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2024-10-17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通用10篇)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篇1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来源:五女店镇北街回民小学 作者: 刘瑞锋

我们当教师的在暑假开学前后大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家长托人要求为孩子调班级,换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名师;我们在座的也有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跟着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学习。因为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合格的教师塑造合格的孩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今天就如何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共勉。

在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教师要终身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多阅

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充实理论知识。其次,在学校里,我们要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多听听他们的课,教学上的问题多交流、多请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还有就是向名师学习,这次培训,我们每人手里就有一本《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书里以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为主线,辅以概述与解析。我读了几篇,感觉很有收获,我非常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课,他的课强化诵读,注重感悟,课上得很朴实,却让学生如沐春风。当然,不是每一位名师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可以拿来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去选择并仔细研读,学习名师的智慧、人格、理念、精神和境界。

二、教师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根深才能叶茂”,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旁征博引,举一反三,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储备经典名句适时引用;常看报,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勤上网,跟上时代的脚步。总之,要

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

三、教师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这些年,科技的进步给教育领域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教与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课件的适当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县电教中心曾开展的课件培训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培训,我们大都能制作简单的课件,幷且运用到教学中去。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用多媒体来授课,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让学生利用网络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合格的学生。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厚积薄发,才会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篇2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时代,教师投身学习、充电的途径可谓千姿百态。

一、广泛阅读书籍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每个个体的阅读水平。”教师的成长始于阅读,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阅读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让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吧!

阅读政策法规———阅读政策法规,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阅读《教师法》,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阅读《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与保障,增强职业自豪感;阅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教育改革与课堂改革的发展路线。

阅读经典教育文献——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卢梭的《爱弥儿》、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张奠宙的《数学的明天》等等,阅读经典教育文献,我们才会逐步学会用宽广的视野看待当下的教育现实,思索教育的本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阅读专业著作———阅读学科教学专著,阅读学科教学报刊,观看课堂教学视频,数学教师必须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不断夯实学科基础,提高专业素质。比如,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阅读史宁中的《数学思想概论》,阅读吴正宪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等等。只要持之以恒地认真阅读,教师就会不断呼吸到新鲜空气,汲取新的养料,促进自身的发展。

阅读百科书刊———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阅读百科书刊,既有助于彰显个性风采,也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法布尔的《昆虫记》等文学名著、科普读物,阅读《读者》等时文报刊,以拓宽视野,活跃思想,丰富内涵,夯实底气,增添灵气;阅读少儿文学,以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心理的成长变化,为自己的“童心”保鲜。

二、专家引领学习

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他们高瞻远瞩,熟知教育前沿理论,深谙教育教学本质、规律,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家引领,可以让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起来。学校应邀请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举办专题讲座,交流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读书经历,以真实的案例启发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读书提供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读书品位,拓展教师的读书视野。

三、同伴互助学习

古人云,“学而无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伴互助,将凸显合作的魅力,在同伴的扶持、启迪下,教师将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走得更快更远。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定期开展好书推介会、经典诵读会、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励教师爱上读书,使教师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四、亲临现场学习

现场学习就是到学校进行文化考察、教学观摩、调研访谈、体验交流等,教师身临其境,通过近距离观察,面对面交流,掌握第一手翔实的材料,获得真切的体验和心灵上的满足,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现场学习一般包括三个阶段:仔细观察———认真探究———精心策划。对照他人的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举措,提升自己的内涵与形象。

五、外出游历学习

“读万卷书”,可以变得满腹经纶;而“行万里路”,亲身躬行,就会使自己的认知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司马迁曾经遍游天下。教师应该外出走走,游览黄山、泰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游览长城、布达拉宫等名胜古迹,了解他乡的风土人情,这样既能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修身养性。最好拍一些照片,写一些游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这也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朱永新指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学习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能增加人生的宽度;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建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秉持“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念,让自己超凡脱俗,让自己由“经师”变成“人师”,让自己变成“高师”、“明师”、“名师”。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文主要就新时代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进行论述。

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篇3

最近笔者在课改试验区就新教材的使用状况作调研时,和一些教师作了交流。对于课改,教师普遍反映负担加重。个中原因除了应试教学的压力外,教师专业素养差、不适应课改是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进修状况令人担忧,尤其使我感到迷惘的是相当一批教师不会上选修课,对一些选修课教材难以把握。以语文学科为例,很难相信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史记》会有困难,也很难相信高中教师会公开表示对唐诗宋词“没兴趣”,认为鲁迅作品“太难懂”“没意思”。如此低素质的教师却要肩负课改重任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首先思考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课改伊始,应当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作必要的考察,制定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

为了尽可能地把问题说清,我们需要解决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专业”?学科教学专业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什么专业需要“发展”?……这些问题至今还未能进入多数教师的视野。实际情况是:作为一个学科,现代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目前还不是很清晰,究竟什么是教师需要的“素养”,目前还没有得到公认的答案。

尽管暂时缺乏精确的调查,但是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状况堪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教师整体学历的统计数据看,似乎都是合格的。随着高校普遍扩招,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已呈过剩趋势。城乡中小学校教师学历普遍提高,在城市小学,35岁以下的教师持本科学历的比例持续上升。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的是,在大规模的扩招和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中,高校一些学科教学质量已有所下降。虽然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学校在聘用时对师范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仅仅表现为学历方面的要求(尽管大家都知道学历高不一定就能胜任高中教学)。高学历者到中学任教固然是好事,但是必须适应中学教育教学。近年笔者接触了一些应聘的硕士研究生,发现他们本科学习阶段的成绩比较差,而这一阶段的专业学习恰恰是师范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江苏省县以下行政单位的学校,随着高中扩招,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高中任职资格的初中教师开始到高中任教。

目前教师在业务素养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笔者最为熟悉的语文教学领域,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教师“教书”但不“读书”。近年我在一些进修班向学员作口头调查,多数教师如实地反映“没有时间阅读”,一部分反映“不知道读什么书”,甚至还有教师不知道本学科有哪些专业杂志。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是阅读的指导者,也就是说,他个人在阅读选择和读书方法上应当“有一套”。然而实际上教师的阅读能力、阅读经验往往并未达到可以作为指导者的水平,如果由他“指导”,则完全可能成为误导。这样的教师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指导功利型的应试阅读。与此相对一些专业素养好、阅读视野广阔的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教师自身需要具备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推荐阅读材料要有眼光。学生尊敬教师,他也会注意教师敬重什么样的作者。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读物,与教师有很大关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来自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把最好的、最适合发展学生素养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但是在应试狂潮的影响下,教学畸形发展,教师的阅读引领作用日渐弱化,这种弱化与教师

“教书”但不“读书”是有直接关系的。

教师“教写”但不“会写”。许多语文教师没有把提高写作能力当作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许多省市有条例规定,中学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提交5篇论文(含教学案例),其中3篇论文须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或获省市三等以上奖云云。但是这些规定日趋软化,有的省区在特级教师的评选中,对论文质量和数量均降低了要求。也有一些部门趋利而动、收取费用、胡乱评奖或用增刊形式,面向中小学教师发售版面,刊发无价值的文章。为数相当多的教师对评职称要提交论文意见很大,认为一线教师没有必要发表什么论文,他们没有认识到“高级职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教师一二十年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无论如何,是不能以“工作忙”作为托辞的。在一些地区,部分申报高级职称甚至特级教师称号者所提交的论文令人无法卒读,那些交了评审费就可以获奖、得一纸证书的论文基本靠东拼西凑,有的甚至有科学性错误,有很多文章的语言让人不敢相信是出自于教师之手。甚至有这样的尴尬:教师的一般写作能力还不如学生,曾有中学生作文杂志编辑叹息:学生习作文采斐然,教师的评语却文理不通,不知所云。

教师“研考”但不“研修”。应试教学的泛滥对教师专业发展极为不利。教育界以外人士和教育界内部的外行总把高考看成中学教育的“高、精、尖”,一些教师也自认为带高三毕业班是一种地位,这是极无见识的。这种误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放弃专业发展的机会,把高考评价作为工作上的唯一追求。追求升学率的趋向、落后的考试模式与录取方式,容易形成以表面的成绩掩盖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事实。目前学校教学评价方式还在沿用社会上“成王败寇”的原则,素质较高、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一旦通过高考来评价,往往并无太明显的优势,而一些实际专业素养平平的教师通过“狠抓死揪”,其学生在高考中也能获得不低的分数。这就在客观上造成部分教师以钻研高考为能事而忽视业务修养的教学现状。

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社会偏见、经济原因和应试教学的压力外,教师自身亦缺乏发展意识,相当多的教师陶醉在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的教学经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在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更新知识、不观察世界、不接受新理念、不研究新问题、难免一些教师的教学遭到学生的冷眼。同样处在并不理想的大环境中,一些基层学校的教师能积极关注教育教学动态,关注理论前沿发展,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进修的机会。相反,在一些综合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除了对出国进修、观摩感兴趣,其他进修机会则宁可放弃。审视这样的教师队伍,再展望新一轮课改的前景,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

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契机:课程改革

国家推行课程改革,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各地陆续开始使用新编教科书,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开始了。毋庸讳言,课改的困难很多,但是如果不改,后果则将是毁灭性的。教师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对待课改?如何在这次改革中抓住机遇?应当有怎样的个人追求?寻求什么样的发展?这些是近一时期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而形成新的观念,只有靠不断地学习与探索。

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专业,主动寻求发展。有发展的意识,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不关心课程改革,不熟悉课程标准,有些教师甚至不熟悉正在使用的教科书,这就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教师的专业除了学科专业外,还包括其“教师”这一专业。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对教师专业化做出明确说明。认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40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文革”初期,教师连起码的职业尊严都无法保证,根本没有可能进行“严格、持续地学习”。在“文革”结束后的百废待兴时期,教师旧有的知识和技术尚能维持其职业形象、到了教育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那些旧有的赖以维持教学的知识和技术已经落伍,于是逐渐有了“充电”之说,“严格、持续地学习”方才成为一种可能。因此形势的发展需要教师抓住契机,主动寻求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抓住课改契机,在教学中学习。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多年来教学方法上是否有所改进,教学效率是否有所提高,自身是否认识到指导教学的理论修养方面的欠缺等等,只有教师常常就此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形成重新启动学习的动力。新教科书的使用也为教师画出了新的起跑线。为什么一些教师对新教材始终难以接受?他未必真的是认为旧教材好,实际上他是反对一切新的、对他的教学形成压力的理念和事物。他非但从不主动探索和研究问题,而且在思想上总是采取拒绝和排斥的态度,凡是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他往往不加思考地反对。在课改中,这样的教师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海德格尔指出,教难于学,因为教所要求的是学、让学。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本身,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而非其他。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善于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能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往往取决于他本人的教学素养。课改的关键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形成适应教学革新的新思维。有经验的教师会认识到这样的现实:学生的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他们从不主张让学生孤立被动地读书,而是主张教会他们“找食吃”,要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别是保证他们的阅读时间),通过广泛阅读,积累感悟,获取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自己应当首先是个“自主学习者”。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在阅读教学的引导上,教师的素养有时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读书者,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坚实的阅读积累,不断有新的阅读发现,他才有可能懂得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他才可能建立阅读观念,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阅读教学法。教师是引领者,因为对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示范作用。

老话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种所谓“一桶水”与“一瓢水”的关系,长期以来得到教育界广泛认同,从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的“一桶水”该是什么样的“水”,则很值得研究。按说这桶水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行,否则三五年教下来,水桶早就见底了。更何况在新的时期,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在早期曾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传播速度极快,世界一下变小,大量的信息汹涌而来,学生学逢其时,借助网络,如虎添翼,在信息的占有上,未必逊于教师,他获得信息的方式,甚至有可能超过教师,因而他所需要的也就远远不止是“一瓢水”。语文教师毕竟是有专业知识的人,他在了解专业知识体系方面,在审美能力方面,在阅读的选择方面,应当比学生有优势。有朝一日,如果教师不再具备这样的优势,那么他将丧失立身之本。故而教师在阅读积累上若要有新的追求,必须以源头活水作为他的“一桶水”。

教师有相应的文化学术知识,教学中就可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也就能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在文言文教学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现今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是着眼于考试,重“言”轻“文”,不向学生介绍有关的历史知识,学生只能死记文言知识,古文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些别别扭扭的语言现象,古代历史文化在其脑海中依旧是一片空白。如果教师稍有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修养,就不会满足于让学生如此学习。在他看来,一篇文言文就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标本,如《左传》中的《殽之战》是史传的经典,真正够得上内容上的“博大”和语言文化上的“精深”,如果仅仅把它作为文言文知识篇章,是极大的浪费。学生在学了《殽之战》之后,如果他能从春秋时代“国”与“国”的战争中看到政治智慧,从皇武子的外交辞令中看到语言艺术,从弦高犒师中看到中国古代商业的规模,从先轸的“不顾而唾”看到当时的君臣关系等等,那么学习文言文就会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又如教《曹刿论战》,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制度与兵法、战法,学生对“肉食者谋之”及“一鼓作气”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了解。再如,《阿房宫赋》写给谁看的?为什么会有《五代史·伶官传序》等等,这些远比学习文字知识重要,真正是一辈子受益。有些教师却常常不知道文章好在哪里,只能笼而统之地要学生全背下来了事,等而下之的,则是把这些优秀的文本肢解为“高考得分点”,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去做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时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背景和恰到好处的点拨,体现了他的“一桶水”的质量。学生有了对美的追求,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感悟能力。这是过去启蒙教育都能做到的事,现今竟然成了难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古典文学教学与应用上,甚至远逊于冬烘塾师。这中间有许多原因值得研究,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一是现今教师不够“专”,二是现今附着在语文上和教育上的东西过多。这些弊端,都需要在课改中逐渐革除。

在新课程教学开展之际,教师要转变观念、轻装上阵,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和学生一同进步。同时,在教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之道:勤读多思

教师勤奋地工作,更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发展。在专业进修方面,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好学。对学生而言,终生进德修业的教师才是值得学习的楷模。

说到教师读书,很多人认为是老生常谈,然而强调多年效果并不明显,这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教师读书策略。客观地讲,多年的应试教学使当前不少中学教师对本学科的性质、对本专业的作用与专业的发展了解不够,不能适应已经开始的课改。教师应了解教学的历史,加强本专业基本功的养成教育,为构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框架而努力。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应当比较熟悉;对本专业的新理论与探究发现,他应当保有浓厚的兴趣;对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他能深入地思考并有可能去研究。这些应当是职业禀赋,也是教师专业基本功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实施“继续教育”,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并在各级各类考核中落实评价。但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自我更新意识、终身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意识。

面对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需要理智地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能照单全收,只靠别人灌输的思想指导教学。所谓勤读多思,正是为了培养彻底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怀疑,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能有理性思考与判断。当然,怀疑一切并非意味着要否定一切,而是思考一切。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不断地反思,才可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教育者首先应当是思想者,教师如果不能成为思想者,或者不想成为思想者,那么他就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资格,他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同样,他的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在这种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文,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的思维没有价值,教育因此也就成为低效甚至是无用的,学校只会培养“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古今真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知识分子,无一不具备怀疑和批判精神。故

“勤读多思”,正是学习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教师的目标是育人,是教会学生学,这就需要智慧,仅仅会“苦干”的教师对其学生未必能有什么启发。过去的教育不重视“会学”而过于强调“苦学”,教师往往也只是“苦口婆心”地“苦教”,最终把教师的职业贬低为蹩脚的工匠。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师仍大量地存在并得到世俗文化的肯定。

“勤读多思”才能明睿通达。教师聪慧,学生的学习才能愉快。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来自教师教学的过程。能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充满智慧的教师不会把教学当成苦事,他们对教学有一种既热切又理智的期待。课堂永远是智慧者的天堂,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许多一般教师意想不到的发现,那些聪明的办法就如一盏灯启人深思,使学生豁然开朗并举一反三。考察这些教师的经历和习惯,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对外部事物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关注社会历史,关注政治进步,关注民生,关注科学发现……他们重视阅读并善于思考问题,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学中有价值的发现几乎都与预设无关,发现本身在于偶然。然而如果缺乏积累,也就不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从而与种种有价值的机遇擦肩而过。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经历,有些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能教出那几百字背后的深层意蕴,而积累多的教师,也许初次接触就能有所感悟。近年国内涌现出的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大多得益于好读书并富有探索精神。

前面说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靠自己奋斗,教师要把专业发展作为个人的人生追求。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群体学习发展的优势。在一所学校里,教师应当是一个“读书集团”,从普遍提高教学修养这个意义上讲,在群体中学习获得的进步,往往比个人苦心孤诣取得的成就要高。我们注意到,近年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中形成了一些自觉学习的群体,在这里,一批中青年教师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教学理论的探讨上,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深度,还是阅读的广度,都远远超过了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其效果比送入高校进修或是学位教育更为显著。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没有功利意识;二志同道合。这种自觉学习的形式很值得教师同行们借鉴。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篇4

读书交流材料

星村小学赵珊珊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如何做个有修养的人;读书,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静下心来翻看《做一名学习型教师》这本书,小故事寓大道理,一个简单的事例需要我们用心观察,不断反思其中的道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就像花朵离不开阳光的呵护,草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从这次济宁听课而言,我更加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学习,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在精而不在多,很多书中的大道理小故事我们比谁都明白,可是真正化为自己的理念思想运用于教学是我们难以做到的,内化是我们每个人首先应该学习做到的;其次,我们要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就像穿衣风格一样,不是所有好看的风格都适合自

己。我们要根据自己根据学情来,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要做到扬长避短。第三,我们要明白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自己坚信是正确的,我有理论支撑,我根据实际,要耐得住质疑声,只要坚信自己的准确性,时间会为我们揭晓答案。

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把书中的东西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坚信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有强大的理论支撑,知识武装,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群众满意的教师。读书能使人收获知识和智慧,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啊,书中有知识,那是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那是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书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在不断的追求中,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书中有思想,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书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好教师 篇5

——读欧阳明《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有感宁明一中 陈凤喜

寒假里,终于能潜下心来充实自己,读欧阳明的《做一名学习型教师》,让人耳目一新,点点滴滴的感受,积攒成丰富的收获,使我受益非浅,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提高了一个层次,拓展了思路,引导我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考虑问题;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我对书中:“当一个好教师,不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是肯定不行的”深有同感。的确,一个好老师,不单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还要擅长多项技能或具备其它学科的爱好,才能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的良师益友;而一个深受学生尊重与喜爱的老师是在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中成长起来的。这一点,我在学习《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一书之前,就已在工作中感受过。刚参加工作时,我对出墙报的知识一窍不通,为了指导学生出好班上的《学习园地》,现在我不仅学会了墙报栏的设计,还学会了剪贴墙报的花边以及学会画墙报的版头画,从而指导学生出了一期又一期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墙报。另外,我虽是教数学的,但作为班主任,我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情况,当了解到来自农村乡镇的学生作文基础差,我又自学“如何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有关知识,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并坚持每日批改学生的“一日反思”日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对我肯定的评价也渐渐地出现在他们写的反思日记里。李慧珍同学写到:“陈老师上课讲得有条有理,内容深刻。课余陈老师还耐心地辅导我们写作文,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无私地教给我们,我们挺喜欢品德优秀的她!”孤儿黄月强同学在《温暖校园》周记里这样写到:“温柔可亲的陈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上时刻感到很温暖,我一定努力学习。”„„ 一本本,一页页地批改着学生的反思日记时,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学生给予了我这么高的评价,今后我更要严于律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高屋才能建瓴,厚积进而薄发;只有丰厚文化素养,才能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就这样,在与学生一起学习中,我与学生共同成长:我学到了不少自己以前未曾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这次寒假通过学习欧阳明的《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一书,使我深刻领悟到:一名好的教师要与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一起成长来的必要性。

与时俱进,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事实上,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知识只有5%-10%是在校获得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书中这一句,更让我深刻领悟到:一个老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成长为好老师。因为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探索知识的能力;要求教师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整合性强,要求教师有立体网状的知识结构,方能胜任

新课程的教育实施;所以,只有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去更新并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使自己成长为成熟教师:即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整合性新课程的纵横结构,构建和形成自身获得的丰富知识网络,要真正理解所教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横有广度,纵有深度,成竹在胸;并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教育工作才能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但在新教育理念里,在新课程条件下,这“一桶水”已是远远不够啦!且不说五、六十名学生,每人要从这“一桶水”里分“一杯水”已是不能满足求知若渴的学子,因此,哪怕是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自己首先是一条百川、汇集四方之水而形成的潺潺不绝,奔涌不息的大江,否则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新课程是整合的,不是单一分化的内容体系,那种只会教一二门课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无疑给我们“专科性”的老师敲响了必须加强多门学科知识的学习警钟。目前,我们宁明县初中教师绝大多数是师范院校的专科毕业生,虽说也是“一专多能”,但这个“能”多是教学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本专业的知识,外加上多项的教学技能,还是远远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的,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在当今的知识信息时代,课程的整合性强度加大,要求教师不单要精通所教的学科,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掌握学科之间的边缘知识的相互渗透的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不乱方寸,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游刃有余的驾驭教学的好效果。试想,如果一个数学老师只懂得本学科的知识,只会照本宣科地讲授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定理、公式,学生还会这样的数学课感兴趣吗?久而久之,恐怕原有的兴趣也被扼杀了。要知道“只有在美的情感下,才有智慧”啊,因此,数学老师除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挖掘出概念、定理、公式的内在美和使用美,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在数学的美感染下,激发出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我们实施的九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每一门学科知识对学生成长中所要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每个学科都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因而我认为不管是教数学或是语文,教任何学科的老师,都不能缺乏美学知识,建议我们所有老师都要认真学好美学理论知识,用它去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尽可能地开掘出学生对各学科最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同事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的用心去发现、研究、整理,才能使自己不断地变得聪明、睿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有独到见解、优秀的教育方法、娴熟的教育艺术,从而使自己的事业熠熠生辉、异彩纷呈!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演讲稿 篇6

培训第一天,我们有幸地聆听了陈局长的精彩讲座,真正目睹了一位知识渊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文学大师的风采。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为自己在学问上的匮乏感到羞愧难当,更为自己还曾经在不爱读书的朋友面前沾沾自喜而感到无地自容。万幸,今天陈局长的演讲如醍醐灌顶般,让我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万幸,我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补充自己的精神食粮。

俗语说得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学问面前,我们永远都应持着谦逊和渴求的态度。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养成勤阅读的好习惯,做一个知识型的教师,如海绵一般,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不仅要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地吸取新鲜地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事,适应新课标的需要,而且还要主动地跨学科的学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经常有可能会更换所学的科目,但如果自己经常能主动地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那么不管学校安排自己教哪一门,我们都能自信地拍着胸脯说:“我能行!”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篇7

一孜孜不倦, 踏实工作

教师在工作中应当服从教学安排, 不计报酬, 团结同志, 顾全大局, 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工作方法要具有创新性, 敢于大胆创新实践, 要符合时代教育发展规律。在教学中, 应当认真备课、上课, 开动脑筋、钻研业务, 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对学生严而有度, 与同学们真诚相处, 用爱与学生沟通。我始终相信学生、欣赏他们,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影响学生。

担任班主任工作中, 我也时时提醒自己:教育无小事, 我要让每一天都闪亮。应该做到:惜时如命——珍爱工作每分钟, 逢事必恭——认真对待每件事, 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每一天。班主任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思想教育、卫生、纪律、家长工作……“主动而非被动地当班主任, 才能更出色。”我认为, 学会做人与学习文化知识一样重要, 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好的品质。比如, 我在班级里帮助学生“结对子”, 聘请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小老师”、“小助教”, 班级里形成团结互助、你争我赶的学习风气, 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逐渐变成关心集体、关心他人, 从而促使更多的中等生不懈努力, 争做“小助教”。在“我与陋习说再见”主题班会活动中, 从班会的组织到节目的排练等都由学生自主参与。

二爱心铺路, 沐浴教坛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 唯有理解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 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才能因势利导, 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比如, 历来让老师最头疼的是后进生, 对这些学生我认真分析了他们后进的原因, 后进生不求进步的原因大都是学习成绩差, 在学校, 老师不喜欢;在班里, 同学瞧不起;回到家里, 也得不到父母的好脸色。其实, 这些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是愿意进步的, 只是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们, 我们当班主任的只要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正确加以引导, 让学生、家长、任课教师都理解他们, 把更多的爱像甘露一样撒向他们的心田, 这些学生是可以转变的。我班有个学生是班里有名的调皮生, 也是班中学习较差的学生, 不做课堂作业, 考试经常交“白卷”, 我一直把转变他作为我努力的方向。为了感化他、转变他, 我经常教育学生团结他, 帮助他学习。记得有一次, 他和一名学生打架, 我认真地同他谈心, 首先指出和同学打架是错误的, 然后把那位同学叫来教育了一番, 并向他道歉。然后又告诉他愿意进步是好事, 但要进步就要下决心克服缺点, 迎头赶上, 并鼓励说:“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学生, 只要努力学习, 你一定能够赶上优秀学生的, 老师相信你。”他听后很受感动, 表示一定要争气, 从此以后他开始认真学习了, 平时我在班上哪怕发现他有一点进步, 就及时表扬他, 还让学生写成作文赞扬他, 慢慢地, 他爱上了学习, 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并且在班里遵守纪律, 团结同学, 常在班里做好事, 并多次为班集体赢得荣誉。中考时, 他顺利地考上了普高。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爱是教育的出发点, 是力量的源泉,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我常常告诫自己, 教育者的职责不是让学生在教师面前低头, 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特别是对有过错误行为的学生, 更要以真诚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唤起他们对过错的内疚。

三不断学习, 钻研业务

我注意加强个人修养, 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 不断对自己“充电”,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只有深造自己才能授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要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己, 不断给自己施压, 工作之余, 勇于探究, 努力钻研教材, 分析每堂课成功和不足之处, 不断地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并且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 制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为教学服务。同时在数学教研上, 要刻苦钻研, 勤于实践, 不断反思, 大胆尝试新课改, 在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过程中,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全面发展。

四严于律己, 无私奉献

关心同志, 团结协作, 严格要求自己, 在行动上、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 要经常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 从中学习高尚、严谨的教师风范。在工作中, 只有尊敬领导, 团结同事, 才能正确处理好学生、教师、领导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严于律己, 带头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身作则, 不以权谋私,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在学生面前做出表率。

做一名“四高”教师 篇8

一、高度的责任

“责任”一词,不同的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屈原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进取爱国;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忧国忧民;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奮读书,这一切不是以最好的语言告诉我们何为责任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责任的最好诠释。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神圣使命,教师责任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的成长。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奉献。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做,要不讲求回报的奉献,把我们的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我们的爱毫不吝啬地传递给学生,把我们的责任毫不打折地落实于学生。

二、高尚的师德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可塑性很强的未成年人,教师的师德师风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更重于言教。在师德规范方面,历代教育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躬行实践”等,但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对象,教师应起一个垂范作用。教师师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道德情操。要知道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学习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请记住我们的职业,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能正确地引导学生。

三、高深的知识

深圳是一个知识经济迅速膨胀的城市。深圳的学生身处特区,接触的事物新鲜、奇异,学生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博。因此,作为特区教师,也面临着考验,能否跟上知识的脚步,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固步自封,不求学习,那很快就会与学生脱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做一名学习型的老师。常言道:“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桶里的水从何而来,答案毋庸置疑,从不断地学习中来。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使自己桶里的水源源不绝。无德无才的老师,学生厌恶你;有德无才的老师,学生敬畏你;有才无德的老师,学生远离你;德才兼备的老师,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喜欢你。所以,学生都喜欢德才兼备的老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热爱你的职业,那么先从热爱知识开始吧,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吧。

四、高效的管理

在企业里,管理的好与坏决定着企业的盈亏。其实,作为教师,也应该懂得高效管理班级。作为班主任,班级的事多,事杂,事琐碎,如果事无大小,一律包办,是铁人也会倒下的。因此,作为教师,只需要做班级里的“CEO”,然后把权利下放给班级的学生,让大多数学生充当班级的管理层,让学生自主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不但能够让所有学生热衷于班级事务,也能体现现代管理中的民主性,还能减轻的负担。教师是班级事务的管理指挥者,相信你的学生,他们会出色地完成你所交代的任务。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常常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为学生指点迷津,给学生人生的启迪。教师这一职业是高尚的,是让人尊敬的,我们要对的起“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美称。做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教育这块阵地上与时俱进,做一名拥有高度责任、高尚师德、高深知识、高效管理的高素质。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篇9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务实行动》读后感

这本书以“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为主题,围绕“怎样将学习落实到行动之中”、“怎样通过学习促进专业发展”这两个基本内容,突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这个中心,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进行了系统讲述。全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性,但又不是艰涩的理论阐述;既有道理阐述,但又不是空洞的说教。此书是一个讲义式的读本。全书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案例多,可读性强,对激励教师务实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争做学习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习提供的上乘读本。 有的教师说,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书,早就累了,大学毕业当教师了,我还需要学习吗?我要为谁而学习呢?这种不知道自己还该学习,不知道自己该为谁学习的人,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不在少数。事实上,一个大学生在校获得5%―10%的知识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因此,要当一个好教师,不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是肯定不行的。我们知道,任何人都想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能够出人头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有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没有出色的工作业绩,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呢?我们说,教师为培养优秀人才而学习,为祖国富强而学习,为感恩社会而学习。这些都是理由,都是大道理。不管多少理由多少道理,归根到底只有一个最直接的理由、最实在的道理,那就是教师为自己而学习,为自己的发展而学习,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而学习。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张康桥老师写了一本书,叫做《为什么做教师》。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呢?书中指出: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归根结底还是为自己做教师。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如何张扬教师自身生命的价值,这是一个社会伦理意义上的做教师之道。人生短暂,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能做的事情很少,能做成的事情就更少。所以,我们做了教师就要为自己做一个好教师而学习,为自己能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而终身学习。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篇10

临河里小学 郑泽敏

通过参加校党支部组织的“师德大讨论”主题教育,我对”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非易事,而做一名令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更是难事。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知识更新速度超前、学生思维日益飞跃的大背景下,不仅育人与教书的位置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且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牢记使命,明确职责。

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切实履行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在教学实践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学生高兴不高兴,以及启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蒸蒸日上。

二、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中最基础的部分,没有“爱”就没有师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用心去诠释爱,时刻不忘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时刻注意以诲人不倦的献身精神和严慈相济的情感教育,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全面成才,并以此作为自己珍爱的人生事业和最高的人生目标来执着、来追求。只有对学生不偏袒,充分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拥护你;只有把一颗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学生才会爱戴你、信任你。

三、要刻苦学习,精通业务。

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否勤奋好学、精通业务,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也表明教师的社会责任。可以说,“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特别是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刻苦学习,用心读书,专研业务、不厌其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我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求索、不断攀登,争取用更现代的理念、更广博的知识、更科学的理论、更有效的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努力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学习冯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一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临河里小学 郑泽敏

10月9日下午在全体教师会上,茹书记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冯国林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一个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一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教过的学生恐怕是不计其数了,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尽力保持自己有相对比较高尚的道德品质。

通过参加学习,让我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新的认识,“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教师靠自身修养赢得的社会赞誉,做一个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甘于奉献的好老师,不仅是在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更是以自身的言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教师就应当具有这样的责任感。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教育好学生能力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教学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具有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学生。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定位局限在教书匠的位置,对学生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身教!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做教师,应该让自己的知识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时日益丰厚,成为学生追随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要求教师能“以身作则、志存高远”,这也应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的进一步升华。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并不那么容易。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

教师道德品质的修养不是一时一刻的事,它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它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现和提高。

“港城先锋,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学习心得

临河里小学 郑泽敏

这几天我在微信平台上认真观看了2015年“港城先锋,我身边的共产党员DV电视片展播,其中《为爱流动的花朵》《爱与责任温暖这个冬日》《香花弥漫》三部电视片的主人公——张文童、杨春菊、张丽颖都是我的同行,她们一心只为教育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忠诚是什么?忠诚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人生的追求。如果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比作是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的甘露,那么每一个党员就像一滴滴春雨,以自己的满腔热血书写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张文童、杨春菊、张丽颖三位老师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苦干实干,她们爱岗敬业、她们无私奉献、她们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党的宗旨!她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这些“党员先锋”的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在观念上,我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学习在“先”,调查在“先”,研究在“先”,实践在“先”。善于发现问题、研究举措、总结经验、实现新突破。为此,自己要抓紧时间认真学习,用先进的政治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全体教师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的思想。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谋私利。爱岗敬业,品德言行为人师表。

在工作上,要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始终坚持“认真”二字,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并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在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按计划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作为一名基层工会管理真,我要尽自己做大的努力为全体教职工服务,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上一篇:母亲节感恩你的母亲作文下一篇:致六年级家长朋友的一封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