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精选4篇)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 篇1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
**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区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小组,7300多农民,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不足2亩,在这有限的土地上,要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深深感受到,单纯依靠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有限,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科技兴乡
之路,才能振兴全乡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近年来,全乡全面实施“科技兴乡、农民致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立足城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为途径,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进一步抓好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了突出特色、绿色,发展定单、效益农业,加快牧业生产步伐,使马铃薯种植业成为加北乡的主导产业,畜牧和食用菌发展逐渐成规模。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952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9元,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到60%。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乡、科技兴农”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工作作为全乡第一位的工作任务,举全乡之力实施科技兴乡战略。一是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以科技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科技普及推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科技兴乡的方案制定、工作安排、人员调配、经费筹措等项工作,各行政村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科技组织;二是实行了科技工作“三包”责任制、即乡科技领导包片、农技人员包村、村技术人员包户,并将所包片、村、户效益与本奖金报酬挂起钩来;三是和各部门积极协调,使他们为科技兴乡工作开绿灯、创环境、出人出物,自觉参与实施;四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强化乡科协和现有农技推广部门建设,稳定和扩大农技推广队伍;又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农民技术员自发创办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等技术协作组织,在全乡形成以科协为骨干,村科技副主任为主体,科技示范户带动全体农户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体系。全乡重点项目、农业科技示范户(基地)都有党政班子成员进行联系,把科技兴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实施培训计划,提高人才素质。为不断提高全乡劳动者的素质,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全乡开展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培训工作。一是首先抓好干部培训,乡里每年多次召开科技培训会议,以会代训的方式,传授科学技术。目前,全乡40多名乡村干部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成了受群众欢迎的科技型干部。二是实施长期专题培训。把基础知识好,思想觉悟高的示范户组织起来,经常让他们参加地、区、乡组织的培训,达到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三是与地区、加区农技站、畜牧站、科协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如绿色蔬菜生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止技术、蔬菜保险技术、大棚滴灌技术、木耳、蘑菇袋料生产技术、马铃薯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知识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向农民讲授适用性农技知识。两年来,该乡共举行参加各类培训班10期,共培训5000多人次,下发科技书籍、信息4000多份,四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针对棚室生产及日光温室小区,我们聘请东北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我乡进行培训,并对农户生产情况进行实地指导,每年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参加地区科技大集,了解农业信息,市场信息,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生产动态。同时组织安排露天电影、秧歌等文艺活动,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本乡先富起来的农牧业典型户现身说法,激发了广大农民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倡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应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截止目前,全乡所有基层干部和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了不同形式的农技培训。90的青年农民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技培训,我们乡受训人数达2000多人,达到了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培训出19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乡里还印刷科学技术资料3000多份发给农民,从而增强了农民的科技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向科技富民强乡目标迈进。
三、科技引路,资金扶持。加北乡着力实施科技兴乡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了政府职能,增强了服务功能,落实科技政策,把科技引路,资金扶持作为实施科技兴乡、农民致富的指导思想。该乡每年协同地方信用社为发展养殖、种植的农户办理小额贷款400多万元,扶持起规模养殖、种植、加工等专业户100多户。如孙龙江的马铃薯增值深加工业,年创利润30余万元;赵挺祥鲜菜冬储,年创利润10余万元;侯力的养鸡场,年创利润10余万元;于国卿大豆深加工,酱菜厂年创利润20余万元、姜雅文棚室生产,年创利润10余万元等等,同时扶持幸福村奶牛示范村,加北马铃薯示范村。走“特色 规模 品牌”的路子,抓好了标准化生产
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提升了全乡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农产品丰收后的销售问题,加北乡将投资建立农贸市场和精品加工业,解决了每年农民生产出来的大白菜、木耳、蘑菇、粉丝和家禽的销路问题,把小袋包装的无公害绿色马铃薯系列深加工产品打入城市农产品交易市场,并通过农网为农民的马铃薯粉丝寻销路,卖好价钱。广
大农民高兴地说:“如今俺们能实行科技致富,全靠乡党委政府的引导。”
四、适用农业新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加北乡围绕结构优化,强化科技培训,大力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有机肥料,温室模式化栽培,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程,饲用玉米栽培,农村能源建设等16项农业适用技术,得到推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如孙宝玉家把猪舍与沼气池连在一起,猪的粪便流入沼气池,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做饭、取暖,沼气渣用于棚室蔬菜生产上,这就是节约清洁型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在加北乡应用成功典型,改厕、改圈、改厨、菜地有机施肥和沼气池建设融为一体的循环效益农业,此节约清洁型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农村推广与应用,既方便农民生活,也改善村庄的环境,同时以煤代木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加北乡将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用典型引路、效益吸引,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力,充分利用上级项目支持,广泛调动社会、农民的积极性,增加沼气池建设的辐射力和推动力,进一步推广农村沼气、燃气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节约清洁型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在获取沼气高品位能源的同时,还将有效控制空气和水源污染,保护农村环境,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走科技兴乡之路,农村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952万元,增加273万元,同比增长7.4%,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9元,增加232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面向市场,优质服务,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名特优蔬菜、特色农业三大产业,2006年全乡播种面积达19440亩,实现农业产值223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加北村为代表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及绿色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幸福村为代表的畜牧养殖、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实现牛、羊、家禽养殖业全面发展,2006年实现畜物业收入1343万元。强化管理,加大培训,积极引导,大力发展打工经济,通过优质服务,建立培训服务体系和外出务工信息网络建设,发放加北乡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卡等方式,加大控管力度,实行跟踪服务,千方百计促进劳动力就业,拓宽打工经济链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2006年全年通过各种途径输出劳动力突破1345人,实现打工经济收入405万元。多次被地区和加区评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 篇2
关键词: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创新
江苏环保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刚刚萌芽阶段,就率先在苏南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目前,江苏在水污染治理成套设备、大气污染治理成套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环境保护药剂和试剂、环境监测仪器等11大类产业中有2000多个系列化产品,是全国环保产业中品种最多、成套率最高的省份,环保产品和承包的环保工程遍布国内外。200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环保产业发展为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目前,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和壮大,江苏省科技厅以构建技术开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为目标,重点推进南京、无锡、宜兴、苏州、盐城五个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常州环保产业园(“五区一园”)科技平台建设。
1. 江苏省节能环保科技平台的发展现状
目前,江苏省共建有120家节能环保科技平台(以下简称“科技平台”),其中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企业研究院1家、重点实验室10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6家,总投入11.52亿元,其中省拨款7100万元。科技平台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积聚了一批装备、人才资源,研发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产品。
科技平台已建成的服务场所达6.58万m2,拥有大型仪器设备800多台(套),在职服务团队1200余人,积聚的装备、人才资源配置居全国先进水平。同时,科技平台研发出一批技术领先的产品,如无锡华光锅炉企业院士工作站自主开发生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省(鹏鹞)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一环)水处理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研发的水处理设备在全国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全国水污染防治装备5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江苏省占4席。
(2)提升了集聚区、企业的创新业能力。
科技平台涵盖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工程化、公共科技服务、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提供创新软硬件条件,降低了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有效支持了企业创新创业。苏州、无锡、南京市2010年科技平台收入共占全省的70.4%。无锡市科技平台研发的环保装备产品占全省的61%,节能装备产品占全省的36%,宜兴已形成以高塍镇和环保科技工业园为主体的环保企业集群。南京市科技平台的服务优势明显,份额占全省的50%。全省环保平台聚焦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在苏州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常州环保产业园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盐城环保产业园建设启动迅速,建湖、阜宁等地区平台已分别形成集聚高效电光源、环保滤料产业集群建设的趋势。
(3)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新进展。
科技平台重点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填补了国内知识产权空白,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节能领域,在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等方面取得突破,低温余热汽轮发电机组、新一代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及高新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污水处理领域,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在全国率先突破应用大孔树脂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技术,大幅度提高有机物回收率;省(久吾)膜分离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无机陶瓷膜及其成套设备,不仅取代进口,而且大幅度降低废水处理成本。烟气治理领域,省中环工程企业院士工作站自主开发的大型火电机组烟气脱硫脱硝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国内近40家燃煤电厂,治理总装机容量达1950万千瓦;省(国电南自)电力监控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其他单位成功开发干法活性焦烟气脱硫技术,打破国外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成功应用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4)科教资源丰富。
江苏的科教资源在很多方面名列全国前茅,全省11所国家“985”和“211”高校中,有10所设立节能环保院系,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土壤所均设有环保相关专业。省内拥有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国电环保院、省环科院等科研院所。建成一批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建成“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建成“省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建成“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江苏节能环保科技平台主要问题
江苏省节能环保科技平台虽然在建设规模、发展现状都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平台建设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龙头企业偏少。
在平台依托单位中,骨干企业不大,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不到5家。平台存在明显的“小而散”现象,缺少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环保企业集团承担平台建设。
(2)创新能力不强。
多数平台依托单位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自主开发能力差,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全省环保装备总体上仅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关键技术与装备还依赖进口。
(3)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
江苏省节能环保平台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咨询服务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机构的服务网络建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江苏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发展目标
以构建技术开发、成果孵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江苏节能环保科技平台重点推进“五区一园”建设,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产业发展高地。至2012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300亿元。
(1)南京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
南京节能环保服务业优势明显,占全省的50%。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科教优势,以东南大学、南京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节能服务机构为核心,组建以节电为主的节能机电产品推广和服务联盟,在加快推进企业电机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等节能改造工程的同时,努力向外拓展服务空间。南大等高校,在宁部、省属环科院(所)及中环工程、龙源环保等骨干企业以节能环保科技平台为依托,着力发展环保技术咨询、技术集成和解决方案、环境监测、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等环境服务业;建立以南大环境学院、东大能源与环境学院、南工大膜科学技术研究所、省环科院等为核心圈的环保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实体,构建国际化环保科技研发基地。目前,南京大学已建成“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南京大学戈德环保研发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突破应用大孔树脂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有机物回收率。
(2)无锡节能装备(产品)制造集聚区。
无锡节能装备(产品)制造业主要集聚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双良、小天鹅、无锡压缩机、安捷机电、华光锅炉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家电、节能型机电、绿色照明、节能办公和信息、高效节能锅炉(窑炉)、建筑节能等产品和技术;构建稀土永磁电机、热泵空调、电镀环保节能、高效传热与节能、太阳能与建筑节能等工程研究中心和机电产品节能环保检测服务中心等平台,把无锡打造成国内先进、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基地及高端节能产品制造基地。如依托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江苏省汽车尾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机动车后处理系列制造商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已形成年产300万升催化剂、100万套机动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生产能力,在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达60%,处于国内行业龙头地位。
(3)宜兴环保产业集聚区。
宜兴是国内发展环保产业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国内环保企业最多、环保专利最多、环保工程承接量最大、环保产值最高的县市,被誉为“中国环保之乡”。近几年,宜兴相继建成环保产业集聚区的科技孵化器、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形成以水处理为主的包括水、气、声、固、仪及配套产品六大类2000多种产品的环保制造业体系,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基地。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正式启动运行,环保科技研发中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环保技术咨询与培训中心、国际环保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四大平台”建设快速推进,为宜兴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推动环保产业优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苏州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以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节能技术与装备、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环保新材料、空气净化技术与装备、环境监测仪器和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围绕区域特色,江苏省科技厅着力构建以节能环保产业园为核心的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国内最大的环境工程和咨询商务中心、环保产品和技术交易代理中心、环保高新技术孵化中心,打造成集节能环保技术研发、生产、示范于一体,国内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目前,在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已建省苏州环保科技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已通过国家计量的第三方实验室认证,现有检测能力包括水和废水(含大气降水)、空气和废气(含室内空气)、土壤、底泥、固废、噪声、装饰装修材料以及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等,基本覆盖了环境检测,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各个领域。
(5)盐城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
盐城节能环保科技平台以盐城环保产业园、建湖节能电光源和阜宁环保滤料集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烟气及固废治理设备、节能电光源和环保滤料。江苏省科技厅依托盐城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等,组建了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节能环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服务平台,促进盐城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环保装备、节能电光源和环保滤料基地。
(6)常州环保产业园。
常州国家环保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0km2,是国内第一家全方位、多功能、高起点的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工程、节水、节能、可再生能源、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预防性环保产业门类和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有效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型环保产业门类等。围绕常州国家环保产业园发展,采取产学研合作方式,组建了常州微生物水处理研究开发服务平台,推进常州环保产业园建成国内一流的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孵化推广基地、技术和产品展示交易“大型超市”、技术咨询与服务综合平台。
4. 江苏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建设建议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是建设好科技平台首要理念。
纵深部署、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的集成实施,充分整合节能环保领域各类科技资源,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类平台错位发展,彰显特色,最大限度激发释放当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立足实际、面向需求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基本思路。
节能环保科技平台主要是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基础保障和共性技术支撑。因此,必须立足地方产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科技平台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管理和运行模式。离开实际需求,科技平台就会失去根植的土壤和成长的基石。
(3)开放服务、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关键环节。
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建设的出发点是整合资源,促进开放服务。因此,在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建设中要充分整合集成官、产、学、研等各方面的资源,以联合共建、会员制、股份制等方式加强产学研联合,充分释放科技资源的优势,让知识尽快转化为经济。
(4)持续投入、政策引导是建设好科技平台的重要保障。
走内涵发展之路 促师生共同成长 篇3
一、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发展关键在教师,为此,提高教师的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摆在集团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2004年,“集团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实验课题在省里立项,以此为契机,在专家的引领下,学校创建了新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1.部门岗位轮训制: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为培养教师的管理能力、责任心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为集团管理储备力量,集团实行了“青年教师部门岗位轮训制”,鼓励青年教师自愿报名参加部门轮训,参与部门的工作,协助部门开展管理。三年来,21位青年教师在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等部门接受了轮训,7位教师在不同岗位进行了轮岗,5位教师在不同校区的部门进行了流动。他们参与了学校重大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参与了教师的考评和学生的管理等工作,自身能力和整体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通过部门岗位轮训,11名青年教师走上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部门主任等岗位,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生力军,为集团教师树立了实干会干、团结奉献的良好风貌。
2.校本超市培训制:营造自主人文学习环境
集团根据规模大、教师多的现状开展了独具特色而又非常人性化的“校本超市式培训”,具体的做法是:每学期初定好教师培训菜单,菜单上有详尽的本学期培训的各类主题、专家、时间、地点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刚性制度和柔性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教师拿到这张菜单后,便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申请所要参加的培训。菜单上的必修内容,是人人都必须选择的;而选修的内容,则由教师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
实践证明,在大教育集团背景下的这种教师培训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好办法。由于集团教师中同一学科的教师数量多,需求各异,安排这样的培训就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超市式培训也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如:培训时间与教师生活安排的冲突、培训地点与教师所在校区较远的矛盾、培训人数太多或太少的问题等等,因此得到了教师的极大认可,教师参加培训的课时大大超出了集团规定的100课时的标准。校本超市培训制的实施,使得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3.一徒多师培训制: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集团有近150位省市区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其中采荷、采三校区共121名,占了总数的82%左右。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作用,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作出贡献,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举措。“一徒多师培训制”统筹了集团的骨干教师力量,是对传统师徒结对培训方法的丰富和创新。让一位徒弟拜多位教师为师,从多个师傅身上汲取营养,能更快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这样的办法,也达成了校区之间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加快了薄弱校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梯级评星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集团教师队伍中,30周岁以下的教师有114名,占50.4%;30至45周岁的教师共91人,占40%;45周岁以上的教师共21人,占9.2%。三个年龄段的教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30周岁以下处于成长期的教师有干劲,但经验不足;30至45周岁的教师大多处于高原期,有倦怠感;45周岁以上的教师处于稳定期,但开始逐渐松懈。
根据这一特点,集团积极搭建了“梯级成长平台”,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特点分别开展了“希望之星”“探索之星”“奋进之星”三个层次的课堂教学评比和展示、论文答辩等活动,形成了“集团搭台、同台竞技、互相学习”的研究氛围。三年来,共有150多名教师参加了梯级成长展示和评比。这样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搭建了展示舞台,有效地促使了各层次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进取。
二、活动引领,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孩子得到均衡发展。集团自成立以来,就以“让每一个孩子像星星一样闪光”为目标,按照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开展贯穿式主题德育活动、多元评价活动和家校合作育人活动来促使学生的均衡发展。
1.贯穿式主题德育活动:培养全体学生的综合能力
集团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年来,集团采用德育活动主题贯穿、集团统一设计、校区同步开展的方法,先后开展了“校园文明礼仪三字经诵读”“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迎奥运系列主题”“中国女足世界杯护旗手选拔”等五十多项大型活动。
对于大型活动,集团按照统一性原则,要求各校区同时间、同地点共同参加。如集团庆“六一”大型文艺汇演、集团运动会、省内学校联合夏(冬)令营、出国游学等活动内容精彩、形式新颖,让三个校区的孩子均有了展示的机会,各种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笕桥校区的孩子,处于相对比较闭塞的农村,但是集团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给了他们一片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天地,让他们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广阔起来,能力也大大提高。现在,他们能毫无畏惧地和其他校区的孩子一起主持集团大型活动,出国时也能够自如地和人聊天了,这其中的进步是巨大的。
2.多元评价活动: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集团首先对各个校区学生的品德、学习、行为、体魄、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团学困生帮扶方案,由集团教研师训部统一安排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分析、跟踪,努力使这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进步。
在此基础上,集团在三个校区都实施了“免试生制度”“学困生跟踪制”,开展了“自主自测”“小星星阅读比赛”“卡通杯应用题竞赛”等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如自主自测:即由学生自主出卷,自主答题,学生合作,互相评价,达到了在出卷中复习,在互动中学习,在评价中提高的目的。
集团还设立了“集团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奖”,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努力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带着这份成就感和快乐感继续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有效地促进了三个校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集团也因此获得了健康、持续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3.家校合作系列活动:营造和谐有效的教育氛围
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教育机构,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为此,集团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寻求家校教育的一体化。在集团背景下,家庭教育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整体推进:
一是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尽管集团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比较多,组织却很有序,这其中,家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杭州市2004年实行春秋假制度,在集团开展的“我爱所有的孩子——让家长当一天老师”活动中,4000多名同学组成了800多支假日小队,走向社会和家庭,参与率达100%,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这其中家长就功不可抹。
这些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家长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那以后,集团三校区整体推广了这项工作,使得这项工作日常化、有序化,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二是家长学校学习活动的开展。集团的家长学校学习坚持按照“三个统一”的原则进行: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年级。因为集团家长群体比较庞大,全集团一个年级18个班,家长就有七八百名。一个年级的所有家长集中在一起听取专家的讲座,省时省力,专家能够针对该年级孩子的特点开展讲座,更有针对性。同时,三校区同年级的家长集中在一起,本身就有一个交流、沟通和比较的作用。家长学校学习的整体推进,缩短了三校区家长之间的差距,使得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更新,更有利于三校区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家长校区间互动活动的开展。集团开设了家长论坛,三校区家长代表在论坛上各抒己见,汲取对方的长处,修正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较好地促进了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提高。
四是心理辅导活动由学校向家庭延伸。集团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上学期新加坡女子学校的学生到采三校区参观学习。期间,集团理事长看到了新加坡孩子很有教养的一面,感受到了异国文化带来的冲击,于是精心设计了一堂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课,意在通过这堂课让集团所有的孩子懂得感恩。孙小芙校长在三个校区的四五年级学生中巡回讲座,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这堂心理辅导课给所有的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回去后将这堂课的内容向家长进行了宣传,还特别强调自己对感恩父母的理解。家长深受感动,一位家长给校长发来短信说:“谢谢校长,从您今天的课上我的孩子知道了感恩,我想她会永远爱父母,爱老师,爱这个美丽的学校的。”一堂心理辅导课,受益的是整个集团的学生乃至全体家长,充分彰显了集团化办学的魅力,也充分显示了集团的优势。
(作者单位:杭州采荷
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挖掘农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4
挖掘农村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对我国农村资源和生态状况的.分析,提出我国农村必须协调好经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促进边远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的能源建设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作 者:李惠兰 作者单位:平农校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3 13(1) 分类号:F32 关键词:农村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走科技兴乡之路促农村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走绿色发展之路06-12
用心走专业发展之路06-10
建兴乡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进家庭活动11-11
走科学和谐和平发展之路09-08
走适合本校发展的教改之路07-06
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特色学校07-07
走生态文明之路的新农村住宅设计07-06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终身学习教师05-10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