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2024-08-31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精选9篇)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1

附件

重庆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全高效运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21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分专用和公用两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专用充电设施分: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园区、个人住宅(自有停车位)等专属停车位建设,为公务车辆、专用车辆(含公交、市政、环卫、出租、物流等)、员工车辆,私人用车提供专属充电服务的充电设施。

(二)公用充电设施:为非特定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的经营性充、换电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枢纽、超市卖场、商务楼宇、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景区景点、加油加气站以及独立用地的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内,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充电基础设施、独立占地的经营性集中式公共充换电站。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充电设施范围是指充、换电站或者充电桩及其接入上级电源的相关设施。全市行政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四条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面向包括个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公平开放。

第五条 充电设施建设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充电设施设计、建设、使用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统一标准,其中充电设施应具备第三方检测机构(获得计量认证CMA资质)出具的标准符合性合格报告。

第六条

充电设备的生产、安装、使用、维护须符合充电设备、接口、安全、通信协议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主动接入全市统一的充电设施信息平台,实现充电设施信息集中动态管理。第七条 充电设施投资建设实行备案制。个人在自有停车库(位)、单位在既有停车位安装专用充电基础设施的,可不进行备案。新建独立占地的其他专用、公用充电设施的,由属地发展改革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由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备案。具体流程和要求按照《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渝府发〔2014〕66号)执行。

第八条 用电报装

(一)自用充电设施,可直接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报装手续。其它充电设施,由产权单位或委托建设单位向供电企业申请用电报装手续。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取得土地所有权人书面同意后,可以作为独立主体申请用电报装。

(二)供电企业发布充电设施报装业务办理指南,明确充电设施报装资料提交、供电方案确定、竣工验收通电等相关业务流程。

第三章 运营管理

第九条 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资质要求,遵循国家及本市的充电设施运营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建设服务标准,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

第十条 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准入需满足以下条件:

(一)经市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且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含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

(二)遵循国家及本市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接受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根据新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对充电设施及运营服务网络进行升级改造。

(三)有自有运营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应能对其充电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控,并对充电运营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保存期限不低于2年),企业级数据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输出功能及数据输出接口。

(四)具有8名以上电动汽车充电相关领域的专职技术人员(其中在册持进网作业证上岗电工不少于3人,高压电工不少 2人),专职运行维护团队在设施运行地区应满足桩群规模要求。

(五)具备完善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制度,保证设施运营安全。

第十一条 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应建立充电运营管理体系,对充电过程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充电服务及增值服务。

(二)应按照国家标准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不得因充电设施接入对公共电网安全及电能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三)应对所使用计量器具依法检定或校准。

(四)应将运营管理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充电信息数据接入市级数据监测平台。

(五)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工作,定期对充电设施进行检修、试用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充电设施安全运行。

(六)应在充电设施的明显位置标注直观、简洁的用户操作说明和安全警示等信息。

(七)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服务投诉处理机制。第十二条 充电设施运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取消其运营资格:(一)将运行维护服务转包给其它企业或者个人的;(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不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

(三)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服务出现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企业破产、清算,营业执照被注销、吊销,受到刑事处罚的;

(五)企业经营混乱,无法正常开展业务的;

(六)其他无法保证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的情形。

第四章 安全监管

第十三条 充电设施正式投入运营前,投资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完成工程质量、电气和消防安全、计量系统、电能质量等验收工作,按国家统一标准配建完备的充电设施标识标志。

第十四条 经营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充电运营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定期开展电气安全、技术防控、运维操作、消防及防雷设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经营企业要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全面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管理,建立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和运行维护工作制度,确保充电设备、配电设备、线缆及保护装置、充电监控系统及运行管理平台等满足充换电设施运行要求。落实充电设备、配电等电气设备及监控系统故障信息检测手段,建立充电过程的告警监测、过充保护、故障处理等防控措施及应急联动机制。依照相关标准对有关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保证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第十六条 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为全市充电设施安全监管牵头部门,各区县(自治县)要指定相关部门加强充电设施安全监管,落实好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

第五章 政策支持

第十七条 鼓励社会资本采用PPP等多种方式参与充电设施建设。符合国家及本市相关要求的充电设施,投资建设单位可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6〕260号)、《重庆市充电基础设施财政补助实施细则(暂行)》(渝财产业[2016]451号)规定申请建设补助资金。

第十八条 具备条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小区等单位在自有停车位内建设充电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可参照公共充电设施收取充电服务费并申请建设补助资金。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涉及充电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相关单位和企业违反本办法的,按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2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6月14日在“第二届绿色经济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表示, 中国郑重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峰值, 并力争提前达到。为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从需求侧挖掘潜力, 培育新型能源的消费业态。

王晓林说, 积极培育新型能源消费业态的主要举措包括,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汽车, 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运输。

积极推进新能源城市建设,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加快绿色建筑建设和既有建筑的改造, 大力推广节能电器和绿色照明。有序替代散煤和燃油消费, 在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等领域, 因地制宜发展电采暖、电锅炉等项目。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3

我国电动车充

电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

2009年,我国开始进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三年时间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截至2012年底,25个试点城市累计建成174座充(换)电站、8107个站外充电桩。但是,充电设施基本都集中在公共领域(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等),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建设主体不明确、运营收费模式不完善等。

2013年9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启动,示范区域扩大到40个区域、共88个城市。据初步统计,40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区域截至2015年底共计划建成充(换)电站约1400余座、充电桩19万个。针对第一轮示范工程中充电设施建设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5月,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做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报装服务工作的意见》;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专门针对“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做了详细阐述,在城市规划、用地政策、用电价格、技术攻关等7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明确表示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在向用户收取电费之外,还可收取一定的充换电服务费。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性逐步明确,但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住宅小区停车位供需严重不平衡,车位紧缺,导致私人配建充电桩遇到较大阻碍。目前,住宅小区安装私人充电桩要满足的首要条件便是业主有固定停车位且能满足建设充电桩的需求。然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建筑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停车位的缺失率在30%以上,即社区有100个停车位,实际上却有130辆车待泊,停车位配比率低。很多老旧社区不仅固定停车位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停车位,就是临时泊车都有困难,车主没有车位自然也就建不了充电桩。

第二,私人配建充电桩需要多部门参与管理,建设过程协调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除拥有固定车位外,个人配建充电桩还需要居住小区电容量满足充电桩的用电需求。很多老旧小区电网可承载负荷较低,为保证电压的稳定性,需要电力部门提前进行小区电网增容,施工、费用等问题都较为麻烦。另外,安全保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物业、消防等部门的参与。因为在停车位上建充电桩,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首先都涉及安全问题,尤其是消防安全;其次,建设充电桩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铺设电缆,在施工工程中也涉及安全问题;而且,带有强电流的充电桩也存在后期维护、磕碰、用电等问题,这些都涉及安全。因此,私人配建充电桩这一过程涉及整车企业、电力部门、物业公司、消防部门、业主委员会等多个部门的参与配合,包含申请、现场勘查、安装施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因此,很多时候安装一个私人充电桩就需要2~3个月的时间甚至更长。

第三,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没有明晰的盈利预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投资大、成本高,在目前解决充电问题的商业模式没有形成前,高额的投资与漫长的投资回报让电网对充电设施的建设热情锐减,再加之利益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充电设施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篇4

运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保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

— 1 — 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21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充电基础设施是指充电站、换电站、充电桩及其接入上级电源的相关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

(一)自用充电基础设施:指在个人用户所有或长期租赁的固定停车位建设,为其个人使用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基础设施。

(二)专用充电基础设施: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园区等内部停车位建设,为公务车辆、员工车辆等提供专属充电服务的充电基础设施,以及 — 2 — 在公交车、客运汽车、出租车、环卫、物流等专用车站场建设,为对应专用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基础设施。

(三)公用充电基础设施:指为非特定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经营性充电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枢纽、商务楼宇、超市卖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景区景点、加油加气站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内,为公众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基础设施,以及独立占地的经营性集中式公共充换电站。

第三条 全市行政区域内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等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 3 — 第四条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本办法所涉标准中如有新标准规定的,从其新标准及规定。

第二章 建设管理

第五条 充电基础设施投资,面向包括个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公平开放。

第六条 投资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实行项目备案制,由区县(自治县,含万盛经开区,下同)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4 — 备案具体流程和要求按照《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渝府发〔2017〕31号)执行。

其中,个人建设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各单位在本单位既有停车位建设专用充电基础设施的,可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其他手续应按《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1611号)、《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国能电力〔2017〕19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新建独立占地的集中式充换电站应符合城市规划,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

— 5 — 工许可等事项。

第八条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严格执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NB/T—33004—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建设技术规范》(DBJ50/T—238—2016)等相关标准的规定,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

第九条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按照有关规定到供电公司办理用电报装手续,不得私拉电线、违规用电等。其中,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按照《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1611号)等有关规定,由个人用户或其委托的电动汽车企业— 6 — 向所在区域供电营业厅提出用电报装申请。

第十条 充电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前,所有权人应按照《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规范》(NB/T—33004—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建设技术规范》(DBJ50/T—238—2016)等相关标准,开展竣工验收,重点验收产品质量、施工质量、电气安全、计量系统、电能质量、消防安全、防雷设施安全等。其中,自用充电基础设施的验收可由用户或其委托的电动汽车企业、施工单位会同小区物业完成。

充电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所有权人应将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留存备查。

第三章 运营管理

第十一条 充电基础设施只能用于向电动汽车供电。

第十二条 为确保充电安全,用户应使用合格的充电基础设施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充电基础设施用户应当按照充电基础设施的操作规定,安全、规范地使用充电基础设施。

第十三条 自用充电基础设施所有权人应对充电基础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充电基础设施使用过程中侵害第三者权益。电动汽车企业在协议期内为用 — 8 — 户提供自用充电基础设施维护保养。自用充电基础设施所有权人也可与小区物业签订服务协议,由小区物业协助管理、维护充电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第十四条 专用、公用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管理规范》(NB/T—33019—2015)等法规和标准,建立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设施故障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专用、公用充电基础设施所有权人不具备运营能力的,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代为运营,— 9 — 并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

第十五条 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且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含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

(二)遵循国家及本市的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

(三)根据新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对充电基础设施及运营服务网络进行升级改造。

(四)有自有运营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应能对其充电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控,并对充电运营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保存期限不低于2年),企业级数据管理系统应具备数据 — 10 — 输出功能及数据输出接口。

(五)在本市具有8名以上电动汽车充电相关领域的专职技术人员(其中持有国家认可电工证的不少于4人),专职运行维护团队在设施运行地区应满足桩群规模要求。

(六)具备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制度,保证设施运营安全。

第十六条 公用充电设施经营场所应按《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志》(GB/T31525—2015)等国家统一标准,设置完备的充电设施标识标志。

第十七条

公用充电基础设施的明显位置应标注直观、简洁的用户操作说明和安全警示等信息。

— 11 — 第十八条 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及其充电等运行数据应接入市级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鼓励自用、专用充电基础设施接入市级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

第十九条 开展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业务的企业必须为自身经营的充电基础设施购买安全责任保险。

鼓励设备生产(制造)厂商或电动汽车生产销售企业为个人用户购买充电安全责任保险。

第四章 政策支持

第二十条 鼓励社会资本采用PPP等多种方式参与充电基 — 12 — 础设施建设。符合国家及本市建设管理规定的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体可按资金补助的相关规定申报补贴。

第二十一条 向社会公众开放,础设施执行。

第二十二条

鼓励具备条件的自用、专用充电基础设施

其建设、运营等相关管理参照公用充电基

第五章 附则

本办法自2017年11月23日起施行。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5

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文日期:20041102 访问次数:1110

文号:渝劳社发[2004]76号 发文单位: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渝劳社发〔2004〕76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委,北部新区组织人事

部,经开区、高新区劳动人事局,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规范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预防和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22号),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

一并遵照执行。

一、本通知适用于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土木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

二、各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建筑业企业执行本通知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建筑活动中,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等不得将工程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建筑劳务或分包企业、个人,否则承担拖欠工资的主要责任。

四、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一)在建设工程担保办法执行前,在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别按工程总承包合同价的1%缴纳工资保障金;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别按工程总承包合同价的2%缴纳工资保障金。建设单位已要求施工总承包企业实行了履约担保的,则从履约担保中支出总承包合同价的2%的现金作为工资保障金。

(二)工资保障金按照建设项目分级管理原则,在申领施工许可证前,按规定存入由市、区县(自治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专用账户;未缴纳工资保障金的项目,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对于在建的已基本完工且已全部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项目,可由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企业将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基本情况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按照规定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核实,情况属实的可不予缴纳。对于在建的未按规定缴纳工资保障金的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利用对项目的监管手段进行查处,竣工后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一旦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立即将建设单位和施工总承包企业纳入“不良业主”和“不良施工企业”名单,向社会公示。

(三)工资保障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实无误后,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该账户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四)项目完工后,由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劳动保障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筑工地醒目位置将工资支付情况公示1周,确无拖欠工资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据工资保障金取款凭证,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到工资保障金存储银行领驭工资保障金本金和利息。

(五)施工总承包企业可要求劳务公司或劳务企业提供反担保。建设工程担保办法执行后,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从工程担保中支出总承包合同价的2%的现金作为工资保障金。

五、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劳务企业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制定包括工资支付项目、标准、形式、周期和日期等内容的《内部工资支付办法》,告知全体农民工,农民工的工资支付表应保存两年以上备查。提倡企业委托银行发放农民工工资。

六、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

(一)施工企业应当预支农民工基本生活费用。使用农民工工作期限超过1个月的工种,施工企业应在3个月内结清一次工资;工作期限不到1个月的,必须在工作结束后3天内支付农民工应得的全部工资。遇春节时,企业必须在春节前结算清农民工的工资。

基本生活费用的最低标准不得低于10元/人·天。

施工总承包企业或劳务企业方预支基本生活费用,由双方协商决定。

(二)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应小于施工总承包企业支付给劳务企业的总费用,超出部分由劳务企业自行负责。(三)建设单位每次付给施工单位进度款后,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在2日内在醒目和固定位置向农民工公示领取工资的时间和地点。

(四)劳务企业在得到工程进度款后,必须在4个工作日内将工资支付给农民工。农民工工资由施工总承包企业监督劳务企业发放。施工总承包企业按照与劳务企业签订的合同要求,也可以在支付劳务企业的进度款金额范围内,将农民工应得的工资直接发放至农民工。

(五)工程完工后,对不再续用的劳务企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必须一次性与劳务企业结清工程款;对不再使用的农民工,劳务企业必须一次性与农民工结清工资。

七、施工总承包企业对劳务分包企业工资支付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要加紧研究制订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信用标准,把建筑行业兑现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重要的信用指标,充分利用我市企业信用网,建立惩戒机制,对严重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设单位、建筑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对2年内没有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企业,可适当降低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比例。

八、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与建设工程承包企业结清工程款,致使建设工程承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先行垫付的工资数额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施工总承包企业因被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追回被拖欠的工程款后,应优先用于农民工工资的支付。

九、完善群众举报处理程序,建立举报案件督察制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向社会公开欠薪投诉电话,完善值班制度,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农民工的投诉。

十、农民工与企业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的,按照国家、市劳动争议处理有关规定处理。对事实清楚、不及时裁决会导致农民工生活困难的工资争议案件,以及涉及农民工工伤、患病期间工资待遇的争议案件,市、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部分裁决;企业不执行部分裁决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十一、交通和水利等行业使用的农民工的工资支付参照本通知执行。二○○四年十一月二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建设厅(建委):

为维护建设领域农民工合法报酬权益,规范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现将《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建立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 制,大力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及信用制度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要加强同各级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企业组织)的协调和沟通,指导、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在解决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中的作用。

二〇〇四年九月六日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预防和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建筑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

本办法所指建筑业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企业。

二、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企业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飨鷨协助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劳动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最低嗥蕄规定》等有关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

四、企业应依法通过集体协商或其他民主协商形式制定内部工资支付办法,并告知本企业全体农民工,同时抄报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五、企业内部工资支付办法应包括以下内容:支付项目、支付标准、支付方式、支付周期和日期、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以及其他工资支付内容。

六、企业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的农民工工资标准等内容,按照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按月支付工资,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支付方式可由企业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在内部工资支付办法中规定。

七、企业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

企业可委托银行发放农民工工资。

八、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应编制工资支付表,如实记录支付单位、支付时间、支付对象、支付数额等工资支付情况,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

九、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刘—劳务分包企业工资支付进行监督,督促其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

十、业主或工程总承包企业未按合同约定与建设工程承包企业结清工程款,致使建设工程承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业主或工程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先行垫付的工资数额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

十一、企业因被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追回的被拖欠工程款,应优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十二、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否则应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

十三、企业,应定期如实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工资支付情况。

十四、企业违反国家-工二资支付规定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记入信用档案,并通报有关部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等进行限制,并子以相应处罚。

十五、企业应按有关规定缴纳工资保障金,存入当地政府指定的专户,用于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十六、农民工发观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

(一)未按照约定支付工资的;

(二)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三)拖欠或克扣工资的;

(四)不支付加斑工资的;

(五)侵害工资报酬权益的其他行为。

十七、各级劳动和杜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监察,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企业在接受监察时应当如实报告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证明。

十八、农民工与企业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的,按照国家劳动争议处理有关规定处理。

对事实清楚、不及时裁决会导致农民工生活困难的工资争议案件,以及涉及农民工工伤、患病期间工资待遇的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部分裁决;企业不执行部分裁决的,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6

行办法

桂财农[2005]160号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自治区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采用“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对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屯集体等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财政给予补助。

第三条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小型水源、灌溉渠道、机电泵站等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和改造。对建设项目的材料费、设备费和施工机械作业费等给予补助。

第四条 各县(含县级市、城区,下同)要积极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五条 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共同组织和指导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二、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 申请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对象及条件:

(一)农户(包括联户)。要求有一定的积极性、筹资筹劳及管护能力。

(二)用水户协会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求具备组织章程、水利项目建设计划、出资(含投劳折资)协议书及出资方签名、项目建成后用水分配和水利设施管护方案等。

(三)村屯集体或若干行政村。要求落实组织责任、建设和管护主体、村民筹资筹劳方案等。

第七条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的对象和适用的工程形式及规模。

(一)支持的对象。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复、新建、续建和改造,恢复、新增农田水利灌溉面积,改善现有农田灌溉条件。

(二)工程形式

1.灌溉渠道:主要对原有渠道进行修复改造和险工险段防渗加固,设计流量在0.1m3/s—1.0m3/s。

2.水源工程包括:引水陂坝、山塘、机电提灌站、机井、地头水柜、地头井、小型水库放水设施等。其中:机井单井出水流量要大于10t / h;地头水柜建设地点必须纳入自治区地头水柜规划范围,单户建的单个水柜容量不超过120 m3,联户建的单个水柜容量不超过500 m3;地头井单井出水流量要大于5t / h。

(三)工程规模:单项工程设计灌溉面积要求大于100亩、小于10000亩,地头水柜、地头井以行政村为单位统计灌溉面积。

第八条 申请人向县级水利、财政部门申请项目时,按以下要求报送相关材料一式四份。

(一)申请人为农户(含联户)的,应提交家庭成员联名的项目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劳动力、筹资筹劳、建后管护、用水分配等情况。

(二)申请人为用水户协会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应提交的材料包括:

1.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证书或民政部门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2.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情况;

3.项目申请报告,附采取“一事一议”或民主议事方式通过的申请项目、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建后管护方案、用水分配方案等决议材料。

(三)申请人为未组建用水户协会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村屯集体的,应提交的材料包括:

1.村屯集体的基本情况;

2.项目申请报告,附采取“一事一议”或民主议事方式通过的申请项目、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建后管护方案、用水分配方案等村民决议材料。

3.组建用水户协会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计划方案。

第九条 县级水利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本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在尊重申请人意见基础上,对农户、用水户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屯集体的项目申请按以下原则进行审查。以县为单位编写《××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计划申报表”,一式四份联合上报市级财政、水利部门初审。

(一)整体连片原则。兴建和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坚持水源、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水利措施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确保工程建成后,充分发挥效益。

(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布局、规模和形式,杜绝重复投资和形象工程。

(三)农户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项目建设的投工投劳方案要经受益区农民民主议事、民主决策通过。

第十条 市级水利、财政部门完成初步审查后,编制“××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项目建议计划表”,连同县级实施方案,一式四份联合上报自治区水利厅、财政厅。

第十一条 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对市级上报的项目材料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并根据资金规模下达资金计划和项目建设计划。

三、资金来源

第十二条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来源包括:

(一)自治区本级财政通过部门预算安排和各种渠道筹集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

(二)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配套资金;

(三)通过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四)村、屯集体和受益农户自筹(含投工、投劳、投料等)。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户监控。县级财政部门要在银行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项核算。

自治区财政厅补助各县的项目资金,通过追加下达到各市、县后,由县级财政局国库拨到专户。县财政局从专户预拨或按进度拨款给县水利(水电)局组织项目建设,由县水利(水电)局按工程进度将工程材料(或工程款)拨付给项目业主,支出的费用在县财政局报帐。保证专项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第十四条 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标准。对于水源工程项目,自治区财政补助项目总投资50%的资金,市、县配套项目总投资的20%,群众自筹30%;对于灌溉渠道工程项目,自治区财政补助项目总投资30%的资金,市、县配套总投资的20%,群众自筹50%;地头水柜项目按每立方米2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地头水柜集雨沟、沉沙池等配套设施按5元/立方米给予补助。

第十五条 补助资金拨付。自治区财政补助的资金分三批拨付,项目实施时拨付40%作为启动资金,工程进度完成一半后再拨付45%,工程完成80%后再拨付15%的资金。工程竣工后必须通过验收,工程验收不合格的准许半年时间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自治区财政将通过专项资金调度收回所拨付的补助资金。

第十六条 自治区财政补助的资金原则上与市、县安排的配套资金一并直接补助到实施项目的农户、用水户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和村屯集体,具体形式视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水泥、砖、钢材等大宗建设和机电设备,原则上集中采购,实行报账制。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水利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向受益农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五、项目实施和管理

第十八条 实行项目法人或业主负责制。项目申请人(如:农户或用水户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和村屯集体等)为项目法人或业主,对项目的申请、建设和建成后的管护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统一规划,分期投入,分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点多量大面广,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县水利部门要按规定和程序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规划,规划以县为单位、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县级水利部门负责规划编制,并按程序进行审批,经过批准的规划即为安排补助资金的依据,凡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

各县要按项目规划建设的要求建立项目库,项目库的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列入规划建设的项目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并根据项目的投资效益和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进行排序,分批投入,分项实施,由自治区财政厅、水利厅分期分批下达项目建设计划和项目资金,市县要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第二十条 各市、县水利部门根据自治区下达的控制规模开展工程设计,设计经审查后才可实施。设计审查简化程序,渠道工程由县水利局按灌溉面积、流量、工程断面等核定工程设计方案和投资;水源工程采取分级审查:单项工程投资大于100万元由自治区水利厅审查,投资大于50万元小于100万元的工程由市水利局审查,小于50万元的工程由县水利局审查。地头水柜工程按定型设计进行施工,还应完善集雨沟、沉沙池等附属设施。小型水库放水设施工程在做好安全鉴定的基础上,按基建程序完成设计和审批后,才可申报计划。

第二十一条 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密切配合。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的筹集、下达、管理和检查工作;水利部门要做好工程规划、可研编制、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指导和竣工验收等建设管理工作;同时,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实行“三到县”办法。

(一)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县。自治区按总体建设规划和项目安排计划,确定各县各类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建设规模,将项目建设计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以县为单位组织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二)项目建设资金下达到县。自治区根据各县项目建设计划任务,按项目总投资和补助标准,把自治区补助的资金分配落实到县,由各县按项目安排、管理和使用。

(三)项目建设责任明确到县。项目的具体实施由各县负责,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管理和目标实现负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奖罚分明。

第二十三条 项目支持方式。项目建设主要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凡是农民能投工投劳建设的项目,原则上可交给村屯或用水户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进行建设和管理。对于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或维修等需要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的项目,则按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选择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项目竣工验收采用县级验收,地级市和自治区组织抽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办法另文印发)。建设项目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投资计划、设计文件和其它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向县级财政和水利部门申请验收并提供完整的文件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县级水利部门接到申请后,应会同财政部门尽快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以使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地级市和自治区水利部门将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各县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抽查复验。

第二十五条 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明确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单户(或联户)工程产权明确归农户(或联户)所有;用水户协会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建成的工程,产权归其所有并进行管护;村屯集体组织实施建成的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产权归其所有并进行管护。

第二十六条 认。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八条

五、附 则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管理宝安区排污企业建设环保工程,保障工程质量及安全,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深圳市宝安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以下简称“环保工程”)指的是由宝安区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监管的建设项目,与之配套的新建、改建(含限期治理及自行改造)、扩建的废水(含回用水)、废气、噪声治理工程。

第三条 本办法中环保工程建设管理包括环保工程设计、监理、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第二章 环保工程设计管理

第四条 环保工程设计必须由具有环保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且该单位为宝安区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并已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备案。符合条件的环保工程设计单位可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污染设施建设”目录下《2010年已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备案的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名单》中查询。

第五条 工程设计方案应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属电镀、线路板、表面处理废水治理工程的,需参照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原深圳市环保局)印发的《深圳市重污染行业工程设计指引》,属优化升级改造项目的,还需满足《深圳重污染行业废水治理设施优化升级建设要求》。

第六条 工程设计方案应选择先进、实用、安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工艺技术,保证污染物经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

第七条 工程设计方案内容应全面、详实,具体编制要求详见《宝安区环保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要求》。第八条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在100吨/天以上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深圳市废水乙级以上(含乙级)专项设计资质,且设计文件应达到施工图深度。

第三章 环保工程监理管理

第九条 为保障环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建设单位必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

第十条 环保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应由具有市政公用工程专项资质或综合资质的监理单位完成。符合条件的监理名单单位可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污染设施建设”目录下《在深从事工程监理业务的监理公司名单》中查询。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必须依照监理合同、设计文件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监理条例》相关规定开展监理业务工作。

第四章 环保工程施工管理

第十二条 环保工程必须由具有环保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建设,且该单位为宝安区环保产业协会会员并已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监督科备案。符合条件的环保工程施工单位可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污染设施建设”目录下《2010年已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备案的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名单》中查询。

第十三条 工程造价在100万元以上的环保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深圳市乙级以上(含乙级)环保工程施工资质。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成立工程管理机构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造价和施工安全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 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依照合同对工程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进行管理,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应满足设计方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第十六条 工程各处理单元和管线布局应做到科学、实用、安全、高效,各结构单元名称和功能等标识明晰,便于识别和操作。第十七条 工程施工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具备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施工安全事故风险。

第十八条 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管理制度;并配备用于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用途的安全设备。

第十九条 施工区域应相对独立,并应设置安全标志牌及施工围栏。

第二十条 工业废水优化升级改造项目应按照《深圳重污染行业废水治理设施优化升级建设要求》施工。

第五章 环保工程验收管理

第二十一条 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竣工自查报告》,监理单位编制《工程监理报告》,并向建设单位提出初步验收申请。由建设单位组织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工艺、结构、电气专家组成初验小组对工程进行初步验收检查,验收合格的,形成《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各验收单位代表及专家签字,单位加盖公章。建设单位可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污染设施建设”目录下《环保工程专家库专家名单》中选择工程初验专家。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凭《工程竣工自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向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工程备案相关部门提出工程试运行申请,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工程备案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符合试运行要求的:

属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配套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核发《建设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通知书》,属限期治理、限期整改、自行改造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核发《建设项目污染物治理设施(改造)试运行通知书》,具体申请要求详见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申请指引》。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取得《建设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通知书》后,即可申请建设项目《深圳市污染物排放临时许可证》,申请具体要求详见宝安区环境保护局《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指引》。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取得《深圳市污染物排放临时许可证》后,即进入试运行期,经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监测站监测,污染物治理能够稳定达标的:

属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配套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单位即可向工程备案部门提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投入生产或使用申请,具体申请要求详见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保设施投入生产或使用申请指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投入生产或使用申请获批后,建设单位方可申请建设项目《深圳市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具体申请要求详见宝安区环境保护局《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指引》;

属限期治理企业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即可向工程备案部门提出解除限期治理申请,具体申请要求详见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解除限期治理指引》;

第二十五条 污染物排放许可的申请由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监督科负责受理。

第六章 环保工程运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鼓励建设单位委托有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运行,如果建设单位选择自行运行,应成立专职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负责设施运行。废水处理设施现场运行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污水处理工”上岗证。

第二十七条 尽量减少使用能耗高的设备及环境危害大的处理药剂,鼓励建设单位提高废水回用率。

第二十八条 有完整的运行记录,完善的管理规章,操作规范,场地整洁有序,设施维护良好。

第二十九条 属优化升级改造项目的废水处理工程,现场应配置必要的水质分析化验仪器及实验室,对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具有监测能力。

第三十条 污泥及其它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必须设置防扬散、防雨、防渗等防护措施,并悬挂危险废物贮存场所专用标志牌。

第三十一条 污泥及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第三十二条 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作业区域应设置安全围栏,与周边建筑物隔开,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位置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牌、警示牌,并配备用于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用途的安全设备。

第七章 环保工程建设管理流程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成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组织机构。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环保工程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内容及要求详见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宝安区环保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第三十五条 环保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委托有工程咨询资质且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备案的单位进行方案评审,取得《工程设计方案评审报告》,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修改设计并提交评审单位。方案评审单位可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网站(http:///)“污染设施建设”目录下《宝安区环保工程设计方案评审咨询服务单位名单》中查询,委托宝安区环境科学研究所评审的,评审流程详见宝安区环境科学研究所《环保工程设计方案评审指引》。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环保工程施工合同。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签定环保工程监理合同。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向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相关部门办理工程备案手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属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配套项目的向规划审批科申请,限期治理、限期整改、自行改造项目向监督科申请。资料齐全的,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工程备案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核发《工程备案通知书》,工程备案具体要求详见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备案指引》。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取得《工程备案通知书》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四十条 工程完工并通过初步验收后,工程试运行、临时排污许可、正式排污许可申请程序要求内容详见本办法第五章。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未取得《工程备案通知书》、擅自开工的,由宝安区环境保护局责令停止建设,并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二条 施工过程中处理工艺发生重大改变,或是设计方案发生重大变更须报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相关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有资质的环保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让其它单位或个人挂靠,一经查实,则取消其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备案资格,并将其不良记录上报资质管理部门。

第四十四条 在深圳市宝安区从事环保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必须在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备案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监督科负责备案工作,备案要求详见《宝安区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备案管理办法》,具体办事流程详见《宝安区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备案指引》。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有任何虚假,宝安区环境保护局可终止受理申请业务;如因虚假材料引致的法律责任,概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四十六条 相关业务咨询服务电话:

(一)宝安区环境保护局规划审批科:27876438;27660512

(二)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监督管理科:27875429;27870101

(三)宝安区环境保护局环境科学研究所:27875549;27872368

(四)宝安区环保产业协会:29992293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内容由宝安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8

暂行办法》宣贯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36号令)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办法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了更明确、更具体、更严格的规定,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暂行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促进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今天,县安委会在这里举办《暂行办法》宣贯培训班。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暂行办法》的精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此次宣贯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宣贯《暂行办法》的重大意义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去年我县的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工矿商贸企业零死亡事故的好成绩,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安全生产决不能抱着成绩沾沾自喜,这项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以来,我县已发生2起建筑施工领域安全事故,这充分暴露出我县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短板。比如企业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安全意识淡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都亟待我们加以解决。事实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必须

1警钟长鸣,稍有松懈,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旨在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生产关,从而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我县下一步的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遏制建筑施工事故多发态势,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准确把握《暂行办法》的精神实质

执法者,首先必须要懂法,把握《暂行办法》的特点,是宣传贯彻《暂行办法》的前提和基础,在我看来,《办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操作性强。《安全生产法》仅对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对其他非高危行业“三同时”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而《暂行办法》弥补了这一空缺,对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均做出了相应规定。同时对违反《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的违法行为,均设定了罚则。二是职责分工明确。《暂行办法》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监管(县级以上各级安监部门)、属地监管(本行政区域内)、综合监管和直接监管(对所有适用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管,对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的实施直接监管)。《办法》同时规定,上一级安监督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其负责监督管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委托下一级实施监督管理(委托监管)。三是分类要求切合实际。《办法》将建设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非煤矿山、生产或储存危险化学品、生产或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第二类包括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军工、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电力等行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第三类包括第一、二类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并针对各类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明确了相应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三、扎实做好《暂行办法》的宣贯工作

我县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在全市相对滞后,除非煤矿山、危化、烟花爆竹行业外,全县只有思麦博一家企业开展了“三同时”审查工作,所以,我们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重点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做好《暂行办法》的宣传工作。各位要好好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掌握和领会《暂行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明确安全监管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增强履行监管职责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同时,要做好拟建、在建项目的宣传教育工作。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我们要以贯彻实施

《暂行办法》为契机,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教育,使企业明白自己所应履行的义务,以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法人、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印制宣传品、开展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学习,使《暂行办法》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真正地灌输到每个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去。要注意利用已发生的案例,宣传企业履行职责不到位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他们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得到警醒,用事故案例教育来推动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增强企业加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投入的自觉性。

二是要将《暂行办法》落到实处。按照市安委会的工作部署,县安委会下发了《星子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管,力求全县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报审率达到应报审的80%,从源头上消除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先天性隐患,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各地、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未按规定申报审查的新、改、扩建工程项目,督促其按照《暂行办法》规定和有关法规向安监部门申报审查或备案。安监局要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备案)服务工作。对不依法申报安全审查(备案),且存在隐患的建设项目,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责令限

期整改;对存在明显先天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其停工整顿。

同志们,在当前全县建筑施工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下,我们的责任重、压力大、任务艰巨,不容有丝毫的懈怠。全县安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务必知难而进,以《暂行办法》为指南,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勇挑重担,为推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而努力奋斗!

重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安全生产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等高危险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及相应的技术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 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未通过“三同时”审查验收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企业不准开工投产。

第四条 建设单位必须保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的概算。第五条 建设项目中引进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应符合我国规定或认可的安全标准;全部设计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六条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等高危险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第七条

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等高危险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实行分级监管的原则:

经过政府部门立项的建设项目:省级立项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由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市(地)级立项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由市(地)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县级立项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由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

未经过政府部门立项的建设项目按总投资(概算):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由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不足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由市(地)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由县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采砂、采土、采水等危险性小的软岩矿山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由市地安全监管部门负责。

跨地区的建设项目、国家授权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由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管辖权有争议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由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

第八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设计审查程序 第九条 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安全专篇。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时,应邀请安全监管部门参加,安全监管部门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安全专篇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条 按规定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初步设计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由具备能力的行业组织或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审,建设单位应将安全预评价报告和评审结果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评审单位和评审人员对评审结果负责。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要在进行初步设计会审工作的7日前将初步设计文件(含建设项目安全专篇)、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相关图纸资料报送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并填写《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初步设计审批表》。

相关图纸资料包括:设计单位相关资质、证照;采用文件标准规范依据;有关安全设施危害程度分级检测检验报告。

第十三条

初步设计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提出修改意见的,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安全设施的设计进行修改后,再由建设单位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审查部门及其负责审查的人员对审查结果负责。

第十四条

设计单位编制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安全设施规程和标准。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第三章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程序 第十六条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等高危险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在进行总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必须先由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设施进行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后,有关建设项目管理部门方可进行总体竣工验收。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申请竣工验收: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安全专篇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

(二)初步设计中安全专篇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

(三)安全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

(四)对安全设施的效果进行了测定和评估;

(五)对试运行中所发现的危及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六)对可能影响职工安全和健康的生产岗位进行了检测,并建立了档案;

(七)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等。第十八条 在初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安全验收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编制评价报告。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在初步验收和总体验收前20日向安全监管部门申请安全设施验收,并填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验收审批表》和《建设项目安全专题报告》,并提交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第二十条 安全监管部门收到建设单位验收申请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后,下发《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现场审查验收通知书》,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审查验收工作。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初步验收工作的步骤和内容:

(一)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安全专篇(包括审查意见)和有关规范、标准,对建设单位报送的安全专题报告和验收审批表进行分析、复核;

(二)安全监管部门对严重危及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岗位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安全设施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估,必要时可委托检测单位进行复测;

(三)经复核、检查、评估、复测已达到安全要求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签署同意对该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的结论性意见;

(四)安全监管部门就复核、检查、评估、复测中发现的危及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问题,提出书面意见,并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总体竣工验收前整改完毕。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总体竣工验收时,安全设施验收工作的步骤和内容:

(一)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安全专题报告》和《建设项目安全验收审批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审查安全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效果分析评价材料,并审查危及职工安全与健康岗位的检测数据;

2、审查“安全设施初步验收意见”中指出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和整改后的效果分析评价材料;

3、审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4、审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建档制度;

5、审查其他安全设施有关规定要求的落实情况。

(二)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对安全设施的初步验收意见,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进行复检。

(三)安全监管部门检查主要安全设施的运行情况,并根据需要抽测验证有关安全设施方面的检测数据。

(四)安全监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总体验收时安全设施验收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

第二十三条 对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验收不合格的,不予通过并限期整改。

第四章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一)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及承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安全评价、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单位贯彻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

(二)对在建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三)加强对已建项目和在建项目的现场监督检查,发现未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的建设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增加安全设施。

第二十五条 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管理,及时将建设项目计划抄送安全监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设计单位和设计者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一)设计单位和设计者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初步设计时,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二)在施工图纸设计时,应落实初步设计中的安全设施内容以及在初步设计审查中通过的审查意见;

(三)经审查通过的安全设施初步设计方案,如有变动应征得原负责审批的安全监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和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预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保证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二十八条 从事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工作的评价机构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预评价资质。必须依据《安全预评价导则》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做出的安全预评价报告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给予降职或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予以审批验收的;

(二)在现场监察中,发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依法落实建设项目 “三同时”管理规定,不依法提出整改措施,或不依法予以查处的。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5万元罚款:

(一)非煤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及其他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建设项目没有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二)非煤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及其他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三)非煤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及其他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第三十一条 承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安全评价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出具虚假评价报告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给予责任单位和个人行政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国家对有关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安全监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

《安全专篇》编写提要

一、设计依据

1、国家、省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2、安全设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其它依据。

二、工程概述

1、本工程设计所承担的任务及范围;

2、工程性质、地理位置及特殊要求;

3、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前的安全设施概况;

4、主要工艺、原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及主要职业危险、危害概述。

三、建筑及场地布置

1、根据场地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地质、雷电、暴雨、洪水、地震等情况预测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2、建厂的周围环境条件及其对安全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3、锅炉房、氧气站、乙炔站、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仓库等的布局及其对安全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4、厂区内通道、运输的安全;

5、建筑物的安全距离、采光、通风、日晒等情况,有害气体与主要风向的关系;

6、救护室、医疗室、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哺乳室、女工卫生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情况。

四、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材料和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产品等的种类、名称和数量;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电离、电磁)、振动、噪声等有害作业的生产部位、程度;

3、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较大的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

4、可能受到职业危险、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五、安全设施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1、工艺和装置中选用的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和必要的监控、检测、检验设施;

2、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类别、等级、范围选择电气设备、安全距离、防雷、防静电及防止误操作等设施;

3、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和紧急停机、事故处理等设施;

4、危险性较大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和急性中毒的抢救、疏散方式和应急措施;

5、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产生尘毒的设备(或部位),尘毒的种类、名称,危害程度;

6、高温、高湿、低温、噪声、振动等工作环境所采取的防范措施,防护设备性能及检测检验设施。

六、安全设施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2、维修、保养、日常检测检验人员;

3、安全教育设施及人员。

七、专用投资概算

1、主要生产环节安全专项防范设施费用;

2、检测装备和设施费用;

3、安全教育装备和设施费用;

4、事故应急措施费用;

5、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资金投入;

6、职工工伤保险和技改资金的提取。

八、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安全预评价的主要结论。

九、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附件2: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专题报告》提纲

一、建设项目概况

1、名称、地点、建设性质。

2、建设规模(建设纲要)。

3、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4、主要原材料、产品的名称、数量。

5、建设项目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及材料输送路线示意图。

6、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总投资。

二、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

1、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2、安全设施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安全标志及其分布情况。

3、生产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控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

4、作业场所尘、毒、噪音、高温和放射线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数据。

5、女工卫生设施名称、数量。

6、安技部门人员配备,检测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

7、安全设施的投资金额。

8、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安全问题所制定的整改方案,预留的整改费用及完成整改的日期。

9、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的教育培训、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上一篇:大学生会计专业自荐信范文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