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型卫星城

2024-05-12

居住型卫星城(共3篇)

居住型卫星城 篇1

一、前言

为达到快速生产、快速总装、快速测试、快速发射的目的, 提出了快速响应型卫星, 快速响应型卫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电子系统和即插即用。综合电子系统是指将卫星平台传统的测控、数传、数管等分系统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即插即用是指需要满足承载载荷不确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适应快速响应卫星的遥测方案。

二、遥测信息分类

1) 工程遥测数据。工程遥测为卫星各设备的状态监测参数, 反应卫星基本健康状态。工程遥测参数按照信号特征可分为模拟量、温度量及数字量。按照遥测信息更新的快慢, 大体可分为工程快遥测、工程一般遥测、工程慢遥测。

2) 内存下载数据。内存下载主要为卫星各计算机存储区参数, 内存下载可按照地面指令按块下载指定内存数据, 包括延遥存储区、遥测组帧区、程序变量存储区、程控作业表存储区及其它各缓存区。

3) 注数返回数据。为了确保卫星对上行注数接收的正确性, 在必要时, 需要将上行注数包直接组帧下行转发。地面根据上下行数据比对结果来判断上行注数是否有效。

三、遥测信息格式

遥测信息格式主要分遥测帧格式与遥测包格式, 本文以遥测帧长256字节, 各字节依次按W0~W255排序为例。

3.1遥测帧格式

采用符合CCSDS标准的分包遥测方案, 遥测帧格式主要由帧同步字、帧主导头、帧副导头及分包遥测区组成, 帧格式见下表。

传送帧格式说明如下:1) 帧同步码:用于遥测数据帧的同步;2) 帧主导头中主要包含:版本号、卫星代号、帧计数、方式字、首导头指针等;3) 帧副导头:填充卫星平台物理信道的参数。4) 分包遥测区:用于传送工程遥测包、内存下载数据包及注数返回数据包, 遥测分包区可以按照。

3.2遥测包格式

遥测包由包主导头和包数据域组成, 包主导头包含版本号、包识别、包顺序控制、包长三部分, 如下表所示。

包主导头:1) 版本号:表示源包格式;2) 类型指示:表示遥测包, 与遥控包相区分;3) 副导头标志:表示有无副导头;4) 应用过程识别符:用于区别产生源包的数据源及其种类, 应用过程识别符规定了需要处理的源包和不需要处理的源包;5) 分段标志:用于遥测包的分段传输;6) 包序列计数:表示包的连续性;7) 包长:表示包的长度;8) 数据域:用于传输遥测应用数据。

四、遥测实施方案

卫星以遥测帧表的方式进行遥测帧组包、组帧, 遥测帧表是预先设置的卫星综合电子计算机中, 通过遥控方式修改。

4.1遥测帧表设计

遥测帧表是由遥测包包识别、包“快/中/慢”属性及其他属性组成的包请求列表。遥测实施方案根据“遥测帧表”来实现分包区遥测包的填充。“遥测帧表”可分为快包帧表、中包帧表、和慢包帧表。

1) 遥测帧表生成。1、卫星上预存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2、可响应遥控注数, 通过总线采集各下位机的电子数据表格, 并根据电子数据表格中的遥测包及其快、中、慢属性, 自动生成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

2) 遥测帧表调整。地面可注数调整遥测帧表中遥测包的“快/中/慢”属性信息, 遥测包属性信息调整后, 卫星需及时调整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例如收到将一个慢包帧表中的遥测慢包属性修改为遥测快包的命令后, 在下一个时间周期开及时调整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

4.2即插即用设计

卫星可根据实际需求, 在卫星上即时安装设备 (下位机) , 安装的设备接入系统后, 通过总线与综合电子计算机通信, 并上报自身的遥测帧表, 遥测帧表中包含遥测数据包的长度及其快、中、慢属性, 综合电子计算机自动修改更新快包帧表、中包帧表、慢包帧表, 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卫星可自主根据各下位机的需求分配遥测资源, 卫星下位机的增减不需要更改遥测软件。卫星顶层设计时需要制定一个规范, 各下位机根据规范定义自身的遥测数据包以及电子数据表格。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相互结合, 快速响应型卫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本文提出的遥测方案具有即插即用自适应以及在轨可编程的优点, 遥测数据包没有严格的下传速率, 希望此方案能给出一种新的思路。

浅谈居住型袖珍公园景观设计 篇2

关键词:袖珍公园,景观设计,居住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城市中以高层建筑居多,形成新型的商务区和居住区等。这促使绿地的形式由传统意义上的组团绿地、宅间绿地转化为散点状零星分布的小型绿地,进而形成由多个袖珍公园形成的袖珍公园系统。这些袖珍公园相互联系与补充,使整个系统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同时,袖珍公园的建设利用了建筑边缘零散用地,极大地节约了土地的成本。

1 袖珍公园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1.1 袖珍公园的界定

“袖珍公园”由英文“Mini-park”或“Vest-pocket Park”翻译而来,也称为“口袋公园”,是“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袖珍公园”[1]。

1.2 袖珍公园的归属与分类

从绿地系统的角度来看,袖珍公园的范围和部分附属绿地以及部分公园绿地中的街旁绿地和带状绿地相重合。从绿色开放空间(green open space)的角度来看,绿色开放空间由城市绿地、专业绿地和生态绿地构成,类型包括居住型开放空间、工作型开放空间、交通型开放空间和游憩型开放空间。根据绿色开放空间的分类,袖珍公园可根据其主要解决的功能上的问题分为居住型袖珍公园、工作型袖珍公园、交通型袖珍公园和游憩型袖珍公园。

居住型袖珍公园,即附属于居住区中的小型绿地,主要形式为组团绿地、宅旁绿地等[2]。这些绿地的主要特点是服务半径在300~500 m不等,具有方便到达的特点,同时具备可赏可玩,宜憩宜游等特征[3]。居住型袖珍公园主要的使用者为居住区内的居民。随着城市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全国已有许多城市要求居民出行500 m可进入公园绿地,因此,袖珍公园一般建设在居住区之中,而且其中包含了满足居民们活动的功能和景观设施,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

2 居住型袖珍公园

2.1 居住型袖珍公园的形式

2.1.1 传统形式的居住型袖珍公园

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居住区一般为多层建筑组成。这些居住区一般具有建筑密度低,容积率较小等特点,同时,在居住区绿地一般具有明显的社区公园和居住绿地的划分。传统形式的居住型袖珍公园一般是由组团绿地、宅旁绿地等发展形成的。宅旁绿地包括住宅前、住宅后、住宅之间以及住宅本身的绿化用地,它是居住区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宅旁绿地面积大、分布广,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居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哈尔滨市大众新城居住区内的袖珍公园(见图1),属于传统形式的居住型袖珍公园。大众新城居住区内绿地布局合理,分级明确。该袖珍公园位于小区中部,中心广场由绿地围合而成,从而具有较高的绿化率。广场中的景观各具特色:中央的奔跑状的人物雕塑突出了运动的主题,颇具动感和活力;由狮子、牛、象等动物组成的景观柱等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广场的一侧石质的象棋棋子和棋盘独树一帜,充满趣味(见图2);由抽象人形组成的园灯别具创意。

2.1.2 新形式的居住型袖珍公园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等,新型居住社区中多采用塔楼或高层板楼等建筑形式。受日照间距和用地指标等的影响,高层建筑间空出的一定面积的用地中,刨除道路、停车场、市政设施等用地后,用于绿地建设,因而形成多个袖珍公园。以北苑家园公园2008社区为例。

北苑家园居住区位于北京市北苑地区,是北京市较为大型的居住社区之一。北苑家园中,公园2008社区由若干高层塔楼与高层板楼组成。这些楼区排布整齐,间距合理,在楼间形成若干袖珍公园。这些袖珍公园面积为700~1 000 m2不等,具有形式统一,风格多样,功能完备,景色优美等特点(见图3)。在场地处理上,圆形和环形的场地恰似一颗颗珍珠,而联系各个袖珍公园的道路犹如一根根彩带,从而形成“彩带穿珠”的样式,使该社区绿地成为一个整体(见图4)。在对景观的营造中,通过融入水、石、植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具有现代感的亭廊,营造出具有勃勃生机和文化内涵的居住社区(见图5)。

2.2 居住型袖珍公园的特点

居住型袖珍公园具有方便到达、分布广泛,与居民最为接近的特点,因此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居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袖珍公园内具备满足使用者活动的场地空间[4],这些空间一般被绿地包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绿化效果。

2.2.1 传统形式的居住型袖珍公园特点

传统形式的居住型袖珍公园多数分布在住宅楼前后,形式与组团绿地、宅旁绿地等相一致。由于居住区中的社区公园设置了丰富的景观和设施小品,而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因此,袖珍公园多为辅助作用,仅仅是满足使用者的临时使用功能。袖珍公园中常设有座椅、垃圾箱等设施。

此类袖珍公园一般绿化率较高。据统计,居住区中袖珍公园的绿化面积往往占居住区面积的35%以上,而且面积不纳入公共绿地的指标中[5]。因此,单个袖珍公园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2.2.2 新形式的居住型袖珍公园特点

新形式的居住区在绿地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社区公园和居住绿地的划分,而是形成多个袖珍公园。因此,这些袖珍公园地位平等,用地均衡,联系密切,具有功能齐全、景观多元化、设施小品齐备等特点。

受用地的限制,单个袖珍公园的绿化率较低。但由多个袖珍公园组成的袖珍公园系统,能够形成大面积的绿化,并能够改善局部小气候[6]。

3 居住型袖珍公园景观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 人性化原则

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就是利用者,所以设计的全过程都应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等需求,从使用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利用时间等方面着手,创造方便、舒适、安全、美观的空间以及充满趣味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

3.1.2 功能性原则

由于袖珍公园面积较小,不能够具有公园的全部功能,因此在设计时应对使用者进行调查,重点考虑使用者对该袖珍公园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袖珍公园功能设计的出发点。

3.1.3 低投入、高效益原则

城市寸土寸金,空间有限,因此,袖珍公园的建设原则是小而多,要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建设袖珍公园的资金一般来源于社区,因此在建设方面应考虑选用成本低、耐久性高、便于维护的材料。

3.2 设计要点

居住型袖珍公园景观的设计要点包括对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等[7]。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3.2.1 注重整体性

整体性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与建筑风格、整体环境、空间组织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3.2.2 体现地方特征

景观设计尽可能利用原有自然生态,如地形、地貌、地表植物、水系等环境元素,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景观设计应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景观。

3.2.3 促进公共交往

交往是促进居住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加强居民社会交往包括提供良好的景观条件,供人们休息、交流、聊天的场所及环境设施,环境场所的向心、围合。此外,场所应有充足的灯光,适应季节变换,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考虑等。

3.3 设计内容

3.3.1 功能空间划分

袖珍公园由于用地的限制,使得有些地块面积不足以满足公园应具备的所有功能。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袖珍公园所属位置及具备的某些功能优先进行设计。袖珍公园的使用空间应比观赏空间更重要。这是因为袖珍公园较小而且位于居民需要的地方,因此公园中每一寸土地都要充分利用。每一部分的用途都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具有观赏功能的地方应具有双重功能。例如,树木可以在需要的地方起遮荫作用,草坪也可以作为日光浴的场所。

3.3.2 景观小品与设施设置

景观小品在环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公园的标识。在袖珍公园中,景观小品的设置可以与设施小品相结合,例如与灯具、座椅或指示系统等的结合,使其不仅具有观赏性也具有使用功能。在景观小品材料的选择上,应考虑其造价、是否可再利用、耐久性如何等经济问题,以及能否与绿化相结合而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等。

3.3.3 地面铺装

广场和道路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铺地材料有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卵石、木材等。儿童活动区应选择塑胶地面等具有保护性的地面材质;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应选择地面平坦、具有防滑等功能的材质,如烧面砖石等;小广场及道路可以选择嵌草砖达到绿化的效果。在铺装材质的选择上还应考虑材质的耐久性、观赏性以及是否容易清洁等问题。

3.3.4 植物

在袖珍公园的植物配置中,首先要根据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培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其次,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因素,它们理所当然应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树种选择的主要来源。

在乔木的选择上,最好选择落叶树,因为在夏天可以遮荫,冬天则可以透过阳光,以显示季节的变化。应在座椅和草坪上种树,从而形成有遮荫的休息空间。在设计中,还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设计中所选的植物必须耐久、耐踩踏、生长迅速而且没有毒性。

4 结论

袖珍公园从出现到发展至今已经得到了人们极大的重视,这一方面源于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袖珍公园能够满足人们对户外场地的需求。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袖珍公园发展来看,各国的袖珍公园在发展初期经历过探索和曲折,并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袖珍公园发展策略。从我国袖珍公园的发展来看,袖珍公园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这些需要人们在未来的建设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使其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口袋公园.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79654.html.2009-05-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高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5]夏娃.城市中的袖珍公园[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5):75-78.

[6]刘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35(22):70-72.

低碳型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探索 篇3

近年来, 在建设生态城市等发展思路的指导下, “低碳”理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依照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 低碳发展主要是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出发。减少碳源方面包括石化能源和资源的减量高效以及再生能源的增加使用和工程项目的系统减排、低碳化等;增加碳汇方面主要是保护好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碳汇源, 并要加强全方位的绿化建设, 增强植物的碳汇功能。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 低碳景观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主流方向之一。低碳景观 (Low Carbon Landscape) 指在景观设计、选材、施工建设和景观维护使用的整个过程中, 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 降低CO2向大气中的排放量。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景观, 探索低碳行居住区的景观营造。

2 居住区园林植物的碳汇技术

2.1 园林植物碳汇的原理、能力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 该议定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CO2的浓度, 一定程度上减弱温室效应, 而且具有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的功能。

2.2 居住区园林植物的重要性

居住区绿化景观是伴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景观系统。植物作为居住区景观重要的设计因子, 不仅发挥着美化环境的作用, 更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植物具有固碳释氧、降温增湿、杀菌、减噪等多种生态功能, 可以调节小气候, 在改善环境的质量和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 低碳型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措施

3.1 科学规划景观设计

从规划的角度出发, 低碳型绿色居住项目应结合植物碳汇、基础节能术、水资源循环、能源再生等多种低碳技术策略, 而关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则更多取决于植物碳汇技术的运用。根据2001年建设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要求, 居住小区的绿化率>35%, 绿化面积和比例成为了居住小区的重要指标。居住区的植物碳汇技术可以以中庭绿化、场地绿化和立体绿化三方面进行构成, 营造出多样化的生态空间和类型。

3.1.1 中庭绿化

中庭绿化往往是居住小区中最集中的一块绿化地, 开敞的绿化空间应得到充分的利用, 特别要注重用地的软硬比, 尽量以自然水景、土壤和植物取代道路和硬质铺装, 以换取更多的绿量。

3.1.2 场地绿化

场地绿化则是指小区中各处小空间的绿化使用, 例如室外绿化向灰空间的扩展。小区园路、室外停车场等使用嵌草砖铺装可以弱化单纯道路的生硬感、减少硬质铺装的面积, 增加小区绿化率。

3.1.3 立体绿化

绿化设计的思路还应从二维扩展到三维, 屋顶、墙面绿化是发展低碳景观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进行前期设计时, 设计者应该留有立体绿化的空间, 其后则可以引导并协助入住者进行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充分利用空间, 在墙壁、廊架等处栽种攀援类植物, 增加绿化覆盖率。攀缘植物不仅能降低建筑体的温度, 延长外墙寿命, 同时它还具有防噪、净化空气的功能。

绿化面积的大小和比例是实现低碳型居住项目目标的基础, 充分的开发可用面积是项目进行的重要措施。

3.2 优化园林绿化结构

低碳型居住区在满足绿化面积的情况下, 还应该格外注重植物的质量和功能, 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和搭配。

固碳释氧是植物的基本功能, 但不同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是不同的。目前, 研究表明以下植物具有较强固碳释氧的能力:乌冈栎、垂柳、乌桕、木芙蓉、喜树、盘槐、黄连木、垂丝海棠、臭椿、杨梅、银杏、朴树、枫杨、栾树、无患子、七叶树等。对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该优先考虑固碳能力更强的植物。

根据生态学中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原理, 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因地制宜的相互搭配成群落, 构成一个有序、稳定的立体植物群落更有利于植物的生态效益作用。由于草、灌、木的碳汇作用是依次升高的, 在设计时, 应该减少单一大片草坪的使用, 乔灌、乔灌草等多种复合方式的结合, 无论从生态或低碳的方面都更加科学。同时, 在植物配置时, 也要避免植物种植过多, 生态位的不平衡, 空间分布不合理, 造成自然资源浪费, 光合作用利用率下降, 导致碳汇能力的降低。良好的植物群落可以达到生态互补的作用, 以光照为例, 群落上层光照强适合高大、喜阳的乔木;中层光线弱, 适合半耐阴的灌木;通过上、中层阳光的过滤, 下层光线更弱, 只适合强阴性的草本、地被生长, 只有这样上、中、下层植物各得其所, 才能和谐相处。

3.3 明确规划工程实施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 尽量维持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做到适地适树, 最大程度的减少前期的工程量和后期养护管理所需的资源消耗。低碳的要求倾向于朴素、本土化、自然化和合理性, 通过对原有环境的最大保护, 可以顺利的减少前期施工和后期养护的成本。

关于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 把房子“种”在自然中这一观念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完成管道铺设后, 可以由绿化施工先进入场地施工, 在建设前期完成部分绿地的施工。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首先, 绿色植物越早种植入场地, 则越能尽早起到固碳释氧、调节小气候等作用;其二, 先期植绿还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场地扬尘污染, 改善局部大气质量。

4 结语

居住区营造低碳景观是一项复合性的综合规划与设计应用, 除了应该科学充分运用绿色植物的理念以外, 还包括选择环保生态的景观材料, 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以及景观使用的高效低碳等方面的多方考虑。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引导居住区景观的建设, 必能达成居住区景观的低碳发展, 保护好我们生活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张成, 曹加杰.居住区低碳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赵萱, 李海.11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益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居住型卫星城】推荐阅读:

卫星应急07-16

卫星搭载05-24

卫星数字05-29

卫星数据06-25

卫星网络06-27

卫星带宽07-26

编队卫星07-31

海事卫星08-03

卫星干扰08-18

卫星导航08-28

上一篇:物权法与档案法研究下一篇:展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