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发展之路

2024-07-31

中国艺术史发展之路(精选12篇)

中国艺术史发展之路 篇1

何为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特征、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怎样?中国艺术歌曲具有哪些重要的艺术特点、经典曲目和代表性人物?演唱不同类型的艺术歌曲应该注意哪些要点?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卷这样描述:“艺术歌曲是专为歌唱家或至少是受过相当训练的歌手们所作,通常有钢琴或器乐组伴奏,该曲调和歌词不得随便改动。艺术歌曲很少与音乐以外的活动相联系,其歌词精炼深刻、旋律风格复杂多样。” (1)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对艺术歌曲下的定义则是:“艺术歌曲是一种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与民歌相区别的、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 (2) 《新哈佛音乐辞典》对艺术歌曲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艺术歌曲是作为室内音乐会目的而创作的歌曲,以区别于民歌和流行歌曲。它在传统上是为诗歌所谱写配的音乐,歌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而且与大多民歌和流行歌曲不同。艺术歌曲是有作曲家制定创作的,而不是表演者即兴表演发挥改写而成的。” (3) 我国《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则解释为:“艺术歌曲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盛行的一种抒情独唱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4) 英文常以“Art Song”冠名,法语则称为“Chanson”,有时也称为“Melodie”,德语称为“Lied”。一般来说,“艺术歌曲属于室内乐的范畴,无论其作品本身、或对它们的演唱,均应强调突出其浓厚的诗意、精练的形式和内在朴实的美”。 (5) 因而较适合钢琴伴奏,并在客厅或表演厅表演。

艺术歌曲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中世纪,在经历了单声到复调再到单声的渐变过程之后,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重要音乐体裁———集诗歌、曲调、钢琴伴奏为一体,以舒伯特、舒曼为代表,以歌德、海涅、莎士比亚等大作家的原文诗稿进行创作,运用音乐中丰富的创作、表现手法将音乐与文学有机地结合,最终成为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声乐体裁之一,并对世界各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作曲家也写出了许多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艺术歌曲。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古诺的《圣母颂》、《小夜曲》,格里格的《索罗维格之歌》,等等。

在中国,古时就有“诗为歌而作,其诗必歌,不歌之诗不可谓之诗”一说,《诗经》中的大雅、小雅,汉代的琴歌,《九歌》、《离骚》中的经典诗(词)句都是可以吟唱的。因此,就某种程度(诗和乐的结合)来说,在中国古代的音乐中,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艺术歌曲的条件。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西方艺术歌曲在中国的产生则应认为是在五四运动以来,在呼唤民主、呼唤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呼声中,大批具有民主思想的学子远渡重洋,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和声、曲式、对位、复调等作曲技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二十世纪初艺术歌曲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青主、萧友梅、赵元任等,代表性曲目主要有:青主1920年在德国完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随后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萧友梅的《问》、《星空》,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等。从这些经典作品可以看出,他们的艺术歌曲创作大多比较注重调性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合理安排,注重形式结构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形式完美、情感细腻,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同时,我们仔细地分析这一时期的创作都可以看出,许多西方艺术歌曲创作的痕迹,如音乐创作的技法、审美习俗方面都有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基因。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遭受列强的践踏。因为音乐作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本身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虽然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与政治斗争紧紧结合在一起,但大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如冼星海的《黄河颂》、《黄河怨》,聂耳的《告别南洋》、《梅娘曲》,贺绿汀的《嘉陵江上》,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夏之秋的《思乡曲》,等等,这些都充分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阳刚之美。为突出这一对抗性主题,作曲家在创作技法上多运用宣叙性的旋律片段与诗歌巧妙结合,在音乐结构和节奏、力度等方面作了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从这一层面来说,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在三四十年代的战乱中不断地得以成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沉浸在新中国建立的喜悦之中,群众性歌曲异军突起,呈现出繁荣的创作局面。作曲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人民风貌的歌曲,艺术歌曲的创作相对来说处于弱势,然不乏有经典型的作品涌现。如《牧歌》、《玛依拉》、《槐花几时开》、《三十里铺》、《五哥放羊》、《噶俄丽泰》等经典作品。这些根据民歌改变的歌曲加入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一方面赋予了民歌艺术新的生命。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为民歌的挖掘、整理、加工、再创作,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爱人送我向日葵》(丁善德)、《马儿啊,你慢些走》(生茂)、《克拉玛依之歌》(吕远)和劫夫根据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一批艺术歌曲也均唱响全国、流传至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艺术歌曲的创作虽出现了一些作品,但多以颂歌为主,当然也不乏艺术特色。如:《北京颂歌》(田光、傅晶),《半屏山》(魏立、王碧云),《打起手鼓唱起歌》(施光南),等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在宽松文化政策的沐浴下,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的创作时期。此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生活、真挚的情感,在创作技法、表现手段、演唱技巧上都有新的突破。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的祖国妈妈》、《祝酒歌》(施光南),《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郑秋枫),《那就是我》(谷建芬》,《生命之星》(徐肇基),《牧笛》、《七月的草原》(尚德义),《古老的歌》(朱嘉琪),等等。总之,八十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比过去三十年多,而且在歌词的诗化程度,音乐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新的探索、新的突破”。 (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和推广时期。创作方面: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有的立足于功能体系、调式体系的传统技法;有的运用调性和非调性结合的创作技法;也有的运用泛调性、非调性、无调性和十二音序列技术,形成了以施光南、郑秋枫、施万春、尚德义、陆在易为代表的作曲家群体,创作出了诸如《多情的土地》大型声乐套曲《祖国四季》(郑秋枫)、《祖国永在我心中》、《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尚德义)等优秀作品。艺术歌曲推广方面:1999年文化部主办了首届“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同年7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又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就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推广等问题展开研讨,之后又有哈尔滨之夏艺术歌曲比赛、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大赛等相关赛事的展开。无疑,这些活动的展开对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推广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艺术歌曲的研究从学理层面进一步朝学术层面迈进。2007年5月28日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了首届“中国艺术歌曲研讨会”,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对艺术歌曲进行专题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本身具有非凡的意义”。 (7)

纵览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中发现以下特点在经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对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法模仿、借鉴后,我国大批的专业作曲家开始进行吸收融合、开拓创新,立足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锐意革新。运用国内外一些前沿的作曲技法对本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挖掘,这不仅为艺术歌曲创作本土化、艺术歌曲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为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辟了蹊径,使传统的音乐文化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因在现代的社会得以充分彰显。

中国艺术史发展之路 篇2

意象之路: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试探性理论

有人将中国当代艺术划分为三个阶段:“看别人”,“被别人看”和“看自己”.我想强调的是,只有到了“看自己”的`阶段,中国当代艺术才有自我意识,才有理论要求.但是,如同黑格尔和丹托指出的那样.一旦艺术有了自我意识,它就终结了.

作 者:彭锋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刊 名:东方艺术英文刊名:ORIENTAL ART年,卷(期):“”(11)分类号:关键词:

档案:中国艺术家的卡塞尔之路 篇3

如果说中国艺术家的参与完整了卡塞尔文献展,

那么这种想法只是狭隘的地域主义者自以为是的版本。

卡塞尔文献展希望的是,

中国艺术家带去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关于艺术、生活或者

恰巧发生在中国的有意思的事。

卡塞尔文献展的产生源于阿诺特·波德(Arnold Bode)的一个梦想,将因法西斯战争断裂的现代主义艺术重新推向公众。第一届展览主要对二战前后欧洲艺术各流派作了总结性评价,展示的都是盖棺论定的大师们的作品: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野兽主义、未来主义、新现实主义、青骑士以及20世纪前半叶的抽象绘画等。参展者全部为白人艺术家。这几乎可以看出上个世纪50年代,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还停留在毫无反省的自足中。尽管这次展览以“国际化”作为标志来划定它的展出路线,但实质上它显露的西方文化至上的狭隘偏见是足够极端的;另一方面,文献展也充分证明了艺术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需要。参展艺术家有49位来自德国,44位来自法国,26位来自意大利,20位来自欧洲其它国家,来自美国仅有3位。

好在波德先生的眼光具有前瞻性,他并没有附和老搭档哈夫特曼“鼓吹抽象绘画是当下艺术,以致未来艺术最严肃、最符合人类审美心理的形式”的观点,而以独具引导艺术潮流的勇气、魅力和谋略维护艺术家富有创造性的个性。

这种对先锋性的包容立场造就了充满活力的卡塞尔文献展。它由这个德国黑森州东北富尔达河畔的小城一路延伸,到德国、欧洲以致成为全球艺术的盛典。1968年的第4届文献展主题明确定为“国际艺术展”,包括17个国家参展国、150名艺术家的1000件作品。在这届展会上,美国被邀艺术家足足占了参展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开始在艺术舞台上唱主角,来自美洲新大陆的极简主义、大地艺术、波普艺术以及克里斯托的包捆艺术在这里粉墨登场。

中国艺术与卡塞尔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977年,第五届文献展策展人哈洛德·舍曼(Harald Szeemann)首次邀请中国艺术家。当时舍曼选择了《收租院》泥塑作品,他意识到这件作品就是当时中国的现实,他邀请此作参展,不过最终《收租院》没能参加那次展览。这一届卡塞尔文献展选择了1939年生于中国的艺术家彭万慈参加,他参展的作品主题是健康、疾病,以及手术,展出一个巨大的人像。

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主题为对现实质问—今日图象世界。这次展览会上计划艺术、政治宣传画、广告、未来艺术(包括机器人)、精神病人绘画、照相写实主义、行为艺术汇聚一堂。展览特别提出理论对艺术的干预,强调艺术已经不是私人感受,而是与社会和公众相关的文化形式。的确,这次展出的作品所触及的人类生存问题都是与高科技的无节制发展、社会强权、种族主义、恐怖主义、不人道与非正义、人口爆炸有关。艺术被放置在一个复杂的政治社会整体中被观察和考量。

1997年,艺术家汪建伟的60分钟影像作品《生产》、冯梦波的影像作品《我的私人照相簿》参加了第10届卡塞尔文献展。《生产》是汪建伟最早尝试创作影像作品时的代表作之一。1996年,汪建伟在成都周边几个城镇拍摄了《生产》,选择了乡镇的茶馆进行现场拍摄,采用了一种纪录片的粗糙视觉风格,有选择性地对发生在公共区域的社群互动进行了纪实性的记录。

冯梦波的影像作品《我的私人照相簿》,以冯梦波家庭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旧照片为基础,集合了他童年时代的涂鸦、书籍、记忆中的电影镜头和音乐,不只是一个家庭记录,更让人感受到这个时代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历史和情境。

本届展览的主要策展人为卡特琳娜·达维特(Catherine David),主题为“文化的形象与形式表现”,力求表现在全球化的时代,当代艺术实践体现出审美与政治的双重力量。实际文化在这里只是一个借口,展览实质上是想对都市化、市民权、民族国家主义、种族主义、地方主义等政治社会学进行盘问。策展人卡特琳娜·达维特似乎只把展览中的作品作为“知性对话的插图”,为了符合这个奇妙的意愿,她请来100位知识分子在展览的100天内,每天一人就当下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学等提出一个诗化命题,展开讨论。试图从西方人的语境角度来诠释冷战结束后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新的文化冲突格局。这次展览遭到了极为尖锐的批评。所谓艺术,主要体现视觉触及的力量,它决不可能担负政治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的的思想重任。艺术不能成为社会学思考的注脚,而他与公众的关系,也应该如同《生产》和《我的私人照相簿》那样,直接而朴素。

第11届文献展再次邀请冯梦波出席,这次他带来了一个电子游戏式的作品《Q4U》。这件作品被单独安排在一个小展厅进行展示,门口用厚厚的黑布帘隔开,看起来像是一间地下游戏机房。果然,门口贴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谢绝入内”的告示。这也是文献艺术展举办以来未曾有过的情况。游戏的画面看起来十分惊心动魄,创作者以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个戴眼镜、剃平头的中国男子在枪林弹雨的城堡中浴血奋战。作品在表达什么呢?冯梦波否定了艺术非得表达某种意图的观点,认为作品本身在艺术史中就是一种表达。

杨福东携他的影像作品《陌生天堂》参加了2002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困惑。《陌生天堂》在极为意象化和征兆一样的手和水中鳝鱼的片断后,是一段5分钟长度的介绍中国山水绘画的段落,再往后才是1997年的杭州和影片主人公的生活。随后,跟着主角情绪的变化,不断经过杭州这个城市的街道、铁路、公寓楼、西湖,及郊外等场景。整部电影采用黑白颗粒胶片拍摄,洋溢着“小文人情调”,以1970年代风景挂历般的画面呈现城市知识分子的生活、情感和内心状态。更重要的是,他用摄像机、灯光和场景描绘出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轮廓。

本届展览的艺术总监奥奎·恩维佐(Okwui Enwezor)在策展过程中特地强调艺术家的伦理责任感问题,主张艺术家进入社会,呼喊沉睡的大众。艺术与社会,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但是作为艺术家,该如何提取社会的片段并注入自己的经验?杨福东说:“我喜欢抽象一些的影像观念作品,比如费里尼的《八又二分之》。我觉得当代的中国影像太写实,故事写实、题材写实、拍摄手法也很写实。即使是叙事性的生活片也可以拍得很超现实。我觉得注重影像本身的实验性,比一个充满噱头的题材更重要。”

nlc202309031326

“卡塞尔文献展五十周年移动中的档案馆”,2006年首次在中国巡展,这被认为是卡塞尔文献展亲密接近中国的开始,此展提高了文献展在中国艺术圈和公众中的知名度。虽然只是一个资料性展览,还是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话题。

2007年,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有艾未未、郑国谷、颜磊、陆昊、谢南星、林一林、胡晓媛、曾御钦(中国台湾)等8位艺术家参展。

林一林的36M45S的行为影像作品《安全渡过林和路》(Safely Manoeuvring Across Lin He Road),作品完成于1995年。他在广州一个建筑工地的门口,把一堵砖头墙一块块从左边挪到右边费尽气力直到让砖头们安全穿过马路。作为一个长达36分45秒的行为影像作品,他用砖头这个简单元素,非常到位而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中国大建设的现实主义境况。而他本人的行为则是艺术家对社会状态及生存状态的一种坚持,无奈却无法确定理由的思考态度的映射。

郑国谷1970年生于广东阳江,毕业于广州美院版画系,作为近年兴起的新生代艺术家,他早期的作品以摄影为主要媒介,后来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大型装置、卷轴和混合材料,参加过多次国际艺术大展。他在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包括用蜡制作的《瀑布》和绘画、装置等。有评论认为,其作品反映媒体、消费主义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1970年代出生的胡晓媛作为参加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唯一的中国女艺术家,装置作品《刺绣》(a keepsake i cannot give away)以针为笔、以布为纸,用传统中国画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些敏感的女性身体局部和一些静物。

总策展人罗格·比格尔为本届文献展中提出的三个主题为:问题(QUESTION)、赤裸的生命(NAKED LIFE)、教育(EDUCATION)。除了“教育”这个自第一届文献展就重视的主题外,此外两个话题的宽泛边界为艺术的实验提供了自由的舞台。

艺术是什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占据怎样的地位?从1955年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始,阿诺特?波德就以明确的态度肯定了艺术的价值和重要地位。但是关于艺术的走向,却不是哪一个人能够预言的。从第1届到如今的13届,卡塞尔文献展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最初它曾经预言抽象主义会作为一种普世性的语言引领全球艺术,但是很快就被伴随商业大潮而来的波普艺术所替代。不管是抽象还是波普,都很难以主流自居。没有主流并不是没有问题,卡塞尔文献展从第1届开始,就以严肃的发问和解决问题开始。它的展览组织的方式和策略也总是围绕着特定的问题展开。中国艺术家最初的“被选择”也许应和了西方的思考,也许为他们的困惑提供了解答的灵感。

进入卡塞尔文献展是一件荣耀的事,如果说中国艺术家的参与完整了卡塞尔文献展,那么这种想法只是狭隘的地域主义者自以为是的版本。卡塞尔文献展希望的是,中国艺术家带去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中国,而是关于艺术、生活或者恰巧发生在中国的有意思的事。

中国艺术史发展之路 篇4

去年11月有两个重要的作品展在景德镇, 一个是朱乐耕教授的陶瓷雕塑作品展《回望故乡之路》;另一个是《大道之行》, 此次展览汇聚景德镇陶瓷学院23名校友、雕塑家的精品力作。这两场展览和座谈会中, 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代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真诚而执着的态度。

让我想到一部电影《道士下山》里一个桥段:山中的道观中, 兄弟们正在比武, 因山中粮食稀缺, 他们的师傅, 决定举办一次比武, 来决定谁的输赢和去留。比武结束, 输赢已定, 赢者很高兴对师傅说“师傅我赢啦”。师傅却说, “赢了的人本事大, 你赢了, 你下山去吧, 去山下的江湖混口饭吃。”师傅送徒弟下山时, 对徒儿说“记住, 不改初衷真英雄”, 徒弟说记住了, 便去山下的江湖了。经历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最终明白了师傅的用心, 最终得道了。之所以想到这个电影, 是因为, 仿佛这些《大道之行》被邀请回来的艺术家, 他们是在离开母校之后真正在艺术界的江湖拼搏的雕塑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经历了很多的故事, 才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当代雕塑要走好自己的路, 要摸索, 要创新, 要让作品自身发出声音, 与社会时代相连。

二、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形式

在北京的美术馆和798艺术区, 有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艺术家会在今年计划明年要做什么, 并做出安排, 这是艺术家的眼光, 他们把眼光放在了未来, 北京是快节奏的城市, 文化艺术交流频繁。

在佩斯, 看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展, 是一幅幅的ipad画的大自然风景画, 在他眼中自然的色彩如此生动富有活力, 艺术家的笔触都那么的真实, 也有视频放映自然的风景和他的作品, 让人们倾听风景的声音, 音乐, 自然而富有活力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了一个幻化出来的大自然中, 这是艺术家的体验, 很投入的进入了一个艺术世界, 感知艺术家的心境。

在尤伦斯, 看了威廉·肯特里奇的作品展, 整个展览以灰色调为主, 大部分是视频影像, 样板札记形式出现的, 也有艺术家本人的绘画作品, 雕塑和装置艺术, 以及对书籍的二次创作。作品《时间的拒绝》艺术家的表现元素、声音、和整个空间的环境, 椅子是过去时代的椅子, 放映环境就是用木板与灰色调相结合, 表现的是南非的人们的一些经历, 表现抽象的时间, 从视频插帧动画的故事人物情节, 去感受表达对时间的拒绝。

年轻的艺术家寇拉·阿让诺度才的展览也在798尤伦斯的美术馆, 作品是以牛仔布为主体, 表现的是一种重生的观念, 烧伤的牛仔布裹着仿真的人体模特, 烧伤的牛仔布上还有各种颜料混杂在一起, 还有他的行为艺术的舞蹈表演视频, 以及衍生出来的牛仔布抱枕, 人们躺在牛仔布抱枕上去观看他的视频, 体会艺术家的所想所感。

这种展览形式让人很容易去了解艺术家的语言, 把视频作为一种媒介, 直接表达艺术家的想法。其实, 中国的展览馆, 当代艺术大部分都已经是这种形式的艺术占据主导地位, 当代艺术中, 不再是单纯的一幅画, 一个雕塑, 而是一种环境, 综合了声音视频作品的空间性的艺术, 它更能让人们参与感受艺术。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表现形式也是综合的艺术形式。以及美国的MOMA、英国TATE展览, 都十分注重艺术家的观念创作, 艺术家精神层面的表达。艺术在这里不限形式, 不局于技法和材料, 技法材料服务于观念, 艺术家思考的是当代。

当代艺术展览中, 装置艺术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装置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 有时候会大于雕塑。显然, 当代艺术不是一个作品就能诠释的时代, 它是一个立体的, 庞大的, 多面的感受艺术的领地, 它把自己的语言充满整个空间, 更容易让人们所接受理解欣赏。

三、中国传统雕塑文化艺术的位置

当代艺术是不以雕塑为中心, 中国传统的雕塑也是这样, 在《图说中国雕塑艺术》书中写到““乐舞精神”, 乐舞艺术理论的发达, 事实上无形中遮蔽了雕塑艺术理论的独立自足性发展, 而向绘画方向的靠近又使其呈现出“绘塑不分”的文化传统, 结果是“画论”吞噬了“雕塑论”。“绘塑不分”的传统使绘画与雕塑的表达走向趋于一致, 致使雕塑本身的雕塑艺术语言日趋消退, 更加追求精神性的线条流畅感, 中国雕塑受“书画同源”的影响, 与西方雕塑有别, 呈扁平体面, 具有线条流畅感。中国古代的许多雕塑家同时也是书画家。也可以说中国雕塑精神, 是华夏审美文化。”

“左图右史”的中华文化传统无形中导引着诗、书、画、印的文人系统, 占据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主流, 使原本具有物质性材料和工艺制作特征的雕塑更趋下沉, 甚至被社会目为“皇隶”之事, 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礼遇。文人知识分子的关照缺失,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的思想观念等众多的挤压下, 雕塑艺术在传统中遂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这种疏于从理论上将其放置在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中进行系统整理的做法无疑制约了雕塑自身有序性发展和理论上总结和有意识的推进。”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是:乐主舞辅, 画主塑辅。”这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位置, 也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一大特色。

四、中国现当代雕塑之路

中国传统雕塑的位置在整个封建社会我们已经看到, 中国雕塑会继续被边缘化下去吗?

我想这不会的, 在党的领导下, 在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伟大复兴的倡导下, 我看到中国的雕塑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中国雕塑的理论正在被研究总结, 理论的重要性关系到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之路的长远问题。中国的雕塑人正在主动地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 形成雕塑的理论体系。我们当代雕塑的责任是唤醒起雕塑自身艺术语言。去发掘创造出中国当代雕塑自身的艺术语言, 这是是责任, 是使命。这样雕塑的精神才不会被轻易被时代所抹平, 所遗忘, 才能在当代雕塑艺术中脱颖而出, 精神焕发。

雕塑艺术作品要有思想精神。中国雕塑要有中国精神。只有这样, 在当代艺术环境下的中国雕塑艺术才能越走越远, 只有这样, 中国雕塑艺术才能在每一个表达艺术语言的空间里有无限的生命和感染力, 感动这存在于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体。

未来中国雕塑艺术的方向, 需要当代勤劳勇敢的雕塑人去开拓去探索去创新。相信,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 在“一带一路”文化伟大复兴的倡导下, 中国的雕塑的未来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中国快递业的发展之路 篇5

1.如何理解《快递规划》的重要意义、核心实质;

2.如何实现做大行业、做强企业、做优品牌的发展目标; 3.如何实现快递产业转型升级;

4.如何解决快递服务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5.如何缩短快递服务全程时限;

6.如何提高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水平;

7.如何推动快递和电子商务、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8.如何改善旺季服务;

9.如何围绕本部门、本单位和本职工作,提出规划贯彻实施主要思路、具体做法、取得的成效、今后的设想等。

回顾我国快递业发展的33年,国内快递市场逐步呈现三大主体:国有快递企业、民营快递企业和外资快递企业。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国内快递业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我国民营快递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纵观我国快递业的发展史,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之路可以区分为七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1980年~1992年,基础期。

1980年世界邮政联合创办的EMS,即Express Mail Service,邮政特快专递服务,由于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因此在各国均享有航空和进出关的优先权。1984年我国邮政又开创了中国国内快递的先河,自此迈出了中国国内快递业的第一步,这标志着中国国内快递业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起航了。这在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为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还为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积累了无可估量的宝贵经验。

第二阶段:1993年~2003年,发展期。

1993年随着民营快递公司顺丰快递、申通快递(原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崛起,从此中国快递业打破国有制的传统,也因此拉开了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浪潮。1994年宅急送快递成立,1999年韵达快递成立,2000年圆通快递成立,2002年中通快递成立,2003年汇通快递成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相继成立,推动了我国快递业空前绝后的蓬勃发展,也因此带动了数目众多的快递公司蜂拥而起,牵引了中国快递业发展的第三阶段迅速到来。

第三阶段:2004年~2010年,扩张期。

快递业是依托于网络的发展,换句话说,网络是快递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网络就无法开展快递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这些市场需求的加剧,给快递业带来了时代机遇。2010年我国登记备案的注册快递公司5000余家,未登记注册的为数不少,在数目众多的快递公司火拼的同时,市场压力巨增,一些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为了维持和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的竞争趋势,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市场覆盖率的迅速竞争。网络覆盖率的提升和网络规模的爆炸式扩张,导致了竞争更加激烈,此种情况之下,中低端服务产品市场的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不惜一切代价大打价格战,从而导致国内快递价格偏低的尴尬局面。

第四阶段:2011年~2012年,整合期。

随着我国《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快递服务标准》、《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国快递协会企业自律公约》等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进一步缓和了国内快递市场的运营秩序,促进我国快递业渐渐走向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快递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快递业迅速做出反应,进行了合理的资源整合之战略调整,也因此形成了突破重点城市,大面积覆盖乡、镇、县,此举有效保证了我国快递业在国际大环境严重缩水的环境下,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同时乡、镇、县、市的一体化网络为网络优化保驾护航,并且为快递企业自身的市场覆盖率的提升、管理能力的提高、制度的完善、体制的改革积累了很多经验。

第五阶段:2013年~2015年,标准化建设期。

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就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意义是,改进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协作。标准化建设具体如下:

1、服务标准化:

① 门到门标准、多次派送服务标准、自取服务标准; ② 服务时间标准:收件服务时间标准和派件服务时间标准,节假日收派服务标准;

③ 理赔标准:遗失件理赔标准、损坏件的理赔标准。

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是快递业的必由之路。

2、收费标准化:

① 同城件、当天件(含同城当天件、跨省当天件、航空当天件)、跨省件和航空件(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的收费标准的统一; ② 代收货款、到付、第三方付款、保价快件、入仓件(保税仓库入仓需要收取入仓费)、报关件(含国际件)等快件的基础价格收费标准的统一,③ 快件产品的续重价格收费标准的统一、体积重量计算标准的统一。收费标准必须形成行业标准,这样更加有利于市场竞争和维持合法竞争的秩序,为我国快递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3、服务时效标准化:

① 收件时效:从获取客户发件信息到收取完成快件花费的时间必须实现标准化的区间值;

② 派件时效:从派件员接收到需要派送的快件到派送完成所花费的时间; ③ 快件时效:从收取快件到客户接到快件所花费的时间总和,即是快件时效。为了规范行业时效服务标准,给客户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快递服务环境,因此根据快递类型,必须形成行业统一时效标准,这也快递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规模标准化:

① 网络规模:网络覆盖率、市场占有率; ② 设备规模:网络车辆、生产工具; ③ 用工规模:投入劳动力的多少。

根据企业现有规模,严格区分企业类型,以便于更好的实施相关管理和为企业升级处理做好充分准备和依据。

5、管理标准化: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实质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具体管理标准化的内容有:

① 计划管理: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② 组织管理: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③ 物资管理: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④ 质量管理: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⑤ 成本管理: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⑥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⑦ 劳动人事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 ⑧ 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

⑨ 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

⑩ 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

尽管我国快递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但在根本上还没有达到国际快递行业标准化的要求,因此行业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并且标准化建设将会为我国快递业的突破性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六阶段:2016年~2020年,规范化建设期。

规范化的定义: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规范化的要求:系统化、常态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关键点:效率、效益。

第七阶段:2021年~2025年,制度化建设期。

中国社保持续发展之路 篇6

从无到有的“安全感”

一个社会的顺利发展需要人们的勤奋劳动。而当人们为此受伤、衰老的时候,社会需要给他们一个欣慰的依靠。为此在1951年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出台,但覆盖人群主要是公有制单位,此时的保险奉行平均主义。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保障范围扩展到各类企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明确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1998年全面启动。2003年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公共财政在新制度中出资比例约占80%;2007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年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计划用3年时间覆盖城镇全体居民;2008年决定在部分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2009年中央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今年还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虽然近3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显著的发展,但我国人口基数大。生产力低下,地区差异明显等问题都使得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落实程度和现实保障力度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社会保障需求。

反思,寻找社保新思路

国内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是刚性的,但现阶段国内养老保险待遇还不足,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困难,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难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及专家对国内社会保障政略、改革的研究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中国保险协会会长王建文明确指出:社会保障体系要面对全体国民,不能以人的身份划分,不能以所有制来划线,也不能以不同的职业环境来划分标准。否则,就不仅会出现制度的变化,还会造成利益矛盾,无法达到最优状态,影响团结。

当下社会保险奉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个人必须先履行缴费义务才能按照规定享受待遇。中国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当综合其账户管理成本,统筹资金风险和多年积累后得来的待遇水平不符合人们自身需求等问题,目前社会保障基本制度仍需技术调整。特别是在近几年中,经济危机下社会生产力受挫,若影响加大势必影响政府及个人养老投入,资本市场不稳定也会影响社会养老基金投资回报。中国脆弱的养老保险无法等同于美国的401(K)养老计划,无法承担如此强烈的市场风险。与此同时,国民理财意识不足、专业水平有限,我国更不可能将养老负担分给个人负责。在现有宏观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实现个人养老责任,是下一阶段我国养老保险需要解决的又一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生产力和资本市场都将长期看好,保持上升趋势。但中国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不足不稳仍是一道不可回避的鸿沟。在现行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统筹的前提下,如何应对巨大的养老资金漏洞,减少当下支付压力和下一代养老压力?除了提高政府支付比例外,是否要增加市场实物保障?是否有必要实施多重统筹?巨大的资金缺口属于未来负债,不是全民积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适当推迟领取养老保险年龄标准等环节政策都可以认真考虑。

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事权责任,避免互相依赖,统筹地方差异化,改变重政策轻服务并与国家养老传统现结合,积极发扬家庭养老、家庭互助、扶危济困等传统,都是我国养老保险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物流地产中国发展之路 篇7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复苏,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 市场对仓储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的仓储空置率不断下降, 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强仓”的场面。2011年, 中国各大城市的仓储价格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 其中北京、广州等城市同比增长20%~30%, 而上海的部分大型仓储租金涨幅更是达到了50%。在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同时, 物流仓储的供给却无法跟上发展的脚步, 而能匹配电子商务企业的现代化高端物流仓储配套设施更是捉襟见肘。因此, 外资和国内企业都纷纷涌入物流地产行业 (部分物流地产项目见表1) 。

2012年, 物流行业更是得到了中央政府政策的支持。6月, 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行业, 其中就包括仓储、物流园区等物流地产相关领域, 并更多地给予物流企业在土地政策、融资环境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资料来源: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

2 运营模式

从物流地产的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来看, 主要涉及地产开发商、物流商和电子商务企业。因此, 物流地产的运营模式也可分为以下五种。

2.1 地产商主导, 物流商协助

即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开发投资主体, 只负责投资开发, 在选地并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 转租给各个物流企业, 由物流企业负责各自物流的相关业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物流企业无需动用大量资金投入固定资产, 只需支付租金, 相对占用物流企业的资金少, 成本低, 使得企业专注于配送等核心业务, 提供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地产巨头——普洛斯就是最先采用这种模式的。普洛斯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建设匹配现代化、标准、优质的物流仓储设施, 再转租给物流企业, 并提供相关的标准物业管理服务, 并不插手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此外, 普洛斯还为客户提供物流园区与标准物流设施开发、按客户要求定制开发仓储设施、收购与回租、提供专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租金、物业管理费和增值服务费。

2.2 物流商包揽

即物流企业作为开发投资主体, 既负责拿地、设计、建设等投资开发流程, 也负责建成后的物业管理、物流业务运营等。这种模式的优点为在土地稀缺的时代可享受到地产增值的好处, 同时物业的折旧费用可以冲抵部分税收, 使用自己的物业也节省了一笔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缺点为, 固定资产开发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同时缺乏专业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

2.3 地产、物流商合作经营

即物流商和地产开发商通过合同、设立公司等方式, 共同出资, 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 地产开发商负责投资开发和物业管理, 物流商负责物流业务, 整个物流中心的收益共同分享, 同时也共同承担风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 发挥了物流商和地产开发商各自的优势, 实现互补和双赢。但也存在多方合作的普遍缺点, 即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沟通成本也很大。

2.4 电商主导, 物流商协助

即由电商作为投资主体, 拿地、规划、建设, 建成物流中心之后, 电商依然为运营主体, 但会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既有利于电商控制物流的规模化和规范化, 又使得终端物流配送的专业性, 协同合作。

亚马逊的物流中心, 就是此类。亚马逊自1995年起, 大规模建设“物流中心”。截至2009年底, 亚马逊在美国本土拥有物流仓储中心约110万平米, 在海外则达到53万平米。亚马逊不仅为自己的货物提供仓储、收发货物等物流服务, 也为亚马逊网站上的第三方买家提供各类标准的物流服务。通过物流中心, 亚马逊将分散的订单需求的信息和货物都集中起来, 再将配送环节全部外包。美国本土的配送环节外包给UPS和美国邮政;美国以外的国际业务则外包给基华物流CEVA、联邦快递等。

2.5 电商包揽

即电商全权包揽所有角色, 自行投资、自行拿地、自行建设、自行规划, 建成之后, 自行包揽所有物流业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保证电商企业对物流环节的完全控制, 严格控制物流成本和规范物流流程。缺点是, 由电商担当所有的角色, 占用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使得电商丧失轻资产的优势。

京东商城等就属于这种类型。由于中国不具备诸如UPS等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公司, 中国的物流行业基本还处于混战时期, 中小物流公司无论在规模, 还是服务, 还是管理理念上都无法保证电子商务行业庞大和专业的物流需求组, 因此, 国内的B2C电商也属于无奈, 只能选择自行包揽所有的物流环节。

3 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物流地产

近年来, 国家进行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抑制住宅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势头。住宅地产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收紧之后, 各大开发商均出现资金链告急的情况。这时, 物流地产收入稳定的特征显得格外抢眼。

与住宅地产高达20%的利润率相比, 物流地产8%~12%的投资回报率显得吸引力不足, 这也是物流地产此前未能真正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然而, 在政府地产政策的调控下, 住宅市场风声鹤唳, 暴利时代暂时告一段落。物流地产稳定的租金收入变得越来越珍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住宅地产开发商纷纷转型, 进军物流地产领域。远洋地产、上力地产、合生创展、陆家嘴团体、恒大、美林基业等在内的诸多原先住宅地产开发商纷纷迈进这一领域。上海宇培则走得更远一些, 正在筹备海外整体上市, 力争成为国内首个以“物流地产”概念赴海外IPO的开发商, 并公开表示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未来3到5年资产规模增至240亿人民币的战略目标。

各大地产集团纷纷将物流地产作为多元化经营的一个方向, 既是看中了稳定的长期的租金收益, 可规避住宅地产目前的高风险, 也在于相比购物中心、酒店的投资成本低, 更重要的是, 看到了商贸的飞速发展为物流这个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

4 电商发力物流地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在线支付安全性的提高, 国内电子商务行业飞速成长, 在以淘宝为代表的C2C模式依然保持迅速增长的同时, B2C模式毅然崛起, 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作为B2C行业的一个重大问题——物流, 也越来越成为电商行业的心病。而中国目前的物流行业集中度很低, 国际化标准仓储的比例很低, 专业的物流公司比例更少。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只是局限在配送等供应链功能上的一小部分业务, 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企业一体化的服务需求。仲量联行的研究报告也显示, 目前中国拥有国际标准的物流设施总存量仅为1300万平方米, 只与美国波士顿一个城市的物流仓储空间相当。因此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涌入物流行业, 建立自己的物流基地, 发展自己的配送团队。

国内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于2011年宣称, 将与合作伙伴共同集资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于建设与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 其中大部分属于物流地产范畴;京东商城作为一家3C产品起家逐步向综合电商发展的企业, 为保证商品物流服务质量, 也正在大规模进军物流地产, 其自购用于物流园区建设的土地规模已经超过1500亩, 并宣称将在未来数年间继续投资50多亿的资金用于物流设施建设;凡客诚品、卓越、当当等各个电商领域的企业都一定程度地介入到物流仓储的扩张中。而这些电子商务企业也选择了不同的物流地产模式。

京东商城作为B2C电商第一军团的代表, 为突破物流瓶颈, 自2009年发力物流地产。2009年, 京东商城投入用于自建物流体系的资金就达到1500万美元。2010年2月, 京东商城又将老虎环球基金7500万美元的投资, 用于提升仓储、配送和售后等服务。京东商城的模式基本属于“电商包揽”模式, 自行建设仓储基地, 自行建立物流配送团队。

中国电商的另一个代表——卓越网, 则选择了近似“电商主导, 物流商协助”模式。卓越网自有物流基地, 掌控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区物流队伍 (世纪卓越快递) , 而将非核心区物流外包。而其中物流基地的建设, 部分为自行建设, 部分为与物流地产商共同开发, 例如苏州和成都中心就是携手“普洛斯中国”共同开发的。

这两种模式的选择各有利弊, 京东的“电商包揽”模式能大幅度提供服务质量, 降低服务成本, 同时也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 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沉淀在固定资产上。而卓越模式, 争取了与物流配送企业、物流地产企业的多方合作, 降低了运营成本和资金占用, 但也增加了信息流动成本、协作管理的磨合成本等, 无法保证物流质量。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商业地产的兴起, 物流地产发展得如火如荼, 得到了各方, 包括企业、政府、资本市场的关注。物流地产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将越来越规范, 呈现信息化和平台化的趋势, 物流园区将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对信息和服务进行整合。

参考文献

[1]张英, 王峰军.物流地产运营模式研究[J].财贸经济, 2006 (09) .

[2]弓宪文.价值链视角下的物流地产资产经营风险[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 (05) .

[3]郑荣宝.物流地产投资前的几点理性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 2010 (05) .

中国广告未来发展之路探析 篇8

(一) 儒家思想导致中国广告难以创新

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尚“儒”的民族, 几千年来, 儒文化作为当权者的思想统治工具不断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 甚至可以说, 是儒家文化孕育了我们如今的民族思想。打个比方来讲, 儒家文化就是我们文化思想中的骨, 其他的思想是从这块骨头里生出的肉, 有骨才能生肉, 骨肉不可分离。儒家思想崇尚的“礼”、“中庸”还有等级思想一方面促使中国人民形成了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比如:孝道、以和为贵, 这些思想在国内众多广告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但另一方面, 由于儒家思想本身具有保守性和封闭性, 这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就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拿“中庸”思想来说, “中”指的是中正, 不偏不倚, “庸”是普通, 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 是说人生行事, 应该把握一个“度”, 就是为人处世“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还有另一种解释, “中”指中和, “庸”即用, “中庸”就是“中和之为用”, 不偏激, 不走极端, 不浮躁冒进, 以中为贵, 以和为美。这种中庸思想, 对于其他人来讲无疑是为人处世的行动宝典, 可对于广告人来讲却是扼杀思想的利刃。众所周知, 创新是广告的灵魂, 创新需要的是打破常规, 是大胆突破, 是“新, 奇, 怪, 异”, 试问:如果广告人在创作的活动中都要讲究“度”, 讲究恰到好处, 讲究不偏激, 不极端, 那么, 我们又该如何实现广告的创新呢?没有创新, 何谈广告?不幸的是, 中国的广告人正是这样一群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不自知的人, 那么中国广告现状如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 儒家文化在思想上的束缚性是中国广告难以创新与突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 中国广告作品国际大赛上难获奖

在当今广告界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各种世界级广告大赛中, 中国广告都很难获奖。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中国广告普遍低俗无创意。在广告宣传活动中, 创意是手段, 宣传是目的。而我国现有的一些广告因过分注重目的, 而滥用各种低俗手段, 如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 虽然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但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却是一种负面的刺激。这样的广告, 是对产品的不负责任, 是对消费者的侮辱, 更拉低了中国广告的整体水平。中国的广告创作者应注意到:广告的传播应该是一种艺术行为, 而不是用低俗粗暴的语言对消费者进行狂轰乱炸, 广告创作者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担负着艺术传播的责任。

另一方面, 中国广告没有文化底蕴, 消费者所看到的广告只是单纯在为产品叫卖, 而没有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

如果说中国没有文化底蕴, 那么恐怕世界上就没有几个国家敢说自己文化雄厚的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博大精深, 值得探究的、令人羡慕的数不胜数。但是中国广告的文化底蕴的确太过浅薄, 不及国外的一些广告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换句话说,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并没有在广告中充分的体现出来。缺乏文化底蕴的广告只有冷冰冰的利益, 空洞而毫无情感, 根本无法贴近消费者的内心, 自然做不到和消费者的情感互动。

试问, 连消费者都无法取悦的广告, 又怎么能在比赛中得到评委的青睐呢?

(三) 广告定位模糊

广告定位是指广告主通过广告活动, 使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位置的一种方法。目前中国广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广告定位模糊。静观电视广告, 将产品的各种好处一一罗列, 而这种好处与优点却不是产品最突出的。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 一方面, 是因为厂家想在短时间内把产品尽可能全方面的展示给消费者, 最后的结果却是什么都想说, 什么都没说明白;另一方面, 商家认为广告定位缩小了商品的消费群体, 所以不进行广告定位, 以期达到“广撒网, 多捞鱼”的效果, 结果却是诉求点不明, 广告毫无特色, 淹没在普通广告的洪流中, 费者自然记不住这样的广告。

由此可见, 明确的广告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商家应该谨记这一点, 切勿贪多。

二、中国广告发展前景探析

(一) 感性与敢性

感性诉求广告是现代众多商业广告策略中用来诠释产品, 传达企业理念屡试不爽的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广告相比, 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唤起受众的注意。尤其是在中国, 这类广告的更容易为受众接受。中国人崇尚和谐, 凡是以和为贵, “家”文化更是在每个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不仅如此, 每个故事的结局通常都会以完满美好收场, 这让众多的广告的表现手法千篇一律, 难以最大程度吸引受众的注意并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 中国人民的思想已不再保守落后。这三十多年中国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技术以及自身的奋发图强, 已经使中国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因此, 我们在进行广告创作时, 不能单纯只考虑到中国人本身的含蓄与相对保守, 应该将感性与敢性相结合, 敢于将更多的新奇想法, 更多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融合进去。

1、逆向思维, 敢于颠覆

作为广告人, 我们需要与众不同, 我们需要让广告受众眼前一亮。所以, 我们的思维应当是一条小溪, 而不是一潭死水。这就需要我们想别人不敢想的, 没想到的, 或者是想到却不敢做的。逆向思维和颠覆思维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谁说卫生巾只能让女性代言, 只能从女性的角度去做广告。很多人会说, 因为卫生巾的购买者99%都是女性, 男性很少会去购买。但是, 若以男性的角度宣传时, 广告诉求点恰到好处的触及到广大男性的内心, 使男性认识到帮妻子, 女朋友购买卫生巾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而是关爱她们的表现。这时, 广大的男性也会愿意去购买, 那么这个广告依然达到了自己的营销目的。

2、大胆幽默, 不吝啬使用一切可以引人注意与深思的表现手法

感性诉求广告中植入幽默的元素, 无疑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幽默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 一直为广告创作者所推崇, 他表达方式独特而多样, 让人们看后会心一笑, 心情愉悦, 以此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降低受众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促进人们对广告、产品和品牌形成良好的态度, 从而充分发挥广告的效力。

除了幽默, 还有很多表现手法。比如:荒诞, 优美, 崇高等等, 不同的表现手法使用的地方、达到的效果都不同, 但好好利用它最后得到的反应却是一样的, 都能达到宣传的效果。

(二) 理性与意境

不是所有的产品广告都适用于感性诉求的方式, 像注重功能和特性的产品就需要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理性诉求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简约, 但绝不简单。许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理性诉求的广告就是单纯对产品功能的展示和介绍, 导致国内现有的理性诉求广告千篇一律, 显得枯燥无趣。因此, 我们在理性广告创作应注重以下两点:

1、有技巧的运用介绍方式与方法

理性诉求的广告就一定要是毫无趣味的平铺直叙么?当然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广告应该是“利”与美的产物, 即广告是利益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就要用艺术审美的手法来雕琢广告, 那么理性诉求的广告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运用语言的魅力了。汉语博大精深, 蕴含了我们千年的智慧, 我们要充分利用汉语本身的魅力, 在广告语言的创作上要仔细斟酌, 通过不同的文字排列手法和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 让平凡的文字焕发出奇特的生命力, 让理性广告可以平中出奇。

2、理性, 也需要意境的塑造与烘托

意境的塑造指的是对于广告气氛的一种烘托和渲染, 它会从侧面间接加深消费者对广告甚至是产品的映像, 让消费者享受这种气氛并记忆犹新。比如士力架系列广告, 他的产品定位是年轻时尚群体, 所以他的氛围是年轻人所喜爱的活力幽默, 年轻人看过之后尤其印象深刻。意境的塑造对于感性广告来讲是一种惯用的手法, 可在理性广告中却很少用到甚至不用。我们如何将意境与理性诉求方式相结合呢?首先, 要依据产品或品牌自身特点, 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塑造出诸如轻松, 愉快, 沉重, 幽默等不同的氛围。其次, 广告中的其他因素的选择要为主氛围服务, 起到共同渲染的作用。

(三) 始终拥有好奇心, 大胆质疑, 创意才会更加与众不同

当人们面对的事物具有新鲜感、诱惑力的时候, 他们就会带着各种疑问去一探究竟, 这就是人们的好奇心——促使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事物的推动力。广告创意人员不论何时都不能丢失了好奇心, 只有拥有了好奇心, 创意人员看待世界的眼光才会更加深入, 更加宽广。头脑思维才会更加不受束缚, 发挥的空间才会无穷无尽。

广告人对于世界上本有的对的事物要敢于质疑。质疑不代表推翻、革命, 而是用另外一种思维去思考, 从另外一种角度去观察, 即让思维跳出来, 从第三者的角度重新认识自我。这种质疑是多方面的, 对于外部社会我们要大胆质疑, 如对本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 对整个社会思想潮流的质疑等等。同时, 也要不断的质疑自己, 通过这种自我质疑不断地给自己“刷机”, 不断地更新自己, 这样, 才能从同样的事物中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来。才能推陈出新, 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现在这个世界, “人云亦云”的现象层出不穷。若如此墨守成规, 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广告人?没有了好奇与质疑态度的广告人, 就如同没有了翅膀的鸟。不仅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自由翱翔, 还会丧失生存的能力。

好奇与质疑也许会让广告人看起来像个疯子, 他会有出乎意料的想法, 做出有悖于一般人的行为。但是广告人并非常人, 如果所作所为与常人无异, 那他们就很难找到灵感, 完成令人赞不绝口的作品了。

(四) 到底谁是上帝:广告主还是广告受众

目前, 我国的广告公司在进行广告制作时, 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广告到底是要让广告主满意还是要讨得消费者的欢心。广告主更倾向于直接又保险的叫卖广告, 而消费者则更亲睐于有内涵而具趣味性的广告。

可是, 在中国的广告创作模式中, 广告公司只是执行者, 广告主才是创新者, 这本来就是一种错位。其实, 对于这种本末倒置我们并不难理解:广告主是付钱的老板, 广告公司是打工仔, 饭碗捏在老板手上, 广告公司自然对广告主唯命是从。但是, 广告主就是最大的boss么?当然不, 实际上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取悦消费者, 所以消费者才是“正牌董事长”。可是, 身处其中的广告主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凭借拿捏住了广告公司的经济命脉, 对广告公司任意发号施令, 告诉广告公司:我要这样做;我要这样的广告。这样一来广告主就成了创新者。而事实上, 广告公司才应该是创新者。所以, 广告主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好“放手老板”, 给与广告公司充分的发挥空间, 让广告公司自由的、大胆的进行创作。这样, 广告公司才能拿出最好的广告作品来, 广告行业才能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 广告最终目的是要刺激消费者, 并达到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所以, 广告公司在创作时也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 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广告创作。

总之, 无论是广告主还是广告公司都应以广大的受众为上帝, 这才是王道。

(五) 从各国广告风格中探寻自己的发展之道

美国的广告简单明了, 英国广告幽默风趣, 日本广告神秘色彩浓重。而中国的广告应该是什么风格的呢, 是和谐温馨还是直白劝说。与世界广告相比, 国内的广告还没有一个让人极为欣赏的风格形式。

中国广告亟需给自己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不能一味的盲目模仿、借鉴国外的广告。模糊的定位只能让中国广告在探索发展之路上屡步维艰, 很难找得到出头之日。

不仅如此, 中国广告理论基本上都还是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 自身并没有关于广告方面理论, 这是我们急需提高的地方。我们应该在不断地实践中,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提出与中国国情相关的先进的广告理论。并将它们运用到广告创作之中, 使它不断得到完善, 从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广告理论。

总之, 中国广告想要追上国际优秀广告并与他们并驾齐驱, 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 打破传统的束缚, 大胆的探索创新,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广告在踏上世界之轨的进程中,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一代代广告人不断地去探索、追寻。

参考文献

[1]谢谦.中庸之道[N].成都日报, 2010-03-08.

[2]杨军.广告不能这样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中国的家居五金行业高速发展之路 篇9

目前的家居五金行业多数企业都是依靠降低产品售价来获得市场,造成的后果是产品价格低、附加值低、利润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持续发展。低价竞争、模仿、贴牌生产只局限于某个历史阶段,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的专利、设计,注重品牌的打造和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最佳选择。

家居五金装饰性发展趋势可见一斑,家居五金更多的是强调其性能、防锈、防潮性、活动件的疲劳性能等品质。在家装日益要求个性化和整体性的今天,家居五金除了要满足上述功能性外,还要具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装饰性和与整体家装风格配套的整体性。家居五金按设置可分为普通和特殊两大类,其中铰链、滑轨、合页和在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由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五金配件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未来几年将是五金行业的高速发展与震荡期,这种高速震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目前品牌阵营中两极分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和扩大。预计今后几年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存活的五金企业数量锐减。但五金行业的这种高速震荡也将带来巨大的契机,使市场运作更加理性与规范。

探索中国特色的消费金融发展之路 篇10

会上, 广东省银监局副局长何晓军从监管层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试点消费金融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监管要求, 以及广东消费金融发展规划和前景等, 表明了监管层对消费金融试点公司推进工作的支持和重视, 并明确目前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的方向。

除了政策方面的指导意见,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以专家学者的研究视角, 从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 指出我国消费金融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及其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这种特殊条件下, 需要发展三种金融信用的共同作用,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金融选择权。

来自野村综合研究所未来创发中心及金融咨询部的高级顾问则带来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消费金融发展案例, 并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 展示了日本在发展消费金融过程中的经验。

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孟建波在最后的会议总结提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 从政策和企业实践两方面鼓励广东以创新、开放的思想来办好消费金融公司, 尤其鼓励非银行机构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会议对探索中国特色消费金融发展道路有着指导性意义。

消费金融对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消费金融公司是直接以促进消费为目的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 从目前的试点工作来看, 也是我国金融业务改革创新的一次探索。探索中国特色的消费金融发展道路, 让消费金融迸发活力, 要借鉴好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 更要清楚我国的特殊情况。在中国背景的基础上, 发挥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的共同作用, 尤其是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开放性, 让消费金融业务更丰富, 让人民享受更多的金融选择权, 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 真正实现扩大消费的目的。

中国动漫发展之路日渐广阔 篇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动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动漫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市场需求的提升、业界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而对动漫发展中国道路的理论创新和求索也不容忽视。

很长一段时间,动漫仅仅被视为艺术而不是产业,而“动漫就是给小孩子看的”的思维定式主宰了大部分创作、播出、出版单位甚至一些成年人,其作为内容产品的教育和娱乐功能被放大,其潜在和显在的社会服务功能被忽视。这些陈旧观念、思维定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动漫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动漫产值的提升和价值的挖掘。

基于此,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需要树立战略思维、需要全球视野,需要理论创新、需要摆脱陈旧观念,需要重建产业边界、需要开创新的“蓝海”。文化部在2009年10月《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上首次基于蓝海战略提出了“大动漫”产业观,这是对传统动漫发展观的一次颠覆和创新。

动漫不再仅仅是艺术,还是产业,横跨出版、影视、演出、新媒体、玩具、服装、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并不再因管理和形态而割裂,而是以动漫形象和品牌串联成一个整体产业链。这是动漫从艺术迈向产业的一大步,而且打破了部门和行业分割,向统一性和整体性迈出一大步。动漫不再仅仅是电视动画片、动画电影和漫画书了,而是一个大产业。

产业边界的打通和融合直接带来的是产值和效益的提高,在“大动漫”产业观得到普及和深化的2011年比2010年动漫产值提升了32.04%。

动漫不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不再固步自封在国内转悠,而是走向全球。这不仅是动漫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动漫作为全球共通的当代文化形式,要以此来增强当代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当前国内动漫知识产权保护相对薄弱,企业难以收回成本,而拓展动漫产业发展的“蓝海”,走出去、到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去博弈,一方面,为产业增长找到了新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在与外国产品的同台竞争中更能提高我国动漫的国际竞争力。

动漫不仅是内容产品,具有教育和娱乐功能,而且是产品+服务,特别是动漫的创意和思维、内容和技术在现代社会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应用到建筑、设计、展览展示、医药卫生、国防航天、教育科普、广告营销等多行业领域。2010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曾经主编过《跨界:世博让动漫更精彩》,详尽展示了动漫在世博会的各种应用。这是“大动漫”产业观认识的升华:一方面,动漫为各行业甘当绿叶,为其增光添彩,推动其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动漫产业在与其他产业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动漫技术、动漫创意还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参与了新兴产业的孵化。

从长远来看,“大动漫”产业观拓展了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视野和思路,有利于摆脱发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模式的束缚,对于探索新时期动漫发展的中国道路、推动中国动漫由大而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中国动漫在民族化发展道路上的深化。动漫将是未来社会的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我们相信,在“大动漫”产业观的指引下,中国动漫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宋奇慧,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动漫处处长; 原载2012年11月9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2日修订)

中国艺术史发展之路 篇12

有这样一个村庄:曾经是全县最小、最穷的一个村, 经过30余年凝聚智慧, 艰苦创业, 终于化蛹成蝶, 正在实现“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变;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2014年工业销售收入358亿元, 利税18亿元, 年人均收入达3.8万元;荣获“中国十佳智慧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等多项殊荣。

这个村庄, 就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在意大利举行的2015米兰世界博览会上, 永联村——作为中国农村发展的杰出案例隆重亮相, 成为本届世博会唯一参展的中国村庄, 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新貌:产业多元化, 永钢集团拥有钢铁、重工、物流、建设、金融、旅游6个产业板块;农业现代化, 永联村8000亩耕地上仅有215个农业工人, 实现了“鼠标种地”;生活城镇化, 永联村高标准建设了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 并配套建设了公共设施;保障均等化, 建立健全了多项机制, 促进村民增收, 年人均收入达3.8万元;管理法治化, 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议事。

日前, 智慧中国杂志社社长兼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周益散一行, 前往永联村进行了实地调研, 走访了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副书记、永钢集团副总经理吴惠芳。

由穷到富, 书写天道酬勤传奇

苏州历史名人、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在其不朽名作“三言”之《醒世恒言》中说:“富贵本无根, 尽从勤里得。”意思是, 富贵本身并不是固定属于谁, 而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得来。永联村由穷到富的历程, 书写了天道酬勤的传奇故事, 也为同乡冯梦龙记平添一个“尽从勤里得”的有力佐证。

永联村由1970年沙洲县 (现为张家港市) 组织千余民工从长江江湾里围垦近700亩芦苇滩地而建, 塘浅、坡荒、地洼, 遇雨就涝, 无雨就旱, 是当时苏南地区面积最小、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村庄, 人口不过三四百人, 人均年分配只有68元。迁移来的200多户村民没有人因为贫穷搬走, 外出乞讨的很多, “三年两涝是永联, 土当茅屋头枕田, 年年破袄作新衣, 一年到头愁用钱”, 这首打油诗描写的是70年代永联的境况。

为改变永联村贫困面貌, 县里多次派工作组, 但效果甚微。1978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吴栋材作为县里第七次派出的工作组组长, 来到永联村任新一届党支部书记, 一干就是30多年。

吴栋材1936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父母亲主要靠租种地主家的地来维持家庭的生存。1949年, 母亲因病突然离世, 13岁的吴栋材仿佛一日长大。为了能够让爷爷、弟弟妹妹不饿肚子, 吴栋材拉着弟弟的手一起去要饭, 直到新中国建立。1953年, 吴栋材作为志愿军战士, 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有一次战斗打了7天7夜, 吴栋材所在连队150人只剩下40来人。回首战友年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凋谢, 吴栋材无限感慨:“我捡回一条命活了下来, 没有理由不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凭着这种信念,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吴栋材带领永联村党员和群众, 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 敢闯敢干, 因地制宜, 艰苦创业, 勤劳致富, 创造了永联村发展奇迹。

1978年底, 永联村在冰天冻地中挖土5万方, 开挖50亩低洼地养鱼, 1979年底永联群众就第一次获得了年终分配。“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吴栋材认识到要真正脱贫致富, 必须走“以工兴农”的发展道路。他找木匠, 请漆匠, 叫来泥瓦匠, 因陋就简, 先后办起家具厂、水泥预制品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型加工厂, 逐步改变了永联贫穷落后的面貌。村集体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 吴栋材又开始实施更大的发展抱负。1984年春, 他筹措30万元资金, 带领一群“泥腿子”办起钢铁“大工业”。由于经济基础差, 条件不足, 永联轧钢厂创办之初不被人看好, 办理生产许可证时相关冶金部门主管批复:无米之炊, 不予批办;流动资金不足想贷款时, 银行负责人说:除非你轧的是黄金, 才有钱赚;派人去其他钢厂学技术, 也被人家拒于门外。吴栋材毫不气馁, 迎难而上, 破解难题, 轧钢厂仅用四个月就建成投产。1985年, 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万元, 永联一举成为全县经济强村之一。1993年底, 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成立“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永钢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重要的建筑钢材生产基地。然而, 2002年永钢遭遇重大危机——坯料紧张、价格上涨, 面临两难的抉择:上炼钢, 因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可能“找死”;不上炼钢, 将因原料“无米下锅”而“等死”。关键时刻, 吴栋材再显英雄本色, 筹措10多亿元资金, 一年内建成包括大小数十个项目的百万吨炼钢工程, 使永钢实现了从单一轧钢到联合型钢铁企业的飞跃。如今, 永钢已成为拥有13000名员工、总资产300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达358亿元的全国500强企业。

永联经过数次并村后, 村民过万, 村党支部跃升为村党委。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村党委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 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了个私工业园, 统一建造生产厂房, 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他们还利用本村多达2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 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卫生、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 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 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 村里投巨资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 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 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 被永联村民称作“富民福民工程”, 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苗木公司对外承接绿化工程, 出售绿化树木, 每年可获得上千万元的效益;村民每亩土地每年可以获得1300元的土地流转费;100多位没有进永钢的农民, 可就地转化为苗木公司的“工人”, 扩大了农民就业渠道;而苗木基地本身则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永联村还规划建成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 设立农业发展基金, 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 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 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 永联村遵循“以工业化发展牵引带动城镇化建设”的方针实现村民共同富裕。1995年起, 永联村开始合并周边落后村庄地域面积从方圆0.54平方公里扩大到10.5平方公里;拥有77个村民小组, 人口从900人增加到10900人;2014年工业销售收入358亿元, 利税18亿元, 年人均收入达3.8万元;成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华夏第一钢村, 经济发展指数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位列前三名, 被媒体誉为“中国幸福村”。

让出股份, 老书记栽下睿智“摇钱树”

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宝树“摇钱树”, 摇摇它就会落下金钱来。江南一带有一习俗, 在大年初一, 家家户户在门前挂“摇钱树”, 预示新的一年钱财滚滚来。

永联村民中也相传着一个令人感动、充满睿智的“摇钱树”故事。

永联村村民实现集中居住;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村民享受到比城里人更优越的福利保障, 是永联村领跑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闪亮实践。

永联何以成为奔梦路上的领跑者?关键的一点就是有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支撑。永联村集体经济的源泉, 则是永联村持有永钢集团的25%股份, 永联人更是亲切地称之为“共产党栽下的永久摇钱树”。这25%的股份, 是吴栋材书记顶着巨大压力, 硬着头皮, 带头“让”出来的。

1998年, 永钢集团首次改制时, 吴栋材坚决不同意把企业的股份全部转给私人, 他表示:“永钢使用永联村的土地, 永钢的发展离不开永联村的支持。企业全部转给私人后, 百姓就不能得到实惠, 这样的事情我不能干。”最终在吴栋材的坚持下, 永联村没有将集体财产“一卖了之”, 而是着眼长远, 保留了永钢集团75%的股份;2002年, 永钢集团再次改制时, 吴栋材仍旧坚持要给村里留下股份。面对争议和压力, 吴栋材再次表示:“我不仅仅是永钢集团的董事长, 更是永联村的党委书记。”他决定把自己应得的股份让出一半。在他的影响下, 公司管理层也都拿出股份留给集体, 最终为永联村保留了25%的股份。

现在回过头来看, 当初企业改制时坚持留下的这25%股份, 创新了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留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永联。一方面, 通过改制让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主体, 激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的同时, 永联村在以土地为纽带的基础上, 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共建共享实现形式, 即把全村的集体资源和集体资产转化为集体资本, 再把集体资本转化为企业的集体股份。永联村民和永钢股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如今, 这25%的股份每年保证了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万元, 成为村民利益的“摇钱树”和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村里目前共有老年人养老金、尊老金、助残金、奖学金和助学金、文明家庭奖等11项福利待遇。

“五位一体”, “永联模式”闪耀舍得智慧

“舍得”一词, 最早出自《了凡四训》。“舍得”者, 实无所舍, 亦无所得, 是谓“舍得”。舍得, 是一种精神;舍得, 是一种领悟;舍得, 更是一种智慧。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实现和谐、统一。

30多年来, 永联村走出了一条工业化牵引, 带动城镇化, 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 该村还与时俱进调整乡村治理结构, 目前全村10.5平方公里村域范围内, 形成了南丰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永联分中心、永合社区、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永钢集团、社会组织“五位一体共融分治”的乡村治理格局。“把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公共设施交出去, 给政府去管理, 是一次抉择, 是痛苦的, 需要勇气和胸怀, 双方都要有胸怀。为了维护永联村各经济体的利益, 长治久安, 可持续发展, 必须舍得, 有舍才有得。该政府管的必须交给政府。”吴惠芳介绍了永联村“党建引领、五位一体、区域协同、依法办事”治理格局的建设过程。

城里有的我们要有, 城里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永联村建立了自己的农贸市场、医院、超市、学校等公共设施。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步出现。比如, 马路上拉钢材的卡车在我们的马路上横冲直撞, 闯红灯, 不仅不服从永联村保安管理, 还骂“假警察”;对农贸市场, 花了几百万管不住蔬菜的农药残留;农村是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是城镇医疗保险, 居民看病报销无法享受城镇医疗保险水平, 等等。农贸市场、医院、超市、学校等, 我们有钱建, 却没权管, 想管也管不了、管不好, 反而管了不该管的事;虽然有良好的愿望, 但是, 结果不好。既然是城乡一体化, 城乡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应该延伸到农村来。永联村及时采取措施, 找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反映、沟通。2010年前后, 张家港市在永联村成立了“永联社会事务协调小组”, 南丰镇政府一个副镇长任组长, 把公安、工商、交警、城管、卫生、消防这些执法部门职能全部延伸过来, 有派驻机构和执法人员。不仅接管了农贸市场, 而且村域内10个红绿灯, 5个卡口, 全部免费交给政府, 与张家港交通管理网络实现对接, 实时管控。农贸市场资产属于永联村, 出租给镇政府。

吴惠芳说, 镇归镇, 村归村, 厂归厂。过去村企一体, 是许多农村经发展的经验, 随着土地制度的发展沿革, 现在只能是村企合伙, 村企合作。村归村, 社归社。建立南丰镇永合社区, 居民自治, 与村民自治完全是两个概念。现在, 由村民委员会管理, 转到“经济合作社+社区”管理, 认真制定了《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章程》, 明确了选举、分配、社员确权办法, 现在永联村所说的1万多村民人口, 就是是指社员;经济合作社有四个部:社务管理部, 经营管理部, 财务管理部, 综合管理部, 经理是聘用的, 拿工资。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再也不是过去的村民委员会, 是经济合作社。除南丰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永联分中心、永合社区、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永钢集团之外, 永联村还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者联合会、惠民服务中心、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等四个社会组织, 旨在培养村民从农民到市民、公民的跨越。2015年8月14日下午, 永联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成立大会在永联议事厅召开, 选举产生了永联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第一届理事、监事。南丰镇相关领导、永联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第一批会员约50人参加了会议。永联村党委副书记吴惠芳在讲话中说, 永联村已经形成了“党建引领、五位一体、区域协同、依法办事”治理格局, 但五大组织之间是各司其职, 相互之间缺少一个利益机制、联动机制。而永联社会文明建设联合会的成立, 则可以将永联区域内的相关的单位和人员凝聚在一起, 共同来推进永联的社会文明建设。

经济合作社接过村委会集体经济经营发展的职能, 标志着永联村在乡村治理的探索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2014年评价说, 永联村的实践, 对于深入认识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和新特点, 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智慧永联”, 实现“数字永联”蜕变

如果说吴栋材书记用信念和智慧创业管理, 带领永联干部群众勤劳致富, 奠定了永联村的物质基础, 那么, 吴惠芳副书记则是用近十年的时间, 以大智慧引领永联村走向智慧乡村, 实现“数字永联”到“智慧永联”的蜕变, 开创了永联村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吴栋材说过:“农村只发展工业, 那还不叫新农村。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这是永联村的新目标和新追求。”永联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早, 应用成果广。依托雄厚的集体经济, 永联村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村办企业永钢集团, 率先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基本建成统一、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 建成“数字永钢”, 为永联村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技术和人才基础。2012年, 永钢集团实现销售近400亿元。村级经济强了, 村民富了, 永联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也更进一步。以学会电脑发奖金等形式, 鼓励农民学电脑, 是永联村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当时在永联村爱心互助街的公共电子信息室, 数十位老人正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学电脑, 就连70岁的宋金山老人也饶有兴趣地对着电脑学打字。

2013年2月6日, 永联村邀请了信息化领域多个层面的专家, 组织村企内部各条线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在永联议事厅召开“永联村信息化研讨会”, 分析了永联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提出了“智慧永联”的概念, 明确了在推进实现“数字永联”的基础上, 建设“智慧永联”的目标, 并制定了实施策略和研发建设的项目内容。

2014年初, 永联村基本完成了“数字永联”建设:实现了村域管理智能化。村域内主要路口共安装高清摄像头460个, 实现村域智能安防。在楼幢内统一安装智能化的消防报警装置, 确保社区居民房屋消防安全。将村域主干道各红绿灯探头与苏州市交通管理局违章车辆管理系统进行联网, 实现交通管理规范化。建设了一套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全面实现对永联村土地和建筑物等空间的立体化管理。

实现了农业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实现了粮食基地田间自动化控制工程、智能化灌溉系统和全自动化育秧流水线, 并建成了一套“三精农业信息系统”, 即通过精确信息采集, 科学分析作物生长的光照、水分等外部因素, 实施变量施肥和节水灌溉, 实现精准作物种植和精细生产管理, 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

实现了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化。依托永联村拥有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 通过建设“永联菜篮”电子商务平台, 将传统农业生产和现代网络销售相结合, 为永联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新鲜、健康、便捷的蔬果销售和配送服务, 既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又为永联村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

实现了宣传展示和信息发布网络化。永联村门户网站建设完成, 除了通过图片、文字展示永联风采, 报道村情动态外, 还增设了乡村农业服务等功能。同时建设永钢集团和江南农耕文化园的主题网站, 宣传永钢集团的产品信息, 展示永联乡村旅游服务特色, 并实时提供旅游资讯。

实现了村民管理信息化。建设“永联村经济合作社综合信息平台”和“永合社区居委会综合信息平台”管理系统, 分别收录社员的基本信息、社员分类、社员待遇分配结算及居民户籍信息、参保信息、计划生育、社区保障与救助等, 真正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

2012年, 永联村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鼓励村民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学习, 并对未开通网络的村民实现网络互通, 基本形成了“家家有电脑, 人人能上网”的局面。

在国内许多智慧级项目都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经验可循, 建设智慧永联的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信息化基础, 雄厚的资金保障, 以及有一支技术力量较好的人才队伍——永钢集团信息自动化处。永联村正悄悄实现从“数字永联”向“智慧永联”的蜕变。2014年4月, 张家港市首个“智慧社区”项目——“智慧永联”启动建设, 于10月底前建成使用。南丰镇永合社区的5000户居民通过操作高清互动机顶盒, 不仅实现海量电视节目实时收看、点播回看等, 实现电费、电话费和有线电视费等可在线查询和缴费, 同时还可以通过“永联风采”、“事务公开”、“便民服务”等频道栏目了解永联村各项办事流程、办事指南, 浏览全村新闻动态、村务公开、社区党建、最新公告等信息。据介绍, 随着“智慧永联”功能的拓展, 社区居民还可以实现医院急救、预约挂号、电视购物等。目前, 南丰广电站正在核对永合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有线数字电视名单、安装地址、用户编号等, 下一步将集中力量进入永联小镇进行高清互动云电视的入户安装。

上一篇:生成教学策略论文下一篇:口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