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2024-07-07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共9篇)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1

以发展和谐文化助推和谐阿坝建设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是文明的综合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阿坝是阿坝州各族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跨越征程中,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现实发展的清醒认识,这种反思和认识既是阿坝州各族群众的思想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引领和谐阿坝建设的发展目标和理论支撑。

一、深化和谐文化对阿坝和谐发展作用的再认识

(一)发展和谐文化是突破阿坝发展观念瓶颈的迫切需要

阿坝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幅员8.42万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1954年的民主改革使阿坝州一步跨千年,实现了社会形态的历史性跨越。

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阿坝州由于受自然因素、社会大环境、历史传统和民族自身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与内地发达市、州的发展差距巨大,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文化观念的落后,文化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阿坝州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进入21世纪后,我国民族地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交织在一起,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交织在一起,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交织在一起,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动和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动交织在一起,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作为“老、少、边、穷”的阿坝州也不例外,迫切需要以先进的和谐文化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与加快发展相一致,与时代要求相呼应,与群众期待相符合的和谐文化。

(二)发展和谐文化是增强阿坝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在当前多元文化碰撞激烈的时代,以先进的文化占领舆论制高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民族地区的阿坝州,和谐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阿坝州各族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和谐文化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阿坝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和谐文化是阿坝州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是增强阿坝各族群众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

(三)发展和谐文化是提升阿坝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社会和谐需要也离不开文化的和谐,文化和谐能为社会和谐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在构建和谐阿坝过程中,没有文化的参与,和谐阿坝将失去创造活力;没有文化的支持,和谐阿坝将失去道德基础;没有文化的引领,和谐阿坝将失去精神支柱.构建和谐阿坝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以文化和谐的实现来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四)发展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阿坝的本质体现和重要支点

发展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从本质上看,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合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本质认识和价值选择。作为民族地区的阿坝州,其文化的和谐必然体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藏、羌、回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结合,体现当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融相合。这种极具民族地区特色的和谐文化是一种需要积极有效引导的和谐,是一种需要妥善地处理复杂矛盾的和谐,既是一种文化风度,更是一种文化能力。在建设和谐阿坝的过程中,需要各族群众的相互沟通、理解、对话和融洽,从中提炼出符合全州各族群众愿望,引领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向上、众志成城追求和谐发展的向心力和前进动力。

二、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阿坝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改革开放,实现文化兼容并包

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阿坝发展的强大内动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过对外开放,促进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在文化上采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策略,用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胸襟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发掘、提炼出具有阿坝特色的文化核心,去其糟粕,摈弃陈旧落后的陋习,以兼容并包的先进的和谐文化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与加快发展相一致,与时代要求相呼应,与群众期待相符合的和谐文化。

(二)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的产物,是维系这个民族的纽带。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性格、心理和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铸就了这个民族的灵魂。实践证明:民族文化孕育着民族内部自我发展的动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的纽带和凝固剂。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共同开发了阿坝,在漫长的相融相合、共同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藏、羌、回、汉主要民族,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古老多元共生是阿坝民族文化的显著特点。在实践中,一要将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改变发展落后面貌。二要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三要从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形态深度挖掘藏羌文化,着力传承与创新,打造魅力阿坝、人文阿坝。四要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繁荣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成为反分裂、反渗透、反颠覆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着眼长远,提升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报告把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加以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文化软实力是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所在,阿坝州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形成全州各族群众认同、多元兼容并包的公民文化,形成各族群众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大幅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文化大州向民族文化强州的新跨越。

(三)拓展民间力量,壮大基层文化,实现文化产品全民共享

基层文化建设最主要功能就是丰富最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阿坝州13县223个乡镇中农业乡镇占167个,有农牧民69.4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77.91%。基层文化的服务对象就是占我州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大农牧民群众。实现民族文化大州向民族文化强州的转变离不开基层文化建设。

随着近年来阿坝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州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仍不能面面俱到,这为民间力量填补政府缺失、发展壮大自身提供了的条件和机遇。在推进民族文化强州的进程中,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民间力量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使民间组织成为建设和谐阿坝、人文阿坝的重要力量。一要充分利用好阿坝州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发挥民间组织与民间社会、与民族民间文化的天然联系,为民间力量的的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二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为民间力量投入文化建设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三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不良文化传播。

(四)繁荣城乡文化,增强文化发展后劲

实施“文化扬州”、建设“人文阿坝”是阿坝州委州政府的重要决策。阿坝州各族群众是实施“文化扬州”、建设“人文阿坝”的主体和主人。人文阿坝、和谐阿坝的建设只有最大程度上增强阿坝各族群众的自信心,激发各族群众的建设激情,才会充满活力,富有发展后劲。一要注重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在繁荣城市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农村文化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一州三馆一中心一剧场”、“一县三馆一中心一剧场”、“一乡一站一点”、“一村一室一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村村通”建设。二要大力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文化品位,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三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下乡”活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

(五)实现旅游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市场化

旅游产业文化化是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文化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与旅游互动是实现阿坝文化跨越发展的途径。一要充分挖掘阿坝州本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现代文化的资源潜力,将本土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项目,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旅游发展全过程,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整合。二要注重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效整合。加大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及利用力度,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持久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地震遗址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展示平台。实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三要继续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要围绕做强做大“三百”示范工程,持续创建优化“一线五片”文化产业布局和“一州二节庆十三风情、一县一节庆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节点、一寨一风情一品牌”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精心培育和大力推出本地区的支撑性文化产业项目和龙头型文化企业。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2

在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下,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构建和谐文化为重点, 推动企业实现和谐发展。

一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企业文化建设要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不能脱离企业发展来建设企业文化, 也不能脱离企业文化建设谈企业发展。要在企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建设企业文化,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发展, 使二者相得益彰。企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发展, 要自觉地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发展这个主题, 积极开展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在安全环保、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企业等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较好地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才能为企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条件。

二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就是将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宝贵的资本, 将员工的需求、职业素质和未来成就作为企业管理工作关注的重要内容, 通过打造素质优秀的员工团队, 有效地整合员工团队的力量, 保障企业的生存, 促进企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要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牢固树立职工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为了广大职工去发展, 依靠广大职工去发展, 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 凝聚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为企业发展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积极开展“深入群众促和谐, 凝心聚力促发展”活动, 各级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人文关怀和真诚服务来凝心聚力, 引导职工群众组织起来为共同利益而奋斗,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树立“崇德崇才, 有为有位”的人才理念, 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 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热情, 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三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谐理念。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企业文化理念。建设和谐文化, 关键是要树立和谐的理念, 培育和谐的精神。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下,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和谐的内容, 挖掘整合企业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民本, 崇德尚群, 维护统一, 追求和谐等文化因素, 要积极汲取和大力弘扬。要通过树立和谐的理念, 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 推进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落实好职工多重保障机制、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等具体措施, 让职工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 更好地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 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真心实意关心职工, 全心全意帮助困难职工, 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 营造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亲善和睦的氛围, 形成朝气蓬勃、生机勃勃的局面。要通过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教育, 关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培养凝心聚力的氛围。更加注重职工的全面发展, 努力实现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进。

要反对对和谐的片面、错误的理解。这主要集中在对构建和谐与严格管理的关系问题上。构建和谐的着眼点是企业的全局和整体, 而不应局限于个别和少数。严格管理的目的正是为了企业整体的安全。只有企业安全无事故, 才能构建企业整体的和谐。相反, 如果打着“和谐管理”的幌子, 当老好人, 心慈手软, 对违纪行为不敢抓不敢管, 表面上你好我好, 看似一团和气, 由此产生的所谓“和谐”仅仅是个别人之间非正常的“和谐”, 其实质是放松纪律要求、放松管理, 这往往成为引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须知“严是爱, 松是害”, 姑息纵容违章无异于放虎归山, 使隐患得不到整治和消除, 终究会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构建和谐与严格管理是辩证统一的, 它们之间并不矛盾。石化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连续性强的行业特点更决定了必须把严格管理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要把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与今年开展的“严细实恒抓管理, 挑战先进创一流”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夯实“三基”工作, 以严格管理保障企业和谐, 使企业挑战先进、争创一流、为实现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

四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牢固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不仅是石化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也是全社会对石化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一个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同时也是对自己前途命运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同时也是树立自身良好公众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过程。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牢固树立社会责任理念, 把履行社会责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更加注重能源资源节约,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更加注重本质安全, 更加注重诚信规范, 更加注重文明和谐。

围绕“环保摘红牌”目标, 要进一步深化HSE管理, 争当HSE管理先进单位。要更为自觉地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加快技术创新,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一致。

五是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企业和谐文化是职工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要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结合企业实际, 广泛发动群众, 积极开展和谐机关、和谐作业部 (中心) 、和谐班组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职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受益的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 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通过开展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的生动实践, 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使和谐精神得到弘扬, 形成人人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发展和谐的工作局面, 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要以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为契机, 培育蓬勃向上的企业文化。以“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为宏伟愿景, 在文化建设规划的引领下更加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摘要:文章论述了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及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内容、方法。

关键词:国企,和谐企业文化,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秀云.中外企业文化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 2009 (6)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3

从西山煤电集团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致力于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先后出台了多个指导性文件,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迈上了企业文化促治理、企业治理推动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

但在建设具有西山特色企业文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向更深、更高的层次稳步推进,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一、领导带头,全体行动

公司及各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忠实履行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不断探索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在规律,做到真用、善用。既要完成好指导者的任务,又要演好被教育者的角色。既要把握住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进度和力度,又要自觉成为企业文化内涵的典范。各行政职能部门要把文化建设的内涵融入企业治理中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积极倡导并大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促治理水平提高、通过治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基层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干部、基层党员、班组长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治理工作,和广大一线职工接触最多,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职工,他们的整体表现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具有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好,这需要他们在良好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带头用企业文化指导自己的行为,把领导集体的行为规范辐射作用做到等力的传递。各部门要注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二、抓住要害,突破难点

企业文化的要害是深入人心,尤其是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广大一线职工的心灵。只有让企业文化精神扎根到了每一个员工的内心灵魂,让广大员工自觉运用企业文化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倡导力、指导力和凝聚力。这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也是企业文化走向成熟的要害和必不可少的一步。要把具有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向更高的层次推进,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好。各部门要充分吸取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良好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借助合理的载体,想方设法地把西山煤电企业文化的精髓植根于每一个员工,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向先进化、科学化、人文化的目标前进。

三、丰富载体,注重实效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不断挖掘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要善于采它山之石,积极学习其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好的做法,将别人的东西通过创造性地吸收为我所用。要善于自我总结和提高,将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方法提炼出来、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对每一次文化活动都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使员工愿意接受,乐于参加,积极互动,搞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效果,使职工在娱乐中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在玩闹中得到企业文化的滋润。要认真探索能真正打动员工心灵、引起心理共鸣的事物,紧紧抓住福利、待遇、能力的展现、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广大员工关心的问题,通过浅显易懂、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建设对西山煤电发展的深刻意义诠释出来,将企业文化建设和这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联系起来。通过不断拨动员工的心弦,不断撞击职工内心的灵魂,让企业文化扎根于每一员职工的心灵,并自觉用企业文化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使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尽快扎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心灵。

四、常抓不懈,日积月累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4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曾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想要立足长远发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软实力是关键。而在国有企业中,如何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课题。我们必须推进“文化力”工程建设,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为企业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动态持续的过程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要通过学习吸收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之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企业文化理念在职工群众中做长期深入的宣传、固化,让职工群众入眼、入脑、入心、入行,真正从理解、认同到自觉遵循和推广运用。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员工素质提升,促进企业形象提升,促进核心竞争力提升,促进管理水平提升,提高软实力。

企业要抓好基础管理和组织建设,通过将企业文化、服务理念、工作流程等上墙,加强企业文化可视化工作。通过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培养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职工素质的修养目标。促进干部职工群众与企业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共同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共建共享和谐成果。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1.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通过企业文化强化基础管理、严格制度管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并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注重监督检查,加大考核落实力度。强化风险管控,强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大幅度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2.以企业文化促进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

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创新,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一是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工作。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创新活动方式,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系列活动。认真落实党员岗位职责,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提高党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水平、公开做好本岗位工作的承诺。二是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党课教育、党员轮训和组织形式多样的党员主题活动等形式,不断创新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新途径。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创新方式,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等要素建设,切实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党组织要做到既要依靠员工,更要引领带动。既要搞好经济工作,又要抓好自身建设。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抓党建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四是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坚持发展党员标准,为党的事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五是抓好工团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工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工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实现党群共建。

3.关注民生,营造和谐氛围

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企业民生工作的前进动力。一是完善群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动员和引导干部职工围绕中心工作献计献策、创造一流业绩。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走访慰问和帮扶困难职工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活动,拓展工作覆盖面。二是围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扎实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将形势任务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之中,立足基层组织、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三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电子报刊、广播站等媒介做好宣传工作。内容从企业新闻动态扩展到“形象文化、行为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产品宣传、公司介绍、政策宣贯”等内容。四是做好生活后勤保障,完善公共设施投入,保障生活设施功能,加大环境绿化、美化力度。

4.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力度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5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信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21世纪是文化管理的时代,是文化致富的时代。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它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它事关立企之本、治企之道、兴企之路。“奉献能源,创造和谐”,这是中国石油的企业宗旨,在为国家、为社会提供优质能源资源的同时,注重开发和生产清洁能源,促进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创造能源与环境的持久和谐;注重完善管理体系,倡导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自觉承担起企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责任,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社会里,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能持久。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结合好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实践那些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证地继承成熟的经验,但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发掘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方法。“思诚善学,求是善为”,是大港油田采油二厂培训中心的校训,学校倡导员工在思想觉悟上要真实无妄,没有虚假,并且要善于学习研究;员工要追求真理,能将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自己最大努力付诸于行动。

一、提供思想保证,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本企业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主体地位,强调文化认同和群体意识的作用,反对单纯的强制管理,注重在汲取传统文化和先进管理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规规范,以此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物质、制度、精神和员工的最佳组合和动态平衡,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管理者要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

采油二厂培训中心以“引领企业文化,提升员工价值”为目标,在工作中让每名员工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这就激发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比如操作员工的等级鉴定工作,在领导还没有做这项工作部署前,相关的人员已经主动的在做鉴定前的准备工作了,大到工具、设备的准备,小到纸巾、水杯的购置,事无巨细,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就表现出了培训中心的员工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已经熟记于心,付诸于行了。

二、提供精神动力,实现个人才智与集体合作和谐统一。

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而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只能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

应价值观念的陶冶才能形成,团队精神的形成则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的基础。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配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缺乏团队精神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成功,个人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没有个人的首创精神,团队精神也会失去其发展动力。

“追求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和谐”是大港油田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公司是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公司的价值在于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支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员工的价值在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公司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达到人企合一的境界。

采油二厂培训中心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在协力合作的同时又各尽其职,尽善尽美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备战油公司技术比赛的培训是一个历时三个多月的重点培训项目,从培训前的需求调查到培训课程的设计,再到培训的实施,培训中心的每个员工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在培训的初期,有个别学员没有进入状态,对该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中心的领导和老师多次和他沟通,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引导,甚至还到其家中看望生病的孩子,慰问他的父母,晓之于情动之以理,使他很快地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融入进了这个培训群体中。最终我们采油二厂在油公司的技术比赛中取得了一个金奖一个银奖三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三、提供物质保障,促进企业文化载体的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载体在生产经营中表

现出来。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塑造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企业物质文化,搞好生产经营活动,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新颖精美的包装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出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良好生产环境,使广大员工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并以员工形象为载体,展示企业特有的优秀文化氛围,加大企业文化设施的物质投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塑造出鲜明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快乐工作,快乐学习”,这是采油二厂培训中心一直以来所崇尚和倡导的理念,让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拥有一份好的心情,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计划建设一个图书室和一个健身房,用图书来增长员工的知识、充实员工的文化生活,并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健身来保障员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在锻炼中还能增加员工的交流,增强团队精神,提高战斗力。

四、提供智力支持,倡导学中干、干中学,会干事、干成事。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它体现着企业的品格,展示着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昭示着企业的追求与向往。把先进的理念带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企业就会注入新的活力;把科学的理念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就会培养出无往不胜的坚强团队。企业理念由几条简练的语句变为员工的内心共鸣和自觉行为,需要经过较长的消化过程:第一,感性认识。通过召开员工大会,宣讲企业文化,传

播企业文化,让员工有感性认识。第二,理解领悟。各单位、部门的领导、先进模范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企业理念,引导员工领悟企业文化。第三,员工实践。员工自觉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大脑思维中,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乐于为企业做奉献。第四,开展规范企业岗位工作活动。明确岗位应知应会、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目标责任,制定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岗位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评选岗位技术标兵,树立比学赶超的标杆,掀起岗位学习、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高潮,使员工树立爱岗敬业精神,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

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大力开展员工学习教育和科技攻关的活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基础性工程。采油二厂培训中心在鼓励员工自学和互学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个项目小组,分别就企业文化建设、培训新理念、培训效果的评估等课程进行了研讨及论文的撰写。在整个过程中,大家群策群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不断的探索和钻研中,大家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圆满地完成了各个课程。由此也说明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智力的支持,大大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激活员工的创造潜能,开发蕴藏在广大员工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大港油田公司以“追求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和谐”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公司是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公司的价值在于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支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员工的价值在于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公司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达到人企合一的境界。“让每名员工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是公司的人才理念,油田公司视员工为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企”之路,坚信每一名员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都是可用之才。公司创造多种机会均等,为员工搭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舞台,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提供便利条件,激励员工学习,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促其持续全面发展;构建重视人才、培育人才、崇尚人才、凝聚人才的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使企业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大显身手的舞台。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6

一、正确理解三项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工作方法。只有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才能使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我们耳聪目明,信息来源更广泛,信息渠道更畅通,信息效能更强大,从而促进执法规范化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理性平和、规范文明的执法活动有助于不断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更加密切警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引领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警务效能,严格执法流程和执法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的不断深入,从而增强打击防控能力,更有效地为群众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我们要通过教育发动,将孟部长的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每一位民警,使同志们充分认识到三项建设是客观发展的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公安工作在新时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而把上级的要求化作基层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地推动落实三项建设。

二、深化大走访,努力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孟建柱部长要求:公安民警在新时期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方法;会调解纠纷,会化解矛盾,会调查办案,会做群众工作。我认为基层公安机关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尤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懂群众心理,在工作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跳出公安看公安”,设身处地的从群众的角度来品味群众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要求,对我们工作进展的期待,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评价。只有懂群众心理才能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懂群众心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才会得以彻底纠正。二是懂群众语言,要走近群众,问计于民。在当前要深化大走访,通过警民恳谈、问卷调查、网络信箱、视频对话、手机短信、贴吧留言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方式,真正了解到群众希望公安做什么?要求公安改什么?反对公安干什么?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群众反映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群众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以此来改革警务机制,调整打防重心,整顿纪律作风。三是要把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往往是柴米油盐、鸡鸭猫狗这类“小事”,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把简单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干好就是不平凡。只有把“偷鸡摸狗”之类小案破掉,把“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纠纷化解,在户口登记办证过程中服务周到,才能积小善成大善,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三、提高公信力,全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抓规范执法就是抓住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结合点。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公平正义,在新的形势下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培养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品质。二是用完善执法制度来约束执法活动,用改进执法方式来提高执法艺术,从而增强执法效果。通过健全的执法制度使民警在各个执法环节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通过执法行为的标准规范,执法语言的文明适当,减少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三是拓展监督渠道,加强案件法核把关,公开执法结果,强力落实执法过错追究来强化执法责任,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四、坚持科技强警,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社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没有信息化支撑的公安机关不可能在新形势下有效地担当重任,没有信息化本领的公安民警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是一次伟大的警务革命,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叫响并落实“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失去工作岗位”,以此树立全警的信息化意识。二是要广泛培训,提高民警的操作

今年,我有幸成为第一期全国县级公安局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落实三项建设”专题培训班425名学员之一。在为期十天的培训中,既有部委决策层的辅导,又有基层实践者的传授;既有实地参观考察,又有心得交流讨论。无论是授课者的鳞选,还是讲授内容的编排,还是日常培训管理,无不体现出此次培训决策者的匠心独运,组织者的精心运筹,授课者的严谨认真,管理者的规范平和,这一切都以“大音希声”的方式使三项建设的理念在我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尤其是孟建柱部长立意高远、深入浅出的开班动员讲话,更坚定了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三项建设的信心。根据培训期间的所思所想,结合实际工作谈谈自已对三项建设的认识和打算:

一、正确理解三项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工作方法。只有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才能使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我们耳聪目明,信息来源更广泛,信息渠道更畅通,信息效能更强大,从而促进执法规范化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理性平和、规范文明的执法活动有助于不断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更加密切警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引领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警务效能,严格执法流程和执法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的不断深入,从而增强打击防控能力,更有效地为群众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我们要通过教育发动,将孟部长的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每一位民警,使同志们充分认识到三项建设是客观发展的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公安工作在新时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而把上级的要求化作基层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地推动落实三项建设。

二、深化大走访,努力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孟建柱部长要求:公安民警在新时期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方法;会调解纠纷,会化解矛盾,会调查办案,会做群众工作。我认为基层公安机关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尤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懂群众心理,在工作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跳出公安看公安”,设身处地的从群众的角度来品味群众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要求,对我们工作进展的期待,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评价。只有懂群众心理才能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懂群众心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才会得以彻底纠正。二是懂群众语言,要走近群众,问计于民。在当前要深化大走访,通过警民恳谈、问卷调查、网络信箱、视频对话、手机短信、贴吧留言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方式,真正了解到群众希望公安做什么?要求公安改什么?反对公安干什么?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群众反映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群众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以此来改革警务机制,调整打防重心,整顿纪律作风。三是要把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往往是柴米油盐、鸡鸭猫狗这类“小事”,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把简单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干好就是不平凡。只有把“偷鸡摸狗”之类小案破掉,把“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纠纷化解,在户口登记办证过程中服务周到,才能积小善成大善,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三、提高公信力,全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抓规范执法就是抓住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结合点。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公平正义,在新的形势下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培养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品质。二是用完善执法制度来约束执法活动,用改进执法方式来提高执法艺术,从而增强执法效果。通过健全的执法制度使民警在各个执法环节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通过执法行为的标准规范,执法语言的文明适当,减少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三是拓展监督渠道,加强案件法核把关,公开执法结果,强力落实执法过错追究来强化执法责任,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四、坚持科技强警,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7

1 围绕“一个中心”———以生产任务为中心, 开展文体活动

近年来, 新阳煤业公司矿井产量经历了三步跳:2004年突破了200万吨, 2006年达到了385万吨, 2011年底将实现“双600万吨”, 成为汾西第一大矿。根据职工需求, 围绕生产, 发挥工会组织的能动性, 有的放矢地安排各类活动成为了文体工作的显著特点。

1.1 针对性。

20011年, 新阳煤业公司大力打造精品文化、魅力文化, 发展繁荣矿区文化事业, 增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春节期间, 组织举办了第八届职工文艺汇演, 组织了街头文艺表演, “和谐新阳”元宵灯展;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放歌赞焦煤”职工歌咏比赛, 参加人数达到1400余人。举办了历时4个月的首届夏季职工篮球联赛, 全公司有50支代表队、600余人参加了174余场联赛。举办了2011年度职工排球赛, 历时2个多月, 25支代表队、271场、300余人参加了比赛。举办了2011年职工乒乓球赛, 29支代表队、133场、120余人参加了比赛。这些活动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文体史。六月份组织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的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有30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创下了新阳安全活动规模之最, 推动和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1.2 业余性。

发挥居住集中的优势, 利用早晚和公休日开展活动, 不占用生产和工作时间, 组建起舞蹈队、合唱团,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

1.3 灵活性。

为解决工娱矛盾, 既保障生产, 又缓解工作压力, 新阳煤业公司积极转变文体活动的组织方式, 充分发挥基层分会的主动性, 见缝插针, 利用工间休息, 自主开展跳绳、踢毽等文体活动。

2 坚持“四个结合”

2.1 竞赛与趣味相结合

近年来, 新阳煤业公司对职工运动会在形式、内容上进行了创新。在形式上, 从培养职工的兴趣入手, 打破了单一竞赛形式, 增加了职工体能素质运动会、职工趣味运动会等。

2011年还举办了春节期间街头文艺表演、元宵灯展, 书画摄影展、职工文艺晚会、“和谐家庭”音乐会、领导干部职工乒乓球赛、职工羽毛球赛、篮球赛、安全曲艺小品大赛等活动, 组队参加了孝义市举办的“天浩杯”乒乓球赛, 并获得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六的好成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男子篮球队勇夺2011年职工篮球比赛冠军, 连续七届蝉联第一, 庆祝建党90周年“永远跟党走、放歌赞焦煤”职工歌咏比赛取得第一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值得庆贺。派出5名具有文体才能的职工到山西大学进行培训, 并把外出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渠道, 成为集团公司唯一在这方面大力投资的单位。

2.2 大型活动与平时健身相结合

针对企业生产和职工的工作状况, 积极转变活动方式, 将文体活动“化整为零”, 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健身活动之中。

2.2.1 重在基层。

将单纯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转变为直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为提高职工健康水平服务。近年来, 针对生产紧张的状况, 开展了“送体育服务下基层”活动, 坚持“钱往下花、劲往下使、根往下扎”的理念, 投入经费, 为社区购置了跳绳、毽子、呼啦圈等体育活动用品, 使职工群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陶冶情操、消除疲劳, 保持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精神状态。

2.2.2 重在普及。

充分利用多元化体育空间, 为普及职工及家属体育活动创造条件。乒乓球、篮球场定时开放, 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各项文体休闲场馆和设施, 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每天清晨, 休闲广场上, 舞动太极扇、舞蹈的晨练队伍, 成为了社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每天傍晚, 华灯初上, 文体广场就成为了社区最热闹的锻炼去处。基本实现了想活动有场所, 要活动有器材的目标。

2.2.3 重在参与。

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的体育比赛活动, 能够使体育比赛与体育活动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紧密配合。最为典型的“争做健康职工, 争当健康明星”活动就是一项品牌项目。

2.3 统一组织与群众性相结合

新阳煤业公司坚持将大型集中的文体活动放到扩大规模和提高品味上, 集文艺、体育和文化艺术于一体, 促进大型文化活动综合化、综合活动系列化, 显示了独有的魅力。

2.3.1 立足地域特点, 搞出活动特色。

由于矿区所处地理位置较偏、信息较为闭塞的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工对企业文体活动的依赖。为此, 我们在抓好重大节庆日活动的同时, 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既突出新阳煤业公司特有的活动特色, 又推陈出新, 适时开发出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新项目, 如春节文艺汇演、消夏舞会等。

2.3.2 立足于打造品牌, 普及提高。

充分利用《新阳文化》这个文化载体, 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 每年组织编辑出版一期《新阳文化》, 组织编纂了《2010年新阳煤业公司年鉴》。2011年正在要编写一部反映煤矿职工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剧, 提升公司文化品味, 并以此为窗口, 提升公司的影响力和声誉度。为了让职工文体活动品牌走向外部,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和兄弟单位邀请的各类文体活动, 成绩斐然。

2.4 生活与艺术相结合

新阳煤业公司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职工个性发展的需要, 为具有艺术专长的人才提供发挥的空间, 比如, 举办个人才艺、广播操比赛, 举办职工摄影、书法、绘画展览, 举办花卉、根雕、盆景、奇石展, 女职工手工作品展, 服装表演等。这些活动展示了职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修养, 也培育了职工的高雅情操。

3 主要成效

稳定了职工思想, 确保了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通过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文体活动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系统, 占据职工的思想阵地, 确保了生产发展、企业安定。

营造了和谐氛围, 使职工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文体活动使职工的心灵得到抚慰、生存状态变得和谐、人际关系更加和睦, 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精神归宿”。

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促进了生产、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大规模职工文体活动, 传播了文明, 使职工受到教育, 调动了工作热情, 促进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4 几点启示

抓机制建设不放松。职工文体活动应着力形成一套有鲜明特点和长期效应的有效机制, 来保障文体工作的健康发展。

抓文艺前进方向不动摇。要坚持以群众乐意看、职工乐意参加、企业乐意开展为宗旨, 大力弘扬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抓职工整体素质提高不松劲。要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教育不动摇、坚持主人翁意识教育不动摇、坚持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不动摇。

抓服务企业大局不放松。要紧紧围绕企业文化这个核心来谋划文体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和谐矿区来确定文体活动重点;围绕企业改革大局来开展文体活动;围绕企业发展方向抓紧抓牢文体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 新阳煤业公司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制定了企业文化十年规划, 重点是创建绿色社区, 平安社区, 人文社区, 科技社区, 构建特色社区、和谐社区, 大力宣传“忠孝文化”, 在新阳形成人人孝敬老人、尊重老人、帮助老人、关爱老人的良好风尚。用“忠孝诚信”传统文化理念, 促进职工自主保安意识的提高,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 早日把新阳煤业公司打造成为安全高效、产能居先、绿色环保矿山!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8

照理而言,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身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然而,由于应试化教育中礼仪教育的缺失,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一些失礼的现象却频频在高校发生。不少青年学生不懂礼仪,甚至“以礼为耻”:课堂上,手机铃声此起彼伏;食堂、图书馆,全然不顾周围人感受的一双双男女恩爱有加、如胶似漆的黏在一起更是屡见不鲜,甚至于在深夜的教室发生几宗桃色新闻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夏天来了,校园里身着背心、拖鞋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校道上,学生看到迎面走来的任课老师,不是低头疾步经过,就是视若无睹、面无表情。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是否智商上去了,情商就下来了?大学里,学生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既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教养、风度与魅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以后,人类对友谊、他人的认可与尊重等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就会成为人类需求的主导。由此可见,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然要跟别人打交道。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个人若不和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只兽。”革命导师马克思则强调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情,做农民也好,做工人也好,做企业家也好,做 官员也好,做学者也好,做学生也好,你肯定都要和别人交往。既然要跟别人交往,你就要掌握交往的艺术,所以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说话时你得会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作为调节人际交往的一种文化和艺术,礼仪可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无疑将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礼仪的内涵和特点

那么礼仪的内涵是什么呢?“礼”在新华词典上的解释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仪式;“仪”是指人的外表或礼节、仪式。也就是说礼仪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是人们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调节人际关系和开展公关实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礼貌、礼节、仪表及仪式等。如果说要具体的解释礼仪,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细化: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礼仪是有效的沟通技巧、礼仪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现代礼仪已成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个人品德修养、组织形象塑造乃至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东西方文化在融合,东西方礼仪也在交融,现代礼仪正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它具有共通性、文明性、变化性、多样性等特性。学习和掌握这些特征,对于加深对礼仪的理解、更好地应用礼仪有重要意义。

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清代思想家戴震所云:“人之异于禽兽者,以有礼义也”(《原善》)。那么, 礼仪与道德有什么内在联系?

1.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多层次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最基础的道德规范,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礼仪是社会生活中最基础的道德环节,居于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层次。因而礼仪也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

2.道德是礼仪的灵魂,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以礼待人,按礼行事, 正是德行的反映,能够获得他人的尊敬和好感。人们称赞礼仪,是看重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内涵。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以外,更要注意道德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 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和水平。

3.礼仪可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礼仪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 可以“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4.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形成的载体。从“礼”和“礼仪”的关系看, 实际上是一种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礼”是道德精神,“礼仪”是道德行为。人的道德素质沉淀于内心世界, 但它可以通过人的礼仪行为表现出来。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他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和伦理精神,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

加强礼仪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和谐至关重要:大学理念的和谐、发展战略的和谐、管理机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收入分配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资源内外的和谐、校园内外的和谐。

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环境。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针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社交礼仪教育的措施

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其中虽然也涉及一些社交礼仪方面的知识,但不系统、不深入、不务实,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且理论性太强,无法引起学生共鸣,教学效果不佳。如果能系统的结合实际的将礼仪教育与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措施可为:

1. 专设课程,多头并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类教育极少设礼仪课程,加之“十年浩劫”中传统的礼教受到猛烈的冲击,国民礼仪知识只能来自深浅不一的家庭教育,或从很少的一些学科、书刊上获得一知半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人们迫切认识并需要以礼仪知识来充实自己、完善形象、改进人际关系。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类高校有义务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率先在全国推广和普及礼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既掌握各类专业技能知识,又知礼、懂礼、用礼的国际化人才。因此,各类高校应专门开设礼仪修养、社交礼仪等有关礼仪的必修课程,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注重实践的礼仪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展示及社会交际的能力。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多种学科关系密切,因此学习礼仪应多头并进。除了要设专业的课程学,还应结合其它相关的学科学,如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美学、传播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这样不但可以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而且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运用礼仪。

2. 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主导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若把学校建成学习、普及应用礼仪的大课堂,把学生培养成知书、懂礼的国际化人才,每位教师都应先于学生自觉的或有组织地学习、应用礼仪知识,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教育、教学工作言传身教传给并影响学生,起到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作用。真正做到: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当然,学校不仅是教师、学生,全体行政人员,各职能部门都应努力学习,应用礼仪。因为这些人员和部门都是学校与学生及对外交往的窗口。

3.营造校园礼仪环境

“明礼”教育还应该注重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拓展教育的资源和空间,可以通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大赛、分主题的礼仪讲座等方式,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礼仪精神的传播、礼仪文化的习染,引导和激励大家共同构建文明尚礼的校园氛围。另外,还可以配合礼仪的制度化建设,如制定大学生文明公约、大学生礼仪守则等针对性的、具体化的礼仪规范。

4.推动礼仪实践活动

“明礼”教育是行为养成教育,大学生的礼仪实践活动,是形成情感认同、强化礼仪习惯、升华道德信念的根本途径。推动大学生礼仪实践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强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礼仪,从基础层面注重对大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如在教学楼、草地、食堂、图书馆等显眼的位置竖指示牌,对学生的一些不当行为加以提醒;二是,把礼仪实践活动融人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如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文明礼仪小品大赛、手抄报比赛、模拟就业面试等活动;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广大市民一起参与“争做文明市民”、“人人重小节,满意在环境”等活动,强化礼仪习惯,弘扬文明风尚。

以发展和谐文化推动和谐阿坝建设 篇9

推动物流企业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安全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基石。每一次安全事故都给国家、企业和职工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我们物资供应部作为地面一级防火单位,安全管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何筑牢安全思想防线,从源头上提高安全思想认识,做到警钟常鸣,长抓不懈,从而增强安全把握程度,是我们基层党组织的首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安全思想教育浅谈几点认识。

一、强化意识,摆正“八种”关系

安全工作复杂多变,归根到底是人的因素第一。只有通过深入有效的安全思想教育,扫除思想障碍,把“安全第一”的方针真正落实到基层,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安全思想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宽、时空性强,要因时因地而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应重点放在摆正八种关系方面。

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对“安全第一”方针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直觉的感性认识上,而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安全第一”决不只是一般性地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针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

1 基本原理制定的重要政治方针,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首先,它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企业生产建设上的具体化;其次,它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不同于其它社会制度企业的本质再现;再次,它对于保护社会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为安全工作不是消极的,要以预防为主,搞文明生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为安全让路,这是个是否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原则问题。

2、安全与隐患的关系。隐患是事故的温床。在对待隐患的态度上,要克服经验主义和夸大偶然性,看不到必然性的错误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个方面,世界上即没有离开偶然性而纯属必然的事物,也没有离开必然性而纯属偶然的事物。因此,某些隐患虽然在一些情况下没有形成事故,那只是偶然的,而隐患不除,事故迟早要发生这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因其偶然性的发生就忽视了必然性的存在。一定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明了这个道理。

3、安全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斗争实践中,用血的代价写出的安全生产规律的科学结晶。这些规章制度是付出了沉重代价才

2 换来的,我们决不可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三违”之所以有时得逞,那是因为“三程”本身带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如果以此为“经验”,不去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血的教训迟早会重演,历史的悲剧还会发生,这早已被实践多次证明。

4、安全与管理的关系。管理决定安全状况,安全也反映出管理水平。只有从加强管理入手,“严”字当头,干部敢于负责,不当老好人;同时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克服那种对待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麻痹思想,才能带来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安全局面。

5、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安全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实现安全生产,而实现安全生产是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忽视安全,造成事故,不但直接造成损失,降低了经济效益,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效益。因此,我们强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以实现安全生产为前提的,这个关系一定要摆正,不能以效益为借口,减少安全投入。

6、安全与培训的关系。安全培训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手段。我们有些同志往往因为怕影响日常生产而不愿意,甚至阻挠安全工作骨干参加安全培训,这是一种十分错误和有害的作法。一定要站到战略的高度,认清安全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认清“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基本道理。

7、安全与奖惩的关系。奖惩是约束职工行为,促使职工形成自我保安意识的一种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不奖惩,也不能只靠奖惩,奖惩要适度、适时,与必要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只奖不罚、只罚不奖或只奖罚不教育,都不利于调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要教育职工懂得奖励是对职工安全生产行为的鼓励,惩罚一样也是对职工根本利益的维护,要尽量减少职工逆反心理的产生。

8、安全与竞赛、检查的关系。安全竞赛、安全检查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如果把安全工作的目的降低到仅仅是为了应付竞赛或检查,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也必然陷入形式主义。因此,我们要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努力在“真”字上下功夫,使“安全第一”的方针在每个职工的心目中真正扎下根,成为衡量我们安全工作成败的一条重要标准。

二、提高针对性,抓住“三个”层次

安全思想教育也同其他思想教育一样,不能“一刀切”、“一锅煮”,而要分层次地进行。

首先,对领导干部要突出安全决策意识的教育。领导干部安全决策意识的树立,对于实现安全生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为领导干部在安全生产中拥有指挥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谓安全决策意识的教育,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上级各项有关规定,在本单位的

4 实际工作中,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地加以贯彻执行。对领导干部的安全决策意识教育,重在纠正三种错误倾向:一是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官僚主义倾向;二是做表面文章,嘴上喊得凶,实际不对号的形式主义倾向;三是忽视思想教育,以罚代管的主观主义倾向。

其次,对安全骨干要突出安全带头意识教育。所谓安全骨干,主要是指党团员、劳模和专职安检人员。党团员、劳模在安全工作中的骨干作用,是由他们的先进性决定的;专职安检人员的骨干作用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对这些同志的安全思想教育,应重点突出带头意识的树立,他们自身带头作用发挥好了,对广大职工就能产生一种感召力和推动力,促进安全生产的深入发展。

再次,对职工群众要突出自我保安意识的教育。无数事实证明,仅有领导和骨干的积极性,没有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性,安全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多年来发生的一些零星伤亡事故告诉我们,确立和强化职工的自我保安意识是杜绝“三违”,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迫在眉睫,必须花大力气抓好不可。这里,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责任问题。对职工自我保安意识的教育,不是哪个或哪几个部门的事,而应以行政系统为主,各方协调,发挥企业的整体效能,齐抓共管,共同做好。二是形式问题。形式是实施教育的具体途径,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目前,我们已掌握了

5 报告、宣讲、演讲、座谈讨论、走访谈心、图片展览、现身说教、竞赛评比、办班培训、知识问答、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但树立职工自我保安意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还应再创造出一些更生动活泼,易于为职工接受的好形式,把教育搞得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切实抓出成效来。

三、注重实效,采取“五种”方式

安全思想教育是经常性的,一刻也不应放松,尤其是以下几个时候更应注意加强。一是生产被动抢产量时;二是作业条件恶劣时;三是安全周期比较长时;四是逢年过节时;五是职工思想有倾向性波动时;六是单位领导进行较大调动时;七是新工人刚刚上岗时;八是生产条件好夺高产时。总之,进行安全思想教育要掌握有利时机,就象厨师做菜要掌握火候一样,只有适时的思想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握有利时机,在此基础上,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我认为有如下五种:

第一,针对生产情况变化而进行的预防教育。这是一种超前性教育,也是一种随机性教育。由于实际生产条件是经常变化的,由此而产生的职工思想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防教育一定要针对生产中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内容的对策,其目的主要是提前调解职工思想,以防止不安全思想苗头的出现。

第二,针对临时发现的隐患而进行的重点教育。这是一

6 种个别教育。主要是在检查工作中发现隐患后,要及时查找原因,落实责任者,针对重点人进行重点教育,目的是提高认识,杜绝隐患,防止 类似情况发生。

第三,针对已发生的事故而进行的追查教育。亡羊补牢,尤未为晚。事故发生后,在处理好事故的同时,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把事故的经过调查清楚,责任者追查过来,制订出今后的防范措施,使广大职工对事故有所了解,清楚原因,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这种追查教育往往使人印象深刻,触动较大,对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很有作用。

四是针对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而进行的灌输教育。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育方式,即把上级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或下发的有关文件原原本本地传达给职工,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组织职工讨论,从思想上加强理解和领会。

五是针对阶段性安全问题而进行的启发教育。即根据每旬、每月等不同阶段本单位工作的不同情况,向职工交待安全工作的实际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克服认识上的随意性,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进而为确保安全生产提供可靠思想保证。

上一篇:职业枯竭的测量方法下一篇:《麋鹿》优秀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