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渗透

2024-07-22

情境渗透(精选6篇)

情境渗透 篇1

在语文教学中, 把情感渗透于课堂, 是课堂鲜活的一个有效的保障。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创设一定的情境, 从而有效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 在语文情境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渗透呢?

一、备课“导”情。

在现代文的学习中, 学生往往注目于绚丽多彩的描写, 易于感受其中的情感因素, 但对那些平实的记叙和简洁的述说, 则缺乏敏感, 难于领略其间蕴涵的真情实感。教师的教学就要引导学生“批事入情”“批文入情”, 感受文章的内在美。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预设情境和教学环节让学生入情, 引导他们去发掘文章中平淡处见真情的地方, 这样才能把“情”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导语“带”情。

导语是教师在传授新知识之始, 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语言。它是语文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巧妙新颖、引人入胜的导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唤起注意力, 诱发学习兴趣, 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情境式导语最容易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 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 或借用其他手段, 创设情境, 唤起美感, 使学生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具有一种丞待接触课文的内趋力。

三、朗读“传”情。

朗读能将文学作品的内蕴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 把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绘声绘色传达给学生, 使其受感染。所以语文教师应设法创设一种师生共同朗读课文的氛围, 在读的情境中把握文中流露的情感, 通过朗读的抑扬顿挫的节奏, 让文本、教师、学生融为一体。朗读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 如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配乐朗读、齐读、竞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朗读是情感渗透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它化无声为有声, 化抽象的为形象的、具体可感的, 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故事“激”情。

生动感人的、饶有情味的故事能刺激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师适当用富有激情的故事去感染学生, 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 激活他们的审美情趣, 并且在文章的阅读学习中紧紧地把握住这一份被感动的情感, 让情感慢慢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较强的感染功能, 语文教师适时适当地引用, 可以充分调动蕴藏在学生心中的情感, 这时再引导学生品味课文, 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 就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五、想象“入”情。

初中学生好奇心非常强烈, 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 就课文内容创设一种氛围, 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进行适当地拓展训练, 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让学生在联想与想象当中感受文章的情愫, 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六、体态“染”情。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的情感是通过有声语言、体态语言等一些表情达意的方式得到传达与交流的。所以, 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也就是说教师要注意使用好体态语。体态语就是利用必要的手势、面部表情、体态动作来向学生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运用得好, 比有声语言的感染力还要强烈。因此, 一节课, 除了需要有声语言的表达, 也需要无声语言的提携。无声语言的巧妙运用, 能把作品中的情感及时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 内心受到感染, 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七、于理“通”情。

情感不是孤立的, 情与理总是紧密结合的, 情是理智制约下的情, 理是情感基础上的理。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 在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忽视思想教育的内容, 也绝不能放弃思想教育的任务。语文课要利用教材自身的文学因素,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学教育, 使他们获得一些必要的文学史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并从中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语文学科的“理”具有渗透性, 它渗透于语文知识的传授之中, 渗透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之中, 渗透于文学形象意境的欣赏之中, 渗透于教师的漂亮板书之中。这种渗透性, 意味着情感教育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感染学生, 使学生在“通情达理”中, 学会“读书做人”。

总之, 语文教师应把情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并与学生的内心情感取得高度的、强烈的共鸣,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情境渗透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感恩;情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32-1

一、用语言描绘情境,提高音乐感恩教育的感染力

教学语言是创设情境的基础。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作用,来实现情境的价值。在音乐教学中,我力求用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来感染学生。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 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烂漫、富有纯真感情的孩子,他们没有掩饰,没有做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语言不在多,关键是能够把握时机、点铁成金。

二、用图画、录音再现情境,提高音乐感恩教育的理解力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根据歌(乐)曲的特定内容,创设良好的音乐情景(幻灯片、图画、动画、录音等),不但能感染学生,而且能使学生充满兴趣地融入音乐中。

如我教《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彷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学得非常认真。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用生活展示情境,提高音乐感恩教育的影响力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而其实,音乐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教材所选用的音乐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从相关的生活话题导入音乐,会显得自然贴切,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轻松学习音乐,体会音乐无所不在的神奇魅力。

如:我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尝试: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蜡烛,我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我唱起来。我还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快乐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我则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这样的情境创设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都获得了美感,最终,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这样的情境创设,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了学生的体验,增进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用游戏体会情境,提高音乐感恩教育的体验力

根据不同的音乐设计出不同的好玩的游戏,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去领悟、体验,从而获得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我在教学欣赏曲《骑竹马》时,如果仅仅是反复聆听,是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所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玩起了骑竹马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骑竹马时的心情如何。于是我又让学生在《骑竹马》的音乐中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述来做游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获得了表现音乐美的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音乐,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用表演感受情境,提高音乐感恩教育的冲击力

加强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能够创设音乐课堂学习的内部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能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学生是喜欢想象、擅长想象的,有的学生天生就喜欢表演,舞台表演要用想象、联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学中,稍加启发点拨,他们很容易凭着丰富的想象,进入舞台情景之中。

在教学九年级(上)《国威国魂》这一单元的时候,我在《中国进行曲》这一演唱环节中,就设计让学生随着每一句的演唱做出动作。在“中国向前方”这一乐句结束时,全体同学都要把自己的左臂向左前方伸出。教室里一下子扬起了手臂的森林。在其他段落,我也设计了一些能够加强气势、展现歌曲内容的动作,使学生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在教学《悠悠古风》这一单元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演唱《阳光三叠》的时候,手里仿佛都端着一个酒杯,伴随着歌曲的演唱,做出或饮酒、或挥手告别等动作。在课堂上,学生一下子变成了古代峨冠博带的文人雅士,再加上演唱的时候辅助一些低头仰头、轻微吟叹等动作,整个课堂充满了对朋友怀念和对友情珍惜的气氛。

浅谈情境教育课程的渗透性 篇3

1. 我理解的领域概念

领域是知识和经验的一种组织方式。领域往往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经验。与科目相比, 领域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为什么要强调领域?我认为领域不只是一个知识系列, 它应是充分反映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经验的系列。作为走在教育第一线的普通教师, 我认为, 熟知领域的关键是熟知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 深入分析幼儿生活的特点, 按照从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 选择和组织各领域教育经验。而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熟知, 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前提, 也是保证课程内容纵向联系的关键所在, 更是保证班级幼儿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2. 什么是相互渗透

相互渗透就是不同的课程领域之间产生有机联系, 就是实现课程的整合。充分的、合理的、相互渗透的领域课程, 就是拥有横向联系的领域课程。陈鹤琴先生把幼儿园课程中健康、语文、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活动称为五指活动, 即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比喻为人的五个手指, 同生于一掌, 血脉相连,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这是他对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作出的形象而生动的解释。我园的情境课程在原来的五大领域的基础上, 经过再度融合成为“健康、表现、探索”三大块。我就表现领域的整合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在挑战中获得了一定的认识。

二、小组活动中表现领域整合的策略和形式

幼儿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幼儿的发展也是整个的, 幼儿教育也应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 必须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 所以为幼儿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 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

音乐活动中, 要让幼儿充分运用脑力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使幼儿产生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内心活动。比如, 提供幼儿熟悉的音乐材料, 通过乐曲、动作、画面、语言等进行相应的匹配;根据音乐材料, 唤起幼儿对音乐的主题、情景、形象、歌词等的联想与想象, 并用动作、歌声、节奏充分地加以表现;促进幼儿音乐潜能的发展,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接纳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相当自由度的创意。唯有这样, 幼儿的音乐兴趣、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在组织音乐教育活动的时候, 尽可能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方面巧妙地进行融合, 从不同角度折射一个中心, 为幼儿创设全面、多元的情境, 多角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 丰富幼儿的感受, 激活幼儿的创造火花, 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 张扬幼儿的自由个性。

关于音乐的知识, 要经常性地以美术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 以身体动作、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1) 从生活的真实情境中汲取养分, 以幼儿的真实情感为基准,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表现方式表达情感。 (2) 延伸童话世界的无限生命力, 让其成为幼儿活动的源泉, 创造性地连接幼儿生活, 让幼儿获得美的熏陶, 得到美的享受, 达成美的创造。 (3)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 将幼儿的兴趣艺术化、趣味化、操作化, 将捕捉到的教育契机巧妙地进行提升, 使幼儿的生活世界更加精彩。

三、表现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整合

1. 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

用游戏的方法将各领域的活动内容串联起来。如:在《去军营》的活动中, 我们不仅把幼儿的学习活动与社区进行衔接, 提供了幼儿探索解放军叔叔各方面的机会, 在活动的同时我们也渗透了做客时的礼貌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及规则教育。具体地说, 教师把幼儿带到真实的社区情境中, 到武警中队做客。武警官兵为幼儿表演各种基本训练, 幼儿为武警叔叔表演唱歌、儿歌演唱等精彩节目, 两者之间进行积极互动。回到幼儿园, 我们开展了“我是一个兵”音乐综合活动:幼儿学唱“我是一个兵”的歌曲, 欣赏解放军叔叔打靶、站岗、操练、格斗、演习等精彩图片, 尝试跟着音乐学做一个兵, 在“我是一个兵”的音乐声中为解放军叔叔制作新年贺卡、折叠千纸鹤, 录制自己的歌声以及祝福语, 为解放军叔叔送去新年的祝福。

2. 与区域活动之间的巧妙渗透

音乐区域活动中, 为幼儿提供有范围的自由选择音乐活动的空间。欣赏区中, 放置了在活动时欣赏过的音乐作品, 让幼儿进一步理解, 如让幼儿欣赏《中国功夫》的雄壮有力、《花儿与蝴蝶》的优美动人、《音乐瞬间》的活泼幽默等。表演区中, 我为幼儿提供了服装和歌唱表演的舞台。演奏区中, 提供了多种乐器, 如串铃、三角铁、铃鼓、双响筒、响板、小铃、沙球等。游戏区中, 提供学习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各种音符宝宝、音值、节奏等的有趣图片。

3. 主题活动之间的合理渗透

围绕一个主题内容, 组织音乐活动。比如, 以“好大一个家”为主题, 我们开展了《功夫小子》的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对中国功夫的了解与认识, 学习中国功夫的基本动作, 通过对武术动作的模仿与创编, 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4. 与生活环节之间的有机渗透

情境渗透 篇4

【关键词】情境教学策略 语法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87-02

一、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

我们以人教版高一英语第二单元中《Learning about Languange》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该部分主要是对情态动词表示猜测的用法进行讲解,我们可以运用情境教学这种方式代替传统的语法教学,这种生动活泼的情境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充分激发出来,具有非常良好的课堂氛围,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1.使用漫画情境进行导入

在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使用PPT展示两个漫画人物,来自《死神》这个动漫中的死神和斩月,顿时引起了全班同学的轰动,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然后将主人公斩月的一段台词在屏幕上播放,选择的台词需要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翻译这句话:

在翻译过程中,教师选择的翻译素材是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的漫画中的台词,学生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被牢牢抓住了。在翻译的过程中顺利的巩固了“cant”和“will”等旧知识点,实现语法知识点的内化。

在使用情境教学的时候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趣味性,教学素材如果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例如漫画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学生的情感因素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学生拥有越浓厚的兴趣和越强的信心,就能获得越好的学习状态,语言输入的过程就越顺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一切输入材料都利用起来,保证课堂语言环境具有良好的可理解性以及鼓励性,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学生就将语言吸收了。

2.使用影视情境

这个环节仍然可以利用动漫,不过这次选择的动漫是学生更为熟悉的《蜡笔小新》。为了对dare进行讲解,教师特意选择了学生喜爱的《蜡笔小新》中的一个场景,其中有一句台词是“什么都没有,还敢开店?”教师引导学生来翻译这句话:“大家觉得你怎么敢?这句话要怎么翻译,使用How to say怎样?”学生接下去翻译了全句为“How dare you open a shop?”这样一来不仅拓展延伸了dare的用法,还对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这些素材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为新语法学习所带来的压迫感就减轻了不少。将教学点结合了学生的兴趣以后,能够增加语法的生动程度,在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情境中应用这些语法。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并且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设置情境的时候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激发出来。

3.创设真实的情境

在带领学生进行情态动词表示猜测的内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来讲解这些知识点。首先可以这样开场:“After night class,we would leave for dormitory,right?We have to sleep,but sometimes we have a little chat,and someone may knock at the door.”这个查寝的情境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必然很有感触,这时候教师继续引导:“Someone says 肯定是负责值勤的人,那么How could we say 肯定是?”这时候就可以将“must be”以及“must do”这种表示对现在或者过去的肯定猜测的用法引出了,在后续拓展中还可以引出“cant do/be”或者“couldt do/be”这种表示对现在或者将来的否定猜测用法。

通过真实生活场景的创设来开展语法教学,是非常真实并且让学生感到亲切的,拉近了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且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焦虑情绪,这样掌握的语法内容也更容易在真实情境中得以应用。

二、结束语

在这节英语语法课中,对情境教学策略进行了充分的利用,选择了漫画、影视和生活等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兴趣的内容来将其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带领他们进入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状态,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应该保证学生的中心作用,为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从生活出发,为语言赋予真实的生命力;同时保证听说读写样样俱全,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强. 运用随机通达教学策略构建高中英语“学力课堂”——以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为例[J]. 亚太教育,2015,17:35-36.

[2]邱源. 五年高师英语语法课堂SGCA情境教学策略应用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v.29;No.16406:158-159.

[3]陈小琴. 提升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J]. 英语教师,2015,v.1523:66-67.

情境渗透 篇5

1. 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 概括性和抽象性一般存在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之中, 所以传授过程就会略显困难, 为了使这个难题得到解决, 如果能够创造一个直观而形象的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加演示操作, 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示或者教具模型等, 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具体化, 这样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 在初中数学“勾股定理”这一章讲解时, 先进行介绍此定理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 同时巧妙插入“勾三股四玄五”说法的典故, 然后给学生讲解提出“勾股定理”的毕达哥拉斯的生活历程以及他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以此来鼓励学生学习毕达哥拉斯刻苦专研的精神. 这种通过创造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不仅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形象有趣, 没有以往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 还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更多的人文知识和数学知识.

2. 创设循序渐进式的情境教学

数学是一门受学科性质影响的系统严密、逻辑性强的学科, 数学体系一般是从旧的知识中抛砖引玉出新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学会巧妙寻找规律, 探索发现新的知识等. 比如, 当数学教师讲解到“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时, 引导学生从已经学过的满足全等条件的图像特征中, 巧妙地将图形替换成三角形, 再使用类比法, 让学生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点. 这种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不仅在短期内使学生学会把旧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温故而知新, 还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使他们养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 创设弹性情境, 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在个人的智力及思维逻辑方面的发展都是互不相同的, 但是书本教材的内容都是统一规范的, 所以就会在教学中产生不同学生从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差异较大的问题. 如果要解决这个矛盾, 必须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创立弹性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 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相对应教学方式. 在这样的困境之中,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理解不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不同需求, 及时明确教学方针.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独特看法, 建立与学生平等的互动关系, 用心关注个别学生自身的差异问题, 为整个教学团体创建友爱、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真正的相信并且亲近教师,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越健康、饱满充实的成长.

4. 实施有效的学习成果, 注重反复性渗透

在实践初中数学教学的进程中, 要以数学教学而服务的对象就是创设和渗透教学情境为目的. 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让教学价值渗透到每一个数学情境的创建当中, 协调配合教学内容, 使每个学生得到清晰领悟并学以致用. 为了进一步发扬情境教学, 首先在课余时间观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 反观每节课的教学优点与不足之处, 并加深对自身教学方式的更改层次, 这是作为自我提高和完善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 相信通过不断的加强实践, 一定可以很自然的使情境教学渗透与融合到教学的每个步骤之中,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肯定.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对策

1.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使情境生动形象

目前,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普遍渗透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它通过采用直观生动的音像文字来呈现出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 现今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 数学教师将抽象、繁复的数学问题, 经过多媒体技术创立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使数学内容变得直观化、立体化. 比如, 在讲解到关于“圆”的定义和概念时, 可以先通过PPT的形式呈现出动态变幻的图形,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变幻的图形情况进行自由发挥和互动交流, 最后由学生经过实践证实结果.

2. 保证情境的数学性, 不断提高情境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情境教学的数学性质和价值. 为产生有效的推理及演算, 要把握好初中数学知识与教学目标的互相融合性. 从中不仅能够提取宝贵的数学逻辑思路, 而且可以获得深刻的数学教学体验, 然后将这些数学逻辑思路通过实践教学运用到实际的学习进程中, 展现数学本质, 把数学文化渗透其中, 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涵养, 进一步为解决数学问题而服务.

总之, 我国教育制度正在实行长远改革, 各种标新立异的学习思想及教学方式在改革中适时而生. 通过结合课堂实际教学, 有机地融入这些标新立异的教学思想, 将会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到很高水平以上, 更会为今后学生的升学学习给予便利服务.

参考文献

[1]熊尚忠.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0) .

[2]于运成.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 (4) .

情境渗透 篇6

关键词:和谐,情感,感染,情境教学,德育渗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即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 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过程, 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所谓情境设置是指通过创造性劳动, 运用一定的手段创设出于教材内容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境与环境, 使学生的认知、观念于情感能充分统一的教学活动。

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否落到实处, 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受许多因素制约, 其中情感和情境因素是重要的方面。如何有效地达到教育效果, 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呢?

第一, 教师使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其敞开心扉, 充分启动内驱力, 自主地接受所渗透的内容。

第二, 教师以情施教, 态度真挚, 将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情感。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而易于接受所渗透的内容。

第三, 师生关系和谐、情理交融, 老师用爱心感染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美好, 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所渗透的内容。

那么, 在教学中怎样利用情感因素与情境因素呢?

一、培养兴趣,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产生求知的动力

由于政治课抽象的概念很多, 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只是划杠杠、背条条, 把政治课变成单纯的知识识记, 会大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没有一点愉悦的情感, 这样, 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 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生动的、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用一些成语典故插入讲解引起兴趣, 用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起兴趣等。例如, 为了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教育, 我们利用多媒体投影给学生观看由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的《身边的礼仪》, 受到学生的欢迎, 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讲职业道德课时, 我通过讲一些职业成功者奋斗经历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 讲求职技巧、面试技巧激发学生养成职业习惯。在讲法律课时, 我引入大量案例, 让同学讨论,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结合国内国际时事讲解, 不仅能使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 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热爱学生, 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这一规范要求教师应具备这些条件: (1) 是对学生具有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2) 是对学生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 是对自己的事业、学科热爱。教学老师只有以爱心撞击学心, 贴近学生,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心爱护学生, 并对学生寄予希望, 学生才会愿意接近老师, 乐于老师的教育, 学生的进步就快。反之, 学生与老师疏远, 甚至对立, 进步就慢。因此, 师爱的力量对学生非常重要, 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心理因素之一。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 我们在批评时尽量注意不使用简单的粗暴的语言, 如“你是个好学生, 你怎么能走下坡路呢?”或是说“某某同学, 请你注意听讲”等。老师尊重学生, 学生不会出现逆反心理, 师生沟通就不难了。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 以巩固效果。

三、情境设置的感染性的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情境的创设产生的, 若忽视情境的创设因素, 那么势必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对学生思想教育是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因此,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投入到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来, 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充分重视在教学情境中的创设。

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的综合运用

职业中专的学生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 抑制过程弱, 他们富有热情, 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 尤其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为在情境之中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 教师将教学内容中藴含的积极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 学生的讨论, 纳入创设的情境之中。这一切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至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 作用于学生的心理, 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例如, 在讲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时, 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 一种坏习惯可以葬送人的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越多, 离成功越远。然后让学生发言剖析自己的缺点, 帮助他找到改正坏习惯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越高, 效果越好。

上一篇:高蛋白饮食与健康下一篇:排水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