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精选12篇)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1
教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符合课改需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遗憾”,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使教师从传授型向学者型转变,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了不竭动力。体育教学反思则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查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记载成功之处,反思失误之处。任何一堂体育课都有其成功之处,或许是教学中教师引导巧妙、方式灵活;或许是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教师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不管一堂体育课有多么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为此,体育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分析产生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汲取经验教训,变本次的失误之处为下次的成功
基石。
2.捕捉瞬间灵感。灵感是师生思维相互碰撞时产生的智慧火花,及
时捕捉这些智慧火花非常重要,因为其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则会失去很好的教学素材。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上的不足,这样才有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象等多元开放的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视学生见解。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和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蹲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对话,把自己溶入学生,体验学生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集思广益,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上下来,教师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相关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总结,思考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
1. 反思教育教学理念,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人认为: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足,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与否。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因此,当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
落后于教学发展的需要。
2.反思体育教学过程,调整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及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好的体育教学方法与形式能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为此,体育教师要对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技巧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重点在于其是否符合体育教学目标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体育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不在于一堂体育课问多问少、讲多讲少、练多练少,而在于问、讲、练的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内在动力,否则会陷入形式主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进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和高超的技巧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教学反思,贵在及时、重在坚持。反思日记是重要的反思手段和办法,可以积累第一手宝贵资料。反思日记的内容包括:教材的创造性变通或建设性的建议,教学过程的缺憾或失误,得意的精彩片段,学生中闪现的偶发事件,自己瞬间的即兴灵感等方面。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坚持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的收获。
总之,教学反思是广大体育教师成长的基石,它记录着我们
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激励着我们以坚实的步伐
走向未来。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在“教”中学习,“改” 中探索,“思”中成长!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2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 而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观察与分析问题—再认识问题—验证解决问题—总结提高的过程, 其中主要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主体等方面的反思。
1. 教学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教师的教学信念是在一定的时期后渐渐建立起来的。
这里所说的反思教学理念不是要教师轻易地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而是要反思上述的内容对自己教学产生的影响, 认清哪些是积极的, 哪些又是消极的。只有明白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 才能为反思后的自我发展找到支点。
2. 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归纳和依据。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 必须有意识地把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内容中, 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使其成为英语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目标的反思,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设定目标的原因、设定的目标是否合适、如何进行教学、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除此之外, 还包括反思实施教学后的效果问题。只有在注重反思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教师才能促成学生达到知识、能力、健全人格的协调发展。
3. 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核心, 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落实, 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都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反思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现象。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 反思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法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同时, 教师还要反思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消除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现象, 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中国学生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 其认知的方法、语法学习、习得的心理过程、习得的顺序等都值得教师反思和研究。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有的放矢。研究学习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学生, 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广泛的反思, 并给予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的指导,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有效。
5. 反思教师自身教学行为
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 教师往往更多地从客观环境和外部因素上进行思考, 而很少对隐藏在内部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今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更为丰富了,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需求的分析者、学习行为的研究者、学习的督导者、学生的顾问、指导者、课堂的管理者、课堂活动的组织及参与者。这一切都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客观上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师要反思自己到底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是否同预期的一样, 其原因何在, 如何改进, 等等。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途径
1. 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反思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的提高, 其实质就是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索, 历经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将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 然后回到实践中去探索, 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应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 使其学会独立思考、获得教学反思能力。同时去除经验中主观与片面的部分, 使教学实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这样才能真正增强教学效果, 加快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2. 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反思方法
根据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序, 反思的方法通常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 这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 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 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手段, 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等等。
教学中反思主要要求教师密切注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学的状态、学生的反应等, 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及时进行评价与调整。教学中反思由于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探索性, 因此教师应针对课堂的突变性及时调整, 加以解决, 使教学效果更好。
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根据教学完成的实际情况与预期设想对比反思, 以便不断改进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行动是否妥当, 前后是否一致。比如, 英语教师不容易摆脱传统教学观的影响, 在课堂中会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教学后反思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 通过教学后的反思, 可促使教师形成新的思想, 进而使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3. 通过多渠道反思提高研究能力
(1) 课后小记。课后小记主要用来记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各教学步骤安排的时间、采取的方法及教学效果等过程, 主要是对一节课的主要特征的记录。
(2) 反思日记。可以是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感想、产生的疑惑, 也可是教学心得与深化, 也可写不足之处, 对教学中疏漏失误之处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它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体悟和总结, 也是对教学工作或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的深入分析。
(3) 反思报告。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寻参与者的足迹, 借助“反思”的力量来唤醒教育自觉和教育敏感, 发掘教育个体或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 提炼出对今后教学有指导、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教与学的方法、规则或原理。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指导着行为。传统教学观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这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什么的麻木习惯。在美国课堂里,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的课堂里,除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允许学生这样做的,学生也不敢这样做。传统教学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在行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方向上。
2.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传统教学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还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们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学对象,尽可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个性特点,以及以往形成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结合教材内容及课标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做到切合实际、因材施教。
二、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策略
1.教学反思的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
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教学反思的几种写作形式
(1)写课堂教学后的心得。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包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此以往,必有收获。
(2)写教学活动的观摩与交流的经验。
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还需要群体的支持。对话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在工作中,我有深刻的感受,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而且由于所处教学环境相似,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更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交流话题可以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常常提出许多棘手的问题,或新教材中存在的疑惑,大家随意漫谈,相互探讨,许多问题就在这类漫谈、探讨中得以解决。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反思渠道。
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实施学生反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为此,新学期开始,我先在学生中做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数学课的希望,给学生开设课前两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组织与管理及效果做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而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既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教师从学生层面自我认识,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施学生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后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反思的宝贵资源。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4
法库县高级中学
李茂成
浅谈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
【摘 要】: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并从数学教师“提高对数学教学反思的认识、能力及反思的方法”这三个维度上讨论了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关键词】:数学教师 教学反思 新课程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学反思。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
1.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
2.数学教师反思的意义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体现在:
2.1 数学新课程的呼唤
反思是数学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要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
2.2 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
2.3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在这里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反思和解决。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3.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3.1 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指导着行为。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在行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3.2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4.1 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讲究奉献精神,对数学教学精益求精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较高,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会因循守旧,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渴望成功,这种实现自我的需求会成为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动力。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充实主观,从而能对数学教学这一复杂的客观背景应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从而成长为自觉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
4.2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4.3 掌握反思的方法(1)教学反思的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
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①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
②观摩与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③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反思渠道
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实施学生反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就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实施学生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以后,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反思的宝贵资源。5.结束语
由于数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就是一种精神,即理性精神。数学是如此的重要,它站在科学的高峰扩展人们的智力,探求真理,数学的研究成果传递给物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改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数学又是这样的美丽,在数学家眼里它是诗、是歌、是画,数学里充满了公式美,逻辑美、秩序美,令数学家们魂牵梦绕,陶醉沉迷。所以对数学教学反思就更为重要了。
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把教师潜意识的活动纳入到教师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而有效的境界。
【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 篇5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地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外,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需要明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且尝试描述自身的教育行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往往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盲点,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往往更多从客观环境的角度,从外在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思,而很少对隐藏在自身内部的,支配自己教育实践的理念进行反思,进而也很少对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理念理应成为教学反思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反思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教学反思必须对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作认真的反思。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适用性更广泛,持久性更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许多体育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反思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反思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看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反思自己之所以如此设定目标的原因,以及如此设定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是反思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为达到设定的目标需要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如何进行教学。再次需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反思实施教学后的效果问题。
(三)反思教学过程
作为教学核心的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落实,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通过它来落实。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认知、体能、技术水平。在内容方面,应反思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法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教学方法上,要反思如何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利用体育现象、运动竞赛、体育游戏等为学生创造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学生认知方面,应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如何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理想状态。二是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犹如建设高楼大厦的图纸,是精品工程的第一步。反思教学设计就是要反思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扫除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设法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是反思教学现象。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未曾想到和意识到的突发事件,教师往往会因为这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灵感要比自己事先的设计宝贵得多。此外,反思突发事件还能使教师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四)反思教学状态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新课改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以人为本”的中心任务,体育教师要随时对教学状态反思。反思教学状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反思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人与人”关系;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二是反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快乐的,他能和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三是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反思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体能、技术水平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均应“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反思教学状态,才能让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和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体育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舒展身躯的舞台、亲近自然的窗口、放飞心灵的天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天堂。只有这样的教学状态,才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教学反思的类型与内容 篇6
教学反思的类型与内容
一、教学反思的三种类型: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撰写内容(五写):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可以吸取的教训,使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7
一、高中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的内容特点
从内容方面看,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突出了科学性, 加强了直观性, 显示了实用性, 它较好地体现了创新意识, 展示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最新成果, 充满着时代气息, 特别是在图表、STS渗透、探究学习三方面更为突出。
1. 图文并茂, 直观拓展
据初步统计, 仅新教材的必修本中有图表200余幅, 包括实物图、坐标图、生物结构模式图、生理过程示意图、遗传图解及遗传系谱图、生物技术流程图等, 但不再像旧教材那样为每幅图表配以大段的解释性文字说明, 这就给相关知识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2. 体现人文, 渗透STS
新教材拓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范围, 包括社会生产、个人生活、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社会问题、自然、职业等, 处处渗透着STS, 课课都能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
3. 强调探究, 设计巧妙
新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 几乎每一节都有“问题探讨”、“思考和讨论”, 另外“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社会调查”等探究性活动也穿插在教材当中, 设计非常巧妙。这些探究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科学见闻,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还能巩固学生的书本知识,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教学处理策略
在一年多的教学中,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集体备课活动开展, 针对以上新教材的突出特点, 不断探讨处理策略。下面分别从对图表、STS渗透、探究学习三个方面的处理策略浅谈一点体会。
1. 注重背景, 巧妙转换
图表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 它具有直观、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等特点, 是表达、概括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 也是高考命题喜欢采用的形式之一, 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新教材不再对每幅图表配以大段解释性文字说明, 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并不仔细去深究这些图表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因此,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结合背景知识从这些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 把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表中相关信息建立联系, 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表紧密结合, 在头脑中构建新的图表-知识体系, 揭示问题的实质,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实只有将图、文有机结合, 抓住知识要点, 突破难点, 掌握重点, 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图表转化以及用图表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分析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 我先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去读图, 然后鼓励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进行信息转换, 用生物学语言正确描述, 再进行必要的知识迁移, 学生经过分析、讨论, 很容易找到坐标图中的几个关键点和变化趋势, 效果特别明显。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更容易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新知识。
2. 注重引导, 将计就计
为了突出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 我国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只有通过“STS”教育思想的渗透, 使学生掌握各种生物学技术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既然课本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处处渗透着STS, 我们也应将计就计, 在课堂上也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处处渗透“STS”。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思想,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决策能力, 还能引导学生从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去考虑问题, 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位玉米育种专家, 利用已学过的相关遗传学知识, 结合生活经验, 大胆设想, 充分讨论, 各抒己见, 寻求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的信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育种专家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通过讨论“杂交育种的不足之处”、“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要求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方案进行评价并大胆提出改进意见, 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决策能力, 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一真理。教材编排了“与生物有关的职业”之“育种工作者”, 内容安排可谓恰到好处, 从“就业单位”到“学历要求”, 从“必须具备的素质”到“职业乐趣”, 无一不透出编者的良苦用心。我通过指导学生畅谈理想, 渗透人生观教育, 让学生明白只有今天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有条件接触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技术, 才有机会将科技变成生产力, 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更直接地了解育种工作, 我带学生参观了市郊农业科技示范园, 学生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瓜菜新品种的引进栽培试验示范区、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区、花卉生产示范区、林果示范区等。在这里他们亲眼看到了“组织培养”、“无菌操作过程”, 亲身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辛苦, 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 在这种环境下, “STS”思想渗透便水到渠成。
3. 注重实际, 因材施教
“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重实际, 不搞花架子, 要因材 (新教材新特点和学生实际) 施教。高中学生具有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自信等特点, 希望尝试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新教材的设计更适合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但不要让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要追求合作探究形式与效果的统一。在备课时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 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 教师决不暗示,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要充分利用好“问题探讨”, 在探讨中处理“问题”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讨;解决好“思考与讨论”,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只有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 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 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例如我在《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中, 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红绿色盲检查图” (包括红绿色盲患者眼中的图形) 及与“色盲”有关的交通安全漫画, 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结合“问题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并讨论;再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判断出“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进而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写出并分析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并鼓励他们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探究性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并适时向生活中的医学知识拓展, 大屏幕上显示如下探究题: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 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 另一方表现型正常, 妻子怀孕后, 想知道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请回答: (1) 当妻子为患者时, 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 (2) 丈夫为患者, 胎儿是男性时, 需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通过探究, 学生不仅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巩固, 培养了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同时也了解了近亲婚配的危害和生活中的医学知识。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优化阅读教学内容必须对语文教材进行切合实际的加工改造,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因此,对语文教材的加工同其他学科有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摆脱教材处理过程中的习惯性思维,在加工改造教材的过程中,探索教师、教材、学生多种矛盾运动、发展、联系的可能性,摆脱思维单一性和程式化,避免陷入某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框架。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那么,常用的处理策略有哪些呢?
一、具体的文章抽象地教,抽象的文章具体地教
我们都知道,说明文是非常具体的文章,因而在学生的眼里,它是无趣的,在教师的眼里,它也是乏味的。于是,说明文教学不外乎就是被动地“啃几块骨头”——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罢了。然而,回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二十多年前执教的《晋祠》一课的教学录像,我不禁感叹,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关照于老师的这堂课,它依然熠熠生辉。
在于老师的眼里,《晋祠》一如晋祠,它不光是具体可感的,更主要是立体的、多维的、艺术的。这种抽象的感受来自于于老师对文本的建构,来自于巧妙地化具体为抽象,把课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具体地来说,于老师是给了学生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让学生口述祖国的名胜古迹,实现了民族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无缝焊接”;第二个台阶是把《中国名胜词典》中关于“晋祠”的条目与课文内容相对照,比较异同;第三个台阶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讨论课文的艺术渲染,让学生领略到说明文独特构思的艺术之美。通过三个台阶,化具体为抽象,在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又带给他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当然,对于某些抽象的文章,则应具体地教。所谓抽象的文章,是指内容较深,学生难于理解的文章,如《幽径悲剧》。《幽径悲剧》是北大老教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文中用饱含深情的彩笔描绘了幽径四季之美、幽径中古藤萝之美,而后又用令人心酸、心痛的笔触抨击了“愚氓灭美”的丑恶现实。在抒发自己矢志维护真、善、美决心的同时,也警示人们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因此,在本文的阅读教学中,应设置这样一些教学环节:①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所经历的和看到的社会丑陋现象;②联系历史,老师讲述中国历史王朝更替中统治者的杀戮;③让学生讨论“才”与“德”的关系。这样再联系课文,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在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历史上存在的这些丑陋现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了季老那颗悲天悯人之心。
二、深文浅教,深入浅出;浅文深教,由浅入深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文质兼美,但其内容对某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显得深了。要教好这些课文,不妨采用“深文浅教”的方法。
比如《蔚蓝的王国》一课的教学,上课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品读来进行赏析。先听读,在听读的时候,主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听完后,结合文章用“这是一个 的大海。”的句式来说话。
2.在听的时候,注意把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画出来。
学生读毕,开始思考上面两个问题。回答时,让学生把书本合起来,凭记忆说说第一个问题。当然,这个环节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语言文字能够吸引我?也就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结合具体段落来思考。
最后,让学生再依样画葫芦,参照上述方法去找寻自己认为的美点加以赏析,从而品味屠格涅夫这位语言大师的神来之笔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这就是“深文浅教”的体现。
相反,对一些内容相对浅显的课文,如《七颗钻石》,则可“浅文深教”。余映潮老师在他的《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一书中把此文作为开篇课例,从总体上看,他就是循着“浅文深教”这条思路,但仔细推敲,似乎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深教”:
一是从童话特点入手集中而具体的进行“深教”。可围绕童话的“完整的情节、充分的想象、多样的手法、鲜明的主题”来展开。二是抓住文中不可忽视的“水”。水从无到有,这是爱心的涌现。三是对文本来一点质疑。比如:“小姑娘”为什么不再三要求母亲喝,而是自己准备喝,这不合乎“小姑娘”的品性,须知,“小姑娘”是为母亲去找水的。
总之,深文浅教,教得深入浅出,浅文深教,由浅入深,这是教学的高境界,值得我们去追求。
三、长文短教,紧拉慢唱;短文长教,拓展视野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篇幅较长的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叙述、回忆,有时还有插叙的内容穿插起来写,课文涉及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和文学常识十分丰富,如果都要教,势必蜻蜓点水,还不可避免地要拉长教时。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这类长文时采用“长文短教”。比如《社戏》,就是一篇长课文,可抓住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联系点,把它教“短”。当然,除了抓住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联系点长文短教外,长文短教还可采用的方法有:抓住课文的重点段直奔中心,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抓住课文与单元要求上的共同点,落实重点项目的训练;抓住课后综合练习题,理解文章思路,讲解品评重点词句。
无论是抓住教材各部分内容的联系点,还是抓住课后练习题理清思路等,长文短教的根本是要抓住课文的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拉长教时,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相反,对于一些精致的、内涵丰富、值得深挖的篇幅短小的课文,不妨采用“短文长教”。比如《陋室铭》,这是一篇短小而又精致的散文,读之令人心静神怡,清新无比。执教时可运用联想、补白、对照等方法,紧紧抓住文中有关描写陋室环境和作者生活的句子,调动学生已有文学知识的积累来解读课文。
总之,教无定法,无论“长文短教”,还是“短文长教”,要视具体文章而定,要能体现阅读教学内容的最大优化,而这,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郑桂华,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悦群,朱旭东.阅读教学的优化研究与阅读心理机制的介入[J].中学语文教学,1999(11).
文言文内容的教学反思 篇9
内容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它不仅影响着得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同学们对文本阅读的准确与深入程度。江苏卷对此点的考查,越来越重视,近两年高考都是采用“选择题+简答题”双重组合的形式命题的。同学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导向作用,扎实深入地进行文言文阅读尤其是对文本句意、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不论做哪一类题,首先要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有个整体了解和认识,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词句、文章的主旨观点、作者的立场态度等等。
对于人物传记,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语言、事迹和性格,故事的来龙去脉;对于游记,则要注意游览的顺序和时间,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等。
另外,在阅读时不能贪快,不能急于下手而跳读、漏读。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应付隐秘而细小的错误点。
1.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2.仔细比对,反复推敲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10
1、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感受在盘子上作画的特性,体验设计、绘制有装饰图案的盘子带来的成功喜悦。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绘制有装饰性的盘子,提高对生活物品的审美能力,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在盘子上作画的特性,体验盘子装饰带来的乐趣。
难点:装饰内容与装饰形式的创新。
教学过程:
1、感受盘子的美。
(1)展示课前收集的盘子,在同学之间交流。
(2)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盘子。(木盘、竹盘、玻璃盘、陶盘、瓷盘、搪瓷盘、塑料盘等)
(3)欣赏各种形状的盘子。(几何形、仿生形等)
(4)欣赏各种装饰图案的盘子。(古代的盘子、现代的盘子、外国盘子等)
(5)讨论:盘子的作用。(装饰性、实用性)
2、探讨盘子的装饰方法。
(1)质疑:人们是怎样装饰盘子的。
(2)讨论:盘子的装饰方法。
(3)欣赏:在工厂、作坊里的盘子装饰过程。(多媒体)
(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给学生一最大的信息量)。
3、研究用水粉装饰盘子的方法。
(1)尝试用水粉在盘子上装饰。
(2)讨论:在盘子上作画与在纸上有什么不同?
(3)小结:在盘子上作画的特性。(4)欣赏各种盘子装饰作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和抽象的点、线、面及其组合等方面思考。
4、学生创作:
(1)要求:内容的新颖性。
(2)激励:将举办柏卖会,比比谁设计、绘画的盘子艺术价值高。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体会创作的喜悦。
(1)作品展示。
(2)组织拍卖会。
(3)教师肯定表扬。
6、延伸。
(1)你打算用这个盘子干什么?
(2)教师建议:
A.给作品刷上透明漆,使她增加保存的时间,作为一件装饰品。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 篇11
1.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的勇士。责任感和道德心才会促使反思,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讲究奉献精神,对数学教学精益求精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较高,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会因循守旧,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渴望成功,这种实现自我的需求会成为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动力。他们清醒地知道教师的素质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与继续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充实主观,从而能对数学教学这一复杂的客观背景应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从而成长为自觉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
2.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个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掌握反思的方法
(1)教学反思的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 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
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①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
②观摩与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在工作中,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而且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更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可以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 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常常提出许多棘手的问题,或新教材中存在的疑惑,大家随意漫谈,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类漫谈,探讨中得以解决。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③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拓宽反思渠道
现代教学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及内容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的思维规律。实施学生反馈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反思策略。为此,在这新学期开始,我就先在学生中作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数学课的希望,给学生开设课前两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客体,对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己的实际需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出发,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学进度、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及效果作出评价。通过学生的眼睛,教师就可能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需要。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要求和规律,又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层面自我认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学生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期中、期末考试以后,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反思的宝贵资源。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内容及策略 篇12
因此, 结合课题的研究, 笔者将初中历史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归类整理, 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一些简单的策略, 以期抛砖引玉并求教于同行方家。
一、制作实物还原历史探究真相
仿制历史实物, 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历史, 是历史生活化教学的一个方法。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时, 我让同学们看课本中的图片, 结合文字介绍, 查找相关资料, 分小组建设一个简单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还原河姆渡人的生活环境, 以此让学生来全面探究原始人的农耕生活。
同学们分小组制作出来后, 我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我们选择的制作材料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吗?房屋的样式正确吗?猜想一下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周围有哪些生活设施?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 你会在房屋周边种植什么?养殖什么?你家谁当家?谁主内谁主外?有子女了会分家吗, 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 引发了学生的争论, 小组之间相互观察对方制作的“产品”, 指出不足, 同时合作探究。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同学们了解原始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将课本知识串联起来, 比单纯的讲授要好。
再如第13 课 (七下) 《灿烂的宋元文化》中的活字印刷制作, 我让同学们每人分别制作几个不同的字, 同学们制作出来后, 出现了许多问题, 有的字残破不全, 有的字使用几次就会坏掉, 这引发出对活字材料的探究;通过模拟印刷一篇短文, 同学们又发现, 这许多字怎样排列才能方便拿取, 有同学提出按拼音顺序排, 立即有同学提出:那时有拼音字母表吗?从而又引发出对汉字拼音的产生发展, 这也许是这一生活化教学中最好的“副产品”———引发了学生辐射状的探究兴趣。
亲自动手, 制作实物, 还原历史, 感受历史, 探索历史, 是生活化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联系实际对比古今借鉴运用
历史中有许多知识与当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通过对比当前的生活, 来让学生在比较中, 体会历史。
比如第4 课 (七下) 《科举制的创立》在讲授时, 在课堂上我们还原考场, 模拟当时考试的场景, 探究科举制的考试形式、内容、程序, 体会科举制的利弊等, 并与当今的考试相对应, 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 理解人才选拔制度, 懂得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从而理解考试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和应对考试。
再比如讲解有关我国古代文化内容时, 让学生比较古今的诗歌、乐器、文字、文章等等, 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不间断的传承和不同时代的不同特色。并通过资料搜集来展示我国无人重视即将濒临传承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展示出一些传统文化的新生, 比如唐卡、苏绣等, 从而让学生明白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还有我国的几次土地改革, 让学生联系实际, 利用假期, 走访老农民, 深入农村生活, 了解“三农”问题, 从而让学生明白我国土地改革的重要性和当前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政策措施的必要性, 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 将枯燥的历史文字变成鲜活的生活访问和体验。
总之, 生活化历史教学需要课堂内外的联系, 需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生活即教育”, 它是活生生的历史教学方法。
三、寻找遗迹搜寻资料边游边学
每个假期都是进行历史探究, 寻找历史遗迹的好时间段。作为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 让学生在旅游中探究历史。这一想法在笔者的《边走边看边想边写———生活即历史》一文中有着较为详细的叙述, 这里不再赘述。
在此, 只将初中历史课本中可以让学生亲身搜寻的部分内容简单地罗列出来, 以供参考。比如第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可以让学生在游览中搜集各地不同的图片和资料, 比较哪些地方的青铜器多、好, 从而去探究青铜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再如都江堰, 在四川保留至今, 让学生去实地看一看分水鱼嘴、宝瓶口, 亲身感受江水的浩荡激烈, 亲眼看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增强自豪感的同时, 切实了解其设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还有半坡人的遗迹, 兵马俑等可以去西安看看;“六朝古都”南京、北京故宫等等这些旅游胜地, 在导游的讲解中蕴含着动人的传说、传奇的故事, 通过布置学生去探究,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阅历, 另一方面也为生活化历史教学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当然, 教师更要走走看看, 不能闭门造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个道理。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反思08-24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片段及反思10-14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0-28
中班体育教案《好玩的纸球》及教学反思08-29
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09-03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8-20
大班体育教案《小飞行员》及教学反思07-15
大班体育教案《转身网接球》及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