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2024-09-24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通用11篇)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1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单位:江苏省兴化市 实践时间:2011.8.1---2011.8.15 实践内容: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暑假期间,我们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形成的一个基本看法与基本结论是:农村水利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严重问题,加快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在眉睫。现状与问题:农村水利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经过多年治水努力,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最大市情是水情,最大忧患是水患”这一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而且近年来有些问题呈现更加严峻的趋势。

1、堤防抗洪能力脆弱。经过近10年大规模二期治理,我市堤防工程尤其是重点垸堤防抗洪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泥沙淤积加快、工程老化严重、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堤防标准依然不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重点垸堤防险工隐患仍然较多。我市5个重点防洪设施一遇高洪险情频发。二是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防洪标准极低。我市撇洪工程和内江内湖堤防总长1500多公里,线长面广,先天不足。由于国家投资少,地方财政和群众投入有限,工程长年失修,防洪标准极低。特别是五强溪等一批大型水库建成后,外河中高水位时间延长,致使内江内湖挤排撇洪机率减少,电排排水效益降低,高洪水位时间过长,防汛任务加重。每到主汛期,内江内湖堤基翻砂鼓水、堤身散浸滑坡及穿堤建筑物险情接连不断,层出不穷,成为湖区人民的一块心病。

2、水库枢纽病险严重。我市共有水库1119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4座,小型水库1082座。病险水库672座,占水库总数的60.1%,主要问题是,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单薄、大坝渗漏和滑坡、溢洪道损毁、涵管破裂、启闭设施陈旧等症状。桃源县戈尔潭水库大坝坝体严重渗漏,最大总漏水量达104.51L/S,此外,还存在大堤滑坡沉陷、溢洪道严重渗漏、底板结构性破坏、输水建筑物损毁等问题,被认为是我市水库第一枢纽病险工程。

3、排涝设施老化失修。一是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我市建于70年代以前的机埠有395台4.5万千瓦,建于70-80年代的机埠有1831台13.5万千瓦,这些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机组平均效率下降20%以上。80年代以后修建的机埠,虽然设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大部分泵站无钱维修,机组效率也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据统计,全市有2431台电机2571台水泵1505台变压器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我市排灌配套工程基本由乡村两级管理,缺少整体规划和资金投入,而配套工程特别是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乡村很少组织大规模清疏,只是发动村组各自为战,搞“百节工程”,致使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渗漏严重,“有水排不出,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全市共有375条1434公里渠道需清疏,需资金2300万元。此外,还有300多处1万平米排灌机房、3000处附属建筑物没有完善,不能满足“高水高排、分区排水”的要求。三是内湖调蓄作用锐减。我市湖区大部分地势低洼,主要靠内湖调蓄和电排排水减少渍灾,到2004年,内湖面积减少至43.79万亩,调蓄水量仅2.4亿立米,减少70.7%,相当于16万千瓦电排的年排水量。四是外河水位抬高带来负面影响。我市建于70-80年代的排涝装机有13.5万千瓦,大部分水泵为轴流泵,设计扬程7-8米。经过30多年运行,由于外河泥沙淤积,水位普遍抬高2-3米,相当于水泵实际扬程增加3-5米,造成水泵高洪水位能效降低,运行不稳,振动剧烈,60%以上外排的机埠被迫停机,加大了排区的渍灾损失。

4、灌溉工程效益衰减。一是大中型灌区灌溉功能萎缩。我市共有大型灌区4处,中型灌区32处,干渠156条1674.5公里,支渠855条3227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66.78万。已硬化干渠仅479公里,占干渠总长的28.6%。已硬化支渠仅383公里,占支渠总长11.9%。由于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不高,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渠道硬化率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全市大中型灌区灌溉渠道总体水利用系数0.4,极个别渠道仅0.2,实际灌溉面积170.79万亩,占设计灌溉面积的63.79%。二是小型蓄水工程蓄水能力下降。我市小型蓄水工程37252处,其中小型水库1082处,塘坝36170处(万方以上),设计蓄水13.0亿立米。由于缺少养护,病险严重,实际蓄水能力仅8.8亿立米,占设计水量的65%。

5、水管单位生存艰难。一是工资发不出,职工生存难。二是单位负债重,维持运转难。2002-2004年,我市基层水管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共需资金38964万元,实际到位12729万元,尚欠26235万元,欠费比例达67%。其中经费欠3856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5%,日常维护管理费欠1944万元,占所需经费的42%。三是人心不稳,留住人才难。全市水利系统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来素质就偏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达3502人,占51%;初级职称1932人,占28.1%;无职称人员4545人,占66.1%。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人心不稳,有文凭、有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纷纷自谋出路。1999-2003年,我市水利系统共流失骨干专业技术人员1612人,2004年又流失218人,其中本科1人,专科56人,中专161人。

原因分析:制约因素日益凸现 导致目前这种现状,既有观念上的障碍,也有现实的原因,更有体制的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是四大影响:

1、政府投入不够的影响。多年来,各级政府轻视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一直存在,沿袭的是“农村水利农民办”的治水思路,始终把农民作为水利投入的主体,认为农民是一个最大的群体,“盆大好刮粥”,与水有关的事情,都是农民的事情,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求平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大灾大投,小灾小投,无灾不投”的被动投入多,各级政府自觉修水利的少。一是国家投资逐年减少。

2、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和堤垸保护费被逐步取消。“两工”和堤垸保护费分别于2004年和2003年取消,取消后,由于配套政策没有及时跟进,特别是需要各级财政解决的范围不明确,致使跨乡跨村的水利建设投入主体不清,水利建设和堤防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被切断。

3、水费挤占挪用的影响。2002—2004年,3年时间,乡镇共挤占挪用水费5460万元,年平均挤占挪用25.3%。鼎城区牛鼻滩电排1999年-2003年共应收水费2307万元,实收917万元,乡镇拖欠1390万元。

4、水利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一是水利改革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二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费来源没落实。公益性水利工程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除险加固等建设费用,目前普遍没有落实到位,就连堤防工程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无论属地方财政还是国家财政负担的,绝大多数没有落实到位。三是分级投入机制未建立。国家投入一部分后剩余交地方负责,地方能拿一点算一点,剩余的望着国家,导致许多工程国家无投入,地方也无投入。

对策与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利问题 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前提。改变农村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关键是要构建起利益主体明确、事权责任明晰的新型水利投入、开发和管理机制。

1、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摆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广辟投资渠道,形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公共财政投入格局。就地方投入而言,主要是增加五个方面的投入:一是设立防汛应急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用以解决汛前应急处险、汛期防汛抢险、汛后堵口复堤、险情处理、物资器材补充和水毁工程恢复等。二是设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不低于同级财政可用资金5%的比例,纳入年初财政预算,用于属地方负担的堤防等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除险加固、管理维护等。三是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基金。按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并实行以奖代投。

2、深化水利单位人事改革。

3、强化依法治水管水。依法治水是农村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4、创新水利发展机制。

5、改革农村水费征收办法。基本思路是由目前的乡镇征收为主改为县财政统一征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专户管理,水利部门列出使用计划,由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拨付给水利主管部门使用,以确保水利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次的社会实践令人印象深刻,也让我在今后学习中更加坚定信念。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2

一、增设农村水利建设补贴资金

粮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 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 粮食又是基础性的公共商品, 社会效益高, 但是比较效益低, 这是公认的事实。农村税费改革以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三提、五统”经费和对农村的集资摊派来解决, 尽管这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有来源。税费改革后, 取消了“三提、五统”, 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于村干部与农民缺乏相互信任的基础, 于是也不“一事一议”了。由于对农业投入增长缓慢或者停止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基本建设滞后, 大量水库带病运行, 排灌工程设施急需维修, 农田防洪标准低, 成灾面积不断扩大, 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此外,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 农民不愿多投入———“望天收”, 以至出现用每斤16元的良种的收成还不如每斤6.8元的种子的收成。

调研反馈意见中 (见表一) , 干群要求搞好水利设施建设的占80%以上。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附后)

一位在农村工作多年的镇干部语重心长的说:“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往往比给农民种粮补贴更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丘岗村一位五十三岁的农民说:“为了抗旱, 需要几百米电线才能接到电, 又要几十米水管才能将水灌进田里。就为这一亩多田, 需要一天多时间, 真划不来。有时真想不做田了!”他建议, 把水电设施搞好, 农民才愿意种粮。庐江县种粮大户陈鸿斌说, 农田水利建设自己投资太大了。将低洼田改造成良田, 又面临排涝费大的问题, 所以一般人不愿意通过垦荒, 去发展农业。

也有不少学者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农村粮食产量主要是浇水灌溉。据易县农户反映, 由于目前该县地下水水位普遍偏低, 打一口深150米的井, 需要资金17万~19万元, 而筹措资金的困难成为制约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 目前该村有村民900人, 人均0.053公顷地, 每年的粮食补贴为120元/公顷, 则每年收到国家的粮食补贴为5760元, 如果国家投资建一口井, 每年产量至少可增加1500千克/公顷, 粮食按1.2元千克计算, 则可增加收入1800元/公顷, 减去增加浇水增加的成本900元/公顷, 可增加纯收入900元/公顷, 远远大于国家的粮食补贴收入。他们建议将粮食直接补贴改为农村公共设施投资或改为农村公共设施贷款, 让农民用每年的粮食收益归还, 以增加粮食的增产收效。这种设想有其可行性。

就目前比较而言, 修缮水利设施, 要比发点钱重要。因此, 国家权衡利弊, 增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补贴资金或变更资金项目, 就显得尤为重要。欧盟各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对农民的农业贷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农机具给予财政补贴, 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二、集中资金兴办公益事业

对国家粮食直补资金的使用应该有三个层次或阶段。

第一层次:分散法。即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截止到目前阶段属于这一层次。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能使农民直接感受到党对农民的关切, 意识到党对农业的重视, 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当然, 主要见效的是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层次:集中法。即由农民小规模集中资金兴办公益事业。倘若国家财力有限, 对农业配套设施暂时不能提供专项补助资金, 完善农业配套设施, 为农民种粮提供急需的保障, 那么农民集中资金建设水利设施, 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从而直接地提高国家粮食直补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层次:分散法。也是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当公益事业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时, 可以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此时, 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 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 (80%以上) 愿意集中资金以解决水利设施建设难题 (见表一) 。鉴于当前国家对农业的投资状况, 我国对粮食直补资金的使用, 还处在第二层次。集中资金还是比较理想的路径选择。

当然, 集中资金使用需要周密的考量, 绝不能出现较大的负面问题。有农民建议:“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成立组织, 集中资金使用, 用于村民公益事业及其它公益项目。”“只要干的事情, 我们看得见, 我们愿意集中资金。”一位农民这样说。让农民参与计划、执行和反馈过程, 能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早一天解决, 三农问题就会早一天改善。农民在期盼着!

参考文献

[1]王金晖等.对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35 (6) :1800, 1829.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3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目前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在灌溉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大水漫田之后,尾水或流到乡间路上,造成满路污水横流,或流入坑塘,造成坑塘满灌,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起来。二是部分干部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不强。即便开展相关建设,也多因沟渠占地难置换、迁占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措施。三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群众很难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热情也难以迸发。

(二)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缺失。一是由于受到黄河水含沙量较高和我县多为沙壤土的土质条件影响,每年各级灌排工程淤积严重,造成引黄能力受限。二是除垦利县外我县处于黄河最下游,在用水高峰期,受上游影响,季节性缺水现象严重,造成部分时间段不能引水,节水灌溉工程效益不高。三是尽管灌区主干渠连续多年实施节水改造,但由于衬砌渠道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区段工程老化,甚至损毁,致使输水不畅或严重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四是蓄水工程功能退化。由于农村公共饮水工程的实施及其蓄水成本的大幅提高,农村多数兼做饮水工程的水库被废弃或改变用途,致使蓄水能力严重下降。五是河道防洪减灾能力降低。我县河道边坡多为沙质土壤,极易被水冲刷而造成坍塌,形成河道淤积。加之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乱耕乱种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防洪减灾能力。

(三)农田水利总体规划不尽完善。除县管的几条灌渠、排沟之外,许多镇(街道)在水系配套和农田改造整理方面,没有搞好相互衔接,导致了镇街与镇街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水系不能有效贯通,因而有的村靠近水源,却受设施不配套或使用权受限等阻碍,守着水而浇不上地,在每年的冬春灌时,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区块因受行政区划、沟渠占地、水费收缴以及所在镇(街道)、村和群众大局意识与协作意识较差等因素影响,全县水系一盘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超期、超限服役,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效益。特别是中小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失修、老化、损毁等现象,部分闸、泵站的启闭机、丝杠等组件被盗而不能及时更换,有些地方田间沟渠因长期得不到治理而淤积,大量的田间工程成为竹节沟、断头渠,有的甚至被填平后用于耕种,丧失原有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县以下农田水利专业队伍基础薄弱,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维护经费,难以开展有效的水利执法活动。

二、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一是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全县经济安全、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坚持统筹、科学、依法治水并举,提蓄、灌排、治碱改土并重,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水系生态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项目的整合,将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整体协调性,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稳定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充分体现项目建设形象,形成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亮点和特色。三是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信贷的最大支持。统筹好全县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分批分期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快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引黄工程建设。续建、改造和配套现有灌区渠首引黄设施,提高引黄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巩固蓄水能力。对库容加大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扩容,构建科学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体系,推进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回用。二是配套完善灌排设施。加强各类沟渠的配套建设,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增强灌区间延伸供水和灌区内调配供水能力。三是抓好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和小型灌排工程,探索试验在黄河滩区建设高密度机井群,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三)增强依法用水和水危机意识。一是加强水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水法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水法律意识,解决当前用水方式比较粗放和节约用水意识较差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营造知水法、守水法以及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水利执法模式。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水政执法机构,配齐执法装备,努力做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文书标准化,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行为合法化”。在此基础上,创新水利执法模式,探索建立水利、公安、环保部门联动机制,有效防止非法取土、乱倒垃圾、乱排污、乱搭乱建等水事违法行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三是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调整水资源供求关系,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4

一、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市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等规划和冬春农建实施方案为主要依据,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支农涉水项目和资金,以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为重点,全面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快解决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亿元,省级投入*亿元,市级投入*亿元,县级投入*亿元,群众和社会资金投入*亿元。计划修复水毁工程*处,整修防渗渠道*公里,渠系建筑物除险加固、改造*处,新修、加固堤防*公里,疏浚河道*公里,清淤沟渠*公里,建设村镇供水工程*处,新修塘坝堰闸*处,维护塘坝堰闸*处,新修水池、水窖*处,新修灌溉机井*眼,维护灌溉机井*眼,新修泵站*处。

截止*年底*规模以上机电井有*眼,这其中有少量损坏和水量不足的井眼;对于配套齐全、设施完好的灌溉机井,基本上达到田间地头,农民可以方便地灌溉农田。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zf重视,百姓轻视。

调研中了解到,各级zf及诸多部门在农田水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建成后除水库、灌溉渠以外,以乡(镇)、村为单元分布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权属、管理和使用主体不太明确,如何保证工程的后期管护和运行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有天然小气候的地方,当地人只是在天气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才使用,有群众感觉水利设施用处不大;近邻丰富水源的地域,过去农户采用自流灌溉,由于近年来用水限制,能自流灌溉的支渠很少使用,有农民认为支渠使用价值不大,损坏达*%以上。另外风水迷信、水利设施占种地面积等也成为部分人损坏或放弃使用的理由,造成部分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二)过度使用,加速寿命极限。

农田灌溉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除用电均价支付外,水是无偿、无限、随意使用,农户“搭便车”使用行为盛行,长期免费竞相乃至过度使用,导致灌溉设施加速折旧和农村水资源大量浪费,缩短灌溉设施的使用寿命,加剧了农业用水的严重短缺,导致水位下降,不少机井不能使用。

(三)部分项目跟踪管理缺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水利部门就将农田灌区改造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工程,修建大批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而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无论是近年来的水利、烟草项目,还是扶贫、农开、土地整理项目等,在建设时各级领导到受益群众都十分重视,但等到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往往就很少过问了。

没有统一管护队伍和与之配套的管护机制,设施丢失、人为损坏、道路桥梁压塌、责权利衔接不畅等问题不断出现,造成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位下降、沙土淤塞、杂物填堵等使工程老化失修,使用率下降,久而久之,直至完全不能使用。

(四)资金保障有难度。

农田水利设施不仅在修建的基础上需要足够的资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能够不断改造、不断完善的费用支持。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在zf主体方面,有水务部门、财政部门、国土部门和农委部门;投入形式上,有的是项目争取,有的是土地复垦,有的是中低产田改造,有的是高效农田补贴;从统筹角度,除了中央财政投入和少量的省级财政拨付外,主要资金来源按要求是县级以下财政负责,而县级财政困难,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保障资金难以落实。

另外,这种分散投入、多管齐下的局面很容易造成管理的紊乱和低效。尽管当前各级zf已经投入了相当的财力,也拓宽了许多资金筹集渠道,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依赖国家投入、zf实施的状况还没有明显改变,资金制约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效力发挥。

(五)项目更新遇建设困难。

调研中发现,一些不能发挥作用的项目,因受项目不能重复建设规定,更新兴建遭遇申请瓶颈。另外,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多年来承包的土地没有调整,不少村民不能正确处理好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对自己原本面积不大承包田上的干渠和支渠、机井,挖了又填,填了又挖。

加之近年来农资价格、工业产品价格的大幅增长,稀释了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获利,再加上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收入占农村家庭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民忽视农业生产的倾向增多,农民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三、清理淤堵,畅通命脉

(一)加强管护,健全机制。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形式、用工方式和投入机制,充分利用村级“一事一议”制度,通过明晰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维护经费等措施,实行水利设施目标考核制和维修项目申报制,完善激励机制,严格奖惩制度,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创新,破解长期存在的权属不明、体制不顺、建管脱节、权责分离等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物尽其用,长期发挥效益。

(二)典型引导,现实教育。

充分认清当前农民麻痹心理、轻视意识危害,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精神为指导,依据现代农业的布局,择优选择一批灌区、小流域,实行单元治理,整体推进,培育典型,以典型实例教育广大群众,提升他们对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管护意识;

各相关部门要像重视其他经济工作一样,充分认识水利建设是关系农民长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拓宽思路,坚持农田治理与水利设施兴建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推动*农田水利建设新发展,摆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传统局面。

(三)加大投资力度,吸纳全社会资金参与。

一是摒弃依赖国家投入意识,各级zf要切实加大财政预算资金的投入,逐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水平。二是改变当今涉及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资金分散使用、跨部门多头管理的弊端,做到各类资金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其最大效应。三是搭建农田水利融资平台,通过招标、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摸清水利基本情况,制定、修订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加大对原有农田水利设施可使用性评估力度,灵活处理报废设施,及时更新建设新项目,着力改变农田水利规划与农村发展规划不相适宜的局面,在农户中实行项目规划设计同意书制度,从项目设计开始就让农民参与其中,科学界定农田水利建设中zf与农民的责任范围,让农民发挥自身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护,避免内耗,避免重复建设。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5

作者:张海庆

宁陕县政协调研组近期先后深入到城关、汤坪、新场等7个乡镇8个村对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查情况 1、7个乡镇情况:总行政村57个,总农户9852户,总人口32526人,有耕地面积29710亩,人均耕地0.9亩。总灌溉面积11619亩,现有堰渠186.1公里,水坝1908米,有效灌溉面积3601亩,占31%;未用上自来水6230人,占19.2%;防洪河堤36180米,防洪渠1200米,保护人口4478人(农业人口),保护耕地2575亩。2、8个村情况:总农户1782户,人口6458人,耕地面积5038亩,人均0.78亩。总灌溉面积2092亩,现有堰渠43公里,水坝230米,有效灌溉面积690亩,占33%;未用上自来水1655人,占25.6%;防洪河堤20500米,保护人口2970人,保护耕地1719亩。

3、调查中乡镇、村组及群众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饮水方面:少数居住分散的农户要求解决吃自来水和部分地区群众反映饮水安全问题。如龙王镇河坪村反映水质有问题,水垢严重以及自来水维修与管理、水源地保护、水电站建设造成下游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农田灌溉方面: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产业建设缺水严重,群众迫切希望加固和修建水渠、堰塘;防洪方面:河堤老化,一些集镇或人口相对集中区域,无防洪堤坝或设防能力极低,存在安全隐患,如筒车湾集镇路口处的防洪河堤建设亟待解决。

二、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1、人饮工程现状:全县农村总人口5.97万人,共修建集中供水101处,分散式供水34处,已解决3.87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自来水普及率为64.8%。集中供水仅县城、江口、广货街集镇供水由该县水利局直接管理,其他均由乡镇和村组自行管理。仅2005至2009五年省市下达的农村饮水项目资金为1084.5万元,如按受益人口计算人均为280元。

2、水利灌溉设施情况:全县现有基本农田总面积47881.58亩,农均0.8亩基本农田。该县有各类农田水利设施1639处,其中:堰塘11口;抽水泵站1处;水窖453口;引水灌溉渠道957条,735.02公里,其中未防渗漏渠道646.72公里,合格率仅为12%。灌溉渠道水毁、漏水、垮塌现象十分严重,灌溉保证率及水资源利用率极低。

3、防洪工程情况:该县防洪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且防洪能力普遍较低。据调查,自2002年“6.9”洪灾后至2010年末,防洪资金共争取1660万元,目前,仅县城、四亩地、金川、江口、皇冠等集镇建设有相对较为完善的集镇防洪堤坝体系,其他一些集镇及人口相对集中区域的堤坝 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防洪能力普遍偏低。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看出,最近十来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该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可以概况为:农业灌溉渠道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农村饮水工程取得了新业绩;防洪安保工程取得了新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1、水利灌溉设施相对落后,整体功能弱。近几年该县水利主管部门在农田灌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基本农田分布量小面广,全县无大中型灌区,农田设施灌溉程度极低,灌溉堰渠大多数为土堰或小沟堰,漏水、渗水、垮塌现象严重,渠道合格率仅一成多,且水坝等配套设施功能不全,农业依然是靠天吃饭的局面几乎没有改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当薄弱,抗灾能力差。宁陕县自1997年实现了农业人口人均一亩基本农田,但自2002年的“6.9”、2003年的“8.29”等自然灾害后,基本农田水毁相当严重,在上世纪末,该县仅水田就达30000亩,到现在仅10000亩,减少了三分之二。全县的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现在主要靠国家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维持生活,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2、部分地区村民吃水和安全饮水问题依然存在。据调查目前农村还有近三成的人口未吃上自来水,且水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尚不清楚。部分集中供水区自来水保证率还不高,在设计、建设方面,为节约资金,设计的标准都比较低,且没有考虑集镇增员及产业建设方面的需求,就连县城也受季节、气候影响城区供水,群众意见较大,亟待解决。

3、防洪堤坝设防标准低,抗灾能力不强:该县的村民建房大多数都是沿河而建,居住较为分散,陈年堤坝设防能力差,特别是一些村、组院落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堤坝水毁严重,大部分为干砌石,安全方面存在很大隐患。

4、水利建设民难聚力,资金投入杯水车薪:一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上级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了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偏小,加之该县不是粮食主产县,争取资金难度较大。二是群众投入难以组织。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战略,取消农业税并推行多种涉农补贴,农民认为什么费用都应由国家大包干,等、靠、要思想严重,水利事业筹资筹劳积极性不高。一些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而解决的小型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由于意见难统一,也被搁置一边。三是投入资金缺口巨大。由于该县山大人稀,村民居住分散,而且建设成本高,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资金需求非常巨大。

5、主体不分职责不明,重建轻管现象突出:大部分水利设施建设都是国家投资建设的,建成后地方和部门谁负责、谁主管职责不明、主体不分。分布在各乡镇、村、组的小型水利设施由于诸多原因,部分地方管理不够到位。有的处于长期无人管理的状况,导致设施提前老化,使用成本增加,利用率降低。特别是自来水的管理方面,大部分未收水费,修建好以后交给乡镇、村组,未形成管理机制,致使水利设施使用年限降低,发挥作用不够。

调查组通过调研认为,该县水利设施薄弱主要成因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机制”的问题,管理方面存在未形成管理制度;二是“钱”的问题,资金缺口大,水利投入严重不足;三是“灾”的问题,自然灾害频发、多发造成的。

四、对策及建议

1、摸清底子,制定规划:首先是水利部门要抓好水利普查的机遇,对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其次,在全面摸清底子的基础上,要科学修订好全县水利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工作。水利建设规划工作,关系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水利工程的合理实施,关系到能否策划出好项目、大项目,更多的争取上级专项经费支持。建议政府应把做好水利建设规划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列为推进水利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研究解决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和培养工作,对接国家和省、市扶持水利建设的政策,搞项目储备,为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打好基础。

2、争取项目,加大投入:一要争取项目支持。发改、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二要对争取的项目要捆绑使用,统筹做好水利设施建设,不能各自为政,避免“修河堤的不管修堰渠”的现象,要将土地复垦、农田恢复等项目同水利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整合国土、财政、扶贫开发、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着力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水利建设要向农村偏远山区倾斜,解决好边远山区水利设施,特别是安全饮水问题。四是项目编制上要大小项目结合,把一些小项目打包争取资金,在实施上采用“大项目带小项目,小项目连农户”,特别是在修建自来水方面,要集中和分散供水相结合,根据群众居住情况,以院落为主,给予农户适当的物资补助,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自建自管。要抓住一号文件提出的在2013年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机遇,加快自来水建设。

3、先急后缓,确保重点:该县水利设施建设量大面广,投入巨大,短期内无力全面解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分轻重缓急,保证重点集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地段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核心区域,优先安排建设。其他项目可按整体规划逐年实施的原则分步建设,通过数年的奋斗,使该县的水利设施建设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发展的需要。

4、强抓落实,确保县城供水: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关职能部门要再想办法再添措施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县城供水数量和质量;二是加快水库上游水源地保护、兴林护水,杜绝滥砍乱伐,涵养水源;三是加快库区的移民搬迁和水源地上游农户畜禽养殖的科管工作,防止人为污染水源。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6

1、以前的问卷调查表过于简单,收集的信息量不足,难以满足论文写作要求,并且以前的调查表难于操作,建议老师对调查表进行重新设计,以增加其信息量,并易于操作(以选择项为主)

2、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且同一位任课教师的考试内容应当相同,这样才能公平,但我们是同一专业同一门课程且同一位任课教师的考试内容却不相同(调查内容不同,问卷不同)这不公平,建议老师统一调查内容和问卷。

王广深的回复:

1、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宝贵意见

2、我对调查表进行重新设计,以增加其信息量,并易于操作(以选择项为主)

3、统一调查内容和问卷

要求:

1、08会计1-5班所有同学应当采统一用新的问卷进行调查和写作

2、每位同学交调查报告(附上一份空白的调查表)一份和5份以上完整的调查表(对调查表中的每个问题都进行调查和填写的调查表)

3、提交时间:2011-8-274、提交方式:调查报告和调查表交到学习委员,学委收齐后,按学号顺序排好后交到我处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省市区/县乡/镇村,问卷号:

水利设施:是指堤防、闸坝、河渠、渡槽、水库等等,具有防洪、灌溉等功能的设施

A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联系电话

A1您的性别:

1.男2.女

A2您的年龄:

1.25岁以下2.25-35岁3.36-45岁4.46-55岁

5.55岁以上

A3您的教育程度:

1.初中或初中以下2.高中、中专或中技3.大专

4.大学本科5.硕士或硕士以上

A4您的家庭人数是:

1.单身2.2人3.3人4.4人5.5人

6.6人7.7人或7人以上

A5您家中是否有进城务工人员

1.有(转至5.1)2.没有

5.1 有几名务工人员

1.1名以下2.2-3名3.3-4名4.4名以上

A6

1.3000元或以下2.3001-5000元3.5001-8000元

4.8001-10000元5.10000元以上

A7 您的收入最主要来源于

1.种植农作物(请跳转至A8)2.村集体分红 3.在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所得(请跳转至 A9)A8.1 您种植的最主要作物为

1稻谷2.油料3.糖料4.烟叶5.蔬菜6.水果7.茶叶

8、其他

8.2您的作物的主要售卖方式是

1.政府的收购2.村委会集中收购3.定期卖给大个体收购商4.小商小贩5.个人日

8.3您主要的灌溉方式

1.畦灌2.沟灌3湿润灌4.漫灌 5水平池灌

A9您(家人)进城务工的主要原因

1.收入比种地多2.土地被征用3.希望在大城市发展4,其他

B 当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B1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是否经常经历洪涝灾害

1.是的,很频繁,年年都有2.偶尔经历,但不经常,3-5年一次3.没有经历过洪涝灾害(请跳

至B4)

B2 您所经历的灾害主要是

1.旱灾2.洪灾3.台风4.其他(请注明)

2.1 洪涝灾害为耕种带来什么影响

1.影响农作物的播种 2.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影响农作物的收割 4.其他

2.2 洪涝灾害一年给您带来多大的经济损失

1.200元以下2.200-500元3.500-800元4.800-1200元5.1000-2000元 6.2000元以上

B3 受洪涝灾害的面积有多大

1.一到三亩地2.三到五亩地3.五到十亩地4.十亩以上

B4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是否有相关的水利设施

1.有2.没有 3.不清楚

B5您所在的村(乡、镇、市)主要的水利灌溉设施为(可多选)

1.大型水库2.小型水库3.水车4.水渠5.喷灌.6.抽水机(水泵)7.其他

5.1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主要的排水设施为(可多选)

1.排水渠2.湾塘3.沟壑4.没有 5..抽水机(水泵)6.其他

B6 您所在的村(乡、镇、市)的水利设施是在何时建立的1.50年代 2.60年代3.70年代4.80年代5.90年代6.2000年后7.不清楚

B7 您所在地最近几年有没有兴建水利

1.有2.没有3.不清楚

B8 当地的水利设施的建成主要投资来源于

1.村里集资 2.乡镇政府出资 3.省政府出资 4.国家出资4个人投资 5,不清楚

B9 当地修建水利设施是否有政府补贴

1.有(请转至9.1)2.没有3.不清楚

9.1获得补贴的范围是多或少?(以人均计算)

1、50元以下2、50到80元3、80到100元4、100元以上

9.2、政府水利补贴对您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影响有多大

1、基本上没有影响

2、有些影响

3、影响很大

B10 如果村里讨论要兴建水利设施,您认为有必要吗

1.有2.没有(请转至B11)

10.1您认为没有必要的原因是

1.占用土地2.没有得到收效3.影响当地环境4.没有资金5.其他

10.2假如村里需要1万元维修水利设施(水渠、排灌等),您愿意出多少钱?

1. 0元2.1-5元3.5-10元4.10-20元5.20-30元6.40-50元7.60-80元

8.90-110元9.120-150元10.160-200元11.210-250元12.260-300元13.310元-400元14.410-600元15.600-800元16.1000元以下17.1500元

18.2000元19.3000元以内20.4000元以内21.5000元以内22.6000元以内23 8000元以内249000-10000元

10.3 假如村里需要1万元维修水利设施(水渠、排灌等),你希望村委会出多少钱?

1.村委会不用出钱,全村人均摊;

2.村委会出1000元,其余9000元全村人均摊;

3.村委会出2000元,其余8000元全村人均摊;

4.村委会出3000元,其余7000元全村人均摊;

5.村委会出4000元,其余6000元全村人均摊;

6.村委会出5000元,其余5000元全村人均摊;

7.村委会出6000元,其余4000元全村人均摊;

8.村委会出7000元,其余3000元全村人均摊;

9.村委会出8000元,其余2000元全村人均摊;

10.村委会出9000元,其余1000元全村人均摊;

11.村委会出10000元,村里人不应出钱

B11 目前,当地的水利设施对农业的作用

1.很先进,对农业生产作用很大 2.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 3.很大落后,基本没有起作用 B12当地水利建设主要兴修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1.疏通河道 2.修建水库 3.修建水渠 4钻眼打井5.拦河筑坝

6、其他

B13 当地兴修的水利设施的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1.防洪 2.灌溉 3.发电 4.养殖5.其他

B14 兴修水利之后对农业生产是否有收效

1.有,农业生产有了增产 2.收效不大 3.对农业生产基本没有影响

B15.1 当地的水利设施是否有定期维护

1.有2.没有 3.不清楚

15.2 如果有维护是多长时间维护(修)的1.1-3个月维护(修)一次2.半年维护(修)一次 3.1-2年维护(修)一次 4.两年以上维护(修)一次5.从来都没有维护(修)过

B16 您是否参与过当地水利设施的建设或维护

1.有,我出了资金 2.有,我出了劳动力 3.没有

B17当地水利设施的建设或维护的资金来源于(可多选):

1.政府2.村集体 3.农民

C 有关政策的宣传情况

C1.村委会有定期举行村民大会讨论村里的事吗

1.有,经常2.有,但不经常3.没有

C2.您了解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吗

1.熟悉并清楚知道2.大概了解3.不是十分清楚4.完全不了解

C3.您知道一事一议政策吗

1.知道2不知道

C4.你们村里一事一议有没有集体集资兴修水利?

1.有2没有

C5 您有参与过村民大会并提出意见吗

1.有参与并提出意见2.有参与但不提意见3.没有参与

C6 您认为村委会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多选)

1.应该清楚了解情况,再通过村民讨论是否要修建水利设施

2.宣传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村名知道水利设施对本村的作用

3.积极组织多方力量进行水利建设的融资投资

4.全权负责水利设施的建设,包括是否兴建

5.定期公开水利设施方面的各种情况,协调和管理好水利设施的使用情况 C7 您是否主动找村委会人员商量水利设施建设

1.有,并且受到足够的重视 2.有,但没有受到重视 3.没有,但曾经想过 4.没有 C8 您找村委会商量时,村委的态度如何

1.很重视2.态度一般3.服务意识较差

C9.村委会的村务状况透明度高吗

1.高2.一般3.不高

C10.您认为本村在管理水利设施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C11.您对现行的水利设施建设有什么建议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7

1.平时有将垃圾倒入放置的垃圾桶里的习惯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2.怎样看待村里统一放置垃圾桶的?

集中垃圾,可以避免污染环境

没人处理,垃圾堆积越来越多

垃圾桶没人管理,有些已经不见了

3.对村里医务室建设有什么看法?

医务室药费太贵,还不如自己到药房买

医务室设施简陋,不能满足应急需求

医务室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4.怎样看待村里面饮水问题?

河水已受污染,大家应该少用

私人打井取水不能保证水质的安全,应该建设统一供水设施水源充足,基本能满足

5.认为村里公路建设怎样?

公路建设不完善,有些路段仍需建成水泥路

村内公路建设有点窄,不是很方便

还可以,基本能满足需求

6.怎样看待村内的沟渠建设?

还不错,该建的渠道都建了

沟渠分布不合理,离河远的田地很难灌溉倒水

沟渠很陈旧,需要重新修整

7.村里的泵站管理如何?

泵站设备陈旧,需要更换新设备

泵站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谁抽水谁负责

泵站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8.怎样看待村内的村民活动中心?

能丰富村民的休闲活动,比较期待

村民已经习惯以前的休闲活动,没有必要

9.认为村内的广播系统如何?

广播分布数量比较少,好多地方听不到

广播播出的信息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广播系统建设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10.怎样看待村民的民主生活?

民主生活较丰富

一般

不丰富

11.怎样看待村里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较好的接待群众上访,服务村内的民主生活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民主生活有待丰富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8

尊敬的朋友:

您好!

我们是《极端气候下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课题组成员,特来调查本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目的是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出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次调查不记名实施,对于您的回答我们将严格保密,因此不会给您带来任何麻烦。希望您能如实反映您所了解的情况。

谢谢合作!

填答说明

1.2.3.4.请选择您所了解情况的选项,并在选项上画“√”。如果填写问卷中有“其它”选项,请在后面横现上填写您所了解的具体情况。希望您对问卷中每个问题都能如实回答,不要遗漏。请确认您已读过以上的说明内容后作答,若没有,请先阅读。

1.年龄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__每年的纯收入________________

2.您主要种植的作物是什么?(可多选)

A经济作物(请具体注明)__________B粮食作物(请具体注明)_______

3.请问您家农作物收入占每年纯收入的比例情况?

A.80%以上B.50%~80%之间C.20%~50%之间D.20%以下

4您的灌溉方式是什么?(可多选)

A靠天B自己机械抽水灌溉C自己人力挑水或运水灌溉D村里有组织的运水灌溉

5.您认为灌溉水源是否充足?

A充足B较充足C常年短缺D视天气而定

6.近十年内哪种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

A.干旱B.洪涝C.雪灾D.冰冻E.其它__________

7.近十年内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最多?

A.干旱B.洪涝C.雪灾D.冰冻E.其它__________

8.您是否了解当地有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健设的民族性政策?

A非常了解B较了解C不了解

9.当地目前主要水利设施的建造年代是?

A.50年代以前 B.50~70年代C.70~90年代D.90年代以后E.其它________

10.您村水利设施情况如何?

A.完好B.比较好C.不好D.年久失修

11.您村水利设施有哪些?(可多选)

A.渠道B.地坝C.水库D.基井E.其它_______

12.当地政府对农村水利工程修护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A.资金投入B.技术投入C.劳动投入D.其它_____________

13..您清楚修建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情况吗?

A.很清楚B较清楚C不清楚

14.修护水利工程对农业增产的作用是否明显?

A.很明显B.较明显C.明显D.不明显

15.您知道近十年内新修的水利有哪些吗?(可多选)

A(蓄水类)水库塘堰B(灌溉类)沟渠等C(水源类)打井D机电站

16.若政府将修新的水利工程,您是否愿意作义工?

A愿意参加B有补助就参加C村委会组织就参加D不参加

17.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以前的水利设施使用情况如何?

A当做废品卖了B定期检查并使用C与新的水利工程一起使用

18.新修农田水利后您的每年纯收入是否有增加?

A有B没有

19..新修水利建成后是否经常定期检查?

A是B不是

20.您对完善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有何建议?

21.您期望政府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指导是什么?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9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建制乡(镇、场、区)16个,行政村104个,农业人口28.9万人。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文化事业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大潮中,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省委为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专项资金,为农村文化活动送来了“春风”和“及时雨”,改变了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建设得到加强。2019年政府为开展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51.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基础建设、巩固文化阵地,全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服务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18名,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96个。部分乡镇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全县已有10个乡镇6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二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2019年12月份开始,已在全县各乡(镇、场、区)及行政自然村放映故事片、科教片630场次,观看人数达9.4万余人次。送戏下乡245场次,观看人数达23.5万余人次。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为农村文化站送书1200余册。三是群众文化显现生机。近年,我县不少集镇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共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4个,每年文艺演出124场,观众人数达到9.92万人次。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威风舞龙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镇、村巡回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县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欠账太多,投入不足。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的现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发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发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督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基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发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基础,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基础建设。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10

——杨店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林业生产工作汇报

2012年2月18日

杨店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林业生产的安排部署,本着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断落实和完善各项涉农政策,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业规模化发展等方面求突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一、2011年我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林业生产工作情况 我镇是2009年、2010年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乡镇,在工程实施的基础上,2011年集中人力、物力进一步巩固完善了项目建设内容,整修路面、路肩、路沟,完善电力灌溉设施。安装的IC卡智能灌溉系统在春季抗旱保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年丰产丰收提供了保障,中央台二套节目对我镇农民刷卡浇地的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我镇承建工程先后通过了全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验收。同时,结合我镇实际,以山区土地流转推动村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完成了小农水方田林网建设任务,方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争取并实施了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项目3000亩,发展核桃面积达到1500亩、樱桃面积800余亩,形成了以彩山、文山、武山、九顶莲花山为中心的四大核桃、樱桃特色林果基地,发展百亩以上的林果栽植大户12户;环山路两侧栽植黄金柳、国槐30000余株。2011年,我镇迎接了全市春季林业生产检查验收,4月7日全市经济林建设现场-1-

会观摩了我镇现场,10月,我镇被评为“山东省绿化模范镇”。

二、2012年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以实施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重点,强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一是完善基础,提升水平。认真做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三年总验收各项准备工作,修复损毁路面,补植缺损树木,将资金、物资、器械进一步向山区倾斜,通过实施打岩心井、埋设PVC管道等推水上山工程,实现山区丘陵灌溉的全覆盖。2012年将重点实施投资1.6亿元的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硬化道路51条,重修生产路146条,新打机井404眼,新建泉河桥9座,修建节制闸5座,新建变压器114座,提升农田水利设施装备水平,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灌排分设、井河结合、旱涝保收”的标准,为全镇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二是加强管理,规范运营。按照“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和运营,积极推进灌溉用水协会健康有序发展。调动广大群众投入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动员群众自觉看护、养护水利设施,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做到有人建、有人管、有人修、有人保,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以建设核桃大县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林业生产专业化

一是坚定不移发展核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核桃大县的要求,学习借鉴兄弟乡镇发展核桃种植的成功经验,2012年,我们采取流转群众土地吸引大户承包

经营的方式,全镇计划新发展核桃种植2000亩。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奖励,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购置苗木,统一技术指导,将核桃栽植情况纳入村级绩效考核,并与村签订目标责任书,规定每流转1亩土地,奖励村50元。对一次性承包10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奖励600元。今年正月初七开始,我们就组织专门班子进村入户做工作,截止目前已成功流转土地580余亩。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林业,促进区域规模化。依托我镇山区资源优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积极推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拟利用2—3年的时间,建设千亩渔林场生态种养示范园,集绿色蔬菜种植、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林下蛋鸡养殖和池塘养鱼为一体,打造生态立体新农业;发展彩山、武山大樱桃、苹果、梨种植500亩,特色林果采摘300亩;抓好王楼社区金银花种植基地扩建,带动周围农户新发展种植面积500亩;培育沟东美国竹柳繁育基地,实行大户带动农户,新发展面积200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全面掀起农业工作新高潮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镇党委、政府把农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成立工作专线,抽调精兵强将,坚持常抓不懈。如镇7名党委成员中明确5名同志抓核桃产业发展,形成了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山区开发办公室直接抓,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机制,落实责任。把核桃产业发展列入对村的年

终考核内容,出台《杨店镇山区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对分管领导、镇农办、项目实施村实行定目标、定职责、定时间、定质量的“四定”责任制,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进行。

三是加大投入,严把质量。在水利设施建设和林业发展过程中,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监管。加大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技术支持,做到专项资金落实到位、技术人员指导到位、考核奖惩兑现到位,确保农民得实惠,发展上水平。

总之,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绩,但与兄弟乡镇相比,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自我加压,再鼓干劲,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特色林业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全县经济及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11

**县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各种配套设备已配齐,目前已进行试运行,运行批复为*****号。

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000万元(不含库区设备、化验设备及前期征地等费用)。累计完成投资3067万元(不含库区设备、化验设备及前期征地等费用357万元)。完成一期投资的102.23%。具体完成况如下:

1、垃圾填埋库区建设:垃圾填埋库区一期工程已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513万元(不含机械设备)。具体分项工程为:截洪沟、锚固平台、终场平台均已完成,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中铺膜面积已按******号文通知要求完成了所有铺设任务。垃圾主副坝、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地下水收集系统、库底垂直导气石笼、渗滤液调节池已全部建成。库区作业机械中的挖掘机、压实机、装载机等已采购到位。

2、渗沥液处理站建设: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518万元。渗滤液处理设备已于2010年9月分两次调试,完全具备了运营条件。

3、垃圾厂的其他建设:根据项目初设批复,垃圾处理厂配套转运站已建成,压缩设备已安装完毕并已使用,垃圾运输车辆也购置。场地硬化绿化、大门围墙、外电安装、大坝护坡及地磅系统等已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6万元(不含转运站)。

4、垃圾厂运营情况:项目己于2010年9月底完成主要建设任务,并进行了两次单机和联动调试,完全具备了运行条件,并分别向县、市和省环保部门申请试运行。2010年12月8日经省保厅批复同意(******号),现已进行试运行,截止2011年5月28日,累计运行171天,累计垃圾清运量11402吨,累计垃圾处理量11402吨,日均处理垃圾66.69吨。垃圾处理负荷率为95.27%。渗滤液处理设备虽已安装和调试完毕,但目前还未产生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处理方面的数据还无法累出。垃圾厂管理人员5人已确定到位,12名主要枝术人员均已招收到位。并按要求填报《全国城镇垃圾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5、存在的问题:一是还没产生垃圾渗滤液,渗滤液处理设备还没正常运转。二是原设计中没有进场道路,雨天填埋库区湿滑,垃圾车无法进入作业区。现这一问题已解决。三是管理生活区尚未建设,厂职工只能挤在生产区居隹,条件非常艰苦,需在二期建设中给予解决。

上一篇:中国感恩故事下一篇:宋代诗词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