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

2024-09-28

基础设施建设(精选11篇)

基础设施建设 篇1

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包含有机场、桥梁、港口、通讯事业、水利工程以及城市的供气、供水、供暖、供电等建设, 同时, 还有科教文化建设、无形产品等,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是所有企业以及单位生活和工作的共同性的物质基础, 是一个城市正常设施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同时, 也是我国物质生产条件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建设, 其作为影响我国城市竞争力以及发展等的重要因素, 对于推动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满足居民的诸多公共服务的要求而言,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总体来讲,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立足于现状以及一体化发展的视角, 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以及现状比较分析研究, 通过大量的实践论证, 并且运用有关数据信息、指标等, 进行定量性的研究, 进一步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 并且对其中存在缺陷的方面进行完善, 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为今后的建设发展的基本方向, 提供思路以及借鉴。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深入并且细致地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现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是加强此项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环节。总体来讲,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与困境

首先, 我国的城市普遍有着良好的资源条件以及自然条件,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 自然资源分布较为广泛, 具有极强的环境承载的能力。同时, 在我国多个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绿色地区, 其中石油矿产资源、煤矿资源、有色金属资源以及农业等, 都在持续稳定发展当中,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其次, 我国有着较为稳固的经济发展基础。最后, 我国的科教事业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进程当中, 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在当前的形势之下,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依然面临有较大的困难, 其中首要的一点, 就是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不够明显, 在城市的制度、文化环境、政府的管理等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其次, 在我国的许多地区, 城市化的进程进展较慢, 基础设施建设还较为落后,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相比较而言, 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此外, 在城市当中还普遍存在有污染较为严重、可用绿地面积不足、住房较为紧张、交通阻塞、供水不足等疑难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解决。而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还普遍存在有欠账较多、缺口大、排水设施较为落后以及能源的供应不足等情况, 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 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最后, 在我国的城市当中, 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虽然出台了各项管理的政策, 但是普遍存在有监督管理不力、协调工作没有做好以及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 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在其中也缺乏应有的保障制度, 常常会出现效率较低以及腐败等现象。

2.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农村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而其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首先是农业的综合生产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国家针对大型的灌溉工程改造、种子工程以及优质粮食工程等政策措施,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改革还需深化进行。在农村当中, 农业生活性的基础设施建设, 诸如引水的安全、农村的道路、沼气以及电力等, 都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 农村的教育事业、卫生事业以及文化基础建设等方面, 也都普遍存在有不足, 还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 来进行合理解决。

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根据上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 可以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有着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掌握。接下来, 将针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存在问题以及缺陷的重点对策方案, 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且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环节, 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力求更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发展, 为有关工作的进步, 做出积极的贡献。

1.合理地进行规划

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普遍存在的交通堵塞的问题, 还需要提出有效的措施方案, 对交通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另外, 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 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协调, 需要在强调均衡的基础之上, 避免建设的盲目性以及滞后性。针对供水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还需要编制基本的城市给水系统的布局, 对供水的管网进行改造与再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当中, 其设施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完成性、有效性等, 还需要进行协调与平衡, 这一点极为重要。

2.推进节能机制能源运用

城市的能源消耗, 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体, 而要实现能耗的降低, 首要的一点就是针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以及升级完善。在实践的工作当中, 需要结合我国的情况, 采用最为先进并且适用的技术, 对集中能源性系统, 进行改建和完善, 在满足了居民的使用要求基础之上, 再来进一步的改善环境质量。与此同时, 还需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这一点对于节能降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3.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框架之下, 还需要针对我国的现状,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 推进投融资体制化改革的步伐, 需要大力地鼓励社会性的资金, 并且允许跨地区、跨行业的参与到市政公用的企业经营当中, 通过招标以及发包的方式, 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建设进行选择, 同时对环境卫生及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完善, 推进有关工作的进步。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需要加强村庄的规划以及居住环境的治理, 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进而推进小康社会的进步, 改善村容村貌, 并且安排相应的资金对其进行专项的整治。重点的针对道路、引水以及燃料、用电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进行加强, 为其提供安全、经济并且适用的住宅设计图样, 引导农民进行污水的治理以及垃圾的处理等工作, 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最后, 还需要注意防范山洪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加强农村内部的消防工作, 在有充足资金的基础之上, 对房屋建设进行改造, 避免大拆大建等情况的发生, 防止进一步的加重农民负担。

综上所述, 根据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以此为切入点, 对改进的对策及有建设性的意见方案, 进行了论述, 力求更进一步的为此项工作的进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工程, 对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详细分析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案措施, 针对一些缺陷以及不足之处, 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力求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存在问题,意见方案,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J].现代化改革, 2009 (7) :33-75.

[2]何云卞.试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J].民营科技, 2011 (6) :45-94.

[3]刘正磊.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与对策[J].社会主义改革进程, 2009 (4) :112-118.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新途径 篇2

关键词: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途径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国际金融市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自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问世以来,在20多年的时间里,其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已经扩展到商用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应收款,贸易应收款,以及基础设施收费,设备租赁费等能产生稳定可预见现金流的多种资产上。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公共建设(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管道煤气)、公共工程(公路、大坝、灌溉及排水用的渠道)和其它交通设施(铁路、城市交通、港口、机场之类)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只靠政府和企业出资或信贷融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扩大建设资金的来源,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就成为各级政府面对的重要问题,多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较窄、市场配置机制和财政杠杆机制缺乏等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在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且,我国实行5年积极财政政策后,财政支出增长率已接近GDP增长率的3倍,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空间有限。通过资产证券化这种方式,将一些收费稳定的基础设施的未来收益转变为现在的融资权,将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

并且,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经验。例如:1996年8月,珠海市以交通工具注册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为支持发行两批共2亿美元的债券,利率分别高出美国国库券250个点和475个点,由摩根士丹利安排在美国发行,分别获得了Baa3和Ba1的评级和3倍超额认购。此次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都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国大力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一、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

资产证券化是以被证券化资产可预见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流为支撑,通过资产组合和信用增级,转换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将证券化资产转让给特设机构(Specail Purpose Vehicle 简称SPV),特设机构以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并用发行收入购买证券化资产,最终以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收入偿还投资者。被证券化的资产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实体资产、证券资产、信贷资产等。但这些资产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能产生可预见的未来现金流,这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精髓。

二、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运作框架

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运作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的机构(SPV),然后由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经过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具体地,完成一次资产证券化交易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证券化资产并组建资产池(资产重组)。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在分析自身融资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用来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尽管证券化是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基础,但并不是所有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可进行证券化的资产要求可以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收入,资产具有很高的同质性,容易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等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基础设施建成后,由于具有消费的准公共物品性、经营上的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导致了其经营期间的现金收入流相对稳定。而且,基础设施项目运营期较长且遵循一定的自然和生活规律,期限和风险均比较稳定。我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可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资产。

2. 设立特设机构(SPV)。SPV是专门为资产证券化设立的一个特殊实体,它是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关键主体。组建SPV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发行人的破产风险对证券化的影响,即实现被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其它资产之间的“风险隔离”。SPV可以由证券化发起人设立的一个附属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专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机构。设立的形式可以是信托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或其它独立法人实体。具体如何组建SPV要考虑一个具体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现实需要。从已有的证券化实践来看,为了逃避法律制度的约束,有很多SPV是在有“避税天堂”之称的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等地方注册的。

3. 资产的真实出售(风险隔离)。证券化资产从原始权益人向SPV的转移是证券化运作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一般都要求这种转移在性质上是“真实出售”,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证券化资产与原始权益人之间的破产隔离——即原始权益人的其它债券人在其破产时对已证券化资产没有追索权。

4. 信用担保机构信用增级。为了吸引投资者并降低融资成本,必须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增级,以提高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信用增级可以分为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用增级两类,具体手段有很多种。内部信用增级方式有:划分优先/次级结构,建立利差帐户,开立信用证、进行超额抵押等。外部信用增级主要通过金融担保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建设,因此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获得政府担保,能实现较为良好的信用等级。

5. 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交易中,信用评级机构通常要进行两次评级:初评与发行评级。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审查各种合同和文件的合法性及有效性,给出评级结果。信用等级越高,表明证券的风险越低,从而使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成本越低。

6. 证券承销机构发售证券。信用评级完成并公布结果后,SPV将经过信用评级的证券交给证券承销商去承销,可以采用公开发售或私募的方式进行。由于这些证券一般都是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所以主要由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 、投资基金和银行机构等)来购买。

7. SPV向发起人支付资产购买价款。SPV从证券承销商那里获得发行现金收入,然后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向发起人支付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此时要优先向其聘请的各专业机构支付相关费用。

8. 资产管理。SPV要聘请专门的服务商来对资产池进行管理。一般地,发起人会担任服务商,因为发起人已经比较熟悉基础资产的情况,并与每个债务人建立了联系。而且,发起人一般都有管理基础资产的专门技术和充足人力。

9. 清偿证券。按照证券发行时说明书的约定,在证券偿付日,SPV将委托受托人按时、足额地向投资者偿付本息。当证券全部被偿付完毕后,如果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还有剩余,那么这些剩余的现金流将被返还给交易发起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全部过程也随即结束。

三、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与其它融资方式的比较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的投资,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财政的单一投资已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基础设施已由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我国以往基础设施融资的渠道除政府投资外,主要有以下几种:银行或银团贷款,BOT方式,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把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与这几种融资方式作了比较,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特有的优势,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规模大、期限长、相对资金收益率低、偿债能力差,银行或银团从自身利益考虑,向基础设施投资无疑会增加贷款风险。因此,银行往往不愿对基础设施增加贷款。而且,国内银行贷款往往期限较短,融资额不大,银行介入项目的操作大,要求也较高。而利用外国政府或世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会加重国家的外债负担。

BOT方式要求投资方有较雄厚的资金实力。BOT方式是非政府资本介入基础设施领域,其实质是BOT项目在特许期的民营化,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部门是不能采用BOT方式的。除此之外,BOT方式的操作复杂,难度大。

政府对股票或债券发行的条件要求很高,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很难满足其要求,而且需要披露相当多的信息,发行费用很大。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有资本市场上大笔的资金可供选择,实现了破产隔离,将债券现金流的风险与建设企业的风险隔离开来,提高了债券的信用等级,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筹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融资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短,能在筹集大量资金的同时避免基础设施的私营化和外国资本控制。

四、结束语

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传统的融资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幅度有限,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将越来越倚重于资本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建议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与其它融资方式配合使用来推动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凤坤.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廉水,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陈友胤,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篇3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我区在交通、水利、电力通道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 交通设施总量大幅增加

铁路方面。区内铁路网密度和国铁干线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已形成一条东西通道 (临策线-京包线-集通线) 、两条煤炭下海通道 (京包线-大秦线-秦皇岛港、包神线-神朔线-朔黄线-黄骅港) 和三条口岸通道 (满洲里-哈尔滨、二连浩特-集宁、策克-临河铁路) , 基本形成了由西向东的区内运输通道和自治区西部地区通往西北、华北的运输主通道。到2010年, 全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

公路方面。建成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阿荣旗至北海省际通道、京藏高速、包茂高速自治区境内路段和赤峰-通辽、乌海-东胜-呼和浩特高速公路, 已形成由高速和一级公路构成的西起巴彦浩特东至满洲里 (长2760公里) 的自治区东西大通道。全区12个盟市中有8个通高速, 90%的旗县至盟市所在地以二级公路连通, 94%的乡镇 (苏木) 通油路、84%的行政村 (嘎查) 通公路。到2010年, 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365公里。

民航方面。完成了鄂尔多斯、二连浩特机场新建和呼和浩特、包头、乌兰浩特、海拉尔、锡林浩特、满洲里等机场扩建工程及赤峰机场迁建工程, 开工建设阿尔山、巴彦淖尔机场新建和鄂尔多斯机场扩建工程等项目。呼和浩特机场达到4E级, 成为首都的备降机场。包头、海拉尔、鄂尔多斯、满洲里机场达到4D级。全区机场数达到12个。

(二)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全区水利骨干工程和大型灌区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开工建设了海勃湾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 完成了l3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解决了农村牧区58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工程相结合, 蓄、引、提工程相配套的水利灌溉工程体系,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500万亩, 节水灌溉面积3500万亩。

(三) 能源输出通道初具规模

电网建设。电网建成了500千伏变电站19座, 500千伏线路5354公里, 形成了以500千伏线路为主架、220千伏为补充的电网结构。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厂装机容量6703万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7.14%;风电装机容量1090万千瓦, 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33.1%, 均居全国前列。已建成500千伏电力外送电通道10条 (蒙西地区5条、蒙东地区5条) , 外送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 2010年送出区外电量1064.46亿千瓦时, 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天然气外送通道。已建成长庆气田经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输气通道, 输气能力8.7亿立方米, 复线工程供气能力40亿立方米。

(四)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全区信息网络覆盖度明显增强,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党政机构均接入政务城域网, 区直机关、盟市、旗县基本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 主要城市网上就业、招生录取、金融证券、交通旅游、社保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基本得到普及, 数字小区及家庭上网工程建设在各盟市有序展开, 超过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采用了信息技术。宽带网接入和扩容工程加快推进, 通信总户数继续快速增加。2010年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448万户, 全区电话普及率 (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 达到101.07部/百人, 年末全区互联网络用户1271.03万户。

二、我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我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明显, 将影响着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 交通建设总体水平较低

总体上看, 交通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 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还没有根本消除, 不能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治区交通现状与全国的差距较大。全区路网规模总量与国土面积相比明显不足, 运输网络覆盖面低, 路网密度仅为全国的一半。重点地区运输紧张。交通瓶颈仍然存在。技术等级不高, 全区二级以上公路、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公路通达率低。

二是通道运输能力严重不足。铁路运输能力尤其是干线能力紧张, 煤运通道、口岸通道、出区通道不畅。我区铁路年货物发送能力仅为6亿吨, 请车满足率不足40%, 是全国三个没有快速铁路的省区之一。我区与8个省区20多个市相连, 目前仅有五条高速公路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吉林相联。集运配套设施不完善, 影响了自治区作为国家能源基地作用的发挥。

三是客运系统标准低, 时效差。铁路运行速度低, 时间长, 大部分线路技术标准不能适应提速要求, 群众出行极为不便。机场布点少, 民航支线运力不足, 航线网络不完善。

(二) 水利建设仍然滞后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

一是防洪安全保障程度还不高。防洪建设标准低于国家标准, 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不强。

二是蓄水调水控制性骨干工程少。部分已建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 防洪抗旱安全仍缺乏保障。

三是水资源紧缺与水资源浪费并存。我区水资源匮乏, 且和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大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型缺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导致农牧业用水效率低下、城市用水存在跑冒滴漏等严重问题。

四是农牧业水利基础薄弱。农牧业生产仍受制于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耕地面积的40%左右, 草场灌溉面积仅占草原面积的0.45%。

(三) 能源通道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

能源外送通道不畅已成为我区发挥能源资源优势的关键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

一是电网容量小。电网电源结构单一, 供热机组达不到额定供热面积, 特别是进入冬季后, 供热机组不能参与调峰, 制约电网吸纳风电能力, 无法消纳大量风电。

二是电力外送通道不畅。电网结构薄弱, 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 西部电网仍有600多万千瓦电力装机闲置, 窝电弃风现象严重。

(四) 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水平较差

我区地域广阔, 电话电视村通工程实施难度大, 一些偏远的行政村、自然村和牧业点, 通信基础设施差, 光缆覆盖不够, 固定电话普及率呈下降趋势, 宽带上网接入困难, 接入率偏低。

三、《意见》明确了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总体要求。明确到2015年, 交通、能源、水利、农牧业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到2020年,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突出重点, 统筹规划, 集约布局,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基础设施、能源输送通道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

(一)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 发展方向

国家将加快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意见》提出了一大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 同时国家还将提高对公路、铁路、民航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未来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提高运输能力、解决瓶颈制约为重点, 加快建设出区达海、联接内外的客货运输通道, 不断扩大综合交通网络的总体规模,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重点任务

铁路通道建设方面。《意见》重点提出了加快煤运通道和快速客运通道建设。一是煤运通道, 推进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至河北、辽宁沿海港口煤运通道建设, 重点建设鄂尔多斯至曹妃甸、锡林郭勒至曹妃甸两条下海通道, 规划建设内蒙古西部煤炭产地至中部省份的北煤南运新通道, 提升大秦、朔黄等既有煤运铁路集运能力, 我区西部货物外运能力达到6亿吨以上。二是快速客运通道, 重点建设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专线, 形成呼和浩特至北京2小时快速客运通道;加快建设通辽、赤峰至京沈客运专线, 缩短蒙东地区与北京的联系;规划建设呼包鄂城际、乌兰浩特至白城等连接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 建成呼和浩特-准格尔-鄂尔多斯快速铁路、集包第二双线呼和浩特-包头铁路, 形成呼包鄂1小时快速交通圈。《意见》提出继续实施铁路电气化改造, 重点实施包西、集张、临哈、巴新、蓝张铁路和京通、叶赤扩能等项目, 尽快畅通至“三北”的出区铁路通道。同时, 自治区在国家的支持下, 还将加大口岸通道和东西通道的建设, 口岸通道重点实施策克、甘其毛都、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黑山头等对俄蒙口岸通道建设;东西通道重点加快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铁路建设, 开工建设额济纳-哈密铁路, 尽早形成自治区第二条东西铁路通道。

公路通道建设方面。《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设重点:一是快速客运通道, 推进呼和浩特-集宁-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东胜等高速公路扩能, 重点建设环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一小时、环包头-临河-乌海-银川-鄂尔多斯两小时快速客运圈。二是出区通道, 建设通辽-沈阳、临河-哈密、赤峰-承德和锡林浩特-张家口等连接周边省区的高速公路, 打通旗县与相邻省区的高等级公路出口通道, 全面建成至周边省区大城市的14条高速公路出区通道。三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 实现80070通村公路油路化, 行政村嘎查通沥青或水泥路比重达到60%以上。四是加强国边防公路建设投入, 加强国边防公路养护、界河航道维护, 基本形成4000多公里国边防公路主干线。五是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投入, 推动我区区域内部通道建设, 重点构建乌海-东胜-呼和浩特-四子王旗-锡林浩特-霍林河-阿尔山-满洲里第二条东西公路大通道, 建设盟市间、旗县至盟市、重点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的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 策克、甘其毛道、珠恩等重点口岸公路提高到一级。《意见》提出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 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通辽、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工程。

机场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内蒙古发展支线航空。重点建设霍林郭勒、鄂伦春 (加格达奇) 小型支线机场, 研究论证扎兰屯、乌兰察布等支线机场建设问题, 到2015年, 全区支线以上机场总数达到16个。考虑到自治区地域辽阔的区情, 《意见》提出支持发展通勤航空, 推进阿拉善通勤航空试点和呼伦贝尔拓展通用航空服务领域试点;支持按照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 研究购置应急救援直升机、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和部分航空起降点。《意见》提出支持我区有序建设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煤基燃料输送管道, 争取将煤化工产品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列入国家计划, 建设一批通往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区的输送管道, 重点建设呼伦贝尔-哈尔滨、赤峰-北京、鄂尔多斯-武汉等煤制天然渠道。

(二)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1. 发展方向

《意见》明确了国家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提高防洪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提高农业节水效益。

2. 重点任务

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方面。为提高自治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意见》提出加快黄河内蒙古段防洪工程和海勃湾、文得根和毕拉河口、三座店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实施“引绰济辽”等一批调水工程, 建设扎罗木德、扎敦河等供水工程。

大江大河治理方面。《意见》提出加强黄河、嫩江、辽河等重要江河及中小河流治理, 重点实施病险水库 (闸) 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实施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 继续推进黄河内蒙古段防洪工程建设, 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完善防洪工程设施, 切实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河套、察尔森等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和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开展农牧业高效节水示范, 加大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支持力度, 重点实施“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 节水灌溉面积由3500万亩增加到5300万亩以上, 扩大水浇地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为了保证流域水资源供给, 《意见》要求严格执行黄河、松花江等重要河流水资源用水指标, 落实黑河流域水资源分水指标。

(三) 加快电力输送通道建设

1. 发展方向

《意见》提出将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纳入国家电网建设总体规划, 优先安排建设。这将有力促进我区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建成多条通往华东、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外送电通道, 构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2. 重点任务

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加快蒙西、呼伦贝尔等煤电基地至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输电通道前期工作, 研究论证锡林郭勒至南京等长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等级输电通道建设。今后一个时期, 将以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为重点, 启动鄂尔多斯至山东和呼伦贝尔至唐山外送电通道建设, 使电力外送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为了提高电的综合利用效益, 《意见》明确支持我区利用火电输出通道外送部分风电, 扩大电网接纳风电规模, 配套建设调峰电源, 统筹制定风电消纳方案。

区内电网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完善区内500千伏主干网架, 扩大电网覆盖范围, 重点加强蒙西电网500千伏主干网架、蒙东电网通道建设, 尽快形成蒙西电网“三横四纵”500千伏主网架结构和蒙东电网500千伏统一电网。《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工程, 到2015年, 我区将全面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率提高到95%以上。

(四) 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1. 发展方向

国家加大了我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意见》从政策支持上, 提出推进基础测绘工作, 支持基础地理信息库和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从重点任务安排上, 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建立覆盖农牧区乡镇的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2. 重点任务

完善信息服务网络方面。《意见》提出支持我区信息网络建设, 推进宽带、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逐步实现城市光纤到户, 行政村 (嘎查) 通宽带, 实现通信信号基本覆盖自然村、居民点、旅游景点和主要交通沿线。《意见》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 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相互融合, 实现网络层互联互通, 形成无缝覆盖。作为全国蒙古民族的主要聚居区, 《意见》提出支持蒙古语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 促进蒙古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意见》还提出支持我区提高信息的公共服务能力, 建立邮政、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加大农牧区邮政、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方面。在国家批准呼包鄂地区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的基础上, 《意见》提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建设呼包鄂乌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创新试验区, 重点加强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见》提出加快电子政务网和重点政务信息系统建设, 重点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 (市、区) 三级电子政务网, 开发业务运用系统, 推进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逐步实现“网上审批”、“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和档案管理信息化。实施盟市公共服务一卡同城工程,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字化建设试点, 逐步构建数字内蒙古。

基础设施建设 篇4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说起安全重要,没有发生事故,就不重要;发生了事故,就感觉重要,所以都是一些侥幸心理在作怪,我们私底下常听到有人说:安全嘛,没啥不得了,就看你运气。我的运气好的个,不会有事,于是在施工时“重生产,轻安全”,对安全投入不足,心存侥幸,思想麻痹,工作松懈,制度松弛,管理缺位,有效防护缺失,不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违规作业。这一系列所谓的疏忽,就埋下了隐患,极易引发悲剧;一旦发生了事故,抱头数落:我啷个这么倒霉哟,运气啷个这样差哟。

由此暴漏出一个问题,对安全工作极端不重视,于是就有悲剧不断发生,让生命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显得越发脆弱。不是吗?开发建设之初,大家没有相关管理经验,段惊怕出事,做啥事都小心翼翼,事故发生率低。随着开发建设的迅猛推进,人们潜意识放松了警惕,粗枝大叶,事故率不断攀升。这些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惨痛。近年来,在管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各施工、监理单位的努力下,我司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没有发生任何事故,但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举例仙女山广场施工情况),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高度警惕、警钟长鸣,认真吸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提高对工程质量安全的认识,强化质量安全责任,坚决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到对生命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下面,我着重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的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不是空话。当前,很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绝大部分都是完全预计得到、完全可以避免的,这样的情况仍然出了事故,就是思想认识上没有安全这根弦。可以说,这些安全事故只要是懂得一些常识,只要是有必要的安全意识,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思想认识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们还是必须要强调、强调、再强调。

一是要牢固树立 “生命无价、安全第一”的理念。自古以来,老百姓对生命就有一个很朴实的提法,叫“人命关天”。对生命的态度,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最有力的指标,以人为本,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以生命为重。在生命面前,工程进度、资金花费等等都是次要的。因此,我们在抓工作时,不要有什么怕影响工程的进度、怕增加业主和施工单位的经济负担等等思想,要敢抓、狠抓、抓好、抓实。

二是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理念。我们的各项工程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设计使用年限都很长,象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是50年,房屋建设70年,隧洞更是达到了100年。而且,这个建设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建成就难以改变,即使事后发现了有什么质量问题,改正的难度和代价也很大。因此,必须在建设当中就高度重视,确保工程质量,否则,就会给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目前,全国上下都正在深入贯切十八大精神的,我们学习十八大,就是要将精神落实到对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发展是硬道理,但不讲科学、不讲质量、不顾安全的发展就没有道理。发生了质量安全事故,要么财产受到严重损失,要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也必将受到惩处,这是多大的成本?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用“安全”去促进“发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少质量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利益。

二、进一步增强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度假区的安全形势看,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建设5年来共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人,仅今年三月就发生3.14夏宫塔吊倒塌事故和3.31边坡坍塌事故,这两起事故死亡3人,损失约200万元,超出了今年安全指标。

今年正值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高峰。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如金鼎山隧道、迎宾广场、安置点场坪、后槽片区管网和路基建设等必须在年内竣工。时间已过半,任务重,但是建设的快与安全之间一定要讲科学,越是在这种紧张的时候,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越是不能放松,各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比如,金鼎山隧道,是度假区第一个动工的隧道工程,与一般的工程相比,工程技术要求高,规模大,特别是我们没有相关施工经验和监管经验,很多方面带有开创性,没有成熟经验可循;在这些工程推进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该调整的要调整,该强化的要强化,以确保公司监管职责履行到位。

对此,各工程管理人员,施工、监理单位责任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关工作。

三、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施工单位必须对所承包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负责,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积极推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强化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特别是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和采购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实体工程,确保施工质量满足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持证安全员具体负责抓质量安全。一是认真开展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二是合理安排工期,严禁盲目赶抢工期,如遇到恶劣天气,要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安装或拆卸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基坑开挖、浇注混凝土等特殊工序的施工必须错开节假日。三是做好工地食堂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工程进度与安全质量的关系,确保安全费用投入,及时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逐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现场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好质量安全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签字确认;对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应书面督促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停工,并按有关规定报告

业主现场管理人员要深入各自施工现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过程监督。不能有“安全是质安部的事,与我无关”的想法。对在建工程进行经常性检查,督促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制度,严格工程质量标准,抓好材料进场质量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尤其是自拌水泥的监控。

公司质安部已经与公司了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但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而要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具体的每个细节上,请建设业主工程现场管理人员要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监管效率。开展检查讲评通报制度、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制度、重点施工单位监控制度等多种手段,促进监理、施工各方质量和安全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要通过日常巡查、重点抽查、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的查处力度。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公司规定予以查处、处罚。对安全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责任单位停止参加投标和承接新的工程。对屡次检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不认真整改的,要按照公司管理制度从重处罚。

六是全体驾驶员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好车连辆保养.七是市政公司环卫部要加强对环卫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工伤保险,签订安全责任书,观察作业,不能驾驶或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上下班,收运工必须佩带安全带。生产技术部作业人员从事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做好各类井盖的巡查,发现缺失井盖做好警示标示,并及时更换。污水处理厂管网工从事揭盖作业,必须两人作业,必须申报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审批,进行有效通风。

四、突出重点,严密监控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

一是要认真排查和消除施工现场各类质量安全隐患。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施工现场检查出的安全隐患,施工单位要坚决、及时整改落实。特别是施工现场排水、运输道路、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塔吊运行、拆卸、施工用电、临时设施等进行重点排查,坚决消除各类隐患。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都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并要经过有关权威部门审查合格。目前,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铺开,对任何一个小问题都要高度重视,要敏感,宁可想得严重一些,宁可准备得充分一些,也不可麻痹大意。总之,一定要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险情,要立即启动预案,遇重大自然灾害预警或发生事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停止施工、撤离人员、防险处险、紧急救援等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是要严格按制度办事。从制度上对工程质量、安全给予保证。工程施工当中,要注意按操作规程办事,挖掘施工前要认真调查管线情况,不要搞野蛮施工,避免出现诸如施工挖破供水、供气管等现象。

信息消费潮起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篇5

《意见》涉及的行业领域众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消费两方面内容。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个股机会。

《意见》提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包括扩大3G覆盖及优化,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促进三网融合,发布及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统筹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布局,并且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按照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受益顺序为:4G 产业链、三网融合、智慧城市、宽带中国。

时间明确 4G和三网融合优先等级最高

4G设备是目前投资最大、实施最为确定,时间又最近的领域。年底前牌照将可发放。中国移动在4G方面最为积极,目前正在扩大已有的六个试验局,此前较为犹豫的中国电信也已明确表态加入到了4G竞赛中。目前,三大运营商中,只有中国联通在4G网络建设方面尚未展开实质动作。但中国电信展开大规模4G建设,将最终迫使中国联通跟进。届时,三大运营商将全面进入4G时代,3000亿元规模的4G投资将全面启动。在这一领域,龙头是中兴通讯(000063),其外部环境改善内部改革向好,整体市值偏低,有较大系统性机会。同为4G系统设备供应商烽火通信、日海通讯(002313)也受益。4G建设较早受益的标的还有:网络设计(杰赛科技)、网络工程(宜通世纪)、基站布局设计(富春通信)、基站电源(中恒电气、南都电源)等。

三网融合早已提出,本次《意见》中再次提及,并且明确提出广电和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试点于今年下半年逐步向全国推广,并且加快组建国网,这将进一步推动IPTV和互联网电视发展。无论基础管道设施由谁主导,具备电视平台的百视通(600637)和乐视网(300104)都具有入口价值,因而受益匪浅。数码视讯(300079)7月份已经与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及牌照方CNTV(国家网络视听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支付平台的接入和上线工作,在国网的层面是最早完成布局的厂商。初灵信息(300250)的主要产品主要包括广电宽带接入系统、大客户接入系统及机房设备管理系统。信息接入设备领域已进入上行稳步发展区间,受益于宽带提速、三网融合以及3G/4G移动宽带网络演进等一系列政府鼓励政策,增长前景十分乐观。

智慧城市和宽带中国短期难见效益

智慧城市和宽带中国也是早已提出并一直在推进的项目。由于建设时间很长,涉及的地区较广,内容较多,以及投入资金的不可预估等原因,一直都没有在A股中掀起很大的炒作热潮。而《意见》也只是重提,更多是兼顾长远规划,因而,实际的短期效用不大。宽带中国领域:龙头是烽火通信(600498),光纤到户普及是一个长期过程,烽火通信是国内唯一的光通信全产业链公司,受益弹性最大。

大数据、云技术和移动转售极具爆发力

信息消费的大规模兴起,自不然产生海量的信息,围绕海量信息数据的商业价值利用让涉足的相关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巨大。天源迪科(300047)是国内第一批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平台开发的企业。与其他为运营商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厂商相比,公司获得的数据更底层,优势明显;其大数据平台产品已对中国电信数个省的销售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目前公司占据国内电信运营商领域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领先。同时,公司多次获得政府公安合作项目,6月中标中证登深分7750万元的数据项目,意味着成功打入了金融数据广阔的市场,预期未来将在这一领域有持续的斩获。

通信业开放民资进入,特别是移动转售可让民营的分销商们帮助三大运营商的寻找、建立、填充更多新兴的信息消费子市场。在该领域龙头是二六三(002467),公司与联通、电信长期合作,业务互补,预期有较大可能获得移动转售牌照,且拥有自身的品牌、客户、渠道、产品和计费、客户能力,预期其能够快速发展移动转售业务并持续盈利。鹏博士(600804)也正在积极争取和中移动合作移动转售业务。如果成功,公司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全能运营商。公司去年收购网络覆盖了4000万用户的长城宽带50%股权,在互联网领域,拥有大量的用户,就是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平台,稍加利用就可以直接将用户资源变现,如果牌照能够落实,公司就可以和中移动双赢(移动缺宽带,鹏博士帮移动推广3G/4G)。同时,鹏博士在云端拥有14个电信级的数据中心,云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解决大数据问题集的最重要、最有效手段,云计算能力是实现大数据的关键。多方面的布局使得鹏博士无愧民营宽带龙头的称号。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充满希望 篇6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关系)的缩写,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该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设施建设。按照这个广义概念,在建设物流基础设施过程中,让非政府单位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产品与服务,更有利于实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初衷。

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是实现“物畅其流”的前提和保障。而建设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资源,任一方面支持不到位,就会出现建设周期过长、设施功能不足等问题。PPP模式最大优势是可以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缓解建设资金紧张情况。此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虽然提出了物流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但是在推广实施PPP模式时,由于相关的基础条件不到位,导致PPP模式在物流基础设施领域作用发挥不足。

化学实验基础设施建设 篇7

1 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的定义、分类

化学实验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for chemical laboratory)是指为化学实验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物质设施,是用于保证化学实验正常进行的基础配套系统。化学实验基础设施一直伴随着化学学科发展而发展,是学科发展的源泉,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有基本保障条件。

化学实验基础设施可分为建设工程类和仪器装备两大类。其中建设工程类,分为4小类。其中:(1)基本保障系统:包括电力、暖气、供排水管网等;(2)环保系统:污水处理、通风管道、废液、固体垃圾收集与处理等;(3)防护防灾安全系统:如消防、防震、紧急处置系统(如紧急喷淋系统)等;(4)辅助系统:如仪器接地网络、固定电话、互联网接入等。仪器装备类,分为6小类。其中:(1)通用仪器设备。如分析天平、pH计、高温电阻炉、微波消解炉等;(2)实验用基本设施类。如试验台(桌)、防震工作台、通风厨柜、试剂柜、玻璃仪器柜等;(3)玻璃仪器类;(4)实验室器械类。如各类实验用架子、夹具、打孔器、钳子等;(5)实验室耗材类。如pH试纸、滤纸等;(6)试验用试剂。如:标准试剂、各类化学试剂等。

2 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的特点和作用

化学实验基础设施一般具有以下3个特点:(1)基础广泛性。化学实验室基础设施作为实验室运行的载体,与实验室建设、改造有紧密联系。化学实验室建设必须遵循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化学实验设施涉及到很多学科,如:建筑学、材料学、电工学、环保科学等。只有合理建设和利用各种设施,才能建立一个节能、环保、高效的化学实验室。(2)先行进展性。根据不同化学实验室建设要求,首先要考虑基础设施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而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对化学实验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又会进一步促进化学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3)固定永久性。化学实验室基础设施在形态上具有固定性和相对永久性特点,供实验人员长期使用,不能经常更新,不能随意更改。因而,在进行其规划时,应把当前需要与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合理选择各种设施和设备,并确定适当规模,精心组织策划,既要避免刚完成的设施因跟不上实验室发展的需要而被过早淘汰,又要防止设施过于超前而造成闲置浪费现象。

化学实验室基础设施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实验室建立与发展的基础,好的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检修、维护设施完善,可以中、长期使用;(2)建设一个设施完善的基础实验室,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利用效率,形成良性实验室发展循环经济;(3)基础实验室设施的发展,有利于应对实验室发展的转变和实验室人员水平的提高;(4)搞好基础实验室建设可以带动相关科学进步,并促进检验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

3 今年来国内化学实验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化学基础实验室设施发展变化较快,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后20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新建基础化学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已达到国外同等先进水平。近年,国家、省部委及很多专业机构以基础设施招投标的信息时有发布。国家加大这方面投入力度,检验检疫、质检、环保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化学基础设施几乎都发生质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盲目投入、应急投入、失误投入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一些刚建好的设施就需要改造。这与缺少这方面的专业设计院所、专业施工队伍有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专业化水平很高,一个施工项目要十几个施工作业队伍同时参与工程,保证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完成。目前国内基础实验装备的生产还很落后,缺少专业化程度高的加工企业,基础实验室装备的发明专利几乎空白,在实验室建好后经常遇到“好马如何配好鞍”的问题。

化学实验基础装备的落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很多实验室的装备还是以传统的为主,使用不便、效率低下、易损易坏的实验用器具还在大量使用。6类实验装备用品中除通用仪器发展较快外,其它的部分基本停留在原始水平,很多的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落后,经常会出现实验用试剂的精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为满足要求经常需要实验前实验员自己精制才能符合要求。试验台(桌)目前主要是由一些家用或办公用家具企业生产,什么防火板材、耐高温板材等由于没有针对实验室建设用标准要求,性能如何无从谈起,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同样存在此类现象。所以需要改变现有状况,如果尽快起步,提升专业化生产规模,实验基础装备行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4 如何搞好化学实验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搞好基础化学实验室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污染事件常有报道,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形式依然严重,国外技术壁垒越来越制约我们出口贸易的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强基础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首先要加强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研究,研究的第一步要明确该项设施的标准,标准要明确什么是基础化学实验室设施,基础实验室最基本的配备需要些什么条件,什么样的实验室能够称为基础实验室。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关于化学实验室基础建设的标准,需要尽快出台《化学实验室基础建设规范》等。第二步要明确基础实验室设施要求。需要明确基础化学实验室设施概念,从很多招投标项目看,所谓基础不基础,很多专业设备也包括在内,概念不清、分类不清,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第三步要鼓励从事这方面事业,从我们检索的近10年来的论文看,很难检索到相关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奇缺,大专院校也没有相关专业设置。要看到基础研究的意义所在,没有基础研究的科学是很脆弱的。

加强化学基础设施研究的同时,要强化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基础化学实验室设施一般都不是孤立建设的,要实行专业化管理有一定难度。可以有一个专业经理人队伍,对项目精心审核、精心监理、精心验收,保证项目得到切实可行的落实。实验室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类项目,一旦搞不好,会带来很大的失误,甚至有些是致命的。如有些实验室由于通风设施、给排水系统设计失误,实验室空气污染、废液排放给实验人员及周边环境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很多实验室大型仪器接地设施不健全,试想这样条件如何保证仪器的保护和屏蔽作用。由此可见基础实验室工程的科学管理应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和加强管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室基础设施研究是实验化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实验室发展,促进化学实验科学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优先发展、循序渐进、规范标准、先进领先是今后一段很长时间需要注意的建设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发挥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第六部分基础研究

[2] 2009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第七章基础研究

基础设施建设 篇8

1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局面。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投资多元化等市场机制因素注入的巨大潜力, 使我国城乡规划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也使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必须应对更复杂的局面。如何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规范性与权威性, 保证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 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

1.2 相关法规之间相互抵触。

当前在《城市规划法》与《土地管理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之间存在着相当多的相互冲突的条款, 在实际的城市管理工作中, 究竟是依据哪一部法律算是真正的合法行为, 就变得模糊了。

1.3 业务覆盖面狭窄。

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业务覆盖面小, 内容不健全, 法规不配套, 许多新情况无法可依, 存在许多管理盲点, 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1.4 规划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 执法主体不明确。

对城市政府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界定不明, 在实际管理中执法主体模糊不清, 干扰了规划依法行政。

1.5 缺乏程序性保障措施。

目前在城市规划的立法中, 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措施及程序几乎没有规定, 也没有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作任何实质性的规定。

2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科学的发展观, 按照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城乡规划体系,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健全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强调“以人为本”, 提倡公众参与, 要求依法管理, 接受社会监督。这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要寻求解决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2.1 要树立规划建设管理的资源意识。

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 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 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因此, 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 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 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 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 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 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 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 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 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2.2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实现规划布局一体化。

城市和乡村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 其各自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相互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乡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既保障整个国家的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 又促进国家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3 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实施城市规划目标、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和城市发展秩序的宏观引导和调控者, 在现代社会要真正发挥作用还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2.3.1调整规划管理模式, 抓大放小。现行城市规划管理效果欠佳主要表现是宏观失控、微观越位。规划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城市建设具体项目管理的日常活动上, 陷入了开会、协调、纠纷、扯皮、批项目、跑现场、赶场子等繁琐任务而不能自拔, 因而大大降低了城市规划发展战略研究、宏观规划参谋决策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综合调控协作能力及城市规划管理自身提高和系统改革能力, 这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通病。虽然责任不全在规划部门, 但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和事实却要规划部门承担, 这是一个现实而无理却又不得不接受的“规则”, 这也是规划部门常遭无端指责而无可辩驳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树立全新的城市规划管理思路和现代管理理念, 集中精力抓大事、抓方向, 真正发挥政府参谋作用, 提高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政府的行政地位, 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为实施城市规划目标和配置城市空间资源重要调控手段之一。变被动应付管理为主动超前管理、变感性经验人治管理为现代理性法制管理、变注重微观项目管理为宏观战略调控管理, 变突击管理为长效管理。剥离部分微观管理职能, 转变管理方法, 寓管理于服务中, 优化管理环境,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2.3.2科学设置规划管理机构, 明确界定管理权限。健全的规划管理机构是搞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 没有科学的机构设置, 管理中的内耗就多, 效率低下, 从根本上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规划法修订中, 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各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名称、职责, 使全国形成规范统一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网络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明确界定规划建设管理权限。规划建设管理权限的划分应立足大局、整体和长远, 避免受部门利益、既得利益影响, 消除条块分割, 坚持以条为主, 条块结合, 提高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建设管理上的权威, 保证其对城市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市场经济要求依法实施城市规划, 城市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严格按法律赋予的权限进行规划管理。一方面明确城市政府的规划执法主体, 必须将规划管理权集中, 绝不能下放、分散;另一方面在科学界定什么是影响城市规划或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条件下, 将对违法违章建设的强制执行权 (拆除权) 直接赋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这样有利于执法, 有利于消灭违法违章建设, 增强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2.3.3建立有效的规划建设控制机制。这里规划建设控制机制主要指对城市土地的控制。土地同空气、水等一样, 是一项不可再生的资源, 是属于全体民众的公共财产。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维护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引导、管制功能, 增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适当的控制, 寻求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才能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确保城市生活的健康性、文化性和城市活动的高效性。

2.4 加强公众监督, 扩大公众参与。

科学的城乡规划和严格的执法, 是确保城乡规划的全面实施和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 增强城乡规划建设的透明度, 加强公众参与力度也是强化规划建设的法律地位的有效途径。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要建立在民主化的基础上, 公众参与是规划决策民主化在编制和实施中的体现, 是城乡规划本质所决定的, 是城乡规划实施目的所决定的, 也是规划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目前仅限于政府与专家之间的交流, 公众参与十分有限, 广大群众处于被动接受规划的状态, 这种被动性成了城市规划实施的阻碍。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必须抓紧建立公开透明、群众监督、科学公正的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监督机制。

摘要: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 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面对这种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作出调整和改进, 进行完善和创新, 才有可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发展观,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君资.浅议我国中小型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策略分析 篇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物流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物流企业在近年来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基础设施作为物流活动的基础, 包括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基地等物流节点的主体要素, 以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物流线路的支撑要素。物流活动均在此基础上开展, 因此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提高物流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 除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引导外, 还需要提高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认识, 从而做出正确的策略分析, 推动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然而在其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弊端, 具体表现为:宏观规划不足, 缺乏全局考虑;空间布局不合理, 导致供需脱节;资源整合程度不够, 造成重复性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土地利用率低, 大量占用土地不利于城市发展;交通运输效率低下, 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持。可以看出,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性极高, 并不单单是物流企业可以解决的, 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二、策略分析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合理规划

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 因此应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思想认识。首先, 应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上降低物流成本;其次, 应建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层次, 按科学、合理的建设步骤, 综合考虑, 防止盲目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再次, 合理整合既有资源, 使已有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从而减少对土地的占用率, 防止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最后, 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有机结合, 彼此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二) 合理整合资源, 提高利用率

通过上述描述,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物流节点建设以及物流线路建设, 而这些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既有设施, 如能合理利用, 则可实现运输与仓储的一体化经营, 降低物流成本, 成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同时, 为保证物流基础设施可提供较高的运作效率, 因此, 对各个既有设施需要因地制宜的加以利用, 并非都要成为物流中心。

(三) 加强宏观协调规划

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占用土地, 在土地资源十分宝贵的今天, 若能加强宏观规划协调, 则可有的放矢的进行建设规划, 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 应从整体战略高度出发, 进行合理的规划, 使交通建设、工业、仓储设施有机的结合。

(四) 推进合理的空间布局

根据制定好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对既有设施或者新建设施进行宏观协调, 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1、当运输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规划重合时, 应使二者有机

结合, 实现共同发展, 避免重复建设。相关部门需从整体出发, 考虑综合利益最大化, 从而推进社会整体运输的有效发展。

2、针对城市生活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需通过土地置换的方

式进行仓储建设, 使物流基础设施在规划区域内进行建设, 减小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

3、对于新的工业区域进行建设时, 不应再以分散的形式建

设各种基础运输方式, 而应该通过集中规划, 使相关的运输及仓储功能得以集中体现, 从而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五) 加强运输设施建设

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交通运输作为其中的支撑要素具有重要作用, 提高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可有效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 降低运输成本。这其中, 首先要重视铁路、公路等基础运输线路的建设, 将公路与铁路有机结合, 使运输过程更加流畅;其次, 加强海运、空运以适应不同物流运输的要求;最后, 加快各式公路运输的发展, 包括快运或集装箱运输, 增加物流服务模式的选择。

(六) 加强信息化建设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物流组织节点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从而达到提高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宏观调控、提高运力及网络服务能力的目的。这可以通过依托大型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的平台来实现, 此类平台的建设将大力推动物流领域的信息化进程。

三、结语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其建设过程中, 应合理布局, 统筹规划, 从宏观角度出发, 对既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普洛斯中国.中国物流 (仓储) 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趋势[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 (10)

[2]李松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策略分析[J].商业研究, 2006 (4)

[3]汪鸣.当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 (8)

基础设施建设 篇10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破坏;生态恢复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道路设施的建设正迅猛发展。目前国家级和省级交通道路网基本建成,截至2012年底,我省公路里程合计1541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71.4公里,一级公路1.0476万公里,二级公路2.2143万公里,三级公路1.5136万公里,四级公路9.3971万公里。农村公路达14.0714万公里。

但公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如:土地资源的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据有关资料计算,每建设1公里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最高可达5~7公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公路建设,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量达5000万吨。如何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是我国也是其它很多发达国家公路建设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和难题,下面就公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和生态恢复措施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1. 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破坏

1.1 公路路域内水土流失。

公路工程建设造成的最常见的生态问题之一就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问题。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会破坏土地原有形态,也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干扰土壤和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堑的开挖、路堤的填筑等施工,这些都会使当地原有植被遭到破坏,进而打乱了土壤本身的自然平衡,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现象。除此之外,在施工期间取土场、弃土场及暴露的工作面往往会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1.2 建设期和运营期产生各种污染。

(1)公路工程建设产生大量土石方、施工噪音和废水,这些新产生的污染集中附加在原本和谐的生态体系中,扰动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生态和周边的社会环境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在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动土等所产生的扬沙和浮尘会漂浮在空气当中,从而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施工中各种机械作业时难免会发出噪音,对人身健康产生威胁。在公路建成通车之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大幅增加,因而不可避免的加重了空气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醛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发出噪音,不仅会使人产生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而且还会引发周边动物的习性的变化,从而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生活。

1.3 对生态景观的切割、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影响。

由于公路建设的规模较大,割断了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过密的公路网对自然景观资源带来严重的危害。破坏原用地下水系,导致干湿平衡破坏,使得树木因变化而死亡。公路建设还有可能穿越旅游景区,难免会对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化景观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为了更好地发展地区经济,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理道路工程建设所引起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保障地区可持续长远发展。

2.1 合理选线,将生态设计理念注入交通规划中。

制定交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水系、植物等自然因素,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自觉维持,以达到交通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协调。在交通选线过程中要寻求一些新途径,综合地、全面地从整个工程环境的角度来考虑道路走向和空间位置,使线路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尽量保护土地资源,避免与排水等基础设施相抵触,尽可能避开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头等),使环境破坏降到最低。

2.2 公路建设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与公路建设同步进行。

公路建设应该打破“先施工后绿化,先破坏后恢复”的传统,按照“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程度地恢复”的原则,在建设的同时进行生态恢复,避免相互脱节带来的生态问题。在施工中,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生态恢复:

(1)多举并措控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在施工期间,除了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环保知识的培训,还要完善施工期间方式水土流失的临时设计,合理安排路基芦花防护的工期,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现象。首先补充足够的新填筑路基和新开挖路堑的临时排水设施预算,可采用编织袋装土码砌成排水槽,设置临时当睡袋。其次可适当提前路基坡面绿化防护工期,在坡面成型后马上进行简易喷播植草防护,及时进行绿化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加剧、污染地面水源。

(2)控制“环保绿线”保护原有植被。 “环保绿线”即挖方边坡的坡顶线、填方边坡的坡脚线、零填零挖断的路面线。施工期间严格讲施工红线控制在环保绿线范围内,不破坏环保绿线外的一草一木。对环保绿线的树木砍伐要分三步走,即核查、确定、砍伐,充分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建设理念,对有保护和景观价值的树木全部移植。对环保绿线范围内的清表土要集中堆放,以备路基生态绿化防护使用。

(3)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促进道路建设的持续发展。节省土地资源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合理解决路基填料的短缺问题。利用城市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新材料作筑路材料,既免去了工矿企业为储放灰渣征地和污染治理的费用,同时也解决了路基材料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采用新材料还可以减轻一些环境污染,如采用乳化沥青替代传统的沥青,既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也减轻了施工中的沥青烟气污染。

2.3 因地制宜,采取合适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要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降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有效地把道路工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根据不同的段落和不同的生态系统,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进行有效的生态恢复。endprint

2.3.1 土地复垦技术。

土地复垦系指将修路中被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按预定的目标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在确定复垦目标时,一般也包括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容。有些土地复垦技术,例如,生态农业、生物(植物、微生物)、施用有机肥以及复垦土壤侵蚀控制等,在高速公路不同的临时用地类型上进行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土地复垦技术包括工程复垦和生态复垦。对遭到严重破坏的土地,一般先采用覆盖表土、平整压实等工程措施进行恢复改造。这项技术不仅先进,而且其产品已实现了产业化。对已严重丧失生产力的土地,利用豆科植物、微生物或有机肥等进行改良,加速土壤熟化,恢复生产力。对已具备恢复植被的土地,因地制宜确定复垦目标,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或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合农业系统,达到既恢复生态,又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2.3.2 生物环境工程技术。

(1)所谓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是将生物措施与传统的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技术体系包括三部分,一是环境基础工程,利用工程措施或土壤侵蚀控制技术等为植物恢复或创造生长的环境条件;二是植被营建工程,根据立地条件,正确选择植物品种,这是整个技术体系中的关键,应选择多年生、根部发达、茎叶低矮、水源涵养能力强、抗旱、耐瘠和可粗放管理的植物品种,尽可能选取当地品种栽植或直接播种,以便达到快速恢复植被的目的;三是植被养护工程,对营造的植被实行相应的后续管理,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2)我省公路建设中路基坡面的生态恢复与防护也常采用这一技术。先用工程措施如水泥网格、浆砌石网格或由空心砖建成的多孔挡护结构等防护技术稳定边坡,并为下一步种植植物创造条件;然后在坡面铺草皮、植树种草等,将传统的边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的力学、水文学、环境学和美学功能的防护结构,既加强了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又恢复和改善了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2.3.3 路域景观恢复工程技术。

路域景观恢复工程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预测公路景观组成元素及受其影响的土地变化特点,结合公路建设与营运的特点,设计恢复型植被景观,如在路基边坡、平台、中央分隔带等营建绿化带。不仅可以恢复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绿化美化公路的景观环境。这一技术主要用来改善道路的交通环境和条件,使道路周围的环境与线形流畅优美的道路配合协调。合理的景观恢复工程设计还可以诱导视线和防眩。

3. 结束语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同时又是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业之一。因此,如何在公路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生态恢复,进而实现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和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交通建设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道路交通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编制说明,2009.7.

[2] 刘朝晖.高速公路路域景观恢复工程设计研究[J].交通环保,2000,21(6):27~29.

[3] 高更君,黄卫.论公路建设中的土地复垦问题[J].公路,2001(5):87~89.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分析 篇11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原为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学校组建于1955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原吉林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汽车、农机为特色的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15所高校之一。

校园占地面积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在校园总体规划上办公区应是务实、高效、勤政的;教学区应是干净,勤奋,宁静,优雅的;生活区应是温暖,舒适,整洁,文明的;运动区营应是轻松活泼,富有朝气,昂扬的。整个校区的自然景观突出特色应该呈现绿色调。功能区的绿化带应该与建筑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环境营造上充分考虑师生需求,创造恬宜人静、和谐自然的校园环境。着力改善教师住宿用房及塑胶球场的改造。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作好宿舍调整规划,改善就餐环境。整合现有资源,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聚精会神地谋划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建设。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机遇,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达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美丽校园。

2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在校园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是老校区,又坐落在市中心地带,校园建设用地明显不足。教学楼、学生公寓、公共设施及体育场等不能满足学校建设需求。无法合理安排各功能分区,由于我校建筑多为原有建筑,新建筑地点的选择只能是见缝插针,所以造成功能区划分与使用功能不尽合理的状况。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也迅速增长,但与之相配套的水、电、气、暖、管网等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管网老化,容量不足,消防系统存在隐患,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系统。道路功能不明确,道路与交通组织不佳。缺少地上停车位和地下停车场,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与管理。照明、宣传、标识等设施缺少系统规划,环境设施不全。缺少公共环境艺术设施,文化品位与景观质量不高,反映办学传统与办学特色的人文景观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有高校扩招造成办学规模扩大与资源紧张矛盾更加突出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原因,有长期投入不足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缺少统筹规划。

3 高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措施

加强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校园建设规划是学校一个时期内总的发展建设的依据,是校园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因此,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学校长远总体发展规划,由有关部门共同调研制定规划草案,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进行修改,最后由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各相关职能部门分步组织实施。做到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科学规划校园近期和远期基本建设。校园总体规划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要根据阶段性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由专业技术性很强的规划设计单位结合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指向,做出近期和远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经学校讨论同意,报请省级主管部门批准,使之成为学校校园建设必需遵循的法规性文件。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校园规划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自筹、社会投资合作、项目租赁等方式进行筹措,还可以争取和利用省拨资金和各项减免政策等,以缓解资金紧张。学校将根据资金和用地紧张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保证重点,分期分批地实施建设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科学决策,充分论证,合理设计,保障实施。校园规划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要求,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的原则组织实施,健全有关规划、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工程设计、项目招标、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议事程序和规则,维护校园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严肃性,确保校园建设规划得到贯彻和落实。

向外拓展校园用地。由于历史原因,我校教学、科研、办公、生活相对集中在老工大校区。而老校区地处城市中心,面积不足,空间到了拥挤无序的困难境地,越来越凸显出校园用地不足造成的发展障碍。因此,我校更应在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上下功夫,突破老校区地域范围上的局限,向周边地区拓展办学空间,从而大力推进办公用地、教学用地楼、学生公寓用地、体育运动设施、大学生文化中心等基本办学条件的规划建设。

充分发挥设施的功能,完善功能布局。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步调整并完善建筑的功能布局。在校园基础设施改造的基础上,整合公共环境艺术设施,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创造人与环境的和谐美好空间。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科学设计、统筹规划、谋划长远,对我校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进行改造建设,做好老校区改造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老化陈旧的状况。同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求,重新审视校园建设规划,设计先进并留有余量,做到一朝投入,长期受益。做好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供热系统、校园安全系统、校园环境等五个方面的改造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优质大学校园和建筑不仅在具体的区域,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更加突出体现在其独特的学术氛围,并直接影响到环境,人员培训和规划。一所大学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传统的更凝结成物化校园建筑。为此,校园应加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精神内容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教育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对大学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校园规划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地域特征,多层次交往空间和文化特色的营造,生态化、园林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无不体现着这种规划的要求。同时,随着近年来我省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高校目前的校园规划已不能适应学校办学发展的新要求。为有利于今后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学校基本建设工作有序进行,避免新建设项目在选点上存在的随意性、主观性、人为性、不科学性,要强化校园规划意识,为教学、科研创造优质、高效的物质环境。同时,校园环境建设是通过校园的规划来体现的,校园规划要根据学校的规模和性质,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园的地形地貌,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校区。准确把握现代校园的特点,为教学、科研和生活创造优质、高效的物质环境,力求体现功能上的先进性。立足近期建设,着眼长远发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节约用地,注重生态保护和实施运行的阶段性。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塑造符合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高雅品格和富有艺术性的建筑形象。

参考文献

[1]黄世国,朱柯.论高校新建校区规划建设的校园文化观[J].山西建筑,2013,(39).

上一篇:教师教科研的档案意识下一篇:广义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