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建设(精选12篇)
水利设施建设 篇1
我国是农业大国, 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高产量意义重大, 因此,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我国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现有农田水利发展机制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 水旱灾害频繁产生,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刻不容缓。本文, 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 分析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期对同行有所参考。
我国是人口大国, 也是农业大国, 农田水利设施是实现我国农业科学发展、提高土地产能的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与发展, 仅在“十一五”期间对水利建设的总投资额就达到7 000亿元。但是,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表明,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存在建设滞后、基础脆弱等问题。对此, 笔者认为, 应以认清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性为前提, 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而水则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更是促进提高土地产能不可或缺的要素。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议密不可分, 只有做好水利设施建设工作, 才能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并同时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社会的稳定性。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合理有效的灌溉技术以及加强灌溉水利用率的前提, 也是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利器。由于我国的耕地面积少, 且水资源较为匮乏,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维护国家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之一, 也是确保我国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的前提。
二、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理念、新模式的引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传统的治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与挑战。政府必须从原有的理论、思路和模式出发, 不断创新, 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对水利科技的研究与探讨。
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提升农田抗旱能力。
通过对现有的中小型水库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除险加固, 全面增加其蓄水能力;而对于老化失修的机井等灌溉设备, 应抓紧修复或更新, 以提高抗旱能力。
2. 完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快对农田水利管理体制的建设或改革, 对一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进行产权确认, 并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 在明确所有权的前提下, 进一步搞活经营权、放开建设权, 使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向市场化靠拢。
3. 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抗旱减灾能力评价的准确性。
客观、科学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抗旱减灾能力作出评价, 避免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治理性干旱, 并要对水资源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以避免出现建设不合理或用水不合理的现象。
三、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
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 要针当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全面考虑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状况, 科学、合理地估计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并在这些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建设布局, 突出重点, 实现科学合理用水, 坚决杜绝对水资源的浪费。在制订建设规划时, 还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 并对潜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完整而科学地分析与论证, 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建设, 避免破坏现有生态环境, 合理使用水资源。
四、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 促进多方筹资
1.
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同时, 各地方政府要严格执行《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 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的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同时, 还要大幅增加地方财政中的水利专项资金, 并要全额、合理地应用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去。
2.
各地方政区可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 并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以达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逐年持续增长的目的, 从而加大对农田水利投资的力度。
3. 全面发展民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在不妨碍国家统一规划、建设, 又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地方政府可以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的基本原则, 调动社会各界的投资积极性, 吸引全社会的资金来进行民营水利建设。
4. 提高农民主动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热情与积极性。
地方政府应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 提高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鼓励和扶持农民自愿出资、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 让农民自愿参与投资, 并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进行投资经营, 使之既可以保障农业的灌溉用水, 还可以作为一种长远而有效的投资。对此, 当地政府可以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扶持。
五、结论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前提, 也是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农业民收入、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同时,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节约用水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水利设施建设 篇2
坡头镇人大主席团吴德华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届一次全会和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会精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镇人大主席团组成调查组,于2011年6月12日至15日深入到全镇14个农业村和水利站及7个机埠,对全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上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历届政府和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水利化程度得到提高,初步建立了防洪防涝、农业灌溉、城乡供水等多功能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镇水利站现有管理人员6名,机手11名,镇管机埠7处,总装机1180KM/10台,排灌主渠17条,103公里,支渠145条,近200公里,镇域内自来水厂3个,可解决1.6万人饮用水问题。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历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依靠群众,兴修水利。特别是在盘活存量,发动群众参与建设和管理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历届政府领导经常深入水利基础设施施工现场,察看和指导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镇政府有一名副职分管水利工作,及时掌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协调解决水利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了各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明确职责,分级负责。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初步建立了一套“建管统一,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专管与群管并举”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在建设上,由镇向县政府及主管部门 争取项目,加大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镇财政积极配合、提供条件,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管;由镇水利站、村直接负责实施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在县水利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由镇水利站负责施工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在管理上,镇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坡头镇水利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和《坡头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管理办法,对已建成的水利基础设施根据规模和受益范围,确定权属和管理权限,实行镇、站、村三级协调配合的监督管理体制。
(三)立足当年,加大投入。一是按照“除险加固保平安、水毁修复保生产”的工作原则,抓住每年冬春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动群众,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切实有效地做好当年的水毁修复、沟渠疏挖加固工作。截止5月30日止,全镇共完成水毁修复12件,占年计划修复的95%;完成沟渠疏挖16件,占年计划疏挖的120%;二是农村人畜饮水及集镇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全镇共建3个自来水厂,可解决全镇1.6万人的饮用水问题,三是抗旱防汛工作准备充分。截止6月30日,全镇共投入抗旱资金53万元,抗旱人数450人次、机动抗旱设备24台、抗旱用油31吨、抗旱浇灌面积1.5万亩;储备防汛袋7500只,铁丝100公斤,块石150立方,砂石1300立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取消“两工”及“零收费”后,农村水利工作举步维艰,农村水利
已经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我镇在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排灌设施老化失修。我镇现有镇管机埠7处,总装机1180/10台,机电设备严重老化,装机最大,管辖面积最大的小港东机埠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其他机埠都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这批机埠全部超期服役,设备严重老化,有的甚至无法运转,具体情况是:小港东机埠两台机组只有一台现在能勉强运转,乔家巷机埠3台机组有两台无法运转,只有一台能正常运行。并且两处机埠的变压器都是带病运行,伍家湾机埠的变压器今年“双抢”季节已烧坏,其他几处机埠的机电设施也都是带病运行,随时都有因故障而瘫痪的危险。
(二)排灌配套工程不完善。一是沟渠淤塞严重,水流不畅,我镇现有排灌主渠17条103公里,支渠145条近200公里,由于渠道工程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大,很少组织大规模清淤,每年县政府布置的水利秋冬修任务,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只能是发动群众小打小闹,因而渠道内杂草丛生,污泥淤积,渍水排不去,缺水灌不进的现象非常普遍。今年“双抢”时节,我镇的中心村、官护村地处灌溉水源的上游时常“水漫金山”,而地处下游的陈家湾村却是“滴水难求”。二是配套碈路涵闸等建筑物损毁严重,也加大了水流不畅的程度。
(三)灌溉工程效益衰减。由于渠道淤塞严重,附属建筑物不配套,管理设施落后,导致输水能力减弱,灌溉效益下降,今年早稻抽穗需水时节,我镇乔家巷机埠为陈家湾村送水,曾连续开机6个日夜140多个小时,还没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是渠道淤塞;二是有两处过渠涵管埋得过高暴露于渠底之上造成阻水;三是上流不需水的地方闸口不止水,浪费严重;四是送水道子过远,压力不够;五是在渠道上乱建房建桥也造成了人为阻水。
(四)抗旱费难收,管水单位难运转,自从农村取消“两工”和实行“零收费”后,有一部分农民认为他们什么钱都不用出了,有少部分农民主动交抗旱费,有部分农民就根本不想交,交了抗旱费的和没交抗旱费的同样都可用水,这样就导致“疼脚带宜好脚”。反正交和不交同样是用水,因此连年的抗旱费就更难收了,村理事会人员束手无策。由于抗旱费收不到位,电费、维修费、人员经费和管理费也就无法支付,水利站的工作就不能正常运转。(电费15万元/年、维修费8万元/年、人员经费17万元/年、管理费4万等等,50万元/ 年才可基本正常运转)
(五)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前些年,随着站所机构改革,水利站技术人员出现了短腿,会开机器会修机器的全是60多岁或接近60岁的老同志,而现在懂业务的年轻人少,只会开机器,不会修,水利站工作运转非常难。
三、建议和意见
(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继续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水利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设方案,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科学的水利建设、管理运行机制。要加大对《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资金的投入。加强水利投资体制建设,在乡镇财政预算中,设立“水利基
础设施建设、管理补助资金”,并及时拨付使用;同时整合部门资金,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继续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和配套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管并重。克服水利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落实建设、管理责任制,盘活水利基础设施存量,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确保工程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抓好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作,尽快修复水毁沟渠,确保主沟渠畅通。加强抗旱防汛、蓄水用水规划工作,做到抗旱防汛、蓄水用水四不误。
(四)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抗旱费征收的力度,推动水利产业的发展。一是要按照国务院和水利部颁发的法律法规管好水用好水。二是县政府要制定统一的水费征收标准,以克服目前乡镇水费征收标准不
一、各行其是或收费不到位的问题,要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要求,真正做到科学安排,合理用水。
(五)统筹安排,着力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一是加大水源点建设工作力度,在适宜地区,多建设一些小坝塘、小水池,以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二是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中,要着重保证开发区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水利设施建设 篇3
首先,明确管理机制。依照工程属性,对小型水利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小(Ⅰ)、小(Ⅱ)型水库、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小型灌排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及量测水设施等配套建筑物,明确由工程所在地乡镇负责管理,小型水闸、塘坝、堰闸、机井、水池及装机功率小于1000千瓦的泵站(市级管理的除外)由工程所在地行政村负责管理,以国家投资为主修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明确由县人民政府授权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出资人权利,进行资产的处置和监管,工程所在地乡镇负责日常管理。
其次,建立管护体系。一是对跨乡镇受益的大中型水利设施,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二是跨村受益的公益性中小型水利设施,由各乡镇委托水利管理站、用水者协会管理,三是对于联户受益、企业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采取承包、租赁的形式进行合同性管理,形成了主体明确、分级管理、层层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
第三,落实经费。一是政府买单,县政府每年安排小农水后期管护经费近300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用于水利工程管护。二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对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的投入,设立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全县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四是各乡镇按照每年中央、省市县财政投入养护资金总额的百分比予以配套,用于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管护。
第四,建立考核机制。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出台监督考核办法,考核分级进行,县政府每年对各乡镇,辖区内小型水利设施管护进行专项考核,乡镇对各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进行专项考核,对不履行小型水利设施管护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单位和管护人员,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小型水利设施管护领导小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管护对象给予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2016年夏季持续大暴雨,金溪县境内小型水利工程众多,一直处高水位运行,良好的管护体系确保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了其蓄水、灌溉和调洪等作用,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由江西省金溪县财政局杨阿三、吴雅琴提供)
责任编辑:洪峰
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探析 篇4
1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比较严峻, 其中设备老化, 农民投入资金以及劳力不足, 管理体制不完善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1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且效益下降严重。从整体形势来看, 我国一些主要的农田水利工程基本都建于20世纪50、60年代, 这些工程经过了长久的使用, 多多少少都开始出现一些老化问题, 并且由于工程在施工的时候, 技术水平较低, 设计也不够完善, 施工设备也不够先进, 因此工程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病, 农田水利工程中, 大部分都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 或者是因为简陋而进行建造的, 工程在建造的时候, 标准就比较低、配套设施不全面, 质量较低, 因此在历经了多年之后, 就必须要时常进行检修和维护, 维护资金不足以及养护力度不够, 也是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又一现状。
1.2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滞后。我国以往的农业经济是以生产队为基础, 种植粮食以及兴修水利相结合的方式, 因此, 那个时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而随着社会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 施行了土地承包制,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则有所降低, 很多农民不满足于现有的经济收入, 纷纷开始外出务工, 这样就导致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受到阻碍, 农民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并且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 水泥以及钢材、塑料管材以及一部分机械化设备的投入, 并且随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广泛采用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及施工逐步机械化、专业化, 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需要的资金投入加大, 以传统的“谁受益、谁投资”的农民投资方式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于一些不发达地区, 尤其是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 由于资金严重短缺, 更加无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1.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主体责任不清, 管理体制不顺。早在我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是非常深入的时候, 农田水利建设就已经成为了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 并且其建设的资金主要是依赖于国家政府的供给, 或者是社队自行筹集, 而在水利设施投入使用之后, 其维护工作主要依赖于农民的义务投入, 但是,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不科学, 导致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处于不断弱化和恶化趋势。中央政府的投资重点逐渐放在城市防洪、大江大河治理和水库发电等经济效益明显的项目上, 而在攸关农业产出能力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少之又少, 管理日渐荒疏;地方政府由于资金紧张、上级要求不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属于长线投资且见效慢、政绩不明显等原因, 不愿过多投入;农村组织由于丧失了原有的强制性社会资源动员机制也无力投入;农民由于劳动力价格的显性化、农业投入的比较收益低也不想投入。
2如何有效的解决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问题
上面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从中了解到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形势非常严峻, 下面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措施:
2.1完善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完善可靠的运行体制作为保障, 这些体制的制定必须要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基础, 围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运行,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明显属性, 具体表现为多主体、多渠道以及多元化的投资形式。首先, 要在确定水利设施建设的战略性、公益性以及基础性, 之后要应该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政府的作用, 要以政府部门为依托,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动作用, 借助其财政能力, 按照《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要求, 在落实“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硬指标的基础上, 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积极鼓励农民和市场主体以独资或股份合资的形式兴办农田水利工程, 采取农民或市场主体投资、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效益, 逐步建立以中央政府投入为主、地方政府投入为辅、农民自愿参与、引导鼓励市场主体和非政府组织积极介入的多主体建设体制。
2.2让农民享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选择权和决策权。完善农民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选择权和决策权, 就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规划, 切实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对待, 着力改变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失声”的状况, 让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上真正享有发言权, 真正做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需于民, 有效避免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和效益低下工程, 建立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表达机制顺畅, 逐步建立起政府积极主导、农民自愿参与、村集体组织协调服务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组织形式。引导农民以及民营组织把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投资经营, 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规范化管理和重质量、重效益方面转变, 坚持“共建、共享”理念, 使多元主体在共建中共享, 在共享中共建。
2.3创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实践证明, 不顾国情地简单引进发达国家的治水理念和技术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针对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 现阶段, 从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现状来看, 其中淤泥清理问题, 整修配套问题以及蓄水能力问题等都亟待解决。针对那些年代久远的机井以及灌溉设备等应该即使进行检查和整修加固, 尽快恢复其性能, 发挥抗旱作用, 只有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科技和管理体制研究, 加强培养农田水利的专业人才, 才能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田水利技术和管理制度以及人才支撑体系。
结束语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导型产业, 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农业的发展与水利设施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所取得成绩是很突出, 但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 因此, 我国政府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更加积极的进行管理政策的制定, 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水平, 在各方面的配合下积极展开, 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 解决其中存在的种种难题,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尤其是在农业方面, 水利设施建设更加不可忽视。近些年来,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水患以及干旱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除此之外, 很大一部分的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年限过长, 已经出现了老化以及破损的问题, 甚至有一些设备已经报废, 用于引进设备的专项资金也无法及时落实到位, 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展开行动, 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针对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析
参考文献
[1]马福海.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力度[J].中国人大, 2012 (11) .
县水利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提出的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根据工作安排,从5月下旬开始,县人大分成四个调查小组,在常委会四位副主任带领下,深入到各镇和相关部门听取了工作汇报,召开了多个层面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建议和意见,并视察了部分农村水利建设现场。6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部分组成人员到县水务局调研,就相关水利建设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认真的探讨。6月14日,四个调研组进行了情况汇总。6月21日,县人大常委会第3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调研情况汇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把农村水利作为“三农”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去年10月,县政府专题召开了以农村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惠民工程动员大会。去冬今春,全县上下结合各自实际,早规划、早部署,统筹抓好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我县先后被评为省农村河道疏浚先进单位、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县政府及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编制农田水利规划、河道疏浚整治规划,完善了政府投入、部门融资、农民投资投劳和社会筹资相结合的水利投资模式。以来,全县农村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累计投入资金达到3.99亿元。县水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想方设法拓宽水利建设资金渠道,向银行融资近4亿元,其中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1.6亿元,大力度实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八大惠民工程,强势推进河道疏浚整治、农田丰产沟整治、全县独立水系配套更新改造和泵站维修改造。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县政府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农村环境作为重要的农村实事工程来抓,认真制定整治方案和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至用两年时间率先在全市完成了三年目标任务。在沟河疏浚和整治的基础上,县政府积极探索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建立了以河道保洁和治理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落实考核奖惩机制。各镇都成立保洁中心,组建保洁员队伍,制定管理措施。通过突击整治和长效管理,全县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高,引排功能有了明显提升,村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二)突出民生水利项目建设,精心组织实施水利工程。一是全力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实事工程,以来,县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先后完成了三期六个镇以及掘港、大豫、栟茶三镇(10个村)的增补工程和35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工程,工程投资1.5亿元,累计铺设和改道供水管网近1550公里,受益人口46.6万人,项目受益人数和工程建设质量评比全市第一。二是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水利工程和九洋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共新建改建泵站171座,建设防渗硬质渠521公里。三是成功跻身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三年来共争取省级以上资金2.92亿元,有效地缓解全县水利建设资金制约问题,扭转了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衰减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改善项目实施区域基础条件。
(三)落实科学防控措施,防汛抗灾能力得到增强。我县靠江临海,每年台风、潮汛较为频繁,是灾害多发性区域,防汛抗灾任务十分繁重。县政府根据我县的汛情、雨情和水情,全面做好防汛抗灾工作。一是加强防汛减灾工程建设,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基本建立。近几年,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跑部跑省力度,争取水利项目和资金,完成了掘苴闸、东安闸下迁的任务,同时实施了如泰河整治,恢复了引排功能。二是加强防汛减灾组织领导。坚持防汛抗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县、镇都建立了防汛抗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将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各镇,全县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强防汛抗灾监测、处置工作。根据每年防汛工作新形势,做好防汛抗灾预警工作,修订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汛前检查,备足防汛物资,及时做好汛情通报、水情调度等工作。几年来,我县未发生重大水情灾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够到位。中央、省、市对水利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对水利事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但全县发展水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大兴水利、主动参与水利建设的意识还未高度统一,对水利的基础地位感受不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园区建设、道路建设改造中,主动邀请水利部门提前介入水系规划和评估的意识不强,影响原有水利布局的情况时有发生。镇、村干部开展水利建设有畏难情绪,被动应付。不少群众对水患存在麻痹思想,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水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水利干部队伍力量单薄。目前全县镇水利站在职人员56人,承担着农路农桥建设、沟塘整治、饮水安全工程等较为繁重的建设工程任务。县水务局和各镇水利站普遍存在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员偏少、技术力量不够、年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一是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中央、省和市出台一些财政补贴政策,大多数投向大型骨干水利项目水利工程,对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都有严格的规定,给我县镇、村资金增加巨大的压力。我县近三年投入近7.2亿元,主要用于大的水利工程和项目区基础设施,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资金每年在8000万左右,主要用于四级河以上的河道疏浚,对于面广量大的四级以下河道疏浚管护主要靠镇村自筹解决。四级以下沟河多数无财力疏浚。硬质渠道建设未列入县政府惠民工程,需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经济薄弱村无配套资金来源,不得不放弃水利工程项目,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的现状不容忽视。二是排灌系统不畅。目前我县一、二、三级河道较为畅通,但四级以下河道有的多年未疏浚,导致河道淤积、蓄水能力较差;坝头坝埂多,排水涵洞口径小,河道引排不畅,各地普遍反映四级河向三级河取水困难,影响农田引水灌溉。三是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河配套设施缺少;工程建设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水利设施管护工作制度需进一步落实。镇、村和农户等主体责任不明确,责任感不强,“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平路取土、填沟种地、倒弃杂物和破坏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现象普遍存在。保洁人员工资偏低,年龄普遍老化。水利综治执法推进难度较大,水利工程项目使用周期不长,效益未能最大的发挥。
(三)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一是管网普遍老化。我县乡镇现有自来管网建于90年代初,迄今已有二十多年,当时饮水管网材质较差,目前普遍陈旧老化,不少水管附有淤泥、重金属、铁锈等沉积物,造成自来水浑浊发黄。二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水资源极度短缺。我县目前乡镇供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有限的地下水保护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对区域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由于水管老化,渗漏水现象严重,既提高了制水成本,浪费了水资源,又造成供水不足,很多离水厂较远的群众在高峰时段无法用到自来水,部分乡镇采取限时供水方式,导致群众用水不方便,消防栓系统搁置。再加之由于过去部分地区农户自行打的井未完成封填,使用浅井水,容易受到农药等污染,卫生安全很难得到保证。三是饮水安全缺少资金保障。目前区域供水、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到位的镇村,管网还没有对接到位,农户尚未喝上长江水;同时,全县还有7个镇(区)面临着饮水管网急需重新改造的艰巨任务,资金缺口很大,饮水问题成为基层突出的民生问题。
三、几点建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事业功在当代、利泽千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任务来抓,列入重点议程,切实加强领导,尽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我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全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县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完善各项政策配套措施,在用电、融资等方面,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农村水利建设和发展。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充实基层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队伍监管,提升队伍素质,为我县农村水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强水利建设资金保障能力。一是要加大县级财政投入。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关于“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平均投入比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效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县财政要确保当年可用财力的2%至4%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政策规定,继续实施“以奖代补”等补助政策,要将硬质渠道和四级以下河道疏浚建设纳入“以奖代补”范围,随着县级财力的不断增长,要加大县“以奖代补”力度,切实减轻镇、村资金筹集的压力和负担。二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积极跑部跑省,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要加强项目的整合,将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整体协调性,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稳定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充分体现项目建设形象,形成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亮点和特色。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建设受益的是农民,投入和管理主体也应该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兴办水利,用足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四要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要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信贷的最大支持。要统筹好全县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分批分期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快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活水工程建设,提升水系引排功能。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搞好规划至关重要。县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因地制宜,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修订和完善全县水系规划,完善水系配套,加强水源调度,确保全县用水安全。要加大全县水利规划宣传力度,便于各(区)、各部门主动对接水利建设相关工作。要牢固树立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监测预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用水利工程更新改造步伐,提升小型农用水利配套水平。全面实现“活水工程”建设,认真制定农村河道疏浚规划,建立新一轮河道疏浚机制,统筹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建筑物配套、灌溉和水环境建设等问题,重点加强四级以下河道和丰产沟的疏浚整治,加快推进硬质渠道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稻灌溉水费,惠及百姓。要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畜禽养殖用房统一规划,粪便集中处理,禁止粪便直排,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好水环境生态体系。落实综合管理措施,巩固河道疏浚成果,加强水利工程项目和资金,严把工程质量,确保资金和人员安全。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管理经费,加强水利设施管护,使工程得到有效保护,长期发挥效益。
水利设施建设 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87-01
一、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人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水利设施来提高农业的抗灾害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农业朝着产业的方向发展,还能够在保证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所以,加强对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在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一些灾害的发生,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 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分布不均,这就造成了我国粮食的短缺。而作为我国粮食发展根基的农业和稳定我国粮食发展的水资源,其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使这两者共同推动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进行有效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利用现代化的灌溉方式和对水利工程进行技术性的改造,完成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证农业水资源的良好供给,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最终实现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
(三) 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
农业问题是我国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要想实现农业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而进行有效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供给,还可以巩固我国农产品的基础性地位。所以,只有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才能使农业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
二、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不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要想使得农田水利社会更好的为农业服务,首先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度。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由于农村地区对农田水利设施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使得他们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对其地形和影响因素进行谨慎的研究和考察,造成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善。此外,由于没有引进技术,使得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出现了许多不科学的地方,这样一来就不能使农田水利设施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
(二) 农田水利设施陈旧
我国现阶段许多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都是在20世纪建成的,一些老化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再加上一些先进的设施还不够完善,使得农田水利设施不能满足当代农业对水资源利用的需求。这些陈旧、破损的农田水利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则会造成水利設施老化的加剧,长期下去不仅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还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缺少资金支持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的改进和对农田水利设施中一些陈旧设施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从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现状来看,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进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地理环境比较特殊的地区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的解决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当地政府的投入只能是杯水车薪。所以,资金的短缺不仅不能使水利设施建设正常有序的进行,还使得许多的农田水利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完善,最终影响农业的生产。
(四)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由于农民对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节水意识不强,导致农田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严重。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流入河流,导致水资源被污染,这些污染的水源又用于灌溉农田,引起了农作物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 优化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一)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建设者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正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 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财政拨款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紧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来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扩大政府预算中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设备维修的资金准备,满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要求。第二,构建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力量,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能够获得利益。扩大投资渠道,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加强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鼓励人们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 提高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率
由于我国目前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所以对新技术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在解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问题上,农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对使用时间久的设备进行维修护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保证农田用水的正常运行。而对于水污染来说,减少污染水源的排放和净化处理污染水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粮食质量,保证生产粮食的安全性。
(四) 进行环保施工
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树立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施工人员更要将环保贯穿于整个建设中来,使环保意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所以在建设的时候,要坚持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同时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评估体系,将建设中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降到最小。
总结: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和技术的投资力度。在优化各种水利设施的基础上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农田水利设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序.内江市农村微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水利设施建设 篇7
1 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大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 城乡结合、突出特色, 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做大规模, 调优结构, 提高质量, 打响品牌, 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 以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 以发展设施农业、提高产出效益为首要任务, 以搞好精细果蔬、精心打造绿色食品为重点, 以促进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要抓手,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水平, 加快设施农业水利配套工程, 做到了水利配套与设施农业建设同步实施, 为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提供了保障[2]。至2010年底, 全县建立“一村一品”特色生产基地31个, 面积2万hm2, 落实“订单农业”4.27万hm2, 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77%。共建成各类温室17 990栋, 其中建成丰源、佳兴、同创、有龙、神龙油桃、馨源、兴康等现代农业设施园区7家。主要栽培黄瓜、番茄、辣椒、西葫芦、双孢菇、平菇和叶菜类蔬菜, 设施蔬菜种植面积0.12万hm2, 年产量8.5万t, 年产值达1.8亿元。通过温室效益调查, 在全县温室中年收入12.6万~18.0万元·hm-2的温室占总数的15%, 18万~24万元·hm-2的占总数的65%, 24万~30万元·hm-2的占15%, 最高年纯收入达到30 000元以上, 是当地粮食作物收入的33~34倍, 现代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 也是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 为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供了岗位, 效益十分显著。
2 水利保障体系建设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 本着全县上下一盘棋,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 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每年整合水利配套资金13 000余万用于设施农业, 为当地的设施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 水利设施现状
2.1.1 水源条件
县域内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等[3]。其中宝库河多年平均流量11.54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3.65 亿m3;黑林河多年平均流量2.36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0.785 亿m3;宝库河与黑林河汇合后称为北川河多年平均流量20.1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6.36亿m3。东峡河多年平均流量3.96 m3·s-1, 多年平均径流量1.25亿m3。地下水资源丰富, 承担着西宁市城市用水60%的供给任务, 地下水含量非常丰富。共建成水源工程8处, 蓄水工程总库容1.9亿m3。其中大 (二) 型水库黑泉水库, 总库容1.82亿m3。小 (一) 型水库3座, 分别为:景阳水库、中岭水库和大哈门水库, 总库容424万m3。小 (二) 型水库4座, 分别为:苏家堡水库、兰冲水库、南沟湾水库和莫河水库, 总库容102.3万m3。目前除大哈门水库外小 (一) 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已全部完成, “十二五”期间计划对苏家堡水库、兰冲水库和南沟湾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改造。目前, 涝池有6座, 总库容12.4万m3, 有效库容6.2万m3。
2.1.2 水利工程现状
大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 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4], 特别是“九五”以来, 建成各类水利水保工程600余项, 建成国营灌区5个 (万亩以上灌区4个) , 民营渠道91条;电灌站10座;农用机井23眼;建成引水干渠长348.75 km, 已衬砌改造123.4 km, 占干渠总长度的35.4%, 尚有225.35 km干渠还未衬砌, 其中包括国营灌区干渠12.27 km, 民营渠道干渠213.08 km。配套支、斗渠1 009.62 km, 已衬砌458.86 km, 占支、斗渠总长度的45.45%, 还有550.76 km支、斗渠尚未衬砌。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258万hm2。县农灌工程总供水量5 116.41万m3, 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489.71万m3, 引水工程供水量4 590.5万m3, 机电井供水31.2万m3, 机电站供水5万m3。
2.2 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情况
截止2010年底, 依托设施农业建设县内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其它水利项目完成28项。其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景阳水库、北川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589万hm2;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164万hm2, 共计改善农田灌溉面积0.753万hm2, 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从0.4提高到0.5。在工程实施中工程设计为高效节水的管道灌溉和渠道相结合的灌溉方式, 灌溉管道主要以滴灌为主[5], 管道采用的是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研制生产的台风25型滴灌管线。
2.3 人员情况
县水利系统现有人员376人, 其中干部206人, 工人170人。人才总量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人员166人, 占职工队伍的44.1%。年龄结构:专业人才中35岁以下的39人, 36~40岁的53人, 40~45岁的41人, 46~50岁的18人, 50岁以上的1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现有高级职称的4人, 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 中级职称的41人, 占24.7%, 为大通县的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人力资源。
2.4 信息化建设及工程管理办法
近年通过多方面筹措资金, 购置了一批电脑和相关设备, 改善了自动化办公条件, 主要进行了硬件配置、网络建设和系统软件应用等工作, 基本满足了自动化办公的要求。同时布设了互联网室内线路, 使局机关办公楼内各下属单位都进入了宽带网。在制度建设上, 大通县水务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为依据建立健全当地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等, 各灌区、各水利工程管护协会还相应地制定了各自切实可行的办法, 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3 水利保障体系发展的目标和保障措施
一是创新投融资模式, 多渠道争取资金, 加大水利投入, 加快工程维修、改造和水利建设的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力度。基本形成与设施农业、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 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三是结合大通县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修订和制定有关制度, 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设, 依法管理依法建设。建成以县水务局为中心, 上联省市, 下联各有关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 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水利管理单位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重建, 改善办公条件, 提高了工作效能。四是通过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为水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研究和推广防洪抗旱减灾、农业节水、水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 为全面实施“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的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打好基础。五是通过完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考核加快加强高水平技术带头人队伍和高技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培训和学习, 大幅度提高全县水利系统人才拥有量, 在数量和层次上大幅度增加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六是政府引导, 社会参与。水利发展规划属公共资源范畴的专项规划, 从规划的编制到实施, 都要求政府的部署和引导, 同时要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和积极性, 提高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程度, 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加强宣传和引导, 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 提高公众对规划的支持程度和监督热情。七是抓好宣传工作[6]。设施农业实施区水渠纵横, 阡陌桑图是典型的工程、自然、渠网、田园、水文化等景象的综合体。当地通过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和今年兴起的服务农业进行建设加大了宣传力度。
总之, 水利的现状奠定了现代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相互依托, 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百度文库[EB/OL]. (2011-1-30) 2011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全文) http://wenku.baidu.com/view/d2dbf02ced630b1c59eeb537.html.
[2]牛威.以兴水为动力促进青海生态农艺发展[J].青海水利, 2010, 119 (4) :15-16.
[3]吕玉芳, 吴建海.浅谈甘循盆地益农荒地开发的水源条件与效益[J].青海水利, 1991, 4 (4) :14-18.
[4]牛晓君.关于加强新时期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C]//张占君.水利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42-50.
[5]赵曼琦.浅谈现代节水灌溉技术[C]//张占君.水利管理改革与发展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181-187
水利设施建设 篇8
关键词:水利设施,粮食安全,重要性,关系,对策
2010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多个省区市鲜有降雨, 北京等地更是创连续超过180 d无有效降雨记录, 旱情为60年一遇。而我国北方地区也是几个月未见有效降雨, 旱情严重, 其中尤以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山东、河南等地旱情明显, 冬小麦干枯, 冬季作物干旱, 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枯死的程度;地表干裂, 沟渠干涸, 虽然未对人畜饮水产生太大影响, 但对我国的粮食增产增收带来了巨大压力。
2011年初, 中央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审时度势, 及时出台了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无疑真正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建设、粮食安全等涉及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 也更加显示了国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一直困扰我国多年的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作为对当前水利建设提出的建议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指导性纲领文件, 使人们对水利建设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 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引人思考的话题。
1 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1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其与水利建设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 粮食安全对我国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稳, 即意味着农民有粮, 心中不慌。古人说粮食丰则民心安就是这个道理。古往今来, 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多为争夺资源如石油等, 而在中国古代, 发生流血冲突甚至发生战争则多数是为了吃饱饭或者是填饱肚子。在今天贫穷国家和欠发达地区, 依然为了生存和生活不断地发生着同样的悲剧。说到底, 粮食也是一种资源,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1]。利用资源控制和影响一个国家进而实施干预, 粮食资源和水资源的控制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正因为如此,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问题, 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该国的水资源和粮食安全。在西方发达国家, 往往采取高额直接补贴等各种措施对农业进行保护, 不仅是保护农民的利益, 而且是对粮食安全的绝对有效保护。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包括种子、化肥、田间管理等多种条件, 但是在降雨或者干旱的极端天气情况下, 水利设施、水资源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因此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二者之间客观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8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问题为主, 2011年国家更是高瞻远瞩, 不仅提出了许多新的惠农政策, 更是把三农问题特别是水利建设作为核心内容, 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凸显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建设的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列上议事日程, 并且制定了5~10年的中长期规划, 为未来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新形势下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中, 把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的特大干旱等作为警示, 说明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并且把水利作为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 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阐明水利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的发展, 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其论述十分精辟, 也可以看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以及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特殊纽带关系。
1.3 水利设施不完善不健全是粮食安全的极大隐患, 有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近年来, 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水利设施遭到极大损坏。尽管每年国家都投入资金进行水利冬修, 但是部门利益、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直接影响了水利建设的效果和进度。同时由于村级集体功能的退化, 加之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剩余在家的多为一些老弱病残和留守人员, 无形中加大了水利抗旱的经济成本和难度。水利设施产权不明, 责权不清, 管理不善, 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 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许多沟渠被掩埋, 电管站年久失修, 机械生锈。更有甚者, 有的地方长年到头连一滴水都没有, 更谈不上浇水灌溉。往年在村庄的小沟小渠中或者田间地头都有水源存在, 而最近几年, 除非是夏天暴雨的几天, 已经很少能够见到水的存在, 看到的都是干涸的沟底和淤泥。即便是夏天, 也是青草长满沟底。2010年下半年的极端干旱天气对我国的水利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也是对我国水利建设的一次全面检验。在旱情灾难面前, 唯有水源能解决燃眉之急, 而这也体现了水利建设与粮食安全之间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因果关系[2]。人们面对旱情仍然有靠天等雨的侥幸思想, 使粮食生产面临着严重困难, 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同时造成粮食短缺, 还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 进而影响到市场其他农产品价格上升, 带来物价上涨, 通胀加剧, 影响到社会稳定。
2 树立水资源战略和粮食安全战略观的对策
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立足我国的国情和水情, 从战略高度和全局高度出发, 为新时期我国水利发展进行了战略定位, 强调水是生命之源, 生产之要, 生态之基。鲜明地提出了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其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 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3]。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的水利发展战略, 同时也阐明了水利安全与粮食安全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以及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为此,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加大宣传力度, 尤其要鼓励农民和民间资本积极踊跃参与管理和投资建设, 建立合理有序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为水利建设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适合农村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彻底解决几千年来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兴修水利解决当前旱情以缓解粮食安全
一是浇水灌溉, 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利用现存有限的水源, 甚至一些农民个体承包的鱼塘, 都可以优先用来浇地抗旱保苗。按照667 m2地1台机械, 1 h抽水200 m3, 667 m2土地大约需要2 h, 1台机械1 h消耗15 kg柴油粗略计算, 667 m2地浇水所需费用大约为50元。如果浇灌及时, 浇水利用效率较高, 400 m3的水量基本上可以浇湿地面以下12 cm左右, 完全可以供667 m2地小麦所需的水量, 达到缓解旱情的目的[4]。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和民间资本, 合理分配资源。合理分配水源, 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在水源短缺的情况下, 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利设施和水源, 使之尽可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对老旧水电站的维护、对损毁灌渠的整修、对老旧浇水灌溉机械的维修等, 在保证能供水的前提下, 尽量使投入达到最小, 效益发挥到最大, 以减少农民因此而增加的额外的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对水源进行严格管理, 优化配置。按照就近、高效、便捷的原则合理灌溉, 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针对农村实际, 多渠道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应该寻找和开发可以长久利用的水源, 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期则可以通过清理沟渠淤泥、清理整修机井等方式寻找水源。也可以在地块面积较大但是没有水源的地方先期打井, 挖沟翻水的方式找水, 以备急用。中长期则可以利用政府投资规划、水利兴修等方式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
2.2 关于粮食安全意识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 强化宣传, 牢固树立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水情旱情大灾来临时, 成立农业专业服务队, 采取出租机械、发放临时补贴、深入田间地头重点工作等有效措施, 对五保户、特困户等农村弱势群体进行帮扶, 提供抗灾亟需的人力财力, 以有效地服务于三农。二是在国家建立粮食储备基地、建立粮食期货交易中心的同时, 进一步规范农村粮食交易市场秩序, 规范粮食收购行为, 稳定粮食收购价格, 坚决杜绝粮食市场上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保证粮食稳定供应以及国家粮食安全。三是用好其他的一些优惠政策, 比如农民在购置农机具时进行财政资金补贴等。四是将粮食安全与国家正在实行的农业保险相联系, 尽量降低农民种粮的风险, 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5,6,7]。
2.3 解决水利建设问题
一是摸清农村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实底。结合水利设施普查, 对所有现存的水利设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维修, 在规划中尽可能地发挥原有设施的作用, 以减少经济损失。二是树立水资源节约意识。在全社会大力普及节约用水常识, 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从自身以及身边的人和事做起, 形成人人参与、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的社会氛围。三是调整结构, 优势互补。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力度, 切实按照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每年拿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定, 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四是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农民参与水利的积极性。大力扶持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的同时, 发展经济作物和相关第三产业。并且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五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强化水战略意识。利用信息优势, 鼓励农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实行规模经营。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 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六是各级政府应建立水利建设资金投融资平台, 要通过一些贴息贷款的, 扶持、补助措施, 充分利用好市场机制, 用好各种信贷资金, 调动农民群众投资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七是对一些城镇供水、供电等有一定水费、电费收入的项目, 可以利用市场机制, 比如搞股份合作制, 或者BOT等方式兴建水利。八是在当前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 用好农村现有的一事一议资金, 实行奖补结合、先干后补的政策, 尽可能调动群众投资投劳兴修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有计划地利用一些外资, 比如现在进一步治理淮河的新一轮新三项工程里低洼地的治理等。九是水利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水利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 立足长远规划, 建成可以防止自然灾害30年、50年一遇的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利设施,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3 结语
总之, 水利建设和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命脉, 国计民生, 国家安全, 是“十二五”期间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彻底解决农民靠天吃饭、农业生产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为水利建设和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 有理由相信也有理由期待, 有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 有人民群众的努力, 我国的水利建设一定会迈出坚实的一步, 困扰我国几千年的水灾水患和吃饭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13亿人民一定会过上富足安康的好日子, 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晶洋, 代建国.我国水利建设的紧迫性和对策[J].吉林水利, 2010 (11) :4-6.
[2]田文艳.西南罕见干旱对山西水利发展的启示[J].山西水利, 2010 (6) :59-60.
[3]郑尊明, 李朋飞.耿集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4) :236-237.
[4]银洪, 张添, 姜兴伟.从西南地区干旱反思我国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现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S1) :160-162.
[5]徐成剑, 谈昌莉.长江流域水利建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水利经济, 2002, 20 (5) :51-56.
[6]陆亚洲.建立以粮为主的基本农田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 19 (1) :64.
水利设施建设 篇9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脆弱, 造成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 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以四川省江油市为例, 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6年需新建渠道157km, 整治渠道498km, 整治山坪塘705口, 整治拦河堰56处, 新建蓄水池248口, 新建及改造泵站15处。建设区域涉及24个乡镇132个村, 大多位于江油市老旱区和插花旱区, 区域小型水源工程虽多, 但淤积、渗漏、垮塌严重, 蓄水保水能力较低。大部分山坪塘已成“盘子堰”, “有水过年, 无水打田”, 只能靠天吃饭。项目区田间水利设施配套差,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塘、堰及提灌设施多为60、70年代所建, 年久失修, 风浪冲刷侵蚀、塘内淤积严重, 蓄水能力降低, 形成汛期有水不能蓄, 旱季无水蓄的尴尬境地。田间排灌渠道均为土沟, 垮塌、渗漏严重, 汛期排洪和农田灌溉均是上田漫下田、一田漫一田, 串排串灌, 不能有效泄洪和农田浇灌, 农户间常因此纠纷不断, 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2 存在的问题
管理粗放、运行困难: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确, 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设施运行困难等问题。基层农田水利设施大都由村社干部兼职管理, 管理粗放, 业务水平不高, 专业知识欠缺。农民自己的用水户协会在大部分农村尚未建立, 灌溉生产用水价格高, 存在“只浇救命水, 不浇增产水”现象, 水费征收困难, 工程不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1.3 重建设轻管理, 建后管护不力
农村水利设施受到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其功用具有共有性、基础性, 这种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管理较难进行。同时, 在工程建设之初, 并未将后期管护经费纳入考虑范畴, 造成工程建设数量越建越多, 被毁坏浪费也越来越多, 工程发挥时间越来越短。通过近年来各级政府努力, 出台各种管理措施, 如对山坪塘采取了个人承包制, 发展种养殖业, 谁承包谁受益谁管护, 农民用水户协会或村集体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 用于工程岁修。但渠道、泵站、拦河堰等设施, 其大部分设施及灌溉区域都跨队、跨村甚至跨乡, 造成管理主体不清, 职责不明, 管理缺位, 互相推诿, 效益衰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1.4 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投入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将发展产业经济作为农村主要工作, 忽视前期投入, 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设施还在“吃老本”, 尤其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 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重视程度及投入资金逐步降低,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走入低谷。
2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方法
2.1 科学规划管理
科学规划, 连片建设, 整合资源, 集中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应根据项目区旱山村、缺水村的实际, 以及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按照“集中连片、项目对接、优势互补”的原则, 将项目区乡镇中没有涉及到的村组和相邻的乡镇规划为整合项目区, 实行整村整乡推进。同时应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项目统筹”原则, 切实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做到山水田林路和谐、水系路系成网络。
2.2 规范建设管理
(1) 推行民办公助、实行“一事一议”
全面推行“民办公助”, 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筹资投劳挂钩, 实行“多筹多补、以奖代补”,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尊重民意, 按照“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的有关要求, 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筹资、投劳、建设、监管、运行、管护全过程, 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
(2) 推行竞争立项、搞好公告公示
推行竞争立项机制, 采取“单项工程申报, 竞争立项”, 由协会或村委会自主申请, 乡镇核实审查, 最后报市级竞争立项。项目优先扶持筹资投劳积极, 效益潜力明显、管护机制完善的乡镇、村。项目申报成功后由设计单位统一设计, 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兑现筹资、投劳等承诺, 一张蓝图干到底;若方案执行不力, 或未经审批擅自调整、变更方案, 违背承诺, 项目将被调整, 同时对已建设项目不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充分利用公开栏 (墙) 、项目竣工牌、会议等形式将小农水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受益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环节、群众筹资投劳标准及数量、项目完成情况等在项目实施地进行事前、事后公告公示, 增加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
(3) 推行准入制度、优选施工队伍
全面推行“群专结合”的建设方式。对确需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的工程, 在施工队伍选择上, 坚持以“群众主体、政府引导、群专结合”为前提, 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 以建设优质工程为目标, 积极推行施工队伍准入制。由市级主管部门进行施工队伍资格预审, 通过预审后, 由用水户协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随机抽取方式或者民主投票方式确定施工队伍。
(4) 推行定额补助、加强资金管理
项目主管单位按照实际情况, 结合当地材料资源、遵循市场规律, 测算出小农水建设项目补助标准, 推行定额补助。蓄水池工程按水方补助, 渠道工程根据不同断面、材料按长度补助, 山坪塘、拦河堰工程实行单价计量补助。
(5) 推行三级监管、强化民建民管
项目建设管理应推行乡镇领导包项目、水务财政部门技术人员挂项目、用水户协会或村社管项目的“三级”质量监管机制, 建立“群众代表全天候监督、技术人员现场监督、业务部门跟踪监管”的质量监督体系, 对工程建设实行了全过程监督,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做到自下而上, 整体联动, 层层把关, 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
2.3 落实建后管理
(1) 推行协会管理、抓好建后管护
小农水工程“三分在建, 七分在管”, 应坚持建管并重, 推行组建用水户协会组织, 由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落实好管护责任主体。对已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的小型水利工程,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不强行收回, 确保工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对于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 实行“自有、自用、自管”;对受益范围较大的灌排渠系工程, 由用水户协会或村组集体组织通过受益农户“一事一议”划定管护责任段, 实行“分段管护”模式进行管理。
(2) 推行水利体制改革、创新体系建设
在小型农田水利后期管护过程中, 不能仅仅依靠农民群众自发组织, 还应发挥政府层面作用, 大力推行水利体制改革, 充实基层水务站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基层水务站、农民用水户协会和村级水务员“地点熟、交通快、易沟通”的优势, 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扎实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从而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3 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3.1 多元投入, 确保资金来源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 农户参与, 整合项目, 产业示范”的多元投入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 有效整合农业、农机、国土、农发等各部门的涉农涉水项目资金, 达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效果;同时应大力推行“小农水”服务产业理念, 根据产业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致力产业发展结构升级。
如2013年, 江油市在下属战旗镇, 围绕其绿色有机食品双椒产业 (九叶青花椒、二荆条海椒) 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 同时整合资金在该区域实施了现代农业项目和国土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完工后, 2016年战旗镇双椒产业规模从1200亩发展到4000亩, 产值达到1800万, 成为川西北地区著名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3.2 加快用水户协会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总会-协会-协会分会模式。县级建立用水户总会、村级或独立灌区成立用水户协会、协会根据需要设立用水小组, 以此改变渠道、泵站、拦河堰等跨区域水利设施管理脱节问题。政府应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协会支持, 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允许列支一定的协会或乡镇人员管理经费。项目立项上优先支持成立有农民用水户协会, 水利工程管理规范有序的乡镇村社及协会。
3.3 强化监管, 质量监督专业化
树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精品意识, 加强项目管理, 提升工程质量, 聘请专业监理队伍, 规范实施项目监理。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建后管护机制, 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4 结语
水利设施建设 篇10
一、增设农村水利建设补贴资金
粮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 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 粮食又是基础性的公共商品, 社会效益高, 但是比较效益低, 这是公认的事实。农村税费改革以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三提、五统”经费和对农村的集资摊派来解决, 尽管这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还有来源。税费改革后, 取消了“三提、五统”, 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于村干部与农民缺乏相互信任的基础, 于是也不“一事一议”了。由于对农业投入增长缓慢或者停止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田基本建设滞后, 大量水库带病运行, 排灌工程设施急需维修, 农田防洪标准低, 成灾面积不断扩大, 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此外, 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 农民不愿多投入———“望天收”, 以至出现用每斤16元的良种的收成还不如每斤6.8元的种子的收成。
调研反馈意见中 (见表一) , 干群要求搞好水利设施建设的占80%以上。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附后)
一位在农村工作多年的镇干部语重心长的说:“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往往比给农民种粮补贴更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丘岗村一位五十三岁的农民说:“为了抗旱, 需要几百米电线才能接到电, 又要几十米水管才能将水灌进田里。就为这一亩多田, 需要一天多时间, 真划不来。有时真想不做田了!”他建议, 把水电设施搞好, 农民才愿意种粮。庐江县种粮大户陈鸿斌说, 农田水利建设自己投资太大了。将低洼田改造成良田, 又面临排涝费大的问题, 所以一般人不愿意通过垦荒, 去发展农业。
也有不少学者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农村粮食产量主要是浇水灌溉。据易县农户反映, 由于目前该县地下水水位普遍偏低, 打一口深150米的井, 需要资金17万~19万元, 而筹措资金的困难成为制约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 目前该村有村民900人, 人均0.053公顷地, 每年的粮食补贴为120元/公顷, 则每年收到国家的粮食补贴为5760元, 如果国家投资建一口井, 每年产量至少可增加1500千克/公顷, 粮食按1.2元千克计算, 则可增加收入1800元/公顷, 减去增加浇水增加的成本900元/公顷, 可增加纯收入900元/公顷, 远远大于国家的粮食补贴收入。他们建议将粮食直接补贴改为农村公共设施投资或改为农村公共设施贷款, 让农民用每年的粮食收益归还, 以增加粮食的增产收效。这种设想有其可行性。
就目前比较而言, 修缮水利设施, 要比发点钱重要。因此, 国家权衡利弊, 增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补贴资金或变更资金项目, 就显得尤为重要。欧盟各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对农民的农业贷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购置农机具给予财政补贴, 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二、集中资金兴办公益事业
对国家粮食直补资金的使用应该有三个层次或阶段。
第一层次:分散法。即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截止到目前阶段属于这一层次。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能使农民直接感受到党对农民的关切, 意识到党对农业的重视, 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当然, 主要见效的是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层次:集中法。即由农民小规模集中资金兴办公益事业。倘若国家财力有限, 对农业配套设施暂时不能提供专项补助资金, 完善农业配套设施, 为农民种粮提供急需的保障, 那么农民集中资金建设水利设施, 有利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从而直接地提高国家粮食直补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层次:分散法。也是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当公益事业不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时, 可以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此时, 将资金直接发给农民, 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真正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 (80%以上) 愿意集中资金以解决水利设施建设难题 (见表一) 。鉴于当前国家对农业的投资状况, 我国对粮食直补资金的使用, 还处在第二层次。集中资金还是比较理想的路径选择。
当然, 集中资金使用需要周密的考量, 绝不能出现较大的负面问题。有农民建议:“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成立组织, 集中资金使用, 用于村民公益事业及其它公益项目。”“只要干的事情, 我们看得见, 我们愿意集中资金。”一位农民这样说。让农民参与计划、执行和反馈过程, 能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早一天解决, 三农问题就会早一天改善。农民在期盼着!
参考文献
[1]王金晖等.对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35 (6) :1800, 1829.
水利设施建设 篇11
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目前在我县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群众节水意识淡薄,在灌溉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大水漫田之后,尾水或流到乡间路上,造成满路污水横流,或流入坑塘,造成坑塘满灌,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和闲置起来。二是部分干部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不强。即便开展相关建设,也多因沟渠占地难置换、迁占工作难度大等原因,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决心和措施。三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群众很难树立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投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热情也难以迸发。
(二)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缺失。一是由于受到黄河水含沙量较高和我县多为沙壤土的土质条件影响,每年各级灌排工程淤积严重,造成引黄能力受限。二是除垦利县外我县处于黄河最下游,在用水高峰期,受上游影响,季节性缺水现象严重,造成部分时间段不能引水,节水灌溉工程效益不高。三是尽管灌区主干渠连续多年实施节水改造,但由于衬砌渠道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区段工程老化,甚至损毁,致使输水不畅或严重渗漏,造成水资源浪费。四是蓄水工程功能退化。由于农村公共饮水工程的实施及其蓄水成本的大幅提高,农村多数兼做饮水工程的水库被废弃或改变用途,致使蓄水能力严重下降。五是河道防洪减灾能力降低。我县河道边坡多为沙质土壤,极易被水冲刷而造成坍塌,形成河道淤积。加之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乱耕乱种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防洪减灾能力。
(三)农田水利总体规划不尽完善。除县管的几条灌渠、排沟之外,许多镇(街道)在水系配套和农田改造整理方面,没有搞好相互衔接,导致了镇街与镇街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水系不能有效贯通,因而有的村靠近水源,却受设施不配套或使用权受限等阻碍,守着水而浇不上地,在每年的冬春灌时,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区块因受行政区划、沟渠占地、水费收缴以及所在镇(街道)、村和群众大局意识与协作意识较差等因素影响,全县水系一盘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超期、超限服役,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效益。特别是中小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失修、老化、损毁等现象,部分闸、泵站的启闭机、丝杠等组件被盗而不能及时更换,有些地方田间沟渠因长期得不到治理而淤积,大量的田间工程成为竹节沟、断头渠,有的甚至被填平后用于耕种,丧失原有功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县以下农田水利专业队伍基础薄弱,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管理维护经费,难以开展有效的水利执法活动。
二、加强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一是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关系全县经济安全、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坚持统筹、科学、依法治水并举,提蓄、灌排、治碱改土并重,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水系生态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强项目的整合,将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注重项目建设内容的整体协调性,做到建设一片、完善一片、稳定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充分体现项目建设形象,形成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亮点和特色。三是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信贷的最大支持。统筹好全县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轻重缓急,集中财力,分批分期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尤其要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快改善我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引黄工程建设。续建、改造和配套现有灌区渠首引黄设施,提高引黄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巩固蓄水能力。对库容加大的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扩容,构建科学的雨水资源收集利用体系,推进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回用。二是配套完善灌排设施。加强各类沟渠的配套建设,完善田间水利设施,增强灌区间延伸供水和灌区内调配供水能力。三是抓好渠系节水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和小型灌排工程,探索试验在黄河滩区建设高密度机井群,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三)增强依法用水和水危机意识。一是加强水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契机、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水法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水法律意识,解决当前用水方式比较粗放和节约用水意识较差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营造知水法、守水法以及珍惜水、爱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创新水利执法模式。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水政执法机构,配齐执法装备,努力做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文书标准化,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行为合法化”。在此基础上,创新水利执法模式,探索建立水利、公安、环保部门联动机制,有效防止非法取土、乱倒垃圾、乱排污、乱搭乱建等水事违法行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三是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调整水资源供求关系,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利设施建设 篇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浇灌和旱田节水灌溉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 如某小型灌区, 在没有专家认证前, 乡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 多年来,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灌溉问题, 致使枯水季节缺水浇灌, 丰水期, 水泛成害;
2) 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治理无度、科技含量低, 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如某乡田间浇灌渠道工程, 属于农业开发项目, 县政府负责治理, 但没有配备专职治理人员, 造成工程完成60%~70%, 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 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3) 治理粗放, 建设标准低。前几年桦川县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 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 建成后治理粗放, 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 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如县部分农业开发项目, 项目建成后, 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治理, 建成不到一年时间, 引水渠道淤堵, 泵站毁坏严重;
4) 工程建设缓慢, 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治理机制不健全, 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 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 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如某乡群众集资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施工队伍不规范, 监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 致使建设进度缓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存在的问题, 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治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 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2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治理有度, 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治理制度, 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 自上而下, 齐抓共管, 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 质量过硬, 经得起考验。
1) 建立治理机制, 完善建设程序, 提高科学治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 实行统一治理, 合理规划布局, 完善建设程序, 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 再建设施工, 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 广泛宣传, 科学治理, 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 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 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桦川县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 认真编制《桦川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此, 要求地方, 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 如修渠、排水、微滴灌等, 首先申报, 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 由乡水管站报县水务局, 县水务局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 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 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 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 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 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 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 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 引进竞争机制, 规范施工治理, 明确工程投资, 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 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4) 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 达到一定的施工治理水平的施工企业, 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 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 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 填写检测记录, 非凡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 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 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 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 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治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 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 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 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 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 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 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治理, 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 提高工程质量, 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 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实兑现一定的奖励, 同时加强宣传, 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 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 并通报批评和备案, 非凡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 严厉打击, 决不手软。
参考文献
[1]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 2010, 29 (8) :103.
【水利设施建设】推荐阅读:
牧区水利设施建设06-28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0-25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1-13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09-24
马田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05-21
董地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05-24
水利设施06-10
农业水利设施05-13
水闸水利设施09-30
水利设施的管理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