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书法

2024-10-31

渗透书法(共7篇)

渗透书法 篇1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 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 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所有学习当中。书法是中国的国粹, 是中国最讲究灵性悟性、最为独特最具人文精神的艺术之一。利用书法学习来渗透德育会起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1. 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 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 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到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 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 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如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所说:“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 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 有中国字的地方, 就有中国人。”

2. 分析古代优秀碑帖, 以激励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好的书法作品, 不仅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 而且看出作者的道德品质。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 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 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 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 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 一点一画, 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字如其人, 这是古人评书论人的一句名言, 这说明写字与做人的关系相当密切, 评论书法常常也要联系书法家的人品。元朝的陈绛认为:“历史上凡著名的书法家大都是人品和书品浑然一致的人物。”晋朝的王羲之一生刚直磊落, 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壮士拔剑”的气势和“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胸襟;宋代欧阳修是文学家、史学家, 书法并不高明, 但他人品好, 所以他的字至今为人看重。唐代的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称, 在分析颜体书法特点时联系到颜真卿的“反叛安禄山”“敢于直言, 忠烈耿直”的忠贞气节;分析柳体书法特点时联系到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做人名言和“为人秉性刚直, 不怕权贵”的处世准则。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字笔力雄浑, 气势开张, 展示出跌宕豪放、潇洒俊逸的气质, 这与苏东坡在美学上追求朴素无华、平淡自然的情韵密切相关。

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 郑板桥体察民情, 欧阳询勤勉好学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通过讲述这些, 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 陶冶性情、锤炼品格, 不断提高人品修养。学生在佩服书法家的字时更为书法家的人品所折服, 无形中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 挖掘书法的内涵, 以鼓舞学生的精神

通过书法欣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可起到感化和熏陶作用。书法艺术的功能和作用, 不仅仅是通过一种形式美来感染人、打动人, 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内涵、内容去影响人、鼓舞人。文学家茅盾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要“疗救灵魂的贫乏, 修补人性的缺陷”。书法内容积极、进步、健康向上、与时俱进, 可以起到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的作用。欣赏书法,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因为书法作品是一种高雅的精神食粮。观赏优秀的书法作品, 我们往往会沉浸在美的天地里, 或为其雄浑而豪放的风格所撩拨得心情亢奋, 激动不已;或看到其宁静典雅的体态而流连忘返, 久久不愿离开;或见到其绰约而洒脱的风姿而想到三春杨柳。走进书法王国里,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的道德文章, 高风亮节会使你敬佩不已, 而他们精湛的作品, 更会使你对古老而辉煌的中华文化, 对伟大的祖国产生深深的爱。我们观看一幅书法作品, 字写得漂亮, 内涵又好, 就会让人们在审美欣赏中得到教益和启迪, 潜移默化中受到灵魂的洗礼和情感的熏陶。

4. 学习书法的过程, 也是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过程

在辅导学生练习书法时渗透做人的道理, 学书如做人, 要走正道, 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严格要求自己的人。郭沫若先生说:“让小孩练书法可以学会关心人。”书法艺术独特的点划配置、间架结构、相互照应搭配、前呼后应等与做人道理息息相通。认真书写, 努力练书法, 其实就是学做人, 写一手好字离不开认真的态度。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非常便利的修炼人的艺术, 它可以锻炼人持之以恒的毅力, 专心致志的能力, 细致入微的眼力, 周密分析的脑力, 准确表现的手力, 等等。同时, 认真书写, 对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作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净化心灵,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 凡是作业书写整洁工整者, 往往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5. 解读书法家的故事, 激发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

学习书法是一种比较艰苦枯燥的事, 要练就一手好字,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隋朝智永和尚刻苦学书三十年, 退笔五篓, 埋在一起, 称“退笔冢”;唐朝怀素家境贫寒而种一万多株芭蕉树, 取其叶练习书法, 学书亦达十几年, 终成一代“狂草”大师;当代左手书法家费新我, 原为画师, 58岁时右手残废, 改用左手学书, 发奋刻苦, 终成名家……书法家们正是通过“笔成冢墨成池”的磨练, 才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书法家们勤学苦练的精神, 潜意识地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总之, 在指导学生学习书法过程中, 教师要自觉担当起德育工作的重任, 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 在道德上受到影响, 在心灵上受到启迪。这样做, 既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同时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渗透书法 篇2

摘要:笔者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 结合自己在毛笔字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注重毛笔字教学与德育教学的相互相承,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升学生人文道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具有合作意识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在提高学生写字技能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关键词:小学毛笔字德育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初知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书法是我国一项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小学生学写毛笔字,可以在认识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陶冶高尚情操。

训练学生写毛笔字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毛笔写字的技能要求使学生在书写练习中需要较为集中的全身心投入,这就对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耐挫折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小学生变得比较自私、同学之间缺乏谦让、经不起挫折考验、做事一遇困难就退缩等等,这些问题对我们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鉴于此,笔者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写字技能水平,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精神底色”。

二、实践操作

小学毛笔字教学不是单纯的写字技能教学,而且包含着书法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字品”中学习做人,使之真正理解“规规矩矩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执着追求、勤奋刻苦、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传承祖国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书法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在毛笔字教学中,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历史和文化价值,继承文化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1.了解书法地位,激发爱国情感

书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象征。从最初的甲骨文、发展到隶书,再到后面的草书,行书、楷书。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享有极高声誉,通过学习毛笔字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平时教学中,笔者在认真使用好崇明县教育学会编写的《小学书法》的同时,还收集一些学生喜欢的小知识、小故事来吸引学生。在毛笔书写课上,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要用“中国印”(书法中篆书)作为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就是要让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体育中弘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说古人了不起,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这样一种气氛中跟学生讲解笔画技法,效果明显提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把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艺术的优秀传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树立起刻苦练字、为国争光的信念。

2.精选书写内容,汲取思想精华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如果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一味练习那些格调低下、充满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这对思想活跃、模仿力强的小学生来说,无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平时书写毛笔字时,那些优美的诗句都是我们书写的对象。如用“东方明珠”、“祖国万岁”等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内容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用“诲人不倦”、“闻鸡起舞”、等蕴涵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内容来培育学生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用“天下为公”、“众志成城”等歌颂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内容来培养学生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通过书写这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充满哲理的名诗佳句,使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

(二)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文道德素养

在毛笔字教学中,书家的故事、技巧的训练、名作的欣赏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高雅情操的。1.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中国书法家群星灿烂,每个书家都有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激趣又励志,是难得的德育素材,把这些故事应用于毛笔字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1)忠贞爱国型。唐代颜真卿、南宋岳飞等人忠贞爱国且书艺非凡,为后世敬仰。柳公权也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由此启迪学生:学书“首须人品高”,要把学习书法和提高个人修养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德艺双备的书法人才。(2)勤学苦练型。历代书法家,无不勤学苦练、历经艰辛才终有所成,如王献之的“尽十八缸水”。由此教育学生: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惧艰难困苦,要意志坚强,努力拼搏,为理想终身奋斗。(3)扶贫济困型。有不少书家,为人正直,不畏强暴,却能同情弱小,以己之长解困济贫。如清代何绍基,断然拒绝贪官重金索字,对穷人则慷慨挥毫,为穷人救急等。由此教育学生:有一技之长不骄傲,要为人心地善良,关爱他人。2.欣赏书法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一幅好的毛笔字作品,必是美的体现,既有局部的点画线条美和结构造型美,也有整体的章法布局美和风格意境美。毛笔字有着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当然,作为一个小学生,一下子要求站在这个层面去理解、欣赏美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去培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笔者在平时的毛笔字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按正确的笔顺去写,注意笔顺间呼应的规律,力求先将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美观,进而通过名帖欣赏和书法技能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美,怎样才能更美,最后用美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

(三)规规矩矩写字,养成良好意志品质 郭沫若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毛笔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行为习惯的重要作用。学习书写毛笔字是一个长期工程,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练好字,必须重视对学生静心、认真,耐性等意志品质的培养。1.培养静心习惯,锤炼细心品格 写毛笔字是一件“细活”,通过写字训练,能使学生心静、注意力集中,排除外界的杂念和干扰,静心于“点、横、竖、撇、捺”之中去,浮躁好动慢慢就会被“和平演变”。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坐正姿势,执稳笔,身体放松,然后选择字贴上一个字,进行细心观察、分析,把笔画长短、粗细、结构默记于心,再闭目回想其形、其态,悟其运笔过程,甚至由此产生联想(如编顺口溜),然后开始动笔书写,并将笔速放到最慢。例如教笔画“捺”时,由于这个笔画收笔最难写,就用大号毛笔在黑板上示范,要求学生在顿笔后,将笔杆“一边轻轻地提笔、一边慢慢地向右拉动、一边逆时针旋转”,将三个动作容为一体,让学生在慢慢的书写过程中,悟出书写要领与技巧。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专注、仔细的良好学习品质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有这样一个案例:五(1)班孙浩同学性格活泼、好动,低年级任教过他的教师都说他上课坐精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语数外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自从学习毛笔字以后,做事渐渐变得沉着、细致,今年在学校举行的“迎六一书法比赛”中,他获得毛笔字二等奖,当他的一手漂亮字在学校橱窗里展出时,令任教过他的教师惊叹不已,而且他的各门功课成绩也直线上升。2.培养认真习惯,树立严谨学风

笔者作过调查,字写得认真的学生,功课就会做得整齐、漂亮,人就特有自信;书写有度的人,人生就有法,而字写得乱七八糟的人,人生也多会乱七八糟。在书写毛笔字过程中,教育学生以“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宗旨,写字前,要求用半分钟把笔、纸、墨汁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点墨迹,这对培养学生敏捷的动作以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写字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用心写好每一笔画和每一个结构单位,把每个字尽力写得规规矩矩、堂堂正正、富有活力,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例如班上原来有几个学生做作业粗心、马虎,通过练习毛笔字以后,发现这部分学生现在一拿到作文题目也能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家长也反映他们做事也变得周到、细致。

3.培养耐性习惯,养成坚韧意志 写字是一项“功夫”,需要足够的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刚学习毛笔字时感到新鲜、好奇,而且个个兴趣极浓,随着笔画的增多,时间的推移,他们就感到枯燥、乏味。于是,笔者常用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产生练字的决心和恒心,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国东汉书法家张芝,从小就爱写字,日日临写,从不间断,他每天在院中的池水里洗刷笔砚,日子久了,池水里的清水被染黑了。当时同学们听得出了神。这些故事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样的品质。如班上几位写字基础较差的学生,尽管花了好多工夫,却不见长进,自己也有些泄气了,见此情景,笔者没有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拿了本书法家学书的故事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学生在这一笔一划的书写练习中,获得了耐力,养成了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最后他们终于顺利通过市写字等级考试。

(四)营造合作氛围,培养学生谦让友爱的品质 1.揣摩字形结构,求得谦让和谐

小学生以学习楷书为主,在教学间架结构时,引导学生理解在字形结构中,为了求得字的整体谦让和谐,就要处理好笔画之间的互相容让,交错穿插,同时运用恰当的比喻,在生动形象的字形结构分析中,让学生懂得避让的道理。如对“欲”字进行字形结构分析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想象:左边的“谷”和右边的“欠”就象一对好朋友,它们十分讲礼貌,你看,“谷”为了让座给“欠”捺收缩成点;“欠”为了让座给“谷”,把斜撇收缩成短竖撇;“欠”的两撇都伸到了“谷‘的空处,两人你伸我缩,我展你收,互相谦让,合抱一团,多么团结友爱呀!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这个字该怎么写,同时也明白了一个字就好比一个团队,假如一个字中的一个笔画不到位,整个字就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同学之间也应互相谦让、团结友爱。

2.学会分工合作,增强团结意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改变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上课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讨论、归纳,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分配学习任务,共同参与问题探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笔者曾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字写得好的学生当小组长,让他来辅导基础差的同学,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有时比教师辅导要好得多,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每个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的一种团队精神。

三、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1.激发了学生对写字的兴趣。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使90%的学生具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87%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写字态度,他们对写毛笔字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30%的学生非常喜欢书法,50%的学生喜欢书法,2007年11月在参加上海市写字等级考试中,合格率达100%。多位学生如陆家伟、沙圣威、吴浩然等在校级、县级比赛中屡获大奖。2.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通过书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有了很大改变,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2007年小学毕业考试中,五(1)班语、数、外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

3.提升了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通过书写毛笔字,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书写水平与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生活品位,优化自身的心理环境。

4.拓宽了德育教育的新渠道。通过书法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水平,而且发挥了育人功能,学生的团队精神、尊敬长辈、爱国意识等德育素质有了很大进步,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整体的德育水平得到了提升。2007年6月,五(1)中队被评为崇明县优秀红旗中队。

(二)思考

1.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笔者清楚地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毛笔字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功能,不拿单靠写字课,还应与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从探索毛笔字教学的角度来看,我感到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规范练字要求,严格训练,“严”字当头,其功效往往会超过练字本身,学生遇事认真负责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细致耐心的作风都会凸现出来。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书法写字教育特色学校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金平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少儿书法》王正堂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3.《写字》戴小京主编百家出版社

育人功能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 篇3

一、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特殊作用。”这段话说得十分明确,书法教学正是体现了这种特殊作用。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缩影,其特有的线条表现和所追求的凝练、筋骨、神韵等艺术风格,深深打动着欣赏者的心灵。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书法在国际上也已享有盛誉,近年来到中国学习书法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这种情况下,进行系统的书法教学,可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进而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而精深。

在进行爱国情感和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同时,书法教学还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作用。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心,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字如其人”,书法确实与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劳动的结晶,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形成的审美观等,会或隐或现地流露到书法里。为此,我在书法教学中经常强调:“学习书法首先学会做人。”让学生明白学书做人的道理。通过贯穿思想品德的教育,满足了学生求真的知识欲、求善的道德欲、求美的艺术欲,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艺术是寂寞之道,需有苦行僧精神。”书法也是如此。学好书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非日积月累不可。因此,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是一个磨练人耐性、毅力和意志的过程。

我在书法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一,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形成淡泊、宁静的心境。练书时,要求学生绝虑凝神,心平气和,既使手运动区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使中枢神经经常有美的信息储存于脑际,进而将力量移送于毫端,倾注于纸上,心灵也因此得到了净化。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记载:“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做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这些话,有力地说明了练习书法对于培养学生平和心境的重要作用。

第二,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学习书法,贵在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把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也当成一个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格和顽强意志的过程。

第三,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勇于进取、敢闯难关的奋斗精神。初学书法,总会碰到笔法掌握不好、笔画不知如何去写、结构把握不准等问题,而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自身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当那些在书法学习中的“难关”不再成为“难关”之時,学生就会由衷感受到艰辛后的甘甜。有了这种感受后,如再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他们就不再惧怕疑难问题,因为书法学习的经验让他们感觉到,只要努力,困难也是能克服的。我曾指导三名学生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这是他们原先没有想到的,结果这三名学生都变得比较自信,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了一种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一,提高实践能力。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眼、脑、手都专注于练字当中,特别是眼力和手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这种充分调动了眼、脑、手能动性的长期训练,不仅有益于习字本身,更重要的,它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正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这种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科目的学习都极其有益。

第二,培养创新精神。一是在临帖中培养创新精神。在临帖过程中,我强调“意”的作用。“意”即自己的分析、见解。因为完全模仿字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学生在临帖时,必须先读帖,体会字帖内容的书写特征和写法要诀,从而在临习中做到主动临摹而不是被动地模仿。在临习过程中,甚至可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融进自己的一些志趣和见解。二是在创作中培养创新精神。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强调个性的体现。比如写欧体楷书,不要照搬《九成宫》,而可融入一些魏碑的格调或作者个人的审美情趣。在章法形式上,不能都是中堂、条幅、扇面,而可以从现代艺术作品的形式中汲取营养,跳出前人固有的圈子。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书法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时代气息。

四、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是通过书法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包括:通过系统、正规的书写训练,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汉字的能力;通过书法创作中的诗文抄录,使学生开拓视野,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和名言名篇。这里要顺便提出的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素养的高低反过来也会对书法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正如苏轼所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其妙。”有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只顾机械地单纯练字,不加强文字、文学的修养,不讲求字外功夫,结果书写的作品或粗头乱服,或狂怪卑俗,或错字连篇,书写内容(诗文)的出处、作者常常张冠李戴,从而使其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准大打折扣,令人啼笑皆非,特别严重的是,这会贻害于后学。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习书乏文”的现象是十分危险的。

二是通过书法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学习书法要临摹字帖,锻炼了学生眼力和手力,这种功夫,在美术学习中也是必需的。书法创作讲究布局谋篇、计白当黑,讲究书、文、印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与国画的要求是相似的。书法创作在追求完美章法形式的基础上,还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情感,这与音乐是相通的。书法创作过程中那种酣畅淋漓、欢愉明朗、发人意气之感,同样是音乐旋律中所具有的。鲁迅先生在《汉文字纲要》中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是对书法与音乐等关系的极好概括。由此可见,学习书法对美术、音乐等素养的提高都很有益处,甚至可以说,通过书法教学能达到艺术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谈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4

多年来, 笔者在书法教学中致力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 现将对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和大家探讨如下。

一、书法教学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的大好载体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精粹, 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五千年的文明史, 亦蕴涵着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是精美绝伦的“龙之文化”的组成部分。撇开汉字响亮的音节、深邃的意蕴不谈, 单单字形之美, 已具备难以抗拒的魅力, 线条曲直适宜、纵横有度, 结构间架疏密自如、整散天然。而书法正是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艺术, 他把汉字的形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它是图解的诗、抽象的画、纸上的舞、眼中的歌……在国际上, 书法享有崇高的地位, 特别是在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一被称为“中华文化圈”的地区, 专门研究书法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社团数不胜数。从专家学者到中小学生, 从政府官员到家庭妇女, 书法作为实用艺术得到推广, 作为高雅艺术得到推崇。当学生了解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时, 时而如痴如醉, 时而赞叹不已, 他们心里油然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无比崇拜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无比自豪。作为教师, 自己在讲授和欣赏中国书法的同时, 也感受到传播这一文化瑰宝的历史使命感和巨大的荣誉感!

二、书法教学饱含着品德情操的哲理精髓, 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书法史中的典型范例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教育, 使他们深刻领悟“字如其人, 心正则笔正”的道理。如中国书法里程碑式的人物,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威武不屈, 敢于同权贵作斗争, 不惜丢官, 最终以身殉职。而颜字的豁达大度、雍容大方、浑厚有力, 正是颜真卿堂堂正正之人品的生动写照。同样柳公权为人正直, 当穆宗皇帝问其用笔之法, 柳公权以“心正则笔正”答之, 他认为学习书法必须把做人、把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放在首位,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书法艺术水平。讲授这些内容, 对学生都有很好的德育熏陶。由于这类熏陶的结果, 加之书法艺术本身的引导作用, 结果是受过书法教育的学生的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同时通过书法教育也使他们加强了自我约束, 陶冶了性情, 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品德基础。书法教学应当坚持不懈地自觉渗透品德情操教育, 同时更应该普及和推广, 应该面向所有学生。教育部倡导的在中、小学1~8年级开展写字课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三、书法教学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上佳手段

书法练习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功课, 特别是在初学阶段, 日复一日临摹字帖,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甚至难以坚持。针对学书过程中这种普遍现象, 为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上书法课时, 我特地从历史上书法家学书的故事讲起, 如讲“草圣”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钟繇学书, 划被成洞等轶闻。向学生阐述“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的道理, 从而说明毅力、恒心与练字的关系。

学习书法和做其它事一样,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在平时教学中, 发现很多学生对书法也颇有兴趣, 终日伏案涂鸦不倦, 刚开始按照老师要求从楷书入手, 苦练基本功, 但临帖练习时间不长, 普遍觉得练楷书枯燥无味, 便想练习行草。很多人以为行草龙飞凤舞, 既好看又好学。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认真引导, 强调练好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只有练好楷书, 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攀登书艺高峰。在老师的引导下, 很多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书法不能走捷径, 从此安下心来, 刻苦学习, 尤其注意培养严谨扎实、一丝不苟的作风。有时一笔一画、一个偏旁、一个结构, 他都要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 学生们普遍掌握了毛笔的属性和点画结构特点, 多人次在书法比赛中获奖, 在平时举办的习作展中, 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领悟到凡事须从点滴做起, 明白了“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道理, 进而养成了读书、做事认真严谨和求实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 我发现不少学生上书法课之后, 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书法教学是获得“真、善、美”形象体验的有效途径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中国书法由于受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积淀的文化的滋养与哺育, 它不仅具有东方文化艺术的特征, 而且明显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在平时的教学中, 其实教师只要稍加留心, 注意融入, 每堂书法课都是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的良机。在平时讲解和欣赏字帖的时候, 不但要学生了解字体结构的完美, 还要了解书法字帖的内容, 很多字帖内容要么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作品, 要么是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要么是劝人行善的佛经典籍, 亦或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 这些作品大多言简意赅地体现了真、善、美的丰富内涵, 蕴涵着太多的知识和道理,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滋润。从中国书法的真、草、隶、篆等不同的创作形式中, 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有的书法艺术的魅力。书法艺术所体现出的内涵美、形式美和线条美,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随时都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受。如在平时布置书法作业或指导学生创作参展作品时, 我总是首先要求写健康向上积极有意义的内容。这样, 学生在练书法的同时, 极丰富文化知识, 有升华精神境界, 从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其可谓是一举多得, 相得益彰。

总之, 书法课教学之中, 随处都蕴涵着德育内容, 只要教师认真把握, 适时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 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心灵, 这样艺术和德育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高的艺术素养又有高尚品德的国家建设的实用性人才。

摘要:本文结合平时书法课教学, 就如何在书法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个人品德情操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讨, 从而说明了书法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书法教学,德育,学生

参考文献

[1]潘善助, 杨嘉麟.书法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 4.

[2]王壮.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书法教学[J].考试周刊, 2007, (43) .

渗透书法 篇5

【关键词】 美育 渗透 写字与书法

常言道:“字如其人。”的确,书写的字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文化、气质修养和审美情趣等精神面貌。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表明,美育渗透于写字与书法教学中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良好途径。

一、 在古今碑帖文字中欣赏美

在平时的写字和书法教学中,读帖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附录3 临摹范本、附录4欣赏作品推荐中列举了楷书、行书、隶书共38种碑帖和毛泽东等10位古今书法家的作品供学生临摹和欣赏,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在碑帖欣赏中,教师应重点从碑和帖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感受美。

碑是刻石的总称,即在石上刊刻的书法作,如墓志、石碣、石阙等,尤以汉碑、唐碑和魏晋南北朝墓志造像为典型。帖的本义为尺牍,自魏晋以来尺牍书法衍生为帖学,魏晋、隋唐、宋、元、明为衍化的重要朝代,其中晋人帖学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碑学崇尚“壮美”,提倡“书存金石气”;帖学侧重表现空灵、跌宕、洒脱的人格美和清丽淡雅的书卷气。在欣赏碑帖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便能感受到石刻的方正凝重、朴茂雄健之美,古今名家书帖的遒劲妍润、沉着流动之美。

二、 从书法家人格故事中熏陶美

在小学的写字与书法教学中,小学生往往并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做空泛的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书法家或方正,或刚烈,或敦厚,或豁达,或执着,或唯美,这些性格特点都在他们的字中有所展示,关于他们的故事也都很具感染力。我在带领学生欣赏著名匾额的时候,讲到了扬州瘦西湖中的“徐园”题字的故事,学生饶有兴致,既了解了“徐园”两个字属不同字体,又感受到书法家风先生不畏权势、机智洒脱的美好人格。

在具体教学中,作为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材料,由学生讲,让其他学生谈听后感受。而教师所要做的则是把握好方向,先了解学生选讲的书法家的故事,内容要以表现书法家的美好人格为主题,不能偏移教学目标。以书法家美好人格呼唤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比单纯的就字论字效果好许多。

三、 在优雅写字氛围中享受美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讲学中强调四字诀“松”“净”“匀”“乐”。写字与书法的教学中则可引导学生追求“净”“匀”“松”的境界。

学生练字之前一定要把桌子收拾干净、整齐;在书写的过程中,要保持作品干净,桌面干净,自己的衣服和手也干净;在练字结束后还要把书写文具整理干净,这即是“净”的境界。练字之前尝试做深呼吸,促使呼吸均匀,确保心情宁静、不急躁,这即是“匀”的境界。书法教室应该很安静,为了使孩子练字时能把练字当成是享受和创作的过程,教师可以在学生练字时会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情调雅致的中国传统乐曲来陶冶性情,我想这即是“松”的境界吧。

实践证明,在优美和谐的氛围中练习写字和书法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对于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形成雅致性格很有帮助。

四、 在描摹仿写练习中实践美

练习写字既要正确,也要美观,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在学生观察字帖后进行范写并辅以简要的讲解,能给学生实践美以直观形象的指导。

首先借助米字格找准第一笔。小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差,初学时,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就是“顶天立地”。教师指导学生用米字格书写,观察样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尝试给每一个笔画“定位”,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精确度。其次找到关键笔画的位置。关键笔画大多是在横中线上下或竖中线左右的笔画,关键笔画位置摆好,形态写对,这个字就不会写得太丑。教师指导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描字和仿影,就能事半功倍。此外还要注意笔画之间的位置摆放,如“秋”字,注意“禾”字旁的捺画要变为“点”,要让位置给右边的“火”,“火”的撇画和捺画都要舒展……这样找准笔画与笔画的位置关系,即使脱离了米字格,字也能写美观。

“描红仿影”实现了学生写字从感受美到实践美的飞跃,提高了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学生临写时也就能做到“成字在胸”。

五、 在书写比赛展览中分享美

小学生更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在练习指导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使学生潜在的书法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每节课选出优秀作业让全班同学欣赏,一个月举行一次优秀作品展,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两次书法作品比赛。我经常将优秀作业、作品悬挂在教室的展览墙上,定期更换,让学生交流、欣赏。比赛展览的过程就是分享美的过程,同时,孩子们渴望被别人赞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练字变得更认真,进步也就更快了。

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书法教学 篇6

一.硬笔书法的回归是学生兴趣的基础

培养提高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 应放在首要地位。丰富的书法历史知识的积累, 是对硬笔书法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没有一定的书法知识准备, 学生就不可能认识到学习硬笔书法的意义, 也就没有兴趣可言。针对这些, 语文教师可以从讲授硬笔书法理论和书写技巧开始, 特别是硬笔书法的兴衰史, 用现实的观点、通俗易懂的道理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对什么是硬笔书法、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之间有什么关系等充满兴趣时, 他们就会产生想参与进来的冲动。知识阅历越充实, 学生学硬笔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这就为他们的硬笔书法的提升打下丰厚的基础。

二.提高对硬笔书法的认识, 激发学生行动

由于传统书法艺术的强大影响, 以往一提到“书法”二字, 学生便产生一种纯艺术欣赏的高深莫测之感, 望而却步, 不敢问津。通过对硬笔书法理论和硬笔书法发展的简短回顾, 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虽然都是在写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硬笔书法则以其实用性与审美性一道进入艺术殿堂, 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特别是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 生活节奏的加快, 我国汉字的书写工具中, 硬笔早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硬笔书法与今天高速度、高效益的时代步伐是一致的、协调的。练一手好字已经不仅仅是工作、个人陶冶情操和修养的需要, 而且是继承祖国书法艺术宝库财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硬笔书写艺术在迅速地、不容置疑地被社会、家庭以及每一个与汉字打交道的人所认识、接受, 这无疑更激起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从而也进一步指导其自我行动。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巩固、提高

学以致用, 把学习书法的要求落实到各科作业中去,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 学生对写字兴趣的保持, 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写字的成绩有关。练字有了进步, 就会使学生产生或巩固兴趣。进步愈快, 兴趣越浓, 兴趣越得到强化。相反, 进步慢或者没有进步, 兴趣就会减退以至消失。因此, 在教育中要注意组织开展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如参加和举办展览、展评, 自己动手办墙报、黑板报、手抄报等。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创作, 并对学生的每一点优点给予肯定, 每一个成绩给予表扬,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使他们的兴趣逐步深化, 由此而获得的兴趣也比较稳固。

四.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容忽视

在开展硬笔书法教学的时候, 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修炼好自我, 首先让自己的书写端正、认真, 不论是在黑板上的板书, 还是批改作业、试卷时的书写, 都应该给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这样说道:“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五.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在硬笔书法教学中, 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兴趣特点,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学生的能力是参差不齐、千差万别的, 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的学生应该按照不同的标准去要求。我们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 所以硬笔书法教学必须要分层次。

渗透书法 篇7

一、当前学生相关学习现状

时下,有些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往往打着抓“素质教育”的旗号,一味强调“减负”,于是学生写字作业没有了,不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以致学生没有打好牢固的文字基础。有的学生不会写字,乱写字,马虎对待,写份请假条就出现很多错字别字;不少学生写字姿势不正,字迹歪斜,笔画更是模糊不清;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写字时,为了做到“整齐”,竟然在纸上横放着尺子,然后沿着尺子写字以求整齐,让教师哭笑不得!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进入少纸无纸的电脑网络时代,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来练习写字,有的中学生书写难看,还不如小学生。

二、写好字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个学生,从幼儿班到中学毕业,平均每天应该有4个小时在与汉字打交道,每天多多少少都写些汉字,十几年的学习,真有不少学生写出的字竟然让老师无法辨认,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写字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基础训练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书写,不但可以巩固学生识字的效果,加深对字的记忆,减少错字出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性情,训练沉静、细心、耐心和恒心。另外,写得好的字能使人产生美感、舒适感,达到“养境、益智、怡情”的目的。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

养成了练习书法的习惯,将终身受益。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艺术教育呢?

首先,语文教师应有一定的书法修养。我们的语文教师虽不能做到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六艺”之道,无一不精,然而自身努力写一笔好字,总是应该的。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以产生练字的欲望。课堂上,教师的板书工整、美观、规范,就能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学生的作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有书写均要做到“工工整整、一丝不苟”,从而达到“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教学目的。

其次,要求学生学习书法要坚持不懈。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字何尝不是如此。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非下一番苦功不可。要求他们每个字多练习几遍,不做限定。教师从事写字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书法,是长期艰苦的劳动,是对毅力的磨炼,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鉴赏历代名家手迹、墨宝,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从而激发求知的欲望。

第三,多组织开展一些书法教学、学习和比赛活动。教师要自己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多搞一些书法创作,使学生“佩服”“信服”。教师用心去布置比如练贴、描红、临摹等内容的实实在在的作业,让学生去做,教师要亲自批改,并加以评点。还要经常让学生认真抄写书本上的古诗古文,在班级进行交流、评比。通过比赛展出书法作品,尤其对于那些字迹端正、点书遒劲、间架稳妥、笔势自然、神气完足的作品,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坚持提高书法水平的内驱力。

第四,语文教师自觉参加有关书法教育的培训,提高自身书法书写水平和教学水平,学习专业人士讲解书法教育、写字教学的技巧。教师本身的书写水平对写字教学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写字态度、写字习惯、写字风格、写字水平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板书、作业批改评语等等所有展示给学生的书写,都必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并因此而影响学生一生的写字水平。

上一篇:旋挖钻机灌注桩下一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