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
学习心得体会
11月18日有幸听了睢中校袁长校为我们做了《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的
讲座,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是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下是自己学习体会。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是一个新事物,其内在规律与发展特点还有待探讨,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取得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系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三、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加强校本教研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校本问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在校本研究中,关注更多的是实践价值,即着重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对教学会有更多的理性认识。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如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课程评价的知识、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等知识,这就必然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扩展理论视野,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化
校本课程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会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开发校本课程还能增进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使用学习材料和指导小组学习,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可见“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
3、开展校本评估,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的专业化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是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的,要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之不流于形式,必须有一套相对完善的评估体系,以促进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实践与反思,与教学对象不断互动,不断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实践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做到既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又能站在学科前沿,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知识上运筹帷幄。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了校本教研实施的可能性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一方面,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体问题,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使课程研发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无序的、散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更好地实施校本教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批专家型的、研究型的教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篇2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核心,而校本教研正是促进学校和教师双重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始终将“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高奏教育质量主旋律”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和发展重要目标。他们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的指导思想,以“关注前沿理念,立足教学实践,落实每一个细节”为实施原则,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组织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关注。
一、在反思中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内涵
和平里四小有着一支专业的教研队伍,由校长、教学中层干部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进行调研,一起反思教研中遇到的困惑。比如:教师之间交流机会较少,个人理解过多;对常规教学现象反思研究较少,经验型论文过多;针对学生学法研究较少,注重教师教法研究过多;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虑较少,注重于职业技巧过多。
通过反思和学习,学校重点解决:一是校本教研的具体定义,二是怎样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利用每周的理论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全员培训,组织骨干教师赴外地考察学习,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了认识,还为教师提供了各种相关书刊和教学光盘。通过再学习,使教师理解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将本学校作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教师研究为主要力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教师反思活动的基础上,以教师自主发展为动力;是师师之间、师校之间的合作及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强化培训,坚持“三个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集体教研,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业引领”是和平里四小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学校本着“从问题入手,从实际需求出发,专业引领,注重实效”的教研思路,积极地为教师搭建起有效地引领平台。
专家引领学校领导集体利用专家下校指导的机会,组织教师听取专家讲座,聘请专家做顾问。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及时向专家请教,面对面的交流,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深入开展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活动:看名师授课录像,听名师学术报告,研究教学特色,感悟成长历程。通过走近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语文特级教师卢晓玲,使教师体会到只有经过精心预设,才能给更好的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
干部引领多年以来,学校教学干部一直不离开教学科研第一线,始终站在本学科教学前沿,积极主动地抓热点问题,引导教师理论上深入浅出,方法上利于实操。校教学干部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为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之间情意互动,感情因素促进提高认知效率》等为题做专题讲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位教师在业务学习札记中这样写道:“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成长,我们在厚积薄发,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我们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我们这座藏在水下的冰山必须厚重,才能薄发!”教学干部还特别注重强化服务意识,亲自上公开课、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切实地掌握
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教师抛砖引玉。
骨干教师引领和平里四小充分发挥了市、区、校级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说案例,讲论文。开展“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达到了教学骨干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通过专业引领平台,使学校各个层面的教师都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掌握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看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逐渐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转变;骨干级教师,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由“反思型”向“学科专家型”的角色转变。
三、创新教研模式,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台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形成教与学的氛围,才能形成集体创新的力量。为此,和平里四小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数字教研、反思教研、课例教研、以题促研为载体,营造了校本教研的校园文化氛围。
1.数字教研——和平里四小实施的是以软件建设为先导,统筹规划,硬件建设,分步实施,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成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培训人才,创建贴近课堂教学,开发出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网上教学资源信息库。倡导实现“团队互助,资源共享”。学校分步实施的“电子备课”,由部分教学骨干拓展到部分年级、学科,乃至全校每一位教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整体知识构建的教学设计。目前,学校资源库中存储了各类教学软件;新课标优秀课件集锦、音频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四小教师近千节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电子备课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教师之间共享,让每一位教师备课时都能高起点,并通过一次次的复备,教学设计得到完善,形成了教学合力,使每位教师的备课质量螺旋式上升,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2.反思教研——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开展的反思型教研活动是以自我反思为基础,在教学研究群体中共同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以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为基本形式。进行教学前反思,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具有前瞻性,使教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进行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样使得教学行为具有自控性,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后反思,很多老师自觉地带录音机进课堂。逐渐地使自我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大力提倡教师在阅读后反思,在教育实践中的每个环节反思,并且提倡教师做“听课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的教育教学札记,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教师将个人反思与群体反思融合起来,在互补共生中进步,在合作互动中成长。
3.课例教研——新课程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既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案例研究无疑成为老师们介入新课程研究的最佳途径。四小开展的案例教研是教师们将自己随
机记录的、发生在教学中的真实事例,在教研组内讲述并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提炼教育教学观点。教师做到“三会”:学会积累,养成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的习惯;学会发现,善于从平凡小事中发现有价值的事例加以研究;学会写作,叙述的情节要形象生动,反思能够画龙点睛。案例教研以“同课异构”和“一课同上”为主要形式。“同课异构”指的是一人在不同班级几次上同一教学内容,目的是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理解教材,深化研究,使得预设教案更加关注学生需求,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一课同上”指的是教研活动时,全组老师针对一个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多维理解教材,设计出基本教学思路,然后每位教师再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精心预设。上课时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课后教师自发地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课例对比,整理教师们的不同认识,再次复备,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作为资源纳入学校资源库。几年来,教师们积累了大量案例,反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如师生探究知识的曲折过程,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感人故事,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日记等。
4.以题促研——开展课题研究,“以题促研”是四小多年来的教研形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学校大胆实施了课程调整,进行了教改实验:在“八五”期间,学校的胡明亮老师以“漫画进课堂,让美育之花盛开”为课题进行了教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九五”期间,学校以“遵循儿童心理认知规律,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为课题进行了作文教学的教改实验,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作文教学内容和作文教学模式;在“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工作;参加了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实验研究;数学学科参加了区级重点课题“基础与创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做到了教师们人人有科研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一个科类较为齐全、老中青梯队化、覆盖面广的课题研究网络。
2005年9月,和平里四小由一批师德高、业务强、有研究能力的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组成了“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其中包括“数学学科、语文学科、科任学科”和“班主任工作室”。学校搭设这个平台的目的是使市、区级骨干教师在不断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同时带动一批热爱教育教学事业、有发展潜力、肯钻研肯吃苦的新人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出四小的新一代教科研骨干力量。工作室首先从“还”字做起,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提出还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时间”,还学生以“空间”,还学生以提问权、评议权。再从“多向互动,自主探究”做起,要求教师(1)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形成“弹性化”方案;(2)上课时学会倾听学生发言,适时引导,提高驾驭能力;
(3)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本学期学校又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出了学科校本研究课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启迪、在评价中升华,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为了使校本教研能够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平里四小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1.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的管理体系。确立了由校本教研领导组、教学处、教研组、教师组成的的“四级”管理制度;由孙笑秋校长亲自挂帅管理此项工作,全面参与学校各项教科研活动。2.搭设平台,确保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为使校本教研快速发展,学校创设条件,积极地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全校性教研组赛课、优秀论文评选;
召开一次校本教研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等。这样,既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又确保了教科研的开展。3.细化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要求领导组成员有针对性地听课,及时反馈、做出评价;健全教学处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建立校本教研表彰激励制度,激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建立教师的资料资源库。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摘 要:新课程对学校教学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如何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做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校本教研本身就是把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来不断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来解决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生成问题。
关键词:校本教研 教学实践 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自上而下的教研机制和过去的研究经验还不够,它更需要一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教研运行机制,需要教师团队的智慧,需要教师深入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以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生成的问题为对象”的教研工作机制――新“校本教研”适应了这一需要。下面我们结合近几年的教研实践就“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作些粗浅的论述,希望能抛砖引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内容,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应当立足教学实践本身进行研究,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很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
一、以主题研讨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研究水平。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知道“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新课程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是一种“对话文化”。如果在教研过程中要出色完成这种“对话文化”任务,我们就要在教研活动前确定好主题,预设好研讨方案,做好人员分工等,然后再定时间、定地点进行分组研讨、互动评课。
教师围绕主题展开研讨,记录者将研讨主题的背景、主题研讨的过程(包括师生双方的活动、教学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语言等)、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及效果都记录下来。互动评课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研讨。
研讨时允许组内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持不同看法,并真诚地提出改进意见。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或教育叙事的写作,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以课例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研究水平。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对课例的“学习――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提出了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模式,其基本模式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三个阶段”是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连接这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由专业引领的合作反思:
1.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
2.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种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研究如何促进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真正落实,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当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课例载体研究,不是优秀课堂教学行为的展示,也不是优质课观摩,而是课前抓住教学中实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制定研究主题,选择课题;课中以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反复试讲;课后进行反思、交流,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就此而言,校本教研的全部过程就是为了真实地体现与展示上课教师这个特定对象教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使全体参与者都能获得对于有效教学及其意义的理解,并最终达到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的目的。
三、以创建灵活的运行机制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可根据实际开展校本教研。如果以教研组作为研究小组,组织起来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大、效果不理想的话,我们也可以以备课组作为研究小组,同年级同教材研究起来会更集中、更投入,而且备课组人员少,便于统筹安排。这样采用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有机结合,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体作用和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优势,构建起校本教研灵活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能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学更具有效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不断反思中学会了思考,增强了问题意识,在同伴间的研讨辩论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在专业引领下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水平。校本教研已经成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微山县欢城二中丁振刚《论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2]林建新《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詹海鸿朱佳伶王立坚陈敏金冉傅蓉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本课题立足于主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目标,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我校的教师中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传统教育的“满堂灌”、题海战术、轻过程重结果的思维方式等等,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未落到实处。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及时转换角色,不断形成新的技能。而观念的更新、角色的重置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与专业技能的促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锻炼才能形成。
为了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发展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迫切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型校本教研模式,培养一支富有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概念的界定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以校为本,或学校本位。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那么从教育体制内(尤其是学校)激起改革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而以校为本发展就是此内在机制之一。在以校为本的运作中,不仅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更是教育决定权下放的必然反映。
研究: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性研究,主要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在此所指涉的研究不同于理论的研究,也不同于所谓的行动研究,而是涵盖所有为了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
三、理论依据
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中指出,“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研究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斯皮
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
3.“校本教研”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基于学校”,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二是为了学
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三是在学校中,即教师要置身
教育教学之中,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围绕学校自身问题所形成的各种解决方案
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通过科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
装教师,突出校本教研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使全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构
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建设一支师德
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群
体。
2.研究的内容
(1)探索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制定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2)探索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3)开发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资源研究;
五、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
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
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回顾
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2012年6月)
(1)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5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4、结题总结阶段(2013年5月)
(1)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2)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七、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为促进教师成长,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组
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我们认为学校应建立以下这几方
面的制度:
(1)建立学校行政是校本培训负责人的制度。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基地,所以校长是
学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校本培训由教导处或教
研室具体负责实施,教导处或教研室主任负责校本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
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要整合教导处或教研室和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
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制定教学
研究成果的奖励方案;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
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导处或教研室和学科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
责任部门,学校要制订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
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导处或教研室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建
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强集体研究,促进学校、教师之间及课程
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学校、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
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
校、学科本位的倾向。
2、规范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
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
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
导制度、学生学习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把不断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
基础。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形式、有时间
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
(2)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建立一种
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
其研究能力。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
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的修订,要降低管理的刚性,增强管理的弹性
和开放性,取消一切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文,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
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
发展。所以,我们要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经常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
经验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考试结束,也要进行总结、分析成功与不足等等。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
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如课例研究、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
3、校本教研与区域联动校本教研的交流制度。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建立相
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
要应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示范课、公开课展示
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实现教研资源共享,达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
(1)教研制度。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
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
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作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
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
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
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教师帮带制度。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青年是学校的未
来,青年强则校强,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范例式师徒结对”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学科
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
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
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公开课展示制度。举行各类示范课、研讨课、成长课等公开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
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校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要定时间和活
动要求,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
1、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结合目前我校的相当部分教师,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的一般规律,已初步完成了职业的适应期。我校前几年在青年教师中实施“教师自我发展”规划。规划内
容有:(1)、自我综合评估。(2)、自我发展方向。(3)、自我发展目标。(4)、自我发展措施。(5)、目标达成情况。实施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最终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水
平。
2、学科构建研究共同体,为教师的发展架起平台,实现同伴间的互动。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
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成立了以学科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为
主要形式的研究共同体。提出了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以集
体备课、案例研讨、专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共
同评课等形式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学科教研组则是根据教师所任学科不同及其专长组建的一个研究共同体。主要是通过问
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形式来实现全体组员的多向互动。这样的一个研
究共同体为在课程改革中由于个体的认识差异所带来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是真正的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碰撞过程。
3、专业引领、专家指导。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争取高校理论支撑,发挥高校作用,采取专家引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专家引领、、借力发展”的发展目标,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
(三)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方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与教师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1、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
为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1)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明确骨干教师带徒任务、目标,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上好示范课;要求新教师虚心求教,上好求教课。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拜师学艺”活动,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学习成功经验,师徒各展其长,优势互补。
(2)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学校承担普陀区区级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案例研究》,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学校为教师们创设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彼此之间尊重各自的教学自由和教学责任,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倾听,互补互益,坚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研讨取向。组织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优秀课例观摩、深度汇谈等团体学习,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进行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和素质教育典型经验。聘请名师指导,比如学校开设的“名师工作室”,让专家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指导,不仅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及时掌握了教改动态,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2、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
具有专业化特点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工作的研究,也是一门艺术,它与教育科研有着许多共性。作为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工作,都会面临许多鲜活的问题,也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实践。因而,只要我们能在校本培训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要求,每位教师同样也可以拥有教科研成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市、区级立项科研课题为载体系统地开展校本培训,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师一个阶段集中围绕一个问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在行动研究中使学校常规工作专题化。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范式、推进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保证了全员参与。
3、聚焦课堂开展校本教研。
一切校本教研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开展校本教研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走进课堂,行动研究”贯穿整个校本教研的始终。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各教研组在不断探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摸索出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各教研组首先从一节课的课堂结构开始进行研究,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了错位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先学后教、对比教学以及磨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这些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教研的主体,既是老师也是学生。
(2)进行课堂教学反思。
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十分关注如何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反思教学设计,课中反思教与学,课后反思成功与不足,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将反思结果写成教学随笔,为以后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让反思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师的常规考核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交流。教师通过反思,有了心得体会,如果不能把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同伴分享,那么,提高的只是一个教师。如果能把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同伴分享,则许多教师都有收获,甚至会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有新的见解出现。所以,学校非常重视并及时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
(3)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行为跟进”研究模式。
校本教研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教研要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要有问题意识,发现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研究对象开展校本培训。
比如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把握,以及传统教学与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的侧重点的不同该如何处理?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练的难度怎样把握?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课题组组围绕阶段性教研的方向,采用“行为跟进”方模式使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跟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积淀和生成实践的智慧:从指导老师指导备课、级组教师的集体评课,到反复试教;从课后骨干老师、专家的再次引领,到教师的完美演绎,每次教学行为跟进,教师都会有新的收获。在一次次的行为跟进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也得到提高。
(4)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是教师新型的、最理想的工作范式,也是学习型教师团队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课题研究核心小组设计了一些新型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既是工作也是学习,把工作和学习整合在一起。
首先,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平时的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平时的教研活动是以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个老师的交流为基本的形式。这样的教研活动从基础做起,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其次,满足了教师想了解平行班情况的一般心理需要,更容易被教师接受,教师能自觉地去做。第三,有利于同年级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会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反思自己的教学,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不足。第四,促使同年级同科教师形成在合作中竞争的新型关系,教师更加投入地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能。
八,下阶段研究打算
课题研究的起期限是一年,肯定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对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校本培训资源的研究,没形成系列,未开发出校本化的培训教材。为与总课题组的研究计划一致,子课题组决定把研究报告上报总课题组。鉴于一年来子课题组的团结协力,形成了一个好的研究团队,课题组准备接受下阶段总课题组布置的研究任务,继续齐心协力,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赵各庄第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赵各庄第四小学原是一所矿建学校,始建于1919年。现有学生935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4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名,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始终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致力教师能力的提升,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名师1人。
学校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 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思想,以德育工作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根本,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形成办学特色。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学校被命名为唐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下面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机制先行
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领导规划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长期规划,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一把手负总责,主抓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形成学校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的网络,层层负责。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校长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教学主任分学科承包制,在工作中,形成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层级网络,明确责任,实行捆绑式评价。要求主管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各组活动,悉心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成长计划,对症下药,实现专业引领。
(二)保障运行
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1、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108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丰富,结构合理。现有藏书28000余册,教师人文读本能满足教师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学科报刊杂志达30余种,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
建有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可以满足学校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的需要,主要用于学校各种公开课的教学、各种学术、教研活动等,使用率高,效果好。
学校网站八兆的光纤端口,快捷的上网速度,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是最佳的教学研究室,与教育类专门网站的有效链接,给学校教学研究带来了一片新天地。
2、研修经费到位。
学校将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校本培训和研修中聘请专家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和饮食补助费。
3、时间保障有力。
学校每周二、四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进行组内校本教研,学校每月安排1次以上校级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教师外出参训的时间有保障。
(三)制度健全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有继续教育制度、教研制度、科研制度、导师制度、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评价奖惩制度等,确保了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校本研修
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校在古冶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校本培训
扎实有效
我校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机遇,从培训入手,根据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坚持“教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教学薄弱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把校本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训内容多样:新学期伊始的教材培训、新课标培训、备课方法培训,教学困惑时的新课改理念培训,研讨活动过程中的听课评课培训,促进专业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课题培训、骨干教师培养中的外出学习培训„„每学期,由校长和教导主任组织不同内容的培训少则4、5次,多则10几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方法不一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认识与课堂应用相结合,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各类培训,帮助教师树立了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二)校本教研
形式多样
-2-
通过参加培训,聆听讲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有了提升。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1、主题研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们边教学边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立足课堂,开始了本小组的主题研究。主题研究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参与人,以“确立课题、学习理论、集体探究、课例实践、研讨反思、总结提升”为主要步骤,立足课堂,着重探索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途径,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为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研究让教师们品尝了成功的欣慰,感悟了辛勤付出后的喜悦收获。通过研究同组教师同伴互助,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主动参与教研教改的意识越发浓厚,科研氛围逐步形成。
2、六步教学研讨活动:
“研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反思”六步教学研讨活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模式。《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研课: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同组教师课前共同备课,钻研教材,确定研讨课内容和主讲人,经过共同研讨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说课:主讲老师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他教师聆听点评,并提出良好的建议。
讲课:主讲教师精心准备,在全校范围或同段范围做公开课。
听课:全体教师本着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原则,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评课:根据听课情况,进行认真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就讲课方法讲课效果等方面进行细致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反思:活动之后,听课人撰写听课感受,讲课人撰写课后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并提出改进建议。
如一年级教师准备教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教研组的三名老师多次在一起研究教材,反复备课,确定由张朝艳老师作为主讲人,张朝艳老师精心准备后,采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执教。同段教师进行听课后,大家就本节课的得失优劣各抒己见,针对有些处理不当的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形成第二次集体备课教案,再由张朝艳在另一个班执教,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后,大家再进行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探寻提高教学的方法。这样实效的教研活动,体现了人人参与,人人研讨的特点,对
-3-
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滚动式教研:即由执教过的上一年级教研组教师与执教年级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重点是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研课评课、交流心得。在教研过程中,执教过的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运用情况以及执教的得失讲出来,执教教师虚心听取,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热烈的研讨气氛表达了教师们认真学习、力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愿望。教师们不但认真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而且不同年级之间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也得到了集思广益的解决。这种新颖的教研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各年级教师的一致欢迎。
4、网络教研: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我们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我校网络教研专区共设立了三个版块,即校本教研专区、互动交流专区、生态园特色专区。我们提倡教师们提出教学中的教学问题,积极进行研讨,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络中寻求专家的专业引领,寻找同伴间的教研支持,使网络教研进一步成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桥梁。
为了深化网络教研,拓展校本研修途径,我校45岁以下的教师都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并定期举行博客展示活动,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学校网站、网络教研专区、教师成长博客都为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提供了展示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教师们交流心得,互相学习,记录成长历程,品味教学收获。
三、骨干培养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保证。为此,我们认真贯彻《古冶区骨干教师培养细则》严格制订和实施我校骨干教师管理条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们对已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要求敢于挑重担,在教学研究上有敢试、敢闯、敢于担风险的勇气,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把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研意识先进的青年教师及时吸收进骨干教师队伍。
培训中提高:为促使骨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育创新能力,逐步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对骨干教师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采取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把教育培训落到实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题、开展读书汇报会、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骨干教师的进取意识不断增强,由 -4-
开始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自我提高。
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邀请有关领导来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郝月、牟丹丹、柴慧艳、张昭艳等老师分别到北京、江苏、石家庄、秦皇岛、唐山、迁西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观摩专家讲座、听优质课,回校之后,她们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讲给其他教师,并上一节汇报课,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中成长:为给骨干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学校通过组织各类形式新颖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以赛促练,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扎实业务。理论学习之后,鼓励骨干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中,实践新理念、体验新的课程要求,以此来达到学以致用,全方位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成长的目的。张昭艳、郝月、牟丹丹等老师多次在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中作课,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所讲公开课分别在市、区级获奖。
交流中进取:网络平台的应用为骨干教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他们创设了更为宽广的舞台。目前,我校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并能独立制作课件,人人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网络交流为他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交流学习形式,在这里,有资源共享,有同伴互助,每一个教学博客都丰富地记录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张昭艳老师的博客在我区小学教师博客大赛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李朝霞、郝玥、牟丹丹等老师的博客获得学校一等奖。网络交流平台不仅记录着骨干教师的自身成长足迹,更为他们与其他教师搭建起了共进的桥梁。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践锻炼中脱颖而出,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了主力作用。
四、课题研究
拉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良好途径。
因此,我校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组织教师进行科研,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动态,凝聚教育科研力量。国家级“十一五”语文课题《以读促写 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于2007年底批准立项。我们以此为引领,鼓励教研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行动性研究。二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学校指导下,制定了自己的教育科研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个人科研探究,并逐步实践。每学期学校至少两次对课题实施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组织观看讲座录像等,提高课题实施教师
-5- 的业务水平。在实验进行中期,学校课题组对前段工作进行小结,并参加了由“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课题报告会,此课题现已顺利结题。
此课题的顺利结题给我校的广大教师带来极大的信心,我们又相继承担了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我校以生态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劳动实践课程作为校本课程。以劳动基地为实践平台,以劳动实践课为主阵地,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与其他学科整合,进行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夯实实施素质教育的根基并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示范作用
助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校际结对: 2008年9月,我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号召,与王辇庄小学结成帮扶学校。选派三位骨干教师到该校任教。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帮扶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帮扶活动。我们除师资教学支援外,还经常组织两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请骨干教师做课,两校共同研讨,起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2009年9月,我校又选派四位骨干教师到对口帮扶学校太古庄小学进行帮扶,学校领导班子曾多次到太古庄小学。因两校距离较远,就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有关工作的交流与研讨,为学校的发展共谋良策。
(二)成果推广:
在2008年迎省教学督导评估中,区小学教研室在我校召开了校本教研工作模拟现场会,市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专家对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给予了指导,为兄弟学校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省教育教学督导评估时,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受到省领导的好评,赵杏梅所长对我校的整体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校本教研工作多次受到区小学教研室领导的表扬,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合学校的实际,立足课堂,实施以课前教材研究为重点的校本教研,使广大教师加深了对新课改的认识,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参与教研教改的热情不断高涨,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我校以“课前深入研究教材”为重点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做法是:“采用四种方式、研究四个内容、经历四个环节、达到四个目的”。《立足课前教材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王彦庆校长于2009年4月在唐山市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6-
2009年、2010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在培训期间特别重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唐山教师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积极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教师参训率和合格率均达到了100%,收效明显。2010年我校有7名教师被评为研修明星,连续两年被评为唐山市继续教育先进学校。
郝玥老师 在2009年区招新教师培训中,对45名新教师进行了培训,受到了局领导的好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一定会秉承传统谱新曲,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我们一定会让教师感到:做赵四小的教师是幸福的!
唐山市古冶区赵各庄第四小学
2011年6月30日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搞好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11-16
小学校本教研学习心得08-24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检查制度10-10
校本教研下的专业成长论文05-12
英语校本教研学习计划10-26
教师如何做校本教研08-21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7-30
小学教师校本教研训教学总结05-09
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校本教研总结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