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精选5篇)
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篇1
走内涵发展之路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星城小学
一、学校现状
星城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300名学生,50名教师,其中外借、退居二线教师10人。45岁以上20人,36岁至45岁11人,36岁以下19人。存在的问题,由于停办寄宿,生源急减,教师超编。老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师学科缺编,如体育学科。教学环境简陋,线路老化;护栏低矮破旧,大门低,消防车辆无法开进校园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教学楼内长久失修,地砖损坏严重、很滑,墙皮脱落,教室里灯也存在老化现象,有3间教室的灯由于老化而整体掉下来的现象。
虽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星小有一支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和谐、进取、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坚定走内涵发展之路,办特色学校,促师生共成长。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燕山教委“十二五”规划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把坚持内涵发展,办特色学校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创新思路、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发展中提升水平,进一步梳理完善学校文化和制度文化,办人民满意学校。
三、目标定位
我校近三年的总体目标:把学校办成平安、礼仪、书香、节约、和谐的校园,让浓浓的书香浸润师生的心灵,让阳光、和谐、进取引领“星小”人前行。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有思想、有责任、执行能力强的管理队伍;塑造一支有爱心、有责任心、懂心理、会教学、多才多艺的全能教师队伍;培养诚信的学生。把学校建成管理科学、教师全能、学生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学校。
四、具体规划 1、提升管理水平
引进国际ISO9001学校管理质量认证,从学校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及特色办学,全面梳理、规范和提升。
办法:专长引领,做到前卫导航、理论提升、开阔眼界,激活思维。●加强领导们的学习力,领导干部每周结合学校实际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寻求改进措施,每月要总结提升,在实践中学习。●走出去,走进兄弟学校,在走访中学习。
●领导干部每月要读一本书,撰写体会,垒稳底蕴,智慧工作。2、打造全能教师
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激活竞争机制,搭设展示舞台,促进教师的职业自觉,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志存高远、师德高尚、态度阳光、业务精湛”的全能教师队伍。
● 专家引领:启迪教育智慧,改变心智模式
● 校本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
● 聚焦课堂:通过专题研讨课、“星光杯”评优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家长开放课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
● 科研导航: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先导,科研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素质的重要指示,教师的科研意识、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方法。学校会引领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 交流规划:交流是学习的媒介,交流中思维会被激活,交流是凝聚的助推器,规划让前进中目标明确,步子更坚定,善用交流规划,为教师搭设成长平台。
● 青年讲坛:让青春岁月溢满书香、点亮教育人生,让书伴教师成长 ● 成长在线:开办青年教师成长在线活动,通过成长规划、创造时间、展示团队,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才。
星小的教师要做到: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随手即可画出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声情并茂的朗诵、熟练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深入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至少有一项业余爱好,做全能教师。
3、课题建设
学校在完成国家、地方课程后,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现开设中华传统浓郁的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空竹、茶艺、线描、剪纸、书法等。今年,将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如: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社会与发展、科学与实验、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4、整合德育资源,创新构建德育体系
我们将继续创新落实德育活动,按照“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两条主线(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化教育)、实现三个结合(教育与教学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结合、思想教育与环境熏陶的结合)”的工作思路,树立在教育思想上,大力倡导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在德育工作上,积极倡导“创新、务实”的作风;在班级管理上积极倡导“向德育要质量“的新的德育理念。
●加快学校德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强化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拓展、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加快学校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加强德育科研工作。重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德育论文,加强学生个案的研究。
●继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设,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促进养成教育。
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在进一步保持学生上、放学路队的良好秩序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组织“法制教育讲座”、组织收看“安全教育专题片”等活动,重点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与课间安全教育。
关于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正在谋划、探讨,这仅是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希望领导给予帮助与指导。
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篇2
一、充分认识和理解办学特色的意义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办学风格、理念, 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自有特色。办学特色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办学特色不能单纯理解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不能理解为学校的一项活动、一门课程、一个社团、一个实践基地或是一个兴趣小组等。
“学校之间有特色差别, 教育才有活力”。当下, 教育个性化和办学特色化已成为我们教育的必然选择, 追求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已成为一种办学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明确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因此, 要想丰富学校底蕴, 提升学校内涵, 增加学校竞争力, 特色创建就要做真做实, 不能只为检查加分, 不能跟风, 不能流于形式, 更不能造假。
二、以办学理念来引领构建办学特色
创办一所特色学校必须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形成“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学校文化, 才能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 体现着学校的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教育创新、教育传统”。在构建办学特色时, 必须以办学理念来引领, 既要联系学校自身实际, 又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学校办学特色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 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因此, 学校办学特色的定位不能是随意、想当然的, 要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整体工作达到良好水平的基础上, 从校情出发,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 才能构建出学校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特色。
三、以发挥自身优势来确立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是学校不懈奋斗、追求、与时俱进不断积淀、提炼、升华、发展最终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并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集体意识, 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框架的目标。在确定办学特色时, 学校要认真研究学校历史、文化传统, 面向未来, 分析学校办学目标、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地区优势等现状, 挖掘、提升、发展本校办学特色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 进行提炼, 使之升华, 形成学校特色。
2.从学校的办学优势中分析、聚焦学校现有优势, 提升、扩展为学校特色。
3.从学校教师队伍中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学校特色。
4.从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 结合学校实际, 内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
5.从学校已有“特殊性”的基础上, 发展、建设学校特色。
四、特色实施要靠科学规范管理
在办学特色建设实施上, 管理是特色创建的基础。也就是说, 特色实施要靠科学规范管理, 这与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息息相关。如何体现科学规范管理?应积极建立学校办学特色管理体系, 成立组织, 明确责任, 保障投入, 科学评价等;开发、建立好学校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特色创建的有效载体, 按照三级课程设置要求, 充分挖掘利用好地方课程资源, 以此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好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特色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办学特色实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这是学校特色实施的关键;办学特色建设实施要力求从小处入手, 着眼长远, 学校特色建设要与教师日常工作、学校日常管理紧密结合, 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些要做到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推进、全面落实, 要做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
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篇3
先贤曾言:“礼之用,和为贵。”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和谐发展是指发展处于恰到好处的、协调的、圆满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消除矛盾、缩小差异,实现稳定、有序协调的良性发展状态。将“和谐发展”确定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就是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地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构建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的和谐校园。
确立和谐发展办学思想的意义
学校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所以,如何创造新的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基调。
学校和谐发展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重点 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和谐教育”,赋予“和谐教育”新的使命,努力实现教育各要素、各环节均衡发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学校和谐发展,就能辩证地认识处理教育问题、管理问题,科学地掌握改革的节奏,就能在承认规律、规则客观存在的同时,允许或鼓励有所突破、有所超越,鼓励探求新规律,建立崭新规划,稳步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和谐发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素质教育”的提出得到了全社会的响应,但是教育的弊端和现状令人忧思,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理念的滞后性、课堂教学与升学考试的不和谐性等,说明当前的教育不是很完善。建设“和谐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就是力求改善当前教育的现状,克服弊端,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跳出形而上学和急躁冒进的怪圈,努力坚持科学求实的基本精神,从而使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第一,教师个体发展。一是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身为新时代的人师,应赋予师德以新的内涵,除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勤于进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外,教师还应牢固树立教育让人民满意、教学技能让学生满意、教学效果让家长满意、教育质量让社会满意的思想,以此来回报世人对教师的尊重和厚望。二是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信息社会对教师的才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和谐发展,成为时代的强音。三是学校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由于教师职业要求具有高度健康与稳定的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二,教师群体发展。一是学校要使教师树立整体合作的意识。教师与教师间可以采取相互讨论、教研沙龙、合作互助等形式沟通交流,在良好的氛围中既发表自己的主张,又倾听旁人的陈述,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吸取别人的长处,真正进行思想与行为上的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在交流中互补,在交流中提升。二是学校要坚持实施“青蓝工程”。“青蓝工程”旨在培养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的培养通过在校内给青年教师配备品德优良、业务精通和事业心强的中年教师,实行结对跟踪培养,帮助青年教师“过好三关”(备课关、教学关、教育关),“上好三课”(传统教育课、教学入门课、教育入门课),使其尽快成长,成为教坛新秀。三是学校要构建研究型教师队伍。首先,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其次,坚持“四个一”: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提高理论修养;每学期上一堂反映个人风格的公开课,展现教艺;每学期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每周参加一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逐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最后,坚持开展“四个展示月”活动,即“桃李芬芳”“百家争鸣”“师徒同台”“百舸争流”教学展示月活动。通过“三坚持”与“四展示”,学校在校内推出一批“名师”,进一步培养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以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人文主义精神浓郁、知识经济特征显现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要求其成员具有深厚的传统人文素养和迅捷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就必须把学生和谐发展作为育人的根本目标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第一,牢固树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协调、持续、自主发展的观念。第二,深化开放式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在自主教育中全面发展。第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第四,改革课程,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第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促进育人环境和谐发展 创设和谐教育环境,目的是要使教育的诸多方面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构建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教育场地,使教育的诸多方面产生谐振效应,从而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第一,优化环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自然环境,突出“美”;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全”。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加强文化建设,突出“育”;优化人际关系,突出“爱”;优化舆论环境,突出“导”。第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互补的教育网络。学校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综合网络;采取办好家长学校、表彰家教突出的家长、建立家长开放日等措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得益彰;完善社区教育网,巩固社会教育基地,汲取社会积极因素,努力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构建适应学校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 和谐互动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加强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决策机构。要使领导班子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深入课堂教学,不断探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第二,促进科学管理。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发扬民主、广纳民意、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变“检查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改变过多地强调检查、督促、考核的“检查型”管理模式,做教师、学生教学中的“服务者”、生活中的“知心者”、工作中的“体贴者”。二是融“人文性”“制度性”管理为一体,重视全员参与性、教师创造性、管理民主化,采取定员、定点、定职责的制度化管理。三是变“结果化”管理为“过程化”管理,强调把结果和过程统一起来,提高管理效能,既重视质量抽测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既重视教师的教学业绩,也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以及对新形势下教学的不断追求。四是变“评定式”管理为“责任制”管理,充分调动学校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高度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第三,改革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立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实验变量的和谐。
总之,确立“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就是要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唯一途径。
追求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篇4
追求办学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赴江苏省特色名校考察学习汇报材料
刘志荣 为学习借鉴江苏先进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促进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2012年11月25——12月1日,在教育局刘万斌、王乃前两位局长的带领下,我县一行22人前往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无锡市育红小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四所著名小学进行参观考察。整个考察学习活动紧张而有序,内容丰富而充实,大家不辞辛苦,不怕疲劳,认真听取名校校长报告,深入课堂听课,参观校园文化,深层解读了江苏省著名小学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参观、感悟江苏小学的办学亮色,学习江苏小学办学的成功经验,收到了良好效果,让我们对教育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启迪。
一、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一)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成功的学校,但成功的学校一定是有特色的学校。
这次江苏之行,我们抱着“踏踏实实学习”的态度深入实地的查看了南京、常州、无锡等市的几所特色名校,他们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严谨务实的发展步伐,令我们叹为观止。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几所学校通过坚持“发展内涵,特色办学”,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成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教育名牌。常州市局前小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几百年的办学传统,造就了局小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特色,1
成为常州市一流的省级实验小学、省级模范小学,并以其特有的办学魅力在常州地区的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无锡市育红小学始终以“化新教育实践”为核心理念,精心营造“文化润泽,内涵育人”的化新校园环境,努力建立“文化协同,特色发展”的多校区管理模式,倾心打造“智爱并重,教学相长”的化新教师队伍,全力构建传承育红特色的“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化新课程体系。通过努力,全体育红人有效达成了“彰显理念,特色创新,提升学校核心价值;依托校本,整体推进,实现学校高位发展”的共识。
这几所学校无疑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二)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是培育人才的“沃土肥园”。
这次考察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如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座落在古鸡鸣寺、台城与小九华山之间,校园内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庭院式的校舍别具一格,教学楼错落有致,由回廊联成一个整体。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化精神和科学色彩的校园文化,为培育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当地校园建设特有的风采,学校文化和教育传统是一所学校多年的积淀,是从学校内部不断培植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这些学校的校长不仅是文化的倡导者,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而且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通过制定规划,机构改革,人才流动,考核评价等管理手段来促进和体现学校文化,打造了人才成长的摇篮,出名师,育名生,办名校。
(三)追求优质师资持续发展,发挥团队作用,以带动学校整体提升。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发现这几所名校无一例外的不在凸显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这些学校以长效机制确保优质师资可持续发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提升。如无锡市育红小学通过开展“解读化新理念”专题活动,使育红教师人人知理念、懂理念、践理念,并将理念的理解、渗透与贯彻同师德建设、幸福校园创建有机融合。一是新老衔接,老教师悉心当好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引路人。二是搭建平台,丰盈底蕴,为老师们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丰富了业余生活,充实了精神生活。三是强化专业引领,组织外出听课培训写体会或交流、检查评比等方式,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种校本培训平台。此外,还借助江苏名校俱乐部等境内外学校联谊等平台,拓展教师培养途径,帮助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鼓励教师在更高平台上参与教育交流,展示教育思想。
二、启迪了思维,坚定了信心
此次考察使我清楚地意识到,在今天这个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想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要想教育真正有所发展,真正发展学校内涵,彰显办学特色,首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
(一)必须由被动服从型向创新型发展。
创新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而一旦有了强烈的成就需
要,他就会锐意进取,敢于冲破妨碍创新的清规戒律,并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事业心和工作动机,也会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二)必须由“礼让风格型”向竞争型发展。
今天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更富挑战性,由此也导致了今天的教育比以前更具竞争性。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教育工作者惟有具备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创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并成为一名真正专业的学校管理者,过去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礼让风格型”办教育的校长形象,由于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三)必须由稳重守业的模范型向开拓型发展。
开拓而不是守业是对教育工作者角色转换的又一个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交活动能力,注重谋求学校改革发展方略,不断拓展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开拓型的教育工作者,在其社交活动中往往通过介绍学校状况,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经费紧缺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交往时能够做到热情大方、坦诚无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充分显示自己的攻关才能。当然,在开拓学校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过程中,校长不能失去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尊严和风度,更不能违章操作,而应该努力保持一种既奋发进取又品德高尚的专业管理者形象。
(四)必须由按部就班的教学管理型向科研型发展。新时期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行为对教育科研的依赖性,因此迫切要求校长增强科研意识,自觉充当科研型校
长的角色。很多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长都是自己主动抓教育科研,抓学校规划和决策,健全校内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励机制,甚至独立承担某项科研课题,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科研环境。校长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教育科研的内行、专家。由于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往往会出现教师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承担课题的可喜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了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启示与思考
学校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想上一个台阶,需要在文化精神和制度引领、办学规划、师资队伍培养、常规工作的目标细化、常态教学管理、学生习惯培养、团队执行力等诸多宏观、微观因素下大功夫。
1、重视舆论文化建设,营造师生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 江苏之行让我明白管理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有人格魅力、管理水平和躬身实践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全体教职工中去,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文化是制度之母,没有良好的文化作前提,再好的激励制度也会有疲软的一天。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从建设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入手,因为它能靠自身营造出来。健康的舆论氛围也能有力的推动教师在工作上自发的赶、比、超,能促进学校制度的生成和执行,更能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沉淀。
2、坚信没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管不好的教师
江苏教育的经验使我认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靠一种精神。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合力,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学校发展的最宝贵的精神因素。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来激励教师形成团队,强化合作和比学赶帮。充分调动
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使他们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全体教师都用心钻研每一个教育细节,踏实工作,真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校的发展便不成问题了。
3、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江苏教育考察中我们发现,先进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应该是学生身上和学校教育最为缺乏的对学生持续发展,终生有益的东西。从江苏教育看,无论从现实的缺失,还是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阶段特点看,小学阶段应重点强化习惯养成和规则培养。几所名校的学生无论城乡均非常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习惯养成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而是引导其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不是为了塑造听话的动物,而是培养个性和集体属性一起飞扬的未来公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4、锻造一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教育九大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点在几所名校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考察学校的教师少有闲谈,多见他们在埋头批改作业;少有怨天尤人,多见他们面含微笑、平静中带着一丝愉悦。他们忙碌万分而不颓废,发展起来而不自满,抓住某一环节做出经验、做出成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篇5
一、确定艺体教育特色目标, 打开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
1、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以艺体教育为特色, 打出学校旗帜,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3、以艺体教育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管理, 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4、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学校艺体教育需要, 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
5、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艺体活动, 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二、强化艺体教育措施,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1、构建组织管理网络——成立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由一把手校长主管, 教导主任配合, 艺体教育骨干教师为主体, 全体教师协同, 形成有效的管理系统, 领导小组成员每人分管一个艺体类别, 加强指导, 做到各司其职, 互相协同。健全检查与总结制度, 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发现问题, 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对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和学生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2、旗帜鲜明——艺体教育为特色。
既然将艺体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那么它就应是学校的一面旗帜。从校园环境氛围的创设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都应洋溢着艺术的气息, 处处绽放艺体之花, 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为此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 环境建设体现绿化、美化、艺术化。学校为了艺体教育的投入持久地实施, 必须创设良好的氛围。在校园中种植各类花草树木。特色橱窗每学期更换、黑板报每月更换一期。中午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一些与艺体有关的文体节目, 使整个校园充满艺术的气息, 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的熏陶。
(2) 注重其它学科渗透艺术教育。在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科研能力的同时, 更鼓励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能力。另外, 要求其他学科 (如语文、思品、自然、体育等) 渗透音乐、美术的有效部分, 鼓励教师自学艺体技能, 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运用。
(3) 艺体活动经常化,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搞好每两年一次的艺术节之外, 我们还计划开展一些如歌咏比赛、班班大合唱比赛、师生书画赛、学生个展等, 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动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 “以体强身, 提高健康水平;以艺体辅德, 提高道德素养;以艺体增智, 提高文化素质;以艺体益美, 提高审美能力;以艺体促教, 提高教学品味。”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全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传统项目班级篮球比赛, 参加镇级、区级篮球比赛。学校把每年六一节确定为艺术节, 开展艺术成果展示活动。
3、灵活务实——在艺体教育改革中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面向全体, 做到“班班有特色, 人人都参与, 个个能创造”。在全校各个班级中, 根据班级特点, 因地制宜每班开设一个到两个艺体项目, 逐步形成“班班有特色, 人人都参与, 个个能创造”的氛围。
三、艺体教育初见成效
【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推荐阅读:
摄山星城小学解说词06-01
星城别诗歌09-30
居住型卫星城05-12
卫星城社会融合问题11-27
2022友好星城作文800字05-09
“星城少年手拉手,共做向上向善好队员”主题中队活动方案07-13
农村小学特色创建之路07-09
小学打造特色学校方案08-27
小辛小学特色学校汇报05-16
毛庄小学学校办学章程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