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2024-07-23

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共8篇)

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篇1

云霄县下河中心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涵盖面广,既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又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同时还包含了制度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又是德育的有利平台。因此,抓好学校文化建设意义深远。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实际谈谈一些做法。

首先,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必须到位,知道它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初便制定净化、绿化、美化校园计划,落实过程师生人人参与,共同监督,并形成良好习惯即地面有纸屑有人捡,公物损坏有人管等。像我校是安排了值日导师并成立了值日生队伍为我校卫生、纪律、出勤三大块进行了一系列的评比,并于每周一发流动红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捍卫班级荣誉而战的集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上来。同时成立一支校园卫士8人小队,他们时刻奔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校园的净化而默默地奉献以此带动其它学生参与到捡纸屑并讲卫生这条道上来,并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以此形成长效机制。每学期还进行了总结、反思并提出优化措施。

其次,也谈谈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1)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师的敬业表现不仅仅是早来晚走,还表现在对教学的钻研上,这一方面也是教师良好师德的表现,是“厚德修身”的需要。惟有教师关注课堂,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的定位是: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

大力倡导四“减”:减少废话,减去不必要的重复,减少低效率的教学过程,减少引起学生逆反的语言、态度、方法。

日常的工作,我认为除了注重教师的学习、培训、教研、反思、听课外,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中各学科优秀教师的作用,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定期召开教研会议,研究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另外,对于年轻教师、个别教师,采取集中帮教的办法,大家一起通过听课、评课,进行帮教。这种方式方法可以使学校中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2)关注学生学习方式

用开放的、丰富的学习生活,让孩子们的潜能释放,让孩子们的激情燃烧,让孩子们的能力发展。将课本的知识为圆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注重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对于有特长的孩子,我们采取发现人才,重点培养的方式。对于美术、音乐这类学科,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普及,孩子们唱歌不是乱喊,而是柔美的声音,美术作品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应用于特色作业中,设计出自己的风格。通过日常教学的熏陶,让学生们从整体上提升了审美情趣,提升了品位。

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除了从语文学科加强以外,我们还应十分注重班级、学校环境的熏陶感染。

学生们由被动到主动学习,教师与他们交流时易于沟通了,追跑打闹不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丰富的文化学习正在充盈着他们的生活。(3)巧妙地布置作业。我们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采取多样化方式,力求体现五个特点。一是重视基础。作业内容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分出层次。将作业分为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三是注重趣味性。设计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作业内容,使学生喜闻乐见,完成起来轻松愉快。四是加强探究性。注重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五是增强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作业形式比较封闭,大多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鉴于此,教师们依据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积极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开放的作业形式,除书面型作业外,还有口语表达作业、观察积累作业、收集整理作业、劳动服务作业等。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深深地感到其内涵的广阔,如何让校园文化成为引领团队改变自身形象、丰富精神生活,塑造学校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核心驱动力,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

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篇2

1.资金短缺, 投入不足。尽管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教育要均衡发展, 但事实上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很多农村学校校舍不足, 没有国家规定应该有的教室与操场, 课桌椅残旧, 教学设备过时、老化, 更谈不上配备先进的办公、教学设施。

2.师资不足, 骨干教师流失。久隆镇小学与区内其他很多乡村学校相比, 师资的配备显得更为紧缺, 教师课程负担重。很多年轻骨干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往县城或郊区调动, 却没有相应的教师进入。

3.部分家长监管不力, 留守儿童问题多。久隆镇是劳务输出大镇, 有一大批留守儿童。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等老一辈的人在学习上不能监督、指导他们, 平时又不能管理、照顾好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放学后处于一种“完全放养”的环境中。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久隆镇小学全体领导和教师决定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 借助开展“常规管理年”活动, 大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 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 它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 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然而, 久隆镇小学的校舍、设施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添置的, 将近20年过去了, 很多校舍、设施已经残旧, 尽管平时也进行维护, 但毕竟“岁月不饶人”, 很多校园给人一种残旧的感觉。面对这种状况, 校领导在2009年春决定, 要制订出校园建设的规划, 精心设计, 在仅有的资金中增加投入, 改善设施;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 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做起, 大大改观了校容校貌。

1.认真抓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建设。各学校认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校园内一律不设小卖部, 精心设计绿化区, 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花草的主人翁精神, 树立净化校园、创造美好环境的思想。

2.“让每面墙壁说话, 让每寸土地传情。”每所学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确立各自的办学理念, 增添适当的板报或者宣传牌, 出版适应时势的教育信息、师生作品、安全卫生知识等, 让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养料。

3.办好校园文化长廊, 彰显校园特色。我镇小学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办学特色, 通过文化长廊等展示各自的特点。比如:我校通过文化长廊、爱心角、净灵圃等, 突出了“绿色学校”的管理成效, 体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青草小学围绕“交通安全学校”这一主题, 出版了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 同时增设了健身、勤奋、梅兰竹菊等板块内容, 体现了“高兴上学、愉快学习、平安回家”的精神面貌。

4.精心布置教室, 体现班级管理特色。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以前的教室前面黑板上方几乎全是“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后面黑板上方清一色是“学习园地”, 千篇一律, 没有个性。经过整改, 各班班主任把班级教室设计得焕然一新:前面黑板上方的班训, 有的是“我学习, 我快乐”, 有的是“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原来的“学习园地”则变成了“学海扬帆”、“书香满园”等。教室内的名人名言条幅换成了彩印的或者是“题画诗”, 走廊外则新贴了印有名言警句的瓷砖, “三表”张贴处、读书角、卫生角、荣誉榜既有统一亦有各班的特色, 体现出各个班级的管理理念。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 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经过不懈的努力, 久隆镇中心小学围绕着“德才兼备, 勤学有为”的校训, 形成了“自强、自励、创新、创优”的校风, “敬业、精业、爱教、乐教”的教风, “博学、勤学、求真、求进”的学风, 整个小学校园呈现出一片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 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 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为此, 我们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 规范了师生的行为, 建立起良好的校风, 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四、抓好学校集体意识的培养和舆论建设

正确、健康的舆论, 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能保证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发展, 可以为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奠定基础。我们通过教师平时的教育, 并利用红领巾监督岗、广播站、宣传栏等加大宣传力度, 总结学生的优、缺点, 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培养集体意识, 要求每一位同学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发挥团结友爱精神, 维护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篇3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地方文化 个性文化 精神文化

一、用浓厚的地方文化充实学校文化,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本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之根,要使学校文化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利用好、发扬好本土文化是应该优先做好的课题。

西南小学的师生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将最能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人、物、景引进校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志向。

首先,学校在阅览室用版本精心设计了一组主题为“知我学校、兴我家乡”的宣传专栏,使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概况、发展渊源、历史文化等有个较为详细地了解。

其次,利用学校墙报宣传好人好事,传播交通安全知识。尤其是现在的铁路经过我们西南村,它就像一条大动脉,给我们家乡的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为了保护好铁路,我校还要请了铁路交警来给学生宣传《爱路、护路》的知识。

再次,我们学校还利用清明节组织师生扫烈士目墓,通过介绍烈士的事迹使学生明白了,就在我们的本乡本土,曾经也出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龙业鼐、龙业鼎兄弟俩,他们俩是我们西南村龙家寨人事。早期曾在中共领导人身边工作过。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和无数的先烈一样。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其中,龙业鼐烈士还是第一个带上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并让我们的学生引以为骄傲。从而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还利用《九九重阳节》组织少先队员到西南的五保村去慰问那些孤寡的五保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老人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通过九九重阳的慰问活动,使学生受到尊老爱幼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另外,还精选了省、市两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配上相应的简介或诗词歌赋进行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引导学生既立足于家乡,又立志走向四方。

二、用丰富的个性文化装扮学校文化,追求鲜明的校本特色

个性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之魂,要实现文化建设校本特色的最大化,必须先有文化个性的最大化。

首先,要用“只学思路,不走老路”的思想对待学习和借鉴,切忌简单模仿和复制。以给西南小学进行文化命名为例,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如何才能做出新意,体现自己的个性?西南小学的校名具有独到的乡土特色。原来在西南村的沙子冲那里有一所小学——名为——《西山小学》。而在西南村的安塘寨那里有一座寺庙——《南庄观》。南庄观这座寺庙曾经也办过小学。后来两所小学合并后,取这两所小学名称的前面俩字作为现在西南小学的名称,西南小学的校名纯是因场所而命名的,她充分结合了这些地方的地形特征、育人功能,又非常富有时代意义,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体现出鲜明的校本特色。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是否有成效,不仅要看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更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助支持下,西南小学在校荣校貌方面也有较大改观。旧瓦房全产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儿起的崭新的教学大楼,还有最新建成的新厕所。校园的操场地板全都铺上水泥板。校园里绿树和花圃的花草互相映衬,展现出西南小学鲜明的文化特色。学生们可以在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中快乐的游戏、学习。在文体活动过程中,校园里同学们掀起了一股《跳格子》、玩《三步定》、《猜谜语》等一系列游戏活动。无形中给校园里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单纯追求课间活动的第二课堂还不够,而是要让师生自己说大家愿意听的话。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师生的个性作品、创意布置、温馨祝福等,跃动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千姿百态又各不相同,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文化场。还有,西南小学的学校大门的设计也很有特色。当你来的西南小学的大门时,你就会发现,她的右边高出的部分很像一支削尖的大铅笔,左边有两个银灰色的大圆球,笔和两个圆球看起来就像一百分。象征着学生能考一百分。大门和瑞云山的顶峰遥相呼应。据老一代的人说,瑞云山的顶端有一片地坪,约一张八仙桌那么宽。很像一张书桌。此书桌和西南小学校门的大铅笔相互映衬。象征着从此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文笔流畅,人才辈出。考试一百分。

三、用独特的精神文化支撑学校文化,构建深层的校本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心骨。一所学校只有具备了主心骨,才可能实现学校文化深层次的校本文化,以及整体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展。

首先,要注重对文化积淀的继承与创新,确保精神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历久弥新。历史文化是每所学校最好、最独特的个性,一所学校个性是否鲜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提炼和继承。走进西南小学,一定会首先被一杆大铅笔、充满古韵的巨幅校志所吸引,一定会对集厚重与生动于一体的校阅览室留下深刻印象,也一定会被学校教学楼前的巨大横幅标语所吸引。这些无不时时刻刻向每一个师生和来宾用最生动的方式诠释着历史,用最有效的方式延续着精神财富,成为最富吸引力的文化名片。

其次,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确保“血肉”与“灵魂”的统一。“物质文化也好,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也好,如果没有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支撑和渗透,都将会失去灵魂,”成为空洞的“躯壳”或者杂乱的“碎片”而已。西南小学以“尊重生命活力,培植发展潜力”为核心理念,提出建设“活力校园”和“活力课堂”等系列目标,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随时坚持以“活力文化”为指南针和基本准绳,紧扣中心主题来展开和构建,因此,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给人最大、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整体协调,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N].中国教育报,2008-5-6(6).

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篇4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潜在影响。校园文化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和所遵循的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它是展示学校综合素质与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蕴藏着一所学校的历史和风格,也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更高,加强持续的、健康的、温馨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八大”精神中对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在低碳经济时代,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孟母三迁”就是环境熏陶人成功的范例。富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农村小学相比城市小学,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校舍比较简陋。因此,近年来,我们南港小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提升,四打造”活动为契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2012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把握“校安改薄攻坚年”的有利机遇,对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餐厅、道路、运动场地、教学设施以及辅助用房进行了全面改造,绿化、美化、亮化了校园环境。目前,我校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叹为观止!校园环境的改变,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学校二(2)班学生张浩然的家长深有感触的说:“学校变化太大了,校园环境太美了,小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我们感到非常满意!”

如今,步入南港校园,定会让你耳目一新,定会让你发出由衷的赞叹:怎一个美字了得!破败陈旧的学生宿舍楼、教学楼不见了,代之以洁白的墙体,新崭崭的门窗。坑洼泥泞的道路不见了,代之以平整宽阔的水泥大道。乱象丛生的树木和池塘不见了,代之以美丽新颖的花池和鱼塘,让人赏心悦目。与学校历史一样“悠久”的课桌椅不见了,代之以全新的课桌椅,让学生们欢呼雀跃。学生餐厅里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餐桌椅全部换成了新的,同学们坐下来吃饭的感觉真是爽。

学校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要从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校园文化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标志着手,加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既要能体现学校的人文特色,又要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会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⑴净化。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要做到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⑵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等,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⑶美化。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应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

⑷硬化。学校地面硬化,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切实加强学校的内涵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的观念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校园文化的发展促进着师生意识的形成,将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学校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学校独有的群体意识。这种思想意识的形成,主要是学校内部的所有师生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思想意识、共同的信念和兴趣的体现,也是师生们心理素质的综合。

校园观念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一、它是情感意向型的意识,是学校师生的共同情感、志趣和理想;

二、它是评价型的意识,是学校全体师生关于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评价,这与全体师生对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需要有关;

三、它是实践型意识,是全体师生共同选择的行为、目标以及实现的方针和教育战略。校园观念文化集中表现了学校管理者及全体师生的主体能动性意识。因此,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抓住学校的观念文化,也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这个核心,它促进着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

2、学校的制度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起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的规范化。我们常说,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正确的,但除此之外还应增强一个“约之以规”。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教育的要求就会空乏无力。实践证明:严格的校纪可以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为了实现学校精致化管理,学校管理者必先抓“校风”“教风”“学风”及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守则。这些制度文化对全校师生在一定意义上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也有强大的号召性和感召力。它以文字、条约的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实际上就形成了人们在工作和学习实践中的“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检验标准,它对师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和正确习惯的养成起着导向作用。

3、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是促进校园文化和谐,形成学校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是校园文化中群众性最强的一部分,它的教育效果是人所共知的。师生参与学校文化艺术活动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其中师生和谐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师生关系和谐并不是无原则的放纵,一味的包办,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和谐,而是在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基础上,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和谐。在文化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调动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这些都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成年人经常回首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时,记忆犹新的往往是学校组织的一些健康向上的文艺活动,而正是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协作能够促进事业发展,也能培育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三、切实运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发挥每一角落的作用。

学校有了优雅、健康、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各种器物的设置也是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比较直观而固定的文化。我们不但要运用好校园文化资源,而且要发挥好每一角落的作用。“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寸土地传情”,在教室、走廊、过道等处张挂名人字画,书写名言警句,使其能发挥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布置文化视角,创设文化生态环境,使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充满着飞扬的理想与激情。让学生在多彩多姿的文化板块中穿行,感受着书生意气,感受着中外文明,感受着生命与科技的伟岸,在幼小的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校园成为孩子们向往的热土,成为园丁们潜心学问的净土。例如:我校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激励着全校师生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刻有智、爱、仁、思、勤等字的文化石启迪着师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厚重的校园文化陶冶着师生的情操,清新的校园环境感化着师生的心灵,促进了良好校风的有效形成。

学校还应结合“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坚持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为主。比如: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进行“诚信、爱校、环保”为主的教育;利用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或庆祝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收看重大新闻、看影视片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建设 篇5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并代代相传。学校文化从分类看有理念文化和具体文化。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价值观、学校精神、校风、教风、学风等;具体文化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的建设。它不仅涉及人的行为,而且从价值观这个深的层面引导人、塑造人,使人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它是智能发展的超越,不仅仅去具体地影响、规范人的行为,而且以高尚的民族精神培育人,促使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

理念文化建设

理念文化即精神文化,决定学校的办学特色。十一学校的理念文化建设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办学思想核心:改革、选择、发展,这是十一学校的基本理念。我们崇尚改革,率先举办“国有民办制”学校,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办学价值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其实现途径是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实现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致力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十一”精神:认真、负责、拼命干,团结、勤奋、争上游;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十一”精神是每个教职员工都必须具备的精神。

追求卓越,敢为天下先。“十一”人认同“领先一步,就领先一个时代”的思想,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实现了在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在教育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十一”人的基本发展观:学习――发展――成功和奋斗――发展――成功。“十一”人获得发展的基础是不断学习和不断奋斗,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学校长期坚持制度化学习,举行学术研讨,举办专家专场报告和家长开放日,海纳百川、荟萃优秀人才,吸纳全社会的经验智慧与先进理念,以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同时,又不断开拓新领域、进行新实验,以劳动、智慧和创造,不断向更高目标奋进。

具体文化建设

学校的具体文化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十一学校的具体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教师文化建设。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主流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教师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具体包括教师观念、教师行为、教学研究、行为风范和文化活动等。

2.学生文化建设。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学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十佳精神”为标志的学生观念文化,“十佳精神”即“理想信念,不懈追求;挑战自我,绝不言退;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瞄准未来,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研、刻苦探索”的学习文化;以学生个体、班级面貌、宿舍的外在表现为特征的形象文化;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为基本形式的礼仪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等。

3.课程文化建设。课程文化正在走向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十一学校以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提出的“仁爱与情感”、“和谐”、“价值与信念”为现代课程文化的重要标志。

4.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学校网络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下,“十一”人依托网络这个媒体技术共同学习、工作、生活,解决问题和面临挑战时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现代领先、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强化网络德育意识、网络法律意识和网络资源意识,积极抵制消极文化的影响,引导积极的价值追求;开发优良的教学平台和丰富优质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课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学习方式。

5.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学校成员认同、遵循的主流物质与精神成果,体现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激励教职工终身学习,热爱学校,工作充分体现研究性、创新性、高质量的运行机制,实现人文关怀,规范操作,形成学校特有的改革、发展、民主、科学、创新、包容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建立“民主与法制、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价值观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

6.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把学校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显性视觉对象,它是学校现代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文化氛围”的学校,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布局、校园绿化美化、内部陈设布置和校园传播设施等方面的内容。最近两年,我们新建了将帅语林碑墙,装修了作为历史见证的校史纪念馆,装饰了分别具有“文学+艺术”、“科学+艺术”特色的初中楼、高中楼等。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实施:第一,营造学生餐厅、宿舍楼等生活场所的文化环境。第二,设置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和广播等文化设施。第三,新建校内书店,在高中楼北边建“松林书屋”。第四,更新、完善学生电视台、广播室的设备设施。第五,新建正校门,正校门的设计与修建要与新建综合大楼相呼应。第六,新建综合大楼,集体育馆、音美楼、办公楼和培训楼于一体。第七,完善绿化景点,包括下沉广场、庭院的设计与修建,道路及管线的规范整治,校园路灯、音响的设计与安装。第八,新设校园雕塑,包括具有纪念意义的人物塑像、代表学校特色的“象型”雕塑、反映某种精神的抽象雕塑和纯“美”的雕塑。第九,设计、制作十一学校标志,包括校牌、校服、校徽、校旗、校歌、校花、纪念品,如挂历、台历、画册、文具、明信片、贺卡、纪念邮票等。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篇6

英山理工中专 杨宇

摘要:学校的一切运作都要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是盛大行为来实现。学校行为是基于学校理念系统基础并为实现学校理念服务的,是学校师生在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所从事的活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提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学校行为文化能促进师生体现规范的行为和态度,体现现代人所具备的行为习惯与风尚,彰显办学品位。因此,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校 行为文化 建设 内容 途径

学校行为文化包括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仪式、公众形象、核心层形象、教师形象、教师培训行为、学生形象、学生奖励行为、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等。它是学校经营风格、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的折射。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下面主要从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学习行为文化建设、管理行为文化建设、学校社会行为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文化建设

日常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期间发生的教学行为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文化素质的养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不仅要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性学习等,而且要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思维视野,并养成质疑、探究的学习品性。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方式,不再是被规定的、不再是亦步亦趋地受学科知识体系展开过程的控制或制约,而是更具自主性、自由选择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行为。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改变过去教知识、教书本的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不仅要研究课程,而且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及方式的改变,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而且要参与课程决策和开发校本课程。因此,合理地组织、开发和设计课程教学,已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

(二)学校学习行为文化建设

在快速开放、复杂多元、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在知识生产、传播、运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化时代,学习已成为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基本社会适应行为,也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立足和生存、发展及升迁的社会适应行为。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学习活动的特定时空,学校更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的组织,更应该首先建立学习型的文化。学校应成为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和服务中心,应不断培养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合格公民。

学校发展要求形成学校学习行为,要求建设学校学习型文化,这里的“学习”由于强调“学校”的规定性而不用于以往的“学习”,具有鲜明的学校组织和行为的特质:它是一种基于学校现实问题解决的学习,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共同愿景的学习,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学习和研修;它是一种在个体学习基础上强调群体学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经历,倡导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分享、相互支持和共同成长;它是一种前喻学习、同喻学习、后喻学习的并行和共存,强调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群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互塑的关系;它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从而不断指向实践改善和行为提升,不断推进学校发展和特色形成的过程。

(三)学校管理行为文化建设

管理学家郝尔茨说:“管理是由心智所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管理专家旦恩.皮阿特说:“能用他人智慧去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是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理专家柯维说:“授权并信任才是有效的授权之道。”

管理就是给人创造成功的机会;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管理就是使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一番不平凡的的事业的过程;管理就是借力,发挥大家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管理就是发布可执行的命令;管理就是创造价值;管理就是选择;管理就是激励;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沟通;会“鼓动别人”“服务别人”“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

1.学校管理的前提是管好领导者自己

管理他人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内容。现代学校管理应不应该筹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学校组织及其师生员工的集体活动与行为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它又不是学校管理的全部内容。说它应该,是因为学校师生员工在学校组织系统共同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产生了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上要求有筹划、组织、协调、控制一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管理活动。否则,就难以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形成合力。说它不是学校管理的全部内容或者说只是现代学校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因为只有当学校管理者管好了自己,在学校组织和师生员工群体中产生极大的非权力影响力,或者学校管理者以自己优良的品格、卓越的才能、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在学校组织及其师生员工群体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人心,被管理的学校组织及其成员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听从指挥。

管好他人的人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一个号的管理者必须自觉管好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师生员工的表率。其一,学校管理者管好自己有利于提高“遵道而行”的自觉性。其二,学校管理者管好自己有利于正确处理必需与所需,义与利的关系。由于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精神境界是由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所支配的,所以人们要想真正树立高尚的精神境界,就应当了解什么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必需。其三,学校管理者管好自己,才有利于在认认真真学习上有新进步,在堂堂正正做人上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办学上有新成就,在清清白白当官上有新形象。如此就能真正赢得人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带领师生员工朝着自己确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逼近。

2.学校管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其实,这三者是一个整体,在组织的管理中,只有做到三者的完整结合,才能比较全面地体现人本管理的目标和宗旨。由此,学校人本管理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几层:①依靠人,发展人——全新的学校管理概念;②开发人的潜力——最重要的学校管理任务;③尊重每一个人——学校行为的最高标准;④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的基础;⑤凝聚人的合力——学校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⑥人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3.将学校视为系统的思想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着的若干元素的复合体,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功能而组成有机整体。可以认为,每个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因此,毫无疑问,作为组织的学校也是一个系统。

从学校系统来看,学校中有教育教学部分,如教学处室、教务管理部门、德育部门、后勤处室以及校务办公处室等机构,还有的学校有董事会、家长委员会、共青团、党支部或者少先队等机构。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这些部门都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时,还必须要求这些部门之间开展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进行合作与支持,为更好地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要实现学校中整合的要求,对学校的结构首先是一个挑战,也就是说,学校系统的结构首先必须是合理的和明确的。系统中各部门的设置都是围绕学校目标的实现而产生的,因事而设岗,因岗位需要而确立合适人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整合学校中各部门的力量。

要实现学校系统中整合的要求,学校还必须加强内部凝聚力的建设,用学校目标的理念统领学校内各部门及其人员的思想与行动。在实际的学校管理中,面向全体,综合部署,合理组合,以实现学校的整体效益为工作目标。

(四)学校社会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既包括学校内部的社会关系,如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学校与外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如学校与政府部门、学校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随着学校变革的不断完善和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与外部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关系也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学校教育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得到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应联合相关部门,强化对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体规划,迅速推进相关工作,优化社区环境,尤其要加强对网吧、书刊音像市场的规范,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环境。要尽快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引导家长建立合理的教育价值观,优化教育行为,形成教育合力。

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途径

1.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要有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做课堂的主人,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必须具有层次感,力争让课堂成为丰富的世界,也就是让学生在多维互动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3)教学过程活动化,充满乐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给他们带来新鲜的人生体验。

(4)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鼓励创新,鼓励百花齐放。

(5)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2.学校学习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有人把学习型社会称为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在学校社会中,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培养个人终身学习的习惯、态度、方法和技巧,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社会中,传统的学习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学习逐渐演变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黄金”,更在于学会“点金术”。

学习社会的到来,要求学校培养学习型人才。这种人才是有愿望的、有热情的、有判断力的、有韧性的、有沟通能力的、会学习的人。为此,学校应该鼓励和倡导“学习人”的培养,体现学习社会的时代精神。“学习化”的价值取向,要求现代学校制度一方面要确立“学习人”的培养目标,把培养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人作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包括建立现代性的学习理念、现代性的教与学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等。唯有建立“学习化”的价值取向,现代学校制度才有可能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给学生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

(1)建立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由教师的个人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研究关系。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发展,在反思中开放自己,使校本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催化剂。促进教师在思辨中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教育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发展。作为教师个体,每一个教师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理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人爱好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独特的。因此,教师群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学校理应成为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摇篮。

建立校本研究制度,促进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性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就无法适应教育教学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的需要。因此,学校要建立这样的理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要通过各种制度和活动,建立以“学习完善教育,合作产生智慧,研究提升价值”为取向的校本研究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进而营造出一种人人学习、共同合作、崇尚研究的学校文化氛围。

(2)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一个方面,从考察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来看,他们都充分挖掘了自己学校所拥有的资源,从中或提炼或强化或升华了本校的学校特色,形成了浓郁的具有本校个性的文化氛围。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文本的传递,而是整个学校文化空间,既包括非成文的体现学校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观念形态,也包括成文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物理环境因素等隐性文化的传递。

3.学校管理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树立平等观念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校长、书记、教师应当和平相处,这是事势的必然。校长、书记、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的分别,当然必须平等相处。非但必须平等相处,还在于思想认识上、习惯行动上、言行话语上,彼此基本一致,才能收到学校教育的好效果。要是你东我西,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坏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平等观念可以说是民主意识的核心,校长必须明确师生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者。必须承认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地位与权力。

(2)建立合理的管理系统

作为有一定规模的管理系统,必须包括以下机构:决策指挥中心,行政实施机构,监督控制机构,参谋指导机构。一般说来决策指挥中心是校长室,监督机构是党支部、教代会,参谋机构是教科室,行政实施机构是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也具备实施职能。

(3)建立适当的议事制度,进一步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建立三个层次的民主议事制度,最高层次是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层次是行政会议,除中层以上干部外,有时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也可列席;第三层次是校级领导之间的碰头会。

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的基本组织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保证教代会对学校重大决策有审议权,对重要规章制度有决定权,对学校领导有评议、监督、选举权。对教职工的提案,校长要十分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对教职工代表大会,部分校长存在一些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教代会可有可无使,形式而已。而是仅将牵涉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中的棘手问题、容易得罪人是议项交由教代会讨论决定,使教代会似乎成了校长逃避责任的“避风港”。

(4)设置“合理化建议箱”

合理化建议的目的是鼓励教职工提高建议以改善工作。当教职工提供的建议被采纳时,学校应该给予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奖赏。

丰田汽车公司的领导宣称,其成功的秘诀有二:一是统一意志,上下沟通,对公司发展大计心中有数,行动协调。二是发挥了职工的创造力。厂方建立了合理化建议制度,设立了130各意见箱,要求平均每人每年提10条建议,厂方设有专人处理意见并根据建议的实用价值给予奖励,即使意见未被采纳,也支付资金以示奖励。

合理化建议箱的设置、奖励制度的及时落实,会使得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的渠道保持畅通。

(5)重视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

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以及竞争的加剧,学校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学校应该切实加强“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校长应定期向“家长委员会”做工作报告,报告有关事项决策,由“家长委员会”提出建议,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馈。更应该吸收学生参与学校的决策,如教学质量管理、食堂伙食的民主管理等事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民主程序,受到民主教育和民主训练,培养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

4.学校社会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创建和谐的教师关系

教师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他们处于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有效联系的位置。所以学校应与教师进行双向沟通,与教师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学校教师之间既要有制度化的层级关系,又要有非制度化的和谐关系,后者往往更加重要。比如,学校可以成立青年教师联谊会、各种娱乐性的协会和俱乐部等;适当地举行一些比赛,激发教师自豪感和责任心以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还可以设立校长接待日、教师座谈会以及树立骨干教师的形象等制度。在制度化管理方面,要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使教师有参与管理的空间,重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

(2)创建亲密的家长关系

学生家长是学校形象的重要评价者与宣传者,是支持学校工作的重要力量。所以,学校要敦促学生准确地将学校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家长。学校可通过班主任与家长取得更多的联系;还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寄赠校刊、请家长参加学校的重大庆典等,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宗旨、学风、教风等。

(3)创建互动的社区关系

社区是学校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社区能够为学校提供可靠的社区服务、良好的生活氛围;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慰问演出等。这不但可以树立学校形象,也加深了社区群众也学校之间的感情,从而赢得社区公众对学校建设的支持。

(4)创建正面的新闻媒介关系

新闻媒介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直接关系到学校在公众舆论中的形象。学校对新闻媒介要主动配合,提供有价值的的新闻线索,争取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和支持,从而形成对学校有利的舆论环境。

(5)创建支持的政府关系

学校必须处理好与政府部门的关系,要经常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教育的情况,提供方针政策落实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有利于争取政府对学校工作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如何构建学校文化 篇7

一、学校文化概述

什么是学校文化?从大范围来说, 它是一种组织文化。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很特殊的社会组织。

学校文化的内涵:

学校文化的含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我比较赞同湖北省干训中心主任袁先潋先生的看法:所谓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的历代领导和师生员工在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下,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积淀和创造而形成的、为全体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组织机构、思维方式、物化环境及由此而产生的物质和精神形态的总和。

这个定义突出学校文化的几个要点: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属于社会文化, 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校一代代的领导和师生员工, 他们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和发展者, 也受学校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学校文化是一个经长期历史积淀而成的特定综合体;学校文化的外部表征是具有个性特征的精神形态、制度形态、物质形态。

学校文化的特征:学校文化是学校历史元素的沉淀和传承, 学校文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色是学校文化的生命力, 不同层次的学校具有不同层次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的层次性决定了学校文化的多样性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稳定形态;学校文化是不断生成发展的。

学校文化内容: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 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学校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二、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位置形态形式, 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1. 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 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学校可在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 结合校长个人积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愿景确定一个个主题, 收集名言警句, 在校道旁制作一些警示牌, 如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标准、学校规定十不准十禁止;励志方面的弟子规、三字经;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 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还可以制作一些展牌如期中期末表彰先进的展牌、德育评选“七星”展牌, 学校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展牌安全知识展牌,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好人好事、新闻摘要、学生点歌、英语天地……让学生看到的听到的都在受教育。

2. 寝室文化。

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将在宿舍里待大约10~12小时, 宿舍文化尤为重要, 要引导学生把宿舍布置得像自己家里的小卧室, 让每位学生自己动手, 用自己的书法美术作品来装扮自己的小天地, 摆上几盆盆景小花草, 大家来养护它。集体宿舍的生活在培养个人道德素养中至关重要, 团结友爱、同学同窗亲如兄弟姐妹的情谊, 将成为学生永恒的记忆。

3. 食堂文化。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一日三餐吃在学校、住在学校, 构建服务至上、文明和谐、勤俭节约、感恩父母、爱惜粮食、卫生安全、科学健康的食堂饮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要在食堂柱子上、墙壁上、玻璃窗上张贴警示、饮食健康宣传,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4. 办公文化。

在学校所有公共办公场所———教师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图书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等, 布置一些激励性的名言警句、盆景花木, 给人以团结协作、相互宽容、以老带新、虚心请教、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感受, 让教师养成遵时守纪、履行节约、讲究卫生、开拓创新、科学严谨、一丝不苟、耐心细心、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5. 班级文化。

班级是一所学校的构成单元, 一个班级相当于一所小学校, 班级是学生读书学习的主要场所, 学生一天在教室里大约呆上6~8小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班级要有自己的班训、班规、班纪。班级就是学生的家, 把班级布置温馨大方, 课桌等物品摆放整齐自然, 卫生干净, 班级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设置班级亮点特色展板, 让每个班级展示自己的风采。

6. 厕所文化。

学校卫生间、浴室等处简单朴实得体的文化布置也是很必要的, 让学生养成节约水电、讲究卫生、便后洗手、文明有序的良好习惯。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指以文字形式来表达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学校规章制度等。全体教职员工在校长的带领下, 勤思考、善总结, 不断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实践、反思、改革创新, 探索出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 并用精炼的文字来表述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各种规章制度, 使学校的工作有章可循, 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度文化。

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学校精神文化也有人称之为“学校精神”, 具体表现在一所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 校风建设。

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如屯昌思源实验学校的办学思想:“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校训:“至善求真感恩思源”, 校风:“做人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真正体现一所学校的校风是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良好师德, 教师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积极向上、幸福阳光的精神风貌。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热爱祖国。

2. 教风建设。

教风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育管理特色, 教师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 区别其他学校的教学特点, 是一所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理论、专业文化水平、教育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形成良好的教风, 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

3. 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一所学校全体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是学生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一所学校在抓好良好教风的形成后, 必须狠抓学风的养成, 这在海南思源学校这样的教育移民学校尤为重要。学校应在改变学生读书习惯上下工夫, 学校想方设法让学生到图书室看书借书, 班级设置图书角、图书专柜方便学生借阅, 早上必须让学生开口读书, 在改变海南移民学生懒惰不记东西坏习惯上下工夫;让学生有意记忆一些词汇、诗词、公式、定理, 培养学生计算方法技巧, 培养学生社会劳动实践能力、科技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科技创新的能力;在磨炼学生意志上下工夫, 通过一些肢体训练及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理、自律的信念:在生活、卫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下工夫, 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写规范汉字、讲普通话, 穿校服, 不抽烟、不嚼槟榔, 爱惜粮食, 节约水电, 爱护花草树木等。

4. 学校人际关系建设。

一所学校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就必须处理好人际间的友好交往, 上下级领导之间体现民主、平等和谐领导班子, 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之间体现战友、同志加兄弟人际交往, 工作中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一人成功大家分享, 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一家有难大家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互信,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窗同学之情。优良的学校人际交往有助于一所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尊老爱幼、上下一心、精诚团结, 形成一个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大集体, 更好的发挥学校整体效应。

“学校文化”建设启示 篇8

一、建设开放型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主要体现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开放型的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的设施为基础,给它们以人的思想,浓厚的文化氛围能给学生以启迪教育。笔者认为,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1.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植于学校的每一寸土壤中

校园文化的建设以物化的环境建设为主,它是指校园建筑风格、绿化和美化的环境及象征物等,这种物态的校园文化建设蕴藏着办学理念和思想,而办学理念和思想又反过来指导校园文化的建设,每一所学校优美的校园文化都蕴含着师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每一位师生都能受到其理念和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

2.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校园文化的创设应该尽可能地剔除传统思想的因素,让学生处处享受文化熏陶的快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教育意义,抓细节、抓落实,将学校的制度衍化为一种品位和文化,追求和发挥真正的教育意义,并把这种文化精神渗透到每个师生的思想里。

笔者从参观和考察的几所学校来看,它们都能体现这种文字教育。如江西宁达中学的食堂上标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物力维艰”的语句,能给学生珍惜粮食的启示;又如江苏洋思中学的男生和女生公寓大门上方标有“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尽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的语句,给学生以学后反思的启示。其实,具有文化思想的语句还远不止这些,如墙壁文化,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有感悟的话或学生的作品挂在墙上;楼梯文化,可以把楼梯设置成人类发展史长廊……最后,笔者总结出:要占领学生的视线,只有编织一张天罗地网,才能促使他们思想上的彻底变化。

二、创设和谐的、积极的和阳光的教师文化

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大多数教师认同和信守的职业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教师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建设教师文化:

1.校长应该有清晰的学校文化观,引领教师文化建设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文化。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已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影响着所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历经百年不衰,与时俱进,北京大学也由此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由此看来,校长文化是灵魂,校长文化引领着教师文化的发展方向,校长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以及校长文化底蕴的差异决定了教师文化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校长应成为教师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2.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师文化

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与观念,一个好的环境能引领一个人成长,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课改不是给教师增加负担,而是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3.加强校际交流,建设教师的观念文化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学校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教学观摩、讲座、培训等。现在很多学校都竞相到江苏洋思、山东杜郎口、江西宁达等中学参观教学改革的成果。这样一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能汲取到各校的教学精髓,使他们在埋头苦干时能抬头看路;另一方面,学校邀请专家来校上课、开讲座、指导,面对面地解决教师心中的疑问,使他们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向、依托和目标,同时还要为教师创设成长的平台,给他们自主发挥的舞台,尊重教师的需求,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三、打造具有个性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它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

1.创建和谐、健康的教室文化

教室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展班级活动的主阵地,积极、和谐、健康的教室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如在教室墙上贴出代表班级特色的标语,甚至在教室后面摆上几棵盆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走进教室,就产生想学习的欲望。笔者认为,创建教室文化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班级成员用班级的每一寸地方来表现自己”。

2.创建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文化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班主任要转换视角,遵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理念,把学生看作参与管理者而非受管理者,在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主动“让权”,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班主任还要热情地指导和帮助每位班干部,努力培养他们的处事及应变能力。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形成了一个人人有职有责、个个参与管理、人人团结拼搏的良好氛围。

3.创建健康高雅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形式和内容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发展,着力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文化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它必将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教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上一篇:心理档案管理制度下一篇: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 促进实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