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2024-08-21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共8篇)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1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和河源市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县城镇化工作进程,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改善村镇生产生活居住环境,建设宜居城乡,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村镇建设改造为抓手,融入客家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街道区和村落,彰显客家历史文化,体现客家风土人情,逐步改善村镇面貌,建设幸福龙川。

二、工作内容

(一)城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

1、组织编制镇整治行动计划,包括规划编制和镇容镇貌整治的措施、进度、时间等内容。

2、依据镇整治行动计划,实施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镇区道路全部硬底化,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和种植绿化,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排水排污畅通,有文化广场、小舞台和篮球场,有生态公园,有简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

3、整治镇区主要街道沿街建筑立面外貌,并融入客家元素,突出地方特色。

(二)村庄规划建设改造试点

1、组织编制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包括规划编制和村容村貌整治的措施、进度、时间等内容。

2、依据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实施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村庄主要道路全部硬底化,并安装有路灯,建设有文化广场、小舞台,具备运动健身器械和文化室、图书室、医疗室等设施,建设有生活垃圾池并定时清运。

3、大力推广使用《河源市新农村住宅和村委会办公楼通用设计图集》,促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按客家建筑风格整治农村住房外貌。

三、时间安排

20XX年9月1日起全面开展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时间暂定两年。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对村镇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强有力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务求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提升村镇规划建设水平。

(二)选准试点,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各镇政府是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实施主体,要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作为一场硬仗来打,集中力量抓好试点,各镇所选择的试点要有代表性,一是领导班子要团结,要有战斗力;二是村镇改造规划要符合群众意愿,能调动群众参与村镇改造的.积极性;三是对行动快、效果明显的要及时总结,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推广,起到示范和样板作用。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要做到“七个结合”,即与双到扶贫相结合,与农房改造相结合,与发展农家乐相结合,与移民工作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旅游发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与发动社会力量相结合,与表扬奖励相结合,务求取得成效。

(四)加强领导。为确保村镇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县政府决定成立全县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住建局要加强县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的检查指导,要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与全县正在开展的创建宜居城乡,创建宜居村镇“六个一”工程活动,旧村庄改造和农村住房、材委会办公楼建设改造使用统一图纸等工作结合起来,协助试点村镇做好工作计划,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县农业、水利、扶贫、民政、移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互相支持,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共同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

(五)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县政府将组织专项检查组对各镇政府开展村镇改造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真抓实干,成绩显著的给予表扬,对消极应付、行动迟缓,工作低效的给予通报批评。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2

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指出:“双向化改造是有线电视网络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鹤岗分公司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后, 分公司网络覆盖用户均为数字用户, 同时, 开展双向网络建设业务, 可以使我们从传统单一的有线数字业务向多业务综合信息服务进行转型。

1双向网建设运营试点的目的及意义

1.按照全网支持双向业务的目标, 完成大C+小C的网络部署试点, 为今后的全双向多业务运营奠定基础。

2.测试目前网络实际情况是否符合接入技术的要求。通过双向网络的样板小区确定今后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规范。

3.通过双向网络的试运营, 培训运行维护人员的数据网技能, 提高安装、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4.通过双向网络的试运营, 进一步摸清宽带业务及互动电视业务的用户需求, 制定双向多业务的经营策略。

2技术方案

根据省公司技术部《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指导意见书》的总体技术要求, 鹤岗分公司采用DOCSIS技术标准进行双向网络改造, 选用大型CMTS完成全网覆盖 (大C) +小型CMTS高带宽接入 (小C) 技术方案。

网络部署示意图如图1所示, 红色文字为系统需要增加的组件。

全网采用大C方式实现所有HFC用户双向接入, 保证未来互动等非对称带宽业务用户的接入能力。对于高带宽对称数据接入用户, 采用补点的方式实现补充接入, 提高双向网覆盖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较低的投入, 按照业务发展的规律逐渐加大投入。

我市目前HFC网络采用1310nm二级光网络, 每光发后接6分路覆盖6个光站, 平均每光站200户左右, 即1个光发约覆盖1200户左右, 光发输入电平为75d B左右。

系统部署要点如下:

1.按照Cisco CMTS产品每物理端口输出4个频点, 要求连续频点, 在频点规划中需要预留。每个下行接口的下行频点可通过授权来增加。

2.按照每CMTS物理下行接口后接4分路, 连接4个光发, 即每个下行覆盖4800户。每个光发覆盖用户提供一个下行频点。

3.全网按照15万户涉及, 分布在7个分前端, 共需要15万/1200=125个下行频点, 或125/4≈32个物理下行接口, 125个上行接口。

4.每6个回传光接收机输出对应一个上行物理接口。回传接收机输出混合后输入上行接口电平为0d B。

5.下行拟采用QAM256调制方式, 每频点可提供50Mbps带宽。目前数字电视广播信号采用QAM64, 为保证链路传输相同的信噪比, CMTS下行输入电平应高于广播信号5d B左右输入, 即80d B与广播电视信号混合。

在全网通过大C覆盖解决了所有用户的双向接入通道, 对于宽带高速接入的部分采用小C进行覆盖。小C的部署建设随业务开展需要逐步增加, 使用小C覆盖的用户定位于提供10M/20M接入服务。在小区原光节点处安装ONU和小C设备也可安装二合一设备 (ONU+小C) , 小C的上联使用EPON搭建的上联通道, 小C与原光接收机的信号混合后输出给Cable (图2) 。

每台小C可提供800Mbps (按单台16QAM通道, 每通道QAM256) , 按照10M接入服务, 40%接入率计算, 可以提供对本光站所有用户服务。上联EPON端口数量初期按照20%收敛比计算, 使用8分路光分路器, 1个OLT端口可覆盖8个ONU, 即对应8台小C。收敛比随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用户接入率提高可以采用并机的方式通过增加设备提供更高的带宽。目前每光站尾纤为4芯, 满足HFC双向后, 剩余两芯。特殊节点可以利用大C的剩余带宽提供服务, 当该节点小C覆盖率提升后, 大C的下行利用率降低, 剩余带宽也可以提供部分高带宽服务。

本次试点方案拟涉及五指山分前端、南翼分前端及广播局分前端, 三个分前端近89个光站, 其中五指山前端43个光站;南翼前端7个光站;广播局前端39个光站, 覆盖用户近17000户。

3实施方案

1.前期鹤岗分公司将与中国移动合作, 租用中国移动500M带宽, 拟投入资金50万元, 后期将根据用户的发展情况逐步增加带宽。

2.采用大C+小C的覆盖模式。考虑到试点方案投资, 在五指山前端配置大C设备, 并完成该前端试点区域的HFC双向改造。广播局前端和南翼前端暂时仅使用小C进行覆盖。

3.在五指山前端配置大C设备Cisco u BR10012设备 (考虑到日后扩展的需要, 采用机框式设备) , 43个光站, 约7个光发, 按照前面技术方案的设计, 需要2个物理接口, 可提供8个频点即可满足需要。按照设备参数, 该板卡可以提供最大5个物理端口, 20个下行频点。多余的资源可用于提供高带宽服务。将20个频点的带宽20×50=1Gbps直接覆盖五指山的试点用户, 按照20%的收敛比, 可以提供10M接入用户500户。日后五指山用户HFC双向改造完成后, 该设备即可完成全面覆盖, 20个下行频点按照技术方案可以实现24000户双向覆盖。

4.广播局前端39个光站和南翼前端7个光站, 按照8分路结构设计, 需要5+1个PON口, 48个ONU。大约可提供10M接入用户3800户。

5.考虑到目前省网正在进行城域网络的规划设计, 待数据城域网规划完成, 鹤岗分公司在进行数据核心网络的设计建设。为了能实现对双向网络的业务功能测试, 建议在五指山机房部署1台千兆交换机H3C 7603交换机 (配置24个SFP接口+8个PON口) , 实现数据业务的连通即可。PON接口通过光纤连接至广播局前端和南翼前端。

6.计费方案。在测试阶段可以先不用部署计费网关, 等省网数据城域网建设完成后统一部署计费网关和BOSS系统进行对接。在测试阶段用户认证可以通过DOCSIS的DHCP策略进行验证用户合法性。

7、网络管理。EPON系统网管功能支持对OLT和ONU的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通过EPON网元管理系统进行。OLT的网络管理功能支持SNMP协议和IEEE802.3-2005中规定的OAM功能。ONU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采取本地管理和远程管理两种方式。CMTS的网络管理功能支持SNMP协议。支持DOCSIS配置文件自动下发, 可实现CM的自动注册, 并可以远程管理。在网络规模部署是在增配网管软件。

4结束语

上述实施方案按照全网大C+小C的部署策略, 根据实际情况在试运营阶段配置了合适的设备, 完成试点区域的17000户双向覆盖, 同时在不同的前端采用了不同的覆盖措施, 充分利用了设备的特性, 提供了4300户的10M接入能力。本次配置的设备大C设备已经可以完成五指山前端覆盖24000户的双向覆盖, 只需完成更多的HFC双向改造, 无需在增加CMTS设备。下一步全网覆盖时, 仅需在其他几个分前端增加大C设备即可完成全网双向覆盖, 重点区域辅以小C进行高带宽接入。

通过试点运营, 将会使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销售数字节目到多种业务发展, 稳步推进本地双向网络建设, 逐渐加大对数据业务的推进力度, 促进双向网络渗透用户的增加, 从而促进双向网络用户率的提高。通过采取购买特色节目赠送宽带业务的方式, 可以使双向业务和特色节目销售取得双赢, 为以后大规模推广做准备。

摘要:鹤岗分公司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完成后, 通过双向网络的建设, 可使我们从传统单一的有线数字业务向多业务综合信息服务进行转型。

关键词:CMTS,DOCSIS,ONU

参考文献

[1]郭东辉.基于双向HFC的数据通信系统及其接入终端的设计[J].电信科学, 2000, 16 (12) .

农村土改试点方案成型 篇3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9月29日召开了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和《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按程序报批实施。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同样关乎“三农”问题,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三项改革试点方案原计划也于9月底前提交中央审议,但截至国庆假期前,国土部部长姜大明仍在审改方案。

相比前述由农业部牵头制定的改革试点方案,国土部负责牵头编制的上述三方案更为社会各界关注,改革也更为复杂,决策层对此也相当慎重。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国土部已经有了上述三项改革的成型方案,而上报的可能方式是合成一个大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框架意见,后附三个改革试点方案。

非公益不征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国土部获悉,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此次国土部在改革试点方案草案中明确非公共利益用地退出征收范围。

这意味着在2015?2017年上半年,试点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以不经国家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直接流转入市从事土地开发经营。

在征地补偿标准上,试点方案拟全面推行在征地补偿安置费中足额单独安排发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在增值收益分配上,规定在征地补偿安置现有基础上,在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被征地农民安置。

试点方案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限定在规划确定的产业用地范围内,按照存量优先、增量补充的原则顺序入市。

另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也是三项改革方案中最为成熟、最被认可的改革试点方案。最大亮点为:赋予了处于不同区域宅基地不同含义的“一户一宅”规定。

试点方案草案提出,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的传统农区,继续实行“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对人均耕地少,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相对集中建房落实“一户一宅”,原则上不再进行单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

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政府或集体通过集中建设农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将法定面积宅基地等值转换为住宅,落实“一户一宅”。已没有新增宅基地可供分配的,农民集体可利用村庄存量建设用地,在政府支持下集中建设公寓式住宅,落实农村住房建设的宅基地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改革方案总体思路没有突破城市人到农村买地建住宅的禁令,但方案规定村庄内部退出的宅基地可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场价格回购,预留一定面积用于宅基地再分配,其余可以调整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

正道何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国土部此前就试点方案征询业界专家意见时,一些重要条款曾遭遇到非议。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认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力度过大。

“我国城郊农民只占农民比例不到5%,而远郊农民多达95%。一旦土地能够自由入市,那结果只能是95%的远郊农民名义上能够自主入市,但因为没有开发机会而沦为空谈。而5%的近郊农民却成为不劳而获的食利阶层。”贺雪峰建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要慎重,先期应该以解决江浙地区乡镇企业倒闭后闲置的历史遗留用地入市问题为主。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同时担心,三项改革方案彼此关联,一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口子打开,就有可能出现把农民宅基地变成农村建设用地、再变成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乱局。

“出现的后果有可能和增减挂钩的后果差不多,可能会导致很多农村被拆迁,不管农民愿不愿意。因为当前农民是否是自愿退出宅基地没法保护。”邹晓云说。

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看来,虽然“新土改”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地方以改革的名义强权夺地,但横竖不准农地入市的保守策略有违经济需求。且在“一手征、一手卖”的现行体制下,以行政权力侵犯农民正当财产权利的行为并不罕见。

周其仁建议,唯有把产权改革与约束权力的其他改革结合起来推进,才是“新土改”的正道。

近期,贺雪峰、周其仁等业界专家围绕农村土地入市改革进行了深度辩论,时至今日仍在继续。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国土部对于推进三项改革试点相当慎重,总的原则是坚持小范围、有条件进行,要求严格审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

按照国土部制定的试点方案草案,会优先在各类国家改革试验区等地选择改革试点。计划试点方案报中央批准后,今年年底前确定试点地区,明年正式开展试点,一直持续到2017年上半年。在2017年6月底前,国土部将完成试点经验的总结。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揽,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共青团十五大精神,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当代农村青年的新特点,以保持团的先进性为核心,以密切联系青年、有效服务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统筹整合社会城乡资源,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创新,更好地服务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二、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并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把广大青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拥有强大的生力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进行基层团建创新,使基层团组织做到联系青年经常、服务青年有力、引导青年有效,团结引导带领青年永远跟党走,这成为新阶段做好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一,建设青年中心是创新共青团基层组织形式,扩大团组织覆盖面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网络,是共青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团上下积极探索,努力工作,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问题仍然存在,乡村基层青年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长期困扰共青团的整瘫轮回怪圈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双新组织”和流动青年中还存在大量团建空白点。因此,大胆地进行基层组织创新,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第二,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强共青团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青年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越来越多样化,他们迫切需要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与之相适应。但是,农村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服务力量薄弱、服务手段缺乏、服务时有时无等现象。农村青年高涨的需求与农村基层团组织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形成十分突出的矛盾。建设青年中心,就是要最广泛地整合城乡资源,为农村基层团的组织搭建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及时满足青年的现实需求,从而全面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建设青年中心是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现阶段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为全团指明了工作方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青年农民是农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也是全国青年的主体。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青年中心建立后,可以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为青年农民提供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一方面推动农村青年带头示范、带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提高农村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带头发展二、三产业,积极向非农领域转移,实现劳动力优势向人才优势的转变,最大可能地满足现代化、城镇化发展要求。

三、试点范围

青年中心建设鼓励各级各地积极开展试点,原则上每个省(区、市)至少选择1至2个市(地)、县(市)进行试点,由团省(区、市)委直接联系指导。各市(地)、县(市)也可选择部分地方开展试点。

为推进试点工作,团中央确定辽宁省沈阳市、浙江省台州市、广东省东莞市和北京市密云县、山西省灵丘县、吉林省公主岭市、江苏省常熟市、河南省偃师市、湖北省应城市、四川省双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等地作为联系点,进行重点联系。联系点所在地区60%以上的乡镇应建设青年中心。

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对接,在西部12省(区、市)各选定2个市(地)、县(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选1个县(市),开展试点工作。6000名被选拔派遣到西部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可专职或兼职参与青年中心建设,工作需要、个人条件特别优秀的可挂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兼青年中心主任,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可挂任青年中心主任或副主任。试点地区由有关省级团委确定,报团中央备案。

选择的试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具有一定基础,小城镇建设发育有一定规模,团的工作基础和外部环境较好,所在地区具有试点工作积极性。

四、工作内容

青年中心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团建创新的重大举措,实现团的组织、工作、阵地有机结合,辐射带动基层团组织整体活跃。青年中心按照“先建设、后规范”的路子,逐步实现“七个一”的规范化建设目标。

一个组织。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或青年社团的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

一个依托。青年中心可依托中学、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立。有条件的也可单独建设。

一个网络。青年中心要配备至少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和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

一个骨干。每个青年中心都要招募至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骨干力量,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大学生志愿者由市(地)以上团委负责招募选派,定期轮换。

一套项目。青年中心应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易于为青年提供便利服务的一个以上产业发展服务项目和其他服务项目,用项目促进青年中心建设,用项目吸引青年参与,用项目服务青年增收成才。

一个章程。青年中心要制定统一的章程,实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一个形象。青年中心要统一进行形象设计,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共同传播青年中心文化,共同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试点工作要围绕着建设、运转、管理三个环节,努力探索青年中心建设的规律和机制。

1.建设。青年中心是新形势下扩大农村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和组织覆盖面的新途径,是服务青年的新载体,是凝聚青年的新阵地。青年中心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承办团务和政府委托的部分青年事务,以青年社团联盟的形式建设成为各类青年社团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会所。每个青年中心至少配备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一台电视机,拥有卫星接收设备或互联网接入线路等一套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工作阵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建设思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独立建设青年中心,也可依托乡镇中学、乡镇文化站(中心)、广播电视站(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已有的固定场所建设。可以整合当地现有资源,采取合作方提供场所阵地,团组织主要从事软环境建设等方式进行合作开发。可以调动社会力量,采用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合作建设。也可以争取财政和有关部门支持进行自主建设,形成团属阵地。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选择的场所应交通便利,适宜人群聚集,适合成为服务窗口。试点地区要形成青年中心统一管理、相互联通的工作机制,统一青年中心标识,逐步开发共同活动项目,共同树立青年中心形象,传播青年中心文化,打造青年中心品牌。

2.运转。青年中心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主要任务。一是开展远程教育和技能培训。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联合开办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等业务,满足农村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引导农村青年自主创业,带头兴办二、三产业,带头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开展科技、市场、人才、项目等信息查询、信息发布、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服务;开展劳动中介服务,帮助青年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活动;承办远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程医疗,举办婚姻家庭、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三是开展青年联络与交流活动。可采取会员制的办法,以青年中心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以共青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年中心为平台,以各类农村青年专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支点,促进城乡各类组织在市场、技术、文化、产业等资源与信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办理团务和承办部分青年事务。在当地团委领导下,参与管理本区域团的日常事务,落实团的工作项目,促进基层团支部工作活跃;受政府委托,协助政府管理部分青年事务,逐步参与管理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行动、维护青少年权益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青年事务。

3.管理。青年中心在当地团委领导和指导下,通过会员制形式联系凝聚广大团员青年,以理事会制民主管理青年中心事务,依照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运行。每个青年中心至少有一名志愿者作为骨干工作力量,该志愿者可挂任当地团委副书记,专门从事青年中心工作。青年中心将制定统一的《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项目化服务,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以低偿养无偿,形成长期良性运行机制。全国青年中心建设规划和统一网络平台建设由团中央负责,青年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和管理以团中央、团省委两级为主实施,各省(区、市)和试点市(地)团委负责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为青年中心建设管理提供力所能及的政策物资支持,试点县(市)团委负责具体实施和指导日常管理。

五、实施步骤

青年中心的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全国联网、规范运作四个阶段分步实施。从现在试点工作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国符合条件的乡镇基本建立起青年中心(符合条件的中心村也可建立)。试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实施。

1.部署安排阶段。各试点地区根据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团中央适时召开全国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安排。

2.组织实施阶段。各试点地区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团中央和有关省(区、市)、地(市)团委加强调研指导,畅通信息交流,提供必要服务。

3.总结推广阶段。各地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5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积极配合省厅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工作,切实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各项有关工作,提高我中心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根据河南省关于《建设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和人社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政策指导,我中心决定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构建全面覆盖、关联制约、协调互动、科学管用的管理机制、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客观需要,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面实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预防腐败工作领域的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诱发腐败的风险,也是从根本上爱护和保护党员干部的具体体现,为中心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发展目标,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出发点,通过规范中心权力运行,提升工作效能,服务和促进中心工作发展。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各部门成员要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坚决贯彻落实廉政准则,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融入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形成风正、清廉的良好氛围。

3.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和改革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探索创新有利于降低廉政风险,加强从源头预防腐败的改革举措。

4.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从各个部门的实际出发,区别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二、工作步骤和方法。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底前)。

中心召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中心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及党员干部参加会议。印发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制定具体落实办法。

(二)风险排查阶段(10月—11月)。

1.梳理确认行政职权。以部门为单位,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原则,采取岗位自查、不同岗位互查、领导帮助查找和集体排查等方法,对行政职权和内部管理权力进行分项梳理。主要是中心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使用,以及中心内部人、财、物管理等权力。突出防控重点,权责一致。明确中心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形成完备的岗责体系,做到风险点的查找与岗位职责“对号入座”、“有的放矢”。

2.分析查找廉政风险点。认真分析查找在权力运行、规章制度和思想道德方面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完善防控措施,注重工作实效。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逐一登记、归类汇总,进行研究分析,填写《廉政风险分析表》,针对业务工作流程各环节,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报告。通过廉政风险点查找、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在中心形成制度约束与个人自律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良好局面,认清岗位职责和廉政责任,增强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和廉政勤政意识,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规范完善阶段(11月—12月)。

1.完善岗位责任体系。制定岗位说明书,使全体人员掌握中心内部机构设置、权力事项、岗位职责等情况,明确各部门的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形成完备的岗位责任体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

2.高度重视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从人员自身内部杜绝腐败行为,加深与同志们的思想交流,做好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班子亲自带头成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查找风险,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拟定工作进度表,积极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建设。

3.认真组织工作,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要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和《河南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办法》要求,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在梳理中心岗位职权基础上,提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明确完善工作任务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认真组织安排工作进行,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很强,要按照省厅提出的要求,落实工作细则,明确工作责任。中心成立领导小组,负责中心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各部门主任作为本部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查找廉政风险点,抽调骨干党员成立工作班子,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强检查考核。

加强对廉政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防止发生重视不够、风险排查走过场、制定对策敷衍、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出现。按照省厅要求,研究制定廉政风险防控考核办法,把廉政风险防控成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健全纠错整改机制,赏罚分明,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管理方案。统筹协调,实现多赢。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做到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6

**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2005—2007年食品放心工程实施规划》(长政办发〔2005〕64号),规范我县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

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加强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的和原则

(一)工作目的

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增强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奖惩作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我县食品安全水平积累经验。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行业指导,加大舆论宣传,突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三、工作组织及试点行业

全县范围的试点工作,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食安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配合。根据全县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产业特点,选择肉类、粮油、水产品和饮用水行业作为试点行业,每个试点行业确定若干家质量基础比较好、市场规模和社会影响比较大的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单位作为试点单位。

四、主要内容

(一)加强信用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工作要贯穿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的始终,要突出主题、注重实效,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社会信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信用典型案件和食品放心工程等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试点单位的信用意识。

(二)制定信用制度规范

1、制定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由牵头部门组织制定各试点行业各类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原则、征集方式、征集渠道、征集内容、征集标准以及具体征集要求等。

2、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由牵头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并邀请消费者共同参与,确定试点行业食品安全信用的评价机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等级、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效力等。

3、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对试点单位和行业的食品安全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经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县食安委)审定后,由县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发布。

4、制定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由县食安办组织有关监管部门,研究确定不同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差异对企业的奖惩功能。

(三)建立管理服务系统

由县食安办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明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三个环节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探索和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系统,明确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的内容和程序等。

五、具体步骤

试点工作从2006年6月起至2007年6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6年6月~2006年8月)

1、成立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县长担任,成员为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

2、各试点行业成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小组,组长由牵头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各相关部门职能科室负责人和行业协会负责人。肉类、粮油行业试点工作由县贸粮局牵头,县工商、卫生、质监、农业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参加;水产品行业试点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县工商、卫生、质监、环保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参加;桶装饮用水行业试点工作由县质监局牵头,县工商、卫生等部门和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参加;集中式供水行业试点工作由县建设局牵头,县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和自来水行业协会参加。

3、各试点工作小组针对试点行业的特点,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试点单位,制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4、召开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举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签订承诺书仪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

1、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诚

信宣传;对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方面的培训,倡导诚实守信。

2、整顿规范。各工作小组按各自的工作实施方案组织落实。

(1)试点单位名单在新闻媒体公示,试点单位向社会做出承诺和责任保证。

(2)各工作小组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生产、经营和消费档案示范文本,并在试点单位推行。

(3)各职能部门

加强对试点行业的监管。

(4)县食安办对试点行业产品进行督查性检验检测,对试点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5)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披露和信用体系建设评价制度,适时公布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评价等信息。

(6)实施信用等级制度,将生产、经营和消费单位或个人的信用进行评价授信。

(7)县食安办组织相关部门,对试点单位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和督查。

(8)适时召开试点工作专题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6月)

1、各试点工作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

2、县食安委组织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3、召开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进一步扩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和范围。

4、向县政府和湖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我县试点工作情况。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7

十二五期间, 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1 100多万件专利申请,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03.4万件, 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 商标注册申请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著作权登记、植物新品种申请等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数量上来讲,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但还不是强国。从河南省的情况看, 2015年, 河南省专利创造指数得分为63.21, 居全国第13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6件, 居全国第21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81件, 居全国第17位;专利维持率为50.19%, 居全国第20位;当年申请专利的规模以上企业为8.1%, 居全国第25位;千万研发经费发明专利授权量1.35件, 排名全国26位。上述数据表明, 河南省“十二五”期间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获得了较大增长, 但无论是在知识产权人均拥有量、维持量、含金量、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企业创造运用知识产权能力等方面在全国排名依然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河南省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是既不大、更不强。因此, “数量布局, 质量取胜”应成为实现这一强省目标的重点任务。显然, 全面提升河南省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 顺应了河南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意味着河南省经济发展将摆脱传统的资源堆积模式, 转而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而大量高质量、高水平专利与核心技术必将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河南省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高, 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深入实施专利导航工程, 培育高价值高质量核心专利。众所周知,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 没有罗盘等导航设备, 船就难以找准前进方向。专利导航就像企业海上行船, 在浩瀚的专利和技术的海洋上行船, 不了解技术发展状况、不知道哪里有专利雷区, 就难以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就会陷入盲目发展、闯入雷区的危险。因此, 专利导航的作用就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 综合运用专利信息分析和市场价值分析手段, 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为产业制定发展战略, 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道路。2013年以来, 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为此, 《实施方案》指出, 要选择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活动, 引导创新主体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抢占产业和技术制高点。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 通过科技研发能力与条件建设, 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高质量专利和专利组合。进一步推动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 构建一批能支撑产业发展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专利池或专利技术标准。

二要提升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河南省建设有180个产业集聚区, 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 不少产业集聚区还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产业集聚区内缺乏知识产权意识、“零”专利的企业还有不少。因此, 要实施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专利清“零”行动, 鼓励产业集聚区设立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专项资金, 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推广和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密集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要助力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活动。实施“知识产权+”助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 制定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通过建设创客空间、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股权交易平台、专利保险联盟、平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等, 在全省布局构建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低成本、便利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全要素、开放式的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基地。利用知识产权评价机制和多元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对知识产权拥有者利用高价值专利或创意设计版权创业的给予创业资助、质押融资等支持, 对小微企业首件发明专利给予申请资助, 帮助小微企业快速创业成功, 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村镇建设试点方案 篇8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包括制定原则、时机选择、目标确定、制定程序、试点内容五个方面。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是高考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考改革关键的一环,制定环节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直接影响高考改革试点的实施和效果。探索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环节的策略,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高考改革频密期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高考改革 试点方案 制定环节 完善 理性思考

2014年上海、浙江两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并出台了相应的试点方案。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是高考改革战略定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步骤,也是高考制度全面改革的主要内容,对于从更高、更广的视角来认识这次由国家决策的高考改革的全局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说,教育部及有关省市出台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教育因素、传统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高考改革方案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方案设计中公平与效率矛盾,高考改革中的部分方案的制定环节也并非尽善尽美,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还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因此应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环节的制定原则、时机选择、目标确定、制定程序、试点内容五个方面入手,以便提出改进和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意见和对策。

一、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原则

虽然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也考虑过制定原则,但是有关部门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时不一定完全按照改革方案制定的原则行事,甚至有些还违背了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原则。为此,应组织专门的力量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原则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高考改革方案必须遵循四大原则。

1.需求的原则。即国家及考生对于高考改革方案是否有需求,需求有多大,有多充分。根据前期研究、观察,总体上决策者可能没有完全按照需求原则制定高考改革方案,决策者也没有完全掌握国家和考生双重的需求。正因为没有完全掌握需求,没有前瞻性的调研,导致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准备不充分。应在评估的基础上运用诱致性制度安排逻辑和制度“需求—供给”分析方法,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是否按照需求的原则进行,有多少高考改革方案是根据需求原则进行的,有多少没有按照需求原则进行而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安排,并提出如何考察需求,分析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伪需求”,在有多大的需求时就可以考虑提出制定高考改革方案并将其纳入改革安排的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提出根据需求原则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相关意见和操作方法。

2.参与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涉及到多个主体,因此改革方案必须征询相关主体的意见,特别是要让考生参与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因为考生是高考改革方案实施的对象,保证考生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才能确保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是考生真正需要的改革。根据前期研究和观察,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民主程度不高,特别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对象参与方案制定的程度不高。因此应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评估,考察在高考改革方案参与的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特别是考生参与的程度、考生参与的数量、考生意见被采纳的程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切实保障考生参与方案制定过程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试点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涉及面广,而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差异性很大,加上高考改革方案供给的统一性与改革方案需求对象的差异性,这些都需要高考改革方案先试点,尽量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人群差异性。因此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进行,尽量使高考改革方案供给满足改革的需求,尽量解决改革方案的统一性与改革方案对象之间差异性的矛盾。在对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评估的基础上,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的试点情况,即有多少改革方案在实施前试点,试点是否考虑了地区差异性、需求的差异性,是否考察了高考改革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4.量力而行的原则。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包括两个方面:是否尽力、是否量力。前者是有能力而不制定,后者是没有能力而制定。为此,需要在高考改革方案评估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考察高考改革方案是否量力而行,是否存在超越能力的改革方案,或者某些政府有能力但是改革方案实施不够,需求满足度不高,问题解决得不够。因此,量力而行是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一项重要原则。

除此之外,还应该根据研究的需要,对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主体性原则、效益和效率原则、公平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时机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安排和实施既须考虑考生的需要,也须考虑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实,还须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因此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有一个时机问题,条件不成熟不行,高考试点的安排和实施的时间必须是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考改革方案发挥最大效用。为此,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出台时机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问题分析。根据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与评估分析高考改革方案时机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即是否存在时机不成熟而超前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或者存在时机成熟而滞后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问题,两者的比重各有多大,并分析这两个问题分别诱致了什么样的后果。二是原因分析。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时机选择的原因,将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分析高考改革方案时机把握不准、把握不好的原因。三是完善建议。如果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没有科学的时机和条件成熟的基本标准,而是根据国情和民意及方案制订者的主观判断,那么这种时机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因此,应在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把握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时机的基本建议。

1.要清楚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成熟的条件。即高考改革方案成熟由什么条件组成的,如何发现这些条件,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除了政府自己调研获取成熟的条件外,还可以考虑接受、接纳民间智库的调查研究成果,共同判断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成熟条件。

2.要把握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时点。把握时点“说易行难”,因为需要决策者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与标准进行对照。根据已有研究,可以按照高考改革试点的边际收益与改革前的边际损失或者缺少改革的边际损失相当为成熟的主要标志,即高考改革试点的边际收益等于改革前的边际损失或缺失改革的边际损失。一旦出现此标志,表明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条件成熟,相关决策部门就可以考虑制定和实施相关高考改革方案。

3.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及时推出高考改革方案。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也是一个博弈过程。一旦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条件已经成熟,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要整合力量,排除阻力,迅速制定改革方案并及时实施改革方案。因此应提出量化的标准和明晰的条件,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部门把握改革方案时机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目标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总体而言是改革,但是国家也有改革以外的其他隐性目标,如教育改革目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民心目标、政治稳定目标等。因此,制定高考改革方案首先要确定目标及目标组合。根据高考改革方案的描述、跟踪和评估,并结合前期研究:高考改革方案一般都有多元的目标,但是考生对改革需求的目标是单一的,多元的高考改革目标与单一的考生需求目标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集合,明确主要目标,并选择最佳目标组合是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要分析我国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确定的问题。目前主要问题是目标过多,对改革方案赋予了过多的任务,寄予了过多的期望,从而导致高考改革方案不堪重负,主要目标模糊,组合目标相互冲突、改革效应相互抵销,从而导致目标组合效益无法最大化。[1]其次是考察高考改革方案目标多元化的原因。对于决策者来说都存在用最少的改革方案解决最多的问题,或者用最小的改革方案成本获得最大改革效益的问题,但是方案的容量有限、功能有限,一项方案只能根据其性质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可能解决太多的问题,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此,还要分析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目标多元化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组合的基本对策。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目标多元化、目标最大化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确定高考改革方案最佳目标组合的方式和方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目标的方式和方法。

1.清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集合。制定一项高考改革方案肯定会有多方面的目标考虑,决策部门首先要明确此项改革目标究竟有多少。因而应分析高考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基本目标和附带目标,同时针对不同目标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即弄清楚到底高考改革方案企图实现多少目标。

2.明确高考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在明确目标集合的基础上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目标、主要目标。基本目标是最低要求的目标,主要目标是针对性目标。只要确定了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改革效益就好考核,改革内容就好制定,改革功能也好赋予。所以应在明晰高考改革目标集合的基础上,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并提出确定基本、主要目标的一般性方法。

3.选择最佳的高考改革目标组合。在明确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以后,就须要选择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组合。因为有些目标存在内在冲突,有些目标功能相互抵销。这就要选择好目标组合。根据整体效应最大化和增量目标效益等于零的方法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组合,即在一项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专项方案,考察其改革方案组合边际效益,当加入最后一个目标时,其组合边际效益为零,这时的高考改革目标组合就是最佳目标组合。[2]为此,需要提出选择高考改革方案最佳目标的程序和方法,为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制定高考改革方案提供分析工具。在确定目标组合的基础上再确定高考改革方案的性质并赋予一定的改革功能。

四、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程序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改革方案的制定程序。只有较科学的、完善的制定程序,才能够较好地满足相关主体的需求,实现其最大效益。高考改革方案有一定的制定程序,相关部门也较严格地按照程序办事,但是实践中仍存在程序不太完善、制定中忽视程序或者程序化不够等问题。因而,须在高考改革方案的描述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的对策和建议。

1.高考改革方案顶层设计的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提出有多个渠道,如中央高层领导、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还有些是考试研究等机构。应具体分析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主体的整体性偏差问题、提出主体的自我利益导向问题、提出主体渠道单一性问题等,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主体应当多元化、中立化、公共化,只有这样才会保证高考改革方案的相对公平性、公正性。

2.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调研的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前都进行过调研,也有前期研究,但还是存在研究和调研的充分性、客观性、广泛性等问题,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安排的调研是部门进行的,区域或阶层利益导向比较明显,客观性不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只是有选择性调研,地方的差异性考虑不足;有些高考改革方案没有进行全方位的调研,高考改革方案的广泛性考虑不足。根据这些问题,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调研应坚持四个原则:专家参与性、主体中立性、区域广泛性、评估的客观性,即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调研要充分考虑“四性原则”。

3.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主体的选择。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还涉及到制定主体的问题,即由谁来制定,如何制定。其实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考改革方案由相关部门制定,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和沟通的问题,以及部门为本部门的利益而改变方案目标等问题。为了避免高考改革方案出现偏误、部门化、孤立化的倾向,我们提出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中立性、独立性、超然性和综合性的“四性标准”,即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部门利益要超然,并建议组成包括管理部门的综合性改革制定小组,整合力量,充分沟通,保证高考改革方案的中立性、客观性、协调性和目标的针对性。

4.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合法化程度。当前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层级还是有些差别。有些是教育部制定的,有些是省(市、自治区)政府或教育部门制定的。从程序来看,高考改革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由于高考改革方案制定主体较多,部门较多,不可避免地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从而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决策者。根据现在高考改革方案合法化的层级和问题,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主体和资格问题:大致方向是考虑将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层级提高,即尽量考虑将高考改革方案交给全国人大、国家政策研究室、教育部、省级政府等地位比较超然的机构和部门来制定,以避免高考改革冲突、矛盾的问题,提高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合法程度。

5.改进方案制定意见的征询方式和方法。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后还应该征求专家、相关部门和利益主体特别是执行者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和改革主体(考生)的意见。根据前期调查,高考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还是存在意见征询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考生和教师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将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的整体性偏差。因此,应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意见的征询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则。

五、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的内容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得好不好,主要在于内容的完善程度。只有内容较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的成效才会比较好,才能够实现高考改革方案的设计目标。总体而言,最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容还是较为完善的,但是在针对性、灵活性、外在协调性、内在冲突性、环境兼容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者缺陷。可以从五个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考改革方案。

1.高考改革方案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制定高考改革方案的统一性比较强,而较少考虑地区差异、社会分层和人群差异,因此导致有些地方、有些阶层、有些人群高考改革试点效果较好,有些则较差,针对性不强。所以,需要研究提高高考改革方案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将从方案多层次性、多方位性、多需求性方面着手研究。[3]

2.高考改革方案的灵活性。当前高考改革方案规制性比较强,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操作的灵活性不太够,从而约束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可以从调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角度研究高考改革方案的灵活性,即高考改革方案如何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以便调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和执行高考改革方案的积极性,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成效。

3.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的协调性。由于这次高考改革方案出台比较多、比较急,而且不少高考改革方案出自不同部门,导致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性较差。应在高考改革方案描述、跟踪和评估的基础上分析高考改革方案之间的协调性,并提出完善高考改革方案之间协调程度、配合程度的基本策略和办法,从而减少高考改革方案的相互抵销和内在冲突,提高高考改革方案的绩效。

4.高考改革方案内在的冲突性。考虑到有些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和安排比较匆忙,有些高考改革方案内涵之间还存在内在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这也使执行者束手无策或者选择性地执行高考改革方案。如将“体育纳入高考”理想图景虽然美好,然而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残疾考生以及身体素质较差的考生显然是一种伤害和不公平对待。[4]因此,应具体分析当前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在冲突、矛盾以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消除冲突和矛盾的基本方案和方法,并将这些方案和具体的改进措施提交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参谋和决策。

5.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的兼容性。高考改革成效能否最大程度地实现,还与高考改革方案执行、落实与接受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前高考改革方案较多地考虑了执行和落实环境的兼容性,但较少考虑高考改革方案与接受环境、社会文化、信息环境的兼容性,因此导致了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的兼容性不够,经常受到参与者的排斥。方案的制定者应对主要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提出高考改革方案与环境兼容的基本措施和路径。

总之,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制定须以求真为目的的理论理性,这种理性主要是来自于理解和解释考试评价与改革实践的认知理性,没有对考试改革理论和考试发展规律的清晰认识,任何考试改革都可能面临失败的教育代价。[5]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制定环节是高考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作为高考改革关键的一环,制定环节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直接影响高考改革试点的实施和效果。探索完善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环节的策略,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高考改革频密期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郑方辉.民意调查与公共政策评估[J].江汉论坛,2007(3).

[2] 王建容.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行政论坛,2006(2).

[3] 王后雄.“高考城市化倾向”的成因及矫正[J].教育发展研究,2009(5).

[4] 吴胜涛.将体育纳入高考应三思而后行[J].教学与管理,2015(15).

[5] 刘清华,吴茳.考试改革需要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J].考试研究,2015(1).

上一篇:交通视频观后感下一篇: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