强对美术相关学科的研究也显得非常重要。同时, 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 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崇拜。
在加强理论基础研究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实践技能的提升, 美术课的实践性和技能性都很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教师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如色彩、素描、速写、设计、手工、书法等。这些专业技能的提升, 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美术鉴赏及评论能力。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鉴赏能力是一种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感知、记忆、经验及知识等多个方面来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就需要充分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要能够从高美术作品的形式、材质及内容等多方面来进行有效评价。
评论能力是美术欣赏的深化, 这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理性认识。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能够掌握美术评论的方法, 同时还要能够进行科学的评价。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多阅读评论家的文章, 从而来有效提升自身的评价能力。今后工作中对于这方面情况应该保持高度重视。
二、和谐师生交往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 美术教师应多同学生沟通, 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交流, 并亲自参与到讨论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今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角色互换, 无声教育。角色互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成长阶段, 课堂上比较贪玩。这对于正常教学会造成影响。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妨开展角色互换的游戏, 鼓励小朋友们上来“当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意识到作为一个美术老师的不易, 从而改正自身的错误行为。
2.充分信任, 科学评价。平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评价不可过于苛刻, 老师如果过于苛刻的话就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自信心;面对孩子们辛苦完成的作品, 老师应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话语来进行评价。对孩子们的作品要进行具体分析, 如果发现孩子的作品确实不好, 那么就应该告诉他究竟不好在哪里、该如何改正。老师真诚地对待学生, 将能够获得大家的信任, 维持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提升信息能力如鱼得水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今后美术教学的新形势。为了适应新形势, 今后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对于这种技术应该不断加强研究才能够适应实际需要。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可以用来展示美术作品, 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教师在今后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 这是美术教师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在今后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 尤其是对于PPT的应用, 这已经成为美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能;对于PPT的基本技能必须要深入掌握, 这样才能够适应实际需要。
3.加强对互联网的研究。美术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 通过利用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 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学习利用更多的优秀教学资源。
摘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随着人们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强自身训练、提升自身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美术教师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这方面应不断加强研究才能够适应实际需要。小学美术是一项专业性工作, 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 同时还要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信息网络知识等, 这样才能够适应实际要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综合素质,信息网络
参考文献
[1]陈荣华.美术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篇3
一、引领教师去“学习”
学习是未来的生存方式。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学习,才能解决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学习,才能吸收一切先进的理论和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就这一点来说,教学活动中教师担当的角色不只是教书匠,更是一名求知似渴的学生。教学生涯中我们需要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教师的知识才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才是先进的,教学方法才是科学的。因此,我们学校要求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的求学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要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学什么呢?怎么学?内容很多,方法也很多。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与外界的交流的机会少,读书成为最快捷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之余,学校要求教师搜集或借阅与教学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正所谓“开卷有益”,阅读国内外教育名家的著作,可以有助于教师选择好的教学方法;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阅读当代名家散文可以丰富教师们的语言艺术。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教师的教学生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广阔的学习平台,无论是教学管理方法还是教学资源,都成为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新窗口。
二、建议教师去“写作”
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整日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很少有人想去“写”些什么。写作能力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标准。写作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日常教学误区的归纳,它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注程度。为此,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教师写作的力度培养。
1.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每一节课后都要尽可能补写“教后记”。教后记对教师衡量每堂课的效果很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课上学生的表现,了解教学过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些该补充,哪些该删除,哪些该仔细讲解,哪些可以让学生自学……从而使下一堂课更完善,更充实。
2.每个学期的开始和结束,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写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总结。如,授课计划、单元测试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等,学校严格要求。计划的合理制定,有利于保证任课教师有条不紊地完成授课任务,也利于协调教学与学校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关系。年度总结是每位教师对一年工作的反馈,对下学期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学校每年拿出部分资金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单位组织的论文、教案、教学故事等评优活动。这一活动深得教师欢迎,许多教师的作品曾经在各个级别的报刊上发表。这既提高了部分教师的写作兴趣,带动了工作积极性,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组织教师去“说课”
教学是一门“说”的艺术。它不仅仅表现在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体现在教师驾驭每堂课的能力上。学校每个星期都要求组织集体备课,每次备课会都要求各位专任教师进行说课,集思广益,完善课堂教学。说课要求备课教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设想、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都给予详细的说明,然后一起探讨改进方案。“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位任课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经验丰富的教师传授经验,专业对口的教师在理论方面加以完善,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鼓励教师去“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学要求创新,要求发展而不是一潭死水。死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早已和现在的时代要求脱节,研究成为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教研能力,每个人都应成为“教学专家”。有些教师认为,教学研究只是那些专家教授的本职,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我们能研究什么呢?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教学中,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的课题很多,当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问题即课题”,只要我们肯降低研究“重心”,就会发现身边有无数让你感兴趣的,能让你潜心研究的研究课题。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研然后知其美。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研究,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知识创造与贡献者;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研究,将使教师步入一种新的职业生活境界,会让教师焕发出生活活力。
五、提倡教师去“反思”
教师应当反思,现已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反思我们的教学观念,反思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反思课堂教学的效率等。当然,好的教师总是思考他们的所作所为,但教师能够而且应当发展自己的哲学而不是遵循他人传给他们的现成的程式。案例研究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优秀教师是一个反思的实践者,好的教师具备反思自己实践、自己质疑的能力。好的教师总是不满足,他们不断地探寻新的观念。高素质的教师总是愿意改变其整个哲学。我们学校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准备“示范作业”和“错题档案”。教师在整理材料的同时对自己布置的练习和作业进行总结、反思,使自己的问题设计趋向合理,促使教学成绩的提高。这正应验了那句古话“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六、让老师学会“协作”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协作是时代的要求,同样也适合我们的教学。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和真诚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有言道:湿柴在烈火中也会燃烧。教师之间除了交流思想和分享见解以改进其实践外,许多教师也参与各种团队,一起备课和教学。国外教学研究中,这被说成是教师角色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今天的教师需要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团队工作能力也是对学校层面的教师素质由什么构成这一问题的最经常的反应。在我国许多知名的学校都要求同一中学的每一年级的教师一起为学生备课,还要求不同学校的同一学科的教师一起确认评价学生成绩的准则。就学生的管理来看,很多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自己可以退避三舍。我们学校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这种错误思想,让每堂课都成为各位专任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主阵地。这样,既加大了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又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加强了同年级组教师之间密切合作的关系。就大的环境来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以有效开发。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学会协作,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走“专业化”的道路,是当代教育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用新知识,新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地通过实践摸索经验。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更专,才能更强。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 篇4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一、从模仿开始
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似乎凭这一节课就能和特级教师一样一举成名。要知道,特级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其长期实践、不懈探索的结果。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益多师,水到渠成,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模仿着眼的角度比较小,也容易学到手,是初学者常用的方法。再造性模仿通常包括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两种:整体模仿就是整节课地全搬照抄地模仿,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模仿。当然,局部的个别调整也是必要的,但整堂的教学结构、指导方法和设计思路都没有变动。局部模仿指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模仿起来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有选择的采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模仿的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能,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灵活性比较大。只有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教师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了,然后才能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这就是创造性模仿。
二、从读书开始
作为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但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许多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书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累。所以,我们要有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三、从网络开始
教师除了可以在网上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外,网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把远隔千里的老师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的交流,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并且在大家的交流中,往往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
四、从课题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非常值得一线教师们采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在课题实践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问题,而不得不广泛阅读,相互探讨、互相推荐参考书目,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发展,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教师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许多成功的教育者,都认为教育科研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篇5
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
思想和理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定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以每个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在工作方法上“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可能比“雷霆万钧”的暴风骤雨效果更好。有人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最可怕的是,有的教师以为自己的学历高,读的书多,就不再充电,不再学习,那他只会误人子弟,他自己也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三、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为了什么?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习。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信息源的今天,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 篇6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务实行动》读后感
这本书以“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为主题,围绕“怎样将学习落实到行动之中”、“怎样通过学习促进专业发展”这两个基本内容,突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个中心,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进行了系统讲述。全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又不是艰涩的理论阐述;既有道理阐述,但又不是空洞的说教。此书是一个讲义式的读本。全书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案例多,可读性强,对激励教师务实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争做学习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习提供的上乘读本。 有的教师说,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书,早就累了,大学毕业当教师了,我还需要学习吗?我要为谁而学习呢?这种不知道自己还该学习,不知道自己该为谁学习的人,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不在少数。事实上,一个大学生在校获得5%―10%的知识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因此,要当一个好教师,不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是肯定不行的。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想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有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没有出色的工作业绩,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呢?我们说,教师为培养优秀人才而学习,为祖国富强而学习,为感恩社会而学习。这些都是理由,都是大道理。不管多少理由多少道理,归根到底只有一个最直接的理由、最实在的道理,那就是教师为自己而学习,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而学习。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张康桥老师写了一本书,叫做《为什么做教师》。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呢?书中指出: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归根结底还是为自己做教师。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如何张扬教师自身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社会伦理意义上的做教师之道。人生短暂,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很少,能做成的事情就更少。所以,我们做了教师就要为自己做一个好教师而学习,为自己能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而终身学习。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 篇7
一、培养“在路上”的积极、稳定、开放的专业发展心念,是教师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早已深陷“泥潭”,成了谁都可以炮轰的对象,语文教师自然就首当其害,现在的语文教学看起来是“随便拉个人来都可以教的”,却有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厌恶从事语文教学,甚至想方设法不再从事语文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首先是“发展”,只有当一个教师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才能谈到可持续性发展;也只有当一个教师到达一定的层次之后才谈得上自我超越。而自我发现又是自我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不仅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平稳的心态,还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能吸收各种不同的意见。如果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在路上”。在路上的心态是永远不停步的心态,也是一个有时要快走,有时要慢走的心态。慢慢走,慢慢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吸纳、不断丰富自己。在路上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人,这些人你可以和他对话、和他交往,在对话交往过程中,你也在学习,在默默地思考,审视自己。但也不能一直慢慢走,有时也要加快脚步向前迈进。这样把这三种心态结合一起,能够知难而进、知难而上,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1、多给教师一点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特征。现在普遍性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不得不跟着上级的考试和各种检查评比团团转,被动的、任务性的精力投入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非任务性的、自主性的投入实在太少太少。这种精力分配比例失調,必然造成教师主体性的缺失和自我发展的停滞。许多老师是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然而一个学期过去,静下心来总结总结,却是“两手空空,头脑空空”,增加的只是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这是典型的缺乏主体性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结果,即所谓“有工作无进展”,人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成了机器。
2、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整体良好氛围。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欲望,但同时也潜藏着随遇而安、贪图享乐的惰性。哪一种动机占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氛围。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是无价的,它是一块强力磁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吸引着教师投身其间,追求自我超越;它是一种催化剂,能使某些异质在其中溶解、同化,寻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
针对教师素质的客观现实,可适时引导教师走“文化引领,和谐发展”的道路。通过评选“师德标兵”、“十佳教师”等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自觉地将教书育人作为对事业的毕生追求,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酷爱之情,保持教师在事业上永不知足,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形成自主发展的责任感。
三、准确把握内因,是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动力”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自我更新,不断成长。我们通常说,“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很有道理的,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需要做不断的更新、充实和适当的调整,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时代的高度,不断学习,不断给大脑“充电”,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运用自如地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提取给学生。
毋庸讳言,现在有些语文教师很少有读书习惯的,有的甚至仅凭一本教参“打天下”。如此荒漠的文化心灵中焉能生长出枝繁叶茂的语文教育之树!更不必谈什么自我发展!在我校青年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让读书成为习惯,教育生活因为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教师生涯因为学习而成功。”不断学习着的教师,他的知识是充盈的,是流动的;不断学习能不断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
2、树立发展观,学会科学合理地评价自我。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能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有位哲人说:人最难做到的就是看清自己。这一人性上的弱点往往使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也就导致了对人自身发展的阻碍。为此,教师本身就要能合理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更要看清自己的不足,想方设法激发自我,通过评价找到自尊,找回自信,在自我激励中,经常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专业上、人格上、情感上不断超越,达到不断发展的目的,成为一个卓越的现代教师。
3、要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人的成长历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给自己设计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是非常必要的。真实地剖析自己,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弱点“量体裁衣”,制定长期、中期、短期计划,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实施过程中要适时完善与修订,不能与学校的发展脱钩,同时还要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并向着目标不断迈进,最终使自身的发展达到最佳境界。
四、踏踏实实践行基本途径,是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虽然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没有整齐划一的演进过程,它要受时空的影响,但是,许多专家经过对大量成功人士的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我认为是值得借鉴的。只有踏踏实实践行这些基本途径,才有可能做到厚积薄发,达到专业发展的制高点。
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紧迫感,全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主动地、自主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肩负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任。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推荐阅读:
用心走专业发展之路06-10
教师发展应走和谐发展之路12-27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习计划11-20
走绿色发展之路06-12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09-08
走适合本校发展的教改之路07-06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07-07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05-28
谈走节约型公路发展之路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