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

2024-06-10

水利设施(精选12篇)

水利设施 篇1

摘要:本文的研究旨在检验由政府推进的组织制度改革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陡山灌溉公司及灌区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发现这种由政府推动建立的用水户协会虽极大地提高了水费收缴率, 但灌溉水运送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调查发现农户用水协会的参与率仍较低, 农户在渠道的运行和维护上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不足。

关键词:农民用水户协会,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参与管理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 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1倍。但是, 如果离开了灌溉组织制度, 如果不能实现田块分散的小农经济与大中型水利的对接, 无论国家投入多少农田水利资金, 都难以有效解决农田灌溉问题。[1]

取消农业税后, 村社组织逐步退出农业经营与共同生产事务, 农户成为基本的经营单位。随着村社组织的退出, 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如何与超农户的大中型水利进行对接, 就成为现实问题。水利部借鉴世行项目经验, 在全国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模式, 即按灌溉渠系的水文边界划分区域, 同一渠道控制区内的用水户共同参与组成有法人地位的社团组织——用水户协会, 通过政府授权将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职能部分或者全部授予用水者协会, 协会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灌溉组织制度改革的实践效果在多大的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本文以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为例, 试图研究在我国农户比较分散并且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 陡山灌溉组织制度改革是否改进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绩效?即用水户协会是否对水利设施进行了更好的运行与维护?是否更能保障灌溉水提供的及时性?是否增加了农民的参与程度?

一、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的工程改造和灌溉组织制度改革

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纵涉山东省临沂市莒县、莒南、临沭3县, 实际灌溉面积16.2万亩。农村家庭承包制实行以后, 陡山灌区原有的群众管水组织近于瘫痪, 农民在自利动机的趋动下还乱设挡、乱挖口, 个人理性导致集体的不理性, 致使灌溉渠道损坏严重, 形成了典型的公地悲剧, 严重影响农业水利设施正常运行。1998年陡山灌区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 到2003年共完成四期节水改造建设任务, 总投资4521万元。通过四期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 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水利设施改造成为灌溉组织改革的有力支撑, 2001年, 陡山灌区成立了陡山灌溉公司, 按水文边界, 先后成立7个用水户协会。笔者之所以选择陡山灌溉组织制度改革进行研究, 是因为陡山农民用水户协会不是世行援助成立的、也不是农民用水户自发成立的, 而是国内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 代表了绝大多数情况, 因而更具代表性、更具说服力。笔者于2008年7、8月两个月及2010年8月进行了相关的深入地块的调查, 在水利设施所灌溉的区域随机抽取了6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样本乡镇中又分别随机地选择了两个样本村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二、组织制度改革对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分析

1.对水费收缴率的影响

陡山灌区从2000年起进行灌溉水价改革, 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经营性收费, 由协会直接收取, 彻底杜绝了乡镇搭车收费、截流挪用水费现象。此外, 建立了用水户终端查询系统, 实现“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 水费收缴到位率稳步提高。陡山灌区1996年水费实收率为75%, 2001年底四支、七支等协会成立后, 2002年水费实收率提高到91%, 随着更多用水户协会的成立, 水费实收率的总体趋势是提高的, 2005年、2009年水费实收率分别达93%、98%。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为进一步分析支渠的水费实收率变化情况, 笔者在西干渠选择四、七支渠与位置相邻的五、六支渠进行比较, 四、七支渠得到山东省用水协会资金资助的时间较早, 2001年底就已组建用水者协会, 五、六支渠直到2007年才组织筹建用水协会。2002年四支渠组建成用水者协会后, 当年的实收率比2001年的83%高了12个百分点, 增长显著。2003年水费实收率进一步提高, 2004至2009年, 水费征收率高达100%。七支渠2002年的水费实收率比2001年的85%高了9个百分点, 增长也非常明显。2009年, 水费征收率达99%。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 五、六支渠水费实收率从1996年到2009年也呈递增的趋势, 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四期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 干渠衬砌率改善, 输水能力提高, 减少了灌溉水浪费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水户缴纳水费的积极性。从1996年到2001年, 四、五支渠与六、七支渠水费实收率均值都在80%左右, 最高都不超过85%, 五、六支渠在1998年的水费实收率甚至高于四、七支渠的水费实收率。但从2002年四、七支渠组建成用水者协会后, 五、六支渠的实收率都低于四、七支渠的实收率。2009年, 五、六支渠水费收缴率有明显提升。通过四条支渠对比表明, 组建用水户协会对提高水费实收率作用明显。

单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2.对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的影响

四、五支渠与六、七支渠位置相邻, 由于整个灌区的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主要是对干渠及其建筑物的改造及维修, 因此整个灌区的工程节水对四、五支渠和六、七支渠的影响效应应该是相同的。由于五、六支渠在2007年才组织筹建用水户协会, 所以选择五、六支渠与四、七支渠2006年的用水情况进行对照, 以期比较已经成立了用水户协会的支渠与未成立用水户协会的支渠用水绩效。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溉公司调查。

如表4所示, 四支渠夏水稻及冬小麦的亩均灌溉用水量均低于五、六支渠。但七支渠夏水稻及冬小麦亩均灌溉用水量均低于五支渠但却都高于六支渠。表现在水分生产率上, 四支渠夏水稻及冬小麦的水分生产率均比五支渠高, 比六支渠高。七支渠的夏水稻水分生产率与五支渠相同, 但比六支渠低0.01kg/m3, 冬小麦水份生产率比五支渠高0.15kg/m3, 但比六支渠低0.02kg/m3。同样是在2002年组建用水户协会的支渠, 在土壤性质相同的情况下, 为什么四支渠体现出一定的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 而七支渠却没有体现, 甚至还不如一些未组建协会的支渠?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对比, 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四支渠2004年获得山东省财政支持农村水利协会发展资金25万元, 灌溉公司投资资金10万元, 受益村投劳8万元, 对斗渠级以下水利工程的维修、配套、更新、改造, 所以呈现出一定的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 而七支渠征收水费时附加的一定比例费用供协会人员经费, 仅通过动员用水农户对支、斗渠的资金投入及劳动维护很有限。

3.对灌溉水运送质量的影响

资料来源:作者陡山灌区及十字路气象站调查。调查年份包括2000年、用水者协会建立的前一年、2004年和2009年, 除了年龄、教育年限和距离, 其余所有变量的数值是上述四个时间段的平均值。

为了考察用水者协会建立之后, 是否明显促进了灌溉水运送质量的改进, 采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 使用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在调查的60个农户样本中, 从2000年~2009年农户的种植结构和土地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由于所问的问题与农户的直接生产密切相关, 农户的记忆较为深刻, 通过与灌溉公司的相关数据核对表明农户的回答是可信的。

表明灌溉水运送质量的灌溉频率是因变量, 渠道运行和维护的免费劳动投入、需要和得到水的时间差以及表明地块特征的灌溉出口距农民主要耕地的距离、水费都包括在其中, 此外, 以年日照时间作为自然条件变量, 还控制住了农户的特征变量如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 等等。

在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后, 发现两模型在渠道运行和维护的免费劳动投入、灌溉出口距农民主要耕地的距离、年日照时间以及用水者协会对灌溉频率的影响及显著性上都是相同的, 但通过Hausman检验, 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 接受固定效应模型。

注:*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 ***在1%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6可以看出, 灌溉出口与农民主要耕地的距离对灌溉频率有负效应, 在5%的水平上显著, 这表明由于地块距灌溉出水口远, 更长的距离意味着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得到水。灌溉水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年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多的年份, 灌溉频率明显增加。用水者协会对灌溉频率有正效应, 这意味着用水者协会可以改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送的灌溉水质量, 但这种改进不显著。渠道运行和维护的免费劳动投入对灌溉水质量的改进也有正效应, 但也没有通过统计的显著性检验。说明用水者协会虽然可以动员部分资源投入到渠道运行和维护中, 但与以往集体管理下的渠道运行维护相比, 改进不显著, 即用水者协会的建立没有明显促进灌溉水运送质量的改进。

三、陡山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组织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1.用水农户参与协会的状况

单位:%

农民对用水户协会的了解程度。在所调查的172个农户中, 当问及“是否明确用水协会的功能、章程”时, 表示完全知道的占全部农户的16.86%, 表示知道一些的占全部农户的56.98%, 两者达到73.84%。但是当继续问及农民用水协会的性质时, 回答“全体用水户通过民主方式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团体”的或“群众性的社会团体”的只30%左右, 绝大多数农民的回答是:“是管浇地收水费的”。当继续问及农民用水协会的宗旨时, 绝大多数农户对于协会的宗旨不甚了解。

单位:%

农民参与管理情况。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参加协会的决策、明确并参与协会主席选举的农户在整个样本中只占约5%的比例, 不参与、不知道、不关心者占了约95%的较大比例。农户不关心选举是因为协会负责人是由上面指派的, 或者就是原乡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 (所调查的7个用水协会主席都是原水利站站长) , 选不选都一样, 用水者协会只是一种形式, 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章程规定协会主席应3年改选一次, 实际上自从2001年底建立用水协会以来, 协会主席未曾改选过。虽然章程规定1年进行4次定期会议, 但实际上很少如期召开, 因为协会规章制度、协会水费征收标准的确定基本是由陡山灌溉公司完成。协会范围内斗渠、农渠的维护维修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于是否能够获得水利发展基金, 农户对有关水的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和决策几乎没有什么开会商讨的必要。

单位:户

灌溉管理的透明度。在调查的农户中有90%以上农户完全知道协会的水费计算方式是按亩征收并能清楚的记得夏水稻及冬小麦的每亩水费额。但对于所在协会的财务状况, 每次实际灌溉水量以及协会的实际灌溉面积完全知道的占较低比例, 分别只有9.3%, 10.47%, 11.63%, 而其中协会工作人员居多。据协会负责人介绍, 协会财务状况其实非常简单, 协会的灌溉水量以及协会的实际灌溉面积在陡山灌溉公司都有准确的数据, 灌溉公司的工作人员或乡镇水利站人员协助用水者协会收取水费, 收取的水费要全部上交陡山灌溉公司, 然后再由陡山灌溉公司向用水者协会按10%~15%返回协会水费。在现行的返还率下, 返给用水者协会的资金实际上仅仅够支付协会负责人的工作报酬, 协会根本没有资金用于灌溉设施的维护工作。

2.陡山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率较低的博弈解析

理解组织制度改革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影响, 分析陡山农民用水者协会参与率较低的原因, 首先要分析用水者协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陡山农民用水户协会中存在两条可能的委托代理链, 其中重要的委托代理主体为协会中的用水农户, 即用水协会会员, 另外一个委托代理主体为灌溉公司。协会会员与协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于用水者协会的服务与协调职能。用水户参与协会, 提供无偿劳动或资金获得更好的灌溉服务或相关信息;会员通过用水者大会讨论对用水行为及渠道设施维护行为的约定, 一旦这种约定得到用水者代表大会的认可, 会员的行为就要受到这种约定的限制。用水者相互联合将赔偿损失、减少供水、罚款等违规惩罚的权力授予用水协会, 通过让渡个人行为的权力, 减少危害用水户利益的行为, 以提升协会成员的整体利益。用水者协会中存在的另一个可能的委托主体是灌溉公司, 灌溉公司委托的主要是任务收取水费, 由于用水者协会更接近用水农户, 由用水者协会收取水费更为恰当。既然存在两条可能的委托代理链, 那么用水者协会的根本目标应如何定位?“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 减轻农民负担”或“以用水户为核心, 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宗旨说明应以服务协会会员保证会员利益作为用水者协会的首要目标。如果会员利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会员自然会选择退出或不加入用水者协会。

用水者协会资源配置方向和形式完全取决于用水协会控制权的拥有者, 谁掌握了协会的控制权, 用水协会的行为就体现为谁的意志和利益。陡山灌区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由莒县政府和莒县水利局大力推广, 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而不是由灌区农户自发成立。灌溉公司有强烈的动机和倾向来拥有用水者协会的控制权, 用水协会也相应地形成两个可能的控制权主体:灌溉公司和协会会员。二者围绕协会控制权展开博弈。同时, 不同控制权配置会带来不同的组织目标、委托代理成本以及组织效率, [2]组织效率的高低又会反过来影响灌溉公司与协会会员控制权博弈的最终结果。如果将灌溉公司视为理性的经济主体, 这一主体无疑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会将目标确定为用水者协会成员的利益最大化。用水者协会由灌溉公司完全控制时, 灌溉公司和用水协会这种目标和利益的不一致性使得用水协会难以成为以用水农户利益为根本目标的经济组织, 而用水者协会则成为灌溉公司手中用以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

在灌溉公司掌握协会控制权的情况下, 协会领导人同时面临服务灌溉公司和服务用水协会会员的任务, 从而形成典型的多任务委托代理问题。即使灌溉公司同时将公司目标和维护协会会员利益作为用水协会领导人工作目标, 但协会负责人的激励由灌溉公司提供:陡山灌溉公司将所收取灌溉水费的10%~15%返还给用水者协会用于支付协会领导人的报酬。协会领导人自然会选择在灌溉公司的目标-收取水费上投入更多精力和组织资源, 因为这些目标对灌溉公司更具有观测性, 所以, 不论是从整个灌溉公司水费实收率的纵向比较还是从支渠角度进行的实收率的纵向比较都表明组建用水者协会对灌溉水费收缴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而在保证水利设施的保值增值、改进灌溉水运送质量、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 减轻用水农户负担方面的作用不明显。

不妨进一步假设用水协会完全由灌溉公司控制, 协会负责人由灌溉公司任命, 但灌溉公司将该协会定位为服务于用水协会成员的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协会就能以较低的委托代理成本实现较高的组织效率?我们知道, 一个组织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结构的安排, 而治理结构的安排确定了如何提供激励和降低代理成本。如果农民用水者代表大会拥有控制权, 代表大会可以通过对负责人的任免以及对重大事务保留部分剩余控制权来实现对负责人的激励, 进而使用水协会服务于协会成员的利益。但用水者协会由灌溉公司控制时, 协会负责人由灌溉公司任命, 作为灌溉公司成员的协会负责人主要激励来自于公司给予的报酬以及职位的提拔任免。为了防止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协会会员只有通过会员-灌溉公司-协会负责人这一加长的委托代理链对协会负责人进行监督。相对协会会员拥有控制权的情况下, 这一委托代理链增加了灌溉公司这一层次。委托代理层次的增加加剧了信息不对称, 同时也加大了监督的难度。没有控制权的用水协会会员缺乏保证其利益的监督激励机制。在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不能对应分布的情况下, 即使用水协会目标与灌溉公司目标保持一致, 灌溉公司控制下的用水协会也无法以较低的委托代理成本和较高的组织效率服务于用水农户。

灌溉公司控制的用水者协会在组织目标上不能保障用水农户的利益, 在组织效率上没有有效改善灌溉条件, 改进灌溉水运送质量。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用水协会会员有两种选择:要么与灌溉公司争夺协会的控制权, 要么退出用水协会, 如实在无法退出就消极参与, 比如不参与对协会主席的选举和协会的定期会议, 对用水协会的决策以及协会的财务状况漠不关心。如果与灌溉公司争夺控制权, 那么必须满足以下3个前提条件:争夺协会控制权能够产生足够多的收益、协会会员的集体行动能够组织起来、协会会员的谈判实力足够强。在灌溉用水水价政府实施一定程度的管制、农业种植的比较利益较低、协会会员集体行动组织困难、会员谈判实力不足的情况下, 退出协会或在不得退出时的消极参与成为用水协会会员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 郭亮.农田水利的利益主体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管理世界, 2010, (07) .

(2) 谭燕, 王胥覃, 谭劲松.行业协会治理:组织目标、组织效率与控制权博弈[J].管理世界, 2006, (10) .

水利设施 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阿勒泰市委、政府把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农牧区民生建设的重要支撑来抓。按照目标明确、责任到位、分工具体、落实有力的工作思路,从组织保障、体系构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等各方面下功夫。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方案》《阿勒泰市农田水利建设优惠政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指导文件,定期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洪抗旱专题会议,认真梳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认真听取、征求市政协委会的意见建议,为创新开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加快完善工作监管机制,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制度,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与各乡(镇)、场和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责任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切实做到是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夯实水利建设基础

水利工程项目是水利体系的骨架,今年以来,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呈现大开发、大建设,体系日趋完善的良好态势,各项工程建设均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截止目前已做前期工作,一是投资2.08亿元的乌拉斯特水库工程、投资3.3亿元的十一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塘巴湖、铁斯克拜特、阿拉哈克、阿苇滩等水闸)、投资2.75亿元的三座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角沙特、哈拉布宫、哈拉铁列克引水闸)、投资150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灌区工程、投资约5000万元的额河流域防洪工程、投资9000万元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阿拉哈克河、切木尔切克河、汗德尕特河)等项目工程全部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合计9.68亿元。

二是投资445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工程、投资3030万元的克孜加尔灌区总干渠、投资3400万元的角沙特扬水工程、投资230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灌区骨干工程、投资4920万元的克孜加尔灌区饲草料地一、二干渠工程,通过批复,资金计划已落实到位,合计

1.81亿元。

三、狠抓落实,推进水利各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一)防洪抗旱工作扎实开展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始终把水利工程安全渡汛、预防山洪灾害发生、乡(镇)基层农牧区安全渡汛作为防洪工作的重点来抓,前后投入290万元,储备防洪袋、钢筋、铁丝,等防洪物资;共投入

548万元,新建喀拉希力克乡阿吾肯沟防洪堤6公里、汗德尕特乡额尔齐斯河防洪堤加固800米、切尔克齐乡克孜卡英村龙口工程、阿拉哈克河下游疏通工程、新建萨尔胡松乡灌溉草场节制闸工程(斯得开闸、胡达依别根闸),阿拉哈克乡哈拉铁列克大渠灌溉草场分水闸,并维修加固河谷流域一带防洪堤26㎞和灌溉河谷草场土坝50处,确保了牧区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保障了牧业草场灌溉用水。

(二)重点水利项目稳步推进

近几年我市,一是依靠国家项目前后动工实施了总投资6.9992亿元克孜加尔水库工程、总投资7281万元的阿勒泰新区移民搬迁水土开发及扬水工程、总投资8200万元的巴勒哈纳克水库工程、总投资3184万元的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639万元的阿苇滩中型灌区工程、总投资390万元的阿拉哈克乡阿克齐灌区盐碱地改良工程、总投资150万元的哈拉布宫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总投资约3030万元的克孜加尔灌区场内总干渠工程。

二是通过我市财政投入改造扩建阿苇滩大渠12公里、哈拉布宫大渠28公里、铁斯克拜特大渠21公里、喀拉希力克乡阿克布勒根渠10公里,共投入资金为184万元,并全市机关干部,农牧民投工投劳共清淤各级渠道680公里,维修防渗渠42公里,维修配套建筑物97座,新建建筑物35座,折合资金250万元。

以上,我市投入水利建设投资合计9.5138亿元,在农牧区生产生活建设方面发挥了明显的效益,实现带动农牧民增收200元以上,为农业夺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是通过牧区水利项目继续开发克孜加尔灌区20万亩饲草料地,定居4400户、开发巴勒哈纳克水库灌区饲草料地1.7万亩,定居250户、开发西水东引沿线饲草料地10万亩,定居1200户。

二是通过西水东引调水工程和河流综合治理项目改善河谷生态保护。

三是突出抓好控制性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

四是继续深化灌区灌溉体制、水利管理体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

阿勒泰市水利局

深化中央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政策 篇3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而保险已逐步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政策工具。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职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更是进一步明确了保险的重点领域、重点实施步骤;2014年8月,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水农[2014]287号),决定从中央财政统筹资金中安排奖补资金用以构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田水利设施示范工程。

河南省农田水利设施分布点多面广,数量庞大,管理难度大,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河南省水利厅力争在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方面取得新突破,立足省情,大胆探索,积极引入商业保险机制,通过保险为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转提供风险保障,把机电井、小型塘坝、小型泵站等水源工程,渠道及管道等输水系统工程,喷微灌设施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生产桥等纳入保险范围,逐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平时有人管、旱时有人浇、毁了有人修、丢了有人赔”的运行管护机制,保证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因此,河南省农田水利设备设施财产保险项目选择试点县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保险试点工作,为寻找改革突破口和典型带动创造条件,既是政府职能与保险保障充分融合的典范,更是河南省水利厅积极探索通过保险实现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为保险企业通过专业风险管理手段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太保产险河南分公司凭借丰富的承保经验和出色的客户服务,作为共保体首席为该项目提供专业的风险保障,既履行了保险社会责任、增强承保能力、共担市场风险,又为项目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浅析水闸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 篇4

我国绝大部分水闸都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 由于受到当时设计以及建设水平的限制, 目前为止很多水闸都开始出现问题, 其遭受的损坏逐渐凸显出来, 且损坏程度都较为严重。而修建水闸具有较大的难度, 需要用到大量的资金, 这就降低了在原修建基础上进行重建的可能性。所以进一步提高水闸的维护管理力度, 确保水闸能够正常运行, 避免水闸遭受损坏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

1 实例概况

某县一共有36条灌排沟渠, 9条中小型河道, 修建中小型水闸115座, 大约有350台启闭机。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9座水闸的运行失去了原有效果, 2座水闸彻底报废, 还有33台启闭机损坏严重, 对整个灌区排管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水闸遭受损坏的情况可分为2大类, 一种是启闭机遭到损坏, 一种是闸门遭到损坏。前者大多是由于某些部件长时间运行出现锈蚀问题、螺杆发生弯曲现象以及启闭台出现一定的倾斜等所致, 后者由于闸门大多使用的是钢丝网水泥闸门, 所以水泥发生剥落, 钢筋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生锈严重, 甚至发生过止水橡皮丢失等问题。此外, 一些水闸在启闭过程中还会造成螺杆弯曲、闸门底板受到压迫发生断裂等。

2 水闸遭受损坏的主要原因

(1) 资金严重匮乏。

要想确保闸门持续正常运行, 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维护资金, 但由于灌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每年能够投入的资金尚且无法达到实际需求的5%, 因此工程发生退化是难免的事。除此之外, 由于该县的社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 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为工作人员发放工资, 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设施的损坏和自然退化。

(2) 没有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水闸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 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很多中小型水闸在运行过程中却没有建立相关的规程制度, 即使有也会因为管理不善而使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感觉展开日常工作, 或者一味地按照上级下达的指示完成任务, 没有将启闭互相对称, 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除锈上油, 甚至连日常的检查汇报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这就导致水闸的维护和养护不能正常进行, 水闸遭受的损坏日渐严重。

(3) 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素质不高, 而且无法吸纳新的人才。

目前水闸管理人员大多都是雇用的临时工, 技术经验非常少。与此同时, 由于无法吸纳新的人才进行更换, 导致管理人员严重老化。

3 对水闸软件进行维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1) 进一步完善水闸管理规章制度, 加强制度管理力度。

水闸管理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管理工作, 一定要配备一套完善的管理维护制度才可以确保水闸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 水闸一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 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执行制度的能力不强, 因此要想在现有基础之上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较大难度, 很难受到现有工作人员的支持, 很有可能建立了一套看似完善的规章制度却由于执行出现了困难而变得没有任何效果。所以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以人为本, 要以日常的行为管理规范制度作为起点, 将考勤以及绩效考核紧密相连。水闸维护管理人员的安排布置较为分散, 在进行规章制度培训时一定要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 有效提高其维护管理水平。

(2) 做好水闸维护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人, 水闸的维护管理工作亦是如此, 为了让水闸维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就一定要确保基层维护人员可以有效工作。改善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尽可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设施,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适当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特别是对那些基层水闸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福利倾斜, 加强基层水闸管理所的团队建设, 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 还要注重培养各种人才, 增强培训力度, 提高每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4 对水闸硬件进行维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在水闸运行过程中提高巡查力度, 及时发现问题

水闸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闸门、启闭机、相关设施等出现故障, 问题在发生初期会从各方面表现出来, 在水闸运行过程中提高巡查力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从而在故障刚出现时就采取措施解决, 以避免故障持续扩大影响水闸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对水闸的巡查次数保持在每月1~2次, 对于那些容易遭受损坏的部位还应尽可能增加巡查次数。

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 水闸总是会出现一些阶段性问题, 比如水温问题等。每年都需要重点对这些阶段性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在汛期前后、用水期前后、冰冻期等阶段都应该对水闸的配套设施展开全面检查, 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应编制一套完善的巡查制度, 有针对性地规定不同阶段的重点巡查部位, 使巡查工作规范化, 确保实际巡查工作能够按照计划有效落实。如果遇到水闸使用频率较高或一些特殊天气条件对水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的情况, 应适当增加巡查次数, 并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检查, 及时找出安全隐患, 采取措施将故障解决在初期阶段。检查完成后, 还应将结果及时上报到相关部门, 要求每个年度都要针对该年水闸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巡查总结, 并找出水闸在每个时期内的发展变化规律。最后, 还应将检查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身上, 保证巡查工作能够严格进行。

4.2 做好水闸的养护和维修工作

(1) 对闸门采取的养护和维修措施。

闸门在不断的运行中由于受到杂草、污垢等物质的影响,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影响其整体运行;如果没有给加油设施及时加油也会对闸门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在冬季低温条件下, 闸门会遭受冰冻, 也会对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上述原因应该时刻注意闸门上是否出现异物, 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避免闸门粘附的异物过多影响到闸门的正常运行;在一些需要油才可以正常运转的部位应及时做好注油工作, 避免闸门设备出现干磨现象, 对部件造成严重损坏;此外, 在一些气温比较低的地区, 应采取一定的防冻措施, 避免闸门受冻之后无法正常运行。

(2) 对土工建筑采取的养护和维修措施。

水闸通常都配备较多的土工建筑, 随着水闸的长期使用, 这些配套设施也会出现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 一般都会在雨淋沟、岸翼墙后填土区等部位发生一定程度的塌陷。针对这些问题, 应尽可能在丰水期以前排除故障, 采取重新浇筑等方法对这些部位进行修复, 并注意控制好混凝土拌制过程中的温度。

(3) 对相关机电设备采取的养护和维修措施。

在维护机电设备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2点:一方面确保机电设备具有较好的绝缘性, 另一方面确保各个接头具有一定的牢固性。首先要让机电设备的接线盒时刻处于干燥状态, 做好防潮工作, 并要求定时清洁配电箱。此外还应固定各个接线头, 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导致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转, 防止漏电现象造成整个水闸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最后还应及时给发电机注油, 要求每个月至少启动一次发电机。

(4) 对启闭机采取的养护和维修措施。

确保启闭机的机体时刻保持清洁, 并做好螺旋杆等的润滑工作, 检查制动设备的运行状况, 确保水闸钢丝绳时刻保持油润状态, 从而有效延长启闭机的使用寿命。

5 结语

在水闸工程整体运行过程中, 一定要做好水闸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 能够有效促进水闸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并发挥一定的督促作用。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维护工作中要不断进行调整, 勇于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并尽可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摘要:结合实例对水闸遭受损坏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从软件及硬件2个方面对水闸的维护管理措施作了阐述, 以期为同类水闸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闸,水利设施,维护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温婧.加强中小型水闸维护管理的探讨[J].山东水利, 2004 (11)

[2]轩敏芝, 翟文.浅谈中小型水闸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河南水利, 2006 (10)

[3]沈月媚.水闸管理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及其效益[J].海河水利, 2010 (4)

全县水利设施视察汇报 篇5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大、抗旱能力弱的状况,已成为严重影响县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

小水窖蓄水是岩溶地区和山区蓄水的有效形式,但在视察中,我们发现,所视察地区,一是数量少,二是部分小水窖设计不尽科学合理,不能引入有效积雨,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浪费了投入,占用了土地。

因为天旱,也因为缺水,到我们视察时,农事季节已过,但是,所视察地区,大面积人畜饮水困难,小麦、油菜籽绝收,十多万亩马铃薯种不下去,近二十万亩玉米不能按季节播种,乡旱死茶苗3000亩。另据介绍,纸厂乡今春新种的5000亩茶苗已全部旱死,茶场茶叶也大面积干枯。

二、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已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对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县委、县政府具有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紧迫感。近年来,尽管自身困难大,但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在水利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下大力治理病险水库。二是尽最大努力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在病险水库治理、建设引灌设施、拟建项目前期工作、安全饮水工程、改善水利部门工作条件等方面都安排了必要的投入,积极推进水利事业发展。三是为推进水利事业的加快发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编制了《县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水资源调查评估报告》、《县“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四是确定了一批拟建项目,建立了水利设施项目库,并开展了部分踏勘、设计工作,有的项目已按程序申报。

三、关于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视察抗旱救灾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在大力抓好当前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的同时,抢抓机遇,尽快编制《市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立即集中呈报一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尽早启动实施一批项目。目前,县已就一批拟建项目做了充分的前期工作,在视察组所视察的几个乡镇中,拟建项目有乡水库、镇水库、乡水库、乡水库,建议加快进度完善申报资料,尽快上报,争取早日投入建设,尤其是水库,具备建设中型水库条件,建成后可以解决乡、乡大部分和乡、乡部分耕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应作为重点项目申报。

(二)着眼长远,编制全市及各县区农田水利蓄水工程中长期建设规划,重点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解决我市农村工程性缺水问题。在进一步查清全市水资源情况和相关地区建库条件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中小并举、蓄引并重、分步实施的原则,谋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长远发展。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在规划中要确立有水必有用的认识,只要具备条件,尽量争取建成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库,从根本上解决蓄水能力问题。对跨乡跨县项目,建议市、县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推进项目规划和建设。乡境内两条河流在夹岩段交汇,该地段地质情况好、建坝条件好投入低、集雨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左右,河水枯水流量达到2立方米/秒以上,具备建设中到大型水库条件,如建成,可以解决乡境内三个村的灌溉问题,可以覆盖六枝特区牛场、新场、岩脚、、新窑、平寨、堕脚、大用、落别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也可以补充中坝水库水源,解决六枝城区供水问题。还可以通过提灌解决水库上方乡近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三)认真解决好加大投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强化指导等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窖。

(四)加大市县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用于编制规划、资源调查、项目前期工作、项目配套资金和病险库治理,切实加大对引灌沟渠的投入力度,尽快改变有库少渠浪费库容的状况,做到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利用库容。鉴于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过大、财政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建议市政府在水利发展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性支持,促进全市各地水利事业的均衡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营管理 篇6

关键词:水利设施;农田;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20-1

在历史的车轮里,我国封建社会的农业一直以小农经济著称,这样的历史传统和我国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致使我国的农业方式转变起来很难,想要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农业产品的商业化、农业生产的集体首先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农业工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工程系统是推动我国农业转型的前提条件,其中建立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水利建设当中处理好水利设施的运营管理是做好水利工程的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联系农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的桥梁。

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意义大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水田粮食产量,加大水田建设力度的基本保障之一。近年来对于小型农田的水利建设可谓是各个地区各级政府所重视的推进农业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工作之一。

1.1 依我国农业国情水利建设凸显重要作用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是由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时期,在全国范围内的我国的农业生产较新时期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称之为奇迹,然而由于我们的历史原因:农田基数大、部分土地质量差、全国的降水量不均、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就造就了我国目前的农业转型存在困难。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而展开的措施,它有利于我国目前农业建设存在的困难的解决。例如:在农业灌溉问题的解决,粮食产量的提高,满足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等等重大问题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1.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这一概念准确而具有高度的概括了水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更是如此。我国的水资源紧张、一年四季的降水量分布严重的不均,南涝北旱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自然那环境的挑战之一,因此建设水利工程尤其是以小型农田的水利设施是值得我们探究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为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可以便捷的建设在田间地头,耗费的资金较小,如果只是小水库,小的池塘,或者水坑等等易于建设。这样一来农村的农业就会发展的比较顺利,能够大力的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为我国的农业转型奠定基础。

2 小型农田水设施利建设与运营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的合理、安全有效的运用、正确的操作、定期维修和后期的保护是水利工程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农田的水利建设及其运营当然也离不了这样的运用、操作、维修与保护。但是又有区分,这是因为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所决定的。

2.1 掌握小型农田的水利建设、运营的特点是进行合理、准确管理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有效地灌溉面积在一万亩以下,渠流量在一立方米/每秒以下的地方很多,但是具有这两方面的情况,除涝面积在三万亩以上的这种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与实际情况相比还是很少的。所以我国要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空间很大,同时也面临着困难。这与我国目前的农业政策和实际情况是相关的,因此要较好的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必须以我国目前的状况为基准。

2.2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应以政府大力支持与私人管理和建设为统一体。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水利建设管理与运营、提高农田的质量,更好的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民的收入增长发现新的途径。

我国的政府具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我们进行集体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提供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也可以有效地进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工程监督等等,可以组织起来专业的建设队伍、维修队伍和保护队伍,增强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例如:水坑、池塘、堤坝、水库等等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同时应该发挥民众的作用,因为在我们这些水利工程的运用当中,农民是直接接触者和利用者,对于水库等小型农田的利用是具体的执行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能够更好更到位的更加有力的将这一工程的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成立私人承包管理公司,专门管理水库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保护和管理,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民众的意见进行采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方向,也可以将最后的形成的意见上报给政府的有关部门。政府以条例或规定的方式尽量短时间的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2.3 制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信息系统。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具体运营与发展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对于信息的收集正是管理者应该进行的重要的一环。设立专门的信息采集机构,主要针对农民对于水利设施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记录,最后形成符合农民要求与水利工程发展水平的有力措施并予以执行。我国《水利法》明确规定了“谁建设,谁管理,谁维修”等问题,但是我国的现状是,这个建设、管理与维修是断层的,一旦问题出现便找不到相关的确定负责机构,这是因为机构的设立与管理缺失加之民众的监督力度不够所造成的,所以设立民众“基层组织”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民众基层的力量相结合。

水利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小型农田的水利设施的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有效的建设、管理和维修要将其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全方位工程,为农业发展与转变发挥自己的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

[2] 彭代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J]经济学家, 2002, (05) .

水利设施 篇7

关键词:水利设施,粮食安全,重要性,关系,对策

2010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多个省区市鲜有降雨, 北京等地更是创连续超过180 d无有效降雨记录, 旱情为60年一遇。而我国北方地区也是几个月未见有效降雨, 旱情严重, 其中尤以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山东、河南等地旱情明显, 冬小麦干枯, 冬季作物干旱, 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枯死的程度;地表干裂, 沟渠干涸, 虽然未对人畜饮水产生太大影响, 但对我国的粮食增产增收带来了巨大压力。

2011年初, 中央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审时度势, 及时出台了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无疑真正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建设、粮食安全等涉及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 也更加显示了国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一直困扰我国多年的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作为对当前水利建设提出的建议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指导性纲领文件, 使人们对水利建设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 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引人思考的话题。

1 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1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其与水利建设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 粮食安全对我国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稳, 即意味着农民有粮, 心中不慌。古人说粮食丰则民心安就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 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多为争夺资源如石油等, 而在中国古代, 发生流血冲突甚至发生战争则多数是为了吃饱饭或者是填饱肚子。在今天贫穷国家和欠发达地区, 依然为了生存和生活不断地发生着同样的悲剧。说到底, 粮食也是一种资源,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1]。利用资源控制和影响一个国家进而实施干预, 粮食资源和水资源的控制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正因为如此,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问题, 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该国的水资源和粮食安全。在西方发达国家, 往往采取高额直接补贴等各种措施对农业进行保护, 不仅是保护农民的利益, 而且是对粮食安全的绝对有效保护。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种子、化肥、田间管理等多种条件, 但是在降雨或者干旱的极端天气情况下, 水利设施、水资源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因此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二者之间客观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8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问题为主, 2011年国家更是高瞻远瞩, 不仅提出了许多新的惠农政策, 更是把三农问题特别是水利建设作为核心内容, 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凸显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建设的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列上议事日程, 并且制定了5~10年的中长期规划, 为未来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新形势下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中, 把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的特大干旱等作为警示, 说明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并且把水利作为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阐明水利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的发展, 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其论述十分精辟, 也可以看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特殊纽带关系。

1.3 水利设施不完善不健全是粮食安全的极大隐患, 有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近年来, 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水利设施遭到极大损坏。尽管每年国家都投入资金进行水利冬修, 但是部门利益、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直接影响了水利建设的效果和进度。同时由于村级集体功能的退化, 加之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剩余在家的多为一些老弱病残和留守人员, 无形中加大了水利抗旱的经济成本和难度。水利设施产权不明, 责权不清, 管理不善, 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 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许多沟渠被掩埋, 电管站年久失修, 机械生锈。更有甚者, 有的地方长年到头连一滴水都没有, 更谈不上浇水灌溉。往年在村庄的小沟小渠中或者田间地头都有水源存在, 而最近几年, 除非是夏天暴雨的几天, 已经很少能够见到水的存在, 看到的都是干涸的沟底和淤泥。即便是夏天, 也是青草长满沟底。2010年下半年的极端干旱天气对我国的水利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也是对我国水利建设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旱情灾难面前, 唯有水源能解决燃眉之急, 而这也体现了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之间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因果关系[2]。人们面对旱情仍然有靠天等雨的侥幸思想, 使粮食生产面临着严重困难, 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同时造成粮食短缺, 还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 进而影响到市场其他农产品价格上升, 带来物价上涨, 通胀加剧, 影响到社会稳定。

2 树立水资源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观的对策

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立足我国的国情和水情, 从战略高度和全局高度出发, 为新时期我国水利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 强调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鲜明地提出了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其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3]。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的水利发展战略, 同时也阐明了水利安全与粮食安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为此,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加大宣传力度, 尤其要鼓励农民和民间资本积极踊跃参与管理和投资建设, 建立合理有序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为水利建设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适合农村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彻底解决几千年来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兴修水利解决当前旱情以缓解粮食安全

一是浇水灌溉, 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利用现存有限的水源, 甚至一些农民个体承包的鱼塘, 都可以优先用来浇地抗旱保苗。按照667 m2地1台机械, 1 h抽水200 m3, 667 m2土地大约需要2 h, 1台机械1 h消耗15 kg柴油粗略计算, 667 m2地浇水所需费用大约为50元。如果浇灌及时, 浇水利用效率较高, 400 m3的水量基本上可以浇湿地面以下12 cm左右, 完全可以供667 m2地小麦所需的水量, 达到缓解旱情的目的[4]。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和民间资本, 合理分配资源。合理分配水源, 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在水源短缺的情况下, 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利设施和水源, 使之尽可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对老旧水电站的维护、对损毁灌渠的整修、对老旧浇水灌溉机械的维修等, 在保证能供水的前提下, 尽量使投入达到最小, 效益发挥到最大, 以减少农民因此而增加的额外的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对水源进行严格管理, 优化配置。按照就近、高效、便捷的原则合理灌溉, 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针对农村实际, 多渠道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应该寻找和开发可以长久利用的水源, 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期则可以通过清理沟渠淤泥、清理整修机井等方式寻找水源。也可以在地块面积较大但是没有水源的地方先期打井, 挖沟翻水的方式找水, 以备急用。中长期则可以利用政府投资规划、水利兴修等方式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

2.2 关于粮食安全意识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 强化宣传, 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水情旱情大灾来临时, 成立农业专业服务队, 采取出租机械、发放临时补贴、深入田间地头重点工作等有效措施, 对五保户、特困户等农村弱势群体进行帮扶, 提供抗灾亟需的人力财力, 以有效地服务于三农。二是在国家建立粮食储备基地、建立粮食期货交易中心的同时, 进一步规范农村粮食交易市场秩序, 规范粮食收购行为, 稳定粮食收购价格, 坚决杜绝粮食市场上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保证粮食稳定供应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三是用好其他的一些优惠政策, 比如农民在购置农机具时进行财政资金补贴等。四是将粮食安全与国家正在实行的农业保险相联系, 尽量降低农民种粮的风险, 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5,6,7]。

2.3 解决水利建设问题

一是摸清农村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实底。结合水利设施普查, 对所有现存的水利设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维修, 在规划中尽可能地发挥原有设施的作用, 以减少经济损失。二是树立水资源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大力普及节约用水常识, 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从自身以及身边的人和事做起, 形成人人参与、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的社会氛围。三是调整结构, 优势互补。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力度, 切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每年拿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定, 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四是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农民参与水利的积极性。大力扶持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的同时, 发展经济作物和相关第三产业。并且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五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强化水战略意识。利用信息优势, 鼓励农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实行规模经营。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 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六是各级政府应建立水利建设资金投融资平台, 要通过一些贴息贷款的, 扶持、补助措施, 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 用好各种信贷资金, 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七是对一些城镇供水、供电等有一定水费、电费收入的项目, 可以利用市场机制, 比如搞股份合作制, 或者BOT等方式兴建水利。八是在当前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 用好农村现有的一事一议资金, 实行奖补结合、先干后补的政策, 尽可能调动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有计划地利用一些外资, 比如现在进一步治理淮河的新一轮新三项工程里低洼地的治理等。九是水利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水利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 立足长远规划, 建成可以防止自然灾害30年、50年一遇的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设施,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3 结语

总之, 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 国计民生, 国家安全, 是“十二五”期间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彻底解决农民靠天吃饭、农业生产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为水利建设和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 有理由相信也有理由期待, 有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 有人民群众的努力, 我国的水利建设一定会迈出坚实的一步, 困扰我国几千年的水灾水患和吃饭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13亿人民一定会过上富足安康的好日子, 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晶洋, 代建国.我国水利建设的紧迫性和对策[J].吉林水利, 2010 (11) :4-6.

[2]田文艳.西南罕见干旱对山西水利发展的启示[J].山西水利, 2010 (6) :59-60.

[3]郑尊明, 李朋飞.耿集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4) :236-237.

[4]银洪, 张添, 姜兴伟.从西南地区干旱反思我国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现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S1) :160-162.

[5]徐成剑, 谈昌莉.长江流域水利建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水利经济, 2002, 20 (5) :51-56.

[6]陆亚洲.建立以粮为主的基本农田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 19 (1) :64.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研究 篇8

我国是人口大国, 也是农业大国, 农田水利设施是实现我国农业科学发展、提高土地产能的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与发展, 仅在“十一五”期间对水利建设的总投资额就达到7 000亿元。但是,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表明,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存在建设滞后、基础脆弱等问题。对此, 笔者认为, 应以认清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性为前提,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而水则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更是促进提高土地产能不可或缺的要素。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议密不可分, 只有做好水利设施建设工作, 才能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并同时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社会的稳定性。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合理有效的灌溉技术以及加强灌溉水利用率的前提, 也是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利器。由于我国的耕地面积少, 且水资源较为匮乏,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维护国家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 也是确保我国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的前提。

二、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理念、新模式的引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传统的治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与挑战。政府必须从原有的理论、思路和模式出发, 不断创新, 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对水利科技的研究与探讨。

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提升农田抗旱能力。

通过对现有的中小型水库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除险加固, 全面增加其蓄水能力;而对于老化失修的机井等灌溉设备, 应抓紧修复或更新, 以提高抗旱能力。

2. 完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快对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建设或改革, 对一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确认, 并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 在明确所有权的前提下, 进一步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 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向市场化靠拢。

3.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评价的准确性。

客观、科学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抗旱减灾能力作出评价, 避免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治理性干旱, 并要对水资源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以避免出现建设不合理或用水不合理的现象。

三、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

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 要针当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全面考虑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状况, 科学、合理地估计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并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 突出重点, 实现科学合理用水, 坚决杜绝对水资源的浪费。在制订建设规划时, 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 并对潜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完整而科学地分析与论证, 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建设, 避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 合理使用水资源。

四、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 促进多方筹资

1.

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 各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 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的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同时, 还要大幅增加地方财政中的水利专项资金, 并要全额、合理地应用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去。

2.

各地方政区可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 并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以达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逐年持续增长的目的, 从而加大对农田水利投资的力度。

3. 全面发展民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在不妨碍国家统一规划、建设, 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可以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的基本原则, 调动社会各界的投资积极性, 吸引全社会的资金来进行民营水利建设。

4. 提高农民主动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热情与积极性。

地方政府应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 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鼓励和扶持农民自愿出资、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 让农民自愿参与投资, 并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投资经营, 使之既可以保障农业的灌溉用水, 还可以作为一种长远而有效的投资。对此, 当地政府可以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扶持。

五、结论

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养护标准研究 篇9

1 水闸水利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以徐州市为例,经过全面的调查工作,发现许多水闸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闸门和启闭机的损坏,导致水闸失去了应有的效果,甚至个别损坏严重的已经完全无法使用。同时,部分闸门的建设时间较早,采用的是钢丝网水泥结构,出现了水泥脱落,钢筋外露的情况,锈蚀问题严重。同时启闭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倾斜问题,部分构件破损严重,螺杆弯曲,启闭机无法正常动作。

2 水闸水利设施问题的诱发因素

导致水闸水利设施损坏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了暴雨、水蚀等,无法进行人为控制,不过可以通过日常巡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养护,避免问题的扩大[1]。人为因素则可以细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人员素质问题,现阶段,水务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致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不对外招聘人才,而是通过雇佣临时工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些临时工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不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给管理养护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管理制度问题,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水闸水利设施管理养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而从目前来看,许多中小型水利设施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或者没有能够对管理制度进行认真的贯彻落实,管理人员通常都是凭借自身经验开展工作,没有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考量,导致养护工作沦为表面形式,水利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三是资金匮乏问题,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和养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徐州部分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加上对水闸水利设施养护工作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较少,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不足的情况下,水利设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然退化和损坏问题。

3 水闸水利设施管理养护要点

3.1 管理要点

(1)调整管理职责:水务局是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水利设施进行管理和养护,包括养护指导,养护标准制定、养护计划编制以及调度方案审核等。河道水闸管理部门则负责水利设施运行养护的指导和监管,财政局负责对养护资金的管理、监督和落实,同时需要配合水务局做好管理养护的考核工作。通过相应的调整,可以对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和落实,确保管理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2]。

(2)完善资金政策:想要保证水闸水利设施管理养护的效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可以由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区域内水闸水利设施的数量和运行状况,做好维修养护费用的预算编制,同时对水利设施的养护政策进行明确。例如,对于区管水利设施,相应的养护管理费用由区财政自主承担;对于镇管水利设施,养护管理费用和运行费用由区财政进行补贴,一线设施补贴比例为50%,圩区设施的补贴比例为20%。相应的资金由区级专户管理,依照资金政策进行支付,其他费用则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考核结果,开展按需拨付。

(3)改进管理模式:应该从水闸水利设施的具体情况出发,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水利设施管理养护的需求。从长效管理养护方面出发,包括了设施养护、日常运行和设施维修三个方面的内容,设施养护维修的频率应该结合相关规范进行确定,日常运行要求专业的管理队伍,严格依照计划进行管理。而对于存在问题的水利设施,则需要做好必要的维修工作,从技术含量、工程量以及维修程度划分,可以将维修分为几种:一是常态维修,即在汛期过去后,对水闸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如闸墙局部修补、零部件更换等;二是专项维修,主要是针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构件进行维修改造,如闸墩、工作桥等;三是抢修,一般发生在汛期,当水利设施故障影响工程安全时,需要启动应急抢修机制,以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四是大修,如果发现工程损坏比较严重,或者设备老化,修复工程量巨大而且成本较高时,可以对工程进行改建,对设备进行更换[3]。

3.2 养护要点

(1)土工建筑养护:土工建筑在水闸水利设施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可能出现损坏问题。例如,汛期过后,由于雨量较大加上水流冲刷侵蚀,岸翼墙后填土区可能会出现塌陷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重新浇筑或者注浆等方式,对受损位置进行修复,保证其稳定性。

(2)启闭机养护:启闭机的养护主要集中在传动部件的养护方面,包括联轴器、变速箱、齿轮、滚动轴承以及制动部件等,应该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解决其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如果元件出现损坏或者严重磨损,则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如果采用的是螺杆式启闭机,需要定期对其丝杆进行校正和校直工作。

(3)闸门养护:这里以钢闸门为例进行分析,一是经常性维护,需要做好闸门附近污物、水槽以及水生物的及时清理,避免其对闸门产生腐蚀,在必要时,需要做好水下清障工作。对于闸门的传动部位,应该经常加注润滑油,检查限位调整开关。应该对机电、设备、线路等进行日常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二是定期检修,对于钢闸门,需要定期进行防锈和防腐处理,在处理前,需要首先进行表面除锈,露出金属本色,然后保持闸门干燥,进行涂料的涂刷或者喷镀[4]。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和养护是水利设施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做好水闸水利设施运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养护模式,结合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专项资金支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水闸水利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祖美热.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养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75,277.

[2]杜春兰,陆晓峰,朱雪生.青浦区水利设施管理养护模式的改革探索[J].上海水务,2012,28(2):56-60.

[3]江锦燕.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养护要点探析[J].内蒙古水利,2016,(5):52-53.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篇10

一、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分布比较分散, 主要分布在田间地头的池塘或小型水坝。虽然这些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单体投入小, 但却可以起到蓄水和排涝的作用, 尤其在天干少雨的季节, 可以有效缓解旱情, 减少农业投资成本, 这是一些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替代的。而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要发挥效益也离不开小型水利设施的辅助。由于有的地方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投入减少,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被弱化, 甚至停滞。

1. 河流塘坝设施年久失修。

现存的水利工程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 排水标准低, 功能不完备, 再加上缺少维护, 抗洪排涝的功能性差, 不能很好地完成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要求。如, 某省的滁河是20世纪中期到70年代, 含山县和邻近的其他两个县共同修建的。在原有滁河的基础上, 三个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重新规划投资建设。滁河全长超过100 km, 参加建设的人数突破一百万。修建好后为三个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为保障国家粮食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改革开放, 人们却忽视了对滁河的管理, 百里长河无人管理, 导致河口变窄, 河床上升, 蓄水量逐年下降;再加上两岸的居民受利益驱使, 在河的两岸随地建房, 私搭乱建, 造成近20年间水灾旱灾频繁发生。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几次洪灾, 直接损失超过了十亿元人民币。

2.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乏力。

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的池塘、沟渠、小型水坝等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 不能很好发挥其在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涝的功能。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缺乏有效地资金投入和管理, 加上没有专人的维护和管理, 致使很多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逐渐的荒废。如, 很多的池塘都已经干涸, 池塘底部杂草丛生, 部分的池塘沦为了农村居民的垃圾场, 池塘逐渐变浅, 失去排涝抗旱功能。

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缺乏信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原因

(1) 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为了公平分配, 很多的农户分配的土地都没有连接一起, 均分散在村庄四周, 没有形成规模种植, 小型的水利设施建设又不能照顾到所有农户的土地, 另外, 不少的农村的土地承包每隔几年就进行土地的调整, 因此, 村民对小型的水利设施建设缺乏积极性。

(2) 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并且不稳定, 再加上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生产周期过长, 因此,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 不但收入低而且风险大, 经常出现丰收年农民收入不高的情况, 甚至出现了种得越多赔得越多的现象。

2. 农村基层意见难统一。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 农村的提留和公共积累被取消。同时, 由于小型的水利工程属于集体所有, 在改革之后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没有了经费来源, 难以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才促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逐渐衰败。另外, 广大的农村居民对小型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上都各自持有不同的态度和想法, 意见难统一, 阻碍了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维护。

3.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不完善。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很多都是在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 属于集体所有。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集体没有具体的经济来源, 因此, 集体对所拥有的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松懈或干脆不管, 水利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如果归属个人所有, 又会引起村民的种种猜测和对制度的怀疑, 认为是个人侵占了村民的利益, 因此, 出现了小型水利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尴尬状态。

4. 目前还在使用的水利设施基本处于混乱的管理状态。

村民想使用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就要进行投资, 但是又没人愿意进行投资和维护, 仍然处于一种吃老本的状况。如, 在农村的整体渠道的管理上, 由于是个人承包责任制, 村民都是自扫门前雪, 只管自己的田间地头有水可用, 根本不考虑附近渠道是否畅通, 只要自己的田地能够灌溉, 下游的渠道是否畅通根本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因此, 在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投资。设立专项资金, 合理使用资金, 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1) 专项资金扶植。从改善农村的基本情况出发, 由国家拨出专项的资金来扶植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专门针对那些发生困难的农村地区进行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问题。省和地市也要拨出专项资金来从事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配套的资金加大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投资, 并将资金落实到实处, 改善我国农村的生产环境。

(2) 要建立专项的资金使用制度。及时掌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情况, 重点督查落实情况。

2. 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 鼓励农户投资。

农户可以参与对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我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状况, 还可以积极推进农村的改革。只有这样, 我国广大的农村居民才能真正受益, 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

(1) 以村为单位进行筹资建设, 村民按照承包地的多少, 来进行共同筹资建设。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在使用上由筹资人按照比例来进行使用, 实现共同投资, 共同享用。

(2) 村民个人投资建设小型水利设施, 在管理和使用上完全由投资人独自进行管理和使用。如果其他人想要使用该水利资源, 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 由投资人来决定费用多少。

(3) 农户和农户之间投资建设小型的水利设施, 在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上, 由农户之间共同来进行管理和使用。

(4) 以乡镇为主, 村、农户投入为辅的投资建设模式, 进行水利工程实施建设。在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上由乡镇进行主要管理, 村、农户辅助管理, 明确责任。

3. 建立健全小型水利设施制度。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 资金管理要建立严格的制度。项目的建设初期要规范“一事一议”法定程序, 遵循“减轻、规范、民主、公开”的原则;在小型水利设施项目上, 推行民主议事, 用民主的办法来推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 各级部门也要促进各个小型水利设施之间的互助合作, 建设跨乡小型水利工程。在制度上要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级对一级监督, 层层把关, 严格执行把责任落实到人的制度, 确保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正确的使用和管理。

县域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研究 篇11

1.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现状

1.1产权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

(1)产权不清晰。我县水利设施财产所有制性质多次变动,资产底数长期不清,所有权模糊,资产关系紊乱,给产权界定造成很大的困难,水利工程一直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难以为继”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设施,建成后移交给乡镇管理,土地是集体的,使用权是承包了的,产权和责任主体很难明确。国家和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国家和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由于国家和集体的投资额难确定、土地使用权作价难确定、农民的投工投劳难评估,产权关系往往界定含混,常常导致承包过程中责任不清,有的“包盈不包亏”,有的“大锅饭”,造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以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小型水库、水渠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部分由群众投工投劳、集体投资兴建,属于集体所有制。从我县来看,有些小型水利设施由几家农户管理,有些由村民小组管理,有些是村集体管理,但大多所有权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特别是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工程更是无人问津。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维护规则,更没有维修养护的硬性规定。

(2)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责任主体不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理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但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并不明确。我县的很多水利工程由国家投资兴建,分别由水利部门、镇、村或农户管理使用,大多数工程国家既没有体现所有权,又没有行使管理权,国家作为责任主体的地位太抽象。同时,这些水利设施工程小、分布散,国家很难承担工程的整修和维护费用,而广大村民认为是国家财产应由国家承担维护费用,难免出现放公家水灌私家田、重使用轻维护的局面,导致这些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有人受益无人担责。政府机关不够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包括取消农村主要用于水利建设的劳动积累工。但是,大部分乡镇不能正确把握政策,认为取消农民的劳动积累工就是不再搞农村水利,或者产生怕苦畏难情绪,不想搞农村水利,因而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所放松,领导不力,发动不够,投入不足,农田水利正面临滑坡的危险。小型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状态,难以支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投资渠道单一,投资环境欠优化

(1)投资渠道单一,投入量少。由于国家调整了对水利投入的政策,集中精力、集中资金进行治理大江大河和湖区的一些区域性大工程项目,对各类小型水利投入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由于我县地方可用财力不足,地方政府投入也不足。难以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小型水利工程维护。

(2)投资环境欠优化。相关部门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小型农村水利具有工程小、数量多、分布面广,公用性、群众性、政策性强,季节使用、经营管理难等特点,涉及到水利、财政、发展改革、编制、劳动社保等多个部门和县、镇、村、组、农户等多个主体。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层层隶属于政府,政府既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也是微观经济单位具体财产的支配者,实际上政府成为工程运行管理的唯一主体,各自的职能不明确,没有实行“政事分离”,这样势必造成管理部门片面追求单位效益、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不到位等短期行为。

1.3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措施不到位

(1)经营方式落后,工程效益无法体现。经营活动不规范,暗箱操作严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承包、租赁、拍卖等方面操作不规范,没有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有的虽然明确了权责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情关系等原因合同很难履行到位,有的承包者没有按规定向工程所有者交纳承包费,有的承租者擅自转让,擅自改变经营范围和用途,更谈不上承担工程维护的职责,承包合同往往没有执行或遭到任意破坏。

(2)管理方法滞后,管理措施无法落实。思想认识不到位。 广大群众对“谁受益、谁出资、谁管理”的政策认识不够,放松了对水利设施的管理。几十年来,水利科技、信息设备更新缓慢,与水库、泵站运行管理密切相关的水雨情信息(水情)、工程安全监测信息(工情)一直采用人工观测、电话上报的管理方法,资料记录不完整、不规范,而且上报速度慢,直接影响水资源配置,汛期防洪调度和水利工程的安全。

2.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对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科学分类。凡属公益性小水利工程,应由政府部门管理,以 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凡属盈利性小水利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一库一策,一塘一法,不能搞一刀切。

(2)加大病险处理力度,提高灌溉效益。拓宽筹资渠道,加大病险处理。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严格保护生活用水水源质量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营,发挥水利资源的经济效益,增加建设和改造资金的来源。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快水利建设资金的回收,如对水利资源采取租赁、承包、出让经营权等办法回收水利建设资金,实现水利建设的滚动发展。三是实行政府补贴,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农民自己修复水利工程,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3)综合协调,提升质效。一是协调好水管部门与受益人的矛盾,可以实行政府补贴。二是协调好受益人之间的矛盾。受益人分布在水利工程的不同位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区位差异。政府应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想方设法保证不同地区的人获得同样的利益。三是加快土地流转,利益主体单一化。土地流转是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土地相对集中把小型水利设施的集体受益转为个体受益,使用主体的单一化将会极大的激发管护热情。同时,在项目区的选择和资金投入方面应考虑土地流转集中因素,促进土地流转。

水利设施 篇12

1 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大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 城乡结合、突出特色, 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做大规模, 调优结构, 提高质量, 打响品牌, 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 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以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出效益为首要任务, 以搞好精细果蔬、精心打造绿色食品为重点, 以促进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要抓手,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 加快设施农业水利配套工程, 做到了水利配套与设施农业建设同步实施, 为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提供了保障[2]。至2010年底, 全县建立“一村一品”特色生产基地31个, 面积2万hm2, 落实“订单农业”4.27万hm2, 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77%。共建成各类温室17 990栋, 其中建成丰源、佳兴、同创、有龙、神龙油桃、馨源、兴康等现代农业设施园区7家。主要栽培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双孢菇、平菇和叶菜类蔬菜, 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12万hm2, 年产量8.5万t, 年产值达1.8亿元。通过温室效益调查, 在全县温室中年收入12.6万~18.0万元·hm-2的温室占总数的15%, 18万~24万元·hm-2的占总数的65%, 24万~30万元·hm-2的占15%, 最高年纯收入达到30 000元以上, 是当地粮食作物收入的33~34倍, 现代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 也是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 为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岗位, 效益十分显著。

2 水利保障体系建设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 本着全县上下一盘棋,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 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每年整合水利配套资金13 000余万用于设施农业, 为当地的设施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水利设施现状

2.1.1 水源条件

县域内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3]。其中宝库河多年平均流量11.54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3.65 亿m3;黑林河多年平均流量2.36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0.785 亿m3;宝库河与黑林河汇合后称为北川河多年平均流量20.1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6.36亿m3。东峡河多年平均流量3.96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1.25亿m3。地下水资源丰富, 承担着西宁市城市用水60%的供给任务, 地下水含量非常丰富。共建成水源工程8处, 蓄水工程总库容1.9亿m3。其中大 (二) 型水库黑泉水库, 总库容1.82亿m3。小 (一) 型水库3座, 分别为:景阳水库、中岭水库和大哈门水库, 总库容424万m3。小 (二) 型水库4座, 分别为:苏家堡水库、兰冲水库、南沟湾水库和莫河水库, 总库容102.3万m3。目前除大哈门水库外小 (一) 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苏家堡水库、兰冲水库和南沟湾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改造。目前, 涝池有6座, 总库容12.4万m3, 有效库容6.2万m3。

2.1.2 水利工程现状

大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 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 特别是“九五”以来, 建成各类水利水保工程600余项, 建成国营灌区5个 (万亩以上灌区4个) , 民营渠道91条;电灌站10座;农用机井23眼;建成引水干渠长348.75 km, 已衬砌改造123.4 km, 占干渠总长度的35.4%, 尚有225.35 km干渠还未衬砌, 其中包括国营灌区干渠12.27 km, 民营渠道干渠213.08 km。配套支、斗渠1 009.62 km, 已衬砌458.86 km, 占支、斗渠总长度的45.45%, 还有550.76 km支、斗渠尚未衬砌。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258万hm2。县农灌工程总供水量5 116.41万m3, 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489.71万m3, 引水工程供水量4 590.5万m3, 机电井供水31.2万m3, 机电站供水5万m3。

2.2 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情况

截止2010年底, 依托设施农业建设县内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其它水利项目完成28项。其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景阳水库、北川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589万hm2;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164万hm2, 共计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753万hm2, 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5。在工程实施中工程设计为高效节水的管道灌溉和渠道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灌溉管道主要以滴灌为主[5], 管道采用的是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研制生产的台风25型滴灌管线。

2.3 人员情况

县水利系统现有人员376人, 其中干部206人, 工人170人。人才总量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人员166人, 占职工队伍的44.1%。年龄结构:专业人才中35岁以下的39人, 36~40岁的53人, 40~45岁的41人, 46~50岁的18人, 50岁以上的1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现有高级职称的4人, 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 中级职称的41人, 占24.7%, 为大通县的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

2.4 信息化建设及工程管理办法

近年通过多方面筹措资金, 购置了一批电脑和相关设备, 改善了自动化办公条件, 主要进行了硬件配置、网络建设和系统软件应用等工作, 基本满足了自动化办公的要求。同时布设了互联网室内线路, 使局机关办公楼内各下属单位都进入了宽带网。在制度建设上, 大通县水务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为依据建立健全当地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等, 各灌区、各水利工程管护协会还相应地制定了各自切实可行的办法, 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水利保障体系发展的目标和保障措施

一是创新投融资模式, 多渠道争取资金, 加大水利投入, 加快工程维修、改造和水利建设的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力度。基本形成与设施农业、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 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结合大通县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修订和制定有关制度, 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 依法管理依法建设。建成以县水务局为中心, 上联省市, 下联各有关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 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水利管理单位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重建, 改善办公条件, 提高了工作效能。四是通过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为水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研究和推广防洪抗旱减灾、农业节水、水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 为全面实施“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打好基础。五是通过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考核加快加强高水平技术带头人队伍和高技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培训和学习, 大幅度提高全县水利系统人才拥有量, 在数量和层次上大幅度增加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六是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水利发展规划属公共资源范畴的专项规划, 从规划的编制到实施, 都要求政府的部署和引导, 同时要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和积极性, 提高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程度, 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加强宣传和引导, 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 提高公众对规划的支持程度和监督热情。七是抓好宣传工作[6]。设施农业实施区水渠纵横, 阡陌桑图是典型的工程、自然、渠网、田园、水文化等景象的综合体。当地通过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和今年兴起的服务农业进行建设加大了宣传力度。

总之, 水利的现状奠定了现代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相互依托, 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百度文库[EB/OL]. (2011-1-30) 2011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全文) http://wenku.baidu.com/view/d2dbf02ced630b1c59eeb537.html.

[2]牛威.以兴水为动力促进青海生态农艺发展[J].青海水利, 2010, 119 (4) :15-16.

[3]吕玉芳, 吴建海.浅谈甘循盆地益农荒地开发的水源条件与效益[J].青海水利, 1991, 4 (4) :14-18.

[4]牛晓君.关于加强新时期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C]//张占君.水利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42-50.

[5]赵曼琦.浅谈现代节水灌溉技术[C]//张占君.水利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181-187

上一篇:艺术的全球化下一篇:融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