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精选5篇)
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篇1
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库伦旗扣河子镇中心校 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新时期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自实施新课程以来,我校就非常重视校本教研工作。但因种种原因,我们曾经困或过,曾经迷茫过,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已逐渐走向成熟。下面就我们做得比较成功的几个方面做以简单汇报。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业务培训。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尽快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一直把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帮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级分层培训,全员参与的策略。既参加旗级以上的培训,又进行校本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集体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听学术报告和分科活动相结合;学习外校、外地经验和学校交流活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拓展培训渠道。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业务学习,由分管教研工作的领导确定学习内容(主要以新课改、教育专著以及课题研究为基本内容。)由每周二学生放学后集中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学习,从而拓宽教师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简单,它还包括很多方面的辅助因素,如情感,态度,方法等等,基于此,我校决定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每学期由分管领导向大家推荐几本书,如《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万玮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等,以做到读书明智。到学期末撰写一篇高质量、具有真实性和应用性的论文上交教务处。并以每两周开展一次学习心得交流活动的形式监督教师的学习情况。
3、同伴互助,开展“一帮一活动”
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我校实行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队子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辅导、论文等方面耐心指导,进行传、帮、带。并做好活动记录,教务处对每个活动小组进行跟踪督查,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考核评比。
4、夯实教师基本功,开展“烛光杯”大赛
2006年7月我校成功开展了扣河子中心校首届“烛光杯”(2006)年度教师基本功大赛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这次活动规模比较大,符合条件的47名教师均参加了比赛,基本功大赛内容全面,展示了新课改理论与基础知识、计算机技能、教案、说课、评课、备课、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与运用、课后反思、钢笔字等十个项目的基本功水平,从7 月1日召开的扣河子中心校首届“烛光杯”(2006)年度教师基本功大赛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动员大会到活动结束共历时110天,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课改理念下当代教师的风采,为我校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自己的广阔舞台。这次大赛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的热情,达到了“以赛代训”的目的;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夯实了教研教改基础,有效地推动教研教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在2007年5月举行的全旗中小学“撷英杯”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参加大赛的9名教师全部获奖,获团体第一名。
接下来,我校又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开展了第二届、第三届“烛光杯”教师基本功大赛。进一步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加大常规教研活动,强化教师业务能力
1、实行公开通过课制度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我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实行公开课通过制度。
每个教研组每周安排二至三节公开课,于每周五下午放学前由教研组长将下周要上的公开课课程名称、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地点送报教务处。
在尽量尊重教师的授课意愿的同时,将公开课安排在与全校教师上课时间冲突较小的时间内,由教务处对教师所报课程进行协调安排,于每周一上午将本周公开课安排情况通知给全体教师。
每节公开课至少有三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听课,同教研组、同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其他教师在与正常工作不冲突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参加。听后及时反馈,形成意见,不能通过的公开课通知教师重新备课,另外安排时间二次听课,直至通过为止。此项制度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同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了比学赶帮,共同提高的效果。
2、开展大型听课周专题活动,营造交流互动的校本教研氛围。为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信息,并努力营造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的良好教研氛围,每学期我校都要开展一次听课周活动。学校成立以领导班子为主的领导小组,领导带头,全员参与。采取随堂听课,听常态课的形式,由听课小组人员决定上课教师及班级,随堂听课,不打招呼,领导班子成员全程参加听课活动,其他任课教师在没课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对于要求改进的教师要跟踪听课。听课周活动中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和对老教师的督促工作。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好每堂课,给自己一点压力,也给自己一点自信,让自己每一次课堂教学中体会成功与进步。形成随和浓厚的互听互学的良好教学切磋氛围,提高自我的同时提升学校的教学品味。听课周活动打破往常的学科差异,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学习、真正进行学科大整合。听完课后上课教师要及时把教案、说课稿及反思送交教务处存档,所有参与人员都要写一份参加活动体会,上交教务处,听课周活动领导小组最后做活动总结。
听课周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校本教研工作。
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学校从强化教学管理入手,要求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和学校常规工作必须完成: ①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②每周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每周至少写一次教后反思记录。③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典型案例,向备课组提供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④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⑤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论文或经验总结。⑥每学期制做一份新课程测试试卷。⑦每学期至少听课30节以上。⑧自觉自学相关教育教学理论。
三、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素质
校本教研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以学校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为此,我校贯彻以校为本的研究策略,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围绕着我校正在进行的两项国家级课题,人人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氛围。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写一份研究计划,本学期至少写三篇研究心得,撰写两篇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教案和一篇阶段研究报告。
在要求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时,我们提倡教师在选题上下功夫,选题应具体,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不能贪大求全。避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重立项轻过程等弊端。在这一点上学校加强了对课题的统筹管理,并对所有课题进行有机整合,以中心课题为龙头带动其它课题全面展开,并通过认真的分析找到课题的连结点和贯通处,做到课题间“有机整合”,融会贯通,资源共享,相得益彰。
我校正在开展的重点课题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十读十问”读书法》,《课堂中有效互动的实施》,《有效提问研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整理与复习研究》,《小学高年级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方法与措施》,《关于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辅导的设想》。
四、发现的问题
1、科研与教师素质之间的矛盾
(1)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不足成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2)目前,农村小学缺编和教师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这也成了开展校本教研的一大障碍。
2、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如何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的整合,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农村小学的迫切要求。校本教研要求研究内容的针对性和研究结果的实效性,需要那些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但目前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活动中,科研和教学的矛盾还普遍存在。校本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产物,其天地广阔,奥妙无穷,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主体,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2009年8月
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篇2
一、调研的组织形式
(一) 确立研究主题
到达学校之后, 我有目的的听了两节课, 把九年级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年级。中考基础知识复习课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怎样上课能最大化的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上课能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通过推门听课, 我听到了真实的基础知识复习课, 教师上课没有一根主线, 教师讲的多, 学生练的多, 但知识结构却是零散的, 学生不能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起来。课后, 我组织教师进行了评课, 并提出问题“本周我们的教研主题应确定什么内容?”。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 教研主题确立为“如何上好基础知识复习课”。
(二) 确立课题
主题确立之后, 我采取了课例研讨的形式, 让教师在可操作的课例中关注主题, 在课题的选择上, 我本着知识相对独立, 难度比较恰当, 适合教师发挥的原则, 确立了复习课课题, 邢南中学为“解直角三角形”, 晋庄中学为“分式”。
(三) 确立作课人员
邢南中学共8名数学教师, 经过与所有教师讨论交流, 每个年级组推出了一位教师, 确定了三位作课教师;晋庄中学共5位教师, 推出了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们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 每位教师在体现集体智慧的前提下, 彰显自己的风格与个性, 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教研主题, 准备好研讨课。
(四) 理论学习
我建议全体数学教师进行网络学习, 借鉴网络资源“如何上好基础知识复习课”, 做好笔记, 将有价值的资料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除三位作课教师外, 其他教师也要熟悉课题, 要备课, 要对课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研组长要做好记录, 对本次教研活动要有思考, 有总结。我经过上网学习, 也积累了一些上好复习课的素材, 并将其中一篇有价值的材料让全体数学教师学习借鉴, 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 跟踪听课
在确立主题之后, 我针对邢南中学九年级相对比较薄弱的两位教师进行了跟踪听课, 经过点评, 两位教师的课都有所改进, 对课的认识有所提高;同时, 我与邢南中学的全体数学教师对研究的主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更加感到研究所确立主题的必要性。
(六) 作课教师说课
在全体教师都参与备课的前提下, 组织作课教师进行说课, 作课教师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展示出来, 通过说课, 可以改进教师的备课工作, 推动教师的理论学习, 促进教、研的结合;听课人员做好记录, 将本节课的特点和有问题的教学设计记录下来, 与作课教师进行了研讨,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作课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了教学设计。
(七) 上好主题研讨课
主题研讨课是对教研主题的课堂实践, 是对教研主题预设的验证, 几位作课教师以自己的风格, 围绕问题的解决分别上了一节研讨课, 可以发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八) 做好问卷调查
结合上课的情况, 我与包科领导及教研组长共同谋划了问卷调查的内容 (如下) , 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学生对复习方式的认识, 也可以了解主题研讨课被学生的认可程度, 进而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复习策略, 达到课堂收益的最大化。
关于数学复习课的调查问卷
一、这样上复习课你喜欢吗? () A.喜欢B.可以C.不喜欢
二、这节课你认为自己有收获吗? () A收获很大B.有一点收获C.没有收获
三、你感觉这节课讲的知识是多还是少? () A.很多B.可以C.很少
四、学习方法上对你有没有指导作用? () A.没有B.可以C.很有作用
五、平时复习课上, 一些学过的有联系的知识你能自己回忆总结出来吗? ()
A.完全能B.基本上能
C.基本不能D.老师说了才知道
六、对于知识整理, 你喜欢下面的哪种方式? () A.老师讲, 我听
B.自己先回顾梳理, 然后在组里或全班进行交流
C.先做练习, 然后再梳理
七、你认为课堂复习方式中哪一种比较好? () A.教师讲, 学生听B.师生共同探讨
C.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
八、数学复习课中最吸引你学习的是 () A.有趣的问题情境B.巧妙的解题方法
C.对习题进行拓广、变式、延伸D.其它
(九) 开好主题研讨会
组织教师进行评课, 围绕“问题的解决”评课, 力求改变一盘散沙式的评课, 让评课有主题。首先, 作课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了课后反思, 其他教师结合“如何上好复习课”谈了自己的建议, 对作课教师的再教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十) 做好总结
包科领导及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情况作出总结, 找出本次教研活动中的得与失, 形成文字材料, 并确定好下次教研的主题, 如邢南中学的教研主题可确定为“基础复习阶段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建议
(一) 教师的理论学习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选择了教育, 就选择了无止境的学习, 教师的学习是没有终点的, 教师在取得合格学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并不等于学习专业知识的终结, 还需要继续学习, 研究新问题, 接受新事物,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建议学校数学组同读一本书, 从读课标做起, 每周读一段, 从网上学习课标解读, 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二)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需进一步加强
自我县开展校本教研以来,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进一步加强, 但有些教师仍只是停留在认同的阶段, 并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一种需求, 以致教研缺乏目的性, 缺乏主动性, 建议学校多组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让教师在活动中受益, 在活动中成长, 看到了进步, 就看到了教研的效果。
(三) 教研组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县自实行包科领导负责制以来, 教研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一些领导由于不熟悉所包学科, 导致教研走了一些小小的弯路, 在这种情况下, 包科领导应和教研组长紧密配合, 既有行政的推动, 又有专业的引领, 才能较好的推动校本教研的发展。建议学校包科领导要多与教研组长交流, 多谋划, 多思考, 同时要加强教研组长的培养, 让教研组长“走出去”, 多参加培训, 开阔视野。
(四) 集体备课的形式应进一步推广
现阶段我县的各学校师资力量很不均衡, 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同科教师人数较少, 甚至只有一人, 所以应加强不同年级之间的教师交流, 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 只有教师之间加强同伴互助教研才会有真正的效果。建议学校适时适当的组织一次较成功的集体备课, 让教师感受集体的智慧, 引领集体教研成为日常的需要。
(五) 教材的解读应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
教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 教师只有不断地研读教材, 才能透过知识的表象看到其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建议教师多进行教材分析, 要站在教材系统的高度俯瞰教材, 才能较好的进行知识之间的整合。
(六) 课堂教学应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上课方式, 教师“满堂灌”, 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次要角色, 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 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只是一味的“告诉”。建议教师多研读课标, 感受新课程理念, 看名家课堂, 看优秀教师的课堂, 转变观念, 学课, 进而改变自己的认识, 并付诸于实践。
总之, 本次活动为探索富有成效的教研形式提供了实践依据, 但愿此次调研能给予学校帮助, 给予教研组新的认识教研的视角, 给予教师一些探索课堂的借鉴。
摘要:高阳县数学学科的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 以主题讨论为主线, 以教研活动为依托, 引导教师在课例研讨中展开主题研究, 并不断分析与改进主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深化校本教研 引领教师成长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专业发展;教学理论;教研方式;教研文化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理念,教师必须要通过校本教研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长期以来,由于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自身科研能力的锻炼,所以必须以校本教研来带动教师的科研能力,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专家引领、反思合作、行动研究等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只有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亲身经历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加强和完善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迫切任务。
一、增加校本教研意识,提升教研热情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不再是传道授业的教书匠,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专家,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变。仅仅会教书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师应把研究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对待,像重视教学那样重视校本教研,自觉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有句话说得好:“站在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二、钻研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研究
在现代社会,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群体,要想获得良好、持续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局限于经验交流会的水平,时间一长,教师渐渐失去了参与的热情。由于教师得不到经常性的贴近教师生活的理论培训,所以他们的研究和交流也就仅限于经验的层次,难以逾越自身,或是由于缺乏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研究主题空而浮泛,致使校本教研陷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校本教研发展的瓶颈。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是难以深化突破的研究。因此,学校要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中的校本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课改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文章;教师本身也要主动、深入地钻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执教水平。
三、拓展校本教研视野,整合校本研究因素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因而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拓展校本教研视野,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拓展校本教研视野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
校本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校本研究有效进行,就要对校本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整合校本研究因素,突破一个个实施瓶颈,达到研究预期的目的。首先,校本研究需与教师培训的整合。其次,校本研究主管校长、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研究人员的整合。开展校本研究,必须充分发挥校长、教师的同伴合作互动以及研究部门、科研机构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组织领导、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四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校本教研与校际教研想结合。校本教研的研究目的应该是促进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它的实施空间却不一定要在本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周边的一些学校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或者说也碰到了不少困难,如果学校之间联系起来,通过一些教研活动进行对话、沟通,那么相互之间的经验就可以得到共享,困难也可能在交流中解决。第四,校本教研与网络远程教研的整合。运用“网上安全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网上沙龙研讨活动”,搭建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
四、探究校本教研方式、注重创新
校本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程式。经过学习探索,我们初步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研究方式有:行动研究,课例反思,骨干教师引领,网络虚拟教研方式等。此外,还有“群体学习”式教研、个案研究、同背景教师组合的教研、教学问题研讨式教研、项目合作的教研等。还有更多的方式需要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校本教研实践中去摸索和创新。
五、构建校本教研文化,让教学研究成为生活常态
学校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师在学校环境中工作,其信念、工作方式等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只有当学校学习文化为成员所理解、接受、认同并内化为内在价值时,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研成为生活的常态。校本教研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乐趣,使教师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生活,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校本教研已成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的一种内在需求,校本教研文化建设也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 夯实校本教研 篇4
夯实校本教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农村的教育教学正经历着新的考验。我校进入课改五年来,也逐步地在改革中成长、在摸索中进步、在学习中升华、在反思中前行。同时,为了让每一位教师更快更好地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思路,适应新课程之下的教学,我校在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下,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星光大道上,尝试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使我们认识到若不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教研工作将是随意而低效的,为此,学校成立了以黄红椿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黄泰文、刘尚星、教导处主任黎守亮、黄汉华、郭兰香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常性地及时了解、反馈和解决教学教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教研组活动提供帮助。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必要的规章制度也是顺利开展教研工作的有力保证。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建立健全了有关教研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业绩考核评估制度”、“ 名师管理制度”、“关于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章可循,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二、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夯实教师课改理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其实就意味着新一轮学习的开始,为了让每一位教师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课改的要求,我校利用每周一教师例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关于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并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等。另外,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等学术杂志。通过促进学习,使每位教师受到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并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让每一位教师都投入到课改中,用各自的实践去谱写课改之乐章,为使这项工作不形式,学校规定教师每学期撰写6000字的读书笔记和4000字左右的学习心得。并在学期末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之中,切实用制度来保障了学习顺利进行。
三、聚集课堂展示课例,交流互动引发思考
(一)以教研活动为依托,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多年的教学中,课例研究一直是我乡教师最受欢迎、最常用、最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鉴于此,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六课”活动:
第一种推门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
第二种示范课。让骨干教师和校级名师进行献课,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目的。每次活动邀请了县教研室苏立贞副主任和张宪伟、梁爱玲老师来校指导,全乡各完小没课的教师都上来观摩,聆听了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从而使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第三种评优课。在乡内开展优质课竞赛,这种赛课我们每学年都搞。上学期开展了全乡数学、语文优质课竞赛,本学期开展了品德与社会(生活)优质课竞赛。每次赛课都要求各完小派教师上来听课。以达到校内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种精品课。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优秀课我们再送教下完小。如去年下半年数学优质课竞赛中脱颖而出的黄红日老师的《可能性》一课,就分别送教到各完小,让完小老师接受了一次新课程教学的洗礼。
第五种研究课。每学期要求全体教师人人都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这也是我乡教研活动的一个特色,我们教师上研究课并不是单纯的公开课教学,而是采用“龙头领引式”教研模式,实施“同课异构”。我们的做法是在每学期初语、数教研组必须先做到“四定”,定课型、定课题、定内容、定时间。然后于每周的前一周执教教师先下达课题,组内其它教师针对该课题须在周三之前备好课;(这备好课不是教师逐篇照抄,而是教师自己结合一个环节、片段或者单纯的板书设计),于周三教研活动时间和执教教师共同讨论,形成最优化教案。再由每周的执教教师去上,课后及时展开交流活动。第六种复习课。每学期临近期末,我们都特别重视对复习课的研究,指派有经验的老师上复习课,大家进行观摩,从而探索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积极开展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案例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说明,教师只能经过反思,使原生态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原生态的教学经验才能升华,教师才能不断成长。基于这些认识,我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交流活动,注重将课例反思与周反思相结合、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相结合的形式。
全乡统一分两步棋走:
1、在每周一教师例会上,利用最传统的抽签形式,抽到哪个教师就哪个教师读教学反思,然后随机再抽取一个老师即兴点评。这种形式,为教师建立了一个展示、交流、互动、学习、研讨、提升的平台。
2、无论是中心小学,还是各村完小,走进教师的集体办公室,都能在最显眼处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展示栏,此举是给教师之间创设一个私下的学习、借鉴机会。
四、扎实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实行分层全员培训,促进教师观念和手段的更新。每学期开学初,将全校教师集中开展校本研究培训工作。上学期开展了《农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困惑、对策与思考》、新教师培训《追寻沙漠之洲、成就好课之梦》、《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立足课改、优化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主题式培训,本学期开展了《浅谈学生作业优化设计》、《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实施的两条新线索——预设与生成 对话式教育》等主题式培训。
五、规范校本课程实施,优化三级课程管理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本着这样一个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每一位孩子的特长,满足每一位孩子的需求,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2004年我校自创自编了五本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故事与儿歌》、《形体与礼仪》、《可爱的家乡》、《硬笔书法指导》、《生活与数学》,同时,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调控设置,优化使用。分别是一二年级使用《故事与儿歌》2课时,《形体与礼仪》2课时;三年级使用《可爱的家乡》1课时;四年级使用《硬笔书法指导》1课时,《可爱的家乡》1课时;五年级使用《生活与数学》1课时,六年级使用《生活与数学》1课时《硬笔书法指导》1课时。这五本课程开发使用到现在,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程体系,为我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习成绩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重视课题研究实效,激发教师科研热情 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业务的研究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快速捷径。我校不断加大教师的课题研究力度,重视课题研究实效,既关注研究成果更重视研究过程。目前,我校共有省级课题2个,结项1个。
目前,我校正积极推广微型课题的研究和引进年级学科共同联合体式:
微型课题的研究,这是我们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面的一个新亮点,也是一个正在尝试、逐步探讨的新模式。微型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作文教学的探讨都可以研究,还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研究小报告等等。一学年,老师们研究的微型课题有13个。下一步,我们将加在推广微型课题研究的力度,并将成果物化。
年级学科共同联合体式:这是一种新型教研活动方式,以年级为单位,年级内全体教师共同参于研讨,解决年级组存在的教学问题,或以学科为单位,学科组教师进行研讨,时分时合,主题时而放大时而细化,比较灵活,并注重将每一阶段组内的问题汇总、提炼、整合、运用,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七、发挥评估体系作用,推进教研纵深发展
1、将教师的教育成果物化、量化管理。如《教学案例集》《微型课题研究》不仅物化,同时与教师工作绩效挂钩。
2、我们把教师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师成长档案、业绩考核、完小评估体系中,横向与纵向对比评价,以推进教研纵深发展。
以上是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内容,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教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研意识还有待加强,没有形成自主教研、自发的行为;部分工作还依靠逼着做;学校的教研工作长远计划和安排不够妥当,教研工作不够系统化。
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 篇5
—— 《普罗米修斯》
教学评价
李家堡小学
宋玲艳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节来实现感染人、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老师让课堂激情跌宕,隽永饱满,营造了一份精彩、一份感动,带领学生体验了读书的美丽、希腊神话的美丽、生命价值的美丽。根据李老师的这节课,结合我们今天的教研主题“如何打造高校课堂”谈一下我的想法。
一、珍视对话细节,体现师生互动
异地教学沟通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节课,老师多处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贴切自然,使学生轻松地和老师对话、和文本对话,架起了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桥梁。如:教学前,教师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教师一声问候,同学们好!,使课堂变得亲切、自然,充满了人文关怀。在师生对话中,学生完全将自我投入到对话当中,没有了和教师的距离,更拉进了和文本的距离。在体会普罗米修斯忍受痛苦时,教师同样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验,使希腊神话,这一与学生相隔千年时间的文化,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二、找寻目标 巧定突破口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节课做到了两个注重:问题引领 阅读感悟 以此作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阅读感悟。在体会表达普罗米修斯思想感情的段落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
谈感受的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融入文章中读,抓重点词句想”的读书方法。这一方法,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而是引导学生掌握之后的总结和归纳。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学习普罗米修斯受苦部分的时候,让学生亲身体验,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以致用,同时却不显得生硬枯燥。
注重朗读指导来感悟,让学生有所体会。朗读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本节课教师将朗读融入到整节课当中。利用各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分读、自由读、齐读等。在教学重点段落时,首先是重点段落的逐句朗读。其次是重点段落的三次回读,一次比一次有感受,一次比一次投入,使普罗米修斯的人格和思想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了高潮。
问题引领。打造高效课堂的源头是教师预设的高质量问题。问题是教学活动
中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段,问题引领下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今天我就这节课在问题设计上,有一个不成熟的设想。根据教学目标,我先设定“你佩服普罗米修斯的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有回答,或者答不出来,或答得不够 全面。这时老师再启发,“看看每一自然段中有没有你佩服的地方”。整个课堂上以这个问题为主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的时候,会延伸出一些小的问题。如学生回答“我最佩服普罗米修斯不向宙斯屈服”。“ 我最佩服普罗米修斯他能为人类造福”这样的回答,老师会追问为什么?,学生再深入文本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获取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感悟到普罗米修斯那种不屈不挠造福人类的精神,还能结合自身谈体会,学以致用,这样达到了三维目标。这是我的想法,不知各位老师,有没有新的见解。
三、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教学中不足之处,教材挖掘不够深。例如,“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教师仅让学生浅层的体会。这里应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设计这样的问题,“普罗米修斯受到的仅只有这些吗?”“许多年来”他还会受到那些痛苦呢?这时学生会想到,“他会生病”,“冬天他会冷,夏天他会热”,“没有人陪伴他会寂寞”„„教师再来问学生“他动摇过吗?”普罗米修斯也许有动摇,但他看到人类有了火,能幸福地生活,他坚持了下来。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到普罗米修斯这是一种普度众生的大爱。这种爱将会永远根植于学生的心底。
在细节的处理上,应该关注更多的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教师在学生读书后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能够走进学生,关注学生交流的内容,这一点很好,但是,还要照顾到对整体学生的交流指导。
时时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环节设计上,读写结合的思想是我们提倡的。但是,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下总结。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对普罗米修斯的赞美的片段写作,应该更加有效。当学生的情感达到一个高潮的时候,这时老师应让学生拿起笔来,把自己最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的话写一写,以阅读带动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坚持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四、抓课堂生成,让教学更精彩
【深化校本教研工作,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推荐阅读:
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7-30
深化教研方式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07-31
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9-14
关于[2015]44号开展“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教师队伍”12-22
教师如何做校本教研08-21
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工作汇报09-26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检查制度10-10
小学教师校本教研训教学总结05-09
搞好校本教研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11-16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