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终身教育发展综述

2024-10-08

国外终身教育发展综述(通用8篇)

国外终身教育发展综述 篇1

在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从那时以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和社会民众的支持下,社区教育实践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围绕社区教育进行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也日渐深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理念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社区教育研究应加强终身学习理论的指导,以使其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在这里将概述研究现状,剖析不足,探讨研究的未来走向。

一、研究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围绕社区教育研究陆续出版、发表了一批有学术质量的专著和论文,开展了从市区到国家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关于社区教育内涵的研究

凡社区教育研究必然首先阐释社区教育内涵。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视角、理论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对于社区教育的内涵会有不同的解释和演绎,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即空间的社区性(社区范围内)、对象的全面性(社区全体成员)、功能的社会性(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也就是社区教育的特质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吴遵民从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定义出发,作出如下界定:中国社区教育是由地区居民自发产生的,为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及对终身学习的需求而由政府提倡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旨在以提高地区居民精神与文化素养,满足他们自我完善的要求,以及切实保障地区居民自主学习权利为宗旨的,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该定义是在借鉴外国学者观点后得出的本土化认识,强调了居民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和居民学习权利的保障,强调了社区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联系。

(二)关于社区教育与相关领域的研究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社区教育与相关领域的研究,涉及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学习社会、学习型城区、构建和谐社会、终身学习等方面。这类研究一般都从分析两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阐述如何相互促进、寻求发展。其中关于终身学习与社区教育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相关研究主要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季国强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该研究将开展社区教育作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要策略,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该研究指出,从社区教育到学习型社区建设,实现了从教育到学习的突破。这一突破,使社区居民从教育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意愿、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等都更加受到尊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更好的释放。同时,这一突破还体现了从教育范畴到生存范畴的跨越。学习不再是一个仅仅属于教育范畴的问题,而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强调学习即生存、学习即生活;南昌大学黄秋生主持的2008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展社区教育建终身学习体系研究”。该研究将社区教育置于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江西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对江西社区教育发展方向和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建议;中日合著的《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家比较》。作为以终身教育为背景论述社区教育的理论专著,该研究对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探究;厉以贤在《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一文中,着重阐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区、社区教育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关于社区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

关于社区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目前多从树立大教育观、加强国家立法、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打造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建立社区教育评价机制等角度加以论述。也有一些研究将社区教育发展对策与终身学习、学习型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叶忠海教授在研究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对策时,提出了八种对策———“形成以终生学习为导向的新学习文化”、“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运用多种举措激励民众学习”、“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社区构件的建设”、“社区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评价制度”和“强化社区教育的科学研究”。其研究考虑到了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的时代背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季国强研究员,在其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指出,社区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手段,社区教育的发展应从社区学校、工作队伍、出版各类专业刊物的层面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四)关于国外社区教育的研究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社区教育发展的历程不同,各国对社区教育的界定也有所不同。我国学者认为,所用术语虽各不相同,但国际上对社区教育的理解还是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点: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社区教育是社会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协同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的教育服务。我国学者在研究国外社区教育时,较多地关注了社区教育的实体设置,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北欧的民众学校、日本的公民馆、英国的“生涯发展贷款制”和“个人学习账户制”、新加坡的社区中心等。其中,对美国社区学院的介绍和研究最多,也最详尽,涵盖了社区学院的渊源、发展历程、特点、职能、课程体系、领导体制、投资体制、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国外还非常重视相关法律的制定,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均有相关法律来保证社区教育机构的完备和社区教育效果。国外社区教育的实体设置和法制建设为其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值得我国借鉴。

(五)关于区域社区教育研究

社区教育的区域研究多为实证研究,研究者往往以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结合社区教育开展现状,研究社区教育的整体发展问题或某些方面的问题,进而寻求发展对策。这些研究包括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结构模式、运行机制的建构,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社区教育认证制度等方面。我国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社区教育主要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在区域社区教育研究中,有些研究将社区教育与学习型城区建设、促进市民终身学习联系起来。

二、研究的不足

虽然我国在社区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社区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从研究的视角看,目前多从终身教育、学习型城区建设、学院建设的角度进行探讨,有一些研究虽涉及终身学习的理念,但缺乏深入、专门的研究。比如,南昌大学黄秋生主持的课题“发展社区教育建终身学习体系研究”。该研究对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二者关系的阐述不够深入,对策研究也缺乏终身学习理论的指导。

从研究的内容看,社区教育发展对策涉及课程开发、管理体制、实施模式、资源整合、队伍建设、评估机制等各方面,但目前研究成果中多为专题研究,或仅围绕几个方面展开,缺乏终身学习理论指导下社区教育发展的整体策略研究。

从研究的成果看,现有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一是理论研究或脱离实际或缺少深度,很难为终身学习背景下社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提升,多为就事论事,缺乏富于开创性的结合实际的深入探讨,研究成果缺少普遍推广价值;三是国外关于社区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或引进多转化少,或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没有真正促进我国终身学习视野下的社区教育发展。

三、研究的走向

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已由终身教育逐渐转向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的重要思潮,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而社区学习则是各国公认的实现其目标的关键环节。我国国务院转批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国家这些重要教育文件指明了社区教育发展要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终身学习侧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个人在一生中能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是学习权和发展权的实现,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视角。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给社区教育研究带来新的思维空间,也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从终身学习的视角来看,时代赋予当代社区教育的历史使命是,社区教育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人的终身学习,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城区)的构建。在这一背景下,社区教育的发展应贯彻终身学习的原则,为所有年龄的社区居民提供正式及非正式的学习机会,为所有社区成员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今后应加强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教育如何定位发展的研究,以使社区教育能够真正发挥促进人们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作用。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围绕社区教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从终身学习的视角看社区教育研究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目前,虽然有部分研究成果涉及终身学习的理念,但是仍缺乏专门、系统、深入的研究,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不够紧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社区教育应在理论和实践上关注人的终身学习,社区教育研究与实践应加强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

关键词:社区教育,终身学习,研究,综述

国外终身教育发展综述 篇2

陆军装备网络化、精确化和无人化发展继续得到大力推进

21世纪以来,网络化、精确化和无人化是陆军装备发展的鲜明特点和总体趋势,也是陆军更好地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物资基础和必然要求,在2015年继续得到大力推进。

网络化

美国陆军在2008年确定战术通信网络是其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认为未来每名分队作战人员都应具备通过战术通信网络共享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以获得作战优势。为确保技术领先、缩短为部队交付先进网络装备的周期,从2011年6月到2015年10月,美国陆军已进行了10次每年两度的网络集成鉴定(nie)试验。该试验将多种独立的网络装备集成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试验,不仅分别评估各种装备的性能,还综合评估其互联互通能力,试验后经过改进完善再在下次试验中继续进行验证,并以“能力组件”形式逐步扩大初始列装和使用范围,加快了战术通信网络的成熟和一体化。

第十次网络集成鉴定(nie16.1)试验于2015年9月25日-10月8日在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进行,约1.2万名美国陆军(主要是第1装甲师和第82空降师)和空军官兵参加了试验,参试部队还有英国的1个旅、意大利的1个空降营和其他13个北约国家的大约800名官兵。第1装甲师担任多国部队联合司令部,第82空降师则实兵实装遂行联合强制进入作战行动。试验评估的新能力包括联合网络能力、远征指挥能力、持续作战能力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评估的主要作战和编制概念包括联合强制进入作战、空地侦察作战、持续作战、联合火力与化生放核爆一体化作战。

精确化

打击精确化是陆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立足的基础,而精确制导弹药则是精确化作战链条中的“利剑”,21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主要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项目在2015继续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陆军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列装的最新型“神剑-1b”精确制导炮弹,除能使用m109a6/a7和m777a2榴弹炮发射外,还在2015年初使用老式m109a2/a3榴弹炮配用m119a2装药系统进行了成功发射。美国陆军于2014年初开始低速初始生产的m1156精确制导组件(pgk)在2014年12月通过了初样验收试验,在试验中有些炮弹实现了10米以内的精度。在2015年4月使用m109a6榴弹炮进行的首批产品验收试验中,平均精度小于10米,可靠性达到97%。美国陆军对pgk的总需求量超过10万枚,并于2015年5月与主承包商轨道atk公司签订了1.2亿美元的全速生产合同;该公司到2015年8月已生产约1.2万枚pgk,并将于2016年初至2018年初完成向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澳大利亚陆军和加拿大陆军的交付工作。

意大利研制的最大射程达80千米的远程型“火山”制导炮弹于2015年进入低速初始生产和定型试验阶段,计划2016年底开始交付,2017年列装的同时启动全速生产。该弹采用gps接收机、惯性导航测量装置,也可选装激光导引头,可使用52倍口径和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发射。该弹2014年12月在南非进行的一次发射试验中,射程达到70千米,精度在10米以内;其发展目标是采用半主动激光/红外导引头,最大射程达到100千米,精度达到米级。

无人化

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美军战斗力将有1/4来自以无人机为主的无人化平台。美国陆军已为旅战斗队和火力旅编配了rq-7b“影子-200”、rq-20a“美洲狮”、ra-11b“大鸦”无人机系统,为战斗航空旅编配了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并经历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实战检验。“影子-200”无人机到2015年上半年已完成100万小时作战飞行,包括在叙利亚进行的反“伊斯兰国”行动中的作战飞行。所有这些都凸显了无人机在当今和未来作战中的重要性。

美国陆军在2015年5月亚特兰大国际无人系统协会年会上透露,将为“影子-200”无人机安装新型发动机和改进型通信系统。根据设计,新型发动机平均重大故障间隔时间1000小时(现役发动机是269小时),平均大修时间500小时(现役发动机是250小时),并能使用重油燃料以简化后勤负担。2015年6月23日,美国陆军授予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19架改进型“灰鹰”无人机的全速生产合同,计划2018年9月完成交付。改进型“灰鹰”采用205马力del-120柴油循环发动机取代160马力涡轮增压柴油机,使续航时间从25小时增加到50小时。

在2015年2月的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韩国厚成有限公司宣布,将向韩国陆军交付120套“远眼002b”无人机系统(每套系统编配4架无人机)。该机为手持发射的固定翼无人机,通过气囊系统回收,手持控制系统控制;翼展1.8米,长1.44米,最大起飞重量3.4千克,最大时速80千米,续航时间70分钟,有效作用距离10千米;有效载荷为机鼻位置安装的固定式光电/红外装置,可进行平面/倾斜扫描,用于提供近距离情报、监视、目标获取和侦察能力。

美国陆军还于2015年开始执行多项无人驾驶地面车辆的采办计划,包括“人力运输机器人增量ⅱ”系统(mtrs,计划2016年第二季度发布招标书)等,下一步将实施“单兵通用机器人系统”(crs-1,计划2017年第一季度发布招标书)和“班组多用途装备运输车”(smet,计划于2019-2022年开始工程与制造研发阶段)。

地面作战车辆的体系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地面作战车辆体系化发展起始于美国陆军已下马的未来战斗系统(fcs)由8种车辆组成的有人驾驶地面车辆和已装备的由10种车辆组成的“斯特赖克”系列装甲车;经过前些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主要国家陆军地面作战车辆体系化发展在2015年取得重大进展,并将逐步进入初始列装使用阶段。

m109a7自行榴弹炮系统成功采办

2015年4月9日,美国陆军正式接收了首批3套生产型m109a7“帕拉丁”综合管理(pim)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系统。该系统是现役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弹炮系统的最新改进型,每套系统由1门pim白行榴弹炮和1辆pim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组成,并于2014年6月被正式定型为m109a7和m992a3。m109a7系统在机动能力、战场生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如在机动能力方面,功率/重量比从18.7马力/吨提高到19.07马力/吨,最大时速从56.3千米提高到64.4千米,使机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能够与现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在战场上保持同步。该炮将于2016年下半年进行作战试验鉴定,2017年2月开始大批量生产,到2027年采购580套,全部取代现役m109a6。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美国陆军负责采办、后勤和技术的陆军助理部长(兼陆军采办执行官)熙若女士和地面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官巴赛特准将都认为,m109a7项目的成功采办正在对陆军装备采办方式转变和一体化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装备采办方式转变方面:该项目促使陆军将反恐作战期间以满足战场紧急需求为特征的装备快速采办方式,向正常的传统采办方式转变;熙若将m109a7形容为“一条被简易爆炸装置羁绊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认为采用传统采办程序的m109a7,通过将成熟技术有机集成到现有平台进行升级改进以使其达到最佳技术状态,有助于逐步实施“增量”改进方案并大大降低风险;陆军其他地面作战平台,如“艾布拉姆斯”坦克,“布雷德利”战车和“斯特赖克”装甲车等,都将继续采用这种采办模式进行升级改进。在装备一体化推进方面:该项目的成功有助于实现陆军装甲旅战斗队主战平台的一体化协同发展――m109a7是装甲旅战斗队第一种采用这种机动和悬挂结构的主战平台,以后还将陆续装备更多类似的能够在装甲旅战斗队内具有很强通用性的主战平台,如ecp2型“布雷德利”战车改进项目和多用途装甲车新研项目等;所以m109a7不仅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最新改进型主战平台,它更是装甲旅战斗队真正实现装备现代化计划的第一步。

美国陆军还在2015年8月25日宣布,决定选择奥斯科什防务公司为联合轻型战术车的单一承包商,并签订了67亿美元的固定价格低速初始生产合同,使该车于2015年底进入低速初始生产阶段。该车在防护性、机动性、有效载荷等方面都具有跨越式提升,将用于填补现役“悍马”车与“姆拉普”防地雷反伏击车之间的能力缺口,进而使陆军轻型轮式车辆装备呈现出体系化发展特征。

俄罗斯正在构建新一代陆战武器平台装备体系

2015年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俄军在红场首次公开展示了由t-14“阿玛塔”主战坦克、t-15重型步兵战车、“库尔干人-25”履带式步兵战车、“回旋镖”8×8装甲车、“台风”6×6装甲车、2c35“联盟-cb”152毫米自行榴弹炮等组成的新一代陆军装备体系。这些新型陆战平台均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和大量新技术,综合战技性能和信息化水平比现役同类装备有了跨越式提高。

在总体设计上,由“阿玛塔”、t-

15、“库尔干人-25”、“回旋镖”组成的新一代装甲突击装备体系,体现出更加重视防护性能和车族化、通用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突出特点:均采用无人炮塔并安装主动防护系统,尤其是“阿玛塔”是目前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无人炮塔的主战坦克;装甲车均采用动力装置前置、载员舱后置和能提高防地雷能力的v形车底等西方总体设计思路,突破了俄军坦克装甲车辆的传统设计理念。俄将于2016年开始对“阿玛塔”进行国家试验,一批“阿玛塔”坦克、“回旋镖”装甲车和“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将陆续列装。“联盟-cb”是采用全新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的新一代自行榴弹炮,整体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将与2012年开始列装的新型“旋风-g”远程多管火箭炮、“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共同构成俄陆军未来20~30年远程精确打击和压制火力体系,满足一体化联合火力打击需求。

英国正式宣布采购“埃阿斯”车族

2015年9月15日,英国在伦敦第九届英国国际防务安全与装备展上宣布,其正在研制的履带式侦察专用车(scout sv)已正式更名为“埃阿斯”(ajax)侦察车,并展出了首辆炮塔式样车。英国陆军2014年9月授予通用动力英国公司35亿英镑(约54亿美元)、589辆“埃阿斯”车族的生产合同,用于取代20世纪70年代装备的cvr(t)履带式装甲侦察车。“埃阿斯”既是该车族的总体名称,更是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炮塔上装备了cta国际公司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ctas)的炮塔式侦察车的专用名称。在589辆“埃阿斯”车族中,“埃阿斯”侦察车数量最多,为245辆。该车族中之前被统称为“防护机动侦察支援车”(pmrs)的5种无炮塔式车辆也分别进行了重新命名:侦察支援车叫“阿瑞斯”(ares),订购了93辆;指挥控制车叫“雅典娜”(athena),订购了112辆;装备维修车叫“阿波罗”(apollo),订购了50辆;装备救援车叫“阿特拉斯”(atlas),订购了38辆;工程侦察车叫“阿耳戈斯”(argus),订购了51辆。所有这些名称都来自希腊神话中“各路英雄”的名字,暗喻英国陆军对该车族寄予厚望。“埃阿斯”车族将于2017-2024年完成交付。

与采用30毫米非稳定式机关炮、仅12吨重的cvr(t)装甲侦察车相比,“埃阿斯”侦察车的所有性能都将大幅提高。42吨的车重将使其具有很强的防护能力,40毫米ctas机关炮则大大提高了火力打击能力。然而,“埃阿斯”侦察车的最大特点还是其功能强大的传感器系统和车辆电子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车辆性能,还能将传感器数据分发给其他车辆、友军和上行指挥链,将大大增强英国陆军的c4isr能力。

法国陆军继续推进“蝎子”计划作战车辆的研制和改进

在2014年12月5日签订7.52亿欧元(9.29亿美元)ebmr多用途装甲车研发、制造和保障合同的基础上,法国国防采办局2015年3月5日正式授予奈克斯特系统公司“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改进项目合同,因为改进200辆“勒克莱尔”是“蝎子”计划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该改进项目合同价值3.3亿欧元(3.5亿美元),其中包括改进18辆基于“勒克莱尔”底盘的dcl装甲救援车,预计2020年开始交付。该项目将把“勒克莱尔”的使用寿命延长到2040年,并提高应对包括非对称威胁在内的各种作战环境的能力。改进后的“勒克莱尔”坦克和救援车分别被命名为“勒克莱尔-r”和dcl-r。主要改进包括:研制和安装新的装甲组件,以提高坦克对简易爆炸装置之类新威胁的防护性能;将坦克集成到sics数字化信息系统(即“蝎子”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中;安装信息战术数字无线电系统,该系统是“接触”作战电台项目的组成部分。

作为“蝎子”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陆军到2015年8月已为17个团装备了“菲林”士兵系统,主要装备作战小组组长、班长、排长和特种作战部队等。法国陆军共采购了18552套“菲林”系统,2019年完成交付。

2015年2月12日,法国中程导弹(mmp)反坦克导弹首次发射试验取得成功,法国陆军已订购了400部发射架和2850枚导弹,计划2017年开始交付。mmp导弹可以安装在多种作战车辆上,用于取代现役“米兰”反坦克导弹。mmp配用双模自动导引头和140毫米串联战斗部及双向数据链,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采用人在回路和非视距发射模式,可直接攻击也可顶部攻击,还能够从密闭空间发射。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是“米兰”的2倍,而发射架和导弹重12千克,与“米兰”相当。

其他相关国家比较重要的地面作战车辆项目在2015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15年6月24日,德国陆军正式接收首辆“美洲狮”步兵战车,到2015年底共接收7辆。德国陆军订购了350辆“美洲狮”,将于2020年完成交付,用于取代1971年列装的“黄鼠狼1”步兵战车(最新改进型“黄鼠狼1a5”曾部署到阿富汗战场使用)。德国陆军正在形成由“豹2”主战坦克、“美洲狮”履带式步兵战车、“拳击手”轮式步兵战车和pzh2000自行榴弹炮组成的地面作战车辆体系。德国国防部长还于2015年5月底在德国议会宣布,计划与法国合作启动到2030年前后取代“豹2”的新型主战坦克的研制,新型主战坦克将采用莱茵金属公司正在研制的130毫米坦克炮。

2015年7月16日,印度国防部邀请10家印度公司就拖延已久的未来步兵战车项目提交设计方案。印度计划自行研制生产2610辆可空运的两栖型未来步兵战车,用于取代老化的俄制bmp-1和bmp-2步兵战车。印度要求该车重20~22吨,能携载3名乘员和7名徒步士兵,安装射程4~5千米的反坦克导弹、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射程为2千米的辅助武器及7.62毫米同轴机枪,还要求具备核化生防护能力以及防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的能力。

防空反导装备实弹拦截试验捷报频传

近几年来,国外陆军在压缩部队员额、精干编制体制、减少老旧装备以推动陆军向“少而精”发展的同时,还大力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以抢占新的军事竞争制高点。防空反导部队属于加强建设的新型作战力量之一,防空反导装备则在2015年的实弹拦截试验中捷报频传,相关系统研发也取得较大进展。

2015年5月28日,美国陆军正在研制的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拦截试验,参与试验的“爱国者”pac-2系统成功拦截了弹道导弹靶弹,标志着历时5年研制的ibcs系统已进展到飞行验证阶段。此次拦截试验验证了ibcs系统对pac-2系统拦截作战全过程的指挥控制。致力于实现美国陆军现役和未来防空反导系统一体化的ibcs系统,将对未来防空反导作战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增强现有防空系统的网络化作战能力;二是增强现有防空系统的巡航导弹防御能力;三是实现战区反导的立体多层协同拦截作战能力。2015年11月12日和19日,“爱国者”pac-3系统在ibcs系统试验中分别成功拦截了1枚巡航导弹靶弹和1枚模拟现代战场环境中战术弹道导弹的老式“爱国者”导弹。

2015年11月1日,美国陆军“萨德”(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空系统和海军的“宙斯盾”反导系统在西太平洋威克岛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联合反导试验。在这次展示美军多层联合反导能力的复杂反导作战试验中,首先由c-17运输机在威克岛西南海域发射1枚近程空射靶弹飞向指定海域,随后“宙斯盾”系统发射“标准-3”拦截弹进行中段拦截;在“标准-3”由于飞行初期失灵导致拦截失败后,“萨德”系统则成功拦截并摧毁了处于飞行末段的靶弹。

2015年12月10日,美国分别在不同地点试射了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发射“标准3”block ib拦截弹)、“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发射最新改进型pac-3 mse导弹)、与以色列联合研制的“箭-3”反导系统,均取得成功。其中,具备反低轨道卫星潜力的“标准3”block ib和“箭-3”为中段拦截试验,pac-3 mse为末段拦截试验。陆基“宙斯盾”系统当天在夏威夷考艾岛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的首次拦截试验中,美国空军c-17运输机发射了1枚空射靶弹后,an/tpy-2前沿基地雷达捕捉并跟踪到目标,随后由an/spy-1雷达进行后续跟踪,并指挥陆基“宙斯盾”系统发射“标准-3”block ib拦截弹,拦截弹的动能杀伤器成功捕获目标靶弹的再入飞行器并进入其航线,随后通过直接碰撞方式将其击毁。当天在以色列进行的“箭-3”反导拦截试验中,以空军战斗机发射的“先进银麻雀”靶弹越过地中海向以色列飞行了5分钟后,“箭-3”反导系统的预警雷达成功捕捉到靶弹,并从靶弹发射的多个假目标中识别出“真实”弹头,随后通过作战管理控制系统对目标进行分析、跟踪并制定拦截方案,“箭-3”拦截弹发射后成功按预定飞行轨迹在大气层外低轨道上通过直接碰撞摧毁了目标。美国陆军当天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进行了“爱国者”pac-3 mse导弹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试验,试验中发射了2枚pac-3 mse导弹,第1枚就准确命中了目标。其他相关国家的防空反导武器系统在2015年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俄罗斯陆军的最新改进型“山毛榉-m3”防空导弹系统于2015年4月交付部队开始进行国家试验鉴定,计划2016年列装。该系统最大射程70千米,比“山毛榉-m2”提高25千米;具备反隐身目标能力,可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中对距离2500~70000米、高度15~30000米内的作战飞机、巡航导弹、直升机和空地导弹等空气动力目标具有高效拦截杀伤能力,并可拦截最大飞行速度3000米/秒的战术弹道导弹。

2015年5月5日,印度陆军举行了“蓝天”防空导弹系统的服役仪式,标志着陆军型“蓝天”正式列装。2015年6月,德国国防秘书宣布决定采购中远程防空系统,共计划采购8~10个连套,以满足其对tlvs战术防空反导系统的需求。2015年8月24日,萨伯公司宣布英国再次购买4套最新生产型“长颈鹿”amb雷达系统(2008年已购买6套),计划于2015~2018年交付,这些雷达系统计划用于英国陆军的未来区域防空系统。

陆军航空兵装备加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建设

陆军航空兵是近几年来国外陆军正在加强建设的另一类新型作战力量,尤其是美国陆军在2015年继续实施2014年初制定的陆军航空兵重组计划(ari),大力加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建设。

随着oh-58d“基奥瓦勇士”武装侦察直升机的逐步退役(计划至2017年3月全部退役),美国陆军已决定组建有人/无人混编陆航营,为现役师属战斗航空旅的攻击直升机营编配24架最新改进型ah-64e“阿帕奇?卫士”攻击直升机和1个mq-1c“灰鹰”无人机系统连,为重型攻击侦察营编配24架ah-64e和3个rq-7b(v2)“影子”200无人机系统排。首个重型攻击侦察营已于2015年3月组建完毕,计划到2019财年完成10个营的组建,并全面具备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从2007年开始到2015年10月,陆军航空兵已进行了585万小时的有人/无人协同训练飞行和作战飞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亦称为互操作等级(loi),共分为5级:第1级(loi 1)是指有人机能接收和传输无人机的辅助图像或数据;第2级(loi 2)是指有人机能直接从无人机接收图像或数据;第3级(loi 3)是指有人机能控制无人机的有效载荷;第4级(loi 4)是指有人机能控制无人机的起降,从而减少无人机的起降次数;第5级(loi 5)是指有人机能全面控制无人机包括起降在内的所有功能。到2015年10月,美国陆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达到的水平是:在实战中达到了loi 2级水平,即“阿帕奇”机组人员能通过非战术通用数据链的一体化多频带数据链,接收无人机系统传感器的视频流,并能转发给其他类似的“阿帕奇”直升机或装备有单系统遥控视频终端(osrvt)的地面部队;在试验中则达到了loi 3级和loi 4级水平,所有安装战术通用数据链的无人机系统均可由ah-64e机组人员在50千米外的地方进行控制,直升机可直接接收无人机传感器数据并传输至100千米外的地面站,大大提高直升机机组人员和地面指挥官的态势感知能力、目标探测能力,进而提高网络中心战能力。

2015年9月28日,印度与波音公司和美国政府签订了22架ah-64e直升机及机载设备和15架ch-47f“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的采购合同(价值30亿美元),交付工作将于2018年9月-2020年3月完成。合同中的直升机平台属于印度与波音公司的直接商业销售,而机载武器、传感器、雷达、训练设备及各种其他部件属于印度与美国政府的对外军售协议,包括812枚agm-114l-3“长弓?海尔法”反坦克导弹、542枚agm-114r-3“海尔法ⅱ”反坦克导弹、242枚block 1-92h“毒刺”空空导弹、12部an/apg-76火控雷达。波音公司确认,印度还可能再订购11架ah-64e和7架ch-47f。

另外,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直升机在2015年进行了各种环境试验:2015年1月,该机进行了高海拔寒区试验;6月,在沙漠地区进行了低海拔热区试验,当时驾驶舱外温度为42℃,驾驶舱内则高达近60℃;8月底,该机装备了光电设备吊舱、火箭弹发射器、炮塔和空空导弹发射架进行了高海拔热区试验,当时试验地区海拔3200~4800米,温度13℃~27℃。根据计划,该机将于2016年中进行携载武器的发射试验,2016年12月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17年初开始为印度陆军订购的114架和空军订购的65架进行系列生产。

陆军部队及相关装备频繁进行实战演习、部署和使用

2015年的世界安全形势整体仍算大体平稳,但却暗流涌动且局部热战不断:朝鲜半岛持续紧张,日本加紧扩军备战,美军直接搅局南海,乌克兰危机持续无解和叙利亚上演多方混战并引发美、俄、欧明争暗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巴黎恐袭,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阿盟出兵也门空袭“胡塞”反政府武装等等,可谓令人眼花缭乱。为了应对危机和热战,主要国家对陆军部队及其装备进行了频繁的实战化演练部署,还多次在实战中进行作战使用,而反政府武装的一些“战果”也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2015年1月15日,美国和韩国正式成立由驻韩美军第2步兵师和韩国1个装甲旅组成的美韩联合陆军师,目的是培养适应能力以制止和击败未来挑衅,提高韩国的防御能力。该师的成立将突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框架,使驻韩美军不仅是遏制朝鲜的“地方军”,更是美国在东亚地区追求战略目标的“机动部队”。美国国防部长还于2015年3月20日批准向驻扎在韩国凯西兵营的美军增派一个m270a1多管火箭炮营。m270a1能发射最大射程70千米的m31制导火箭弹和最大射程300千米的陆军战术导弹,具有很强的且被实战验证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2015年12月1日,美国陆军宣布计划从2015年12月开始,将其储存在德国科尔曼基地用于美军轮换部队训练的装甲装备的一部分预置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立陶宛等东欧国家的前沿阵地,以支持“害怕”俄罗斯的东欧盟国应对诸如乌克兰之类的危机。美国陆军储存在德国的装甲装备被称为“欧洲行动套件”(eas),是一系列适合装甲旅战斗队使用的装甲装备,主要包括最新改进型m1a2 sep v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m2a3/m3a3“布雷德利”步兵/骑兵战车和装甲旅战斗队使用的其他装备。eas装备在东欧的首批预置地点是罗马尼亚的一个空军基地、保加利亚的一个训练基地和立陶宛的一个基地,未来还计划在其他东欧国家进行装备预置。美国陆军透露:计划在罗马尼亚预置约700件装备,在保加利亚预置约500件,在立陶宛预置约200件;在德国的科尔曼基地将保留约8000件装备,在德国的格拉芬沃尔基地将保留约2000件装备。

俄罗斯国防部于2015年11月17日发表视频显示,俄军已在叙利亚部署了地面炮兵部队,有6门2a65 152毫米牵引榴弹炮在为叙利亚政府军试图击退is攻势的作战提供火力支援。该炮发射底排弹最大射程29千米,最大射速7发/分,持续射速2发/分。2015年10月23日,叙政府军使用俄提供的tos-1“日炙”重型喷火坦克(也称温压多管火箭炮)轰击叛军阵地。

2015年9月19日,日本安倍政府安全保障相关法案获得通过,日本防卫省则着手构建所谓面对安保环境变化的全覆盖对应机制,加快建立所谓“离岛遭受武力攻击”的应对力量。日本陆上自卫队已于2014年11月决定采购52辆美制aav7a1水陆两栖突击车,2016年底交付完毕,并计划在2017年完成组建负责离岛登陆和夺取作战、装备aav7a1突击车的“水陆机动团”。离岛登陆和夺取作战任务目前由西部方面队约700人的普通科连队承担,“水陆机动团”将以该连队为基础组建,建立时近2000人,并计划增加至3000人,达到旅的规模。日本还正在研制更先进的两栖突击车,该车使用改进型主战坦克发动机及新的喷水推进技术,比已有40年历史的aav7a1拥有更好的水上机动性和更快的行驶速度,全尺寸原型车已于2015年上半年进入水池测试阶段。

国外电子教材发展研究综述 篇3

英国电子教材的概念

根据英国斯特林大学在2003年8月发布的一项研究《英国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的电子教材策略与未来远景》, 其中对传统的教科书与电子教材之间的概念理解有过这样的描述:在实践中, 传统教科书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 用于小学、初中、高等教育、专业与继续教育的教学材料; (2) 教学材料通过出版社纸质的形式出版发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的“电子教材”定义:公开发行的电子材料, 独立的形式, 通过教师推荐, 适用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并附送有超越纸质印刷的资料和功能, 如互动练习, 笔记、图标和多媒体等。

美国电子教材的概念

2006年5月下旬, 美国50多位教育家和出版商作为电子教材专业研究的代表参加了题为“对教科书的重新思考”的研讨会。通过专家分组和交叉讨论, 与会者“审议了教科书及其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日趋常用的电子工具的现状”, 并对未来教科书发展的演进趋势做了5个阶段的展望。研讨会最终达成共识:未来教科书的数量和种类将全面超越静态印刷的形态。作为发展趋势的引领, 电子教材在与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整合, 包括动画、模拟、互动练习等, 学生采用灵活的电子界面可实现检索和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

电子教科书 (数字化教科书) 定义:学生的核心教科书, 其内容适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提供有多种互动功能, 给学习者提供混合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词典, 多媒体内容如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等资源。

未来的教科书无论是静态印刷或电子教材, 整合之后的学习环境将要求教科书变得可改编、可定制、能自适应。未来电子教材在专家头脑中被描述为:设计成模块的“网页链接旅行指南”。因此, 它能让教师根据特定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 配置适合特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学习内容。据此观点分析, 学生在网络电子教材的应用中将会强力推进自身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发展。专家们也一直认同未来教科书将与课程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未来电子教材的开发同时也少不了技术专家、教师和出版商的共同合作。

国外电子教材发展的主要阶段

新世纪初,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子教材的出现, 教师和学生必须要接受一种新的学习范式, 求证各种可供选择的教科书之优点, 使用技术是关键的。未来教科书的转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未来电子教材促使学习行为的发生“与非正式的科学教育形式一样, 通过远程邀请更多的域外学生参与、越来越突出学习过程的独立性”。电子教材的进一步优化完善, 将有赖于学习资源在移动设备、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加速发展。

电子教材在21世纪初经历了5个主要的阶段:实验阶段、早期市场阶段、扩容整合阶段、盈利与社会化学习阶段、标准和分解的分布阶段。

实验阶段 (2000-2003)

在起步探索期间, 教科书的出版商与书商合作启动了非便携式文档格式 (non-PDF) 、无标准的 (nonstandard) 教科书产品。这种教科书每次发行50~100种, 但是此类的电子教材并无市场, 因为这一时期的电子教材没有得到技术的足够支持。

早期市场阶段 (2004-2006)

当出版界在持续探索电子教材发展的出路时, 许多出版商回归到使用低成本的便携式文档格式, 看准了高等教育机构中特定的相关学科内容需求 (在数学、科学和世界各国语言课程领域) , 从而进行开发和进一步扩充应用在线技术, 从而培育出一个更稳定的电子教材市场。在此期间, 电子教材中占主导影响的技术是Flash动画素材。在此阶段的后期, 主要的电子教材出版商都在积极发行电子书。

扩容、整合阶段 (2007-2008)

电子教材的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冲击, 电子教材的生产成本急剧下降, 出版商开始将电子书整合到各自的作业管理产品 (homework management products) 之中。此阶段, 绝大多数的电子教材出版商支持多元电子教科书的格式和各种读者。当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在备受关注的时候, Flash动画也在持续获得读者的青睐。

盈利与社会化学习阶段 (2009-2011)

截至2009年, 电子教材市场的规模实质上在持续扩大, 体现在盈利性的虚拟大学在扩容, 如美国的凤凰城大学 (University of Phoenix) 。实体大学提供的远程学习项目在激增, 同时, 移动学习设备被广泛使用、电子书读者持续增加, 随后平板电脑也在促进电子教材出版商提供更多的数字文本。在此阶段, 电子教材不但提升了各种媒体技术的整合, 同时也提升了社会化学习环境的整合。开放型教科书所倡议的免费或低成本理念的出现和拓展, 也许将变得同等重要。

标准和分解的分布阶段 (2012-2014)

此阶段将标志几大发展趋势的出现, 尤其是 (XML格式的) 电子教材的出现和数字化教科书的重新配置。从单一、紧密联系的产品转向具有可延伸性的内容资源, 能容易分解或采用混合技术与其他的数字产品进行搭建。

这一波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将聚焦和见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 进一步推动开放型教科书和社会化学习环境要素的广泛整合。

世界各国电子教材发展现状

以色列的一个教育技术专业网站 (http://www.mindcet.org/en/) 将世界各国对中小学提供的公共数字化电子教材的开发应用实践水平进行了分类。第一类国家对电子教材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整体基础设施 (软件、硬件、数字应用的城市规划、专业培训、社区支持和金融支持) 提供强劲的持续投资;第二类国家能意识到数字化电子教材全面发展的需求,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无力承受快速发展的费用;第三类国家已经表达了他们进入数字时代的意愿, 但仅在部分领域获得了发展。

第一类国家和地区

美国:迈向数字化教育的重要国家, 数字化教育过渡规划, 政府和公司的合作文件给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建议。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将从2015年开始强制实施无纸化的电子教材。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将成为第二个州, 在中学阶段实施数字化的电子教材和普及平板电脑。美国缅因州从2002年开始就倡导公立学校的初中生机比为1:1, 全面配齐笔记本电脑, 在高中阶段为学校提供无线网络。印第安纳州、犹他州、华盛顿州、西弗吉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加州已经向有需求的学校提供了按计划实施的数字平台的应用 (包括设备和电子教材等) 。

韩国:智能教育是韩国的全国教育项目, 到2015年它将向韩国所有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仅提供数字化教科书。韩国学生从2006年就开始普及数字化电子教材, 部分学校当时获得了规划证书, 其中有50所学校在电子教材应用中, 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了评价。由于近年来对全部学生使用数字化电子教材的影响有所担心, 韩国政府目前已经公布将采取部分回归步骤, 将部分恢复低年级学童使用纸质教材的政策。

第二类国家和地区

欧盟国家:金融危机一度撼动了欧洲国家学校的数字化发展进程。如英国截至2008年在数字化电子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曾有过强劲的投资, 但是之后不得不放慢发展步伐。

新加坡:未来学校项目已经在5所学校中启动了数字化电子教材应用, 2015年将达到15所学校, 曾倡议“允许地方学校为了提升教育的多样性、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提供可行的无缝对接模式。信息技术整合包括互动的数字媒体、学习环境从学校设计到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澳大利亚:2011年澳大利亚已经向全国的学校和家庭投入巨资改造高速的宽带网接入服务。截至2012年2月, 政府宣布为实施他们支持的可持续“数字化教育革命项目”, 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安装了91.1万台电脑。根据需求, 学校购买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 安装更多的台式电脑或配置更多的移动和固定设备。

日本: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小学试验电子教材, 提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角色。在未来学校项目中, 有10所小学为12岁以下的学生配备平板电脑, 为他们的课堂配备了活动的电子白板。

第三类国家和地区

中国:中国成为了所有数字化出版集团的主要市场目标。政府对数字化教育的投入集中在“优质学校”, 这是通过与大公司的合作实现的。培生教育集团与北京市政府合作, 为北京市的一些学校提供学习管理系统服务。该项目目标在于提供学习管理系统, 当教师需要帮助的时候, 他们可以进入网上学习社区获得同伴的帮助。学生可利用学习管理系统在校或在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与此同时, 学生家长也能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参与子女的学习。”该项目可以让家长观察学生学习,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 家长可及时适当提供帮助。该项目在北京市的一些学校正在运行测试, 如果项目获得成功, 北京市所有公立学校学生将能因此项目受益。

以色列:以色列其实可以被划分到第二类国家范围。 (以色列不仅财政上支持, 而且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学校数量和专业化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以下是国家和地方集中在信息化终端设备建设和教师培训的例子。

(1) 国会议员在2011年推动通过了一项法案:在以色列境内, 所有教材发行商都有义务提供他们所发行的教材的数字化电子版。该法案给初级阅读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2) 以色列教育部支持实施的全国计算机项目, 其目标是:每间教室提供一台电脑、投影机和接入互联网。该项目从边缘区域开始推进, 比如在以色列的北部和南部开始推进。第一批已经完成了200所学校, 目前第二阶段在努力推进800所学校, 第三阶段倡议在国家的中心区域推进。

(3) 地方部门推动。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推动, 特别是以色列的中部地区。总之信息化普及遵循的原则是:普通家庭父母购买设备, 市政投入信息化相关设施服务以及帮助那些无力购买设备的学生家庭购买设备。

(4) 每间教室师生电脑项目。父母给孩子购买笔记本电脑可从市政福利部门领取补助, 该项目也帮助孩子们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互联网。

(5) 地方政府和相关基金会为每位教师提供电脑和培训, 该项目已经从中小学拓展至幼儿园了。

其他国家和地区:“世界读者” (World reader) 组织的慈善倡议征招亚马逊公司在非洲乌干达小学发起“鼓励每位学生”的学习项目。帮助学生学会阅读, 使他们能获取大量的可阅读的书籍。许多国家的政府投入巨资, 主要为学生购买阅读设备, 如乌拉圭、西班牙、印度、泰国等。

电子教材发展需遵循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教育并非从外界施加影响, 而是通过孩子们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孩子们与技术之间关系的理解, 决定着教育系统的实践, 这将帮助大家理解一种新型的教育范式。

学习的自主性:数字世界中的学习需要自主性作为一种基本的能力。

学习过程的所有权:孩子们更关心的是他们能用技术来做什么, 而不是技术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当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时, 他们的学习动机将让他们获得强大的学习动力。他们将在数字世界中自由探索, 这有利于促使他们认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责任”应该摆在他们自己的“学习容量”之上。

自尊得到加强:在具备自主变革可行性的虚拟学习环境中, 用“对, 我能行”的理念增强个人情感、态度的方式, 寻求适合个体学习的需求。

好奇和探究成为自然的学习机制: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环境。基于探究的学习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激发他们学习的教育目标。这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付诸实践。只有采用好奇和探究的学习机制, 项目研究主导的教学最终才能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得到实践。

合作中解决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游戏的世界里, 孩子们通过发挥其主动性并与他人合作达到目标。团队学习变得有意义, 各自的努力可以达成共同的目标。

批判性思维 (同伴评论、社会网络中的共同写作) :同伴协作行为可自然被嵌入到虚拟的活动中去, 同伴评论也更容易被接受。学校观察孩子们如何自然寻找同伴的帮助, 以及在活动中的评论, 社会化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关性:将世界带入课堂, 对校园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日常的许多例子和课堂内的体验, 尤其是与同伴和家庭相关, 涉及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内容能对某些理论和概念做到情境化展现。

附加多样性: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多样性问题容易解决。而在多样性的数字世界中, 多样性的学习能力被追加更大的价值。与其在挣扎中寻找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 不如通过体会自我不足感, 从更多的学习环境中去寻找适合个人学习的动机。

选择的自由:在无尽可能的数字世界中, 孩子们能力的发展应该让他们在学习道路上优选那些能促使他们殊途同归的学习路径和目标。

环境的灵活性:只有教育环境的整个概念被放大之后, 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及各种不同的个体学习需求。学校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正被打造成团队协作学习中心、学习资源中心、基于兴趣相投的学习社区, 而不是仅仅由传统简单的一些教室物理空间所组成。

虚拟的移动性:学校教师目前不难从学生身上发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学习环境, 但他们在互动的学习行为中回应力度显然不够。虚拟的移动学习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选择和完成自己的作业。在学生组成的作业群组中, 他们彼此虽然身处时空分割状态, 但他们自己能缩小彼此心理上的距离。如今的学生可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地进行学习, 学习环境的移动性也变得自然了。

互动性:互动性得以使重要的认知能力付诸实践。它也能刺激几种与学习过程相关的认知功能。灵活机动的活动伴随认知实现相同的目标, 促使更快更有效的学习。要激发认知潜能, 我们应该激发数字世界中积极的互动过程 (不仅仅是软件用途中的互动) 。

多种刺激的显性化表露:当学生在阅读、互动、倾听、观看和分析内容的时候, 他们在训练自己将来所要应对的劳动者素质。

个性化:学生或许并未意识到他们需要学习的个性化。回顾一下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体验, 对自己不足的看法和表述, 学生们转向在线班级的学习, 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连通性:互联网带来的可能性包括连通性和思想交流, 它促进学习过程, 除了激发学习动机, 也给学生探寻自己的知识提供了共同平台。虽然互联网势不可挡, 但又分散注意力, 同时也能使学习和创造性收获更大。

多样化知识来源:一直以来,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主渠道来源。当信息能被学生轻易地获取之后, 许多教师接受了这个附加的信息来源, “与其说是对教师的情感威胁, 不如说是优秀教师期盼提升自我水平的机会, 同时也能以不同的思维去理解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的要求。”它们不仅是数据的传送器, 而且是意思的传达器, 它们在免费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要点, 表述清楚、拓展了语境, 这触及到了媒体专家研究的核心层面, 这也与现实世界中人们之间表达的不同见解相同, 因为这不是在网络服务器上与虚拟的人在交流。

当今信息和通讯领域的革命毫无疑问在撼动着教育系统的基础, 以往的教学方法在被淘汰之前, 教育者主动进行修订是必要的。因此, 一种新的教育范式随之出现, 用于定义适合21世纪的教育系统。信息化的数字世界虽然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自然学习空间, 但几乎无法触及教育的系统本身。学生只有互动地应用技术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知识自动习得的活动。

参考文献

[1]A strategy and vision for etextbooks in FE and HE UNIVERSITY OF STIRLING INFORMATION SERVICES August2003.http://observatory.jiscebooks.org/files/2011/01/A-strategy-and-vision-for-etextbooks-in-FE-and-HE.pdf 2013-7-30.

[2]The future of digital textbooks http://www.mindcet.org/wp-content/uploads/2012/10/Digital-Textbooks.-A-literaturereview1.pdf2012 MindCET, Ed-Tech innovation center 2013-7-31.

[3]Gerald McKiernan Configuring the'Future Textbook'Searcher 19 no4 My 2011 p.43-7http://www.public.iastate.edu/~gerrymck/ConfiguringTheFutureTextbook.pdf.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综述 篇4

2006年,“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问世。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无需自建基础系统,只需按需付费获得网上资源,于是,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未来,只需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是一部手机就可以利用网络获得需求满足。因此,这种全新的IT资源交付模式降低了社会信息化的门槛,使得所有与之相关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合理和自然,也使得创新更加容易和便捷。

1 对云计算的认知

目前,IBM、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中国云计算网等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云计算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可谓各有千秋。其实,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基于这种认识,微软提出:云计算既不是一种简单的产品,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新的产生和获取计算能力的方式的总称。云计算既是指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提供配置以及取得供应的计算和存储平台,又指一种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服务的应用类型。云计算作为新一代IT模式,在后端规模庞大,非常自动化和高可靠性的云计算中心支持下,为人们提供了在互联网环境中方便地访问各种基于云的应用和信息,并免去了安装和维护等繁琐操作。

据国外权威机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推算,未来三年,全球云计算领域将有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十二五”期间我国云计算领域的产业链规模也将达到7500亿人民币~10000亿人民币。目前,全球各大IT公司竞相进入云计算领域,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力争最大限度地占领云计算应用服务市场份额。

正因为云计算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云计算发展迅速,有人形容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信息化革命”。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发展,以下作简单介绍。

2 国外云计算发展现状

2.1 美国

美国是云计算的发祥地,也是云计算技术研究的引导者和云计算推广的倡导者,其技术与产品的成熟度较高,在云计算领域一直占据领军地位。近几年,在许多知名的大型IT公司推动下,云计算技术、应用、市场发展都非常迅速。目前,美国政府机构正在大力推动云服务和自行构建云服务的计划。美国国防信息系统部(DISA)已经着手在其数据中心内部搭建云环境。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推出名为“星云”(Nebula)的云环境。20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维维克·昆德拉为美国联邦首席信息官之后,很快云计算被提上了美国政府的议事日程。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开始执行一项影响深远的长期性云计算策略。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新网站Apps.gov,利用这个新的平台展示并提供政府认同的云计算应用。通过这一举措促进政府机构有效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更好地宣传、普及云计算理念,推动各领域创新。目前,云计算在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州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得以广泛应用。美国硅谷目前有150家以上的企业直接参与或涉及云计算业务,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层出不穷。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明确云计算的内涵,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数据,论证规范云计算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在适当时机制定云计算应用标准,为大面积推开做好准备。2011年2月8日,美国联邦政府CIO发布了《联邦云计算战略》,宣布将2012年的800亿美院联邦IT预算,拿出25%投放在云计算领域,着手将政府当前的IT应用方式转移到云计算方式上来,并明确规定在所有项目推进中“云计算优先”(Cloud First)。

最新调查显示,在美国政府机构中,有30%的机构已经制定了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具体方案;正在研究或者着手计划采用云计算技术的机构达60%以上。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今后几年,联邦政府用于云计算应用的投资会逐年上升,到2016年,美国各级政府机构用于云计算方面的投资将会占到IT总投资的23%以上。

2.2 欧洲

欧洲对云计算开发应用的热情和积极性,与美国相比要冷静一些,所以欧洲一直是云计算应用市场的跟随者。这可能是受欧洲高度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这一传统意识有关。由于欧洲人更强调自我和私密,对数据的存取、传输等要求极其严格。事实也是如此,欧盟及欧洲各国的数据保护机构、网络安全机构最大的疑虑和担心是云计算的数据安全性、隐私安全性和私密可靠性。因此,每个欧盟成员国都设有自己的数据保护和数据保存政策。应该说,这种各自为政、分散不一、相互隐晦的数据不透明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阻碍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这也是欧洲与美国在云计算技术上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实,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云计算主力厂商不断调整技术方案,有针对性地改变经营策略,努力消除欧洲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的疑虑和担心。随着各大厂商的不懈努力,云计算技术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不断进步,欧盟及欧洲许多国家的传统意识和固有偏见已有明显改变,更多人逐渐接受了云计算的理念和服务,在欧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市场,决不会像前段时间那样遥不可及,用IBM推广商的话来说“已经指日可待”。

目前,世界许多著名的IT厂商纷至沓来,竞相在欧洲各国设立云计算中心。2009年,微软投资5亿美元建立都柏林数据中心,成为继阿姆斯特丹之后的又一个大型数据中心。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机构CERN目前使用的是Red Hat版本的Xen管理程序以及微软的Hyper-V技术。谷歌在欧洲已建成或在建的数据中心已达到12个,AT&T也将在伦敦建设它的又一个云计算中心。英国于2009年发表了《数字英国》白皮书,明确提出云计算将成为英国IT战略的重点。英国政府将全方位主导数字国家建设,并建立覆盖所有政府部门的云计算网络G-Cloud。《数字英国》提出将政府更多的IT应用转移到云计算模式上来。英国政府首席信息官(CIO)要求政府部门要加速建立统一的政府云,即G-Cloud,并号召政府机构尽量购买基于云的IT服务,以便在云计算的易于扩展、定价灵活、应用便利和提供快捷等优势中获益。

目前,在欧盟以及欧洲其它国家,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金融部门、医院、服务机构开始采用云计算技术,接受云计算服务。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地流入云计算市场和云计算应用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于2009年7月对外公布了今后5年,即到2014年欧盟电信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明确规划了电信改革的四大优先项目,即加快数字内容立法,创建移动支付安全系统,创建云计算系统和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节能减排。

2.3 日本

近年来,日本政府积极推进云计算的发展,提出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创云计算新产业”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包括若干具体措施:制定数字化教材等电子出版物的可复制利用制度以规范行为;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数据中心的节能环保指标(DPPE:Data center Performance Per Energy)和稳定性;逐步放松对异地数据存储、服务外包的管控;在充分考虑个人信息匿名和私密前提下,以信息安全为基础,完善信息传递和信息使用的规范性制度,强化管理;基于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成果,拓展市场需求领域,构建新的面向对象平台。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希望此举能够推动云计算的发展,以创造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和新兴产业。

日本内务部和通讯监管机构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政府运行所需的一应信息系统,此设施被命名为Kasumigaseki cloud(霞云)。新的基础设施将于2015年完工。目标是整合所有的政府IT系统,将其转化、归结成为一个独立的云基础设施,从而提高政府运行效率,降低成本。Kasumigaseki cloud将依据协同理论,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协调政府各部门,在良好的协作环境下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完成政府工作目标。这样既可以大大压缩电子政务运营成本,又能够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增加整合功能,扩大共享范围。从而实现政府提出的“为国民提供绿色、安全、先进的政府服务”。

2.4 韩国

由于韩国的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社会对云计算的认知度较高。韩国知识经济部、行政安全部和韩国广播通讯委员会于2011年联合公布了《搞活云计算综合计划》。这个计划明确提出了,在2014年以前,韩国政府要向云计算领域投入601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目标是将韩国云计算市场的规模扩大到目前的四倍以上,达到2.5万亿韩元,并提出要将韩国相关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再提高10%。

2.5 新加坡

近年来,新加坡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有力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紧密协调、加强沟通,重视在应用领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IT产业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在改善民众生活、工作、学习、福祉和信息沟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近,新加坡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原来“智慧城市”的基础上,以云计算技术和方法推动智慧国家的建设。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产品,建立更加利民、便民的新型服务理念和体系,并采取措施强力推进。

3 云计算前沿技术简介

云计算的前沿技术,目前主要由国外大型IT企业掌控,如微软、IBM、亚马逊、谷歌、Salesforce以及英特尔开源、雅虎等。

微软推出的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整合以往所用软件和数据服务,帮助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这一大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使得应用程序开发者,可以利用微软全球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能力和网络基础服务满足需求。Windows Azure云计算服务平台还包括Microsoft SQL数据库服务和Microsoft.Net服务。此外,微软还推出了企业Exchange的网络版和Office网络版,并预计投入200亿美元用较短的时间在各地建立起20个“云计算中心”。

IBM继推出即买即用“蓝云(Blue Cloud)”后,加大了与政府机构、大学和其它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于2008年向客户推出了第一套支持Power和x86处理器系统的“蓝云”产品。在蓝云平台一系列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支持下,满足来自各地的应用访问分布式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环境下运行。

Amazon于2008年推出了运用与云计算服务的简单存储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S3);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简单排列服务(Simple Queuing Service)。目前,Amazon提供的是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的存储、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

Google继推出Google Apps近两年后,又推出了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 Engine,GAE)。这个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是让外部开发者借用Google的GAE开发新的Web应用,而Google通过“云中心”向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这种让开发人员可以编译基于Python的应用程序并免费托管的服务,是Google围绕因特网搜索创建的一种新的超动力商业模式。

Salesforce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Force.com将发展重点由原来的SaaS(软件即服务)延伸到PaaS(平台及服务)领域。Force.com包括关系数据库、用户界面选项、企业逻辑,它还包括一个名为Apex的集成开发环境。这一平台可作为其它企业自身软件服务的基础,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具弹性、更智能的客户关系管理方案。

云计算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密切协作和联动有力地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如谷歌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耐基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以及马里兰大学的合作研究;惠普、雅虎、英特尔推出的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等在创新技术和降低研发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云计算技术研发的范例。

目前,IT主力厂商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占领了云计算市场的绝大部分,也形成了这项技术的若干事实标准。云计算作为未来互联网业务的重要模式和电子商务主战场,已经成为全球IT行业的共识。因此,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如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等已经开始着手云计算标准的研究,包括云计算的产业链,业务模型和参考模型。还包括安全、互操作、云计算的定义与技术架构、业务需求与商业模式等。云计算技术正在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摘要:云计算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因此,美国、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微软、IBM、亚马逊、谷歌等掌控着云计算的前沿技术,如Windows Azure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引擎(Google AppEngine,GAE)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着手云计算标准的研究。云计算将在全球迅速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发展,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云计算发展趋势一览[EB/OL].http://server.chinabyte.com.

[2]国际国内云计算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EB/OL].http://cloud.it168.com.

[3]全球及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EB/OL].http://www.enet.com.cn/esoftware.

[4]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云计算[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5]龚强.云计算及其在地理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测绘空间地理信息,2012(1):1-5.

[6]龚强.构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云初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1-4.

[7]龚强.论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1(4):9-12.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综述 篇5

下面分别对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叙述。

1 美国

美国把应急管理的活动贯穿到四个基本领域, 即缩减、准备、反应和恢复。缩减和准备是灾难发生之前的行为, 反应是灾难发生过程中的行为, 而恢复则是灾后的行为。缩减阶段在于预防和减少灾难的损失, 如在设计建筑物时要考虑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等因素;准备阶段在于设计反应阶段如何应急, 提升更有效的反应能力, 其中包括对应急人员和公众的训练计划, 报警系统、通信系统的启用计划;反应阶段是对灾难作出的立即行动, 包括群众撤离疏散、构筑沙袋和其他设施, 保证应急食品和水源的安全、提供应急医疗服务、搜索救援、灭火、防止产生掠夺现象并维护公共秩序;恢复阶段是善后处理的一部分, 包括提供临时住所、恢复电力供应、小额商业贷款、清理废墟等。

美国应急管理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统一管理是指自然灾害、技术事故、恐怖袭击等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 一律由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 而平时与应急准备相关的工作, 如培训、宣传、演习和物资与技术保障等, 也归口到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属地为主是指无论事件的规模有多大, 涉及范围有多广, 应急响应的指挥任务都由事发地的政府来承担, 联邦与上一级政府的任务是援助和协调, 一般不负责指挥;分级响应强调的是应急响应的规模和强度, 而不是指挥权的转移。

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设置三个层次的关键性机构:第一, 在中央设置反危机任务组CCDTF, 主席由总理和内阁任命, 委员为各部门和机构的代表;第二, 联邦应急管理署EMA具体领导和协调全国的抗灾工作, 职责是提高全国的抗灾能力, 减少灾难的损失, 及时准确预警;第三, 在国家危机管理协调中心N E M C C设危机管理联络官EMM, 为政府各部门的联络员, 专门负责协调危机管理局下达的跨部门任务。

澳大利亚的紧急事务管理体系是以州为主体, 分为3个层次, 即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联邦政府主要的紧急事务管理实体机构是隶属于国防部的联邦应急管理署EMA, 于1974年在原先民防局基础上成立的;各州和地方政府均有自己的紧急事务管理部门, 州为处理紧急事件的主体。EMA堪培拉指挥部设有一个协调室, 称之为国家危机管理协调中心, 用于保证联邦资源的使用。

3 加拿大

加拿大的应急事务管理体制分为联邦、省和市镇 (社区) 三级, 实行分级管理。在联邦一级专门设置了紧急事务机构, 省和市镇 (社区) 两级管理机构的设置因地制宜, 单独或合并视情而定。加拿大于1948年成立联邦民防组织, 1988年成立应急准备局, 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共服务部门。

各级应急事务机构负责紧急事件的处理、减灾管理和救灾指挥协调工作, 监督并检查各部门的应急方案、组织训练并实施救援。各级应急事务机构下设紧急事件管理中心, 是协调机构。根据紧急事件的不同种类, 中心可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 在该部门的组织下负责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组建了专门的应急救援人员队伍, 属于国家公务员编制。把整个应急工作分为预防及减少灾害发生、灾前准备、灾时救灾反应、灾后恢复四大部分。

4 俄罗斯

以总统为核心主体、以负责国家安全战略的联邦安全会议为决策中枢, 以紧急事务部等相应部门为主力的危机管理权力结构。紧急事务部诞生于1994年, 属于执行权力机构, 是俄罗斯处理突发事件的组织核心, 直接对总统负责。该部通过总理办公室可以请求获得国防部或内务部队的支持, 拥有国际协调权及在必要时调用本地资源的权限。紧急事务部被认为是俄罗斯政府5大“强力”部门之一, 另外几个强力部门分别是国防部、内务部、联邦安全局和对外情报局。

5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发达国家在中央政府应急管理方面, 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模式, 美国模式、俄罗斯模式和日本模式。美国模式的总特征为“行政首长领导, 中央协调, 地方负责”;俄罗斯模式的总特征为“国家首脑为核心, 联席会议为平台, 相应部门为主力”;日本模式的总特征为“行政首脑指挥, 综合机构协调联络, 中央会议制定对策, 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综合各种模式, 其对我国的建设经验及启示如下。

5.1 建立统一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

应当建立统一的、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建立一个由国务院主要领导人 (副总理或国务委员) 牵头, 处理各种危机事件的综合协调部门, 该机构独立设置, 隶属于政府机构序列, 在该机构下设立专门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职能部门, 该职能部门的主要功能分为日常运作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 一旦危机事件爆发, 随即应当转为国家应对有关危机事件的具体指挥与协调机构。

5.2 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系统

建立统一的灾情信息系统, 可以及时向国家领导及各部门传递自然灾害的综合信息, 利于国家和部门迅速做出反应, 正确决策, 不失时机地采取减灾应急措施, 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教育。建立统一的灾情信息系统, 使得一般政府官员、社会公众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灾害总况, 这对于国家制定统一的减灾国策、立法、管理、经济、建设、教育、军工等等方面都是一个根本性转变。应建立全国性统一的灾害数据库, 然后以遥感、遥测数值记录、自动传输为基础, 建立空、地、人的立体监测网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建立高效的应急技术系统,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5.3 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减灾

改变装备和储备物资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 提高抢险手段的机械化水平和隐患的探测手段。对于突发性的重大险情, 加大技术方案和技术手段的储备, 提高重大风险的应变能力, 如避难指挥系统。进行现代应急理论和应用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 加强重大技术攻关, 发挥科技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 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含量。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应急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经验, 以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发展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8个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进而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启示,经验

参考文献

[1]卞杰成.美国芝加哥市911和311报警服务系统[J].科技资讯, 2004 (5) .

国外生态社区发展综述与实践评价 篇6

在当下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下, 城市物质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往往忽略了城市的微观动态形式——社区发展, 不仅在于舒适宜人, 同时也对社区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保护社区环境, 而不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社区单元。在我国生态社区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综合来看发展尚有不足, 本文梳理国外生态社区理论及发展趋势, 学习国外领先的生态社区发展经验, 对完善我国生态社区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生态社区理论发展历程

18世纪中叶, 欧洲工业革命拉开了的序幕, 对城市坏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居住条件急剧下降, 城市呈现出脏乱差状态, 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指出:“夜幕笼罩了整个煤城, 它的主要颜色是黑色。黑色的烟从工厂的烟囱和铁路车场中滚滚喷出。铁路干脆直接插入到城镇里来, 与这个有机体混合在一起, 并把烟灰和煤渣扩散到各处”【1】。生态社区的发展从历史沿革来看, 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

1.1 萌芽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城市发展在于注重自然生态阶段。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概念, 打开生态社区启蒙之路, 面对城市无休止的恶化, 在霍华德看来居住与环境应相互包容, 城市绿化空间必不可少, 城市应为扩张预留土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标志着人们开始对自身作为进行反思,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 这为生态社区的产生垫定基础【2】。在20世纪20年代, 美国人巴洛斯与波尔克提出“人类生态学”, 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城市发展研究之中;芬兰学者埃列尔·萨里宁提出“有机疏散”理论, 他认为人的工作、交往等都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维护我们家园, 此时生态社区雏形已经慢慢形成。

1.2 探索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左右, 生态社区出现逐步探索阶段, 1933年颁布的《雅典宪章》认为人类生活应分为不同行为方式:工作、居住、游憩等, 居住作为重要的休憩场所, 应具有舒适、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 《雅典宪章》在理论上为生态社区做好了指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人本主义思想逐渐被提出, 其核心思想为寻求“人-社会-环境”三者和谐, 并且对社区功能进行了探索。60年代初, 美国建筑师维克多·欧尔焦伊在其著作《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象学方法》中从生态学与地理学的视角讨论了人类住区, 首次提出建筑设计要结合气候的基本原则。【3】

1.3 形成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生态社区发展进入逐步完善阶段。1976年, 温哥华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了可持续人类住区的概念, 并进一步对可持续住区的发展规划、设计、管理等几个方面做出了建议, 住区不仅是居住的环境, 也是良好的生活环境, 尊重和鼓励文化与美学价值的提升, 遵从并将其划分为独立的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 J·乌洛克倡导住区建设利用洁净能源, 采用绿色建材、绿化、自然通风和采光, 防止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这一理念加强了生态观和人类居住区建筑思想的融合。1977年发表的《马丘比丘宪章》, 强调规划必须满足人民生活的多功能需要。【4】

1.4 发展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生态社区已占有初步领域, 引起世界各地关注。1996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 大会认为:今后的人类居住地都要逐渐改造成为当代与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基地。强调了自然与人文二者结合, 为生态社区理念注入了深刻的人文内涵。

生态社区研究后期, 生态社区作为其中之一成为共同关注的领域, 成功实施的有英国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德国弗赖堡的丽瑟菲尔德社区等。之后为了更加规范生态社区建设, 出台了各项指标体系, 比如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USGBC) 开发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进水平评级体系 (LEED) 、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BREEAM) 等.【5】

2 生态社区发展趋势

目前, 生态社区发展趋势有以下四个方向:紧凑型的空间形态;建筑的生态高技术发展;社区环境的自然化、生态循环的最大化;生态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性。

2.1 紧凑型的空间形态

在研究初期, 国外学者们对生态社区的关注点集中在生态建筑本体。到了20世纪90年代, 以梅尔·希尔曼、纽曼、肯沃西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们开始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的社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欧洲城市功能布局是互为一体, 相互支撑, 其间距在一定步行范围内, 可达性强, 然后当下城市建设强调分区, 对各项功能的使用造成一定的浪费。于是应运而生的是紧凑型空间形态, 为了节约并且高效利用未来土地资源、塑造良好的步行空间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土地利用最大化和保护生态环境, 这些理念直接影响着生态社区的建设。

2.2 建筑的生态高科技发展

生态社区发展后期由于高科技的研发, 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技术逐步成熟, 生态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生态技术运用于生态建筑居多, 作为构成生态社区的元素, 单体建筑的可持续性成为关注焦点。

案例:英国卡迪夫生态建筑

该建筑位于卡迪夫海湾岸边, 建设之初关注其太阳光一年四季对此处的照明时间及照射角度, 年内降雨量统计, 以及温度在24小时内的不同变化,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 对比每年日照最强、雨水最多的几个月份, 通过利用自然资源, 最大限度地节约能量, 使用再生能源。

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在白天最大限度收集太阳能, 并在夜晚对室内释放白天储存的太阳能,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开窗朝向及房间位置设计方面, 利用自然空气流动, 为房间循环气流。 (见图3)

2.3 社区环境的自然化、生态循环最大化

国外在建设生态社区之初, 注重对自然地形的维持, 尽可能对自身建筑进行调节, 多方运用高科技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然河流、植被等天然因素。在技术支持下, 尽可能减少内部产生废弃物、污染物等, 甚至做到零排放, 或对其排放的污染物及时处理, 不产生堆积、质变等, 后期几乎做到“自产自销”, 对周围环境做到零污染。每个建筑自身拥有制造自身所需电、水等普通要求, 比如通过太阳能装置或者风力涡轮机得到电能, 另外还自身具有蓄水能力, 污水处理能力, 甚至自己种地、自给自足, 最大可能保护环境为目的。

2.4 生态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

国外生态社区建设注重公众参与, 强调在建设之初采纳公众的意见, 呼吁居民加入建设的各个流程当中, 从根本出发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一个能够体现公众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模式便是合作居住。这种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初期流行于丹麦和荷兰, 此后便迅速传播至整个北欧, 乃至世界各地。这种模式通常为20-30户居民, 在私人住宅的基础上, 将一栋公共房屋的开放空间和基础设施进行共享。将如如厨房、餐厅、工作室、儿童游乐设施与个人的独立住所结合起来, 居住在此的居民一起参与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一起生活并共享资源, 组建了一个有理念目标的社区。

3、总结

生态社区是人类理想的居住模式, 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单元, 生态社区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空间建设方面, 更注重其生态社区文化内涵建设和精神文化塑造。【6】

真正的生态社区是开放的, 就生态循环系统而言, 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不可能独自成系统, 必须形成一定范围内资源共享模式, 长久来看, 生态社区是有助于各个单位之间设施共享、人力资源共享、文化共享、信息共享的, 大大节约了成本, 同时享增加受益人群。

生态社区是文脉的延续, 社区文化需要获得广泛认同才能得以传承, 生态社区基于一种生活模式将社区居民拉拢, 无论是在物质资源上还是文化影响方面, 都可以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 生态社区自身拥有不可替换的特征, 有效利用自身资源, 将生态社区的运用最大价值化。【7】

生态社区是一个饱含情感的领域。其社区具有三个重要因素:一定的空间、一定的人口以及共同的社会情感。生态社区是社区的一种高级形态, 离不开居民的共同情感。在生态社区中, 优美的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 生态社区需要居民间有着共同的情感和丰厚的社会资本。在良好的环境基础上, 促使社区生成其社会成本, 并且社会成本的形成有助于社区环境的维护。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 宋峻岭,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2]宋言奇.刍议国内外生态社区研究进展及其特征、意义[J].现代城市研究, 2010, v.2512:5-10.

[3]滕颖, 李新.城市型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32 (3) :185~188.

[4]阎增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0, 19 (2) :10~14.

[10]檀通淮, 李子哲.城市生态化社区规划理念及实践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35) :1~12.

[5]翁奕城.国外生态社区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学报, 2006, 04:32-35.

[6]吴智刚, 缪磊磊.城市生态社区的构建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43~54.)

国外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综述 篇7

一、国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举措

1.1 将全民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国家战略

世界主要国家普遍将全民意识教育作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些国家在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中还明确提出了覆盖中小学生、家庭用户、中小企业、政府等各个层面的政策措施, 详见表1。

1.2 制定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规划计划

为将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战略内容具体化, 确保相关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执行, 一些国家立足国家层面制订了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计划。

1.2.1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 (NICE)

美国于2008年启动“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 (National Initiative for Cybersecurity Education, NICE) , 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组织实施。该计划由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演进而来[9]。目前,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正致力于向高技术部门和政府部门以外的学校、图书馆和一般的办公场合推广“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 旨在提高美国各地区、各年龄段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2011年8月11日, NIST发布《美国网络安全教育计划战略规划:构建数字美国》草案, 征求公众意见。该规划是美国网络安全教育计划 (NICE) 的首个战略规划, 阐明了NICE的使命、愿景和目标。NICE旨在通过创新网络行为教育、培训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和保障国家安全。为实现这一愿景, NICE主要承担领导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正规教育、领导联邦网络安全人员结构以及领导网络安全人员培训与职业发展四项使命, 其主要目标是增强公众有关网上活动风险的意识、扩展国家网络安全人员队伍以及建立和维持一支无人能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网络安全力量。

1.2.2 欧盟“安全网络计划”

1999年, 欧盟首次启动为期5年的第一个“安全网络计划 (EU Safer Internet Program) ”, 目前正在进行第三个“安全网络计划” (2009—2013) [10]。该计划主要是对欧盟共同体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重点强调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风险, 即“必须向青少年、家长、监护人和教师告知青少年可能遭受的在线安全风险, 与非法的、有害的内容斗争, 将在线指导作为一项优先任务。”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 促进网络和其他通信技术的更安全应用;教育儿童、家长、教师与非法和有害的在线内容进行斗争。”欧盟第三个“安全网络计划”预算为5500万欧元, 更多关注网络暴力与色情, 不仅反对非法内容, 而且抵制色情与暴力内容的有害影响, 特别是为儿童提供关于风险和在线技术方面的支持。

1.2.3 英国网络安全教育与技能计划

英国在2010年10月发布的《在不确定时代保障英国:战略防御与安全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计划》 (National Cyber Security Programme) , 并在此计划下开展新的网络安全教育与技能计划 (Programme of cyber security education and skills) , 其目标是在全英国形成网络安全的更好防范方法, 推动普通市民和企业可获得的简单、通用的安全措施的广泛应用[11]。英国《国家网络安全计划》重点关注意识提升和技能增长, 鼓励公众采取安全的在线行为, 提出“建立公众和企业举报网络犯罪的唯一联络点。通过推广新的技能发展计划, 确保参与打击网络犯罪者具备识别、理解和跟踪威胁的相关知识。”

1.2.4 日本《信息安全普及与启蒙计划》

2011年7月, 日本发布《信息安全普及与启蒙计划》, 进一步明确日本信息安全意识普及工作的推进机制与具体措施。该计划确立了公众及企业信息安全工作基本方针——政府提供积极支持, 每个国民主动行动予以落实, 并将普及“信息安全文化”作为工作目标, 具体措施包括持续开展并加强“信息安全月”活动, 进一步充实“保护国民信息安全网”, 制作针对老年人的信息安全意识普及材, 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教育, 提高信息安全相关的意识、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安全指导者培养讲座”并为企业提供信息安全相关指南和工具, 研究信息安全普及工作中推进政民合作的激励措施, 强化与东盟、APEC、欧美各国国际合作等等。该计划中还提出日本将在信息安全政策委员会之下新设“普及启蒙、人才培养专门委员会”, 对信息安全普及启蒙、人才培养政策进行评价。

1.3 建立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网站

世界各国在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方面多通过专门网站来传播网络安全风险相关知识、普及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技巧与实用工具, 各国相关网站建设基本情况, 详见表2。

备注:本表所列网站不涵盖包含网络意识意识教育内容的政府部门官方网站。

1.4 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普及主题活动

1.4.1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

美国网络安全意识月 (National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Month) 活动自2004年启动, 每年设有特定主题, 并且网络安全意识月的每一周都设特定的关键议题。2009年10月1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宣布10月为美国的网络安全意识月, 呼吁美国公众加强安全保护意识, 以应对层出不穷的各类网络犯罪活动, 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美国网络安全意识月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2011年10月是美国第八个网络安全意识月, 主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突出了全民有责保护网络安全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美国国家范围内的活动和计划, 网络安全意识月推动公私部门伙伴提升意识并对美国公民进行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教育, 同时提升国家及其网络基础设施的恢复力。

1.4.2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挑战赛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挑战赛 (National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Campaign Challenge) 始于2010年11月, 作为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 (National Initiative for Cybersecurity education) 的一部分, 该竞赛是旨在对美国公众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且富创造性的活动, 通常配合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其他相关活动安排, 以加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普及和提高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

1.4.3 欧盟网络安全意识日

欧洲网络安全意识日是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为期一天的高技术与安全政策活动, 该活动将立法者、欧盟与各国家的政府机构、企业高层代表、媒体聚集一堂, 包括欧洲议会成员、欧盟委员会成员、国家和高端企业代表 (CEOs, CTO, VPs) , 旨在增进各方对新兴网络安全进展与互联世界面临挑战的共同理解。2010年的第三次欧洲安全意识日重点关注当前以及未来的信息安全挑战, 例如云中数据的安全性、网络安全威胁的严峻性、保护欧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如何保持开放网络与用户信任和隐私保护之间的一致等。

1.4.4 英国国家防身份欺诈周

英国每年10月开展全国范围的国家防身份欺诈周 (National Identity Fraud Prevention Week) 活动, 由皇家邮政、英国零售商协会、盖百利公司 (Experian) 、国家反欺诈局、身份证服务公司 (IPS) 、英国商会 (BCC) 、高级警官协会 (ACPO) 等合作举办。国家防身份欺诈周主要通过专门网站提供大量资源, 帮助 (市民) 和企业避免身份盗用犯罪导致的严重后果。2011年英国国家防身份欺诈周的活动时间为10月11——23日, 目标是向公众警告身份欺诈的危险并提供简易的自我保护步骤与措施。

1.4.5 澳大利亚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周

澳大利亚在2007——2008财政预算中, 配置8900万开展为期四年的大范围计划, 旨在提升家庭用户和小企业的防护措施, 避免电子攻击和欺诈, 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周 (National Cyber Security Awareness Week) 由此正式成为年度活动。该活动由政府与企业、社团组织、用户群体以及州、地方政府合作开展, 目的在于教育家庭和小企业用户采取简单步骤保护其在线个人信息和财务信息。2011年澳大利亚网络安全意识周于5月30日——6月3日举行, 超过500个企业、社会和用户组织与政府机构参与其中并开展活动。

1.4.6 新加坡网络安全意识日

2011年4月1 3日, 在新加坡网络安全意识联盟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Alliance) 支持下, 新加坡举办了首个网络安全意识日活动, 目的在于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以及提醒网络安全是一项共同的责任, 强调必须将网络安全作为新加坡经济繁荣的供能器。通过活动, 新加坡有超过三十万用户和部门承诺将采用更为安全强健的用户口令。

1.4.7 日本信息安全意识月

日本《保护国民信息安全战略》 (2010) 中明确提出将每年2月设立为“日本信息安全意识月”。2011年2月的日本信息安全意识月以“意识、安全、持续 (Aware, Secure, Continue) ”为口号, 通过多方合作, 开展广泛的相关活动以提升国民信息安全意识。主题月活动以2011年2月1日下午14:00-17:30举办的专题讨论会作为启动标志, 议题包括信息安全意识提升相关事项以及信息安全威胁的趋势与防范措施。具体活动包括地方警察局组织举办的信息安全演讲、内务与通信部 (MIC) 组织的信息安全支持培训课程、日本教文体科技部 (MEXT) 组织举办的e-NET大篷车宣传活动以及由经济、贸易与工业部 (METI) 组织的网络安全课堂。

1.4.8 斯里兰卡网络安全周

发展中国家斯里兰卡于2011年10月第三周举办了第四届一年一度的网络安全周 (Cyber Security Week) 活动, 目标是对地方企业家进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活动主要由10月19日的第四届年度国家网络安全会议和10月20——21日的两天技术讨论会 (workshops) 组成, 主要议题包括“网络安全的最新进展、趋势与技术进步”, “虚拟化、云计算和下一代企业架构”以及“追踪僵尸网络”。

二、国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共性要点

2.1 政府为主, 各方合作

国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相关活动通常由政府部门作为主办方, 私营部门和非营利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组织模式, 既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并确保向公众传播的信息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也有利于充分发挥私营机构的优势, 在技能、研发和资金方面为活动提供支持。

2.2 目标明确, 保证投入

各国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常都有明确的目标, 并确保资金投入。例如, 法国2006年针对家庭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f@mily en ligne活动的投入为100万欧元, 德国BSI在2004—2007四年间用于进行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投入为22.2038万欧元, 而美国2006-2008三年间用于国家网络安全联盟举办的www staysafeonline.org网站建设的总投入达375万美元, 其中包括对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活动的经费投入。

2.3 对象具体, 方法多样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受众对象通常比较具体, 多数以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为主, 具体包括一般用户、儿童、中小企业、青年、家长、教师、政府人员、中老年人、IT专业人士、非盈利组织等。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最通用工具是门户网站和公共出版物, 以网络安全意识日/周/月方式开展主题活动也比较常见。一些活动还采用举办培训研讨会、发放指南或手册、采用视频或电视广播等作为主要方式。

2.4 主题多元, 内容丰富

各国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计划与活动通常包含多个主要议题, 并且内容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上网安全、隐私保护、欺诈防范、网络钓鱼、恶意软件、身份盗用、垃圾邮件、网络暴力与骚扰等等。

三、我国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建议

综观国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各项举措, 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的工作。与国外相比, 我国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覆盖面十分有限, 并且缺乏持续性, 为推动我国的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 提出如下建议。

3.1 制定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计划

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塑造全民网络安全文化为目标, 制定我国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计划, 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内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原则、目标、任务与资源保障。整个计划应考虑综合性的、长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项目与短期的、具体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项目相结合。

3.2 建立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权威网站

面向儿童、青少年、个人用户等普通公众和中小企业, 建立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权威网站, 针对网络欺诈、钓鱼网站等网络犯罪行为以及垃圾邮件、僵尸网络等安全威胁, 生动鲜活地向公众和中小企业传播网络安全知识, 在线提供各种基本防护工具, 为公众和中小企业采取恰当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提供支持。

3.3 开展多层次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题活动

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行业组织、社团组织合作,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题活动, 如网络安全主题日/周/月, 网络安全研讨会, 论坛、展览以及网络安全主题知识竞赛等。

3.4 向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

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辅导, 采用现场指导、技能培训、互动咨询等方式, 为中小企业提供针对性的网络安全保护建议和技能辅导, 提高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调动行业协会、企业联盟与社团组织的力量, 共享企业网络安全预测、应急与防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对国家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日益受到关注, 各国纷纷将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纳入国家战略, 通过制定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计划、建立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专门网站以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措施, 推动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 提升对身份欺诈、网络钓鱼等网络犯罪的认识, 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基本技能和知识。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 鼓励公众自觉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全民教育,国家战略,主题活动

参考文献

[1]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National Strategyto Secure Cyberspace[EB].http://www.dhs.gov/files/publications/editorial_0329.shtm, 2003-02.

[2]Cabinetoffice of United Kingdom.Cyber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United Kingdom[EB].http://www.cabinetoffice.gov.uk/media/216620/css0906.pdf, 2009-06-25.

[3]Australian Government.Cyber Security Strategy[EB].http://www.ag.gov.au/www/agd/rwpattach.nsf/VAP/ (4CA02151F94FFB778ADAEC2E6EA8653D) ~AG+Cyber+Security+Strategy+-+for+website.pdf/$file/AG+Cyber+Security+Strategy+-+for+website.pdf, 2009-11-23.

[4]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y Council of Japan.InformationSecurity Strategy for Protecting the Nation[EB].http://www.nisc.go.jp/eng/pdf/New_Strategy_English.pdf, 2010-05-11.

[5]Canada Government.Canada's Cyber Security Strategy[EB].http://www.publicsafety.gc.ca/prg/ns/cbr/_fl/ccss-scc-eng.pdf, 2010-10-03.

[6]Ministr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India.Cyber SecurityStrategy (draft) [EB].http://www.mit.gov.in/content/cyber-securitystrategy, 2011-05-18.

[7]NewZealand Government.NewZealand Cyber SecurityStrategy[EB].http://www.med.govt.nz/upload/New%20Zealands%20Cyber%20Security%20Strategy%20June%202011.pdf, 2011-06-07.

[8]Czech Republic Government.Cyber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Czech Republic for the 2011-2015 Period[EB].http://www.enisa.europa.eu/media/news-items/CZ_Cyber_Security_Strategy_20112015.PDF, 2011-07-20.

[9]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CE[EB].http://csrc.nist.gov/nice/, 2010-05-11.

[10]Europe's Information Society.Safer Internet Programme[EB].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activities/sip/index_en.htm, 2009.

国外终身教育发展综述 篇8

1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

当下, 随着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的日益改善和发展, 有关个体心理健康的问题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 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就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国外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是崇尚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的体现, 顺应学生个性在环境中的发展, 使学生个性与社会达成和谐, 最终使学生个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由不平衡走向平衡, 由不完善走向完善的过程。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最早源于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 就有不少教育家、思想家注意到了心理健康问题。在古希腊之后, 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不少学者重视这个问题, 但是, 真正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起源于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 美国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 (2) 近代的心理健康运动是20世纪初由美国人比尔斯倡导, 他有个哥哥患癫痫症, 因惧怕此病而整天忧心忡忡, 最终导致心理失常。痊愈后他决心致力于心理疾病研究。于1908年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州心理卫生协会, 标志着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始以及心理健康研究的独立与专门化。1908年, 最负盛名的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心理辅导之父”的F.Parsons在波士顿创办职业局, (3) 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职业辅导活动, 标志着现代心理辅导的诞生。第二年, 美国成立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后, 世界各国相继展开了此项学说与运动, 1930年, 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正式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艾里克森等人提出的“毕生发展观”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毕生发展观”是以“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 并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1959至1960年间,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手举办国际心理健康年, 大力呼吁全人类重视心理健康。70年代开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颇有生命力及实用价值的学科, 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 发展迅猛, 从事这一职业的队伍也不断壮大, 成为了一门最有生机的新兴职业, 这一门学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

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 它与他们所处的这一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人格成熟及认知能力相关联, 也与其培养目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息息相关。

2.1 坚持规范化与标准化要求的队伍建设

在国外, 对从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要求非常严格, 具有专门的认证机构和从业标准。比如说, 英国具有负责审核和管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门是英国心理学会, 其中关于工作者的最低资格要求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拥有教师自个证书, 两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教学经历, 至少两年的研究生学位后的教育心理学训练 (目前一般是一年全日制硕士课程和一年指导下的实践) 等。” (4) 在法国, 对于从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资格标准是:“进入大学学习心理学专业两年, 至少三年教师训练和五年小学或学前工作经历等。 (5) 美国心理学会 (APA) 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获得博士学位, 并要求通过资格认证考试, 才能获得APA认可的资格。” (6) 总之,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只有取得了某一项国家规定的资格要求, 才具有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资格。

2.2 坚持发展性与积极性并存的价值取向

国外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采用具有积极性、发展性等鼓励性的价值取向和措施, 在传统的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中, 主要面对少数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存在苦难和问题的学生, 注重补救性工作而忽视对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帮助。 (7) 不过传统的以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也还存在, 仍是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强调的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发掘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性工作 (8) 日益受到重视。在美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针对高职学生、教师和家长, 同时兼顾学校行政领导、社会教育工作者、社区服务工作者。 (9) 同时, 在对这些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 更多地关注对象对于工作、学习及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调人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生发展的积极性。

2.3 坚持差异性与综合性并存的服务范围

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所具有的文化方式不同, 不同国家之间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途径、内容、范围等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般来说, 发展中国家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比较简单, 偏重于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去为学生服务, 主要有测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 或者为学生出现的某一种行为、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而在高职教育发达的发达国家, 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比较早,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等具有出多样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学习咨询、学生的社会问题和情绪问题咨询, 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干预, 对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 对问题学生进行行为治疗和具体的学业指导, 还包括开展服务机构自身的发展工作, 如组织发展测量量表研究和专业研究等。 (10)

3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教学中最有生机、最有活力和最有吸引力的课程。目前,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出现了很多领域和研究成果。

3.1 价值目标取向具有针对性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其侧重于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例如,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和胜任工作一线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并且能够为未来或将来迅速变化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贮备具有发展性的心理价值取向。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正在向促进具有动态的、适应的和发展的目标取向发展, 更加注重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发掘学生心理潜能。

3.2 各具特色的教育内容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不同的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德国、英国、瑞士等欧洲国家,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并作为学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适应学生多样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的发展, 主要是通过国家教育部门进行强制性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这其中又有所区别, 德国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作用, 发过强调的是对学生行为表现的预防等。在澳大利亚, 由于TAFE课程的影响, 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强调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 克服当前的心理障碍, 并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

3.3 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严格

在国外, 对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工作的人员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比如, 在德国, 对于有志于成为职教教师者, 在职业教育学院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以及一个辅修专业, 同时修习相关的职教教师教育课程 (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课程) , 在这里心理学被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方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国外职业院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侧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主要考核职业教育主专业 (包括专业教学法) 、选修专业、考试资格论文、实习实践情况以及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课程。

3.4 管理制度多样化

在国外, 职业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是国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规定;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也具有相应的规定。但是, 由于不同国家学制的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隶属也不相同。比如, 教育管理分权制的美国, 学校专业委员会的领导、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注重的;双元制的德国, 注重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对相关教育课程做出规定, 强调国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等等。近几年, 在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的推动中,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最集中的体现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综合的现状。

4 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4.1 高职教育理念趋向以人为本

当下,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即确立高职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 突出他们在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主体性。确立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念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是高职院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从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 关怀高职生的精神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尊重人的心理需要, 关怀人的精神价值, 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这已经成为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信仰和思想先导。同时, 随着人们对人内心世界和心灵体验日益关注, 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和理性化, 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理念也必将会获得广泛认可和长足进步。

4.2 研究范式趋向于整合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明显发展趋势就是从分化走向整合。整合的概念囊括多方面, 不仅包括多学科整合的研究, 还包括教育辅助资源的整合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 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注重从多学科整合的教育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 并且采用科学主义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方法论综合构建研究范式。1966年, James S.Coleman等人在“教育机会均等”的报告中认为:“学生的成绩并不是由学校的教育计划决定的, 环境和其他的校外因素才是决定学习成绩的关键。”同时, Flaherty, T.Loiset在关于对学生实施综合心理健康教育提出:“联邦政府也开始拨划综合性的资金来进行综合的教育辅助性计划, 资源整合的范围逐渐扩大到社区, 内容涉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发展等各个方面, 形成了一场综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热潮。”

4.3 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化

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趋势在国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越来越凸显。有的按照高职学生所处的“年级”为维度, 研究高职学生的“思乡问题”, 还有对关于高职学生在“心理阻抗”方面的研究预测, 关于“某种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等等。

总之, 健康的心理是高职学生成才的基础, 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已有的研究看出, 国外学者们对于有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做出了许多研究, 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并不让人满意。通过研究国外关于心理健康教育, 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内容、方式和方法, 通过在高职院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设置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从而增强高职生的心理素质, 更有益于其适应社会。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本文通过对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的概述, 从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价值取向、服务范围等特点出发, 发现国外当今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 得出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人本趋向、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研究内容的具体趋向等趋势,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国外,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注释

1童辉杰.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自我意识[J].心理科学, 2002.23 (4) :502-503.

2姚本先, 朱丽娟, 王道阳.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督导[J].中小学健康教育, 2009 (11) :18.

3余支琴.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7) :76.

4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9 (3) :18.

5姚本先, 程海云, 王东华.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12) :839.

6余支琴.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7) :77.

7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 (12) :23.

8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 (6) :6.

9Waxman, R.P., et a1.Toward collaboration in the growing education—metal health interface[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999.19 (2) :239-253.

上一篇: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下一篇:视频课件点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