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讲稿

2024-09-21

终身学习讲稿(共8篇)

终身学习讲稿 篇1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及含义。所谓终身学习,简而言之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教师,更要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的含义:名园教育专家关于的论著浩浩瀚,观点名异。1972年5月联合园教科之组织的报告中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与学校课程的过程》指出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的革新机能。1994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生存概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特别是教师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坚持学到老活到老。

二、法轮功事件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区,几十名法轮功练习者非法聚集,妄想升天圆满。在这些人的参与围观之下,法轮功痴迷者关淑云,为除魔圆满,将女儿活活掐死。

不满9岁的女孩戴楠是被以“除魔”的名义掐死的,整个事件“魔”影憧憧,另一女孩赵越也被指“魔气太大”而遭毒打,关淑云也称“魔跑到了我家”而让人掐她,另一练习者吴海霞肚子不舒服也被指“魔”转进身体而遭掐。

三、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累计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教师的责任已不仅仅是“教书”,是“用教材教学生”,达到学生心智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向多元知识储备、多种教育手段方向发展,成为“复合型”教师:一是较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三是广博的知识视野。

2.提高在教学中的探究创新精神。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较低层次,教师能胜任教学,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层次是合格层次,能驾驭教学,能够较好地因材施教。第三层次是较高层次,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第四层次是最高层次,追求自我超越,致力终身学习,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3.职业的责任意识。是从事职业活动时遵循道德规范和工作规则所表现出来的修养与品德,良好的职业责任意识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

4.适应实验新教材的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许振超事件

人可以不上大学,但不能没有文化;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知识。

大家对此有何感想?

五、教师终身学习的实践与应用

1.终身学习的实践。培养终身学习态度与习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能;学习如何学习;运用社会资源进行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1)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课上举一反三,游刃有余,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2)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教,为了什么?为了学生自己学习。一个好的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把自己满腹的学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是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才会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

思考:终身学习在人生中的作用?

终身学习讲稿 篇2

终身学习理念自古有之,然而它能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并得以全面发展,得力于部分国际组织的宣扬与推动。其中,成立于1961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引领了国际终身学习浪潮在20世纪70年代的兴起和90年代的复兴;从现状来看,OECD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已成为国际终身学习发展的主流理念,其成员国已处于全球终身学习政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前列。梳理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演变并分析其演变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把握OECD推广终身学习的经验,进而有益于政策借鉴。

一、回归教育策略

OECD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关注和推广终身学习。回归教育策略是其第一个终身学习策略,也是其“第一次提出的、明确用于发达工业国家长期教育发展的战略”。[1]

(一)前期回归教育策略

1. 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崛起,许多工业化国家大力扩张教育。OECD积极推行人力资本理论,鼓励成员国以经济繁荣的名义采取教育扩张政策。起初,经济的增长似乎确认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有效,并证明教育系统迅速扩张是正确的。[1]然而,到20世纪60年代末,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难以吸纳日益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同时,国家的教育投资也未对解决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平等发挥有效作用。[3]为此,OECD开始反思教育及其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内容

1973年,OECD发表《回归教育:终身学习的一种策略》(Recurrent Education:A Strategy for Lifelong Learning)的报告,提出了“回归教育”的著名论点,主张在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教育应以循环交替的方式与工作、休闲、退休及其他活动轮替发生。[4]报告建议将教育机会分布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提高教育机构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以便劳动者在有需要时随时回学校再次学习,旨在促进个体发展和推进教育机会公平。该报告第一次将回归教育与终身学习相联系,与UNESCO的《学会生存》一起成为国际终身学习浪潮兴起的标志。其后,OECD通过举办会议、出版教育报告等继续推广回归教育,促成了成员国的相应行动,如赋予劳动力学习的权利、开发津贴的不同方案、制定“带薪教育假”等。

(二)后期回归教育策略

1. 背景

时至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伴随着石油危机、经济结构变革、失业率上升,许多OECD国家出现经济衰退,从而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复兴和振兴市场方面。他们减少教育财政支出,强调教育的经济效益,对颇具价值理性的回归教育策略不再热衷。但是,因“经济结构变革,尤其是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重新强调了人力资源以及具有宽泛的、灵活的知识技能基础的重要性”,[5]OECD国家认为回归教育对经济发展仍具有意义,但其目标和方法需有所变化。为此,OECD开始对回归教育策略进行改革。

2. 内容

1986年,OECD发布《重审回归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 Revisited)报告,陈述了前期回归教育策略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成员国实施策略的障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指出,“前期回归教育策略过于激进,而目前由于环境已发生改变,应采用一种更为实际的、较不激进的方法重新审视回归教育”。[5]报告还指出,“回归教育策略虽仍具有教育公平和个体解放的长期目标,但更需实现当下经济复苏的重要目标”。[5]据此,报告将后期回归教育策略的三大核心议题确定为“(促进)成人工作者参与回归教育、(增加)回归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联系以及(多元化)回归教育的融资(financing)”。[5]其后,OECD通过开展国别审议(Country Review)、召开主题会议等继续推广回归教育,促成了部分成员国在成人学习、劳动力福利政策等领域的改革。

综观回归教育策略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回归教育策略的目的和内涵发生了转变,从“为个体发展与教育公平”转变为“为经济复苏与市场振兴”,从体现“价值理性”转变为体现“工具理性”。这种转变为OECD制定下一个终身学习策略奠定了基础。从OECD推广终身学习的历程来看,《重审回归教育》是OECD20世纪70年代回归教育策略与90年代全民终身学习策略之间的重要转折。[9]

二、全民终身学习策略

全民终身学习策略是OECD的第二个终身学习策略。它是OECD对其成员国迈入21世纪发展的一个新判断,是OECD推广终身学习的里程碑。

(一)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深入、经济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社会的到来,OECD国家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但诸多社会问题如老龄人口的增加、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大学生就业难等又将社会稳定与全面发展的需求凸显。为此,OECD开始结合多方面需求研究新的终身学习策略。

(二)内容

1996年,OECD发布《全民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报告,提出“全民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相对于“回归教育”,“全民终身学习”具有宽泛(broad)和全纳(inclusive)的特点,意指“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被鼓励地、积极地进行终身的学习,它涵盖了所有学习形式”。[10]同时,它也具有全系统(system-wide)的特点,它“关注的是所有个体所需的知识技能,既强调早期学习的需要,也强调成人学习的需要”。[10]OECD旨在通过全民终身学习策略推动全民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行动,并为全民终身参与所有学习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以实现个人发展、社会凝聚与经济增长的目标。策略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0]

(1)加强全民终身学习的基础,如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机会、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等。

(2)搭建学习与工作的桥梁,如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和咨询服务、鼓励成人学习、建立认可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机制等。

(3)重新界定全民终身学习提供者的角色,如对政府、高等教育机构、教师等在终身学习体系中作用的界定等。

(4)多元化全民终身学习的经费来源,如开发社会资金来源渠道等。

“全民终身学习”由此被确立为OECD教育政策的一个框架概念或首要议题。[9]《全民终身学习》报告也与UNESCO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一起成为国际终身学习浪潮复兴的标志。

此后至今,OECD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对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四大内容进行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如《终身学习的经济与融资》(Economics and Finance of Lifelong learning,2001)、《终身学习时代的教师教育与教学生涯》(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Career in an Era of Lifelong Learning,2002)、《完备终身学习基础》(Completing the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2004)、《促进成人学习》(Promoting Adult Learning,2005)、《资格框架:通向终身学习的桥梁》(Qualification Systems:Bridges to Lifelong Learning,2007)、《认可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成果》(Recognizing Non-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Outcomes,2010)等。二是促成了成员国制定终身学习政策并对政策进行检视。自《全民终身学习》报告发布后,OECD国家教育部长就制定与实施终身学习政策达成了共识。OECD为此在其出版的《教育政策分析》(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中多次将“终身学习”列为主题,对成员国的终身学习政策进行检视。三是对成员国终身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测评,如实施与中小学教育相关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和“国际教学调查”(Teach 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与高等教育相关的“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AHE-LO)以及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国际成人能力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Competencies,PIACC)。

综观OECD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目的和内涵是一以贯之的、丰富多元的。以具有广义性和包容性的“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为核心,它既强调终身学习的“经济性”即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强调终身学习的“全民性”即其对个人发展、社会凝聚的作用,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较于回归教育策略,全民终身学习策略更为深刻、更加全面,有了质的飞跃。

三、OECD终身学习策略演变的特点

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演变具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策略演变影响因素的恒定性与动态性并存

瑞典终身学习专家谢尔·鲁宾逊(Kjell Rubenson)将影响终身学习实践的三大因素总结为国家、市场、公民社会。[14]据此对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演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家、市场、公民社会始终是OECD终身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三者互相联系、变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教育策略主要针对教育危机,力图通过打破教育的前端终结模式(frontend model),给予个体第二次教育机会,以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它是一个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策略,符合当时社会对民主的关怀及对公民权利的诉求。公民社会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国家和市场发挥次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的回归教育策略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危机,力图通过促进成人重返校园接受新的知识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经济复兴和个体发展。它是一个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策略,符合当时社会对经济复兴的诉求。市场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国家和公民社会发挥次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全民终身学习策略主要针对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挑战,力图通过推动每个公民的终身学习理念与实践,实现个体发展、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凝聚。它是一个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策略,符合国家与个体对和谐发展的诉求。国家、公民社会和市场在其中均发挥了作用,且作用较为平衡。

(二)策略内涵与目标的丰富化

一是政策内涵的丰富化,从强调教育到强调学习,从重视成人到重视每个人,从关心义务后教育到关心各阶段的教育。回归教育策略强调职场成人的教育需求,主要关心义务后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强调每个人一生的学习需求,关心各阶段、各类型、各形式的教育。二是政策目标的丰富化,从强调个体到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从重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到重视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发展。前期回归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是个人发展和教育公平,体现出社会与文化的目的。后期回归教育策略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体现经济的目的。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主要目标是个体发展、社会凝聚力增强以及国家经济增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多重目标。

(三)策略途径的多样化

一是策略制定途径的多样化。回归教育策略主要是科学家们的描述性报告,而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则基于成员国的协作研究,研究也有十分具体的建议。[9]二是实施途径的多样化。回归教育策略的实施主要通过举办主题会议和开展研究进行,而全民终身学习策略的实施增加了政策分析、统计测评等新途径,如《教育政策分析》、《国别教育研究报告》以及PISA、PIACC等项目。制定和实施路径的多样化体现出OECD越来越强调教育政策建议的切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很好地满足了成员国对基于“理性—科学分析”(rational-scientific analysis)的教育决策的需要。

(四)策略影响的广泛化

一是影响领域的扩大。回归教育策略的实际影响主要在劳动力市场,如设立带薪教育假制度。全民终身策略的实际影响则波及更多领域,如学校教育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福利改革、国家教育财政改革等。二是影响地域和群体的扩大。回归教育策略是对瑞典成人教育改革的响应,反映出“OECD初期对教育的关注虽然始于美国的大力支持,但关注重点仍是欧洲的教育”。[9]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则是对全球发展形势的判断。策略建议不仅面向欧洲也面向其他大洲,不仅面向成员国也面向其他国际社会。目前,世界上有关终身学习的国家政策讨论几乎完全由OECD的全民终身学习范式所驱动。[17]策略影响的广泛化体现出OECD在世界教育发展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强大。“在20世纪70年代,OECD主要是议程设定者(agenda-setter)”。[18]但“自20世纪90年代,OECD已成为“知识的国际中介(international mediator of knowledge)和全球政策作用者(global policyactor)”。[19]

综上所述,20世纪70年代至今,OECD的终身学习策略从回归教育策略发展至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完成了从无到有、从片面到全面、从单一到综合、从发展到成熟的演变,在策略内涵、目标、途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OECD仍将“促进终身学习”作为其教育战略发展的首要目标,继续推广全民终身学习,如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建立终身学习资格框架机制、多元化终身学习融资渠道以及认证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等。这些发展反映出OECD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已经进入稳定的实践阶段。然而,由于实践进展的差异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成员国终身学习政策实践的成功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摘要:OECD是推动国际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至今,OECD的终身学习策略从回归教育策略演变为全民终身学习策略。国家、市场、公民社会是推动策略演变的重要因素,三者互相联系、变化发展。此外,策略演变也体现出策略内涵与目标的丰富化、策略途径的多样化、策略影响的广泛化等特点。

关键词:OECD,回归教育,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2]Gregory Papadopoulos.Education 1960~1990:TheOECD Perspective.Paris:OECD,1994.112.65

[3][17][18][19]Kjell Rubenson.Constructing the LifelongLearning Paradigm:Competing Visions from the OECD andUNESCO.In:Soren Ehlers(ed.).Milestones towards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s.Copenhagen Danish School of Edu-cation,2006.151~170.

[4]徐辉,李薇.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宣言[J].教育研究,2012,(4):4~9.

[5][6][7][8]OECD.Recurrent Education Revisited.Paris:OECD,1986.10,14,10,10.

[9][13][15][16]Anja Jakobi.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Lifelong Learning:From Global Agendas to Policy Diffu-sion.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9.78,79,79,53.

[10][11][12]OECD.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Paris:OECD.1996.15,15,21.

终身学习讲稿 篇3

11月25日,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ASEM亚欧会议终身学习教育与研究中心、丹麦教育学院共同合作组织的亚欧论坛终身学习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亚欧各国的教育政策制订者、大学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及学者等150余人参加了论坛。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据悉,亚欧论坛终身学习会议首次会议于2005年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关注的主题为“确保所有人具有终身学习的技能”。2007年10月,在上海举行了由亚欧两大洲教育政策制订者与研究者参加的“亚欧政策与策略对话”。2007年12月,以“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在马来西亚召开。

本届会议以终身学习的概念框架、制度或组织创新、法律环境和立法支持以及财政支持为主要关注点,以论坛的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了讨论平台,帮助与会者深入了解亚洲各地区在人才建设中推行终身学习的经验,并通过学者与政策制订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发展出对于本领域的新认识。

当天下午与会者分组出席了五个平行分论坛,其主题分别为“在终身学习中发展ICT技能,E-learning及E-learning文化”、“工作场所中学习对能力发展的作用”、“终身学习的专业化进程,尤论教师培训”、“与居民学习动机和继续教育与培训面临障碍相关的终身学习国家策略”、“ASEM核心竞争力”。通过分论坛的讨论,与会者对于当前的关注热点深入了解,相互沟通,提出的一些看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延续了如何在多样化的国家和区域背景中推行终身学习理念的讨论,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对促进“使所有人具备终身学习技能”所起到的阻碍或促进作用,与会者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并进行了深入讨论,有效地加强了亚欧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订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北京大学新闻网2008-11-28)

教育花费上涨致日本家庭紧缩开支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日前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小学生及小学以上子女家庭的平均教育费用占年收入比例已达34.1%,比2007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家庭教育费用在家庭年收入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家庭生活质量。政策金融公库认为,尽管日本家庭收入因经济不景气而减少,但教育费用却一如既往,给家庭增添了负担。

这一结果是在对享受日本政策金融公库教育贷款的约2 800人调查后得出。受调查家庭平均每户有两名子女,家庭平均年收入为622万日元(1美元约合94日元),比上年度减少了22万日元。

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学费、上学交通费、课外辅导等费用在内,年收入在200万~400万日元的家庭中,教育费平均占家庭收入比例为55.6%;年收入在400万~600万日元的家庭中,比例为33.8%;年收入在600万~800万日元的家庭中,比例为27.3%。约60%的家庭表示,已减少教育以外的包括旅游度假、外出用餐、购置服装等支出。

(日本《产经新闻》2008年10月27日)

英国多数年轻人依赖“父母银行”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英国大多数年轻人生活开支依赖于父母。

许多父母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他们为给子女“埋单”,被迫忽视自己的财务问题。斯堪迪亚投资公司调查750对夫妇后发现,90%的父母说“他们为满足子女需要会在自身财务方面作出牺牲”。

这些父母出生于婴儿潮时期,年龄在50岁~65岁之间。他们中的10%帮子女付学费、雇保姆或买房子。有些父母甚至为子女度假和买衣服“牺牲自己”。

斯堪迪亚投资公司部门经理米歇尔·克纳克内尔说,许多父母“本打算切断财政支援”,但激增的生活开支迫使他们打消这一念头。

(英国《每日邮报》2008年11月1日)

美国大学学费上涨华人学生“曲线求学”巧应对

美国大学委员会10月29日公布《大学费用趋势调查》指出,今秋美国各大学的平均学费将至少上涨5%,经济危机还可能刺激明年的学费继续上涨。据了解,华人学生转向先读学费低廉的社区学院,两年后再转读四年制大学的人数越来越多。

该份报告指出,今年各州四年制公立大学学费平均上涨5.7%,全美平均学杂费和食宿费为14 333美元。

与此同时,2008-2009学年加州大学的学费涨幅是7.4%,其中加州居民学费8 007美元,若加上食宿费等,年均花费约2.5美元。加州州立大学的学费也调涨到3 048美元,加上食宿费等,学生年均花费也超过1万美元。

帕沙迪纳市立学院中文系教授魏瑞琴指出,2008-2009学年该校学生人数增长4.7%,从2. 5万人上升到3.1万人。她分析增加的原因包括,经济不景气使很多家长承担不起昂贵的学费,入读社区学院一个学分才20美元,全职学生每学期最多修16个学分,学费不超过320美元,全年仅640美元,若加上书籍费,每年1 500美元就可搞定;此外,失业人口成长,有人需要充电,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如护理、修车等实用性强;转校生人数也有所上涨,以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几乎直升加州名校,但现在,为了省钱,先读两年社区学院,以后再转入加州大学读学位者比比皆是,因为读两年社区学院可省下几万美元的学费。

华裔学生宋贤修说,因为经济原因,他才进入帕沙迪纳学院,专业偏向商业营销,本学期修15个学分,每天平均上课6小时,包括英语、数学、历史、阅读等基础课。他的目标是两年后转入加大伯克利分校或洛杉矶分校深造。

学生家长赖凤清说,她的儿子是个优秀的学生,以高中成绩可以直升加大洛杉矶或加大伯克利分校,但每年超过3万美元的学费和书费实在付不起,只好先读社区学院,以后转校。对很多低收入家庭和新移民来说,这也是一条苦学成材的途径。

(美国《星岛日报》2008年10月31日)

比利时成立第三所孔子学院

比利时勒芬工程联合大学孔子学院20日在比利时文化古城勒芬揭牌,这是继布鲁塞尔、列日两地成立孔子学院之后比利时成立的第三所孔子学院。

揭幕仪式在勒芬工程联合大学举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和比利时勒芬工程联合大学校长、孔子学院董事会比利时方主席约翰·德·格拉埃夫共同为孔子学院揭牌。

格拉埃夫校长在仪式上说,“勒芬工程联合大学在过去15年中与中国开展了大量合作,受益匪浅。”该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工程师和充满创新意识的教育者。他相信孔子学院的成立将为该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注入新的活力。

格拉埃夫说,孔子学院不仅是语言学校,也不仅针对校内学生,它是让社会各界人士系统感受中国文化、获取东方智慧的场所,学院将致力于向比利时乃至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及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

据介绍,这所孔子学院由北京交通大学与勒芬工程联合大学合作创办,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任孔子学院董事会中方主席。学院将以创新的方式宣传中国文化、推广汉语,同时促进中比合作、鼓励两国人民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在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孔子代表了中国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一部分,当代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目前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已设立近300所孔子学院,它们为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理解与包容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华网2008年11月20日)

英国儿童中帮派现象严重6岁孩子被帮派吸收

根据英国警方文件,一些男孩在6岁时就被帮派团伙吸收,警方要求尽快采取措施以应对帮派威胁。

这份文件是南约克郡警察局撰写的。文件起草者认为,由于孩子很容易受到诱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很小就已经沉迷于帮派文化中了。

有些6岁~8岁的儿童正在被这种帮派文化吸引,因为他们看到家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和其他一些熟人因为走私毒品、携带武器不仅赚了钱,还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于是就心生羡慕。

学校、青少年俱乐部、操场和街角都可能成为帮派“招兵买马”的地方。年龄最小的孩子通常会被毒品贩子安排做传信或望风的工作。

起草这份文件的警方人员说,那些很可能被拉入帮派的孩子正面临危险,他们需要受到保护。

(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11月5日)

世界银行指出:

拉美儿童事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

世界银行日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拉美国家的儿童事业发展水平滞后,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投资力度以扭转落后局面。

世界银行日前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办的儿童发展研讨会上指出,尽管一些拉美国家在促进儿童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该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儿童营养不良和早期教育普及率低下影响了儿童的生理和智力发展,这一状况在一些中美洲和安第斯地区国家尤为严重。

报告显示,危地马拉近一半的学龄前儿童体重未能达标,而在秘鲁和玻利维亚,这一比例也高达25%。此外,尼加拉瓜、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儿童的生理和智力发育状况也令人担忧。

报告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拉美儿童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数字显示,发达国家对儿童教育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这一比例在拉美地区仅为0.3%。

(新华网2008年11月19日)

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获欧洲语言教学成就奖

经欧盟语言教学评估委员会评估,爱尔兰科克大学中国研究院暨孔子学院申报的爱尔兰高校汉语教学的推广与实践项目获得了2008年欧洲语言教学成就奖。科克大学是爱尔兰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大学。

欧洲语言成就奖是由欧盟教育和文化委员会设立的语言教学成就奖,每年在欧盟国家颁发一次,旨在奖励那些在语言教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组织和个人。

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科克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形式多样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相结合。正如一位学生所言:“汉语看起来高不可攀,但是有了正确的态度和老师的支持,汉语只是一个‘山丘’,而不是一座‘高山’。当我能够读出一篇汉语文章或者写出一段汉语句子的时候,那种自豪感真是无以言表,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所有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11月3日)

奥地利校园暴力增加 许多教师也成受害者

奥地利心理减压及健康研究所11月14日发表报告指出,奥地利的校园暴力正呈上升趋势,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成了受害者。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约9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近年来奥地利的校园暴力正在扩大化,不仅是学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成了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约80%的人表示上学年曾遭到过学生的“不尊敬”;70%的人说曾被学生嘲弄;13%的人甚至称曾遭到过学生的人身攻击。

针对校园暴力增加的现象,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希望学校除授课外,还要在其他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采取必要的特别预防措施。多数家长主张应加强校园安全监管,建议对部分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校园争端的调解人。

(新华网2008年11月14日)

英国学生就业难影响还贷大学毕业成“负翁”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许多公司纷纷暂停或削减了招聘计划,令求学期间背负上万英镑贷款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措手不及。

毕业生不得不争夺日益减少的实习机会,而用人单位则提高了对应聘者“软技能”的要求。英国工业联合会主管教育和职业技能政策的理查德·温赖特说:“光有文凭是不够的,今年就业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毕业生需要具备雇主看重的技能,如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然而,这正是许多企业认为新毕业大学生不符合要求的地方。”

一家招聘机构称,想进入银行业和建筑业的毕业生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许多2008届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反而搬回父母家中,在找工作的同时,只能无奈地看着贷款利息不断增长。

据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估计,贷款的英国大学生每人每年累积的债务平均达到1.25万英镑,而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在大学最后两年需要交纳每年3 000多英镑的学费,所以他们的债务负担比往届更重。英国规定,毕业生在年收入超过1.5万英镑后,必须用其中的9%来偿还贷款,直到贷款还清。目前,约有100万英国学生尚未达到还贷收入水平。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1日)

埃及大学举办“中国日”活动

11月22日,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师生欢聚一堂,庆祝一年一度的“中国日”的到来。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王克俭在开幕式上说,近年来,中国与埃及在政治、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需要培养更多汉语人才,为两国交流服务。

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副院长易卜拉欣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与日俱增,埃及与中国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发展了,埃及大学的中文系也应该大力发展。现在我们举办的是‘中国日’,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发展成‘中国周’”。

在当天的“中国日”活动中,来自开罗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梁雅卿作了题为《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的讲座,向埃及学生介绍了孔子思想的深邃内涵。中国汉语教师马艳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当前中国文化里的流行词。“中国日”活动当天还举办了北京奥运图片展。

除艾因·夏姆斯大学外,开罗大学、爱资哈尔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和埃及科技大学也在近年相继开设了中文系。开罗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还与中国合作,相继成立了孔子学院。

(新华网2008年11月23日)

美大学生吊奥巴马人像被拘触犯校规或被开除

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两名青年因在肯塔基州大学校园的树上吊起酷似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人像, 10月31日被正式检控,成为近期5宗同类个案中,首宗被起诉的例子,列克星敦市长已就事件致函予奥巴马道歉。

其中一名疑犯是22岁的肯塔基州大学学生费希尔,另一人是21岁的布什,他们现已被拘留,每人获准以7 600美元保释。除了因问吊人像而被控行为不检外,他们亦被控爆窃,以获得制造人像的物资。

两名学生称,因在媒体上看到有人在加州寓所外问吊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的人像,才模仿行为,把戴上奥巴马万圣节面具、穿西装和长内裤的人像吊到树上。

肯塔基州大学校长托德称涉案学生触犯学校的道德规条,并形容事件带冒犯性兼有种族歧视色彩,费希尔将面临处分甚至会被开除。

另外3宗同类事件亦有一宗发生在校园内,本月在俄勒冈州乔治福克斯大学内,4名学生因同样在树上吊起奥巴马人像而被学校处分。此外,加州发生两宗分别问吊奥巴马和佩林像的事件,其中有名女子把奥巴马人像吊到露台上,更用猪肉刀插进人像的脖子中。

(香港《文汇报》2008年11月1日)

皇马携手佩雷斯和平中心共建以巴和平体育学校

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席卡尔德隆10月27日在特拉维夫宣布,将为以色列佩雷斯和平中心的和平体育学校项目提供两年赞助,旨在促进以巴双方的儿童通过足球和篮球运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他说,足球是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运动,对于增进人们之间的了解有重要作用。

卡尔德隆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和平体育学校项目表示赞赏,称其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和平体育学校由佩雷斯和平中心于2002年创建,由巴勒斯坦圣城民主与对话协会协办,并得到多个国际组织的赞助,其宗旨是通过体育运动破除以巴双方的成见,让以巴的下一代将对方看作是邻居,而非仇敌。

和平体育学校创建以来,先后在以巴边远和贫穷地区建立了35所分校,帮助当地儿童共同组织足球和篮球活动。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2 000名6岁~13岁的以巴儿童参与该项目。

终身学习讲稿 篇4

一、要让职工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都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据有关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接受7~的教育,就能应付往后40余年工作、生活需要;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到15~;而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则必须“终身制”。否则,就谈不上很好的发展,甚至连生存在也成问题。目前,电力行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知识、新业务、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够加强学习,我们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我们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因此说,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壮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失职;不学习,就无法将上级精神落到实处,执行无所适从。从我们现在的实际工作来看,要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这也是唯一的选择和途径。从思想上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还要做好引导职工“学什么”的工作。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知识如浩渺烟海,无所穷尽,无所不包。面对如此丰富的知识,学什么?我认为学习一要根据工作需要学;二是根据自身特点学;三是要抓住重点学。主要应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学好政治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政治理论学习,才能不断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才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一定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学习,不论你在任何岗位上,要精通这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形成工作智慧,要力争做一名行家里手,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才会有工作的创新,才会有我们工作业绩,才能推动更好地发展。如果学不好本岗位知识,那只不过是一个机关“混混”,其它的知识再多也没用。再次,还需要学习哲学、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知识等等。这些人类基础知识如果不了解,就形不成大的历史眼光和社会眼光,工作起来也不会看得很长远,只有加强学习,将丰厚的文化知识积淀用在工作上,才能使个人素质不断提高。作为工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知识化职工活动中,要注重引导职工学习,努力创造学习条件,让职工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解决解决“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就能锻炼出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具有解决复杂难题的技术工人队伍。

二、要发挥工会组织优势,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作为工会这一群众性组织,维护职工权益是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学习就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要想从根本上维护好职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就要通过一些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一个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首先,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让职工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94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所采纳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目前终身学习是已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正在成为人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存责任,没有终身学习就无所谓人的一生的社会存在,就无所谓人的一生的生存质量。终身学习的目的在于建立自信和能力,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创造过程。而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本身,使每个人在身临急剧变化的社会――面对新的挑战、任务、情况和环境――的时候,都能满怀信心、愉快而自如地去运用知识,驾驭知识和创造知识。有了正确的思想引导,让职工确立了新的学习理念,即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建立自信和能力,接受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其次我们还要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一是可以开民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是要利用工会组织的优势,组织职工参加各类活动,使职工“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例如:输电工区几年来多次主办“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职工掌握了各种安全知识,加强了安全意识,促进了工区的安全生产;主办“银线杯”篮球赛,让职工锻炼了体魄,增强了团队精神和进取心……二是继续开展职工读书自学活动。“自学”不同于一般的.在校学习,没有老师,无人督促,如何提高自学的效果,我认为重要的前提是要高兴的学,要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只有乐学,自学才能自觉;只有乐学,自学才能持久;只有乐学,自学才有成效。输电工区多次组织职工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效果来看,这个方式的学习是确实可行的。三是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组织职工学。鼓励职工积极争取各种专业的技术培训;鼓励职工登记入学参加各种学校举办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单位内部的培训课程,要确保不因为“离开本职工作学习”而使学习者蒙受任何间接的惩罚和损失。在各种学习方式中,都要大力提倡职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激发他们从“领导要我学”转变为“自己要学”的学习热情,营造好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促全民学习。

三、联系工作实际,创造终身学习的载体。

在提倡终身学习,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进程中,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联系工作实际,创建有效载体,寻找最佳模式的方法。古代先哲陆游早就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实践,学习不能消化,知识就得不到升华,就形不成工作智慧和人生智慧。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就难以立足于社会,就更谈不上作一名合格的人才。离开了工作实践,空谈理论,对自己毫无用处,对工作毫无用处。所以我们学习要结合实际,要联系工作,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做到学习之中有工作,工作之中有学习。作为工会组织就要不断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筑职工学习的平台。输电工区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就加大了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通过学习法律的基础知识,增强了职工的法制观念,学会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实用写作培训学习,使职工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格式,提高了写作水平,对今后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日常礼仪修养的培训,使职工能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调节心理压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和道德修养;通过各种技术、安全、qc、生产知识等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这样既可以攻克技术难题,起到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职工素质工程的成效。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充分调动起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近几年,输电工区以“文能挥笔,武能登杆”为企业愿景,创建学习型企业达到团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银线风”、“政研会”、“班组小课堂”等载体,为职工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使“创争”活动,在工区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用心、留心去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就无处不在。

四、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

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可以推进终身学习的进程。通过系统地设计各类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职工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而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职工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同时也使企业职工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学习是一种艰辛的过程,适当的激励,可以使职工集中注意,保持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加强职工达到目标的决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适当的激励,还可以培养职工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整个学习过程是自主地、自觉地学习,真正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适当的激励,可以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职工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例如:省公司工会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比武活动,前几名参赛者可以进入省公司高技能人才库,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激励。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出职工们在各自的专业中铆足干劲,勤学苦练操作技能,努力学习理论知识,都想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人才库。当然,职工学习目的不是达到某一个目标就完成任务,而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然后提高整体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总之,职工们的终身学习,提高素质既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级工会组织的引导、策划和激励。工会引导职工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将促进职工队伍与时俱进,同时也在与时俱进中更好地维护职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让我们一起紧跟时代步伐,从创新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日益创新。

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交流”活动。通过活动效果来看,这个方式的学习是确实可行的。三是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教育资源组织职工学。鼓励职工积极争取各种专业的技术培训;鼓励职工登记入学参加各种学校举办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单位内部的培训课程,要确保不因为“离开本职工作学习”而使学习者蒙受任何间接的惩罚和损失。在各种学习方式中,都要大力提倡职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激发他们从“领导要我学”转变为“自己要学”的学习热情,营造好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促全民学习。

三、联系工作实际,创造终身学习的载体。

在提倡终身学习,推进职工素质工程的进程中,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联系工作实际,创建有效载体,寻找最佳模式的方法。古代先哲陆游早就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实践,学习不能消化,知识就得不到升华,就形不成工作智慧和人生智慧。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就难以立足于社会,就更谈不上作一名合格的人才。离开了工作实践,空谈理论,对自己毫无用处,对工作毫无用处。所以我们学习要结合实际,要联系工作,要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做到学习之中有工作,工作之中有学习。作为工会组织就要不断创新群众性学习活动载体,构筑职工学习的平台。输电工区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就加大了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通过学习法律的基础知识,增强了职工的法制观念,学会了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实用写作培训学习,使职工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格式,提高了写作水平,对今后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日常礼仪修养的培训,使职工能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调节心理压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和道德修养;通过各种技术、安全、qc、生产知识等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这样既可以攻克技术难题,起到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职工素质工程的成效。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充分调动起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近几年,输电工区以“文能挥笔,武能登杆”为企业愿景,创建学习型企业达到团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银线风”、“政研会”、“班组小课堂”等载体,为职工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使“创争”活动,在工区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用心、留心去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就无处不在。

四、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

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可以推进终身学习的进程。通过系统地设计各类奖励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职工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而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职工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同时也使企业职工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学习是一种艰辛的过程,适当的激励,可以使职工集中注意,保持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加强职工达到目标的决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适当的激励,还可以培养职工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整个学习过程是自主地、自觉地学习,真正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适当的激励,可以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职工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例如:省公司工会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比武活动,前几名参赛者可以进入省公司高技能人才库,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激励。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出职工们在各自的专业中铆足干劲,勤学苦练操作技能,努力学习理论知识,都想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人才库。当然,职工学习目的不是达到某一个目标就完成任务,而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然后提高整体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

好习惯益终身国旗下演讲稿 篇5

一次一位记者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您是在那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在幼儿园”。这位科学家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幼儿园里,我学到了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自己的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老科学家接着说。

老科学家的话语虽然浅显,但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好习惯益终生!国内外教育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仅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13岁就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他一年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3000多个单词。正是着良好的习惯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科学家歌德每天凌晨五点准时起床开始文学创作,几十年来从未改变。以至于小镇上的人用歌德窗户上亮起的灯光校正自己的钟表。歌德成为著名的作家与他的良好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终身学习讲稿 篇6

当前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应对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迫切需要。学习型社会中存在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这一对基本关系,认清这一基本关系对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意义重大。

一、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推展委员会”上提出的“终身教育”议案获得通过,“终身教育”一词被正式启用。朗格让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是毫无根据的。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一生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1970年朗格让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终身教育及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富尔的报告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此书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它鲜明地提出“终身教育并不只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此书主张以终身教育理论作为各国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由此,终身教育由概念阶段开始向体系化的实践阶段迈进。

二、终身学习的提出与发展

1976年11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1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劝告》,其中提出“终身学习”的概念。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会议强调了终身学习对教育、政府和社会的影响,认为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并且此次会议对“终身学习”做出一个经典定义:“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地愉快地应用它们。”在实践中,许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终身学习理念的推行。

三、学习型社会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学习型社会是以全民终身学习为内在动力,终身教育体系为外在支撑,以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为基本载体而构成的社会,旨在促进社会成员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所在,二者有机联结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1.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具有相同的理念和目标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在理念上突破了一次性教育与学习而终身受用的传统观点,扩展了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时空范畴,将教育与学习贯穿于人的生命周期。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们置身于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之中,过去那种人为的将人生分割为学习期、工作期和离退休期的做法显得与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格格不入。为了不被时代的浪潮湮没,人们必须保持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的连续性。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二者均指向学习型社会的构成,使个体在学习型社会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教育,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追求物质享受上升到追求生命的真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侧重点不同

终身教育侧重的主要是对学习者一方的支持和帮助上,强调对学习者教育资源、教育机会、教育条件的提供上,针对传统教育条件的有限和不足,可以予以提供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终身学习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学习者一方的学习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变化,学习者可以利用终身教育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根据自身的条件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

3.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的一致性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都是使人们通过不断地、自觉地学习来达到自我完善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无论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学习,都会努力迎合社会的需求,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现在强调的就是和谐社会的建立,如果没有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如果只是一方面的单向发展,就无从谈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在这种挑战下,就需要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做出共同的努力。

4.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相辅相成,有机联结于学习型社会之中

一方面,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得以存在的基石。学习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只有当个体有学习的热情,才会去选择教育的种类、方式,并且使教育的功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因此,只有当个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教育体系才有其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支持系统。人的一切活动都应纳入人类社会的范畴之中,人的学习活动同样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影响和支持,尤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更需要完备的教育体系来支撑。因此,没有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总而言之,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有机统一起来,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外在保障体系,二者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共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5.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先于终身学习的概念而出现的,终身学习的概念是随着终身教育活动的推进而逐渐产生的,终身学习概念的出现与人们对终身教育的概念提出异议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不断进展,有人提倡用终身学习来代替终身教育,例如在日本等国家也确实很早就出现了以终身学习代替终身教育的现象。当然这也是有客观根据的,这体现了学习从一个自上而下的被动行为向学习者自觉性的主动行为逐步过渡的过程,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的一种生存理念,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终身教育以终身学习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终身学习需要终身教育为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终身学习讲稿 篇7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点普通高校, 我们在多年的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 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是和企业紧密联系的桥梁;是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推进剂;为西部地区的人才培养和经济腾飞, 发展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为此, 结合本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将现有的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逐步改造成为以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为核心的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和高技术手段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路。经过多年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我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与特色

(一) 坚持主动为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

早在21世纪初, 从主动为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出发, 对继续教育的“需”和“供”进行了大量的外调和内查。对外, 先后对重庆市工交口、农委口、建委口等系统的政府机构以及重钢、长安、川汽、攀钢等近200家企业、集团和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干部, 通过发问卷和开座谈会等形式, 对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等进行社会调查, 从而对继续教育市场作出分析, 写出调查报告, 并明确了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切入点是:更新观念, 满足社会及教育对象的需求, 促进科技知识及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走出校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 对我校各二级学院和研究单位的继续教育现状和高新技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内查”, 编写出继续教育的“菜单” (包含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研与科技成果、培训对象、内容以及联系方式等) 和《重庆大学继续教育指南》《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工作手册》以及《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大纲及讲座提要汇编》等资料发送给社会各界, 并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继续教育方案, 力求做到供需配套, 送教上门。

(二) 坚持重点发展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的高层次继续教育

贯彻中央和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多次强调的“成人高等教育的重心是发展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精神, 根据我校在学科专业、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集中力量发展高层次继续教育, 对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正由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格局, 逐步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 并以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心的格局, 据统计, “十五”期我校成人高教举办的高、中、低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中, 高层次培训班的人数已超过七成。

(三) 坚持政企校、产学研结合发展继续教育的道路

成人 (继续) 教育学院主动与地方政府继续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市人事局加强合作, 积极参与人事局主管的重庆市继续教育协会的工作, 并通过人事局和继续教育协会, 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联系。我校与市人事局共同举办了多次“重庆市高校与企业继续教育联谊会”, 通过联谊会的形式增强了与企业的接触和相互了解。同时, 学院还主动参与和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研究制定《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政策法规,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的地方法规建设。

2005年12月, 在重庆市国资委的全力支持和重庆市继续教育协会的大力协助下, 在我校召开了“重庆大学与重庆市国有企业联合开发继续教育合作项目恳谈会”, 参加会议的有重钢、公交集团、建工集团、四联集团等十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和我校二级学院的负责人。通过恳谈, 加深了政企校各方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共同搭建开发人力资源的平台, 共同协商合作项目, 共同探索政企校结合发展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和可行之路, 使高等学校作为继续教育的主力军更有效地投入到企业这个继续教育的主战场中去。

2008年1月11日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重庆大学西永微电子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培训中心”, 并“由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主体进行运作和管理”, 该中心是重庆大学应重庆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以及国家对西部微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 为推动重庆市及西部微电子工业的发展而成立的。是重庆大学以产学研合作方式, 通过西永微电园支持重庆经济建设的最好体现。目前培训中心C校区培训基地和西永SOHO楼培训基地已经初步建成, 正逐步开展教学、科研及培训的工作。

(四) 坚持继续教育与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

走政企校、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密切了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联系, 通过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 形成了一大批与政府、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和科技项目, 目前我校的科研经费半数以上来自企业。这种合作得到的是“双赢”的结果:既推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又促进了高校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五) 坚持归口管理和规范办学, 综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和特色

重庆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全校20多个二级学院覆盖了众多学科专业, 为了防止和扭转各二级学院在开展继续教育工作中出现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等无序现象, 综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及其特色, 2002年学校颁发了《重庆大学继续教育管理暂行条例》, 授权继续教育学院归口管理全校继续教育。通过多次召开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研讨会, 建立了继续教育管理网络, 并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更好地拓展高层次继续教育, 发挥非学历教育与培训重要作用, 促进重庆市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校于2006年10月发文, 正式批准在继续教育学院成立“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以进一步加强非学历教育与培训工作。

二、我校开展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 通过政企校、产学研结合, 先后为国家和重庆市有关部门以及大型企业举办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和进修班。如:“重庆市首届稽查特派员培训班”“重庆市首届注册设备监理师考前培训班”“高级经济管理人员进修班”“企业厂长、经理高级研修班”“汽车摩托车现代开发技术高级研修班”及“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等等。

(二) 面向社会, 适应需要, 及时举办各种继续教育专题讲座

如:《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趋势》《WTO基本知识》《三峡工程对重庆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和《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等等。

(三) 承担并完成一大批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和科技项目

如:《数控技术在摩托车中的应用》《激光表面热处理技术与工艺》《重庆三铃公司脱困方案研究》和《柳工股份公司标准成本管理系统研究》, 等等。

(四) 急企业之所急, 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 同时又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如:为重钢检测进口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 挽回了几百万元经济损失, 同时培养了一批设备故障诊断专门人才。

(五) 常年在校内举办各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培训、高管研修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 近几年在我校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的人数平均每年有4 000人左右。

三、体会与建议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 我校的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推动科技创新以及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连续多年被重庆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在此结合我们的体会, 提出几点建议:

(一)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基地

目前, 可以根据市内的普通高校、科研院 (所) 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企业的培训中心及其他可从事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机构的专业、学科基础、办学条件, 规划一批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基地。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和协调各种社会办学力量, 整合继续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设施,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基地的网络体系。基地应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保证质量。要结合重庆市社会及经济的实际, 尽可能根据国家或国际培训行业规划, 同意制订培训行业标准, 指导建设。要根据培训行业的准入标准, 实施培训基地及人员的准入标准, 实施培训基地及人员的准入制度。对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基地, 由国家有关部委或市政府的有关部 (局、办) 授牌, 并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机构必须根据专业聘任具有执教资格的师资承担培训任务。

(二) 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事业单位自主、社会参与的管理网络体系, 强化高层次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管理

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要在“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统筹协调, 既分工负责又通力协作”的原则下, 对全市范围内的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行使立法、协调、指导、检查、评估等一系列管理职能, 真正起到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

要以行业为龙头建立行业专业委员会, 对培训机构进行政府指导下的行业专业管理, 在行业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 制订培训指导方案及职业技能标准,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 建立考评队伍, 实行社会指导下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 对于一些职业性强的岗位培训应该在全市范围内, 对同一专业的培训, 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规范、统一鉴定程序、统一考核题库、统一鉴定证书、统一依法管理。

对于一些旨在更新知识结构, 传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的高层次继续教育, 暂时通过行业专业委员会管理的, 培训单位应与委托单位共同制定能达到培训目标的培训计划。

要把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企事业单位, 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按照本单位的内在要求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原则, 把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纳入本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

各企事业单位要依靠普通高校、科研院 (所) 及其他可以进行高层次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的机构, 为职工接受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三) 改革高层次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 提高培训质量

1.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改革

高层次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系统中成人高等教育阶段的最高层次。它的着眼点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特别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如外向型和国际通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开拓创新型人才) 。因此高层次继续教育要通过对这些人员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 改善他们的智能结构, 提高专业水平。特别是要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用有关科技及管理领域中的新思想、新成果武装他们, 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以适应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直接有效地为受教育者服务。这是制订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方案的出发点。

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建立起以专门化课程 (即受教育者所从事专业的主干课程) 和多面性课程 (即以专业为中心的各类相关课程) 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既开设专业理论课、又开设专业实践课, 使受教育者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整体化专业知识;既开设所从事领域的专业课, 又开设有关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课, 使受教育者形成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一体化的知识序列结构;既开设所从事领域的专业课、又开设相邻学科的课程, 使受教育者形成广阔的知识背景;既注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潜能, 又为受教育者开设创造力开发方面的课程, 使受教育者的开拓创新素质得以提升。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在考虑到针对性、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 即现代化的特点, 以世界科学技术和管理发展中的有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

2.高层次岗位培训的教学内容改革

岗位培训是对从业人员或准备就业人员按岗位工作需要和岗位规范要求, 以提高其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工作能力或生产技能为目标的定向培训, 以消除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与其实际素质之间的差距。高层次岗位培训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文化基础上进行的, 培训具有较高智能结构、较强工作能力或生产技能、能满足所培训岗位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 特别是高级技工、高级技师及高级管理人才。

因此, 高层次的岗位培训不能按学历教育的方式设计课程体系, 而是要根据岗位规范的要求, 除了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外, 要以一定的课程理论和原理做指导, 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为依据和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形成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层次。要合理地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操作有机地组合、渗透在一起, 形成与工作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特别加强实践性训练环节。其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工作实际, 做到学用一致, 有利于增长专业知识、有利于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劳动 (工作) 技能。

摘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必然。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探索与实践, 初步形成了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思路与特色, 为学院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自我反思,终身学习 篇8

关键词:自我反思;终身学习;新课程背景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真正展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使小学生终身受益。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

反思性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一定的行动研究,将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和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相融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反思性学习是有意识、有目标的分析活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再次认识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及未来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自我反思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身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只是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改正了错误,而没有去深入认识自己的错误或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只是简单的改正,而不是去剖析、反思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剖析,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犯了这样的错误,以后应注意什么。经常开展这样的自我反思,学生会对所犯错误有深刻的认识,以后会避免再犯。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反思的重要性,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但也存在反思时间较少,学生反思行为难以真正发挥其价值等问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乌鸦与狐狸》这一篇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为什么乌鸦会上当呢?”等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乌鸦上当的原因,学生议论纷纷,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并为小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思考问题分析的逻辑,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师需要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思,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能力,适当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对课堂学习中自己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填写出自己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填写的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更为深入地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联系生活,引导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反思,改进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亲人》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组织小学生发表自己对亲人的看法,邀请小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为亲人所做的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这种互动氛围中,鼓励小学生为父母洗脚,为父母捶背,使小学生能够形成“尊重父母,爱护父母”的心理,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反思的价值,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并使这些反思的内容成为提升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留给学生思考空间,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联系生活,引导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式,关注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本亚,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J].语文建设,2011(22):16-20.

[2]黄永祥.新课程呼唤理性与真实的语文课堂: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干浮躁现象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42-45.

[3]司明星.重视课堂教学反思 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5):200.

上一篇:启事声明的写作下一篇:高校2014年自主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