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共10篇)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篇1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可见,国家对文化这个软实力建设的重视,然而农村文化建设在整个国家文化建设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市从上至下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位置。**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这与**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必须想方设法,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营造文化建设氛围。转变观念首先应从政府做起,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将文化建设摆在和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牢固树立“大文化大发展”的观念,不遗余力地抓好文化建设。其次农民要转变观念。农民要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自觉为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成为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主力军。再是社会要转变观念。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全社会转变观念,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推动文化均衡发展。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文化建设,统筹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尽量做到相关设施能同建共享。要把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建设的方向,不搞千篇一律的样板工程,不做统一标准的设施建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可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要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达到文化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创新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开展的如何,文化队伍建设是关键,要建设好基层文化队伍,可以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组建专业队伍,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首先需要培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对外招考、对内选聘”的方法,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同时,梳理本地的人才资源,从学校、民间选聘优秀人才对他们进行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乡土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定人定岗,着力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文化站开展和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的能力。建立一支有一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包括农家书屋的管理、公益性电影的放映等农村专职文化员队伍,让文化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村、组、户。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业余文化队伍。深入挖掘地方的各类文化资源,以地方特色为抓手,组建民间表演、管理团队,推行市场化运作,实现文化创收,达到以文养文,不断发展壮大地方特色文化业余文化队伍。三是千方百计激发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单位要不断探索和建立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尤其是能够广泛调动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有效措施,使基层文化工作者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可以根据农村文化工作的需求,设置文化工作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充实农村文化工作力量,发挥精神和物质双重激励作用,对在基层文化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表彰,给予重奖。
四、坚定不移,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要有场地,因此首先必须建好文化设施。要建好文化设施,必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农民健身休闲中心等基础设施。其次要管好文化设施。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设施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文化管理部门统一对设施服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随意改变用途和性质。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考核,提高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的重视程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现有文化设施,推动文化资源与教育、科技、体育等资源的互动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五、落实政策,文化惠民之风吹进农村。要经常开展送电影、送戏、送文艺演出和“三下乡”等文化公益活动,鼓励和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扶贫计划,建立县直机关、企业对口扶持,加速推动农村文化发展。要保护好农村传统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开发与利用,以“节、俗、赛、展、游”等多种活动形式,突出打造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争奇斗艳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的赛事文化、合作共赢的会展文化、生态休闲的旅游文化。要培养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是农民最愿意接和参与的,近几年,**县举办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农民群众为参与主体,深受农民喜爱,活动举办比较成功,文化惠民真正落到了实处。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篇2
近年来, 很多地方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得到了一定加强, 农村的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整体上看,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地处偏僻的乡镇还相对落后,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不相适应, 还存在很大差距, 急需进一步加强。要想改变当前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就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同时培养一支年富力强扎根农村广阔天地的文化队伍, 下大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硬件设施, 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当前文化形式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关键在于培养先进文化建设队伍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必须具备“有人管、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 才能增强其吸引力, 才能得以普及。邓小平说过“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 才能带动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乡镇要将一批政治思想好、懂业务、热爱文体事业, 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乡镇、村的文体岗位上来;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关心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安心基层, 发挥各自的业务特长, 为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显身手, 让我们的文化事业后继有人。要充分发挥民间“草根”艺人、文化能人、农村文化带头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群众基础。从“面向农牧民、服务农牧民、依靠农牧民”, 让农牧民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出发, 充分利用农村现在的闲置资源, 如:电视机、影碟机、收音机、小喇叭及其他文化娱乐设施, 使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一开始就走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地方政府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责无旁贷
在某种程度上,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 就是当地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没有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具体表现。如: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在文化建设工作上还存在着思想不统一的问题。存在着一种模糊认识, 认为文化工作不就是唱唱、跳跳, 能把钱跳出来?唱出来?如乡镇每组织一次大中型文体活动, 主要领导重视不重视、参加不参加, 都有明显的差别。领导重视了、也参加了, 活动的组织安排、人员到位、经费投入就能一帆风顺, 最后取得好成绩。反之, 领导若不重视不参与, 活动组织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说搞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乡镇领导的重视与否很关键。要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滞后的局面,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村支部、村委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在有条件的村组建设一批文化服务点, 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农牧民健身、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三、举办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阵地活动
要让文化阵地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就必须培育特色文化。要让特色文化成为文化阵地的核心内容。例如:“新疆曲子”的发展。据光绪十九年 (1893) 台州壶道人黄浚所著《红山碎叶》记载, 当时的迪化诸多演唱活动活跃, 尤其以新疆曲子“刮地风”“太平歌”等曲调为主的坐唱演出特别盛行。作为与迪化齐名的三大商都之一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自然也被这种传唱风所“侵袭”。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是新疆曲子在巴里坤县发展的鼎盛时期, 而发展的重点就在大河镇 (原大河乡) 。当时乡政府和各村专业班社、自乐班社纷纷兴起, 成为了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活跃在大河镇各村年龄在六、七十岁的老艺人就是最好的见证。但自80年代开始, 随着电视机等现代文化娱乐传媒的普及、传统的文艺形式逐渐被新的文化娱乐方式所取代, 小曲子逐渐远离舞台, 会唱小曲子的艺人已经不多, 濒临失传的危险。
小曲子由于小曲子曲词曲调生动活泼, 能够紧密联系当地实际, 能够紧扣时代主题, 深得农牧民的喜爱。目前, 小曲子演唱已经是大河镇节日庆典、婚嫁喜事、闲暇消遣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2008年1月, 巴里坤小曲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意味着小曲子即将迎来复苏和新生。大河镇小曲子艺人们近两年联合创作的部分小曲子作品有《十八大精神暖人心》《新农村新面貌》《新编采花》等优秀小曲子作品, 其中有的小曲子在县级小曲子大赛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大河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广泛组织开展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镇农牧民自乐班和村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闲时节精心编排节目进行演出, 有舞蹈、小品、快板、皮影戏、小曲子、眉户剧等,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每年举办的手工艺品比赛和传统美食大赛, 是全镇汉哈“刺绣高手”“美食高手”的大比拼, 她们在此时交流技术, 互相促进, 使大河镇民间传统刺绣艺术和美食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今以小曲子表演唱为主的大河镇农民自乐班每到农闲时节就会活跃在村村落落, 他们的表演也是广大老百姓最喜爱和接受的。在他们的影响下, 现在的大河人大多都能哼上一两段。唱小曲子、看皮影戏、耍民间社火——狮子这些独具大河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以上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并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也充分体现了大河镇农牧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 社会发展的喜人景象。
四、农牧民群众共享文化阵地建设发展成果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 篇3
——大力加强我国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有利于改进我国老年研究工作。 我国的农村老龄化率高于城镇且持续到2040年才会改变。因此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将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以文化为纽带联结在一起,有利于改进我国老年研究工作,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二、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引导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态,生活质量无疑也会得到提高。
三、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通过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通过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化,促进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更好地保障包括农村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通过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村老年人在保护地方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够使农村老年人学到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这在当前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成为主要劳动力的情况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影响我国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
一、 对农村老年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老龄化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无论是地方政府、农村老年人本身还是他们的家人对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都还存在偏差。一些家庭视老年人为负担,认为让他们吃饱穿暖不生病,看看电视解解闷就很孝顺了,对于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并不热心支持,甚至对老人抛头露面,登台演出感到很丢脸,极力阻挠。有的老年人认为参加文化活动纯粹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这些观念已成为制约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严重障碍。
二、农村老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不平衡。总体上城市好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据统计全国一半左右的村老年协会没有活动室。(笔者所在的定远县炉桥镇没有老年协会场所,镇上老年人成立的艺术协会所需的场地和道具都是由镇文化站提供。)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或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庄路口关系要好的村民家或附近商店闲聊打牌,甚至从事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如我们这里老人大多星期三六到自己的耶稣教堂,所谓的教堂就是老人的住处。)对于他们来说每年只能够观看几场政府送上门来的文艺表演或电影,结合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参加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
三、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低参与意识弱参与水平低 。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享受文化权益的多少。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不仅导致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淡漠积极性不高,还直接导致农村老年人观念保守参与时患得患失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满足于简单俗套的文体活动。
四、农村老年人收入低,无参与文化活动的经济保障 。农村老年人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建设,其前提是衣食无忧病有所医。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这些地区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也相对偏低,生活质量不高。在此情况下,许多农村老年人对于参加剧团、歌舞队等需要投入一定经费的文化娱乐活动可谓是有心无力。
——加强我国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思考方案
一、改变观念扫除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观念障碍 。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一种追求,必须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健康发展,农村老年文化建设同样如此。只有摒弃了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各种陈旧观念,才可能切实采取行动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
二、提供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地方各级政府要本着坚持村镇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的“三个同步”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兼顾”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老年文化场所、设施的建设步伐并加强管理,避免出现有名无实或华而不实的现象。
三、解决农村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仅是增加农村老年文化投入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加农村老年人收入,(如在我们定远县城,有的企业每年邀请老年腰鼓队演出扩大宣传作用,老年也可达到一笔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加快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大力开展农村社区服务工作,为病残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医疗护理等服务。只有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实现了“老有所养”从而解除了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后顾之忧,农村老年文化建设才可能真正落实
四、老有所学提高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和水平 。地方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的观念,通过建立老年活动中心、成立老年协会等形式。。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实现了老有所学,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才能提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老年文化建设的益处,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文化建设中来
五、老有所乐提升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水平 。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自发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的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和支持农村老年文化建设,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农村老年文化建设工作的新进展。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篇4
朱涛 黄荆强(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局)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小而分散,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难度大,本文根据近年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经验,针对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管理的几点措施。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建设管理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施工工人员以专业施工队和当地民工为主,工程施工及建设管理难度大。
(1)、施工条件差。交通不便,由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水源地的限制主体工程一般都建在山区,这些地方地处偏僻,进出交道路况差,不利于大型车辆进出:施工条件差,几乎没有水电路,大部分靠人工施工,很难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施工,条件好点的能使用半机械化施工;受天气影响大,很多地方下雨后就无法运材料进去,需要用人力或者小型机械二次倒运量大,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成本。
(2)、设计深度不够,加上项目时间紧,一般都是往往用初设的审批资料直接用于施工。
(3)、工程单价普遍不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一般都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其余部分农民自筹,自筹部分采用群众投工投劳,造成单价偏低。
(4)、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一般施工都是以当地的农民工为主,当地的农民工达不到新形势下的施工技术水平的要求,造成质量管理上的难度。
(5)、监理,建设管理单位监管力量薄弱。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点多,面广,规模小,监理单位,建设管理单位以有限的人员管理诸多作业面,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因此不能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所要采取的措施。
针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1)、建立体系,夯实管理基础。
全面建立项目法人制、监理单位控制、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保证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制定质量管理文件,促进工程质量的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建设管理单位与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均签订了质量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了质量管理责任,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2)、重源头,加强事前控制。
严格招标投标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严格按规定实现公开招标,公开,公平,择优,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素质高,有水厂经验的施工单位承担工程建设任务,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供保证。严格施工图审查制度,减少缺项漏项和错误,优化设计成果,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施工方案审批和技术交底制度、对重大技术方案请专家进行咨询会审,确保施工方案科学、严谨。严格设计交底制度,工程施工前进行设计交底,特别是加强设计变更和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重要隐蔽工程的设计交底,为保证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抓原材料、加强原材料、中间产品及设备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中间产品及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最直接的组成部分,原材料及中间产品不合格就无法使工程施工达到合格,对一些主要产品,应由建设管理办公室在事前到市场咨询后,根据各个产品的性价比选后,再由建设管理办公室指定一些可供选择的品牌或生产厂家。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使用最多的管道、水泵,电机虽然都是经过招投标评定的有资质合格产品,但不同的厂和不同的品牌,质量就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建设管理单位严格审查这些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后才能进场。因此,施工中建设管理单位必须特别注意控制原材料、中间产品及设备的质量控制,要求原材料及设备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并有相应的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书,中间产品应进行抽样试验,或经设计、建设管理单位认可后方能使用。
(4)严检查,以过程精品创造精品工程。
大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施工,树立优质工程典型。牢固树立“严打重防”的理念,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种质量事故实行“零容忍”。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检验从基础控制着手,包括各个施工部位基础开挖的深度和宽度;砼工程模板制安、架立、钢筋绑扎、砼浇筑;金结工程管道和设备制作和安装等,每一到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经监理单位复核,建设管理单位同意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个施工。加大对工程质量检查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建设管理单位利用内部稽查、巡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抽查形成全覆盖质量管理。
(5)、强抓技术服务
由于工程施工大部分是当地民工,争对具体情况,工程动工前,对各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短期技术培训,进行现场示范,统一质量标准,组织施工班组工人到其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地进行现场参观学习,迅速让施工人员成长起来。及时研究解决施工中遇到工程技术难题,破解质量控制难题。普及系列施工技术知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搭建好技术交流平台,总结推广施工一线职工创造的新成果、好经验、取成补短,共同提高,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6)、强监督,着力提高政府质量监督效能。
质量监督做到敢作为,对工程参建单位、工程建设各环节严格依据规定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对质量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及时严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积极借鉴有效的工作经验,创新质量监督工作方式,聘请进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工程进行抽样检测,加大工程质量建设的保障力度。
4.结论: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篇5
我镇党委下设3个街道党委和1个农村片区武安党工委,以及1个教育党委、1个经委党委和1个机关党委,有党总支17个、支部107个,有党员4595人。其中农村党总支2个、党支部23个(村级支部15个),农村党员908人。我镇基层党支部绝大多数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在群众中口碑较好,且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一)有的支部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活力不足,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在我镇农村党员908人中,35岁以下59人,36—45岁193人,46—54岁231人,55—59岁116人,60岁以上309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03人,初中291人,高中(中专)89人,大专以上25人。近年来,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无法补充鲜血液。同时,村干部待遇很低,生病、退职等无保障,难以留住农村年轻能人,致使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
(二)有的支部外出流动党员多,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党员管理难度大。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转移步伐越来越快,农村党员是村民中素质较高、经济活动能力较强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流转更加频繁。农村党员大量外出,他们有的在外打工经商,有的长年在外务工,流动性很大,增加了常规教育管理的难度。
(三)有的支部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服务功能弱化,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许多村的集体经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甚至多数村是“空壳村”,无集体经济积累,有的村在教育“普九”时还留下许多债务。经济是基础,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凝聚民心的依托。无钱办事,就会变得无所事事,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举步艰难,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村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
(四)有的支部工作理念不新、工作方式陈旧、作风不民主,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习惯于发号施令实施领导,没有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事务管理的主人,村民对于集体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影响。
(五)少数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领导发展能力不强。一些村党组织领导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领导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增加农民收入思路不清,点子不多,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更不用说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了。
二、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的内在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要求内涵深刻,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四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斗保垒,作为各项工作任务的承接载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而言,基层党组织亟需提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他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
(二)对村民自治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民主,就是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形成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
(三)提升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能力。农村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观念和文化上。事实表明越贫穷的农村,封建迷信越盛行。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认为,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篇6
【内容提要】在我国,“合规”一词实为泊来品,是由英文“compliance”翻译而来,原意为“服从,听从”。尽管我国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经常提及“合规”一词,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它的理解往往是模糊和不严谨的,很多解释仅仅停留在表面。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定义,“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而农村信用社由于受机构设置、历史背景、地理因素、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综合影响,导致其合规经营管理相对较差,在合规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国有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对整个农村信用社来说,“合规”是其稳健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它不仅能推进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促进业务发展,而且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强信用社员工队伍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本文以达县联社为例,就如何在赢得客户、加强业务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效益的同时如何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观念陈旧,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业务经营,轻合规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都存在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做法,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只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不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和操作流程,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个别信用社有时为了完成目标任务,甚至采取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手段。比如:为了完成存款任务,采取虚增存款的方式增加存款余额;为了完成不良贷款任务,采取违规逆向调整贷款形态的方式降低不良贷款余额;为了完成利息收入任务,采取以息转本等方式虚增利息收入;以上行为,充分说明了部分信用社重业务、轻合规的现实,充分反映了部分信用社员工合规文化缺乏、合规认识不足、合规意识淡薄的现状。
2。重事后处罚,轻事前防范。农村信用社往往偏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得较少。
3。重操作人员的管理,轻管理层人员的约束。农信社在合规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错误的理念,即重视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忽视对管理层人员的约束,似乎只有执行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合规风险的可能。事实上,由于管理层人员掌握着人力、物力、财力等大权,由其而引发的合规风险,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操作人员。
(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合规管理机制是实现全面的合规风险管理的前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上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合规管理没有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不能适应农村信用社审慎经营和监管的需要,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的现象;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合规性管理大多分别由财会、信贷等不同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即使有稽核部门参与监督检查,也只能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这种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的独立与经营职能,有的职责不清,形成管理重复,管理真空,导致风险控制不力。
(三)合规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缺乏可操作性,基层信用社常碰到,客户看似合情但不合规的要求被拒绝后,客户往往向监管部门投诉,此类事件本身至少反映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国家的金融政策、法规施行,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的“盲点”,给政策法规的施行带来不小的阻力;二是竞争的刚性压力,使得政策法规在金融同业之间执行标准不一,客观上使客户违规行为“合法化”;三是农信社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户,他们的知识文化层次不高,对金融法规无法理解,对信用社实施先进管理技术持对立、不配合态度,增加了信用社实施成本。
(四)制度执行不到位
制度,是行动的准则和依据,近年来,达县联社也制定了不少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有规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最常见发生的事例:钥匙未平行交接,虚增存款、贷款主体资格审查不严、违规放贷、以贷收息等违规行为。合规,光是靠一系列完备的制度是没有用的,即使制度再完善,缺乏执行力,到头来也是一纸空文。
二、加强农信社合规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达县联社自身的基本情况以及银监局对农信社合规风险的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合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加强合规意识
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要进一步倡导“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主动合规”“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等合规文化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合规知识,引导全体员工牢固树立“资本覆盖风险、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相适应、风险成本与风险收入相匹配”的风险管理理念,培养其对风险的敏感度,将风险意识贯穿到自觉行动中。同时在经营管理和产品创新中守住合规底线、不触政策红线,不与监管部门博弈,借助外部监管与内部检查,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形成符合达县联社发展规律的独特风险文化。
(二)建立机制,完善风险防控网
将风险管控的触角向外延展、向下深化,直至覆盖到各级网点、各类业务、各项管理和操作。充分运用现有的风险经理和委派会计制,营销条线强化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将风险经理前置到前台营销部门,对贷款业务、资金业务统一实行差异化的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财务条线完善委派会计制度,通过委派会计的前置,对所有的柜面风险、操作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最终建立以前台营销专业人员、中后台及合规风险管理专业人员为主线的纵向到底,以委派会计、风险经理为主线的横向到边的风险防控网。
(三)优化流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专业风险管理条线和分级授权风险管理条线,践行专业条线管理与社部块状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实现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职能的分离和制约,形成风险管理条线的垂直化。同时复制推广小贷、微贷技术和“四包”责任制的经验,解决小额贷款风险;运用流程、制度控制一般贷款风险;借助省联社大平台的风险管理技术,依靠专业化评审防控大额贷款风险。对不同类型客户制定差异化的预警指标和监控预警方案,通过设置专门的预警监控岗,对各种预警信号触发情况及时作出识别、分析、判断、提示,并通知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依托省联社“大平台”的风险监控信息平台功能,实行“人机互动”风险预警,优化和再造贷后管理风险预警操作流程图、操作说明书及风险识别表,分黄色、橙色、红色三个级别进行风险预警,从而有效强化全流程风险预警功能,提升风险资产的管理质量。
(四)加大查处力度,将制度落到实处
制度是合规经营的保障,执行是防范案件的关键,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及时消除各种风险隐患,促进合规经营,各业务条线及稽核审计等部门必须加大对信用社检查力度,提高检查频率、增加检查内容、扩大检查范围,通过采取定期常规检查、不定期专项检查和随时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违规苗头和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性违规行为,督促相关责任人立即整改,对重大违规行为,必须加大查处力度,任何人一律不留情面,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提高违规成本,起到杀一儆百、震慑犯罪的目的。
刍议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篇7
1 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介绍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外经济的发展,同时将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作为农村水利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我国农村水利节水改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主要是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一项民生水利工作。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饮用水工作、农村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改造工作、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以及农村小型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等。但是,现在我国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完全实现水利工程,导致我国很多农村灌溉出现了很多问题,因而造成我国农村水利中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农业的收益比较低,并且我国农业资源也很有限,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越来越严重,从而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因而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并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农业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有关的农业免除税,进一步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但是,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而应加大力度改造农村水利设施。
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农村水利工程节水制度管理的制度,促使我国水利局加强了对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我国很多地方也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工作。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工作广泛和庞大,其进行还需要广大农民群众和相关政府组织一起努力。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工作的开展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进。但是,农村水利建设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在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很多制定的农村水利建设方案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村灌溉问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的浪费。由于很多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导致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加强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 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我国基本民生建设的内容之一,其建设效果与进度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虽然,政府和相关部门都为此做了不少的努力,但其结果并不客观,经调查发现,我国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人们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农村的农业工作主要是个体制,其经营规模小,每亩的平均收益值低。这种低收入的状况使得群众和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大地降低了。近些年来,我国除了一些农业大户,不少的农民都改行而不再将务农作为其主要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价值对农民的重要性就大大地降低了,即使进行该水利建设,其效果也是很值得担忧的。
2.2 农村水利建设施工管理不规范
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在最初实施时,其设计方案及实施计划很多都是由非专业工作人员根据其自身的工作经验确定的。这就使得其方案和计划不符合工程设计的标准,完全没有科学性。其次,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选材和施工设施不符合标准也是常见的现象。最后,就是在进行施工人员的管理时,缺少规范性。农村水利建设没有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工程责任不具体,这就使得在进行施工时,施工队伍过度的强调进度,忽视施工质量。
2.3 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水利建设差,其根本原因是资金不足。水利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建设,由于我国农村分布广、人员多,这就使得农村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国家的投资是有限的,而本地政府,一般对农村的建设又缺少积极性。这一系列的原因都使得农村水利建设容易出现资金短缺。因此,在农村,我们经常会发现施工工程建设到一半又会停止,直至有新的投资为止。由此可见,资金短缺会直接影响到农村水利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2.4 农村水利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差
农村水利建设的队伍一般都是由大量农民工和少量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由于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短缺,因此,施工队伍一般素质都较低,积极性不高,缺少专业素养。在农村进行水利建设时,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是就近取材,由附近的农民工组成,这种情况下,施工队伍中就很难出现专业的人才。
2.5 农村水利建设分布广,管理不到位
我国农村多,分布广,即使成功地进行了水利建设,其工程也是分布在各个地方。其次,在最初进行水利建设时,其工程选址一般比较随意,缺少规范性,这就使得水利建设分布没有规律,杂乱无章。因此,在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后续管理不到位,也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3 解决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努力改进,经过研究分析,解决农村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提高人们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认识
首先,政府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并给与一定的补助鼓励。其次,在进行水利建设以前,应该对工程进行宣传和介绍,使得当地人民能了解到工程的有益之处,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工程时,群众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了。其次,施工过程中,人们往往只为自己的区域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使得工程只能造福很小的一方土地,违背了施工原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更应该注意各级工作人员以及农民的相互沟通,从大局出发,使得工程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3.2 完善农村水利建设的施工管理体制
农村施工管理制度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大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农村水利建设的施工管理制度是刻不容缓的。首先,我们应该将工程进行明确的分工,将其职责与任务细化,使责任细化到个人,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管理者的管理,还能保证施工测质量,一旦工程出现问题,也更容易找到负责的人。因此,完善的施工管理体质是水利建设质量的保证。
3.3 建立完善的农村水利建设的投资机制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因此,建立长效投资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国家的投资是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其次,我们也可以对工程进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工程带来的便利之处,并可以倡导当地企业进行投资,最后,也可以倡导农民本身进行一定的投资。
3.4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农村水利建设队伍组成混乱,因此,在进行工程之前,相关组织应该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能认识到基本的施工规则与技术。其次,我们还应该招收一部分的专业的水利建设人员,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和管理,此外,少量的专业人员还可以带动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为水利建设施工队伍的整体进步带来极大的帮助。
3.5 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后续管理水平
农村水利工程水利建设针对的是农村的居民,其受益者也是农村居民,因此,政府必须使当地人民认识到工程的益处,使其主动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之中去。最后,工程的使用是一个长期且持久的过程,因此,工程的后续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民众参与制度就保证了这一点,倡导当地人民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的后续管理工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3.6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水利工程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水利规划的引导作用,有必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水利工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质量。目前,农村水利建设需要综合利用大型水利改造和小型水利工程水利建设等。同时,农村水利建设还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实行。为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效率,以发挥农村水利工程的整体利益。因此,应该全面推进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力度,完善农村水利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以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3.7 实质性地推进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质量,需要实质性地推进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尤其应该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的节水工作。充分利用农村水利工程周围的水土资源,探索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的措施。当然,我国政府也有必要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同时承担相应的人员配置工作,以降低农村水利建设的成本,从而真正做到农村水利建设计划。对于一些农村水利建设中还存在很大问题的灌溉农村,有必要实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质量。
3.8 继续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方针的实行应该结合水利工程、水利施工技术和国家相关的法律等进行,建立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水利工程节水的制度。因而需要继续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农村水利建设中的节约用水。虽然,现在我国政府正加大对农村水利进行了补贴,也不断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的改造,但是也需要考虑实现农村水利建设的成本问题。同时,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公开水费计收与使用,从而提高农村水利建设计划的进行。
3.9 积极探索财政对灌排工程运行费用补助的有效途径
农村水利工程是现代非常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同时,农村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收入,但是农村水利建设应该重视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农村水利工程的直接经济利益一般比较差,而且由于成本问题很难正常运行,进而就会影响农村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当我国农业水利工程面临着灌溉水利不强和水资源浪费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农民的增收,当然,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大农村水利的成本控制,进一步降低农村水利的运行成本,同时通过财务补贴和电价优惠等措施对农村水利进行补助,间接实现农村水利的节水改造。当然,地方财政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响应我国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补贴政策,从而加强对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力度。
3.1 0 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水利建设管理
目前,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并且我国农民的外出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我国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同时,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的实施还应该借鉴国外农村水利建设的成功经验,不仅要提高农村水利运行的设备先进性,还应该完善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制度。当然,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还需要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以形成符合农民利益的农村水利设施。由于水的价格对农村水利节水改造的进行也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国家应该制定符合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因此,有必要积极推进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加强农村水利技术指导,从而发挥农村水利设施的最大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逐渐进行,并且我国正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使得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国的农村水利设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农村水利的使用的成本较高,而且农村水利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农村水利建设的内容与农村居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现阶段做好农村水利建设是刻不容缓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并不是不能解决,只要政府和相关人员一起努力,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因此,现阶段研究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水利建设中的问题。但是,现在我国农村水利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国政府现在越来越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等问题,因而有必要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力度。农村水利建设是民生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国家政府大规模的开展了农村水利建设等内容,从而保证农村水利建设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泽钧.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形势、对策与措施[J].论文天地,201 3(21):67-68.
[2]张治国.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山西水利科技,2014(3):68-69.
[3]关英华.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J].林业水利,2012(15):257.
[4]宋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节水灌溉,2013(26):71-72.
[5]徐娜,高明.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公私合作模式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23):58-62.
[6]黄少锋,齐福军.论强化我国农村水利的建设举措[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4):149-150.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音乐教学 篇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加强德育与美育的教育。“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出新、出奇、出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能“生巧”。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动静结合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的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表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当然,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参与表现后所获得的审美愉悦感,这样学生们才会敢于表现、善于表现。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加强农村音乐教育,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质量,是每个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篇9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篇10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坚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那么,如何才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现存的问题。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建设占地,缺乏对农民后继的保障。
近些年,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不仅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而且通过土地征用和出让,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这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设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也是以对农民补偿偏低、牺牲大批良田为代价的。如果不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就会盲目圈占耕地,使投资规模膨胀和投资结构失衡,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给农村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带来严重的问题。
5、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落实。
近几年来,中央在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农民工工资偏低、被克扣和拖欠,劳动条件差,享受公共服务少,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等问题仍然很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大中城市存在,一些小城市和小城
镇乃至在乡村的企业中也很突出。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地区的现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
务。要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能人大户捐助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4、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
增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回报。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加强地处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08-31
浅谈如何加强警营文化建设05-27
浅谈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09-28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11-18
浅谈如何加强煤矿班组建设11-14
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文档07-12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08-03
浅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思想建设08-24
杜海燕:浅谈如何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