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024-10-02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精选11篇)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1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文/张 勇

摘 要:在高中的各学科教学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高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育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起来,它不仅对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体育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从事高中体育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建立新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重视体育意识的形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时期,体育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同时还对于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很明显的作用,因此在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为学生的未来考虑,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让体育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为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切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来。只有学生能发自内心地去参与体育教学,其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才能够慢慢地培养起来,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其次就是要建立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广泛地开展一些趣味性十足和竞技性十足的体育项目竞技,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出自己的潜在能力,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地领悟体育的精神,以对自身内在的品质进行塑造,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一、明确学生体育学习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必须要从学生的本质上进行改变,如果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目标并不明确,即便是有很强的兴趣驱使,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很难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讲述体育运动对于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逐渐地领会这门学科对于其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帮助,让其能够发自内心地去进行这门学科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尤其是对于当代的高中生来说,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对他们非常宠爱,很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没有品尝过辛苦的滋味,这部分学生在性格上往往也比较怯懦和软弱,稍遇困难则抱怨连连,在学习上的习惯也不是很好。而在体育的学习中则很容易对这些心理上的缺陷进行弥补,很多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都变得坚强了很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不再不断的抱怨,也有很多学生通过在体育的精神中懂得了如何做人和做事,这对于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二、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之后还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支持,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并不陌生,甚至有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的很多项目了如指掌,这就是我们开展教学工作良好的基础和明确的方向,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而对于对体育并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视频的播放和体育运动的宣传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诸多的体育项目中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项目来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讲述体育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体育比赛的视频,让优秀运动员出色地发挥来感染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我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于篮球这项运动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大多数男生对于各级的篮球联赛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关注,这个时候我就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比赛视频来播放给学生,并在播放的过程中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述篮球比赛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竞技技巧,很多学生在听了讲述之后都感觉到自己在篮球竞技水平上提高了很多,参与的积极性也变得更高。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体育竞技比赛,在班级内部分组进行对抗,在班级与班级和年级与年级之间组织开展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利用比赛的竞争性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比赛中有出色的发挥都私下里进行力量和项目技巧的训练,而且有很多学生自此形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例如,清晨起来的慢跑和简单的力量练习等等,在比赛中的点点滴滴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体育的学习。

三、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

在组织学生开展竞技类的比赛时,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赛前的动员和赛后的总结,并且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成熟程度不够,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高,很多学生对于比赛的胜利过分的渴望而表现得过于激进,在训练中容易造成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损伤,同时由于这种欠缺控制的求胜心理还会对对手的身体造成损伤,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的对手,在比赛中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真实实力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在比赛中要充分地相信自己的队友。只有给予别人充分的信任,别人才会给予你充分的信任,单一的个人在竞技比赛中很难取得突出的成绩。很多学生通过体育精神的学习确实在体育的学习中变得平和了许多,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很多学生的竞技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且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于其通过体育学生而变得成熟的心理而变得融洽了许多。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教学努力来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起来,因为这不仅对于我们眼下高中阶段的各学科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更是意义非凡。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负起全面的责任来,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的学习中锻炼出良好的身体素质以服务其在其他各学科中的艰苦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而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领悟体育的精神,从而在其不断的发展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程卫娜。如何在高中体育敖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0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高级中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2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法

引言

一直以来, 高中体育运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 高中生往往不愿意把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其实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承受力。下面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思想出发, 分析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并提出高中体育教学措施。

一、有关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思想

《体育与健康》指出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 , 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处于核心位置, 它体现了现代体育精神与健康教育意识的发展。随着当前社会进步和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中阶段的体育运动延伸到了社会领域, 赋予了体育运动教学更多的社会意义, 例如, 挖掘身体运动潜能, 丰富文化生活和改善人际交往, 等等。从体育教育的社会含义来讲, 教师需要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第一, 终身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为其一生的生活与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第二,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个体兴趣, 把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培养作为中心, 通过强调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表现, 展示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高中体育教育就是要把这种身心合一的教育当成一种追求理想、塑造人生和完善人格的以人为本的事业。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有利于形成持久的体育运动兴趣, 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终身体育意识思想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一) 选择的多样性

体育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生要想形成终身体育运动思想, 就必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 因此高中体育教学除了要完成教材内容外, 还要进行个体性的选择。就是要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运动项目选择,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除了提供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之外, 教师还可以将一些运动设计成多种运动模式。比如, 在足球运动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足球运动设计成舞蹈形式。足球舞蹈就是把足球和舞蹈相结合, 大家围成一个圈一起练习教师编排的足球舞蹈, 或者改编成足球操。在学习足球的球性时就编一套足球操, 以简单的抢断与拦截动作为主。同时, 体育课上可以自主设计一些选修内容, 以各种球类运动为主,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 使其成为学生的运动专长, 满足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参加健身、竞赛与社交活动的需要。应该注意的是, 应用多种训练模式的要求是学校培养更多的教练员, 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建设体育课余训练的师资队伍, 保证体育训练内容有充沛的人力资源与教学设备资源。

(二) 学习的自主性

要循序渐进地让高中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锻炼。第一, 要鼓励学生坚持锻炼。教师要在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思想教育, 要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并勇敢地面对体育运动中的难题, 不断提高身体素质, 进而提高长期的体育运动耐力。第二,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国内外赛事, 而观看体育比赛能激发学生的锻炼欲望, 从而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是NBA和姚明的追捧者,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音像视频资料, 使学生喜欢上篮球运动。第三, 师生可以共同讨论研究运动的程序。比如, 学习初级长拳。组织小组进行多媒体跟随式自主学习, 教师就要随时指导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与富有创造性地学习,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体育运动的课外拓展

要想形成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 教师就要将体育运动训练内容拓展到课外。第一,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体育社团。对于高中体育社团来讲, 应该重视多项目体育训练内容的综合。通过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让学生拥有顽强的精神, 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 通过运动干预转变高中生不良的应考状态。第二, 应该加强课外活动的宣传,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宣传体育运动的好处与优势, 比如, 通过剪辑和自制录像带, 确定教法等系列工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自动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选修课与体育课外运动中。第三, 利用节假日组织运动活动。例如, 组织学生在假日参与爬山、野炊和体育集训等有意义的体育健身活动。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还能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结语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该从高中阶段起步, 教师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训练项目让高中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在体育选修课与体育课外活动的影响下使高中生明确体育运动对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最终强化自主学习和训练能力, 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春荣.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J].大观周刊, 2011 (26) .

[2]张启进.如何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J].考试:教研版, 2012 (07) .

[3]杨鄂平, 童丽平, 李传东, 万强, 文智.体育教学与体育态度学习关系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07) .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3

关键词:终身体育;兴趣;自我锻炼;科学方法;体育习惯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人的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运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

一、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现在的学生自信心很强,表现欲也很强,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可,这就要求教师应当让每位学生有成功的积极体验,从而让他们对体育活动更加更加感兴趣。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反而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2.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组织教法引导兴趣

从生理学的观点分析,长时间的单一刺激,易产生超限制抑制,造成注意力下降或分散,长时间相同内容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乏味,导致练习兴趣的下降。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组织教法来满足学生兴趣转换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多变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同一个学习内容中,变换多样的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感到有新鲜感,这样也就保证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结合比赛,培养兴趣

由于现代文化生活进入多样化时期,各种媒体手段的增加,给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其中不乏增加了大量的体育信息和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转播。当学生看过后,除了三五成群地议论比赛结果之外,有的学生还进行模仿,可见学生对体育比赛的兴趣之浓。如果因势利导、稍加指点,或组织练习,或组织比赛,这样在无形中引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三、让学生具备自我锻炼的能力

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外,还要让学生具备自我锻炼的能力,也是具备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应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四、让学生养成体育习惯

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能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

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篇4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学院 *********专业 *****

指导老师:***** 摘 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终生身体)的意识培养,应关注学生运动爱好和 专长的形成,多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应积极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使之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关键词: 关键词:终身体育;体育意识;意识培养;大学体育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
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为人们的生活 带来了许多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电子计算机 的广泛应用,机械化、自动化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交通电信的现代化,缩短了人们之间空间距 离;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家用设备的电器化,大大减少了人们身体活动的机会和日常生活中的体力 活动;食物构成的改善,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越来越多;城市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的破坏等等,这一切都严重地危害了人体健康,造成了肌肉萎缩、适应能力降低、机体退化 等“现代都市病”和“现代文明病”。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终身体育锻炼,体育锻 炼不仅能够调节和愉悦精神生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能够强身健体,使人们保持 生命力,提高有机体的工作和适应能力,以及反抗疾病的能力,体育健身还能够消耗人体内过剩的 营养,维持营养的供需平衡,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健美的身材,并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多彩。终身体育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近年来,人们对生活方式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从社会历史 的发展来看,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电的发明和利用、汽车进入到家庭等,很大 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人们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迫 切要求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现代生活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人们余暇休闲时间 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体育作为能够丰 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愉悦心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强身体机 能和适应环境、反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很自然地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大学在人才产出系统增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据对

我国知识分 子的调查显示,平均寿命为 58。52 岁,比同期人口短 10 岁,直接降低了科教兴国的人才效益。据 1995 年发表在 《中国体育报》 上的一份对一千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各行各业人员的调查表明,90% 有 的人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既无体育锻炼的能力,又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与大学体育不无关联,大 学是个体在校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衔接的关键时期。假如大学 体育培养了个体终身体育思想,必将避免上述调查类似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大学体育在人才产出中 增值。
1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2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原因
2.1 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有过重要影响的思想主要有:(1)增强学 生体质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打破了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确立了以技能教学为 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体系。(2)技术教学的思想。有些学者认为,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思想,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思想之一。(3)快乐体育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否定体质锻炼和 技能学习的枯燥乏味的基础上流行起来的。快乐体育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兴趣方面是与素质 教育的思想相通的,但是否应该使体质和技能的目标由显性转为隐性是值得讨论的。(4)终身体育 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一生的身体锻炼问题 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人一生身体发展的子系统。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的当前 扩展到关注学生的未来,甚至终生。它也体现了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5)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由于体育多功能的特性,也由于上述学校体育思想存在的问题,有不少中国学者产生了综合性学校 体育思想。综合性学校体育思想引出了学校体育多目标的问题。虽然在体育目标关注问题上有一个 两难问题,检查与评定无现存的模式,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它。只有贯 彻终身体育思想,才能形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2.2 当代大学生个体发展的新要求 2.2.1 大学生个体主观需求 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已基本形成,并日趋成熟、稳定,他们对在中 学阶段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的认知、目的和意义有了一定的水准。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更热衷 于追求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向终身体育方 向发展。2.2.2 社会发展对当代大

大学生个体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归纳为健壮的体魄、高超 的智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健壮的体魄应当是体质良好、体能全面、自理健康、道德高尚。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进入社会后,终生从事体 育锻炼才能维持机体健康。所以,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学生只有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才会在校外、在进入社会后终生从事体育锻炼。

3 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转变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高校体育将表现出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市场化趋势,高校体育应根 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指导和规划高校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社 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并纳入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的轨道。同时,还应突出高校体育的特点,符 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个性,使学生 不仅懂体育而且也喜欢体育。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 的体育爱好。爱好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动机培养的起点,它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 体验,动员其心理的积极性。运动爱好和良好锻炼习惯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坚持终身
2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论文

的体育锻炼,就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 体育的爱好和爱好,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中要善于发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爱好和爱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并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角度出发,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将爱好爱好转化为自觉锻炼身体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 识。培养大学生的各项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大学时期是“教育体育”向“自我体育”过渡 的关键时期,教会学生按自我需要而进行自我锻炼的技术技能,教给学生在各种条件和社会环境中 坚持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学生能否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要看他们是否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即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 力、适应能力等,也就是人们应具有的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本领。完善治理体制,为学生课余锻炼提供方便目前,大部分高校除满足学生体育课的场地器材外,课 下为学生提供锻炼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5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有了健康的身体,无病无痛,精神饱满,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同时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学业。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研究。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广博的兴趣和才能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得到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活跃运动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示范优美的投篮动作,会调动学生模仿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掌握程度,端正学生锻炼的态度、对锻炼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锻炼效果,易调动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教学的新理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快乐,在运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多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活跃氛围,充分展示学生运动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以后更会积极快乐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主的锻炼习惯。只有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自由活动时间增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学生参加这些项目活动中,不断体会到技能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形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后,要求学生独立模仿动作,对于体质差或者不协调的学生给予帮助和保护,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锻炼方法,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教会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它有强烈的教育性、自愿性和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内容有早操、课间操,有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内容要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要灵活,不拘一格,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愉悦健身,从而学生既可以自愿选择,又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排除思想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保持热情乐观、精力充沛,使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着,体质有强有弱,只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拥有结实健康的体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

总之,培养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价值,生活当中不可缺少体育,体育让学生身心愉悦,其乐无穷。所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6

一、对终身体育意识的认识及范围

终身体育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体育思潮, 主张体育应该贯穿于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 而不只是儿童和青少年时代。目前,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 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 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 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终身体育的主要范围包括:第一, 锻炼者能积极地、长期不懈地坚持体育锻炼。第二, 体育兴趣浓厚并稳固持久。表现出对一个以上体育项目感兴趣, 并长期坚持锻炼。第三, 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第四, 参加体育活动时总体感觉好, 并伴随快乐的情感体验。第五, 把体育活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将体育看成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影响高中生形成体育终身教育的因素

1.学生自身方面因素

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锻炼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 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大多数高中生参与体育运动是由于他们对某项运动本身产生的兴趣, 这是直接的兴趣, 而不是间接的兴趣。因此,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不能够长久的坚持, 一旦有外界环境的影响, 就会立即停止体育运动, 这样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由于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高中生对问题的判断和认识还存在片面性和表面性。教师应对这类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教师方面因素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通常来说, 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高, 她就拥有越强的体育教育态度。所以, 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体育专业知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意识的形成。如果体育教师能够经常的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正确的指导, 促进高中生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的提高。在运动中使高中生得到快乐获得成功, 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促进其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一个体育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除此之外, 体育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师科学知识。教师只有全面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熟悉教学规律, 把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才能提高高中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另外, 还有体育教学的观念也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体育终身教育的教学观念;主动地适应现在体育教学的需要。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 才能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如设立体育节、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宣传手段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及组织教工体育比赛, 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2.实施开放式的体育教学

开放性教育, 就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以和谐、民主、互助的师生关系为保障, 以教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构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目标。因此, 实施开放性的教育, 就是让高中生参与教育学的过程, 让高中生得到体育的锻炼和习惯的培养。例如, 篮球的投篮训练,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向教师汇报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个数。在组织方式上,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统一性、步调一致性。这就限制了高中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开放性的体育教学就着重取消和放宽这些限制。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 又能更好地使学生发挥特长, 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很有利。

3.实施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要求以高中生为主体, 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 以教会高中生学习、帮助高中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改进、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

因此, 实施开放型教学, 就是让高中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让高中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例如, 排球双手下手垫球练习, 每个高中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体育教师汇报并商榷自己制定的目标个数。在组织形式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限制了高中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而开放型教学的着重点则是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 能放则放。这样既考虑到高中生的主体意愿, 使高中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 又考虑到高中生个体的差异, 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动机, 使高中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 有利于高中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4.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虽然学生是体育锻炼的主体, 但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者,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素质。要想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的身体育意识。教师有了好的专业技能,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和喜欢体育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越高, 学生得到的体育教育水平越高。学生受到教师的耳濡目染, 自然会让终身体育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长久地坚持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制定出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 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应该定期地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检测, 督促教师经常地自我充电,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加强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有利途径, 加强体育锻炼的终身意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俗话说得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在全民的身体状况良好的前提下, 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活动,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希望高中学生和高中体育教师能够把体育终身教育的意识重视起来, 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长久地坚持下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终身体育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终身体育意识对人们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学就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文章将在体育终身教育的前提下, 就目前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 对学生形成体育终身意识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应的对策做简单的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7

【关键词】 高中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73-01

0

高中阶段是学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意识是指接受了体育思想教育后,在未来的一生中都将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并将体育意识贯穿于生活的始终。通过以下几点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1.以激发学生兴趣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只对感兴趣的东西激起较大的好奇心和热情,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由于高中学生正步入青年初期,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能力,对于趣味性较高的体育活动会有较强烈的参与欲望。对此,教师应捉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趣味性较高、个性化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快速融入到体育学习氛围中。在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有足球、篮球、赛跑、排球等有限的体育活动可供学生参与,极大限制了教师体育教学的范围,同时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针对此现象,教师应深入研究以开发出更多可供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跑步教学时,以往传统、简单的跑步练习,已难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同时难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的跑步爱好与跑步方式,从而研制出有效的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学生喜欢边听歌边跑步,教师便可以通过将音乐与跑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音乐比赛,谁能在音乐停止前达到终点,谁便获得奖励。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变得容易。

2.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当中;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够使教学有效的进行。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最终使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在教师在营造良好体育学习氛围与教学氛围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开展和实施。

例如,高中学生具有爱凑热闹的心理特点,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与课间体育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每周一个特定的时间组织各班级学生开展一场篮球、排球或足球等比赛,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资学生继续积极参与;同时组织女生以拉拉队的形式到场为比赛的学生加油助威,而其他学生则实行自愿到场观赛的原则。在这过程中,爱凑热闹的学生均会跑到赛场观赛,从而逐渐感受到体育比赛的激烈与热血,并且逐渐激起参与的欲望;而比赛的学生感受到更多人的加油与助威,则会更乐于沉浸在体育比赛的魅力中。如此,才能够逐渐实现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标。

3.运用开放型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新颖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作为支撑点。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需求,从而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限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自由学习时间。教师可通过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体育运动相互结合,来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教学以外的体育知识,从而将体育运动扩展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无处不在,从而逐渐树立起终身的体育意识。

例如,在讲解跨栏知识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奥运会百米跨栏比赛的视频或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知识讲解方式,使学生在开放型的教学中,充分学习到体育知识。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奥运会冠军的励志事迹,向学生讲述冠军运动员“永不放弃、拼搏到最后一刻”的体育精神,以激发起学生向奥运冠军精神学习的意识,从而逐渐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时下风靡全球的时尚极限运动相关视频或图片,如跑酷等,运用各种极限运动视频,不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开发学生丰富的体育思维,从而为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奠定重要的基础。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8

[论文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

[论文摘要]本文对终身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意义做了简要阐述,并从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入手,对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看法。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劳动者的素质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身体素质则是劳动者全面素质的基础,坚持终身科学地锻炼身体,不仅能增强体质,增强劳动者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还能预防多种常见病和职业病。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使受益者在有生之年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终身体育教育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体育教育思想,并渗透到国家、社会、经济、和家庭生活的每个角落。

二、终身体育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学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地,学生们有许多的体育爱好,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网球。培养高校学生从事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的宗旨。由于学生对某一项目的特殊爱好,就会促使其不断地关注和参与某些项目的活动,在不断的参与过程中坚持锻炼身体。

体育运动是现代人们余暇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活动和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在学校中体育课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参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时候,就会在身体活动过程中,与同伴默契配合和对手顽强拼搏,从中得到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同时,能在实践中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跑步可以锻炼人的耐力,使人有条不紊,勇往直前;健身操能锻炼人的气质,悠然自得;打球能锻炼人的灵敏素质,使人机智灵活,豁达合群。

多年来,健康长寿一直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不但掌握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识、锻炼身体的理论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其进入社会后保持健康的身体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持下基础。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有目的把教学重点从竞技体育转向以健身、娱乐、保健体育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锻炼方法,激发对体育的爱好。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还应有针对性,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还要根据学生集体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让学生有所选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所谓“终身体育”,也就是指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国家教委体育司曲宗湖同志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还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人从出生到25岁是人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对青少年来说也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学习体育技能、培养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他们是从事体育活动是最有条件、最集中、最有时间保障的群体,这个时期的体育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进行的,上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并且在实践和效果上都得到了保障。从终身体育角度看,高校体育处于中间环节,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占有一定的地位。 四、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

1.转变体育教育理念

要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首先,应在学校的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其次,要转变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把“重智轻体”的教育观念真正转变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上来。再次,要对传统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非完全抛弃原有的教学体系,而是继承和发扬其中的合理内容,使学校体育能更好地为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

在高校进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首先在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因而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爱好在鼓励和支持,要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要改变高校过去以技术教学为主,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也带有一定强制性等弱点。由于教学指导思想较为僵化,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甚至有逆反心理,对体育课出现消极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教学任务与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感到满足,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再次,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自觉与自愿地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3.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高等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目的和功能,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快感,并且得到满足。同时还应当使学生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国家、对民族和对自己都有很大的益处。把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文明与综合国力的象征,又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总之,为使大学生在校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其重要性,才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终身体育的好处。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坚实基础,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大学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接点,因而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正华.教育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寿伟涛.学校体育当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函授通讯,2002,(2)。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9

王岭

“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培根(英)

刚上高中的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高中与初中最大的区别是要抛开旧有的狭小的学习意识,即注重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不仅要注重文章语言表层分析,还要注重文章内在阅读方法的探寻;在写作上,要彻底纠正只重作文外显形式,不重写作内气养成的倾向。高中实际上是初中知识的高一层循环,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高一层理解力、评价力和创造力。我认为这些能力的形成,必须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看到前人如何运用正确的思想思考和分析问题,才能有条不紊地组织自己的思想,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高中正是识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高中学生的记忆心理和记忆特点谈起。

记忆是个有“记”有“忆”的过程,“记”是指识记和保留,“忆”是再认和再现。识记是需要对客观事物反复感知,在头脑中形成的第二成像,加以后来的巩固成为一个固定的信息存入头脑之中的,在外界需要时可把它调出来应用。因而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与其它心理过程,如感知、想象、思维、情感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高中学生心理记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表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大幅度过渡

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人们多以直观接触、感知形象的形式保存在大脑中,这种表象的记忆是记忆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学生年龄越小,这种记忆方式愈显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科目增多,知识面扩大,到了初中,学生在表象记忆基础上有了突破,开始通过想象思维,利用标志性的词语句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以抽象的形式保存在头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显现,回忆,变为一种比前者较复杂的心理过程。但这毕竟只是一种突破,起主导地位的还是表象记忆,参与者不能够摆脱老师的束缚和强干预,特别是在中考应试体制下记忆多在教师的指挥棒中落实。再者,抽象记忆应用的范围小,整体知识常被肢解,特别显现在语文科目上,背什么,记什么是老师的事,“我”只是被支配的对象,考试卷面出现的,可重点识记,至于这对自学能力有什么价值多不在考虑范围内。因而从本质上讲,这种识记也是一种目的不明确的浅层记忆。而到了高中,抽象记忆的活动方式将成为主导,原因是多方面的:知识容量的膨胀,知识间相互依存性越来越显著,要想博闻强识,铺垫雄厚的语文功底,客观上需要学生寻求自己记忆的活动特点和规律,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生独力自觉的记忆活动势在必行,因而高中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心理趋于成熟,学生在主观上对知识的自觉渴望度增加,目的性更加明确,再者,近些年高考知识涵盖量已远远超过书本所要求的权限,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扩展课外知识的识忆面。所以高中生自觉记忆的心理较之初中生是一个进步。

二、有意识记能力大大加强

有意识记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经过一定努力后的识记。它与无意识记相反,不再是随意的、片段的.识记,而是有明确目标,需要意志和努力的识记,这种识记对提高人们的记忆水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到了高中,有意识记开始占优势地位,原因有二:

(一)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成熟过渡,同时抽象思维中迅速渗入辩证的思维方法,理解力得以迅速发展,因而使有意识记保持得更加牢固。

(二)成人意识的思想成熟。高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果教师能及时正面引导,学生懂得知识积累的价值作用,他们就可以自觉而独立地提出应该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并为之付出意志品质上的努力,这就使有意识记的能力愈来愈强。

三、意义识记的意识迅速膨胀

意义识记是相对于机械识记而言的。从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角度看,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在交互发展中,意义识记日益显得重要并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

(一)高中客观上要求提高识记效率。

学生此时单纯靠简单重复或符号式背诵等识记方法已远远赶不上知识的膨胀量,他们只有靠寻求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关系,利用特定的词语把材料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成为一定的和有意义联系的系统进行识记,效率才可提高一大步。因而意义识记成为高中阶段主要的记忆方式。

比如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是要求高中生熟读成诵的一篇佳作。熟读后,同学们可利用对应规律背诵这篇文章的说理部分,可谓是意义识记的一个典型。

在学生的头脑意识中,记叙性的段落按一定记叙顺序,或有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性词语来帮助记忆,所以比议论性的文章好背。议论说理性文章则必须从文章层次理路入手,弄清一定的逻辑关系,相对难度会大些。在这篇文章中共五个自然段,除第五段是全文记游落款外,其余四段,正好第一段与第四段、第二段与第三段是两两对应的关系。其中第一段、第二段是记叙部分,较容易识记,第三段与第四段是议论说理部分,可以借助于与第一、二段对应先理出层次思路,再利用具体的词语对应进行细节勾勒,建立记忆网络图,加强识记印象,提高背诵效率。

现附第三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对应的意义网络图如下:

意义识记实际上是寻求个性快速识记的手段。

(二)主观上高中生倾向于意义识记

高中学生对于材料不再喜欢用朗朗读书式的方法去记忆,更烦倦了枯燥的机械识记的方式,对于识记内容他们倾向于开动脑筋靠他们充分的想象去寻求一些兴趣进行识记。

因此,根据识记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诵读教学中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意义识记的能力。例如班里可定期进行“诵读文章讨论会”。比如讨论《论积贮疏》一文背诵时,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先把文章分成几大结构块,然而利用句式特点,如排比、对偶等把文章内容进行连贯,背时再按结构块间的逻辑关系把前后文加以对照,即先化整为零,再积散为整进行背诵。有的运用制图法,先找出各段中重要的概括性字词组成一个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网络图,再进行背诵细节的落实。有的先把文章改编成现代文的政论文,拉近语感距离,熟悉文章的内在精髓及逻辑关系,再重新体味古文的文言精妙,加强记忆……会上同学们唇枪舌剑,自我立说,有的做幻灯,有的写板书。类似于这种文章背诵的讨论会,开始可指定学生谈背诵方法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地谈自己的看法,取长补短。时间长了,学生就能自觉地养成先寻求文章自身规律,再开始背诵的习惯。在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行动,不可强行划一,在实践的比较中教师应起积极指导作用,不断改变背诵的刺激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记忆能力。

四、高中是易记易忘的时期

这就好似一张孔很大的大网,网到的东西很多,但漏掉的也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在让学生多记忆的基础上需及时处理好知识巩固的一环。

记忆的对立面是遗忘,如何能使知识更多地停留于头脑中,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知识需及时复习反复记忆:记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于淡薄的,这是任何人凭经验都会知道,但到底在什么情况下记忆才会淡薄下去呢?为什么有时儿时的记忆会保留终生呢?根据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那条有名的遗忘曲线上所揭示出的科学数据可以知道记忆后的二十分钟再记忆省时率为58%,反过来遗忘率是42%,由此可见初期的遗忘率是很迅速的,而在这以后的遗忘率却是缓慢的,一个月以后的省时率约为20%,即一周至一个月以后,为了恢复最初的记忆,只要最初记忆所需时间的80%。通过这个曲线,我们就会明白遗忘是在学习之后急速进行的,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要想巩固识记的成果,应在学习之后及早进行复习,特别是在识记后的一到十五天,以后再逐渐拉大复习的时间间隔。比如要求背诵的文章,在背后的一到两天教师可采用课上提问,课下默写的方式进行大范围检测,一到两个星期后可再实行笔头抽查的方法,以后再不定期地小范围检查。期中期末考试前的复习也是一个巩固再记忆的好时期。当然常诵常用是记忆的最好方法。

(二)编织一个坚固的知识网:记忆是需要寻求突破口的,人们在记住部分知识后,依赖联想、理解可以越来越快地记住更多有关的知识,即记忆的“核心”一旦形成,以后的记忆就比较容易,如若再经过多次反复,就会记得更牢……这是一个记忆规律。学生每每记忆新知识时都要形成一个新的记忆板块,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与旧知识进行联想与对比,培养学生自觉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学习习惯,最好刺激学生记忆的“核心”成为永久性的知识板块停留在头脑中,这样新旧板块不断吻合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克服不必要的识记干扰:比如学生在考场上易忘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心理情绪上的影响。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外界环境的能力。例如公众演讲,公众辩论,走向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学生需在自信而熟练地掌握知识的前题下尽可能地从主观方面排除各种不必要的干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五、客观原因带来学生心理上的弱点不容忽视--初中知识容量及难度不断降低与高中知识容量难度加大形成鲜明对比,高中生面临许多困难

就拿高一学生来说,有的学校使用的是高中重点中学实验教材,高一一学年主要以学习文言文为主,重在字词语句文言句法的积累,并要求背诵大量的古代精品佳作,为今后的文学赏析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这是非常好的做法。正是如此,高一对文言的侧重正好与初中淡化文言的教学目标形成对比。学生原本文言读底子薄,再加上时代距离远,文言语感差,大多数学生对文言不感兴趣,甚至有恐惧心理,识记任务相对负担量变大。因而高一教学在让学生多读多记多练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锻练他们学习文言的自信心及毅志力。

以上五个特点正是高中学生所独有的。如果教师在他们的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期不重视对他们记忆力的锻练和记忆品质的培养,不仅对他们获得丰富科学知识是不利的,而且对他们智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从高中一开始就着手进行记忆原则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觉识记忆能力。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育科研98-1)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10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067-01

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其它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一、对终身体育及终身体育意识内涵的理解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终身体育意识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形成。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自然而然地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能够得心应手,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2、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身体锻炼应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进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尤为重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如设立体育节、体育选修课、健康教育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手段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及组织教工参与体育比赛,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熏陶。

4、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教师如何设计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使学生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同时,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学生就将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释放,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设计这环节更有必要加强的一方面,才能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从中得到乐趣,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5、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实施“开放型”教学,能够使学生体育课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更要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篇11

一、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 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 与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均全面下降。2003年和1995年相比, 反映柔韧性的立位体前屈指标13~18岁下降1.8厘米、19~22岁下降2.5厘米;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除乡村有所提高外, 其余均有所下降, 最大下降2.3厘米;其中耐力素质下降最明显, 13~18岁男女学生1000米、800米跑平均下降9.6秒、12.6秒;18岁以上男女学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同时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均有所下降。另外, 青少年的肺活量近年来持续下降, 近视率居高不下。专家指出, 这些数据均指出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育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增长。另外, 2003年与1995年相比, 城市男生肥胖率由百分之6.7上升为百分之10.7。而伴随着肥胖而来的是心脏和肾脏的病变。

由此可见, 由于学生毅力、耐力、承受能力等的下降, 导致学生各方面身体状况的总体下降, 形势极其严峻。高中或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 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高中生体育意识现状

1. 高中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难以形成

升学的压力, 使得大部分的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 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除了每天的两操和一周两节的体育课, 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时间, 学校规定的课外活动形同虚设。在课外, 学生一早回校到下午放学, 时间排得满满的, 没有一点空隙, 放学回家后由于家庭原因、作业、场地等原因, 更没有条件坚持进行锻炼, 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形成。

2. 高中生的体育意志薄弱

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 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 并在确定的目的支配下, 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 以实现目的的心理形态。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

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 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据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中学陈浩然老师对毕业生参加工作1~4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每周3次, 每次15分钟以上) 占15.65%;少量参加锻炼 (每周1~2次) 占27.91%;基本上或根本不锻炼占56.44%。可见, 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比较被动, 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体育意识尚未形成, 以至走出校门后, 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3. 青年初期生理特点的影响

由于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 在体态上, 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在体育活动中有明显的顾虑, 例如:怕做动作失败出丑, 让别人笑话。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中, 可以得知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高年级女生更明显。女生由于性征明显变化, 动作变的不太灵巧, 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 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更加明显, 怕晒太阳、怕出汗、怕脏、怕苦、怕累或不愿让男老师保护等。

三、对策

1. 加强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身体锻炼应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进行,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尤为重要,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 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 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理论课学时、量是完成教材的重要保证, 力争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 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 拓宽体育知识面, 从而终身受益。

2. 实施开放型教学

实施“开放型”教学, “开放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 以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改进、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实施“开放型”教学, 就是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例如, 排球双手下手垫球练习, 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体育教师汇报并商榷自己制定的目标个数。在组织形式上, 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 限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而“开放型”教学的着重点则是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 能放则放。例如, 准备活动不必每次都整队慢跑, 可以在悠扬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再如, 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上, 如跳远的起跳点是否正确, 跳高横竿放置的高低等均不要过分限制, 应根据能力高低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意愿, 使学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 又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 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3. 利用竞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青年初期, 生理心理发育较完善, 求知欲旺盛, 求胜心切, 已拥有一定的体育能力。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 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竞赛的参与意识往往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 其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比其他方式都更为深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多进行各活动项目竞赛, 利用竞争心理的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兴趣。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 多用良好语言刺激, 可以增强学生情绪的正面变化,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通过与学生沟通得知, 学生要求“学校经常组织的体育竞赛。”愿望强烈。如趣味体育运动会、障碍跑、拔河比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等等。特别是高年级的足、篮、排球对抗赛, 都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锻炼热潮, 学生的锻炼意识深刻。

参考文献

[1].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的好课[J].教学研究.2006 (1)

上一篇:美丽夏天作文500字下一篇:送卢孟明还上都,送卢孟明还上都皎然,送卢孟明还上都的意思,送卢孟明还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