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庭建设(精选12篇)
和谐家庭建设 篇1
一、开展廉洁家庭建设, 构建家庭“互廉网”的重要意义
1、建设廉洁家庭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是亲情维系、文化价值观念传承和每一个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履行公仆义务的同时还身兼着父亲、丈夫、儿子等多重角色。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很多违纪违法分子把罪恶之手伸向了干部们的家庭, 采取“夫人路线”、“公子外交”, 将领导干部引向犯罪深渊。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天津市原政协主席宋平顺, 这些鲜活的人物, 血淋淋的案件背后都是与其家庭助贪、谋权营私有着重要关系。由此可见, 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把好家庭这个重要关口, 使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相互教育、相互勉励、相互影响、相互监督, 对于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预防和抵制腐败的自觉意识, 消除滋生腐败的负面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在2005年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与家庭美德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可见, 建设廉洁家庭, 推动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建设廉洁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廉洁文化工程需要每一个廉洁家庭共同打造, 同样, 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需要无数幸福美满的家庭去一起营造。翻开厚厚的案例, 贪污受贿, 腐败堕落造成多少家庭悲剧, 妻子被遗弃, 子女受歧视, 父母成孤老, 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发展。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加强领导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 为中心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构建和谐的疾控中心氛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构建家庭“互廉网”过程中的经验
1、坚持定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配偶话廉政”座谈会
座谈会是了解情况、开展教育最直接的方式。发挥家庭助廉作用, 加强沟通很重要。中心定期向领导干部的配偶、家属通报单位发展情况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及领导干部在工作岗位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并及时向家属提醒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要求干部家属做到“三把关”、“四过问”。“三把关”即对家里送礼者把住入门关, 对有人邀请娱乐时把住自律关, 对有人宴请时把住吃请关。“四过问”即当爱人的收入反常时问清来源, 当爱人结交朋友时问清身份来历, 当爱人带回礼品时问清谁送的, 当爱人不回家吃饭时问清谁在请。座谈会上, 希望家属们对领导干部们在事业上多一份支持, 在感情上多一份温暖, 在生活上多一份理解, 在廉洁上多一份把关, 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集中精力, 全身心投入工作, 做一个好领导、好家长。座谈会温馨的气氛也得到了领导干部家属的认同和好评, 纷纷争当“廉内助”, 积极发挥家庭助廉作用, 共同建设廉洁上进好家庭。
2、坚持开展“小眼盯大眼, 争当小卫士”主题活动
家庭监督是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关键。我中心开展的“小眼盯大眼, 争当小卫士”主题活动, 让领导干部的孩子与廉洁文化一起成长, 让领导干部成为子女们监督的对象。给青少年们讲述腐败和赌博对社会、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 引导孩子们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坚决反对腐败, 从小养成爱护公共财产, 不贪不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争当家庭反腐禁赌“小卫士”。这项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更得到了中心广大职工的好评, 纷纷表示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
3、坚持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短信向广大党员干部及家属发送廉洁从政的警言警句
教育必须潜移默化、持之以恒才能更加有效。坚持给领导干部及家属发送廉洁从政的警言警句, 让领导干部能够经常得到提醒, 受到教育。在春节可以发送“清清廉廉, 幸福年年”之类的富有人情味的“温馨提示”, 向每位领导干部送去节日里问候时, 同时, 对廉政工作提出要求“希望您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牢记两个务必。”提醒领导干部, 年关也是廉关, 过节莫忘廉洁, 要珍惜家庭的幸福美满!
指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开展廉政教育进家庭, 筑牢家庭“防腐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要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工程中, 筑牢反腐第一线, 构建清廉和谐风, 为打造幸福美满的和谐家庭、构建繁荣稳定的现代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和谐家庭建设 篇2
著名风水专家为你提供了以下十条风水法,看看哪种适合你。
方法1:卧床前面不可对镜子。因镜子具有反射力,如对着床,会造成人精神恐惧,易做恶梦,影响夫妻感情。
方法2:在客厅的角落,养只红色或粉红色系的鱼,这尾每天在你们面前游来游去的鱼,就是触动彼此欲望的催化剂。不过,这要根据命主的喜用,命理喜水的可用,否则不可用。方法3: 卧室光线宜舒适柔和。太暗的光线,容易让你的爱情失去光采,太亮的光线,容易让两性的相处增加磨擦。
方法4:卧室的布置宜整洁雅致,杂物不宜过多,可以增加浪漫的情调。
方法5:床头左右两边不宜有桌角、柜角冲头、颈,否则会招来煞气,致使心情难安,夫妻反目,感情破裂。
方法6:主卧室不宜太大。因为卧室太大、太亮,窗户太多,风水之气容易淡散,阳气不足,孤虚之阴气则生,阴气多,则夫妻感情易冷却、不睦、争执。反之,气聚,则气场旺盛,夫妻情浓恩爱。
方法7:在枕边放个和你生肖相合的玩偶(男左女右),例如属马的就放羊,属虎的就放猪(组合为:鼠配牛、虎配猪、兔配狗、龙配鸡、蛇配猴、马配羊),有了这个“性”运物,如果你再不“性”福也很难了!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和谐家庭建设 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08-02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适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家庭作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自然也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国以家为基,人以家为根,每个人都出生在家庭,在社会中生存,最后又回归到家庭生活,不管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都与家庭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家庭具有如此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我作为一名妇女工作者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引领家庭建设,如何用积极态度和科学方法促进家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增强家庭意识,促进家庭全面发展
家庭以爱为基础,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共同体。高度的家庭责任感是促进家庭健康发展的基石,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有家庭责任感,共同对家庭进行维护、建设和发展。首先,要树立家庭建设的三种意识,一是家庭意识。家庭是每个家庭成员生活的栖息地、事业发展的根据地、喘息疗伤的安全地,为全体成员所共有、共建、共享。二是主动意识。面对繁琐占时的家庭事务,要把对家人的关爱落实到对家务劳动的主动承担上,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营造家庭家庭建设的良好氛围,切不可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三是奉献意识,温馨美好的家庭是大家共同努力付出的结果,但家庭建设时常会遇上一些选择,比如个人因为职业或发展等原因,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付出,因为他的发展往往会影响家庭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这是就需要对他做出让步,全力以赴的支持他、帮助他,促使他事业有成,进而带动家庭建设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努力培养良好的家风,家风是家庭一贯的生活习惯和处事风格,良好的家风是使人走向成功,在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更是家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良好的家风的形成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以德治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的核心准则,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以爱暖家。有爱才有家,家庭之爱体现在“忠”与“孝”上,“忠”是指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对家庭和亲人的担当,“孝”则在于传承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遵守社会公德,尽到为人子女、为人夫妇、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好公民。三是以学兴家,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一个家庭走向文明、走向成功的内在动力。培育人人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建设学习型家庭,这个家庭就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肯定会收获兴旺的未来。四是以廉保家,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考验着个人的意志,更危险着家庭的稳定,有些人的犯罪和失足,不仅是个人的身败名裂。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以对家庭负责的态度,当好家庭的“守门员”,做好配偶的“贤内助”,确保家庭平安。五是勤俭持家。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与以前艰苦年代的日子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也应该让每个家庭成员养成勤俭、文明、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再次,要做好家庭建设规则,家庭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虽不能与社会建设、单位建设相比,但也同样要制定发展规划。夫妻发展走向、职业选择、生养子女等大事都需要长期规划,一日三餐,家务劳动等小事需要短期安排。要使家庭这个系统工程顺利运行转,就要采取统筹兼顾的方法,通盘考虑家庭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
二、注重夫妻和谐,促进家庭协调发展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是又夫妻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夫妻是家庭的主体,两者的关系主导着家庭的走向,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决定着家庭的未来。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影响家庭全面协调发展的因素:一是夫妻平等。平等是夫妻和睦的核心,更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平等就是互相尊重,尊重则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夫妻相互关爱,关系就会和谐,家庭就会稳固。二是同舟共济。夫妻从组织家庭开始就成为了一个共同体,双方要共同承担家庭建设和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的义务,切不可坚持传统思想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狭隘僵化的家庭生活模式。同时,夫妻还应做到,当家庭处在逆境时,夫妻携手抵御风险,当好家庭的的掌舵人,在收获成功时,要明白个人的进步是夫妻以及家人共同拼搏的结果,应与家人共享。三是相互促进。夫妻在生活中要多帮助、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否则思想观念、社会地位等的差距拉大,容易导致夫妻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夫妻和睦、家庭和谐。四是重视子女。子女是家庭的接力棒,子女的成人成才关系着家庭发展的延续和质量。有人说,50岁以前是自己奋斗,50岁以后看子女发展,只有把子女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家庭建设才会后继有人。所以,只有一方面发展而不能另一方面发展,是不协调发展,只顾夫妻发展而不顾子女教育培养,是不全面发展,最理想的状态是夫妻共同发展,家庭全面发展,这样,家庭才能更稳固,夫妻才能走的更远。
三、重视子女培育,促进家庭可持续发展
夫妻的成长进步受到职业、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必然有着发展的局限。而子女作为家庭的新生力量,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承载着家庭兴旺的责任,可以说,子女的成长进步就是家庭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身为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家庭和家庭教育是相生相伴的,人生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家教如何,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建立民主温馨的亲情关系,使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感受爱、懂的爱、学会爱、付出爱。二是以德育子,努力塑造子女的完善人格。完善的人格是子女成长进步的基础,更是他们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家庭教育首要是以德育人,教育子女先做人、再做事。三是科学育子,坚持科学正确的教育方式,来自父母的夸奖和认可是孩子前进的最大动力,在子女的教育中不妨尝试一下赏识教育法,当孩子学习进步或取得成绩时,告诉他:“孩子,我为你感到光荣和骄傲。”当孩子遇到困难,信心不足时,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你一定行”。四是言传身教,做表率当好孩子的引路人。父母是子女的标杆,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你想让孩子做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那么你就要从孝敬你自己的父母做起,你想让孩子做一个诚实忠厚的人,那么你就要正直宽厚、处事公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孩子引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就是做好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家兴则国兴,家稳则国稳。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实现家庭进步的基石,一个实现了夫妻全面协调发展、子女可持续发展的家庭好比一个等边三角形,最稳定、最和谐、也最有希望和发展前途。全国有28亿个家庭,我厂有1200多个家庭,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建设,以家庭的“小安”促进社会的“大安”,以良好的家风影响社会民风,以家庭和谐带动社会和谐,相信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每个家庭都会达到自己理想的期望。让我们携手共建美满和谐的家庭,共创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
家庭教育和谐氛围建设的研究 篇4
一、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离不开家庭的和谐美满
家庭的教育氛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在和睦、幸福、互助、互爱的家庭中, 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暖、快乐、有安全感, 情绪开朗、性格活泼, 能热情关心他人, 敬爱父母和尊重长辈。相反, 在家庭关系冷漠、紧张、争吵不断、纠纷常起的家庭中, 孩子焦急恐惧、郁郁寡欢, 缺乏安全感、自信心, 往往变得性格暴躁、敌对、孤僻、胆小, 对人冷漠, 摧残小动物, 进而心灵受到创伤, 阻碍身心的正常发展。
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感受到父母教育的力量, 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 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 从小爱父母、爱家庭, 在学校中爱伙伴、爱集体, 将来爱人民、爱祖国, 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 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 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和谐美满的家庭里孩子和父母相处得其乐融融, 孩子和父母间不会有什么隔阂, 不会有什么隐瞒, 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时, 或有心事时才会肯坦诚地和父母交流沟通, 这样父母随时都能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能用有效的方式和办法及时去解决孩子的内心顾虑和困难, 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快乐生活。
二、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需要父母的尊重、理解、信任
家长要尊重孩子。没有对孩子的尊重, 家长和孩子之间就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家长来说, 要尊重孩子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各种各样的意见, 不要总把他们当作小孩看待, 甚至任意打骂、体罚孩子, 完全把孩子视作家长的附属品。在生活中, 家长可以有很多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基本尊重, 比如面对微笑和孩子一起交流, 试着和孩子坐一起做一次心与心的平静交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 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当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尊重时, 就会从心理上拉近与家长的距离, 使得双方的关系处于一种良好的互动状态。家庭教育中最好多与孩子讲道理, 心与心地进行交流, 因为有些孩子比较叛逆, 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从而造成与家长关系紧张的局面。
家长要理解孩子。陶行知说过:“教育儿童, 就要揣摩儿童的心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这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家长要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从容地解决问题, 从而避免与孩子之间出现不必要的误会而导致关系紧张。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了解孩子的情绪起伏、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 他们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期, 思维还不够成熟, 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 很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因此, 家长只有充分理解孩子, 才能针对孩子所出现的问题, 对症下药。所以, 家长应该尝试以孩子的观念去看周围的世界, 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 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要信任孩子。有些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 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殊不知这样一来却使孩子独立性差、自理能力差。因此, 家长应该敢于相信自己的孩子, 相信他们的能力, 相信他们的勇气, 相信他们的智慧。家长可以在适当情况下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甚至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放”孩子去探索, 锻炼他们的能力。比如学校开展的郊游等集体活动便是家长“放”孩子的一个好时机, 也好似考验家长敢不敢“放”、肯不肯“放”的试金石。只要家长敢于适当地“放”, 那么必将发现孩子可以发展得更好!而这对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父母有了对孩子有信任, 就要尊重孩子的医院, 让孩子有对于家里的事务, 有发言权和参与权, 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他在家里是受重视的, 从而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 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对于父母来说, 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父母尊重孩子, 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 人都是相互的, 学习的也只能是自己眼前最亲近的父母, 所以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只有孩子得到父母的尊重、信任, 孩子才会大胆、毫无畏惧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三、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应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 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 对子女的教育不仅要言传, 更要身教。父母应该做到乐观进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 营造言传身教的氛围。
首先, 家长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留心国家大事, 言谈举止与国家的命运、前途同喜同悲, 培养孩子爱国情感。在平日的生活中, 可与孩子一起看电视、阅读书籍等, 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跟孩子讲述一些我国的历史发展, 培养孩子爱国情感, 从小就帮助他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其次, 生活水平的提高, 区别真、善、美和假、丑、恶,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在这样激烈竞争的时代, 作为家长更应多加地丰富自己, 充实自己的大脑, 多看书多读报, 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水平, 增加自己政治经济、天文地理、艺术等知识, 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只有家长丰富了自己, 才能去进一步地去教育孩子。家长的博学是孩子很好的奋发向上的动力, 会自觉地加强锻炼, 提高自己, 向家长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在言传身教这一方面, 父母必须要做到言行如一, 这才更能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父母首先一定要是自己先做到, 切忌太过随便, 否则, 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骗一样, 把说话做事都当作儿戏对待, 不认真负责, 以后对诚信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早期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言传和身教这两方面都不可缺少, 并且要统一, 这样对孩子才能受益终身。
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大多时间实际上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样一来家庭为他营造的一个良好环境对于他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并非装潢豪华, 设备齐全, 准备一个书桌一个固定的学习角, 为孩子提供必须的文具用品等等, 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就非常地便于孩子学习。还可以多种渠道对孩子进行熏陶和影响, 如多让孩子看有益图书, 多收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传播准确地信息等等。
假若孩子是进行正当的学习, 家长就不要去过多地打扰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在认真学习, 家长就在一边絮絮叨叨, 一直教导, 自以为是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却不知这样会打扰孩子正常的学习思路, 扰乱了孩子安静的学习气氛, 影响孩子的情绪。还有的家长心疼孩子, 看着孩子学习, 不断地送去吃的, 希望给孩子补充营养, 提高学习效率, 其实这样真正是打断了孩子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思路。
在家里要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离不开家里任何一位成员的配合与理解, 例如可以在孩子的书桌前为他制定好相关的计划以及课程表, 还有时常地对他的物质激烈, 有时也能激起孩子对学习的不小热情, 此外成员的生活要有秩序、有规律, 讲究有张有弛, 舍得为家庭付出, 为孩子付出, 建构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互沟通, 相互理解, 而且还要父母还要自觉学习, 努力钻研精神, 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感染孩子。
此外, 我们可根据孩子的兴趣, 家长自己订阅一些相关的期刊杂志。茶余饭后家长翻看翻看, 一方面自己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以便日后有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与交流, 这对做孩子的榜样、促进孩子的孩子的学习、促进亲子情感的交流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平时, 我们还注重与孩子平等交流, 互相商讨, 建立亲子关系和谐融洽的民主型家庭。
总之,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和品德发展, 父母的尊重、理解、信任能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的以身作则能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生活习惯, 能自制、负责任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能启迪孩子的智慧, 扩大文化视野。只有各个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保证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 所以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 作为家长必须多面注意、事事留心。这样对身心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 使孩子能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 为未来的成长就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确是创造幸福人生、保证全面发展的基础, 也是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
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酝酿一种和谐的、充满教育气息的家庭氛围, 对子女身心的健康发育成长相当重要。家庭教育和谐氛围是长期积累而成的, 是一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因素, 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 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创造一个良好而又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和谐家庭建设 篇5
汇报材料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小康是社会小康的前提。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为落实七师工会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小康家庭”的活动要求,北方集团工会努力营造创建氛围,提高广大员工参与“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扩大“和谐小康家庭”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创新载体,提升创建水平,不断推进“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齐抓共管,凝聚“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合力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我们把“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各单位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抓好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搞好家庭美德教育,将家庭的平安和谐与稳定列入首要工作内容,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和谐小康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情况,依据本单位实际,及时修改实施方案,确保了一方稳定,推动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层层发动,抓好队伍。以女工组织为依托,坚持“自愿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原则,吸收女职工参加,在全公司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教育等教育活动。在各单位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二、严格把关,保证“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
“和谐小康家庭”评选范围本公司所有职工家庭、被公司录用的合同工家庭都可参与评选。
活动实施首先由职工家庭提出申报“和谐小康家庭”要求,所在单位按照评选条件考核初评,经所在单位“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初评,最后由公司“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组织领导机构评定、公布,并通过公开形式授牌表彰。
三、结合实际,增强“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在各单位开展了“平安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利用“企务公开栏 ”建立了“和谐小康家庭”公示栏,引导社会风气,促进家庭道德建设,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将家庭美德落到实处。
四、形式多样,推动“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广泛开展动员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横幅等宣传“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意义、目的、要求等,使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活动家喻户晓,让每一个家庭都了解“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的标准,开展活动的意义,自身努力的方向,组织动员所有家庭都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立足本单位实际工作,扎实开展好活动。
(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家庭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科学生活方式。从2011年2月开始到2011年9月我们利用工会宣传日活动开展
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三)文化与文体活动。
为活跃员工的文化、文体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的团结,开展了庆“三八”妇女座谈会、健康知识讲座、拔河比赛等活动,广大家庭成员既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又是教育者和受惠者。许多员工反映,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性格开朗了、心胸豁达了、家庭成员的关系融洽了、家庭更加温馨和谐了。
构建和谐 家庭幸福 篇6
和谐家庭大体应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能相互支持;在家庭里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家人共同分担家务,可以互相表达感激、赞赏之情,感觉彼此亲近、和睦,相互尊重隐私;家庭中充满幽默、欢乐的气氛;夫妻相敬如宾,互相肯定、支持;家庭使孩子有成长的机会,孩子有一个可以回忆的快乐童年等。和谐家庭应是生活气氛宽松民主,家庭取向健康积极,成员之间互助奉献、和睦友爱、尊重理解、充满活力的新型家庭。
构建和谐家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建立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主体,起主导作用,是一个家庭保持完整的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决定性因素。要“家和”,首先要夫妻关系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家庭生活走向和谐。
其次,要与子女建立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亲子关系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的关系,也就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充满亲情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子女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快,有话愿意和父母说,会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
第三,要与老人建立和谐融洽的代际关系。代际关系是指两代人之间的关系。中青年夫妻与老人之间的代际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变得越来越突出,它对于两代人的心理协调,促进两代人乃至第三代人的感情融洽,造就家庭协调和睦的生活气氛十分重要。
和谐家庭建设 篇7
一、和谐家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推进, 职工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向。家庭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呈多样性, 出现了一些需要引导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在:
1、“重男轻女”思想尚未根除。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 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幸福和稳定。
2、家庭暴力时有发生。
在个别家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现象。打骂虐待家庭成员, 婚后性虐待, 家庭长期冷战等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
3、家庭伦理道德失衡。有的已婚夫妻搞婚外恋;有的热衷于电脑网络配对, 精神背叛, 对现实夫妻关系不感兴趣等。
4、家庭教育难奏效。
一是子女教育难。独生子女有独特的优越感, 加上不法经营的网吧等社会环境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优化, 导致部分青少年误入歧途;二是家长学习难。许多成年人工作、结婚后, 学习积极性不高, 没有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得过且过。
5、赌博风气盛行。
有些家长喜欢赌博打牌或沉溺于买彩票等, 给社会治安和家庭和谐平安带来很大隐患, 直接影响到家庭安全和社会稳定。
6、互敬互爱氛围不浓。有的夫妻吵闹、婆媳不和;有的不尊老爱幼, 不愿赡养老人;有的家庭成员之间缺少交流沟通等。
7、邻里关系淡薄。如今在油田的居住环境都是单元房, 许多家庭住在一个单元互不相识, 邻里关系非常淡薄。
二、广泛宣传发动, 提高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油区的认识
油田各级女工组织要以家庭为阵地, 以女工为主体, 广泛开展“和谐油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鼓励和引导广大女职工积极树立现代家庭观念, 改变过去一些陈旧思想。崇尚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进家庭和睦、油区和谐。
1、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和谐油区应有的基本内容。
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深刻道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赋予了家庭重要的地位。
2、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和谐油区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
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取向、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民主协调的家庭氛围为主要内容, 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油区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文明家庭新模式, 从而提高文明家庭创建水平。
三、围绕三个立足点, 大力创建和谐家庭
1、立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新《妇女权益保护法》、新时期女工“四自”精神和新《婚姻法》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油田广大家庭成员牢固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规范, 明确是非善恶, 提高油区每个家庭的社会公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
2、立足和睦的家庭关系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如果千千万万个家庭给社会、油区传递了健康的情绪, 就有助于社会、油区的健康稳定;相反, 则会给社会和油区带来不稳定因素。
3、立足工作创新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一是载体创新。要充分发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打造和谐家庭建设的品牌。二是理论创新。要切实加强家庭理论研究, 深刻分析现代婚姻家庭变迁的成因与趋势, 关注当前婚姻家庭领域的突出问题, 及时了解掌握情况, 提出对策建议, 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三是机制创新。要有效整合家庭工作资源, 探索建立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积极为开展和谐家庭建设工作创造条件。
四、加强领导与协调, 增强和谐家庭创建的实效
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过程中, 油田女工组织应从实际出发, 按照“凝聚女工、带动家庭、联动油区”的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切实履行职能, 动员女工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建设。
1、要促进女职工在创业再就业中实现新发展。
要倾情为下岗女工和困难女工排忧, 为她们提供培训平台和就业岗位, 激发她们大胆创业的勇气。
2、要着力提高妇女参与油田发展的综合素质。
各级女工组织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群体开展多层面的教育培训, 不断提高女职工的职业技能,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女职工队伍。
3、要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建设系列活动。
女工组织要把先进文化的理念贯穿在具体的工作之中, 坚持以人为本, 以美德教育人、以亲情感化人。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评比表彰活动, 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家庭文明的创建活动, 努力营造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4、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各级女职工组织应着力于把科学健康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油区千家万户, 教育家庭成员形成艰苦朴素、爱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坚持科学消费、健康消费。
5、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各级女工组织对造成家庭不和谐的种种因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尤其对来信来访和群众反映的侵犯女工权益的现象要依法进行处理或调解, 把矛盾消灭于萌芽、化解在基层。
和谐家庭建设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和油区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其实现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必须以人为本、常抓不懈。
和谐家庭建设 篇8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和谐家庭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经济经历了转型, 我国的家庭建设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以前的家庭观念慢慢退化, 但是, 新的家庭观念却没有及时建立, 并且我国的家庭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相应的引起了社会人们的重视。本文在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对和谐家庭建设进行引导的同时, 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运用有效的方法对我国的家庭问题加以解决, 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家庭。
一、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基本内容
1、爱情是婚姻家庭道德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曾经阐释出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存在的虚伪和堕落感, 以此来深入阐述将来爱情会是婚姻家庭的道德基础。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视为金钱交易, 体现不出其他的联系, 只存在利己主义。将个人的尊严践踏, 甚至是用于交换, 形成一种缺少良心的贸易。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婚姻和家庭的道德基础绝不是单纯的金钱关系而应该是爱情。因此, 我们应该意识到, 以爱情作为基础的婚姻或者家庭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着无法估计的现实作用。
2、父母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我们应该都知道, 家庭是个体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导师, 父母的知识能力与教育观念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现今婚姻家庭生活的最重要的连接点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涉及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问题上, 马克思与恩格斯重要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在进行教育培养方面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有些父母主张将子女送入工厂让他们成为赚钱的机器, 并不是让他们获得学习的权利。由此可以看出, 父母不同的教育观念对孩子能力的激发有着不同的影响, 可以总结出, 父母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3、家庭的存在不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家庭的存在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也受生产模式的制约, 却不以阶级的意志为改变。家庭也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 在这种关系的家庭当中容易造成家庭的解体问题, 它并不影响家庭的仍旧存在。生活的生产体现在自然与社会两种关系中, 社会关系是指群体之间的配合。因此, 一定的生产方式一定与当时的社会阶段的发展相对应, 社会状况受生产力的制约。
二、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对策分析
1、重视家庭文化建设的平衡发展
家庭是人类繁衍的一种基本的组织方式, 家庭和谐是家庭应该处在道德氛围中并且具有浓厚的亲情感。对于和谐家庭的建设不单单是要求物质上的满足, 还涉及道德文化的提升。家庭中道德文化素养的水平有关个体自己事业的发展, 也与家庭幸福美满和社会的稳定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为和谐家庭的建设有着积极地影响。
(1) 继承和弘扬有益的传统家庭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 这些积极成分对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注重婚姻家庭的所受的责任与义务。建设和谐社会, 就应该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代精神的传播需要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加以继承与创新, 形成适应和谐家庭建设的现实需要。
(2) 借鉴西方家庭文化的积极成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方文化不断融入中国, 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面对西方文化时我们应该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对待, 有些东西也是我们所积极倡导的, 符合我国的现实要求。但是有一些成分可能有些偏颇, 我们可以经过扬弃之后进行应用。总之, 对于任何国外的文化, 都应该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去分析, 相互借鉴, 促进共同发展。
2、形成正确的和谐家庭观
(1) 遵循平等互爱的原则。马克思的家庭观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阐述的, 在这种条件下, 家庭只存在情感与精神的功能。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 家庭应该是爱情的目的, 是情感的寄托。家庭式婚姻与爱情的统一, 是成员之间爱的避风港。成员之间要学会相互关爱对方, 将每一份渗透到家庭生活当中。
(2) 应注重家庭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与恩格斯所提倡的家庭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人们往往注重自己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自身对家庭与社会应尽的责任,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要求人们发挥自己的作用, 为和谐家庭的建设贡献力量。在家庭中形成平等互助与团结友爱的氛围。
3、对家庭成员进行友善的沟通, 营造温馨气氛
(1) 对夫妻之间的感情进行维护与加深。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 相应的年轻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 经常为工作奔波操劳, 对婚后的生活大多表现的相对消极。夫妻之间的感情对家庭和谐的程度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 夫妻应该相互信任与关爱, 及时沟通, 营造温馨的生活气氛。
(2) 尊重与孝敬长辈。由于社会的转型, 家长的权威相对下降。所以出现部分年轻人不尊重长辈的现象。敬老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家庭中却出现认为老人是他们生活的负担, 不但在物质方面不给予赡养, 而且有时辱骂他们。其实, 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的精神, 孝敬长辈, 这样家庭才会和谐。
(3) 对孩子给予合理的爱。独生子女现今越来越普遍, 父母对孩子的更多的成为溺爱, 虽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但是父母应该端正爱的程度, 合理的给予他们爱,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更不应该使用强制手段来管理孩子, 要为孩子树立积极地榜样, 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结束语
和谐家庭的建设, 不但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且对社会的不断进步有着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和谐家庭的构建, 需要借鉴马克思与恩格斯家庭观的积极成分, 并且结合我国现实国情, 对和谐家庭建设的对策进行深入的探索, 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创造有益的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民主公正并且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提供了前提。
参考文献
[1]刘达临.社会学家的观点中国婚姻家庭变化[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浅谈建立和谐家庭 篇9
一、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阐释
家庭伦理道德是指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原则与规范。家庭关系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 由此发生上至父母下至子女及相应的一些亲属关系。家庭道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里有着不同的内容。现时就应做到:夫妻相爱, 志同道合, 这是维护家庭道德的关键。尊敬和赡养老人, 抚养和教育子女, 尊重家长, 爱护弟妹等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讲家庭道德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父慈子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在传统的家庭伦理中, 亲子伦理是最基本的伦理关系, 甚至被视为比夫妻、兄弟关系更为重要的家庭关系。“父子兄弟夫妇, 人伦之大。一家之中, 惟此三亲而已父子尤其本也。” (张履祥《训子语》) 传统家庭伦理强调的父慈子孝, 即注重子女对长辈行“孝”, 也强调长辈对子女的抚养、关心和爱护。“慈”的内涵很丰富, 主要包括养子、爱子、教子等方面。“孝”的内涵主要有孝养、孝敬、孝顺等。孔子说:“为人父, 止于慈。” (《札记·大学》) 父慈就是父对子物质上的供养、满足, 精神上关爱、呵护, 对子女承担起抚养教育的责任。父母对子女施以“慈道”, 子女对父母则要尽以“孝道”。正因为“父慈”, 所以“子孝”, 子女要赡养父母, 是理所应当的责任与义务。百善孝为先, 父慈子孝是在儒家家庭伦理中优秀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 是对父子伦理的根本要求, 也是家庭道德规范的最主要方面。只有在家庭道德中修以慈孝, 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有序的和谐家庭。兄友弟悌。兄友弟悌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又一重要内容, 它体现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主要是指兄弟间的团结友爱。兄弟团结友爱是家庭和睦、家道昌盛的重要标志。颜之推说:“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 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 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 至于九族, 皆本于三亲焉, 故于人伦为重者也, 不可不笃。兄弟者, 分形连气之人也, 方其幼也, 父母左提右絮, 前襟后裾, 食则同案, 衣则传服, 学则连业, 游则共方, 随有悖乱之人, 不能不相爱也。”《颜氏家训·兄弟》中说:“兄弟姐妹乃手足同胞”, 是家庭重要的亲缘关系。悌就是处理兄弟关系的行为规范, 它的具体内容是指兄友弟恭。“友”是兄对弟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兄长要爱护、关系弟;“恭”是弟对兄的道德规范, 它要求弟对兄敬从、恭顺、谦恭而有礼。在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中, 相对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而言, 兄弟关系具有更多的平等因素, 其道德规范包含着更多的合理因素, 应在现代家庭以及社会中加以发扬。
夫义妇顺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关键。在我国古代社会里, 人们对于夫妻之间的道德关系是十分注重的。《礼记·婚义》中说:“婚礼者, 将以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矣。故君重之。”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没有夫妇之间的婚姻便没有后代的延续, 夫妻关系是各种家庭关系的基础, 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夫妻关系中, 丈夫处于主导地位, 妻子处于服从的地位, 是一种主从关系。在现代社会对这样的制度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当然在传统的夫妻伦理中也有许多值得歌颂的伦理准则, 比如夫妻之间互相尊重, 相敬如宾, 同干共苦等。这些合理的因素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孔子说:“父子笃, 兄弟睦, 夫妇和, 家之肥。” (《札记·礼运》) 传统家庭伦理十分强调夫妻合义而顺, 男女婚配要考虑双方的性情和修养是否般配, 追求“夫妇和顺, 相敬如宾”,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注重夫妻双方的互敬互爱, 以求家庭和谐。
二、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的谐理念
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中的转移倾向。婚姻和家庭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缔结了婚姻关系就意味着家庭的成立。然而作为婚姻主体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影响着家庭关系的和谐。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择偶标准和恋爱方式多样化。在社会转型期前, 青年择偶一般都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作为主要标准, 明显表现出以家庭利益为转移的倾向。然而现在的青年男女双方在择偶标准上更注重个人条件。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和婚姻自由理念的倡导, 青年人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注重个人条件, 个人素质, 把双方的感情放在首位。二是性观念较为开放。性是婚姻的自然基础, 满足性需求是人们结成婚姻建立家庭的一个内在动因。传统社会对性的看法是性行为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 忽视其在婚姻中的地位。三是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市场经济带来了平等、自由观念, 反映在婚姻家庭中, 夫妻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愿望, 更加注重个性的和谐, 强调爱情是婚姻的重要构成部分。青年人的家庭经济观主要表现在夫妻双方在各自财产的支配权上, 夫妻之间有平等的财产分配权、继承权, 注重在经济地位上的平等。同时, 在家庭消费方面, 青年人主张夫妻双方有平等的财产支配权。青年人的生育观已经摒弃了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 大多数青年人认为生育一个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代的教育上, 当然也有青年人为了自我的个人实现以及看到了婚姻家庭中的不和谐现象选择了不生育孩子, 以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目的。总体上, 当代青年人的家庭道德观有其进步的因素, 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旧思想, 更加注重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爱情婚姻等合理的家庭道德观念。转贴从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伦理分析之中, 根据当代青年家庭道德观的特点, 可以看出家庭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由自由恋爱引起的婚外情, 由性开放引起的婚前性行为等。这些弊端要求青年人要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
首先在婚恋观上要端正恋爱态度, 提倡文明交往。新时期的恋爱道德要求人们在恋爱中志同道合, 共同发展。真正高尚的爱情和婚姻不仅是异性的吸引, 更重要的是情操和志趣以及心里的一致与和谐。同时要求青年人要文明交往.要遵守社会公德, 不要对他人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包括现代的恋爱不文明现象、婚外情、第三者等。其次是在家庭经济关系上。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一些青年人将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准则运用到家庭中来, 如婚前财产公证还有“啃老”方式等。这是对我国传统家庭道德的一个挑战, 在新时期我们要公正和合理的处理家庭中的经济问题, 严格遵守“孝”的原则来处理在奉养老人方面的经济问题, 以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在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的同时要大力弘扬“孝”的传统文化。最后在生育观方面。青年人要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 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尤其是关注下一代的道德培养, 减少社会问题少年的出现。
三、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
继承和发扬中西方的家庭美德。我们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要大力倡导新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传统美德建设, 重视家庭道德的培养, 这对新时期家庭道德规范体系的重构有很大的价值。同时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的人格平等、婚姻自主、平等相待的观念和原则都加以结合。同时, 也要吸收西方的合理成分, 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反映在家庭道德上, 就要求婚姻自主, 主张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建立家庭道德规范体系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每个成员在家庭里担当好自己的角色。既要有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又要继承传统美德;既要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 也要注重个人责任的展示。家庭是我们相互依存、满足情感需要的场所, 在家庭中我们获得家庭成员的爱戴, 也要有无私奉献的利他精神, 在家庭成员中获得平衡。
总之, 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互敬、互爱的家庭道德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建立。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 实现制度法律化和伦理道德化, 使家庭从情感和谐做起, 促进家庭和谐, 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 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和谐稳定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父慈子孝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 兄友弟悌是传统家庭伦理的重要内容, 夫义妇顺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关键。当代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 要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 端正恋爱态度, 正确处理家庭经济关系, 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构建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又要大力倡导新的时代精神, 促进家庭和谐, 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
家庭建档奇葩 装点和谐沈城 篇10
一、积极引导, 热情服务
2002年7月, 沈阳市档案局开展了以“建立家庭档案传承社会文明”为主题的“档案进家庭”活动, 将倡导、指导家庭建档作为行政管理职能的拓展, 列入档案部门业务指导的重要内容, 为广大百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家庭建档技术支持和服务。七年来, 全市树立2700个家庭建档示范户, 10个家庭建档明星户;举办家庭档案讲座、报告会3000余场, 参加人数20余万。2004年, 作为市委市政府向国庆55周年献礼的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之一, 沈阳市档案局举办了《沈阳市十万家庭档案珍藏展览》;2007年, 沈阳市档案馆新馆又举办了常设的大型家庭档案展览, 向市民免费开放。全市广大档案干部、社区干部对家庭建档活动投入了较大精力, 倾注了很多心血, 走千家进万户, 把档案知识和技术送到百姓家中, 成为全市家庭建档工作的生力军。
二、百姓欢迎, 热情参与
家庭建档作为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自2002年一经推出, 就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印连举老人, 自学档案相关知识, 自编教材, 义务为社区居民讲解《家庭档案意义及整理方法》20余场, 并邀请居民100多人到他家参观家庭档案, 被称为“名誉”档案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孙作树等在自家举办家庭档案展览, 请社区居民分批参观。书法家臧立君老人的家庭档案展览, 已有来自国内各地的2000余人参观。居民伍逢亨利用自己的80多本日记, 出版了《追赶人生》等4部书籍。居民徐君渠夫妇撰写了《牵手50年》等。丰富多彩的家庭建档活动, 丰富了百姓的家庭文化生活, 家庭档案为家庭成员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百姓盛赞, 家庭建档是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实事、好事, 家庭档案, 管理省心, 用时随心, 看时开心, 鼓舞人心。
三、领导重视, 媒体关注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2007年9月“中国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上的重要讲话中, 高度评价了沈阳市及其他地区在家庭建档工作中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盛赞家庭建档工作是中国档案工作者的一项创举, 是中国档案工作者对国际档案界的一个新贡献。主管副市长邹大挺同志多次深入市民家中进行调研, 听取市档案局家庭建档工作专题汇报, 出主意、定目标, 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并多次赴北京争取国家档案局的帮助、支持。市文明办、市妇联、市总工会、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密切配合, 积极支持。各地区和许多单位的领导对家庭建档工作也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和支持。随着家庭建档活动的深入开展, 家庭档案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 也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热点。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多篇家庭档案通稿被全国200多家新闻媒体采用;中央电视台2006年10月1日新闻联播用较长时间报道沈阳市家庭建档工作;辽宁电视台三位记者花了10整天时间, 采访20多个家庭, 编辑五集系列专题片《细说家庭档案》;《辽宁日报》于2003年、2006年两次整版报道我市家庭建档工作。《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北京青年报》、凤凰卫视、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沈阳市家庭建档工作。
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现场
四、效果明显, 影响巨大
2007年, 在沈阳市召开了全国家庭档案工作座谈会、举办了“中国·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 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推广了沈阳市家庭建档工作经验。全国家庭建档工作的第一个倡议书———《家庭建档·沈阳宣言》在沈阳市诞生。2002年以来, 上海、北京、天津、重庆、云南、新疆、河北、广东等全国26个省、市、区的近300批次2800多名档案同行来沈阳市考察家庭建档工作。2007年, 来自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70余名档案行政官员来沈阳市参观家庭档案展览, 盛赞沈阳市家庭档案工作。2008年, 应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市的盛情邀请, 沈阳市在俄罗斯成功举办了“中国·沈阳家庭档案珍藏展览”, 受到俄罗斯人民的欢迎, 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 这是中国档案界首次在国际上举办家庭档案展览。
沈阳市家庭建档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对于沈阳市260万户家庭来说, 这还仅仅是近6%, 家庭建档任重道远。国家档案局命名沈阳市为“全国家庭档案理论研究基地和管理示范基地”, 既是巨大鼓舞和鞭策, 也是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沈阳市档案局要坚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建档工作这项民心工程的组织领导, 不断开创沈阳市家庭建档工作的新局面, 使之在和谐沈阳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家庭理财如何“和谐生财” 篇11
生气时千万别谈金钱问题,平静后再说。对钱的问题有分歧时,双方要坦诚、平等、实事求是地好好讨论,把不满憋在心里,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列出个人与家庭未来的目标与预算,在协商中彼此妥协。最好选在没有财务问题压力的时候讨论,即使是双方各自开立帐户。假如希望将来能同时退休,那现在就需要协调彼此财务计划。
解决开立共同帐户或独立帐户的问题。只要双方同意,哪一种帐户都行,也可以你们合开第三个帐户,用来支付日常开销。夫妻要分析家用中哪些钱非花不可,哪些钱可花可不花,该省则省。
对方间或稍微挥霍一下,不要唠叨,你们都应该各自有点可以支配的钱。给家里每个成员一份固定零用钱,并规定零用的范围,勿与家用相混,让每个人都觉得捉襟见肘,备受约束。
不要在旁人面前批评对方用钱的方式。双薪家庭,不管是分用或合用,每月得有定量金额让双方个别运用。单一收入家庭,除了家用外,还得给对方部分金钱支配权。购买贵重商品前要跟对方商量一下。把必要的人情世故支出定个标准。定预算也许不易或不习惯,但不妨一试。
不必强制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储蓄,懂得怎么花钱过称心如意的日子,才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课题。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花用的原则不必跟别人比,只要行得通、不会引起争端就相当理想了。孩子要求买东西时,双方的立场要一致,以免孩子耍花样。
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路径探索 篇12
一、家庭德育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养成中的作用
1. 家长自身的品德对青少年学生的耳濡目染
家长是青少年学生心目中最早的偶像, 是第一任启蒙教师。父母的思想、品德、性格、兴趣甚至生活习惯, 都对子女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成为子女的模仿对象。
2. 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对青少年学生的潜移默化
家庭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摇篮, 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灵起着陶冶和净化作用。在和谐家庭人际关系的陶冶下, 青少年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则会造成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 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对家庭失去信赖, 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疾病。
3. 家庭环境氛围对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净化陶冶
青少年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 但辨别是非能力差, 意识较为单纯, 行为习惯尚未确定, 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父母的兴趣爱好、品性修养、言行举止, 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成为他们注意的中心, 同时也构成了无意识示范和暗示的家庭氛围。
二、当前我国家庭德育面临的困境
1. 德育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青少年学生产生价值观迷茫和个人主义盛行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 新旧价值观念激烈地交织、冲突着, 德育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变化更加剧了青
筅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张丽萍
少年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 加之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迎合了他们猎奇的心态, 由此导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不稳定性加剧。
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小社会”, 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具有最高权威。青少年学生除了由于血缘关系而对父母在情感方面产生特殊依赖之外,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给一些家庭带来深刻的影响, 有的学生的父母更多地关注“小社会”建设, 忽视了家庭作为社会基本构成单位的事实, 只注重对社会的索取, 很少奉献于社会。这种思想和言行在青少年身上潜移默化为个人主义、自私自利。
2. 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导致家庭关系呈对立化倾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不同主体间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尊重,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对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 日益产生尊重意识并渴望得到尊重。然而这一要求在传统家庭关系中却得不到满足, 部分子女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 由此家庭关系呈对立化倾向。家庭关系的对立化导致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尊重和理解, 缺乏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3. 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制约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养成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许多家长把是否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把辅导、辅助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 忽视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引导。许多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一技之长, 就能立足于社会。在这特定的背景之下, 部分家长偏重于子女的文化学习和智力提高, 往往忽视对子女优良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个性、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等的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普遍存在着生活上关心过多、学习上标准过高、思想上要求过低的倾向。
4.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导致青少年学生感恩意识缺失
传统观念中家长是家庭的主宰, 家长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不协调现象:重智轻德、只顾眼前利益;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等等。由于家庭教育中过度功利化, 很少提及感恩意识、感恩心理, 从而导致了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漠视。
5. 家庭教育不当导致青少年学生规则意识缺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 也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家长缺乏良好修养和自律精神, 只重视子女的智育发展, 忽视了其品德教育, 自由放纵或者错误地传递违反规则意识, 由此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规则意识, 撒谎、骄横、破坏公物等行为时有发生。
三、努力构建和谐家庭德育的路径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相互补充, 但不能彼此代替。只有以学校德育为主题, 家庭、社会德育为两翼, 形成德育合力, 才能发挥整体优化的德育效果。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 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只有家庭细胞的和谐、幸福才会带动整个社会系统的和谐发展。针对当前家庭德育面临的困境, 有必要积极构建和谐家庭德育, 提升家庭德育效果。
和谐家庭德育是指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 调控家庭德育场中各教育要素的关系, 使家庭教育的节奏符合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进而使家长与子女间的互动产生谐振效应, 促进青少年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家庭德育。和谐家庭德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的个性, 促进其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通, 促使其内在个性与外在关系的和谐契合, 实现其道德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和谐家庭德育应该讲究科学性, 注重可持续性, 彰显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家庭德育的和谐性, 凸显家庭德育的全面性。
1. 树立科学的和谐家庭德育观念
和谐的家庭德育观念应包括:科学的子女观、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父母观、科学的方法观。科学的子女观是和谐家庭德育观念形成、发展的基础性观念。只有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 家长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子女发展中应起到的作用, 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同时, 科学的发展观的确立, 有助于家长对子女进一步全面正确地认识。家长要正确对待自己在子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树立科学的父母观。此外家长在对子女发展与自身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要了解子女心理、掌握教育方法, 形成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观。
2. 家庭德育要注重可持续性
家庭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 形成完美的知情意及行为习惯, 而这些必须经过长期、连续不断的教育训练。家庭教育天然的连续性为其提供了重要保证。由于受教育者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每一次前进都有一个衔接和过渡的问题。其中每一次的过渡, 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 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改变, 都给师生的重新适应带来了难度。而家庭教育则一般不存在着生活环境与教育者的变更问题。从出生到长大成人, 开始独立生活, 子女一般都生活在比较稳定的家庭环境中, 教育者总是父母, 因而, 长期连续的家庭德育对子女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持久的。
3. 家庭教育要彰显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
家庭德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外部引导、塑造, 而是一种源于精神的内部活动, 任何外部的作用只有通过子女的内部精神活动才能转化为教育。由于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导致家庭关系呈对立化倾向, 因此, 子女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处于主体地位, 而不应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受体地位。在家庭的一切德育活动中, 应积极引导子女, 激励和启发他们主动参与, 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教益和发展。
4. 家庭德育既要体现和谐性又要凸显全面性
家庭德育要注重孩子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使他们多方面的素质实现和谐联接、融为一体;要注重德育活动各要素的和谐统一, 使一切德育活动的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实施育人目标;注重孩子与自身所处环境包括他人、自然、社会等的和谐和共存, 把孩子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认识、实践与提高自身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同时要围绕孩子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总体目标, 统一协调地组织实施家庭教育, 坚持把德育活动贯穿于家庭各种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坚持德育在全面和谐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把高尚的道德视为个性发展的基础, 把健全的体魄视为力量的源泉, 把审美修养视为个性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河清.失重的家教——试论家庭教育相关因素的嬗变及家庭教育的困境.当代青年研究, 200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