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2024-07-16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共13篇)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篇1

做源头活水,书香为伴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有感

星村小学王静

很荣幸拜读了欧阳明老师的《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本书不仅阐述了教师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是对教师如何学习从多方面提出了建议,读完本书,心灵不止是震憾,更是一次洗礼。

教师的学习首先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职业具有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学生成长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工作内容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有勇于进取、学而不厌的精神。教师的知识和良好品德就是一种教育资源,长时间的付出,再丰富的资源也会枯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种资源就成了一潭死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教到老,学到老,要不断给自己 “充电” “刷新”,更新知识,创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实为师的底气。把做为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成为我们每一个老师的终生的追求。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倡导学生阅读,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读书活动中去。教师的阅读同样需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品质。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确立终身读书的观念,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他。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说,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

教无止境,学更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边学边教,边教边反思,边反思边实践,在学习中获取新知。让书香与我一路相伴,沐浴书香,不断成长!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篇2

一、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 建立高效课堂

叶澜教授曾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 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合作能力与质量, 发表的建议和观点, 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的回答等等, 无论是以言语, 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 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但是, 是否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呢?在《教学的乐趣》中, 彼得·法林对教学的看法是:教学不应该像“棒球比赛”, 教师向学生“投掷”思想, 学生要么“击中”, 要么“出局”, 而应该像玩“飞盘游戏”, 教师邀请学生参入课堂活动, 学生“接住”掷来的观点, 再把它“传递给”别人。每一节课, 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 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同六月的天气——时刻变化, 不是教师能够完全控制的。倘若一节课按照固有的教学设计, 教师出示教具, 学生们跟着一起说一说也并不是不可行。至少这样的课堂在大多数人看来也算是条理清晰, 层次清楚了。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上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必须充满智慧, 容许错误答案的出现, 容许学生质疑、争论, 鼓励学生想象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师生在了解彼此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二、了解学生背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已有经验, 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所学的内容见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背景, 确认学生对学习内容已具备的知识经验, 找出可能阻碍学生的难点作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彼得.法林在书中提出“一分钟反馈表”, 其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将前测和后测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可以采取不记名、不计分方式在开始本学期的授课前测试了解一下该班学生已有经验和水平, 结合“一分钟反馈表”, 意在通过这样的流程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同时方便教师反思自己在每个教学流程的有效性。在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教师应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首先, 以“奇”激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奇”是学生学习内部动力的源泉。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和知识总是带着好奇的心理, 心理学上将这种特征称为“潜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并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其次, 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激励策略指用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力和兴趣, 保持学生参与的方式和措施, 是一种普遍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取不同方式来激励学生。

三、提倡感恩教育,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彼得·法林在本书的下篇“课堂之外”的第一章节论述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一章节描述了多种非正式的师生关系, 并且讨论如何在课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电子邮件的方便快捷使得师生关系变得模糊不清, 看不到学生的肢体语言, 师生之间的交流无法变得生动亲切;但是课堂之外师生频繁接触、关系亲密则会一定程度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判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权衡非正式师生关系的利与弊, 处理好各种关系。阅读完彼得·法林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笔者不禁联想到当下的“感恩教育”。教育家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教师要以人为本, 热爱学生;学生尊师重教, 提高道德修养。通过感恩教育, 共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之外, 教师和学生一起商讨开展一些活动, 在活动中民主平等、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在活动中点亮学生感恩的心灯, 教会他们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通过课外的系列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生活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教学的乐趣》于我而言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 陪伴着我, 和未来将要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一同欣赏并享受沿途的美景。本书很大篇幅讨论的是笔者乃至大多数新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应对的挑战:如何拟定课程计划、如何教学、如何处理与学生与同事的关系……细细品味这本著作可使很多新教师的教学之路走得轻松便捷、成效显著和愉悦怡人, 让你成功地做一名快乐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彼得·法林著, 姚晓蒙译.教学的乐趣:大学新教师使用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小青.论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沟通理论与高校师生关系的调谐[J].煤炭高等教育, 2012.

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篇3

最近笔者在课改试验区就新教材的使用状况作调研时,和一些教师作了交流。对于课改,教师普遍反映负担加重。个中原因除了应试教学的压力外,教师专业素养差、不适应课改是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专业进修状况令人担忧,尤其使我感到迷惘的是相当一批教师不会上选修课,对一些选修课教材难以把握。以语文学科为例,很难相信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史记》会有困难,也很难相信高中教师会公开表示对唐诗宋词“没兴趣”,认为鲁迅作品“太难懂”“没意思”。如此低素质的教师却要肩负课改重任的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首先思考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课改伊始,应当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作必要的考察,制定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

为了尽可能地把问题说清,我们需要解决这样的疑问:什么是“专业”?学科教学专业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为什么专业需要“发展”?……这些问题至今还未能进入多数教师的视野。实际情况是:作为一个学科,现代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目前还不是很清晰,究竟什么是教师需要的“素养”,目前还没有得到公认的答案。

尽管暂时缺乏精确的调查,但是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状况堪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从教师整体学历的统计数据看,似乎都是合格的。随着高校普遍扩招,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已呈过剩趋势。城乡中小学校教师学历普遍提高,在城市小学,35岁以下的教师持本科学历的比例持续上升。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的是,在大规模的扩招和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中,高校一些学科教学质量已有所下降。虽然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学校在聘用时对师范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仅仅表现为学历方面的要求(尽管大家都知道学历高不一定就能胜任高中教学)。高学历者到中学任教固然是好事,但是必须适应中学教育教学。近年笔者接触了一些应聘的硕士研究生,发现他们本科学习阶段的成绩比较差,而这一阶段的专业学习恰恰是师范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江苏省县以下行政单位的学校,随着高中扩招,有相当一部分没有高中任职资格的初中教师开始到高中任教。

目前教师在业务素养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笔者最为熟悉的语文教学领域,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教师“教书”但不“读书”。近年我在一些进修班向学员作口头调查,多数教师如实地反映“没有时间阅读”,一部分反映“不知道读什么书”,甚至还有教师不知道本学科有哪些专业杂志。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是阅读的指导者,也就是说,他个人在阅读选择和读书方法上应当“有一套”。然而实际上教师的阅读能力、阅读经验往往并未达到可以作为指导者的水平,如果由他“指导”,则完全可能成为误导。这样的教师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指导功利型的应试阅读。与此相对一些专业素养好、阅读视野广阔的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教师自身需要具备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推荐阅读材料要有眼光。学生尊敬教师,他也会注意教师敬重什么样的作者。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读物,与教师有很大关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来自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把最好的、最适合发展学生素养的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但是在应试狂潮的影响下,教学畸形发展,教师的阅读引领作用日渐弱化,这种弱化与教师

“教书”但不“读书”是有直接关系的。

教师“教写”但不“会写”。许多语文教师没有把提高写作能力当作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许多省市有条例规定,中学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提交5篇论文(含教学案例),其中3篇论文须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或获省市三等以上奖云云。但是这些规定日趋软化,有的省区在特级教师的评选中,对论文质量和数量均降低了要求。也有一些部门趋利而动、收取费用、胡乱评奖或用增刊形式,面向中小学教师发售版面,刊发无价值的文章。为数相当多的教师对评职称要提交论文意见很大,认为一线教师没有必要发表什么论文,他们没有认识到“高级职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教师一二十年没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无论如何,是不能以“工作忙”作为托辞的。在一些地区,部分申报高级职称甚至特级教师称号者所提交的论文令人无法卒读,那些交了评审费就可以获奖、得一纸证书的论文基本靠东拼西凑,有的甚至有科学性错误,有很多文章的语言让人不敢相信是出自于教师之手。甚至有这样的尴尬:教师的一般写作能力还不如学生,曾有中学生作文杂志编辑叹息:学生习作文采斐然,教师的评语却文理不通,不知所云。

教师“研考”但不“研修”。应试教学的泛滥对教师专业发展极为不利。教育界以外人士和教育界内部的外行总把高考看成中学教育的“高、精、尖”,一些教师也自认为带高三毕业班是一种地位,这是极无见识的。这种误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放弃专业发展的机会,把高考评价作为工作上的唯一追求。追求升学率的趋向、落后的考试模式与录取方式,容易形成以表面的成绩掩盖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事实。目前学校教学评价方式还在沿用社会上“成王败寇”的原则,素质较高、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一旦通过高考来评价,往往并无太明显的优势,而一些实际专业素养平平的教师通过“狠抓死揪”,其学生在高考中也能获得不低的分数。这就在客观上造成部分教师以钻研高考为能事而忽视业务修养的教学现状。

造成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社会偏见、经济原因和应试教学的压力外,教师自身亦缺乏发展意识,相当多的教师陶醉在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的教学经历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在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更新知识、不观察世界、不接受新理念、不研究新问题、难免一些教师的教学遭到学生的冷眼。同样处在并不理想的大环境中,一些基层学校的教师能积极关注教育教学动态,关注理论前沿发展,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进修的机会。相反,在一些综合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除了对出国进修、观摩感兴趣,其他进修机会则宁可放弃。审视这样的教师队伍,再展望新一轮课改的前景,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

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契机:课程改革

国家推行课程改革,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各地陆续开始使用新编教科书,教育的新一轮改革开始了。毋庸讳言,课改的困难很多,但是如果不改,后果则将是毁灭性的。教师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对待课改?如何在这次改革中抓住机遇?应当有怎样的个人追求?寻求什么样的发展?这些是近一时期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而形成新的观念,只有靠不断地学习与探索。

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专业,主动寻求发展。有发展的意识,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不关心课程改革,不熟悉课程标准,有些教师甚至不熟悉正在使用的教科书,这就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教师的专业除了学科专业外,还包括其“教师”这一专业。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对教师专业化做出明确说明。认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40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文革”初期,教师连起码的职业尊严都无法保证,根本没有可能进行“严格、持续地学习”。在“文革”结束后的百废待兴时期,教师旧有的知识和技术尚能维持其职业形象、到了教育的发展时期,随着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那些旧有的赖以维持教学的知识和技术已经落伍,于是逐渐有了“充电”之说,“严格、持续地学习”方才成为一种可能。因此形势的发展需要教师抓住契机,主动寻求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抓住课改契机,在教学中学习。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多年来教学方法上是否有所改进,教学效率是否有所提高,自身是否认识到指导教学的理论修养方面的欠缺等等,只有教师常常就此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形成重新启动学习的动力。新教科书的使用也为教师画出了新的起跑线。为什么一些教师对新教材始终难以接受?他未必真的是认为旧教材好,实际上他是反对一切新的、对他的教学形成压力的理念和事物。他非但从不主动探索和研究问题,而且在思想上总是采取拒绝和排斥的态度,凡是新的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他往往不加思考地反对。在课改中,这样的教师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海德格尔指出,教难于学,因为教所要求的是学、让学。实际上,称职的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本身,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而非其他。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善于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能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往往取决于他本人的教学素养。课改的关键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形成适应教学革新的新思维。有经验的教师会认识到这样的现实:学生的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他们从不主张让学生孤立被动地读书,而是主张教会他们“找食吃”,要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别是保证他们的阅读时间),通过广泛阅读,积累感悟,获取素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自己应当首先是个“自主学习者”。

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在阅读教学的引导上,教师的素养有时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读书者,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坚实的阅读积累,不断有新的阅读发现,他才有可能懂得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性,他才可能建立阅读观念,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阅读教学法。教师是引领者,因为对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和理解都有示范作用。

老话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种所谓“一桶水”与“一瓢水”的关系,长期以来得到教育界广泛认同,从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的“一桶水”该是什么样的“水”,则很值得研究。按说这桶水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行,否则三五年教下来,水桶早就见底了。更何况在新的时期,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在早期曾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传播速度极快,世界一下变小,大量的信息汹涌而来,学生学逢其时,借助网络,如虎添翼,在信息的占有上,未必逊于教师,他获得信息的方式,甚至有可能超过教师,因而他所需要的也就远远不止是“一瓢水”。语文教师毕竟是有专业知识的人,他在了解专业知识体系方面,在审美能力方面,在阅读的选择方面,应当比学生有优势。有朝一日,如果教师不再具备这样的优势,那么他将丧失立身之本。故而教师在阅读积累上若要有新的追求,必须以源头活水作为他的“一桶水”。

教师有相应的文化学术知识,教学中就可能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也就能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在文言文教学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现今中学文言文教学还是着眼于考试,重“言”轻“文”,不向学生介绍有关的历史知识,学生只能死记文言知识,古文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些别别扭扭的语言现象,古代历史文化在其脑海中依旧是一片空白。如果教师稍有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修养,就不会满足于让学生如此学习。在他看来,一篇文言文就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标本,如《左传》中的《殽之战》是史传的经典,真正够得上内容上的“博大”和语言文化上的“精深”,如果仅仅把它作为文言文知识篇章,是极大的浪费。学生在学了《殽之战》之后,如果他能从春秋时代“国”与“国”的战争中看到政治智慧,从皇武子的外交辞令中看到语言艺术,从弦高犒师中看到中国古代商业的规模,从先轸的“不顾而唾”看到当时的君臣关系等等,那么学习文言文就会变成一件很有趣的事。又如教《曹刿论战》,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制度与兵法、战法,学生对“肉食者谋之”及“一鼓作气”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了解。再如,《阿房宫赋》写给谁看的?为什么会有《五代史·伶官传序》等等,这些远比学习文字知识重要,真正是一辈子受益。有些教师却常常不知道文章好在哪里,只能笼而统之地要学生全背下来了事,等而下之的,则是把这些优秀的文本肢解为“高考得分点”,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去做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时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背景和恰到好处的点拨,体现了他的“一桶水”的质量。学生有了对美的追求,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感悟能力。这是过去启蒙教育都能做到的事,现今竟然成了难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古典文学教学与应用上,甚至远逊于冬烘塾师。这中间有许多原因值得研究,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一是现今教师不够“专”,二是现今附着在语文上和教育上的东西过多。这些弊端,都需要在课改中逐渐革除。

在新课程教学开展之际,教师要转变观念、轻装上阵,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和学生一同进步。同时,在教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之道:勤读多思

教师勤奋地工作,更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发展。在专业进修方面,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好学。对学生而言,终生进德修业的教师才是值得学习的楷模。

说到教师读书,很多人认为是老生常谈,然而强调多年效果并不明显,这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最有效的教师读书策略。客观地讲,多年的应试教学使当前不少中学教师对本学科的性质、对本专业的作用与专业的发展了解不够,不能适应已经开始的课改。教师应了解教学的历史,加强本专业基本功的养成教育,为构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框架而努力。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教师也应当比较熟悉;对本专业的新理论与探究发现,他应当保有浓厚的兴趣;对教学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他能深入地思考并有可能去研究。这些应当是职业禀赋,也是教师专业基本功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实施“继续教育”,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并在各级各类考核中落实评价。但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自我更新意识、终身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意识。

面对铺天盖地、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需要理智地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不能照单全收,只靠别人灌输的思想指导教学。所谓勤读多思,正是为了培养彻底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怀疑,意味着教师对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能有理性思考与判断。当然,怀疑一切并非意味着要否定一切,而是思考一切。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不断地反思,才可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教育者首先应当是思想者,教师如果不能成为思想者,或者不想成为思想者,那么他就丧失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资格,他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同样,他的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在这种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文,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的思维没有价值,教育因此也就成为低效甚至是无用的,学校只会培养“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古今真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知识分子,无一不具备怀疑和批判精神。故

“勤读多思”,正是学习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教师的目标是育人,是教会学生学,这就需要智慧,仅仅会“苦干”的教师对其学生未必能有什么启发。过去的教育不重视“会学”而过于强调“苦学”,教师往往也只是“苦口婆心”地“苦教”,最终把教师的职业贬低为蹩脚的工匠。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师仍大量地存在并得到世俗文化的肯定。

“勤读多思”才能明睿通达。教师聪慧,学生的学习才能愉快。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来自教师教学的过程。能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充满智慧的教师不会把教学当成苦事,他们对教学有一种既热切又理智的期待。课堂永远是智慧者的天堂,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许多一般教师意想不到的发现,那些聪明的办法就如一盏灯启人深思,使学生豁然开朗并举一反三。考察这些教师的经历和习惯,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现,他们对外部事物始终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关注社会历史,关注政治进步,关注民生,关注科学发现……他们重视阅读并善于思考问题,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学中有价值的发现几乎都与预设无关,发现本身在于偶然。然而如果缺乏积累,也就不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从而与种种有价值的机遇擦肩而过。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经历,有些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能教出那几百字背后的深层意蕴,而积累多的教师,也许初次接触就能有所感悟。近年国内涌现出的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大多得益于好读书并富有探索精神。

前面说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应靠自己奋斗,教师要把专业发展作为个人的人生追求。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群体学习发展的优势。在一所学校里,教师应当是一个“读书集团”,从普遍提高教学修养这个意义上讲,在群体中学习获得的进步,往往比个人苦心孤诣取得的成就要高。我们注意到,近年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中形成了一些自觉学习的群体,在这里,一批中青年教师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教学理论的探讨上,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深度,还是阅读的广度,都远远超过了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其效果比送入高校进修或是学位教育更为显著。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没有功利意识;二志同道合。这种自觉学习的形式很值得教师同行们借鉴。

读《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有感》 篇4

寒假里,我拜读了陈元勋老师的《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一书,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它让我在回味中国古代谋略睿智的同时,懂得了“为师而善用谋略,足以独树一帜,引领专业的道理”。

作为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教育策略,“借刀杀人”的含义则是,对课堂突发事件不急于作出直接回应,而是借助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以达到雨化育人的目的。

正如书中所举的一个运用“借刀杀人”计谋的例子:有位语文老师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解叶绍翁的七绝《游园不值》,忽然“砰”的一声,一个迟到的学生破门而入。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但见这位老师“假痴不癫”,面不改色地面向全班同学,继续侃侃而谈:“‘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设想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客人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可为什么‘小扣’柴扉而不‘猛扣’呢?为什么久扣不开而依然是‘小扣’而不是‘猛扣’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认为是诗人有教养、讲文明、懂礼貌,有的认为诗人是为了尊重对方的感受。语文教师见“借刀”的目的已经达到,便转向那个破门而入的学生,你认为大家的回答对吗?你是赞成“小扣”还是“猛扣”呢?那个学生立刻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教师这样不用严厉的词语,也不必苦口婆心,矛盾就得到了解决。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谋略,既维护了教师的尊严,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促成了该生的转变,可谓“一石三鸟”。“借刀杀人”之温润育人教育可见一斑。

如果我们教师能多掌握一些这类的方法,融会贯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那么,在课堂上就会顺利化解教育矛盾,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就会全面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共进,智育与德育也会得到的同步的发展。因此一个教育谋略的成功运用,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就是表率,就是楷模,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更要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我刚接任四年级一班的时候,发现有个叫张俊伟的学生读书水平非常差,背诵古诗非常困难,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完不成,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和同学们的奚落嘲讽,因此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跟老师和同学好像产生了敌意,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上课回答问题时非常得被动消极,课下自己很少与同学们玩耍,躲在角落里,显得特别孤僻与自卑。针对这块烫手的山芋,我也运用了“借刀杀人”一计。通过我的观察,发现王晓宇同学与之关系密切,可谓是无话不谈,堪称密友。何不让王晓宇同学做我的传话筒。我先是让王晓宇同学代我送给张伟俊同学一套文具,转达我对他的关心与期盼。然后我又把他俩调成同桌,在学习上一对一进行帮助。发现张伟俊的错误之处,我也是让王晓宁婉转传达。慢慢的拉近了我们俩之间的心灵距离,解除了他对老师的误解和抵触,孩子的心门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被打开了。上课时他能认真听讲了,也主动举手发言了,我非常的欣喜,我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并给了了他高度的评价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很快在课堂上的一次次掌声里获得了重建和加强。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想成为一名有谋略的教师,就要善用谋略,方可高瞻远瞩,将因材施教做到位做到家,铸就教师人生的辉煌。

读《做一名有谋略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篇5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就要有专业自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自信?窦老师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语文,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真正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嗜书如命的人。拥有实践经验的教育者,倘若不通过读书,获得洞察人性的智慧,观点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爱读书的人,不管怎样,都愿意在忙碌中,找到书这位朋友,并与之对话的。对话中,慢慢地,回到自己,关照自我,关乎内心。这样,你就不仅仅停留在理解人家的文字上,而是进一步,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和作者,甚至文字中的人及现象一起产生共鸣。”

这是书中窦老师谈读书的一段话。读书是一件极其需要坚韧的意志力的事情,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能做到的人着实不多。我们常说学生不愿意读书,不愿意看书,学习不刻苦,成绩上不去。反思我自己,虽然也常读书,但并没有做到每日必读,经常是一忙起来就把书本抛之脑后,弃之枕边。有时候还停留在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笔记而读书的浅层次,没有对书本进行细细地品味和咀嚼,没有跟着大师、名师们去进行深度思考,这种缺乏思考的阅读是不足以催生思想火花的。在今后的阅读旅途中,我当像玫瑰一样边读边想,且思且行,在反思和批判中荡涤心灵蒙上的尘埃,让自己少一些书匠气,多一些书卷味。

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行走在语文的教学与研究之路上,阅读是源头活水。

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自我。这就需要思考。窦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就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高超的素养,对自己的课堂,能够作明智的判断与抉择。”

我思考起了自己的平日工作,由于我对自己的既有知识很少进行独立思考,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往往采取与大家一样的共同立场,主旋律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流行什么我就紧跟什么。为什么我会跟着风跑?为什么我会不知所措?为什么我会为他人独尊?为什么我会找不着北?其实这些都需要我从自己身上反观,改变自己就要有独特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为此我们才会变得平和、平静,欣然一笑,坦然面对。

回想自己将近5年来的语文教学生涯,不知上了多少堂语文课,也不知听了多少节语文课,也曾无数次想过要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但每每都因为所谓的忙碌说到底其实是懒惰而未能变成文字。即使写了一点自己的教育成长轨迹,也是寥寥无几,而那些在上课、听课、阅读过程中闪现的诸多思想火花,也早已成为过眼云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梁实秋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

窦老师说:“读书、实践、思考,永远不恨其晚,即使晚了,也比不做强。”

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 篇6

来源:五女店镇北街回民小学 作者: 刘瑞锋

我们当教师的在暑假开学前后大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家长托人要求为孩子调班级,换老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从名师;我们在座的也有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跟着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学习。因为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合格的教师塑造合格的孩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与时俱进,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我今天就如何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求共勉。

在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教师要终身学习,提升教学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我们要多阅

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充实理论知识。其次,在学校里,我们要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多听听他们的课,教学上的问题多交流、多请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还有就是向名师学习,这次培训,我们每人手里就有一本《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书里以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为主线,辅以概述与解析。我读了几篇,感觉很有收获,我非常喜欢于永正老师的课,他的课强化诵读,注重感悟,课上得很朴实,却让学生如沐春风。当然,不是每一位名师的教学模式我们都可以拿来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去选择并仔细研读,学习名师的智慧、人格、理念、精神和境界。

二、教师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根深才能叶茂”,一名教师的知识如果储备不足,教学中必定捉襟见肘;反之,如果教师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学者的风范,课上旁征博引,举一反三,那么课堂将是学生有效充电的场所。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但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去努力。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储备经典名句适时引用;常看报,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勤上网,跟上时代的脚步。总之,要

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

三、教师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篇7

一、与书本打交道, 做一个博闻强识的教师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教师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纵横八万里, 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如此, 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驾轻就熟, 游刃有余;讲起课来旁征博引, 妙趣横生, 见地别具, 谈吐不凡, 从而让学生如沐春风, 感觉是在馥郁芬芳的知识国度里。如此和煦的课堂上, 学生自然对他们的老师, 对这科科目感到敬佩, 喜欢上这一课, 学习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增进。

二、利用好网络资源, 拓宽学习的渠道

我之前上网无外乎聊聊天, 浏览新闻;平时同事之间也是缺少教学教法上的切磋讨教。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在网络上接触了黎志新老师的相关资料。她和我一样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 但是, 她的优秀却让我大吃一惊, 且倍感汗颜。她是教育网络上的名人, 从2003年5月起她始终遨游于网络的浩瀚汪洋之中。她任“三槐居”网站育儿之道和治班之方的版主, 任“新浪”UC教育在线·成长与学习的管理员, “中学语文教学资料网”的文字总编, 任“陶继新文集网站”的文字总编, “教育战线”骨干会员……

看着这一串介绍,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孤陋。原来网络是可以这么这么有效地利用的!后来, 我也在博客中加入了一些教育研讨的圈子, 在其他教育教学论坛里虔诚地向同行专家们学习。我越来越觉得网络这个平台让教育视野无限宽广了, 我的见识与教法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记录点滴心得体会, 述写教学感言

语文教师一是动嘴, 二还要动笔。将平日里阅读与交流的感想体会付诸笔端, 既锻炼了写作能力, 又为自己积累了一笔精神财富知识财富, 何乐而不为呢?

四、及时反思, 做好教学的连续环节

教学上的反思有以下几种形式:质疑反思、归纳反思、换位反思、对比反思、评议反思。有质疑才会有发现, 有发现才会有努力, 有努力才会有发展。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整理、归纳, 这样日积月累, 我们的经验才会更加丰富, 教学失误就会更少, 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师生换位思考后, 教师就会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 才能创设一种融洽、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有对比, 才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这样就会知道以后要具体怎么去做。善于学习而又很有造诣的教师会经常请别人听听自己的课, 并请别人评议自己的教学, 指导其教学设计, 从而走向优秀。

反思使教师的专业化迅速得以提高, 反思使教师摆脱平庸, 走向成熟, 走向成功。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读书心得 篇8

泗水县星村小学邢长银

我认真研读了《做一名学习型教师》这本书,通过学习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心里受到不小的震动。

记得我的老师曾经这样教导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浅显的话语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准则——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谓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向教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先喜欢你这个人,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只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他们才会真正的喜欢你。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需要学习,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活学活用,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快速的融入课堂,走进学生。

一名教师的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的高低,决定了他是否能担负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师使命。一名教师要想真正地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成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此,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终身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在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的来源很多,知识老化的周期很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只有不断学习,随时更新储备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21世纪网络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难道说合格的教师是终身的吗?不,以前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昨天的合格,并不代表今天一定合格。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诠释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含义,要做到这点,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作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常要多读书,常看报,勤上网。总之,要做一只辛勤的蜜蜂,时时处处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

三、要不断地摸索教学方法,尤其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为了什么?教,是为了不需要再教;教,是为了学生自己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会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尽量采用多媒体来授课,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学习,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让学生利用网络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合格的学生。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才会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演讲稿 篇9

培训第一天,我们有幸地聆听了陈局长的精彩讲座,真正目睹了一位知识渊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的文学大师的风采。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为自己在学问上的匮乏感到羞愧难当,更为自己还曾经在不爱读书的朋友面前沾沾自喜而感到无地自容。万幸,今天陈局长的演讲如醍醐灌顶般,让我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万幸,我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补充自己的精神食粮。

俗语说得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学问面前,我们永远都应持着谦逊和渴求的态度。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养成勤阅读的好习惯,做一个知识型的教师,如海绵一般,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不仅要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地吸取新鲜地养料,才能提高教书育人的本事,适应新课标的需要,而且还要主动地跨学科的学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经常有可能会更换所学的科目,但如果自己经常能主动地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那么不管学校安排自己教哪一门,我们都能自信地拍着胸脯说:“我能行!”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篇10

一直坚信巴尔扎克的一句话:“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的确,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最终要面对死亡;思想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苏格拉底也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敏锐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郭道胜在《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也这样写道:“教育应该创生,这种创生是长期积淀、自然追求的结果,它具有洞察尘世万物的穿透力。”。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思想应当而且必须成为自身素养的第一要素。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成了教参的“搬运工”、“代理人”,视教参为“金科玉律”。于是整天忙于应付出习题,编写资料和考试,使自己成为思想越来越狭窄的“教书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满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于是乎,学生一个调皮的眼神都会使他们心惊胆战,一个小小的失误更会让他们如临大敌。孰不知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点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为没有思想,所以我们有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从来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甚至会武断地把教育困难的原因单方面归结在学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个教育者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素质的体现。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中这样写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需要有思想的校长,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编辑,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作为一名职校老师,面对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殊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学子的心灵,用思想去塑造学子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职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认为: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人本观”。人本主义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重视发展人的内在潜能,坚信每个人都有发展潜能的欲望,坚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坚持人类本质的完整和完善,强调通过意识体验达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职高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迅速适应学习环境,以至将来能顺应快速变迁的社会,正确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职业教育工作必须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所以职业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视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情绪体验、社会适应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等。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传统的“人才观”,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刻度去评价学生,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这样一来必然会压制学生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学生是有差异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职高学生,他们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如果教育不当,就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惩戒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去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塑性、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要培养积极的“反思”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一日三省吾身”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我们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与过程,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个谜团……都将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学习张丽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11

生命不再于你的长度,在于你的宽度。人生不在于你索取多少,在于你为社会奉献多少。英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英雄的名字出现在各大媒体报端,流传在大街小巷。张丽莉,花一样的名字;28岁,花一样的年龄。张丽莉老师的英雄事迹在校园里广为传颂,我们学校的师生们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真情祝福等活动来学习弘扬张老师的精神,祝她早日康复。现代社会缺失的就是这种民族责任感,张老师的事迹,无疑让我醍醐灌顶!

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上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危机时刻勇救学生的义举,迅速传遍全国,感动国人。张丽莉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而是来自于她最美心灵和无远弗界的人性大爱,来自于她平常每月资助困难学生一百元钱和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饭送给学生等价值观和道德心的修养历练。也正是她这种处处以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道德理性”,才会有她生死时刻的自然而然之举。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想说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日常工作,面临诸多琐事我们耐心面对,面对各种学生我们去做出种种应对,既能以理服人,又能合理化解矛盾,我们教师要有好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智。现在我觉得我们还要有快速的反应和超人的速度,让我们能在关键时候做出反应。所以,我觉得要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好老师不容易。而张丽莉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双腿告诉我们,一个高大而坚强的形象永远竖立在我们的面前。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作为张丽莉的同行,我试着去体会这位具有伟大人格的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中国其他千千万万名教师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无闻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而在这次意外中,张丽莉老师不假思索、奋不顾身,面对生死的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救助学生。她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英雄的壮举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结合着自身的教育工作可以看出: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以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当学生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践踏和损害的时候,她能够挺身而出保护学生。而平时的张丽莉老师正是这样一名无私而受人尊敬的老师。在危难时刻,张丽莉老师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更是用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鲜血和生命塑造了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是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老子说,上善若水。庄子说,大爱无言,大象无形。爱其实是平凡的,也是自然的,她像水一样包容万物,现于无形。这种爱发于本性,养于后天。只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敬畏生命、敬畏真理、敬畏职责,这种像水一样的大爱才会充涌你的心间,才会自然的流露,才会在像张丽莉老师一样在危机瞬间用自然的行为碰撞出大爱的生命之花,成就了让世人敬仰、震撼的伟大。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是普通的,但又是特殊的。“教师是一种无限接近于道德标准的职业”这就决定了这种职业和其他职业不同之处。人类自从有了教化社会才有了文明的进步,教育是一项拯救人类灵魂的工程所以教师才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和人们赋予教师的期望似乎任重道远,终极无限,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去认真做好教师这一光荣职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想张丽莉老师一样,静下心来,铺下身子,摒却浮躁,安于职守,用心培育,用爱教育,同样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张丽莉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她让我觉得教师是那么的神圣,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骄傲。昨天,她还和我们许多教师一样,站在三尺讲台前,和成群的孩子在沟通、在交流,用自己动听的课去教育和感染孩子。今天她已不能站在讲台上。如果说昨天她是在教书育人,是教育学生,那么在她身上发生的不幸事故,就不仅仅教育了学生,更让每个教师、每个中国人受到感染、教育。她是用行动诠释了“真爱与无私”;她是用行动铸就了“师魂”;她是用行动谱写了和平时代不朽的篇章!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我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楷模,是师德的表率。她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汤庄一中:徐志强

2013-6-24

学习张丽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地址:汤庄一中:

姓名:徐 志 强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篇12

记得12年参加国培时,我们的班主任东北师大导师郑燕林老师的QQ网名就叫在路上。当时,我并不真正理解“在路上”这三个字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今天听了葛明荣老师关于《做一名幸福的中小学教师》的讲座,我似乎对“在路上”三个字有了新的理解。

在路上,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据不完全统计,有21.7%的教师对教师这个行业没有幸福感,很多教师,尤其是带一年级、六年级和九年级的班主任幸福感较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低,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工作、学习都是没有益处的。

如何让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避免职业倦怠在我们身上发生呢?

葛明荣老师在讲座中有了许多详细的讲解。

一、热学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立志献身于教育事业,将“培养学生成才,促进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

二、确立人生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计划。通过完成计划的形式,规律我们的工作生活的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三、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表扬学生。因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表扬是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最好办法。

四、提高幸福能力,获得幸福的能力主要是指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做一名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

五、保持身体健康。

教师善于用多种方式体验幸福。体验幸福的方式有很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葛老师讲到的体验幸福诀窍之一是:拥抱。每天去拥抱你的学生,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给每个人以幸福的体验。自己也从中体验幸福,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这点我做的并不好,因为走上讲台十余年,我并没有去拥抱过我的学生……看样子,我要改变我的想法,从下学期开始,让自己每天去拥抱学生……当然,不能为了拥抱而拥抱……

在路上,在提升自己的路上。每个人都在提升自己的路上,只不过,有的人迈的步子大些,有的人步伐小些。我认为,提升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养好读书的习惯,才能在阅读中慢慢成长自己。当然,这是一个慢慢积累、沉淀的而漫长过程,使自己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慢慢提升自己。我们学校正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校长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并买来大量的书籍供我们翻阅。《读书成为名师》、《把班级还给学生》、《没有孩子是差生》……有这样的好的读书环境,有这么多的好书,我一定要利用抓住这么好的学习契机,将读书进行到底。读书并不是目的,通过读书,要把别人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思维,这并不是读一本、两本书所能达到的,应多读书,读好书。给自己制订读书计划,每天都要读书,并写出读书感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才是关键。

除了读书,利用网络吸取知识提升自己也不是一个好的办法。积极参加群组活动。通过参加群里的活动,听取专家的讲座、参加学员之间研讨,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等方法,增长自己见识,拓宽自己的思路。

在路上,是一个正在进行时,说明我们正在为之奋斗,为之努力,正在不断学习,不断地前进……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让自己永远在路上……

路就在自己的脚下,走什么样的路要自己来决定。

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感悟 篇13

——读《做最好的干部》有感

曾经有人问过,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干部?当时感到无从回答,原因是这个题目很抽象。最近读了《做最好的干部》后,我深受启发,感想颇多。

十八大召开之际,《做最好的干部》是献给党员干部最好的读物,这是对干部进行职业化建设训练的一本好书,书中说到干部要有五个“炼”:一炼境界,炼能力更要炼精神;二炼思维,把握规律和思路分析;三炼能力,提高素养和会做事的能力;四炼作风,求真务实做实功;五炼方法,讲究策略和巧干。这五个层面,鲜亮明确的提及干部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文章内容结合实际、浅显易懂,读起来让人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通读后印象深刻,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任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

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热爱本职,就是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个人只有首先尊重自己的职业,才能唤起他人对其职业的尊敬,才能使其从事的行业焕发光彩。

二要善于沟通。沟通是一种能力,要做沟通的主人。沟通要有目的,不管是找上级还是同下级沟通都要有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心中要有数,做好一切需要的准备。与上级沟通应选择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工作上的事情,一般要选在工作场合,领导有空的时候,诚实的讲出工作中的问题,如何解决。拿不定主意时要谦虚请教。千万不要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没下功夫,更不要推卸责任,认为失败与自己无关。如果是思想和生活上的事情,应该选择一种宽松、随意一些的场合,要坦诚、交流个人心得,哪些问题想不通,有什么

困难过不去,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要有分寸,不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超出领导也没法回答难题。同样作为一名干部,也需要与下级部门沟通。就要耐心地倾听,认真分析,慎重回答,切实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三要提升素质。素质和能力源自坚持不懈的学习,学习是推动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作为优秀的年轻干部,必须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学理论、精学业务、勤学现代知识,孜孜不倦、形成习惯。我们要努力从创新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渠道入手,向“高手”取经,向“良师”讨教,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抱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多思多想,多写多练,多记读书笔记,多写心得体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努力练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历史眼光、忧患意识”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四要勇于承担。要做真正的好干部,必然具有承担力,如果我们承担得越多,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也就越大。著名的巴顿将军勇于“承担下级军官一切”的做法,产生了三大效用:其一,使那些下级军官对他心存感激,奋发向上,成为真正的可用之才;其二,让其他人愿意围在他身边,死心塌

地地听从号令;其三,让上级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不会推卸责任、勇于担当的好军官。这样的干部,上级信任,下级拥护,理所当然地拥有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要善于总结。是否善于总结自己及工作,是检验一名领导干部能力大小、强弱的重要标志。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才能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我们可以把总结的过程看作一个人能力提升的过程。善于对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作出总结,是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其实,善于总结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经常性地总结自己,反思自己,并把它培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将之作为一种修身的方法,就能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就能健康成长。不去总结,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势必会重蹈覆辙。只有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抓到工作的重点,才能抓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才会辨明前进的方向,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得力的工作措施,最终必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裂叶秋海棠

上一篇:年会上拿到奖品的获奖感言下一篇: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