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精选8篇)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1
平远田心民族学校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在县教育局及中心学校的指导下,全体教师发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对已过五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强化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采取这些做法: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中,做到了有计划、有笔记、有检查。并且要求教师写出学习心得。二是加强宣传,取得共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使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社会的共识。三是强化教师的业务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规范了业务学习制度,改变了以前那种只流于形式,没有实效的做法。要求做到内容丰富,注重实效、且有利于课程改革,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以教学为中心,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1、开全开足课程。
根据新课程计划,所有年级全部学科开齐开足。包括体育、音乐、美术课等,都按计划上课。定期安排安全、环保教育活动。
2、加强教研活动,搞好校本教研。
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总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科研专题进行实验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中。
3、坚持听课评课制度。
为了使广大教师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于教学实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听课制度作为业务活动内容的重要环节,将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中学到的新理论,新思想实际应用于教学实际,其具体安排是由教研组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然后组织教师听课。每学期要求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
4、加大力度,巩固和提高课改实验成果.(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安排教师对上学期的工作进行小结和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民主的课堂气氛,客观的评价等问题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已见,对于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客观地分析,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好的经验及时推广。
(2)教研组及时安排骨干教师上公开课,并及时进行研讨和总结,使教师们认识到了授课时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注意突破重点,教师的教学要有的放矢,推动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出来。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使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教师服务的氛围。
5、抓好学生养成教育。
(1)学校要求德育工作者更新观念,落实好组织建设,率先垂范,是抓好养成教育的前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重视德育,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前提条件,其次,是落实好活动组织,以制度规范行为的作法,校领导班子班子以身垂范,无论平时的着装仪表、待人接物,还是工作作风都成为了师生们的道德典范,让他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第三,把握好主渠道,让其发挥作用,班主任充分利用好班会和课下时间等渠道,不定期地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注意提高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深化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宽松幽雅的育人环境,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先决条件。
深厚的班级育人环境,能给师生工作带来舒适的感受,而且有耳濡目染的育人功效。
(3)利用目标导向,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落脚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他们小步前进,而目标必须依据制度来实现。班级制定了各项达标表,包括学习习惯、课间纪律、孝敬父母、文明礼貌等多项内容,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以这些目标约束引导自己的行为。通过班主任不断的教育,学校各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4)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校联系。
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学校通过“家长座谈会”、学生信息调查等方式,让家长深刻认识到: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生导师,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子女教育。
6、全面考核学生。
为全面考核学生素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改进小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学校重视各学科的考核工作,全体任课教师认真考核所教学科。重在考察学生对所开设学科的掌握程度。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巩固“两基”成果,改善办学条件
1、认真做好 “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并做到档案规范、齐全,数据清晰准确。并顺利通过。
2、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创建一个花园式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师生们能在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学习。我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改变学校的校容校貌,极力打造出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3、营造较好的氛围
(1)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尊重谅解、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俗话说:“千年修得同船渡,万年修得共枕眠”,学校老师在搞好团结这一块上做的非常好,同事们都能认识到大家来自三山五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在一起,这是一种缘分。老师们都能够珍惜这种缘分,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教学中,不断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学校呈现出其乐融融的良好氛围,也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凝聚力。
(2)组织课外活动,营造学生活跃氛围。每周安排两节活动课,由班主任做好活动安排,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方面学校每年都举行运动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同时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由德育处牵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手抄报比赛,即丰富了学生视野,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四、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民主管理。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讲政治、创业绩、树新风的领导班子形象,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研究学校重大问题,做到政务、校务、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控制领导独断专行的不良行为。
2、以行风建设和教育效能为契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行风建设的各种规定的标准,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对照行风标准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查思想、查作风、查职业道德、查履行职责,为人师表。二是开展调查活动,对学校教育工作、收费工作、师德师风等工作,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对于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了有力措施进行了整改。到目前为止,教师敬业爱岗,团结向上,没有出现违规现象。使教师作风上有了转变,工作上有了进步,思想上有了提高,纪律上有了增强。
五、加强德育管理,注重德育的实效性。(一)、认真落实德育工作,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
一是认真落实德育规程,以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讲文明活动。二是从学生的一日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严谨的校风校纪。每学期初,学校将把第一个月设立为安全教育月,每周五有一节班会课,班主任对学生的各种行为进行总结教育,将该项工作常抓不懈。同时还利用黑板报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
三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班会、晨会狠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四是严格升国旗制度,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并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重点工作重点抓,积极创造德育工作新氛围
1、充分利用节假日,搞好各种教育活动
2、开展好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增进了班主任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使各班主任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
3、抓好社会、家庭、学校的联系。
结合学校及家长的教育需求,组织家长的培训工作及家长会,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情况。
六、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增加财务透明度
1、严格收费制度,杜绝乱收费现象。做到财务公开:学校收入公开、大型开支公开,帐目清楚。
2、财产责任到人,坚持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控制学校财产流失。
3、完善财务财产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兼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教育教学之中。
七、创创建安全、和谐、诚信的校园
1、这五年来我们结合本校实际,特别是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从娃娃抓起,从启蒙教育开始,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思想意识深入学生心中,让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学校先后与大白户小学、大兴小学、小夸底小学建立了帮扶关系。
对校园内外安全进行排查隐患,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整治力度。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工作中,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学校定期出班级黑板报加大宣传力度。对交通、游泳、食品卫生、用电、防火等教育指导,教育学生进行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组织学生收看专题教育片和签名活动,开展遇到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的演练等。同时,对有关假期,我们都印发通知要求和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借此提醒家长们配合做好安全防患工作。
2、加强师生的法纪教育。学校始终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贯彻实施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定期邀请了法制副校长来上法纪教育课,用浅显的案例,深刻地教育师生,平时我们还利用校会、班队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师生的法制认识。
3、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
八、取得的成绩。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这五年来,学生人数保持在800人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定,连续四年中考成绩列全县第一,非毕业班年年列全镇前茅,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师生安全事故,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显著,学校于2006年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评为云南省中小学民族团结示范学校,2010年被中共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共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模范集体”。
九、存在的问题
通过五年的工作,我认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的教育理念还渗的不够深,少部分教师不善于钻研业务。
2、对课堂教学竞技的展示,教师信心不足,部分中青年教师工作经验还缺乏。
3、教师对教学的探讨和研究的氛围不是很浓。
4、教学评价和管理有待加强。
总之,对于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我们将戒骄戒躁,扎实有序的进行,对于工作中的问题,我们更要冷静思考,寻找最有利的捷径,披荆斩刺,将学校办成人民满意,质量高超的育人场所。学校今后五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州、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新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地区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校舍新建,进行校园改造,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园林化校园”,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5)优化师资: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活动,加强专业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我校的名师队伍。(6)美化环境:树立文化立校的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学校文化。
四、具体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人文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2)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师生对领导的可信度。(3)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广大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2、提升师资素质。
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适应教育信息化、优质化要求的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责任感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队伍,力求形成一支懂管理、有成效、勤钻研、会创新的学校管理队伍。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民主管理思想的班主任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业务上过硬,个性明显,教学有所长的专职教师队伍,争取每个学科都有地区影响的名教师。
4、强化教育科研。
坚持以科研为学校发展动力,坚持“问题即课题、教研为科研”,勇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1)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学校教育特色。(2)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3)加强教研活动课题化建设,围绕课题,突出主题,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实现教中研、研中教。(4)完善学校现有的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管理,坚持学校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注重宣传科研成果,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宣传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
5、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1)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2)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独树一帜,有一个大的提高。
6、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更新部分设备,完善校园网络运行,拓展其功能,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2)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问题,配置要坚持标准,适度超前。对图书室、音乐、美术室、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7、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园地。(1)绿化校园营造优美环境,校园环境整体规划,绿化、景观精心设计,体现“庄重典雅,活泼灵动”的特点。(2)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办学宗旨装饰上墙上栏,让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3)公共场所、走廊、办公室布置有名人名言、学生作品,班级有《艺术园地》《学习天地》等。(4)规范师生日常行为,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公物无损坏、语言无脏话、地面无纸屑,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使校园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8、关注学生健康。
学校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1)学校体育要保持特色,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户外活动,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体育达标率和合格率要全部达标。(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能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传播,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确保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良好。(3)关心师生身体健康,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用丰富的文体活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实施的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成立学校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学年初围绕五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并把具体工作目标逐一落实到各处室、各年级(组)中去。学校将于每学年结束前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对没有落实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2、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增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生活情况,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己,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重服务保障,增强学校发展后劲。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发展的后勤服务工作。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专用室的服务功能,为学校的协调发展提供后劲。
4、重视评价引导,认真做好调控监督。积极增强监督意识,努力做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与监督。学校将成立以教职工代表为主体的规划自评领导小组,建立自评操作体系,确保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稳步有序的落实。
五、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3~2014):
(1)实现校舍新建,进行校园改造。新建教师住宿2400平方米,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3120000元;新建配电房100平方米,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130000元。新建学生食堂1800平方米,1300/平方米,计2340000元。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塑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研究,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最大化共享。
(3)申报科研课题,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深入课题和课改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促进课改及教科研成果的转化。
2、第二阶段(2014~2016):
(1)着重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学生。(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研、培等形式,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3)加大课题研究力度,积极推广科研成果。完善学校特色建设,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特色。
(4)硬件建设。新建停车库1000平方米,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1300000元。新建学校大门80平方米,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104000元,新建图书楼900平方米,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1170000元。
3、第三阶段(2017):
(1)实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2)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形成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学生得到共同提高。
(3)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的发展方向。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4)硬件建设。新建体育馆2000平方米,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2600000元。新建运动场7000平方米,单价1300元/平方米,计9100000元。
总之,今后五年,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有着发展史上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全校教师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五年制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砚山县平远镇田心民族学校
2012年12月10日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2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 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 “鼓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 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这实际上是为学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方向。
1.1 规划
学校要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以及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科学制定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进一步优化精品课程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要按专业进行规划, 每门精品课程必须有若干名高技术、高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2 引进
学校要积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骨干来校担任专职教师, 以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要切实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注意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精品课程的兼职教师, 逐步形成实践课程主要由相应高技能的兼职教师讲授和指导的教学机制。
1.3 培训
首先, 要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 有计划地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如定期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 参加相关的技术培训班, 到大学深造等。其次, 加强主讲教师培养。学校要注意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加快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使之脱颖而出, 尽快成为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
2 构建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2.1 构建课程体系
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岗位能力为着眼点, 以实用性为特征构建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建设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 五年制高职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 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就要定位在实用性上, 努力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能直接上岗的劳动技能型人才, 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 要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 构建课程体系, 打造专业品牌,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2.2 改革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内容应与生产实际相一致, 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成果引入教学。教师必须确保所教内容是实践中用得上、用得多的。可以参照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将教学内容解析为相互联系的几个模块, 明确每个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要求, 合理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和强度。
2.3“双证通融”
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最前沿的岗位技术, 必须保证学生学习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所以, 教学内容体系必须与现行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通融, 即所谓的“双证通融”。
3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1 改革教学模式
学校要加快推进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转变, 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要按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要求, 统筹安排学生课堂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校内实训、企业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要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 注意吸收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3.2 创新教学方法
学校要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实际, 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践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
3.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采取启发式教学, 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快教材体系建设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将由大建设、大发展, 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 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必将转移到以内涵提升、特色创新为重点的发展战略上来。中职、高职教学脱节, 难以有机地衔接, 专业理论课针对性不强, 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此, 要大力加强教材体系建设。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着力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5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5.1 设备
实验实训设备先进, 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且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 实验实训设备应该和生产实际保持一致, 实训设备的设置应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单纯靠计划安排的实验和实训课时未必能满足学生需求, 应该开放实验实训室, 学生可自行到实验实训室动手操作, 巩固实践技能。
5.2 教师
教师实践经验丰富, 实践教学方法先进, 边讲边练, 教、学、做三位一体。实践教师应该具备“双师”素质, 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采用课堂、实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同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5.3 模式
要积极探索校办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通过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 还要有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实现“仿真性”实验、实训、实习。
6 完善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
6.1 评价机制
精品课程的评价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引导教师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要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2 管理制度
精品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应对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凡经过实践和论证, 认为已达到精品课程标准的, 课程建设组应及时撰写自评报告与自评总结, 提供所需数据和材料。学校应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可以采取督导听课制、教师互听课制、学生问卷打分制等方法;在教学绩效的考核方面, 重点加强对教师的教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实行培训与末位淘汰相结合的制度。此外, 学校还要加强制度建设, 并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组成员进行帮助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峰.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轻工业, 2009 (8) .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3
一、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由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育性”决定的。
学校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组织”。我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正规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应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教育的培养目标。即要通过教育对人的影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五年制高职学校的这种教育功能,就要从专业抓起。注重专业文化建设。因为“专业”是构成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基本单位,更是五年制高职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点。专业的教育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整个学校的教育态势。
在专业中倡导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专业文化”,是实现“教”与“育”紧密结合的理想途径。它融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价值规范教育为一体。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凝聚认同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来实现的,这两者所形成的教育相得益彰。显性课程以课本上细化的知识点为单位。积累、储存到学生的知识库,主要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隐性课程则以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制度环境、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为基础,将各种要求与规则内化为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行为习惯。一般情况下,课本知识在考试结束后就会丢失相当一部分,统考分数也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参量,而专业文化氛围中的知识(隐性课程知识)则能保持得更持久,影响时间更长,具有更深刻的人生效用和更广阔的社会效用。五年制高职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创设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专业文化氛围,让师生员工获得心理内化,提高审美能力,获得知识和智慧。并对他们的品德和人格起到“催化”的作用,启迪、规范、引导和提升师生员工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二、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由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的。
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基础并为职业服务,职业是职业教育的起点,也是职业教育的终点。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一种有明确职业指向的教育,每一个专业都明确地指向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其专业更多地与职业形式的工作紧密相连。它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让学生培育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感悟、明确职业规则、树立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树立职业价值观,并有机会参与职业实践活动,这些都需要在学校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中做到。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的过程实际上是从专业到职业的过程,专业是联结学校和职场的一座桥梁。专业生活和学习是学生从学生到工人所必经的一条路径。因此,学生在怎样的专业文化熏陶下学习和生活。将影响其在后续的职业生活中的工作质量和发展程度。所以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通过基于职场的专业文化建设,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及其专业文化的职业性。这种专业文化应该是“指向相应的职业文化、服务于一定的职业文化”的,因此呈现出职业本位的特征。专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都应来自相应的职业文化。专业的价值理念必须是为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服务的,专业的内部成员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也必须符合相应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形象与职业规范的要求。专业文化内容要吸收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专业文化建设过程要尽量依靠职业文化的环境,通过模拟职场情境,增加工作现场气氛,让专业成员在职业情境中感受职业文化,促进专业文化的建设。
三、五年制高职学校必须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由“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短暂性”决定的。
与世界上其他拥有五年制高职的国家相比,我国新的五年制高职获得正式发展的时间要相对晚一些。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不过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五年制高职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但不管是由原来的重点中专改制而来的五年制高职学校,还是由普通大学二级学院举办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虽然原有的办学地点、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等仍可作为五年制高职发展的基础。但新成立的五年制高职学校不能完全照搬和沿袭原有的一切,特别是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都与中专学校、普通高校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五年制高职面临着专业改革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而作为专业建设重要内容的专业文化建设由此也被提上了五年制高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日程,刚发展起来的五年制高职学校亟须重建学校文化和专业文化。专业文化建设不仅不容忽视,而且应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加以重视,要建立起符合五年制高职自身条件、能够反映专业特色并体现三项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专业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专业文化。
四、进行专业文化建设是五年制高职教育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类型的高等教育,它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并发挥自身的教育效用?如果能,又该如何为它的发展铺平道路?专业文化建设能否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和面对。
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处于一种利弊因素参半的发展背景当中:
1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公布了“适度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方针,同时通过提供职业教育奖学金、助学金来支持职业教育(包括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经济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产生旺盛需求。使五年制高职教育出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我国新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正是迎合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这一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基本素质的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3观念背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国民自身及其子女教育的选择仍有重大影响。大多数人在选择教育类型时仍抱着“重学历轻技术”的价值取向和“学而优则仕”的目标指向。而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所颁发的文凭属于专科层次,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并不能满足人们观念和劳动力市场对学历要求高移化的趋势。人们将求学的视野集中到普通高等教育,其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再次才是五年制高职教育。所以到目前为止,五年制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吸引力仍不够强大,人们只是将其“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满足个性发展、自我发展的手段”。
4生源背景:生源的质量呈下降趋势。1999年高校扩招后,普高热一再升温,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源素质也随之下降。无法与前期较高的生源素质相比。加上我国初中毕业生人数开始逐年减少。五年制高职教育将面临生源数量不足的局面,地方保护政策也进一步导致了生源质量下滑。
5自身背景:新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我国存在的时期相对较短,其本身确实存在专业建设、专业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使五年制高职教育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的经济背景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的话,那么上述的后面三点则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障碍,确保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五年制高职学校特别要在建设优秀学校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校情和各专业的情况建设好专业文化,树立起在专业文化上的特色,争取通过专业文化建设达到“以特色文化兴专业”、“以特色文化立校”、“以特色文化立教”的目的。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4
2012年中高职五年制连读招生工作总结
省教育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发〔2010〕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2年,我校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高职五年连读大专试点工作,现将招生情况汇报如下:
一、招生情况
2012年计划招生200人,实际招生26人,其中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15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11人。
二、招生宣传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高职五年连读试点工作,多次召开招生宣传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招生宣传和招生工作。
2、由学校招生办牵头,组织专门的招生队伍,分片、分组奔赴全省各地进行地毯式招生宣传,招生宣传点遍布全省80多个市、县、区。
3、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发布招生公告,大力宣传中高职五年连读和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学校实行“全员”招生战略,给全校教职工下达招生任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要求深入乡村,走亲串友,零距离的接触学生及学生家长,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全面打好招生工作攻坚战。
5、对已录取而未报到的学生,学校专门组织人力进行回访,进一步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三、招生情况分析
1、学校地处兴平市,地域给招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学生愿意到大城市去上中职学校,而不愿意选择地处县城的中职学校上学,招生宣传工作难度较大,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招生效果极差。
2、现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好,但学校与学校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远离大城市的中职学校地域受到限制,同等政策条件下,招生工作处于劣势。
3、地方生源垄断较严重。现在各县区都在办职业教育,而且都下达了职业教育招生任务,各县区政府采取行政干预办法使得各中学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都上了本县区的职业教育中心,流失的一小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也都选择了大中城市的中职学校就读。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偏远地方的经济远赶不上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业机会就更不要说了,所以,现在的学生上学首先考虑的是大中城市的中职学校。
5、整体生源减少,向往大城市生活的学生居多,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大中城市的中职学校就读。
6、省内化工企业,特别是陕北能源化工企业化工技能人才需求量减少,企业用工以解决地方子女和企业子弟就业为主,化工专业就业困难直接影响学校招生。
2012年秋季招生宣传期间,我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两个专业填报意向志愿1100多学生,开学报到时报到率不足2%,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以上因素给我校招生工作带来的后果极为严重。
四、今后采取的措施
1、发挥行业优势,打造品牌专业,办企业和社会受欢迎的精品专业,以专业优势吸引学生。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严格规范的管理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以此吸引学生。
3、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 “走进来的是学生,走出去的是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严谨治学,科学管理博得社会的认可,以此吸引学生。
4、加强就业安置工作,把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之事来抓,使就业的学生人人有档案,就业跟踪服务人人有记录,再就业人人有保障,以此来吸引学生。
五、教学组织情况
学校五年连读试点两个专业分别招生不足20人,但我们严格按照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单独编班进行教学,严格教学管理,教学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联系、沟通解决,决不会因招生人数少于20人而疏于管理。
2012年招生工作已结束,学校将认真总结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的招生激励政策,培训专门的招生工作人员,组建一支稳定、高效的招生队伍,为明年进一步做好学校的招生工作鉴定良好基础。
西北工业学校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5
创建特色学校,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长久以来,我校坚持“规范治校、文化润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深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彰显学校特色,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贯彻落实“提高质量效益”为宗旨,以“营造浓郁的文明礼仪氛围,创建特色学校”为导向,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人文化校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1、特色学校发展目标:
养成教育是我校的一项长期发展的特色教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此,我校制订了中长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
(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逐步形成能力,成为遵纪守法、热心助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小学生毕业生。
(2)形成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的养成教育管理模式。
(3)师生行为习惯养成良好,共同成长与进步,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2、养成教育培养目标
为了将养成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有序,在教育中有所突破,全校教师作了多次研讨,确定培养良好习惯需要的六个步骤:
1、认识习惯的重要。
2、制定行为规范目标。
3、持之以恒的训练。
4、及时评价引导。
5、树立榜样教育。
6、培养良好集体风气。经过全校教师的研讨,制定了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行为目标,在目标的制定上力求离孩子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近一点,就是目标要离孩子实际生活近一点;小一点,就是要以小见大;实一点,就是目标要实在、具体。
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我们从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对学生养成教育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训导目标。
横向上,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分解为四个方面。(1)生活行为规范。(2)学习行为习惯。(3)品德行为规范。(4)礼仪交往行为规范。纵向上,将训导模块
分解为一、二、三学段训导点,梯度分明,便于训导、评价。
低年级:着重抓好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生活自主、自理能力为目的。
中年级:以文明礼仪的言行习惯教育为主,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活动体验,形成遵纪守法、得体大方的言行。
高年级:巩固低中年级行为要求,加强意志品质的养成。通过实践教育基地锻炼,社会活动的参与,家校联合培养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得到综合提高。
落实到现阶段工作,具体就是要做到“走好路,读好书,做好人”。
三、工作重点
(一)学校规范化管理
学校在管理上以规范为原则,建立健全了养成教育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制定了各项工作的具体制度和具体要求。以岗位职责为中心,以目标激励为动力,以量化考核为手段。实行法治、德治、情治相结合,做到各项工作细致周密步步到位。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之中,有计划、分阶段进行规范教育,月月有重点,周周有检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用制度规范学生的品德、礼仪、学习、生活,制定出细则,做好量化考核。制定《天山第二小学特色班级管理办法》、《天山第二小学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天山第二小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等,训练层次化,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创建特色班级活动,学年评选出一定数量的特色班级和先进班级。
(二)优化校园环境建设
1、进一步优化校园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精心设计、优化校园硬件建设,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渗透德育的环境氛围,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力量,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旗政府、旗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地面得到全部硬化,重新粉刷了教学楼,重修了花坛,进行了校园整体绿化,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完善了各个功能室的建设,现拥有学生微机室、语音室、音乐教室、学生阅览室、美术室、舞蹈房、多媒体教室等多个专用教室。为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努力提高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学校围绕养成教育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突出人文环境的隐性作用。根据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精心打造了三种文化:古诗词文化、班级走廊文化、植物走廊文化,浓郁的文化氛围,时时刻刻提醒、教育、感染着师生们。学校草地上、楼道边警示标语宣传栏,心理咨询室、校园广播站等都无不体现出浓浓的育人氛围。班集体人文环境建设也是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重视德育科研,加强师资建设
1、建立具有养成教育特色的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
根据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特色教育科研意识,让教师在科研过程中探索行为规范教育的规律,促进学校养成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逐步建立具有养成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框架,让养成教育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校的教科研真正为养成教育工作服务。
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教育科研会议,要求班主任填写《班级活动记录》,要求全体教师撰写有一定质量的养成教育论文及养成教育案例,组织各方面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养成教育研究,把握养成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养成教育科研氛围,使养成教育工作更具科学性,时代性与实效性。
2、养成教育与加强师德建设结合我们以“铸师魂,树师表,精师能”为目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德规范。通过建章立制、德育讲座、宏扬先进等途径,师、生规范一齐抓。
以开展“备课与师德行为”为主题的活动为契机,规范备课中的师德行为,其核心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备课观要求尊重热爱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修养强,作风朴实、道德高尚、求实稳定的工作队伍是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每月召开一次养成教育工作会议,每周进行一次教师政治学习,通过学理论、讲工作,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反馈的信息看,学生、家长、社会的满意度高。
(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措施
1、进一步规范各年级分阶段行为规范学段重点
依据各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校将一至六年级分成三个学段,提出行为规范学段重点:
一、二年级以入学准备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训练为主,尊敬国旗、学唱国歌、尊敬老师、会用礼貌用语、热爱学习、认真听课和做作业。
三、四年级侧重于集体生活中行为准则的训练,勤奋好学、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劳动,珍惜时间、诚实正直、做事有责任心、珍惜集体荣誉。
五、六年级注重品质意志锻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热心公益活动、保护自然环境、尊重他人、有民主意识。
2.、把养成教育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
学校将《弟子规》这本书作为课程纳入一、二年级课表之中,每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系统教育。一年级每周安排了一节《三字经》学习课程,让
学生了解了中华的传统美德,从而努力养成自己良好行为规范。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科内容渗透养成教育,在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中要体现养成教育的特色。同时,教师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事例,时刻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并且建立养成教育特色的独特的评价举措,如优点卡记录学校的好人好事、值周教师每周教师点评一周学生表现情况等。
3、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学校每学期初提出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少先队大队部和各中队根据学校计划要求确定活动方案。通过班委会、少先队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管理,所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反映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行为习惯由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律,真正做到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进步自己争,以此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抓手,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自主探索、自我体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学校要建立一系列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如:“环保小卫士”、“值日班长”、“水长”等,这些都已成为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主活动、自我教育的舞台。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管的教育网络
一个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在得到教师、家长、学生们的了解、认同,融合为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时,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凸显出来。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的,他需要一个较长的教育过程和社会、学生家长一个理性的评价。但目前,社会、学生家长评价仍处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品行的环境中,实施养成教育的艰巨性也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的问题。因此,加强学习与交流,统一认识,增强信心,争取社会、学生家长的支持是我们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校主动承担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工作,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做教育学生的专题辅导报告,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馈学校各阶段养成教育开展的活动内容。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结合网络”会议、教学半日开放活动、亲子联谊活动、师生演讲观摩等多种活动形式大力宣传我校特色办学理念,得到家长们和周边相关单位的认可与支持。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养成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发挥学校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积极因素,让各种途径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
(五)养成教育的特色活动
在实施养成教育建设活动中,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少先队工作为载体,以日常行为规范及校本读物为基本内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两翼,有计划、分步骤的加以规范、指导和渗透。
1、开展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我校在养成教育的工作中特别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特色文化创建中,美化、优化教室的环境,营造班集体的德育气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创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班级在文化创建上努力做出班级特色。每年评选两个特色班级。
2、开展养成教育主题月活动
3月份主题:“热爱科学,勇于创新”4月份主题:“干干净净的环境,健健康康的成长”
5月份主题:“特长发展,展现自我”6月份主题:“诚实守信真为人”
9月份主题:“师生互爱乐融融”10月份主题:“阳光健身,幸福一生”
11月份:“图书共享伴我成长”12月份主题:“让我们拥有感恩的心”
根据养成教育主题月安排,学校、班级开展一系列的养成教育活动。每月确定一个中心,每周确定一个重点,使之全面化、具体化。养成教育中每月的中心,每周的重点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内容协调统一。这些中心和重点也并不是在一个月或一周内就完成,需要辅之“细水长流”的持续教育,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渐形成。
3、校园文化节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结合文体节及各种节日,安排许多富有时代感的比赛活动:学生运动会,“迎奥运、促和谐”绘画、征文活动,校园集体舞比赛,还有我们的“快乐六
一、幸福成长”亲子游艺活动、“祖国山河一日游”社会实践活动、“放飞理想”放风筝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活动等等。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学校还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如:舞蹈兴趣小组,合唱兴趣小组、竖笛演奏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让学生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给队员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时团结、友爱、互助的品质在活动中逐渐形成。
四、特色建设的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特色学校创建的顺利实施,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采取以下保障机制: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特色学校在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和因素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即富有特色的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特色教育的关键,而广大教师则是创建特色教育的根本。为此,学校将成立创建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将重点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加强全体教师对创办特色学校的认识,提高觉悟,提高重视程度,开发好校本课程,使我们的特色学校创建方案能顺利实施。
2、重视制度保障
学校将成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比较完整的创建工作制度,以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博采众长,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和制度中不够科学的地方。
3、重视效果评价
特色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应只是单纯的看学业成绩的进步与否,还要看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是否提升,因此在养成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评价,着重在思想道德培养,使他们能成为彬彬有礼的合格的小学生。
五、特色学校创建步骤、制定规划、宣传发动阶段: 2007年 9月— 10月 30日
制定创建活动方案,明确职责,认识养成教育活动的意义,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宣传,使活动顺利开展。、创建实施,深化研究阶段: 2007年月 10月— 2012年 7月
按照方案部署开展各项活动,收集、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运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借鉴外来经验和理论家的理念,初步形成学校教育特色。、总结反思、初步成效评价阶段: 2012年 3月
村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篇6
木河乡下庞村地处张家川县城西部,距县城1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张蔡公路从村中穿过,属张家川县浅山地区,境内海拔165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无霜期168天,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92户,1460人,其中劳动力584人,耕地面积2272亩,粮田面积1686亩,人工牧草面积400亩,全村共存栏大家畜牛1146头,羊876只,2007年,人均占有粮食320千克,人均纯收入1900元。
2006年,下庞村被列入县级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五大新任务”要求,乡、村两级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规划,依托资源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等为主,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下庞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累计投资达460.35万元,其中市上投资6万元,县上投资118万元,部门投资45.65万元,招商引资150万元,群众自筹140.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养殖,招商引资,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经过一年努力,全面完成了投资项目的落实,为把新农村建设推进更高一步奠定了基础,总结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持续发展,在科学规划上下工夫。
下庞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对新农村建设内容进行认真科学规划,分步建设。第一步,规划产业,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即抓三个产业:一,抓种植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小麦、冬油菜良种繁殖培育基地;二,抓畜牧养殖业,从引进改善饲草料入手,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效益;三,抓招商引资,培育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步,加强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第三步,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第四步,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大力抓农田基建工作,使梯田达到80%以上;二是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完成38公里的农机路修建;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退耕还林186亩,这些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推进建立现代农业提供了保障;四,针对行路难问题,投资7.5万元,完成大庄阳2.5公里硬化及下风营、下庞1030米道路拓宽;五是结合今年灾后重建,投资236万元(县财政投资118万元,群众自筹118万元),完成59户灾民建房;六是结合“三清五改”工作,于2007年完成150口沼气池建设,并建立垃圾点3处,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种植观念结构单一,是制约农民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走粮食、经济并举的发展路子,今年投资10万元,实施100亩架豆王种植示范点,200亩蔬菜及500亩地膜玉米套种西葫芦,亩均增收300元;二是建立种子培育基地,增加农业效益,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大农业投资,今年良种投资7万元,建立1050亩优质小麦,200亩冬油菜籽种繁育基地,亩均可增收200元;三是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现已形成山顶油菜加洋芋,半山腰种小麦,川区玉米加蔬菜的产业带;四是依托整村推进项目与农村互助协会发展基金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全村2008年出栏大家畜牛705头,羊626只,畜牧业收入达263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7%,从而使粮食、经济、畜牧达到了1;1;1的平衡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建立创造了可持续协调的发展,也为解决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积极开展劳务输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人多地少是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劳务站作用,广泛提供劳务信息,今年,累计输出劳动力30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照商引资项目,与山东客商签约投资150万元的永锋建材厂已落户下庞村,并已开机生产,可解决150余人的就业问题,统计今年劳务收入达320万元,劳务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极大比重,成为我村的又一大产业支柱。
五,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大力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们从“执政为民”的高度政治观念出发,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按照农村建设“八通六有”的要求,实施了人饮工程,农网改造工程,通电话工程,并建立远程教育点,并不断改善村小学条件,今年又投资8万元新建村卫生所一处,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极大方便了群众能够用水、用电、行路、上学、就医难等问题。村文化室的建立,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村多种民营合作社、农村互助发展协会也开展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
六,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把农民培养成为一支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素质高的队伍,是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的根本要求,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一是利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东风,在全村开展了学理论,学政策的大活动,使广大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有了了解,对发展吃了定心丸;二是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送文化、送科技、送医三下乡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科技、医疗卫生、致富信息等活动,使群众掌握了致富信息,获取了致富门路,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三是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制订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开展和谐家庭、环境卫生等评议活动,增强了群众法制意识与大局意识,形成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大好局面。
七,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指导在县,主抓在乡,落实在村,农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村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强化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运作的机制,并积极发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定的组织保障,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以来,我们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容整洁工作做的不到位,下风营、下庞主干道未硬化,小巷道硬化没有开展,庭院美化不够;二是对新型能源开发力度不够;三是旱作农作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信息服务跟不上;五是个别项目超计划实施,致使项目已建成,但资金没有着落。
下一步主要打算抓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下风营、下庞主干道及三个自然村小巷道的硬化;二是从整洁村容村貌入手,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强绿化工作;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实施下庞塬、风营梁的旱作滴灌工程;四是争取项目,配套一池三改成果,开发太阳能资源;五是充分发挥综合协会功能,在信息服务上方便群众,做好产、销一体化;六是在市上验收基础上,做好申报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工作。
总之,我们将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知道方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下庞村的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高峰。
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重点”,坚持“四个结合”,推动“四大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两大重点:一是突出示范村建设。从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每个示范村培育了2一3个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建立了以产业协会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流通体系,提高了促进示范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18个示范村着力设施了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公路、通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一池三改”和村庄绿化的“五通两改一化”工程,各示范村基本实现了“五通(通油路或等级砂砾路、通自来水和班次车、80%的农户通电话、100%的农户通广播电视)和“两化”(生活环境净化、村庄绿化)。二是突出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完成县(区)、乡、村三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了村庄布局规划,重点完成了18个示范村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各示范村的居民居住区和主要街道布局等,绘制了发展蓝图。
始终做到“四大结合”: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实施重点项目相结合。采取项目捆绑、资金捆投的措施,对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效益示范、畜牧改良、农田水利、饮水解困及公共事业等建设项目,实施“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与开展村企互动活动相结合。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村企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产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动员和支持市内外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在企业与行政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长期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互动、优势互补,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标。三是与农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相结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以示范村为重点,集中安排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村。三是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以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红茹河等流域为重点,按照培育“辣椒村”、“西红柿村”、“韭菜村”等“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和“抓川、进山”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之成为全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7
教育制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 五年制高职教育制度, 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教育和德育以及二者与实践的结合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概念
五年制高职学校的创办, 可追溯到黄炎培先生在 《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出的定义, “凡用教育方法, 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 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 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今之所谓五年制高职, 一般有两种说法: 中高职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高职。
2. 学生干部在班级内的重要意义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 在《乌合之众》中提到了一个现象: 集体无意识。他认为, 民众缺乏理性, 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 用想象来判断, 模仿他人行为, 简而言之, 民众是盲从的。 “为了追求幸福, 会愿意牺牲自由, 追随强力领袖, 赋予他绝对权力, 并为他所宣扬的理想牺牲一切。”
从现代管理学的观点来看, 群体的效率, 取决于群体的士气, 而群体的士气不仅取决于薪酬等激励机制, 还在于群体成员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心理欲望的满足程度等。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从实际出发,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质是将所学运用到所需, 这就需要作为对外代表与外部进行联系沟通以及作为信息传递者, 与班主任、老师进行交流的班级学生干部, 担负着将自己的所知传递到班级的任务, 简而言之, 他们是一个渠道、是一个窗口, 培养好的学生干部有助于其班级建设。
3. 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任用要点
( 1)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招收对象主要为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大多心理发育尚未成熟, 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状态, 因而, 在这个阶段, 必须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形成服务意识, 即班级学生干部是为大家服务而不是享受的意识。而这种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式, 既可以采取统一的会议形式, 也可通过面对面之谈话形式, 视学生情况而定。逐步引导学生干部在思想上进步, 并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
( 2) 完善激励机制。普通高等教育, 对班级学生干部的激励, 多数表现为评荣誉称号, 优秀学生干部, 颁发证书, 发放相应的物质奖励。荣誉奖励与物质奖励有助于激励起的进取心学生干部的进取心。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其他普通高等教育, 目的都是树人育才, 让学生能安身立命, 社会从中受益。高职教育对实务的要求, 理应放在该类教育得首位。因而, 笔者认为, 奖励也应当务实。应根据学生的需要, 在班级学院力所能及的限度内, 即设定底线, 给予奖励。同时, 鼓励学生干部进行服务机制的创新, 培养创新意识。
( 3) 加强沟通与交流。班主任或者管理相关学生工作的老师, 应当与班级学生干部多交流。具体说来, 可以通过每两周或者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学生干部工作总结; 可以进行开班会的形式表达集体对班级学生干部的意见。
( 4) 注重外部培养。注重从外部机制进行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 因而, 笔者认为, 学院或者班级应当在一定时期, 邀请学校的管理者、学校的服务者以及进入社会工作的优秀企业管理者, 通过讲座或问答的方式, 及时解决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将班级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餐厅来进行管理, 发现其中的妥与不妥。通过此类启发性演讲或经验传授, 为学生干部进行班级管理提供相关的经验。
( 5) 注重综合培养。注重务实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的本质在于教育, 而其教育之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精英人才。高职学校可通过特色活动, 加强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育。实践中的做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正确世界观的引领下, 追求真理、脚踏实地, 实现智力上的质变。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教育理念, 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应当注重这种示范的引导作用。另外, 加强文化教育, 注重学生的成绩考核。组织经常性的语言文字表达培训以及进行辩论、演讲之类的活动提高学生干部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 6) 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对于班级学生干部的任用, 大多数都是通过学生竞选、投票的方式。对于学生干部任用, 需要严格投票选举的方式。同时, 对于班级学生干部担任期间, 违反校纪校规的, 可以通过投票进行淘汰。在这里, 重点讨论一下关于监督的问题, 对于班级学生干部, 应当定位为服务。权利义务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班级学生干部的权利, 就是其服务班级的权利, 这种权利体现在对某些方面的优势, 而这种优势是大家同意其拥有的, 但这种优势, 一旦滥用, 也会损害其他学生的利益。因而, 应当建立行为评价鉴定机制或者成立相关组织, 由高职院校的老师组成, 对学生干部的表现进行评价。
4. 结语
五年制高职学校作为特殊的教育形式, 对其学生干部的培养应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高职学校学生管理的领导与老师应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干部的培育, 不仅从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与综合素质, 也要从学校的相关管理方面着手, 建立健全学校内外部培养, 完善当前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培养出能够全面担当班级管理责任, 并且全面发展, 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优秀的学生干部。
参考文献
[1]于丹怡.浅谈高职学院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任用[J].企业导报, 2012, 08:229.
[2]钱学智.浅谈如何做好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工作[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11:60-63.
[3]郭双华.浅谈五年制高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管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 01:23-26.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8
关键词: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思考
过去五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文体教育局的无微关心和实质指导下,我校科学地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并认真贯彻执行,在引领学校发展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几点体会和设想。
一、上一轮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点体会
1.规划真的很重要
学校发展规划,简称SDP(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20世纪80年代初发源于英国,由一些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提出。20世纪90年代,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了《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呼吁全国中小学推广这一方法,从而使SDP项目在英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校管理改革项目。随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开始推广这一项目,产生了持续的国际性影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荐“学校发展规划”这个项目,旨在通过校本管理、社区参与以及提高学校的自制能力,来提高各国中小学的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现在,学校发展规划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成为中小学学校管理领域普遍为人们所采用的一种管理工具。很多实践证明,规划对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效能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觉得,学校发展规划真的很重要。
2.效果真的很明显
就个人的感受而言,首先,规划改变了我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发展的角度看教育。这一方面是由于主管部门的有效督导,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自我认识的提升和内部发展的需要。其次,规划帮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管理学校。五年前,为了制定好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我通过观察、了解、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校的办学环境、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看清了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校园面积和办学规模比较小的特点、管理不够规范和粗犷的问题、教师专业水平整体不高的弱点、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的不足和培养效果不够突出的情况,提出建设“精品学校”的办学目标。在领导们、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学校集体的努力下,通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分解,逐年有计划地落实措施和效果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五年后在办学环境的优化、师生的发展、课程的丰富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就全镇来说,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校长们的规划意识都得到了大大地增强,校际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每所学校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全镇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在整体提升。
因此说,学校的发展规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3.校长真的要领头
无疑,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一定是要集老师、专家、领导、家长、社会、学生等智慧于一身,但是对于普通学校来说,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校长。这是由于:一是大家的潜意识里制定规划的主角还是校长,普通老师甚至有些行政参与规划的意识还不是很强;二是普通老师主要忙于上课、带班,对他们来说能做好这些本职工作就满足了,时间和精力也有限,所以,参与的热情也并不一定高;三是普通教师的角色决定了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限,比较难起到主要的作用。所以制定规划期间,校长一定要发挥核心作用,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其中,尤其是要重点思考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或者核心教育价值观、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等重点要素,发挥引领的作用。
二、新一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如果说在上一轮的发展规划中自己主要做了校本性和针对性的工作的话,这一轮我计划在发展性和创造性方面下功夫,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1.传承教育理念,培育和践行学校核心教育价值观
当前,我校要进一步持续地有特色的发展,一方面要有传承“以人为本”即“尊重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时代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要培育和践行“诚信”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观,以“诚信”这一具体的有特色的内容去尊重人、发展人和发展人,形成个性鲜明的同乐人的组织精神文化。
2.丰富“五精”内涵,大胆改革、创新,打造区域内优质学校
上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办“精品学校”的具体目标,着重进行了“校园精致”“管理精细”“教师精干”“课程精彩”和“学生精灵”五项工程的建设。这“五精”基本涵盖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学校要把“精品”意识传承下来,以巩固前一阶段的办学成果。
新一轮的五年发展规划要在传承、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使之继续发展和提升,逐渐形成“精进”的同乐精神。同时要用“诚信”这一核心教育价值观来丰富“五精”建设的内容,用它来统领新校舍的校园(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创新,赋予“精品学校”新的内涵。通过具体的发展措施,经过五年的努力,让同乐的校园看得到“诚信”的影子,同乐的教师流露出“诚信”的品质,同乐的管理体现出“诚信”的思想,同乐的课程闻得到“诚信”气息,同乐的学子蕴含着“诚信”性格,让“诚信”教育成为同乐小学的特色。并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把学校打造成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优质学校!
参考文献:
【五年学校文化建设总结】推荐阅读:
学校社团文化建设总结08-29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总结12-14
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总结08-30
廉政文化进学校总结09-07
西湾堡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总结12-05
学校安全文化工作总结报告12-15
东田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总结05-30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工作总结08-12
2024年度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总结12-29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012年度工作总结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