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共8篇)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1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新的一年,我校将按照“条块结合、突出细节、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教育改革与创新,加强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启动“学校细节管理工程”和“制度落实形成制度工程”,进一步加强生活化教育,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努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营造书香校园,努力构建学习型学校
“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流,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是引导教师和学生持续发展、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所学校现代化的标志。
1、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学校读书中心组”活动形式,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读书组学习章程和活动安排,推荐配备优秀图书及阅读书目,每两周集中交流一次,同时积极引导教师登陆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平台与教育专家、名师对话,鼓励青年教师走上“读书——上网(教育在线)——写作”的成才成名之路,定期向教师推荐优秀书籍。通过设立读书基金等形式鼓励教师读书学习、著书立说。年内学校工会将举办“学校文化建设干部论坛”,开展“用文化滋养心灵,让读书伴我成长”教师演讲比赛活动。
2、加强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和推进,探索和构建“主题学习”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建设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通过组织开展文学社团、中华诗文诵读、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开展课内、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使阅读成为师生的习惯。学期内,通过举办“古诗背诵大王”、“演讲小状元”、“少年小作家”、“才艺小明星”、“小小书法家”、“英语故事大王”等系列活动,开展优秀读书笔记展评和古诗文诵读成果展示会等活动。
3、开展师生共写教育随笔活动,积极倡导教师每周写一至两篇教育随笔,记录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留下成长的印迹,每位教师要建立自己的电子《成长足迹档案》,通过开展优秀教育随笔展评、典型案例及教育金点子评选等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加速实现我校教师由职业型向事业型、由应试型向育人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4、以朝阳读书计划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发挥语文大学科教研组的作用,组织教师积极探讨、研究阅读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大量阅读朝阳读书推荐篇目中的图书。学期初,课程部要下发各年级段学生应读或必读书目,拟定系列化语文阅读考核实施方案,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学生部每月组织一次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考核评选,组织好“书香家庭、百个学习家庭”评选活动;六一期间,要组织好大型的“崇实小学第二届读书节”活动,开展好 “好书伴我行---大型演讲比赛”、“书香班级建设现场会”等活动,创造浓郁的学校、家庭书香氛围,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读好书、多读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
5、建立保障机制,满足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需要。一是充分发挥学生阅览室的作用,每周二节的大语文大阅读课要落到实处,图书管理员要按要求及时为各年级语文教师提供最优秀的图书资源;二是由学生部、大队部负责协调好各班主任老师建设好“班级图书柜”、“班级图书角”,让班级内的书籍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做到每月更换一次,将班级图书柜(角)的建设纳入班级管理评估,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三是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手抄报交流展
评活动,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要建立自己的读书笔记,每月开展一次“学生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将展评结果按10%的比例纳入任课教师的期末绩效考核;四是逐步推广“崇实小学电子图书馆”,在部分班级中开设“网络阅读课”,实现文本阅读与电子阅读的有效整合;四是学生部、课程部分别组织好“班主任创新养成教育论坛”、“创新教学工作论坛”活动,让教师走向前台,让教师影响教师,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管理品味。
6、加强学校数学字化校园建设活动,注重加强对学校网络环境和校园网站建设的使用,加强各处室管理部门应用网络环境进行管理的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学校资源库和数学化图书馆建设,开发适合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形成数学化办公管理方式,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品牌教师
7、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师德水平、教学能力、教研发展等为核心的教师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系统。学期初,召开“崇实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十一届一次会议”,积极广泛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订好《崇实小学教师岗位目标与考核办法》、《崇实小学班主任职级管理实施办法》、《崇实小学教师考勤制度实施意见》、《崇实小学生活化教育实施与考核意见》等四项章程,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优秀教师评选制度,尽最大努力实现教师素质综合评定的公平性、公正性。
8、实现名师带动,积极引进名师理念,借鉴名师成长策略,课程部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他途径,组织教师开展“网上寻名师,拜名师”活动,每人学习一名名师的先进教学理念,通过开展“我讲名师的故事”、“名师管理经验大家谈”等活动,实现网上名师引领,促进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目标。鼓励教师大胆创新,要求全部教师在密水教研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社区,鼓励市级以上骨干系列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网站,为全校教师在线交流和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提供载体。加强学科之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学校全力支持学科之星积极参加教材培训、课例引领、经验交流、专题辅导、学科发展研讨、教师培训指导等活动,形成我校名师发展梯队,学科之星每月主持一次校级教研活动。
9、做好城乡教师结对互助工程。今学期,继续做好与夏庄小学的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开学一周内,崇实小学支教干部教师结合工作、学科实际制订出详实可行的《城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课程部要组织薄弱学科教师与校内教学名师(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建立互帮对子,切实提高教师之间教学互助相长的有效性;学生部要组织班级管理薄弱班主任与优秀班主任(市级优秀班主任、骨干系列班主任)建立互帮班级,班级之间建立互助班级;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人都要包靠一名教师,联系一个班级作为自己的帮助对象;以上三种形式的互帮互助都要建立真正的互助关系,对于优秀班主任(教师及学校领导干部)的每月班级管理评价乃至学期末考试的评价都要与学期初制定的互助目标挂钩,充分挖掘教师身边榜样的作用,坚持“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双赢”的理念,大力提高教师的质量奉献意识和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更加超前、师德更加高尚、结构层次更加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强化教育科研,构建有活力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10、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重点突破的四个关键问题:通过删除课堂教学的无效环节和落实“三讲三不讲”策略,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杜绝教学进程中的假问题,用真问题组织教学,切实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由单纯听讲的课堂向思维的课堂转变;善导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反馈矫正在课堂内完成,实时解
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要结合“自主互助合作型”课堂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究课、汇报课、成果展示课,深入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建模—入模—定模—出模的思路,建立比较固定、相对完善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流程,形成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继续深化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
11、深研教材,推进学科知识树的建构,把学科知识树构建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内容。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宏观把握教材,微观把握知识点,着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构建课时知识树、单元知识树、学期知识树、学年知识树、学段知识树,实行学习前知识树的设计和学习后知识树的二度设计。引导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树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框架。定期开展单元知识树说课活动。学期内,课程部要举行一次单元知识树说课活动和学科知识树构建展示活动。
12、改革备课模式,增强备课实效,课程部要落实先周备课制度,建立集体备课研讨制度,通过“课前一聚”等形式加强研讨和沟通,使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机结合。通过听课、随机抽查等形式,落实“备教一致”。大学科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统一编写“三级学案”,即预习学案(探索、发现与熟悉)、讲授学案(理解、掌握与展示)、练习学案(巩固、应用与拓展),形成三案合一的导学练案。创新备课方式,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情和学情,形成本校特色的教学案。
13、规范作业设置,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程部要建立作业周前申报和监控制度,对各科作业要从数量和质量、难易程度等实行总量控制;建立作业难度调控机制,对作业难度进行“会诊”,切实解决作业过难问题;制定优秀作业评价标准,建立特色作业创新机制,体现作业的自主设计与自主创新,实现作业布置的规范化和科学性。学期内,要开展好优秀作业设计展评活动。
14、加大单元过关的落实力度和质量评价。加强单元过关测试题的集体研讨,强化批阅环节的过程控制,重视批改后的集体备课,针对单元过关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矫正措施,并将单元过关的落实情况和质量评价纳入教学常规检查项目。建立试卷分析制度,每次考试之后进行详细分析,形成书面指导意见。
15、扎实落实教学过程的管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程部要制度意见,进一步推进《关于加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实施意见》的落实。从书写美观工整、作业自查自改、读书积累、善于质疑问难、自主互助学习、探究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养成教育新途径,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低年级着重抓好生活习惯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中高年级着重抓学习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独立生活、学习能力。本学期,要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能力纳入全校任课教师的岗位目标考核,开学一周内,课程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经班子例会讨论通过后施行。继续组织好小学生语文英语书写展评、演讲活动和读书征文比赛,争取在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6、积极推进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的内涵和质量。对课堂教学研究改进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建立问题库,人人有小课题,人人研究小课题,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推动全市教育教学工作更好更快发展。通过跟踪调研、名师带动、成果推介等方式,深入推进我校小课题研究。学期末,组织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小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对评选出的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介。
17、积极开展“双动力”研究,切实发挥我校“双动力”重点研究基地的优势,努力做好“双动力”与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学科知识树构建和小课题研究的结合文章,通过组
织优秀成果评选、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确保双动力研究扎实有效的进行。
18、深挖艺术教育潜力,打造艺术教育品牌。充分利用我校的艺术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在普及笛子的基础上,要在全校范围内成立好“民乐艺术”、“剪纸艺术”、“舞蹈艺术”、“声乐艺术”、“体育艺术”、“计算机艺术”等各种艺术特长队组,努力做到每项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目标,实现我校艺术教育的新突破,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同时,也为迎接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活动打好基础。
19、实施科研带动教研,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在总结“十一五”课题经验的基础上,要努力搞好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小学语文主题资源网站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省级立项课题《网络对传统教育的影响研究》及潍坊市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三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本学期,要组织好我校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结题与成果评选工作。
20、深入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深化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重大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构建“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的工作推动机制。围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重点突破的四个关键问题,深化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加大教育创新研究力度,年内要充分珍惜好市教育局两次组织评选“中小学教育创新奖、燎原奖”的机会,发现并推介我校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课程部、学生部要在开学一周内定出争创目标和争创方案,科学实施争创过程,确保有多项成果获奖)
21、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和实现研究性、探究性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开齐上好实验课,指导学生将探究、实验、反思、总结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总结提高”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和跟进落实,保证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开齐、开足。重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图书室、实验室管理制度,盘活图书室、实验室物力资源,使图书室成为学生的自修室,实验室成为学生自主实验、自我探究的园地。
四、“立德树人”,整合德育资源,创新构架德育体系
为使学校德育回归现实,回归人本,学年内,我们将继续创新落实德育活动,按照“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抓住两条主线(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化教育)、实现三个结合(教育与教学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结合、思想教育与环境熏陶的结合)的工作思路,树立在教育思想上,大力倡导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在德育工作上,积极倡导“创新、务实”的作风;在班级管理上积极倡导“向德育要质量”的新的德育理念。
22、加快学校德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强化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组织一次经验学习;抽查一次班主任手记;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每学期进行一次“常规管理优胜班级”、“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比。加强制度建设,挖掘资源,培养学校德育人才。
23、健全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行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强化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学科渗透教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建立德困生、学困生档案,关注学生每一步的成长。
24、积极开展生活教育,学校按照“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工作思路,将“生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重点,成立生活教育项目研究团队,精选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实践队伍,定责任,定目标,定考核,定奖惩,通过召开生活教育分析会、讨论会,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内涵,同时,开展生活教育与学校正在实施的“细节教育”工程做好结合文章,让成功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社会和生活。通过向教师、家长广泛征集生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崇实小学生活教育问题菜单》,由项目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进行“问题认领”,制定自己的实践与研究计划,开发生活教育校本课程。建立健全生活教育实施过程的保障与评价机制,通过开展“生活教育理论学习体会”、“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说说我的生活教育观”等活动,提高全校教师生活教育研究水平。每二周召开一次生活教育专题讨论会,汇报自己的具体实验活动并提出相应问题供大家讨论,汇集优秀的生活教育小案例。每月举行一次生活教育课例教学观摩活动,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共同研究生活教育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生活教育总结交流会,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总结,对研究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展评观摩,对研究过程中表现优秀,成果丰富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积极争创市、县生活化教育示范学校。
25、积极拓展、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加快学校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6、加强德育科研工作。重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德育论文,加强学生个案的研究,重点实践并总结 “八类学生”的培养与研究,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心语小屋”的作用,为学校教育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27、继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设,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借助我校作为“潍坊市示范家长学校”的有利平台,学生部、大队部要通过开展优秀家教专家报告会、家长教育课程化、“十佳百优”优秀家长评选等活动,促进家长与学校同步学习,与孩子同步提高;利用好“书香家庭”评选活动之机,六一前后要举办“家长与孩子同行”优秀读书征文活动,做到家校同步发展,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28、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促进养成教育。学期内,学生部、大队部要充分利用“三八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六一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好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指导好各个班级的德育创新教育;要积极通过集体升旗仪式、班会、主题队会、电视台播放影片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29、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在进一步保持学生上、放学路队的良好秩序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组织“法制教育讲座”、组织收看“安全教育专题片”等活动,重点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及课间安全教育等;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及制度,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界定学生安全事故责任,谁的课上责任谁负责,谁的班级学生谁负责,时刻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领导人人抓安全,教师人人管安全、学生人人守安全,通过开展“消防疏散演练、逃生演练、主题讲座”等大型活动,确保我校各项工作在“安全中谋
求发展,在平安中提高质量”。
五、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凸现学校品位
我校作为一所老校、大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努力做好“传承”与“创新”两篇文章。
30、要继续深化我校“发扬光荣传统,造就一代新人”的校魂主导作用,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积极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继续追求“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素质优良”育人目标的实现,努力达到学校管理高水平,文化建设高标准、教育教学高质量的一流学校标准。
31、要建设浓厚的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及楼道文化,学年内,要广集众家之长,进行充分论证,办公室、学生部负责提出“崇实小学校园文化五年建设规划”,分批次进行重点建设,先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逐步向楼道文化建设延伸,分别将各个楼层设置为艺术长廊、历史长廊、名人名家长廊、百科长廊、地理长廊等,让学生足下出户,闻知天下事。
32、要充分利用学校闭路系统,学生部、大队部结合德育工作安排,每月有针对性的播放英雄故事片、安全教育片及相关的阅读材料,通过开展观后感、优秀作品评选等方式,深化第二课堂教育效果。
33、在大力实施“科研兴校、品牌立校”过程中,要注重学校教育宣传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信息报到及外宣工作,各处室主任每周至少向办公室提交一条本部门具有创新价值的活动信息。要提高信息的发表质量和级别,定期和各类媒体记者联系,年内争取在地市级以上有影响力的报刊宣传学校信息2至3条,信息发表数量和质量要分别纳入部门主任和相应处室的考核。学期内,中层以上干部凡是没有在县级以上报纸、刊物等媒体上(含康成书院网站上的“教育动态”、“管理论坛”和“素质教育专题”三个版块)发表学校工作管理通讯两篇以上的,一律不得评为校级优秀,取消绩效工资。
34、坚持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制度,认真执行学校财务重大支出由教代会讨论制度,进一步发挥学校理财小组作用,及时公示学校收支情况,接受监督。校党支部、工会要始终把教师的疾苦冷暖放在心头,关心职工生活,积极组织多种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学期内,工会要联合课程部、学生部搞好“教师演讲比赛”、“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及两项创新教育论坛。
35、加强幼儿教育特色,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积极向精品化、个性化幼儿园发展,将充分利用好幼儿园高档设施配备,强化保教特色建设,提升办园水平,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幼儿园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2
一 行动研究的管理及措施
1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落实学校内涵发展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是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基础建设可持续发展学校的一条新路子。为此,我们借本溪市内涵式发展行动研究的春风,再蓄“发展之势”,把目光瞄准在“小项目体验学习”上,以准确的定位引领学校内涵向纵深发展。为了使“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向明,思路清,学校制定了《振丰小学学校发展三年规划》,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习灵活运用收集来的各种有效资料去分析和探究,揭开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奥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地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摸索一条以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2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
为了使教师能更好的领会“小项目体验学习”的研究目的及意义,课题组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培训计划,以提高教师基本功和教育理念为主,通过业务学习和科研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科研意识,结合教学实践及时写下内心感受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真正的成长。
3抓好校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树立了“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指导学生学会整理活动的过程资料,点拨学生探究及创造性思维,并将研究结果撰写成研究报告。
通过分学科设计实施“小项目体验过程”的研究活动,以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展开活动,内容广泛,方式多样,主要包括:
(1)观察、实验。(2)考察、调查。(3)采访、了解。(4)设计、制作。 (5) 搜集、整理。
二 课题研究成果
古道是:“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回顾我校踏着教育科研步伐所走过的路,留下的是辉煌。“科研兴教,科研促教”为我们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一)通过小项目体验学习的实验研究,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几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欣喜的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以往那种机械被动地接受,无奈地被填塞的现状一步步的改变,换之而来是思想的解放,学习积极性的空前提高,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增强。师生在活动全过程中获得了项目活动必备的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现代学习方式,感受体验学习的魅力。指导教师以研究性学习方式来操作“小项目体验学习研究”,培养了教师项目设计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对资料及实验信息进行解释梳理,掌握分析方法、学会总结资料、发现知识新的生长点。学习撰写研究计划、实验研究报告,激发学生自主采取适合的方式进行项目实践,发掘学生潜在的研究意识。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开放的时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如项目活动《我爱车标》,首先教师把同学们引入问题情境:汽车为什么都有车标?确定各个小组感兴趣的小项目活动主题,明确任务驱动;然后各个小组根据本组要研究的小项目制定实施计划,按照计划收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最后汇报研究调查的收获,进行角色体验,交流活动感受,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多元智力得以充分展示。
(二)探索出小项目体验学习研究的通用模式框架
明确项目体验研究模式:确定小课题下的小项目——子课题组确定小组活动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召开开题会(修订计划)——小组实践活动——小组整理资料确定汇报方式——筹备展示成果——召开结题会。
“小项目综合活动”主要有准备、展开和结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项目,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提出学习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达到目的的行动计划,包括材料问题、工作分配、实施步骤等(由师生共同承担)。第二阶段是实施计划,学生运用准备的材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完成计划。(老师作相应的指导)第三阶段是评定结果,学生与老师共同制定评定的标准和方法,由学生、家长、老师或其他人员评定。在项目活动中每个阶段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往往一个项目活动的结束(第三阶段)又恰恰是下个项目活动的兴趣源头。
(三)教育科研加快了师资队伍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
为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主抓了以下几点:一是抓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二是抓教学研究、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的学习总结,三是抓教研交流,四是抓教师的培训。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优秀教学骨干参与教学科研、学习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等措施,为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令人欣喜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在内涵发展道路上正在昂首阔步的振丰小学,我们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创新精神,再展振丰人的智慧与勤奋。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3
先贤曾言:“礼之用,和为贵。”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和谐发展是指发展处于恰到好处的、协调的、圆满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消除矛盾、缩小差异,实现稳定、有序协调的良性发展状态。将“和谐发展”确定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就是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地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构建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的和谐校园。
确立和谐发展办学思想的意义
学校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所以,如何创造新的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基调。
学校和谐发展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重点 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和谐教育”,赋予“和谐教育”新的使命,努力实现教育各要素、各环节均衡发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学校和谐发展,就能辩证地认识处理教育问题、管理问题,科学地掌握改革的节奏,就能在承认规律、规则客观存在的同时,允许或鼓励有所突破、有所超越,鼓励探求新规律,建立崭新规划,稳步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学校和谐发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素质教育”的提出得到了全社会的响应,但是教育的弊端和现状令人忧思,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理念的滞后性、课堂教学与升学考试的不和谐性等,说明当前的教育不是很完善。建设“和谐教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就是力求改善当前教育的现状,克服弊端,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跳出形而上学和急躁冒进的怪圈,努力坚持科学求实的基本精神,从而使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第一,教师个体发展。一是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身为新时代的人师,应赋予师德以新的内涵,除了继续发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勤于进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外,教师还应牢固树立教育让人民满意、教学技能让学生满意、教学效果让家长满意、教育质量让社会满意的思想,以此来回报世人对教师的尊重和厚望。二是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信息社会对教师的才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和谐发展,成为时代的强音。三是学校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由于教师职业要求具有高度健康与稳定的情绪,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二,教师群体发展。一是学校要使教师树立整体合作的意识。教师与教师间可以采取相互讨论、教研沙龙、合作互助等形式沟通交流,在良好的氛围中既发表自己的主张,又倾听旁人的陈述,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吸取别人的长处,真正进行思想与行为上的交流。教师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在交流中互补,在交流中提升。二是学校要坚持实施“青蓝工程”。“青蓝工程”旨在培养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的培养通过在校内给青年教师配备品德优良、业务精通和事业心强的中年教师,实行结对跟踪培养,帮助青年教师“过好三关”(备课关、教学关、教育关),“上好三课”(传统教育课、教学入门课、教育入门课),使其尽快成长,成为教坛新秀。三是学校要构建研究型教师队伍。首先,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其次,坚持“四个一”: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提高理论修养;每学期上一堂反映个人风格的公开课,展现教艺;每学期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每周参加一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逐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最后,坚持开展“四个展示月”活动,即“桃李芬芳”“百家争鸣”“师徒同台”“百舸争流”教学展示月活动。通过“三坚持”与“四展示”,学校在校内推出一批“名师”,进一步培养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以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的社会是人文主义精神浓郁、知识经济特征显现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必然要求其成员具有深厚的传统人文素养和迅捷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就必须把学生和谐发展作为育人的根本目标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第一,牢固树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协调、持续、自主发展的观念。第二,深化开放式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在自主教育中全面发展。第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第四,改革课程,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第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
促进育人环境和谐发展 创设和谐教育环境,目的是要使教育的诸多方面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构建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教育场地,使教育的诸多方面产生谐振效应,从而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第一,优化环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自然环境,突出“美”;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全”。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加强文化建设,突出“育”;优化人际关系,突出“爱”;优化舆论环境,突出“导”。第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互补的教育网络。学校要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综合网络;采取办好家长学校、表彰家教突出的家长、建立家长开放日等措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得益彰;完善社区教育网,巩固社会教育基地,汲取社会积极因素,努力优化社会教育环境。
构建适应学校和谐发展的管理模式 和谐互动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加强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决策机构。要使领导班子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深入课堂教学,不断探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第二,促进科学管理。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发扬民主、广纳民意、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变“检查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改变过多地强调检查、督促、考核的“检查型”管理模式,做教师、学生教学中的“服务者”、生活中的“知心者”、工作中的“体贴者”。二是融“人文性”“制度性”管理为一体,重视全员参与性、教师创造性、管理民主化,采取定员、定点、定职责的制度化管理。三是变“结果化”管理为“过程化”管理,强调把结果和过程统一起来,提高管理效能,既重视质量抽测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既重视教师的教学业绩,也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以及对新形势下教学的不断追求。四是变“评定式”管理为“责任制”管理,充分调动学校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高度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第三,改革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评价立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实验变量的和谐。
总之,确立“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创新,实施优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就是要全面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和谐学校。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唯一途径。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4
—— 高教院直属党支部创建文明单位自查报告
“高等教育研究院”(简称高教院)自2007年12月批准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高教院直属党支部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并将其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方针,将创建“文明单位”与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中心工作与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常抓不懈。现将本院一年来创建活动汇报如下:
一、概况介绍
高教院下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以及《国际高等教育》编辑部,建有学校图书馆(准)教育分馆。现有专职教职工13名(1名外籍教师),其中教工党员10名。全日制硕、博士生35人,其中学生党员有21名。
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过程中,学院贯彻“主动创建,以评促建”的精神,在完成过去一年学校分配各项任务的同时,广泛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投入创建活动,增强了凝聚力,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全面推进了本院的教学科研、党建和学生等各项工作,也为全院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建情况
这一年来,按照学校党委办公室所发的相关文件要求和精神,我院结合实际工作和本院的日常工作制订了创建规划和计划,并对照 1 规划和相关标准,以创建带动全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创建活动体现了“主动创建,以评促建”精神,取得了实效。
(1)师德师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教院的老师们自始至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他们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许许多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感言:正是老师们严谨的治学精神、踏实认真的治学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
(2)基层组织建设:高教院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创新而有活力。党政工学联系紧密,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推行党务公开,规范党内选举。学院党支部还推动了高教院工会组织的创建以及创新实践,在国内首次实践了学生(博士研究生)纳入工会成员的创新活动,使工会组织呈现崭新面貌。
(3)党风廉政教育:高教院直属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惩治和防预腐败的有关文件要求,完善学校的实施意见和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等各项配套制度。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办法和细则,开好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还经常开展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直属党支部的领导干部在发展党内民主、团结共事、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等各方面都起到了表率作用。
(4)创建文明特色品牌:高教院有博士学位教师9名,有长期国外经历的教师6名,外籍教师1人,这种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 队伍,为高教院的文明特色品牌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文明特色品牌尤其体现在一流的学术品牌上。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已经成为各国大学制定规划和政策的参考依据,引发了多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的反思,引领了全球性大学排名及相关学术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发起并举办的系列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已经成为全球一流大学研究的交流平台。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已经成为高教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使交大高等教育学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政府相关决策部门享有广泛影响品牌。
(5)科研道德:在科研活动方面,全体党员和支部领导都十分重视学术道德和科研道德建设,强调相关学术规范的学习及宣传。高教院的教师们本着实际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各种政策法规,坚持客观性、诚实谦虚、理性精神、无偏见、尊重事实等,为学院创造和维护了风正气清、求真求实、严谨严肃、和谐融洽的学术环境。教师不仅自身进行科研探索,还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使学生的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更在学术精神、品德上、生活中感染和激励着学生。
(6)学风建设:学院一方面组织学生党员、团总支、学生会及班干部认真学习学校的有关文件,使大家明确开展学风建设的含义、目的。同时以评优为契机,以先进个人获得者感染教育全体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带动全学院学生争优创先。另一方面,把学风建设与党建工 作相结合。要求学生党员成为学风建设带头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且发展党员需考察发展对象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现。
(7)院务公开:学院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办事公开、程序规范、责任明确。院务所有重大事宜,都是面向全院师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尊重和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院务事宜都由党政工学一起讨论协商、共同决定。
(8)院系文化:高教院的院系文化多元而丰富。学院组织“读书会”,老师的指导激发启迪学生的理性思考;“GSE论坛”通过各种学术讲座丰富了学生知识并拓宽了视野;师生齐聚共享感恩节午餐,不仅享受节日氛围更让学生体会和懂得感恩;激动人心的征文比赛使所有师生更好表达对学院的真情实感;激烈精彩的各类体育活动使师生身心愉悦并得以更深入交流;持续两年深入山区对落后地区的小学进行教育帮扶,使“真情传递、爱心接力”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正是在这样中西合璧、轻松活跃的文化氛围下,高教院的学生们得以学会思考、懂得感恩、勇于付出、奉献爱心。
(9)师生关系/干群关系: 高教院的教师们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党支部干部服务师生、联系群众;群众乐于支持和积极配合干部工作;师生和谐融洽、教学相长;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平等友爱、关系融洽。整个学院师生干群和谐地融为一体,学院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每一位成员都努力致力于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
(10)共建共享:一方面,高教院直属党支部、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明创建活动,并积极利用有效资源,加强自身建设,同时与 各兄弟部处、研究生院、图书馆等建立良好紧密联系,协助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学院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例如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过口乡大邑鸡民族小学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分别于2008年8月和2009年9月连续开展了两届“GSE真情传递活动”,为大邑鸡民族小学提供教育帮扶服务,帮助更多有潜力有梦想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所需的信息、学习资源和物质援助。不仅实现了校内资源共建共享,更实现了资源社会共享。
三、创建特色及存在问题
以坚持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有选择地追求卓越为发展战略,本着优良师风学风、制度合理、特色院系文化、院务公正公开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高教院直属党支部创建文明单位的各项工作将持续开展并且会更加有声有色。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支部,虽然资源储备有限,建设经验不足,但是我们仍然会坚持求实创新、不懈努力的精神,积极创建文明特色品牌,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等教育研究院直属党支部
走内涵发展之路Word 文档 篇5
---参加全市中层以上领导培训的心得体会
2012年8月21有幸聆听了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邀请的哈尔滨秋实中学校长丁勇慧所做“一课三摩”教研策略,铸就“一经三优”特色品牌和大庆65中校长李金和校长关于以优质的“课堂产品”铸品牌特色学校----一所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文化密码的精彩讲座。
通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原本似懂非懂的学校管理理论有了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认识,增进了对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对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从丁勇慧校长和李金和校长的讲座中,我们知道管理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是关键。也是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工作职责。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听教育专家讲座所受的启发,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实施科学管理,树立品牌名校,带给我们的思考。从丁校长的讲座中,我们了解到哈尔滨市秋实中学校创建于1999年。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生2550名,教职员工180名。校园占地面积9275平方米,有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体、美、劳技等功能教室,印刷室,卫生保健室,学生健身房等。有光纤接入的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班班配有“三机一幕”,老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学设备齐全,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哈尔滨秋实中学之所以能走出低谷,创造辉煌。得益于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创新、奋进,理念新,懂管理,抓队伍。以人为本,以德治教,培树科研型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规模化、现代化学校。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综合办学水平。他们吧科学管理具体化了、细化了的目标管理和指标系统,岗位责任及总结检查,评价和必要的协调,做到上面所说的方面,充分发挥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空间的作用,减少矛盾,避免内耗,形成真正的科学管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丁勇慧校长在平凡细微的工作中凝炼出了“教学常态化、德育特色化、个性风格化、资源优质化、管理精细化”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形成了“课题牵动,首席引领,和谐育人,内涵发展”的办学风格。秋实中学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内核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丁勇慧校长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对事业执着追求,在她的带领下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整体风貌和育人效益的提高,彰显了办学个性。这些成功的好做法是使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二、管理以人为本,打造精良队伍,带给我们的启示。顺着哈尔滨秋实中学和大庆65中学的发展轨迹,让我们懂得了学校的发展要具有知难而进、执著追求的精神力量;要具有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具有团队合作、共同创造的精神,要具有实践反思、自我更新的精神,要构建自己学校的领导文化,用领导文化去影响教师,带动教师。同时我自身也更加的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动广大师生实现教育目标,创出最佳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从丁校长的精彩讲座中,我们深深地懂的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作为教务主任深知肩上的担子重大。我经常和教师谈心,互相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推心置腹地实事求是的指出他们不足,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我敞开。我相信只要这样才能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实现了成长共勉,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李校长的讲座中我学习到了关心教师生活,想他们所想是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出发点。这样每个教师才会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这种事业和责任感无论对个人和学校,对孩子及家庭,还是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好事。作为学校的校长就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知道他们提供方便,心甘情愿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的生活分忧,为他们在学历提高、晋级评优等提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师,在愉悦的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做出贡献。
三、努力打造特色学校,形成自己独特发展模式
从两位校长的讲座中,不难看出两所学校之所以取了的辉煌的成就,是和两位校长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密不可分的。我们知道校长是学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有特色的校长就没有特色的学校。所以,校长必须有现代意识、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必须对特色办学有充分的高度的理论认识,同时校长要把这种认识转化成全体教师的认识,使全体教师形成特色教育思想,带领全体师生坚定不移地投入特色学校的建设。无论是哈尔滨求实中学还是大庆65中学,他们都选准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所以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提高特色办学的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对于我们新成立的第八中学来说,我认为可以在学校特色活动上由点及面,在坚持发展学校寄宿制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晚自习优势,让时间实现有效利用,才能进一步创特色、创品牌。学校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特色办学的目标确定后,就要制订远、中、近期各个阶段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分阶段、有序的完成奋斗目标。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既不能过高,使教师失去了积极性,又不能过低,否则教师就会没有活力。
两所学校都有一套针对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 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特色办学理论教育,加强对教师特长形成培训,提出理论水平提高和特长形成的时间要求。按安排的课时和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特色创建工作中每一具体环节的工作; 奖励制度。对学有所成,工作有所作为的教师,根据成绩和贡献大小,执行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两所学校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每学期应该对教师个人的工作进行全面考察考核培训。通过风格解析课、风格实践课、专家会诊点评课等各种课型的教研活动开展,有效地对教师进行了分类培养、分层培训、分段推进、分批考核,科学的培养了教师队伍,这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办学思想来源于办学实践,而且高于实践,经得起了时间的验证。他们基于本土、结合实际创建了“育优生、树名师、创名校的”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丁勇慧校长在平凡细微的工作中凝炼出了“教学常态化、德育特色化、个性风格化、资源优质化、管理精细化”的办学理念。在实践中形成了“课题牵动,首席引领,和谐育人,内涵发展”的办学风格。秋实中学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内核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丁勇慧校长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对事业执着追求,在她的带领下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整体风貌和育人效益的提高,彰显了办学个性。
通过学习,我们懂得要创建特色学校,当然不是孤立地只抓特长培养,学科文化知识要必须牢固。创建特色学校,有利于培养造就新一代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队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教育在社会的地位。两所学校的特色教育成功,将会给我们示范和带动作用。给我们积极探索自身的特色办学模式,创办的特色学校,做了好多额典范。
普通高中教育怎样走内涵发展之路 篇6
——关于普通高中“圆梦”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做出重要部署。一系列重要决定必然影响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长期以来,因受高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普通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一直遭受社会诟病。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梦想。——编者
走内涵发展之路,圆普通高中之梦,既是时代呼唤、人民期待,也是实践需要、理性自觉。只有自觉走有别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有别于趋同发展的多样发展、有别于重点发展的协调发展、有别于粗放发展的集约发展之路,才能圆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公平、持续之梦,使每所普通高中真正地成为产生美好故事的地方,成为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自觉走有别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之路
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
自觉走有别于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之路,实质就是走坚持以人为本、自觉遵循规律、提供适合教育、精心呵护成长的优质之路。衡量普通高中教育是否优质,关键是看能否滋润学生自然成长、激励学生自主成长、引领学生自由成长、实现学生自觉成长。
滋润学生自然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落脚点。“教育即自然成长”。马克思曾言,教育是“自然历史的过程”。裴斯泰洛齐说:“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学生的自然成长应寓于卢梭的“不作为就是最理想的教育”之中。“不作为”是指平静、平和“不强为”,细致细腻“不过为”,耐心耐性“不私为”。
学生的自然成长既需要我们具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平和理性,也需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豁达,更需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静,做到“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本真、唯美、超然”“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激励学生自己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切入点。首先,认识自己是自己成长的前提。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其次,自己成长既不能被替代,也不能重复,更不能复制。苏格拉底强调,“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太阳,教育应是能把学生内心太阳释放出来的努力”。再其次,自己成长需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自由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关键点。学生的自由成长需要外在自由来保证。史学家钱穆在常州中学读书时,历史老师是常州籍史学大师吕思勉。有一次考历史时,钱穆下笔不能自收,考试结束时,4道题仅完成第一道。等到卷子发下来,他得了100分。吕思勉的评语竟然比他答题的文字还要多。
实现学生自觉成长是圆普通高中优质之梦的制高点。学生的自觉成长就如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钱伟长报考清华大学,数理化3门得20分,英文为0分,但中文和历史均为100分,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当他听到“九一八事变”后,拍案而起,“我要转学物理,制造飞机大炮,振兴中国军力”。物理系主任吴有训被其打动,让其试读一年。
钱伟长废寝忘食,克服了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考试超过了70分,从此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自觉走有别于趋同发展的多样发展之路
圆普通高中特色之梦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趋同发展,犹如温水煮青蛙,不知其灾;多样发展,犹如万类竞自由,不失其福。普通高中的发展也是如此。
构建“一方池塘”显特色。美国思想家梭罗认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荡漾着自由之波,涌动着创新之泉,游弋着快乐之鱼。只有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书声琅琅,笑声琅琅,歌声琅琅,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才能营造出良好氛围。
点燃“一束火焰”创特色。苏格拉底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就普通高中而言,首先是点燃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火焰。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普通高中教育要善于引导师生自觉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而努力奋斗。其次是点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火焰。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合理设置课程、加快建立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正地具有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再其次是点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火焰。让实践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渴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运用的乐趣。
敲打“一块燧石”增特色。马克思说,“最好把真理比做一块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芒就越灿烂”。敲打“一块燧石”,不是孤立地突出一点,不是片面地标新立异,不是浮华的外在装饰。要坚持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本,坚持以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本,坚持以奠基绝大多数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本,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推开“一扇大门”强特色。当代作家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大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强化普通高中教育的特色,一是推开“普通教育”的大门,实现再生产“普通人”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普通文化教育。二是推开“高层次基础教育”的大门,实现为“未完成人”终身发展奠基的目的。三是推开“大众教育”的大门,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追求。四是推开“预备教育”的大门,实现主动适应受教育者升学与就业需要的要求。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防止偏离教育方针,违背教育规律,片面追求分数,压抑个性发展。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创设丰富生动的教育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发展选择。
自觉走有别于重点发展的协调发展之路
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
普通高中教育正在由办好部分重点普通高中向努力办好每所普通高中转变的关键阶段,力求让每所普通高中在不同类型、方向、领域、学科实现各自的卓越。
素质教育是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的重要阶梯。素质教育是最大的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建设最大的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立德树人,载体是课程,阵地是课堂,渠
道是教学,吸引力源于活泼生动,驱动力重在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每所普通高中坚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一个不能少”。坚持能力为重、着眼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着力于“一门不能缺”。坚持系统培养、立足全程优化的教育,着力于“一环不能弱”。坚持整合资源、突出全方位渗透的教育,着力于“一方不能偏”。
信息化是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的重要手段。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以信息化引领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创新,以支持学习目标、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为应用方向,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应用重点,以建设有效的支撑软件和网络学习空间为应用手段。
加大投入是圆普通高中公平之梦的重要基础。有钱未必能办好普通高中,但没钱肯定办不好普通高中。当前,随着普通高中“三限生”的比例逐步降低,加之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当部分普通高中经费吃紧,运转困难,迫切需要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化解普通高中建设债务,把校长从沉重的债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精心抓质量,全力促公平。
自觉走有别于粗放发展的集约发展之路
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
普通高中正在由单一注重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向系统关注内涵提升的集约式发展转变,集约发展的核心是以“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责,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校园焕发绿色的生机,让环境放射人文的光芒”为基,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身心和谐,文理综融,个性舒张”“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为魂,推动普通高中持续发展。
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仰于名师和校长。中国古代老聃、孔丘、墨翟等都有成群的学生相随,古希腊之苏格拉底、柏拉图亦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现代科学史上的地位无可匹敌,其原因在于古今l00位影响最大的科学家中有8位在该校工作过。“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美国前总统杰弗逊墓碑上的铭文“这里埋葬着托马斯·杰弗逊,他是《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信仰自由法案》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杰弗逊认为,“自己的一生三大成就都超过做美国总统,而且都是思想创新方面的工作”。
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根于文化和坚守。斯普朗格曾说,“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文化是教育存在的标志、教育本质的反映、教育传统的体现、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流淌在师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文化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圆普通高中持续之梦依于管理和改革。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说,管理就是“简易真切。愈简易,愈真切;愈真切,愈简易”。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的天花板上写着“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秩序需要规则来保证,规则源于科学管理,教育也不例外。深化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和机制、考试评价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时不我待,扭转学生拼性命、家长拼财力、老师拼时间以及小学累、初中苦、高中拼、大学玩的不良现象刻不容缓,我们应以“物含妙理总堪寻”的执着、“境自远尘皆入吟”的超脱,向管理要效益,向改革求质量。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7
学院立足防震减灾行业,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 树立“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 坚持“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 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 兼有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技术培训等并存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办学体系,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高级人才。
学院以防震减灾专业群建设为重点, 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初步形成了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 涉及地球物理学类、土木类、地质学类、地质类、测绘类、仪器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金融学类、公共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等16个专业类。并逐渐培育形成了地震前兆监测、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灾害信息处理、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研究方向和服务领域。2011年, 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近年来, 学院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防灾特色大学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 学院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力军, 也是学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项目, 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尤其在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处理、城市震害预测、应急科普等领域, 以及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国内重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科学考察中, 学院教师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为防灾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 建有室内体育馆、高标准塑胶运动场、现代化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2亿元, 馆藏图书110万册, 电子期刊等各类数据库28个, 建有现代化图书信息系统, 校园网路系统覆盖全校, 充分保障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的需要。学院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 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 其中测震仪器、重力与地形变观测、地震地下流体、灾害损失评估、应急救援等多个实验室在国内高校居于领先水平, 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需要。
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 学院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毕业生, 多人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学院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 篇8
关键词吉文化特色教育学校建设
形成特色文化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核心。我校是按照办学理念一教育实践一特色文化一特色学校的路径来创建特色学校的。在践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校的“吉文化”。
一、“吉文化”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吉文化”背后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文化”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激发人们去创造,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文化”之中,构成“吉文化”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我校建校于1959年,因位于吉林街而得名。50年代,大批东北人因支援武钢建设来到青山。为慰藉他们的思乡之苦,我区将任家路地区的街道都以东北地名来命名,如:吉林街、辽宁街、本溪街等,这些名字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情感。我校也因这些建设者们的到来而建校。建校后,数辈良师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丰富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团结、和谐,全校形成了文明、勤奋、健康、创新的校风,积极、踏实、进取、向上的校园精神。为了弘扬吉小精神,传承学校文化,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特开发以培养师生人文素养为目的的学校文化——“吉文化”。
“吉文化”的打造,具有以下特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张扬个性,促进发展。师生和谐,共同发展,让每一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说吉语、做吉事、过吉日、做吉人。传播和发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有效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吉文化”的实施
实施“吉文化”,以“吉”字说文解字为切入点,延伸拓展,遵循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创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快乐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创新校园入手,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学习中华“吉文化”,书香校园实践行。我校校园内到处可见学生的吉小报。学生查找、收集、编写吉文化知识小报的过程,也是我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以“吉文化”为内容的校园读书节,旨在激励师生熟悉、深入吉文化,调动师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一位师生都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每一位师生在读书活动中沐浴吉文化的恩泽,接受吉传统的洗礼,享受阅读的快乐。
2,传承“吉文化”,文明校园实践行。倾心打造“吉文化”是我们每个“吉小”人的心愿。通过对“吉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说吉语(学会交往:说文明的话),办吉事(学会做事: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过吉日(学会生活: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做吉人(学会做人:做善良、有才德的人)。每年我校都开展“吉少年”的评比活动,两年来共评校“吉少年”53名,班级“吉少年”66名。
学生通过践行“吉文化”,提升自我意识,加强自我修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素质,进而形成自我追求、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人格,使吉林街小学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沃土。
3,凸显“吉文化”,快乐校园实践行。为了让“吉文化”能有序、充分地贯穿于学校教学中,学校大力打造“吉文化”校本课程。此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学校的人文历史传统、学校的特色等开发的课程,引导师生从“吉文化”中吸取营养,学做“吉”人。
我校现已编纂完成的“吉文化”校本课程内容分为:吉文化简介、起源、分类简述、四灵吉、语言吉、动物吉、植物吉、生肖吉、姓氏吉、节庆吉、文字吉、数字吉、行为吉、节令吉。学校专门安排每周一节校本课程时间,由班主任亲自执教落实教学。
“吉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我校课程资源,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学生通过欣赏“吉文化”,拥有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吉文化”的成效
随着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随着“吉文化”的建设,我们逐渐看到:美丽的校园,张扬着同学的个性;育人的园地,寄托着教师最美的愿望;歌声满校园,唱响奋进的乐章;丹青书艺飘荡着墨香。迎着初升的太阳,胸怀灿烂的理想,吉小的素质教育之树在师生们的精心呵护下已结出丰硕的果实,同学们真正体会到全面发展、特色教育带来的快乐和诗情画意,“吉文化”之根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心中已深深植入。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推荐阅读:
星城小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07-19
深化内涵 培育特色 科学发展11-04
打造作文特色,引领内涵发展12-21
学校内涵发展10-10
学校内涵发展点评报告09-14
学校内涵发展包括哪些10-26
学校内涵发展汇报材料12-09
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11-23
创新党建工作实现内涵特色发展工作总结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