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市场经济(精选12篇)
水利市场经济 篇1
摘要:随着水利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以加强水利经济为推手来提升水资源的管理应得到广泛重视。
关键词:水利经济,水资源,探索与实践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都江堰、郑国渠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古往今来人们在不停地探索和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一种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种经济形态就是水利经济。
所谓水利经济,是指人类根据水资源条件在不同的区域所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经济系统。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理解,试对水利经济的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水利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利是一切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建国以来,我国的水利事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但我们还应当看到,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依然是我们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瓶颈,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全面发展水利经济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二、水利经济的特点
1、系统性
水利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系统,涉及到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与市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同时还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等。
2、稀缺性
根据相关资料报告,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5330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水资源量为476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8.8%;南方水资源总量2056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1.2%。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6918立方米/人,中国为2220立方米/人,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别较大,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难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量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将长期存在。
3、竞争性
水的问题,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水利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效、有序的竞争必不可少。这里其实是水与经济的关系。而经济发展,其承载力要有一个度。这种度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综合系统。一个流域应该有一个综合承载力。如果你超过了这个承载力,就会自然的产生竞争,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在开发、保护、竞争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4、其它特性
水资源说到底它是政治问题,政府在水利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水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水利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水利设施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视,这给现代水利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水利经济的组成
1、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是指其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要素所体现的特征。自然水经过加工处理以后能成为生活消费用的饮用水、工业用水等等。这些都是水资源自然资源属性的具体表现,它能够为人类产生经济价值提供效益。从这方面发展的水利经济体系主要包括水利工程、自来水供应、农田灌溉及节水工程等,其中节水技术是现代水利经济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
2、从水资源的资产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的资产属性是指仅仅通过水的所有权的运用便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所体现的特征。作为自然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其第一大经济特性就是稀缺性,其稀缺性同时包含着物质稀缺性和经济稀缺性两个方面,当一社会机构取得一定的水域所有权后,那就视为生产工具,能为所有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方面主要包括水电工程、水产养殖、水运、水权价值评估与交易等。
3、从水的环境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在作为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要处理分解、净化还原、转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和其它有害影响等,这就需要使用者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进行保值和增值,由此产生出来的经济产业包括污水收集与处理、水环境监测与评估、水生态保护、水体净化与恢复技术等。
4、从水的生态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
水资源还具备与人类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或无关的生态功能。这部分功能表现为:水资源不仅是生命的构成要素,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生命系统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的必备要素。所有的自然生命都包含水,都需要水来维持。从水的生态资源属性发展的水利经济主要包括绿化建设、植被与恢复、湿地保持、地下水保护等。这些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水利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
四、现阶段如何正确发展水利经济
水利经济主要是围绕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和资产属性而建立的经济模式,现阶段水利经济则是围绕水资源的属性体系建立起来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经济系统。要把和水相关的因素,整合成一个系统,不是靠一个个分散的部门能够管理好的,而是要更好的发展水务一体化体系建设;强调资源整合和政府及市场调节作用。
1、政府的作用
水资源属国家和集体所有,水务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实行水资源的使用权与市场化的原则,政府保留水资源用于生态保护的权利,行使生态保护的一切职能;制订水资源产权相关法律和规划,确定不同水域的功能;制订一般水产品和服务产业的市场动作规则。
2、市场的作用
市场在发展水利经济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有:按相关法律和规划配置水资源的使用权,由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决定水资源的供应数量和价格,市场的作用重要是调节,调节的手段是税收,主要有水资源费、排污收费等,它是一种广泛的调节手段,起到优化水环境保护,使得企业无法通过增加污染排放获得额外收益,从而达到节约减排目的,实现社会、企业、个人的和谐统一。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产业的不断投入,水利经济作为各级基层的一个重要经济体系,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实体,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只是通过对水资源系统的特性和组成进行了初浅的分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水权及水市场理论将得到更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是必对水利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水利市场经济 篇2
欠发达地区水利经济发展的途径--关于响水县水利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明确指出要把以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作为水利部门如何发挥这一政策优势,加快发展水利基础产业,确立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振兴水利经济,增强服务实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创建水利基础产业,无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都迫切要求大力发展水利经济.笔者结合江苏省响水县水利实际,就欠发达地区水利经济的.发展谈一些看法.
作 者:单以东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水利局 刊 名:治淮 英文刊名:HARNESSING THE HUAIHE RIVER 年,卷(期): “”(3) 分类号:F1 关键词:水利经济规划发展路径探讨 篇3
关键词:水利;发展;经济
一、水利经济发展概述
水利经济是指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为要素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统称,水利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利经济的发展。我国建国以后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利经济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水利行业逐渐的形成了以水利建设的勘测、施工、运行管理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水利企业无论在人员、规模及技术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企业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但如何使水利经济的发展能够更迅速,水利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水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水利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以一种生态要素的形式出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但当水以一种经济资源存在时,其在经营活动中就是一种生产要素,能够增值且有经济效益。以水为原料的生产包括:水产养殖、水路运输、水能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水的自然属性和公益性作用,而忽视了水的經济属性,这使得水利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很多机会,影响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可以说水利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水利经济与实行水务管理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我们既要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水资源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只有协调好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及科学利用。
3.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与交通、通讯、电力等行业相比,水利同样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而在发展中却明显落后。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要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水利行业要根据水资源的双重属性创新水利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的力量,加大水利投入的规模,加强安全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支撑及保障。
三、关于发展水利经济的主要措施
1.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对于水利建设资金的凑集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办法,要挖掘民间资本,推荐民营水利建设。对投资大、收入高的项目可成立股份公司,在行业内部或是面向社会凑集资金,水利企业的内部员工可以参与投资入股,共同开发水利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建设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设计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水利建设部门必须对相关审批严格控制,对水利公共事业的安全性负责。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来满足城市水务建设的需要,将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引入来做大做好水利项目。目前我国很多的公司已经和水利部门合作参与到水利市场中来,共同来发展水利经济,并在水务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样水利部门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参与企业也实现了经济效益,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
2.法制经济、依法收费
水利建设必须形成一种法制经济,目前中央及地方也出台了很多保障水利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水利建设实现法制经济还是存在着法规不完善、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水利行业要坚持实行依法收费,将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真正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要杜绝企业内部资源浪费的现象,做好水土资源保持工作。
3.实行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区域分割治理方式容易造成地区利益争夺,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力,会出现一个地方水资源充沛浪费严重,而另一个地方水资源又极度紧张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城市供水由水利管理部门统一分配、农村用水要由水利行政部门管理、发动地方群众参与当地的水利建设兴休等问题。
4.重视人才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技术及经验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中培养了很多懂水利建设的人员,但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人才却较少。所以水利行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培育,企业内部要重视人才,建立起人才培育的体系。另外,企业也要敢于在市场中引入高端人才,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5.提高科技含量
相对于欧美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水利科技的发展程度、水利科技的含量都较低,水利行业内部员工的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也都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我国水利经济向世界一流水平前进。我国水利行业应该改变原来那种仅仅依靠经验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思维方式,变成依靠高科技、劳动技术、经验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水利建设科技化发展。加快水利企业技术改造,鼓励水利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经营状态。
参考文献:
[1]王作军:依靠科技发展水利经济[J].吉林水利.
水利市场经济 篇4
今天, 我们在这里召开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总结第七届理事会工作, 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 这是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同志高度重视水经会工作, 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多年来, 水利经济研究会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 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希望以换届为新的起点, 取得新的成效和进展。”借此机会, 我谨代表水利部和陈雷部长, 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广大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第七届水经会取得的成绩
开展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可以为提高水利工程效益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方法, 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为水利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978年, 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倡导, 经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等部领导批示, 决定成立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1980年11月3日, 在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水经会正式宣告成立。30多年来, 在历届部领导的关怀下, 在张季农、綦连安等老领导的具体领导下, 在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 水经会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针对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大力开展水利经济研究等相关工作, 取得了可喜成绩, 得到部领导的肯定, 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是课题研究成果丰硕。20世纪80年代, 研究提出了“商品水”概念, 围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后评价以及水价和水利投融资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参与完成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获得水利部1995年度科技项目三等奖;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编著出版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对开展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开展的区域供水系统水价政策、水资源费征收对水价因素影响分析与评估等专题研究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一些成果已被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二是调研与培训成效显著。围绕水利多种经营、水务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为相关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基础性支撑。配合部有关司局就水价改革及收费情况进行调研, 为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实施意见”提供了依据;参与关于根治太湖水污染的调研、黄委实施调水调沙的调研, 起草的调研报告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近年来, 举办或承办了水利经济、行政许可、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等主题培训班, 促进了水利经济政策法规知识的普及。
三是学术交流与研讨广泛深入。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 为广大水利工作者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水利多种经营、水价、水权与水市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等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 与会者累计达上千人, 提交学术论文数百篇, 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为水利经济领域信息、思想、观点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促进了水利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四是地方和流域水利经济研究活动有声有色。各地水利经济研究会 (或专业委员会) , 围绕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 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及专项课题研究。如河北省水利经济研究会组织了对水价问题的研究, 为合理核定水价, 推动全省水价改革提供了依据;珠江水利经济研究会对珠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工程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积极组织或参加了东亚洪水、国际小水电等学术研讨会。
五是学术期刊水平不断提高。会刊《水利经济》是以技术性为主、兼有学术性和管理性的科技期刊, 是全国唯一的水利经济专业期刊, 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主要刊载水利经济理论、水权与水市场、水利工程社会评价、工程经济、水利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论文。1998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后, 刊物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已成为全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简报》不定期出版, 已累计出版70多期, 及时反映了水利经济研究动态, 起到了沟通情况、传播信息、交流经验的作用。
二、准确把握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发展的方向
2011年1月, 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 从战略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等方面, 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中央首次就水利工作出台的综合性文件,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水经会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1号文件, 结合自身特点, 找准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切入点, 调整工作思路, 拓展业务范围, 深化水利经济研究, 更好地服务于水利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强水利与国民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央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 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这是对水与水利重要性的深刻诠释。从“农业的命脉”到“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再到“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水利地位逐步提高, 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更为凸显。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首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 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迫切要求深入研究水利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围绕加快发展民生水利有关问题开展研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 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在防灾减灾中突出民生, 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 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要在水利管理中突出民生, 把维护群众的基本需求与合法权益放在水利管理中的突出位置;要在水利改革中突出民生, 把水利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让水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水经会应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水利、防洪保安、供水保障、生态建设等民生水利问题作为开展水利经济研究与专项调研的工作重点, 及时反映群众需求, 促进人水和谐。
三是围绕实化细化水利投入政策开展研究。为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力争实现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导向明确、操作性强的水利投入政策措施, 包括: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基金延长到2020年;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等。这些政策措施是从根本上改变水利投入规模不足、波动性较大、基础不牢的关键举措。为确保这些政策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需要逐一对其细化和实化, 水经会应在己有工作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各级财政水利投入增加渠道、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办法、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完善、水利融资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四是围绕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展研究。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这标志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国家的重大战略,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明确“三条红线”, 严格责任考核。维系水的自然循环和水资源承载能力, 需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在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 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需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和维系水体自净能力, 需要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落实三条红线, 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 让水资源要素在我国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重要的约束性、控制性、先导性指标, 真正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要配套实施一系列措施, 研究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 制定出台一系列标准。水经会要积极开展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主要指标监测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围绕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开展研究。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顺、改革滞后仍然是水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障碍。良性运行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尚未有效建立, 合理的水价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艰巨。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 兼顾效率与公平, 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措施既为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为进一步深化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破解水利改革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水经会应致力于破解水利发展的深层次制约, 增强水利事业的生机活力, 围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资源费、城市供水价格、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污水处理、再生水价格和农业水价等主题, 开展专题研究与实地调研, 认真分析各地实际情况, 形成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调研报告, 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及水价政策出台奠定基础。
三、努力开创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新目标、新任务, 水经会要紧紧把握, 明确定位, 创新思路, 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全面提升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 努力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明确定位, 创新思路
一是定位要准确。作为部直属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水经会要针对水利改革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积极组织开展专题研究与调研;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功能, 组织开展全国或区域性专题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架起部与会员、社会之间的沟通桥梁, 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通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与协调作用, 整合各种学术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影响力, 营造良好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社会氛围, 调动广大会员参与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思路要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以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深入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提出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 与时俱进, 勇于探索。要开阔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视野, 拓展工作范围, 力求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维护好、服务好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统筹安排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的各项内容, 抓住重点、触及热点、突破难点、培育亮点, 以点带面, 推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全面发展。
三是关系要清晰。在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中, 水经会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要处理好与指导司局、挂靠单位、会员及其他社团之间的关系, 积极配合部有关司局的工作, 充分借助挂靠单位的研究力量, 竭诚为会员做好服务, 加强与其他社团的交流。要处理好经济研究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 以服务社会、服务水利改革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不断提升水利经济研究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处理好近期工作安排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以中央1号文件为新起点, 以支撑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目标, 在做好换届工作、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 抓紧制订水经会发展规划, 有效整合资源, 拓宽业务领域, 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 着眼全局, 突出重点
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水经会要深刻认识水利经济研究与水利改革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找准位置, 把握好发展方向, 利用好发展机遇。既要立足当前抓落实, 又要着眼全局谋长远;既要全程参与, 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大局, 又要根据实际情况, 突出水利经济研究工作重点。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致力构建多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机制, 努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要紧紧围绕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 组织水利经济学术论坛, 广泛邀请有关领导、行业内外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结合区域水利工作特点, 组织召开区域性专题讨论会;探索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借鉴吸收国外新理念。
二是深化课题研究。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要切实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中心, 着眼于水利经济研究理论的运用, 着眼于对水利改革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 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亟待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计提使用土地出让收益、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重大水利经济政策问题开展研究, 努力拿出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的研究成果。
三是积极开展调研。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解题之方, 也是水经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水利经济研究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光凭经验办事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要整合好会员资源, 尽快建立起水经会牵头协调、广大会员参加的调研机制。围绕水利中心工作, 结合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积极开展重大水利经济政策与专题调研, 统一组织、统一行动, 集中优势力量, 深入调查, 破解难题。
四是搞好宣贯培训。在宣贯培训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从广大会员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 从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理解人的角度来谋划和开展各项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以会刊《水利经济》为窗口, 宣传行业内外优秀水利经济研究的学术思想, 宣传国家水利经济政策法规, 扩大会刊社会影响;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宣传活动, 做好水利经济研究优秀成果、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实施成效等展览工作;为广大会员举办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学习培训班, 提高水利经济研究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及法律素养。
(三) 提升能力, 优化服务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理事会、办事机构和会员队伍建设, 积极构建水利经济研究工作网络, 整合和发挥会员的学科和人才优势, 在联系、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 提高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外部研究力量, 努力打造核心层强势、紧密层稳定、松散层广博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队伍。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立足社团的服务属性, 转变服务观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发布水利经济政策法规信息和展示学术成果;积极组织会员对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探讨;为会员提供水利经济政策法规咨询等多种服务, 支持会员发展。
三是推进内部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长办公会议等议事规则和制度, 规范学会管理;探索人才选拔、培养新机制, 吸引一批信得过、有能力、想干事、愿奉献的人才参与社团工作;完善水利经济研究工作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四) 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作为部直属社团, 水经会的良性运转与发展壮大离不开部有关司局、挂靠单位及广大会员的支持和帮助。指导司局要切实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提高水经会服务能力;有关司局要积极创造条件, 使水经会承担更多的任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挂靠单位要尽可能地发挥研究与技术优势, 支持水经会深入开展水利经济研究与专题调研;广大会员要主动关心水经会的发展, 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大家群策群力, 创新思路谋发展, 继往开来绘新篇。
同志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做好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 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发展, 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勇拼搏, 扎实推进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研究工作, 为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水利经济先进单位汇报材料范文 篇5
把水资源管理不断引向新的高度
—呼兰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申报发展水利经济先进单位汇报材料
按照省水利厅、市水利局的部署,在呼兰县水利局的领导下,呼兰县的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经过全体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各涉水单位、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完成了1999的的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获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水法为依据,严格水资源费的征收与管理,为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资金
我县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起步较早,从1993年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来的7年间,共征收上缴水资源费500.7万元,其中1998年尽管受到特大洪水的影响,全县水资源费征收还是达到了75。96万元,是去年征收额的103%,1999年截止到11月末,全县已征收上缴水资源费85万,已创造了建办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全年征收水资源费可望突破90万元。为县城的水源建设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在水资源费的征收过程中,一是宣传政策,讲明水资源费征收的法律依据和作用,引导纳费企业主动交费;二是规范工作,严格执行征费工作廉洁制度,不给纳费单位减
逃费额的借口;三是交流感情,与纳费企业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促进其从主观上愿意或磨不开不交费;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征费员制定任务指标,兑现奖惩;五是依法征收,对拒不交费的企业申请法院强制征收。通过以上工作,绝大多数的纳费企业都能主动地配合工作,完成水资源费的交纳任务。但是也有个别企业,对依法交纳水资源费的意义作用认识不法,依据自身有一定的社会实力,拖欠抵抗,拒不交费。对于这种钉子企业,县水资办取得县水利局的授权,依法申请强制征收。在1998年就有新星亚麻纺织有限工司等5家企业被法院执行强制征收,强制执行的标额为10。7万元,维护了水资源费征收的严肃性。
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方法的探讨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评论方法;探讨研究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水利工程建设项日的经济评价指标也应该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建设。水利工程项日的财务性与经济性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必须经过科学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论证。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是水利工程建设项日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因此要予以足够重视。
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概述
水利工程建设项日经济评价的深度应该不断增加以此来满足其快速的发展,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理念,这让水利工程符合了時代发展的趋势,实现了质的飞跃。水利工程建设项日经济评价主要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水利工程建设项日经济评价的财务评价是指对财务指标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根据现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项目的合法性进行的评价。其次就是对水利项日的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的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指把水利项日放到国民经济的大层面上所进行的评价,主要考虑的是水利项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以及项日经济的合理性,对于水利项目的开展来讲,既需要保障项日工程的正常开展,也需要保障各方面工作有序、安全进行。
二、当前水利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与政策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缺乏相应的政策,企业的管理机制也不完善,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水利工程经济的发展。
2.水利产业档次较低、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化
水利产业经济发展规模有限,缺少长期的市场竞争力。水资源可利用程度也不高,配置资源不科学,开发力度不完整,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水资源的经营企业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局面,所经营的产品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体系。
3.水利工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对于水利工程来讲,也是具备负面影响的,这其中包括损坏生态环境,这些都是受客观因素的限制,虽然很多水利工程在进行建造之前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4.缺乏管理经营人才和缺少资金 一批水利工程项目急需开发,不但缺乏资金,而且也缺乏管理策略,所筹资的金额与发展需求不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和项日研发。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同时也缺少创新意识。水利系统工程虽然造就了大批的人才,但是经营管理人才有限,这也是导致水利经济效益较低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我国需要培养出大批的水利经营管理人才,真正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水资源价值的影响
1.水资源是影响供需的主要因素
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水资源的利用价值以及供水区供需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假如除了资源价值外其它各方面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并且当前市场发展体制比较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水资源的利用价值是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的供需问题。可以这样讲,当水资源比较缺乏时,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就较高,水资源越是处于短缺状态中,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就越高;当水资源的供需量较大时,水资源可用的价值就较低,这样就可以缓解一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过程中,需要重视水资源可利用的价值,最大程度将水资源的价值充分运用。根据这样的状况可以给予我们很大启示:在评价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过程中,在预测供水区资源供需状况过程中,需要将水资源的本身利用价值进行充分考虑,反之,所体现出的供需矛盾的定性是不科学的,在这样情况下,所总结出供需矛盾体系也是不能运用的。
2.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中水资源价值的影响
对于治理污水的效益通常体现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利一会效益等三个方面上,为了能够进一步表现出水资源利用价值的重要性,着重讨论在经济效益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本身价值的具体变动状况。在治理污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自身效益通常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也就是污水在治理之后,因为水质变好而升值以及水资源损失的减少。从资产方面研究来讲,水资源是自然财富,水资源的污染也就是表示着会损失水资源财富。对于水资源财富的损失通常是指水资源受到环境污染或者人为污染,最终导致水质量下降,如果水质量下降,那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资源的价值。事实表明,如果不及时对污水进行处理,那么一些清洁的水资源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进一步损失水资源财富。因此,水资源财富损失主要指由于没有对污水进行及时的处理,致使清洁的水资源也受到污染而所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当代,在我国水利工程经济评价过程中,并未将一些水资源的自然资源价值的包括在其中,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现实实际生活中,在讨论工程可行性过程中,尤其是大型的水利工程,需要设计全方面的方案,能够为开展正确的决策提供出科学依据。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发展是关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座合格的水利工程既是老百姓的福利,帮助农业创收、减少水患、保障了人民的财产安全,同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慧.水利工程经济中的敏感性分析[J]陕西水利,2007(05)
水利经济的发展与思考 篇7
一、水利经济的主要问题
想发展或者改革, 必须要从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出发。水利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概念, 所以说我们不能只通过水或者利来考虑, 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视角, 从而让我们知道改革的重点在哪里。
(一) 增加投入问题
所谓经济, 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水利行业经济循环要达到良性循环, 必须在政策投入、科技投入的同时, 增加资金的投入。这包括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 社会集资, 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资金的投入。增加投入, 加强管理, 发挥资金的效益, 才能达到经济的良性循环。为什么需要增加投入, 尤其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呢?这是由于农业和水利的特殊状况决定的。当然, 增加投入必然意味着高产出, 而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可以为水利经济提供更好的保障, 这也可以有效的节约水利经济以及工程中的成本, 也是水利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 水利工程供水的水价和综合利用问题
水利经济要做到良性循环, 必须尊重价值规律, 必须真正做到水的综合利用, 为国民经济整体服务, 改变过去单纯为农业服务的做法, 从而更加有效的为人民提供便利。在为人民提供便利的同时, 适当提高水价是可行的, 因工业产品价格高于其价值, 工业供水水价也应高于其价值, 但提高的数额和过程都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度上, 否则容易滋生居民的不满就显得得不偿失了。在农业供水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和工业供水价格高于其价值的部分相平衡或后者多于前者时, 水利工程即可以处于自我维持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三) 水利参与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水利经济要做到良性循环, 必须进行改革, 大力提倡综合经营, 参与地区经济发展。在建设水利工程时, 应尽一切可能为水电站等某些工业项目的开发创造条件, 发展工商业方面的实体, 改善经营管理, 增加资金的收入。水利工程多在边远山区, 远离城市, 生产与生活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水利建设必须考虑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逐步把水利工程所在地建设成为中小型城市或乡镇, 改变边远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四) 工程管理的财务分析和收支平衡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中, 不仅要做好国民经济评价, 还要做好财务评价。在财务分析中, 要研究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良性循环问题, 使工程管理单位这个非营利性企业能够做到财务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防洪工程当前难以向受益单位收取防洪费用, 但工程需要设立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进行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修, 它是社会经济大循环模式中的一环。在工程规划设计中, 应充分考虑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收支平衡, 由工程主管单位负责解决其工作条件, 维持经济良性循环。
二、水利经济应抓好的关系内容
上文已经提到, 水利经济不是水与利的问题, 而是一个全面的问题。所以说虽然我们研究的看似是一个经济问题, 其实经济也是受全方位影响的, 可能其中一环出了问题, 就会影响全局的利益。所以我们在水利经济的发展中, 更要依托行业优势为基础动力, 培养具备高科技知识的水利人才, 调整固有结构, 顺因民意以及市场, 这其中我们主要要注意四点相对关系。
(一) 正确处理宏观认识与具体落实的关系
在宏观认识上要正确把握水利经济的内涵, 在微观上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对水利经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水利经济不同于水利多种经营, 而是涉及水利系统各部门的全方位的经济工作。水利系统所从事的注重投入产出, 讲求经济效益的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叫做水利经济。这样水利经济的内涵就非常明确, 其主体是水利系统所有的单位和个人;其经营策略是以市场为导向, 注重投入产出, 讲求经济效益其业务范围不但包括经营活动, 还包括管理、生产活动。
(二) 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发挥行业优势的关系
从长远发展战略上, 要以市场经济规律指导我们的水利经济工作, 树立全方位、多行业、全社会的发展思路, 细化到水利经济当中, 我们需要的是从水资源来考虑, 首先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 所以我们还需要壹个细致的规划去帮助水利经济的改革, 争取走上一条万无一失的道路。从目前发展战术上, 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立足于发挥行业优势, 捷足先登, 突出工作重点, 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 正确处理执行法律、法规、政策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首先, 要用足用活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资源管理、价格收费是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我们的权利, 也是搞好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要用足用活。其次, 要争取尽可能多地出台一些合理的收费政策, 争取多方面的投人。还要尽可能多地出台一些政策允许、群众易于接受的政策性投人措施和社会办水利的投资办法, 如城市防洪费的筹集等。
(四) 正确处理快速发展与提高效益的关系
水利经济作为经济体的一部分, 也必然存在着发展速度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当然, 一个稳定的工作效率是解决矛盾的基础问题。我们现今的水利经济环境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但切忌的一点就是追求速度而不求方法, 这样很容易事倍功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我国的水利经济虽然一直发展迅速, 但是不管在经济原因还是非经济原因上, 水利经济的发展仍有很大潜力。但水利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建立在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与效率上的, 而其全面性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这就使我们需要在多方面几把手全部抓起, 毕竟水是生命之源, 水利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 找到水利发展的制约性, 就是找到了水利经济发展的方向, 在这方面,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国的水利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水利事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其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高效率。水是生命之源, 所以可以说水利是国家兴衰之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水利产业被推向市场, 水利经济应运而生, 发展水利经济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水利,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王章.发展水利经济应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j]中国水利, 1998年, 第七期
关于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 篇8
一、水利经济概述
对于经济来说, 其泛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总称, 例如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电力经济和水利经济等, 其中水利经济主要指的是在水资源的勘探、保护、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以及在水旱灾害的防治过程中各种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2]。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 水利经济主要以数量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基础产业发展两方面组成, 涉及到了水利设计、水利勘测、水利资源等各方面。
发展水利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主要表现有:首先, 党的十八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任务是发展国民经济, 这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快速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可见发展水利经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主要举措;其次,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了不断提高国内水利行业各方面投入, 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而发展水利经济则有效的为水利工程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建立了重要途径;第三, 水利工程兼具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问题, 基于此发展水利经济, 充分的发挥出水利工程自身优势, 不断壮大水利工程实力, 进而促进水利行业能力的提升。
二、水利经济科学发展趋势及重点分析
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随着近些年水资源消耗严重和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水资源严重紧缺,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障碍。基于此, 水利经济科学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更加综合发展的新阶段[3]。
(一) 水利经济科学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 强化环境与生态的保护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
(二) 不断探索出水利经济科学中的宏观问题, 为研究水的迁移和演变规律寻求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起水利河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生态系统, 探索出该系统受人类活动或自然力等作用下的演替, 进而分析出水利资源的再生性机理。
(三) 针对于水利经济科学相关的各学科, 强化各学科间的融合、渗透以及交叉, 并提出新学科的建设, 以全面完整的反映出水利经济科学的特征。
(四) 重视水利资源与社会、自然、生态以及经济间的关系, 针对水利科技存在的重大问题, 尤其是与流域有关的问题, 通过创新水利科技技术并配套相应的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等给予相应的解决。
(五) 根据水利经济科学涉及的各个领域, 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进而使得水利经济科学发展更加健康、持续、稳定。
基于此, 我国加强了水利经济科学的研究, 现已在南水北调、三峡等重点工程建设与规划中实现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未来水利经济科学发展方面, 应逐步扩展至全国水电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流域规划编制等项目中, 通过不断提高能力创新, 以便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国内水利经济科学发展问题分析
较国外水利经济科学发展, 国内相关方面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少, 在重大科技和关键技术方面, 如水力学、水文与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河流泥沙等, 存在着一些需要立即得到解决的问题。尽管, 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为国内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效益, 但受各方面影响, 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有[4]:
(一) 由于国内当前多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开发过程中, 以依托形式为主, 忽略了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特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我国水利企业数量多且规模普遍较小, 同时受重复交叉施工等影响, 使得水利工程主营业务中出现了各企业间竞争市场混乱, 且导致水利经济结构不完善。
(三) 当前水利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多以原有事业单位为重要基础, 这使得水利企业法人在治理结构方面不够完善, 同时造成水利企业产权模糊以及企业出资人无法到位等问题。
(四) 长期以来, 水利企业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 水利经管部门在财政收入方面存在着入不敷出等问题, 这对于水利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严重不利影响。
四、促进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
针对国内水利经济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为促进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 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 具体有[5]:
(一) 在研究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方法以及继承与发展间的关系。充分结合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特点, 并根据我国水利经济发展战略需求, 确保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研究方向正确。
(二) 由于水利经济反映了市场经济和资源经济发展, 解放水利经济发展思想至关重要。一方面, 加强国际和各级相关部分对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视度, 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水利经济科学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 水利经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改善, 建设水利经济势在必行。
(三)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必须采取统筹兼顾和合理政策。其中, 不断完善水利管理各项机制, 以实现水利经济统筹兼顾的目标, 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 有意识地加强财务收入不同的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共同建设, 这样一方面, 依靠水利经济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 使财务收益分配合理化, 从而促进了水利经济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相关部门根据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 实施相应的政策, 并且给予各个部门不同的政策扶持, 以确保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 同时对各个部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然后确定不同的经济扶持政策。
(四) 不断强化水利经济前沿科学及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的研究, 同时加强先进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等, 并且对水利经济科学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 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技术培养和道德教育力度, 培养出来一支具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队伍,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性地引进一部分管理人才, 对其进行工程、旅游、会计、经济、外语以及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为水利经济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小结
总而言之, 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国内水利经济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加快水利科技的开发, 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以促进水利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国权, 黄丽燕, 关于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10 (总第253期) :115-116.
[2]杨正富, 强化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大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 (15) .
[3]李浒, 关于促进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市场, 2012, 49 (总第712期) :100-101.
[4]耿颖, 关于加快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科技向导, 2014, 21:26.
影响水利产业经济发展因素初探 篇9
长期以来, 水利行业在单纯的计划经济轨道上运行, 从建设到管理都违背商品经济规律, 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加之客观上的水资源匮乏, 水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 水利工程老化, 各种原因造成的灌溉农田增不抵减等因素, 使水利经济效益低下, 水利行业自我维持、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高, 水利产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现就影响水利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作初步探讨。
1水利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是影响水利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利企业经济改革, 就是通过转换水利企业经营机制, 把水利企业推向市场, 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通过改革水商品价格, 并利用这个水利经济杠杆, 充分发挥其对水利经济的导向作用, 建立起水利基础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良性运行的机制。但是, 长期以来, 由于主观认识的片面性, 对水利是基础产业的认识不深, 从而使得水利行业客观上缺乏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的条件, 主观缺少自我约束和自我繁荣的要求, 以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极大的影响了水利基础产业经济的发展。
2水价偏低, 造成水利行业经济运作维艰
水商品的特点和属性:产品通过交换后才是商品。自然界的水不是商品, 也不具备交换性, 因而不是商品。自然界的水通过供水工程开发、加工 (如蓄、引、提或水处理) , 供给受益地区、群体后, 天然水就变成了“水商品”。水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水商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即受地理、地质、水资源、区域生产和社会活动范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而具有区域性、时限性和自然垄断性。
水费收入是供水工程正常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 是维系水利基础设施再生产能力的生产性资金, 也是国家进行水利投入的资金正常回收渠道。水费收入直接影响着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水价既是水商品的价值体现, 又是水费计收的基础。水价高低或是否到位, 关系供水工程的命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水商品应符合商品价值规律和一般商品价格管理的规定。制定合理的水价, 可以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促进节约用水, 改变长期以来用“大锅水”的局面, 改善水利经济, 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3水源危机, 严重限制了水利产业的经济发展
3.1水源不足, 是影响水产品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目前, 我国的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 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8位, 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加之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实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统计数字还低得多。
3.2水污染不仅是制约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还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水污染遍及江河、湖泊和水库。河道、灌排渠道成了污水排放的通道, 水质严重污染, 可用水量不断减少。近年我国的废水排放量虽有所控制, 但每天仍在一亿吨以上。并且排放的污染物质、重金属砷、氰化物和挥发酚等, 逐年有所增加, 水污染负荷越发加重。越是工业发达的城市, 其附近水域的污染尤为突出。水污染不仅加剧了供水矛盾, 严重影响了水利经济的发展, 最近有关专家发出警告:水污染将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3水土流失降低了防洪抗旱能力, 加剧了水早灾情和风沙危害。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土流失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60%。大面积的开垦陡坡、乱砍滥伐森林, 加上有些工矿、铁路企业随意破坏地貌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 灌溉面积减少, 河流单沙增大, 河道淤积, 降低了防洪抗旱能力, 加剧了水旱灾害和风沙危害。同时, 挟带大量河沙的水用于农业灌溉, 造成农田沙土化, 降低灌溉质量。
因水源不足、水土流失、水污染等情况严重, 增大了水管部门的运作难度。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水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产品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4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 变不利因素为动力, 促进水利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针对影响水利产业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我们必须:
4.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及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水利为社会, 社会办水利, 对于防洪、除涝、水土保持等社会公益型项目, 应以国家投资为主, 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投入。供水、水电等生产经营型项目, 应进入市场, 按经济规律办事。
4.2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首先明确水利资产产权关系, 落实兼管和经营责任。针对水利产业分为公益型、有偿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 研究制定出不同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对社会公益型工程由国家给予政策性补贴, 同时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或防洪保安费, 逐步提高自身维护水平;对有偿服务型工程, 除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贴外, 要按成本计收水费、服务费等, 逐步达到自我改造水平;对经营型工程, 通过经营达到自我发展水平。
4.3改革水价, 建立合理的水价格和收费体系。要理顺水利行业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与其它商品的比价关系。农业水价应保本微利, 城市和工业用水水价在成本的基础上要取得合理的利润, 达到社会平均资金利润水平。水力发电价格应随发电成本及物价变动及时调整,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力发电价格调整机制。
4.4建立完善的水利法制体系, 要在完善水行政管理法规的同时, 加强水利经济立法, 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4.5建立高效优质的水利服务体系。水利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深化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质量, 把服务和经营有机的结合起来。壮大水利基础产业, 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6抓好水利工程建设, 提高水利综合治理能力。首先加快大江大河和大湖的治理, 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大力发展供水和节水灌溉, 积极发展水力发电。要加强各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改善水环境, 同时加强水利前期和基础工作。
农田水利市场化政策评价 篇10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市场化政策发生了两次转型:由分级包干制转向民办公助制, 进而转向项目制。政策改革成效如何?不同政策绩效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绩效改善的路径何在?这些问题都亟待客观解答。
基于文献梳理, 我们发现既有研究主要侧重水利市场化政策总体效果评判, 而较少关注不同阶段政策的绩效及其差异。方法上, 注重经验归纳或案例分析, 而定量分析较少。为此, 基于史料信息挖掘, 我们将系统考察我国农田水利政策演变路径, 并以河南省为例, 量化解析其绩效演变轨迹与原因, 进而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市场化政策演变进程
农村税费改革后, 为应对乡村组织退出造成的农田水利产权归属、建管主体和管护机制缺失问题, 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农田水利市场化政策, 根据其设计宗旨和功能作用差异,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政策体系。
1. 分级包干制政策
为理顺投资渠道, 推进水利产业化, 2000年5月, 国务院批转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建项目法人, 负责落实工程建设计划和资金, 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
为使农田水利走上产权多元化、管理形式多样化、养护市场化道路, 2002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将农田水利工程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开展以水管单位分类定性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灌区水管单位“吃大锅饭”和用水农民“吃大锅水”问题, 2003年, 水利部出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 以明晰不同类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所有权归属为核心, 用3~5年时间, 通过私有化、股份化和企业化, 全面完成现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骨干工程设施按照管养分离和维修养护市场化的原则, 交由企业化改制的供水单位实行自主经营、以水养水。基层水利机构被精简甚至被取消, 保留的水管单位普遍实行了企业化改制, [1]实行人员和业务经费包干;田间灌排设施则下放给村民组织管理, 许多具有经营价值的设施交由水利承包户、租赁户或联合体经营。[2]
2. 民办公助制政策
为解决筹资筹劳问题, 2005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按“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原则, 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同年7月, 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制定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民办公助”专项资金管理试点办法》。由此开始了民办公助政策实践。
2005年9月, 中央五部委出台《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提出农田水利建设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 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一是要求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 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二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原则, 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允许小型农田水利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2008年10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创新农田水利投资机制, 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 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3. 项目制政策
针对水利欠账攀升、建设筹资难、组织管理难导致的农田水利功能衰退、效益锐减的发展困境, 2009年, 国家开始试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探讨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负责分成投资、县级政府统筹规划、乡村组织自主申报和农民“一事一议”参与管理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 由此开启了农田水利市场化的项目制政策。
根据折晓叶和陈婴婴关于乡村公共品供给项目制[3]的观点, 我们在文中提到的所谓的项目制政策是指国家部门通过“发包”项目, 自上而下地发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重大问题的焦点事项, 向地方传达国家发展农田水利的意图和责任, 动员地方财政、乡村、农户以配套的方式向项目指引的专项建设任务投入。
为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010年,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 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制。201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公共财政保障作用;大幅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针对不同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 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为解决服务组织缺失问题, 2012年6月, 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 明确界定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与职能, 并要求将基层水利组织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 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农田水利政策效果评价
1. 农田水利政策效果表达指标选取
我们将突破既有研究的定性或案例分析的做法, 以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绩效为表征变量, 量化考察农田水利政策措施的实践效果。一是通过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抗灾减灾面积、节水灌溉面积、耕地粮食产能等指标刻画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绩效。二是为避免多个量纲数据不可累加问题, 我们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 选取5项指标:X1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 , X2 (旱涝保收面积/耕地面积) , X3 (节水灌溉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 X4 (1-成灾面积/受灾面积) , X5 (粮食亩产的年际增长率) 。三是邀请20位国内相关专家对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绩效的五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 分别赋予权重;根据大数原则, 择定五项指标的权重, 进而得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绩效 (简称为农田水利绩效指数) 的表达式:农田水利绩效指数=0.2X1+0.1X2+0.25X3+0.20X4+0.25X5。根据公式和相关统计数据, 推算出不同年份农田水利绩效指数值。
2. 数据说明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 河南农田水利发展是中国农田水利发展的缩影, 具有代表性。因而, 我们以河南为样本, 量化评价农田水利市场化政策的效果。鉴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绩效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相关数据可得性, 特别是受灾成灾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的官方统计数据发布较为滞后, 我们选取了2000~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 (2001~2012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历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
3. 农田水利政策绩效演变的统计性描述
根据农田水利绩效指数计算公式和相关统计数据, 算出河南省农田水利绩效数值, 进而绘出2000年~2011年河南农田水利绩效演变态势图 (见图1) 。
由图1可以看出, 河南省农田水利绩效指数可划分为三个区间。一是低水平徘徊期。2002年, 农田水利绩效指数小幅上扬, 2003年下降至2000年的水平。二是波动提升期。2004年, 农田水利绩效指数止跌回升, 2005年小跌之后, 2006年再度拉升到2004年的水平, 之后的两年农田水利绩效指数从高位逐步下滑至2000年的较低水平。三是2009年之后农田水利绩效指数一路上升, 2011年达到近12年的最高值。
4. 政策评价
根据2000年~2011年河南农田水利供给绩效演变趋势及其与农田水利政策的相关度分析, 可以对新世纪以来三阶段的农田水利政策绩效做出如下评价。
(1) 分级包干制市场化政策效果微弱。2000年~2002年, 农田水利绩效指数小幅上扬, 之后的2003年又下降至2000年的水平, 表明2001年和2002年推行的“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建管一体化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这两项政策的目标指向非农田灌溉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 因而, 农田水利供给绩效改善非常微小。2002年出台的大中小型项目建设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政策, 使得农村公益性中小水利工程质量、防洪除涝和供水能力有所提高, 所以2002年的绩效指数小幅上升, 但绩效指数仅比2001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2) 民办公助制政策作用明显, 但激励功能不足。2004年, 农田水利绩效指数止跌冲高, 但2005年再度小幅回落。这源于当年河南省开始实施“一免三补” (免除农业税, 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政策。其中, 国家按耕地面积发放的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含电动机、水泵等) , 激发了农民加强灌排设施投入和灌溉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田水利绩效大幅度增长, 提高了7个百分点。但是, 财政补贴政策只是为农民投入农田水利提供了微弱的资金补贴, 并未很好解决农民合作参与意识淡薄、组织能力差造成的问题。[4]结果2005年农田水利绩效出现下滑, 由0.39跌至0.36。2005年末、2006年初, 各地落实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末级渠系管理规范农业水费计收工作的意见》, 明确“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末级渠系管理组织的主体”, 逐步推行终端水价, 规范农业末级渠系水价, 部分解决了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筹资筹劳和行动主体问题, [5]农田水利供给绩效得以提升。
2006年以后, 国家出台的“以政府补助资金为引导, 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把农田水利建设责任推给了农民。[6]由于粮食收益偏低, 以及农户自建小微水利与大水利对接的交易成本高, 导致大中小水利体系被割裂, [7]农田水利设施运营陷入困境, 结果导致农田水利绩效指数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下滑, 接近2000年的最低水平。
(3) 政府主导的项目制政策成效显著, 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2009年~2011年, 农田水利绩效指数一路上升, 2011年达到十二年来的最高水平0.43。这与这三年农田水利相关政策不断改善是紧密相关的。
(1) 2009年,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和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政策, 农户一事一议参与水利管理财政奖补力度加大, 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率得以改善, 农田水利绩效得到大幅提升。
(2) 2010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规范了农田水利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 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但是由于筹资标准低, 不能满足农田水利投入资本密集化的需要, 因而2010年农田水利绩效指数维持在2009年的水平。
(3) 2011年, 农田水利供给绩效指数提高到12年来的最高值, 主要得益于2011年8月、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使得政府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加的财源制度化, 为政府社会协调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上, 我国十二年的农田水利政策绩效不断提高的态势, 其中市场化分级负责政策绩效最低, 民办公助分级所有政策绩效较好, 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政策绩效相对最好, 这表明政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三类政策的绩效差异明显, 而且项目制市场政策绩效水平尚有较大改进空间。究其原因有几点。一是现行政策与当下农村经营制度、农户生产分散化、水利投入资本化等制度环境不相匹配。特别是, 水利产权机制和组织机制设置难以为政府社会利益契合、资源整合和行为协同提供制度激励和权益保障, 从而失去必要的实施基础和执行主体。在农村市场发育不良、农民水利投资能力微弱、农业供水盈利性弱的现实国情下, 不能为农民节支盈利提供必要激励和支撑的市场化政策注定是低效的。二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使用环节的现有政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彼此脱节、功能分立等问题, 削弱了其激励约束功能。而且, 现行政策侧重于水利工程经营权、使用权市场化转移、小微水利建设权的社会化让渡, 将本应功能配套、衔接互补的水利体系割裂为彼此独立的水利单元, 水利工程设施的兴利除害功能大大削弱, 导致政策激励效应难以发挥。三是政策改革虽然解决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某些问题, 但仅靠水利市场化、自治化、民办公助或政府主导等单项政策措施, 不能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责任主体缺位、效益低下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组织支撑、制度保障, 难以推动农田水利的持续稳定发展。
为此, 要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市场化改革成效, 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政策体系建设, 提高农田水利建管制度耦合度。
1. 从重经济效益转向重公共福利, 特别是农户福利
必须明确农田水利的公益性地位, 强化政府主导责任, 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 以增进公共福利为核心, 以增进农户生产生活福利的标准, 凝聚政府与全社会力量, 促进“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发展格局的形成。
2. 打破大小水利割裂的产权配置方式, 建立彼此衔接的水利工程建管体制
根据区域水系的关联性, 赋予农民和基层组织中小骨干水利工程初始水权和相关协管责任, 让农民的小微水利产权向骨干水利产权延伸, 提高整体水利产权空间的连续性和产权价值的稳定性;加快农田水利产权及其关联要素产权市场的交易主体培育和交易体制机制建设;从投入主体、组织形式、成本分摊、参与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等方面, 提高各类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使用等制度的衔接耦合度, 为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 进一步激发乡村水利组织活力, 再造水利体制
改革政策能否实实在在“着陆”, 关键在于基层水利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下一步改革必须从体制外改革转向内外兼修:一方面, 要对政府部门实行转变政府职能、明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权力空间、规范政府水利产权配置空间、强化政府的水利开发利用规划、财力投入、要素市场建设、公平竞争体制建设和水权交易秩序监管责任;另一方面, 要加强农村基层水利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运行机制建设, 加强农村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增强农村民间治水组织的竞争意识和执行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兴佐.论新中国农田水利政策的变迁[J].探索与争鸣, 2011, (08) .
[2]宋洪远, 吴仲斌.盈利能力、社会资源介入与产权制度改革——基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3) .
[3]折晓叶, 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
[4]贺雪峰, 郭亮.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以湖北省沙洋县农田水利调查为基础[J].管理世界, 2010, (10) .
[5]孙小燕.产权改革反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路径选择——基于山东省县 (市) 的调查[J].宏观经济研究, 2011, (12) .
[6]郑风田.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机制亟待重构[N].金融时报, 2011-01-28.
水利市场经济 篇11
关键词:水利勘测;经济发展
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显示,有67家勘察设计单位达到了甲级标准,有295家达到了乙级标准,这些勘探设计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都非常高,而且设备比较齐全。但是还有1100多家企业没有这样的技术资本,而且实践经验也不丰富,一般都是粗放型发展,从业的人员达到了10万以上,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整体的勘察队伍素质非常差。
一、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
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不仅对行业内外的企业具有挑战意义,同时对国内和海外的勘测设计公司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在过去的市场环境中,水利勘测设计企业通过自身所积累的技术优势,丰富的实践经验参加到了电力、市政、交通、环保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中,但是以此类推,其他行业的勘测设计公司也可以借助其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投入资本等优势参加到这些方面的竞争中,因此现阶段水利勘测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综合甲级资质的出现,勘测设计在跨行业渗透中的能力显得更加强。除此之外,在面临挑战中还存在着一些机遇,例如在海外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让本土实力雄厚的工程勘测设计企业有跨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因此面对市场环境的新变化,有关人员一定要及时了解勘测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为之后加入到国内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只有在国内有立锥之地,才会在国际市场上大有作为,这一步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经济发展方向探析
(一)企业在业务模式方面的转型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勘测贯穿于整个过程,从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工程勘测设计企业进行工作转型的方法,在转型过程中,只有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业内人士都清楚,工业和石化等勘测机构的转型比较早,因此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从客观上而言,水利工程以公益性为主,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按照不同阶段进行分别管理,从主观方面而言,水利勘测设计企业还带有一定的事业单位性质,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整体缺乏危机感,没有市场竞争意识,为了和先期转型的行业竞争,缩小和国际同行的差距,应该在下列几个方面分析。第一点,在和水利有关的建设工程中,一定要把市场做宽,把产业链做长。要以原来的设计业务为基础,通过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延伸,获得工程的监测业务,以及工程的管理业务。第二点,在勘探设计工作中,做工程承包的龙头企业,第三点,可以超过工程建设领域,在产业链中对企业从新定位,利用BOT/BT项目发展投资型业务,可以利用投资推动工程业务的发展。第四点,在进行原有水利勘查工作时,要使用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不断的扩展新市场,可以把业务扩展到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第五点,可以观察工业设计院,以及企业科研院所的经验,把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进行产业化,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设计科研,制作销售形成一个流程,让企业向综合型发展。
(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高科技和服务性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根据有关人员的调查发现,很多地方的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经过自身的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企业在这两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得到了国家,或是省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通过上述内容给了一定的启发,就是水利工程要以市场化的思维考虑未来的发展,把行业保护和地区保护的观念彻底抛弃,以业主的需求为导向,提供给客户满意的服务,同时高科技要走在这一领域的前沿,这样就凸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企业机构进行合理优化,建立一个技术研发中心,主要是对当前先进技术或先进领域进行研究,成功后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总结和提升,从而把企业的勘探技术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样在技术方面就有了竞争优势,然后以技术为基础,以设计为龙头,以工程的总承包作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企业的业务量。第二,在进行科技研发过程中,另一方面要采取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产学研互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对机构进行完善和巩固,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点,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绿色低碳技术,由于工程勘测环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第四点,要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把信息化水平做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信息化技术方面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三维协同设计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各个勘测企业也要予以重视,组织科技人才,建设信息标准体系,提升本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
(三)建设高素质的水利勘测设计队伍
勘察设计企业原来是对人事进行管理,现在已经变为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虽然表面上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是在落实工作中却有非常大的不同,在水利勘测设计方面,从业人员就高达10万之多,这以数据不仅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量,同时对其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为了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对于一些先进的人才,或者是经营管理团队,一定要实施长效的激励机制,例如探索股权激励法,突破人才高地发展瓶颈,在发展中必须坚持人才优先,机制创新,上接179页)从整体开发,优化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因为在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实力的竞争,实力就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而核心技术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水利勘探设计企业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水利勘测设计队伍,人才分为很多方面,例如有对工程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的人才,有工程承包的管理型人才,以及专业化和国际化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
在企业转型发展中,也不能忽视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对落后制度进行改革。让企业有自己的品牌,再加上先进的勘察技术,企业在宣传发展中,可以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容易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优势,除此之外,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方面,利用职工民主管理,让职工相处和谐,而且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对员工讲解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加员工的自信心,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让其自身价值被有效的发挥出来,最终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水利勘测设计企业有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市场化的到来,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水利勘测设计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借船出海到目前的造船出海,在以后还应该变为海外造船。这条路并不是企业选择的,而是市场所决定的,而且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在海外市场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市场风险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小双.水利勘测设计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6):9-12.
[2]张润平.中小型水利勘测设计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探究[J].陕西水利,2013,(5):16-18.
水利市场经济 篇12
(1) 水利面临的新形势。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 水利工作得到了党与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水利工程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 其为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工作都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我国仍然存在人多水少、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基本国情。如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曾出现特大干旱, 而部分省份则出现洪涝灾害, 还有的地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由此可见, 我国的心腹大患依然为洪涝灾害, 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然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产生以上灾害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 水利设施薄弱,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水利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 为农业稳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及人民生命安全提供有利支撑。
(2) 水利在新形势下的地位与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息息相关, 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基础, 水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为改善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保障体系, 其特点为公益性较强、战略地位突出及基础性重要。在水利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 这不仅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利, 更为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提供了安全保障。为此, 在国家与党的工作中必须将水利摆在首要地位, 必须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系统, 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
2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 指导思想。在对国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的同时, 应对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 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 将水利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农田水利作为其主要发展任务, 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需严格管理水资源, 重视科学治水、依法治水, 进一步加大民生水利发展力度, 推进重点工程, 实现水利改革深化,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达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粮食生产核心区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目标任务。以我省 (河南省) 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分析, 2015年我省重点中小河流主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 且水库除险加固与山洪灾害易发区域预警报系统也全面完成建设。7850万亩为我省总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农田灌溉水具有超过0.6的有效利用系数, 同时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90%为自来水整体覆盖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则减少为34.3立方米, 72.2%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对水利科学发展有利的制度体系已基本建成。预计到2020年, 我省的防洪抗旱减灾系统将基本建成, 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与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目的, 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显著提高城乡供水保障率, 大大减少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实现水资源保护与河流健康发展的目标。同时对区域水土流失进行重点治理, 遏制地下水超采行为,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进一步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为节约水资源与水利形成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提供可靠保障。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措施
(1) 把握政策导向, 科学制定战略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在对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的同时, 应与我省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进一步开展贯彻落实《决定》的相关规定, 确保全省所有地市都能够对中央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相关决策认真贯彻落实, 建立健全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对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实现水利发展体制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水利改革发展。
与此同时, 还需站在战略高度分析, 建立区域性领导小区, 对各个地区主管领导明确分工, 对有关部门责任加以全面落实, 并与本地区水利实际情况相结合, 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 为水利改革发展明确方向, 且进行政策保障的提供。除此之外, 还需进行各类项目规划文件的编制, 积极对接项目, 对项目储备加以丰富, 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2)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完善水利基础保障体系
为对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彻底扭转, 需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对我省农田水利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 将其改革发展重点定为田间灌溉水利配套工程建设, 进行规划评审、验收考核机制的建立, 实现全面规划, 建立完善的应急抗旱项目措施, 对旱地进行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合理规划, 对粮食生产核心位置建设规划认真执行, 积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如我省中低产田2011年改造量已超过150万亩, 中低产田2015年改造已达到1200万亩, 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目标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域已经基本达到。同时对于三大灌区, 如赵口二期、小浪底北岸等, 将加快建设力度, 预计2020年就会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且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 还需完善水利基础保障体系, 进一步提高水利监测预警能力。2011—2014年, 我省基本完成了13个市、79个县与885个县镇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 对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发布制度进一步健全, 同时还建立与完善了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及实现了调拨机制的建成。
(3) 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2011年我省河口村水库全面开工建设, 河口村水库在2015年前完工, 此时山店水库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同时, 还需分批进行石步河、张沟水库等多座中型水库的开工建设。在扩大水库建设规模的同时, 需进行水系开发治理规划的科学编制, 进行跨区域、流域水系网络的建设, 整治河道, 对水生态功能加以恢复, 实现水运功能进一步恢复的目的。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 保证和干线工程同时建成, 充分发挥其效益。同时对生态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 实现水土保持与保护水源水质的目的。推进小型水保工程建设工作, 如水窖、塘堰坝等, 对农田蓄水保墒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对陡坡耕地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问题, 需进行退耕还林。同时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进行强化, 建立各项补偿制度, 为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严格水利建设项目管理, 发展民生水利
对水利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 如审批、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等, 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全面落实, 降低安全事故率。同时应确保能够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 确保工程各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降低对工程进度的影响。要求以报账制作为各项资金实行的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不存在超概算情况。除此之外, 还需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确保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职能明确, 权责分明。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伴随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水利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实现水利工程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推动整个水利事业的进步, 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企业必须在充分了解水利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地位后, 确立正确的水利改革发展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改革发展措施, 才能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摘要:为全面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 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切实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同时为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与落实, 应积极研究可持续发展治水途径, 不断创新, 为民生水利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水利改革,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邵天一, 姜斌, 陶新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水利工作的新要求[J].水利发展研究, 2008 (05) .
[2]阿木以哈, 吕庆坤, 廖仕彬.风雨六十铸辉煌科学发展续新篇—凉山州水利事业发展成就巡礼[J].四川水利, 2009 (05) .
[3]陈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水利改革新篇章[N].中国水利报, 2013-11-28 (001) .
[4]孟砚岷, 王同强, 陶克图, 王鹏.治水兴区新华章—宁夏“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成就纪实[J].宁夏画报 (时政版) , 2016 (01) .
[5]刘宁.加强水利经济智库建设更好服务水利改革发展—在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成立3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水利经济, 2016 (01) .
【水利市场经济】推荐阅读:
水利建筑市场08-18
水利市场旅游管理11-06
水利工程市场改革措施07-28
农村水利经济08-01
水利工程经济09-21
地方水利经济11-02
水利与经济协同发展08-21
水利投资下农业经济06-12
水利工程与农村经济08-27
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管理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