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精选10篇)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1
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谈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它的发展历史,我国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包括房地产、汽车、机械等下游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虽然我们国家的钢铁总产量已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由于管理不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统计我国去年总的产能超到七亿吨,但是我国能消费的钢铁只有不到五亿吨。同时由于我们国家过去几年钢铁需求增长主要是由于密集的项目投资拉动起来的,而政府投资难以大规模持续。“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降低用钢强度。同时由于我国铁矿资源比较贫乏,同时现在阶段我国的环保压力大。这些因素均不允许我国成为世界廉价钢材的供应基地。
那么中国钢铁行业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呢?我的看法是转型是必由之路。未来的十年肯定是往低碳、低消耗、高附加值这些产品转型。通过水、气、渣等的综合再利用实现钢铁生产的清洁生产,同时钢铁本身也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技术进步,解决高端不足。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钢铁行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产品研发、生产工序的改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我们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钢铁企业首先必须围绕下游用户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其次要保障产品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持续不断地为下游企业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同时企业要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将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资源、能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最后钢铁企业应该往企业大型化、经营多远化、产业链提升、业务转型、钢铁物流等方向发展。要适应市场发展变化,加快企业经营方式转型,在创新经营模式方面形成多远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钢铁行业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健康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2
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十余年, 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 各种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不断攀升的房价, 伴随着社会各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唇枪舌剑, 城市居民无力负担又无可奈何地望房兴叹。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远远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房地产市场过热、虚假繁荣泡沫蔓延、投机炒作盛行、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住房供需结构不合理等种种问题凸显, 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自2003年以来, 我国房价一路上涨, 房地产投资暴增, 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 市场出现过热趋势, 并接连几年持续高速上涨, 直至2007年, 全国房价刷新了历史记录。国内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 远超出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 同时由于流动性过剩, 大量资本进入楼市推高房价, 一时楼市投机炒作盛行, 中低收入住房困难人群怨声载道。2007年第四季度, 国家数次推出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最终显现, 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房价结束了连续多年上涨, 开始出现下跌的趋势, 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商品房成交量萎缩、房价下跌, 其中北京房价2007年底大幅下跌, 最后一周跌幅超过20%;广州房价在2008年1月较上年最高点下跌了15.6%。在这一时期, 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交易量大幅萎缩, 市场低迷, 进入了调整阶段。然而, 由于此时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恶化, 在这一特殊时期, 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调控目标, 发挥房地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 促进房地产市场复苏,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救市, 由此引发了又一轮购房狂潮。2009年3月, 房地产市场回暖, 房价再度疯狂上涨, 新一轮的房地产热潮又开始显现, 房地产市场潜伏着新的泡沫危机。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证明, 房价与当地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高地价、高房价及其快速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 必将严重损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国外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 曾经多次出现过因忽视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经济衰退的惨痛教训。日本房价经过10年的暴涨, 终于在1990年出现大范围的房地产泡沫破灭, 下跌长达十余年, 跌幅高达70%, 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陷入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 至今未能走出低谷;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 泰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我国香港地区从1987年至1997年的十年间, 房价上涨了7倍, 尤其是1996年至1997年一年内房价暴涨30%, 随后由于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影响, 暴跌直至2004年, 跌幅高达60%, 伴随而来的是经济萧条, GDP连年负增长, 失业率居高不下;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级房屋贷款危机, 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并演变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与起伏, 以及国外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 敲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警钟, 必须深刻认识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中央政府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 运用金融、财政、土地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加以调节控制, 如从供给上, 打击囤积土地, 紧缩银根, 收缩信贷, 提高利率;从需求上, 提高第二套房购买者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打击投机需求等。但日益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并未有效地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热度, 房价依然高涨。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缺失。房地产具有双重属性:商品属性与社会属性。住房问题的解决, 不仅需要依靠市场在配置资源上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居住权利, 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 我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解决住房问题。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提供足够的保障性住房, 以科学、合理、严格的手段进行分配和管理, 确保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例如, 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 在住房问题方面强调“居者有其屋”, 由政府主导大规模建设组屋, 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提供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资金支持, 以家庭收入水平为依据, 实行公有住宅的合理配售政策, 并通过法律严格限制炒卖组屋。2007年至2008年, 82%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 切实解决了绝大多数公民的住房问题。
其次, 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不到位。调控政策能否发挥作用, 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落实情况。然而, 地方政府却没有调控市场、抑制房价的动机, 因为房价、地价的高涨能够给地方政府带来风生水起的政绩工程建设、迅速窜升的GDP数字与滚滚而来的财政收入。例如,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2009年, 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高达15000亿元, 占GDP总量的4.4%;其中杭州土地出让金收入为1200亿元, 位居全国第一, 是其地方财政收入的2.3倍。由此不难理解地方政府为什么对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不力了。然而, 要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力,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问题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而不是把房地产作为增加GDP的重要手段、把土地财政作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同时, 中央政府考核地方政绩应当加入保障性住房规模、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等标准, 而不应仅仅看GDP增长和政绩形象工程。
再次, 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由于我国投资渠道狭窄, 同时房地产市场制度不完善, 楼市成为当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大量资本投机炒作的战场。资本大肆炒作的结果, 是迅速推高房价, 让大量城市居民买不起房, 并产生大量空置房, 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实体经济受到影响。要遏制房价, 必须有效抑制投机需求, 通过金融手段、财政手段甚至法律手段, 挤压房地产泡沫, 让市场回归理性, 让真正需要住房的百姓安居乐业。例如, 德国的房价连续10年保持稳定,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德国政府通过严厉的税收政策抑制投机行为。在德国, 用于出售的房地产要缴纳评估价值1%~1.5%的不动产税与3.5%的交易税, 如果通过买卖获利还要交15%的差价盈利税, 这极大地压缩了投机者的利润空间, 遏制了投机需求。此外, 德国法律规定, 若开发商定价超过“合理房价”的20%, 即为“超高房价”, 构成违法行为, 购房者可以向法院起诉, 如若房价没有降到合理范围之内, 出售者将面临最高5万欧元的罚款;若开发商定价超过“合理房价”的50%, 则为“房价暴利”, 便触犯了刑法, 构成犯罪, 可以判处3年徒刑。这些法律有效地抑制了炒房者的投机行为, 稳定了房地产市场。
中国园林专业建设之路如何走? 篇3
这个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教授所做的《园林专业建设思路与发展建议》的主题报告,令人耳目一新。他介绍了全国园林专业的建设发展概况,并对今后园林专业发展提出了六条建议。
园林专业骤增——火爆
张启翔教授说,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倍受重视,园林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园林学科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规模稳步增长,社会影响日趋扩大。
据了解,我国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呈多元化趋势。不但农林院校、工科院校和综合院校中的园林专业数量显著增加,就连部分民族类、艺术类和师范类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园林专业。
根据2009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统计,我国设有园林技术专业专科生的招生院校172所,招收专科生13228人;2009年招收园林专业本科生的院校141所,园林专业招收本科生10321人;另据2010年硕士、博士招生专业目录统计,设立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70所。
各类高校在学科设置、特色专业建设等方面竞争激烈,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适应社会需要——动力
张启翔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园林专业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园林专业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他说,要鼓励高校在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积极探索;鼓励高校根据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对我国园林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
坚持综合培养——前提
张启翔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的起点和归宿。“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是园林专业从创建之日起就一以贯之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他说,实践证明,综合性的培养模式是园林专业本科生不断拓宽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实力的重要前提。这种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的综合性上。
园林是一个高度综合的专业。他認为,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生态、生物、设计、建筑、工程、艺术、历史、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受到园林植物認知方法、栽培养护技术、育种技术、种植设计方法、插花技法、绘画技法、制图方法、园林规划设计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同时,园林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及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生态学理论、植物学理论、艺术理论及规划设计等理论进行艺术创作及表达的基本能力;具有园林绿化施工与组织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综合性的专业素质上,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以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包容精神和审美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质。
强化专业基础——根本
张启翔说,专业基础是专业建设和拓展专业领域的根本,是复合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性的培养目标离不开宽厚的专业基础,只有掌握了各个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知识,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在他看来,园林植物领域的高端人才需要有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有机化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园林设计领域的高端人才需要有绘画、美学、力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
加强实践教学——核心
实践教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张启翔说,园林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重点应该加强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他强调,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比例,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基本技能、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分层培养、层层递进的思路,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他告诉记者,目前园林教育实习基地资源还比较匮乏,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无法有机地融为一体,极大地阻碍了园林专业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他建议,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分批到基地进行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搭建就业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实习机会,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在科研单位的实践实习,能培养他们認真的科研态度,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拓宽专业知识面,使专业知识更具有前沿性和时效性,在以后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培养专业兴趣——动力
张启翔深深体会到,浓厚的专业兴趣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和动力。
他说,拓宽专业视野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平台,通过设计竞赛、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不断让学生汲取营养,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进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突出专业特色——活力
“特色发展是专业建设的活力。”张启翔指出,各院校应该在综合性培养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院校性质和市场定位有所侧重的发展,实行品牌战略,不断强化自身的特色。
他说,我国开设园林专业的一些高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应进一步确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长期形成的各地区地理资源优势和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科技与产业的紧密合作,发挥科技支撑产业的功能,形成各具优势的科研特色。
加强专业规范——保障
张启翔说,专业规范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在人才培养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同时,应该严格加强园林专业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各高校在满足专业规范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各具特色的专业建设。
他認为,应该严格控制开设园林专业的数量和招生规模,避免出现招生人数过多而出现培养人才恶性竞争、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等问题,以促进园林专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向前发展。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强国又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和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要优先发展,必须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把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
具体地讲,我以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立志走好自身专业发展之路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专业技术业务能力基本功,力争做到任何时候面对学生时都是“满桶水”
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自身方面的确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实现教师专业化,首先应加强教师的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的良性发展。而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他要掌握的本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的基本功,却又是十分丰富和深广的。除现有的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段所学的全部课程应当力争全优之外,他还应当夯实与之相关的逻辑学、语音学、语言学等业务技能,要力争做到这些专业化知识的“满桶水”。惟有如此,他方有可能“浇”给学生的才会是“满碗水”,而且也只有如此,他作为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游刃有余和得心应手,而不致于挂一漏万或捉襟见肘,甚至洋相百出。再者,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又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展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最终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目的。
二、夯实专业技术教学能力的基本功,力争做到任何时候面对学生时都可多能并举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他在教学技能方面应力求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更新观念,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人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能否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是角色的转变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角色行为:从教与学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2.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加强专业修养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既要靠岗前培训,更要靠职后的进一步学习。教师职前培训功效是非常有限的,它只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动力,自觉成为不倦的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教师的学习,还包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对自己数学的反馈来了解自己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3.夯实中学语文教学能力方面的基本技能。
教师应努力实践,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的探索。学习、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三部曲,而教学实践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环节。
美国的马萨莉说“教学艺术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够真正的学到”,教师卓越的教学才能,灵活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炼。因此.语文教师应视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为自己的成长舞台,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成长。 4.夯实从口头语言到书面写作,再到姿体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力争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始终做到生动、形象、鲜明和精准集于一体,并且形成一整套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又优美、实惠而又特棒的.语言表现系统。
诸如,我们应当在课堂语言表现方面狠下功夫,既做到具备相声演员的表演天才,又做到具备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的表现特质,更做到具备演说家口若悬河而又极具煽动性与诱惑力的语言表达潜质等等。
5.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学者型或专家型的中学语文教师,他理应具备文学家与思想家的内涵特质。
笔者以为,他的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应该是既有文学家的诗情画意与文采斐然,又有思想家的洞幽烛微和入木三分的鞭辟入里,更有哲学大师的睿智深邃与酣畅淋漓。
处在现代教育环境之中,我们语文教师还应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夯实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掌握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以此来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除此外,中学语文教师要走好专业发展之路,还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我们可以,也应当通过自己教学实践的反复探索,从中抽象出非自己莫属的特质,并且坚持精益求精。因为,一个毫无自身个人特色的语文教师,他只能是个庸俗的教书匠,甚至是一个庸俗而且又十分蹩脚的教书匠而已。
三、夯实专业科研能力的基本功,力争做好新课程改革旅途上的排头兵和先锋战士
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但是知识方面的饱学之士,而且是精通教学技艺的艺术大师,更应当是既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又善于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不断上升成为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有效指导实践的科研能手。事实上,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迈进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书匠的显著标志。所以,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夯实专业科研能力的基本功,力争做好一个新课程改革旅途上的排头兵和先锋战士,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校级、县级、市级,甚至省和国家级的语文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比如,最实惠而非常亟须的,且对于一个普通教师又是可行的科研项目,就是致力于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理应积极参与并潜心致力与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让自身在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资源的整合中,不断地吸纳新课程的理念,丰富新课程知识,提高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让自己在新课程改革旅途上起到一名排头兵和先锋战士的作用。
四、夯实综合公关能力的基本功,力争实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一个具备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素养的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除了具备上述三项过硬的基本技能外,笔者认为,他还应当是合格的社会学家和公关学家。这样,既有利于你的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实现你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否则,一个不善于为人处事,一个不善于密切联系群众,且又不善于密切联系领导,更不善于密切师生关系的“蹩脚货”,我想,他只能成为一个四面八方都是意见,干啥啥都不如意、不称心的大笨蛋。而这样一个教师,哪怕他的业务水平再高、业务能力再强,他也只能是教育岗位上的一个死脑筋和傻瓜似的“教书匠”。
创业之路如何走 篇5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家庭的原因,从小我就比其他同龄人成熟、懂事,发奋努力,希望让我的家人过上好的生活。我喜欢学习,追求进步,同是也更渴望成功。
大学毕业之后就快速步入社会,一路走来,也体会到了各种心酸与无奈。将近的时间一直在从事着传统的制造行业,但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从未安分过,不断的更换不同的行业及挑战着不同的职位,从生产制造到生产管理,从产品研发设计到人力资源管理、从平面设计到网络工程管理、从淘宝、天猫店铺运营到互联网营销,每一次的迭变都让我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隔行如隔山,在外人看来,不停的变换行业、变换职位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儿,然而这就是我,一个不安分的我,一个追求成功的我。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一直不忘初心,努力坚持着,坚信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可是,有些时候,我们目标明确,并且也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一番劳神劳力,甚至废寝忘食后,发现其实是拐了个弯回到原点,或者,仅仅迈了一小步,实现目标的希望几乎为零。于是乎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一开始我们的方向就错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很难抵达成功的彼岸。一直以来我都喜欢关注互联网的最新消息,如大数据、AI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家居、新能源、共享经济等等,可是这些对于我来讲都太大,大到让我不知从何下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了解到众创思维,也得知公司正在寻找“城主”,深入了解了公司的创业愿景是致力打造10万人的互联网创业社群,帮助更多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我顿时感觉自己找到了方向,于是毅然决然的加入其中。
在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社会主体关系也已由原来的雇佣关系演变成协作关系,而社群又是最具粘性的社交关系链,只要社群成员共同进退,坚信在风口之下可以展翅高飞。
走上创业之路必须尽早知道的5件事
如今的创业失败率非常高,很多已经初露锋芒的公司也可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见的多了,总结了一下,发现这样的公司多是犯了一些基本的错误,尤其是初次创业者更容易中招。今天就归纳总结以下5点,创业者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引起重视,以免在这些问题上栽跟头。
1、要深度不要广度
现在很多创业者谈起创业来,天马行空,思维跳跃且开阔,极富创意,但是,从经验来看,往往创业失败的大多是这种人,因为,他们不是不够聪明,而是太聪明了,什么都想做,经常有创意和点子冒出来,结果呢,就好像一个人走路,看到路边花花草草,总要过去看看,最后耽误了正路。还有些人呢,很踏实,沿着一条路专注的走下去,却成功了。创业者不要太浮躁,在创业项目选择时可以思维开阔,但一旦定下来了项目,就一定要专注,此时必须有深度——所有力量与思考都围绕核心项目展开。不要看那些大公司的多元化,他们主营业务已经成熟,有足够的资金与资源去多元化寻求增长,而创业公司的主业成长空间非常大,困难与挑战也很多,自身实力还非常弱小,过早多元化只能是死路一条。
2、别嫌市场小
现在很多创业者动辄服务全民、服务全球。说到一些细分市场他们觉得市场空间太小,不愿意介入。其实,对于创业者而言,就是这些细分市场才有他们生存壮大的机会,赚钱的大众市场规模是很大,顾客也足够多,但这样的市场一定伴随着残酷的过度竞争,是大鳄们的战场,初创公司介入多数都无法立足。反之,细分小众市场虽然市场不大,但竞争压力也相对小,也往往是大公司不愿意做或没有优势的领域,作为初创公司,则更容易在细分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优势,继而立足。活下来了,在考虑更大的发展。
3、不断与时俱进
看看那些一飞冲天,却昙花一现的公司就可以发现,他们最初靠正确的策略或模式,快速崛起,但随着发展,他们却没有紧跟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慢慢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不要指望一个模式或一个创意就可以令一家公司成功,竞争对手在模仿、消费者的思想也在变化,必须在坚持战略主线的同时不断跟随市场的节奏进行创新发展,否则不是被竞争对手淹没,就是被消费者遗忘。
4、不要把成功寄托于融资
很多人抱怨:“我有好的创意,好的项目,就是没钱,如果有钱,一定能成功”这种想法的人总觉得自己很行,只要有钱一定能干大事。其实,能干大事的人一定是先能做好小事的,你连小钱都赚不到,却想着赚大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从小做到大,积累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你的能力。将军是从士兵一点点做起的,直接把士兵提升为将军,他能胜任吗?一个道理,有些创业者甚至养成了创业就是靠投资的习惯,每天只想着怎么融资,却很少在经营上下功夫,以为成功的公司就是资本堆起来的。其实,融资是“锦上添花”帮助你做更大更多事情的,而非是养活你救命的,不懂这个道理,你只会在需要“雪中送炭”时尝到绝望的滋味。随着创业浪潮的退去,哀鸿遍野与巨额资本蒸发,让投资人与投资机构更加理性,盲目风口追投或为一个概念投资的情况会越来越少。只有公司能独立生存,而且生存的很好并有前景,风投才可能投资你。
5、只为买单的人负责
很多创业者在创立事业后,经常冒出各种各样的点子,或是受到周围“参谋”的影响,还有为了讨好投资人,把产品与服务不断变化,脱离了初心,结果生意越做越遭,越来越乱。创业者的创业之路不仅艰难,而且伴随着一波波的迷茫与诱惑。这时候最容易受到周围的影响——竞争对手的、同事的、合作伙伴的、顾客的,甚至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这个时候,创业者要排除干扰,只把心思用在能给你创造收入的人身上,也就是考虑如何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让顾客更愿意买单,除此之外的声音,也许对,也许错,但是你无法分辨,因此干脆都屏蔽掉。
普通人应该如何走上创业之路?
有许多 人,以便存活,拼尽了全力以赴一个月,月工资3000-5000元,除掉租金吃吃喝喝,来到年末,手上仅剩余2万余元人民币,已经是很了不起。对于有车有房,得借款,得按揭贷款,压力很大。
难道说只能这样了吗?难道说就没法逆转吗?难道说就没更改这类穷困潦倒的衣食住行吗?许多人去学习技术了,许多人去做互联网推广了,锁住一个新项目干啊干。学习技术的,学好多个月,换份工作中,收益高了,仅仅看一下楼价,仍然失落。做互联网新项目的,干几日下单了,就全职的弄新项目弄了两年,车房常有了。
人改变人生,也许根据互联网简易点儿,实体早已完善、饱和状态,即便技术创新,也真的是太难。
做实体,不坚持个3年或5年,根本就触碰不上做生意的根。不清楚,为何有许多人,仍然挑选了实体。全球决策见识,還是见识决策全球?
我一辈子都不容易做实体。做得话,也就是说项目投资点儿铺面,收点儿租金,有点儿互联网赚钱就行。
我为何挑选做互联网了?之前我就是做装饰建材的,搞线下推广生意,一天到晚请这一领导干部喝酒、哪个领导干部喝酒,挎着个电脑包,跑几十公里,请人喝酒,喝舒适了,再请人歌唱,随后出行把领导干部送回家,随后自身在回家,返回家,早已是深夜了。要有奔头还得合同书签下来了。
又刚开始给他人送酒烟茶,要保证合同圆满实行,他人不帮我惹麻烦。合同书实行进行了,又刚开始守到他人总经理办公室,会计公司办公室。怎么回事?要账啊。是多少年过去,到如今,我收回了一些账,一些还要请律师打官司。我还不愿管了,这种钱,因为我不想要。传统式生意,不但身心疲惫,身累,还不挣钱。
为何万达广场刚开始轻资产化?万达王健林都刚开始转型发展了,跟随王思聪微博搞文化艺术、互联网生意、网络红人生意。人们搞互联网生意,彻底是依靠自己的聪慧挣钱,轻轻松松,粉絲、合作方赏我口饭吃,我也吃。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干就可以。这都是为啥一直认为,做虚似的互联网生意。人累点没事儿,心舒服。
他人能挣钱,你为何不挣钱?
搞声频,视頻,直播间,皆是这般,目前,就是说虚拟经济,目前,就是说游戏娱乐最红。欢子TV从一个离休保安人员到自媒体平台创作者,依靠持续拍攝全国各地风韵,年薪50万!假如上天在给我一次机会,我本来可以会挑选做互联网。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6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三框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学习目标:(用着重符号标明重点或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三、课前感知:
1、可持续发展含义、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的和谐,实现()与()相协调,坚持走生产()、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社会和()的责任。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口(),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节约()、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
3、重视环境保护:坚持在()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与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不断调整和改善(),实施大规模()工程,严格控制()排放总量,治理()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断增强是()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提升。
22、(10分)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1 我国有关资源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16.0% 煤炭
1.8% 石油
0.7% 天然气
表2 生产1美元产值平均消耗原油比较
发达国家 211克日本 130克中国 800克
(1)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情况?(2分)
(2)依据表
1、表2说明我国应实施什么战略?请你谈谈对这一战略的理解。(8分)
【老师指导】:解题思路:
五、达标检测
1、据报道,我国有关部门作出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将北大荒的3000万亩耕地重新变成茫茫林海,实现退耕还湿地300万亩。这一决定
A、违反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使我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环节我国粮食过剩的压力,使粮食价格下降
D 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2、某校初三学生举办了以“环保行动”为主题的小论文征文活动,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行为有
A、使用一次木筷B、个同学寄去纸质货卡
C、将废电池进生活拉圾箱内 D、利用家中的旧衣物、剩布头等,做成布袋子,实行绿色购物
3、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所方面的,对中国生态环境构成呢感最大的威胁的是
A.来自工业的废气物B.来自北方干旱少雨
C.来自人口的压力D.人们环境意识的4、下列属于我国基本国策的是
①对外开放 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计划生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0年5月16日出台的《攀枝花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2015年,全市林业年产值、农民人均从林业获得的年纯收入,从2009年的9.08亿元和610元,分别提高到20亿元和1200元;到2020年全面完成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把攀枝花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国家级森林城市。这表明我市
①重视林业的发展,减少工业生产和污染②重视环境保护,减缓经济发展
③重视环境保护,力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④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6、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需要坚持()
①科教兴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以教育为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有人将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改为“两岸难闻猿啼声,轻舟难过垃圾山”。改写的诗句反映出我国
A.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极为严重B.环境破坏比较突出
C.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改善D.长江流域野生动物已经绝迹
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发展经济的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环境压力也十分大。而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的。请问:
(1)我国应落实什么战略、什么国策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怎么做?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7
1. 大力发展信贷业务, 在支持经济发展中促进信贷业务优化增长。
建行以来, 该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上级行信贷政策, 积极参与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建行以来, 累计投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及个人消费贷款等各类贷款800多亿元, 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煤炭、冶金、钢铁、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电力、邮政通信、商饮、粮食等工商服务业和住房、汽车、消费等相关民生产业的发展, 重点支持了支撑朝阳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企业发展。贷款投放额度列全市银行同业之首, 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向商业银行过渡的过程中, 特别是工行股改以来, 该行不断调整经济支持理念, 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上级行信贷政策, 严格企业资信评级, 严把信贷投放关。以银行、企业与地方政府利益一致性为原则, 大力支持了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开拓了房地产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使全行贷款总量由股改剥离完成后的30亿元回升到79亿元, 新增贷款不良率为零。在有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保证了贷款安全和收益。
2. 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在改善金融生
态环境中确保自身发展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得以持续。股改期间, 借助国家和省总行政策支持, 集中剥离地方企业不良贷款本息58亿元, 化解地方企业“四亿委托”贷款负担6亿元, 集中消化了历史上形成的巨额不良贷款包袱。在自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 也为地方企业减轻了巨额债务负担。自商业化改革以来, 该行采取支持企业改制重组、现金清收、以物抵贷、呆账核销等股改集中剥离以外的方式, 清收处置存量不良贷款3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现已压缩到不足4000万元, 不良贷款率由股改前的最高70%降至目前的0.5%, 信贷资产质量跨入全国银行业前列。同时以自身资产质量的迅速提升, 促进了全市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好转, 促进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继续得到上级行的信贷准入政策和授信支持奠定了基础, 也使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得以持续。
3. 大力发展存款业务, 在促进负债业务优化增长中实现资金运营实力的增强。
建行以来, 该行始终坚持“存款立行”思想, 不断加大网点整合提升力度, 不断推出新的存款产品和优化服务手段, 努力扩大存款规模, 优化存款结构, 降低负债成本。建行以来各项存款增长25倍, 存款存量占比同业领先, 为保证贷款投放奠定了资金基础, 有效提升了存款业务的基础贡献。
4. 大力发展新兴业务, 在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中促进中间业务发展。
适应客户不断增
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近年来, 在巩固扩大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该行大力发展了各类新兴金融业务。特别是在跟进工商银行现代金融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 该行围绕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和分散投资风险、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拓展了银行卡、网上银行, 以及国债、基金、保险、黄金、外汇等个人投资理财产品及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企业年金、信用证、保函等优势公司金融业务及各类国际业务, 形成了集本外币于一体, 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互相联结的产品体系。在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与资产保值增值中促进了业务发展。股改以来, 全行中间业务收入年均保持7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中间业务收入同业占比保持在40%以上。
5. 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 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跟进工商银行服务手段更新与技术进步, 该行金融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的变革升级始终走在同业前列。依托强大和不断升级的计算系统与网络, 该行业务处理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到业务处理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以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与信息化系统为支撑, 分销渠道实现了由单一“物理网点”飞跃到“虚拟网点”, 由“网点柜员”扩充到“客户经理”, 初步形成“网点”+“网络”、“柜台”+“鼠标”的服务模式。制定个性化的金融问题解决方案, 设计产品组合, 以客户经理团队为客户全面综合服务, 已经成为该行服务重点客户的基本模式。
6. 全面推进内部改革,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与风险掌控能力。
适应工商银行近年来的管理改革, 该行积极推进和落实了信贷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资金管理体制改革、股改财务重组、机构扁平化改革、核心竞争力项目实施、经营绩效考评管理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全面风险管理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等重大管理改革与活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有效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掌控能力, 确保了金融安全高效运行。
7. 以效益为中心, 不断提高经营绩效。
近年来, 该行借助国家政策支持与上级行扶持, 依靠业务结构调整、规模扩大和成本费用控制加强, 不断提高经营效益。股改以来全行经营效益快速提升, 由股改前的经营亏损变为大幅盈利, 人均创利水平居全省工行系统前列, 经营效益位居全市同业首位, 综合绩效考评排名始终保持在全省工行系统前列。2008年上半年, 该行综合绩效考核全省排名第一, 成为辽宁工行系统人均创利全省第一、收入成本比全省最低、贷款质量全省最高、存款成本全省最低、内控评价全省第一的二级分行。
8. 推动党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
子和员工队伍建设、学习型银行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培养“政治好、觉悟高、干劲足、业务优、能力强”的金融队伍, 取得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领导班子头脑和统领全局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 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深入基层和群众, 积极解决经营难点和关系员工切身利益问题, 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与凝聚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开展党性教育、形势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 不断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对全行员工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时事政
钱
琳
王
建
国
教学常规管理如何走创新发展之路 篇8
关键词:教学常规;管理;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22-01
新型教育环境下教学常规管理如何走创新发展兴校之路的探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导处在主抓和具体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职能上,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积极带领全体教师走出了一条“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就凉风小学教导处如何“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谈谈具体做法,以此抛砖引玉。
一、抓好班子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职业意识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导处每一个班子成员建设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职业标准。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坐标。学习技能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探讨新课堂教学模式。班子成员既是教学的管理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技能,才能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习教育新理念,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新发展,跟上新课改的新节凑。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有榜样的意识,凡事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再次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强化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努力诠释“为人师表”的本质与精髓。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学管理者,既要教好书、更应育好人,各方面必须是全体教师的一面“镜子”。尽管工作平凡,能够让每一位老师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明媚的阳光下凸显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以身作则,彰显师德魅力。
二、建制立章、宽严结合是教导处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重点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管理。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教导处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凉风小学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凉风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条例》《凉风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管理条例》《凉风小学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凉风小学课题研究奖励条例》《凉风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凉风小学教师工作考核及聘任方案》《凉风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教导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和各个教研组、学科组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走发展兴校之路
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强化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在学校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全覆盖的环境下,以“网络优质资源运用与共建共享的研究”作为县市级课题申报立项,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其具体做法是: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立足校本研究。“实”,一是把课题研究做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2、明确“网络优质资源运用与共建共享的研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专题研究的重点。各教研组利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过程的研究”重点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小学课堂有效性的指标分析;(2)小学课堂有效学习过程的探索;(3)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分析与探索;(4)学生的有效学习——课堂观察;(5)汇编《利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学生课堂有效性学习过程的研究论文集》;(6)完成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性汇报和总结。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了起来。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目前已有100余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开展教学研讨课、汇报课、评优课。积极引导、调动全体教师主动参与集体备课,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明显优质。学校视教育质量为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德育课题实验先进学校”;学校的少儿门球队连续三年代表贵州队参加全国少儿门球大赛,并获得全国第六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县“文明学校”、“实验管理先进单位”、“实验教学先进学校”、“远程教育管理及运用先进单位”、“常规管理先进单位”、“十佳创新学校”、“师德专项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呈现百荷花和池塘的谜语故事,学生猜谜语,体会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我们的应采取的措施。
有一则法国的儿童谜语是这样的:有一种百荷花,它每天的生长速度是自身的一倍,当她覆盖整个池塘的时候,池塘里的生物就不能生存了。现在它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人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挽救池塘呢?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人虽然只有一天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毕竟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
二、教学环节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含义
教师: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那博大的胸怀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固执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致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人口的无限膨胀,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母亲似乎已经不能承受其重负。人类终于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花了3年的时间做了全球性的调查并写成报告,其中详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后来成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题以及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发展的战略。
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环节二: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
呈现案例,分析案例。张村是个美丽的小村庄,有山有水,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外人不了解张村,村里人也不富裕。恰在这时,一个商人看中了张村,想在这里投资建造一个造纸厂。由于张村地处河的上游,因而建厂后势必会污染河流。为此,村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村民,你反对还是赞成建厂?请你为张村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师总结:建厂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破坏再建设的道路。张村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致富,如开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
四、教学环节三:掠夺性发展的恶果 1.呈现如下新闻报道,学生阅读。
2004年9月,泰国的一个小村庄开始出现鸡死的现象。随后,几乎每家都有几百只的鸡陆续毙命。接着,孩子们开始生病。到10月19日,俄罗斯农业部宣布,俄罗斯欧洲部分首次出现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同一天,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腾家营村一珍禽养殖场发生H5N1型禽流感疫情,造成2600只羽禽死亡。农业部立即派出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防控工作。当地政府组织农业、卫生等部门把农场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9.11万只家禽全部捕杀,并消毒,以阻止禽流感扩散。教师:相信大家对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还有印象。为什么会出现禽流感呢? 2.呈现以下资料,让学生阅读并谈感想。
据统计,因为环境污染,全球有1100万的儿童活不到5岁。另外,因空气污染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每年夺去了400万儿童的生命。研究表明,目前有80%~90%的高危病种(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我国统计发现:每13秒钟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130多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在我国自1997年上升为死因的第一位;每年有10万
人因为吃蔬菜而中毒死亡或者残疾;每年有2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共计160万。教师:由此可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学生列举国内外存在的掠夺性开发现象。
五、教学环节四:我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下面的资料。
我国在“九五”期间实施了跨世纪的绿色工程计划。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计划不可能全面地解决环境问题,只能解决重点地区、流域和重点城市、重点海域的问题,解决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最直接相关的问题。截止到1999年11月底,这一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工或者治理的环境污染项目1053个,完成投资900多亿,主要解决了一些重点的环境问题,其中中央直接抓的就是“三河”“三湖”“二区”“一市”“一海”。“三河”指淮河、海河、辽河,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三条河;“三湖”是太湖、滇池、巢湖;“二区”指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目前我国酸雨影响地区已经占有国家面积的30%,在西南一些地区酸雨的频率是90%,酸雨问题已相当严重,对农业、工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一市”即北京市,在城市的问题中确定了47个城市作为全国城市保护当中的重点城市,主要省会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其中首要解决北京市的污染问题;“一海”即渤海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松花江等区域的水污染治理。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始终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六、课堂总结 总书记在《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
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七、作业设计:
2009年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300多名嘉宾齐聚英雄城,共谋低碳生态经济发展之策,共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大计,共绘青山绿水蓝天美好家园。
(1)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可以开发利用哪些清洁能源?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 篇10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要求、基本方向、基本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基本涵义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集中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新诠释。当今世界,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最强音,实现快速发展成为各国家、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但是,受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人们最初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把可持续发展、合理发展、社会综合发展等理念引入发展范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理念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科学发展所表达的发展愿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中央地方、个人集体、局部整体、当前长远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整体优化。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发展。和谐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发展是一种社会活力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的新的发展思路,是与科学发展内在统一的发展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统一的发展理念。和谐发展所表达的发展愿望是:关注人际关系,统筹阶层和谐,以利于个体自我的身心和谐,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营造和谐发展的社会关系;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营造一个社会各阶层都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互惠互利,相互关系不断得到协调的社会;关注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等的关系,构建整个社会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作为历史任务之一。2005年,我国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把自身发展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发展的诚意。和平发展所表达的发展愿望是:正确处理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阐释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既有所区别和各自有侧重点,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共同演绎了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发展主题。第一,科学发展是和谐发展的根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二,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条件,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第三,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统一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同样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世界各国友好对话、互信互利、合作共赢,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范围而具有世界性,成为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国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指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代表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理念。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政策、总战略,是指导各项工作的总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推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不断突破束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才能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愿望。要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党的领导是我们的事业的根本保证。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荐阅读:
学校的特色之路如何走08-20
如何看待中国发展前景11-19
发展中国家如何引进外资以中国为例10-07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必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09-30
中国木门企业如何把握发展方向和品牌建设12-15
中国品牌的发展之路08-11
中国海洋石油发展之路09-27
中国艺术史发展之路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