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适合本校发展的教改之路

2024-06-25

走适合本校发展的教改之路

走适合本校发展的教改之路 篇1

走适合本校发展的课改之路

让教师与课改同成长

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大潮已席卷全县,我校在这次课改大潮中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改带来的新理念、新方法,犹如春风吹进校园,展现出一派新气象,促进了教师与课改同成长。下面浅谈我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的几点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抓住关键——课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改理论是指导教师实践的基础,对课改理论的学习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听专家讲座,但专家的讲座,一般都是宏观层面上的,教师往往是听讲座时心中豁然开朗,回到教室却头脑空空,或是不知如何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去应用;另一种普遍应用的理论学习形式是老师自学理论书籍,但这种方式枯燥乏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理论学习方式。在培训内容上由浅入深,从对课标的学习抓起,然后上升到对各种课改理论书籍的学习,学校对课标的领会作了统一的要求,无论是课改实验班,还是非实验班教师,均要求备课标,将课标要求写上教案或预学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精选能解决本校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培训形式上我们同样采取了老师自学、观看专家讲座及教学录像和集中学习三种形式。但每种形式都以实用为目的。

(一)教师自学

我们的教师自学在内容上不强求一律,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到理论书籍中去寻找答案。为了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我校将《课程标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如何做最好的老师》等老师应该必备的理论书籍让老师们传阅,以便老师结合实践对照学习。

(二)观看专家讲座及教学录像

我们观看专家讲座及教学录像采取的是边看边结合实际讲解的形式,为了使老师的课改能力迅速提高,课改以来,我们购买了大量全国名师的教学录像,由教务校长组织教师观看并讲解,与教师共同研讨做课,教师是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课改的先进理念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哪些差距,怎样在实际中落实等。然后把经验交流推广,对困惑通过共同探讨寻求解决

问题的办法,通过这种对照学习的方式,教师乐于接受,达到了对理论知识边学习边吸收的目的。

(三)集中学习

除此之外,我们还集中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为老师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达到教师理论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对教师的理论培训虽然是以结合实践自学为主,但我们注意对教师已经形成的理论水平进行验收,四月底,我校将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理论知识竞赛,来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

二、组内研究,同伴互动,摸索规律。

1.“梳理分析、合作筛选”,精心设计教案。

从改变教学设计入手,我校制定了备课制度,明确了“合作(集体)备课的调整意见和操作流程”,强调落实备课的五个基本要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设置自学和尝试答疑的环节,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如五年级语文组在备《将相和》一课时,老师们依据自己教学经验判断,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习主动提问时,问题不是很小、很琐碎,就是不着边际。为了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通过集体研讨,大家拟出对课题、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和围绕重点段让学生提问的教学思路,对提高学生质疑的意识与能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讨,老师们深深地感到集体研究是科学设计的保障,每个教师在奉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在收获他人的成果,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2.“研究实践、引领反思”,研讨教学方法。

在师生双向互动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是关键。我们根据中心校提出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为基础,力求教学改革中的五个“还给”学生。即(把提问与质疑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思考与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原过程“还原”给学生,把知道运用的机会留给学生,把交流与分享的意识带给学生),另外在教研组的合作教学实践中,紧扣这一内容,不断加强研究实践、引领反思,使课改的理念逐步深入到了每一个教师的心中。

如上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口语交际内容《如何劝说别人》,最初的设计是预设了几个情景让学生思考,如劝说爸爸戒烟和劝说小伙伴不打电游,并且给每个情景做出了提示,如:劝说爸爸戒烟,在预学案上就提示:着重谈谈吸烟的危害。试教时,课堂上很顺利,学生预习已经查阅了资料,基本按提示进行陈述和劝说表演。但是,听课后我们总结,总感觉课堂上缺少学生思维的精彩,脱离实际,教学效果很一般。教研组开始了细细的反思,有的老师提出:口语交际内容来源与生活,学生是有实际生活体验的。我们要大胆的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表达展示空间。

于是,第二次上课,预习时教者只提供了两个情境,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我们的劝说,可以自己创设一两个情境,对于劝说方法不再提示,只要求能说服别人。这次的课堂,学生没有束缚,放开来了。创设的场景生动有趣,表演惟妙惟肖,非常贴近生活。老师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勤于反思,集体研讨,相信学生,就能创设快乐的课堂。

三、“爱学生”以及“如何爱”是课改的热点问题

爱学生,这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具备的职业操守,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如何爱学生则是相当多的教师比较盲目的。因此,课改启动时我们就把“爱学生”以及“如何爱学生”作为重要命题交给老师们去思考、去开发、去延伸。

第一,每一位实验班的教师都要弄清楚“教育爱”的真谛,弄清楚“教育爱”在新课堂的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老师说,要象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自己的学生。我以为,这种认识还只是站在师德的层面上思考的,而事实上对学生的爱与父爱母爱在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教育爱是以高尚的师德为前提,深厚的教育哲学作支撑,充满着教育智慧与理性的大爱,其教育性与科学性是一般的父爱与母爱所不能替代的。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时有发生体罚学生的现象。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教师检讨自己时常有的体会是:我不是不爱学生,而是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些现象的发生,就是因为教育哲学与教育智慧的缺失,情感重于理性导致的。新的教育价值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学生不是学校生产的统一规格的“标准化产品”,张三就是张三而不是李四,铁就是铁,不一定非要变成钢不可。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用途。

第二,如何爱学生,怎么对待学生,就这一问题我们与实验班的教师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行为方式。其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可以让教育爱更具有主动性。了解学生,掌握具体的学情,是设计新课堂的必要过程,是因材施教的有力保障。我们要求实验班教师都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载每一天,每堂课以及每个学生所发生的一些有意义有研究价值的教育现象。班主任教师要

有详细的家校联系记录。这样,就能够使学校与家庭,课程与社会紧密相连,知识学习与学生的生命成长齐头并进,课堂教学就一定是灵动的,开放的。再者,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分析学情,就能够科学的搭建学习小组,畅通合作学习的渠道。其二,建立课堂表扬与批评的新机制。对个体的热情专注,充满情感的表扬鼓励等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上进心。当然,我们反对那种无原则的,千人一面的表扬和话语形式。要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境,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学生不同的对待。不一定要鼓掌,也不一定要公开表扬或批评,有时,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张温馨的纸条、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效果会更好。这些“小动作”蕴涵着教育科学的大道理,平常我们做过,可能没有很好的去体会。其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在过去的教学活动往往被忽视。通过一个学期的课改实验,我校教师特别是实验班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有了较彻底地转变,对教育科学真理有了敬畏,对自己的学生多了尊重。课堂内外,教师杜绝了过去那种对学生大声呵斥,冷嘲热讽的现象,更没有了对学生的体罚。实验老师与学生谈话交流老师坐着,学生也一定坐着,学生站着,老师就一定站着和学生说话。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在实验班形成。

第三,爱学生还应该关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课堂内外的每一细节都充满人文关怀。我们在实验班的分组,座位的摆放,小黑板设置的位置、高度,小组学习评价等都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力求让学生在一个温馨平等,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

四、关注课堂,重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新课改倡导开放的课堂。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勿庸置疑,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大有文章可做。其中,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察言观色,深情注视。课堂上教师应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学生的面目表情,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透过学生的目光,读出或迷茫、或困惑、或苦思冥想、或恍然大悟的眼神。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情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用亲切的目光,饱含深情地注视班级里的每一名同学,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感觉到老师在注意他、关心他、重视他。要让优等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欣赏、读到器重;要让中等生在教师的目光

中读到鞭策、读到期待;要让学困生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鼓励、读到希望。当学生“不规距”时,要让他们能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责怪、读到提醒;当学生进步时,要让他们能在教师的目光中读到赞许、读到肯定。亲切的目光,深情的注视,能够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真心期待,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

二是认真聆听,适度点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重点难点的恰当处理等问题早已熟记于心,并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中可能产生的疑问,也都进行了合理预测和充分的估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意外情况,对于教材上的正确结论,总有一些学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中的那些看似正确而实际错误的结论要认真聆听,慎重对待,适度点评,不要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而轻易地给予否定。更不应该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避而不谈或者大肆鼓励而不指出其错误所在。教师要善于聆听课堂上自然生成的各种不同声音,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应百听不厌,百问不烦。点评时应科学评价,从多角度进行鼓励,特别是能反映学生求异思维与智慧火花的地方要充分肯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寻求真理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对症下药,评中要害。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合理地评判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真正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把好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同“病情”,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对症下药”。

伴随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生沐浴课改的阳光雨露,正在健康成长。无论是教育的管理者还是教育一线的教师,尽管倍感课改工作的艰辛,但只要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大胆实践,一定能品尝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甘甜。我们的课改工作一定能迎来一片艳阳天,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2012年3月

上一篇:全案策划合同下一篇:时光流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