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2024-09-05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共8篇)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篇1

以和谐家庭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2006年是莱钢 “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莱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关键之年,和谐莱钢建设稳步推进。在企业和谐建设中,莱钢工会女职委充分认识在和谐家庭创建工作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将和谐家庭建设作为其参与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工作载体,找准位置,理清思路,创新方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使和谐家庭创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和谐家庭建设的做法

一、建立管理机制——制度保障和谐家庭创建。家和万事兴。莱钢有一万多户家庭,这一万多户家庭成员中占据了莱钢1/2以上的职工数量。把这部分职工家庭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企业的和谐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此,我们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着力点,从创建机制入手,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一是在党政共同领导下,将学习型家庭纳入学习型企业整体规划。二是各级家庭文化建设委员会积极支持和指导,将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没有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家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是工会女职委牵头协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将创建学习型家庭纳入学习型女职工组织创建考核。没有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单位,不能被评为女职工工作先进单位。四是分级管理,动态控制。莱钢工会命名表彰莱钢级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家庭标兵户;二级单位验收表彰本单位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家庭户。每年复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取消称号。

二、积累知识奠定基础——学习促进和谐家庭创建。创建学习型家庭是促进和谐家庭创建最根本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紧密结合莱钢创建学习型企业实际,探索创新,以学兴家,使“学习”成为家庭生命之根,让“学习力”成为家庭成员竞争发展之本,从而促进家庭“细胞”的肌体健康,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女职工创建中,我们倡导的学习有三个特点:第一,注重对家庭成员自身完善和提高的学习。学习不局限于获得知识和信息,更侧重于健康品格和心态的培育,侧重于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育。通过女职工自身心态和谐从而达到家庭和谐。其次,强调学习与家庭和工作实际相联系。强调带着家庭和工作中的问题学习,“学”后要有新的行为,达到家庭、工作、生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达到人与工作环境的和谐。第三,突出家庭共同学习。精心设计了“每天快乐20分”、“家庭互夸”、“每月反思”、“学习共享”等学习方式,设立家庭学习奖励金,使家庭成员在愉快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树立自信、解决矛盾、增进感情,使家庭成员相互融洽,共同提高。

构建平台主要有:一是优化学习环境。莱钢工会设立了提高职工素质奖励基金。对通过自学取得国家教委承认的学历的职工给予一次性资助,对取得本工种相关的第二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职工给予一次性奖励,实施以来,共计4495人,1338800元。二是营造氛围。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强化学习意义的宣传,把工作的过程作为学习研究的过程,鼓励员工带着问题学习;引导职工和家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职工和家庭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制定学习规划。立足职工和家庭的实际,制定学习规划,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四是多层次培训。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家庭结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经济收入分层创建,不搞一锅煮、一刀切、一个模式。莱钢工会举办中青年干部和车间女职委主任培训班,二级单位培训其他女职工。五是坚持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不间断。形成了岗岗练、层层比、人人学的局面,促进了职工技能的提高。

三、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文化提升和谐家庭创建。以德治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的中华文化、企业精神等为内涵的良好的文化教育熏陶人,是规范职工和家庭道德行为、形成家庭和睦、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的基础和重点。

(一)建立愿景。激励职工、家庭、企业建立愿景,实现家庭成员的沟通及职工与企业的沟通和谐,将职工的理想追求和企业目标紧密结合,职工将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家园,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和乐趣,使职工焕发出无尽的创造激情。炼钢厂200多双职工家庭,他们全部参与到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制定了规划和家庭愿景,使家庭成员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她们把女职工素质达标活动延伸到家庭,倡导职工“家庭目标”与厂“共同目标”相结合,“个人目标”与“岗位目标”相结合,使价值取向达到了和谐共振。

(二)开展教育。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教育和引导广大女职工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观念,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庭美德建设促进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定期举办了“弘扬家庭美德”故事会、女职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组织活动。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文化生活需求。我们与工会、体委、文联等有关部门协作,以文化体育活动、职业技能比武大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八表彰活动四个载体,适时举办家庭趣味运动会、家庭厨艺大赛、家庭才艺展示、节约型家庭小窍门展示等活动,与莱钢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家的故事》征文等活动,在此基础上编撰出版了《和谐的乐章》一书,从而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素质,提升了家庭生活品位,营造出富有现代气息的家庭文化氛围。炼铁厂、品保部的家庭创建档案、家庭读书笔记,观看的职工家属更是爱不释手;焦化厂、中型厂的家庭平安誓言职工争相传看。特殊钢厂女职委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家庭星级达标活动,他们将星级创建标准分为三级,达到95分的为三星级学习型家庭,激发了职工家庭创建的热情。莱钢8个家庭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展示了各自家庭的风采。去年女子拔河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体育大会获得女子冠军,充分展现了莱钢人敢于领先的时代精神。

(四)“四进社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家庭、社区和谐了,社会和谐才能有坚实的基础。立足家庭和谐,带动社区和谐,服务于社会和谐。对此,我们积极发挥女职工在社区中的作用,以和谐家庭建设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开展了“四进社区”活动,即文体活动进社区、文明创建进社区、科学文化进社区、法律宣传进社区,积极营造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人文环境。广泛开展了健康活泼的金秋社区秧歌大赛、激情社区大家唱群众性文体活动,使社区文化呈现“处处有亮点、区区有特色”的生动局面,对职工家庭也起到了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响应全国亿万职工“迎奥运”全民健身月活动,我们牵头,协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了多台展现和谐莱钢、社区文体活动成果展示,庆六

一、老少同乐等多主题的社区文体晚会。

(五)典型带动。我们以庆“三八”为切入点,适时举办“我身边的杰出女性”演讲会、“建功立业”事迹报告会等,在全公司范围进行巡回演讲。去年年底,莱钢评选表彰了2006“感动莱钢”十大好人好事,在这十大好人好事中有女职工的优秀代表,也是我们家庭的优秀代表----魏东芸、尚翠琴、刘少华等,她们尊老爱幼、奉献爱心、助人为乐,成为广大女职工和职工家属学习的典范。为此,我们下发通知要求全体女职工都要向她们学习。对学习型家庭和文明家庭标兵户莱钢工会每年命名表彰一次。通过新闻媒体展播文明家庭标兵户、学习型家庭的事迹。对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学习型家庭突出的单位授予家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这些典型发挥了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关爱弱势群体——温暖稳定和谐家庭创建。工会女职工组织是广大女职工自己的组织,是党和企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关心困难女职工和困难家庭的疾苦,积极为她们解困找出路、办实事,献一片爱心,洒一片真情,送去温暖和生活的希望,为女职工筑牢保障防线,是确保和谐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档案。建立困难女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档案,做困难女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女职委主任大多是保障干部,做这方面工作方便)谁家困难需要帮助、谁家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哪位职工或家人患大病、谁家困难又有高考的孩子、谁困难得到帮助后已解困的、有多少困难女职工和单亲困难女职工等,各单位女工干部都做到心中有数。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200元的,发放救助金1.32万元,并对其子女入托、入学、房租、水电费等费用给予减免。动力部、烧结厂等女职委积极开展“姐妹献爱心”活动,为16户孤寡老人衣食住行提供服务、为特困遗属、困难职工捐款。

(二)自我保障。开展职工互助,实施自我保障,全体女职工积极参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职工互助和我为“四病”女职工献爱心活动,为10580名女职工办理了“四病保险”,占女职工总数的93%,为18名患四病的女职工理赔金额20.81万元。

(三)爱心帮扶。“六一”期间,莱钢工会女职委心系困难女童,组织女职工参加“爱心帮扶”活动。品质保证部、自动化部、炼铁厂、特钢厂、热电厂等五个单位的女职委与钢城区5名特困女童结对子,帮助她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93人,发救助金15.7万元。莱钢女职工于红的儿子李易轩诊断为恶性神经母系胞瘤,化疗住院花消了9万多,巨额的花费,对这个家庭来说已不堪重负,我们号召全公司女职工向她们献爱心,共捐款137679元。

(四)建立四条保障线。实施四条保障线,为困难女职工遮风挡雨,使女职工及家庭在莱钢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的温馨快乐。

1、实施送温暖工程:两次筹资现余额1056万元。一是对患大病和遇灾职工送温暖。二是为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送温暖;三是每季向低收入家庭送温暖;四是重大节日期间送温暖;五是互助互济送温暖。实施以来共救助6805人,救助额420万元。

2、为符合标准的人员办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目前,有98户225人特困职工家庭享受低保。每月领取低保金35.7万元,使他们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3、成立职工互助合作保险会。用会费为38740名(含全体女职工)职工办理了意外保险为2745名职工办理安康互助,筹集资金2400多万元。共为1459人办理理赔,理赔金额135万元。

4、建立职工患大病医疗互助基金。职工(含退休职工)每年缴纳24元,各单位每年为职工缴纳10元,公司每年注入100万元,工会每年注入50万元。每年互助一次。为外出看大病的职工办理借款。已为1028名患大病职工办理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款600余万元。其中,2006年救助379人,救助金198.38万元。

和谐家庭建设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女职工和家庭成员的学习力,加强了职工家庭成员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实效性。把重点放在提高家庭成员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上,使竞争能力较弱的家庭,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建立信心,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新的生活。

目前,莱钢65%的职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41%的职工愿意自费参加学习。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给家庭学习带来了生机,调动广大家庭参与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自觉性,提高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扩大了参与面和覆盖率。我们利用暑期开办了女职工和家庭计算机培训,举行家庭网页大赛,家庭才艺展示,举办学习型家庭创建成果展,为推动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创建,营造“家家是学习团队,人人在创新学习,”的好些氛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调动了广大家庭参与到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自觉性。蓬勃兴起的创建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活动,顺应了和谐企业创建的需要,顺应了广大职工家庭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融学习、生活、工作于一体,使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进入家庭,从而实现千家万户幸福美满、小康安定。涌现出“夫妻状元花”、“夫妻工程师”、“夫妻文明职工”等有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成果。文明健康知识快乐的家庭文化为企业发展撑起稳固的后方。

二、显现了家庭和谐在企业和谐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学习让家庭文明,让心灵高尚。在家庭中,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处理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家庭内部关系,个人与同事的关系。通过文明职工家庭、文明单元、文明楼、文明小区评选,促进社区文明的发展,建立文明和睦、健康向上、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广大女职工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家庭、子女和社会,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观念,倡导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发挥女职工在家庭生活中的特殊作用,积极参加和推动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三、家庭亲情筑牢了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家庭是一个人品德和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是社会企业稳定的“减压阀”,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加油站”,是反腐倡廉有效的“监督岗”,是安全生产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我们开展了当好安全家庭政委活动,签订安全生产,幸福家庭责任书,组织安全小卫士、平安家庭等活动,形成“一人安全系全家,全家幸福系一人”的氛围;抓住安全与家庭的结合点,把家庭的力量引入安全生产,家庭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了保证作用,受到了家庭、企业的拥护和支持。在重点岗位聘请“廉内助”,在家庭筑起廉政大堤。近几年来,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制,在企业改革改制中,由于各种利益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冲击到每个家庭,各级女职委注意教育广大女职工要平衡好自身、家庭和企业带来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改革改制,维护家庭的稳定,确保企业的稳定。

四、在促进企业家庭共同发展中共赢共享,携手共超越。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给家庭学习带来了生机,涌现出“夫妻状元花”、“夫妻工程师”、“夫妻文明职工”等有特色的家庭文化创建成果。引导家庭成员比翼双飞、共同超越。万和公司女职委根据本单位实际,开展了争创以自我达标“学习型、复合型、温馨型、效益型”为目标的“四型家庭”创建活动,不仅提高了职工爱家兴企的内在动力,还激发了职工争做社会好公民、企业好职工和家庭好成员的积极性。广大家庭为企业发展撑起稳固的后方、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企业为家庭成员创造了发展成长的平台,企业与家庭和谐共振,共赢共享。2006年莱钢实现钢产量1079万吨,销售收入442.26亿元,利税43.35亿元,其中利润22.11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职工人均收入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篇2

家庭作为整个社会的构成单位, 也正面临着网络的两难境地。2005年1月, CNNIC (全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发布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越来越多的家庭离不开网络, 从原始的仅仅为了搜寻信息、资料, 发展到现今衣食住行, 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并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 互联网已经从单一的行业互联网发展成为深入各行各业的社会大众的互联网,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今的许多家庭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家庭, 儿童上网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在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小网民之列。

家庭教育面对网络的来势汹汹, 又各显百态:有无可奈何妥协;有“缴械投降”任其“自由发展”;有“抵抗到底”, 让孩子承受着各种各样的“戒网瘾”方法的折磨……面对那么多“防治”“对抗抵御”的现状, 我不禁想问:我们为何不改变一下面对“网络成瘾”局面的思路?如果能够引领着孩子, 让他们“大大方方”“平平安安”地进入网络, 来个“全家总动员”又何妨呢?于是本人就作了以下的设想和思考。

一、防重于治, 筑起“网络沉迷”的防护墙

打开电脑, 进入各种形式的教育网站和论坛中, 我发现不仅有成人的身影, 还同时闪现着许多儿童的脚印。如今, 孩子们的娱乐项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纵现社会上的现象: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 (以苹果为例) , 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电脑游戏的精彩纷呈, 在各种公共场所, 孩子们聚集在一起捧着iphone手机、ipad上网、游戏, 操作熟练。我不禁有些担忧, 如果没有了网络的生活, 这些孩子会不会抓狂呢?

再看看社会上各种关于“网络成瘾”造成的家庭悲剧的报道,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极端的网瘾案例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共同点, 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沉溺行为严重后知后觉。刚开始任由孩子与网络“亲密接触”, 没有及时引导, 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导致孩子越陷越深, 难以自拔。长大后出现问题了, 又要拼命压制, 于是自相矛盾, 孩子痛苦, 父母伤心。难道真的只是孩子的错吗?

我觉得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一个学生曾对我说:“为什么我爸爸每天都在玩电脑, 我就不可以呢?”看着孩子义愤填膺的面容, 我很无奈。俗话说:“上梁不正, 下梁歪。”如果父母的表率作用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偏离了轨道, 那么还怎么去责问孩子?因此, 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以防孩子们被“潜移默化”, 是作为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通胜于堵, 寻求合理的网络家庭沟通方式

面对孩子对网络成瘾的现象, 家长往往采取各种强硬的手段进行“围剿”:拔掉网线、砸坏电脑、严防死守、大刑伺候……一味地堵住孩子接触网络的途径, 从另一方面更加激起了他们对于网络的渴望。这种做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 更会让家庭矛盾日益恶化。

但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孩子上网, 甚至可以与他们一起畅游网络, 了解他们的感受, 尽量与他们拥有共同的话题。

谁不曾因为沉迷于其他的事物而遭到父母的责骂?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尝试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 也许当时我们只是迷恋其中的一些虚幻的感觉, 也可能为了慰藉心中的某种失落, 填补心中的某种空缺。试想当年我们不也期待着自己父母的理解和宽容吗?我们的孩子也会如此啊!当孩子觉得被理解被接纳时, 他们就会信任父母, 也就更加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一旦孩子愿意和父母正面谈起网瘾的感受, 解决这一问题就指日可待了。如果在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氛围中, 父母能去了解孩子的所爱, 去理解孩子的“沉迷”, 或许, 这样的“沉迷”也就不存在了。人性化的沟通, 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效果。

三、了解胜于抵触, 创造和谐的家庭网络环境

我发现在面对网络时, 出现了组建于不同网络发展时期的家庭, 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这些差异使得不同家庭呈现出不同的家庭网络环境。

一种是组建于网络发展前期的家庭。父母亲本身很少接触网络, 或者由于家庭条件有限、知识水平有限, 本身对于网络了解不深, 在他们的眼里, 网络是洪水猛兽, 他们对于“网络生活”存在很深的误解和排斥, 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不允许存在网络。

另一种是组建于网络发展中期的家庭。父母对于网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对于网络的认识只限于互联网刚起步时期的阶段, 后来没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 与孩子对网络的认识有代沟, 但并不是十分排斥网络。

以上两种家庭, 面对孩子出现对网络不可自拔、沉迷的现象, 容易采取暴力抵抗的方式。因为父母的认知让他们觉得“远离网络、坚决抵制上网”才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 仔细分析一下, 这种想法有多么的不合理和可怕:如果不让孩子们接触网络, 就意味着让这些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文盲或者半文盲。在面对网购、网银、网络产业盛行的时代, 这些孩子远离网络, 那么他们如何和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对话?如果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们无法压制心中对网络世界的强烈的欲望, 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对、暴力抵挡, 他们会怎样, 我不禁有些后怕。不在抵抗中死亡, 就在抵抗中爆发!2011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播出的节目“被推下楼的母爱”, 就讲述了一个15岁的少年崔元 (化名) 因不满母亲阻挠其玩网络游戏, 一怒之下把母亲勒死并将尸体推下楼……

如果这些父母对网络有一些科学、合理的认识, 是不是结果也会有所改变?只有和孩子达成一致的网络认知,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家长和孩子才能真诚与平等地对话。

加强和谐家庭建设 篇3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36-0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虽然目前从整体上看,倡导美德、崇尚文明、追求和谐已成为千万家庭的主旋律,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在家庭领域,表现为家庭成员思想意识和文化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婚姻家庭领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现实问题,一些家庭出现了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子女教育有误、婚姻稳定性下降、家庭暴力加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家庭成员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建设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建设和谐家庭必须从基础抓起。它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这所学校最先孕育和形成的。它又是每一个人归属时间最长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整个社会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

1.和谐家庭建设的内涵

1.1和谐家庭源于责任。责任的同义语就是付出。和谐家庭作为一个表述家庭性质和状况的现代文明概念。一是家庭的物质文明,即家庭经济比较富裕,住房、家具及日常用品富有现代气息;二是家庭的精神文明状况,现代的家庭观念,指改变旧的婚姻观、伦理道德观、生育观、消费观,健康观,提倡科学、民主、和睦、文明的家风。三是现代的家庭成员素质。它包括每个家庭成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道德修养和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技术和生活知识,懂得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民主而科学地治家,和睦又文明地生财。真正做到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勤俭持家、和谐兴家。

1.2和谐家庭更源于一个平和包容的的心态。和谐家庭建设是在当今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的大环境下相对于传统家庭建设的一个新概念。我国的和谐家庭建设与西方的和谐家庭建设有着明显区别,应把现代气息与优良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家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硬件建设,即家庭的物质文明建设。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衣、食、住、行,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又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搞好家庭的硬件建设,建设一个温馨、温适的家庭生活环境,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的熏陶,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是软件建设,即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一个比前者更为重要,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和谐家庭建设的中心和关键所在。它包括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夫妻感情、子女教育、家庭文化生活、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改善和发展家庭周边关系、搞好家庭成员的终身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2.和谐家庭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2.1和谐家庭建设的目标

一是和谐家庭建设目标是完善家庭教育社会协调体系、服务指导体系,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人才观、亲子观、育人观;围绕建设节俭家风,促进家庭与自然和谐,开展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强化家庭成员环保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倡导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夫妻互敬互爱,互相信任;家庭管理民主、科学;家庭成员能够齐心协力解决碰到的困难;子女学习认真,工作努力,尊敬长辈;家庭成员在思想、学习、事业上能够互相勉励;家庭气氛和谐,心理上安逸、轻松、愉快。

二是和谐家庭建设目标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家人和睦团结,不吵架,无家庭暴力;对老人既重视物质赡养,又重视精神赡养,使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亲戚关系和邻里关系和睦团结。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素质高;自觉遵纪守法,工作中能模范带头。

2.2和谐家庭建设的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这种夫妻关系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要更加高度重视,否则会导致夫妻关系的动摇和瓦解。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展迅速,外部社会经济文化能从各种渠道影响家庭,传统家庭的那种自我封闭,自成一体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加快社会开放幅度和人口流动频率,夫妻双方择业范围拓宽,交际范围扩大,夫妻在家庭内外的时间、精力、开支、情感的投入比重会发生某些变化,很容易发生”感情危机“。因此,我们在考虑建立现代夫妻关系时,应将培养和巩固爱情摆在首位。爱情是夫妻关系的基础和原动力,培养和巩固爱情则是增强夫妻之间横向关系的稳定性的关键和中心任务。

3.加强和谐家庭的建设

3.1和睦的家庭关系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一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建设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又要注重精神文明需求。一方面,父母要彻底摒弃那种”父母为先,长辈为重“的封建残余观念,避免用封建夫妻关系模式看待当今的夫妻关系和夫妻生活,对现代夫妻那种浪漫的亲昵的感情交流方式要看得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更不能把子女的婚恋大事作为家庭某种交易的手段,不能封建式地粗暴干预,而要积极进行亲情式的婚恋性爱教育,尽量为子女的婚姻幸福美满和夫妻关系稳定着想。另一方面,晚辈要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与歧视、虐待、抛弃老人的错误思想作斗争,不允许类似的行为发生,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敬老、爱老、养老的榜样。

二是建设有利于巩固家庭关系的大环境。首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党和国家在全社会提倡和鼓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支持青年自由恋爱,引导他们择偶时看重品德和才干,消除过重看待外貌的择偶误区。其次,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恩格斯在谈到对偶婚制家庭发展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原因时指出:”要使对偶家庭进一步发展为牢固的一夫一妻制,除了我们已经看到的一直起着作用的那些原因之外,还需要别的原因,在成对配偶中,群已经缩减到它的最后单位,仅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即一男和一女。自然选择已经通过日益缩小婚姻关系的范围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这一方面,它再也没有别的事可做了。因此,如果没有新的、社会的动力发生作用,那么从成对配偶中就没有任何根据产生新的家庭形式了。

3.2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和谐家庭建设一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使家庭文化建设有着更多的内涵和外延。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讲正义、讲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所有这些都是家庭文化建设的载体。家庭文化内容上大致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生活环境、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和谐家庭建设是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文化衍生于家庭文化不断]化、弥漫、覆盖和渗透的全过程。因为每个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细胞和缩影。因此,家庭文化影响着社会文化,几乎无一例外地禀承了家庭文化的特性。搞好家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二是和谐家庭的建设始终不能脱离文明、进取、和睦、民主这条主线。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职业,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不同的文化素养,所构成的家庭文化也截然不尽相同。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每一个人幸福的基本元素,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就是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每个人人生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家和万事兴”。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深刻道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赋予了家庭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社会,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作为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家庭将个人联结成一个整体,提高了社会的整合程度,增进了社会的和睦稳定,促进了国家的安定与文明。努力打造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和谐家庭”,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家庭新风,以家庭的文明和谐进步推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

综上所述,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和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词蕴含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和睦相处、协调有序之意。创建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家庭和谐建设实际上是家庭行为准则的规范和总结,搞好家庭和谐建设不仅仅是家庭所需,它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任务之一,如何加强家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一个主题。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其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要着[长远、面对现实,分步实施,常抓不懈,以人为本、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 罗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求实,2006(1):86-88.

[2] 邱丽莉.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J].2006,8(4):52-54.

[3] 何清涟.中国改革得与失[J].当代中国研究,2002(1):20-22.

[4] 邱丽莉.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52-55.

[5] 张淑君.关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J].吉林人大工作,2006(7):35-36.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篇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提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因此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现代和谐家庭在本质上是社会文明道德在家庭成员关系上的集中反映,它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倡导良好的家庭理念、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正确处理夫妻关系和优化家庭环境等四个基础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构建和谐家庭的具体行为和努力方向。一是倡导良好的家庭理念。一个和谐家庭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理念。首先,尊重妇女,男女平等。在思想和行为上摒弃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陈腐的封建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家庭等社会生活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地位,营造尊重妇女、爱护妇女、保护妇女的文明进步的家庭氛围。其次,互相关心,家庭和睦。建立学习型家庭,鼓励家庭成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提倡学习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建立民主家风,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互相帮助。再次,勤俭持家,适度消费。珍惜劳动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科学理财,树立正确而积极的消费理念,提高家庭生活水准,使生活更加富庶美好。

二是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古代的《礼记》中“家齐然后治天下”,是说搞好家庭和谐是治理国家的基础。首先,建立和谐家庭,要处理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教育子女,就是通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使子女接受父母的教育。做父母的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心理诸方面的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尽快使自己成熟起来。要与子女保持思想的沟通,了解子女思想的来龙去脉,多进行“换位”思考,努力做到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子女朝着社会和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前进。如果子女暂时不能接受家长的教育,耐心等待也是必要的,要子女完全理解父母的心意,有时也需要“时间”帮助。其次,建立和谐家庭,必须尊敬长辈,赡养老人。尽力满足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使老人安享晚年。保护好老人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嫌弃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多回家和老人吃饭和聊天,避免让老人产生孤独感。

三是正确处理夫妻关系。建立和谐家庭,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分歧、摩擦和矛盾。其实,这并不可怕,只要善于处理和解决,最终是可以化解的。夫妻双方忠诚爱情,珍惜、保护、发展已经建立起来的情感。坚持共同协商家庭事务,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巩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家庭关系和制度。

四是优化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而舒适的环境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因此,我们要定期清洁和美化我们的家庭环境。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篇5

作者:金凯明来源:机电工程系发布时间:2012年5月26日

和谐就像一棵未发芽的种子在心中成长,和谐仿佛是一个永不磨灭的佳话,被世人传送;和谐被人们追逐了几千年,却从未完成过它的使命。今天在被和谐包裹的校园里面,我们需要释放出和谐的力量,让和谐包裹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梦想,建立和谐目标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院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参与,不懈努力。学校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

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深化构建和谐校园,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

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当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开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逐渐推广和深化,广大教师的观念已开始更新,作为新型教师,不能总是强调“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将“红烛精神”升华为“火箭精神”——通过不断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还能将“目标”送入预定的“轨道”。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广大教师应当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而校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 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比赛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帮助是一家。在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校园的和谐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而我认为,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团结。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这么说,校园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

第二是理解。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校园和谐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做好每件事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中摆正位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要总是担心和埋怨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和非议,而应该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别人。如果我们大家真正领会、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

第三是善于倾听。做好师生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加强与不同层面教职工沟通与交流。

第四是加强教育。增强“师德”意识,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焕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是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以此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地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校园内、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在呼吁共建和谐校园,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民族之花开遍祖国每个角落。

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拥抱着,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频繁的亲情往来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种感知时常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孕育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是与非,荣与辱,泾渭分明,忆往昔,多少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还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长,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篇6

●文/和平县礼士中心小学 陈云才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最高追求。和谐校园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辐射源。所以,建立和谐校园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要建立和谐校园,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学校领导要想方设法唤起师生的文化意识,要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文化品位提升了,校园中的和谐态势就有可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根本特征和反映,要建立和谐校园,就要搞好校园文化的培育。那么,该如何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调动师生的校园文化心理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其核心和灵魂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师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师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使学校的师生在总体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氛围,具备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学校各方面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而更重要的是,当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后,就会自觉认识当今时代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会深入了解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校园文化心理。达到了这一步,只要学校领导者善于引导,善于充分调动师生的这种心理,善于激发这一心理所带来的积极性,学校运作自然就会协调而有序,从而有效促进校园的全面和谐。

二、强化师生的个性修养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师生的个性素质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师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因此,应该强化师生的个性修养文化。一是要以明确的发展目的为导向,通过大环境的熏陶和大目标的确立,让学生在和谐中感受和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主体实践、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校园中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最终成长为个性鲜活的人才。二是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为规范,以传递人类的科学知识和造就民族的栋梁之才作为目标,以发展党的教育事业和实现家长的培养愿望作为天职,促使教师加强修养,奋发上进,敬业爱岗,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为推动学校的前进、达成学校的和谐踊跃贡献。近些年来,我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日益和谐,各方面业务开展顺利,学校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就是强化师生修养文化的结果。

三、营造融洽的校园人文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教职工工作、生活的地方,学校的人文氛围是影响师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对广大师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重视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尊重教师个性发展,搭建成长平台。首先,我们要优化、美化校园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提供舒心惬意的工作环境;其次,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感到“家”的温暖,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要尊重教职工发展的利益、价值和愿望,在教学管理中,为教师搭建成长进步的平台,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第三要加强德育和教育伦理的灌输,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同时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允许不同的教学方式存在。要让浓郁温馨的氛围、严谨高雅的格调和务实进取的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

维护学生身心健康,营建健康成长氛围。校园人文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和阶梯。从内容上说,针对学生的人文氛围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这方面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动磨砺与修养;行为上求进,主动求索与进取;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班纪班规的制定、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校纪的管理等。通过如此种种举措,让学校的人文氛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融洽状态,使学校和学生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四、组织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提升发展的支点,这是校园文化的活力所在。校长是校园文化的培植者、引领者,而教师和学生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是学校与师生的共同成长。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强调提高各类活动的师生参与率,让教师在学校里能展示一门特长,能创立一种风格,能有一项新发现等;让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等,借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让师生参与建设,在建设中受到熏陶和教育,通过丰富师生体验来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五、优化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

和谐校园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在学校中优化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师生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让全体教师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大家关系和谐融洽。这种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借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还要搞好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由于校园制度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因此,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优化,可以让学校师生尽情发挥出潜力和活力,使校园和谐稳定又生机勃勃。

六、加强学校环保氛围打造

这里所说的学校环保氛围的打造,是指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的绿化与美化,如绿化景点、场地划分、道路走向和标志雕塑等的创作与修建;学校各个大型建筑物,如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体育馆等的摆布,教室、寝室、饭厅和走廊等的布置;校园网、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多媒体教学仪器方面的设置等均渗透环保因素。这些学校的硬件,如果能让它们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英语角、墙报、网站、校训、校歌、荣誉室、阅览室、体育场等,展示各种文化,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学校领导在环境建设中,要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完善的校园设施能给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能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能让他们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而整齐有致的摆设、合情合理的布局,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心神飞动,能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能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促进身心健康、调节心理状态等重要作用。

七、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

教育科学告诉我们,校园文化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学实践来体现,需要教学活动来完成。而教学又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直接因素,又包括以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间接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这两者密不可分。许多事实表明,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共进,是促成和谐校园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校园文化,在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校园文化得以传播,用来丰富和提升师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可以促进校园中人际关系与人事关系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篇7

一、和谐家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推进, 职工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向。家庭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呈多样性, 出现了一些需要引导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在:

1、“重男轻女”思想尚未根除。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 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幸福和稳定。

2、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在个别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现象。打骂虐待家庭成员, 婚后性虐待, 家庭长期冷战等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3、家庭伦理道德失衡。有的已婚夫妻搞婚外恋;有的热衷于电脑网络配对, 精神背叛, 对现实夫妻关系不感兴趣等。

4、家庭教育难奏效。

一是子女教育难。独生子女有独特的优越感, 加上不法经营的网吧等社会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优化, 导致部分青少年误入歧途;二是家长学习难。许多成年人工作、结婚后, 学习积极性不高, 没有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得过且过。

5、赌博风气盛行。

有些家长喜欢赌博打牌或沉溺于买彩票等, 给社会治安和家庭和谐平安带来很大隐患, 直接影响到家庭安全和社会稳定。

6、互敬互爱氛围不浓。有的夫妻吵闹、婆媳不和;有的不尊老爱幼, 不愿赡养老人;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缺少交流沟通等。

7、邻里关系淡薄。如今在油田的居住环境都是单元房, 许多家庭住在一个单元互不相识, 邻里关系非常淡薄。

二、广泛宣传发动, 提高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油区的认识

油田各级女工组织要以家庭为阵地, 以女工为主体, 广泛开展“和谐油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鼓励和引导广大女职工积极树立现代家庭观念, 改变过去一些陈旧思想。崇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进家庭和睦、油区和谐。

1、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和谐油区应有的基本内容。

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深刻道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赋予了家庭重要的地位。

2、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和谐油区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

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调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 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油区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明家庭新模式, 从而提高文明家庭创建水平。

三、围绕三个立足点, 大力创建和谐家庭

1、立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新《妇女权益保护法》、新时期女工“四自”精神和新《婚姻法》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油田广大家庭成员牢固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规范, 明确是非善恶, 提高油区每个家庭的社会公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

2、立足和睦的家庭关系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如果千千万万个家庭给社会、油区传递了健康的情绪, 就有助于社会、油区的健康稳定;相反, 则会给社会和油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3、立足工作创新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一是载体创新。要充分发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打造和谐家庭建设的品牌。二是理论创新。要切实加强家庭理论研究, 深刻分析现代婚姻家庭变迁的成因与趋势, 关注当前婚姻家庭领域的突出问题, 及时了解掌握情况, 提出对策建议, 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三是机制创新。要有效整合家庭工作资源, 探索建立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积极为开展和谐家庭建设工作创造条件。

四、加强领导与协调, 增强和谐家庭创建的实效

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过程中, 油田女工组织应从实际出发, 按照“凝聚女工、带动家庭、联动油区”的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切实履行职能, 动员女工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建设。

1、要促进女职工在创业再就业中实现新发展。

要倾情为下岗女工和困难女工排忧, 为她们提供培训平台和就业岗位, 激发她们大胆创业的勇气。

2、要着力提高妇女参与油田发展的综合素质。

各级女工组织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群体开展多层面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女职工的职业技能,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女职工队伍。

3、要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建设系列活动。

女工组织要把先进文化的理念贯穿在具体的工作之中, 坚持以人为本, 以美德教育人、以亲情感化人。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评比表彰活动, 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家庭文明的创建活动, 努力营造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4、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各级女职工组织应着力于把科学健康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油区千家万户, 教育家庭成员形成艰苦朴素、爱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坚持科学消费、健康消费。

5、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各级女工组织对造成家庭不和谐的种种因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尤其对来信来访和群众反映的侵犯女工权益的现象要依法进行处理或调解, 把矛盾消灭于萌芽、化解在基层。

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和油区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其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必须以人为本、常抓不懈。

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篇8

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家庭伦理道德是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其目的在于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建设和谐家庭,以家庭道德要求去处理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从而以和谐家庭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设和谐家庭,关键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一是夫妻关系的民主平等。一切家庭关系都是以夫妻关系为中心展开的,因此,建设和谐家庭,首先是建立以男女平等为前提的互敬、互爱、互让、互谅的夫妻关系。二是亲子关系的民主平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关系的民主平等,是社会主义现代家庭的本质要求,也是亲子关系和谐的重要前提。因此,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必须注重亲子关系的民主和平等价值的实现。三是其他家庭关系的民主平等。实现兄弟姐妹、婆媳、姑嫂等其他家庭关系的民主与平等,也是家庭关系进步和家庭和谐的重要内容。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和谐美满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自由、平等、健康、全面地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和谐是构成社会和谐的基本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伦理道德在家庭中起着调解家庭矛盾,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增强家庭团结的多重作用。和谐的家庭往往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带,因为和谐家庭就像不断净化水质的过滤器,用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来约束家庭成员的言行,积极充当好各自的家庭角色,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促进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中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的变革、社会结构深刻的变动,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多元的价值观正不断冲击着传统道德下的中国家庭,影响着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婚姻关系稳定性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婚姻家庭出现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如轻率离婚比率有所上升,有关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家庭离婚率不到5%,而现在竟达到25%,婚外情泛滥,家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空巢家庭的出现,使家庭亲情关系淡化,家庭教育弱化,家庭伦理道德受到严重挑战,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子女教育重智轻德。目前,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一些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为他们设计将来,错误地认为只要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影响了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阻碍了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孩子道德人格的缺失,给其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第三,家庭中代际关系失衡,出现“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倾向,家庭中的长幼关系出现了尊卑错位,一些家庭尊老爱幼的责任相对淡化,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现象,如不顾条件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要求,而忽视了对子女道德品德的教育,致使许多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相反老人的物质和精神赡养退到次要地位,“啃老”、弃老、虐老现象突出,亲情纽带松弛,家庭伦理道德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第四,虚拟网婚使一些家庭背离正常的家庭伦理,增加了婚姻的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场信息革命已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學习方式。然而,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和谐社会中正日渐凸现,并引发了网络失范行为,对传统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产生了很大冲击。

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

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承载着社会赋予的伦理道德教育责任,家庭道德教育是个体道德化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合格道德活动主体的关键环节。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而对当前家庭伦理道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审视和价值引导,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伦理道德缺失问题,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引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当前,家庭领域的道德建设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我国家庭伦理道德中的价值观念良莠不齐,价值矛盾相互激荡。与此同时,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滋长蔓延,严重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引起家庭道德的滑坡。因此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婚姻家庭建设,加强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研究,倡导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思想和原则,具有时代特点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并解决婚姻家庭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和谐家庭建设的各项工作。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才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突出和谐家庭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要充分利用传统的道德资源,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发掘蕴涵于传统家庭伦理中的道德资源,促使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现代转型与构建新的家庭伦理道德的紧密结合,从而发挥家庭伦理机制的调节功能,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保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也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家庭伦理道德,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不仅可使千万个家庭和乐融融,而且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促进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家庭成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谐。抓好家庭道德教育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正确价值取向、作出正确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因而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帮助每个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以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营造出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缩影,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和谐的一种体现,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生活的真实反映。加强家庭美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当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所具有的重要社会价值,正越来越被社会广泛接受,而家庭伦理道德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也被普遍意识到,为此,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提升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社科部

编校:王 姣

上一篇:工会意见及建议下一篇:组织部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