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试点

2024-06-05

水利试点(精选5篇)

水利试点 篇1

摘要: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实施以来, 甘肃省在12个牧区县发展牧草节水灌溉面积2 953.3 hm2, 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面总结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成效的基础上, 分析各种技术模式的适用性, 评价牧区水利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加快牧区水利发展, 服务社会主义新牧区奠定基础。

关键词:甘肃省,牧区水利,项目评价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之一, 草原面积居全国第6位。2001年以来, 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 加强西部地区牧区水利设施建设, 国家启动了牧区水利试点建设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区水利试点项目, 草原“三化”现象明显改善, 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 以草定畜、划区轮牧、舍饲养畜全面普及, 良种率、出栏率逐步提高,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为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情况

1.1建设规模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实施以来, 全省有6个市 (州) 的12个县 (市) 实施了牧区水利试点项目, 共实施项目18项, 其中:“十五”实施14项, 2006年实施4项。发展牧草节水灌溉面积2 953.3 hm2, 其中渠道防渗灌溉540 hm2, 管道输水灌溉546.7 hm2, 喷灌1 866.7 hm2。完成工程建设投资3 338.62万元, 其中, 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 200万元, 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1 138.62万元。截至2006年底, "十五"期间批复的14项工程, 已有13项全面竣工并通过省级验收。2006年批复的4个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1.2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模式

甘肃省牧区水利试点项目进行了有利于工程良性运行和符合市场机制的管理体制改革, 形成了基层灌溉服务组织、村集体、用水合作组织、承包等多种模式的管理体制。“十五”期间实施的14项工程有13项工程产权国有, 有9项由基层服务组织负责运行管理, 有2项由村集体负责管理, 有2项由企业等其他组织负责运行管理, 1项由用水合作组织负责运行管理。

1.3项目运行状况

经调查, 甘肃省50%的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实行用水计量, 按量收费。水价由工程管理单位按各工程实际成本计算, 报物价部门核定批准后执行。用水定额按《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确定。目前, 已竣工的 13项工程, 灌溉用水定额低于3 900 m3/hm2, 平均水费150~375元/hm2, 收缴率达到90%以上, 能够维持工程正常运行。调查显示, 工程正常运行率100%。

2项目效益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的实施, 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草原沙化、退化、缓解了草畜矛盾, 促进项目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1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 恢复和保护草原面积2 976.7 hm2, 其中:禁牧面积963.3 hm2, 轮牧面积1 400 hm2, 休牧面积680 hm2。牧草高度、牧草覆盖率显著提高。项目区牧草高度平均增长0.6 m, 牧草覆盖率平均提高30%。武威市天祝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4个项目区, 牧草平均高度由项目实施前的0.2 m, 增长到1.46 m, 净增高1.26 m, 牧草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45%提高到98%, 提高了53%。夏河县2003年、2005年项目区, 牧草平均高度由项目实施前的0.34 m, 增长到0.6 m, 净增高0.26 m, 牧草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60%提高到85%, 提高了25%。合作市2003年项目区, 牧草平均高度由项目实施前的0.2 m, 增长到0.9 m, 净增高0.7 m, 牧草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65%提高到95%, 提高了30%。

2.2经济效益

甘肃省牧区节水试点项目实施后, 年增产青干草1 067万kg, 年经济效益213.4万元。天祝县松山滩二道墩草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 人工草场牧草平均增产青干草1.02万kg/hm2 (多年生和当年生草地平均值) , 多年生草籽增产750 kg/hm2, 燕麦籽增产1 500 kg/hm2。按青干草 0.2元/kg、多年生草籽5元/kg、燕麦籽0.5元/kg计, 牧草增产效益为178.43万元, 按水利分摊系数0.6计, 则水利增产效益 107.06万元, 平均3 345元/hm2, 人均2 230元。调查显示, 提供补饲的牲畜数量、舍饲半舍饲牲畜头数普遍增加1倍;出栏率提高3%~90%, 死亡率降低2%~87%。

2.3社会效益

试点项目建成后, 解决了天祝县、碌曲县2 677户生态移民的定居问题, 牧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20~1 700元。由于示范区经济效益显著, 1 hm2人工草场可置换出5~26 hm2天然草场, 项目区群众纷纷要求扩大灌溉面积, 建立饲草料基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市、县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及各乡镇领导、牧民到项目区观摩, 有许多部门和乡镇已开始做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争取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

3技术模式评价

3.1技术模式与工程建设形式

甘肃省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的同时, 综合应用种植结构调整、人工改良灌溉草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措施。“十五”期间实施的14个牧区水利试点项目有3个采取综合技术模式, 9个采取单一节水灌溉工程措施。2001年、2005年天祝县项目区采取人工改良灌溉草场与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相结合的技术模式;2002年天祝县项目区采取新建节水灌溉工程与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工程建设形式为, 家庭饲草料地370 hm2, 占17%;联户开发灌溉饲草料地133.3 hm2, 占6%, 大中型灌溉饲草料地1 255.3 hm2, 占57%;人工改良草场灌溉工程433.47 hm2, 占20%。经过1~6年运行, 证明14个项目区技术模式合理, 效益显著。

3.2节水灌溉工程形式的适用性

甘肃省“十五”期间实施的14个牧区水利试点项目, 共计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 207.3 hm2, 其中渠道防渗556.8 hm2, 占25%;管道灌溉212.3 hm2, 占10%;喷灌1 438.3 hm2, 占65%;渠道防渗适于在人工改良草场应用, 喷灌在牧区草场应用范围最广, 天然草场、人工改良草场均很适用。管道灌溉对草场平整度要求较高, 适于在人工改良草场应用。

3.3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区水资源相对充足, 甘南州4个牧区县, 降雨量440~780 mm, 牧草料地灌溉是一种补充灌溉, 项目实施前基本没有灌溉, 项目实施后, 适宜的灌溉定额为2 100~3 900 m3/hm2, 灌水次数2~3次, 为节水型灌溉方式。阿克塞、肃北两县, 因多年平均降水量仅49~158 mm, 蒸发强烈, 牧草灌溉次数多, 灌溉定额较大。肃北县项目区灌溉定额由13 275 m3/hm2降到10 215 m3/hm2, 平均节水3 060 m3/hm2, 节水27%;阿克塞县项目区灌溉定额由11 025 m3/hm2降到8 025 m3/hm2, 平均节水3 000 m3/hm2;天祝县项目区, 平均节水510 m3/hm2, 节水28%;肃南县项目区平均节水1 800 m3/hm2, 节水46%。通过实施牧区水利试点项目, 节水27%~46%, 达到了节约水资源,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新建节水灌溉项目区, 灌水定额、灌溉定额合理, 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要求。

4示范影响评价

4.1政策及投资带动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的实施, 给甘肃省带来了难得的政策和投资机遇, 使牧区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节水灌溉、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 项目区地方政府把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计划、财政、水利、畜牧、农业、林业等部门密切合作, 从节约水资源, 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 提高牧民收入的高度, 建立有利于牧区斯草料基地建设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促进牧区全面发展。

4.2技术进步带动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有利于牧区综合技术的应用, 促进饲养殖业发展, 推动禁牧、轮牧、休牧等有利于草原生态恢复的措施应用, 提高出栏率, 降低死亡率, 增加牧民收入。一是禁牧、轮牧、休牧有效实施, 牧区水试点项目区, 全面实施了禁牧、轮牧、休牧, 分别占总项目面积的32%、47%、21%;二是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 人工草场普遍种植高产、高效牧草、牧饲, 同时扩大人工改良草场种植规模, 种植结构调整、人工改良草场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27%;三是高新节水大面积推广, 节水灌溉项目区, 喷灌面积占65%。

4.3建设管理与运行带动

通过牧区水利试点项目的建设, 规范了项目的建设管理行为, 提高了建设管理水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 以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为关键, 以实行“三项制度”为核心, 以检查监督和工程验收为保障, 严格资金管理, 加大了对工程资金使用和质量的监督检查, 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工程建设质量。牧区水利试点项目运行管理体制多元化, 专业化灌溉服务组织保证了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用水户参与管理增加了牧民参与意识, 用水计量, 按方收费公平透明。

4.4对天然草场保护及草原生态恢复带动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实施后, 恢复和保护草原面积2 976.7 hm2, 其中:禁牧面积963.3 hm2, 轮牧面积1 400 hm2, 休牧面积680 hm2。项目区牧草高度平均增长0.6 m, 牧草覆盖率平均提高30%。

4.5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带动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的实施, 推动了以节水为中心的饲草料基地建设, 草原植被得到明显改善, 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风蚀减轻, 水草畜矛盾有所缓解。灌区季节性的开放, 解决了当地牧户在休牧期和冬春季节性牲畜饲草料不足的问题, 有效减轻了牧户损失。同时通过建设节水灌溉饲草料地, 有利于项目区牧户发展舍饲养畜, 季节性放牧, 从而增加收入, 激发了群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4.6牧民意愿带动

牧区水利试点项目的实施, 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激发了辐射区节水工程建设热潮。牧民对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表示欢迎和支持, 主动投工投劳。从已建牧区水利试点项目投资比例分析, 有4项工程落实了农民投劳折资, 投劳折资比例占工程总投资的11%。同时, 牧民收入明显增加,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为下一步的牧区水利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5综合评价

甘肃省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实施后, 在6个市 (州) 12个县 (市) 建成18个项目试点, 完成投资2 337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1 800万元, 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537万元。建成节水灌溉工程2 207.3 hm2, 其中:渠道防渗556.8 hm2, 管道灌溉212.3 hm2, 喷灌1 438.2 hm2。已建14个项目13项通过省级验收, 13项工程产权国有, 1项归村集体;有9项工程由基层服务组织负责运行管理, 2项工程由村集体负责管理, 2项工程由企业等其他组织负责运行管理, 1项工程由用水合作组织负责运行管理。50%的项目实行用水计量, 按量收费。

项目实施后, 恢复和保护草原面积2 976.7 hm2, 其中:禁牧面积963.3 hm2, 轮牧面积1 400 hm2, 休牧面积680 hm2。项目区牧草高度平均增长0.6 m, 牧草覆盖率平均提高30%。出栏率提高3%~90%, 死亡率降低2%~87%。解决了天祝县、碌曲县2677户生态移民的定居问题, 牧民人均纯收入提高120~1 700元。

项目区地方政府把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作为工作重点来抓, 县级配套资金占总投资的12%, 阿克塞、肃南、肃北3县足额落实配套资金, 政策及投资带动、技术进步、建设管理与运行、天然草场保护及草原生态、牧业种植结构调整、牧民意愿带动作用大。通过项目实施, 带动了优质牧草种植, 舍饲养殖, 良种繁育也发展, 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对发展现代畜牧业, 构建节水型社会,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克贞.草原节水灌溉理论与实践[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2]郭克贞.西北牧区 (甘肃) 人工草地水分运移消耗与高效灌溉优化管理技术研究成果报告[R].呼和浩特: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2007.

水利试点 篇2

竹山县作为全国56个水利普查试点县之一,在竹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县38位水利普查指导员、51位普查员和759位调查员的共同努力,行程3000多公里,跑遍了全县254个行政村,调查了26081处水利工程,较好地完成了试点阶段的各项普查任务。通过水利普查,基本查清我县各类水利工程的数量与分布、规模与能力及效益;经济社会用水状况;河流开发治理保护的基本情况;水利单位的数量及分布、从业人员数量及结构、资产规模及运营状况等基本情况,为我县制定十二五水利规划及水利发展战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我县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保护区,通过水利普查,摸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协调好开发与治理保护的关系,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现将我县水利普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自4月开展水利普查试点工作以来,我县按照上级水利普查机构的安排布署,迅速成立了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了大批水利普查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普查宣传,由于领导重视,工作措施得力,我县水利普查工作开展顺利,取得数据真实可靠,按时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的普查任务。

1、组建了水利普查机构。5月13日,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佘立柱同志担任组长的“竹山县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水利普查机构。

2、充实了水利普查的工作力量。县水利普查办公室印发了组建文件,办公室下设水库、水电站、水闸、泵站普查组,农村供水工程普查组,塘坝、窑池、水井工程普查组,行业能力组,灌区工程普查组,经济社会用水普查组,水保普查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技术组共十一个工作小组,工作人员由从水务系统各二级单位和机关各专业股室抽调的25名业务技术骨干组成。同时,从17个乡镇共抽调了64名干部专门负责各地的水利普查工作。

3、开展了宣传动员和技术培训。5月14日我县召开了由全县17个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水利普查动员大会,县长佘立柱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随后我县利用网站、电视、报纸、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水利普查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开通了水利普查宣传网站,成立了竹山县水利普查QQ群,悬挂宣传条幅101幅,张贴宣传标语754幅,通过宣传使我县的水利普查工作做到了家喻户晓,营造了一个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社会关心的良好氛围。6月7日-10日,在开展水利普查前,我县对从17个乡镇及15个成员单位抽调的水利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共89人进行了为期4天的县级培训。在水利普查过程中,县普查办又组织了以乡镇为单位对各村干部进行的乡级培训,共培训乡村干部759人。通过对水利普查目的意义,水利普查内容,水利普查工作流程和表格填报方法的讲解,使基层干部明白了水利普查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基本上让普查人员掌握了水利普查的技术路线和要求。

4、制定了水利普查的各项工作制度。针对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竹山县普查办为确保如期完成普查任务,制定了集中办公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联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文件及印章管理制度、考勤登记制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明确了水利普查员和指导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普查制度,规范了水利普查人员的行为,使水利普查工作有章可行,确保了水利普查顺利进行。

5、落实了水利普查工作经费。县财政从预算中拨付10万元作为水利普查的工作经费,用于水利普查培训费、差旅费、车燃费、印刷费、办公费、普查人员补助费等。

6、实地进行了清查登记与普查数据的采集、普查表的填报。通过宣传发动和进行专业培训,为我县的水利普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清查和普查阶段,由县普查办抽调的25人组成了8个工作专班以乡镇为单位划分清查分区,分片包乡镇,与乡村普查人员一起进村入户进行地毯式的实地调查工作,对每一处的水利工程进行了认真的登记核实和普查数据的采集,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及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按照普查表的填报要求,由填报单位填表签字盖章,普查人员核实,确保普查表填报规范准确。

7、认真进行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对水利普查收集到的数据,实行普查对象填报单位内部审核、普查员审核、普查指导员审核、普查机构会审和质量抽查审核五级审核制度,并通过各组交叉作业的方式进行抽查验收,每个乡镇抽取2-5个村,对填报的表格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重填重报,直到符合《质量控制与验收工作细则》规定的标准。在数据录入阶段,设置了录入和复核人员。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措施,确保了水利普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主要工作经验和启示

我们采取了“组织、培训、解答、查阅、走访、核实、录入、审核”十六字工作方法开展了清查和普查工作,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是: 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这次水利试点工作由县长亲自任水利普查领导小组的组长,并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水利普查动员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县普查办主任多次对全县水利普查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署。各乡镇都成立了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有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安排了1-2名乡镇干部参加县组织的培训,专门负责水利普查日常工作,全过程参与和指导各村、组水利普查数据的填报和清查,协调村、组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确保了水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发动是基础。各乡镇在参加完全县召开的水利普查会议后,在本乡镇都组织召开了村以上干部的水利普查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各乡镇共悬挂了101条水利普查宣传条幅,张贴了754幅宣传标语,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对水利普查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和了解,全县90%的群众知道要开展水利普查工作,能够积极参与和配合水利普查工作,为开展好水利普查和赢得当地群众对水利普查的支持打下了基础。

三是工作经费是保障。在启动全国试点县以来,水务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了水利普查试点县的工作开展情况,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先期从财政预算中拨付10万元作为我县水利普查的启动经费,从而确保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深入实际是关键。对于所有这次水利普查的调查内容和存在疑虑的数据深入实地调查和走访群众是确保普查数据准确的关键。在本次核查数据中,县普查办工作组和乡镇普查员对各供水企业、供水工程、灌区工程和重点单位做到全部深入现场进行核查,按照“一村不漏、一项不漏、一处不漏” 的总要求,与各村文书和填报人员采取座谈、查阅资料、走访农户等方法进行逐项核实,真正做到了数据翔实、资料可靠。

五是专业队伍是核心。水利普查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我县从水务系统抽调的2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水利普查工作小组是这次水利普查的核心力量,通过他们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调查,在各乡镇的积极配合下,基本摸清了我县的水利工程现状,确保了水利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六是严明纪律是手段。我们制定了集中办公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联系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文件及印章管理制度、考勤登记制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普查规章制度,规范了水利普查人员的行为,使水利普查工作有章可行,确保了水利普查顺利进行。

七是

(四)其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在普查员的选聘上,一是从水利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普查技术骨干,作为水利普查的核心力量。二是从各成员单位抽调普查人员,具体负责协调配合工作,为水利普查提供已有的部门普查数据。三是从各乡镇抽调中专以上的、有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年轻乡镇干部,负责与县水利普查办联系,做好上传下达,配合县普查办搞好当地的水利普查数据调查和收集工作。通过发放培训资料,对上述普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通过培训使水利普查人员基本掌握了水利普查的技术路线,工作流程和表格的填报方法,确保了水利普查的顺利进行。

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上,我们将各乡镇的水利普查纳入到全县的年终经济目标考核中,对水利普查做的好的乡镇,县政府在年终给予重奖。同时,县水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了水利普查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乡镇的工作目标和职责,确保各项水利普查工作落到实处。

在数据处理软件使用上,对试点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及时的向上反映和沟通,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普查工作责任的落实

我县水利普查办基本上全部由水务系统抽调的人员组成,相关成员单位的协调不够,有些被调查单位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不愿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而普查办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致使有些普查数据失真。建议在今后的水利普查中,明确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并抽调专人,专职负责水利普查中的协调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提供虚假数据的单位给予处罚。同时,要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水利普查的思想认识,要通过水利普查与水利建设项目挂钩,与各地的政绩挂钩,实行一票否决,从资金投入和行政管理上来调动各地开展水利普查的积极性,确保水利普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普查工作组织

一是在普查员的数量、构成上,各乡镇抽调的水利普查人员素质不一,数量不足,加之水利普查技术方案复杂,专业性强,造成了许多普查人员没有完全掌握普查的技术路线和要求,建议加大水利普查的培训力度和增加培训时间。二是省级支撑单位对县级普查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了大量及时的电话技术支持,建议上级技术人员到各县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与基层普查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三是在普查经费上严重不足,普查宣传、培训、资料复印、购置设备、实地调查租车、普查人员补助等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仅仅只有60万元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普查的需求。建议国家对地方财政拨付的普查费用以明确的文件形式进行规范,确保普查费用足额到位,并对享受西部政策的国家级贫困县增加经费补助。

(三)普查培训与宣传动员

水利普查涉及范围广,普查指标多,技术要求高。普查培训是普查成败的关键,我县培训分县级、乡级两种方式,培训范围包括水利专业人员、乡村干部,采取集中培训方式进行,由于时间短,再加上受普查经费限制,村级干部没有培训教材,使许多基层参与实地调查的普查人员没有全面熟练地掌握普查方案和方法。建议在培训上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增加培训时间,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基层干部弄懂学透普查方案和要求。

(四)各专项普查实施方案 各专项普查实施方案总体上,普查内容设计全面,科学合理,但也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1、水利工程:农村供水工程清查表,要求清查200人或20吨/天的工程,而普查表把20人以上的列入集中供水工程。清查表与普查表没有关联。建议:应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过程中的以200人以上为集中供水工程相统一,将普查表中的集中供水工程标准界定为200人以上。否则容易给基层工作人员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农村供水工程普查表(规模以下)的分散供水工程中的雨水集蓄工程的“供水人口”数量与窖(池)普查表中“供水人口”的合计值相一致是错误的,因为雨水集蓄工程还包含10m3以下的工程人口。河堤工程如何界定?有些河堤是上世纪由当地农民直接用公益工做的,没有设计资料,防洪标准很低,这样的河堤是不是也要进行统计?

2、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河湖取水口和排污口没有下限值,所有的取水口均要统计上报,数量太多,工作量非常大。同时由于没有计量设施取水和排污流量确定困难。

3、灌区专项普查:灌区取水量无计量设施,只能用灌溉定额计算用水量,与实际可能有些出入。灌区划定概念不明确,是按流域、水源,还是按独立的排灌系统来划分灌区,要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在普查方式上,虽然清查与普查分两个阶段进行,有利于进行准确的普查,但由于水利普查专业性强,仅仅依靠乡镇的普查人员,无法取得准确的普查数据,必须由水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利于节约经费,建议将清查与普查阶段合并成一个阶段,有利于节约经费,只要安排合理,并不影响普查质量。

(五)普查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1、在部门协作方面,为了加强部门间协作,实现资料共享。应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在水利普查办公室上班,负责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2、工作底图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建议把电子版的工作底图发放到县,便于工程的标注。

水利试点 篇3

1 通过试点可出台的政策

1.1 改革项目实施方式方面

出台《扬州市江都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进度控制、经费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竣工验收、公开公示制度等。

对实施“以奖代补”的小型农水项目, 制定统一奖励性政策, 实行分等级奖励补助标准, 调动村干部和受益区域农户的积极性。

1.2 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方面

出台 《扬州市江都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扬州市江都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权交易规则》, 内容包括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及其试点方案、产权确权方法、产权移交步骤、产权转移管理程序等。

出台《扬州市江都区水利投融资改革实施办法》、《扬州市江都区水利专项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等, 内容包括试点建立地方水利投融资平台、投融资渠道、融资担保、融资资金管理等。

1.3 创新运行管护模式方面

出台《扬州市江都区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细则》、《扬州市江都区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考核办法》、《扬州市江都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考核实施办法》、《扬州市江都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资金管理办法》, 内容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标准和要求、管护模式、考核办法、管护资金管理等。建立政府绩效考核为基本依据的奖惩办法。出台专门的《扬州市江都区农田水利维修养护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细化管护资金标准、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建立考核机制和稳定经费投入机制。

通过《江都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的实施, 出台《江都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办法》和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并运行, 内容包括推进农业水价改革、鼓励农民自主管理用水户协会、农户自觉参与水利工程管护等办法。

2 通过试点可建立的制度

2.1 改革项目实施方式方面

建立江都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访监督制度、农民质量监督员制度等。建立民间资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方式, 并制定监管制度。探索江都区特色的“先建后补”项目补助方式。

2.2 明晰和移交工程产权方面

明晰江都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建立水利工程完工验收移交制度、明确国有资金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管护主体等。水利投融资制度, 探索有效的农田水利经营权模式等。

2.3 创新运行管护模式方面

建立江都区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与考核制度;提出江都区“五位一体”管护模式、村级管护承包人员定岗定责管理制度、乡镇农村公共环境管护服务公示工具用具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江都区沿运灌区村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度, 制定长效可行的农业水价及补贴制度。

3 通过试点可形成的经验和机制

通过试点, 可形成以下经验和机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办法及其公开公示制度、民间资本建设管理模式、项目补助的实施方式、工程设施产权确权和转移管理的程序和办法、长效的工程管护经费筹措与管理机制、水利投融资渠道及其平台创建办法、统一格式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承包合同、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中心职责和管护承包人岗位职责的建立、“五位一体”的管护模式、基于政府绩效的奖惩办法、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等。

4 试点改革对江都区农田水利改革发展的影响

(1) 首先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 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 推行项目公示制。试点方案实施后, 江都区将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度, 强化所有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工作, 吸纳受益区农民代表参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管理等全过程, 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资金控制, 并接受群众的广泛监督。另外, 积极探索并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项目的奖励性补助政策及标准。落实主体责任, 实现专业核查计量, 确实奖补兑现, 发挥乡镇和受益区域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共同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的开展。支持民间资本建设和管理农田水利工程, 实行信贷监管, 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长效盈利, 保障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2) 带动全区境内所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确认和管理方式的确定, 试点方案实施后, 将明确水利工程管护范围, 探索以集体股权为主的产权认定原则, 完善确权程序和产权证办理办法, 全面落实各种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及其使用权、管护主体和责任。

(3) 带动全方位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机制的落实, 试点方案实施后, 将全面建立长效的工程管护经费筹措与管理机制, 明确工程管护经费标准与奖补机制, 探索财政资金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 明确工程管护的标准和要求, 探索多种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 鼓励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将全面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明确管理责任, 强化工程管理, 改变农村水利工程有人建、无人管, 有人管、无人修的现象, 从而提高工程经济寿命, 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使工程设施在其正常设计寿命周期间发挥最佳效益。方案实施后, 将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 降低灌溉成本, 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发展, 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5 试点面临的障碍、存在的困难

此次试点的内容包括方面较多, 牵涉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及其管理体制改革各个方面, 需要各级政府、多部门、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全力配合,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年来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大, 水利部门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面的任务较重, 在工程管理改革与管护方面的工作力量相比之下显得薄弱。市水利农机局虽然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但之前主要在局部地区开展的试点, 目前要在全县的范围内开展改革工作, 将会面临更多的新问题, 需要逐步攻关解决。此外, 从试点任务来看, 扬州市江都区在水利建设项目规范管理、工程长效管护和考核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 而在产权改革等方面需要逐步摸索、开展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因此所面临的困难也相对较多。

水利试点 篇4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巡视员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庞进武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班今天 正式开班了,首先,我谨代表矫勇副部长,代表国 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大家 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本次培训是继水利普查试点 综合培训和专业培训之后,举办的又一个重要培训 班,其主要任务是系统学习普查数据处理的技术和 方法,全面掌握普查对象名录底册编制和普查工作 底图使用方法,熟练应用普查软件系统操作等,为 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及时、高质完成做好准备。下面,我想结合这次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工作再 讲几点意见。

1充分认识数据处理在水利普查工作中的重要性

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国务院为全面摸清 水利发展状况,夯实水利管理基础,谋划水利长远 发展,增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 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水利系统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 的工作。对于开展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陈雷 部长和矫勇副部长在水利普查试点启动会议上均做 了充分的论述。数据处理工作作为整个水利普查的 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项工作开展的好 坏将直接影响到普查的最终质量和成果,决定着普 查的成败。

1)数据处理是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普查本质上是由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2大核心工作构成。数据处理工作承担着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普查对象名录底册和普查工作底图编制、普查软件开发,软硬件环境准备以及普查数据的录入、编辑、审核、汇总、上报、验收、整理、建库等工作。在普查4大阶段26个工作环节中均存在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可以说,数据处理贯穿于水利普查全过程,是水利普查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据处理是形成普查成果的重要手段。

数据采集获得的是原始数据,需要经过数据处理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才能形成权威可靠的普查成果。普查普查数据库的建设、主要指标的汇总、统计图表的制作、普查图件的生成、成果公报的编撰等均与数据处理工作密不可分。

3)数据处理是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方面。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是普查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数据处理工作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普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普查数据处理流程是否规范、合理可行、普查对象名录底册编制是否准确全面,工底图制作是否清晰可辨,普查数据录入、编辑、审核、汇总和上报等工作是否扎实可靠,数据处理软件是否功能齐全、运行稳定,都将决定着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

4)数据处理工作是体现普查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水利普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科技工程。在水利普查工作中,最能体现水利普查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就是数据处理工作。本次普查数据处理工作中,充分应用了遥感分析、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海量信息管理等先进技术手段,不仅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普查工作的科技含量。

5)数据处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工作。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是国务院在《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明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们毫不含糊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数据处理工作,搭建水信息软硬件运行环境,建设水信息数据库、开发水信息支撑应用系统,从而建立完善的国家水信息平台。

因此,各级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人员一定要站在整个普查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对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水利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

2充分认识数据处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 巨性

扎实做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各。

1)数据处理的内容多、对象多,相互关系复杂。水利普查是一项多目标、多任务普查,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工程设施、河湖开发治理保护、经济社会用水、水土保持、行业能力等6个方面 的内容,涉及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水利单位等40多个对象,50余张普查表、346项普查指标,其涉及范围之广,涵盖内容之全面,是以往水利专项调查统计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各内容之间、各类对象之间、各类指标之间关联程度高,平衡关系复杂,极大地增加了数据处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2)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层次多,协调难度大。

数据处理工作作为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普查的26个工作环节中均有体现,同时数据处理工作涉及国家、流域、省、地、县等各个层次,多个部门,每个环节、层次之间的数据处理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都需要协调好,任何一个环节和层次出现问题,都将会对数据处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普查工作全局。

3)数据处理的时间短、数据量大,工作任务重。普查作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口径的统计调查,普查对象不仅包含规模以上各类对象,对规模以下的普查对象也要进行普查,例

如,全口径的地下水井估计就有400多万,普查数据量之大,可以想象。根据国务院通知,本次普查仅3年的时间,数据处理工作的时间还将更短。数据处理量之庞大,数据处理周期之短,对数据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技术水平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数据处理的方法多样、专业性强,技术性和操作性要求高。本次水利普查数据来源多样,既有全面调查数据,也有抽样调查数据;既有内业分析数据,也有外业调查数据;既有发表调查数据,也有现场勘测数据等。数据粗细程度不一,可靠性差异较大,涉及多学科、多专业,要求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由于这些方法手段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大大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对各级普查数据处理人员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增加了数据处理工作难度。

5)数据处理的经验积累少、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水利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专业人才缺乏,显著增加了普查的数据处理的难度。为此,广大水利普查工作人员必要要有清醒的认识。

3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水利普数据处理的准备和试点工作由于普查数据处理任务艰巨复杂,前无经验可鉴,只有通过全过程全方位试点,让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尤其是让难点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目前我们设计的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各项组织工作是否严密,各项数据处理技术规范是否完善、科学和实用,水利普查信息系统功能是否科学、可行,能否满足各类复杂的数据处理要求,都需要通过这次试点实战进行检验和探索。

按照总体方案的设计,在全国全面开展普查之前,仅有1次试点机会,这次试点担负着发现问题、探求方法和总结完善的重任,试点的成败关乎到全面普查能否顺利进行,关系整个水利普查的质量和成效。目前水利普查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各级数据处理人员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对待,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按照数据处理的有关要求进行试点。

水利普查的数据处理必须按照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工作。这些要求和标准就体现在数据处理实施细则、普查专用软件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中,而这次试点的主要目的就是检验这些方案和各项实施细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这次试点,一定要严格按照数据处理实施细则、普查专用软件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不得随意改动,这是对这次试点的基本要求。否则,对试点出现的问题,将无法判断其形成原因,也就难以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难

以达到可行性的检验的目的。

2)认真做好数据处理方案细则、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3)积极研究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及时汇报,用以完善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案和技术手段,指导全局。

数据处理实施细则、软件系统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是从全国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试点地区还会有许多新情况、特殊情况,这些情况对全国其他地区也会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一定要认真研究、认真分析,切不可随意放过。把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特殊情况、特殊问题分析清楚了,研究出解决办法,就可以找到解决全国共性问题的答案,数据处理实施细则、软件系统部署及相关技术要求才能到进一步完善。

要详细总结试点各环节的数据处理工作过程,真实反映试点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为完善水利普查数据处理相关技术规范和普查专用软件、积累组织实施的经验提供准确的依据。

4认真抓好数据处理试点培训工作 本次试点是完全按照水利普查的全部工作流程,进行的一次真枪实弹的演练。这次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试点培训,是一次对普查数据处理业务和工作要求的全面讲解和培训,既要讲解相关技术细

则,又要讲解底图、普查软件的实际操作等,内容多,要求高。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均是各级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主力军,特别是县级的同志,回去后还要担当县级以下数据处理试点培训的老师,因此你们肩负重要的任务。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学有所成,熟练掌握水利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技术要求。

水利试点 篇5

数据处理是水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普查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影响普查数据质量、体现普查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工作。数据处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普查的最终质量和成效,决定着普查的成败。

庞进武在讲话中要求全体培训人员充分认识数据处理在水利普查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数据处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水利普查数据处理的准备和试点工作。各级数据处理人员要站在整个普查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在具体工作中对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地做好水利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

蔡阳结合数据处理培训的具体工作提出了4点意见和要求:一是要全面掌握数据处理软件,为普查全面开展奠定基础;二是要高度重视工作底图应用,提高水利普查效率;三是要切实重视系统安全与保密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发挥信息化部门的支撑作用。

在结业式上,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试点软件,还与试点单位代表进行了普查工作底图交接仪式。

上一篇:施工测量的质量监理下一篇:数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