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渗透

2024-05-25

一个渗透(精选3篇)

一个渗透 篇1

把数学史纳入高中数学选修课中成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标准》)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的一大亮点, 《标准》指出要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虽然在初中还没有开设“数学史”课程, 但是在各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数学史料, 研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让数学史的渗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亮点.

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意义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数学的未来, 最适合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因此数学教学中, 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 感受数学发展的曲折,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 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

1.1 展示祖国传统数学魅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介绍我国数学的光辉成就以及数学家在数学史上的杰出贡献,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漫长的数学发展历史和令人感叹的杰出成就.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数学史, 使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如:在有理数教学时, 介绍我国早在约2000年前就有“正负术”, 而国外最早引入负数的印度, 大约在公元628年;在指导学生阅读《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 还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圆周率等的研究过程和成就.我国在近代、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丰硕成果, 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陈景润成功地证明数论中“1+2”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等.通过这些数学史实和事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帮助学生树立超越世界数学先进水平的胆识,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优良个性品质.

1.2 介绍富有启迪作用的数学故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脍灸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知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

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从清康熙帝微服南巡时, 处理“公差与卖马牛伙计之争”的故事引入;讲“位置的确定”时, 可介绍笛卡儿睡醒观察天花板苍蝇的爬动, 受其启发发明了解析几何的故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 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 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数学的发展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每前进一步, 都充满斗争和挫折, 特别在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 不仅会遇到世俗观念的阻碍, 还会遭到数学界传统观念的排挤, 数学家本人也会犯错误.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希帕金斯 (Hippasus) 被毕达哥拉斯的忠实信徒们抛进大海[1];哈密顿也曾为“四色问题”冥思苦想13年而不得其果[2].但是数学家们并没有被困难、挫折、诽谤所吓倒, 而是克服种种困难, 推动数学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

1.3 展示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都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历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 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之中, 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挖掘.如:在数与代数部分, 可以穿插介绍一些有关正负数和无理数的历史与方程及其解法有关的材料, 函数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等内容;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 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 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简要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 使学生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及中国古代的割圆术,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 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历史上的许多数学发现都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中的人都有很大的推动和启发作用.比如欧拉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中所使用的一般化方法, 同时也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善于使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正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数学家们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 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 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战胜题海战术的有力武器, 现在不少学生只知道做题, 而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 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便束手无策.而学习前人在面对未知领域所用的思想方法, 对我们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类似这样的数学史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冲破思维的局限,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4 挖掘数学史中美育资源, 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 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3]数学是美的, 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 通过数学史渗透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例如:勾股定理 (毕达哥拉斯定理) 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2000多年来, 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Bhaskara、美国总统Carfield等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 美国数学家卢米斯在所著《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的第2版中收集了它的370种证明, 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

此外, 像黄金分割、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多阶幻方等给人以美的欢乐, 让学生在学习中觉得心旷神怡.同时, 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等时, 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 提高数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从而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

1.5 再现历史数学名题,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结合学校数学选修活动课的开展,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 加强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建构数学模型的训练,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感到数学有趣、有用, 使学生更加重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数学训练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自然的, 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 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和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 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 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 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 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同时, 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四库全书》中的“庄氏算学”, 介绍我国清代数学家庄亨阳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为官清廉、献身事业的感人事迹, 在徐州治水、清理淤沙、扩建水闸、加固堤岸中, 他都进行精确测量绘制图表, 他注意西算中用, 把数学原理应用到实践中, 并编写《算法书》、《河防书》等普及读物.

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应注意的问题

1) 教育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必须是正确的, 不可随意编造, 特别是在介绍我国数学史时,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 趣味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要有趣.在数学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只要选材恰当, 表达合乎情节, 知识与趣味共在.

3) 广泛性.渗透的数学史知识要不分年代、区域.数学是几千年来全人类不断探索、历尽千辛万苦共同取得的财富, 是各地数学家相互交流, 共同探索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数学史渗透时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史料, 不能只局限于我国数学史.这样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展示数学史的全貌.

4) 灵活性.渗透数学史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将来工作都有作用.限于授课时间安排, 只能有所侧重.数学史知识应穿插在授课内容中自然引出, 要把握时机、适时介绍, 不应过分渲染、喧宾夺主, 要正确把握数学史渗透和数学知识生成的主次.

5) 拓展性.除课堂教学外, 可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 开阔学生眼界, 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课外读物, 继而进行自学, 使学生终生受益.

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学史的建议

1) 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史的意义和作用, 并借鉴高中课改区开展“数学史选修”的经验, 鼓励有条件的初中校可以利用选修、活动课开设“数学史”选修, 介绍数学史, 开展乡土数学史教育.

2) 在教材“阅读材料、附录”的修订中, 适当增加与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相匹配的数学史料, 提供给学生阅读.或出版一些有关数学史的科普读物, 充分利用科普读物的传播功能.

3) 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成立数学史研究小组, 做好数学史的渗透研究;让学生编辑数学小报《数苑撷英》, 介绍数学家事迹、选登历史名题, 乃至编辑校本课程《数学史》普及读本.

4) 数学教研组可以与学校图书馆 (室) 联合开展数学史专题的读书活动等.如:组织专门的数学晚会、出数学板报、开数学史专题讲座以及伟大数学家生忌纪念会等.

参考文献

[1]庄瓦金.数学思想史教程[M].悉尼:国际华文出版社, 2002.

[2]张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3][美]克莱因.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古今数学思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一个渗透 篇2

关键词:古诗文,小学生,语文教学,创新

杜甫曾说:“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需读五车书。”现在知名小说家刘同也写道“人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接触过的人。”青春的时间非常短暂,每个人都需要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古诗文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学体裁,更值得学生花费时间多读,努力吸收前人留给他们的智慧成果,并转换成自己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向上攀登。

一、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必要性和意义

1. 丰富知识,培养基本人文素养的需求

古诗文是中华经典文化的代表,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必背75篇古诗文,提醒师生积累古典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博大精深的古诗文,从流传千古的《诗经》到家喻户晓的唐诗、宋词、元曲等,里面包含的感情和描绘的场景几乎可以涉及当时现实中的一切。通过聆听老师讲授经典的古诗文,小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抒发情绪的方法,进一步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有利于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和文学鉴赏能力。例如,通过学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等经典诗句,学生想象力丰富,一定可以联系到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其他小动物的一些有趣的行为和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促使学生更善于发现自己周围美好事物的存在,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月有阴晴圆缺”的伤感感染过每一个人,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和思考,他们能从诸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诗人情感中找到共鸣和安慰,他们年纪虽小,也经历过和朋友的分别,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坚持,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中华文明是起源最早的人类文明之一,古诗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是一代又一代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深刻认识,是无数人的脑力劳动成果。新时代下的小学生虽然在为人处世和参与社会等方面很少用到古诗文,但是积极继承中华文化精髓,努力汲取这些宝贵的精神食粮,可以使他们对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和真实,这样才能加深其民族情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血脉和精神上的认同及肯定更加坚定。受古诗文熏陶的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区别于其他国家子民的文学艺术表达方式,更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被古人“直挂云帆济沧海”和“生当作人杰”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熏陶,丰富了在特定时代下的个人精神追求。只有反复诵读和仔细推敲经典的诗句,其中的哲理才能被好好吸收,学习古诗文则更容易转化为贯穿一生的良好习惯,而在家庭中“父传子,子传孙”的影响力能促进古诗文流传和继承,中华五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光辉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永远闪耀。

二、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古诗文学习质量的对策

1.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而乐之

鲁迅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古诗文的学习固然需要诵读和背诵等传统学习手段,但是如果学生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学习效率就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老师教学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因此,老师要开辟新的途径改善现状,例如,举行“背诵接龙”等常见游戏活动或利用新兴网络资源的优势,下载名家诵读古诗文的视频或音频,在课堂上播放。比起在校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学生更喜欢在优美古典的音乐中,跟随着高水平的专家慢慢朗诵,在形象具体的图片或动画中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和情怀:读卢伦的《塞下曲》,男同学的英雄崇拜主义和男子汉气概会被英雄的伟大事迹激发;读《春江花月夜》,女孩子收获了欣赏大自然景色的喜悦;读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学生了解到了在没有先进电子设备和游戏场所的古代生活别样的乐趣和美好。教育家木村久一曾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经过老师的引导,小学生可在古诗文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不同方面,从中取乐,慢慢由兴趣转变成一种学习意识,为达到更高的国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2.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师教学方法和能力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古诗文教学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注重教学方法途径的创新。古诗文的字数偏少,但其应用和影响力却不容忽视,老师和学生都要注重细节和基础的积累。例如,有些年老或偏远地区的老师普通话水平不高,常见“l”“n”“h”“f”不分的情况,课堂教学时还带有口音,非常不利于古诗文学习中语感的锻炼,甚至会歪曲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很多教育机构宣扬快速或联想记忆法,虽然存在“投机取巧”和“以偏概全”的弊端,但也从反面说明只要老师肯用心,可以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中摆脱出来。那些方法尤其适合叙事和写物诗的学习,但是学生能力有限,在学习诸如“枯藤老树昏鸦”等诗句时,老师要用自己积淀的语文知识和教学能力,丰富诗句内涵,将诗句的画面感和所抒发的情感尽可能全面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诗句深刻的理解,同时学习到叙事、写实的“白描”的手法,大大提高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

3. 扩大古诗文流行范围,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

现代汉语的使用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但是却使得古诗文在人们日常中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另外,由于网络文化传播要求低和相应惩治法规的缺失,一些人为搞笑效果或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故意或恶意篡改经典古诗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因此极易受其毒害。为了扩大古诗文的影响力,语文老师可以借鉴班集体活动或班会的组织形式,开展诸如“经典古诗文朗诵比赛”“谁是默写小能手”等班级内的小竞赛,鼓励学生多多学习经典古诗文,或者“我看网络恶意篡改古诗文”等小组辩论赛活动,让学生不只发表对古诗文学习的态度和看法,还要归正经典文化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不动摇,让正确、健康和文明的古诗文文化的魅力渗透到小学语文学习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保证经典古代文学的教育质量和传承条件。

古诗文像那飘飘洒洒的春雨,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古诗文是那缠与之间的绕指柔,让学生体会到“以柔克刚”的力量。情怀是一个人内心追求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源于内心散于外在,是引领人生的航船,在广阔的大海中坚定向前的指向标,古诗文知识就像一座殿堂,魅力存在于一砖一瓦的堆砌。被古诗文所吸引和感染的小学生,在自己的语文世界里也会为自己建筑通往成功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杨丽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吴洋.小学古诗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李小芹.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论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5):106-109.

[5]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意义、现状与优化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7(8):11-12.

一个渗透 篇3

dmz的环境,和外网隔离了。DNS封了,各种不通。

可能是apache配置或者系统监控的问题,复用的rootkit隔1小会就会断开 无法通过wget 端口转发正常下载较大的tools

于是有了下面的解决办法 看图说话,大牛请飘过

本地分割,webshell上传,合并,install,

总算传上去了。

rpm安装各种提示缺胳膊少腿的lib库文件,这个就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了。kernel太老。

【一个渗透】推荐阅读:

渗透发展07-20

深度渗透10-14

渗透路径10-16

科学渗透10-18

文化渗透10-19

渗透函数05-29

渗透特征05-31

渗透策略06-06

英语渗透06-14

渗透压力06-25

上一篇: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下一篇:细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