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施建设

2024-07-22

排水设施建设(精选11篇)

排水设施建设 篇1

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 城市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 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工作日趋复杂, 而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档案信息的存储、电子档案的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信息的科技含量将大大增加, 档案检索方式将更加便捷而有效。档案信息资源将被大力开发, 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求, 为城市建设提供服务的领域更为广阔、效率更高。因此, 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

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 已成为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也是二十一世纪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 将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管理纳入现代化管理轨道, 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必备条件和基础。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是实现档案信息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 以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为基础, 结合城市排水设施专业管理信息特点, 利用计算机存储相关档案、图纸和文字资料, 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城市排水设施档案管理信息, 将为辅助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城市排水设施由城市排水管网、泵站和污水处理厂三大主要部分组成。因此, 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主要包括城市排水管网、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等档案信息, 除此以外, 还涉及城市区域基础地形图、地区及地理信息资料、设备资料等, 主要用于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维护、运行等方面的管理。

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 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硬件结构的建立, 主要包括选择采用先进合理的控制室服务器、集线器等设备, 建立局域网。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管理利用相关单位 (部门) 建立计算机网络, 城市排水管理信息、泵站信号及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信息通过有线形式数据专线传输, 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而软件结构建立, 可在GIS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 建立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提供城市排水管网信息, 城市基础地形图、泵站动态信息;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信息;建立报警系统;通过数据采集, 将动态信息数据用图形或表格等形式显示;可将决策指令传送到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利用相关单位 (部门) 。

2建立静态档案信息数据库, 包括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数据库。城市区域地理信息数据库, 将各种与城市排水设施档案有关的城区街道、建筑、企业信息输入数据库。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数据库, 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泵站、污水处理厂和设备等档案信息建库存储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通过手工著录、扫描等形式, 将各类静态档案信息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和各类存储器中。

3建立动态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城市排水管网流速、流量、泥位, 水文信息、气向信息, 泵站设备运行及污水处理厂运行信息等综合的动态信息数据库。

4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GIS软件, 建立对地理信息、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 动态档案信息数据的综合管理、设计、应用系统。

5开发智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以上各种静态档案信息、动态档案信息, 逐步建立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的综合模拟分析, 顾问系统和泵站、污水处理厂调度模型, 并不断进行补充, 修正和完善。

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后, 纸质载体文本、图纸、声像资料等传统介质文件信息资源, 均以数字化形式出现, 并分布于城市建设领域的网络媒体中, 通过互联网络提供资源共享。城市排水管网、泵站及污水处理厂, 地图、图形、属性资料, 各种动态档案信息等实行综合管理;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强大, 可浏览、移动、放大、缩小;系统历史数据长期保留;系统可与各种大型数据库链接, 相互交换数据;可利用现有的各种格式的地图数据库;系统为中文界面, 所有的功能操作均以菜单操作, 属性资料输入时可以菜单选项, 具有参数记忆功能;绘图功能直观方便, 并可修改底图;可设计打印各种表格系统选型标准, 升级、维护、更新方便;系统可与实时监测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联结, 实现管理现代化;通过网络实现了信息共享, 以便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利用单位 (部门) 使用, 增强系统的交互性。

实现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管理, 可以对城市排水设施的配置, 运行情况, 维护程度, 扩建规划等有综合、统一的掌握和应用;可以应付在各种突发天气情况下的排水、防涝、防汛调度要求, 科学管理, 科学调度, 极大程度地减少因为情况不明、信息不准确、决策不合理、反馈不及时等造成的各种损失。

在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需要特别注意档案信息化后的安全性问题, 尤其是档案设备安全和信息安全。设备安全应当在设备选用、系统安装和应用软件配置时加以注意, 主要是防御自然灾害和防止病毒对系统的破坏等突发事件。而信息安全则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和体系, 防止信息丢失、被恶意更改等, 特别是在互联网络环境中, 更应该注意档案信息共享与保密。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建立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数据库, 将与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有关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运用计算机语言开发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及建立智能系统, 形成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智能管理系统。

关键词:城市,排水设施,档案信息化

排水设施建设 篇2

【发布文号】国办发〔2013〕23号 【发布日期】2013-03-25 【生效日期】2013-03-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等极端天气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加之部分城市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出现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总体工作要求

(一)明确任务目标。2013年汛期前,各地区要认真排查隐患点,采取临时应急措施,有效解决当前影响较大的严重积水内涝问题,避免因暴雨内涝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2014年底前,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二、抓紧编制规划

(二)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各地区要尽快对当地的地表径流、排水设施、受纳水体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管网等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对现有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评价和修订,全面评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风险。

(三)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各地区应根据本地降雨规律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合理确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在人口密集、灾害易发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应采用国家标准的上限,并可视城市发展实际适当超前提高有关建设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要根据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情况,及时研究修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等标准规定,指导各地区科学确定有关建设标准。

(四)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各地区要抓紧制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排水出路与分区,科学布局排水管网,确定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管道和泵站等排水设施的改造与建设、雨水滞渗调蓄设施、雨洪行泄设施、河湖水系清淤与治理等建设任务,优先安排社会要求强烈、影响面广的易涝区段排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要加强与城市防洪规划的协调衔接,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加快设施建设

(五)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各地区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做好项目技术论证和审核把关,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提高建设项目立项、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审批效率。

(六)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建设。在雨污合流区域加大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力度,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要尽快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提高雨水排放能力,加强初期雨水的污染防治。新建城区要依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有关要求,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网。

(七)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各地区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控制开发强度,合理安排布局,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与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增加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以及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有条件的地区应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提高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和蓄滞能力。

四、健全保障措施

(八)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区要提高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土地出让收益、城市防洪经费等用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和维护资金的比例。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环保等部门要结合相关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项目予以支持。

(九)健全法规标准。加快推进出台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规范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强制性城市排水标准,以及城市开发建设的相关标准。

(十)完善应急机制。各地区要尽快建立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气象、水利、交通、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机制。要在2013年汛期前制订、完善城市排水与暴雨内涝防范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内涵及相应的措施和处置程序,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措施。针对城市交通干道、低洼地带、危旧房屋、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要切实加强防范,并设立必要的警示标识。要加强应急能力教育和预警信息宣传,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演练。

(十一)强化日常监管。各地区要加强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的监管,将规划编制、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要严格实施接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避免雨水、污水管道混接;加强河湖水系的疏浚和管理,汛前要严格按照防汛要求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和清疏。

(十二)加强科技支撑。加强城市降雨规律、排水影响评价、暴雨内涝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提升排水防涝数字化水平,积极应用地理信息、全球定位、遥感应用等技术系统。加快建立具有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强化数字信息技术对排水防涝工作的支撑。

五、加强组织领导

(十三)落实地方责任。各地区要把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的紧迫任务,切实落实城市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强排水防涝工作行政负责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城市排水、交通、气象、消防、园林绿化、市容、环卫、防洪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十四)明确部门分工。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加强统筹,指导监督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施建设和相关工作;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安排资金予以支持;水利部要加强对堤坝等防洪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共同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2013年3月25日

浅析道路排水设施设计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道路排水、地下水、工程设施

据新闻网上有关报道:“近几年由于我国连续发生了几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公路水毁损失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91年-1998年间,公路水毁损失达2 000多亿元,某些省份平均每年水毁损失都达亿元。”这固然有洪水凶猛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但公路本身抗灾能力差,排水设施不齐全,排水系统不配套也是造成水毁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充分认识水对公路的破坏性,认真做好公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已是一项十分严峻而紧迫的任务。因此,道路排水设施的有效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惠民工程。

一、道路排水设施的重要性

水是道路上常见的自然物质,由于它的存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道路的湿度从而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与行车安全,主要体现在地面水对地表的侵蚀与地下水对地基的破坏。雨雪形成的大气降水轻微,会导致地面积水影响正常交通,严重会造成地面的重病害,渗入路基内部的水会使土基湿软从而引起路基冻胀、翻浆或边坡塌方、泥石流,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进入结构层内的水分可浸湿无机结合料处治的粒料层,导致基层强度下降,使沥青面层出现剥落和松散;在地面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的潜水,距地面较近,在重力作用下可沿土层以薄膜形式从含水量高的位置向含水量低的地方流动,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冻结中心周围流动,会形成水分集中,造成路基局部损坏,影响路基的整体强度和水温稳定性,重者会引起冻胀、翻浆或边坡滑坍,甚至整个路基沿倾斜基底滑动,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路基、路面的病害有多种,但水的作用是主要因素,无不都与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破坏有关。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路面结构的损坏,加快了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坏,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二、道路排水的目的和要求

要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水源,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把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并防止地面水漫流、滞积或下渗,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地下水,则应予以隔断、疏干、降低,并引到路基范围以外适当的地点,将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受地下水和地表积水的影响。还必须将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将地上排水和地下排水结合考虑,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结合考虑,将道路排水与农田灌溉、周围环境保护综合考虑,将道路排水工程与防护加固工程综合考虑。应校核全线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和妥善,必要时予以补充或修改,应重视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三、道路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

排水设计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整治、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致过于汇集,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各种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要适当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并做到路基排水有利于农田灌溉。路基边沟一般不用作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须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以防止水流危害路基。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渠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综合整治,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和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路基排水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

排水设施建设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排水防涝系统上的问题。近些年由于天气的原因暴雨时常发生, 面对这一自然因素城市的排水防涝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很多的城市中内涝灾害频繁的发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排水防涝系统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上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城镇建设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排水防涝系统已经是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 出现的这些问题几乎成了各个城市的一个通病, 怎样能够科学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专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所要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1]。规范排水行为, 保障城市排水设施安全, 是保障城市生产活动与人民生活稳定有序的关键。

1 城市内涝现状及产生原因

当城市的排水防涝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导致排水受阻从而使城市内部积水严重, 从而引发城市内涝。就外部因素上来讲, 则是由于天气因素, 就内部因素来讲则是我国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还不够完善, 一旦受到暴雨, 内涝灾害也就在所难免。就我国范围内而言, 尤其是南方的一些大城市, 比如深圳、重庆及南昌等, 从2004 年到2012 年期间内, 在遭受暴雨袭击之后, 就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内涝问题。另据数据显示, 2012 年夏季暴雨当中, 由于内涝问题则总共导致死亡人数高达80 人左右, 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同时, 也损害了城市形象。

2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到位

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 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受重视程度并不高, 排水理念与想法仍然较为传统, 并不能够有效适应城市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及要求。尤其是当城市遇到暴雨袭击的时候, 防控环节则显得较为薄弱。

2.2 排水防涝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建设过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 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然而, 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考验较大。举例来讲, 就2009 年的苏州而言, 强降雨形成了300 多毫升的降水量, 在这样的强降雨影响下, 某些地下空间遭到重大影响, 只得采用机器抽水的方法来做应急处理, 首先不说机器抽水本身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其也有着固有的缺陷, 比如很可能出现故障或者是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这样仍然不会缓解或者杜绝内涝灾害的发生。

3 城市排水规范措施

3.1 兴建蓄水池、打造海绵城市

通过在城市地下兴建蓄水池, 让城市积水顺利流进蓄水池, 从而减少大面积、长时间地积水, 对外排水量进行有效控制, 缓解下游排水管网的压力的同时, 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洪和排水问题, 再加之雨水蓄水池的净化水源的作用, 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在必要地区设置雨水泵站

在城市中针对一些有必要的地区设置雨水泵站, 对积水进行集中收集与合理分散, 做到更有针对性地疏导积水以及缓解积水压力。举例来讲, 就城市立交桥这一特殊区域而言, 桥下很容易形成积水, 对此设置雨水泵站, 对桥下积水进行抽排, 从而改善交通环境的同时, 也能够对这些雨水进行集蓄和再利用。

3.3 转变观念, 加强认识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并没有形成合理有效地排水行为观念及规范。对此, 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加强认识。举例来讲,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进行应急演练, 针对各地多种方式来备战汛期。

3.4 做好排水管道清淤工作

在当前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 城市用水量逐步的提高, 给排水系统要求也在随之提高, 其排水量日益的扩大, 造成在排水的过程中对排水系统质量要求也日益变化。其管理、养护维修、疏通的手段和方法逐步受到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视, 更是保证当前城市用水和排水能够正常进行的关键。清淤作为当前保证排水正常运转的主要措施受到人们的关注[2]。具体来讲, 基于管道清淤工作的重要性, 也基于其工作特点, 我们可以开发与引进工业用机器人, 安装各类传感器, 使其具备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当然, 开发与引进机器人不仅耗资不小, 而且相关技术还不够完善, 同样也缺乏一定的技术性人才。但是, 这是未来城市排水管道清淤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3.5 城市排水管网建设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制订排水规划, 应经多方预测并留有发展余地;排水管网的设计应根据城市的特点, 合理选择排水体制;排水管网与污水厂应同步建设;设计时应兼顾其他管线;管网建成后必须加强管理等, 才能真正发挥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作用[3]。

总之, 城市排水行为影响着城市排水设施安全, 而城市排水设施安全有影响着整个城市的良好运转,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此,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排水行为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来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使排水设施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石工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排水防涝系统上的问题。排水防涝系统在城市的基础设施上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城镇建设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排水防涝系统已经是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 出现的这些问题几乎成了各个城市的一个通病, 怎样能够科学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专业人员以及政府部门所要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对如何规范排水行为从而保障城市排水设施安全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关键词:规范,排水,行为,城市,设备

参考文献

[1]高雅彬.关于城市排水防涝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低碳世界[J].2014 (06) :88-89.

[2]许清亮.城市排水管道的清淤问题研究[J].工程技术 (全文版) , 2015 (12) :122-123.

排水设施建设 篇5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员工培训手册

设备设施篇/给排水设备设施操作标准作业规程1.0目的

规范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操作程序,确保正确、安全地操作给排水设备设施。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辖区内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操作。

3.0职责

3.1设备部主管负责检查《给排水设备设施操作标准作业

规程》的执行情况

3.2水泵房管理员具体负责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操作。

4.0程序要点

4.1启动水泵(潜水泵)前的检查。

4.1.1检查水泵(潜水泵)进、出水闸阀是否已打开,否则应拧开闸阀。

4.1.2排除水泵机组真空筒里面的空气(如果有的话)。

4.1.3检查电压表、信号灯指示情况。

4.1.4手盘水泵轴转动3圈,应灵活无阻滞。

4.2启动水泵(潜水泵)。

4.2.1合上水泵(潜水泵)控制柜(箱)电源开关,将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

4.2.2按下启动按钮,水泵(潜水泵)启动,注意观察启动电流。

4.2.3如果一次不能启动成功,可以再试启动二次。每次应间隔3分钟。如果三次都未启动成功,则应停下来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再启动。

4.2.4启动成功后,让其运转5分钟。观察运转电流,听有无异常声响,闻有无异常气味,检查漏水是否严重(漏水成线)。

4.2.5确认一切正常后,按下水泵(潜水泵)“停止”按钮,水泵(潜水泵)停止。

4.2.6将转换开关置于“自动”位置,水泵(潜水泵)自动启动并运行。

4.3停止水泵(潜水泵)。

4.3.1将转换开关置于“0”(停止)位置,水泵(潜水泵)停止运转。

4.3.2拉下水泵(潜水泵)控制柜(箱)电源开关(如果需要)。

4.3.3关水泵(潜水泵)进、出水闸阀(如果需要)。

4.3.4检查有无不正常情况,如有则及时处理。

5.0记录

6.0相关支持文件

排水设施建设 篇6

关键词验收;施工;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116-01

市政排水管网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排水设施的养护管理单位,接收和检验排水设施的质量是我们排水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近些年,天津市的城市建设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建了很多市政排水设施,在对这些设施进行接收和检验的同时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希望施工单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有所注意,杜绝这些问题的发生。

1排水出路问题

验收过程中排水设施的出路问题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没有出路就意味着整个设施所起的作用降低为零,会导致跑冒等各种后果,可是很多管道的出路问题往往正是全部工程中最严重的问题:

1)末端检查井内管堵没拆:根据规定管道施工过程应为无水作业,这就需要在来水管道中砌上管堵,防止作业面进水,影响施工质量。可是施工单位往往在施工结束后忘记拆堵,这就造成上下游管道不通,新建设施根本起不到排水的作用,遗留跑冒的隐患,我养管单位只能在疏通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并下井拆除。2)交叉施工使得规划出路不能实现:施工过程中遇到其它工程如桥梁、地铁等同时进行,造成管线无法连接,使得原规划流向不能实现,我养管单位会配合施工单位暂时对管道进行切改,将水引入附近老管道,暂时解决无出路问题,保证雨污水无外溢。

2穿管问题

验收过程中会遇到检查井内有其它管道穿过的现象,如热力、电缆、自来水管道等,这就造成此检查井上下游管道无法疏通和养护。因此,在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结合施工区域的实际情况,开挖探槽,仔细探明地下管道的位置,将调查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案上报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迁移措施;施工过程中如遇障碍,应及时采取相应方法,如正虹或倒虹,避开障碍物,同时做出变更说明,以保证日后的施工、交验以及养护管理。

3设施问题

验收过程中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在施工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影响着设施的使用寿命,妨碍接收单位的养护管理。

1)管道探头及不到位问题:管道探头和不到位现象是验收中的常见问题,此类问题会导致井壁的不平整,并且在管道探出和缩进部位管口与井壁之间无法抹平勾缝,长此以往管口附近井墙被水流严重冲蚀,对井壁伤害严重,不利于排水设施的保养。因此,在施工管道安装过程中要防止管头露出井壁过长或缩进井壁,避免细节疏漏对设施造成的危害。2)错口、井口井墙没抹及脱落破损问题:错口问题在验收过程中经常存在,主要是由于井圈与井口座浆不饱满、不均匀,或是由于井口井圈连接处混凝土养护时间过短,在后期道路施工时井口移位造成的。因此施工时井口一定要做到接口处砌缝平整,抹面均匀,井盖和井圈配套合适,养护时间不足不要移动井圈等。井口、井墙脱落也是质量通病:近些年,很多施工单位对于井口的处理只用商品灰将井圈坐牢在井口,忽略了井口抹平这一环节,但时间一久检查井井圈附近的灰浆就开裂脱落,井圈出现错口及松动现象。因此对井口的处理必不可少,施工时一定要将井口井圈勾缝抹平,并且达到所需的养护时间;井墙脱落往往导致井墙漏水的现象,因而井墙在施工中同样必须竖直,不得有通缝,灰浆要饱满,砌缝要平整,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安装预制颈脖时应做到与下部井身顺接,不得出现错位现象,且连接处砌缝要平整,抹面要均匀。只有把细节处理到位才能减慢雨污水对设施的腐蚀,延续设施使用的年限。3)井盖损坏问题:井盖损坏包括井盖轴及井盖链的损坏,井口胶圈的脱落等,有些道路刚刚交付使用,可是我们在验收时井盖却已经损坏了,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使用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选用合格的产品,一旦在安装过程中发现有损坏部分应立即停止安装使用,更换新的合格产品,为将来养护奠定良好的基础。4)井盖开启问题:近些年,检查井井盖多使用有开启轴的井盖类型,可是很多施工单位不注意开启轴安装的位置,使得井盖开启的方向与道路行车方向一致,造成无法进行绞关的后果,这都为我们进行养护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希望施工单位能够注意此类问题,安装带轴井盖时将井盖的开启方向与道路垂直,以便今后的养护。

4井底问题

由于排水施工多数为隐蔽工程,特别是有着施工完成就及时使用的特点,因此在验收中井底的很多问题我们不能用肉眼一下子看清楚,所有在验收中我们配备专业的验泥杆,利用它我们能够很清楚的掌握井底的一些情况,如积泥多少、管口畅通与否、井底有何杂物等等。

井底积泥是正常现象,完全可以通过掏挖进行清淤,可是有些管道的井底堆积有砖头瓦块、混凝土、路油、二灰碎的现象,为接收后的疏通帶来很大的难题,有些检查井底部堆积混凝土的高度甚至超过管口,也就意味着水流不通,随时有跑冒的危险。因此,施工单位在检查井施工完毕后应用老井盖或铁板进行遮盖,避免其它施工对检查井造成的破坏。

5占压问题

占压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养护管理单位。

1)绿化带的占压:由于规划不够周全,验收时发现有的检查井被高高的绿化土掩埋,无法找到,并且被绿化带占压的管道无法进行疏通养护,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此类占压问题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希望相关部门能统一规划到位,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2)检查井在便道上或距离便道很近:此类占压使得管道养护时没有疏通作业面,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3)检查井、收水井被路油占压:在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大意或疏忽,经常会有检查井、收水井被路油压死没法找到的现象发生,有的设施被压住一部分,造成无法开启等现象,同样给养护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路面铺油阶段,排水施工负责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妥善保护好已经完成的设施。

6收水设施的问题

收水设施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到,但它却在防汛排涝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收水井的位置与高度:有些收水井安放在小区出口处,或距离便道过远,超过8cm,这样使得收水井变成了道路上的障碍物,并且经常被过往车辆碾压,造成不必要的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收水井的标高也要严格控制,若高于路面则起不到收水的作用,太低则使得周围路面形成塌陷积水等等。2)收水井井墙问题:收水井的安装要求墙体垂直于路面,平行于便道,但经常发现收水井井墙倾斜的现象,导致收水井内收水容量减小,从而降低排水效率。

公路路基排水设施与施工 篇7

关键词:公路路基,排水设施,施工

一般公路路基排水分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

1 地面排水设施布置原则

(1) 在路堤天然护道外, 可以设置单侧或双侧排水沟, 也可用取土坑排水。

(2) 路堑应在路肩两侧设置侧沟。

(3) 路堑顶边缘以外, 需设置单侧或双侧截水沟。

(4) 路基外侧水必须引入河道或桥涵内排至路基以外。

2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及施工要点

路基地面排水可采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拦水带、蒸发池等设施, 下面就对各个设施的设置部位及要求做简单的概述。

2.1 边沟

(1) 边沟设置: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和挖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 以利于将雨水及路面水排出路基以外。路堤较低的坡脚处应设置边沟。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 出水口要保证将水引出路基以外, 根据当地气象水文情况, 出水口设置必须保证水能及时排出路基以外。

(2) 施工要求: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 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 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 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土质边沟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4%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加固;采用浆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 片石应符合规范要求, 砌缝砂浆应饱满, 沟身不漏水;若沟底采用抹面时, 抹面应平整压光。

2.2 截水沟

(1) 截水沟设置: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 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根据土质情况而定, 原则上不要影响边坡稳定。对于一般土质应距路基坡顶不小于5 m,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不应小于10 m, 同时应进行加固, 以防渗漏。截水沟中挖出的土, 应该堆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 并整修成T形, 并进行夯实, 顶面应做成1.5%~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 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脚2~6 m, 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5 m, 弃土堆顶部应设1.5%~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0~5.0 m, 并将挖出的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 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1.5%~2%的护坡道, 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人截水沟排出。

(2) 施工要求:截水沟长度超过一定的距离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 将水引至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 截水沟必须有固定的出水口, 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平顺衔接。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 截水沟应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 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或裂隙较多的岩石路段, 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及截水沟的出水口, 均应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壁。

2.3 排水沟

(1) 排水沟的线形要求平顺, 尽可能采用直线形, 转弯处宜做成弧线, 其半径不宜小于10 m, 排水沟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 排水沟沿路线布设时, 应离路基尽可能远一些, 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3~4 m。当水流的流速大于容许冲刷流速时, 沟底、沟壁, 应采取表面加固措施。

2.4 跌水与急流槽

(1) 跌水与急流槽必须采用浆砌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跌水的台阶高度可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决定, 多级台阶的各级高度可以不同, 其高度与长度应之比与原地面坡度相适应。

(2) 急流槽的纵坡不宜超过1∶1.5, 同时应与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当急流槽较长时, 槽底可用几个纵坡, 一般是上段较陡, 向下逐渐放缓。

(3) 当急流槽很长时, 就分段砌筑, 每段不宜超过10 m, 接头用防水材料填塞, 密实无空隙。

(4) 急流槽的砌筑应使自然水流与涵洞进、出口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段, 基础应嵌入地面以下, 基底要求砌筑光滑平台并设置端护墙。路堤边坡急流槽的修筑, 应能为水流入排水沟提供一个顺畅通道, 路缘石开口及流水进入路堤边坡急流槽的过渡段应连接圆顺。

2.5 蒸发池

路面上的水无法引出路基以外时, 可以在路基就近设蒸发池, 当用取土坑作蒸发池时, 与路基坡脚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10 m。面积较大的蒸发池至路堤坡脚的距离不得小于20 m, 坑内水面应低于路基边缘至少1 m。坑底部应做成两侧边缘向中部倾斜0.5%~1%的横坡。取土坑出人口应与所连接的排水沟或排水通道平顺连接。

2.6 拦水缘石

为避免高路堤边坡被路面水冲刷, 要在路肩上设拦水缘石, 将水流拦截至排水沟或在拦水带开口处设急流槽引离路基, 与高路堤急流槽连接处应设喇叭口。设拦水缘石路段的路肩宜适当加固。

3 路基地下排水设施及施工要点

3.1 地下排水设施类型

对路基有危害的地下水, 应根据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埋藏深度, 底层的渗透系数等条件, 选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渗水隧道、渗井、渗管等。

3.2 各种类型地下排水设施的施工

(1) 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 可采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等;地下水埋藏较深或为固定含水层时, 可采用渗水隧道、渗井、渗管等。

(2) 渗水暗沟的纵坡一般不宜大于0.5%, 也不宜小于0.2%, 而且要有防淤措施。渗水暗沟、渗水隧道的断面尺寸, 应根据埋藏深度、施工和维修条件确定, 一般宽度不宜小于1.2 m。渗水暗沟的排水孔应在冰冻线以下0.5 m, 截水的渗水暗沟的基底应埋入隔水层不少于0.5 m, 支撑渗沟的基底应设置在含水层以下坚实的土层上。

(3) 渗沟和渗水隧道的截水部分可采取砂砾石, 土工纤维做反滤层。砂砾石反滤层的层数、厚度和颗粒级配的要求, 根据坑壁土质和反滤层材料计算确定。砂砾石应筛选清洗, 其中颗粒小于0.15 mm的含量不大于5%。无砂混凝土块板反滤层的厚度可采用10~20 cm, 当坑壁土质为粘性土或粉细纱时, 在无砂混凝土块板外侧, 应加设10~20 cm厚的中粗砂或土工纤维反滤层。

(4) 渗水暗沟每隔30 m, 渗水隧道每隔120 m和平面转折及纵坡变坡点处, 应设置检查井。

参考文献

[1]姚祖康.公路排水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淡至明.公路排水系统设计参数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2006.

路基排水、防护设施施工浅析 篇8

关键词:路基排水,拦水带,排水设施,防护

1 路肩排水设施

路肩排水设施主要由拦水带、急流槽和路肩排水沟组成。路肩排水设施的纵坡应与路面纵坡一致。当路面纵坡小于0.3%时, 可采用横向分散排水方式将路面水排出路基, 同时对路基边坡采用相应防护措施。当路堤边坡较高时, 采用横向分散排水不经济时, 应采用集中排水方式, 在硬路肩边缘设置拦水带, 然后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基。拦水带可用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沥青混凝土筑成, 高处路肩12cm, 顶宽8~10cm。急流槽的设置应适应拦水带拦水量的大小, 间距以20~50m为宜。当路肩汇水量较大时, 可在土路肩上设置路肩排水沟, 沟底纵坡同路肩纵坡且不小于0.3%, 可用“V”形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砌筑。其他等级的公路路面较宽时, 也可设置拦水带以避免路堤边坡受路面水冲刷。

2 重要分隔带排水设施

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由纵向排水沟 (明沟、暗沟) 、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排水沟 (管) 的断面尺寸及分段长度通过流量计算确定, 一般孔径为20~40cm, 纵坡与路面纵坡相同, 但不宜小于0.3%。排水沟横断面可采用碟形、三角形、V形或矩形, 一般用水泥混凝土预制件或浆砌片石砌筑。纵向排水沟 (管) 与横向排水管之间用集水井连接, 横向排水管孔径一般为20~60cm的水泥混凝土管或塑料排水管, 管底纵坡不应小于1%, 出口处的路基应加固。雨水井设置在有超高路段的重要分隔带内, 井间距离应根据流量计算确定, 一般为10~30m, 用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相邻雨水井间用直径为20~40cm的水泥混凝土管纵向连接, 管底纵坡不应小于0.3%。雨水井汇集的雨水可直接排入桥涵或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多雨地区的重要分隔带表面不做封闭时, 可设地下排水渗沟。渗沟两侧可用沥青砂、沥青土、土工布或黏土封闭, 渗沟顶与路床顶面齐平, 渗沟内宜用直径为5~8cm的硬塑料管将水引至路基边坡以外。

3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根据防护的主要不利因素, 路基防护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根据防护方法的不同, 对土质路基边边坡的防护主要采用植物防护和工程矿料类防护。

3.1 坡面防护

3.1.1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是在边坡上种植草皮、灌木等植物, 覆盖裸露的表土以防止雨水冲刷, 调节土的湿度以防止产生裂缝。这样就能防止容易被冲蚀的土质边坡在雨水和风力作用下产生的冲沟、溜方、坍塌等变形和破坏。植物防护具有施工简单、费用低廉、效果较好等优点, 在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质边坡上有优先选用植物防护措施。a.种草。在边坡上种草适用于草类能够生长的土质边坡, 边坡坡度宜缓于1:1.25。种草时将草籽均匀撒布在已清理好的土质边坡, 长出的草将覆盖于坡面。一般宜选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高且陡的土质路堑边坡, 可通过试验用草籽与含有废料的有机泥浆混合, 均匀喷射在需防护的边坡上。b.铺草皮。铺草皮适宜于坡度不陡于1:1的土质边坡, 特别适宜于需要迅速绿化的路段。草皮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的耐旱草种, 不宜采用喜水草种, 严禁采用生长在泥沼地的草皮。施工时采用带状或块状草皮, 规格大小视施工条件而定, 草皮厚度宜为10cm左右。铺设时由坡脚向上铺钉, 用尖 (竹) 桩固定在土质边坡上。铺设形式可为平铺、叠铺或方格状铺等。c.植树。植树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和风化极严重的岩石边坡, 坡度不陡于1:1.5。树种应选用根系发达、枝叶茂盛, 能迅速生长分蘖的低矮灌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边坡严禁种植乔木。植物防护施工和养护应根据当地气候、土质、含水率等因素, 选用易于成活的植物。坡面植树应注意栽植季节, 坡面植物种植后, 应适时洒水施肥。

3.1.2 框格防护。

框格防护是采用混凝土、浆砌片 (块) 石、卵 (砾) 石等做成框格状骨架, 框格内种植物或采用其他辅助措施以保护路基边坡。对于土质边坡和风化岩石边坡, 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砌块或栽砌卵石、干砌片石等做骨架。骨架宽20~30cm, 嵌入边坡深度为10~20cm。根据边坡坡度、土质情况来确定框格大小, 方形框格尺寸宜为 (1mx1m) ~ (3mx3m) ;也可做成拱形骨架, 圆拱直径宜为2~3m;边坡坡顶与坡脚应采用与骨架相同的材料加固, 加固条带的宽度宜为40~50cm。其他土质边坡的工程类防护措施如捶面、护面墙、石砌护坡等设施的施工与石质路基比那批相同。

3.2 路基冲刷防护

沿河路基由于受到地形限制, 大多依山傍水, 可能受到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的冲刷时, 为保证路基的安全和稳定性,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消除和减轻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危害。

3.2.1 直接防护。山区狭窄的河谷地段不宜设置导流构造物, 也难以改移河道, 应优先考虑采用岸坡防护措施。

岸坡防护是直接加固河床路基边坡或基底, 防护设施直接承受水流的冲刷, 因此, 各种防护设施的施工必须进行彻底、认真的基础处理, 保证施工质量, 以免遭受水流冲刷而破坏、掏空, 应能经受最不利水流的考验, 确保路基稳定。

常用的岸坡防护设施有:草皮防护、抛石防护、干砌片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片石防护及挡土墙等。草皮防护可用于水流速度不大于1.2m/s的河岸防护;抛石防护用于经常浸水且水较深的路基及洪水季节的防洪抢险;干砌片石护坡用于周期性浸水且受水流冲刷或受较强波浪作用的路基边坡, 也可用于有水流及封冻的河岸边坡的防护。

路基边坡主要的直接防护形式是干 (浆) 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板。在施工过程中, 开挖基坑应核对地质情况, 必须挖到设计高程。基础完成后应及时用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回填, 并做好原始记录。边坡坡面应密实、平整, 铺砌时应自下而上进行, 砌块应交错嵌紧, 严禁浮塞, 砂浆在砌体内必须饱满、密实。

3.2.2 间接防护。

间接防护是利用顺坝、丁坝、拦水坝、格坝等导流构造物来改变水流方向, 调节水流速度, 从而消除和减弱水流对路基边坡的直接作用。施工这些导流结构物时, 应认真研究, 制定合理而定施工方案, 避免因这些结构物的施工而引起沿岸农田、建筑物等遭受水流冲刷。

改移河道工程因造价较高, 仅用于小规模的工程, 如局部裁弯取直、挖滩改道、清除孤石等, 一般在较短、较窄的河流中进行。

结束语

浅谈公路常用地面排水设施 篇9

关键词:地面排水,排水设计,排水设施,原则,稳定性

1 地面排水的目的

水是道路产生各种病害和变形的主要外因之一,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予以重视,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排水措施,并将这些设施组合成完善的排水系统,使水尽快地排出道路范围以外,以减少对道路的危害。设法将水在路面以外尽快排除,防止渗入下面的结构层和路基,这样确保了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地面排水系统的要求

路面排水系统有3方面的要求:1)各项设施应具有足够的泄水能力,以满足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的需要;2)自由水在路面结构内的渗流时间不能太长,渗流路径不能太长;3)排水设施要有较好的耐性。

3 排水设计的原则

地面排水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摸清水源、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一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设置的排水沟渠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于集中,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

2)保护生态环境,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必要时可适当地增设涵管或加大涵管孔径,以防农业用水影响路基稳定。路基边沟一般不应用做农田灌溉渠道,两者必须合并使用时,边沟的断面应加大,并得以加固,以防水流危害路基。

3)查明水源与地质条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考虑路基排水与桥涵布置相配合,地下排水与地面排水相配合,各种排水沟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配合,做到路基路面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对于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路段,还应与路基防护加固相配合,并进行特殊设计。

4)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筑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尽量选择有利地质条件布设人工沟渠,减少排水沟渠的防护与加固工程。对于重点路段的主要排水设施,以及土质松软和纵坡较陡地段的排水沟渠,应注意必要的防护与加固。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注意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

4 常见的地面排水设施

4.1 边沟

挖方路基以及低填方路基,在路肩外缘均应设置纵向石沟渠,称之为边沟(见图1)。常用的边沟断面有梯形、矩形、三角形、蝶形,其实高速公路宜采用三角形或蝶形边沟,二级及二级以下色路的土质边沟用梯形,石质边沟用矩形,易于积雪或积砂的路段,边沟宜用蝶形。

4.2 截水沟

设置在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位置,用以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和损害的人工沟渠称为截水沟。截水沟是多雨地区、山岭和丘陵地区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之一。通常截面是梯形,其深度与底宽不小于0.5 m,具有1%~3%的纵坡,靠近路基的一侧设有挡水的土台(见图2)。

4.3 排水沟

排水沟主要用于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或其他水源的水流,并将其分至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一般采用梯形断面。排水沟的布置必须结合地形等条件,因势利导,离路基尽可能远些,平面上力求短捷平顺,以直线为主,必须转向时,尽可能采用大半径,徐缓改变方向(见图3);距路基坡脚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3 m~4 m;边续长度宜短,不宜超过300 m;纵面上控制最大最小纵坡,以1%~3%为宜。当纵坡大于3%时,需进行加固,大于7%时,则应用跌水或急流槽。排水沟的断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应以过水力水文计算而定。用于边沟、截水沟及取土坑出水口的排水沟,由于流量较小,不需用特殊计算,但底宽与沟深均不小于0.5 m,土沟的边坡率可取1∶1~1∶1.5。排水沟注入其他沟渠或水道时,应使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淤积。通常使排水沟与原水道水流方向呈锐角相交,交角不大于45°,有条件时可采用半径R=10b(b为沟顶宽)的曲线朝下游与其他水道相接。排水沟必要时应加固,以防止水流对沟渠的冲刷与渗漏。

4.4跌水与急流槽

跌水与急流槽是路基地面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坡地段沟槽的纵坡可达7%以上或更陡,是山区公路路基排水常见的结构物。跌水是一种将沟底做成台阶状的人工沟渠,当高边坡水位落差较大时,为了消能减速,便于水流安全进入涵洞不至于冲刷时可设置跌水(见图4)。

通常在水平距离内需要排泄急速水流,如陡坡路段涵洞的进出口附近连接处或回头曲线上下线涵洞之间的连接处,可设置急流槽(见图5)。

5结语

地面排水设施还有渡槽与倒虹吸等。地面排水设施关系到路基路面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其质量以及设置的合理性也是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俞高明.公路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尤晓.道路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排水设施建设 篇10

一、档案编制主要依据质量责任制

有关的技术文件规定,落实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条例的精神,主要贯彻质量责任制。在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所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中,提出质量保证体系有关内容:在组织机构中,首先应该明确项目经理、有关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和其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等。

责任一:有关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相关档案整理规范要求,在工程竣工后的三个月以内,报送当地城市设施档案管理机构。

责任二:实行总承包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负责汇集和整理各单位编制的相关施工的技术文件。

责任三:有关城市设施施工的技术文件必须随着施工的进度及时进行整理,表格应该按照规定中的要求仔细填写,并保证字迹清楚、记录准确、项目齐全和真实完整等。

责任四:在有关城市设施施工的技术文件中,须有各岗位责任人负责签认,经本人签字。关于施工工长、质检员或技术负责人等都由本人签字,如出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工程竣工以后,把文件组成册后,由法人代表和技术负责人等签字并盖单位公章。

责任五:施工和建设单位在签订相关施工合同以后,应该对施工技术文件的移交期限和编制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关建设单位还必须在该文件中根据有关的规定签署意见,实行监理工程必须有监理单位根据规定认证记录相关认证项目。

二、要求工程的质量必须从源头开始抓起

原材料和构配件等源头,必须在使用前做好复检。

规定一:有关原材料、成品、构配件、设备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书、以及复试报告等。进入施工现场的个原材料和成品等在试用期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抽取式样,并交给具有相应资质的部门加以检测,通过试验机构复试,结果合格的方可使用。

规定二:各地下管线中的各类井室的井盖等,必须有生产单位出具的相关质量合格证书。

规定三:支座和止水带等产品,必须有相关的出厂质量合格书以及要设计要求的复试报告等。

三、将地基基础、使用功能和主体结构的重要性突出

规定一:在验收地基和基槽时,必须按照要求进行记录:核对地下水情况和基地土质是不是一致、关于深基础的坑基会不会对附近建筑物等存在影响,也需进一步检查,凡涉及基础工程还要求填写地基的钎探记录。

规定二:主体结构还应该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试验报告,来验证实体强度。关于结构实体检验有关范围限制于涉及安全的墙和柱等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等。

规定三:使用相关的功能性实验的记录:关于市政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性试验项目包括:工程弯沉实验;水池满水试验;压力管道强度的实验;无压力管道的严密性试验;其它的施工项目如果有设计要求,可以按照有关规范做相应的使用功能实验。

四、贯彻执行强制性标准文件

该文件中新增了多个条款,这些新增条款是对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条款。

新增条款一:第11条中规定,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进行验收以前,应该提请当地档案管理机构,对施工技术文件等进行预验收,在验收不合格时,不得组织验收。

新增条款二:第15条中规定,进口设备应该配有相关内容的一些中文资料。

新增条款三:第16条中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桥面要有28天标养的抗折和抗压强度的实验报告。

新增条款四:第17条中规定,施加预应力的记录,预留孔道的实际摩阻值测定报告书。

新增条款五:第18条中规定,预检记录。油漆工程;设备安装时位置检查的情况;支架和吊架的位置、各个部位连接方式等检查的情况。

新增条款六:第24挑中规定:关于竣工总结所包括的内容。工程概况;使用的何种新材料和新技术等;遗留问题和建议等。

新增条款七:第4章的组卷方法和有关要求:第27条卷内文件的排列顺序新增了备考表。、

五、结语

本文重点阐述了城市排水设施施工档案编制的依据,探讨排水设施施工档案在编制时从依据质量责任制、要求工程的质量必须从源头开始抓起、将地基基础、使用功能和主体结构的重要性突出、贯彻执行强制性标准文件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为城市排水设施施工档案的编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闰丽华,陈惠娟.城市排水设施施工档案编制的依据[J].城建档案,2011(05).

[2]建设部印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J].城建档案,2011(05).

关于尾矿库排水设施设计改进建议 篇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矿业得到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这种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随着国际市场行情上涨加速超常发展,势必导致设计、施工与科学管理的滞后,从而埋下诸多安全隐患,以致近年尾矿库事故频频发生。笔者参与了数十座尾矿库勘察评价和报告审查工作,总的认识是:国营大中型尾矿库情况较好,有详细施工图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有正规设计院设计图纸;有施工质量监控资料;有较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而一些中小型特别是民营小型矿山的尾矿库存在问题较多。这些问题不仅表现为初期坝、堆积坝体稳定性差,而且排水设施普遍存在隐患,严重威胁着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本文重点阐述排水设施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

2 排水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洪水计算误差大

许多中小型民营尾矿库存在超资质等级设计,客观上一些设计人员尚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认识不到洪水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在概化条件下进行修正,加之汇水面积、径流系数、暴雨量等资料的失准定将使计算结果误差偏大,特别是计算的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偏小,导致排水系统泄洪能力不足,极有可能引发洪水入库甚至漫顶溃坝。笔者曾对某一铅锌选厂的尾矿库进行稳定性勘察评价,反复复核计算表明:其设计的400 mm内径的排水管不能满足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要求。事后不久果然发生问题。由此可见,洪水计算是排水设施设计的重要依据,应该慎之又慎。

2.2 排水设施的地基问题

2.2.1 排水管涵地基不均匀沉降

山谷型尾矿库排水管涵地基普遍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但因埋置在尾矿土底部,不易被人发现而忽视。众所周知,山区尾矿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沿沟谷布置的排水管涵全程地基岩土工程性质不一,差异较大。如某一管段地基为坚硬基岩,另一段地基可能为饱和软土或吸水泥化的软岩,这样在厚度不等的上覆尾矿土的压力作用下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如图1所示。坝顶之下管涵顶部压力最大,而上游与矿池水面交界处最小。当沉降差异变形超过材料容许值时很容易造成管涵接头错位断裂引发排水不畅、尾矿泄漏,甚至洪水入库漫顶溃坝。

2.2.2 排水涵洞基底隆起和直墙破坏的问题

1)管涵顶部压力。

一些中小型尾矿库大多采用了排水斜槽和涵洞合流(即地表水与排渗水共用一个排水系统)排水。涵底为原谷沟地面,涵管左右帮为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直墙,涵顶为组装拱形预制件。

拱顶压力由尾矿土层压力和水压力两部分组成,按照水土分算,其数学模型见图2。

拱顶压力:

P=(H1r1+H2r2+H2rwB (1)

其中,r1为水位以上尾矿土的自然重度;r2为水位以下尾矿土的浮重度;rw为水重度。

由公式(1)可知,拱顶压力与拱的埋深、地下水位有着重要的关系,大压力下可能导致不良的拱顶破坏。

2)墙基应力集中导致涵管下沉。

从对图3的分析可知,单边直墙底压力:

Ρ1=12p+Η3B1γ3 (2)

其中,p为拱顶压力;H3为涵洞平均高度;γ3为直墙材料饱和重度。

设与涵洞底等高程洞外尾矿土的压力为P4:

P4=h1γ1+(H2+H3)(γ2+γw) (3)

由于涵洞宽度有限,属于重力流管涵,可视洞内底部压力P0≈0,则有:

当洞宽度B越大时,差值越大;当该压力差大于涵洞底土层承载力时就会发生涵洞底隆起直墙下沉,继而引起涵洞破坏。

从设计角度分析,直墙圆拱断面力学性质良好一般不应发生坍顶垮帮。其失误在于对选用的基底地基土和浆砌石的水理性质认识不足,不知某些泥质沉积和变质岩因含有伊利石、高岭石等水敏性矿物成为水敏岩层。加之岩石胶结强度低,在水的浸泡下吸水软化,其力学性能指标大大降低,时间一长必然发生变形破坏,如图3所示。

2.3排水设施进口端防堵塞问题

山谷型尾矿库所在场地一般地形地貌较复杂,山高坡陡,不良地质作用较发育。在强降雨或暴雨条件下易发生洪水、泥石流。洪水或者泥石流携带大量泥砂、树枝杂草极易堵塞排水管涵。其结果是管涵因排水不畅而损坏,引发洪水流改道直接流入尾矿池。如果尾矿库调洪库容小就会使洪水漫顶溃坝。

2.4排水分流和回水利用

回水利用是尾矿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有利于节约用水,同时也可减少尾矿水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现状是,一些小型尾矿库业主因当地地表水较丰富,为减小生产成本则不进行回水利用,将尾矿渗透水直接排入临近河流,造成当地天然地表水污染据笔者调查,此类尾矿库下游河流中有相当一段长度内原有鱼类基本灭绝,可见污染程度远非一些业主所说的“没啥”那样轻微。

3建议

1)尾矿库无论大小均应进行详细的水文调查,应详细收集当地洪水资料和气象资料,准确核定汇流面积、径流系数等参数,较准确的计算出相应防洪标准下洪峰流量和一次洪水总量,为排水设施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沿库沟谷设置的合流排水斜槽、涵管的基础应放在坚硬或变形协调的地基土(岩)上。如无法满足应进行人工地基处理,防止因尾矿土压力差异和库水长期浸泡诱发地基差异沉降导致排水管涵错位断裂。

3)建议浆砌石选用Mu≥30 MPa且软化系数大于0.9的坚硬岩石。

4)建议地表水和尾矿水分流排泄,充分利用回水。

5)建议在排水管涵上游入口端以上设置洪水减速滞淤堤坝和拦污栅,确保杂物不堵塞排水管涵影响泄洪。

摘要:介绍了尾矿库目前的现状,阐述了排水设施设计中存在的设计洪水计算误差大,排水设施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排水分流及回水利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从而确保尾矿库的稳定安全。

关键词:尾矿库,排水设施,设计,改进建议,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上一篇:情境渗透下一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